善待生成 演绎精彩——关于数学课堂生成问题的处理及反思(5篇)

时间:2019-05-14 23:15: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善待生成 演绎精彩——关于数学课堂生成问题的处理及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善待生成 演绎精彩——关于数学课堂生成问题的处理及反思》。

第一篇:善待生成 演绎精彩——关于数学课堂生成问题的处理及反思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无论老师预设得多么充分,也难以预料课堂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变动不居的课堂充满了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孕含了丰富的生成性。教师应该灵活地根据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在学生的真实认知点上综合把握,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敏锐捕捉不期而至的生成点,才能演绎不曾预约的精彩。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笔者就下面几个案例分析课堂中出现的一些生成性问题的处理谈一些反思,希望能够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有一点帮助。

【案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师:(黑板上画好一个长方形)黑板上的图形认识吗?你在哪些物体的面上见到过这种图形? 生一一列举了生活中的长方形。

师: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长短不同的小棒,你们能用它们摆出一些长方形吗?

学生动手操作,用小棒摆长方形。因为他们对长方形的认知很丰厚,所以操作起来很容易。动手操作之后,老师指一名学生到实物投影前摆长方形,可是这个学生不知是紧张还是怎么着(事实上,谁也不能非常精确地摆出啊),怎么也摆不好,下面的同学急得直喊:“歪了!歪了„„”

师:(安慰)没关系,别紧张,他的意思是这样的。

老师帮助把长方形给摆正了。

有了图形,下面老师开始引导学生根据刚才小棒的选取探究长方形边的特征,然后是角的特征„„

【反思】:缺乏意识,漠视生成。

上述老师的导入不能说不简洁,构思不能说不精妙,态度不能说不和蔼,但是,就这一环的处理来说,他的确不能算是一个智慧的老师!因为他没有资源生成的意识,所以他意识不到那“歪了”是一个多么好的生成性资源,更别说利用了。

对于三年级孩子来说,用四根小棒摆一个长方形,“歪了”太正常了,老师没有预设到这一点已属可惜,可贵的是孩子们天真无邪,急得直喊。细想一下,这“歪了”不正是孩子们对于长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的最直观最形象的解释吗?老师的让学生摆长方形的意思很明显:通过小棒的选取,感受到边的特点。然后再通过用三角尺量角,引导学生认识角的特征。可是,对于长方形来说,边和角的特征应该说是并列的,为什么非要先此后彼呢?上述活动中,老师的预设是先认识边的特点,而实际活动中,学生的“歪了”就是对角的真实的认知起点,老师采取了漠视的态度,跳了过去,如果能意识到这个生成资源的可遇不可求,紧紧地抓住他,并且及时调整预案,先就这个“歪了”来引导学生理解角的特点,是不是更能显示出老师的敏锐、灵动和智慧呢?

【案例】“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老师的预设是先通过情境图让学生列出算式:43+31和43-31,然后引导学生用喜欢的如摆小棒、拨珠子(计数器上)等方法算出结果(这些过程就是学生学习用竖式计算的算理的理解过程,是必不可少的),然后引出竖式计算的方法。

实况:

根据情境图提问题列算式阶段非常顺利。

师:(指43+31)这道算式该怎样算呢?请小朋友用喜欢的方式算一算,好吗?

有的同学开始拿出小棒,也有的同学拨弄起了计数器,也有的同学动笔,一阵探索之后,开始交流。

师:谁愿意跟大家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1:(很是得意)我是列竖式做的。

师:(没有预设到这种方法出现得这么早,慌忙中接招)列竖式的方法还没有学呢就会了,真能

干!

下面有的同学一听表扬,不甘落后:老师,我也会!

师:(看着争先恐后的学生)有多少同学也会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

全班同学几乎都举起了小手。

师:既然大家都会了,老师出几题考考同学们怎么样?

自此进入了练习巩固阶段„„

【反思】失去目标,盲从生成从课堂实况上看,很显然,学生的“提前”打乱了老师的阵脚,让老师盲目地放弃了预案。表面上,老师顺着学生的起点进行教学,但是,在全部小手的举起中能完全排除有些孩子那份单纯的虚荣吗?部分学生的“我也会”能代替全体同学对竖式计算算理的理解吗?

在经过很多道题的巩固后,可能很多同学也真的会了,但是这种“会”恐怕更多的是一种模仿,一种死记硬背,他们不理解为什么要把43+31的4和3对齐,3和1对齐,更不明白为什么要先从个位算起,在对算理稀里糊涂的情况下,诸如此类的不进位(不退位)的尚且可以蒙混过去,但是遇到稍复杂的进位(退位)加减恐怕就要暴露出许多问题了。而我们进行笔算的原因并不是用来解决像43+31这样的问题,只是通过这些简单的不进位(退位)的问题来帮助我们理解笔算的算理,用他们来帮助我们建立笔算模型,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本节课的学习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应该说,教学是失败的!

面对生成性的东西肯定不能不理不睬,但是在处理的时候,一定要心中有“标”有“本”,试想,如果该老师能在表扬完第一个同学之后,话锋一转:你还能用不同的方法来算呢吗?各种算法后,再让第一个同学列出算式,讲一讲每一步的原因,效果是不是更好?

预期的学习结果是教学要达到的最起码的要求,如果这一底线坚守不住,任学生牵着走,就会走向无目标的误区,抓住生成,并不是要盲从生成!

【案例】“轴对称图形”

在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后,出示黑板上的一些图,如下:

下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老师准备得比较充分,每个小组里都有跟黑板上一样形

状的图形)

等边三角形

一般三角形长方形

正方形圆直角梯形等腰梯形平行四边形

空间观念好的同学基本不用动手就能准确判断,想象力稍逊的同学通过动手折一折,也知道了答案,可以看出,在逐个交流中,学生能对图形做出正确的判断,老师对大家的表现比较满意。

【反思】亦步亦趋,阻塞生成。

上述教学活动中,单纯地功利性地看,学生都能知道哪些图形是哪些不是轴对称图形,都能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进行判断。但是,这节课仅仅是让学生会判断某个图形是否轴对称图形吗?一问一答、亦步亦趋的过程总是让人感觉缺乏思维的碰撞与交流,缺乏个性的释放和张扬。学生的回答要么是,要么否,绝不会节外生枝,一切尽在掌握之中,整个课堂顺利得平淡而无味。究其原因:并不是孩子的思维不够开阔,也不是老师不够灵动,而是因为一问一答、亦步亦趋的设计阻塞了学生的思维的开阔,老师把所有的形状都给学生罗列好了,他们没有可以发挥的空间,当然就没有了课堂上因为碰撞而有的生成,没有思辩和跌宕,课堂就显得无味。

同样的素材,有的老师是这样教学的。

师:(课件出示五种图形)在我们学过的图形当中也有很多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你能大胆猜一猜并动手折一折证明你的观点吗?

生动手操作,组内同学交换着意见。

交流成果时,生1认为长方形、正方形、圆是轴对称图形,其他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生2反对,认为三角形也是轴对称图形,并且拿出了手中的三角形进行验证,这时,有同学发现了秘密:原来他们的三角形是不一样的,最后达成共识:一般的三角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等腰、等边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接着生4提出梯形也存在着这样的情况„„

从老师的设计来看,没有细密的分类,也没有过多的问题牵引,而学生却能由此及彼,由一般到特殊进行热烈的讨论和思辩交流,在这过程中“数学知识生成了,数学思想方法生成了,数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生成了”,老师的成功得益于开放的设计和细致的准备,课件上只是出示“五种”图形让学生判断,而每种图形中情况又各不相同,给学生创设了尽量多的发挥的空间,为积极的生成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同时老师为了促进生成,在学具的准备上还进行了细致的思考,给各个小组提供的学习材料有的是一般图形,有的提供特殊的图形,从而让学生在交流时产生冲突,引发争辩,进而逐步完善认识,为丰富的生成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案例】“一道习题”

题目:一辆汽车上山时平均每小时60千米,用了6小时,下山时用了4小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学生经过思考后,产生了不同的两种方法:

方法一:60×6×2÷(4+6)=72千米

方法二:(60×6÷4+60)÷2=75千米

两种方法的同学各执一词,都觉得自己的方法有道理,老师显然没有预料到这种情况,一时也没有想出有什么好办法解决,只好搪塞着说:第一种是对的,第二种错在什么地方呢,咱们课后再研究。学生就等着老师来做一个公正合理的评判呢,一句“课后再研究”让学生一片茫然,此题不了了之。

【反思】无能为力,流失生成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动态的个体,他们有自己不同的生活经验和阅历基础,面对着相同的问题产生不同的想法,这是真实而可贵的,同时这些也为课堂的生成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老师在预设时应该充分了解学生,努力预设出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只有全面考虑与精心设计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挥洒自如,对于上述片段中的两种方法的出现,老师完全应该预设到,即使没有预设到,老师应该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果断调整预案,及时根据学生思维现状判断、整和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包括错误的信息),予以引燃、放大,使之“形成新的、又具有连续性的兴奋点和教学步骤,使教学过程真正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新性质”,而上述案例中老师的一句“课后再研究”意味着放弃了这宝贵生成性资源的同时,也放弃了自己作为引导者帮助者的职责,个人魅力在一定程度上或多或少地会有所削

弱。其实问题很简单,第一种方法是完全按照“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来做的,肯定是正确的;第二种方法错了哪里呢?老师可以引导画出线段 上山每小时60千米,画这样的6段,下山每小时可以算出是90千米,画这样的4段,第二种方法的意思是(90+60)÷2=75千米,可是从线段图上可以看出,90千米的段数和60千米的段数是不一样多的,不能一个90和一个60平均就得出全部的平均数,同时学生也可以看到,如果两种情况的份数同样多,这种方法也是对的。如果这样进行的话,不但避免了老师的尴尬,而且学生在互动生成中开阔了思维,拓深了思维,使错误成了宝贵的教学资源。

数学课堂上的生成是真实而美丽的,稍纵即逝而可遇不可求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拨乱反正的胆识,要有取舍扬弃的智慧,及时捕捉一些有用的问题,顺势引导,让有价值的资源渐入佳境,别有洞天;让看似平常的资源,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让极易擦肩而过的资源化险为夷,绝处逢生,炼就一身扬沙拣金的提炼功夫,使学生能在活而不乱、趣而不俗、新而不谬的空间里畅所欲言,自由放飞,使课堂精彩纷呈,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第二篇:关注课堂生成,演绎精彩

关注课堂生成,演绎精彩

——听课后再读崔波校长写的《课程运作中教师角色的转变》一文后的反思

作者:国玉虎

5月下旬,我十分荣幸到喀喇沁旗锦山第一小学参加了赤峰市第十二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的听课观摩活动,聆听了来自赤峰市各旗县区21位教师的语文课。在5天的听课活动中,让我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收获颇大。诸位赛课教师的精准提问和学生们的精彩回答言犹在耳,那一幕幕近乎完美的课堂预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此行,我收益颇丰。回到学校后,我再读了贝子府中心学校崔波校长的《课程运作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其不能言述的疑惑和感受,立刻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串串文字符号,可谓茅塞顿开。这时,我悟到了“课堂生成”这个词语。就此方面而言,21节课中,每一位授课教师都用心进行了课堂教学预设,为了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力求完美,多数教师反复磨课。在实际赛课中,有的教师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下抓住了课堂生成,演绎出了精彩。也有近乎四成的教师与精彩的课堂生成擦肩而过。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跟着自己的“课堂预设”走,不惜抹杀掉孩子们的“视角和思路”。上课之初,学生往往有着一定的“言论空间”,偶时,有的学生利用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且精彩地道出了自己的见解。这时,有的教师往往用了一句“你再想想吧,看谁说的更好”等语言让正在回答问题的孩子“闭嘴”,直到有的学生切合了教师下一步“预设”才罢休,在课程运作中,教师的角色根本没有有效地实施转变。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这无疑成为“课堂生成”的沃土,这些“生成”演绎着课堂的精彩。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按照预设的教学方案机械推进,而应是因有价值的“课堂生成”不断调整的过程。

《女娲补天》的一节课堂教学中,来自敖汉旗贝子府中心学校的赵志荣老师在抑扬顿挫的引导中,便充分利用了课堂“生成”,演绎出了精彩。学生在阅读文本后,谈及发现的时候,有的学生回答:“我发现女娲非常了不起!”赵老师立刻追问:“他发现了女娲很了不起,那么,我们从哪些语言可以读出女娲很了不起呢?请再读,并作批注。”之后,教室里开始充斥着刷刷的写字声和郎朗的读书声。在激烈的汇报中,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说女娲之所以了不起,是因为她将炼好的的特殊液体“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补好了”,自此以后,便在天边留下了五彩的云霞。赵老师便微笑着说道:“你真善于发现,的确很了不起。他说自此以后,便在天边留下了五彩的云霞,多美多神奇呀,请你大胆地想象一下女娲补天后的情景,拿出笔来写一写。”至此,非常顺畅地开始了课堂练笔,再次地演绎出了精彩。

这样的课堂生成处理,成就了一堂堂精彩的课,给听课者以真正的享受。与此反之。在《三个儿子》的一节课堂教学中,教师让3名学生到前面演绎3位母亲的语言,给学生留下了较深的印象。在研读关于三个儿子的文字时,教师提问:“你喜欢哪个儿子?”霎时,小手全部举了起来,一致地喜欢第三个儿子。谈及理由时,有孩子说:“我喜欢第三个儿子的理由是因为他孝顺,同时他也有一位好母亲。”教师示意该生坐下,继续问:“谁能说的更全面一些呢?”后来,一位学生回答道:“他孝顺父母,懂得感恩”。教师终于露出了微笑,便要求大家送给他掌声。原来,这位同学的回答切合了教师的预设。“他还有一位好母亲”,难道不可以作为这位同学喜欢第三个孩子的理由吗?为了导出自己的预设,进行板书。教师没有任何评价地忽略了这样的课堂生成。试想,如果这位教师抓住前者学生的那句“他还有一位好母亲”,势必会引出三位母亲教育孩子的态度差异,继而利用课堂生成地拓展了文本。在《鱼游到了纸上》的一节课堂教学中,在课堂练笔环节中,教师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写一写围观“画”的人会说些什么,会做些什么。在展示中,有三位学生进行汇报。第一位学生的语言抓住了描写,第二位学生抓住了细节,第三位学生语言的精彩体现在了用词上。教师一一点评:“你真棒”,“你真了不起”,“太好了,你真棒!”。因为教师完成了预设,对于生成的习作特色,教师却错失了“方法与技巧”的整合和指导机会……

赛前,天津市南开区实验学校的李卫东老师作了一节示范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讲课中,李老师让学生提疑难问题时,有学生提出文章里面有一句话读不懂,是:“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李老师笑了,让男女同学分角色读这句话。并问:“作者问这句话的时候想没想过自己养花给别人看?”有的学生起立回答:“没有,他认为养花是给自己看的。同时,女房东也没有想过养花给自己看。”李老师立刻抓住了这一课堂生成,问道:“你从哪里发现了女房东也没有想过养花给自己看?”学生回道:“我从‘莞尔一笑’这个词看出来的。”李老师就此引导学生学习了“莞尔一笑”一词,并找学生到前面表演“莞尔一笑”,立刻引发了连连笑声,课堂再次演绎精彩。

我想,虽然我们精心的备课也不能预料到学生所有的反应,再优秀的教师也不能做到“一切尽在掌握中”,但是我们应该要像李老师一样,一定要在实施预设的过程中,要随时捕捉学生的疑问、想法、创见等精彩瞬间,及时调整预设,并开展有效的教学组织活动和指导,使课堂自然地变为动态生成。正如崔波校长在《课程运作中教师角色的转变》中所阐述:新课程提倡合作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的教不再是简单地写出常规的教案,教师还要根据课堂上师生互动中表现出的真实情况重组知识传递方式,改变以往那种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思考、提问纳入自己原先设计好的框架中。面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预见之外的情景,教师应当认真地倾听学生的意见,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第三篇:捕捉精彩的生成 演绎灵动的课堂

捕捉精彩的生成 演绎灵动的课堂

《行道树》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迫切需要在语文学习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重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本节课首先让学生了解行道树的精神,从而由树及人联想到现实生活中象行道树一样无私奉献,努力追求的人。

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积极的思考讨论,发表不同见解,以及教师及时的点拨引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知道行道树象征无私奉献者,懂得“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道理。案例描述

一、情景展示

多媒体上给大家展示了三幅画,并配上《好大一棵树》的背景音乐,第一幅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森林景象;第二幅是气笛轰鸣,烟尘弥漫的街道树的情景;第三幅是婀娜多姿,盘虬卧龙的盆景树情景,(表达要有情感,语述稍慢)。

二、情景问题探究

根据对多媒体上的三幅画的描述,引领学生思考。教师:同学们,如果你们是一棵树,你愿意做一棵什么树?为什么?

生:我愿意做行道树,因为它有很大的作用。生:每一种树都有自己的作用!

生:我愿意做林中树,因为森林中环境优美,景色宜人,我们可以健康快乐的生活。

生:盆景树也不错,它可以装饰我们的生活环境,而且能受到特殊的优待。

生:我愿意是行道树,尽管我没有优越的生活环境,也没有特殊的优待与照顾,但是我却能给人一个好的生存空间,给别人一些照顾啊!(老师鼓掌,学生也一起鼓掌,学生思维的闸门被打开,兴趣随之而来。)

教师:同学们,如果我们生活在第二幅画的环境中,内心又将如何呢? 生:受不了„„

教师:同学们刚才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不过,别急,让我们大家一同走进张晓风的《行道树》一文,看看她是怎么说的,(引出本课要讲的主要内容)

三、学生质疑、合作、探究

我建议学生进行思考,并与学生进行讨论,提出问题,接着学生纷纷举手要求发言,接连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为什么行道树说自己的事业“神圣”呢?但为什么又是“痛苦”的?

2、怎样理解“唯有这种痛苦才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3、为什么说行道树的存在“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4、我们是一棵忧愁而又快乐的树。为什么“忧愁”?忧愁什么?“快乐”什么?

学生以小组讨论,整理讨论结果,互相交流。老师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结果

生:因为行道树为城市制造了新鲜空气,为行人献出了浓阴,还每天为人们迎来光明,所以事业是神圣的。

生:行道树没有森林中的树快乐自由,它们的生活条件很差。生:和城市的人相比,它们是孤独的,苦熬的。老师:很不错,大家都能围绕课本去认真思考。

生:可以这样说,行道树所做的事是为大家服务的,这就是神圣,而痛苦指它们自己生活的环境不好。师:(表示赞语)然后继续启发学生思考。

生:行道树还为人民破坏了环境,不珍惜自己的生存条件而痛苦。

师:对啊,这也是他们痛苦情感的一个方面。

生:我认为行道树也是幸福的、快乐的。因为它的“清新”,“浓阴”、“光明”都是我们必须的,它给了人们这些,所以是幸福的。

师:对啊,为我们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多么深沉的幸福啊!

生:我认为文中写到人类的“不断制造烟尘,污染城市,这说明居民不珍惜清新的环境,这让行道树感到悲凉!生:它们改变不了人们的思想、认识,更悲凉!

生:我认为行道树辛辛苦苦创造了一点清新,第二天又被人们破坏了,所以它悲凉„„

师:你们想的都有道理,我们可以这样说,现实是悲凉的,一行绿树根本无法改变悲凉的现实,所以只能是“悲凉的点缀”。

生:老师,前面有同学说行道树为条件不好而忧愁,我认为这样理解不对,它真正忧愁的是居民的生活条件恶劣。生:对,我也是这样想,它是为他人的健康而忧愁,为它无法改变这一切而忧愁。师:说得好,那么快乐呢?

生:快乐的是他们做了许多事,比如,“创造了清新”“献出了浓阴”“迎来了太阳”。

生:别人认识到他们的重要,所以它们高兴。

生:行道树还在想,总有一天人们会珍惜自己的生存条件,所以它高兴。

师:你们想的还真远,看来作者在文中应加入这一点。(师生都笑)

教师小结:行道树的自白可谓发自肺腑,它的富于牺牲的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着实令人敬佩。老师在学生归纳总结的基础上作必要的补充。

通过我们的讨论、学习,同学们对行道树的形象,有一定的理解,明白行道树的无私奉献,现实生活中,不乏象行道树一样“奉献自己,快乐别人”的奉献者呀!

学生各抒己见(如:清洁工人,抗震救灾的白衣天使,武警官兵,教师、航天英雄等)

教师小结:我们都是社会生活中的一员,我们的生活能如此美好快乐,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个象行道树一样,默默奉献的人的存在。

他们承受着痛苦,努力追求,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他们兢兢业业,默默无闻,不断创造着世界的奇迹。他们牺牲自己,照亮别人,让爱的阳光洒满大地。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你又将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

有一首歌中唱到:“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教师:是的,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爱心,世界将永远充满阳光。让我们把爱心传递下去吧!反思和启迪

一、注重学生主体,体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自主的探究文章内容以及文中所蕴含的问题,学生真正做到了自主的去学,快乐的去探究。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课堂气氛,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问题的空间和平台,使课堂灵动起来,达到了超乎想象的效果。

二、拓展发散思维,创设新颖情境

如何导入,是一堂好课的先决,它有着奠定授课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因此,将行道树的画面配上《好大一棵树》的背景音乐,带入课堂教学,进行情景设置,意在引导学生对行道树形象的深层思考。

针对“行道树是神圣的,又是痛苦的”这一教学重点和难点,在课堂上,我及时引导学生讨论,适当指导,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发散思维。

至于结尾,当把行道树的形象推及到现实生活中的奉献者时,紧扣2008年发生的汶川大地震中的英模,“神七飞天人”2008年奥运会甘当陪练员的夏焙泽等学生耳熟能详的人和事,激发学生爱的奉献的情感,使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这时我再穿插一段激情洋溢的演讲,并不失时机地播放韦唯的《爱的奉献》,这样我发现学生兴奋不已,激情澎湃。

三、反思教学问题,促进今后发展

1、在《行道树》一文的主旨上,没能引导学生深思与体会,给其贴上“奉献者”这样一个狭隘的标签,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2、回答问题时,没能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活跃的只是部分学生,导致了整堂课不是很顺畅。

第四篇:电子白板生成精彩课堂

电子白板生成精彩课堂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早上好!很高兴和大家一起走进电子白板相关知识的学习与探讨,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今天我们学习的主题是——电子白板生成精彩课堂,针对这个主题我要讲的有四个知识点。

1、电子白板课件与ppt课件的优劣。

2、电子白板软件的打开方式。

3、电子白板软件的几种实际操作。

4、电子白板软件与ppt课件结合教学。

电子白板在我校已逐步走进每间教室,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新助手,配合应用电子白板软件的课堂教学,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形象、生动、直观的学习的平台,而且能够引领教师采用精彩纷呈的教学方式从而有效进行教学活动。

下面我就PPT课件和白板课件之间的优劣简单比较如下:以往我们所使用的多媒体PPT课件无论制作的多么精致,它都脱离不了鼠标操作,教师不能在大屏幕前对投影在大屏幕上的内容有任何控制,只能回到计算机前用鼠标操作,教师不时地在屏幕和主控台之间跑来跑去,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破坏了他们对知识内容的关注和理解,也影响教师自身语言的发挥和与学生的充分交流。教师只能是“鼠标的点击者”,学生也只好做“录音机”。PPT课件最大的缺点就是在使用播放时无编辑修改,多以演示为主,课堂教学只能按预先设定好的顺序演示课件,很难根据学生学习实际进行及时调整,缺少了课堂教学中最为精彩的“即兴发挥”。学生参与的机会很少,学生只能处于知识的接受状态,学生的思路只能跟着教师的设定思路,限定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创新性,同时也限制了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机智的发挥。因此被称“死板”。

而电子白板是一个积件平台,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资源库可以

建成积件库,每 个 教 师 都可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利用资源库中的资源生成自己的教学课件。这种方式生成的课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需要及时地添加、删除和更

改设

的 内

。学生也能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不管是教师对知识的理

解,还 是

的 回

答,只 要 在 白 板 上 操 作,白

储 存

从而生成每个教师每堂课的个性化的课件,这样可以及时反思,并且成为教师以后教学的重要资源。因此我们称电子白板为“活板”。

二、电子白板的打开方式

最简便的是第三种,在白板两侧各有15个双功能快捷键,用白板笔任意双击某一选项即可打开白板软件。

这就是黑板上安装的白板面板两侧提供的15个双功能快捷键图标,在WINDOWS状态下和白板软件下均可方便快捷的进行各种功能操作。其实这15个双功能快捷键在我们白板页面的主工具栏中对应存在,看大家方便使用哪种。要想在电子白板上熟练的进行操作,就要对主工具栏和白板两侧的15个快捷键加以了解,这里我就主工具栏给大家作以简单介绍。

认识了主工具栏之后,我们看一下上学期在电子白板培训过程中遗留下几个问题,现予以解决。

三、电子白板的几种实际操作

(一)如何将手写体转化成印刷体 它的操作流程如下:

1、点击白板两侧的文本框快捷键,文本框快捷键在15个快捷键的下面倒数第三个。上面是一个T还有一个小手的图标。在白板页面上任意拉一下便可以出现四个小圆圈组成的可编辑文本框,(此时光标必须在内闪烁)

2、点击左下角的圆圈→倒数第三个显示工具栏→根据工具栏提示可编辑字体、字号、颜色等。

(二)如 何 给 汉 字 注 音

首先点击主工具栏的第五个学科工具选项卡,然后点击学科工具选项卡中的第四个小书图标,出现的就是语文学科浮动工具栏。再点击拼音wǒ→在白板页面上拉一下→四个小圆圈组成的中国文本框→点击左下角的小圆出现下拉菜单→(倒数第五个)→利用键盘写字便可以自动注音。

(三)如何给汉字设置笔画顺序

首先点击主工具栏的第五个学科工具选项卡,然后点击学科工具选项卡中的第四个小书图标,出现的就是语文学科浮动工具栏。再点击字→在白板页面上划一下→出现四个小圆圈组成的文本框三→点击三左下角的小圆→在下拉菜单中选择显示属性浏览器 →点击汉字笔画→设置笔画顺序→播放。

四、白板软件与PPT课件结合教学

目前我们大部分教师都是将白板软件与PPT课件结合进行教学,这样教学的操作步骤如下:

1、打开白板软件,切换至桌面模式;

2、打开PPT文稿进行全屏播放;

3、选择白板软件浮动工具栏中的任意一支笔即可实现当前PPT页面的批注;选择工具即可将任意对象插入到当前页面中。

总之,电子白板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不断琢磨、反复实践,才能真正使电子白生成更多精彩课堂。

一场以“数字化教室”建设为切入点、以教育信息化助推现代化为目标的教育手段变革正在悄悄进行中。电子白板的出现意味着在教学中可以不再用黑板与粉笔,只需一台电脑、一块电子白板和一支神奇的笔就能带来一堂精彩的课。为提升同学们的教育技术,3月22日,我院研究生会主办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和交互式电子白板培训讲座在2幢举行。我们有幸邀请到金楠教授作为此次讲座主讲人。

根据现场调查,金教授将电子白板的使用作为本次讲座的主要内容。利用电子白板的互动学习,使学生学习更直观、更专注,而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也能及时发现和及时纠正,这是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所无法媲美的。金教授详细地介绍了电子白板的每一项功能和操作方法,以及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培训过程中,金教授精彩地讲解了白板的互动性与可操作性,使全体学生耳目一新,也引起了学生们浓厚的兴趣,同学们切身体会到使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的方便、灵活以及易用的特性,纷纷表示希望通过实践,更好地进行操作,提高教学质量。

第五篇:预设与生成,演绎高中信息技术精彩课堂

预设与生成,演绎高中信息技术精彩课堂

【摘要】精心的预设无法全部预知精彩的生成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精心的预设也无法预知整个课堂的全部细节。在课堂教学中,难免会发生一些的意外,一旦“不速之客”出现,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要有心理准备灵活应对,而不能一味拘泥于课前的教案,有时反而可以巧妙利用意外的“生成”,也许它将会成为我们课堂的一个预料之外的精彩之举!

【关键词】预设

生成错误资源

高中信息技术

精彩课堂

一堂课,预设是有序和高效教学的前提,而生成则更关注教与学的互动。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群体水平,这是教学的预设与课堂的生成是教学文化中最具有魅力所在。对学生来说,学生的错误是一种尝试,一种创新,也是一种进步,对于错误,教师如能合理、巧妙地利用,就能有效推进教学创新;创设互动、开放的课堂促进资源生成,也能成为课堂中的亮点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

一、捕捉学生的错误资源,激发信息技术课堂生命活力。

1、巧妙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

为了追求教学流程的顺畅,在教学时不少老师层层作铺垫,处处作设防,努力避免或减少学生的错误,可往往事与愿违,冷不丁地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事实上,学生的错误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学生出现错误也不一定是件坏事,利用得当,学生的错误有时会成为宝贵的教学资源,尤其是能提供学生自己去发现错误、剖析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并且经历从错误走向正确认识的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反思能力。

教学案例一:在以前“江苏省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的考试题库中,出现了这样一个的操作题(将文档中所有的“二氧化碳”替换成“CO2”),在这个题目中由于CO2中的2是一个下标,所以给这个题目增加了不少难度。虽然同学们都知道应该使用WORD2000中的“查找、替换”操作,但至于到底如何操作同学们心中都没底,于是本人让同学们自己先试着去探究。经过五分钟的自主探究后,请了几位同学讲了一下他们的解决方案。

生1:先在文档的最上方输入一个标准的“CO2”,并将其复制在剪贴板中,然后逐行扫描,遇到一个“二氧化碳”就用剪贴板中的“CO2”将其替换掉。

生2:这个方法有点麻烦,逐句扫描法是我们最容易想到的方法,但在操作过程中容易产生遗漏,如果文档较长的话工作量将会变得很大。我们还不如先查找到所有的“二氧化碳”,然后将它们都替换成“CO2”,这个时候的“CO2”中的“2”是大写的2,再做一次查找换操作,将其中的“2”都用下标2来替换不就成了。也就是作两次查找、替换操作。

通过两个学生对问题解决方法的阐述,此时同学们一定有种豁然开朗的快感。虽然生2同学没有注意到一个小的细节问题,我也就将就就错,因利势导让它继续错下去吧。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位同学的解决方法怎么样?

顿时有些学生的脸上的乌云变成了开了花的笑容。然后我对生2同学作了鼓励,让他将刚才的描述在电脑上用广播的形式向全班同学作了个演示。他在操作的过程中技术很娴熟,文本录入时也很细心,一会儿就做完了。

师:同学们,这位同学的方法比第一位同学的要快好多,请同学们看看文档中的“二氧化碳”有没有都改成“CO2”,还有没有问题?

此时我顺势让学生去观察文档中出现的问题。

有多数学生3:文档中所有的2都改成了下标2,不该改的也改过来了。

师:哦,终于有同学看到了这一点,文档中所有的2都变成了下标2。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提示:同学们解题大的方向是对的,还是使用查找、替换的方法,只是同学们当时没有注意到一个小的细节。

生4:老师,我想到了一个办法我们可以先将“二氧化碳”替换成“CO*”,因为文档中没有*号,然后再查找所有的“*”替换成下标2。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方法怎么样?请同学们去试一下呢!最后这个问题在同学们的欢呼声中被掌握了。这种操作方法操作难度最大,显然效率也是最高的。在这节课堂教学中,本人不是机械地执行预设方案,而是顺着学生的思路,因势利导地组织学生参与自主探索,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产生自己的学习经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2.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

认真倾听学生对教师提问的回答,能够帮助教师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理解、思考程度,这对于课堂教学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能否在这个基础上及时对教学内容、教学难易、教学思路、教学环节等作出合理的取舍和调整是衡量一个教师教学机智与否的生要指标,也是衡量一次教学活动是否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标志。有时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作出合理的调整,以提高教学的质量。

教学案例二: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必修1.1信息及其特征,在让学生看完书上所提到的四个信息的基本特征(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后,让学生根据我的提问来说出信息的特征。通过PPT演示:

1.人们说物质、能量、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我们离不开信息,信息具有价值性(板书)。信息给我们提供的价值却与物质、能量有很大的不同,请问下面哪些不是说信息的价值的?A.读书以明理 B.知彼知己,百战百胜 C.书中自有黄金屋 D.春雨贵如油

生1:D春雨贵如油:春雨像油一样的昂贵,这指的是物质。

生2:我也选D,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有很多的知识,是指的信息,其余两个AB也指的是信息。

生3:C、D书中自有黄金屋寓意应该为:考功名,得利禄,而不是书中有很多的知识,指的是信息。

生4:我认为选D 一下子整个教室中出现了三种答案,大家都知道不选AB,在C和D之间选择,显然大家对C有疑问,本来在预设的时候本人还以为同学们都了解“书中自有黄金屋”涵意,真是让本人大跌眼镜。

师:“书中自有黄金屋”同学们对其意有疑问,那它到底是什么意思。目前已出现两个版本,到底哪个版本正确,还是有新的版本?我们就请“搜索引擎”来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说到上网搜索同学们又来劲了,又可以不受控制,自由了。经过一翻上网查找,发现“书中自有黄金屋”,指的是科举,是说读书考试以取仕,指的这件事。

最后本人作了总结。

师:由上面可以看出,信息的价值有两方面体现,一方面是直接体现为意识形态,提高精神生活、思维能力,如A就是;另一方面,作用于实践,提高物质、能量的生产与使用,如B是信息提高了军事能力。

本来在预设的时候我还以为同学们都了解“书中自有黄金屋”涵意,但最后课堂动态生成有好多同学不了解,为了让学生不是从我的口中找到答案,我就引导学生借助于学习工具“搜索引擎”来查找,让学生在气氛非常活跃的课堂中找到迷底CD。

教学反思: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选择题,但这反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当学生的观点与教师的或课本的答案不一致时,很多教师表现得很不耐烦,往往打断学生的发言,剥夺学生继续发言的机会,或教师自己将正确答案说出来。这样做不但让这个学生感到不受尊重,以后有可能不愿意发言,而且有可能扼杀一个精彩的观念。相反,如果教师能够耐心倾听学生,给学生表达不同观点的自由和机会,或引导学生借助于学习工具来寻找答案,课堂气氛就比较活跃,课堂上就会经常诞生精彩的观念。教师也需要进行不断的反思,特别是行动中的反思。而倾听学生,听到学生不同的声音,能使教师获取出乎意料的多种有效信息,或是迷惑的问题豁然开朗,或是对弄错的东西扰乱反正,这样可以促进教师的反思,从而促进其专业发展,以达到最理想的教学目标——师生共同成长。

二、捕捉学生的疑惑需求,激发信息技术课堂生命活力。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课堂教学应该被看作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中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以后的多方面的发展和成长”。而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把课堂教学当作一种理想状态来设计,不允许出现任何偏差,整个课堂由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作为主线索,学生没有机会提问,也用不着提问,课堂上看似精彩的问答却始终不能融合成学生内部的思维网络和需求。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信息技术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维动态过程,是丰富多彩的。由于学生的差异,过程中势必会产生学生基于个体生命体验之上的各种见解或疑惑。在教学中,如果让学生真实思想得以充分暴露,同时最大程度地反映学生学习的意愿,也就是捕捉这种“非预设生成”的见解或疑惑,并及时调整教学行为,往往能给学生带来探究的冲动,生命的活力也就在探究中得以展现。

教学案例三: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必修2.4网络数据库的信息检索,在讲解到使用多样化的网络数据库时向学生介绍到“网上商城”,同学们很感兴趣。这时学生提出:“老师,如何在网上购物?”本来这个问题不属于本学科的知识,老师完全可以找个理由推脱过去,可在多数学生渴望眼神中,本人感受到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意识,于是就在教室的电脑里搜索出了有关在淘宝网买东西的步骤和要求的知识,带着学生研究了如何在淘宝网上购物,虽然学生的问题打乱了原定的教学计划,但学生满足的神情不正让我们感受到了非预设生成所带来的课堂活力吗?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面临疑难困惑能够自己提问是值得珍惜重视的好现象。学生提问是他们独立思考,自主学生的开始,也是他们思维向敏捷,思想走向深刻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并且筛选出其中有代表性的,充分利用,整合独特的教学资源。

教学案例四: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必修2.3文件的下载,记得一次在上到关于“文件下载工具”时有个学生向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老师,上次我爸在网上用快车下了一个当时最新的电影《岁月神偷》,结果播放时说的话都是粤语又无中文字幕,我们全家都听不懂,那怎么办呀?”其他的学生好像也挺感兴趣的,我本来是不想叉开来讲的,但是当看到同学们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神,我也感受到了同学们的这种求知的渴望,我就向同学们介绍了一款媒体播放器——暴风影音,它具有手动加载字幕的功能,至于中文字幕哪来呢?同学们先学会如何用下载工具下载文件就可以了,字幕本身就是一个文件,这样自然地让学生的“归队”。

三、创设互动、开放的课堂促进资源生成,激发信息技术课堂生命活力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

1、开放导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从封闭的“复习铺垫”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提出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问题。

教学案例五: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必修1.2.1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讲授时,用一个“你做我猜”的小游戏的方式导入,本人事先在电脑上用PPT做了一个演示文稿,请两位学生上来做这个游戏,一位同学看了电脑上的词语后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而另外一位同学在看不到这个词语的情况下来猜表演同学所要表达的词语,引出动作很难满足人类的信息需求,所以人类才不断的创新,转向接下来的教学要求“五次信息技术革命”,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得到激发,他们会自然而然地主动投入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这个游戏为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留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使每一个学生有可能在自己的已有经验、认识水平和智慧来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些方案之间可能存在差异,而这恰恰是通过“开放的导入”使学生的各种基础性“资源生成”的目的。

2、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同类型、不同知识结构的学生可以互补。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维度动态过程。由于学生的差异,过程中会出现学生的疑惑,会产生认识的误区,也会出现创新的思想火花„„这过程之中生成的种种信息又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教学案例六: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必修 第一章最后一节,讲授到为什么说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时,为了说明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本人让同学们表达了各自的看法。一学生说上网,影响学习,荒废学业。青春期是学习文化知识的黄金时期,„„;另一学生马上说,上网严重损害了我们的身体健康。由于长时间上网,视力、记忆力明显下降,加上缺乏户外锻炼,„„教室里沉默了一会儿,有学生反驳说上网可以拓展我们的视野,通过网络,我们能随时了解到国内外的新闻,欣赏大千世界的美丽风光„„ 另一学生说“通过网络我们能学到丰富的知识„„”。从这个案例中可见,当学生对同伴的回答能提出自己的疑问,提出自己的见解时,说明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独立思考,这正是学生逐渐理解,逐渐领悟,逐渐提升知识的过程。学习是学生认知矛盾转化的过程,对于这样的学生自发形成的争论,教师尽量不要做简单回答,而是做一个听众一个启发者,鼓励学生在产生疑问时,自主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生成一个个活生生的教学资源。

3、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获得动手做资源。信息技术学科课的特点是学生要动手操作学习,新课标非常注重学生的探究学习,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参与到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体验信息技术探究的全过程,在这过程中我们可以获得丰富的教学资源。比如:让学生课前做,捕捉学生课前的体验资源;课前认真设计“课中做”,收集学生多维生成的资源;课后拓展延伸,收集持续生成的资源。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获得发展的场所。学生的做中思、做中学便由此展开。

恰当地抓住动态生成的时机和资源,能够更大程度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当学生被激发起“兴奋”的学习状态,而发表精彩的观点时;当学生表情出现“细微”的变化时;当学生出现理解或误解的“错误”时;当师生互动中学生“随机”冒出的精彩火花时;当教师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时,都是意外的动态生成资源利用的好机会。课堂教学是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完全按照“预设”的步骤由教师导演下去,结果将无视或忽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信息技术课堂将因此而变得机械呆板;但如果一味追求课堂上即时的“生成”,也会因缺乏有效的控制和引导,出现“放而失度”的现象。因此,我们要理性地看待“预设”和“生成”,预设要有弹性有留白,以便在目标实施中能宽容地、开放地纳入不速之客的“生成”。对学生积极的、正面的、价值高的“生成”要大加鼓励、利用;对消极的、负面的、价值低的“生成”,应采取更为机智的方法,让其思维“归队”,回到预设的教学安 4 排上来。课堂教学因预设而有序,因生成而精彩。

此外,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临场应变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课堂学习的心理状态,不同的处理方法会对学生有异样影响。课堂上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意想不到的事,但只要在平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课前充分预设各种情况,以做到应万变的准备,老师遇事沉着冷静,保持清醒的头脑,本着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原则去处理,我相信信息技术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能进一步提高,任何突发事件都能应付自如。

参考文献:

1、《教育研究》1997、9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作者:叶澜

2、《从“预成论”到“生成论”——教学观念的重要变革》 李柿

3、吴刚平刘良华主编《关注资源、学科与课堂的统整》华东师范出版社,2005.5

4、叶澜:《“新基础教育”发展性研究报告集》,上海三联书店,1999

下载善待生成 演绎精彩——关于数学课堂生成问题的处理及反思(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善待生成 演绎精彩——关于数学课堂生成问题的处理及反思(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堂因生成而更精彩(推荐)

    课堂因生成而更精彩 ——例谈小学科学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挖掘与创设 【摘 要】如果说,传统课堂把“生成”看成一种意外,那么新课程则把“生成”当作一种追求;如果说传统课堂把处......

    课堂因生成而精彩[大全五篇]

    课堂因生成而精彩 ——生成性教学案例分析 英山县南河镇中心小学 王丽君 著名的教育家叶澜教授曾经说过:“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积极有效互动的动态生成过程。”教师在教学过......

    活力课堂,精彩生成(小编推荐)

    活力课堂,精彩生成 摘要:“课堂生成”现已成了教师们的共识。课堂生成会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精彩。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时刻关注课堂生成,并及时捕捉课堂上师生互动中产生的有......

    捕捉动态生成,成就课堂精彩(模版)

    促进课堂动态生成,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摘要】教学过程是生动可变的,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预设、不可复制的生命历程。课堂的活力来自学生动态的发展,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

    巧妙借助动漫 生成精彩课堂

    巧妙借助动漫 生成精彩课堂 【摘 要】:文章指出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营造动漫氛围,结合案例介绍了给对话配插图,利用动漫中的音像信息练习口语,以漫画为载体,提升语言应用能力,以及在......

    捕捉教学细节 生成精彩课堂

    捕捉教学细节 生成精彩课堂 荆门市东宝区象山小学陈松能 发现和关注细节,反映教师的睿智和思想,体现教师的实力和功力。以往,我们教师习惯利用预设性的教案对学生进行标准答案......

    运用教学机智 处理课堂生成

    运用教学机智处理课堂生成 语文课题组徐跃前 我校市级语文课题 《小学语文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策略研究》已过中期,走过来的风风雨雨,实在让课题组的老师获得了很多的体会。本文......

    让生成使课堂更精彩教研室

    让生成使课堂更精彩 —小学科学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挖掘与创设 单位:唐山市古冶区习家套小学姓名:赵兴学科:科学 【摘要】如果说,传统课堂把“生成”看成一种意外,那么新课程则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