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听课心得(赴聊城听于永正带徒报告)
听课心得
韩保娜
5月4日,我有幸参加了于永正先生带徒培训、全市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整整一天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
上午听了于永正老师的徒弟带来的三节精彩的语文课,让我感慨万千,受益颇丰。
首先,他们扎实的备课功底值得我学习。从任静老师清晰的教学思路,刘治国老师对每个字理的分析教学,杨雪老师动情的引读中就可以看出来,他们真正的深入研究了教材,了解了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对教材重点解读准确,对教材舍取把握的到位,达到了高效课堂。
其次,每节课都做到了扎扎实实教学,无论读还是写都不玩虚架子,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当堂内容当堂完成,绝不留到课下,比如任静老师课中对重点段落的背诵,刘治国老师课中生字的练写,杨雪老师课中的读写结合,每一环节有每一环节的收获。
再次,每位教师都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他们的课上,不仅让学生明白了课文写了什么,还教给了学生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这样的课堂真正做到了用教材教语文。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任老师课中让学生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刘治国老师“读贴——描红——临帖”写字方法的指导,真正做的了授人以渔。
第四,无论是上课老师还是评课老师,他们扎实的书写功底、动情的朗读、清晰流畅的语言表达,都令我羡慕不已,都是我应该学习的地方。
下午,于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节精彩的课,让我感受到了上语文课原来可以这么简单,读好书写好文,步步扎实就是好课,当然说起来容易,看起于老师上的也轻松,但真正练就可非一日之功,看到一位花白头发的老人站在台上领着一群孩子快乐读书、写文,让我感到自己要学的还有很多。
最后与老师简短的报告,又为我指明了发展方向:做一名有素养的语文教师,多读书,练好字,会朗读能表达,善待每一个学生。我会记住这些,不断实践,不断努力,争取不断进步的。
第二篇:于永正老师听课心得
听一节好课的感觉“爽”
为期半天的潍坊学习使我感受颇多,真正领悟到了好课的标准: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不累,则就不失为一节好课。如果一节课下来,老师艰涩,学生感觉乏味,则无疑是一节失败的课。
本次学习再次近距离地聆听了于永正大师的公开课,我被他身上那种伟大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他严谨的治学态度,与孩子们平等的对话交流,对教材的烂熟于心,在我的心中烙印很深。
下面我重点向大家介绍于老讲授的《秋天的雨》
1、没有繁杂的开场白“爽”
一上课就板书课题,一边写,一边让学生观察,写完课题后让学生读课题,随后出示了词语:钥匙、凉爽、喇叭、衣裳、五彩缤纷、频频点头,让学生读正确、读流利。然后指导学生书写,观察“爽”怎么写,从结构到笔顺,让学生书空,引导怎么写规范,怎么写好看,学生上黑板写,其他学生在本上写,老师示范写“爽”,并指导捺的写法,相当于人的走,边做抬腿的动作,告诉学生“捺”一定要写得有力。再练两遍,最后用爽组词。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充分体现了老师导的作用。
这样做确实是一节语文课,是一节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学生不仅认识到了中国汉字的漂亮,还从老师身上学到了那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学生能有这样的老师传授知识,是幸福的,是“爽”的,我们亲耳聆听,亲眼目睹也是“爽”的。
2、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爽”
检查指导完字词后,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每人读一段,老师范读,一边读一边还不忘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他是这样说的:“听了老师的朗读,喜欢不喜欢这篇课文?”学生回答说:“喜欢”。老师紧接着说“喜欢,就抓紧时间朗读吧,各自练各自的,超过老师。”这一说不要紧,孩子们的热情可高了,他们都想超过老师。可是毕竟是公开课,孩子们的紧张心里是难免的。当于老说:谁敢和老师挑战时,没有人啃气,也没有人举手。这时老师马上改变话题说:谁敢和老师比赛?孩子们还是没有反映。这时老师又说:谁愿意学一学老师读,这时孩子们开始举手了,有愿意跟老师学的了。这就是一个大师的智慧,不急不躁。这时老师指名读,让大家听,看看学得像不像,看看能不能超过老师。当老师发现孩子们读的的确很糟时就又开始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再学,会更像些。又让刚才读的那个小孩子读,那个孩子的朗读明显的提高了一大截。集体读,再读,读得要像说话一样才行。目标明确,指导得法。板书:钥匙、打开。面对如此重大的场合,关注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这是多么可贵的品行。
3、问题设计的巧妙“爽”
走进秋天你首先看到了什么?一边读,一边做记号。看完了吗?看够了吗?看清楚了吗?问题一次比一次提的有深度,且有层次。读一读看到的词,那么多的色彩用一个词来概括“五彩缤纷”,引导学生理解“五彩缤纷”的意思,利用电脑出示了“五彩缤纷”一词在字典中的意思,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选择恰当的解释。当学生选出来时,老师并没有停留在表层的理解,反问学生,五彩缤纷仅仅是色彩多吗?仅仅是颜色多吗?引导学生向更深的层次思考。“扇哪扇哪,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哦,原来不仅颜色多,而且会动,因此五彩缤纷的最恰当的解释是:色彩多而且是生动的。再让学生读文章,读得颜色多,还要读得动起来。还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你再往里走,又闻到了什么?”让学生做记号,还告诉学生,会做记号会帮助你思考。老师示范读,看能不能把你的脚勾住?有两个字老师特别喜欢,你猜一猜,猜着,在这两个字下面画圈。与学生探讨:老师为什么喜欢这两个字。一个是“藏”、一个是“躲”。为什么气味是藏,躲起来呢?气味能看见吗?看不见是闻到的,所以用藏,向躲。学生经过老师这么一引导,体会到了写文章用词的准确性。真是“爽”。
小到一个题目的板书,都是一笔一画,一边写一边指导,给孩子们起示范作用,大到深层的问题剖析,都尊重学生的第一感受,没有一点权威的架式,循循善诱,亲切和蔼的教态,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产生亲和力,学生觉得这样的老师他们可以信赖,真正是亲其师信其道,怪不得孩子们一节课收效很大!还有,他们的一切设计都是从学生出发,没有一点炫耀自己的成份。一节课实实在在,没有一点花架子,每个环节的处理是那样的自然,合理,每一句的导是那样的恰到火候。两位大师为学生示范朗读,抛开书,面对学生诵读,声音深厚,情感浓郁,使我进一步明确了:他们课堂中敏锐的语感,游刃有余的课堂调控,归根到底是一篇篇美文烂熟于心,呼之欲出的结果。从某个角度讲,教师读得有多好,课堂上学生的阅读体验就有多深。“课文背出来了再备课。”这句看似普通的话,实质上向人们传递了深刻的道理:功夫在课前,功夫在“读”中。想让自己的课堂精彩纷呈,就从读开始吧!
开篇就闻语文味。这两节课的导课没有繁杂的环节,都从板书课题,指导书写,认词认字开始,朗读、解词,全部是以语文的方式推进着学习过程。这不由得让我想到时下有些公开课的导入,或调侃,或唱歌、或问候,往往与语文无关,与所学课文无关,时间用了不少,学生收益不大。我们是语文老师,我们上的是语文课,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应与“语文”有关,都要散发出语文的味道。
第三篇:听于永正《珍珠鸟》有感
听于永正《珍珠鸟》有感
2013年10月20日,全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在东丽华明中学举行。聆听于永正老师的《珍珠鸟》读后写作课,【课堂实录】
师:认识冯骥才吗?他是这篇文章的作者,当代著名作家。这是冯骥才的照片。
师:通过刚才第一节课的学习,了解了珍珠鸟很漂亮,同时也了解了作者冯骥才。如果你是课文中的可爱的小珍珠鸟,你想对冯骥才说什么话?
生:主人呀,你对我真好,把我养得胖胖的。祝你写作越来越好!师:你们看,果然很胖。(拍拍孩子的肩膀,众人笑)生:主人呀,你照顾我真周到呀!师:于老师对你有个问题,你怎么让我知道,冯骥才对你照顾得真周到?怎么让我知道,他对你好?
生:我在主人肩膀睡觉的时候,他连写作都是轻轻的。
师:我听出来,他在珍珠鸟睡觉时,动作都是轻轻的。真不错!还有别的事例吗? 生:在我在笼子里还没飞出来的时候,你从来不睁大眼睛看我。师:嗯,一瞪大眼睛,我就害怕了。这个同学说得真不错,真细心。师:还有例子吗?证明对我照顾得真周到。生:我在屋子里飞来飞去,你也不来管我。
师:我在灯绳上晃,他都不生气。还有没有例子? 师:你们看着我,就是不说。你来说,还有没有例子? 生:没有发现。
师:呵呵,那你的眼睛不够明亮。生:“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里一样安全。”
师:是不是呀?照顾得好不好?再举一个例子。
生:我用嘴啄他的笔尖,他用手抚一抚我细腻的绒毛。师:嘴啄他的笔尖,都不生气。不错。
师:眼睛看于老师。于老师出一个难题:既然冯骥才对你照顾得那么好,你现在用小珍珠鸟的身份来写一写冯骥才。他写你,你写他,有来有往。这个任务很艰巨哦,能不能写?
学生不敢回答。
师:把课文打开,来看一看冯骥才怎么写你们的。第一段谁来读? 生读第一段。
师:你看。珍珠鸟高兴,“真好!”如果你来写冯骥才,第一句话怎么写? 生:真好,主人照顾我这么周到。
师:嗯,好极了。你看冯骥才,到底是作家。他心中一高兴,写出来的文字就是诗。“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这段话是押韵的。刚才她写的“真好,主人照顾我这么周到。”也是押韵的,好。这句话写完了,下面再举一个例子,刚才大家说的例子都可以用。他是怎么照顾你的,举一个例子,两个例子,三个四个例子都可以。会写了么?
师:这个任务虽然有难度,但是只要你能写一段话,就是成功的。开头,会了吧?下边举例子说明,他对你怎么好的。当然,你要是能写两段话,三段话,就更棒了。我告诉你们哦,于老师也以小珍珠鸟的身份,写了两篇作文,等一下你们写好了念给我听,我也念给你听,好不好?
师:如果你有困难,不会写了,就举手示意,我会走到你的跟前。
师:题目就是“冯骥才”,写在当中。第一句夸一夸冯骥才,然后写一写冯骥才怎么照顾你的。
学生开始写作。
于老师在学生中间巡视,或是低声指导有困难的学生,或是给学得好的学生画上五角星。间或,还集体指导一两句:
● 头抬起,身坐正。自己不断地提醒自己,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 你们在写冯骥才时,能不能写写外貌啊? ● 写的时候,可以看看课文,课文可以参考。● 你的姿势是最正确的,最端正!
整整20分钟!会场里一片寂静,仿佛可以听见学生笔尖在纸上的沙沙声。
20分钟过后,于老师请画上五角星的同学到台前来,读给大家听。学生精彩的习作,不断赢得全场热烈的掌声!
最后,于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他写的两篇下水作文。要求同学们课后修改自己的作文,誊写到作文本上。
苏教版的《珍珠鸟》备受质疑,说改编后的课文删去了原文的眼睛——“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于是,许多老师就改教原文。而于永正老师却尊重编者,采用了变换人称的方法,用小鸟的视角来观察世界,创造了一堂简单而又扎实的读写结合课!学生埋头写作的时间占去了一半,于老师说话的内容,几乎全部用于了写作的引导与评价。这,就是返璞归真;这,就是大道至简;这,就是大师的风范!
于老师在课后谈到了教学的两种境界:第一,读;第二,写。我们的语文教学,最终给学生留下的是什么呢?不是课文内容,更不是详细的分析。我们的课堂,最终要看学生会不会,得到没得到。
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这不正是我们追寻的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吗?
第四篇:于永正教学心得
心得体会
仔细算来,自从成为一名教师以来,我这还是第一次亲身走进名师课堂。我感到很高兴也很荣幸,我了解到于老师是国家特级教师,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现在是一名教育家,被全国各地邀请讲课。
一、抓细节,重视写字教学。
有一个细节,也让我感触很深,凡是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看的,于老师一定保证让学生看到,不让自己挡住学生的视线,宁愿自己蹲下自己的身体,这种对学生的尊重及平等对待,真的让人敬佩。细细思想,这些细节不正是于老师对于语文教学的满腔赤诚吗?不正是于老师求真求细的风格体现吗?一位全国知名度如此之高的语文专家,都这样严格地要求自己,我们难道不为之所动吗?
古人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教好语文,做一名合格的语文老师我该努力的地方还很多。首先要让自己的生活充满爱,多姿多彩。于老师给我的感觉是很快乐,他的快乐也感染着听课的学生和老师。我了解到,于老师不仅事业有成,而且爱好广泛,平时喜欢画画、写字、等等。这是一位多么懂得生活情趣的长者。我们呢?每天抱怨学生笨,领导严,工资低,待遇差,让不快充满了自己的大脑,哪里还容得下快乐,又怎能快乐地工作和生活,怎能把快乐传递给学生?也许我们应该像于老师一样,微笑面对不能改变的外在条件,或许我们也会有意外的收获。
听于老师的课,解读于老师的理念,让我受益匪浅。大师就是大师,他的光环为我这位语文教改之路的摸索者指明了方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二、教给学生方法
听于永正老师的课,总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有一点,就是他那一手规范、漂亮的粉笔字。于老师说:“提笔就是练字时。”“学写字就是学做人。”至今让我记忆尤新。一个生字,首先描一遍,再仿影几遍,又临摹数遍,只要不是大脑有问题,记住它的字形是不成问题的。
我作为一个教师,更应该学习于永正老师的敬业精神。有人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要说“不想当教育家的老师不是好老师”。于永正老师是我现在的偶像,将来也会是。
虽然于老师的课结束了,但我们的教学还在继续,我们的探究也没有结束…
第五篇:听于永正老师报告心得体会
走近大师于永正
——
旗城学校聆听专家授课感受大师风范
为推进我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全国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六月十八日来青州旗城学校,为全市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了一堂生动·高效阅读教学示范课,为广大小学教师提供了一次与名师面对面的机会。
我非常感谢这位敬职敬业的花甲老教师,他自然、随意而不失严谨,亲和、大方而又不失幽默的教学风格,让我感受到了大师的风范,也让我从中受益匪浅。下面我把这次听课的所感、所悟与各位语文教师一同分享。首先是讲授冯骥才的《珍珠鸟》,于老先生从师生间的相互问好开始,自然导入新课,一下子拉近了使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立刻有一种亲切之感,为教学做好了铺垫。阅读第一自然段,围绕“真好”引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适时进行朗读、默读、选读、齐读、指名读、泛读等不同的形式进行教学,这样既丰富了课堂形式,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阅读、背诵、体会课文中的好句子,不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又积累了写作语言素材,可谓一举多得。
接着是写作课,新奇的立意和独特的观念更让我有种酣畅淋漓的感觉,听于老师讲课就是一种享受。于老师让学生以小珍珠鸟的身份写一下主人冯骥才,提出具体要求:实事求是,要有人物的语言、外貌描写,从自己的内心去感受,发挥自己的想象,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一立意可谓独具匠心,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让学生深入到课文中去,从一个人物的角度去写,更便于学生写作。写作过程随时指导,解决学生写作中的问题。习作后学生朗读自己的文章,声情并茂,于老师的点评幽默恰当,课堂上时时响起阵阵掌声。对于学生较为头疼写作课,就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下完成了。课下了,但是留给我们的思考却是永远的。
课后,于老先生又对小学语文应如何教,教什么谈了自己的看法,并提出语文教学的关键是示范,用心体会,认真反思,合理应用,不断提高,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能亲身聆听大师的教诲,感受大师的风范,受益匪浅。今后我也运用于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