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检察机关预防非公领域职务犯罪的研究与思考(推荐5篇)

时间:2019-05-15 00:42: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简论检察机关预防非公领域职务犯罪的研究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简论检察机关预防非公领域职务犯罪的研究与思考》。

第一篇:简论检察机关预防非公领域职务犯罪的研究与思考

简论检察机关预防非公领域职务犯罪的研究与思考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作者:王燕 孟瑶编辑:studa121

1论文摘要 2011年底,最高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厅公布了《关于充分发挥预防职务犯罪职能,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十条措施》,其中积极探索在非公领域社会组织和中介组织开展职务犯罪预防是十条措施的一个重大亮点,职务犯罪预防对象向更广泛的群体扩展。本文试在厘清非公领域职务犯罪范围的基础上,对检察机关开展非公领域预防职务犯罪的必要性、可行性、工作措施等问题进行分析。

论文关键词 非公领域 职务犯罪 职务便利

一、非公领域职务犯罪的范围

按字面意义解释,职务犯罪是指有关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根据主体不同,职务犯罪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职务犯罪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贪污贿赂犯罪、渎职犯罪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即由检察机关立案侦查的自侦案件。广义的职务犯罪既包括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也包括公司企业工作人员或者其他组织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实施的违法犯罪活动。与狭义的职务犯罪相对应,将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简称“非公领域职务犯罪”或“非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

职务犯罪范围的扩大是与国家经济形态发展相对应的。曾几何时,在国营单位遍布街巷的时代,职务犯罪被国家工作人员专属。翻阅1979年刑法,只有第155条国家工作人员贪污公共财物和第185条国家工作人员收受贿赂两个条款与职务犯罪有关。随后几年,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粉墨登场,非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问题开始出现,也引起了立法机关的注意。1995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的决定》对刑法进行了补充规定。该《决定》将公司企业人员收受贿赂、侵占财物、挪用资金等行为纳入刑事处罚范围。两年后,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了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第163条)、职务侵占罪(第271条)、挪用资金罪(第272条)三个罪名,分别对应专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受贿罪、贪污罪和挪用公款罪,只不过前者的定罪量刑标准要明显低于后者。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六)》将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的主体范围扩大为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罪名也更改为“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由此,非国有社会组织人员被囊括其中。

此外,作为受贿的对合犯罪,行贿犯罪包括对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第164条)和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第389条),两种犯罪分别与受贿罪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成对合关系,是职务犯罪的直接诱因,如果这两种犯罪的行为主体是非国家工作人员,也应属于非公领域职务犯罪的范畴。

综上所述,非公领域职务犯罪的具体罪名应包括行贿罪、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犯罪、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

二、检察机关预防非公领域职务犯罪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为适应中共中央反腐倡廉工作方针的转变,全国各地检察机关先后成立了职务犯罪预防部门。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预防部门在预防方式、预防技术等方面有了极大提高,形成了良好的预防效果和广泛认可。随着时代发展,检察机关单纯预防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难以适应反腐败工作形势。笔者认为,无论从实践需要还是在法律要求方面,检察机关都应将预防对象扩展到非公领域。

(一)检察机关预防非公领域职务犯罪的必要性

1.弥补当前预防对象局限性的需要

当前,预防工作主要针对检察机关的自侦案件,犯罪嫌疑人主体身份的确定是首要问题。随着社会组织的多样化发展,一些犯罪嫌疑人的身份界定越来越模糊,如国有企业改制前后的犯罪;基层组织人员的犯罪等,主体身份模糊的情况需要检察机关在贪污罪与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与挪用公款罪等罪名之间耐心甄别。而恰恰是这些犯罪,往往手段隐蔽,值得深入调查并重点预防,但受管辖权限制,检察机关预防部门较少地介入此类案件。笔者认为,主体身份模糊的犯罪属于司法适用问题,犯罪行为并没有改变犯罪嫌疑人利用职权为己谋利的腐败本质,扩大预防范围,有利于消除当前法律定性方面给预防工作带来的局限性问题。

2.社会管理创新的需要

当前,我国社会矛盾凸显期,新的腐败问题层出不穷。非国家工作人员的腐败问题层出不穷。如足球腐败窝案中,黄俊杰、陆俊、万大雪、周伟新等四名裁判员所犯“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电子商务网站淘宝网的员工受贿事件被媒体称为“小二腐败”引发舆论关注。还有一些私营企业的行贿问题更是迅猛增长,以笔者所在的北京市海淀检察院办理的行贿案件为例,2008年至2011年该院查办行贿案件数量分别为1件、5件、7件和16件,涨幅惊人,这些案件中,行贿人全部属于非公领域人员。将预防对象局限于国家工作人员虽然体现了检察机关对公职行为的法律监督作用,但是难以适应新的腐败形势。检察机关应发挥其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引导非公领域组织积极预防职务犯罪。

3.践行《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需要

近年来,腐败犯罪如毒瘤一般逐渐成为全球性的问题,2003年10月31日,第58届联合国大会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公约》将公职人员职务犯罪与私营部门职务犯罪相提并论,第十二条指出,各缔约国均应当采取措施,防止涉及私营部门的腐败。《公约》还规定了促进执法机构与有关私营实体之间的合作、增进私营实体透明度等预防私营部门腐败的具体措施。中国政府已于2003年12月10日在《公约》上签字,2005年10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以全票通过决定,批准加入《公约》。在此意义上,预防非公领域职务犯罪应成为有关部门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内容。

(二)检察机关预防非公领域职务犯罪的可行性

1.与传统预防方法并不矛盾

当前,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的工作方法上主要有围绕职务犯罪易发多发领域开展预防调查;对已发生的职务犯罪案件进行分析,向有关单位提出检察建议;就某时期的职务犯罪案件进行系统分析,形成综合报告,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依据;就法律政策和单位内控机制的建立提供法律咨询;运用正反两方面案例对有关人员进行警示教育等。这些方法对国家工作人员适用,对非国家工作人员也适用,因此,检察机关开展非公领域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并没有方法措施上的阻碍,相反,检察机关可以运用预防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工作经验为非公领域提供更好服务。

2.香港廉政公署的经验做法

香港廉政公署有较为成熟的反腐败工作经验,经验之一是成立执行处、防止贪污处和社区关系处这三个部门,分别承担调查,预防和教育三项工作,三管齐下对抗贪污。其中,防止贪污处有三项职能:一是审查各政府部门及公共机构的工作常规及程序,并建议修订容易导致贪污的工作方法及程序;二是应私营机构和个别人士的要求,提供防贪建议;三是在日常工作中,防贪处经常与各机构及公司的管理层紧密合作,担当他们的顾问。廉政公署防止贪污处的三项职能中有两项涉及非公领域,为内地检察机关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经验。

三、基层实践及问题

基层工作最富于创造性和实践性,历史上许多卓有成效的改革措施都来自基层,几年前,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检察机关便尝试开展了预防非公领域职务犯罪工作。

(一)江苏模式

早在2004年,江苏省南京市就首次将预防职务犯罪延伸至“非公”领域。2004年4月16日,江苏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南京市预防职务犯罪条例》,该《条例》要求“要帮助与指导非国有公司、非国有控股公司、非国有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开展预防贿赂、职务侵占及挪用资金等犯罪工作”。

苏州工业园区检察院也在2004年成立了以辖区外企、私营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为服务主体的“防案顾问小组”。检察官们学习和借鉴新加坡反贪污调查局和香港廉政公署为私营机构提供“防贪建议”的做法,着重为企业提供防止商业贿赂、防止职务侵占、防止员工内部盗窃、防止侵犯商业秘密的“四防”法律服务。7年来,“防案顾问小组”已为园区上万名员工进行教育培训,形式多样,受到了企业的好评。

2011年,江苏省检察院在《全省检察机关预防工作要点》中明确鼓励各地积极开展非公领域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该省一些私营部门相对集中、私营经济相对发达的检察院已经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工作方式。

(二)晋江模式

自2007年来,晋江市检察院尝试开展“职务犯罪预防走进民营企业”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为进一步巩固工作成果,深入探索非公领域职务犯罪预防工作途径,该院联合晋江市纪委、监察局组成由市纪委书记任组长的“非公经济领域腐败问题防治课题组”。课题组对晋江市2008年以来发生的各类非公企业员工职务犯罪案件进行调研,就非公领域职务犯罪的特点、趋势及成因等问题进行分析,从企业制度、人才管理、法纪教育、防控体系、行业协会作用、政府主导作用、刑事法律保护等七个方面总结防治该类腐败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工作要求,为拓展该项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武汉模式

武汉市是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之一,该市检察机关以商业贿赂为突破口预防非公领域职务犯罪,既直面当前突出的腐败问题,又与常规预防对象联系紧密,益于民营企业所接受。探索和实践。2011年,东西湖区检察院与区工商联共同签署了《关于共同做好涉及非公有制企业的受贿、行贿犯罪预防工作的意见》,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商解决涉及企业的有关事宜。2012年4月,武汉市预防职务犯罪领导小组第七次全会召开,决定针对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在全市开展职务犯罪预防专项活动,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在设立审批、日常监管、公共服务、行政处罚等环节存在的机制漏洞和体制缺陷的调查研究,提出改革完善的意见和对策。

(四)海淀做法

笔者所在的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近年来也尝试开展了一些预防非公领域职务犯罪的创新工作。2009年我区被确定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当年,我院即受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委会、海淀园工委的邀请,成为中关村科技园区法律服务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定期或不定期就园区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法律问题参与座谈,研究方案。并逐渐与园区一些高科技企业签订共建协议,使企业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将预防职务犯罪内容融入到企业廉政文化建设当中。2012年,为方便园区企业联系检察机关,我院开通检察联络室网络服务链接平台,以在线问答、电子邮箱、电话咨询相结合的方式与企业进行即时交流,方便快捷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保护和预防职务犯罪等法律服务。

(五)实践过程中的问题

纵观各地预防非公领域职务犯罪的做法和实践,在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亟需统一、明确。

一是非公领域职务犯罪的范围不明确。当前一些地方出于保护企业利益的需要将诈骗、盗窃等凡与职务有关的犯罪都纳入预防范围,这些犯罪仅侵犯个人或企业的个体利益,而不是腐败所指的工作廉洁性,并不适合纳入预防范围。

二是检察机关工作方法不明确。目前,各地检察机关预防非公职务犯罪工作都处在探索阶段,很容易出现个别偏离检察职权的情况,如越权办案、插手企业内部管理等问题,如果不及时纠正,势必影响检察机关的公信力。如何保证检察机关预防非公领域职务犯罪“到位不越位”,是下一步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

参考文献:

[1]马占花.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http://,2011,(23).[2]马占花.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5).[3]周文娟.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http://,2012.[4]王淑华.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报刊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5]齐心.高中英语教学中说写结合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J].中小学教师培训http://,2007,(11):54-55.

第二篇: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汇报

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汇报

预防职务犯罪是党中央关于打防并举,标本兼治,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发生的一项新的工作举措。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部门,预防职务犯罪是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检察机关亦在全力以赴开展此项工作。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却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势必影响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开展效果。

一、检

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是存在“重打击轻预防”的现象。有的认为职务犯罪预防是一种表面文章,实际效果不大,不像查办贪污贿赂案件,立竿见影。同时,目前衡量检察

机关工作业绩,主要还是看办案这个“硬指标”,预防工作仅仅是一种“软任务”,没有被摆上重要位置。这种片面思想,直接影响到对预防工作的整体部署。把重点骨干力量布置到办案上面,而临时找几个人来搞预防,使预防工作应付差事,流于口头,流于形式。

二是存在着办案和预防“两张皮”现象。随着预防部门的单设,个别地方出现了打防脱节,打击不管预防,预防脱离打击的“两张皮”现象。这种把打防割裂开来,顾此失彼的做法有悖于检察机关专门设置职务犯罪预防部门的初衷。个别同志甚至认为,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是专职预防部门的事,与其他业务部门无关,出现了预防部门一家唱“独角戏”的倾向。

三是虽然设置了预防机构,配备了专门的人员开展预防工作,但从近几年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实际状况来看,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于提高,特别是在人员配备上,存在人员少、专业单

一、法律专门人才少等现状,懂的有关部门和领域专业知识方面的人才更是微平其微,造成开展预防工作浮于表面,缺乏针对性,从而严重制约了 预防工作向专业化、规范化和社会化方向纵深发展。

二、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设想

首先,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思想方法和观念要与时俱进。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实际出发,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发展者的理论和发展者的事物,自觉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中解放出来,推进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思想方法、思想观念的与时俱进。从十二大到十六大,中央的提法都是“反对腐败”,而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反对和防止腐败”,加上了“防止”一词,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性变化,即把反腐重点转移到“打”与“防”并重。****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惩治腐败要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标本兼治,综合

治理,持之以恒,最基本的要*教育、*法制”。这一论述阐明了预防犯罪工作的基本思路,需要我们用系统方法,从宏观着眼,在微观入手,打防并举,以防为主,标本兼治,以治为本。从某种意义上看,防止腐败现象的产生远比对腐败现象的惩治更艰难的多,复杂的多,意义更重大。要明确思路,以“强化廉政教育,坚固思想防线,使其不想贪;完善制约机制,建立制度防线,使其不能贪;加大打击力度,强化专政防线,使其不敢贪”为目标,构筑“三不”立体屏障。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务实”与“求规”,关键是要把预防工作的决策、措施和机制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用实劲求实效,不断总结经验,找到规律和特点,从而推动预防职务工作的健康发展。在实际工作中,主要是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注重结合本地实际,把上级的统一部署与自身的具体情况联系起来,把外地的成功经验与本地现实状况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地确定出切实可行的预防

对策和措施;二是要认真总结职务犯罪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弄清职务犯罪案件易发多发部位和环节,找到案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案施策,对症下药;三是加强调查研究,主要是开展典型个案、重点部门和行业、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以及前瞻性问题的调研,不断总结经验,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针对性的预防对策;四是要大胆开拓创新。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是新时期检察工作的一项重要业务,在实践中必然遇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因此,要在预防理论、预防机制、预防措施上坚持大胆创新,与时俱进。不断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和法治意识,把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逐步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其次,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方式方法要与时俱进。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方式方法与时俱进,关键是不断解放思想,冲破自我,善于吸收各方面的文化、精神和技术成果,在载体、手段、途径和方法等方面努力实现创新。进一步深化

改革,创新体制,不断拓宽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的领域,努力探索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的新路子。要着力研讨和解决预防工作面临的打击与预防的结合点问题。打击职务犯罪工作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是检察工作对职务行为执法的两个互相依存、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是辨证统一的关系。惩处是遏制腐败现象的有效手段,但打击本身不是目的。打击的目的在于发挥法律的警戒、威慑作用,惩一警百,预防贪污贿赂的发生,防止腐败现象的蔓延。从这12全文查看

第三篇:简论土地整理领域农村职务犯罪研究分析

简论土地整理领域农村职务犯罪研究分析

论文摘要

本文以浙江省H市土地整理领域农村职务犯罪情况为样本,对其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剖析原因,寻找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论文关键词

土地整理 职务犯罪 犯罪主体

土地整理是近几年为适应我国经济形势的新变化而推出的新政策,主要面向农村广大人民群众,是一项“民心工程”,对优化农村土地配置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它又是一面双刃剑,对土地整理的不规范操作容易侵害基层群众的切身利益甚至引发各类刑事犯罪。近年来,随着笔者所在H市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的不断推进,政府对土地整理的财政投入不断加大,该领域职务犯罪也随之发生。2011年以来,H市检察机关依法办理土地整理过程中的职务犯罪案件15件17人。本文着重就近三年H市土地整理领域农村职务犯罪情况作一专项剖析,分析其犯罪特点、产生的原因,提出预防对策。

一、土地整理的含义

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土地利用现状,采取行政、经济、工程、技术、法律等手段,通过对田、水、路、林、村等利用结构进行调整,对土地资源进行重新分配,以达到协调人地关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二、土地整理领域农村职务犯罪呈现四个特点

(一)协助政府管理土地整理项目的村级干部成为主要犯罪主体

根据有关规定,土地整理项目最初由国土部门土地整理中心作为业主单位,负责项目招投标和项目建设的管理、监督等,后来上述职责下放至基层政府。但在实际操作中,乡镇等基层政府一般委托项目所在村行使上述职责,村干部就成为协助政府管理土地整理工作的“主力军”。这些“村官”学历不高,但工作能力强;群众基础好,但家长作风明显;上级领导信任,但权力集中缺乏有效监督制约。因此,从犯罪主体看,H市土地整理领域的职务犯罪几乎都与村干部有关,涉案的17人中,除基层政府、国土部门工作人员、个体包工头各1人外,其余均为村干部,其中村支书7人,村委主任、副主任7人。这些村干部互相串通,利用负责土地整理项目的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利,为自己“创收”,共同犯罪现象突出,村支书、村委主任双双“落马”的有5个村。如,H市某县检察院2012年查办的该县某镇土地整理领域职务犯罪系列案共8件9人,涉及该镇5个行政村的6名村干部。此外,有2名村干部自己就是“包工头”,为取得土地整理项目,以金钱铺路,利用“人头熟”的优势,想尽办法贿赂本村和邻村干部。

(二)违法环节和涉及罪名集中

案件所涉土地整理项目多为宅基地整理、复垦,造田造地等工程,犯罪主要集中在三个环节:一是申报立项环节。土地整理项目必须经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后,由村、镇逐级上报至国土部门,经国土、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实地勘测,符合标准的方能批准立项。二是招投标环节。土地整理项目立项后,一般由基层政府组织招投标,但基本上由村干部具体操作。有些村干部与工程承包人关系密切,个别人甚至与承包人共同投资购买推土机等设备承接土地整理施工项目;有些承建合同也是由所在村作为业主单位与中标单位签订;有的村干部无视规定,直接参与招投标竞争。三是工程款拨付环节。土地整理项目的资金由政府下拨,根据工程完成量分阶段通过验收后,由基层政府拨款到村。上述环节中,村干部拥有相当大的自主决定权,从而为公共权力“寻租”留下了空间。有的村干部利用协助管理土地整理工程的便利条件,将部分工程款借给个人用于经营活动。涉及的罪名主要集中在与职务犯罪密切相关的受贿罪、贪污罪以及行贿罪,其中,受贿罪比例最高,占70.6%。

(三)犯罪手段相对集中

一是采取虚报征地面积、虚增工程量等手段,骗取补偿资金,占为己有。如,H市Z某受贿案中,其利用协助乡政府监管宅基地整理工程的职务便利,虚报房屋拆迁赔偿款,并占为己有。二是招投标随意性大,潜规则盛行。主要表现在:默许串标,泄露标底,使行贿人顺利中标;为规避到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招投标的竞争,压低工程预算至50万元以内;自作主张,以村民代表会议决议的方式直接将土地整理工程发包给行贿人承建;以村“两委”名义要求中标承建单位以更换项目经理的方式将工程转包给行贿人,由行贿人支付给中标单位一定数额的“管理费”作为补偿。三是恶意串通,使工程承包人取得远高于实际造价的工程款。土地整理项目拨款一般包括拆迁、工程建设及后期维护等费用,因而拨款金额往往多于工程的实际造价,结余的款项应留存村集体用于工程后期维护。但一些工程承包人却能通过贿赂村干部,顺利取得预付款甚至超额取得工程款。如,H市C某承建村某地块的土地整理工程,为顺利结算工程款,多次贿赂村支书、村委主任。该工程中标价格为30万元,实际拨款为60余万元,但该村集体仅留存4万元,其余全部作为工程款结算给C某。此外,还出现了两种更为恶劣的手段:一是包工头“自选项目”。即行贿人为使自己承包的土地立项后取得承建权而贿赂村干部。如,上述H市C某从同村村民处转包到一块土地,通过“跑关系”,在取得该地区国土局同意立项的许诺后,通过贿赂村支书、村委主任等,使该地块的土地整理项目得以顺利立项。尔后,C某再通过非法挂靠、串通投标的方式取得该项目的承建权。二是以追加签订土地承包经营协议的方式多结工程款。即工程承包人为获得远高于招投标合同约定造价的上级拨款,通过贿赂村干部,与工程所在村签订虚假土地承包经营协议,将原本应留存于村集体的结余款“榨干”。

(四)举报线索大幅增加,易引发上访和群体性事件

土地整理过程中的职务犯罪直接侵害了农村群众的利益,造成村民举报数量增加,该领域已成为涉农举报中除征地拆迁以外的第二热点。2011年以来,H市某基层检察机关收到群众实名举报村干部涉嫌土地整理中的职务犯罪线索36件,占涉农举报线索的40.9%。举报人如果对职能部门对农村土地整理过程中的贪污腐败问题处理不及时或对处理结果不满意,易引发多次上访或集体上访,有些甚至恶化为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如,上述该基层检察院受理的群众举报,大部分都是集体上访,举报人除到检察机关外,还到信访局、纪检委以及拨打市长热线反映情况。

三、土地整理领域农村职务犯罪产生的三大原因

(一)项目审核不严格

一是低报标的,就地招标。把实际工程量超过50万元的项目压缩到50万以内进行招标,规避县(市)级交易中心的招标监督。二是串标、陪标。为符合招投标制度要求的必须有3人以上投标的规定,投标人串通陪标,无论谁中标,均由其中一人实际承包。三是直接议标。据查,该市某县1700万某农居房工程项目没有招投标资料,中标单位的反馈是直接议标,而非通过正规招投标形式获得。四是中标单位实质转包。中标单位中标后,根据项目所在村的领导要求,将工程交由指定人员承建,中标公司收取管理费。

(二)工程款发放审核不严格

一些村集体或村干部采取虚报冒领的方式骗取土地补偿款,或者收受他人贿赂款后,为他人顺利结算工程款大开绿灯。如Z某某贪污案中,其采用制作村道拓宽工程、村道硬化工程及防洪堤工程等虚假工程报账资料,骗取移民资金19万余元并予以私分;利用监管村宅基地整理工程的职务便利,虚报房屋拆迁赔偿款,骗取公款4万余元。又如C某甲、C某乙受贿案中,二人拥有审核、签字多项权力,多次收受贿赂方钱款后,为对方顺利结算工程款提供诸多方便。

(三)项目管理制度不全、流程操作混乱

H市现有的农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都普遍存在操作管理混乱和制度执行不严格的问题。依照H市规定,该市所有土地整理项目应当以政府牵头进行公开招投标以及管理所有工程事项。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基层政府委托了项目所在村作为土地整理项目的业主单位,将拨付工程款的权力下放到项目所在村村委,而并未采取任何监督管理的应对方法,使得部分村干部借暂时保管政府拨款及管理村公章之机大肆敛财。

四、防范和惩治土地整理领域农村职务犯罪的对策和建议

(一)强化干部选拔和教育培训,完善村务公开机制

高度重视村干部的选拔、培养和录用,切实将群众支持拥护、党委政府放心、工作认真负责、真正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人才特别是年轻干部选拔、录用到农村干部队伍中。高度重视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组织村干部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和法律知识学习,强化法纪观念,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增强工作责任心,树立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高度重视村务公开,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决定,对涉及村民重大利益的土地整理项目的上报和工程款的拨付要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表决、公示。高度重视法制宣传教育,培养农村干部依法办事、注重程序的良好作风,夯实从源头上预防涉农职务犯罪的基础。

(二)强化流程监控,完善监督制约机制

国土部门和乡镇基层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土地整理项目从立项、发包、施工管理、验收到工程款拨付的全过程的监管,不能权力下放,缺乏监督制约。主要是:在立项时要加强对土地整理项目的规划管理,把土地整理的面积、工程量以及资金预算等重要内容相对明确地固定下来,从源头上防止出现弄虚作假现象;要严格按招投标工作规定,对工程承包人资质、投标条件进行严格把关,严格按招投标程序开展工作;要加强对土地整理项目中标后续监督,着重检查中标承建单位与实际工程承建人是否一致;要强化项目资金管理,定期进行资金审计,杜绝违规预付或超额拨付工程款;土地整理项目验收合格后,要定期进行回访,实地检查工程质量,听取所在村村民的意见。

(三)强化打防并举,完善犯罪预防机制

加大打击力度,对于发现的村干部职务违法违纪行为,纪检监察机关和检察机关要及时介入,依纪依法从严查处。特别是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大的案件,要重点办,优先办,以查案的实际效果震慑犯罪分子。监察、检察、审计等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共同做好村干部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检察机关要结合检察干警联系基层活动,充分发挥基层检察室的作用,把预防职务犯罪关口前移;要针对办案中发现的问题,积极开展调研,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帮助基层建章立制,堵塞漏洞。

参考文献

[1]刘勇 编 数字电路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 [2]马淑华 编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7 [3]嗨茶网 编 news.hicha.com菊花茶的制茶技术及应用科学出版社 2015 [4]杨子文 编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6 [5]王法能 编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科学出版社 2004

第四篇:检察机关参与职务犯罪社会化预防的思考

检察机关参与职务犯罪社会化预防的思考

【摘要】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是系统工程,必须社会化预防,从检察机关的专门预防到社会化预防的工作模式在实践中得到不断完善,强化检察机关在社会共同预防机制中的指导和监督地位

【关键词】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社会化预防

近年来,全国各级检察机关,不断加大打击和预防职务犯罪的力度,积极推动预防体系的建立,目前,绝大多数地方成立了党委统一领导下的预防职务犯罪专门机构,初步形成了社会化大预防格局。预防工作从分散状态到集中管理,从初级形式的预防到系统全面预防,从检察机关的专门预防到社会化预防的工作模式在实践中得到不断完善。在此,本人就检察机关参与职务犯罪社会化大预防工作谈几点拙见。

一、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是系统工程,必须社会化预防。预防工作是面向社会的工作,更应该广泛依靠人民群众,充分运用社会资源,走开放型的预防职务犯罪之路。一是检察机关的职能活动与社会力量相结合。积极推动社会力量参与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促进、帮助有关部门、单位建立健全内部防范机制;唤起各方面共同对社会负责的主体意识,克服坐等思想,积极行动,做好自身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二是建立检察机关和各责任主体的“点、线、面”结合的预防网络。积极推动建立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的预防网络。专门预防机构是预防职务犯罪网络联系和沟通的纽带,有关单位参与这个网络,实现信息良性互动,建立健全内部管理监督机制。三是提高公众对职务犯罪危害性的认识,鼓励公众参与。通过法制宣传、教育等形式,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在公众中形成预防职务犯罪的良好氛围。四是法律监督与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相结合。把法律监督与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新闻媒体,通过披露曝光、剖析研究等多种方法,形成舆论压力,达到弘扬正气,遏制犯罪,树立廉洁新风的目的。五是联络专业人士参与预防,发挥他们的作用,共同会诊解剖体制、机制、制度和监督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漏洞,提出可操作有实效的预防职务犯罪对策。

二、强化社会化预防各项机制,不断提升预防效果 预防职务犯罪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在各级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采取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教育的、法律的等综合手段,才能有效进行预防。

(一)建立领导机制,为社会化预防提供组织保障 在开展社会化大预防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高检院、省检院有关开展预防工作的精神和指示,由党委牵头,纪检、检察、审计、组织、公安、法院、宣传、教育等职能部门组成预防职务犯罪领导小,下设预防处负责预防工作的业务指导、协调、检查、督促和考核;组织预防工作信息交流,开展预防宣传教育;围绕查处的职务犯罪案件,进行剖析,及时开展个案预防;开展预防工作调研和宣传报道;及时预防职务犯罪领导小组及上级反馈预防工作情况,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为社会化预防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开展社会化预防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开展全面预防、全员预防、全程预防;实行提醒制度、通报制度、回访制度、联系协作制度;形成个案预防、专项预防、系统预防模式;构筑多侧面、立体化、全方位的社会化预防工作格局。

(二)强化指导管理机制,为社会化预防提供工作保障。在新形势下,检察机关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高检院曹建明检察长明确指出要把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摆在与查办职务犯罪同等重要的位置去抓好落实。这就要求检察机关在社会化大预防格局中,抓重点、重点抓。明确检察职能。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是基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权,必须从特殊预防到一般预防,逐步形成社会化的预防局面;明确检察定位,法律监督职能是检察机关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职权基础,因此,预防工作要做到三个“围绕”:围绕“法律监督”的职能进行工作,围绕“犯罪”来开展工作,围绕“职务”做文章。明确检察重点,把握重点是检察预防工作的基本要领。根据多年来查办职务犯罪的实际,根据社会各方关注的热点,从总体上把握和选择预防职务犯罪的重点领域和对象,这既是预防工作服务大局的必然选择,又是预防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只有明确预防工作本质、特点和目的,才能推动建立在党委统一领导下、检察机关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和社会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社会化预防职务犯罪网络格局。

(三)强化考核评估机制,为社会化预防提供制度保障。从源头上预防职务犯罪关键是加强制度建设、加强监督制约,将权力的行使运作规范化、制度化,做到关口前移,规范行为。就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而言,除了各级党委、行政机关健全和完善严格的政府采购制度、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工程招投标制度、领导干部考察制度与任前公示、届中和离任审计制度、单位年审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及团场、连队政务公开制度等系统制度外,在社会化预防的具体运作上,还应完善以下几个方面的制度:一是网络联络员制度。社会化预防网络涉及到各个领域、各个部门、涉及到方方面面,仅靠检察机关一家是不够的,必须动员各方力量。建立联络员制度,就是为了弥补力量上的不足,信息上的不畅,从而使预防工作渗透到每一个角落。二是检察建议落实制度。检察建议是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重要载体和形式,发案单位或被举报单位对检察机关发出的检察建议书,应认真落实、抓好整改、并有回复。检察机关预防部门应定期了解检察建议落实情况,检查督促发案单位或被举报单位的整改。三是联席工作会议制度。与预防联系协作单位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加强信息交流与沟通,共同研究预防对策与措施,进一步明确各自职责,搞好分工协作,落实预防措施。四是经验推广制度。检察机关预防部门和预防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及时总结预防工作的经验,予以推广,让预防工作经验在更大范围开花结果。五是建立台帐制度。对犯罪线索、查办结果、检察建议、整改落实等建立档案,记好台帐,以便从中总结经验教训,由检察机关预防部门组织人员进行监督、检查、协调指导。六是目标考核制度。将预防工作计划下发到各预防网络单位,落实到每个联络员,并将预防工作纳入综合考核目标管理中,与年终总结评比直接挂钩,以此来不断促进预防制度的建立和预防措施的落实。

三、检察机关在社会化预防中的职能作用

从检察机关参与预防职务犯罪的法律依据来看,检察机关具有独特的、专门的、不可替代的地位。目前,检察机关开展预防职务犯罪的主要法律依据有:一是宪法和法律关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的原则性规定;二是地方人大专门制定的预防职务犯罪条例;三是行政机关颁行的廉政法规;四是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预防工作的专门文件等等。上述依据构成了一个相对健全的法律支撑,也使检察机关成为“以权力制约权力”的重要基础,决定了检察机关具有下列不同于其他预防监督机关的独特属性:国家权力的权威性和强制性。作为宪法和法律授予法律监督权的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行使的职务犯罪预防权源于国家法律监督权,有国家强制力作后盾,具有纵向性、单方性、执行力等特征,不以被监督者的意志为转移,不同于其他监督机构对于被监督者的批评、建议、调查行为,具有国家权力的权威性和强制性;预防职能的专门性和职能性。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机关,专门职责之一就是打击和预防职务犯罪,因而其预防职能具有专门性和职能性。而作为其他监督机关的监督职能,往往只是其管理职能、执法职能的组成部门,在某种程度上讲是一种内部监督;组织机构的独立性和外部性。检察机关行使的职务犯罪预防权是其法律监督职权的本质属性,法律地位明确,完全不同于国家机关内部监督;在社会预防机制中的指导性和监督性。由于检察机关的上述独特的、专门的、其他国家机关和部门不可替代的法律属性,决定了检察机关在社会共同预防机制中的指导和监督地位。要构建社会化预防网络,检察机关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当好参谋助手。检察机关要结合办案积极为社会化预防提供预防对策研究,为党委预防决策建言献策,当好参谋助手。

(2)发挥协调、沟通和指导作用。检察机关通过查办案件,要主动加强与有关行业领域和主管部门联系配合,及时交流有关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信息,协调开展各种卓有成效的预防职务犯罪活动。指导建立健全有关部门、单位的协调配合机制和内部防范机制,形成社会化预防网络。

(3)发挥自身职能作用。

检察机关在依法对职务犯罪案件进行侦查、起诉的过程中要深入剖析、了解和掌握犯罪分子的思想和行为的演变、堕落的轨迹,同时也要认真分析造成犯罪分子有机可乘的制度和管理中的漏洞、薄弱环节。为检察建议的提出和落实打好基础。

在三项重点工作中,化解社会矛盾、创新社会管理任重道远,建立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任务艰巨。检察机关在维护党的纯洁,在打击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一定要更新执法观念,坚定理想信念,通过充分发挥检察机关职能作用和建立社会化大预防机制和网络,综合运用各种形之有效的形式,发挥预防功能。重点关注国家重点项目建设、犯罪多发行业、热点行业,扎实开展个案预防、专项预防、同步预防、系统预防,提供预防对策研究,开展预防咨询,不断在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中发挥职能作用,为构建社会化预防新格局努力做出新的贡献。

第五篇:探究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方式探讨与研究

探究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方式

探究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方式

作者

俞洪庆

为了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检察机关在不断加大查办职务犯罪案件力度的同时,结合检察职能,按照“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的精神,积极探索建立在党的领导下与有关部门配合,专门预防和系统预防、检察机关预防同社会预防相结合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机制。

因此,预防职务犯罪的工作方式也就成了摆在各级检察机关领导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下面笔者结合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实践,就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工作方式略呈管见。

一、建议党委牵头,实现网络预防。

由于产生职务犯罪原因的多方面,决定了预防职务犯罪是一个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行政、法律等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在整个预防职务犯罪的系统工程中检察机关仅仅是一个组成部分。

所以,检察机关在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必须贯彻党中央关于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要求,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动员全社会力量,发挥预防工作的整体效能,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因此,各级检察机关要主动争取党委对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重视,通过党委牵头组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网络非常必要。其工作方式可以通过向党委提出当地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意见,建议党委成立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指导(领导)小组,并由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处(科)负责处理指导(领导)小组的日常事务工作。

1在各部门、厂矿、乡镇聘请纪委书记或党委书记担任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联络员,建立起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网络。坚持在党的领导下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强联系沟通和协调,进行信息交流,推广预防经验,走系统预防、部门预防与社会预防相结合的道路,共同推进预防工作的深入。

二、促成专项立法,实行依法预防。

2001年8月1日,经无锡市人民检察院提请,由无锡市人大常委会制定,江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的《无锡市预防职务犯罪条例》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地方性预防职务犯罪的专项法规。此后全国有的地方已制定了类似的地方性法规。

例如,今年7月26日,浙江省嘉兴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了《嘉兴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决议》,8月1日结束的辽宁省鞍山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鞍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决定》。这些地方性的法规的出台,标志着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已经迈上了法制化的轨道,同时也为检察机关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提供了更为具体的法律依据。

因此,笔者认为,这种由检察机关提请,人大常委会制定预防职务犯罪专项法规,实行依法预防的工作方式,可以提高预防工作的层次,拓展预防工作的领域,值得推广应用。最高人民检察院可在全国各地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提高,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职务犯罪法》,把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完全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三、设立专门机构,落实专职预防。

预防职务犯罪是人民检察院的一项重要职责。在检察机关内部应设有专门的机构,具体负责职务犯罪预防工作。2000年8月,经国家编制委员会批准,最高人民检察院成立独立的职务犯罪预防专门机构——职务犯罪预防厅后,各地检察机关成立了相应的专门机构,进一步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

但是,还有一些检察机关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由反贪局兼顾,或由控申科带管,或由办公室捎带,没有设立专门的预防职务犯罪机构。这样,势必影响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开展。

因此,在各级检察机关的内设机构中应统一独立设置预防职务犯罪处(科)。承担统一组织、协调、掌握检察机关内部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运用职务犯罪的典型案例开展预防警示宣传、对国家工作人员进行法制教育;与

预防社会网络组织的联系;收集、研究和利用预防职务犯罪的信息;开展预防理论研究;会同有关部门制定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计划、检查预防工作,总结推广经验,树立表彰先进,指导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等职责。

四、严惩职务犯罪,以达警示预防。

检察机关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必须结合检察职能进行,加大查办职务犯罪力度是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主要的工作方式。

这是缘于检察机关担负着惩治职务犯罪的特殊使命,而预防职务犯罪是惩治职能自然延伸。因此,对职务犯罪的打击和预防是检察机关执法的两个组成部分,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辨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对职务犯罪的惩处是遏制腐败现象的重要手段。

打击的目的在于发挥法律的威严、震慑、警示作用,惩一儆百,预防职务犯罪的再次发生,防止腐败现象的继续蔓延。

从这个角度上讲,打击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预防方式。没有打击的预防,是软弱无力的预防,只预防不打击,则会出现防不胜防,检察机关在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只有与查办职务犯罪案件工作紧密结合,才能够充分发挥检察机关的职能优势,才能够发现诱发职务犯罪的各种深层次原因。在此基础上所采取的预防措施才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只有做到“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才能有效地遏制职务犯罪的蔓延。这是人们在司法实践中已达成的共识。

五、克服就案办案,开展个案预防

虽然人们对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越来越重视,但在预防职务犯罪的实践过程中,仍有只打击、不预防,打防脱节的状况。坚持在办案过程中做好“六个一”,开展个案预防,是检察机关利用职能优势开展预防职务犯罪的有效方式。这“六个一”即是每查办一起职务犯罪案件:

一是责成犯罪嫌疑人写一份触及灵魂的悔过书,这悔过书对犯罪嫌疑人来说是一次深刻的自我教育,别人看了便受了一次深动的警示教育;

二是到发案单位召开一次座谈会,分析发生职务犯罪的原因,商量预防职务犯罪的措施;

三是通过办案,发现发案单位体制、机制、制度和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提出一项口头或书面的检察建议; 四是根据所办案件的实际情况,对案发单位的有关人员上一堂“看得见、摸得着”的预防职务犯罪的法制课; 五是根据案发单位暴露出来的问题,督促案发单位制定一项整改措施;六是在案件办结以后,为落实检察建议、整改措施等对案发单位进行一次回访,进一步落实案发单位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

六、深入调查研究,探索前瞻预防

根据本地区职务犯罪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专题调研,调查分析新形势下产生职务犯罪的深层次原因、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特别是对当地有影响有震动的窝案串案、大案要案,要组织人员深入案发单位开展调查研究,与主管部门和发案单位共同研究分析,找出制度上、管理上、机制上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犯罪根源,研究从根本上防范和遏制职务犯罪的措施和对策,提出加强立法、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强化管理、落实监督等前瞻性的预防对策,做到从源头上预防职务犯罪。

并写出专题调查报告,提出完善立法、制度和改进工作的建议,供领导和有关部门为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

例如,建立行政服务中心、招投标中心、会计核算中心、经济发展投诉中心,健全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以规范事权、财权、人事权。推进法制、体制、机制的完善与改革,从源头上遏制和减少职务犯罪。

同时,深入调查分析行业职务犯罪的原因、规律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向党委、政府提出“专项治理”的建议。例浙江省人民检察院的专题调查报告《关于我省建筑领域贪污贿赂犯罪情况的调查报告》、《国家公职人员贪污贿赂腐败的发展动向及抑制策略》、《我省金融系统职务犯罪情况及预防对策》等,为做好浙江省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七、签订廉政协议,进行专项预防。

建设领域是职务犯罪的多发区,为防范职务犯罪的发生,对一些投资大,工期长,易发生职务犯罪的重点工程,在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配合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对工程的招标、物资采购、施工、工程验收等职务犯罪多发环节,实施同步监督。具体地说:

一是由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处(科)作为监督方积极参与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投标活动,促进建设工程市

场公平竞争和规范交易。

二是由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处(科)作为监督方参加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签订《关于工程建设项目廉政协议》,明确双方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应遵守《工程项目建设廉政管理若干规定》,在施工期内,适时召开座谈会,定期了解、监督廉政协议的执行情况。

工程竣工验收时,执行廉政协议的情况作为一个内容进行验收。至今,有许多地方以这种专项预防的方式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八、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宣教预防。

法制宣传教育是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的一种常用方式,是提高人们法制观念、培养廉政意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其形式多种多样,只有深入持久,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为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开展得既生动活泼,又效果明显,就必须利用检察机关办案的优势。广泛宣传查办职务犯罪案件所取得的成绩,造成声势,形成威慑效应。深刻揭露职务犯罪危害性,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同职务犯罪作斗争的自觉性。

深入剖析犯罪分子堕落的轨迹和思想根源,提高广大国家工作人员的自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其宣传教育的形式应灵活多样,在不影响保密的情况下常用的方式有:将所办理的职务犯罪案件通过新闻媒介(广播、电台、报纸等)进行公开宣传;

召开新闻发布会,举办查办职务犯罪案件成果展览会进行宣传;将本地区查办的大案要案制作成电视,作为国家工作人员廉政教育片;

编辑《预防职务犯罪通讯》之类的内部刊物,专门宣传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对国家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国家工作人员参观反贪展览、教育警示基地、收看职务犯罪人员的忏悔录像等,以达到警示作用;

配合有关单位开展普法教育,实行检务公开,宣传查办职务犯罪法律、法规和程序,解释罪与非罪界限;介绍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展示预防工作的成绩等等。

下载简论检察机关预防非公领域职务犯罪的研究与思考(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简论检察机关预防非公领域职务犯罪的研究与思考(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简论预防职务犯罪网络警示教育基地研究与应用五篇

    简论预防职务犯罪网络警示教育基地研究与应用 一、概述(一)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职务犯罪呈现高发态势,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层的高度重视,尤其在十八......

    简论市政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问题分析

    简论市政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问题分析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作者:吴演梅编辑:studa1211论文摘要 所谓的职务犯罪,是指国家供职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滥用职权或放弃职责、玩忽......

    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工作对策

    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工作对策预防职务犯罪作为对职务犯罪的事先防备,是一项广泛性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它要解决的是与经济、政治、社会关系最为密切的职务犯罪问......

    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工作对策

    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工作对策 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工作对策2007-12-15 23:12: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工作对策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工作对策(2)......

    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权监督制约机制研究

    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权监督制约机制研究(包立春呼和浩特市回民区人民检察院)摘要:本文根据我国职务犯罪侦查监督的现有的国情,借鉴外国的普遍做法和好的经验,尝试着如何完善现有......

    简论健全检察机关内部监督机制的思考

    简论健全检察机关内部监督机制的思考 一、检察机关内部监督的内涵及特点检察机关内部监督,是相对于其外部监督而言的,检察机关内部监督包括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检察......

    与反思关于当前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批判

    关于当前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批判与反思 关于当前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批判与反思 作者 陈建彬 摘要 一直以来,预防职务犯罪是检察机关的一项业务工作之一,各级检察机关......

    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情况汇报(5篇模版)

    预防职务犯罪是党中央关于打防并举,标本兼治,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发生的一项新的工作举措。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部门,预防职务犯罪是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检察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