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良玉副总理在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第十四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范文合集

时间:2019-05-14 23:57: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回良玉副总理在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第十四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回良玉副总理在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第十四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第一篇:回良玉副总理在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第十四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回良玉副总理在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第十四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2012年8月16日)

今天,我们召开全国老龄委第十四次全体会议,主要是总结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取得的重大成果,部署安排《国家中长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既是关系到老年群体的大事,也是关系到每个家庭和民生的大事;既是关系到经济发展的大事,也是社会事业发展的大事;既是当前要抓紧做好的大事,也是从长远看必须高度重视、积极应对的大事。

1999年,国家决定成立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十三年来的实践证明,中央决定成立这个议事协调机构,是非常英明的,是高瞻远瞩的。我到国务院负责老龄工作十年来,基本上每年都要召开一次这样的会议。每次开会前看各种材料,会议中听大家发言,我都受到很大教育,有很多启示和收获。人口老龄化是我们国家正在经历和面对的一项极其重大的课题,其各种影响已开始显现,我们要早重视、早应对、早安排、早部署,只有如此,才能争取主动、积极应对、减少代价、有利全局。

刚才,李立国同志代表总课题组汇报了两年多来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的工作情况和主要成果,教育部、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卫生部、人口计生委等7个部门的负责同志就老龄事业的长远发展发表了很好的建议,大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讲的都很好,我听了以后很受启发。会后,请全国老龄委办公室综合大家的发言,对战略研究成果进一步完善后抓紧上报。下面,我谈三点意见:

一、认真总结,充分肯定战略研究取得的丰硕成果

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是摸清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态势、存在的突出问题、面临的严峻挑战、应对的现实基础的一项重大国情研究,是探索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规律及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老龄问题理论体系的一项重要基础研究,是找准我国老龄问题理论体系的一项重要基础研究,是找准我国老龄问题的矛盾症结、理清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思路、明确我国老龄事业发展道路的一项重大决策研究。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都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次战略研究,也是首次从国家层面、战略高度全面审视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20多个省(区、市)、30多个国家部委、40多个科研单位、400多个专家学者参与其中,历时三载,形成囊括8个重点领域、24个子课题、520多万字的研究成果。这次研究的突出成果可以概括为“三有”:

一是研究上有更大突破。此次战略研究在人口老龄化与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与养老、医疗、服务等民生保障建设等问题,以及人口老龄化条件下的城乡统筹发展、老年人问题及解决途径、老年人社会管理等领域,取得了崭新的研究成果。其中,人口老龄化态势发展预测模型、影响经济发展的途径和机制、整个社会的养老成本测算方法、老龄事业发展指标体系等成果,填补了当前老龄问题研究领域的空白。

二是认识上有更深发展。实现了“四个提升”。即把解决老年人群体的问题提升到解决全体公民老年期的问题上来,确保全体公民进入老年期后能够享有更有尊严、更加体面的幸福生活。把解决单纯的养老问题提升到全面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上来,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全面作出安排。把被动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提升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导向上来,主动

适应人口老龄化的客观要求,提前做好全局规划和战略准备。把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提升到全面激发社会发展活力上来,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培育人力资本、扩大社会参与、创新社会管理、加强公共服务等方面,最大限度地保持和激发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经济社会长期发展、繁荣稳定。

三是对策上有更多创新。此次战略研究系统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框架,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六个体系”。在老龄战略管理体系方面,提出要更加注重对老龄化态势的动态监测、对老龄问题的风险预警、对规划实施的监测评估与监督管理。在养老保障体系方面,提出要更加注重合理界定政府、社会、企业、家庭、个人的责任边界,建立完善多主体、多层次、可持续的制度架构。在健康支持体系方面,提出要更加注重面向全民的健康管理、健康促进和健康保障,面向老年人的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护理。在养老服务体系方面,提出要更加注重巩固发展家庭养老功能,建立完善长期护理保障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在宜居环境体系方面,提出要更加注重城乡规划、住房建设、公共环境建设的前瞻性和预见性,营造更加安全、便捷和舒适的老年生活环境。在老龄工作体系方面,提出要更加注重老龄工作体制的完善和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社会力量的参与、老年群众组织的建设和老年人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

总的看,这次战略研究领导有力、组织周密、参与广泛、配合默契,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战略研究与成果转化相结合、定性判断和定量测算相结合、系统研究与结构分析相结合,带动了地方和部门、学术机构和社会团体对老龄问题的深入研究,取得了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达到了“摸清底数、探索规律、理清思路”的预期目的,引发了社会各界对老龄问题的普遍关注,营造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良好氛围。为推动我国老龄事业进入视野更开阔、思想更深刻、认识更全面、工作更务实的新阶段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中央立足长远、谋划全局、科学决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了重要依据。这些成果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和各部门、各单位共同努力、密切配合的结果,是各专家学者求真求实、不懈探索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全国老龄委向参与研究的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认清形势,全面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

本世纪上半叶,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老龄问题日益凸显的关键时期。从战略研究成果来看,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更加严峻、影响更加深远、任务更加紧迫。

形势更加严峻,突出表现在“三个超出预期”:一是老年人口规模超出预期。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由目前的1.85亿上升到4.83亿,比此前国家人口发展战略预测的多出5200万。二是老龄化程度超出预期。到205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水平将由目前的13.7%上升到34.1%,比之前的预测高出4个百分点,比同期全球老龄化平均速度快一倍多。三是社会抚养负担超出预期。到2050年,我国社会抚养比将由目前的44.5%左右上升到98.8%,比之前的预测高出13.6个百分点,社会抚养负担愈发沉重。总体上看,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空巢化、高龄化加速发展,老龄化速度超过人口自然增长速度,高龄化速度超过老龄化速度。1999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10;2009年占总人

口的1/8;预测2013年将突破2亿,这一比例将超过1/7;2025年将突破3亿,这一比例将超过1/5;2033年将突破4亿这一比例将超过1/4;2053年达到峰值4.87亿,这一比例将超过1/3.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60岁以上人口过亿的国家,也是65岁以上人口过亿的国家。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从进入老龄化国家时的约1.3亿到突破2亿,要花14年,年均增加500多万;从2亿到3亿,要花12年,年均增加800多万;从3亿到4亿,只要花8年,年均增加1250多万。可以说,我国老年人口增量愈加庞大、增速愈加迅猛。

影响更加深远,突出表现在“六个持续”:一是经济增长压力持续增强。人口老龄化改变劳动力供给结构、提高经济运行成本、降低国民储蓄率和资本积累,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国家税源结构、金融市场稳定、实体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据测算,从2011年到2050年,受人口老龄化影响,我国年均潜在经济增长率可能压低约1.7个百分点。二是养老保障压力持续增加。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我国老年抚养比将由目前的近5个劳动力抚养1个老年人发展到2050年前后的1.5个劳动力抚养1个老年人。社会养老保险潜在缴费者不断减少,领取者不断增加,养老保障体系压力日益沉重。三是医疗卫生服务负担持续增重。伴随着慢性病的增加,社会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和疾病经济负担大幅增加,老年人口疾病经济负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由现在的2%上升到2050年的5%,医疗卫生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四是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持续增长。据研究,2050年我国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将达到1.08亿,临终无子女的老年人将达到7900万左右,均比现在增长近4倍,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将达到1亿左右,比现在增长近2倍。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健全养老服务体系任重而道远。五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难度持续增大。在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将长期高于城市,2030年达到33%,高出城镇11.7个百分点,2050年达到40%,高出城镇7.7个百分点,将对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构成巨大挑战。六是社会管理服务要求持续增高。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逐渐成为重要的社会利益群体,对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意识形态、社会稳定、代际关系、文化教育等诸多领域将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任务更加紧迫,突出表现在“三个不足”:一是思想认识不足。2020年前后,我国将迎来第二次老年人口增长高峰,年均增长近1100万,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压力将急剧放大,可能出现老龄问题集中爆发、同步呈现的严峻形势,但从整个社会来看,对此问题的认识仍然不够。二是制度建设不足。我国现行的养老、医疗、服务等制度体系的设计和运行,这几年已取得很大进展,但仍滞后于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客观需要。三是工作准备不足。当前我国老龄工作的组织架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监督机制还不健全,基层老龄工作基础仍很薄弱,难以适应统筹应对人口老龄化复杂形势的客观要求。人口老龄化将贯穿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口基础将要发生的重要变化,将其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始终应当把握的基本国情,增强发展老龄事业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树立“积极老龄观”,实施有中国特色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树立“积极老龄观”,就是要做到“三个积极看待”,一要积极看待老年人。老年人曾为国家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在经验、知识、技能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是经济社会发展可以依靠的重要力量。全社会都要尊重和接纳老年人,形成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氛围,同时,要重视继续发挥好老年人的作用。二要积极看

待老年生活。老年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人人都要积极面对老年生活,提前规划老年生活,乐于安享老年生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保持身心健康,实现终身发展。三要积极看待人口老龄化。我国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我们既要看到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和各种挑战,又要看到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和各种挑战,又要看到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既要充分发挥老年人的作用,又要努力满足广大老年人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精神需求,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繁荣发展。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局,贯彻“积极老龄观”,主动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抓住“发展、保障、健康、参与、和谐”五个关键。

一是把握发展重点。人口老龄化将是长期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因素,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城乡统筹发展和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影响尤其深远。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经济增长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上来,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坚实物质基础;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确保城乡老年人共同分享改革发展成果;要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稳妥处理人口规模与结构之间的矛盾,提高人口素质,加快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

二是完善保障制度。保障制度不仅关系到老年人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经济发展活力与社会和谐稳定。要加快完善多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体系,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 的基本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创新制度设计、做好制度衔接、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监督管理,为全体公民进入老年期享有稳定、充足、公平的保障提前做好制度安排。

三是实施健康促进。健康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也是一个国家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实施健康促进行动,完善健康支持体系,是延长国民健康寿命、提高生活质量的民生之举,也是低成本应对人口老龄化、保持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的优先之选。要合理配置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资源,加快建设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加快发展老年保健事业,提升为老服务能力,减少老年病的发生率,最大程度延长老年人独立、自主生活时间。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开展健康教育,增加健康投资,促进健康老龄化目标的实现。

四是扩大社会参与。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老年人的参与。要建立健全老年人参与社会的体制机制,改善参与的环境条件,鼓励支持广大老年人积极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活动,使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政策,推进老年人才市场建设,为老年人自立自强、自我发展、自我实现创造条件。要进一步完善党政主导、老龄委协调、部门尽责、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大老龄工作格局,推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五是促进和谐共融。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以实现家庭和睦为目标,加强家庭美德教育,完善家庭支持政策,健全家庭服务体系,提高家庭发展能力,巩固家庭养老功能。要以实现代际和顺为目标,统筹解决好未成年人、成年人和老年人三大年龄群体间的责任分担、利益调处、资源共享和权益保障。要以实现社会和谐为目标,增强文化融合和社会认同,实现社会管理体制由成年型向老年型的适应性转变,充分发挥老年人在促进社会和谐稳

定中的积极作用。

总的来说,我们要充分利用当前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抚养比相对较低的有利时机,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得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更加积极的行动,解决好老龄事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促进老龄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着眼长远,科学谋划我国老龄事业的中长期发展

应对人口老龄化是一项基础性、全局性、长期性的战略任务,既要立足当前,又要谋划长远。立足当前,就是要坚决贯彻第三次全国老龄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从各地区、各部门的工作实际出发,加强组织领导,抓紧部署实施,确保全面完成“十二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目标。谋划长远,就是要看到从现在起到2030年,是我国迎接人口老龄化高峰到来的宝贵战略准备期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的关键实施期,要在贯彻落实好“十二五”规划的前提下,站在促进国家强盛、民族繁兴的历史高度,以更广阔的思考维度、从更长远的时间跨度,对未来20年的老龄事业发展进行总体规划和设计。要按照“十二五”规划关于“制定实施老龄事业中长期规划”的要求,充分运用战略研究成果,抓紧做好《国家中长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对此,我提三点要求:

一要明确指导思想。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老年人的根本利益,切实解决好他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通过不断健全老龄战略管理体系、养老保障体系、健康支持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宜居环境体系和老龄工作体系,统筹提升各部门、各方面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能力,满足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文化需求,实现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相适应。

二是要把握“四个关系”。中长期规划的编制工作综合性强、政策性强、系统性强。做好编制工作,要把握好“四个关系”。一是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既要着眼解决当前面临的现实问题,更要研究探索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长远应对,把当前涉老领域的重大关切和应对老龄化的战略安排结合起来,争取在重大问题上有突破、在重大举措上有实效。二是局部与全局的关系。要谋划好我国老龄事业中长期发展的战略布局,把老龄事业发展融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着力推动老龄事业与其他经济社会领域的协调发展。三是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要发挥政府在制定规划、出台政策、培育市场、营造环境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社会组织、家庭和老年人自身的积极作用,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四是城镇与农村的关系。要根据城镇和农村地区老龄问题的不同特点,确定事业发展对策。既要重视城镇老龄事业率先发展,又要推动农村老龄事业跨越发展,实现城乡老龄事业统筹发展。

三要加强组织领导。编制中长期规划是当前全国老龄委的一项重要任务。全国老龄委办公室要将推动中长期规划的编制工作作为下一阶段的头等大事,周密部署,抓紧落实,确保尽快完成。各部门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做好基础研究,对拟纳入规划的重大项目、重要政策进行充分论证评估,做好与国家总体规划和其他规划的衔接,使其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确保编制工作做实、做深、做好。

我与老龄工作结缘已有十年。十年来,我们为发展老龄事业倾注了热情和激

情,为推动老龄工作贡献了智慧和力量,为改善老年人的生活付出了心血和汗水。老龄事业取得的每一点进步、每一点发展,都离不开大家的努力和奉献,借此机会,我要向大家表示由衷的感谢!

老龄事业关系国计民生,责任重大。站在历史发展的新起点上,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勇于开拓、不断探索,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顺利召开。

第二篇:在全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市老龄工作委员会成员调整充实后的第一次会议,主要内容是传达贯彻全国、全省老龄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前段时间工作,安排部署下一步的工作。刚才,开义同志传达了中央、国务院的有关文件精神,韩承祥同志传达了省老龄工作会议精神,汇报了全市老龄工作情况并就今后的工作重点作了发言,大家对要议定的事项分别发表了意见。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二、健全老龄工作机制,确保老龄工作“五落实”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理顺老龄工作关系,确保机构、人员、经费、办公场所、活动场地“五落实”。一要建立健全老龄工作机构。乡(镇、街道)、村(社区)要明确具体工作人员,使老龄工作形成网络。二要规范各类老年群众组织的管理。按照工作职责凡是涉及老年性群众组织(协会),要统一归口到各级老龄办管理。市老龄办要加强对老年群众组织的业务指导和组织协调,规范其行为,促其健康发展,真正实现在老龄工作机构管理下的自管自治、自我服务、服务于社会的功能。三要进一步加大老龄工作的投入。按照上级有关规定市上将按部门预算程序加大老龄事业和老龄工作经费的投入,区县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老龄工作实际,视财力和工作状况,加大对老龄工作的投入。四是各级都要切实落实老龄工作的办公和老年人文体活动场所。乡(镇、街道)至少要设立1个老年活动室(站)或综合性的为老服务中心,努力办好敬老院。

三、继续维权,确保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老年人维权工作是老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各部门要认真抓好这项工作,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一是要深入宣传贯彻《老年法》,在全社会开展敬老、爱老、养老、助老的传统教育。要进一步推进司法机关加强对老年人的法律服务和援助工作,继续加强人民法院设立“老年人法庭”,加大对涉老案件的执法力度。二是要认真贯彻执行《四川省优待老年人规定》,搞好我市的敬老优待服务工作。要把老年人的好事办实、实事办好。三是认真做好老年人来信来访工作。

四、扎实推进“六个老有”,努力开创老龄工作新局面

一是落实“三个到位”,确保老龄事业持续良好发展。首先是认识和工作落实到位。老龄工作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社会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不仅事关全市64万老年人的切身利益,同时事关我市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各级各部门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切实把老龄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纳入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同步检查、同步考核。市老龄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要主动配合、相互协作,以务实的态度,讲求实效的作风,把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意见》和《宜宾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落到实处,推动老龄工作的稳步发展。其次是机构落实到位。各单位要明确分管老龄工作的领导,明确老龄工作的办事机构和办事人员及职责,做到总体工作有人抓,具体事情有人办,老年人的事情有人管。要把老龄工作与党建精神文明工作相结合,建立县、乡、村三级老龄工作网络,落实工作责任制。各级要采取多方筹集资金,多种合作形式加大对安老养老设施建设的投入。通过怡养院、老年公寓、老年大学、老年活动室(站)或综合性的为老服务中心等形式,努力把老年人的事情办好。二是强化“三个”服务,不断提高老龄工作的水平和质量。首先是强化政策法规的服务。市老龄办要综合协调,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及时研究相应的对策措施,为市委、市政府解决老龄工作有关问题提供决策依据,同时协调督促有关方面落实解决,在政策法规上为指导全市老龄工作提供服务。其次是强化舆论宣传服务。各新闻媒体要广泛宣传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尊老、爱老、养老、助老的先进典型;同时,要披露鞭鞑虐待老人的反面典型。市老龄办要继续办好《宜宾老龄》刊物,充分发挥其优势,介绍老龄事业的情况,宣传老龄工作的经验,促进全市老龄事业的发展。再次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各级要整合老龄工作的资源,依托“星光计划”的实施,新建一批、改建一批、改造一批安老养老设施,尤其要加强多(镇)、村(社区)老年服务设施建设和管理的力度,不断完善为老服务的功能,进一步改善我市的养老环境,使广大老年人共享社会进步的成果。

同志们,老龄事业是光荣而神圣的事业,老龄工作是艰巨而崇高的工作,我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在座各位共同努力,全市老龄工作一定能为宜宾的三个文明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在全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这次会议是市老龄工作委员会成员调整充实后的第一次会议,主要内容是传达贯彻全国、全省老龄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前段时间工作,安排部署下一步的工作。刚才,开义同志传达了中央、国务院的有关文件精神,韩承祥同志传达了省老龄工作会议精神,汇报了全市老龄工作情况并就今后的工作重点作了发言,大家对要议定的事项分别发表了意见。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明确责任,努力做好新时期的老龄工作我市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64.7万人,占总人口的12%,还以每年3.5%的速度增加,据测算,到2010年全市老年人口将超过85万人,给社会经济的发展稳定将带来十分严峻的形势。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第三次全会和省老龄工作会议精神,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的老龄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求真务实,按照市委“风正心齐,团结奋进”的要求,坚持老龄工作为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为维护社会稳定服务、为老年人服务的宗旨,勤奋工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抓好老龄工作。一是要认真抓好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意见》和《宜宾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的贯彻落实。尚未制定《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的县,要尽快制定完善,已制定的要按《纲要》抓好落实。二是要加大工作力度,使老龄工作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近期将召开全市老龄工作会议。三是要认真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老龄工作的方针政策,宣传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和发展趋势,引导广大老年人与时俱进,理想永存,为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二、健全老龄工作机制,确保老龄工作“五落实”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理顺老龄工作关系,确保机构、人员、经费、办公场所、活动场地“五落实”。一要建立健全老龄工作机构。乡(镇、街道)、村(社区)要明确具体工作人员,使老龄工作形成网络。二要规范各类老年群众组织的管理。按照工作职责凡是涉及老年性群众组织(协会),要统一归口到各级老龄办管理。市老龄办要加强对老年群众组织的业务指导和组织协调,规范其行为,促其健康发展,真正实现在老龄工作机构管理下的自管自治、自我服务、服务于社会的功能。三要进一步加大老龄工作的投入。按照上级有关规定市上将按部门预算程序加大老龄事业和老龄工作经费的投入,区县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老龄工作实际,视财力和工作状况,加大对老龄工作的投入。四是各级都要切实落实老龄工作的办公和老年人文体活动场所。乡(镇、街道)至少要设立1个老年活动室(站)或综合性的为老服务中心,努力办好敬老院。

三、继续维权,确保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老年人维权工作是老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各部门要认真抓好这项工作,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一是要深入宣传贯彻《老年法》,在全社会开展敬老、爱老、养老、助老的传统教育。要进一步推进司法机关加强对老年人的法律服务和援助工作,继续加强人民法院设立“老年人法庭”,加大对涉老案件的执法力度。二是要认真贯彻执行《四川省优待老年人规定》,搞好我市的敬老优待服务工作。要把老年人的好事办实、实事办好。三是认真做好老年人来信来访工作。

四、扎实推进“六个老有”,努力开创老龄工作新局面一是落实“三个到位”,确保老龄事业持续良好发展。首先是认识和工作落实到位。老龄工作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社会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不仅事关全市64万老年人的切身利益,同时事关我市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各级各部门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切实把老龄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纳入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同步检查、同步考核。市老龄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要主动配合、相互协作,以务实的态度,讲求实效的作风,把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意见》和《宜宾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落到实处,推动老龄工作的稳步发展。其次是机构落实到位。各单位要明确分管老龄工作的领导,明确老龄工作的办事机构和办事人员及职责,做到总体工作有人抓,具体事情有人办,老年人的事情有人管。要把老龄工作与党建精神文明工作相结合,建立县、乡、村三级老龄工作网络,落实工作责任制。各级要采取多方筹集资金,多种合作形式加大对安老养老设施建设的投入。通过怡养院、老年公寓、老年大学、老年活动室(站)或综合性的为老服务中心等形式,努力把老年人的事情办好。二是强化“三个”服务,不断提高老龄工作的水平和质量。首先是强化政策法规的服务。市老龄办要综合协调,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及时研究相应的对策措施,为市委、市政府解决老龄工作有关问题提供决策依据,同时协调督促有关方面落实解决,在政策法规上为指导全市老龄工作提供服务。其次是强化舆论宣传服务。各新闻媒体要广泛宣传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尊老、爱老、养老、助老的先进典型;同时,要披露鞭鞑虐待老人的反面典型。市老龄办要继续办好《宜宾老龄》刊物,充分发挥其优势,介绍老龄事业的情况,宣传老龄工作的经验,促进全市老龄事业的发展。再次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各级要整合老龄工作的资源,依托“星光计划”的实施,新建一批、改建一批、改造一批安老养老设施,尤其要加强多(镇)、村(社区)老年服务设施建设和管理的力度,不断完善为老服务的功能,进一步改善我市的养老环境,使广大老年人共享社会进步的成果。同志们,老龄事业是光荣而神圣的事业,老龄工作是艰巨而崇高的工作,我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在座各位共同努力,全市老龄工作一定能为宜宾的三个文明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2012回良玉副总理在全国农业科技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

回良玉副总理在全国农业科技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

日期:2012-6-7

同志们:

今年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也是我国农业科技教育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创新,国务院首次发布的《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突出农业科技教育,今天我们又在此召开新世纪以来的首次全国农业科技教育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科技教育改革发展。这必将对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三化同步”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农业,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重要方针。从建国初期的农业“八字宪法”到“农业最终可能是科学解决问题”的重要论断,从“科教兴农”战略的提出到“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的方向指引,每一次农业科技教育重大理论的提出,都会带来农业科技教育实践的一次大的飞跃,都会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与时俱进的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农业科技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针政策和重大举措。我们明确了“三化同步”的指导原则,确立了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基本方向,规划了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任务,提出了农业科技整体实力进入师姐前列的目标要求,部署了加强农业人才队伍建设、改革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发展现代农作物种业、培养新型农民的重点工作,出台了加大农业科技教育投入的保障措施。我们启动实施了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等一批重大农业科技项目,加大了“211”、“985”工程对涉农高校的支持力度,强化了农民教育培训的政策支持。在中央大政策方针指引下,我国农业科技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一是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培育和推广了超级稻、转基因抗虫棉、双低油菜等一大批优良品种及配套技术,促进了主要农作物单产提高和品质提升研发了禽流感、猪蓝耳病等一批动物疫苗和健康养殖技术,保障了养殖业稳定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育种专家袁隆平、李振声先后获得国家最高科

技奖。二是农技推广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乡镇或区域性农技推广机构基本建立,农业公共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大范围开展统防统治、跨区机收等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大规模推进粮棉油糖高产创建、科技进村入户等科技专项活动,有力促进了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三是农业人才培养取得新的进展。农业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加快发展,培养了大批农业科研和推广人才大规模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每年培训农民1亿多人次。我们在耕地资源减少、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国际市场剧烈波动的复杂背景下,能取得粮食生产“八连赠”和农民增收“八连快”的骄人成绩,农业科技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2011年,我国粮食单产增加对总产提高的贡献率达到85.8%,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4.8%,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5%。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各地区、各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也凝结着全国广大农业科技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广大农业科技教育工作者,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农业科技教育事业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农业科技教育事业发展的巨大成就固然可喜可贺,但今后面临的要求更高、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一方面社会对农产品数量的需求持续增长,对质量、生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持续转移、农业生产和流通成本快速上升、耕地刚性减少、水资源日益紧缺、生态环境约束趋紧,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产品供求平衡的难度越来越大。同时,国际农业科技竞争日益激烈,我国面临着发达国家占据有事的强大压力。我国农业要破解发展难题、突破瓶颈约束、参与国际竞争,根本出路在科技,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应当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教育整体发展水平还不高,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与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相比依然有较大差距,重大创新成果不足、应用转化效率不高、科技体制机制不顺、人才教育培训能力不强的问题相当突出,特别是产学研、农科教脱节,科研领军人才缺乏,农业院校优秀生源短缺,农业从业人员素质较低,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挑战和隐忧。加快发展农业科技教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更为紧迫。

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科学把握现代农业发展规律,深刻阐明了农业科技的战略地位,明确了农业科技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特点,对农业科技教育改革发展做出了全面部署,出台了一系列覆盖面广、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这是一个谋全局、打基础、管长远的纲领性文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科技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推动农业科技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科技教育发展之路。下面,我简要讲几点意见:

第一,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为宗旨,准确把握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和重点。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农业科技进步的根本任务。新时期的农业科技创新,要立足我国人多地少水缺的基本国情,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着力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在事关农业稳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领域、农业现代化的前沿技术领域、农业科学技术长远发展的基础研究领域,确定一批重大选题,集中资源和力量,力求取得突破性重大成果。当务之急是攻克种业科技难题,加快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新品种。

第二,以主体多元化、服务优质化为方向,全面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农业科技最终发挥作用必须进村入户,这是目前的一条断腿。要充分调动各类农技服务主体的积极性,共同为农民提供质优价廉、方便实用的农技服务,合理破解“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是农技推广的主力军,要坚持公益性定为不动摇,确保在事业单位改革中机制得到健全、职能得到加强、能力得到提升、扶持得到强化,使基层农技推广的服务能力和综合面貌有一个大的变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是公益性农技推广的重要力量,要加大鼓励和支持力度,调动科研教学人员从事农技推广的积极性。农资生产经营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是农技推广的生力军,要大力培养、积极支持,为他们开展农技推广创造良好环境。

第三,以科技资源整合为重点,深入推广农业科技体制机制创新。

我国农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众多,科技人员数量很大,蕴藏着极大潜力。要加强农业科技顶层设计,优化全国农业科技布局,在推进资源整合上下功夫,在深化协同创新上做文章,着力打破部门、区域、学科和单位界限,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不断提高农业科研产出效率。创新完善农业科技的立项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形成既符合科学研究规律又有利于与生产实践结合的正确导向。深化农业科研机构改革,加快建立现代院所制度,创造有利于科研人员安心工作、潜心钻研的良好环境。

第四,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中心,振兴发展农业教育。农业教育对现代农业发展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要把发展农业教育放在整个教育的优先位置,优化教育结构布局,突出农业行业特色,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不断提升农业教育整体水平。要全面提高高等农业教育质量,从经费投入、学科建设、课题、招生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综合性院校尤其要加强对涉农专业和学科的支持。积极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大投入支持,努力提升农业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能力。切实提高农业学科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把优势学科发展好、急需学科建设好、新兴学科培育好。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吸引优秀中学生报考农业院校和涉农专业,鼓励引导优秀大学生到农业农村就业创业。

第五,以保障农业后继有人为目标,大力培养新型农民。随着大量青壮年农民外出务工经商,:谁来中地“日益成为制约我国现代化农业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要把培养新型农民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的重大工程,切实抓紧抓好。采取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鼓励部分有文化和农业技能的青壮年农民留在农村,尤其要抓好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的免费农业培训和创业辅导扶持,留下一批爱农、懂农、务农的后继者。加快建立多元化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坚持政府主导,强化政策引导,创新培训模式,鼓励多方参与,加大各类农村人才计划和工程的实施力度,通过技能培训、产业带动、创业扶持等多种途径,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高度重视支持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创办农业企业或家庭农场。

第六,以政府投入为主导,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教育投入力度。农

业科技和教育的公益性、基础性特点决定了必须以政府投入为主导。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要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保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逐步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中央要求,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切实把农业科技作为公共财政的支持重点。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社会资金投入农业科技教育,形成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农业科技教育投入格局。

第七,以互利共赢为出发点,加强农业科技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在信息、经济和科技全球化的今天,关起门来搞创新是没有出路的。要全方位推进农业科技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丰富的国际农业科技教育资源,实现在更高起点上的自主创新和跨越发展。要在加强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的同时,更加重视农业科技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切实加大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工作力度,大力实施农业科技“走出去”战略。进一步扩大农业科技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领域和范围,推进国际合作交流主体多元化,努力形成政府、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民间等多方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

第八,以多方协同参与为核心,努力营造良好的农业科技教育工作氛围。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精神上来,切实把农业科技教育摆上更突出的位置。要加强各方协作配合,建立上下之间、部门之间、区域之间、学科之间的联合与协作机制,努力在思想上形成共识,在协同中凝聚力量,在行动中互相支持。要调动好、发挥好、保护好广大农业科技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建立健全有利于中青年人才成长的使用、评价、激励机制。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发扬学术民主,倡导百家争鸣,营造良好学术环境。要加大宣传力度,宣传农业科技教育工作新成效,宣传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宣传农业科技教育工作者的先进典型,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业科技教育事业的崭新局面。同志们,我国农业科技教育发展的又一个春天已经来临。我相信,只要我们认真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团结拼搏,奋发进取,就一定能够开辟新时期我国农业科技教育发展的广阔道路,开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崭新局面

第五篇:2012回良玉副总理在全国农业科技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

回良玉副总理在全国农业科技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

日期:2012-6-7 同志们:

今年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也是我国农业科技教育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创新,国务院首次发布的《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突出农业科技教育,今天我们又在此召开新世纪以来的首次全国农业科技教育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科技教育改革发展。这必将对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三化同步”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农业,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重要方针。从建国初期的农业“八字宪法”到“农业最终可能是科学解决问题”的重要论断,从“科教兴农”战略的提出到“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的方向指引,每一次农业科技教育重大理论的提出,都会带来农业科技教育实践的一次大的飞跃,都会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与时俱进的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农业科技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针政策和重大举措。我们明确了“三化同步”的指导原则,确立了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基本方向,规划了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任务,提出了农业科技整体实力进入师姐前列的目标要求,部署了加强农业人才队伍建设、改革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发展现代农作物种业、培养新型农民的重点工作,出台了加大农业科技教育投入的保障措施。我们启动实施了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等一批重大农业科技项目,加大了“211”、“985”工程对涉农高校的支持力度,强化了农民教育培训的政策支持。在中央大政策方针指引下,我国农业科技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一是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培育和推广了超级稻、转基因抗虫棉、双低油菜等一大批优良品种及配套技术,促进了主要农作物单产提高和品质提升研发了禽流感、猪蓝耳病等一批动物疫苗和健康养殖技术,保障了养殖业稳定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育种专家袁隆平、李振声先后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二是农技推广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乡镇或区域性农技推广机构基本建立,农业公共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大范围开展统防统治、跨区机收等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大规模推进粮棉油糖高产创建、科技进村入户等科技专项活动,有力促进了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三是农业人才培养取得新的进展。农业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加快发展,培养了大批农业科研和推广人才大规模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每年培训农民1亿多人次。我们在耕地资源减少、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国际市场剧烈波动的复杂背景下,能取得粮食生产“八连赠”和农民增收“八连快”的骄人成绩,农业科技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2011年,我国粮食单产增加对总产提高的贡献率达到85.8%,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4.8%,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5%。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各地区、各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也凝结着全国广大农业科技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广大农业科技教育工作者,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农业科技教育事业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农业科技教育事业发展的巨大成就固然可喜可贺,但今后面临的要求更高、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一方面社会对农产品数量的需求持续增长,对质量、生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持续转移、农业生产和流通成本快速上升、耕地刚性减少、水资源日益紧缺、生态环境约束趋紧,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产品供求平衡的难度越来越大。同时,国际农业科技竞争日益激烈,我国面临着发达国家占据有事的强大压力。我国农业要破解发展难题、突破瓶颈约束、参与国际竞争,根本出路在科技,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应当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教育整体发展水平还不高,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与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相比依然有较大差距,重大创新成果不足、应用转化效率不高、科技体制机制不顺、人才教育培训能力不强的问题相当突出,特别是产学研、农科教脱节,科研领军人才缺乏,农业院校优秀生源短缺,农业从业人员素质较低,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挑战和隐忧。加快发展农业科技教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更为紧迫。

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科学把握现代农业发展规律,深刻阐明了农业科技的战略地位,明确了农业科技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特点,对农业科技教育改革发展做出了全面部署,出台了一系列覆盖面广、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这是一个谋全局、打基础、管长远的纲领性文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科技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推动农业科技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科技教育发展之路。下面,我简要讲几点意见:

第一,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为宗旨,准确把握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和重点。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农业科技进步的根本任务。新时期的农业科技创新,要立足我国人多地少水缺的基本国情,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着力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在事关农业稳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领域、农业现代化的前沿技术领域、农业科学技术长远发展的基础研究领域,确定一批重大选题,集中资源和力量,力求取得突破性重大成果。当务之急是攻克种业科技难题,加快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新品种。

第二,以主体多元化、服务优质化为方向,全面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农业科技最终发挥作用必须进村入户,这是目前的一条断腿。要充分调动各类农技服务主体的积极性,共同为农民提供质优价廉、方便实用的农技服务,合理破解“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是农技推广的主力军,要坚持公益性定为不动摇,确保在事业单位改革中机制得到健全、职能得到加强、能力得到提升、扶持得到强化,使基层农技推广的服务能力和综合面貌有一个大的变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是公益性农技推广的重要力量,要加大鼓励和支持力度,调动科研教学人员从事农技推广的积极性。农资生产经营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是农技推广的生力军,要大力培养、积极支持,为他们开展农技推广创造良好环境。

第三,以科技资源整合为重点,深入推广农业科技体制机制创新。我国农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众多,科技人员数量很大,蕴藏着极大潜力。要加强农业科技顶层设计,优化全国农业科技布局,在推进资源整合上下功夫,在深化协同创新上做文章,着力打破部门、区域、学科和单位界限,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不断提高农业科研产出效率。创新完善农业科技的立项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形成既符合科学研究规律又有利于与生产实践结合的正确导向。深化农业科研机构改革,加快建立现代院所制度,创造有利于科研人员安心工作、潜心钻研的良好环境。

第四,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中心,振兴发展农业教育。农业教育对现代农业发展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要把发展农业教育放在整个教育的优先位置,优化教育结构布局,突出农业行业特色,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不断提升农业教育整体水平。要全面提高高等农业教育质量,从经费投入、学科建设、课题、招生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综合性院校尤其要加强对涉农专业和学科的支持。积极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大投入支持,努力提升农业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能力。切实提高农业学科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把优势学科发展好、急需学科建设好、新兴学科培育好。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吸引优秀中学生报考农业院校和涉农专业,鼓励引导优秀大学生到农业农村就业创业。

第五,以保障农业后继有人为目标,大力培养新型农民。随着大量青壮年农民外出务工经商,:谁来中地“日益成为制约我国现代化农业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要把培养新型农民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的重大工程,切实抓紧抓好。采取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鼓励部分有文化和农业技能的青壮年农民留在农村,尤其要抓好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的免费农业培训和创业辅导扶持,留下一批爱农、懂农、务农的后继者。加快建立多元化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坚持政府主导,强化政策引导,创新培训模式,鼓励多方参与,加大各类农村人才计划和工程的实施力度,通过技能培训、产业带动、创业扶持等多种途径,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高度重视支持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创办农业企业或家庭农场。

第六,以政府投入为主导,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教育投入力度。农业科技和教育的公益性、基础性特点决定了必须以政府投入为主导。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要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保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逐步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中央要求,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切实把农业科技作为公共财政的支持重点。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社会资金投入农业科技教育,形成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农业科技教育投入格局。

第七,以互利共赢为出发点,加强农业科技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在信息、经济和科技全球化的今天,关起门来搞创新是没有出路的。要全方位推进农业科技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丰富的国际农业科技教育资源,实现在更高起点上的自主创新和跨越发展。要在加强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的同时,更加重视农业科技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切实加大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工作力度,大力实施农业科技“走出去”战略。进一步扩大农业科技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领域和范围,推进国际合作交流主体多元化,努力形成政府、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民间等多方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

第八,以多方协同参与为核心,努力营造良好的农业科技教育工作氛围。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精神上来,切实把农业科技教育摆上更突出的位置。要加强各方协作配合,建立上下之间、部门之间、区域之间、学科之间的联合与协作机制,努力在思想上形成共识,在协同中凝聚力量,在行动中互相支持。要调动好、发挥好、保护好广大农业科技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建立健全有利于中青年人才成长的使用、评价、激励机制。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发扬学术民主,倡导百家争鸣,营造良好学术环境。要加大宣传力度,宣传农业科技教育工作新成效,宣传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宣传农业科技教育工作者的先进典型,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业科技教育事业的崭新局面。

同志们,我国农业科技教育发展的又一个春天已经来临。我相信,只要我们认真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团结拼搏,奋发进取,就一定能够开辟新时期我国农业科技教育发展的广阔道路,开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崭新局面

下载回良玉副总理在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第十四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范文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回良玉副总理在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第十四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范文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