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级MPA课程论文

时间:2019-05-15 00:52: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9级MPA课程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9级MPA课程论文》。

第一篇:2009级MPA课程论文

一.与邓小平的“先富后富”理论的设想不同,中国社会贫富分化日趋严重。对此,有人提

出要实行有利于穷人的政策。请论述:

1.哪些政策具有推动贫富分化的倾向?

造成我国现阶段存在贫富差距拉大的问题,既有劳动者个人的因素,也有体制和政策方面的原因,但总的看,主要是分配不公造成的。

(1)个人所得税征收效果不理想。高收入者偷漏个人所得税的比例最大。要通过完善个人所得税系统和普及“三条线”来缩小高低收入群体的差距。在个人税收方面,要加强现有所得税项目的征管,1998年个人所得税征收300亿元左右,据有关专家估计漏收600亿元。另外,结合实行金融实名制,开征遗产税、赠予税和利息税,开征新的个人税项目,以降低高收入。

(2)城乡壁垒制约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例如外来农民工自己不能在城市里注册开店,只能从城里人手里租用办茶馆、办美发店的执照,许多有门脸房的城里人成了食利者。这要通过加快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来进行。不改变大量农民土里刨食的状况,农民的收入很难提高。让一部分人参与城市经济,分享城市经济的果实;让更少的农民分享日益增加的农村收成,是缩小城乡差距的捷径。

(3)改革开放的推进序列和东部沿海的各种特殊政策客观上起到了拉大东部和中西部差距的作用。中西部的发展不能加快,缩小东中西部差距就是一句空话。要强化对中西部的政策支持力度,没有政策支持,中西部的发展难以加快。当初沿海放城市吃了不少政策优惠的好处,现在中西部由于地缘因素制约,站在一条起跑线上,没有政策倾斜,这个差距靠自然发展根本不可能缩小。因此,中西部必须依靠外力的推动。国家财政税收应该建立东部反馈中西部的机制,这样东部与中西部的差距才能有可能缩小。

(4)对保险福利的漠视。许多个体户和私营企业,由于没有参加社会保险,也不给职工提供相应的福利,用劳动的低成本与其他企业竞争,以获得非垄断的超额利润。非公有制从业人员收入高,但是一般没有什么社会保险。要普遍推行社会保障制度,改变非公有制单位拿现钱过多的状况,削减的一部分收入可以注入社会保险基金,共同承担社会风险。

(5)行业垄断。行业垄断导致超额利润。竞争引入电信市场后,我们尝到的好处才开头。今后要进一步缩小国家垄断性行业的范围,按国际惯例提高某些行业的市场准入程度,鼓励公平竞争,形成平均利润和平均收入。对少数特殊的垄断性行业,要加强收入分配的控制,防止分配差距过大。

(6)违规、违法经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有人为了获得300%的利润,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要加强市场监督和管理,严厉打击走私贩私、假冒伪劣等违规、违法经营行为。少数走私分子获利达到上亿元,必须严惩不贷、取缔违规和违法的经营行为。

(7)腐败。权力的市场化直接导致腐败。政府要调控市场.但是政府的工作人员不能参与市场竞争活动。少数腐败分子的非法所得动辄到达上千万元,形象极其恶劣。要强化对权力的约束,增加执行公务的透明度相当重要。缺乏监督的权力势必造成腐败。

收入差距过大、收入增长减缓和低收入面扩大是导致消费疲软的重要原因。一些专家建议用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的办法启动居民消费,是有道理的。但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的主要办法不能是简单地提高工资,这里有一个市场约束问题,只有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社会政策帮助城镇登记失业者和下岗分流人员尽快实现再就业。就业率是提升中低收入家庭收入的有效办法;另外进一步完善关于个人的税收征管工作,通过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加大农村扶贫工作力度,将一部分高收入者的收人向低收入家庭转移。

2.对穷人来说,是公平更重要,还是扶助救济更重要?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为了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我们应致力于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和公正,以便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初次分配的功能。但是,同样重要的是完善再分配的制度安排,特别是加强政府的再分配职能,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在某种意义上,这样做的各种成本更低,见效更为迅速。

社会救助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这是很容易理解的,因为它是直接向贫困者转移支付的一种制度安排。由于贫富差距构成了对社会和谐的威胁,所以我们由此可以说,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的社会救助也就有助于实现社会和谐。但是,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地来看社会救助与社会和谐的关联。

社会救助是向陷入困境者传递多种资源的复杂过程,而不仅仅是一次性的现金救济。社会救助也不以保障被救助者的生存为最终目标,而是把保障其生存看作一个基础,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配套救助和社会工作,促进被救助者通过自助摆脱贫困状态,融入主流社会。因此,现代社会救助远比传统式的社会救济要复杂,是一项有着很强专业性的工作,是一项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工作。

首先,社会救助体现了政府和社会对于困难人群的关怀,有助于促进社会认同。其次,社会救助有助于缩小社会成员在竞争起点上的差距,从而有助于促进社会公正,而社会公正明显是社会和谐的前提。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在中国现阶段完善社会救助,还有助于促进另外一种意义上的社会公正,这就是,中国的发展进程伴随着体制的变革和转轨,在此过程中,一些与原体制相关的人员遭受了严重的相对剥夺,比如说国有、集体企业的失业下岗人员。对于那些生活陷于困境的失业下岗职工给予救助,可以说是支付改革成本以促进社会公正的一种形式,这种救助对于缓和社会不公感乃至社会矛盾和冲突都非常重要。最后,社会救助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尊重和维护。

在一个贫富差距迅速扩大、贫困现象依然存在的社会,完善社会救助,提升社会救助的制度化水平,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甚至可以说是社会和谐的基本前提。

社会救助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维持或“制造”一个最低收入阶层,而是要使受助者借助外力摆脱贫困。为此,需要转变传统的救助理念,变消极救助为积极救助,变单纯现金救助为综合性服务提供,变对象化救助为参与式救助,变救助赤贫为促进资产积累,最终增进受助者自我摆脱贫困的能力。

3.防治腐败在收入分配合理化调整中的地位是什么?

对于“机会不平等”造成的贫富悬殊,需要通过市场机制的改革来解决。在基尼系数高企的今天,政府打击腐败,强化法治,加强税收管理,从而减少收入分配不公,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在设计和施行改革的方式和步骤上,要注意防止少数人利用手中权力侵吞公共资产,掠夺大众以自肥。在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同时,政府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规范收入分配政策和调控收入分配关系上,在宏观调控和政策导向方面,充分利用税收杠杆调节收入分配关系;建立健全监控体系。可以采取的具体措施有:一是积极打破行业垄断,清除市场准入壁垒,制定《反垄断法》来有效制约垄断经营行为和对某些自然垄断性行业实行高于一般行业的税率,使其获得的超额利润收归国有。二是建立平等竞争自由流动的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特别是消除城乡间的就业歧视和择业差别,使劳动者能够根据自身的利益追求和特长自主择业,形成劳动要素合理配置的局面,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克服因就业选择限制而产生的收入差别。三是完善市场规则,构造竞争机制,整顿流通秩序,强化市场管理,努力塑造文明的市场行为主体,严肃法纪,取缔非法经营活动,严厉打击欺行霸市,哄抬物价和侵吞国家财产的不法分子,制止利用非法手段牟取暴利。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市场机制在收入分配领域中所起调节作用的局限性。即某些时候,市场力量不仅不能作为消减居民收入差距的依靠力量,而且任由市场力量的作用可能会产生收入分配的“马太效应”。其原因在于:居民收入水平越高,越可购买更多的质量更好的教育服务,从而越可具有更高的劳动力素质,越可能获得更高的劳动收入;居民收入水平越高,投资能力越强,投资途径越多,选择有利的投资机会的能力越强,越能获得更高的资产收入。

建立收入合理、分配公平的和谐社会,消除利益分配上的两极分化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但是,由于我国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分配制度的不健全,惩治腐败工作做的不到位,造成了分配方面的不合理、不科学、不公平,“腐败”助长了社会利益分配方面的两极分化。

一是“腐败”有利于管理者制定个人致富的两极分化政策。在现有社会及企业的管理上,企业的管理者是掌握企业分配大权的支配者,由于企业自主权的不断扩大,监督制度的不完善,企业的领导者可以无视职工的利益,按有利于个人发家致富的办法制定分配政策,造成职工收入在整个企业收入中的比重越来越小,企业权力掌握者的收入在整个企业收入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结果是穷者愈穷,富者愈富,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

二是“腐败”剥夺了职工谋取合理分配的话语权。现在由于代表职工说话的组织缺失,不少企业代表职工利益的部门不完善,一些名义上是代表职工利益的组织成为企业法人的附属物,都是唯“老板”是从,成为维护“老板”利益的捍卫者,对职工的利益则不予考虑,维护职工利益成了画饼充饥的笑料,这些企业的所谓“职工利益的代表组织”成了企业老板的“狗腿子”,根本不为职工谋利益,只想方设法为企业老板谋好处,不为企业职工说话,而是为企业老板胡作非为助威。结果,在企业利益分配上只有企业老板说了算,职工说话的权力被剥夺、是没有权力说话的。“腐败”造成企业老板独断专行,唯利是图,职工没有权力说话,老板又不为职工服务,这怎么能不助长收入分配两极分化呢。

三是“腐败”造成职工收入在GDP中的比重很难提高。由于国有及民营企业的“老板”都是追逐个人利益的,而个人收入的多少又是和企业的效益直接联系的,这就造成企业的老板为了得到巨额的个人利益,就想方设法追逐企业利润,而增加职工收入无疑要直接减少企业利润,因此,为了提高企业效益,增加企业盈利水平,企业的管理者不允许职工收入在GDP

中的比重增大、收入数量提高。

四是“腐败”有利于老板制定个人致富的政策,必然造成老板及管理者越来越富,职工越来越穷。腐败造成在企业及社会的分配政策制定上,管理者只考虑企业利益,不考虑社会利益,只考虑个人利益,不考虑职工利益,只考虑管理者收入提高,不考虑职工收入增加。现在“大公无私”的老板越来越少,“为人民服务”的管理者越来越稀,再加上监督机制的不健全,致使绝大多数管理者在制定分配政策时都是千方百计提高老板或管理层个人收入,而不愿同步提高职工的收入,让“唯利是图”的管理者者制定分配政策,他们能不考虑提高个人利益吗,能不考虑让自己先富起来吗,而分配的总量是有限的,这样,老板及掌权者多贪多占多分了,职工要得到好处,要提高待遇就无法如愿以偿,两极分化也就在所难免,造成职工分配的相对甚至绝对的贫困化,老板致富职工受穷也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

五是“腐败”造成职工利益无法维护。以煤矿企业为例,国家制定了发放下井职工班中餐费、下井津贴、夜班津贴、岗位补贴的政策,可是,某知名企业的管理者为了能创造更多的企业利益,把国家政策束之高阁,不予贯彻落实,处于脏、累、危险、环境差的采掘一线的职工下井只有每天3元的下井补助,和国家规定的40多元的各种补助相差深远,结果,在煤价不断上涨、企业效益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不少从事井下工作的职工月收入只有1000元左右,只比国家规定的下井补助标准高了一点,明目张胆地侵占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却得到上级领导者的支持。对这种情况,企业领导者既不允许职工向有关部门反映,又由于社会腐败现象,缺少为职工撑腰的地方,职工也没有说话的场所,职工只能忍气吞声、任人宰割。结果,企业的效益提高了,利润增长了,老板及管理者的兑现奖励大幅度提高,可是,职工却为此要付出沉重的贫困潦倒的经济代价。

六是“腐败”造成灰色收入增加,“分配”两极分化在社会管理及企业老板偷偷摸摸的作为中得到推波助澜。腐败造成企业及社会管理的不健全、不完善、不科学,制约监管机制不到位,使社会及企业的实权派和管理者可以毫无顾忌的得到大量的不义之财和灰色收入,而这些对处于弱势群体地位的普通职工是无缘的,灰色收入的增加,自然要造成严重的社会分配的两极分化。

由于“腐败”加剧社会分配两极分化的现象很多,这里仅谈以上几种供参考。

总之,社会腐败对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为了抑制严重的社会分配的两极分化,党和政府虽然制定了很多消除两极分化的政策,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收入分配两极分化的现象愈演愈烈。

第二篇:MPA课程论文规范

文法学院MPA课程论文规范

1、A4纸页边距:左:2.5cm ;上:2.5cm ; 右、下:2cm封面:可复制“模版”。

2、正文的“题目”使用黑体3号字。

3、摘要150-200字。“摘要”二字使用黑体五号字,摘要内容使用宋体小四。

4、关键词:3-4个。“关键词”三字使用黑体五号字,具体的关键词使用宋体小四。

5、全文行距:固定值22。

6、正文内容:不少于3000字,使用宋体小四。其中,一级标题内容使用黑体四号;二级标题内容使用楷体小四,加粗,小四;三级标题内容使用楷体小四,加粗。

7、参考文献:不少于5个。“参考文献”四个字使用黑体小四。所列的参考文献使用宋体小四。参考文献要按正文引用的先后顺序排列,与正文引用中的注释(采用上位标。。。即[1][2]。)一一对应,用[1] [2]……..表示 ;顺序为:作者:《论文题目》,《学术期刊的名称》,****年第**期,第**页/ 作者:《著作名称》,****出版社,****年第*版,第**页(请注意 ****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8、论文的标点符号,应在同一状态下(汉字录入,半角)。

第三篇:MPA课程论文规范与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MPA课程论文

《公共政策分析》

论文题目:

姓名:

学号:

班级:

任课教师:章伟

论文题目:

摘要:200字以内(宋体 小四)

关键词:2~4个

正文:(宋体 小四)

一、问题提出(或问题由来)

二、分析框架或理论模型

三、展开分析与论证

四、结论

参考文献

论文要求:

1、选题力求新颖,尽量缩小主题范围,达到小题大做;选题尽量与个人工作相结合;

2、利用国外公共政策分析框架或理论模型时,尽量做到本土化,与中国具体实情相融合;

3、分析过程力求观点创新、理论性强、逻辑严密、结构合理、论据充分,切忌大而空;

4、文出处均采用页下注(脚注),具体请遵照以下标注格式:

(1)著作 标注顺序:责任者/著作名/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茅盾:《神话研究》,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年,第14页。

(2)析出文献 标注顺序:著者/析出篇名/文集编者/文集题名/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杜威·佛克马:《走向新世界主义》,王宁、薛晓源编《全球化与后殖民批评》,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第247-266页。

(3)期刊 标注顺序:著者/篇名/期刊名/年期

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中国史研究》1998年第3期。

(4)报纸 标注顺序:著者/篇名/报纸名称出版年月日

周 扬:《三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人民日报》1979年5月7日。

5、文后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

(1)文后参考文献不编序号,仅在文末按其重要程度或参考的先后顺序排列。

(2)文后参考文献不注页码。

(3)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及次序与注释基本相同。如:

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年。

金一虹:《非农业过程中的农村妇女》,《社会学研究》1998年第5期。

第四篇:MPA课程简介

MPA课程简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

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及其运行机制,熟悉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进程、发展现状及其趋势,培养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以及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经济政策走向的的经济分析能力。

本课程主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讲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内容包括:

一、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及其运行机制;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内容及其特征;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宏观调控;

四、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制度及其改革;

五、国外市场经济模式;

六、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基本经验、问题及其对策。

《实用公共管理英语》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视听、口语、读写三个部分。三个部分互相渗透、互为补充,有效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各种应用英语的能力。视听部分通过看和听,使学生在提高听力的同时增加对讲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口语部分分为两个阶段:(1)对话练习。日常会话与热门话题相结合,自选话题与既定话题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开口讲英语的习惯以及准确地掌握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人用恰当、得体的语言形式去体现不同的交际功能。(2)专题演讲。使学生将所学的公共管理专业知识与自己本单位的工作实践相结合,阐述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和表达的能力。读写部分将英语语言基础知识与公共管理科学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英汉-汉英翻译和英语写作的能力以及学生在公共管理实际工作和科研工作中应用英语的能力。

《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是一门综合运用政治学、行政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最新成果,专门研究公共组织(主要是政府)如何有效提供公共品的规律的课程。本课程力图在公共品、公共事务及其管理,政府治理、政策工具、管理环境、非政府组织、公共管理的市场化社会化、绩效评价、公共责任、战略管理等方面,系统化地介绍公共管理的知识和工具,训练和形成学习者的公共管理相关技能和素质,使学习者掌握分析公共管理问题的相关方法。

《公共政策分析》

本课程将注意引进、消化和吸收当代国内外政策科学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注意跟踪当代西方政策科学发展的最新趋势,借鉴和吸收其最新的理论与方法成果;同时,又立足于国情,紧密结合当前我国的政策实践,以我国的政策系统、政策过程以及政策实践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实践经验。具体内容包括:公共政策分析导论;公共政策分析过程;政策分析理论模型;;政策问题界定;政策分析标准;政策方案确定;评价政策方案;政策建议的表达;政策执行、监督与评估;伦理与公共政策;政策分析报告基本要素等,并辅助于典型的公共政策案例分析。

《公共经济学》

公共经济学是研究公共部门的行为的经济科学,是公共管理硕士(MPA)的核心课程。该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帮助公共管理硕士系统掌握现代经济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并熟练运用于政府公共管理问题的分析。《公共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市场规则与政府规制、1

公共产品、外部性、公共财政、公共选择、政府规模、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等。教学方式为课堂讲授、实际调查和案例分析。

《行政法》

行政法是MPA的核心课之一。从法学的角度而言,其目标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扎实地掌握行政法的基本法律概念、法律规则以及法律制度,并清晰地了解这些概念、规则及制度背后的理念与价值;明晰行政法的基本框架以及各种行政法律规范中的有机联系;较为娴熟地运用法律推理,依循法律逻辑分析案件事实或现实社会中的法律问题,并对其准确适用法律规则。

行政法的基本概念、行政行为的分类及特点、行政立法、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与强制执行、行政合同、行政指导、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行政法发展中若干问题的探讨、外国行政法概述等。

《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使人们的思维方式、生产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在公共管理领域内,信息技术的作用更是日渐显著。信息技术在公共管理领域的广泛应用,不仅带来了信息处理和信息通信手段与工具的改变,也产生了新的公共管理模式。政府管理水平的提高、决策的科学、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以及电子政务的推广等,对公共管理人才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课程作为公共管理硕士的核心课程主要介绍了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信息的组织管理与处理技术、信息系统、电子政务等主要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并讨论办公自动化、工作流管理、电子政务等技术的应用问题,使学生全面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了解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和对公共管理的影响,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应用方法,学会使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为社会培养既懂管理,又掌握先进信息技术的公共管理人才服务。《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科研实践,使学员们系统掌握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以及科技组织、科技创新、科技评价、科技资源配置与管理的基本规律;了解当代世界科技政策的发展趋势、各主要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科技发展计划、科技管理体系及其运作机制;了解我国未来15年的科技发展战略及其实施重点和政策保障机制;运用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通过科研实践的训练,初步具备分析、研究和解决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的基本概念、执行过程、理论基础及发展趋势;主要国家(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等)的科技发展战略、科技管理体系、科技计划体系、科研资助体系及运作机制;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科技管理体系、科技计划体系、科研资助体系及运作机制;科学研究组织及其运行、科技创新与成果商业化过程、科技评价与激励机制、技术转移、技术市场与技术中介管理、智力资本、知识产权与知识管理、科技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国家创新系统与科技创新文化;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的研究方法(政策分析、比较研究、科学计量学指标、科技统计指标、专家调查、数据挖掘等)及其应用;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专题研究报告与研讨;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科研实践的指导与实施。

《行政与事业会计》

通过学习本课程,概括理解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核算方法,系统掌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的具体核算方法,获得阅读和理解行政与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的专业能力,使学

生能够利用会计信息进行经济预测和决策,开阔学生视野。

《行政与事业会计》是预算会计的一部分,本课程是经济管理体系中属于微观管理方面的重要学科,涵盖了会计核算中最为重要的会计学原理及预算会计的内容,主要内容包括: 会计学原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行政单位会计的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核算及会计报表;事业单位会计的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核算及会计报表。

教学内容中的会计学原理部分是基础内容,是会计后续内容掌握的关键。教学中应该特别注意讲清原理和方法。

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教学中应结合市场经济和中国财务实践的特点,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应用中掌握行政与事业会计的主要内容。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科技政策》

人力资源是各类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就在于使学生建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了解公共组织中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并能够熟悉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掌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技术、方法、工具,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主要内容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1)概论:人力资源概念,与人口、人才的区别、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目的与基本功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公共人事管理的职责分担、公共人事管理者之角色

(2)工作分析:工作分析的基本概念与术语、工作分析的作用、工作分析程序

(3)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的方法与工具

(4)人力资源获取:公平就业机会、招募、选录和晋升

(5)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培训的理论与方法

(6)工作绩效考核:工作绩效考核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介绍、绩效管理方案的设计

(7)工资与福利:工资政策与实践的法律背景、工资福利设计方法

(8)健康与安全:职业安全和健康、雇员帮助计划

《公共关系与危机管理》

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学生的公共关系意识,完善自身的公共关系素质,提高实际的公共关系能力。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具体包括:

(1)公共关系学基本理论知识:公共关系的涵义、公共关系目标、公共关系大纲的职能、公共关系的历史与发展、公共关系主体的类型、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的基本概念及类型、公共关系传播的理论、传播的模式、传播的类型及艺术等。

(2)公共关系学实务: 了解公共关系活动运作过程的基本阶段即:公共关系调查、公共关系计划、公共关系实施和公共关系评估,以及把握公共关系的运作过程的要求和规律。掌握公共关系实务的操作要点和方法,提高公共关系的实际工作能力。

(3)危机管理处理的方法:危机及危机管理的基本概念、危机处理的内部公众及其对策、媒介公众及其对策、危机处理时的政府公众及其对策、危机处理时的当事人(或受害方)的对策。

《管理沟通》

本课程主要目的是建立管理沟通意识,掌握基本的个人沟通技巧;期望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组织中高层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的管理沟通知识和能力。

管理沟通是一门技能性很强的课程。要求每个学员把理论学习和自己的管理实践充分结合起来,把学习讨论得到的沟通心得用于日常管理工作,以不断提升学员的沟通理念和思维

方式;要求每个学员都要积极参与课堂上的各种讨论和演练,尤其是案例讨论。强调师生互动。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的个体及群体的行为及其规律的科学。本课程的学习目的:使学员了解人的本质特性、理解人的心理行为规律,进而在日常工作中遵循人的心理行为规律来激励人、引导人,提高组织管理效率,实现组织目标。主要内容包括,个体行为与管理,(如性格、能力、信念、态度与价值观);群体行为与管理,(如群体动力学、群体沟通、工作团队、群体决策);组织行为与管理,(如组织结构、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等)三大部分。《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制度是伴随生产社会化和市场经济的形成建立起来的,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本课程按照理论和实务两条线索,讨论社会保障涉及的基本理论以及我国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实务。通过课程的学习,初步掌握社会保障的基本原理,了解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内容,认识社会保障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意义,为进一步的学习和提高打下基础。

《领导科学和艺术》

本课程通过政府、企业管理案例以及历史故事,系统讲述一名真正的领导应从西方和东方文化中所应获取的各种技能知识,目的在于提高MPA的领导素质和管理能力。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管理学,但与管理密不可分。传统的管理学更多地关注在既定条件下组织内部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经常性、规范性的管理活动。而本课程关注的是对变化的管理,要求在观念、战略、组织和文化的层面上去发现变化,管理变化,创造变化。因此,它强调在不确定性的社会、政治和商业环境中,如何有效把握变化中的趋势,使组织及时顺应客观环境提出的新要求,比竞争对手领先一步适应变化,赢得竞争优势和解决管理危机。《比较公共行政》

比较公共行政是一门研究各国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探寻行政管理一般规律的课程,对于借鉴国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行政管理理念、方式与内容为我所用,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要求学习者全面理解并掌握比较行政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及其研究方法,了解各国行政管理体系的特征、优缺点及其体现的行政管理理念和方法。本课程的重点内容有:

1.比较公共行政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2.西方发达国家的行政管理体系与行政改革;

3.发展中国家的行政管理体系与行政改革;

4.中国的行政管理体系及当代行政改革。

第五篇:mpa论文题目

MPA论文题目

1.北京大学高速公路机电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及其实例研究张志勇

2.中国人民大学影响我国警务人员工作满意度和离职意向的因素分析刘 骞

3.清华大学危机与变革:中国乡镇公共管理制度缺陷及纠错对策研究张欣

4.北京师范大学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问题研究谭家岭

5.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政策选择和成本收益分析丁洪生

6.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产业的市场机制研究邓俊

7.天津大学天津市土地资源的公共财政调控张晓洁

8.东北大学当代中国行政文化再造与MPA教育付 强

9.吉林大学完善我国地方财政体制的现实思考以吉林省和吉林市为个案赵 鹏

10.复旦大学全球化进程与中国境外人员管理体制的变革上海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的案例研究武晓音

11.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公交定价机制与比价关系研究陆 萍

12.南京大学苏州市小城镇发展的新探索以七都镇与庙港镇为研究案例孙广琦

13.浙江大学自然垄断行业的规制与改革以自来水行业为例竹 琰

14.厦门大学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路径选择厦门公交民营化改革案例分析施耿瑶

15.武汉大学双向拉动缓解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 成华丽

16.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市取缔麻木的政策分析武国江

17.中山大学城中村改造的政策选择范瑞威

18.哈尔滨工业大学农民工流动及其心理成本问题宋福荣

19.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信息安全产业现状问题及发展研究吴 农

20.同济大学上海有害生物防制系统的研究赵冰

21.国防科技大学军人职业安全研究与思考 殷卫国

22.中国科技大学安庆市农村地区女孩受歧视情况调查及对策研究程立人

23.西安交通大学三项改革后西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问题的研究 庞永平

公共管理的中国关怀 中山大学公共管理硕士论文集

(共5篇)

1.税收遵从影响因素研究以广州市地税为研究对象何健楣

2.试论物业税的开征陈剑锋

3.佛山市政府采购三权分立机制研究张 可

4.公立医院改革的关键路径与政策工具的选择何斌

5.粤港车辆跨境行使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张志和

第四届全国MPA论坛论文集中山大学2006.11

(共89篇)

构建和谐社会与公共价值目标定位

1.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制度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际测度研究范柏乃朱华江蕾

2.我国公民参与问题探析孙晓燕

3.中国农民工政治参与的政策分析王海涛

4.居者应有其屋城市住房弱势群体浅析王守文

5.冲突与合作:基于利益分析的政府与民众关系王远路

6.论和谐政府建构及路径选择占学识

7.论信访问题的制度性解决张中学

公共管理创新:理念体制与方法

1.信息时代下的公共危机管理由几起公共危机事件引发的思考陈仁新

2.促进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政策系统模式研究陈彦刚

3.政府民事主体在公共管理中的意义以超载治理工作为例陈志勇

4.论我国国有垄断行业改革的方向丁晓梦

5.区域间技术转移:区域政策的选择与影响谷雨

6.我国政府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黄建伟刘伯盈

7.从三层博弈关系看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基于某大学城征地案例的分析柯小兵何高潮

8.轮转型时期的健康城市建设路径公共治理的视角李广华

9.谈如何运用新公共管理理论加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刘邦明

10.政府招标采购行为研究以东台市为例祁卫华

11.加强公共权利制约与监督,促进转型期政府建设孙顺强

12.对公共管理体制创新几个具体问题的思考唐铁龙

13.从广州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谈政府职能的转变杨晓

14.区域公共管理视野中的流域治理模式创新张伟锋

15.全球化与我国公共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赵凤

地方政府与基层公共管理

1.上海市旧区改造政策研究高锋

2.上海市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措施研究霍新阁

3.天津滨海新区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与路径创新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李光明

4.对昆明城市垃圾资源产业化处置的思考李进伟

5.系统论视野下政府效能建设的几个维度麦积区政府效能建设的调查启示

李少惠曹爱军王峥嵘

6.高速公路建设征地拆迁中政府的二难选择刘小华

7.从大连市采暖补贴改革看公共政策制定邵洪江

8.吉林省扩大县(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政策分析张天华

9.论地方分权与地方政府发展张志红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社区公共管理

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几个认识误区研究冯李林

2.农村地区差异对公共管理的影响及对策付国举

3.创新农村基层公共管理体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制度保障黄大吉

4.改善农村公共服务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试论山区县改善农村公共服务的对策李莉星

5.我国社区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潘大伟

6.公共管理视野下的城市社区民主选举对天津市树德里社区直选德实证研究 田海嵩

7.开展社区百姓论坛推进基层民主建设青岛市四方区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徐宝峰

8.浅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许小妍

9.城市社区党员管理的困境和出路叶永锋

其他

1.康复服务的多元与复合制度安排陈夏尧

2.传统文化对电子政务建设的消极影响刘显存

3.加强文化建设提高长沙市的城市竞争力刘小毛

4.论文化建设对提高城市竞争力的作用石学峰

5.建立领导干部胜任素质模型的理论基本维度研究孙鹏

6.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机制分析王鹤云

7.十五计划实施情况评估鄢一龙

下载2009级MPA课程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9级MPA课程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MPA论文选题指南

    新疆大学公共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设计 一、 论文设计指导思想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立足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以观乎时代的重大政治、经济、社会制度和政......

    青少年视力问题级预防措施课程论文

    青少年视力问题及预防措施 内丘县金店学区 张国强 通过我学区大留村中心小学对全校学生视力筛查,得出调查数据显示:小学生中视力近视检出率竟高达39.7%,小学生视力低下发生率为......

    南开大学MPA教育中心及课程介绍

    一、培养方式 1.采用学分制。单证MPA研究生必须按规定修满40学分,其中核心课21学分,方向必修课10学分,选修课6学分,品牌课2学分,社会实践 1学分。修满规定学分即可进行学位论文写......

    福建师范大学MPA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

    MPA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 2009-06-07 10:12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611课程结构分为核心课程、专业必修课、方向课、选修课。其中核心课程 9门;专业必修课4门、专业方向课程分别......

    MPA议论文

    议论文范文: 论 责 任 英国王子查尔斯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你不得不去做的事,这就是责任。” 责任不是一个甜美的字眼,它仅有的是岩石般的冷峻。一个人真正地成为社会的......

    MPA解读

    实施MPA,银行业务将如何调整 —— 央行MPA管理细则解读实施MPA,银行业务将如何调整 —— 央行MPA管理细则解读 2016-04-05平安银行 刘枫 交易圈 交易圈 jiaoyiquan085我们致......

    MPA推荐信

    推荐信尊敬的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领导: **现为我局办公室一名干部职工,自2006年通过全省公开招聘,被我单位录用后,该同志一直积极努力地工作,各方面表现良好。他性格开朗,工作......

    财贸系系级课程规定

    财贸系系级课程规定 专业群公共课:管理学基础、经济法 专业必选课:ERP原理与应用 专业限选课: 会计、财管专业、金融专业:大学生创业模拟实战平台(安排第三期)、财务管理电子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