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工作研究者的心态应对申论考试
对于申论考试,高校毕业生一般都认为,其问题复杂、题型多样,很难应对。但笔者研究认为,报考者只要了解了申论作为“工作研究”的性质、特点,以公务员开展工作研究的心态应对申论考试,一些复杂的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一、申论具有“工作研究”的性质
根据公务员录用考试大纲的规定,申论不同于传统的作文,“主要
通过报考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报考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要求报考者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从以上规定来看,申论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工作研究”。
公务实践中的“工作研究”,是专门研究实际工作中新情况、新问题、新政策的应用文体,它通过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重大问题和迫切需要解决的政策性问题进行研究、探讨,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制定政策的积极建议,提请有关部门注意,为领导机关出谋划策,推动实际工作的开展。而在申论考试中,通过对给定材料进行科学的、有针对性的分析研究,使局部的、片面的、表象的认识系统化、理性化,升华为整体的、本质的认识;分析研究某项工作为什么要做、能不能做以及怎么样做,得出正确的、建设性的见解和对策;借助逻辑思维,完成从特殊到普遍、从普遍到特殊的推理过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因此,对申论的思维和写作的过程,与实践中“工作研究”的性质和特点是完全一致的。
二、申论作为“工作研究”的题型
既然申论具有“工作研究”的性质,那么,根据实践中“工作研究”的类型,结合多年来申论考试命题的情况及笔者的研究和预测,本文从内容和形式的结合上将申论划分为以下几种题型。
(一)总结式申论
总结是研究的基础。总结是以“概述”作为语言标志的。总结式申论,就是根据给定的材料,总结过去工作成功的经验或失误的教训,对照现在进行着的工作主、客观状况,探讨后一阶段工作的途径和方法;或者是总结某单位、某部门的某项工作经验或教训,对照面上工作存在的问题,探索在面上推广的可行性或对策;或者总结、概述领导、专家讲话的主要内容,供学习、参考。例如,国考申论2006年试卷中,申论要求:假设你是一位新录用的公务员,请用不超过500字的篇幅,概述d部长谈话的主要内容,以供领导审阅。这种以材料的总结、研究为基础,对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以及专家谈话主要内容进行概述,即属于此类题型。
(二)对策式申论
申论本身就包含着对策性研究,没有对策,不提出建议或意见的申论是没有价值的。申论命题都有关于对策性研究的要求。例如,国考申论2002年给定材料的中心事件是网络对生活的影响,以及人们使用网络的利弊与安全,要求从政府制定政策的角度,就如何克服资料所反映的种种弊端提出对策、建议,诸如此类,则属于对策式的申论。
(三)辨析式申论
辨析式申论,就是根据给定的材料,把相同或相近类型工作的几种说法、几种思路、几种做法加以比较、辨析,指出各自的利弊得失,然后结合所要做的工作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优化的方案,提出自己的见解。例如,在国考申论2005年试卷中,申论要求:“1. 给定资料罗列了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多种意见。其中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思路,请对这两种思路分别加以简述。简述文字要简明扼要,不超过150字。”“2. 请以‘评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两种思路’为题,写一篇800—1000字的文章。”在前题“简述两种不同的思路”的基础上,要求后题比较分析二者的优劣,这种题目,显然属于辨析式的申论。
(四)探索式申论
探索式申论,就是根据给定的材料,以实际工作为研究对象,或者以与之有关的方针、政策、法规为研究对象,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对策性意见。例如,在国考申论2006年试卷中,给定材料是有关紧急公共事件的预防、处置的话题,申论要求,“在我国,妥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是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请你就我国政府如何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写一篇文章,谈出自己的看法”。这种就重大课题谈出自己观点、看法的内容,就属于探索式的申论。
(五)预测式申论
预测式申论,就是根据给定的材料,在前阶段和现阶段工作的基础上,推断工作的发展方向和趋势,预测未来工作的目标、前途,及其实现的途径、方法、对策等。例如,在国考申论2004年试卷中,申论要求“认真阅读给定资料,概述‘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即属于预测式的题型。
(六)质疑式申论
第二篇:考试申论:以积极心态应对人口老龄化
【背景材料】
【相关评论】
重阳,是登高赏景、饮酒思亲的日子,更是尊老、敬老、爱老的日子。今年重阳节,我们面临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如何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挑战?
【热点评述】
以积极心态应对人口老龄化,基于对我国老龄化现状的清醒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家财政资金的迅速积累,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创造必要的经济基础。“十一五”期间,我国养老保障体系逐步完善,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老龄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老年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制度逐步建立,养老服务机构和老年活动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步。
以积极心态应对人口老龄化,需要把老龄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孝”的国家,“老有所养”是社会大义。今后,各级政府需要继续坚持“关注民生”“以人为本”,着力构筑中国特色的老龄战略对策体系、老龄服务体系、老年经济供养体系、老年健康支持体系、老年宜居环境体系和老龄工作体系。从传统“敬老日”到全国范围内的“敬老月”活动,从推选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到开展助老志愿服务活动,传统美德得到弘扬,敬老爱老社会氛围日趋浓厚。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以积极心态应对人口老龄化,还需有全球视角和世界眼光。人口老龄化非中国独有。相关资料显示,世界上老年人口所占人口比重达到或超过10%的国家中近一半是发展中国家。只有在一个国家的政府和社会没有对老龄化高峰到来做好准备,没有形成周密的、有效的社会政策时,老龄化才会导致种种社会问题。
【点评】
只要我们立足国情,探索创新,积极应对,就一定能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应对老龄化和推动老龄事业发展的道路来,使全体老年人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第三篇:如何应对《申论》考试
如何应对《申论》考试
解决任何一个问题,首先得确定使用的研究工具和技术。对于《申论》考试的研究,多数是经验主义的,或者纯粹从行政管理的角度,亦或从写作学的角度,但由于行政行为的复杂性,因而以上方法都显得各有缺陷。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方法,我从虚拟行政行为角度来谈如何应对《申论》考试。虚拟行政行为,是指《申论》考试是模拟行政机关工作思路、观点、立场、态度、风格等的一种行为。从这个角度出发,招考的公务员不只是考场上的常胜将军,也必须是行政工作中的能手。公务员考试制度,是一套严密的考试制度,对行政行为的一般情况没有较深的了解或领会是没有什么可以侥幸考上的可能的。下面我们就仍然按考试题型的顺序分三个部分来谈。
《申论》第一题的核心要求是用150字(有时要求200字、300字不等)概括所给材料的主要内容。它是模拟行政机关中工作人员对领导的工作汇报。由于我们国家是小政府、大社会,机关事务日益繁重,领导公务繁忙,自然希望下级汇报工作简洁些。所以下级要注意尊重领导宝贵的时间,汇报问题简明扼要。争取在1-2分钟内将事件的主要内容表述清楚,以让领导判断是否有进一步了解的必要。按照普通人说话的速度120-150字/分钟(中央电视台播音员速度一般是180-220字/分钟),1-2分钟内就把事情说清楚。
出于追求效率的需要,领导更需要下级开门见山,第一句话就把主要事情说清楚。所以第一句话至关重要,它应当包括人物、事件、性质(类型)三个最基本要素。它是一个总括性语句,带有段旨句性质。接下来的话中,下级应当依照一定的次序,把事件的情节加以提炼。这是一个极为简短的记叙文,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结果等要素都要扼要阐述。考虑信息量的适中问题,有些要素如人物、时间、地点等不必要精确(有时甚至需用统称或泛称),只要能让领导了解大概就行了。而情节则需要分清主次,由谁引起,过程如何,参与者有哪些,有何表现,结果如何都要有所表述。对于那些飞短流长的闲言碎语,也就是主体事件引起的议论,则不必考虑。以免给领导先入为主的印象,造成左右领导之嫌。
第二题的核心要求是用不超过350字(或400字、最多50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这是模拟机关工作中秘书或其他下级公务员提出拟办意见的方式。紧承上题,下级向领导汇报了事情后,领导一般要求下级拿出解决方案预案。这种方案具有可行性、可选择性。也就是说,办法要有几条平行的(主次分明的一种方案虽也可行,但考虑机关实际,似乎不妥,因为领导没有选择余地。应当有至少两种以上主次分明的方案才行。)方案的制定,有多种切入途径,我们在这里着重介绍三种切入途径:
1、从行政的角度切入,考虑有功必奖,有过必罚。方案提供者处于一种客观中立公正的态度和立场。基于此,方案的编写按照主办机关(协办机关)、采用的行政手段、定性定量三个方面。
2、从政府、单位、公民三者来考虑。作为法人的单位和和作为自然人的公民,都是行政作为的对象。行政行为必须公开、公平、公正,用一句俗话说,“手板手心都是肉”,在人民内部矛盾居主导地位的和平建设时期,行政行为应当考虑国家、单位、个人利益的平衡与兼顾。特别是在一些重大争议性事件的处理上,更要注意各方的让步与协调,对有过错的一方特别是单位防止采用一棍子打死的处理办法。在行政行为中注意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基础,发展是目标。重大复杂问题要注意处理的时间性、阶段性,考虑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主要与次要的关系。
3、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对于涉及人与自然环境的矛盾,在编制方案时,要考虑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事实上,不同的解决方案,体现了行政行为的不同的价值取向。以上三种分别是政治价值取向、社会价值取向和生态价值取向,当然三者都要以经济价值取向为基础,其他还有道德价值取向、伦理价值取向、宗教价值取向等不同的价值取向方式。不同的方案事实上是在不同的价值取向支配下做出的。也只有这样,领导才能从众多备选方案中遴选出最佳方案,才能保证最佳(即综合效益最大化)行政行为的作出。需要注意的是,解决方案既要解决具体问题,也要解决类似问题,既要解决当前问题,也要解决长远问题。解决方案应定位在抽象长远的法规与具体短暂的行动之间,是二者的结合,又不同于二者。总之,如果是负面事件,则方案要达到一个目的:“杜绝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如果是正面事件,则方案应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推广经验”。如果是中性事件,则力求让大家“改革更深入,开放更全面,工作更落实,各方面都上新台阶”。
第三题的核心要求是用1000字(或800、1200字等)对材料给定的主要问题进行论证。有时是命题作文,有时是自拟标题作文。这个工作是对机关公务员代领导立言,代机关立言的写作活动的模拟。就可见复习资料看来,此类写作的主要缺点在于缺乏对象意识、缺乏现场意识,为文而文,与行政机关招考公务员的未来实际不符。由于公务员考试招收的基本上是事务型公务员而不是领导型公务员,所以《申论》实质上要求考生既要有主体意识,又要有错位意识,既要从事务型公务员所站的具体角度考虑,又要从领导所站的全局高度进行把握。特别是对领导现场讲话的模拟和对报告、意见等行政公文文种模拟的色彩更浓。
我们以对领导讲话的模拟为例来探讨其写作。因为,辖区内的重大事件,领导往往要去现场办公,少不了讲一番话,这就必须要有个书面底稿,这个工作有待下级去完成。如此,因此,《申论》的写作必须具有现场感,必须就此情此景发表看法,提出意见。所以行文要分清对象,语言要有口语色彩,讲话条理要清晰,层次要分明,重要的观点、措施在语言上要适度重复,以使现场群众能够一听就懂,一听即明。下面我们就来谈具体写作的问题。
1、标题。要表明所持的观点。考虑到行政机关的理性化倾向,通常使用标题显旨的方式。仅从写作上来讲,似乎设问式标题、反问式标题、范围式标题都可行,但这些绕弯式的标题,是不符合机关追求效率的实际的,所以能够少用尽可能少用。而且,行政机关从事的具体工作,不是党委的发指示、不是人大的立法规,不是政协的提建议,因此特别讲求务实性。为便于大家理解,我引用几句歌词化的民谣来侧重说明当前我国四大班子的主体分工及地位:党委掌握大政方针“天上星星参北斗”,人大行使立法权“你有我有全都有”,政府行使执法权“该出手时就出手”,政协行使参政权“路见不平一声吼”。所以行政机关的论述性文章常见标题格式多含有“大力推进……建设”、“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中央……精神,……”、“坚决打击……”、“绝不允许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加强……建设迫在眉睫”、“各级政府要防……于未然”、“要时刻把人民的冷暖记在心上”等。标题尽可能要有动感,有力度,才能体现行政风格。因为行政行为在辖区内具有普遍性、无差别性、强制性等特点。要上承党中央,下接老百姓,把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
2、正文。分三个部分:开头、主体、结尾。这是对领导现场办公的一种模拟。在群情激动的时候,政府官员到场,必须迅速地稳定群众的情绪,使现场安静下来。所以开头要紧密结合事实,简要回顾发生过的事情,在写作中,就是要高度凝炼地概括主要事实。这时通常采用记叙手法,准确地说,是概叙手法。如果在写作时加上适当的称呼语,则感染力会更强。领导立场要客观公正,内心要稳定沉着,但绝不是脸上冷若冰霜,而是喜怒随民之所想,应民之所愿。或慷慨激昂,或义愤填膺,或洗耳恭听,或平易近人,要视事件的性质和程度而定。到哪个山唱哪个歌,切不可面对不同事件都只是一个不冷不热的所谓“正声”。
主体部分。领导待现场平静下来之后,然后推心置腹地群众交流,从宏观到微观,从远处到近处,分析事件(不一定是问题,有时也是成绩,或新生事件)产生的根源、表现、影响等。写作时,最需要的是把它表述清楚。这部分内容的表达方式通常是说明。为便于理解和记忆,在文章中常使用类似“第一、……第二、……第三……”的结构形式,或者复制主旨句的形式,将同一主旨句在几个段落里反复使用,而紧承其后的是前后相承结构为一体可以阐述主旨句的几个二级下位观点。
结尾部分。在现场群众心平气和之后,最迫切的就是得到最后的答案,也即政府官员给出的解决方案。这部分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议论。特别注意,在考试时,考生很容易犯的错误是将第二题的方案仅作行文上的改变就将其搬到文中,这是不符合行政行为实际的。因为第二题给出的方案是预选方案,有多套方案,而领导在现场事实上只能讲一套,讲最优解决方案。这就测试考生的判断能力和应变能力了,选择什么方案,必须切实考虑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理论上讲,第二题给出的方案都有可行性,但政府官员在现场处理问题,代表的政府,不能将几种解决方案交给群众去选择,而是确定一种方案对其进行说明,以保证政令的唯一性,从而确保其权威性和畅通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关键就是看干部在解决群众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时的态度和水平。这时提出的解决方案的务实性、公正性、高效性是特别重要的,也是衡量一个考生的行政能力的最关键一环。
解决方案讲完后,一般都有希望、号召、强调、勉励、重申等方式的话来做结束语。这是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落实措施、协力向前的重要舆论力量,应当而且必须加以重视。
《申论》考试,说难则难,言易则易。难点在于很多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问题无处下手,“乱花渐欲迷人眼”,在东拼西接的文字迷宫里不知所措;易的地方在于《申论》所对应的行政行为,没有做过都见过;现实生活中没见过电视上总见过,实在没见过报纸上也该读过,如报纸头版的市长讲话,或者一些详细的工作报道,褪除新闻穿靴戴帽的部分,其实就是一篇很好的申论文章主体或部分。所以只要是生活的有心人,《申论》是容易得到引申、论述的。常见的《申论》资料,学者编的,大抵有身在庐山中,不识真面目之憾;官员编的,却又有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之慨。考生很少明明白白地考个高分。所以我再次谈论这个谈得正热的话题,但愿大家读了觉得花的时间值。
第四篇:如何应对《申论》考试 -简易版
2002年,我为《申论》培训写作了文章《如何应对<申论>考试》,得到了经过培训的上千人的认可。《中国公务员》2002年9、10期发表了该文。人大复印资料《管理科学》2003年1期全文复印。该文主要从写作学的角度入手,当时考虑到如果过细地列举应答办法,可能有损文章的理论性,因而把极具可操作性的文字省略了。在写作发表该文前后,国内曾经出版过多种公务员考试培训的教材,在谈到《申论》的考试准备时,见仁见智,但总的来说都有一个不足,那就是操作性不强。我也先后到过多个城市讲授《申论》应试思想、方法、技巧,学员们对可操作性内容很感兴趣。特别是在接待一些来探讨如何如对《申论》考试的朋友的朋友时,该文他们大多从杂志上或网上获得,觉得切实可行,但一旦自己亲自操作却无发觉难以落实。在给他们讲解过程中,我发现仅从写作学科角度来阐释,要真正让他们事半功倍是困难的,因而现在我想要将《申论》应试技巧讲得更简单易行些,争取能在两小时内就能让人讲明白。本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指导,运用行政管理学、公文写作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等多学科知识,从各个角度对《申论》应试技巧进行阐述,希望能够带给广大考生更多启迪。
解决任何一个问题,首先得确定使用的研究工具和技术。对于《申论》考试的研究,多数是经验主义的,或者纯粹从行政管理的角度,亦或从写作学的角度,但由于行政行为的复杂性,因而以上方法都显得各有缺陷。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方法,我从虚拟行政行为角度来谈如何应对《申论》考试。虚拟行政行为,是指《申论》考试是模拟行政机关工作思路、观点、立场、态度、风格等的一种行为。从这个角度出发,招考的公务员不只是考场上的常胜将军,也必须是行政工作中的能手。公务员考试制度,是一套严密的考试制度,对行政行为的一般情况没有较深的了解或领会是没有什么可以侥幸考上的可能的。
下面我们就仍然按考试题型的顺序分三个部分来谈。
《申论》第一题的核心要求是用150字(有时要求200字、300字不等)概括所给材料的主要内容。它是模拟行政机关中工作人员对领导的工作汇报。由于我们国家是小政府、大社会,机关事务日益繁重,领导公务繁忙,自然希望下级汇报工作简洁些。所以下级要注意尊重领导宝贵的时间,汇报问题简明扼要。争取在1-2分钟内将事件的主要内容表述清楚,以让领导判断是否有进一步了解的必要。按照普通人说话的速度120-150字/分钟(中央电视台播音员速度一般是180-220字/分钟),1-2分钟内就把事情说清楚。
出于追求效率的需要,领导更需要下级开门见山,第一句话就把主要事情说清楚。所以第一句话至关重要,它应当包括人物、事件、性质(类型)三个最基本要素。它是一个总括性语句,带有段旨句性质。接下来的话中,下级应当依照一定的次序,把事件的情节加以提炼。这是一个极为简短的记叙文,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结果等要素都要扼要阐述。考虑信息量的适中问题,有些要素如人物、时间、地点等不必要精确(有时甚至需用统称或泛称),只要能让领导了解大概就行了。而情节则需要分清主次,由谁引起,过程如何,参与者有哪些,有何表现,结果如何都要有所表述。对于那些飞短流长的闲言碎语,也就是主体事件引起的议论,则不必考虑。以免给领导先入为主的印象,造成左右领导之嫌。
第二题的核心要求是用不超过350字(或400字、最多50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这是模拟机关工作中秘书或其他下级公务员提出拟办意见的方式。紧承上题,下级向领导汇报了事情后,领导一般要求下级拿出解决方案预案。这种方案具有可行性、可选择性。也就是说,办法要有几条平行的(主次分明的一种方案虽也可行,但考虑机关实际,似乎不妥,因为领导没有选择余地。应当有至少两种以上主次分明的方案才行。)方案的制定,有多种切入途径,我们在这里着重介绍三种切入途径:
1、从行政的角度切入,考虑有功必奖,有过必罚。方案提供者处于一种客观中立公正的态度和立场。基于此,方案的编写按照主办机关(协办机关)、采用的行政手段、定性定量三个方面。
2、从政府、单位、公民三者来考虑。作为法人的单位和和作为自然人的公民,都是行政作为的对象。行政行为必须公开、公平、公正,用一句俗话说,“手板手心都是肉”,在人民内部矛盾居主导地位的和平建设时期,行政行为应当考虑国家、单位、个人利益的平衡与兼顾。特别是在一些重大争议性事件的处理上,更要注意各方的让步与协调,对有过错的一方特别是单位防止采用一棍子打死的处理办法。在行政行为中注意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基础,发展是目标。重大复杂问题要注意处理的时间性、阶段性,考虑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主要与次要的关系。
3、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对于涉及人与自然环境的矛盾,在编制方案时,要考虑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事实上,不同的解决方案,体现了行政行为的不同的价值取向。以上三种分别是政治价值取向、社会价值取向和生态价值取向,当然三者都要以经济价值取向为基础,其他还有道德价值取向、伦理价值取向、宗教价值取向等不同的价值取向方式。不同的方案事实上是在不同的价值取向支配下做出的。也只有这样,领导才能从众多备选方案中遴选出最佳方案,才能保证最佳(即综合效益最大化)行政行为的作出。
需要注意的是,解决方案既要解决具体问题,也要解决类似问题,既要解决当前问题,也要解决长远问题。解决方案应定位在抽象长远的法规与具体短暂的行动之间,是二者的结合,又不同于二者。总之,如果是负面事件,则方案要达到一个目的:“杜绝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如果是正面事件,则方案应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推广经验”。如果是中性事件,则力求让大家“改革更深入,开放更全面,工作更落实,各方面都上新台阶”。
第三题的核心要求是用1000字(或800、1200字等)对材料给定的主要问题进行论证。有时是命题作文,有时是自拟标题作文。这个工作是对机关公务员代领导立言,代机关立言的写作活动的模拟。就可见复习资料看来,此类写作的主要缺点在于缺乏对象意识、缺乏现场意识,为文而文,与行政机关招考公务员的未来实际不符。由于公务员考试招收的基本上是事务型公务员而不是领导型公务员,所以《申论》实质上要求考生既要有主体意识,又要有错位意识,既要从事务型公务员所站的具体角度考虑,又要从领导所站的全局高度进行把握。特别是对领导现场讲话的模拟和对报告、意见等行政公文文种模拟的色彩更浓。
我们以对领导讲话的模拟为例来探讨其写作。因为,辖区内的重大事件,领导往往要去现场办公,少不了讲一番话,这就必须要有个书面底稿,这个工作有待下级去完成。如此,因此,《申论》的写作必须具有现场感,必须就此情此景发表看法,提出意见。所以行文要分清对象,语言要有口语色彩,讲话条理要清晰,层次要分明,重要的观点、措施在语言上要适度重复,以使现场群众能够一听就懂,一听即明。下面我们就来谈具体写作的问题。
1、标题。要表明所持的观点。考虑到行政机关的理性化倾向,通常使用标题显旨的方式。仅从写作上来讲,似乎设问式标题、反问式标题、范围式标题都可行,但这些绕弯式的标题,是不符合机关追求效率的实际的,所以能够少用尽可能少用。而且,行政机关从事的具体工作,不是党委的发指示、不是人大的立法规,不是政协的提建议,因此特别讲求务实性。为便于大家理解,我引用几句歌词化的民谣来侧重说明当前我国四大班子的主体分工及地位:党委掌握大政方针“天上星星参北斗”,人大行使立法权“你有我有全都有”,政府行使执法权“该出手时就出手”,政协行使参政权“路见不平一声吼”。所以行政机关的论述性文章常见标题格式多含有“大力推进……建设”、“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中央……精神,……”、“坚决打击……”、“绝不允许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加强……建设迫在眉睫”、“各级政府要防……于未然”、“要时刻把人民的冷暖记在心上”等。标题尽可能要有动感,有力度,才能体现行政风格。因为行政行为在辖区内具有普遍性、无差别性、强制性等特点。要上承党中央,下接老百姓,把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
2、正文。分三个部分:开头、主体、结尾。这是对领导现场办公的一种模拟。在群情激动的时候,政府官员到场,必须迅速地稳定群众的情绪,使现场安静下来。所以开头要紧密结合事实,简要回顾发生过的事情,在写作中,就是要高度凝炼地概括主要事实。这时通常采用记叙手法,准确地说,是概叙手法。如果在写作时加上适当的称呼语,则感染力会更强。领导立场要客观公正,内心要稳定沉着,但绝不是脸上冷若冰霜,而是喜怒随民之所想,应民之所愿。或慷慨激昂,或义愤填膺,或洗耳恭听,或平易近人,要视事件的性质和程度而定。到哪个山唱哪个歌,切不可面对不同事件都只是一个不冷不热的所谓“正声”。
主体部分。领导待现场平静下来之后,然后推心置腹地群众交流,从宏观到微观,从远处到近处,分析事件(不一定是问题,有时也是成绩,或新生事件)产生的根源、表现、影响等。写作时,最需要的是把它表述清楚。这部分内容的表达方式通常是说明。为便于理解和记忆,在文章中常使用类似“第一、……第二、……第三……”的结构形式,或者复制主旨句的形式,将同一主旨句在几个段落里反复使用,而紧承其后的是前后相承结构为一体可以阐述主旨句的几个二级下位观点。
结尾部分。在现场群众心平气和之后,最迫切的就是得到最后的答案,也即政府官员给出的解决方案。这部分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议论。
特别注意,在考试时,考生很容易犯的错误是将第二题的方案仅作行文上的改变就将其搬到文中,这是不符合行政行为实际的。因为第二题给出的方案是预选方案,有多套方案,而领导在现场事实上只能讲一套,讲最优解决方案。这就测试考生的判断能力和应变能力了,选择什么方案,必须切实考虑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理论上讲,第二题给出的方案都有可行性,但政府官员在现场处理问题,代表的政府,不能将几种解决方案交给群众去选择,而是确定一种方案对其进行说明,以保证政令的唯一性,从而确保其权威性和畅通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关键就是看干部在解决群众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时的态度和水平。这时提出的解决方案的务实性、公正性、高效性是特别重要的,也是衡量一个考生的行政能力的最关键一环。
解决方案讲完后,一般都有希望、号召、强调、勉励、重申等方式的话来做结束语。这是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落实措施、协力向前的重要舆论力量,应当而且必须加以重视。
《申论》考试,说难则难,言易则易。难点在于很多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问题无处下手,“乱花渐欲迷人眼”,在东拼西接的文字迷宫里不知所措;易的地方在于《申论》所对应的行政行为,没有做过都见过;现实生活中没见过电视上总见过,实在没见过报纸上也该读过,如报纸头版的市长讲话,或者一些详细的工作报道,褪除新闻穿靴戴帽的部分,其实就是一篇很好的申论文章主体或部分。所以只要是生活的有心人,《申论》是容易得到引申、论述的。
常见的《申论》资料,学者编的,大抵有身在庐山中,不识真面目之憾;官员编的,却又有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之慨。考生很少明明白白地考个高分。所以我再次谈论这个谈得正热的话题,但愿大家读了觉得花的时间值。
第五篇:调节心态,轻松应对考试
调节心态,轻松应对考试
心态就是指对事物发展的反应和理解表现出不同的思想状态和观点。世间万事万物,你可用两种观念去看它,一个是正面的,积极的,另一个是负面的,消极的,这一正一反,就是心态,它完全决定于你自己的想法。积极的心态可使人快乐,进取,有朝气,有精神,消极的心态则使人沮丧,难过,没有主动性。对于临近考试的各位广大考生来说,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积极地应对考试,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本刊特针对考生常见心理问题,总结了一些方法,希望对考生能有所帮助。
1、在考试前要如何调节自己的心态?
临近考试,多数同学会产生一种过度紧张的情绪,这种过度紧张会带来一系列不良的身体反应和生理反应,比如说在身体上会有头痛头晕、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心慌气短等等,特别是容易失眠、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得病,比如发热、拉肚子等。另外在心理上容易情绪不稳定,导致注意力涣散,影响复习效率,及考场发挥。所以考生要调整心态,保持适度的紧张。如果学习效率很高,自我感觉很好,就说明心态是正常的。反之,如果感觉学不下去,心情烦燥,记不住,特别是心神不宁,那就说明紧张过度了,就需要放松。放松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经常做一些深呼吸。第二种方法是放松肌肉,具体方法是把肌肉先绷紧,然后再默念 1
放松,连续做几遍。第三种方法是臆想法,在大脑里面想象一些美好的事物或景色,达到放松的效果。另外也可以做点家务活,听听音乐,看会电视,或找人聊聊天,这都是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当然,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要靠增强自信心。增强自信的主要方法有:
1、多看多想自己的优点、优势、长处;
2、要多说积极的话,往好处想。心情好,学习效率就高,你的信心会越来越增强。
3、用行为提高自信心:不要整天地弯腰驼背,把头抬起来,你会感觉到自信心的增强。
2、压力过大,影响睡眠,应该怎么调整?首先,不要着急,不要翻来覆去、怨天尤人,尝试静静地躺在床上,什么都不想,这样过一会儿,就会睡着的。如果还睡不着,可以尝试几种方法:
1、比较常用的方法——数数。具体做法:要缓慢而有节奏,一下至少一秒,一、二、三、四、五,然后再倒过来数,五、四、三、二、一,按照很慢的节奏,这样的方法也是有效的。
2、白天做适当的锻炼,让自己见见阳光、见见绿色,可以舒缓疲劳。
3、临睡前喝些牛奶,可以安心定神、帮助睡眠。另外要注意:白天睡觉最好不要超过1小时,也不宜在下午四点钟以后睡觉;晚饭后避免使用含有咖啡因的食物及饮料,如巧克力、咖啡、茶等;上床前一小时停止强脑力活动,让大脑放轻松;如果上床15分钟后仍不能入睡,就干脆下床来读一些轻松地书,等困了再上床。
3、请问在考试当中如何能保持平稳的心态?有时候遇到自
己不会做的题就很紧张,这种时候该调节?
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取得考试优良成绩的必要条件。如何形成考试中良好的心理状态呢?科学的方法是平时一定刻苦学习,随着考期临近而减慢学习速度,使自己从身体到精神都放松一下,有意识地养精蓄锐,保持旺盛的精力去参加考试。在考前几天要调整身体的生物节律,把生物钟由“夜型”调到“朝型”。
有的学生在考前还加班加点“开夜车”。这种生活节律不利于白天参加考试。因为晚睡导致第二天的晚起,在不得不早起时,整个上午都因睡眠不足而头昏脑胀,无精打彩。一般来讲,考试首先在上午开始,人在睡眠充足时,也需起床后两三个小时大脑方进入最佳思维状态。因此考前几天就应逐步把生物钟调节为早睡早起,以保证考试期间精力充沛,头脑清醒,思路通畅,潜能得以发挥。
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是形成良好心理状态的重要方面。良好愉快的心境,有助于形成积极乐观的态度,克服困难,提高答题效率。相反,考试中紧张、消沉、倦怠等不良心境会使大脑神经通路处于抑制状态,使回忆、思维发生障碍,阻碍答题进程。因此,应正确分析评价,控制自己的心境,以朝气蓬勃、乐观舒畅的心境进入考场。
必胜的信心是良好心理状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敢于相信自己、肯定自己,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别人能考好,我不比别人少什么,我为什么考不好呢?只有轻装上阵,无所顾虑,才能考出实际水平。同时还要认真细致,顽强坚持,一题一题地努力做好,一场一场地去夺取胜利,有的学生对考试缺乏信心,个别人甚至“绝望”,这种心理
状态使大脑对信息的接受、加工、贮存和提取能力都大为降低。因此,充满信心对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迎接考试是很必要的。
在考试的时候碰到难题不会答的时候,考生可以先静下心来,可以这样想,这道题不会答没关系,我先放过去,往下边答,当然有的同学说,这个时候脑子乱了,想回答也回答不下去了,可以试试搓脸、揉头皮,然后反复说,没关系,后面还有会回答的题目,把会答的答完了之后再来答它。千万不要自己和自己过不去,说我一定要把它做出来,这样会浪费很多时间。用一种积极的暗示提醒自己。另外还要提醒考生,考试前不要老想着遇到难题怎么办,这种消极预言会让你的情绪不稳定,影响学习效率,到考试的时候,就没有自信,那样就可能会真的考不好。
4、在考试过程中,如果突然什么也想不起来了,该怎么办呀?怎么能最快的恢复正常呢?
这与突然遇到难题时候的反应类似,可以搓搓脸、挠挠头皮,放松一下。再就是在考试前,坐在考场中,因为书是不能带进考场的,但是考生可以自己闭着眼睛在大脑里翻翻,把马上要开考的课目很快地翻过去,第一章有什么,第二章有什么,像放电影一样,这就可以避免在考场上突然遗忘。
编辑:尚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