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注老年人精神生活
关注老年人精神生活
随着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前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劳动能力减退等原因,拥有了大量的空余时间,在物质生活有保障的前提下,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需求日益增强,如何让老年人精神生活充实多彩,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通过对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的调研,笔者发现,当前影响农村老年人精神生活质量的问题主要有三个:一是老年人精神生活状况未能引起广泛重视。大多数群众侧重于关心老人的物质生活,对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关注程度相对不足。二是老年协会等基层老年组织不够健全。由于各村村情不同,大部分村庄老年协会等组织不健全,老年人文体活动缺乏统一的组织引导。同时个别老年人对参加健身、娱乐等老年活动仍抱有偏见,积极性不高。三是老年文体活动设施需进一步完善。个别村庄由于经济条件等客观原因,老年人活动场所、器材等硬件设施不够完善,制约着老年文体工作的开展。针对上述问题,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力,不断提高农村老年人精神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
一是要营造“尊老、敬老、孝老”的良好社会氛围。尊敬老人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之 一,老年人曾经为社会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也是社会的一笔宝贵财富,他们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只有受到尊敬、爱戴,才能让老年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才能够克服年龄原因衍生的心理问题,才会使老人拥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安享天伦之乐。因此正视老年人在社会中应有的地位,营造良好的“尊老、敬老、孝老”社会氛围,是提升老年人精神生活质量的关键。政府、村庄应当多组织开展评选“好媳妇”、“文明家庭”等活动,突出“尊老、敬老、孝老”在评选标准中的重要地位,大力倡导孝道;同时做好“母亲节”、“父亲节”、“老人节”等节日文章,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来表达对老年人的尊敬与爱戴,给群众做出榜样,大力弘扬“尊老、敬老、孝老”社会风气。
二是尽力给老人提供合适岗位,努力实现老有所为。大多数农村老人虽然劳动能力、精力都有所减退,但他们参加劳动的欲望却未减退,从劳动中获得的快乐无可替代。针对这一现实,我们应当尽力为老年人提供合适的工作岗位,包括传达室值班、日间治安巡查、卫生监督、园林管理、民间调解等,既增加老人们的收入,也让老人们从劳动中获得精神的快乐和满足。
三是丰富老年文体活动,努力实现老有所乐。通过走访调研,可以深切感受到,农村老年人精神生活需求向高层次发展的趋势非常明显,特别是参与文体活动的愿望较高。因此,应当将丰富老年人文体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引导更多的老人参与到文体活动中来,不断壮大老年文体活动队伍。首先应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健身广场、老年活动室等场所,为老年人搭建健身、娱乐、学习的平台,让老年人有参与文体活动的好处所。其次,应当进一步健全老年基层组织。有了老年基层组织的统一领导,就会有效引导老年人参加科学、规范、系统的文体活动,取得应有的成效。再次应当结合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老年人健身和文艺活动,包括健身比赛、书画交流、文艺演出等活动,既可以使老年人在活动中得到锻炼与提高,又为老人们搭建了加强交流增进感情的平台,这样,能充分激发老年人参加活动的兴趣,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第二篇:关于在和谐社会构建中更关注老年人精神生活的建议
关于在和谐社会构建中更关注老年人精神生活的建议
正文
我市已快速步入老龄化阶段,60岁以上老人占人口总数已达16.25%(全省平均仅14.55%),城镇和农村老年人剧增。随着《湖州市优待老年人实施办法》的落实,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将不再成为老年人的问题,而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将成为广大老年人的重要诉求,成为老年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各级政府和全社会都更应关注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家园,大力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让老人老有所乐、心情舒畅地安度晚年。
为此,提案人提出如下建议,供参考。
一、以社区为载体,健全和完善配套建设,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让老人“老有所托”。各级政府在制订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中,要确定城市老年服务设施布局的规划原则和建设标准。在编制详细规划时,必须按照国家规范和建设部有关要求安排老年服务设施。在编制城市居住区规划时,无论是新区建设还是旧区改造,都应按原国家技术监督局、建设部发布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将老年人服务设施纳入公共设施进行统一规划。在大中城市逐步建立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综合性老年活动中心,在县(市、区)建立老年文化活动中心,乡(镇)、街道设立老年活动站(点),基层村居开设老年活动室。各地原有和新建的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场所要向老年人免费或优惠开放,公园、园林、旅游景点等公共休闲服务场所也要积极向老年人开放。为社区老年人开展文化活动创造条件。
二、以电视、报刊等传媒为依托,为老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精神文化环境,让老人“老有所乐”。电视、报刊作为深受老年人喜爱的大众传播媒体,对于提升老年人的生活情绪,增加全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怀理解,为老年人排忧解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根据老年人的特点确定符合老人的电视节目、报刊版面,满足老年人的审美情绪、价值取向,做出老年特色。诸如有关老年人的新闻、老年名人故事、老年人的身体保健、老年人可参加的游戏娱乐、老年人的人际交流、老年人与晚辈间的相互理解沟通的渠道等节目。同时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现代化远程教育手段,共享较高质量的老年课程,加强区级老年大学、街镇老年学校和居(村)老年分校的教学管理,提高办学层次,提高老年教育水平。
三、以丰富多样的文体活动、志愿者活动为形式,让老人“老有所为”。鼓励发展城乡老年群众文艺活动组织,鼓励开展经常多样、健康向上的有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广大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对社区老年文化艺术和体育健身活动的指导,定期举办老年歌咏、戏曲、时装表演、摄影、拳操等适合老年人的社区活动。办好各类运动会及展示活动,使体育健身成为老年人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让老人体会到生活的乐趣,感觉活的有质量。根据老人的生活资历和身体状况,组织老人参加一些志愿者活动,让老人成为城市协管员,社区守卫员、环境监督员等,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既能让老人活动筋骨,更让老人觉得发挥余力,造福社会,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四、要大力倡导敬老养老助老新风尚,营造关爱、赡养、孝敬老年人的良好氛围。中国传统历重孝道,我们要积极开展家庭美德教育,把传统孝道的精髓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赋予新的内涵,形成新型的孝文化。必须大力开展敬老养老助老教育,提倡尊老爱幼的道德风尚,要通过家庭、学校、媒体等多种途径的宣传教育,使人们从小认识到老年人对社会和家庭的贡献,培养仁爱之心和责任意识,懂得感恩回报和奉献社会。要加强对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和普法宣传,使全社会充分了解老年人依法享有的权利以及家庭、社会和单位对老年人应尽的义务,增强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和为老年人服务的意识。要广泛培育和树立新时代敬老先进典型,对那些长期为社区服务的自愿者,提供就业、升职等方面的优先权利。对热心于社区建设和提供帮助的企业等采取免税或减税等优惠政策。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报道,形成生活上关心老年人、精神上慰藉老年人、权益上维护老年人的良好氛围。
答复
湖州市民政局关于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第312号提案重新答复的函
湖民提函〔2007〕17号
梁 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在和谐社会构建中更关注老年人精神生活的建议》的提案收悉。
首先对你关心老龄事业表示感谢。你提出的在和谐社会构建中更关注老年人精神生活的建议非常好,这正是老龄事业发展的一个重点。也反映了当前老年人的需求。市委、市政府十分关心老年人生活,高度重视老龄事业的发展,去年7月,市老龄委下发了《湖州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围绕“六个老有”目标,制定了“十一五”时期我市老龄事业发展总体规划,《规划》对我市老年文化教育设施建设,精神文化生活、文体活动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发展目标。“十五”、“十一五”期间,民政、老龄、文化、广电部门共同努力,在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实现老有所乐方面主要做了一些工作,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各级政府加大了对老年文化活动设施建设投入,新建、改建一批基层老年文化活动场所。作为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的市老年活动中心,于2005年4月建成对外开放。中心坐落在市区余家漾公园内,占地0.48公顷,建筑面积4165平方米,总投资1200万元,是全市规模最大的老年活动中心,设有老年阅览室、老年电大、书画室、乒乓室、台球室、老年电脑培训、老年网吧、多功能厅(舞厅)、老年健身馆、茶室、棋牌室、美容馆、老年保健站等活动设施;吴兴区政府在市区飞英街道吉山四社区,朝阳街道红丰四、五社区,龙泉街道市陌二、四社区投资建造三个社区文化广场;长兴县政府投资建设县老年活动中心;吴兴、安吉、德清等县区都加大投入,新建改建了一大批基层老年活动场所;民政部门以福利彩票福利金资助为主要途径,社会各方面筹资1000多万元,建成城市社区“星光老年之家”70余个;体育部门用体育彩票公益金资助,建成社区(村)健身场地(路径)148条,老年门球场9个;在全市农村“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中,同步建设了80个示范村老年活动室;今年市政府又把建设100个农村“星光老年之家”列入为民办实事工程,目前,各“星光老年之家”工程正在全面建设之中。
二、各级老龄、文化部门积极组织开展各种老年文化活动,城乡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一是文化部门依托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各级文化中心、文化站、文化活动室的作用。完善文化场、室的功能,建立起图书室、老年活动室、棋牌室等适合老年人活动的场所。二是加大了开展书画创作、摄影、戏曲演唱、健身舞蹈等文化活动的频率,丰富老年人业余文化生活。开展了群众文化“十百千万”工程。在全市开展十场以上高雅艺术演出,百场以上广场文艺演出,千场以上基层文化活动,万场以上电影下乡放映活动。三是市、县公益文化场馆对老年人免费开放,面向老年群体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实行免费服务,让老年人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四是加大对老年人文艺团队的辅导。市、区文化部门选派文化艺术骨干,深入基层社区,指导基层老年文化活动的开展。五是激发老年人对自娱自乐文化活动的兴趣。利用“湖城春晓”等广场文化活动机会,让老年人文艺团队登台演出,为他们自我价值的体现创造条件。六是基层老年文化艺术团体,常年活跃在基层社区。每年重阳老人节期间,基层社区老年文化活动达到高潮。七是建立专项老年文体协会组织,开展老年文体活动。市老年活动中心成立夕阳红艺术团、夕阳红乒乓球队、夕阳红台球队、夕阳红象棋队、夕阳红书法研究会、夕阳红旅行社、夕阳红婚介所等协会组织,开展专项老年文化活动。市、县(区)全部建立了老年体育(文体)协会,全市经常参加文体活动的老年人达13万人。去年重阳老人期间,市民政局、市老龄办、市老年活动中心联合举办了“全市首届百位金婚老人庆典活动”。免费为老人拍摄金婚纪念照,赠送婚纱礼服,老人们乘三轮车游览湖城新面貌,市领导为金婚老人举行庆祝酒会,与老人们一同观看文艺演出,活动参加人数之多,规模之大,场面之隆重,内容之丰富,气氛之热烈,影响之大,反响之好,成了去年老人节期间的最大亮点。市老年中心活动夕阳红艺术团排练的踢踏舞《爱我中华》参加全省第六届老年文化艺术周汇演,获优秀演出奖,演出结束后,受到了省领导的接见。市老年活动中心今年老人节活动目前正在紧张有序地筹划之中。八是广电部门开办了老年人文化生活的栏目。市广电总台文化娱乐频道的《开心茶馆》栏目主要受众就是针对老年人,在每次节目中都会邀请不少老年朋友来到录制现场,让老年朋友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
三、市老年大学和老年电视大学以互补的方式,满足老年人老有所学的需求。市老年大学在原开设的文学、医学保健、英语等传统课程上,增设了手工编织、服装裁剪、广场艺术舞等课程。参加各科学习的老年人达1500余人次。面向社会、基层的远程老年教育网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市、县区全部建立了老年电视大学分校,全市现有老年大学(学校)10所,其中省老年电视大学分校6所,基层老年电大教学点309个,参加老年电大学习学员17218人次,累计毕、结业学员85304人次,入学人数占老年人总数4.2%以上。各社区不定期聘请专家学者到社区和养老机构开展科普、医疗保健、健康教育。按照社会需求同个人志愿相结合的原则,约有40%的低龄老人参与从事关心和教育下一代,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开展咨询服务、社会公益事业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等活动,展示了老年人在参与经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精神风采。
四、关爱、赡养、孝敬老年人的良好社会氛围进一步浓厚。南浔区双林镇虹桥社区,背着病母上大学的浙江林学院大学生刘霆的感人事迹,经市老龄办推荐,被全国老龄办、中宣部、教育部、广电总局、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六部委评为全国十大“中华孝亲敬老楷模”,赴北京参加了颁奖大会,受到中央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载誉归来后,受到了市委书记孙文友的接见,并在湖州师院为1200多名大中小学生及社会各界代表作了孝亲敬老事迹报告,刘霆事迹通过新闻媒体的宣传,在全社会引起了较大反响。为了进一步倡导孝亲敬老的优秀品质,市老龄办、市委宣传部、教育局、广电局、团市委、市妇联六部门联合下文,在全市青少年和学生中开展“七个一”活动,即:听一场刘霆事迹报告会;写一篇学习刘霆事迹体会文章;读一本孝亲敬老的书;办一次“爱心与孝心”的大讨论;做一件孝敬父母、老人的事;结一批“朝霞与晚霞同辉”的新对子;评一批刘霆式的先进个人。通过典型示范,在全市营造了浓厚的孝亲敬老养老助老的良好氛围。
近年来,我们在老年活动设施建设,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由于受经济水平等限制,此项工作与老年人的需求仍有距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充分考虑你的建议,一是进一步关注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基层老年文化活动设施建设,增加活动内容、创新服务形式、提高服务质量,为老年人营造良好精神文化生活环境;二是大力弘扬敬老养老助老、孝敬老人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刘霆为典型,通过老龄委成员单位、学校、媒体,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尊老敬老养老助老教育,把传统孝道的精髓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形成新型的“孝”文化,促进家庭和社会和谐;三是配合文化稽查部门,加大对老年文化活动场所检查力度。杜绝赌博等不良现象的发生,维护老年人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权益。
再次感谢你对老龄事业关心,希望今后能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OO七年九月二十日
第三篇:关注福利院,关注老年人
关注福利院,关注老年人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去福利院做志愿者活动,了解附近福利院老年人生活情况,切身感受福利院老年
人的生活状况。
2、通过主题班会,角色扮演让同学们了解老年人在物质上、精神上的状况,从而确实感
受到老年人是弱势群体,让同学们自觉关心老人,发扬中国传统美德。
3、针对所观察的福利院老年人一天饮食安排状况和角色扮演的切身感受,给老年人制定
饮食安排表,让学生学会综合价钱、合理饮食安排考虑问题。
4、通过查阅膳食结构表等情况,培养学生的收集、整合能力。
5、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结精神。
6、教会学生做表格。
7、了解合理膳食知识,合理饮食。
8、通过对福利院老年人状况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9、通过板画制作活动,让学生学会排版。
10、二、活动准备
1、相关去福利院做志愿者的安排以及注意事项。
2、主题班会内容、工具的准备。
3、制定生活安排表的格式以及主要内容的相关知识。
4、班级分组,分角色表演的安排。
5、纸笔记录材料的准备。
三、活动资料
1、福利院生活安排表的样本。
2、老年人饮食状况的的相关资料。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精神。
3、让同学们角色扮演的老年人事例。
4、合理膳食结构表的相关知识。
5、主题班会的内容。
四、活动过程
1、组织同学们去福利院做志愿者活动,帮助福利院顺利进行老年人一天的生活安排,在活动中记下老年人们的生活安排。
2、了解福利院老年人可以支出的最大饮食费用情况。
3、在志愿者活动后,让同学们思考老年人的生活现状,并且查阅相关先进福利院老年人的生活状况,提出不足。
4、在主题班会中,首先让同学们小组合作、交流,说出福利院老人的生活情况和不足。
5、让同学们角色扮演典型事例中老年人在生活中的困难,让他们说出表演后的感受,体
会老年人的孤单和生活上的困难。
6、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交流分享总结膳食结构整合的知识。
7、小组交流分析自己制定的综合各方面的饮食安排表。
8、针对所观察的福利院老年人一天饮食安排状况和角色扮演的切身感受以及价格问题,给老年人制定合理饮食安排表,进行交流、展示,教师进行指导、补充。
9、总结此次活动内容,说出自己的收获,结束主题班会。
10、将此次活动以板报的形式展出。
第四篇:关注老年人_活动策划
“夕阳无限好之关爱老人”活动方案
前言
国家人口统计公报显示,中国十三亿人口中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超过百分之十,也就是“老年人”在一亿三千万以上。老年人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群体,而且是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许多方面具有强大辐射力和影响力的群体。可见,“老年人”这个群体已经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否关爱老年人已成为现代社会是否文明的重要标志。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在实现“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全社会各个层面都应时时刻刻关注老年人,让他们能轻松快乐地“守望幸福”。老年人这个群体与其它社会群体不同,有其鲜明的特点,他们的言行,由于不带行政色彩,更具号召力,更有凝聚力,渗透着智慧和长者的魅力,可以为社会做许多有益的事情,许多其它社会群体做不到的事情;老年人大都具有丰富的经验,我们要根据他们不同的阅历、特长和身体条件,为他们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让他们更好地发挥余热,为国家和社会多做贡献。
愿我们伸出关爱之手,关心老年人,支持老年人!愿我们的社会出现越来越多热心奉献的和谐老人,促进和谐社会更快更健康的发展!
对象:黄石市福利院老人
人数:拟招20-30人
地点:黄石市福利院内
活动目的:
首先我们本着“热心、诚心、细心、真心”服务老年人,从老年人的需要和愿望出发,带给他们快乐和幸福,文艺活动反映老年人积极向上、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在老年人中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让老年人参与文化活动、享受文化成果。其次通过本次的活动让我们的同学们有一次社会实践的经历,培养他们社会实践交往的能力。
活动流程:
1、招募会员,对会员进行分组两人一组(一人负责一位老人包括进
场、活动、出场等)。
2、内容
表一
表二
注意事项:
1. 做好活动前期的准备工作(1、做好宣传招募我们的会员积极
参加本次活动。
2、积极的督促各个节目的准备。
3、强调会员在开展活动中的纪律,言行举止等等。)
2. 活动中注意活动的时间,不打乱老人们的正常生物时间 3. 对于会员严格要求,注意语言和行为的交流,切勿给老年人带
来身体和身心上的伤害
4. 会员在活动中应积极的服务老年人
社会工作者协会 二〇一一年三月十三日
第五篇:从老年人物质和精神生活入手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文章标题:从老年人物质和精神生活入手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已提前进入老龄社会。根据民政部最近公布,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3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0.2,且每年仍以3.2的速度递增。随着老年人口的迅猛增长,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居家养老符合中国的国情和我国人民的传统习惯,然而人口老龄化和家庭小型化带来的传统家庭养老功能的日益弱化,单纯的依靠家庭的力量来赡养老人显然是行不通的,传统的居家养老方式在老龄化社会中受到挑战,突出表现在物质与精神生活两个方面。
一、物质生活保障
虽然我国老年人口中大部分是70岁以下的年轻型老人,他们多数能够自理,然而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增长生理机能逐渐老化,对于疾病侵扰的抵抗力大大下降,随着年龄的积累,因疾病和体力缺乏使老年人不能正常参加劳动。据统计在城市74的老人依靠退休金保障老年生活的医、食、住、行,其余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依无靠的“三无”老人靠政府救济,而在农村绝大多数老人无退休金,土地是老年人的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具备劳动能力时依靠个人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维持生活,一旦丧失劳动能力后则主要依靠家庭成员。其决定因素是自己的健康状况及经济来源状况。经济状况决定老年人的就医保健,身体健康与否又影响老年的经济收入,而且农村老年人多数收入微薄,还要负责养家教育子女的责任,无力积蓄,晚年生活受经济条件、身体状况的影响极为严重,对家庭的依赖也有所增加。
我们应该认识到养老不仅是晚辈的一种反哺,更是全社会的责任。而且老年人对我们的付出远远大于我们对老年人的回报。然而部分家庭不愿意赡养老人,原因有:
1、经济负担难以承受,尤其是农村家庭收入总体偏低,部分家庭生活停留在解决温饱的程度,加之老年医疗保健匮乏、医疗费用高等导致老年人有病不能医、不敢医的就医难问题。
2、无力照顾老人,表现在与工作、事业、子女抚养的冲突。
3、思想上与老人和不来,一些人受不良思想的影响,过分重视物质享受,金钱至上,淡漠亲情,视老人为负担。因此要把这些老年人的老后经济保障,从以土地和家庭为主的保障向社会保障过渡,及时采取措施,建立相应的养老保障体系,以减轻居家养老的负担是十分必要的,其中重点解决的应是养老金来源问题。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生老循环是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要解决老年人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中,解决老人的经济来源问题应放首位。因为养老金不足很难保障老年群体的基本生活需要,要进一步挖掘养老资源,建立稳定的资金来源的渠道,准备充足的养老金以保障居家养老之需。
1、家庭赡养费。我们从小到大,步入社会的全过程都来自老人的帮助,理所当然的要在经济上供养老人,保证老人的基本生活所需,为鼓励子女尽赡养职责,有必要签定赡养协议,并制定优惠政策,对低收入家庭给予一定的补贴,对高收入家庭减免税收,及在住房等问题上给予一定的照顾。
2、社会援助。在相关部门的协调下,统一组织、倡导由个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慈善机构等进行专项集资捐助,加之政府税收中专项用于老年人生活的救济金,对贫困老年人进行医、食、住、行等方面的救助。
3、保证老年人最低医疗费用。老年人具高患病率,高医疗利用率的特点,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窄,处于现收现付制向半积累制转变中,基金缺乏,我们要在医疗服务方面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医疗服务体系,根据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和自身特点,对老年人提供优先就医、最低医疗费用等特殊照顾,尤其提倡为老年人义诊。
4、为贫困老年人提供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凝聚着老年人的贡献,他们理应得到晚年生活的保障,然而城市老年人多数有养老金、医疗费,而绝大多数数农村老年人和三无老人得不到退休金和公费医疗,如果说老年人社会救济是针对贫困老年人的社会福利计划,那么老年人的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则是一项涉及绝大多数老年社会成员的公共计划。要针对贫困老年人的特点,以个人缴纳、社会资助缴纳、国家补偿等方式实现为贫困老年人争得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的目的,这同时也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是争取社会各界援助老年人的一种手段,具有社会互济性。但是农村养老保障事业一定要用法律来规范和调整,才能保证它的稳定持续的发展,因为任何单一的方式离开国家法律的支持都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都是无法实现的。
5、开辟渠道,创造必要的条件,为有劳动能力的老年人提供再次就业的机会。老年人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是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继承者和传授者,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可低估的智力资源。鼓励老年人参与教育传授,参谋咨询,社会公益和老年人自助互助等形式的工作,这样在主观上增加了老年人的收入,客观上使老年人为社会经济发
展发挥了余光余热,体现了剩余价值,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依赖思想,尽可能长久的保持经济和生活上的独立与互助。
6、建立服务组织和家庭自我服务等多种形式结合的统一体.目前在北京上海等地出现的一种叫做劳务储蓄的新的服务方式,让低龄健康的老年人为高龄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服务,如此循环发展,以服务换服务的形式,组织老年人互帮互助
。这样既可解决中低收入老年人的需求,又可用自己现在的劳动换取以后的服务,弥补了收入较低的不足的同时,解决了中低收入老年人的生活照料问题。
二、精神慰藉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空巢老年人家庭越来越多,据统计,2000年65岁以上空巢家庭全国为22,一人家庭中65岁以上单身老人户占27.71超过四分之一,二人家庭中只有一对老年夫妇户口占13.41,老年人难享子孙绕膝的天伦之乐,每天夫妻二人相对或形单影只,加之身体健康状况和社会关系的改变,很容易形成一个较为封闭的社交圈,由此产生孤独感和畏俱情绪,最近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完成的调查表明,我国农村现有35.1的老人经常感到孤独,独居和没配偶者的老人孤独寂寞比例更高,专家认为:人们的物质生活质量提高之后,消费相对低的老年人更注重的是心理需求的满足,精神上的交流对老年人意义很大。老年人与社会联系的纽带主要是子女,但由于社会发展与进步产生了“一个闲、一个忙、一个需人陪、一个没时间陪”的矛盾,出现了老年人精神赡养不足问题,因长期缺乏感情交流,易使老人产生感情漠然,易灰心等不良心理,进而导致各类心理和生理疾病的发生,因此要高度重视起老人的精神慰藉,规划好老年人晚年生活。
第一、来自家庭子女的亲情慰藉。亲情这一特殊的感情是其他人无法替代的,在老人的精神慰藉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角色的变化,社会活动范围相对缩小,心理上会发生很多复杂的变化,老年人不仅要求有满意的物质赡养,更渴望情感的关爱,心灵的慰藉,期望儿孙绕膝尽享天伦之乐。如何解决子女在工作、事业、子女抚养、社会交往与老人的精神需求之间的矛盾,需要社会、家庭和老年人的共同努力。
1、精神上安慰满足依存的需要。老年人普遍有孤独感,他们希望赢得周围人的亲近,求教与拥戴,要在人格上尊重老人,满足老人自尊需求。
2、生活上关心,满足老年人求助愿望。年龄原因,老年人很多事情力不从心,心理上非常渴望晚辈的主动关心,特别是患病老人,需要别人关心的愿望就更强烈了。
3、言语上沟通,排遣寂寞的需要。老年人常常产生一种失落感、自卑感和孤独感,通过言语交流与沟通,可活跃思维,增长知识,调节情绪,宽阔胸怀,获得经验和多种信息,增强成就感,从而使生活多彩而不单调,以平和的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
第二、来自社会的关心。老年人由于年龄和身体等原因,与社会接触少了,容易与社会脱节,产生封闭思想。要动员全社会的积极力量为老年人参与社会提供信息并大开方便之门,创造必要的条件,鼓励、引导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文化生活,消除老年人对社会的疏离感。
1、营造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通过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尊老、敬老、爱老、助老优良传统和先进事迹使之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2、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老年文化教育活动和娱乐休闲活动。运动、健身、看报、聊天在老年人闲暇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针对老年人的生活特点,组织老年人舞蹈、秧歌、旅游等健身项目,达到老年人能够与外界交流思想,排除寂寞的目的,充分调动老年人参与社会的积极性。
3、开办老年大学、短期培训班或讲座,丰富老年人的业余生活。通过学习使老年人排遣孤独寂寞、驱除烦恼失落,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参与社会,实现社会和家庭中角色的转换,调适人际关系;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素质;通过保健医学教育,提高保健意识和能力,促进躯休健康;通过老年法的学习,增强用法律为武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法制观念;通过时事与政治的学习,关注社会和国家大事,思考人生,了解不断变化的世界,融入新的社会生活,使自己的思想观念与时俱进,保持生活热情,更好的实现人生价值。通过学习,延缓衰老,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并帮助老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老年观。极大地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活跃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老年人的健康的目的,使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全面提高。
总之,面对庞大的老年群体和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面对全社会对养老事业的关注,要全面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就必须从全局出发,以“六个老有”的工作目标为指导,充分认识发展老龄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共同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满足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入手,逐步完善以居家养老为主的现代养老服务体系。
《从老年人物质和精神生活入手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从老年人物质和精神生活入手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