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学名著主要情节要点速记《家》、《子夜》
高三名著文学名著主要情节要点速记(下)
《家》
1、拈阄成婚(第6章)
①成家前,觉新积极接受新思想。②贪婪的汲取知识,期待着朦胧的爱情③可是,父亲一句“你爷爷希望有个重孙”击碎了他的梦想④父辈用拈阄为他定了门亲事,匆匆完婚⑤他无奈而顺从的接受
2、觉慧请愿(第8章)★
①士兵打了学生,学生们到督军署请愿②觉慧和张惠如前往,士兵端着枪等候他们③谈判中督军署的赵科长答应代表的条件,承诺第二天慰问受伤同学④但请愿终究没结果,诺言也不履行⑤觉慧回到家被高老太爷训斥,不许出门
3、除夕前夜(第13章)
①除夕前一天,高公馆热闹②灯火辉煌,全家坐了两大桌。上桌是长辈,下桌是觉新和他的弟妹们③高老太爷希望吃年饭时有四代人,叫觉新夫妇也把儿子海臣带上桌④高老太爷面对这样多的子孙,明白“四世同堂”已实现,心满意足⑤一家人看到高老太爷笑了,才谈笑吃酒,一派喜庆。
4、自省伪善(第13章)★
①除夕前夜,高家一家人欢乐地谈笑吃酒②散席后,觉慧在大门口看见一个讨饭的小孩在哭③他摸出两个半元的银币,放在小孩的手里④静寂中好像有人在他的耳边大声说:“你这个伪善的人道主义者!”
5、龙灯事件(第18章)
①正月初九晚看龙灯是高克定主持②他命轿夫们端竹筒花炮往玩龙灯人身上放③玩龙灯的人发出哀叫,九节龙灯烧成了空架子,有人甚至烧伤了腿④场面触目惊心,显示了“克”字辈地主老爷们的低级、无聊、野蛮⑤觉慧十分气愤
6、战火威胁(第20章)
①元宵节后,成都开战。四太太的父亲派人来接她和她的五个孩子,说是怕发生抢劫②接着张家又把三太太和淑英、觉英等接走③五太太带着女儿回了娘家;高老太爷去了表弟家④陈姨太回到母亲那里。克安到老丈人家去⑤大公馆只剩下觉新一房人。旧礼教维持的大家庭,现出了内部的空虚。
7、觉慧办报(第25章)★
①新旧军阀战争结束后,觉慧瞒着家人参加《黎明周报》的工作②撰文介绍新文化运动,攻击旧制度旧思想③他干得如火如荼,逐渐地进到新的园地里去④他觉得在面前还有一个广大的世界⑤在那里他的青年热血可以找到挥洒的地方,在那里才值得他献身
8、剪发**(第25章)★
①琴是新女性的典型②她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上了女子师范学校,还想与觉民等一起去外语专科学校上学③想学习同学倩如把头发剪掉,并写了剪发的好处的文章在刊物上发表④在遭到母亲反对后,意识到封建势力的强大,决心走新的路⑤与觉民一起争取婚姻自由。
9、鸣凤之死(第26章)(已考)
①鸣凤幼年丧母被卖到了高公馆②与觉慧情投意合,却被高老太爷送给冯乐山做姨太太③向太太哀求,但老太爷的决定谁也不敢反对④又想向觉慧求救,但又不忍打扰⑤出嫁前晚鸣凤怀着最后的希望去找觉慧,遇觉慧赶着写稿,没听完哀诉就把她遣走。于是鸣凤含泪投湖而死。
10、梅的悲剧(第32章)
①觉新和钱家梅表妹青梅竹马,但梅的母亲和觉新继母在牌桌上有意见,拿拒婚来报复②觉新屈从父亲的意志与瑞珏结婚③不久,梅也出嫁,但不到一年便守寡回娘家④军阀开战,梅跟着张太太和琴来高公馆避难,与觉新重逢,两人都不能忘情⑤在矛盾痛苦中,梅抑郁成疾,吐血而死。
11、觉民抗婚(第33章)(已考)
①高老太爷六十六岁寿辰,冯乐山要把侄孙女许配给觉民,高老太爷答应了②觉民与琴热恋,向大哥、继母求助,二人无能为力③觉慧支持他逃出高家,到同学家里住几天④高老太爷病倒,自知不久于人世,让觉慧把觉民找回,弥留之际答应取消与冯家的亲事⑤觉民抗婚最终取胜。
12、高家捉鬼(第34章)(已考)
①高老太爷病了,陈姨太等请巫师到家里捉鬼②晚上,高家关紧所有房门,巫师披头散发,穿着奇怪的法衣,在院子里怪叫着跑来跑去③又到病人房里跳着、叫着。第二天晚上还要捉尽每间房的鬼④每个房间都受到骚扰⑤只有觉慧勇敢进行反抗,戳穿了这场闹剧。
13、临终忏悔(第35章)
①高老太爷临死前的忏悔与他面临高家败落的严峻事实有关,②高老太爷希望让这个家“一天天地兴盛发达下去”③但儿子克定、克安的胡作非为令他感到失望和孤寂④为力挽颓势,高老太爷将维持这个家的希望寄托到孙子辈的身上⑤对觉慧说出“你很好”,并放弃了包办觉民的婚事
14、瑞珏之死(第37章)
①高老太爷死后,瑞珏临产②陈姨太借口“血光之灾”,要瑞珏避开高老太爷的灵柩,到城外生养 ③觉新流泪答应,送瑞珏到城外久无人住、阴暗潮湿的小屋④四天后,觉新来看瑞珏,听到她凄惨叫声,陈姨太却吩咐不许进产房,无人敢为他开门⑤瑞珏叫着觉新痛苦死去,两人未见最后一面
15、觉慧离家(第40章)(已考)
①觉慧看到家的罪恶,诅咒家是“狭的笼”②他不做高老太爷他们所期望的“绅士”,也不愿意像大哥那样逆来顺受③不愿意随家庭一起灭亡,他要自己争取幸福④瑞珏惨死使他毅然从罪恶的家庭出走⑤到充满着未知的新的生活的上海,去创造新的事业,追求新的生活
《子夜》
1、太爷之死(第1章)
①吴老太爷为避乱,从老家来到上海。②一到上海,“机械噪音,汽车臭屁,女人身上香气和霓虹灯光”③一切梦魇似的都市的精怪,毫无怜悯地压到吴老太爷朽弱的心灵上④直到他只有目眩,只有耳鸣,只有头晕!”⑤一进吴府大门,他就因脑溢血而断了气
2、勃勃雄心(第2章)(已考)★
①吴荪甫利用父亲的丧事,跟另外两个老板联合起来准备建立一个托拉斯②打倒“没见识,没手段,没胆量”,“半死不活的所谓企业家”③“把企业拿到他的铁腕里来” ④看着企业合并的草案,⑤“他想象:高大的烟囱吐黑烟;轮船乘风破浪,汽车驶过原野。他不由得微微笑了。”
3、成立益中(第3章)★
①金融公债上混乱、投机妨害了工业的发展,②实业界孙吉人、王和甫推举吴荪甫联合各方面有力的人,办银行,做自己的金融流通机关。③吴荪甫喜欢和有远见的人共事,④而对那些半死不活的资本家却毫无怜悯地施以手段。⑤很快地,益中信托公司成立。
4、爱情悲剧(第3章)
①少女时代的林佩瑶,和自己的梦中情人雷鸣相恋②雷鸣南下开始军旅生涯,林苦等无果之下嫁给了并不喜欢的专横无情只顾事业的吴荪甫③婚后夫妻俩貌合神离,她一直空虚寂寞④和雷鸣的再次见面更加重了她的痛苦⑤她在长期的抑郁孤独中维系着和吴荪甫的婚姻
5、初见屠维岳(第5章)
①刚开始,吴荪甫冷峻打量屠②但屠镇定自若、应对自如。吴暗暗赞赏③但听说屠是老太爷介绍的,并且在罢工一事上顶撞自己,以为屠是神经病,打算开除他④屠据理力争分析形势,最终吴任命他为账房总管
6、化解工潮(第7章)
①第一次工潮中,姚金凤的走狗身份被识破,工人拥护薛宝珠②屠维岳阴险地宣布开除姚、提升薛为稽查③以反间计迷惑分裂工人群众④结果薛被认为是真正走狗⑤姚以被污蔑者的身份回到工厂,继续充当屠的走狗
7、冯云卿的经历(第8章)
①冯云卿拥有两三千亩土地,利用放高利贷盘剥压榨农民②作为投机资本家,金融市场上自称“公债通” ③为了探听赵伯韬的行情,挽回败局,使用“美人计”,把女儿冯眉卿送给了赵伯韬④女儿为应付父亲追问,随便说了个“多头”,实际上赵伯韬做的是“空头”⑤冯云卿人财两空
8、纪念五卅(第9章)
①张素素参加了短暂的游行,然后被拉出人群,来到酒店避乱,激动兴奋又害怕②范博文旁观着楼下的游行队伍。③听到张的话,炫耀自己当年参加五卅运动的英勇,又嘲笑现在群众运动的堕落与乏味④杜新箨表示对群众运动的不屑,说国外经常有⑤他认为是没有教育的人民的胡闹,认为中国根本无可救药。
9、报应不爽(第9章)
①为收购朱吟秋丝厂,吴荪甫使尽手腕极力压价逼迫朱吟秋②因此说他“扼住了朱吟秋的咽喉”③公债市场上,赵伯韬仗势欺人,对吴荪甫穷追猛打④一心想让吴的益中公司倒闭,让吴破产⑤因此说他“从后面抓住了吴荪甫的头发”
10、“三线作战”(第12章)★
①第一,化解镇压裕华丝厂的罢工.维持正常运作②第二,整顿收购的八个小厂。裁员去冗,减少预算,加强管理③第三,在公债市场上,打败赵伯韬,打破经济封锁④其中,公债市场上的斗争是当务之急,也是最冒险的一线
11、镇压工潮(第14章)
①第二次工潮中,屠维岳软硬兼施②一面派流氓李麻子率人武力镇压罢工机会,逮捕工人代表和共产党 ③一面对工人花言巧语,收买人心,诱骗被捕的何秀妹招出地下党名单④企图未遂,他坚决镇压
12、“火性不比往常”(第17章)
①诸事不顺,为除烦闷,吴荪甫疯狂地寻求着刺激②回到家里已经夜里“一点半钟了”,“男女仆人偷打牌”,“少奶奶她们不在家”③使吴荪甫又“火上添油地震怒起来”④他在客厅里叫骂,厅内外是当差们恐慌的脸色⑤仆人们觉得今晚上“三老爷”的“火性不比往常”
13、拉拢竹斋(第19章)
①吴荪甫劝杜竹斋凑出五十万,压住公债行情②杜认为那是危险的做法,不同意③吴荪甫又劝杜竹斋和他一起凑足五十万,并不断鼓励和使用激将法④杜认为“冒险的事情我是不干的”,拒绝⑤最后杜劝吴不要和赵伯韬斗,否则没有好结果
14、竞争惨败(第19章)(已考)
①卷入买空卖空的投机市场彻底失败后,吴荪甫回到家中②掷听筒在桌子上,退一步倒在沙发里,直瞪眼睛喘粗气③狞笑一声,跳到书桌,拉开抽屉,抓出手枪,对着胸口④脸色黑紫,眼珠仿佛要爆出来„„ ⑤手枪没有放射,吴荪甫长叹一声落在椅子里,枪掉在地下
15、众叛亲离(第19章)
①婚姻上,妻子林佩瑶与吴荪甫感情冷淡,貌合神离②家庭里,四小姐不听规劝,离家出走乃至回到乡下③事业上,收买的内线韩盂翔、刘玉英背叛自己④姐夫杜竹斋也在关键时刻反戈一击,直接导致了吴荪甫的彻底失败
第二篇:●●●文学名著主要情节要点速记(上)
高三名著文学名著主要情节要点速记(上)
文学名著主要情节要点速记(上)
《巴黎圣母院》
1、“愚人之王”
①愚人节②圣迹剧无聊③选最丑人④圣母院敲钟人加西莫多当选⑤穿纸制王冠道服游行
2、英雄救美
①克洛德指使加西莫多劫持爱斯梅拉达②甘果瓦尾随,但无能为力③弗比斯巡逻、解救“爱”④“克”逃走“加”被捕⑤“爱”爱上“弗”
3、摔罐成婚
①“甘”误闯奇迹王朝②王朝规定:加入,成婚,或受死③没能通过测验无法加入④“爱”主动答应成婚,只做名义上夫妻⑤“甘”免于一死
4、滴水之恩
①“加”劫持未遂,广场示众②天热口渴,向众人索水③“克”暗暗离去④“爱”不计前嫌送水⑤“加”留下感动泪水
5、父子之情
①“加”是圣母院前弃婴②“克”为神父③收养他④让他做敲钟人⑤“加”视“克”为父
6、山羊的秘密
①“爱”爱上解救自己的“弗”②教山羊排“弗”的名字③“爱”把这当做秘密④一位小姐用饼引山羊表演⑤,名字出,秘密露
7、危险的约会
①“弗”明“爱”心意,约她相会②“克”听说约会之事,尾随让“弗”同意其躲在角落③见两人亲密,妒火中烧,刺伤“弗”,“爱”昏去④“克”逃走⑤“爱”被误认为凶手
8、审判“巫女”
①“弗”被刺伤,只发现“爱”②旅馆老板指认银币变枯叶③山羊准确“回答”问题④“爱”是吉卜赛女郎⑤屈打成招,判处绞刑
9、救入圣母院
①“爱”准备行刑②“弗”冷眼旁观③“加”将“爱”救入圣母院④众人欢呼赞赏⑤圣母院可以免于法律
10、水晶瓶与陶罐
①“加”在窗台上放了两瓶花②水晶瓶美,但有裂缝,花已枯③陶罐粗糙,但贮满水,花娇艳④“爱”抱枯花裂瓶
11、铁哨的保护
①“加”交给“爱”铁哨,嘱其有需要时吹②克洛德半夜欲侵犯“爱”③口哨声让“加”来解救④发现是“克”,加求饶,“爱”以刀相挟⑤“克”说“谁也别想得到她”
12、攻打圣母院
①奇迹王朝听说“爱”将被处死,攻打圣母院②“加”心生误会,用石头和铅液阻止③国王派军队镇压④奇迹王朝溃败⑤“爱”被“甘”骗出圣母院
13、母女情深
①“克”把不屈的“爱”交给隐修女②母女因小鞋中谶语相认③母亲瞒过来抓“爱”的军警④“爱”喊“弗”暴露⑤母亲被推倒撞死,“爱”被抓走
14、真相大白
①“克”看到“爱”行刑,狂笑。②“加”认清其面目③把他推下钟楼摔死④望着“克”与“爱”的尸体⑤“加”喊“都是我爱过的人”
15、鹰山殉情
①“爱”的尸体被存放在鹰山墓窖②“加”失踪③“加”抱着“爱”的尸体殉情④几年后,人们发现了抱在一起的遗骸⑤分不开,化为灰尘
《欧也妮葛朗台》
1、发家史
①葛朗台本是箍桶匠②娶了有钱木材商之女为妻③买下葡萄园经营葡萄酒④当上区长并继承三笔遗产⑤跃居为首富
2、弟弟的债务
①葛朗台决定打发查理去印度②有生以来第三次请客,客人是公证人、银行家③有求于人,装口吃,想既保名誉,又不花钱④托银行家到巴黎处理弟弟债务⑤让查理放弃父亲遗产继承权,打发查去印度
3、软禁女儿
①葛知道欧将全部私房钱给查理,变得凶残②将欧锁在房,只给冷水、面包③谁来讲情都不理,妻子吓病④公证人说妻子死了,女儿能分走一半财产⑤葛怕,放了女儿
4、“梳妆匣” ①一天,欧母女在欣赏查理赠给的梳妆匣②葛一见扑去,找刀要弄下金子③欧跪下恳求,葛无动于衷④欧以刀自杀相挟⑤欧母昏倒,葛作罢
5、继承权
①欧母亲去世②葛担心女儿会分走财产③对她十分客气④骗欧放弃遗产⑤大呼“好女儿,我有命了。”
6、密室
①葛活到82,患疯瘫症②不得不让女儿管理田产③在轮椅上指挥女儿藏好金币。④密室钥匙贴身放,不时用手摸⑤临死前,要女儿把金子堆在桌上,贪婪地看
7、临终
①神甫作临终法事②把镀金十字架送到葛唇边亲吻③葛见金子回光返照④伸手想抓,使他丧命⑤临终交代女儿死后向他交账
8、爱情
①查理来葛家②欧被查外表、谈吐打动,爱上他③不顾家中禁令,为查理打点生活④怜悯查理丧父送全部积蓄六千法郎。⑤查回赠家传的梳妆匣,私订终身远赴印度
9、忘恩负义
①查到印度后,贩卖人口、放高利贷,偷税走私发大财②与各色女子鬼混,忘了欧③带着百万回国,为了高攀侯爵,娶其奇丑女儿④写信给欧,表明已婚⑤汇八千法郎望赎回梳妆匣
10、淡漠金钱
①篷风死后,欧也妮成了寡妇②用150万法郎偿还叔父债务,保全查理名誉③自己独处,生活简朴④致力公益:盖养老院,教会小学,图书馆⑤以此反驳别人说她吝啬
《复活》
1、年轻情感
①玛丝洛娃十六岁时,爱上女主人的侄儿聂赫留朵夫②两人产生美好朦胧的爱情③三年后,聂从军前顺道来姑妈家,诱奸了玛④临别,他塞给玛一百卢布便赴部队⑤玛怀孕,被辞退,沦为妓女 2.风雨之夜
①秋雨深夜,玛赶到聂途经的车站见他②看到他在车厢内喝酒找乐③火车开动,她敲打车窗,拼命追去④雨中哭泣的她本想卧轨自杀⑤想到腹中孩子又平静下来,但不再相信上帝和善良了
3、沦落风尘
①玛怀孕被辞退,在各处做佣人总被骚扰②分娩后,孩子死了③姨母让她当洗衣工,怕苦怕累④爱过一个店员又被抛弃⑤走投无路,沦落妓院
4、过失杀人
①一商人到妓院寻欢②茶房和使女起了谋财害命之念③把毒药骗说是安眠药交给玛,要她放到商人茶杯里④玛只想摆脱纠缠的商人⑤投药后商人死了
5、初次探监
①聂第一次探监,玛最初没有认出②后从聂激动表情认出,先是痛苦,后盘算利用他③要求他请律师④并要了10卢布⑤聂觉得天真的玛已不复存在
6、二次探监
①聂教玛在诉状上面签名②玛请他为敏绍夫母子伸冤③聂请求宽恕,并提出想和她结婚④玛回绝,怒斥聂“打算用我来拯救你自己” ⑤聂觉得痛苦开始反思人生
7、三次探监
①只能在女监探望室见面②玛心平气和求聂不再管她③聂深受振奋和感动,表示即使玛不愿结婚,他也跟她去流放④玛答应去医院做事,表示不再喝酒⑤聂觉得玛完全变成另一个人了
8、处理土地
①去彼得堡前,聂把一处土地低价租给农民②农民不满足,聂羞愧难受③聂明白百姓因无土地而贫困④把另一处土地租金用于交税和公益,放弃土地所有⑤农民先不相信,几经劝说终于接受
9、玛丝洛娃的复活
①痛斥聂求婚是她开始苏醒②旧照片唤起她回忆,又爱上聂③聂为她和犯人奔走,她感动,戒掉烟酒,不卖弄风情④流放时政治犯的高尚打动了她⑤西蒙松的爱唤醒她的自信和自尊,精神复活
10、聂赫留朵夫的复活
①大学时代的他善良有理想②后在军营里堕落③法庭再见玛,使他反省,但内心矛盾④从监狱到田庄再到彼得堡让他对社会逐渐认识⑤流放途中,革命者让他思想升华
11、玛丝洛娃的选择
①探监时聂求婚,她认为他为了赎罪,愤然拒绝②聂为她上诉,她又爱上他③但不愿给聂带来不幸,没有答应结婚④流放时遇到政治犯西蒙松,正直善良,纯粹喜欢她,且认为她不平常⑤她最终选择西蒙松
第三篇:《家》情节梳理
《家》情节梳理
1、觉新和梅的爱情悲剧。
觉新和表妹钱梅芬青梅竹马,但梅的母亲和觉新的继母周氏在牌桌子上有了意见,就拿拒婚来报复。觉新屈从于父亲的意志与瑞珏结婚。不久,梅出嫁。不到一年便守了寡回到了娘家。军阀开战,梅跟着张太太和琴来高公馆避难,与觉新重逢,两人都不能忘情。在矛盾痛苦中,钱梅芬抑郁成疾,吐血而死。
2、觉新和瑞珏的爱情悲剧
瑞珏听从父母之命嫁给了深爱梅的觉新,婚后他们过得也很美满。她真心地同情梅的遭遇,同时也更爱觉新。她的产期在高老太爷死后,临产前被陈姨太借口“血光之灾”而赶到了城外,后因环境的恶劣,无人照顾而悲惨地死去
3、觉民与琴的爱情
觉民与姑母的女儿琴相恋。
4、觉慧与鸣凤的爱情悲剧
作为高家少爷的觉慧,与丫环鸣凤真心相爱,但又经常处于矛盾之中,下不了最后的决心。高老太爷要把鸣凤送给冯乐山做姨太太,鸣凤向觉慧哀诉,他没有听完哀诉就把鸣凤遣走了。鸣凤被逼无奈投水自杀,这段爱情突然失去了,他才感到莫大的震动。
5、觉慧请愿
军人打了学生,学生们准备到督军署请愿。觉慧听说后气愤难当,跟着张慧如来到学校加入请愿队伍。觉慧还上街散发传单,参加学生联合会。觉慧回家之后遭到高老太爷的斥责,不许出门。但觉慧依旧靠读报关注运动的状况。
参加学生运动,在学生联合会开过会的觉慧,一回到家就被叫到祖父的面前,他惊恐不安地等待闭目假寐的祖父训斥。当祖父睁眼后,却又奇怪地挥手让他出去,可正当他走时,又被叫回,严厉地责备他上街散传单,又痛骂学生太嚣张,太胡闹,不读书只闹事,不如不进洋学堂,觉慧忍气想开口分辩,又遭怒斥,并让叫来觉新,让哥哥好好管住觉慧。
6、花园定情
(因参加学生运动而被禁闭在家的)觉慧在花园散心,无意中遇到了前来替太太折梅花的鸣凤。他真诚地告诉鸣凤,将来一定要娶她。鸣凤感激地笑了,她明白他的真心也明白他们之间的隔膜,她不敢要求太多,只想一辈子当丫头,伺候觉慧。觉慧被打动了,两人静静对望,直到听到觉民的口哨声才匆匆分开。
7、兄弟倾诉
觉新与觉慧来到花园中,觉慧竟然发现了憔悴的大哥,大吃一惊。觉新告诉觉慧,他见到了梅,这让他想起了过去的一切又觉得对不起妻子,只好借酒麻醉自己。觉新说着,眼泪流了下来。觉慧怜悯地看着大哥却又不知该说什么,只得叹口气慢慢走出来。
8、苦涩的重逢
军阀开战,梅跟着张太太和琴来高公馆避难。觉新在花园里与梅相遇。梅转过身默默地走了。觉新追上去,请求梅宽恕。梅忍不住低声哭泣。觉新感到一种追悔、同情和爱恋交织着的感情,情不自禁的用手帕去为她擦泪。二人相对而泣,互诉着几年来的相思之情。
新旧军阀战争结束后,觉慧瞒着家人参加《黎明周报》的工作,撰文介绍新文化运动,攻击旧制度旧思想。他干得如火如荼,逐渐地进到新的园地里去,离家庭的距离越来越远,只有回到寂寞的家里才会想起鸣凤。
9、剪发**
在觉慧和觉新的鼓励下,琴关于女人剪发的文章发表在《黎明周报》,在女学生中引起不小反响。琴想像同学许倩如学习把头发剪掉,受到她母亲的坚决反对。琴觉得所有希望破灭,不禁悲声痛哭。她决心要走一条新的路。
10、鸣凤之死
鸣凤被逼嫁给冯乐山,出嫁前的一个晚上她去找觉慧。觉慧赶着写稿,没有听完鸣凤的衷诉就把她遣走了。鸣凤含泪离开了觉慧的住处。鸣凤刚离开,觉民来告诉了事情的真相,觉慧急得几乎发疯,四处寻找鸣凤,但太迟了。鸣凤绝望中,怀着对觉慧深深的爱,投进了晶莹的湖水中。
11、觉民抗婚
冯乐山给觉民提亲,高老太爷满口答应。正在与琴处于热恋中的觉民当即表示反对,不顾家人的反对在三弟在觉慧帮助下觉民成功逃婚。高老太爷闻讯勃然大怒。但觉慧拒绝说出觉民的地址。觉民和琴坚持到底,高老太爷临死前,向觉民妥协。最终觉民和琴走在一起。
12、捉鬼闹剧
高老太爷因克安、叔克定瞒着他偷偷在外面过着荒淫无耻的生活气得一病不起。陈姨太请道士到作法,又叫端公捉鬼,闹得家宅不宁。留过学的克明、读过进步书报的觉新都不敢出来反对,只有觉慧挺身而出痛骂陈姨太和众人的荒谬、糊涂。
13、瑞珏之死
答:瑞珏生产的日子近了。为了避开高老太爷的灵柩,免得有血光之灾,高家长辈要求觉新把临产的瑞珏送到城外去住。觉新没有反抗,到城外找了一处潮湿的房子。瑞珏因难产在惨叫声中死去。因为陈姨太的要求,觉新被拒之门外,不能和瑞珏见最后一面,希望完全破灭了。
1.你认为《家》中哪个人物性格最复杂,请简述理由。
答:觉新是一个新旧掺半的人物,性格上具有较突出的两重性:一方面,他受到了五四新思想的熏陶,同情弟弟们的斗争,另一方面,长房长孙的地位和封建家庭的教养又使他怯弱忍让、逆来顺受,客观上扮演了一个旧礼教旧制度的维护者的形象。
2.简述《家》中一个女性的悲剧命运。
答:①梅:觉新两小无猜的情人,因为两家母亲之间的小小过节而劳燕分飞,被迫远嫁宜宾。出嫁后不久,又成了寡妇,最后抑郁而死。
②鸣凤:高家的丫鬟。由于出身低微,她被剥夺了青春与爱的权力,高老太爷要将她给自己的朋友孔教会会长冯乐山做妾,鸣凤在绝望中投湖自尽。
③珏:觉新明媒正娶的妻子,在即将生产时被高老太爷的陈姨太以避血光之灾为由赶到郊外生产,懦弱的丈夫却不敢反对。最后因照顾不周,难产而死。
3.你认为《家》中梅与瑞珏这两位女性的形象有何相通之处?
答:她们都具有美好的性格,也很有才华,由于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束缚和虐杀,她们都正逢青春而没有青春。梅被母亲嫁与别人,不久即青年孀居,终至郁郁而死;瑞珏被整个家族利用“血光之灾”的迷信逼迫到城外去生产,不幸难产,为一个死人而活活断送性命。她们的悲剧是对封建礼教的有力控诉。
4.请你描述《家》中一个精彩的心理描写的片断?
答:如第四章中鸣凤临睡前的“灵魂一隅”、临死之前的内心独白等。临死之前的心理分析:鸣凤之死带给人一种心灵的震撼。小说中这位生活在社会最低层的美丽少女历尽了生活的磨难,长久地处于希望和失望之中,但当她要诀别人世时,她又意识到生活的美好,她体味得如此之少,不禁又去意徘徊,小说生动地描写了鸣凤临死前的复杂哀伤的心情,更增添了作品的悲剧气氛。
5.请你简要介绍《家》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个人物形象?
答:如觉慧,这是高家年轻一代中最激进、最富有斗争精神的人,是封建家庭中一个幼稚而大胆的叛徒。他是五四时代的觉醒青年,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创办进步刊物,公开支持觉民抗婚,大胆地和丫头鸣凤恋爱,最后义无返顾地冲出家的囚笼,奔赴上海,走上彻底叛逆的道路。
6.请你简述《家》中一个令你感动的情景?
答:《家》中觉慧和鸣凤在大年夜祝福的见面情景令人感动。在节日的气氛中,这一对年轻纯洁的恋人怀着紧张的心情在接近,他们先与别人行过礼之后,再羞涩又庄重地行他们之间的祝福礼,他们甜蜜地微笑着,心意互通。小说细腻而微妙地写出了初恋男女的心灵默契和爱情的纯真无邪。
7.简述《家》中一个令你难忘的情景。
答:除夕夜,高家一派节日的喜庆,一家人欢乐地谈笑吃酒。散席后,觉慧带着酒意在大门口看见一个讨饭的小孩在哭。他摸出两个半元的银币,放在小孩的手里。静寂中好像有人在他的耳边大声说:“你这个伪善的人道主义者!”
8.简述《家》中觉新和梅的爱情悲剧。
答:觉新和表妹钱梅芬青梅竹马,但梅的母亲和觉新的继母周氏在牌桌子上有了意见,就拿拒婚来报复。觉新屈从于父亲的意志与瑞珏结婚。不久,梅出嫁。不到一年便守了寡回到了娘家。军阀开战,梅跟着张太太和琴来高公馆避难,与觉新重逢,两人都不能忘情。在矛盾痛苦中,钱梅芬抑郁成疾,吐血而死。
9.《家》中的主人公觉新遇事总是采用“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试着举小说中的一个事件加以简要的阐述。
答:觉新和梅表妹青梅竹马,但冯乐山做媒、高老太爷做主,让他另有所娶时,他竟无力反抗,违心应允。过后,只得凭借梅花来慰藉那颗受伤的心,然而梅却终被折磨得香消玉殒、“零落成泥”;觉民吸取他的教训,大胆逃婚了,他自己余痛未消,却迫于压力四处奔走寻找,不惜求助于觉民的恋人琴表妹,要觉民屈服,为的是不失这个家的“体面”;他明知没有鬼,可为了表示“孝”心,在端公捉鬼时,也跟着凑热闹;当陈姨太以产妇的血光会使老太爷尸体大出血,引起“血光之灾”为名,要瑞珏到乡下分娩时,他也竟屈从于这鬼话,把他的又一个亲人送上了绝路。
10.《家》塑造了众多的富有典型意义的文学形象,如高老太爷、觉慧、觉新、瑞珏等。请简要叙述瑞珏嫁到高家以后的一个生活片断。
答:高老太爷去世,灵柩还停在家里,而瑞珏即将分娩,可是高家认为只有将产妇迁出公馆,搬到城外去,才可以避免“血光之灾”。于是瑞珏被迫和丈夫觉新分离,搬到郊外一处阴暗潮湿的地方单独居住,分娩时,接生条件差,不幸去世。(每小题5分,答案不足100字的,每少20字扣1分。由于版本不同,外国文学部分人物译名可酌情放宽。事件叙述不符合要求的不给分,叙述不完整的酌情扣分。
11.简评《家》中鸣凤投湖自尽前的心理活动描写。
答:小说细致地刻画了鸣凤临死前的矛盾心理和求助无门的痛苦。这段心理独白既表现了鸣凤对这个冷酷无情的罪恶世界的恨,又表现了她对觉慧的纯洁真挚的爱;既表现了鸣凤不甘受蹂躏,受糟蹋,不愿做姨太太而宁死不屈的坚强性格,又表现了她勇于为爱情献身的高尚情操。
12.巴金的《家》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形象鲜明的典型人物,也深刻地展现了新旧两种力量的矛盾斗争。请你概述一个情节,表现这种不可调和的矛盾。
答:参加学生运动,在学生联合会开过会的觉慧,一回到家就被叫到祖父的面前,他惊恐不安地等待闭目假寐的祖父训斥。当祖父睁眼后,却又奇怪地挥手让他出去,可正当他走时,又被叫回,严厉地责备他上街散传单,又痛骂学生太嚣张,太胡闹,不读书只闹事,不如不进洋学堂,觉慧忍气想开口分辩,又遭怒斥,并让叫来党新,让哥哥好好管住觉慧。
第四篇:名著《家》的主要情节(精选)
名著导读《家》内容梗概
【故事梗概】
五四运动后,新文化的浪潮也冲击了古老的四川省城。18岁的高觉民和弟弟觉慧是两个热衷于新思想的青年。这天傍晚,他俩刚从学校回到高公馆,16岁的婢女鸣凤就告诉他们来了客人。原来是姑母张太太和她的女儿琴。琴在省立一女师三年级读书,正与觉民相爱,是一个富有反抗性格的新女性。望着琴开朗活泼的美丽面庞,觉慧不由想起了自己的心上人——鸣凤。
觉新是觉民兄弟的大哥,也是这个家庭的长房长孙。他深爱着表妹梅,可父亲却为他选定了李家的姑娘瑞珏。他没有反抗,也想不到反抗,订婚和结婚,他都像傀儡似地被人玩弄着。婚后一个月,他到父亲做董事的西蜀实业公司做事去了。这时他才19岁。过了一年,父亲死了,觉新挑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但他不久就发现了这个家庭的勾心斗角。二叔早就死了,三叔克明跟他比较接近,四叔克安和五叔暗中和他作对。他不得不极力避免和他们冲突,以便过几天安静日子。觉新的妻子瑞珏美丽善良,给了觉新不少安慰。他们第一个孩子的出世,更使觉新无限欢喜,使他觉得可以把自己以前的抱负拿来在儿子身上实现。两年后五四运动发生了,新的思潮唤醒了他被忘却的青春。但他不如两个弟弟思想进步,常被他们嘲笑为“作揖主义者”和“无抵抗主义者”。就是这两种主义把《新青年》的理论和他们这个大家庭的现实毫不冲突地结合起来。他一方面信服新的理论,一方面又顺应着旧的环境,并不觉得矛盾。于是他变成了一个有两重性格的人。
觉慧因为与同学们一道向督军请愿,被高老太爷训斥了一顿,不许他再出门。觉慧请愿挨骂高老太爷年近古稀,却娶了一个浓妆艳抹的陈姨太。觉慧觉得这不像自己的祖父,倒像敌人。这几天夜里,觉新常常吹萧,那种声音,似乎是直接从心灵深处发出来的婉转的哀诉,使得空气里充满了悲哀。原来他晓得梅从宜宾回省城来了。
旧历年过去,转眼就是元宵节、由于军阀混战,张太太的公馆被军队占据了,她只好带着琴和来张家玩的梅逃到了高公馆。为了躲避炮击,大家疏散到花园里。觉新与梅相遇了。他们互诉衷肠,泪流满面。
两天后,街上又传来要发生抢劫的消息。大家纷纷外出躲难,高公馆里只剩下觉新这一房人。过了三四天,抢劫并未发生,避难的人都陆续回来了。这天下午,梅和觉新等人在打牌,觉新的心完全不在牌上,他时常发错牌。梅推说有事回到房里痛哭起来,瑞珏赶来安慰了她。她们相对泣诉了心事,两人成了好朋友。
战争结束后,觉慧瞒着家人参加《黎明周报》的工作,撰文介绍新文化运动,抨击不合理的旧制度和旧思想。觉慧办报觉慧觉得自己与家庭更疏远了,只有想到鸣凤,他才感到一些亲切。高老太爷决定把鸣凤送给六七十岁的冯乐山做小妾。鸣凤怀着一线希望来找觉慧,觉慧正在专心写文章,没注意到鸣凤脸色的变化。鸣凤几次欲言又止。正在这时,觉民来了,鸣凤流着泪消失在门外。觉民把鸣凤的事告诉了觉慧。觉慧冲出门去寻找鸣凤,但没有找到。鸣凤已经喊着觉慧的名字,跳进湖里自尽了。鸣凤投湖鸣凤的悲剧使觉慧无限悲哀,他深深自责,同时更加憎恨这个黑暗的社会。
不久,《黎明周报》因言论过激被查封了。觉慧等几个中坚分子又决定筹办《利群周报》。报刊内容一如既往。他们还设立了阅报处,积极传播新文化思想。
高老太爷的66寿辰到了。公馆里演了三天大戏。高家的亲朋好友都来了。冯乐山和婉儿也来看戏。鸣凤自尽后,高老太爷把三房的丫头婉儿送给了冯家。婉儿向淑华等人哭诉了自己在冯家所受的苦处。
高老太爷刚过了寿辰,就主张觉民和冯乐山的侄孙女成婚。觉民不甘充当傀儡,他跑到同学家躲了起来。觉民逃婚高老太爷知道了觉民逃婚的消息,勃然大怒。他威胁着要和觉民断绝关系,并命觉新立即找回觉民。觉新找不到觉民,他让觉慧捎信,劝觉民回家。觉民却回信劝他不要制造出第二个梅表姐来。觉新的眼泪流了下来,他感到没有一个人谅解他。有时他觉得应该帮觉民的忙,但向祖父讲情的结果只换来了一顿臭骂。高老太爷的权威受到了打击,非用严厉的手段恢复过来不可。他已不再需要理性了。觉新不敢再说什么,他又找到觉慧劝他去找回觉民。然而觉慧却嘲笑他懦弱无用。觉新正在生气,梅的母亲钱太太差人报说梅去世了。这对觉新是个沉重的打击。他急忙赶到钱家,对着梅的尸体绝望地哭起来。觉慧没有哭,他只有对这个社会的愤怒。
一天,觉慧听到祖父房里闹成一片。原来他的五叔在外面讨小老婆的事传开了,五婶哭诉到老太爷面前。克定受罚高老太爷大发雷霆,重重责罚了克定。然而一种从来没有感到过的悲哀突然袭过来,高老太爷第一次感到了失望和幻灭。觉慧也看到了这个空虚的大家庭正一天天往衰落的路上走,没有什么力量可以拉住它。
高老太爷病倒了。但他的病并没有给这个家庭带来大的骚动。人们依旧在笑,在哭,在吵架,在争斗。对于他的病,医药已无多大效力了。陈姨太和克明三兄弟便借助迷信,请道士,拜菩萨,祭天,捉鬼。这反而加重了老太爷的病。觉慧坚决不让在自己房间里捉鬼,还痛骂了克明和觉新。
病中的高老太爷,显得非常衰弱、可怜。由于濒临死亡,他变得慈祥和亲切了。他夸奖了觉慧,并让觉慧叫回觉民,答应和冯家的亲事不提了。觉民、觉慧怀着胜利的喜悦归来了。高老太爷勉慰了他们几句,就垂着头去世了。第二天晚上,克字辈的弟兄们就为家产的分配发生了纠纷。
瑞珏生产的日子近了。陈姨太有一天对克明兄弟严肃地讲起“血光之灾”来:长辈的灵枢在家,产妇生产的血光就会冲犯到死者身上,死者会冒出很多血来。唯一免灾的方法是把产妇迁到城外去生产。大家都不愿意承担不孝的名声,纷纷赞成陈姨太的办法。他们要觉新照办。觉民、觉慧劝他反抗,觉新流着泪说他不像两个弟弟一样可以脱离这个家庭,他必须听从这一切。“血光之灾”
瑞珏搬到了城外一间阴暗潮湿的小屋里。不远的庙里停着梅的灵枢。瑞珏说她真想去看看,觉新感到了不吉。四天后,觉新照常来看瑞珏。听见瑞珏在房里凄惨叫痛,觉新想冲进去,但陈姨太吩咐过不准觉新进产房,没有人敢给他开门。瑞珏痛苦地叫着觉新的名字死去了,没能见到他最后一面。觉新突然明白了,夺去他妻子的是整个封建礼教。
觉慧再也不能忍受这个家庭的一切了。他要出走,觉新却去征求长辈们的意见。长辈们一致反对。觉慧不愿屈服,他要做一个旧礼教的叛徒,走出家庭、走向社会。“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觉慧眼里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觉新经过仔细考虑,决定帮助觉慧成功,并为他筹备了路费。
黎明,觉慧瞒着高家其他人。告别了大哥觉新、二哥觉民和《利群周报》社的朋友们,乘船离家到上海去了。在那里新的一切正在生长。
【精彩情节】
1、觉慧请愿挨骂 军人打了学生,学生们准备到督军署请愿。觉慧听说后气愤难当,跟着张惠如来到学校加入请愿队伍。觉慧还上街散发传单,参加学生联合会。觉慧回家之后遭到高老太爷的斥责,不许出门。
2、觉慧办报
战争结束后,觉慧瞒着家人参加《黎明周报》的工作,撰文介绍新文化运动,抨击不合理的旧制度和旧思想。不久,《黎明周报》因言论过激被查封。觉慧等几个中坚分子又决定筹办《利群周报》。报刊内容一如既往。他们还设立了阅报处,积极传播新文化思想。
3、觉慧花园定情
因参加学生运动而被禁闭在家的觉慧在花园散心,无意中遇到了前来替太太折梅花的鸣凤。他真诚地告诉鸣凤,将来一定要娶她。鸣凤感激地笑了,她明白他的真心也明白他们之间的隔膜,她不敢要求太多,只想一辈子当丫头,伺候觉慧。觉慧被打动了,两人静静对望,直到听到觉民的口哨声才匆匆分开。
4、剪发**
在觉慧和觉新的鼓励下,琴关于女人剪发的文章发表在《黎明周报》,在女学生中引起不小反响。许倩如带头剪发,接着同学文与“老密斯”也响应了。琴想像同学那样把头发剪掉,受到她母亲的坚决反对。琴觉得所有希望破灭,不禁悲声痛哭。她决心要走一条新的路。
5、鸣凤投湖(第26节)
鸣凤与觉慧真诚相爱,然而高老太爷却把鸣凤许给60多岁的孔教会头面人物冯乐山,出嫁前的一个晚上鸣凤怀着最后的希望去找觉慧,觉慧由于赶着写稿的缘故,没有听完鸣凤的衷诉就把她遣走了。觉民把鸣凤的事告诉了觉慧,觉慧急得几乎发疯。他冲出门去寻找鸣凤,但没有找到。鸣凤怀着绝望的心情,怀着三少爷觉慧深深的爱,投进了晶莹的湖水中。觉慧从此认清了这个社会的本来面目,坚定了与它决裂的决心。
6、觉新和梅的爱情悲剧。
觉新和表妹钱梅芬青梅竹马,但梅的母亲和觉新的继母周氏在牌桌子上有了意见,就拿拒婚来报复。觉新屈从于父亲的意志与瑞珏结婚。不久,梅出嫁。不到一年便守了寡回到了娘家。军阀开战,梅跟着张太太和琴来高公馆避难,与觉新重逢,两人都不能忘情。在矛盾痛苦中,钱梅芬抑郁成疾,吐血而死。
7、觉民逃婚。
在高老太爷的生日宴会上,冯乐山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民,高家接受了这门亲事。觉民知道此事后,坚决不同意,甚至不惜顶撞高老太爷而离家出走。最后,临终前的高老太爷答应取消婚约,觉民逃婚胜利。
8、克定受罚(第33节)
觉新的五叔克定当卖妻子的陪嫁首饰,又在外设小公馆养姨太太。五婶得知后哭诉到老太爷面前。高老太爷大发雷霆,愤怒地责罚克定。克定又招出在外赌博、嫖妓以及打着父亲的招牌借了许多债等事,还攀出了克安。高老太爷气急交加、一病不起。
9、“捉鬼**”
陈姨太请巫师捉鬼,为高老太爷驱病,闹得家宅不宁,反而加重了老太爷的病。觉慧决不让在自己房间里捉鬼,并挺身而出痛骂陈姨太和众人。
10、“血光之灾”(瑞珏之死)
瑞珏生产的日子近了。陈姨太有一天对克明兄弟严肃地讲起“血光之灾”来:长辈的灵柩在家,产妇生产的血光就会冲犯到死者身上,死者会冒出很多血来。唯一免灾的方法是把产妇迁到城外去生产。大家都不愿意承担不孝的名声,纷纷赞成陈姨太的办法。觉新不敢反抗,只好把临产的瑞珏送到城外一处潮湿的房子。瑞珏难产,觉新痛苦地守在门外,听到她凄惨的叫声,却因为陈姨太的要求没有人敢来为他开门。瑞珏叫着觉新的名字痛苦地死去了,两人未能见上最后一面。
在惨叫声中死去。觉新突然明白了,是整个制度,整个礼教夺去了他所希冀的一切。
11、火烧跑龙灯人
大年初九晚上,克定让仆人把龙灯请来。龙灯舞动之时人们拿着早已准备好的竹筒花炮对着玩龙灯的人的光赤的身上射,借以取乐。那班玩龙灯的人有着结实的身体,有着坚强的腕力。可是他们却任人烧,一点也不防御,后来花炮烧得更近了。他们终于忍不住痛,逃开了。然而大门已经关上了,他们无处可逃。高忠、赵升们听从主人的指挥又拿着燃放的花炮在后面追赶。而且克定自己也拿着一筒花炮站在那里,看见人逼近,马上把花炮燃起来,向四面放射。直到花炮没有了,大家才住了手,把赏钱给了玩龙灯的人,放他们离开。
觉慧愤愤斥责他们没有同情心,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面。
12.觉慧出走
嫂子的惨死最终让觉慧看透了这个家,他决意离开家。觉新哀求他不要走。但觉慧去意已定,觉新最终答应帮忙。觉新去跟长辈们说了觉慧的事,遭到他们的反对后,决定秘密进行。在兄长以及同学们的帮助下,觉慧最终乘船去了上海。
1、简述一个有关觉慧的故事。战争结束后,觉慧瞒着家人参加《黎明周报》的工作,撰文介绍新文化运动,抨击不合理的旧制度和旧思想。不久,《黎明周报》因言论过激被查封。觉慧等几个中坚分子又决定筹办《利群周报》。报刊内容一如既往。他们还设立了阅报处,积极传播新文化思想。
2、简述《家》中体现觉慧叛逆性的一件事。高老太爷因克安、叔克定瞒着他偷偷在外面过着荒淫无耻的生活气得一病不起。陈姨太先请道士到作法,又叫端公捉鬼,闹得家宅不宁。留过学的克明、读过进步书报的觉新都不敢出来反对,只有觉慧挺身而出痛骂陈姨太和众人。
3、简述“鸣凤之死”的主要情节。答:60多岁的冯乐山要娶鸣凤去做姨太太。鸣凤与觉慧深深相爱,但高老太爷的决定谁也不敢反对。出嫁前夜,鸣凤向觉慧求救,觉慧却赶着为刊物写文章,不明真相,没有听完鸣凤的哀诉就把她遣走了。鸣凤绝望了,于是投湖而死。
简述一个最能体现觉民性格和沉醒程度的事件或情节。答:觉民逃婚。在高老太爷的生日宴会上,冯乐山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民,高家接受了这门亲事。觉民知道此事后,坚决不同意,甚至不惜顶撞高老太爷而离家出走。最后,临终前的高老太爷答应取消婚约,觉民逃婚胜利。
4、请用有关故事情节简述琴敢于争取自由和个性解放的性格特征。答:进男学堂。琴不顾亲戚们的闲话,在母亲的袒护下进学堂读书。五四新文化涌入中国,觉民兄弟所在的学堂已经开始招收女学生。得知这个消息的琴,便向母亲强烈要求报考男学堂。这一次,母亲坚决反对她的要求。
5、简述“瑞珏之死”的主要情节。答:高老太爷死后,瑞珏的产期到了。陈姨太借口“血光之灾”,要瑞珏去城外生养。觉新答应了要求,送瑞珏到城外生产。四天后,觉新来看瑞珏,听到她凄惨的叫声,却没有人敢来为他开门。瑞珏叫着觉新的名字痛苦地死去了,两人未能见上最后一面。
6、简述《家》中一个女性的悲剧命运。梅芬:觉新两小无猜的情人,因为两家母亲之间的小小过节而劳燕分飞,被迫远嫁宜宾。出嫁后不久,又成了寡妇,最后抑郁而死。鸣凤:高家的丫鬟。由于出身低微,她被剥夺了青春与爱的权力,高老太爷要将她给自己的朋友孔教会会长冯乐山做妾,鸣凤在绝望中投湖自尽。瑞珏:觉新明媒正娶的妻子,在即将生产时被高老太爷的陈姨太以避血光之灾为由赶到郊外生产,懦弱的丈夫却不敢反对。最后因照顾不周,难产而死。
7、简述《家》中一个令你感动的情景? 《家》中觉慧和鸣凤在大年夜祝福的见面情景令人感动。在节日的气氛中,这一对年轻纯洁的恋人怀着紧张的心情在接近,他们先与别人行过礼之后,再羞涩又庄重地行他们之间的祝福礼,他们甜蜜地微笑着,心意互通。小说细腻而微妙地写出了初恋男女的心灵默契和爱情的纯真无邪。
第五篇:高考文学名著复习资料——名著导读《家》
高考文学名著复习资料汇编
名著导读《家》
[内容提要]
这部小说写的是在辛亥革命以后,四川成都一个官僚地主大家庭高公馆里发生的故事。小说描写了觉慧、觉新、觉民三兄弟在爱情和婚姻上的不同遭遇。他们的爱情或者刚刚萌芽就被旧礼教所扼杀,或者屈服于包办婚姻而酿成悲剧,或者反抗家长的干涉争取自由结合。这种种遭遇代表了当时青年人的不同生活道路。小说还展现了封建大家庭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展示了封建大家庭的丑恶和腐朽,倾轧和迫害,描写了高公馆这个“诗礼传家”、“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的衰亡过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与变化。
[故事简介]
故事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四川成都的一个封建大家庭,一个门前有“石狮子看守”、门墙上挂着“国恩家庆,人寿年丰”红漆对联的高公馆。
一天傍晚,风刮得紧,雪下得大。18岁的觉民和弟弟觉慧排完戏,刚从学校回到高公馆,16岁的婢女鸣风就告诉他们来了客人。原来是姑母张太太和她的女儿琴。琴在省立一女师三年级读书,她是高家的亲戚里最美丽、最活泼的姑娘,是一个富有反抗性格的新女性。望着琴开朗活泼的美丽面庞,觉慧不由想着另一张脸——鸣风,一个自幼被卖到高公馆,聪明温顺、善良美丽、毫不抱怨、毫不诉苦的婢女。这两张脸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生活,指示了两种不同的命运。觉慧明白鸣风的命运在她出世的时候就已经安排好了,他对命运的安排感到了不平,并对自己绅土家庭感到愤恨。
觉新是觉民兄弟的大哥,也是这个大家庭里的长房长孙。就因为这个缘故,在他出世的时候,他的命运便被决定了。他相貌清秀,自小聪慧,在家里受着双亲的钟爱,在私塾里得到先生的赞扬,中学毕业时成绩名列第一。他曾打算中学毕业后到有名的大学深造,还想过去德国留学,梦想和自己爱着的姑娘——梅表妹结婚。可在他毕业归来的晚上.父亲就告诉他为他订婚的消息,他不说一句反抗的话,而且也没有反抗的思想。他忍受了,他顺从了父亲的意志,没有怨言。可是在心里他却为着自己痛哭,为着他所爱的少女痛哭。为了爷爷早日抱重孙,为了父亲的意愿,他成了家,和父亲用拈阄儿的方法决定下来的、素不相识的少女瑞珏结婚,并开始做事,帮助料理家务。
不久,父亲亡故,他的心里充满了悲哀,但却不曾想到他自己的处境变得更可悲了。父亲的棺木人土以后,他似乎把父亲完全忘记了。他不仅忘记了父亲,同时他还忘记了过去的一切,他甚至忘记了自己的青春。他作为高家的长房长孙平静地把这个大家庭的担子放在自己的肩上。家族内部的矛盾向他射来的无数无形的暗箭,使他看清了这个绅土家庭在爱与平和的面纱下隐藏着的仇恨和斗争。虽然他忘记了自己的青春,但是,他心中仍燃烧着青春的火。他愤怒,他奋斗,最终他的奋斗毫无结果,而且他也疲倦了。他活着只是为了挑起肩上的担子;他活着只是为了维持父亲遗留下的这个家庭。不久,他的孩子出世了,他把他的抱负拿来在儿子的身上实现。儿子的幸福就是他自己的幸福。这样想着他似乎得到了一点安慰。两年后,五四运动发生了,新的思潮唤醒了他被忘却的青春。他贪婪地读着报刊和杂志,但他不如两个弟弟思想进步,常被他们嘲笑为“作揖主义者”和“无抵抗主义者”。他一方面信服新的理论,一方面又顺应着旧的环境,并不觉得矛盾。于是他变成了一个有双重性格的人。在旧家庭里他是一个暮气十足的少爷;跟他的两个兄弟在一起的时候,他又是一个新青年。他既痛恨旧势力,又在旧势力面前唯唯诺诺;既真诚关心弟妹的幸福,又时时提防着他们的言行出轨。因此,他便受着两方面的夹击:一方面,长辈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指使、捉弄,甚至责骂他;另一方面,觉民、觉慧也常表现出对这位大哥的不满。面对这一切,他默
默地忍受着,挣扎着。他依旧继续阅读新思想的书报,继续过旧式的生活。
觉慧因为与同学们一道向督军请愿,被高老太爷训斥了一顿,不许他再出门。高老太爷年近古稀,却娶了一个浓妆艳抹的陈姨太。觉慧觉得这不像自己的祖父,倒像敌人。被囚禁在家里的他着急、愤怒,只有纯洁的鸣风让他平静。一连几天夜里,觉新常常吹箫,那种声音,似乎是直接从心灵深处发出来的婉转的哀诉,使得空气里充满了悲哀。原来他晓得出嫁不到一年便守寡的梅回到省城娘家来了。
旧历新年,高公馆里格外地热闹繁忙。堂屋里面灯火辉煌,全家满满地坐了两大桌。上一桌坐的全是长辈,下一桌坐的是觉新和他的弟妹们。高老太爷希望吃年饭时有四代人,所以叫觉新夫妇也把他们的儿子海臣带三桌来。高老太爷面对这样多的子孙,明白他“四世同堂”的愿望已经实现,脸上露出了心满意足的微笑。公馆门外,一个讨饭的小孩在饥寒中轻声地哭泣。在花园的楼房里,觉新为了梅几天前在商业场碰到他有意避开而伤心。楼下,淑英正在踢毽子,觉新加入了游戏之中。觉慧望着觉新的背影想:人原来是这样健忘的,同样的一个人在短短的时间内竟然变换了两个面目。过后他又想,大概正因为这样健忘,所以才能够在痛苦中生活下去罢。他这样想着,对于刚刚掘开过去的坟墓而又马上忘记一切的大哥,也有了暂时的了解。
张家琴的房中,梅对着觉民、觉慧、琴诉说自己凄苦的心情,感叹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她都只能依靠回忆来填补自己空虚的心灵。觉慧、觉民因为梅的悲剧而对旧势力更加深恶痛绝。
旧历年过去,转眼就是元宵节。由于军阀混战,张太太的公馆被军队占据了,她只好带着琴和来张家玩的梅逃到了高公馆。为了躲避炮击,大家疏散到花园里。第二天,觉新在花园里与梅再次相遇。梅转过身默默地走了。觉新追了上去,请求梅宽恕。梅忍不住低声哭泣。觉新看见梅这样难过,一种追悔、同情和爱恋交织着的感情猛然袭击着他的心,使他情不白禁地用手帕去为她擦泪。两人相对而泣,互诉着几年来的相思之情。
两天后,街上又传来要发生抢劫的消息。大家纷纷外出躲难,高公馆里只剩下觉新这一房人。过了三四天,抢劫并未发生,避难的人都陆续回来了。这天下午,梅和觉新等人在打牌,觉新的心完全不在牌上,他时常发错牌。梅推说有事回到房里痛哭起来,瑞珏赶来安慰了她。几天来,瑞珏完全地清楚了觉新和梅过去的关系以及觉新特别喜欢梅花的原因。她主动找梅交谈,表示对他们两个当初感情的理解。梅为她的大度与善良所感动,坦率地向她倾诉了自己的遭遇和内心的痛苦。梅凄楚悲哀的诉说沉重地压着瑞珏温柔敏感的女性的心。真诚的同情与对命运的相互理解,使两个女人变成了亲如手足的姊妹。
战争结束后,觉慧瞒着家人参加《黎明周报》的工作,撰文介绍新文化运动,抨击不合理的旧制度和旧思想。觉慧觉得自己与家庭更疏远了,只有想到鸣风,他才感到一些亲切,但是那个少女的一对眼睛跟广大的世界比起来,却是太渺小了。
孔教会的头面人物——60多岁的冯乐山看高家的丫头长得漂亮,向高老太爷要求讨一个去做姨太太。高老太爷决定让17岁的鸣凤嫁给他。鸣凤深深爱着觉慧,虽然她知道地位低下的苦命丫头绝不会成为高家的少奶奶,但却希望留在觉慧身边,伺候他一辈子。她的前途依然是一片浓密的黑暗,那一线被纯洁的爱情所带来的光明也给人家摧残了。鸣凤苦苦哀求太太不要将她嫁人,但高老太爷的决定谁也不敢反对。绝望的鸣风来到觉慧的窗下,痴痴地立在那里,想跑进房里而未进去。
出嫁前的一个晚上,鸣风怀着最后的希望去找觉慧。那一天对于觉慧来说只不过是一个月的最后一天,对于鸣风却是她一生的最后一天了。觉慧由于赶着写稿的缘故,他没有听完鸣风的哀诉就把她遣走了。鸣风几次欲言又止。正在这时,觉民来了,鸣风流着泪消失在门外。觉民把鸣风的事告诉了觉慧。觉慧冲出门去寻找鸣凤,但没有找到。鸣凤怀着绝望的心情,怀着对觉慧深深的爱,投进了晶莹的湖水中。
呜风投水自杀后,狠心的高老太爷又逼丫鬟婉儿去给冯乐山做妾。鸣风的悲剧使觉慧无限悲哀,深深自责,同时也加深了他对以祖父为代表的旧势力的仇恨。现在,他更清楚地认清了自己所在的这个家庭、这个社会的本来面目。
不久,《黎明周报》因言论过激被查封了。觉慧等几个中坚分子又决定筹办《利群周报》。报刊内容一如既往。他们还设立了阅报处,积极传播新文化思想。
高老太爷的66寿辰到了。公馆里演了三天大戏。高家的亲朋好友都来了。冯乐山和婉儿也来看戏。婉儿向淑华等人哭诉了自己在冯家所受的苦处。
高老太爷刚过了寿辰,就决定让觉民和冯乐山的侄孙女结婚。觉民不甘充当傀儡,他跑到同学家躲了起来。高老太爷闻讯勃然大怒。无论三叔克明和觉新怎样劝说,觉慧都坚决地说,如不取消冯家的亲事,他绝不说出觉民的地址。看到觉新在这件事上又采取不抵抗主义,觉慧忍不住骂觉新是懦夫。觉民写信给觉新,表示绝不让琴做第二个梅的角色。觉新不断受到良心的谴责,觉得无论如何应该帮助觉民,否则会造成一件抱恨终身的事。他壮着胆子到祖父面前为觉民说情,却遭到祖父的狂怒斥责。祖父最后说,冯家的亲事绝不能取消,如果月底觉民还不回家就叫觉慧顶替。觉新不得已回头又要三弟劝二弟屈服,觉慧十分气愤,想:“如果牺牲是必需的话,做牺牲晶的决不是我。”
这时传来了梅去世的消息,觉新受到极大的刺激,他怀着极其悲痛的心情料理了梅的后事。在向灵柩告别时,觉慧没有哭,也没有悲哀,他有的是满腹的愤怒。他的话是用一种交织着爱和恨的声音说出来的:“一些哭声,一些话,一些眼泪,就把这个可爱的年轻的生命埋葬了。梅表姐,我恨不能把你从棺材里拉出来,让你睁开眼睛看个明白:你是怎样给人杀死的!”
一天,觉慧听到祖父房里闹成一片。原来他的五叔在外面讨小老婆的事传开了,五婶哭诉到老太爷面前。高老太爷大发雷霆,重重责罚了克定。然而一种从来没有感到过的悲哀突然袭过来,高老太爷第一次感到了失望、幻灭和黑暗,第一次觉得自己好像有点做错了。
高老太爷病倒了。但他的病并没有给这个家庭带来大的骚动。人们依旧在笑,在哭,在吵架,在争斗。对于他的病,医药已无多大效力了。陈姨太和克明三兄弟便借助迷信,请道士,拜菩萨,祭天,捉鬼。这反而加重了老太爷的病。觉慧将“捉鬼”的人挡在门外,坚决不让长辈在自己房间里“捉鬼”,愤怒地责骂了克明和觉新。
病中的高老太爷,显得非常衰弱、可怜。他变得慈祥和亲切了,他夸奖觉慧,并让觉慧叫回觉民,答应和冯家的亲事暂时不提了。觉民、觉慧怀着胜利的喜悦归来了。高老太爷勉慰了他们几句,就垂头死去。第二天晚上,克字辈的弟兄们就为家产的分配发生了纠纷。
瑞珏生产的日子近了。陈姨太对克明兄弟严肃地讲起“血光之灾”来:长辈的灵柩在家,产妇生产的血光就会冲犯到死者身上,死者会冒出很多血来,唯一免灾的方法是把产妇迁到城外去生产。大家都不愿意承担不孝的名声,纷纷赞成陈姨太的办法。他们要觉新照办。觉民、觉慧劝他反抗,觉新流着泪说他不像两个弟弟一样可以脱离这个家庭,他必须听从这一切。瑞珏也不说一句抱怨的话,她只是哭。她的哭声就是她反抗的表示。但是这也没有用,因为她没有力量保护自己,觉新也没有力量保护她。
瑞珏搬到了城外一间阴暗潮湿的小屋里。不远的庙里停着梅的灵柩。瑞珏说她真想去看看,觉新感到了不吉。四天后,觉新照常来看瑞珏。听见瑞珏在房里凄惨叫痛,觉新想冲进去,但陈姨太吩咐过不准觉新进产房,没有人敢给他开门。瑞珏痛苦地叫着觉新的名字死去了,没能见到他最后一面。觉新突然明白了,夺去他妻子的是整个制度,整个礼教,整个迷信习俗。
觉慧再也不能忍受这个家庭的一切了。他要出走,觉新却去征求长辈们的意见。长辈们一致反对。觉慧不愿屈服,他要做一个旧礼教的叛徒,走出家庭、走向社会。“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觉慧眼里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觉新
经过仔细考虑,决定帮助觉慧,并为他筹备了路费。
黎明,觉慧瞒着高家其他人,告别了大哥觉新、二哥觉民和《利群周报》社的朋友们,乘船离家到上海去了。在那里新的一切正在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