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依存关系
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究竟哪个是主要哪个是次要?或者说哪个是必须而哪个又是可选的?这是我今天所要阐述的问题。
马克思唯物主义观点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确实,自然、社会是客观存在的,支撑了意识形态。但是我要表述的是:物质生活不等价于物质,而精神生活也不指精神。我们存在于这个世界,需要追求的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同步发展、协调和谐。
什么叫物质生活?我们的肉体的存在本生是物质的形式,而物质生活就是我们肉体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具体表现为不愁吃,鸡鸭鱼肉、山珍海味、美酒佳肴,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不愁穿,西装革履、花枝招展、珠光宝气,想穿什么有什么;不愁住,高楼大厦,住房宽绰,电视沙发,高级床垫,应尽应有,风雨无忧;不愁行,出门有车,道路宽阔,上天有飞机,下海有轮船,处处方便。这就是丰富的物质生活。但是在物质生活丰富的同时我们就真的快乐了吗?正好相反,单一的追求物质生活只会带给我们彷徨与失落。
什么叫精神生活?著名诗人臧克家于鲁迅诞辰100周年纪念会所写的《有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再如,红军长征时他们的目的:抗日,拯救危难中的国家和民族;方向:北上——陕北抗日根据地。由于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红军在长征路上克服了千难万险:敌军,前阻后追;山河,纵横交错;雪山,白雪皑皑;草地,茫茫无边。吃穿住行的物质生活条件极为困难,可红军用“万水千山只等闲”的精神完成了两万五千里长征,取得了红军长征的胜利。这就是“红军精神”。“红军精神”为后期的抗
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影响、鼓舞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半个多世纪的生活。至今,“红军精神”源源不断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今后,还将继续鼓舞着我们奋斗下去。但从科学发展的角度看,这种特殊情况下的物质极度贫困,虽说能产生精神食粮,可长期的贫困对社会健康发展不利,只能短期实施,不能长期执行。所以单一的精神生活也是不可取的,精神生活应该以物质生活为保障,而物质生活以同样需要精神生活的升华!
当今社会,物质生活已经逐渐的占据了人们心理意识的第一位。对于注重精神生活是第一位的人来说,对于物质的追求则是放于其次的,但是从多方面来考虑,没有物质生活作为日常生活的保障,用什么来谈精神生活?在没有物质生活的前提下,在个人身体无法得到生存的时候,难道会有人想到精神生活,即使是能够想到精神生活又有什么意义呢?从多个方面来分析,如果只有单纯的物质生活观念而没有精神生活观念,那么人是否就是一个躯壳而没有生存的价值了呢。物质生活是精神生活的保障,精神生活是物质生活的升华,这两者在任何时候都是相铺相成的,没有人可以把这两种生活分离开来。我想任何一个伟大的哲学家也不会是有完全的物质生活或者是单纯的精神生活。没有物质生活的支持,精神生活就是空谈,没有精神生活的支持物质生活也没有存在的必要。
引用丰子恺在写到他的师父弘一大师的时候说的话: “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
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一个三层楼。懒得(或无力)走楼梯的,就住在第一层 即把物质生活弄的很好,锦衣肉食、尊荣富贵、孝子慈孙,这样就满足了。这也是一种人生观。抱这样的人生观的人,在世间占大多数。其次,高兴(或有力)走楼梯的,就爬上二层楼去玩玩,或者久居在这里头。这是专心学术文艺的人。这样的人,在世间也很多,即所谓 “知识分子”、“学者”、“艺术家”。还有一种人,“人生欲”很强,脚力大,对二层楼还不满足,就再走楼梯,爬上三层楼去。这就是宗教徒了。他们做人很认真,满足了 “物质欲”还不够,满足了“精神欲”还不够,必须探求人生的究竟。他们以为财产子孙都是身外之物,学术文艺都是暂时的美景,连自己的身体都是虚幻的存在。他们不肯做本能的奴隶,必须追究灵魂的来源,宇宙的根本,这才能满足他们的 “人生欲”。这就是宗教徒。
当然,在这我只是从中取前两层而已。却能看出第一层境界的人缺乏精神生活的滋润,追求单一的物质生活,最终获得锦衣肉食、尊荣富贵,这与行尸走肉又有什么区别呢?至于产生这结果的原因正是由于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关系: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具有互为存在的前提条件,其中的任何一方都不能离开另一方单独存在。
没有物质生活的支持,精神生活就是空谈,没有精神生活的支持物质生活也没有存在的必要。
所以我大胆的认为:精神生活应该以物质生活为保障,而物质生活也同样需要精神生活的升华;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需要协调和谐、同步发展;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互为依存、互为促进、互为发展!
第二篇:丰子恺把生活分成3个境界即物质生活 精神生活 和灵魂生活
丰子恺把生活分成3个境界即物质生活 精神生活 和灵魂生活,检举 | 2008-11-17 13:07 提问者:武将海洋 | 悬赏分:70 | 浏览次数:1325次
请问精神生活和灵魂生活有什么区别吗?希望您用辩证的方法回答。我一直以为精神和灵魂是一会回事,谁指点一下。谢谢啦
检举 | 2008-11-21 16:49 最佳答案 灵魂与精神的区别在那里?
在于丰子恺进一步的解释里!
==============
当他的老师弘一法师(即李叔同)决然抛妻弃子 削发为僧之后 世人皆不解 于是丰子恺才做出了这三种生活之解释来告诉人们弘一法师做这件事情的缘由
===
解决你所提出的问题的关键在于 应当脱离开“精神”“灵魂”这两个字眼 而应当联系上下文 去找出 丰子恺 先生他所想要表达的真正含义
==
如果脱离了上下文 从字典的角度去抠“灵魂”“精神”之区别 那么 永远也得不到真正的答案 =====赞同8| 评论
向TA求助 回答者: bigcheng | 六级
擅长领域: 哲学 显示器
参加的活动: 暂时没有参加的活动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
xie谢谢
相关内容
2010-10-24 《陋室铭》中我们看到了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是不是要想达到较高的精神...2009-10-7 乐道的生活 情趣,那么是 不是 说要想达到较高 的精神境界 就必须放弃...2009-4-26 为何人的身体是生活在3维空间,而灵魂 精神却可以穿越多维生空间呢?》 10 2010-2-3 丰子恺画画不要脸(寒假生活的)242 2008-9-25 高尔泰的沙枣~~夏榆的失踪的生活~丰子恺的怀李叔同先生~~ 17 更多关于物质即是意识,意识即是物质的问题>>查看同主题问题: 物质 精神 丰子恺 境界 灵魂
等待您来回答del0回答西南交通大学艺术设计类考研需要哪些考研相关书籍del0回答文科生考美术,大学有什么专业?云南大学的话文化分最低多少?艺术分...del0回答怎么找不到襄樊光彩大市场网址del0回答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财政局:为什么拿会计证的时候还要交190元钱呀?用...del0回答湖北省荆门市同城交友QQ群:4891684 大家记住了吗?del0回答我是今年的高三美术考生,想问问西农艺术专业的一些问题 西农哪个专...del3回答为什么acer笔记本用不到360软件del0回答襄樊哪里的卖的家装建材物美价廉?更多等待您来回答的问题>>没有感兴趣的问题?试试换一批
其他回答 共11条
检举 | 2008-11-17 13:24 硫楠 | 五级
丰子恺在写到他的师父弘一大师的时候说:
“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
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一
个三层楼。
懒得(或无力)走楼梯的,就住在第一层,即把物质生活弄的很好,锦衣肉食、尊荣富
贵、孝子慈孙,这样就满足了。这也是一种人生观。抱这样的人生观的人,在世间占大多数。
其次,高兴(或有力)走楼梯的,就爬上二层楼去玩玩,或者久居在这里头。这是专心
学术文艺的人。这样的人,在世间也很多,即所谓 “知识分子”、“学者”、“艺术家”。
还有一种人,“人生欲”很强,脚力大,对二层楼还不满足,就再走楼梯,爬上三层
楼去。这就是宗教徒了。他们做人很认真,满足了 “物质欲”还不够,满足了“精神欲”还不
够,必须探求人生的究竟。他们以为财产子孙都是身外之物,学术文艺都是暂时的美景,连
自己的身体都是虚幻的存在。他们不肯做本能的奴隶,必须追究灵魂的来源,宇宙的根本,这才能满足他们的 “人生欲”。这就是宗教徒。赞同0| 评论检举 |
2008-11-17 14:08 参透以后 | 一级
精神就是灵魂.--,!赞同0| 评论检举 | 2008-11-17 15:39 zhang0001gang | 二级
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
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一个三
层楼。
懒得(或无力)走楼梯的,就住在第一层,即把物质生活弄的很好,锦衣肉食、尊荣富贵、孝
子慈孙,这样就满足了。这也是一种人生观。抱这样的人生观的人,在世间占大多数。
其次,高兴(或有力)走楼梯的,就爬上二层楼去玩玩,或者久居在这里头。这是专心学术文
艺的人。这样的人,在世间也很多,即所谓 “知识分子”、“学者”、“艺术家”。
还有一种人,“人生欲”很强,脚力大,对二层楼还不满足,就再走楼梯,爬上三层楼去。这
就是宗教徒了。他们做人很认真,满足了 “物质欲”还不够,满足了“精神欲”还不够,必须
探求人生的究竟。他们以为财产子孙都是身外之物,学术文艺都是暂时的美景,连自己的身
体都是虚幻的存在。他们不肯做本能的奴隶,必须追究灵魂的来源,宇宙的根本,这才能满
足他们的 “人生欲”。这就是宗教徒。赞同0| 评论检举 | 2008-11-18 20:31
hzs5815 | 一级
我的情报是 “ 主真 主美 主善”....于丹的说法....主真”:实际上强调的是我们所处的物质世界,强调现实生活的物质性,在自然、社会、人
建构的各种规则中,按物质第一性的原则,审视自然社会和人,并通过不断的生物链接改善
环境,改变生存状态,这是一个物化自然的过程,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享受着自然与快乐。
在这个世界中一切都力求一个真实,用马克思的话说是能动的的化自然,应该说,这一境界
是马克思唯物观的世界。物质是精神耐以生存的第一性原则。在这一世界中物质财富就显得
比较重要。
“主美”:当在马克思的物质世界不断形成各种符号与概念后,另一个纯精神的世界并被建构
出来。人们试图利用自己精神的乐园,来主导美与快乐,在这个精神世界中,一切都被人化
了。是一个人化的自然与社会。鲜花不再是鲜花,已变成美丽少女和漂亮的代名词,在这里
生活的质量不再是物质的富有与否,而精神是否快乐,心境是否美丽,美才是这个世界的硬
道理。过去我们的哲学家们总在物质和精神谁是本源的问题上争论不休,实际上物质和精神
是不同层次的不同世界。我们总喜欢把这两者放在同一平面上加以对比,加以分析,总是在迷圈中转悠。
“主善”:从本义上说,善者美也,它与“主美“都属于精神世界,只是善于美有点不同,善是
人类灵魂的运动,而美则是一种精神的运动。当然灵魂也是精神的一个部分。没有灵魂的人
哪能有什么精神。它们本源是一体的。只是善更具目的性和定向性。善恶都是美的范畴。恶
是为善而生,人之初,性本善,无论是道家,还是儒家,都是以”善“作为人心灵和精神的最
高追求。所以庄子感叹曰,大美则大善。美的极至就是“善”。赞同0| 评论检
举 | 2008-11-19 09:43 ggyyufp | 四级
精神是人的思想活动由脑而发,人类的判断行为。可以称为意识行为。
灵魂则是心而发,是人类道德本质的深处。可以称为潜意识行为。赞同0| 评论检举 | 2008-11-21 12:50 zgx540612 | 十二级
“精神生活”是你活着意义的支撑,也就是你“为什么活着?”理想追求的意义;“灵魂生活”指的是在上述追求中对现实或实事的一种文化、艺术活动的灵感,它能帮助你不致在追求的道
路上由于困难或障碍产生迷惑时无路可走,而发生指路或引导的作用。二者的区别在于:精
神是物质过程的抽象,灵魂是物资过程与精神过程中的“抽象的抽象”过程和现象。赞同0|
评论检举 | 2008-11-21 15:17 ly5418499 | 一级
我郁闷辨证的方法是什么?
只要我说的你理解不就得了 吗
什么都划格子您不累啊
精神生活是指满足了物质需求之后对文化对生活质量的一种追求
比如那些个文化人 或者伪文化人
灵魂生活就是在这个阶层的更进一步直接就是死心眼 比如宗教徒
他们对自己的信仰深信不疑到达无懈可击的地步 赞同0| 评论检举 |
2008-11-21 16:02 diresc | 六级
精神比灵魂还低一点
精神生活,比如和人聊个天,看个电视都数精神生活。
上升到灵魂,就是有关人性本质的问题了。深刻的事情了。。。赞同0| 评论检举 | 2008-11-21 17:32 andylun123 | 一级
简单来说,精神世界应该是指人的一切精神思想活动,既包括人的高尚的思想,也包括人的肮脏的思想;而灵魂则是真善美的结合。赞同0| 评论检举 | 2008-11-22
14:04 把爱带身边 | 四级
可以有别的理解,把精神生活理解成态度,把灵魂生活理解成意识.这是我的理解,我也认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意识,态度,和身体.我认为意识相当于知识的角色,人能够掌
握很多的知识,可以有控制地去学习知识.可是人的态度是不能控制的,你的态度自己可能看
不到,不过肯定是有.这个和意识,知识是有不同的.赞同0| 评论检举 |
2008-11-23 10:58 hx1352 | 四级
人是一个三重面向的生物,有身、心、灵
身,我就不详细说了,一般指人的肉体
心,其实是一种能量。它是意念(思想)。而意念是能量,并非物体。
你的脑子是一个物体。它是人的身体的一个物理的、生化的结构体——是最大、最复杂的,但不是唯一的这类结构体。你的身体以它来把你的意念能量转化为物理脉冲。你的脑子是个
变频器。你的整个身体都是。在你的每个细胞中都有个变频器。生化学家常说每个细胞——
比如,血液细胞——好象有它自己的智力。事实上,是真的有。由于你的脑部比任何其他的地方细胞都多,所以看来仿佛你的心就在那里。然则那只是主要的加工中心,而非唯一的。
而灵魂,则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解释清楚的。灵魂是在一切物质体之内及之外包着它的生命能
量。心是在每个细胞里,不是在所有地方,因为细胞与细胞之间有空隙,分子与分子间、原
子与原子间、原子内部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空”的。但灵魂在你的内、外、周围每个地方。
它是那将你容纳的东西。
你们是三部分生物,而大部分人却只体验到自己是一个肉体。在三十岁以后,他们连心智也
遗忘了。没有人再阅读。没有人再写。没有人再教。没有人再学。心智被遗忘了。它没有被滋养。它不再扩充。没有新的输入。输出微乎其微。心智没有被喂养。它没有被唤醒。它被哄骗,变得呆钝。你们用尽一切办法摆脱它。电视、电影、廉价书刊。不管做什么,都是不要想、不要想、不要想!
所以,大部分人是活在肉体层次。喂养肉体,给它穿衣服,给它“材料”。大部分人经年不读一本好书——我是说可以让他们学到一些东西的书。但是整个星期的电视节目,他们却可以如数家珍。这确实是让人很为之悲哀的。
在你放弃你的心智的那一刻,它就崩溃了——你的心智,乃是你最伟大的创作工具。是该跟你的心智再做朋友的时候了。跟它做伴——它感到如此寂寞。做它的滋养者——它是如此饥饿。
你们有些人——为数甚少的一批——明白你们有身体,又有心智。这些人善待了他们的心智。不过,即使这些推崇心智和心智事务的人,也殊少运用他们心智能力的十分之一。如果你们知道自己的心智能力是何等之大,就决不会不再参与它奇妙的运作。
若说那能为身体与心智取得平衡的人为数甚少,则明白你们是三合一 ——身体、心智与灵魂——的人,则少之又少了。
你们真的是三合一的生命。你们不只是一个身体,也不只是一个有心智的身体。
你滋养灵魂吗?甚至你曾注意它吗?你治愈它,还是伤害它?你是成长,还是萎缩?你是扩展,还是收缩?
你的灵魂是否象你的心智一样寂寞?它是否被忽视得更严重?你上次感觉到灵魂有所表达是在什么时候?你上次喜极而泣,是在什么时候?你写诗吗?作曲吗?在雨中舞蹈吗?烤过饼吗?曾经画过任何东西吗?修复过破了的东西吗?亲过婴儿吗?在日出之际漫步过吗?吹口琴吗?聊天直至天亮过吗?在海边、在树林……做爱一连几个小时吗?与自然交谈吗?寻求神吗?
你上次什么时候独自默坐?航向你生命至深之处?上次你什么时候跟你的灵魂说“哈罗”?
当你以单面生物来生活,你就会深深的陷入身体的事务中:钱、性、权力、占有、肉体的刺激与满足、安全、名誉、经济利益。
当你以双面生物来生活,你的关怀面就会扩大,把心智的事务包含在内:情谊、创造、新思想、新观念的激发、新目标、新挑战的产生、个人的成长。
当你以三合一的生物来生活时,你终于跟自己取得平衡。你的关怀包括了灵魂的事务、精神的认同、生活的目的、与神的关系、演化之路、精神的成长、终极目的。
随着你们进化到更高更高的意识状态,你们也会把你们的每一个面向充分实现。
然而演化并不意谓厚此薄彼,特别宠惠本我的某些面向,而把另一些面向放下。它只意谓扩大焦点;不再专注于一个面向,而是真爱与珍惜所有的面向。赞同0| 评论
第三篇:服装作为时代的镜子,在人类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服装作为时代的镜子,在人类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服装成为人们个性和审美的表达,影响着现代人类的生活,肩负着引领社会走向和谐的使命。服装设计涉及材料、结构、工艺、美学、史学、社会心理学、市场营销等方面,是一门综合学科。服装设计技术性很强,蕴涵着丰富的设计创意与智慧,要求设计师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具备一定的专业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其艺术审美理想与生产、销售、使用等社会实践环节相结合。
服装设计作为兼具艺术与实用的交叉学科,其艺术性与实用性不应脱节。秉承这一理念,本书立足于在传授设计者理论知识、培养设计者创作理念、赋予设计者设计技能的同时,更注重指导设计者掌握设计创意一一工艺制作——生产指导——产品销售——整套产品开发的全部流程,提升他们设计开发过程的控制能力。
高等院校的服装设计教学除了有技能训练内容,更有较高层次的创新性、艺术性的内涵,即培养学生有较高的评判能力,对服装审美的、文化的乃至精神的内涵有更多的了解和体验。本书从高等教育的角度,引领学生系统地学习服装设计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锻炼创造性思维,强调专业素质培养、能力培养与创新思维的开发,使其具备适应市场和时代要求的能力。
当代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和生活方式的个性化给服装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也对服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书从时代的要求出发,对服装设计和社会文化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时尚、流行趋势、消费心理的研究有利于使设计更好地服务生活、提升生活品质。书中配有大量的国内外优秀服装设计图片,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和新颖性。
第四篇:〈精神生活与哲学〉之读后感
读到了周国平评价奥伊肯的精神生活的哲学的文章,就此发表一些个人感悟.奥伊肯是活跃于19-20世纪之交的德国生命哲学思潮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写了一本生活的意义与价值,即解说基督教信仰崩溃和物质主义盛行背景下的生活意义的丢失,〈精神生活与哲学〉之读后感。他们都曾试图通过高扬人的精神性的内在生命力,来为人类寻找一条摆脱困境的出路。
奥伊肯最感忧虑物质成果与心灵之间的尖锐矛盾。我倒觉得,这是一切社会都存有的通病,社会越向前发展,这种矛盾就越是尖锐。“社会生存情绪激奋而精神贫乏的疯狂旋涡”这只是暂时的过程,人类从猿进化到人,首先是生理的,再到物质的,随着时代的进步,下个千年或许就是精神文明的进化了。在现阶段,物质成果与心灵之间的矛盾只能是慢慢的转化,但毕竟是心理活动,有着极大的隐蔽性,全民心理解放我是想象不到的。
“任何否定和不满的背后都有着一种肯定和追求”或者我们也可以这样认为“因为我们有对生活的肯定的追求,才会有对现实的满。”
奥伊肯并没有告诉我们要怎么解决物质成果与心灵之间的矛盾,而是不停的追问,我们为什么会感到失落。我们比任何时代更加繁忙,物质上更加丰富,我们为什么还会失落呢?这是我们还有另外的一种生命,即寻求,体验和评价生活的意义,我们的内在精神生命--也就是我们的灵魂。
奥伊肯对所有的生活意义问题的全部解决都建立在“内在精神生命”这个论点上,读后感《〈精神生活与哲学〉之读后感》。但他的结论却是将内在精神生命和宇宙生命共为一体,企图说服人们相信,人的生命不过是宇宙生活的一种承载方式,也就是宇宙的一个外形而已。这是人类不愿承认的一种跳跃式思维,也是很没有根基的,对于人类治疗时代诟病并无意义。
中国现代社会对于宗教的信仰日渐淡泊,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正是宗教向我们启示了一个独立的内心世界,坚持了动机纯洁性本身的绝对价值,给生活注入了一种高尚的严肃性,给了心灵一种真正的精神历史。”在此意义上,宗教精神是人类一切精神活动的基本背景。
精神生活不是一种自然延续的进化,不是可以遗传的本能,更不是日常生活经验活动中的经验积累,而极其内在而深刻的,需要唤醒并救赎。
周认为,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信仰失落和心灵不安的时代,奥伊肯并没有向我们推销一种救世良策,而是鼓励人们自救。无论什么时候,每一个个体都必须并且能够独自面对他自己的上帝,靠自己获得他的精神个性,重新占有精神生活的过程也就是赋予生活以意义的过程。
生活很矛盾,我们不顾一切的追求事来进步,追逐现实生活中的面包和房子,甚至不惜于名誉扫地,而且总在崩溃的边缘徘徊,可到头来是为了什么呢?还不是为了生活幸福吗?现实是,得到后仍不感到幸福。一切不择手段得到的东西又让自己的生命过得如此的不踏实,仅仅是为了可笑的自尊呢?或者说一时的表面风光呢?所以鄙视一切非常道得来的东西,并重拾“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人生格言。
我们追求爱情和良心,却常常为此而忧愁。走在马路上,我有时会莫名的景仰那些精神失常的流浪人,可以堂而皇之的浪迹天涯,没有理会别人嘲笑的智慧,却活的无比实在。不明白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不会对房子车子垂涎,不会被票子折磨,更不会因为情感而受挫,不用受伤后独自疗伤。反倒时不时的会因为无意识而感到幸福,自由啊!
面对自己的精神上帝,我感到自己并不幸福,我好像不是在过日子,就如同奥伊肯所认知的那种,我只是宇宙中的某一产物,我的生命是极
第五篇:关注老年人精神生活
关注老年人精神生活
随着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前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劳动能力减退等原因,拥有了大量的空余时间,在物质生活有保障的前提下,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需求日益增强,如何让老年人精神生活充实多彩,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通过对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的调研,笔者发现,当前影响农村老年人精神生活质量的问题主要有三个:一是老年人精神生活状况未能引起广泛重视。大多数群众侧重于关心老人的物质生活,对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关注程度相对不足。二是老年协会等基层老年组织不够健全。由于各村村情不同,大部分村庄老年协会等组织不健全,老年人文体活动缺乏统一的组织引导。同时个别老年人对参加健身、娱乐等老年活动仍抱有偏见,积极性不高。三是老年文体活动设施需进一步完善。个别村庄由于经济条件等客观原因,老年人活动场所、器材等硬件设施不够完善,制约着老年文体工作的开展。针对上述问题,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力,不断提高农村老年人精神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
一是要营造“尊老、敬老、孝老”的良好社会氛围。尊敬老人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之 一,老年人曾经为社会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也是社会的一笔宝贵财富,他们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只有受到尊敬、爱戴,才能让老年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才能够克服年龄原因衍生的心理问题,才会使老人拥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安享天伦之乐。因此正视老年人在社会中应有的地位,营造良好的“尊老、敬老、孝老”社会氛围,是提升老年人精神生活质量的关键。政府、村庄应当多组织开展评选“好媳妇”、“文明家庭”等活动,突出“尊老、敬老、孝老”在评选标准中的重要地位,大力倡导孝道;同时做好“母亲节”、“父亲节”、“老人节”等节日文章,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来表达对老年人的尊敬与爱戴,给群众做出榜样,大力弘扬“尊老、敬老、孝老”社会风气。
二是尽力给老人提供合适岗位,努力实现老有所为。大多数农村老人虽然劳动能力、精力都有所减退,但他们参加劳动的欲望却未减退,从劳动中获得的快乐无可替代。针对这一现实,我们应当尽力为老年人提供合适的工作岗位,包括传达室值班、日间治安巡查、卫生监督、园林管理、民间调解等,既增加老人们的收入,也让老人们从劳动中获得精神的快乐和满足。
三是丰富老年文体活动,努力实现老有所乐。通过走访调研,可以深切感受到,农村老年人精神生活需求向高层次发展的趋势非常明显,特别是参与文体活动的愿望较高。因此,应当将丰富老年人文体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引导更多的老人参与到文体活动中来,不断壮大老年文体活动队伍。首先应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健身广场、老年活动室等场所,为老年人搭建健身、娱乐、学习的平台,让老年人有参与文体活动的好处所。其次,应当进一步健全老年基层组织。有了老年基层组织的统一领导,就会有效引导老年人参加科学、规范、系统的文体活动,取得应有的成效。再次应当结合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老年人健身和文艺活动,包括健身比赛、书画交流、文艺演出等活动,既可以使老年人在活动中得到锻炼与提高,又为老人们搭建了加强交流增进感情的平台,这样,能充分激发老年人参加活动的兴趣,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