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老年人生活现状
1、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老龄问题即老年人的需求问题和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日益突出,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为切实了解临安市范围内老年人的生活现状及需求,我们对此进行了调研,调查采取调查问卷方式,结果如下:
调查样本300人中,调查的男性为145名,女性为155名,年龄在60岁以上占80%,原国家工作人员退休者占70%左右,农民及个体的占30%左右,配偶健在的占78%。调查者中经济收入每月1000元以下者占19%。每月1000元—2000元者占53%。每月2000元以上者占28%。
经调查显示,老年人目前最大的困难及需求是:社会、单位对老年人不够尊重及重视,需要社会、单位多关怀老年人;切实加强社区工作;收入低,尤其是农村老年人没有生活保障,退休人员收入远跟不上快速上升的物价上升,需提高退休人员的收入,提高福利待遇,安度晚年;医疗保健费用的增加;看病贵,看病就医不够方便,需要提供医疗保障,和谐的环境,方便实惠的治疗;行路难,马路上无交警、汽车见人不让。活动场地缺少,现有活动场所条件差;年老子女不在身边,无人照顾,孤独,缺乏感情生活心理交流,需要丰富的精神生活,有人与他谈心。
2、珠海市香洲区某社区163名60岁以上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自行设计的社区护理需求调查问卷以及生活质量调查表对其生活质量状况、社区护理需求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163名老年人中患病105名(64.4%),患1种疾病65名(39.9%),患2种以上疾病98名(60.1%)。患病率居前6位的疾病是白内障(46.0%)、高血压(28.8%)、慢性支气管炎(5.5%)、糖尿病(4.9%)、胃病(4.3%)、风湿性关节炎(2.5%)。163名老年人中生活完全自理149名(91,4%)、部分自理12名(7,4%)、不能自理2名(1.2%)。有84。7%以上的老年人不知道社区护理、家庭病床、康复指导、日间护理中心、临终关怀和心理健康服务。结论老年人的社区护理服务利用率普遍较低。开展多种社区护理服务形式,预防和控制老年疾病的发生和加大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和财政支出对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第二篇:关于城镇老年人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城镇老年人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实践主题:关于城镇老年人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调查时间:2012 七八月调查地点: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城关社区调查对象:德化城镇60岁以上的老年人 调查内容:调查城镇老年人的生活现状,来呼吁更多的人来帮助老年人,关心老年人调查方法:访问,实地调查,观察,查阅资料等调查人:林玉霜
泉州市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趋势,使养老问题日益成为社会所关心的焦点。为了了解城镇老年人的生活现状,对德化城镇的老年人进行了一次走访调查,调查对象为社区内6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中很大一部分是空巢老人。现主要从衣食住行、子女关系、文化生活、医疗服务、精神负担五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报告。
德化城关属于城镇,比较偏远,住着比较多的老人与小孩。查阅相关资料,出乎意料地发现这里60岁以上的老年人竟然高达20%,其中的空巢老人也高达42%,这一数据远远高于全市的平均水平,我不禁为这样的数据感到震惊和难过。空巢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种:子女在外务工、定居,身边无子女共同生活或虽然与自己生活在同一个社区,但是不和自己住;自然空巢,即没有结婚,或结婚无子,或子女死亡。衣食住行
老人的生活一般都比较节俭。衣着应该是老人们享受得最好的方面了。很多子女都以衣物为寿礼贺礼来送给老人,所以老人的衣着一般都过得去,只是有些老人舍不得穿;吃食方面,记得我采访的一位老奶奶,她忏愧地说别人一天只要两块钱的菜钱,自己每天却要花三块
钱。这是不够一斤青菜的价格啊!听了让人又忏愧又心酸。而跟家庭成员一起住的伙食相对好点,但是很多老人怕浪费,经常都是捡剩菜剩饭吃;居住方面,数据显示,独立居住的占城关老年人的49.7%,其中没有与老伴共同居住的25.2%,其余的与家庭其他成员共同生活。独居的住房设施一般比较简陋,家用电器较少,比如我采访的老人很多都是住在小区最底楼的车库,只有电磁炉,风扇,电视机等,有的甚至没有;出行方面,老人出行主要靠步行,而且不会离家太远,一般在家周边活动,除非要看病或是儿女接送去哪里做客、游玩。子女关系
老年人有两个或以上的儿女的占了九成,有一半的老人是与子女共同居住。资料显示,老年人中有40.2%表示愿意与子女居住,22.0%表示无所谓,37.8%表示不愿意。不愿意的原因有生活习惯不同,不想给子女添麻烦,少部分是与子女合不来。一起生活的虽然经常会有些小矛盾,但还算融洽;不一起生活的也会经常性地探望,但我记得采访过一位老奶奶,她原本也是跟儿子媳妇共同居住的,但是因为生活习惯,思想方法不同,她和儿子儿媳越来越不合,她只得搬到楼下的车库住,起先自己还能照顾自己,到后面只能靠儿子送的剩菜剩饭。老人边说还边掉眼泪,换做谁看了都心疼。所以很多老人宁愿自己孤独地生活也不和儿女闹得那么僵。我也去过敬老院了解情况,这儿的老人大都是被儿女送进敬老院,而非自愿的。数据显示只有15.2%的老人愿意入住养老机构。这里各方面都挺好,但是他们有很强烈的愿望与外界交流,与儿女说说话,谈谈心。大部分儿女也会经常去看看
老人,过年过节很多老人也会被接回家。总的来说,老人与子女的关系是较为融洽。
文化生活
现在生活比以前好了很多,闲暇的老人有了更多的文化生活,其方式主要有:晨练、与人聊天、散步、下棋打牌、参加健身活动、到老年人活动中心等,还有算是我们这特有的到广场听山歌,而在家的活动则主要是看电视,看报纸等等。有些老人还会写作、绘画,还有的有集邮收藏古玩的习惯。文化生活很丰富,但是还是有些老人会感到孤独,毕竟这只是比较表面的活动。采访发现,很多老人都愿意带孙儿,尤其是女性,一来帮子女减轻负担,再者也是自己价值的体现。人老了其实也是有盼头的,老年人在心底都希望与人交流,希望老有所乐、老有所用,而这些文化活动正是他们的精神寄托。医疗服务
数据显示:从健康状况上看,老年人健康(生活能自理)的占77.8%,有多种慢性病(生活基本能自理)的占19.9%,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占2.3%;老人81.4%是有病才去医院检查;而平均每人每年的医药费在1800左右,有半成以上的老人是难以承担这笔费用的。61.6%的老年人享受公费医疗,15.2%的老年人参加了合作医疗,享受医疗保障的老年人总数达76.8%;83.8%认为看病挺方便,少部分认为看病不方便,主要是因为交通不便或是自身行动不便或是没有人陪同。而当老人生病时,主要是依靠老伴或是子女轮流照顾,少数人是请人照顾。对老年人的医疗保健服务仍有很大拓展空间。
生活精神负担
压在老年人身上的担子也挺大,7.2%的老年人仍需负担父母生活费用,13.2%的老年人仍需供应子女的生活费用,9.6%的老年人还要继续做工以维持生活。调查中,我就发现很多的老人都有捡垃圾的习惯,有的还是主要以此为收入来源。有些是在厂里去批一点活在家里加工。有些就在周围贫瘠的土地上种菜来卖。但是这样的收入都不多,有时连日常开销都不够。而在还要不要为子女服务方面,还要为子女煮饭的老年人占45.8%,带小孩的占25.1%,洗衣服的占12.2%;这些对一部分老人来说是不小的负担。但是精神压力是最沉重的,有些子女在外打工,或是长时间没有探望老人,老人失去了精神寄托,一面思念之情难以排解,一面又为子女担忧,经常会产生孤独焦虑的心理;有些虽与子辈或是孙辈一起生活,但是由于生活习惯的不同产生矛盾,或是由于沟通上产生摩擦,这无形之中也给老人造成了压力;有些在经济上、在子女赡养问题上都存在着较大的问题造成了老人的精神压力甚大!
通过这次调查,我亲身实地地感受到了老年人的生活,所调查区域内的老年人生活、心理、健康等状况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很多生活小细节都是我以前所意想不到的。老年人曾经是撑起起祖国的栋梁,而如今却是社会的弱者。他们需要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而这个环境需要我们、需要全社会共同创造!让全社会形成一股“尊老、敬老、爱老”的风气,使老年人感到社会的温暖,安度晚年。
第三篇:农村老年人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农村老年人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工作单位:镇雄一中
姓名:裴祥友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富裕了,寿命也在不断提高,我国正在逐步进入老龄社会。关注民生,关注农村百姓的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的着力点。在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我们不能忽视这一群体――农村老年人。他们的生活质量将直接影响着新农村建设。于是,我就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进行了相关调查,并形成了以下调查研究报告。云南省镇雄县大湾镇雨萨村是位于云贵川三省交界的一个普通的农村,拥有人口1778人,是一个新农村建设的典型示范村,也是一个很好的调查点。
一.调查简介
调查时间:2011年7月20日到2011年8月5日
调查地点:云南省镇雄县大湾镇雨洒村
调查对象和范围:雨萨的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及其子女、村干部
调查手段:问卷调查、座谈会、特别访谈
二.调查意义及目的对当地老年人的生活状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且根据调查所得得出一些结论,获取农村老人的身体、心理、经济状况、社会支持的状况.分析得出当地老年人生活状况的问题、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对策,为当地党政部门把握当地老年人的生活状况、解决相关问题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
三.调查内容
1.老年人的个人基本情况
2.老年人的生活来源
3.老年人子女的供给情况
4.老年人的医疗状况
5.老年人生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调查过程
为了获取准确的数据资料,我采取了大面积的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36份,收回有效问卷285份,发放对象为村里部分老年人。同时也向子女发放问卷297份,收回有效问卷239份,以更加系统准确的把握老年人的生活动态。为了得到详尽具体的事例典型,特别开展了两次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村委会干部和老年人代表。座谈会上,一些老年人积极发言,描述了自己的生活情况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等,村干部也讲述了近几年村中发生的关于老年人的典型事件,并向他们介绍了关于老年人的一些法律法规。
另外,还对养老院、老年人活动中心等老年场所进行了特别的访谈。
五.调查结果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较以前有了明显的改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仍存在颇多问题。
(一)调查数据
1.生活来源。农村老年人的收入来源占第一位的是劳动收入,占43.2%,占第二位的是子女供给,占56.2%,另外,还有靠国家补贴等情况。
2.赡养状况。农村老年人的赡养占第一位的是靠子女占66.7%,占第二位的是自养,占30.5%,另外,还有寄住在亲戚家、养老院等。
3.健康状况。患有各种疾病的占83.3%;无疾病者占16.2%。
4.医疗状况。经常去医院就诊的占15.1%,不去医院看病的占84.9%。
5.家庭关系。家庭关系和睦的占12.1%,家庭关系一般的占64.9%,家庭关系不和睦的占21.4%,不回答或情况不明的占1.6%。
6.精神生活。精神生活丰富的占2.3%,一般的占36.5%,匮乏的占61.2%。
(二)调查结论
总体来看,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不容乐观。农村老年人年龄已经大了,劳动能力减弱,生活已经逐渐不能自理,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他们的医疗保障也成了不容忽视的问题。子女赡养情况不尽如人意,甚至有置之不理的情况。同时,农村老年人的家庭关系不够融洽、精神生活十分匮乏,这就造成了身心的不愉快,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自身的健康状况。
六.调查分析
(一)出现的问题
1.生活来源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村老年人生活的负担。
2.大多数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与子女相比差距较大。子女虽然尽了赡养义务,却仅仅满足于维持老人生活的温饱水平。
3.老人孤独寂寞,精神上缺少慰藉。许多老人独立生活,平时只能收到子女的赡养费,却很难看到人影,即使生病,儿女也只是来看一下就走。
4.老人看病、打针、吃药负担很大。农村老年人平均每年的医疗费用为200元左右,在如此负担之下,老年人往往是得了病能抗则抗,能拖则拖,错过治病最佳良机,极大地影响了身体健康。
5.农村老年人缺乏必要的休闲娱乐健身场所。农村本身的公共娱乐场所就比较缺少,适合老年人的休闲娱乐健身场所就少之更少了,老年人空余时间较多,这就造成了老年人无处可去的现象。
(二)解决对策
1.逐步建立农村养老社会保障制度。
2.发挥农村家庭养老的功能。
3.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切实维护农村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4.逐步发展农村社区福利和社区服务事业。
5.协调家庭关系,确保精神生活质量。
6.建立必要的老年休闲娱乐健身场所。
(三)未来展望
我们相信,在各级组织的深切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热忱关心下,在乡亲邻里的真情相助下,有儿女子孙的融融爱心,所有的问题必将得到妥善解决,农村老年人一定能够像生活在城市里的老年朋友一样,最终实现自己梦寐以求的“六个老有”的理想,一定能够充分沐浴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阳光!
第四篇:老年人生活调查报告
老年人生活调查报告
赡养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老年人的生活条件是怎样的,也成了人们所关注的事,每当提及农村养老问题,我们就会想到:有儿子的老人由儿子家庭赡养,没儿女的作为五保户也由村落来集体供养。事实果真如此吗?在逐步进入现代化生活的社会中,农村在经济上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同时也伴随着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流,这不仅使得农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而且需要赡养的年迈老年人不仅没有得到相应的照顾,还要帮子女照顾孙辈。这会不会使得农村老年人晚年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受到一定的影响呢?于是,我抱着这些问题和好奇在本地进行了一次调查,在7月12号至7月15号,我走访10个了家庭,并与10多位老人进行了一次交流。同时,我也在网上收集了关于老年人赡养及生活等方面的资料。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物质生活方面
①、基本生活水平。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经济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本地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与几十年前相比较有了很大的提高,基本上已达到了中上水平。不过也有存在着少部分老人的生活水平低于基本生活水平。
②、经济收入。这次调查结果表明,有65%左右的老年人虽然没有再参加农业生产,不过他们还具备一定的劳动能力,还可以进行一些体力要求较低的劳动(如有的老年人做豆腐,有的做糖葫芦,有的念经等),所以有着少量的经济收入,基本上可以保证自己吃、穿等的基本生活条件。其中有9%左右的老年人还在继续着农业生产或某些体力要求较高的劳动,在保证自己基本生活的同时还有着一定的积蓄,可以应付一些开销较大的事。大概有91%的老年人在经济上部分依赖或全部依赖其子女。不过也存在着少数的老年人没有了劳动能力,同时也没有子女或其子女并没履行很好的赡养责任,只是依靠政府和邻居的帮助,他们的生活条件并不乐观。
③、居住情况。在本次调查我了解到,有45%左右的老年人居住的还是瓦房,大概28%的老年人住的是砖平台,17%的老年人居住的是旧式土坯房。其中,居住在瓦房和砖平台的老年人有75%左右是与其子女住一起的,其中主要是跟儿子住一起,住在旧式土坯房的老年人大部分都是单独居住的。其中,八成以上有自己房子的老人中大多数人对自己目前的居住情况感到较满意。调查中发现,外出务工的人口较多,大部分都是由老年人和小孩留在家里,由老人在家照看小孩。也有少数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也被送去了敬老院等。
④、身体状况及医疗状况。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老人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一般,有少部分老年人身体状况不大好,有一半以上的老年人说其子女会买补品等给自己。当老年人生病时,他们大部分会选择离家较近的小诊所,当病情较重时才会选择市区的大医院。
⑤、子女赡养状况。调查显示,在单独居住的老人中,其子女有85%左右会经常上门看望关心老人,有大概5%的子女节假日看望老人。在我的意料中,有99.2%左右的老人认为子女较为孝顺,仅有0.8 %左右的老人认为子女不太孝顺。总的来说大部分的子女都有尽到赡养老人的责任,但还是存在着少数子女并没很好的赡养老人。
2、精神生活方面
①、日常休闲情况。根据调查可得,由于子女在外工作,又由于老年人都已退休,所以有40%左右的老人帮其子女照顾孩子和帮忙做些家务事,也有15%左右的老年人会去庙里礼佛。大概有70%的老人会在无聊时选择在家看电视或与其他老人聊天,有30%左右的老人会选择其它方式打发时间如下棋、打麻将等。我觉得老年人尤其是丧偶的老人变得越来越孤单,其中一位独居的丧偶老人对我说,她真的很希望子女们能常来看看她,家里能够常热闹些,而不是子女拿来的钱。
关于老年人生活问题的调查报告
②、社交状况。作为社会的一个群体,老年人也需要一定的社交能力。但经过本次调查,我发现有一半的老人只是与亲人、邻居等一些较近的人有交往,同时也有小部分的老年人除了和家人有接触之外,不与别人交流,这也使得老人觉得特别孤单,寂寞,他们很想有人能陪他们说说话等。
③、心态情况。本次调查发现,大部分老人的心态良好,他们最大的愿望是身体健康,家庭和睦等。但是随着老年人年纪的增长,他们的记忆力等各方面也随之减弱,所以他们有时会觉得自己老了,什么事都做不好,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尤其是一些与子女住一起的老年人,他们这种感觉更加多,“有时在帮子女做家务,子女老是嫌自己这做的不好,那个做的不对,有时就会觉得自己没用了”。
二、导致该情况的原因
1、自身方面
①、老年人口的高龄化是精神贫乏的社会背景。在高龄老人的生活料理需求明显增加,增加了社会资源的压力,给家庭生活、交流增加困难。健康状况不佳的老年人正常生活存在极大的困难,他们的家庭成员所花的时间、精力、体力加大,无形中给家庭和社会加重负担。
②、老年人自立意识导致与家庭成员的矛盾。随着社会的转变,老年人开始体谅子女的压力和时间精力等方面的困难,对自己的老年生活、思想观念生发变化,力求少给甚至不给家庭成员、社会增添不必要的麻烦,愿意选择自己在家庭以外的地方——养老院独立生活。
③、老年人相对空闲时间增多,退休后,活动圈更多是在家庭及其周围极小的范围,生活也由职业型转变为休闲型,更多关注家庭和社区附近的事情,子女大都外出工作为生活奔波而无时间与之交流,如果没有适当的排解方式,就容易出现情绪和心理的失衡
2、家庭因素方面
①、尊老、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在家庭成员意识中的日益淡化,如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信仰金钱第一,淡漠亲情
②、家庭不和睦对老年人也有着巨大影响
③、家庭的小型化、核心化发展增添了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的困难
④、子女不在身边或无子女
三、应采取的措施
①、通过提高认识,加强宣传,重视农村老龄工作,让更多人来关注老年人的物质,精神生活,让他们更好的安度晚年
②、在农村老年人家庭中全面推行家庭赡养协议制度,让儿女更多地关心父母长辈,让他们感受更多的亲情,过得幸福
③、加强敬老院建设,让敬老院成为农村老年人的快乐家园,在那里老年人可以相互谈心,举办适合他们的娱乐活动,消除孤独感,饮食起居更适合老年人,有利于心身心健康
④、积极推进农村医疗保障体系,让更多的老年人在生病时候在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下,提高就诊率和治愈率,更好的生活
⑤、完善维权体系,依法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使那些弱势老年人不再受到不正当的物质精神的危险,保障正常生活
“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问题,有所乐,老有所为”,真正体现到广大农村老年人物质精神生活中,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是一种精神性存在,精神生活对人来说是根本的、关键的。从这个角度看,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满足和发展其精神需求是促进老年人自由全面发展的逻辑要求。
第五篇:老年人生活的
老年人生活的“数字化”
排便一次 食欲好,能吃是好事,但上下通畅非常重要,因此,老年人要保证每天都要排便一次。
睡觉两次 上了年纪,晚上睡眠质量往往欠佳,所以午睡必不可少,晚间损失可在午间补。
工作三小时 老年人不能闲着,要找自己喜欢的事做,阅报、看书、写字、唱歌、上网、下棋、逛街,或当义务工,做志愿者等,快快乐乐每一天。进食四次 老年人除了每日三餐之外,下午宜增加一次点心,这是因为老年人胃内纳少,宜多次少量饮食。
喝五杯水 老年人体内水分逐渐减少,很容易失水,因而要主动饮水,不要等渴了再喝。早起喝一杯淡盐开水,洗肠清胃,上下午各饮两杯水,润肠补津。晨练六十分钟 老年人早晨跑步,做操、打拳等,会带来一天的好心情。晚七点看新闻 老年人不能自我封闭,除每天定时收看《新闻联播》,还要多关心国家大事。
吃八类食品 老年人的饮食要多种多样,蛋、鱼、肉要适量,多吃果蔬、蘑菇及豆制品。老年人食量少,主食可少吃,但副食要保证,并均衡搭配。晚九点入睡 老年人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最好养成每天晚上九点休息,次日五至六起床的好习惯,做到有劳有逸,有张有弛。
凡事不苛求十全十美 世上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但老年人要心胸宽广,知足常乐,才能安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