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展全省国税系统财务管理目标责任制考核
督 查 简 报
第61期
广东省国家税务局办公室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工作亮点候选事项实施情况之十八:
开展全省国税系统财务管理目标责任制考核
财 务 处
为进一步推动我省国税系统财务管理工作,促进各项制度的有效落实,根据《关于做好2009年全省国税系统财务管理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的通知》(粤国税函„2009‟764号)要求,我处对2009年度全省国税系统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目标责任制考核。
一、因地制宜,创建目标责任制考核固定项目加浮动项目考核办法
为建立与目标责任制相适应的绩效评价制度,正确评价和反映预算单位工作完成情况,进一步促进各项制度的有效落实,税
务总局制定了目标责任制考核指标。我省根据税务总局目标考核管理办法,结合我省国税系统财务管理工作实际,首创了目标责任制考核固定项目加浮动项目的考核办法。固定项目反映税务总局规定的考核内容,将压缩三项经费、结余资金消化和政府采购“回头看”三项工作列为2009年浮动考核指标;固定项目作为每年考核的必查项目,浮动项目根据每年的工作重点进行调整;固定项目作为财务管理工作整体情况考核的重点内容,浮动项目作为加强财务管理重点工作监管的有效措施。两个考核项目占分比重根据工作需要适时调整,以固定项目为主,以浮动项目为补充。
二、分步实施,将目标责任制考核作为加强财务监管工作的重要抓手
目标责任制考核各项指标涵盖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考核工作是省局了解基层财务管理工作情况的一个重要窗口,也是加强财务监管工作的一个有力抓手。对2009年全省国税系统的目标责任制考核按照“以市局自评为基础,以省局审核评分为主,以工作组抽查为补充”的原则,分四个步骤开展。
一是市局自评阶段。各市国税局对本单位2009年财务管理工
作情况,对照目标考核各项指标的考核内容、考核标准及考核依据的规定,进行自查自评,并填写评分表。
二是省局审核阶段。我处组织力量按业务线条分块对各市自
评情况进行审核。各项考核指标的考核时间根据业务需要有所不4-
全省各级国税部门通过采取向困难地区倾斜、向基层倾斜、向征管和信息化建设倾斜等一系列有效措施,我省结转和结余资金规模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较好地完成了税务总局下达的结转和结余资金压缩20%以上的目标;全省各级国税部门通过开展政府采购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回头看”工作,对照税务总局政府采购执行专项检查发现的问题,切实查找问题的根源,并在认真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将整改措施落到实处,并及时形成总结分析报告层报税务总局,得到税务总局的认可和好评。
在2009年实施浮动项目考核成功经验的基础上,2010年我们准备将预算执行进度、会计基础管理、专项经费使用、固定资产使用、处置及收入收缴、政府采购工作质效、采购计划与执行情况系统软件上线等项目确定为浮动考核项目,并适当加大浮动考核项目占分比重,更好地发挥浮动项目考核对财务管理工作的促进作用。
(三)考核结果对加强全省国税系统财务管理工作导向作用
显著
通过开展目标责任制考核,我们发现了全省国税系统财务管
理工作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发现了基层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需要省局统一解决的发展难点,发现了各地工作中值得推广的先进经验,我们把这些问题作为加强我省财务管理工作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在2010年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予以重点考虑,并提出了
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加以解决。如:我们发现全省国税系统在基建管理,尤其是“双超”项目上还存在较大的漏洞,2010年在全省国税系统财务管理工作会议上,明确了“对出现双超的项目,特别是2005年以后的新建项目,要进一步加大整改力度,一经发现马上停工,先进行整改,按照《基建责任状》追究相关责任、处理相关人员后再开工和办理竣工结算”的强制性措施,并切实执行。又如:在实地抽查考核过程中,我们发现各地程度不同地存在会计基础薄弱的问题,针对这一现象,2010年省局举办了一期内容全面的大规模的财务管理业务知识培训班,其中重点对会计基础工作进行培训。
(责任编辑:蒋伟芬)
发送:省局领导,局内各单位,各市、县(区)国家税务局。-6-
第二篇:国税系统财务管理心得体会
免费
分享
创新
国税系统财务管理心得体会
财务管理的实质就是对物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物质资源是税收工作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财务管理是整个税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税务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来,贵州省国税系统积极推进各项财务管理改革,大力实施法制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财务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全省国税事业的和谐发展。
一、我省国税系统财务管理工作现状
(一)着力提高经费保障能力。全省各级国税部门围绕税收中心工作,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工作的保障作用,促进了各项税收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总局“三个倾斜”的支持下,全省国税系统人均经费水平从的3.15万元上升到的4.75万元,经费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各地认真落实基本支出最低保障线制度,严格执行省局机关人均基本支出不得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倍,地市级机关人均基本支出不得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5倍的规定,经费预算分配不断向基层、向征管和艰苦边远地区倾斜。基层人均最低保障经费由前几年的不到1.5万元提高到现在的不低于3.73万元;地区间人均经费水平差距由前几年的1.6万元缩小到0.38万元。
(二)树立依法理财、科学管理的观念。全省国税系统按照依法行政、强化管理的工作要求,不断转变观念,统一认识,全面树立依法理财、科学管理的观念,财务管理工作逐步由“事务型”向“管理型”转变。一是工作思路进一步转变。各级国税部门不断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领导,切实改变了“重花钱,轻管理”的思想,按照“观念要更新,管理要科学;形势要认清,目标要明确;当家要理财,用钱要规范;理财要依法,机制要健全”的工作要求,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对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实行领导班子集体研究,依法决策,民主决策,切实转变管财、理财、用财的工作思路,财务管理工作走上依法规范的轨道。二是财经纪律观念进一步增强。各地积极开展财经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深入学习财务管理和政府采购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加大对财务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不断强化领导干部和财务人员的财经纪律观念和责任意识,增强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的能力,有效预防和避免了财务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三是财务管理基础工作不断加强。狠抓财务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建设,制定和完善了预算管理、会计核算、资产管理、银行帐户管理、基本建设管理等一系列规章
免费
分享
创新
制度和管理办法,按照相关制度规定制订下发了预算管理工作流程,形成了符合我省实际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坚持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事,不断巩固了财务管理和政府采购工作基础,工作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四是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积极推进财务管理工作组织体系、岗责体系、制度体系、监督体系建设,理顺了管理机构,规范了岗位职责,明确了岗位目标。全省9个市州地国税局单独设置了财务管理机构,95个县市局会计核算归口到办公室管理。
(三)积极推进各项财务管理改革。按照党中央提出的“不断推进财政体制改革,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集中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工作要求,各级国税部门在总局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不断增强改革意识,积极实施各项财务管理改革,促进了财务管理工作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一是部门预算改革稳步实施。按照量入为出、勤俭节约的原则,进一步规范完善预算编制和执行,强化预算的约束机制,加强预算审批管理,严格控制基本建设规模,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按照逐级编制综合预算的要求,预算编制落实到基层预算单位,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进一步提高。结余资金、其他收入和政府采购资金全部纳入部门预算管理,地区间经费水平差距逐步缩小,实现基本支出经费零基预算。二是积极推行基本支出预算定员定额管理改革。,总局将我省国税系统纳入国税部门第三批基本支出定员定额改革试点,全省国税系统各级财务部门在人手少、改革工作任务重、时间紧、数据测算工作量大的情况下,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结合实际,努力克服困难,认真细致地对全省国税系统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分项目进行翔实统计测算,提出了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定额水平数据,为总局和财政部核定我省国税系统基本支出定员定额水平奠定了良好基础,进一步提高了中央财政经费保障水平。三是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顺利推行。按照总局工作部署,10月起,省局系统和机关中财拨款经费推行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12月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推行到市州地局机关和系统,12月又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推行到县级预算单位,至此,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全面推行到所有预算单位。根据总局的工作要求,省局对系统经费严格按预算执行,严格审核集中支付用款额度申请,合理确定用款额度。加强与总局和银行部门的联系,及时将用款额度审核上报,保证了基层部门的工作需要。四是收支两条线改革不断深化。认真开展代征代扣代缴税款手续费清理工作,进一步规范了代征代扣代
免费
分享
创新
缴税款手续费管理,及时纠正发现的问题。按照
银行帐户管理的要求,认真开展银行帐户清理工作,明确各级预算单位可开帐户的数量和种类,规范银行帐户管理程序。五是财务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成功实施预算编制、网络版财务核算、决算报表、国库集中支付额度上报、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等软件,大力开展财务软件操作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了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六是基本建设管理进一步完善。各级国税部门按照基建项目库管理的要求,不断强化基本建设管理,认真落实基本建设项目库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规范项目的立项条件、严格审批权限和审批程序。加强项目的设计、施工预算评审、招投标管理、开工审批等前期管理,建立基本建设管理责任状制度。以来,多次组织开展了全省基本建设项目清理工作,进一步摸清了全省基本建设的实际情况。对实际建设过程中有困难的项目,积极向总局申请调整,实事求是解决问题,确保基本建设项目依法管理,科学实施。七是切实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对全省国税系统国有资产进行了全面盘点清查,针对资产管理薄弱环节,采取有力措施,加强资产的购置、使用、处置、报废等各环节管理,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
(四)有效实施财务监督。财务管理权是国税机关“两权”监督的重要内容之一。全省国税系统围绕加强预算分配权、资金使用权、基本建设项目审批权、固定资产处置权以及大宗物品采购的监督制约,积极探索财务监督长效机制,有力地加强了财务管理廉政建设,确保了权力的正确行使。一是强调各级国税部门坚持预算资金分配、基建项目立项和大额资金使用报局长办公会审批制度。二是日常财务监督进一步强化。各地严格按照总局和省局的工作要求,针对预算编制和执行、日常财务收支、项目经费使用、基本建设管理等重要工作环节,结合工作实际,精心组织,认真开展日常财务监督检查。采取日常财务监督检查与内部审计相结合、与日常管理相结合、上级抽查与自查相结合等方式,有效促进了财务监督检查工作经常化。
二、当前我省国税系统财务管理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当前我省国税系统财务管理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依法理财,科学管理的意识还须进一步增强。在财务管理工作中,有的
免费
分享
创新
领导干部对财务改革政策学习不深,知晓不多,习惯随意花钱,大手大脚,铺张浪费;有的大额资金使用不按决策程序实行集体研究,个人说了算;有的税收成本意识不强,超越自身经济能力搞建设;有的一把手不管不问,放任自流,失去控制和监督;有的对财务管理改革的约束和监督机制不理解,有抵触情绪;有的对财务管理改革缺乏前瞻性,不能适应改革的新要求;有的财务人员不敢坚持原则,违规办理财务收支业务等等。这些都说明全省财务管理还需进一步增强依法理财、科学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二)国税系统财务预算体制机制不完善。进几年来,全系统各项财务预算管理改革虽已推行,但改革尚属起步阶段,加之旧体制机制的痼疾,困难和矛盾突出,财务管理预算改革亟待完善。在经费预算改革方面,原来的“基数法”下的资金分配方式还没有完全消除,真正意义上的经费预算收支定员定额管理没有到位。特别是受历史因素和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影响,我省国税系统经费总量小,受“基数法”资金分配方式的制约更大。实行基本支出定员定额管理改革后,虽然经费总量有所增加,但由于改革没有覆盖基本支出的全部范围,我省国税系统在职人员、离退休人员经费不足、住房改革、医疗改革等支出经费来源没有保障的问题,随着地方政府补助经费的减少而越显突出。一些地方政府已经明确提出国税系统经费保障应由中央财政承担,不再给国税部门提供经费补助。国税部门作为中央垂直管理单位,经费预算没有全额由中央财政解决,尤其是我省特殊的住房改革政策,中央财政不核拨相应的经费作保障,对各级国税部门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对专项(项目)经费,大部分项目实质上是对基本经费不足而采取的补助措施。目前情况看,一是项目名目增多;二是规定使用范围窄,长期不修订调整;三是一些项目资金缺口大。这些问题,造成各级国税部门在实际工作中要么基本经费挤占项目经费,要么项目经费挤占基本经费,形成制度性缺陷违规,增加财务管理风险。在“收支两条线”改革方面,“两证”收入上缴后,中央财政只返回85%,而税收征管改革不断更新,票证报废多,以及出台新的免缴“两证”费政策等,“两证”费收支已经出现入不敷出的问题。对资产处置收入上缴问题,没有明确具体操作办法。按照只收缴,不返还,还要支付处置费用的机制,显然不利于调动基层预算单位处置闲置资产、盘活资源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加强资产管理,特别是资产处置,上报一年多审批不下来。在国库集中支付方面,直接支
免费
分享
创新
付方式须上报原始资料审核,手续程序复杂,上报审批时间长。
(三)财务管理基础仍须加强。主要是预算的编制和执行严肃性不强,存在随意性;财务纪律观念不强,财务支出管理不严,会计核算不规范;税收成本意识不强,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不健全,花钱办事不计成本,资金使用效益不高。
(四)基建项目建设进展缓慢。全省国税系统基建项目有些已安排基建预算资金,但项目立项以后,由于各种原因,项目开工进展缓慢,基建资金结存额度大。其中项目建设单位领导重视不够,工程项目负责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是主观原因。申请基建项目积极,一但项目具体实施,谁都不愿管。主要问题在于对工程项目负责人员只有责任,没有鼓励措施。
(五)资产管理尚须加强。行政和事业单位资产分货币资产和固定资产。长期以来,只重视货币资产管理,忽视固定资产管理,重资产购置,轻资产管理的问题比较突出。加之国地税分家,原有固定资产状况复杂,资产手续不清不全,有的资产产权不明,有的资产有帐无实物,有的有实物无帐。资产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不够好,资产配置不公平不均等,经济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机关与基层之间办公设施和条件悬殊过大,好的高楼大厦,差的屋顶漏雨,基层人均占用资产数量较低、配置较差。有的非办公资产所占比重大,资产闲置浪费现象较严重,资产使用效率低下。
三、加强财务管理,保障国税事业和谐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一)认清形势,转变观念,增强依法理财、科学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在全面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下,国税系统行政管理工作将进一步强化,建立健全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管理高效、服务优良、公正廉洁的行政管理体系,为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改革创新是做好新时期财务管理工作的根本动力。党中央明确指出,要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改革,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依法理财,科学管理是财务管理工作由“事务型”向“管理型”转变的重要标志,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内涵。其甚本要求就是财务管理工作必须在法律法规和财经制度框架内运行,运用法律法规和制度程序手段规范各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做到“生之有道,取之有据,用之有效”。全省国税系统要全面树立依法理财、科学管理的工作理念,不断加快依法理财、科学管理进程,促进财务管理工作健康发展。
免费
分享
创新
要加强各级国税部门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对财务管理方面的改革目标、财经纪律制度基本要求的教育培训,把财务管理方面的改革内容纳入各级领导干部教育培训计划,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依法理财、科学管理的自觉性。
(二)加快财务预算改革,完善财务管理,努力提高国税系统中央财政经费保障能力。国税系统作为中央垂直管理部门,所需经费应由中央财政承担,这是不言而喻的。目前的体制机制不仅不合理而且不公平,造成经济不发达地区基层国税机关主要领导压力很大,建议加快研究解决国税系统经费全额由中央财政承担问题。加快推行定员定额管理改革步伐,在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基础上,建议全额保障在职人员、离退休人员经费,按规定标准保障在职人员、离退休人员住房补贴和医疗费用等。在全项目核定公用支出的基础上,建议归并减少专项经费项目,例如取消“两证”专项经费、“三代”税款手续费等,这些项目经费应纳入公用经费支出范围。对保留的专项经费项目,应修订支出范围和标准。为适应不断发生的税制、税收征管等各项重大改革所需经费投入,保证改革的全面实施,建议在总局和省局设立专项预算资金,建立部署推行的改革举措由同级安排匹配相应的工作经费的机制。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对直接支付申请的核查,建议改事前实地核查全部资料为网上审查申请审批支付,事后实地审查全部资料,以提高支付效率。对资产处置,建议区别预算级次和资产额度,下放审批权限,提高审批效率。特别是对突然发生的非正常处置,如政府规划拆迁、资产置换、突发自然灾害造成损失的处置等,都需要及时解决,因此应下放部分审批权限。
(三)建立健全内控机制,夯实财务管理基础,规范财务管理行为。内部财务控制的制度机制是确保预算制度、财经制度纪律、财务收支依法规范运行的必要措施,是夯实财务管理基础的制度保障和规范财务管理行为的重要手段。一是要进一步加强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增强预算刚性和约束性。积极实施全额综合预算,坚持无预算不开支的预算原则,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检查,增强预算执行力。二是要加强财务开支的审核和日常检查。要进一步完善国税系统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办法,切实加强财务收支管理,花钱办事应当量力而行,坚决压缩一切不必要的开支,优先保障必要的基本支出,把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发挥最大效益。三是要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要以信息化为依托,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支付、网络版财务预算、财务决算、基本建设项
免费
分享
创新
目库、资产管理等软件管理系统,及时优化整合,财务数据互联共享,捉高会计信息质量。四是强化税收成本意识,积极探索建立税收成本指标考核体系,不仅要从总量上看征税成本,也要从结构上看分项税收成本;不仅要看货币资金的税收成本,也要看占用固定资产状况的税收成本。积极推行项目资金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建立健全监督激励机制,加强基建项目管理。要严格执行基建项目管理制度,基建项目的审批立项、预算分配、建设标准、工程管理等都必须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管理制度办事,严格控制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以固定单位造价控制建设标准,建议根据建筑市场价格情况允许合理调整。对工程建设项目,要切实加强管理和监督,既有益于确保工程质量,也有益于廉政建设。基建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项涉及面广,专业性强,艰苦细致的工作,工程具体负责人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细致深入扎实的工作作风,必须付出艰苦的劳动。因此,既要加强管理教育和监督,也要对他们的贡献给予赞扬和奖励。
(五)切实加强资产管理,建立长效机制。要切实重视固定资产管理,进一步深化国税系统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改革。要合理配置资产,有效利用资产。新增资产配置应当向资源配置少的地区和单位倾斜,要采取有力有效措施,盘活存量资产。对闲置、出租出借资产,该整合的整合,该处置的处置。新增资产与存量资产统筹规划,以求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发挥资产使用效益,对资产处置收入全部上缴问题,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是正确的改革方向,但应当考虑处置单位在资产处置过程中发生的相关处置费用、现有资产配置水平和调动资产使用单位盘活存量资产的积极性。针对国税系统资产配置总体水平偏低,地区之间极不均衡,基层条件简陋的状况,建议对资产处置收入实行留成统筹办法,即:资产处置收入上缴一部分,处置单位留用一部分,根据处置单位资产配置情况,上级单位可统筹调剂给资产配置少的所属单位使用。上缴与留用比例以省(市)为单位,经济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资产占有量多的与占有量少的单位,上缴与留用比例要有差别,好的少留用,差的多留用。对房屋、土地处置收入留用部分的使用纳入基建预算管理。
资料来源:http://www.xiexiebang.com/data/xdth/
第三篇:开展单位目标责任制考核通知
为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各单位的工作成果,强化激励与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局系统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全局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根据《市科技局局属单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现将今年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考核阶段及时间安排
1、自查阶段:自通知之日起至年12月中旬,局属各单位按照年初签订的目标责任书中的各项目标任务开展自查工作,并根据《局属单位目标责任书考核评分表》准备相关的佐证材料。
2、考核阶段:年12月下旬(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各单位按照《局属单位目标责任制考核评分表》的要求将相关证明材料提交给考核办。考核办将组织机关各处室负责人对各单位完成目标责任制的情况逐项进行打分。
3、审核阶段:年1月初,考核办将考核结果报局考核领导小组审定,评选出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和目标管理达标单位。
4、表彰阶段:年1月中旬,在局系统年终总结表彰大会上对目标管理先进单位进行表彰。
二、考核要求
1、局属各单位要认真对待此次考核,应实事求是,客观评价自己的工作。
2、各处室负责人应客观、公平、公正地评价被考核的单位。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国税系统财务管理心得体会
财务管理的实质就是对物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物质资源是税收工作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财务管理是整个税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税务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来,贵州省国税系统积极推进各项财务管理改革,大力实施法制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财务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全省国税事业的和谐发展。
一、我省国税系统财务管理工作现状(一)着力提高经费保障能力。全省各级国税部门围绕税收中心工作,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工作的保障作用,促进了各项税收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总局“三个倾斜”的支持下,全省国税系统人均经费水平从的3.15万元上升到的4.75万元,经费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各地认真落实基本支出最低保障线制度,严格执行省局机关人均基本支出不得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倍,地市级机关人均基本支出不得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5倍的规定,经费预算分配不断向基层、向征管和艰苦边远地区倾斜。基层人均最低保障经费由前几年的不到1.5万元提高到现在的不低于3.73万元;地区间人均经费水平差距由前几年的1.6万元缩小到0.38万元。(二)树立依法理财、科学管理的观念。全省国税系统按照依法行政、强化管理的工作要求,不断转变观念,统一认识,全面树立依法理财、科学管理的观念,财务管理工作逐步由“事务型”向“管理型”转变。一是工作思路进一步转变。各级国税部门不断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领导,切实改变了“重花钱,轻管理”的思想,按照“观念要更新,管理要科学;形势要认清,目标要明确;当家要理财,用钱要规范;理财要依法,机制要健全”的工作要求,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对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实行领导班子集体研究,依法决策,民主决策,切实转变管财、理财、用财的工作思路,财务管理工作走上依法规范的轨道。二是财经纪律观念进一步增强。各地积极开展财经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深入学习财务管理和政府采购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加大对财务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不断强化领导干部和财务人员的财经纪律观念和责任意识,增强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的能力,有效预防和避免了财务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三是财务管理基础工作不断加强。狠抓财务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建设,制定和完善了预算管理、会计核算、资产管理、银行帐户管理、基本建设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按照相关制度规定制订下发了预算管理工作流程,形成了符合我省实际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坚持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事,不断巩固了财务管理和政府采购工作基础,工作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四是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积极推进财务管理工作组织体系、岗责体系、制度体系、监督体系建设,理顺了管理机构,规范了岗位职责,明确了岗位目标。全省9个市州地国税局单独设置了财务管理机构,95个县市局会计核算归口到办公室管理。(三)积极推进各项财务管理改革。按照党中央提出的“不断推进财政体制改革,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集中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工作要求,各级国税部门在总局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不断增强改革意识,积极实施各项财务管理改革,促进了财务管理工作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一是部门预算改革稳步实施。按照量入为出、勤俭节约的原则,进一步规范完善预算编制和执行,强化预算的约束机制,加强预算审批管理,严格控制基本建设规模,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按照逐级编制综合预算的要求,预算编制落实到基层预算单位,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进一步提高。结余资金、其他收入和政府采购资金全部纳入部门预算管理,地区间经费水平差距逐步缩小,实现基本支出经费零基预算。二是积极推行基本支出预算定员定额管理改革。,总局将我省国税系统纳入国税部门第三批基本支出定员定额改革试点,全省国税系统各级财务部门在人手少、改革工作任务重、时间紧、数据测算工作量大的情况下,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结合实际,努力克服困难,认真细致地对全省国税系统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分项目进行翔实统计测算,提出了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定额水平数据,为总局和财政部核定我省国税系统基本支出定员定额水平奠定了良好基础,进一步提高了中央财政经费保障水平。三是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顺利推行。按照总局工作部署,10月起,省局系统和机关中财拨款经费推行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12月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推行到市州地局机关和系统,12月又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推行到县级预算单位,至此,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全面推行到所有预算单位。根据总局的工作要求,省局对系统经费严格按预算执行,严格审核集中支付用款额度申请,合理确定用款额度。加强与总局和银行部门的联系,及时将用款额度审核上报,保证了基层部门的工作需要。四是收支两条线改革不断深化。认真开展代征代扣代缴税款手续费清理工作,进一步规范了代征代扣代缴税款手续费管理,及时纠正发现的问题。
第五篇:“省直管县”财政改革与国税系统财务管理
“省直管县”财政改革与国税系统财务管理
邵阳县国家税务局
根据省委省政府湘发[2010]3号文件,我省自2010年1月1日起,推行财政“省直管县”改革,开展相关业务工作。作为一项立意在扩权强县、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改革措施,“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对于规范省县之间财政关系、提高财政运行效率、增强县域经济活力具有积极意义。但是,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对国税部门在地方财政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均产生重大影响,随之而来也势必对国税部门从地方政府取得经费带来深远影响。
一、“省直管县”改革后国税收入的分配调整对地方财政
带来影响
国税征收的税种中,将增值税地方部分纳入省县按25:75的比例分享,企业所得税及个人所得税地方部分由省县按30:70比例分享,原属省级收入的电力、石化、冶金、有色金属等增值税下划省县。以2010年税收完成情况为例分析比较如下表:
单位:万元
由此可见:一是改革后我县国税管辖范围未发生变化,但县电力
局税收下划后,县级增值税范围扩大,县级税收总规模扩大483万。二是县财政分享的地方收入实际减少698.69万,短期内会按照保既得利益原则通过转移支付弥补.从长远看,县级财政在增量分享上明显下降。
二、当前国税部门经费来源构成情况
仍以2010年为例,我局全年共取得经费收入1333.43万元(不含专项基建经费),其中,系统内下拨853.4万元,从地方财政取480万元。从地方取得经费收入占全部经费收入的 36 %。由此可见,从地方财政取得的经费份额很大,对维护国税工作正常运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对国税部门经费的影响
从前面图表中我县国税向县财政提供的直接可用财力看,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后明显下降。虽然省财政通过转移支付的形式对直管县财政进行了弥补,但从表象看,国税部门所能向县财政提供的可用财力下降,这种表象,就影响着国税部门在地方政府的地位,影响着国税部门的经费。从我县人民政府今年的一些举措来看,可以得到印证:一是县政府文件明确,国税收入计划不分配到乡镇,不对乡镇进行考核;二是将原来按县级税收收入4%拨付工作经费、当年新增税收收入按5%拨付工作经费的政策调整为一律按4%拨付工作经费。
不仅如此,还有县政府领导提出,今后将按县实得收入确定比例提取工作经费。可见后续影响还在发酵中。
四、对策与建议:
(一)、多方着手,确保改革前后国税部门经费不受影响或是不受大的影响。一是充分取得地方政府对国税部门的经费支持。对地方政府来讲,总体来看,纳入改革范围县的财力必然加强,这与国税部门的辛勤工作是分不开的。国税收入任务基数的不断壮大,是地方财力加强的前提和基础。二是上级国税部门要积极为市县国税部门争取政策支持和经费支持。要用政策来为基层国税争取经费支持。
(二)、县拨与省统筹各有利弊,建议采取以县拨为主、省调度平衡为辅的手段来平衡全省各地国税系统苦乐不均现象。从当前来看,实现省统筹由省国库实行集中支付面临许多实际问题:如各地税收规模不一,取得经费标准不一,财力需求不一,等等。因此保留目前的县拨筹资方式,再通过省局适当统筹调度,以利于平衡各地国税的不平衡现状。其中,调度资金的主要部分应该来源于省财政集中的新增的增收税收分成收入。
(三)、尽快解决改革过程中的“市刮县”现象。税收基数直接影响到市县国税部门的经费利益。省级财政及国税部门要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湘发[2010]3号文件。省市要合理确定汇总纳税企业增值税预缴比例,避免因企业所在地税收的减少而影响地方财政收入。上划的原本属于市、县级财政的财源如烟草行业实现的税收(主要是企业所得税)应归还当地政府。
(四)、省局应加大对基层国税部门经费下拨力度,平衡国地税经费差距。从国地税经费现状横向对比看,全省各市县中,国地税经费取得差异很大,国地税干部职工待遇相差很大,这种状况没有体现
出国税部门垂直管理的优越性,极大地挫伤了国税干部职工为中央组织财政收入的积极性。以我县为例,国税现有干部职工180人,地税不足100人。上级主管部门下拨经费两局相当。然而从地方政府取得的经费差异巨大,2010年我局为480万元,而地税局却达960万元。从人平经费看,地税远高于国税。因此建议省局要加大对基层部门的经费下拨力度,尤其是加大对困难地区、落后地区的经费支持。
五、要逐步改进经费取得方式,减少对地方政府的经费依赖,确保国税部门依法开展执法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由于对地方财政的过度依赖,影响了国税部门的执法刚性。同时,由于各地税源状况不一样,造成了各地国税部门取得经费的不均衡,影响了国税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2011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