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考试申论:以积极心态应对人口老龄化
【背景材料】
【相关评论】
重阳,是登高赏景、饮酒思亲的日子,更是尊老、敬老、爱老的日子。今年重阳节,我们面临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如何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挑战?
【热点评述】
以积极心态应对人口老龄化,基于对我国老龄化现状的清醒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家财政资金的迅速积累,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创造必要的经济基础。“十一五”期间,我国养老保障体系逐步完善,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老龄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老年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制度逐步建立,养老服务机构和老年活动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步。
以积极心态应对人口老龄化,需要把老龄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孝”的国家,“老有所养”是社会大义。今后,各级政府需要继续坚持“关注民生”“以人为本”,着力构筑中国特色的老龄战略对策体系、老龄服务体系、老年经济供养体系、老年健康支持体系、老年宜居环境体系和老龄工作体系。从传统“敬老日”到全国范围内的“敬老月”活动,从推选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到开展助老志愿服务活动,传统美德得到弘扬,敬老爱老社会氛围日趋浓厚。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以积极心态应对人口老龄化,还需有全球视角和世界眼光。人口老龄化非中国独有。相关资料显示,世界上老年人口所占人口比重达到或超过10%的国家中近一半是发展中国家。只有在一个国家的政府和社会没有对老龄化高峰到来做好准备,没有形成周密的、有效的社会政策时,老龄化才会导致种种社会问题。
【点评】
只要我们立足国情,探索创新,积极应对,就一定能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应对老龄化和推动老龄事业发展的道路来,使全体老年人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第二篇:政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近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坚持以满足养老需求为目标,不断创新理念、思路和举措,不断优化养老模式、机制和服务方式,不断加大养老保障体系、服务体系和老年维权体系建设力度,在全市初步形成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有效推动了全市老龄事业的全面发展。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在老龄化社会进一步加快的形势下进行的探索和实践,城关区虚拟养老院的经验和做法为政府搭建了一个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的桥梁,通过政府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引入社会力量,合理配置资源,创新了城市老人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同时应当积极鼓励全社会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助推“民办公助” 这种民办养老机构建设形式,政府可以花小钱办大事,这是我市今后机构养老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并强调说,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政府应当加强服务与管理,要按照不同层次的服务需求制定服务标准,进一步提高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
兰州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全省人口最多,最集中、老年人口比例最高的市。兰州市的发展与繁荣,在全省最具有示范带动效应。多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老龄工作,把老龄事业发展作为党政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议事日程,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城市文明建设创建活动,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果。特别是城关区区委、区政府面对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日趋严峻的形势,坚持科学发展,创新思维,积极探索适合兰州特点的社会养老服务新路子,率先在西北地区创办了由“政府推动,市场运作,机构监管、老人受益”的虚拟养老院。虚拟养老院的创办,破解了当前老年人居家养老的诸多难题,开创了我国养老服务的先河。在全省和全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得到国家民政部和全国老龄办的充分肯定,并将其作为“城关模式”在全国推广。这次会议的召开,不仅对推广养老服务经验、创新养老服务模式、打造养老服务精品、促进全市老龄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必将对全省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发挥重要的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
借此机会,我就如何进一步做好养老服务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是要充分认识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事业的重要意义。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趋势,满足广大老年人养老服务的多种需求,已是摆在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面前的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根据全省第六次人口普查最新统计,截止至2010年底,我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315万人,65岁以上老年人口210.58万人,分别占全省常住人口的12.32%和8.23%,进入老年人口快速增长期。我省人口老龄化具有来势猛、增长快、“未富先老”等特点,又存在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传统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空巢老人”、高龄和失能老人不断增多,要求提供社会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而我省的老年福利设施总量少、功能单一,远不能满足广大老年人的需求。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十分紧迫,刻不容缓。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党的十七大进一步确定了“老有所养”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的要求。并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目标任务纳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增强加快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建设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是要坚持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原则,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建设。我国养老服务建设的基本原则是“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推动”。由于我省经济基础薄弱,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各级政府应切实履行在规划指导、政策扶持、市场培育、服务示范、监督管理等方面的职责,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发展模式、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建立专项资金,制定专项计划,扶持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对社区(村)养老服务中心(站)的建立或运营给予补助,或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予以奖励。同时,采取购买服务、提供场所等扶持措施,引导和鼓励社会中介组织、家政服务企业参与居家养老服务。要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养老服务业准入制度,通过税费优惠、资金补贴等扶持政策,积极引进国内外资金,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集体组织、民间组织、保险公司及个人等社会力量,以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兴办养老机构,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人机构养老服务需求。
三是要加强指导,建立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的工作机制。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是养老服务事业工作机制的创新,是民政工作“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具体行动。各级民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养老服务机构的管理和指导,研究制定老年人服务机构建设、护理服务、设施管理、机构运营等各项服务标准和管理制度,做到管理有办法,建筑设计有标准,检查监督有依据。各级老龄部门要认真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协助民政部门抓好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工作,推广居家养老工作的经验和做法,协调有关部门参与谋划,积极扶持,重点抓好公益性岗位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训、日间照料室设置和空巢老人日常服务,促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不断探索为老服务的形式、办法和途径,规范管理,多为老年人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协调有关部门抓好社会化养老养老机构的建设、管理和服务工作,促进养老服务社会化的良性发展。
四是要加大力度,深入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是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的有效方式。城关区创办的虚拟养老院,为全省树立了榜样,为社会养老服务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方便了老年人的生活,提高和改善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受到了群众的普遍好评。大家要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学习借鉴城关区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深化养老示范活动,创新养老服务方式,丰富养老服务内容,提升养老服务能力,把示范活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同志们,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功在当代、造福老人、惠及子孙的大事,也是为我们的明天创造更好的养老条件。我们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应对人口老龄化为己任,努力工作,勇于创新,为加快我省养老服务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共同努力。
第三篇:申论:构建科学养老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申论范文:构建科学养老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礼记·礼运》中写道:“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从几千年前儒家学者为我们描述的理想社会开始,养老就成为中国社会的永恒话题。但目前,我国的养老体制建设还不能满足未来人口老龄化高峰的需要。
我国是在人口多、底子薄、人口增长过快和人口高峰压力下,不得不采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的,从而加速了人口老龄化。老龄化会对社会、经济、政治等各方面产生全方位的影响。因此,应探索养老服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第一,应对人口老龄化,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思想认识方面,提高对老龄问题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使政府各职能部门更积极主动地应对人口老龄化。
第二,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市场机制,鼓励企业多向老龄事业投资,减轻国家公共资金的投入负担。发展老年产业,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创新多种服务方式,推进社会化养老。老年产业可以把服务延伸到准老人,在保险、理财、住宅、保健等方面为他们提供服务,让准老人做好进入老年期的各种准备。
第三,制度安排方面,应尽快完善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农村养老体系建设。在城市,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面,支持多种形式的养老保险,实行多渠道资金筹集机制,健全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在农村,不断巩固完善现有的养老保险制度和新农合制度,确保新农合制度全面覆盖全国农村,最大限度地体现社会公平。尽快完善对老年人的社会救助和各项福利制度,真正体现城乡发展一体化。
第四,人才培训方面,应不断加快为老年人服务的各种人才培养。百年树人,老年学和老年医学方面的专业人才必须及早培养,以便对老龄化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老年人有较多的医疗护理需求,所以需要更多专业的医疗护理和康复人员。同时还应加大对志愿者的培训,使他们能向老年人提供一些基础性的服务。
第五,构建以居家养老为核心、社会服务为依托、政府推动为手段的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发展,是破解我国养老服务难题的基本出路,是提高养老资源配置效率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加快发展服务业、扩大就业和促进经济增长。面对我国老龄化快速发展的态势,加快构建科学的养老服务体系,实现“老有所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四篇: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
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议案
养老服务已成为党和政府关注、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温政发〔2010〕13号)。“发展老龄事业,开展多种形式的老龄服务”已经越来越为各级政府所重视。然而,我们所面临的形势还是严峻的,首先是人口的老龄化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老龄人口规模大;二是人口老龄化率高;三是平均预期寿命长。老人的需求趋向全方位、分层次和多样化,并在不断寻求生活质量的提升。
2011年年底,温州市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有116.71万人,占总人口的14.83%。随着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速,到2015年温州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达到135.24万,占全市人口比率的16.73%。人口老龄化已越来越成为影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2009年老人节前夕,市统计局专门开展了温州市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调查显示:通过各级党委政府多年的重视和建设,我市的社区老人协会、活动室、健身设施、医疗服务网络已逐步改善,大多数老年人对目前生活感到满意,满意度评价达84.9分。但是,我市空巢老人家庭已占55%,54.8%老年人还没有社会养老保障,过半老人看病费用还要家庭负担。养老保障是当前部分老年人最希望政府帮助解决的主要问题。
老人安则家庭安,家庭安则社会安。敬老养老既是家庭的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更是政府的责任。因此,强化老年人服务保障体系应从家庭、社会、政府多方面进行发散性思维。
为此,我们建议:
一、大力倡导居家养老服务。目前经济发展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家务劳动社会化的程度还较低,老年福利事业不发达,居民住房条件尚不尽如人意,所以,老年人和已婚子女之间在经济上相互依赖的程度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目前,老年人大多不愿意脱离熟悉的家庭和生活环境。居家养老既可以减轻社会养老的负担,又有利于老人与子女之间的情感交流,共享天伦之乐,使老年人在家庭中愉快地安度晚年。对于居家养老的家庭,各级政府可以制定优惠政策,社会福利、社会救助优先向居家养老的特困家庭倾斜,鼓励和帮助更多的子女尽赡养老人的义务。
二、努力探索公办福利机构民营化。公办的福利机构仍要作为窗口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在经营和管理上大胆创新,进一步适应市场规律,在竞争中生存、发展、壮大。要抓住“试点”契机,加大对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的扶持力度,对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应优先安排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用地,减免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配套费用,给予水、电、气等项目收费标准与城市居民用户同等的优惠待遇。积极探索国办民营、民办公助、私营、股份制、合资经营等多种所有制的养老服务形式。改变福利供给方式,对政府承担的福利性养老服务如“五保”老人的供养问题,可采取“按收住五保老人人数给养老机构补贴”的办法解决。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兴建老年公寓、养老院、敬老院,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创办家庭养老院、托老所等养老服务设施。
三、抓紧建设老年人社会服务队伍。高校可增加一些社会工作专业,培养高素质的老年人社会管理人才和专业化服务人才。建立不同层次的职业培训系统,培训老年人社会服务人员。劳动保障部门可以将经过培训的下岗职工安排到社区服务领域中来,既可以满足社区老年人服务发展的需求,又可以缓解就业压力。
四、建立社区志愿者队伍。实行为老服务志愿者注册制度,长期与老年人开展结对服务。由社区、老年协会牵头,利用老年人之间相互容易沟通的优势,组建老年人“互助服务队”,实行低龄老年人和健康老年人为高龄老年人服务;并实行服务“时间储蓄”制度,将每名老年人“互助助老”服务的时间储蓄起来,存入“互助助老”档案,到本人需要护理时,再把这些“时间”提取出来,免费享受照顾。
五、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加强慈孝文化和传统美德的宣传,充分发挥家庭成员、社会慈善机构、公益团体和志愿者的作用,逐步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专业护理机构为主体,社区护理机构为补充,家庭成员、社会团体和志愿者共同参与的比较完善的老年护理体系,为有效应对老龄化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银行业应对人口老龄化
银行业应对人口老龄化
为纾缓银行流动性紧俏所带来的同业拆借利率高企、信贷紧缩甚至信贷利率走俏等问题,目前,半数上市银行正借助发行金融债来缓解流动性压力,仅交行等七家银行预发的金融债规模就达4476亿元,其中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因发债成本更低而备受青睐。
通过金融债等主动负债方式管理银行流动性,传导出了相当积极的市场信号。在当前通胀压力高企下,通过变通手段揽储既成本高企又成效有限。而金融债普遍属于到期偿付的主动负债品种,银行可主动发行不同年限的金融债而有效改善资产负债期限不匹配等风险,并通过对主动负债产品的期限结构分析,从而提高流动性风险管控水平和效率。
与此同时,目前金融债在法律上不占用贷存比指标,也无需计提存款准备金。因此不论是综合负债成本还是流动性风险管控成本,相比被动负债的存款要低且易于识辨。另外,部分银行考虑去香港发行金融债,则不仅负债成本更低,而且有助于缓解银行互持金融债所潜藏的流动性风险串联问题。长期以来银行在银行间市场,普遍存在互持对方金融债等现象,即目前大约51%的次级债等为银行互持。
目前,监管层规定银行发行次级债等金融债规模不超过核心资本的25%,且银行互持次级债需从其资本金中扣除、并计提风险拨备,这意味着部分银行选择在香港市场发债,从动机上带有一定的功利性,从发行金融债目的则倾向于补充附属资本,而非开展经营型主动负债业务。这客观上降低了银行积极开展主动负债运营的积极性。
当前,金融债等主动负债的低成本确实吸引银行发行金融债融资,但国内银行间市场中金融债利率普遍低于同期存款利率,源自于存贷款利率管制压低债券收益率,是利率非市场化的风险资产价格扭曲问题,这是不可持续的。目前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利率较低:一则源自香港市场人民币投资品种不足、人民币回流渠道逼仄,压低了利率;一则由于香港地区实行的是联系汇率制,基于利率平价定价法则,香港地区的人民币资产实际收益主要源自于人民币渐进、可控升值所带来的汇兑收益,这客观上压低了香港市场的人民币利率水平。
随着国内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有效推进和通胀压力,金融债利率将取决于风险资产的风险概率分布和发行银行的信用、风控能力等,国内银行金融债利率要么伴随市场风险升水而走高,要么以低利率金融债将面临有价无市格局。同时,香港市场的人民币低利率取决于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水平和人民币金融债的市场流动性等,若人民币升值幅度有限、可预见性进一步下降以及香港市场流动性差,那么香港人民币债券利率必将走高,比如目前香港首只人民币IPO首次开盘就下跌7.8%,反映香港人民币市场更多是个投机逐利市场,其交易秩序尚无法承载资本类资产和长期债券品种。随着中国步入人口老龄化,高储蓄—高投资的资源投入型经济增长模式将难以为继,银行存贷业务模式的基础自然也将发生系统性改变。即人口老龄化和人口赡养率的提高必将使居民储蓄率呈持续下降之势,银行揽储成本持续走高,牵制基于存款的信贷业务发展规模。因此,构建主动负债性经营业务发展模式和机制,通过发行经营性金融债而非资本型金融债,开展负债管理型业务和中间业务是未来银行业务转型的主导方向。我们期待这次银行发行金融债缓解流动性压力,能为主动负债业务模式的构建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