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市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实施办法-国税
城市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规范城市商业银行的财务行为,加强对城市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根据财政部制定的《企业财务通则》、《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及现行税法等法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金融业务的城市商业银行。
第三条 城市商业银行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税务登记内容发生变化的(包括迁移、合并、新设分支机构或营业网点、终止清算等),应按规定申报办理变更或注销税务登记。
第四条 城市商业银行收入、成本、费用的确认,应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国家另有规定者除外)。
第五条 城市商业银行开办外汇业务的,应实行外币分账制,平时以外币记账,每期终了将有关外币金额折合为记账本位币金额。
第六条 城市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应以提高效益为中心,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行为,如实反映经营状况,依法计算和缴纳国家税收,维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权益,并接受主管税务机关的财务管理。
第七条 城市商业银行财务部门应履行财务管理职责,做好各项财务收支测算、计划、控制、分析和考核工作。
第二章 权 益
第八条 权益分为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债权人权益即负债,包括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第九条 城市商业银行设立时必须有法定资本,法定资本即注册资本,是城市商业银行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资本。实收资本(股本)是指城市商业银行投资者按出资合同、协议规定实缴的出资额及经营过程中按法定程序转增部分。
城市商业银行收到的投资者实缴的出资额,必须聘请中国注册会计师验资,并出具验资报告,城市商业银行据此发给投资者出资证明。
第十条 城市商业银行的实收资本(股本)按投资主体可分为国家资本金、城镇集体资本金、法人资本金和个人资本金。
(一)国家资本金:是指有权代表国家投资的政府部门或机构,以国有资产投入城市商业银行形成的资本金。
(二)城镇集体资本金:是指城市商业银行历年积累(指国家历年减免的税款和法定盈余公积)按规定转作实收资本形成的资本金。
(三)法人资本金:是指法人单位以其依法可支配的资产投入城市商业银行形成的资本金。
(四)个人资本金:是指社会个人,如个体户、城市居民、信用社内部职工等以其合法的财产投入城市商业银行形成的资本金。
第十一条 城市商业银行可以采取吸收现金或者发行股票等方式筹集资本。
以发行股票方式筹集的资本,按股票面值计价。
第十二条 城市商业银行筹集资本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城市商业银行除原城市信用社股东可将其权益折股转入资本外,向新股东募集的资本和原城市信用社股东新增的资本,必须是货币资金(现金),不得以债权、实物资产、有价证券等折股入资。新投资入股的资金必须一次募足到位。
第十三条 在经营期内,投资者对其投入城市商业银行的资本,除依法转让外,不得以任何方式抽走。投资者可按照投资比例或者合同、章程规定,分享城市商业银行的收益或承担城市商业银行的风险。
第十四条 城市商业银行对实收资本依法享有经营权。
第十五条 城市商业银行的资本公积包括:在筹集资本过程中,股东缴付的出资额超出其认缴出资额的差额;接受捐赠的资产;按国家规定增加的资本公积。
资本公积可按法定程序转增资本。
盈余公积包括城市商业银行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和公益金。
第十六条 固定资产净值与在建工程之和占所有者权益(扣除未分配利润)的比例最高不得超过50%。
第十七条 负债按承担经济义务的期限长短,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流动负债包括1年(含1年)以下的各项存款、各项借入资金、金融机构存放资金、各种应付预收款项以及发行的短期债券和其他短期负债;长期负债包括1年以上的长期存款、长期借款、发行长期债券、长期应付款(包括长期租入固定资产应付款)和其他长期负债。
第十八条 各项负债按实际发生额计价。发行债券按债券面值计价,实际收到的价款高于或低于债券面值的差额,在债券到期前分期冲减或增加利息支出。发行债券发生的各种费用,计入当期营业费用。
第十九条 负债中的定期存款、发行的债券,应按国家规定的适用利率分档次按季(或月)计提应付利息,计入成本,实际支付给债权人的利息,冲减应付利息。当年提取应付利息的各项负债的实付利息大于应付利息余额的差额部分,以及不提取应付利息的各项负债的实付利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第三章 固定资产
第二十条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不含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2000(不含)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及建筑物、电子设备、运输设备、机器设备、工具器具等。
当一项固定资产的某组成部分在使用效能上与该项资产相对独立,并且具有不同使用年限时,应将该组成部分单独确认为固定资产。
城市商业银行因业务需要而购建的大、中型计算网络(包括硬件购置费及软件开发费),应作为固定资产进行管理。
第二十一条 不符合固定资产条件的物品,为低值易耗品。
下列物品,不论单位价值大小,均为低值易耗品:密押机、点钞机、铁皮柜、保险柜、打捆机、计息机、记账机、钞币、印鉴鉴别仪、压数机、微机、打孔机。
低值易耗品可一次或分期摊入成本。采用分期摊入成本的,摊销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两年。
第二十二条 固定资产按下列原则计价:
(一)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按建造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全部支出计价。
(二)购入的固定资产,以买价加上支付的运输费、途中保险费、包装费、安装费和缴纳的税金等计价。企业用借款和发行债券购建固定资产时,在购建期间发生的利息支出和外币折合差额,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三)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房屋、建筑物等不动产除外),按租赁合同或协议确定的价款加上支付的运输费、途中保险费、包装费、安装费、利息支出和外币折合差额等计价。
(四)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按评估确认或合同、协议约定的价值计价。
(五)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改建、扩建的,按原固定资产的价值加上改建、扩建发生的实际支出,扣除改建、扩建过程中产生的变价收入后的金额计价。
(六)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按所附票据或资产验收清单所列金额,加上由企业负担的运输、保险、安装等费用计价。无发票账单的,根据同类固定资产的市价计价。
(七)盘盈的固定资产,按照同类固定资产的重置价值计价。
重置价值,是指按现行市场价格重新购置某项固定资产所需支付的金额。
(八)换取的固定资产,是指用本企业的固定资产,交换取得其他企业、单位或个人资产,作为本企业的固定资产。
换取的固定资产,以重置价值为原值,以换出固定资产的合同或协议确定的价值加上(或减去)另外支付(或收取)的金额为净值。换出固定资产的合同或协议确定的价值与其账面净值的差额作为当期损益。
城市商业银行购建固定资产交纳的增值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耕地占用税等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第二十三条 城市商业银行固定资产有偿转让、报废、清理和盘盈、盘亏、毁损的净收益或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第二十四条 城市商业银行发生固定资产产权转移、兼并、清算等事宜时,均应对固定资产价值进行评估。
第二十五条 城市商业银行在建工程包括施工前期准备、正在施工中和虽已完工但尚未交付使用的建筑工程和安装工程。在建工程按实际成本计价。
第二十六条 在建工程发生毁损或报废,在扣除残料价值和过失人或者保险公司等的赔款后的净损失,计入施工的工程成本。单项工程报废以及由于非常原因造成的毁损或者报废的净损失,在筹建期间发生的,计入开办费,在投入使用以后发生的计入营业外支出。
第二十七条 虽已交付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工程,自交付使用之日起,按照工程预算、造价或者工程成本等资料,估价转入固定资产,并按规定计提折旧。竣工决算办理完毕后,按照决算数调整估价和已计提的折旧。
第二十八条 城市商业银行的固定资产按照国家规定采用分类折旧办法按月(或季)计提折旧,提取的折旧计入成本。
第二十九条 城市商业银行的下列固定资产提取折旧:
(一)房屋和建筑物;
(二)在用的各类设备;
(三)季节性停用、修理停用的设备;
(四)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房屋、建筑物等不动产除外)和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
第三十条 下列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一)房屋和建筑物以外的未使用、不需用的固定资产;
(二)建设工程交付使用前的固定资产;
(三)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
(四)已提足折旧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五)提前报废和淘汰的固定资产;
(六)破产、关停企业的固定资产;
(七)国家规定其他不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
第三十一条 城市商业银行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从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计提折旧;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从停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计提折旧。
第三十二条 城市商业银行固定资产的折旧率,按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率和分类折旧年限计算确定。净残值率在固定资产原值的5%以内由企业自行确定,个别城市商业银行某些固定资产净残值比例高于5%的,报主管国家税务机关备案。城市商业银行可根据实际情况,在规定的固定资产分类折旧年限基础上,确定具体的折旧年限,报主管国家税务机关备案。
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按不低下表规定的年限掌握:
固定资产分类折旧年限表
项 目
年 限
一、房屋及建筑物 20年
二、机器、机械及其他设备 10年
三、电子设备、运输工具、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器具、工具及家具等 5年
第三十三条 固定资产的折旧一般采用年限法和工作量法。技术进步较快或工作环境对使用寿命影响较大的固定资产,经主管国家税务机关批准,可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或年数总和法。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一)平均年限法的计算公式: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折旧年限×100%月折旧额=原值×年折旧率÷12
(二)工作量法的计算公式:
1.单位里程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规定的总行驶里程
2.每工作小时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规定的工作小时
(三)双倍余额递减法的计算公式:
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100%月折旧额=折旧年限净值×年折旧率÷12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应在其折旧年限到期前2年内,将其净值平均摊销。
(四)年数总和法的计算公式:
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已使用年数)÷折旧年限×(折旧年限+1)×100%
月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年折旧率÷12
城市商业银行按照上述规定选择或经批准实行的具体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需要变更的,须在变更年度前,由城市商业银行提出申请,报主管国家税务机关批准。
第三十四条 城市商业银行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包括装修费)支出,报主管国家税务机关审批后计入当期成本。修理费用发生不均衡且数额大的,可作为待摊费用或递延资产分期摊入成本。
固定资产修理费的审批权限,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确定。
第三十五条 城市商业银行不得以融资租赁的方式租入房屋、建筑物等不动产性质的固定资产,也不得以融资租赁的方式租出固定资产。
第四章 贷 款
第三十六条 城市商业银行贷款时应当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建立规范的贷款审批制度和监督控制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利率政策,正确计算贷款的利息,并接受金融管理机关及有关部门的监管。
第三十七条 城市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本金按实际发生额计价,按规定的利率和计息期限(含展期)计算应收利息。贴现贷款按贴现票据的面值计价,按规定的利率和贴现期限计算应收利息。
对超过原约定期限(含展期后)半年以上未能收回的贷款,应计算应收利息,但不计入当期损益,待实际收到利息后计入当期损益。
第三十八条 城市商业银行发放的抵押、质押贷款,其抵押品、质押品以双方协商议定或权威评估部门评估确认的价值为准,评估部门的评估费用不得由贷款人承担。
抵押品、质押品的价值不得低于贷款本金的1.5倍。
借款人用作抵押、质押的物品的价值若大大高于贷款金额,应以该物品能进行准确划分的某组成部分为抵押品、质押品,该组成部分必须能较准确地确定其价值、且便于以后进行收回贷款处理。
第三十九条 抵押、质押贷款到期,借款人不能偿还,城市商业银行可根据贷款合同及有关法律规定,按照法定程序取得抵押品、质押品的所有权(土地除外)和使用权或处置权(以下简称取得抵押品、质押品),并按以下原则确定抵押品、质押品的价值:
(一)借、贷双方协商议定的价值;
(二)借、贷双方共同认可的权威评估部门评估确认的价值;
(三)法院裁决确定的价值。
城市商业银行在取得抵押品、质押品过程中发生的有关费用,从按以上原则确定的抵押品、质押品的价值中优先扣除,并以扣除有关费用后的抵押品、质押品的净值作为计价价值,同时,将抵押品、质押品转入账内单独管理。城市商业银行收回未处理的抵押品、质押品,不得自用。
第四十条 城市商业银行在取得抵押、质押品时,要同时冲减贷款本金与应收利息。抵押品、质押品的计价价值与贷款本金和应收利息之和的差额,按以下规定处理:
(一)抵押品、质押品的计价价值低于贷款本金时,其差额作为呆账,经批准后冲减呆账准备金;同时将应收利息冲减当期收入。
(二)抵押品、质押品的计价价值等于贷款本金时,作为贷款本金收回处理;其应收利息冲减当期收入。
(三)抵押品、质押品的计价价值高于贷款本金但低于贷款本金与应收利息之和时,其相当于贷款本金的数额作为贷款本金收回处理;超过贷款本金的部分作为应收利息收回处理,不足应收利息部分冲减当期收入。
(四)抵押品、质押品的计价价值等于贷款本金与应收利息之和时,作为收回贷款本金与应收利息处理。
(五)抵押品、质押品的计价价值高于贷款本金与应收利息之和时,其差额作为对借款人的负债处理。
第四十一条 城市商业银行取得的抵押品、质押品当即拍卖、变卖时,其拍卖、变卖收入扣除拍卖、变卖发生的有关费用后的净收入与抵押品、质押品的计价价值的差额(以下简称净收入与计价价值的差额)按以下规定处理:
(一)拍卖、变卖净收入低于抵押品、质押品的计价价值时,其差额分别按以下几种情况处理:
1.拍卖、变卖净收入低于原贷款本金及计价价值,且计价价值又低于原贷款本金时,净收入与计价价值的差额作为呆账,经批准后冲减呆账准备金。
2.拍卖、变卖净收入等于或高于原贷款本金时,净收入与计价价值的差额冲减当期利息收入。
(二)拍卖、变卖净收入等于抵押品、质押品的计价价值时,其差额比照第一款第一项规定处理。
(三)拍卖、变卖净收入高于抵押品、质押品的计价处理,其差额分别按以下几种情况处理:
1.拍卖、变卖净收入低于原贷款本金,且计价价值又低于原贷款本金时,净收入与计价价值的差额作增加呆账准备金处理。
2.拍卖、变卖净收入等于或高于且计价价值也高于原贷款本金时,净收入与计价价值的差额作为利息收入处理。
第四十二条 城市商业银行取得的抵押品、质押品未能当即拍卖、变卖,但却在从城市商业银行取得抵押品、质押品的次日起1年(含)内拍卖、变卖的,在此期间产生的与城市商业银行所取得的1年(含)的抵押品、质押品有关的收入与支出,分别增加或减少拍卖、变卖收入,拍卖、变卖净收入与抵押品、质押品的计价价值的差额按第四十一条规定处理。
第四十三条 城市商业银行取得的抵押品、质押品在1年以后拍卖、变卖的,凡与拍卖变卖抵押品、质押品所产生的有关收入或支出,分别计入营业外收支。
第四十四条 城市商业银行不得从事融资租赁业务。从事经营性租赁业务的租赁资产按原值计价,取得的收入计入当期损益。
第四十五条 城市商业银行应建立和完善贷款质量监管制度,对不良贷款进行分类、登记、考核、催收。
不良贷款包括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呆账贷款。
逾期贷款是指借款合同约定到期未归还的贷款(不包括呆滞和呆账贷款)。展期后未到期的贷款,不作为逾期贷款。
呆滞贷款是指逾期2年(含)仍未归还的贷款,以及贷款虽未逾期或逾期不满2年,但生产经营已终止、项目已停建的贷款(不包括呆账贷款)。
呆账贷款是指:
(1)借款人和担保人被依法宣告破产,进行清偿后,未能还清的贷款;
(2)借款人死亡或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宣告失踪或宣告死亡,以其财产或遗产清偿后,未能还清的贷款;
(3)借款人遭到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巨大且不能获得补偿,确实无力偿还的部分或全部贷款,或者以保险清偿后,未能还清的贷款;
(4)贷款人依法处置贷款抵押物、质押物所得价款不足补偿抵押、质押贷款的部分;
(5)贷款本金逾期2年,贷款人向法院申请诉讼,经法院裁判后仍不能收回的贷款;
(6)对不符合前款规定的条件,但经有关部门认定,借款人或担保人事实上已经破产、被撤销、解散在3年以上,进行清偿后,仍未能还清的贷款;
(7)借款人触犯刑律,依法受到制裁,处理的财产不足归还所欠贷款,又无另外债务承担者,确认无法收回的贷款;
(8)其他经国家税务总局批准核销的贷款。
第四十六条 城市商业银行发生的呆账贷款,应按规定的核销办法从呆账准备金中核销。有关呆账准备金核销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另行制定。
第五章 投资及证券
第四十七条 城市商业银行根据国家财政、金融政策和法规,可以采用购买国债、金融债券等有价证券的形式开展投资业务。城市商业银行不得以国家授予的经营特许权对外投资。城市商业银行对外投资包括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
短期投资是指城市商业银行购入的各种准备随时变现、持有时间在1年(含)内的有价证券。
长期投资是指城市商业银行投出的在1年内不能变现的或不准备随时变现的资产。
第四十八条 城市商业银行的各种投资应按实际成本计价。对购入的有价证券,实际支付价款中包括已宣告发放股利或应计利息的,应按实际支付的价款扣除已宣告发放的股利或应计利息计价。
第四十九条 城市商业银行购买的有价证券按经营目的不同,分为投资性证券和经营性证券。投资性证券是指城市商业银行长期持有,到期收回本息,以获取利息或股利为目的而购入的有价证券。经营性证券是指城市商业银行通过市场买卖以赚取差价为目的而购入的有价证券。
第五十条 城市商业银行购入投资性证券原则上按有关证券面值和规定的利率计算应收利息,分期计入损益。但对按国家指令性计划购买的国债、金融债券可延至结息时计入损益。
第五十一条 城市商业银行出售经营性证券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等确定其实际成本。计价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第六章 其他类资产
第五十二条 其他类资产包括现金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及其他资产。
第五十三条 现金资产包括库存本外币现金、库存金银、存入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和备付金、存放同业的款项以及其他形式的现金资产。
第五十四条 现金资产因价格、汇率变动与账面原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第五十五条 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著作权、租赁权、土地使用权、商誉、非专利技术等。
第五十六条 无形资产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
(一)投资者作为资本或合作条件投入的无形资产,按合同、协议约定的价值或评估确认的价值计价。
(二)购入的无形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价款计价。
(三)接受捐赠的无形资产,按所附单据或参照同类无形资产市场价格计价。
(四)自行开发并已取得法律承认的无形资产,按开发过程中的实际成本计价。
城市商业银行在合并过程中,购买方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被收购企业净资产的差额作为商誉的入账价值,除此以外,商誉不得作价入账。非专利技术的计价应当经法定评估机构评估确认。
第五十七条 无形资产自开始使用之日起在有效使用期限内平均摊入成本。
无形资产的有效使用期限按下列原则确定:
(一)法律和合同或城市商业银行申请书中分别规定有法定有效期限和受益期限的,按法定有效期限与合同或城市商业银行申请书规定的受益期限孰短的原则确定。
(二)法律无规定有效使用期限,合同或城市商业银行申请书中规定有受益期限的,按合同或申请书中规定的受益期限确定。
(三)法律、合同或城市商业银行申请书均未规定法定有效期限和受益期限的,按城市商业银行预计的受益期限确定。
(四)受益期限难以预计的,按不短于10年的期限摊销。
第五十八条 城市商业银行转让无形资产取得的净收入,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计入城市商业银行的其他营业收入。
第五十九条 递延资产包括开办费、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改良支出、摊销期超过1年的修理费以及摊销期超过1年的低值易耗品摊销等。
开办费是指城市商业银行及其设立的分支机构在筹建期间发生的费用,包括筹建期间工作人员的工资、办公费、差旅费、培训费、印刷费、律师费、注册登记费以及不计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购建成本的汇兑净损失等支出。
城市商业银行筹建期间的下列费用不得计入开办费:应当由投资者负担的费用;为取得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所发生的支出;筹建期间应当计入工程成本的汇兑损益、利息支出等。
城市商业银行筹建期间发生的汇兑损失与汇兑收益相抵后的净收益,可计入资本公积,也可留待弥补以后年度发生的亏损,或者留待并入城市商业银行的清算损益。
开办费自营业之日起分期摊入营业费用,摊销期不得短于5年。
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改良支出,按照有效租赁期限和耐用期限孰短的原则分期摊销。
第六十条 其他资产包括自身的被冻结存款、被冻结物资、涉及法律诉讼中的资产等。
第七章 成本和费用
第六十一条 城市商业银行成本费用包括以下内容:
(一)利息支出。指以负债形式筹集的各类资金(不包括金融机构存放资金)按国家规定的适用利率向债权人支付的利息,包括对定期存款和发行债券分档次提取的应付利息及国家政策允许列支的其他利息支出。
(二)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支出。指城市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及同业之间资金往来发生的利息支出。
(三)固定资产折旧费。指城市商业银行按照国家规定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
(四)手续费支出。指城市商业银行办理金融业务过程中发生的手续费支出。其中:城市商业银行支付给代办储蓄业务的单位和个人的手续费按储蓄存款年平均余额的8‰控制使用。
代办储蓄手续费=每月月末储蓄余额之和÷12×8‰
(五)业务宣传费。指城市商业银行开展业务宣传活动所支付的费用。业务宣传费在营业收入(扣除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收入)的5‰以内掌握使用。
(六)业务招待费。指城市商业银行为业务经营的合理需要而支付的业务交际费用。业务招待费在全年营业收入(扣除金融往来利息收入)的5‰以内控制使用。
(七)金银买卖损失。指城市商业银行发生金银买卖时,因价格、汇率变动与账面原值的差额。
(八)汇兑损失。指城市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经营外汇业务发生的损失。
(九)各种准备金。城市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包括呆账准备金、坏账准备金。
1.呆账准备金。呆账准备金按年末贷款余额(扣除委托贷款、以国债为质押物的抵押贷款)的1%按原币实行差额提取。
当年呆账准备金累计提取额=年末贷款余额×1%-呆账准备金上年末余额核销的贷款呆账应保留追索权。收回已核销贷款呆账增加呆账准备金,由此使年末呆账准备金余额超过年末贷款余额1%的部分,当年不必冲回超额部分。
2.坏账准备金。坏账准备金可按年初应收账款余额的5‰按原币实行差额提取。
城市商业银行的应收账款包括应收利息、应收租赁收入。
坏账准备金仅限于核销应计入损益的应收账款。
城市商业银行的坏账损失是指因债务人破产或死亡,以其破产财产或遣产清偿后,仍然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或者因债务人逾期未履行偿债义务超过两年仍然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
城市商业银行发生的坏账损失,超过当年坏账准备金余额部分,计入当期损益;收回已确认核销的坏账损失,增加坏账准备金。对核销的坏账损失,列入表外核算,保留追索权。
(十)业务及管理费用。包括电子设备运转费、研究开发费、钞币运送费、安全防范费、邮电费、劳动保护费、外事费、印刷费、公杂费、低值易耗品摊销、职工工资、奖金、差旅费、水电费、租赁费(不包括融资租赁费)、修理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税金、会议费、诉讼费、公证费、咨询费、无形资产摊销(不包括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摊销)、递延资产摊销、取暖费、审计费、出纳费、技术转让费、绿化费、董事会费、财产保险费、劳动保险费、待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及其他费用等。
1.电子设备运转费:指为保证计算机正常运转而购买纸张、色带、软盘等所开支的费用。
2.钞币运送费:指为运送钞币所支付的租用汽车运输费、包装费、自备运钞车的油料费、养路费、牌照费、押钞币人员的差旅费等。
3.安全防范费:指出于安全防范需要所购置的安全保卫器械、安装营业网点的防护门窗及柜台栏杆、消防专用设备、保安人员工资以及经批准的其他防卫费用。
4.邮电费:指办理各项业务支付的邮费、电报费、电话费、电话初装费、手机入网费、电传及传真设备安装、使用费和线路租用等费用。按规定收取的邮电费收入冲减邮电费支出。
5.劳动保护费:指按规定购买的职工劳动保护用品及规定岗位的职工保健费支出。
6.外事费:指按国家有关规定支付的因业务需要出国和涉外人员的有关费用。
7.印刷费:指印制各种账表、凭证、资料费、包装运送费、刻制图章及业务用品费开支。
出售凭证收入冲减费用。
8.公杂费:指汽车等各种运输工具的油料费、养路费、牌照费、以及购买办公用品、清洁用品、订阅公用书报等项的费用。
9.职工工资:指按规定发给在职职工的工资、津贴、补贴以及按国家规定可以发放的其他工资性支出。
10.奖金:指按不超过税前利润(不含此项支出)5%的比例,报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批准后据实列支的奖金。个别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商业银行因情况特殊确需提高奖金列支比例的,必须报经国家税务总局审批,但最高不得超过税前利润的8%。亏损城市商业银行不得列支奖金。
11.差旅费:指职工因公差和调干(包括家属)按规定标准乘坐车船及飞机的费用、出差补助费、住宿费、市内交通费补贴、以及职工按规定探亲和经批准到外地就医的车船费、市内出差的交通费等。差旅费标准由城市商业银行参照当地政府规定的标准,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自行确定。
12.水电费:指经营业务用水、用电及电子设备运转中耗用的水电费用。
13.租赁费:指因经营业务需要以经营性方式租入的营业及办公用房、电子设备、汽车等固定资产所支付的租金。城市商业银行当期列入成本的租赁费标准最高限额,原则上不得超过根据该项租入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率和财务管理办法规定的同类固定资产的最低折旧年限,并采取平均年限法计提的折旧额,如因经营业务确需超过最高限额的,必须报经主管国家税务机关批准。城市商业银行不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属于不动产性质的固定资产,也不得在成本费用中列支其租赁费。
14.职工福利费:指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4%提取,用于职工集体福利方面的开支。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15.职工教育经费:指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计提,用于职工教育方面的开支。
16.职工工会经费:指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2%计提,拨交工会使用。
17.税金:指按规定在成本中列支的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和印花税等。
18.修理费:指修理固定资产所发生的费用。
19.会议费:指召开各种会议开支的文具、纸张、印刷材料、报刊、会场租金、市内交通费及参加会议人员的住宿费、伙食补助等的开支。
20.诉讼费:指因起诉或者应诉而发生的各种(项)费用。
21.公证费:指因签订经济合同而向公证机关办理公证所支付的费用。
22.无形资产摊销:指购入或开发无形资产所发生的费用按规定期限和标准摊入本期成本的部分。
23.递延资产摊销:指递延资产所发生的费用按规定的期限和标准摊入本期成本的部分。
24.取暖费:指在规定的取暖地区,营业用房及办公用房取暖所需的燃料费、以及用于购置和修理取暖用具、季节性临时锅炉工工资、节能措施等方面的开支。
25.审计费:指按国家规定聘请中国注册会计师进行查账验资以及进行资产评估等发生的各项费用。
26.咨询费:指聘请经济技术顾问、法律顾问等支付的费用。
27.绿化费:指内部绿化发生的零星支出。
28.董事会费:指最高权力机构(如董事会)及其成员执行职能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差旅费、会议费等。
29.财产保险费:指因财产保险向保险人所支付的费用。
30.劳动保险费:指离退休职工的退休金、价格补贴、医药费、易地安家补助费、职工退职金、六个月以上病假人员工资、职工死亡葬丧补助费、抚恤费、按规定支付给离退休干部的各项经费以及实行社会统筹办法的城市商业银行按规定提取的养老统筹基金、离退休职工的医疗保险基金。
31.出纳费:指按有关规定支付的出纳业务费用。
32.研究开发费:指研究开发新技术、新工艺等而发生的费用。
(十一)上缴管理费。指城市商业银行向上级管理部门上交的管理费。
(十二)其他支出。不属于上述项目的其他营业支出。
第六十二条 城市商业银行的业务宣传费、委托代办手续费、业务招待费、一律据实列支,不得预提。
第六十三条 城市商业银行需要待摊的费用,由城市商业银行根据权责发生制和成本与收入配比的原则,结合具体情况确定。待摊费用的摊销期不得超过1年。
第六十四条 城市商业银行的下列开支不得计入当期成本:
(一)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
(二)对外投资支出及分配给投资者的利润;
(三)被没收的财物,支付的滞纳金、罚款、罚息、违约金、赔偿金,以及赞助、捐赠支出;
(四)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以外的各种付费;
(五)国家规定不得在成本中开支的其他支出。
第六十五条 城市商业银行的成本核算,要严格区分本期成本与下期成本的界限、成本支出与营业外支出的界限。
第六十六条 城市商业银行的成本核算,要以月(季)为成本计算期,同一计算期内的成本与营业收入核算的起讫日期、计算范围和口径必须一致。
第八章 营业收入
第六十七条 城市商业银行营业收入包括以下内容:
(一)利息收入。指城市商业银行各项贷款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按贷款期限及国家规定的适用利率计算的利息收入(不包括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收入)。以下收入按下列原则确认:
1.特定贷款、呆账贷款的利息收入在实际收到款项时予以确认;
2.贷款本金逾期半年或贷款本金尚未逾期,但半年未收到利息的贷款,其应收利息不再计入当期损益;
3.贴现票据到期价值与支付给贴现申请人款项之间的差额,作为贴现利息收入计入当期损益;
4.各项贷款按规定计息后,由于借款人存款账户不足,发生的表内外应收未收利息,均应按借款人原执行贷款利率计算复利,转入未收贷款利息表外科目核算;
5.除国务院决定外,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停息、减息、缓息和免息。城市商业银行应当依据国务院的规定,按照职责权限范围具体办理停息、减息、缓息和免息;
6.对低息和贴息贷款等优惠贷款的利差,除国务院另有规定者外,实行谁批准、谁贴的办法。计息时要向借款单位全额收息,贴息部分由批准单位直接向借款单位补贴。
(二)金融机构往来收入。包括系统内往来、同业往来、中央银行往来资金等发生的收入。金融机构往来收入在实际收到款项时予以确认。
(三)手续费收入。指城市商业银行办理结算业务、代理融通、委托贷款、代理发行各种类债券、股票、代办保险等项业务获得的手续费收入。
(四)汇兑收益。指城市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经营外汇业务发生的收益。
(五)补贴收入。利差补贴收入在实际收到款项时确认。
(六)其他营业收入。包括:租赁收入、追偿款收入、房地产开发收入、咨询收入、担保收入、金银买卖收入、无形资产转让净收入、代保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其他营业收入在实际收到款项或取得索取价款的凭证时予以确认。
第九章 投资收益与营业外收支
第六十八条 投资收益是城市商业银行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取得的股利、利润和利息以及城市商业银行对外投资到期收回或中途转让取得的款项高于实际投资数额或账面净值的差额。投资收益按下列原则确认:
(一)城市商业银行购入的短期债券,均按实际取得收益的时间,确认投资收益。
(二)城市商业银行购入的长期债券,除国债、金融债券按实际取得收益的时间,确认投资收益外,其他债券均按债券面值和规定利率,计提应收利息,分期计入投资收益。
(三)城市商业银行购入折价或溢价发行的长期债券,实际支付的款项与票面价值的差额,应在债券到期前,分期增加或冲减投资收益。
第六十九条 城市商业银行依据合同、协议规定到期收回或因被投资企业清算而收回投资额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如为净收益,计入投资收益;如为净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第七十条 营业外收入是指与本城市商业银行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
包括:固定资产盘盈、固定资产清理净收入、教育费附加返还款、罚款收入、罚没收入、出纳长款收入、证券交易差错收入、因债权人的特殊原因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等。
第七十一条 营业外支出是指与本城市商业银行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包括:
(一)固定资产净损失。指固定资产盘亏、毁损、报废和出售而发生的净损失。
(二)出纳短款。
(三)院校经费支出。指各类干部院校、培训中心以及职工子弟学校经费支出。
(四)非常损失。指因发生各种自然灾害、其他意外事故造成的各项资产净损失、以及信用透支损失。
(五)违约和赔偿支出。指企业违反合同、协议或结算纪律等所发生的支出。
(六)公益救济性捐赠支出。指用于救灾、慈善、残疾人福利事业等方面的社会公益性捐赠支出。
(七)待清算税后利润支出。指城市商业银行被没收的财物损失、延期缴纳各项税款的滞纳金和罚款;各种检查中缴纳的滞纳金和罚款;少交或迟交中央银行准备金的各项加息以及其他按规定应在税后列支的各项支出。
(八)其他营业外支出。
第七十二条 营业外收支在实际收付款项时予以确认。
第七十三条 各项营业外收支必须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认真核实、据实列账,加强管理。要划清营业外支出与成本支出以及营业外支出与利润分配的界限,严禁相互挤占。
第十章 利润及其分配
第七十四条 城市商业银行的利润总额包括营业利润、投净收益、汇兑损益以及营业外收支净额。按下列公式计算:
净利润=利润总额-应纳所得税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营业利润=营业收入-成本和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指本年发现的以前年度多计或少计的收益以及少计或多计的支出等。
第七十五条 利润总额按国家有关规定作相应调整后,依法缴纳所得税。
第七十六条 缴纳所得税后的利润,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按照下列顺序分配:
(一)以法人为单位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二)提取盈余公积。盈余公积包括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和公益金。
法定盈余公积按税后利润(减弥补亏损)不低于10%的比例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累计达到注册资本的50%时,可不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可用于弥补城市商业银行亏损和转增实收资本。
法定盈余公积按规定转增实收资本后,留存的法定盈余公积不得少于注册资本的25%。
公益金的提取比例原则上不得超过法定盈余公积的提取比例,用于城市商业银行的职工福利设施支出。
(三)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城市商业银行以前年度未分配的利润,可以并入本年度向投资者分配。
第七十七条 城市商业银行当年无利润时,不得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第十一章 财务报告与财务评价
第七十八条 财务报告是城市商业银行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总结性书面文件,包括财务报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
第七十九条 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业务状况表及其他附表。
资产负债表应列示城市商业银行在报表日所有的各项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类别和金额,资产负债表必须符合以下平衡关系: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损益表应充分揭示城市商业银行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益,必须提供营业收入、成本和费用、营业外收支、投资收益、税款等数据。
业务状况表应提示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所引起的资产、负债等的变动情况,反映城市商业银行所得资金或营运资金的来源和运用,以及城市商业银行重大财务活动方面的详细资料。
其他附表主要包括:损益明细表、利润分配表、所得税清算表、固定资产明细表、资本金及各项准备金情况表、业务量、机构、人员情况表、应付利息表、应收利息情况表、税金解缴情况表等,其他附表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及城市商业银行的实际需要设置编报。
城市商业银行汇总编报的财务报表一律折合为人民币,外币报表作为附表上报。
第八十条 财务情况说明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资产负债情况:本会计期间资产负债总量、增(减)量、结构、质量情况、增减变化原因。
(二)财务收支情况:本会计期间各项收入、成本、费用等增减变动情况。
(三)经营效益情况:本会计期间资产收益、负债成本情况及形成原因。
(四)利润实现及分配、税金缴纳情况。
(五)某些主要项目采用的财务会计方法及其变动情况和原因;对本期或下期财务状况发生重大影响的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至报出期内发生的对城市商业银行财务状况有重大影响的事项;为便于正确理解财务报告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六)重大案件、重大差错、其他损失情况。
第八十一条 城市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健全财务报告制度。按月、季、年向主管国家税务机关及企业主要投资者等提供财务报告。
第八十二条 城市商业银行应对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总结、评价和考核。
(一)经营状况指标
1.逾期贷款比例=逾期贷款月末平均余额÷各项贷款月末平均余额×100% 2.呆滞贷款比例=呆滞贷款月末平均余额÷各项贷款月末平均余额×100%
3.呆账贷款比例=呆账贷款月末平均余额÷各项贷款月末平均余额×100%
(二)经营成果指标
1.资产利润率=利润总额(资产平均余额)×100%
2.投资报酬率=投资收益÷投资平均余额×100%
3.费用率=营业费用÷(营业收入-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收入)×100%
4.实收利率=(利息收入-表内应收利息净增数)÷贷款平均余额×100%
第十二章 企业清算
第八十三条 城市商业银行按照章程规定解散或者破产以及其他原因宣布终止时,应当成立清算机构。清算机构在清算期间负责制定清算方案,清理城市商业银行的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处理城市商业银行的债权、债务;向投资者收取已认缴而未缴的出资;清结纳税事宜;提出财产作价依据,将清算意见提请城市商业银行投资者通过后处置企业剩余财产。
第八十四条 被清算城市商业银行的财产包括宣布终止时城市商业银行的全部财产以及在城市商业银行在清算期间取得的财产。
已作为担保物的财产相当于担保债务的部分,不属于清算财产,担保物的价款超过所担保的债务数额的部分,属于清算财产。
清算期间,未经清算机构同意,不得处置城市商业银行的财产。
第八十五条 清算财产的作价一般以账面净值为依据,也可以重估价值或变现收入为依据。
第八十六条 清算中发生的财产盘盈、盘亏、变卖、无力归还的债务或者无法收回的债权,以及清算期间的经营收益或损失等,计入城市商业银行清算损益。
第八十七条 城市商业银行在宣布终止前6个月至终止之日的期间内,下列行为无效,清算机构有权追回其财产,作为清算财产入账:
(一)隐匿私分或者无偿转让财产;
(二)非正常压价处理财产;
(三)对原来没有财产担保的债务提供财产担保;
(四)对未到期债务提前清偿;
(五)放弃自己的债权。
第八十八条 清算期间发生的清算机构的人员工资、办公费、差旅费、公告费、诉讼费以及清算过程中所必须的其他支出,计入清算费用,由现有财产中优先支付。
第八十九条 清算财产支付清算费用后,按照下列顺序清偿债务:
(一)应付未付的职工工资、劳动保险费;
(二)应缴未缴国家的税金及其他款项;
(三)尚未偿付的债务。
债务不足全部清偿的,按比例清偿。
第九十条 城市商业银行清算终了,清算收益大于清算损失、清算费用的部分,依法缴纳所得税。
第九十一条 城市商业银行清算终了后的剩余财产,有公司章程的,按照公司章程进行分配,没有公司章程的,按照《公司法》或投资各方的出资比例进行分配。
第十三章 附 则
第九十二条 本办法自实施之日起,以前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有与本办法抵触者,以本办法为准。
第九十三条 本办法规定的各项指标以独立缴纳所得税的机构为单位进行考核。
第九十四条 本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负责修订和解释。
第九十五条 本办法自1999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财务管理实施办法
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财务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规范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财务行为,加强对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的财务管理,根据《企业财务通则》、金融企业财务制度及国家其他有关法律和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成立的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以下简称银行、信用社)。
第三条 银行、信用社及其管理机构附属的独立核算的非金融企业,按有关行业财务制度执行。
银行、信用社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其财务管理应当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和自我约束机制,规范财务行为,如实反映经营状况,接受税务机关的税收、财务监督管理,维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 银行、信用社应当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在不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的前提下,结合本银行、信用社的具体情况,制定适用于本银行、信用社财务管理需要的具体规则或操作规程。
第五条 银行、信用社收入、成本、费用的确认,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权责发生制原则。凡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二)配比原则。银行、信用社在确认当期收入与成本、费用时,凡同一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其相关联的成本、费用,应当按相互配比的原则,在该期内确认,不得提前或滞后确认。
(三)历史成本原则。银行、信用社各项财产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确定入账价值。其后,各项财产如果发生减值或增值,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银行、信用社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
(四)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原则。银行、信用社成本、费用支出必须严格区别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不得在发生期全额计入成本、费用,应当按规定分期折旧、摊销或计入有关投资成本。
(五)合理性原则。银行、信用社收入与成本、费用确认方法,应当符合一般经营常规和会计惯例。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六)一贯性原则。银行、信用社收入与成本、费用确认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有必要变更,应当在变更前一,将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变更的累积影响程度等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第六条 银行、信用社的财务部门应认真履行财务管理职责,努力做好各项财务收支的计划、控制、考核和分析工作。
第二章 所有者权益和负债
第七条 所有者权益是投资人对银行、信用社净资产的所有权,包括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第八条 银行、信用社设立时必须有法定资本。法定资本是银行、信用社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资本。实收资本是指银行、信用社投资者按出资合同协议规定实缴的出资额及经营过程中按法定程序转增资本金部分。
银行、信用社收到的投资者实缴的出资额,必须聘请中国注册会计师验资,并出具验资报告,银行、信用社据此发给投资者出资证明。
第九条 银行、信用社的实收资本按投资主体可分为国家资本金、集体资本金、法人资本金、外商资本金和个人资本金。
(一)国家资本金,是指有权代表国家投资的政府部门或机构,以国有资产投入银行、信用社形成的资本金。
(二)集体资本金,是指银行、信用社以前的积累(指国家历年减免的税款和法定盈余公积)按规定转作实收资本形成的资本金。
(三)法人资本金,是指法人单位以其依法可支配的资产投入银行、信用社形成的资本金。
(四)外商资本金,是指外国投资者以及我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投资者以其资产投入银行、信用社形成的资本金。
(五)个人资本金,是指社会个人,如个体户、城市居民、银行、信用社内部职工等以其合法的财产投入银行、信用社形成的资本金。
第十条 银行、信用社可以采取吸收现金或者发行股票等方式筹集资本。
银行、信用社以发行股票方式筹集的资本,按股票面值计价,以其他形式投入的资本,应按实际投入数额计价。
第十一条 银行、信用社筹集资本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城市商业银行除原城市信用社股东可将其权益折股转入资本外,银行、信用社向新股东募集的资本和原股东新增的资本,必须是货币资金(现金),不得以债权、实物资产、有价证券等折股入资;新投资入股的资金必须一次募足到位。
第十二条 在经营期内,投资者对其投入银行、信用社的资本,除依法转让以及按法定程序报经批准减少注册资本外,不得以任何方式抽走。投资者应按照投资比例或者合同、章程规定,分享银行、信用社的收益并承担银行、信用社的风险。第十三条 银行、信用社资本除下列情况外,不得随意变动:
(一)符合增资条件,并经有关部门批准增资的,银行、信用社在实际取得投资者的出资时,增加实收资本。
(二)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按法定程序转增实收资本。
(三)按法定程序报经批准减少实收资本的,银行、信用社在按规定实际返还投资者的出资时,减少实收资本。
第十四条 银行、信用社对实收资本依法享有经营权。
第十五条 银行、信用社的资本公积包括:在筹集资本过程中,投资者实际缴付的出资额超出其认缴出资额的差额;接受捐赠资产按规定转入的部分;按国家规定增加的资本公积。资本公积可按法定程序转增资本金。
第十六条 银行、信用社的盈余公积包括银行、信用社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和法定公益金。法定盈余公积可用于弥补亏损和转增资本金。法定盈余公积按规定转增资本金后,留存的法定盈余公积不得少于实收资本的25%。
第十七条 未分配利润是指银行、信用社留于以后分配的利润或待分配利润。
第十八条 银行、信用社的固定资产净值与在建工程之和占所有者权益(不含未分配利润)比例最高不得超过50%。
第十九条 银行、信用社的负债包括吸收的各项存款、各项借入资金、金融机构存放资金、各种应付和预收款项以及发行的债券和其他负债等。负债按承担经济义务的期限长短,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其中:流动负债为1年(含1年)期以下的各项负债;长期负债为1年期以上的各项负债。各项负债按实际发生额计价。发行债券按债券面值计价,实际收到的价款高于或低于债券面值的差额,在债券到期前分期冲减或增加利息支出。发行债券发生的各种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第二十条 银行、信用社以负债形式筹集的资金,按照国家规定的适用利率及提取应付利息的范围和方法,分档次计提应付利息,计入成本。实际支付给债权人的利息,冲减应付利息。当年实付利息大于或小于应付利息余额的差额部分以及不提取应付利息的各项负债的实付利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第三章 固定资产
第二十一条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电子设备、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
当一项固定资产的某组成部分在使用效能上与该项资产相对独立,并且具有不同使用年限时,应将该组成部分单独确认为固定资产。
银行、信用社因业务需要而购建的计算机网络,包括硬件购置费及软件开发、购置费,应作为固定资产进行管理。
第二十二条 不符合固定资产条件的物品,为低值易耗品。下列物品,不论单位价值大小,均为低值易耗品:
密押机、点钞机、铁皮柜、保险柜、打捆机、计息机、记账机、验钞机、印鉴鉴别仪,微机及打印机、打码机、压数机,打孔机等。
低值易耗品或一次或分期摊入成本。采用分期摊入成本的,摊销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两年。第二十三条 固定资产在取得时,应按取得时的成本计价。取得时的成本包括买价、进口关税、运输和保险等相关费用,以及为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必要的支出。固定资产取得时的成本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分别确定:
(一)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按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全部支出计价。
(二)购置的不需要经过建造过程即可使用的固定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买价加上支付的运输费、途中保险费、包装费、安装费和缴纳的有关税金等计价。需要改装后才能使用的固定资产,还应加上改装费。
(三)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改建、扩建的,按原固定资产的价值加上改建、扩建发生的实际支出,扣除改建、扩建过程中产生的变价收入后的金额计价。
(四)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按所附票据或资产验收清单所列金额,加上由银行、信用社负担的运输、保险、安装等费用计价。无发票账单的,根据相同或同类固定资产的市价计价。
(五)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房屋、建筑物等不动产除外),按租赁合同或协议确定的价款加上支付的运输费、途中保险费、包装费、安装费、利息支出和外币折价差额等计价。
(六)盘盈的固定资产,按照现行市场价格重新购置相同或同类固定资产所需支付的金额,即重置价值计价。
(七)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按投资各方确认或合同、协议约定的价值计价。
(八)换取的固定资产,即用本银行、信用社的固定资产交换取得其他企业、单位或个人的资产,作为本银行、信用社的固定资产,以重置价值为原值,以换出固定资产的合同或协议确定的价值加上(或减去)另外支付(或收取)的金额为净值。换出固定资产的合同或协议确定的价值与其账面净值的差额作为当期损益。银行、信用社用借款和发行债券购建固定资产时,在购建期间发生的利息支出和外币折价差额,以及银行、信用社购建固定资产缴纳的增值税和耕地占用税等应计入固定资产价值。第二十四条 银行、信用社固定资产的价值确定后,除下列情况外,一般不得调整:
(一)国家统一规定的清产核资;
(二)将固定资产的一部分拆除;
(三)固定资产发生永久性损害,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可调整至该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并确认损失。
第二十五条 银行、信用社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盘点、清查、每年不得少于一次。对盘盈、盘亏、报废、毁损的固定资产,应查明原因,明确责任,及时处理。银行、信用社固定资产有偿转让、清理、报废和盘盈、盘亏、毁损的净收益或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第二十六条 银行、信用社发生固定资产产权转移、兼并、清算等事宜时,均应对固定资产价值进行评估。
第二十七条 银行、信用社在建工程包括施工前期准备、正在施工中和虽已完工但尚未交付使用的建筑工程和安装工程。在建工程按实际成本计价。
第二十八条 在建工程发生毁损或报废,在扣除残料价值和过失人或者保险公司等赔款后的净损失,计入施工的工程成本。单项工程报废以及由于非正常原因造成的毁损或者报废的净损失,在筹建期间发生的,计入开办费,在投入使用以后发生的计入营业外支出。第二十九条 虽已交付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工程,自交付使用之日起,按照工程预算、造价或者工程成本等资料,估价转入固定资产,并按规定计提折旧。竣工决算办理完毕后,按照决算数调整估价和已计提的折旧。
第三十条 银行、信用社应按月(或季)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计入当期成本。当月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从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从停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计提折旧。
第三十一条 银行、信用社的下列固定资产提取折旧:
(一)房屋和建筑物;
(二)在用的各类设备;
(三)季节性停用、维修停用的设备;
(四)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
(五)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房屋、建筑物等不动产除外)的固定资产。第三十二条 下列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一)已估价单独入账的土地;
(二)房屋和建筑物以外的未使用、不需用的固定资产;
(三)建设工程交付使用前的固定资产;
(四)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
(五)已提足折旧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六)提前报废和淘汰的固定资产;
(七)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
(八)国家规定其他不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
第三十三条 固定资产折旧率应按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率和折旧年限计算确定。净残值率一般按固定资产原值的3%~5%确定。对清理费用大于或等于残值的,净残值率可以从简不计。各银行、信用社固定资产具体折旧年限,可根据实际情况,在规定的固定资产分类折旧年限基础上自行确定。
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按不低于以下规定的年限掌握:
(一)房屋、建筑物为20年;
(二)机器、机械及其他设备为10年;
(三)电子设备、运输工具、器具、家具等为5年。
第三十四条 银行、信用社应按分类折旧方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分类折旧一般采用平均年限法和工作量法。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环境保护和国家鼓励投资的关键设备,以及常年处于震动、超强度使用或受酸、碱等强烈腐蚀状态的机器设备,确需要缩短折旧年限或采取加速折旧方法的,由各银行、信用社提出申请,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后执行。加速折旧可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或年数总和法。
银行、信用社提取折旧的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一)平均年限法的计算公式: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折旧年限×100% 季折旧额=原值×年折旧率÷4 月折旧额=原值×年折旧率÷12
(二)工作量法的计算公式:
1、单位里程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规定的总行驶里程
2、每工作小时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规定的工作小时
(三)双倍余额递减法的计算公式: 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100% 季折旧额=净值×年折旧率÷4 月折旧额=净值×年折旧率÷12 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应在其折旧年限到期前2年内,将其净值平均摊销。
(四)年数总和法的计算公式: 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已使用年数)÷折旧年限×(折旧年限+1)×100% 季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年折旧率÷4 月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年折旧率÷12 第三十五条 按照上述规定,银行、信用社可选择具体的折旧方法,并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需要变更的,须在变更以前,由银行、信用社提出申请,报主管税务机关批准。
第三十六条 银行、信用社发生的与经营相关的固定资产修理费(包括装修费)支出,报主管国家税务机关审核确认后,可计入发生期成本;修理费用发生不均衡的,可作为待摊费用分期摊入成本。
银行、信用社的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如有关固定资产尚未提足折旧,可增加固定资产价值;如固定资产已提足折旧,则应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在不短于5年的期间均匀摊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固定资产修理费,应视为固定资产改良支出:
(一)发生的修理支出达到固定资产原值20%以上;
(二)经过修理后有关资产的经济使用寿命延长二年以上;
(三)经过修理后的固定资产被用于新的或不同的用途。
第三十七条 银行、信用社不得以融资租赁的方式租入房屋、建筑物等不动产性质的固定资产,也不得以融资租赁的方式租出固定资产。
第三十八条 银行、信用社应建立低值易耗品采购、领用、报损和核销制度。有变价收入时,要及时计入当期损益。
第四章 现金资产
第三十九条 银行、信用社的现金资产包括库存本外币现金、业务周转金、库存金银、存款准备金、结算备付金、一般转存款、存放同业的款项以及其他形式的现金资产。
第四十条 银行、信用社发生的出纳长短款、结算业务的差错款等,应及时查明原因,明确责任,并在此基础上按规定的程序和权限审批后,分别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第四十一条 银行、信用社发生金银、外汇买卖时,因价格、汇率变动与账面原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第五章 贷款
第四十二条 银行、信用社应当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坚持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的经营原则,建立规范的贷款审批制度和监督控制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利率政策,按期回收贷款的本金和利息,并接受金融管理机关及有关部门的监管。
第四十三条 银行、信用社发放贷款的本金按实际发生额计价入账,并按国家规定的适用利率坚持按年、按季、按月结息。
第四十四条 银行、信用社贴现贷款按贴现票据的面值计价入账,贴现票据价值与支付给贴现申请人款项之间的差额,作为贴现利息收入计入当期损益。
第四十五条 银行、信用社发放的抵押、质押贷款,其抵押品、质押品以双方协商议定或权威评估机构评估确认的价值为准,评估部门的评估费用不得由贷款人(银行、信用社)承担。抵押品、质押品的价值一般不得低于贷款本金的1.5倍。借款人用作抵押品、质押品的价值若大大高于贷款金额,可以以该物品能准确划分的某组成部分为抵押品、质押品,但该物品必须能准确地确定其价值、且便于以后进行收回贷款。第四十六条 银行、信用社从事经营性租赁业务的租赁资产,按原值计价。租赁业务取得的收入,按规定计入当期损益。
第四十七条 银行、信用社应建立和完善贷款质量监管制度,对不良贷款进行分类、登记、考核、催收。
不良贷款包括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呆账贷款。
逾期贷款是指借款合同约定到期未归还的贷款(不包括呆滞和呆账贷款)。展期后未到期的贷款,不作为逾期贷款。
呆滞贷款是指逾期90天(含)仍未归还的贷款,以及贷款虽未逾期或逾期不满90天,但借款人生产经营已终止、项目已停建的贷款(不包括呆账贷款)。呆账贷款是指银行、信用社经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和实施必要的程序之后,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贷款:
(一)借款人和担保人被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并终止法人资格,银行、信用社对借款人和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贷款;
(二)借款人死亡或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宣告失踪或宣告死亡,银行、信用社依法对其财产或遗产进行清偿后,未能收回的贷款;
(三)借款人和担保人虽未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但经有关部门认定已完全停止经营活动,被县或县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注销或吊销营业执照,终止法人资格,银行、信用社对借款人和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贷款;
(四)借款人和担保人虽不符合第(三)项规定的条件,但经有关部门认定借款人和担保人事实上已经破产、被撤销、解散,已完全停止经营活动在2年以上,银行、信用社对借款人和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贷款;
(五)借款人和担保人不能偿还到期贷款,银行、信用社诉诸法律,经法院对借款人和担保人强制执行,借款人和担保人所属财产不足执行或无财产可供执行,法院裁定终结执行后仍无法收回的贷款;
(六)借款人触犯刑律,依法受到制裁,处理的财产不足归还所欠贷款,又无另外债务承担者,确认无法收回的贷款;
(七)由于本条第(一)至
(六)项规定的原因借款人和担保人不能偿还到期贷款,银行、信用社依法取得抵债资产,其抵债资产的计价价值小于贷款本金的差额,经追偿后仍无法收回的部分;
(八)银行、信用社因开立信用证、办理承兑汇票、开具保函、信用卡透支等原因发生垫款时,凡开证申请人、持卡人和保证人由于本条第(一)至
(七)项规定的原因,无法偿还垫款,银行、信用社经依法追偿后仍无法收回的垫款;
(九)其他经国家税务总局允许核销的贷款。
第四十八条 银行、信用社的呆账贷款,应按规定的核销办法从呆账准备金中核销。有关呆账核销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另行制定。
第六章 抵债资产
第四十九条 抵债资产是指债务人不能按约归还向银行、信用社所借款项或其他债务,以债务人、担保人的资产抵偿所欠和银行、信用社贷款本息或其债务而形成的待处理资产。具体是指:
(一)已依法设定抵押、质押的抵押物、质押物;
(二)抵押物、质押物以外的其他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且易于保值、保管和变现的财产。以下资产不得作为抵债资产: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禁止抵押或质押的财产;
(二)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除外);
(三)银行、信用社认为不宜作为抵还贷款的其他资产。
第五十条 银行、信用社可根据贷款合同及有关法律规定,按照法定程序取得抵债资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处置权(以下简称取得低债资产)。取得抵债资产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由借款人、放款人、担保人三方协商并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书;
(二)经仲裁机构仲裁决定;
(三)人民法院判决或裁定。
第五十一条 银行、信用社取得的抵债资产原则上不准自用,必须组织拍卖或按规定通过其他方式变现。抵债资产在变现之前,可作为待处理抵债资产单独进行管理。由于特殊情况需要自用的,应作为本单位新购入资产处理,其中,需要经过审批的,应按规定办理相应的购建审批手续。
抵债资产不得随意处理给本单位职工及家属。
第五十二条 银行、信用社取得的抵债资产当即变现的,其变现所取得的净收入,即变现所取得的收入扣除取得和变现抵债资产时发生有关费用支出后的净额,可按以下规定处理:
(一)净收入低于贷款本金时,净收入作为收回部分贷款本金处理,净收入与贷款本金之间的差额作为呆账,经核准后冲减呆账准备金;同时将应收利息(指表内应收利息、下同)冲减当期利息收入。
(二)净收入等于贷款本金时,作为贷款本金收回处理;其应收利息冲减当期利息收入。
(三)净收入高于贷款本金但低于贷款本金与应收利息之和时,其相当于贷款本金的数额作为贷款本金收回处理;超过贷款本金的部分作为应收利息收回处理,不足应收利息部分冲减当期利息收入。
(四)净收入等于贷款本金与应收利息之和时,作为收回贷款本金与应收利息处理。
(五)净收入高于贷款本金与应收利息之和时,净收入等于贷款本金与应收利息之和部分,作为收回贷款本金与应收利息处理,高于部分则按以下规定处理:
1、如低于或等于表外应收利息,则作为银行、信用社的当期收入
2、如高于表外应收利息,则相当于表外应收利息的部分,作为银行、信用社的当期收入,超过表外应收利息的部分,可按借贷双方事前签订的贷款合同或协议中的有关约定,作为银行、信用社的当期收入或退还借款人或担保人。
第五十三条 银行、信用社取得的抵债资产不能当即变现的,可按以下原则确定其价值:
(一)借、贷双方协商议定的价值;
(二)借、贷双方共同认可的权威评估部门评估确认的价值;
(三)法院裁决确定的价值。
第五十四条 银行、信用社在取得不能当即变现的抵债资产过程中发生的有关费用,可从抵债资产的价值中优先扣除,并以扣除有关费用后的净值作为计价价值。
第五十五条 银行、信用社取得的不能当即变现的抵债资产,应根据其计价价值的大小,冲减贷款本金与表内应收利息。其中,冲减贷款本息不足的,不足部分作为呆账进行核销或冲减利息收入;冲减贷款本息有结余的,结余部分暂作为银行、信用社的表外应收利息或负债,待抵债资产变现后再按借贷双方事前签订的合同或协议的有关约定,作为银行、信用社的当期收入或退还借款人。
第五十六条 银行、信用社取得不能当即变现的抵债资产按规定变现后,其变现净收入按以下规定处理:
(一)当抵债资产的计价价值高于或等于贷款本金与表内应收利息之和时,如变现净收入高于贷款本金与表内应收利息之和,则高出的差额部分,应计为当期利息收入;如变现净收入高于或等于贷款本金但低于贷款本金与表内应收利息之和,则净收入与贷款本金与表内应收利息之和差额部分,冲减利息收入;如变现净收入低于贷款本金,则净收入与贷款本金之间差额部分,作为呆账按规定进行核销,表内应收利息冲减利息收入。
(二)当抵债资产的计价价值高于或等于贷款本金但低于贷款本金与表内应收利息之和时,如变现净收入高于抵债资产的计价价值,则高出的差额部分,应计为当期利息收入;如变现净收入高于或等于贷款本金但低于或等于抵债资产的计价价值,则变现净收入低于抵债资产的计价价值的差额部分,冲减利息收入;如变现净收入低于贷款本金,则低于贷款本金的差额部分,作为呆账按规定进行核销,抵债资产的计价价值与贷款本金之间的差额部分,冲减利息收入。
(三)当抵债资产的计价价值低于贷款本金时,如变现净收入等于或高于抵债资产的计价价值,但低于或等于贷款本金,则变现净收入于抵债资产计价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呆账准备金;如变现净收入高于贷款本金,则变现净收入中相当于贷款本金与抵债资产计价价值之间资额的差部分,计入呆账准备金,变现净收入与贷款本金之间差额的部分,计为当期利息收入。第五十七条 银行、信用社取得的抵债资产在变现前所发生的与之相差的收入,应计入其他营业收入。银行、信用社取得的抵债资产在变现前所发生的与之相关的支出,如低于抵债资产计价价值20%,则计入其他营业支出;如达到或超过抵债资产计价价值20%,则计入抵债资产计价价值。
第五十八条 银行、信用社取得的抵债资产不足补偿全部贷款本息(含表内表外利息)的差额,应依法继续追索,并单独立账进行管理。
第七章 投资及证券
第五十九条 银行、信用社可以采用购买国债、金融债券等有价证券的形式开展投资业务,但不得以国家授予的经营特许权对外投资。行社对外投资包括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短期投资是指银行、信用社购入的各种准备随时变现、持有时间在1年内(含1年)的有价证券。
长期投资是指银行、信用社购入的在1年内不能变现的或不准备随时变现的有价证券、信用社向上一级信用联社的股权投资。
银行、信用社对外投资,应当遵循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六十条 银行、信用社的各种投资应按实际成本计价。对购入的有价证券,实际支付价款中包括已宣告应计利息的,应按实际支付的价款扣除已宣告的应计利息计价。第六十一条 银行、信用社购买的有价证券按经营目的不同,分为投资性证券和经营性证券。投资性证券是指银行、信用社长期持有,到期收回本息,以获取利息为目的而购入的有价证券。经营性证券是指银行、信用社通过市场买卖以赚取差价为目的而购入的有价证券。第六十二条 银行、信用社购入有价证券按有价证券的面值和规定的利率计算应收利息,分期计入损益。
第六十三条 银行、信用社出售经营性证券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等确定其实际成本。计价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银行、信用社出售经营性有价证券实际收到的价款与账面成本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第六十四条 银行、信用社购入折价或溢价发行的长期债券,实际支付的款项与票面价值的差额,应在债券到期前,分期增加或冲减投资收益。
第六十五条 银行、信用社对外投资分得的股利或利润,计入投资收益,并按规定补缴所得税。银行、信用社依据合同、协议规定到期收回或因被投资企业清算而收回投资额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如为净收益,计入投资收益,如为净损失,计入其他营业支出。
第八章 其他类资产
第六十六条 银行、信用社的其他类资产包括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及其他资产。
第六十七条 无形资产是指银行、信用社为经营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包括专利权、著作权、租赁权、使用权、商誉和非专利技术等。第六十八条 无形资产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
(一)购入的无形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价款计价。
(二)接受捐赠的无形资产,按捐赠方提供的有关凭据上标明的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或参照同类无形资产市场价格计价。
(三)自行开发并已取得法律承认的无形资产,按开发过程中的实际成本计价。开发无形资产获得成功并依法申请专利时,不得将已经计入期间费用的研究与开发费资本化。
除银行、信用社合并外,商誉不得作价入账。在合并过程中,购买方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被收购企业净资产的差额作为商誉的入帐价值。非专利技术的计价应当经法定评估机构评估确认。
第六十九条 无形资产应当自取得当月起在预计有效使用期限内平均摊入成本。无形资产的有效使用期限按下列原则确定:
(一)法律和合同或银行、信用社申请书中分别规定有法定有效期限和受益期限的,按法定有效期限与合同或申请书规定的受益期限孰短的原则确定;
(二)法律无规定有效使用期限,但合同或申请书中规定有受益期限的,应按合同或申请书中规定的受益期限确定;
(三)法律、合同或申请书均未规定法定有效使用期限和受益期限的,应按预计的受益期限确定;
(四)受益期限难以预计的,应按不短于10年的期限摊销。商誉价值不得摊入成本。
第七十条 银行、信用社转让无形资产取得的净收入,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计入其他营业收入。
第七十一条 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不能全部计入当年损益,应当在以后内分期摊销的费用,包括开办费、金融债券发行费用、固定资产改良支出、摊销期超过1年的修理费以及摊销期超过1年的其他待摊费用等。开办费是指银行、信用社及其设立的分支机构在筹建期间发生的费用,包括筹建期间工作人员的工资、办公费、差旅费、培训费、印刷费、律师费、注册登记费、单项工程报废以及由于非常原因造成的报废或者毁损的净损失和不计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购建成本的汇总净损失等支出。
银行、信用社筹建期间发生的下列费用不得计入开办费:应当由入股者负担的费用;为取得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所发生的支出;筹建期间应当计入工程成本的汇兑损益、利息支出等。银行、信用社筹建期间发生的汇兑损失与汇兑收益相抵后,如为净收益,可计入资本公积,也可留待弥补以后发生的亏损,或者留待并入银行、信用社的清算损益。开办费自营业之日起分期摊入营业费用,摊销期不得短于5年。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改良支出,按照有效租赁期限和耐用期限孰短的原则分期摊销。
第七十二条 银行、信用社的其他资产包括自身的被冻结存款、被冻结物资、涉及法律诉讼中的资产等。
第九章 成 本
第七十三条 银行、信用社在业务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与经营有关的各项利息支出、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支出、手续费支出、营业费用以及其他营业支出等,按规定计入成本。第七十四条 银行、信用社的成本包括以下内容:
(一)利息支出。指银行、信用社以负债形式筹集的各类资金(不包括金融机构往来资金),按国家规定的适用利率分档次提取的应付利息和国家政策允许列支的其他利息支出。
1、计提应付利息的范围:1年以上(含1年)的定期存款和居民储蓄存款,按照国家规定的适用利率分档次计提应付利息。
2、计提应付利息的时间和方法:各项存款于每季(月)末,用平均余额按适用利率提取当季(月)的应付利息。提取应付利息的各项存款在实际支付利息时冲减应付利息。
(二)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支出。指银行、信用社与中央银行、其他银行及金融机构之间资金往来发生的利息支出。其中如有当年应支付而未支付的利息,应逐笔计算应付利息,计入当年损益。
(三)手续费支出。指银行、信用社办理金融业务过程中发生的手续费支出。其中银行、信用社支付给代办储蓄业务的单位和个人的手续费,在代办储蓄存款年平均余额的8‰之内控制使用,主要用于:支付代办储蓄劳务费、对代办人员的表彰、奖励以及按规定支付的其他费用。
(四)金银买卖损失。指银行、信用社发生金银买卖时因价格、汇率变动与账面原值的差额。
(五)汇兑损失。指银行、信用社在经营过程中经营外汇业务发生的损失。
(六)呆账准备。是指银行、信用社为核销呆账贷款和坏账损失而提取的风险准备金。提取呆账准备资产的范围具体包括贷款(含抵押、质押、担保贷款)、抵债资产、银行卡透支、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垫款、信用证垫款、担保垫款、进出口押汇、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不含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确定期末价值的证券投资和购买的国库券本息部分的投资)、拆借(拆出)、应收利息(不含贷款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应收租赁款等债权和股权,对由银行、信用社转贷并承担对外还款责任的国外贷款,包括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外国买方信贷、外国政府贷款、日本国际协力银行不附条件贷款和外国政府混合贷款等资产。
银行、信用社不承担风险和还款责任的委托贷款及代理贷款等,不计提呆账准备。银行、信用社应当根据提取呆账准备的资产的风险大小确定呆账准备的计提比例。呆账准备期末余额最高为提取呆账准备资产期末余额的100%,最低为提取呆账准备资产期末余额的1%。
呆账准备必须根据资产的风险程度足额提取,终了进行所得税纳税申报时应对其余额作纳税调整。呆账准备提取不足的,不得进行税后利润分配。
(七)固定资产折旧费。指银行、信用社按照财务制度规定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
(八)营业及管理费用。包括:业务宣传费、广告费、印刷费、业务招待费、电子设备运转费、钞币运送费、安全防卫费、保险费、邮电费、诉讼费、公证费、咨询费、审计费、技术转让费、研究开发费、外事费、职工工资、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劳动保护费、劳动保险费、待业保险金、公杂费、差旅费、水电费、会议费、低值易耗品摊销、递延资产摊销、无形资产摊销、租赁费、修理费、取暖及降温费、绿化费、理事会费、税金、奖金、上缴管理费、会费、住房补贴、其他费用等。
1、业务宣传费。指银行、信用社开展业务宣传活动所支付的费用。业务宣传费在营业收入5‰的比例内掌握使用。
2、广告费。指银行、信用社开展广告宣传活动所支付的费用。广告费支出不得超过银行、信用社营业收入的2%。银行、信用社广告费支出,必须符合下列条件:(1)广告是通过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专门机构制作的;(2)已实际支付费用,并已取得相应发票;(3)通过一定的媒体传播。
3、印刷费。指银行、信用社印制、包装、运送各种业务凭证、账簿、报表、图章等费用的开支。
4、业务招待费。指银行、信用社为业务经营的合理需要而支付的业务交际费用。业务招待费在全年营业收入的5‰以内控制使用。
5、电子设备运转费。指银行、信用社为保证计算机正常运转而购买纸张、色带、软盘等所开支的费用。
6、钞币运送费。指运送钞币所支付的汽车运输费、油料费、养路费、包装费、搬运费、牌照费以及押运人员的差旅费。
7、安全防卫费。指银行、信用社出于安全防范需要所购置的安全保卫器械;安装营业网点的防护门窗及柜台栏杆、消防专用设备、保安(经警)人员工资和补贴以及经批准的其他防卫费用。
8、保险费。指银行、信用社向保险公司投保支付的保险费。
9、邮电费。指银行、信用社办理各项业务支付的邮费、电报费、电话费、电话安装费、电传及传真设备安装、使用费和线路租用费等费用。
10、诉讼费。指银行、信用社因起诉或者应诉而发生的各种(项)费用。
11、公证费。指银行、信用社在办理业务过程中,需要向公证机关办理公证所支付的费用。
12、咨询费。指银行、信用社聘请经济技术顾问、法律顾问等支付的费用。
13、审计费。指银行、信用社聘请中国注册会计师进行查账验资以及进行资产评估等发生的各项费用。
14、技术转让费。指银行、信用社因接受技术转让支付的费用。
15、研究开发费。指银行、信用社研究开发新技术、新业务等发生的费用。
16、外事费。指银行、信用社按国家规定支付给因业务需要出国人员的出国费用以及外宾接待费用。
17、职工工资。指银行、信用社按规定发给在职职工的工资、津贴和按国家规定可以发放的其他工资性支出。
18、奖金。指符合条件的银行、信用社按规定的标准据实列支的奖金。
19、职工福利费。按照银行、信用社职工工资总额14%提取,主要用于职工的医药费及职工集体福利方面的开支。
20、职工教育经费。按银行、信用社职工工资总额的1.5%计提,用于职工教育方面的开支。
21、工会经费。按银行、信用社职工工资总额2%计提,用于工会开支。
22、劳动保护费。指银行、信用社按规定购买的职工劳动保护用品及规定岗位的职工保健费支出。
23、劳动保险费。指银行、信用社离退休职工的离退休金、价格补贴、医药费(含离退休职工参加医疗保险的医疗保险基金)、异地安家补助费、职工退职金、六个月以上病假人员工资、职工死亡丧葬补助费、抚恤费、按规定支付给离休干部的各种经费以及实行社会统筹办法按规定提取的养老统筹基金。
24、失业保险金。指银行、信用社按照国家规定提取的失业保险基金。
25、公杂费。指银行、信用社购置营业用办公用品、订阅公用书报等费用。
26、差旅费。指银行、信用社职工公差按规定标准乘坐车、船、飞机费、出差补助费、住宿费等费用,差旅费标准按当地政府规定标准执行。
27、水电费。指银行、信用社支付的公用水电费及电子设备运转中耗用的水电费用及增容费开支。
28、会议费。指银行、信用社经批准召开的各项会议费用。包括会议支付的伙食补助、食宿费、会场租用费及文具、纸张等其他费用。
29、低值易耗品摊销。指银行、信用社按规定摊销的低值易耗品。
30、递延资产摊销。指银行、信用社按规定的期限和标准在本期成本中摊销的递延资产。
31、无形资产摊销。指银行、信用社购置无形资产应摊销的费用(不包括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摊销)。
32、租赁费。指银行、信用社因开展业务需要以经营性方式租入的营业及办公用房、电子设备、汽车及其他固定资产所支付的租金。
33、修理费。指银行、信用社的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的修理费用。
34、取暖及降温费。指银行、信用社取暖和降温所需的费用。
35、绿化费。指银行、信用社内部绿化发生的开支。
36、理事会费。指银行、信用社的理事会及其成员因执行职能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差旅费、会议费等。
37、税金。指银行、信用社支付的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应在成本中列支的税金。
38、上缴管理费。指银行、信用社向上级行业管理部门上缴的管理费。
39、会费。指银行、信用社向行业协会交纳的会费。
40、住房补贴。指银行、信用社按有关房改政策规定在成本中列支的各项住房补贴支出。
41、其他费用。指银行、信用社按规定列支的不属于以上项目的费用支出。
(九)其他支出。指银行、信用社在办理金融业务过程中发生的不属于上述项目的其他成本性支出。
第七十五条 银行、信用社的业务宣传费、广告费、委托代办手续费、业务招待费,一律在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内据实列支,不得预提。
第七十六条 银行、信用社需要待摊的费用,应根据权责发生制和成本与收入配比的原则,按有关规定或结合具体情况合理确定。
第七十七条 银行、信用社的下列支出不得计入当期成本:
(一)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的支出;
(二)对外投资支出及分配给投资者的利润;
(三)被没收的财物,支付的滞纳金、罚款、罚息、违约金、赔偿金,以及赞助、捐赠支出;
(四)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以外的各种付费;
(五)国家规定不得列入成本的其他支出。
第七十八条 银行、信用社的成本核算,要严格区分本期成本与下期成本的界限、成本支出与营业外支出的界限。
第七十九条 银行、信用社的成本核算,要以月、年为计算期。同一计算期内的成本与营业收入核算的起讫日期、计算范围和口径必须一致。
第十章 营业收入、利润及分配
第八十条 银行、信用社的营业收入是指在业务经营过程中取得的收入,包括利息收入、金融机构往来收入、手续费收入和其他营业收入。
(一)利息收入。指银行、信用社各项贷款的实收和应收利息(不包括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收入)以及贴现利息收入。
银行、信用社发放贷款后,其贷款利息结息日起,逾期未超过90天(含90天)的应收未收利息,应按规定列入表内核算;贷款利息逾期超过90天(不含90天)的应收未收利息,无论该贷款本金是否逾期,均按规定列入表外核算,待实际收回时再列入表内核算。贷款本金逾期超过90天(不含90天),其应收未收利息应按规定列入表外核算,待实际收回时再列入表内核算。
(二)金融机构往来收入。指银行、信用社与中央银行、其他银行及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往来发生的利息收入。
(三)手续费收入。指银行、信用社办理结算业务、代理融通、委托贷款、代理发行各种类债券、股票、代办保险、代办中间业务等项业务获得的手续费收入。
(四)其他营业收入。包括:租赁收入、追偿款收入、房地产开发收入、咨询收入、外汇买卖收入、信托及代理业务收入、证券发行及买卖收入、代保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
第八十一条 银行、信用社的利润总额包括营业利润、投资收益以及营业外收支净额。按下列公式计算:
净利额=利润总额-应纳所得税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以前损益调整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支出-营业税金及附加
以前损益调整,指本年发现的以前多计或少计的收益和支出。投资收益主要是指银行、信用社购买债券的实收和应收利息。
营业外收入是指与银行、信用社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经营性租赁收入、固定资产盘盈、固定资产清理净收益、教育费附加返还款、罚没收入、出纳长款收入、证券交易差错收入、因债权人的特殊原因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等。
营业外支出是指与银行、信用社业务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包括:固定资产盘亏和毁损报废的净损失、出纳短款、结算赔款、证券交易差错损失、各类干部院校、培训中心以及职工子弟学校经费支出、非常损失、罚没赔偿支出、捐赠支出、以及其他营业外支出。营业税金及附加是指银行、信用社按税法规定缴纳的营业税等税金及教育费附加。
第八十二条 银行、信用社发生的亏损,可以用下一的利润在税前弥补,下一利润弥补不足的,可以在五年内延续弥补。五年内不足弥补的,用税后利润弥补。第八十三条 银行、信用社的利润总额按国家有关税收规定作相应调整后,依法缴纳所得税。第八十四条 银行、信用社缴纳所得税后的利润,除国家另有规定外,按照下列顺序分配:
(一)弥补以前亏损。
(二)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按税后利润减弥补亏损后的余额不低于10%的比例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累计达到注册资本的50%时,可不再提取。
(三)提取法定公益金。公益金的提取比例原则上不得超过法定盈余公积的提取比例,主要用于银行、信用社食堂、浴室、幼儿园等福利设施支出。
(四)按规定用于其他方面的分配。
第十一章 外币业务
第八十五条 银行、信用社外币业务是指在业务经营过程中用记账本位币(人民币)以外的货币进行的存款、贷款、外汇买卖及往来结算等业务。
有外币经营业务的银行、信用社,应按规定实行外币统账制或外币分账制。
外币业务量较大的银行、信用社应实行外币分账制,平时以外币记账,每期终了将有关外币金额折合为记账本位币金额;实行外币统账制的,可在外币业务发生当天将有关外币金额折合为记账本位币金额,也可按外币业务发生当期期初的汇率将有关外币金额折合为记账本位币金额。
第八十六条 银行、信用社办理外汇买卖业务,发生的外汇买卖差价,计入当期损益。第八十七条 银行、信用社收到投资者的外币投资,因汇率变动而产生的折合记账本位币与投入时的外汇牌价折合记账本位币的溢价差额,计入资本公积金。
第八十八条 银行、信用社发生的与购建固定资产直接有关的汇兑损益,在资产交付使用前或办理竣工决算前,计入资产的价值;在资产交付使用或办理竣工决算后计入当期损益。第八十九条 银行、信用社各种外币项目的期末余额,应当按照期末国家公布的汇率折合为记账本位币金额,其与原账面记账本位币金额之间的差额,作为汇兑损益,按规定计入当期损益或长期待摊费用或计入有关固定资产价值。
第十二章 清算
第九十条 银行、信用社按照章程规定解散或者依法宣告破产以及其他原因宣布终止时,应当成立清算机构。清算机构在清算期间,负责制定清算方案,清理银行、信用社的财产;编制资产负债和财产清单;处理银行、信用社的债权、债务;向股东收取已认缴而未缴纳的出资;清结纳税事宜;提出财产作价依据,将清算意见提请银行、信用社股东大会通过后处置银行、信用社剩余财产。第九十一条 被清算银行、信用社的财产包括宣布终止时银行、信用社的全部财产以及银行、信用社在清算期间取得的财产。
已作为担保物的财产相当于担保债务的部分,不属于清算财产,担保物的价款超过所担保的债务数额的部分,属于清算财产。
清算期间,未经清算机构同意,不得处置银行、信用社的任何财产。
第九十二条 清算财产的作价一般以账面净值为依据,也可以重估价值或变现收入为依据。第九十三条 清算中发生的财产盘盈、盘亏、变卖、无力归还的债务或者无法收回的债权,以及清算期间的经营收益或损失等,计入银行、信用社清算损益。
第九十四条 银行、信用社在宣布终止前6个月至终止之日的期间内,下列行为无效,如有发生,清算机构有权追回其财产,作为清算财产入账:
(一)隐匿私分或者无偿转让财产;
(二)非正常压价处理财产;
(三)对原来没有财产担保的债务提供财产担保;
(四)对未到期债务提前清偿;
(五)放弃自己的债权。
第九十五条 清算期间发生的清算机构的人员工资、办公费、差旅费、公告费、诉讼费以及清算过程中所必需的其他支出,计入清算费用,从现有财产中优先支付。
第九十六条 银行、信用社的清算财产支付清算费用后,按照下列顺序清偿债务:
(一)应付未付的职工工资、劳动保险费;
(二)应缴未缴国家的税金及其他款项;
(三)尚未偿付的债务。债务不足全部清偿的,按比例清偿。
第九十七条 银行、信用社清算终了,清算收益大于清算损失加清算费用的部分,依法缴纳所得税。
第九十八条 银行、信用社清算终了后的剩余财产,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应当按照投资各方的出资比例进行分配。
第九十九条 银行、信用社清算完毕,清算机构应当提出清算报告,并编制清算期内收支报表,连同中国注册会计师验证报告,一并报送银行、信用社主管部门。
第十三章 财务报告与财务评价
第一百条 财务报告是银行、信用社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总结性书面文件,包括财务报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财务报告的编制应当符合《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有关规定。第一百零一条 财务报表包括业务状况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其附表。业务状况表应列示银行、信用社日常经营活动所引起的资产、负债等的变动情况,反映银行、信用社资金的来源和运用,以及银行、信用社重大财务活动方面的详细资料。资产负债表应列示银行、信用社在报表日所有的各项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类别和金额,资产负债表必须符合以下平衡关系: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损益表应充分反映银行、信用社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益,必须提供营业收入、营业支出、营业处收支、投资收益、税款等数据。
其他附表主要包括:利润分配表、固定资产表、成本核算表等,其他附表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及银行、信用社的实际需要设置编报。
银行、信用社经营外币业务,其报表作为附表上报。第一百零二条 财务情况说明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资产负债情况:本会计期间资产负债总量、增(减)量、结构、质量情况、增减变化原因;
(二)财务收支情况:本会计期间各项收入、成本、费用等增减变动情况;
(三)经营效益情况:本会计期间资产收益、负债成本情况及形成原因;
(四)利润实现及分配和税金缴纳情况;
(五)某些主要项目采用的财务会计方法及其变动情况和原因;对本期或下期财务状况发生重大影响的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至报出期内发生的对银行、信用社财务状况有重大影响的事项;为便于正确理解财务报告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六)重大案件、重大差错、其他损失情况。
第一百零三条 银行、信用社应当建立健全财务报告制度。按期向银行、信用社股东代表大会以及主管部门提供财务报告。
第一百零四条 银行、信用社应对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总结、评价和考核。
(一)经营状况指标,包括流动比率、资本风险、固定资产比率。
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及银行、信用社在中央银行和专业银行的各种存款、短期贷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等。
流动负债是指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活期存款、活期储蓄存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应付利润、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等。
2、资本风险比率=逾期贷款÷资本金×100%
3、固定资产比率=(固定资产净值+在建工程)÷所有者权益(不含未分配利润)×100%
(二)经营成果指标,包括利润率、资本金利润率、成本率、费用率。
1、利润率=利润总额÷营业收入×100%
2、资本金利润率=利润总额÷资本金×100%
3、成本费用率=成本费用总额÷营业收入×100%
4、费用率=营业费用÷营业收入×100% 银行、信用社可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增列其他指标进行考核分析。第十四章 附 则
第一百零五条 本办法自2002年7月1日起施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城市信用合作社财务管理实施办法〉通知》(国税发[1995]211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城市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国税发[1998]220号)同时废止。第一百零六条 本办法规定的各项指标以法人为单位进行考核。
第一百零七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补充规定,报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第一百零八条 本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解释。
第三篇:浅析商业银行财务管理
浅析商业银行财务管理
摘要:当前,国家金融产业经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迅猛发展,但随着市场竞争要求的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也面临着巨大的生存挑战,但巨大挑战也同样与发展机遇并存。基于此种情况下,商业银行非常必要优化自身金融组织机构的财务管理模式,建立良好的财务管理来约束商业银行、强化资金管理,选拔和培训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从而才能建设出满足当前市场竞争要求的财务管理体系,保障财务内控环境健康,以此促进商业银行在当前金融市场下立足自身导向作用地位,实现持续化与长足发展。只有这样,商业银行才能提高经济效益,才更有竞争力,才能更好为经济建设服务。
关键字:商业银行;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是对商业银行信用活动中各项资金和财务收支活动进行计划、组织、调节和控制的总称。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和金融监管的加强,国有银行的内部管理和自我约束力也逐渐加强。同时,随着我国银行业全面对外资银行的开放,也意味着银行业必将引入国际竞争,面临这一严峻态势,银行业要真正实现向国际化商业银行转轨,就必须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但从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看,财务管理没有发挥其在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如何科学地使用财务管理手段,已成为现代商业银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以下是对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问题的浅析及其相关对策:
一、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财务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优化。首先,现代商业银行要求总行对其分支机构的财务主管实行“垂直管理”和“双线负责制”。一方面,各分支机构的财务主管在业务上对上级行的财务主管负责;另一方面,财务主管负责从业机构内部日常财务管理工作,参与本地机构的重大经营决策。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实质上推行的仍是传统的财务主管对本从业机构负责人负责的做法,这种体制造成的后果是分行财务主管对分行行长负责,形成了一种分散的财务管理体制,不利于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其次,从组织机构上来说,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推行“分级核算”的方式,使财务管理权力分散,形成了多层面的财务体制,不利于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多层管理造成银行分支机构权力过大,上级行使统一调配能力减弱,管理权威性受到挑战,容易导致低效率、高风险经营行为的发生。
2.财务管理理念需要转变。目前,尚未实现扁平化管理,管理层次多,管理效率低,固定成本开支比较高。在经营网点的设置上,无形的网点少,人员较多的综合性营业网点多,自助银行、网上银行不够发达,人力费用较高,在具体业务经营和管理中还不能实现每一项产品、每一项业务都核算风险、成本和收益,对提供服务和接受服务的部门或人员还不能进行成本核算。这和外资银行的“成本管理、风险管理贯穿于每项产品及业务全过程”的管理理念相去甚远,我国商业银行的成本核算理念严重不足。
3.财务管理方法有待进一步改善。首先,财务管理所采用的会计方法仍然处于财务会计阶段。其工作仅限于事后的财务分析和监督, 具体工作也仅停留在记账、报账、财务分析、财务检查等层面,这与早已实现由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
变的西方国家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方法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其次,对于成本的管理方法,我国商业银行大多仅局限于对银行各项费用支出的控制, 具体采用减少预算、节约开支、控制费用等方法。该法忽略了应该以效益为中心的具体业务中的成本与收益分析,很难做到对成本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
再次,从管理所需数据的分析来看,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受股东对银行管理的要求,银行必须为股东提供完整详细的经营管理数据和盈利收益分析。从监管的角度来说, 也要求银行有更清晰的财务管理数据分析报表。而我国目前的现状是缺乏能够运用科学的数量模型和合理的统计指标来分析其财务的能力。
4.财务管理手段不足,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不够。管理会计、成本管理、资产负债管理都需要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持。要实行有效的财务管理,就必须高度重视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电子化建设。国内银行开发的系统主要局限于前台的核算系统,并且大部分银行还未实现数据的集中,技术落后,系统分散,数据不全,后台管理系统彼此分割或互相重叠,数据不能实行共享。先进的财务管理方法需要有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来支持,目前国内银行的技术力量大部分都投入到新产品的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相对落后,不能及时提供更多有用的数据,也就不可能实现成本收益的实时监控。
5.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人员多被繁重的日常工作所围,有效的、高层次的专业培训机会较少, 缺乏相对独立的管理能力和创新意识, 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商业银行发展对财务管理人才素质的要求。
二、新形势下加强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对策
1.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关键要强调三个要点,即“纵向管理”、“双线负责”和“财务管理信息网络”。“纵向管理”和“双线负责”机制能够维护财务主管人员相对独立的地位,确保财务管理人员职能的充分发挥,有利于其管理和控制职能的实现,而“财务管理信息网络”的构建和逐步完善,能够确保财务信息的及时、准确,便于各级领导和有关财务信息需求者及时准确获取实时信息。并且,通过构建“财务管理信息”,将各项财务管理数据和信息置于网络信息系统中,增加财务管理工作的透明度,便于银行内部审计人员和相关的监督检查机构对财务管理信息进行实时监督和检查,这将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
2.确立正确的财务管理目标理念。目前银行上市的要求使银行的目标必须是股东权益最大化, 因此, 首先要真正树立效益第一的财务管理理念。要逐步将资产利润率、人均利润等指标作为基层行的任务指标,建立以效益为中心的考核体系和分配机制, 要从注重收入到追求收益和成本的最佳配置。其次,要引入财务管理的“资本配置观”。只有在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目标中明确提出资本理念, 强化对资本的重视, 才能在实际运作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高资本充足率, 改善资本管理。银行的财务管理新理念必须能找到利润和风险的最佳平衡点,否则就容易鼓励过分追求高收益、高风险的行为,不利于银行的长期、稳定和健康发展。因此,在绩效考核、费用分配考核办法等激励机制中要体现风险调整经济
资本回报率、经济资本增加值等指标用于评价资本的使用效率。
3.整合财务管理流程,改进管理方法。首先,实行扁平化管理。应参照国内外财务管理的成功经验, 结合目前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现状, 建议采取一级法人体制下的“矩阵式”、“扁平化”的财务管理模式。建议在构建信息系统和监管制度的基础上,调整财务管理权限, 由管理行统一制定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计划, 统一编制财务预算和业绩评价体系, 统一调度资金, 统一进行资产负债的定价, 统一进行费用和固定资产的配置;辖区内分支行负责财务预算的落实, 执行管理行的财务制度, 在管理行的授权下进行日常财务管理, 实现全行资源的有效配置和财务风险的集中控制。
其次,实行财务集中管理。应对现行的财务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形成一套建立在全辖高度集中全面预算管理和高度电算化基础上的超越本行集约化的财务管理体制, 即费用分配和成本费用核算由现在的总行、省分行、二级分行、县市支行的四级核算进行简化,按“一个城市, 一个中心的原则”实行总行、省分行、二级分行的三级核算。固定资产管理实行总行、省分行的二级管理核算。
4.加强科技支撑, 改变管理手段,提高财务管理效率。首先,加强信息系统建设,为财务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财务管理是一项涉及面广、灵敏度要求高、综合性强的工作,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财务分析,无论哪一个工作环节都需要大量基础的数据信息,包括银行内部相关部门的信息和外部金融市场、宏观政策、行业分析、同业经营等有关信息。因此,商业银行有必要加强内部信息系统的建设, 建立有效的信息渠道, 从技术支持角度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稳妥全面地开展尽快建立分产品分部门分客户财务管理系统。在完善包括客户信息系统、产品信息系统和员工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之后,在整个信息平台上实现对财务管理的分产品、分部门、分客户管理。
其次,完善成本核算体系。应建立新的会计集中核算体系,提高核算层次,降低财务造假的可能性。同时,也优化人力资源,减少人力成本。要用好数据仓库,实现数据共享,提高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第三,建立后台管理信息平台。目前所有基层营业网点业务处理已实现电算化,因此,可以开发与财务会计核算系统共享信息资源的管理会计数据处理模块, 生成管理会计信息。以电算化支持的管理会计来满足决策者随时提出的预测决策考核需要,通过技术系统和科学模型的运用, 提高财务管理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从而提升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水平。
5.适应经营管理需要, 培养一批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财务管理人才。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工作专业复杂的性质决定需要一支有责任心、素质高的财务管理队伍,我国目前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人员,尤其是基层财务管理人员多陷于日常事务的操作和管理,缺乏有效的专业培训,不能适应现代商业银行快速发展的要求。为此,要抓紧对财务管理队伍的建设,通过提高行业准入标准,组织系统、专业的培训,促进财务管理人员之间的横向交流,提供再教育等方式,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培养一批接受能力快、适应性强,综合能力高,符合现代商业银行要求的专业技术人才。
结束语:财务管理工作关系到商业银行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工作效率,也关系到商业银行经济管理水平。科学发展观为我们指明了什么是发展,应该怎样发展的问题,也为我们的财务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特别是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财务管理工作面对的问题更为复杂,我们要更注重实践,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工夫,促进财务工作全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 1 ] 王化成,靳 新,刘俊彦, 财务管理学[ 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 2 ] 郑海英,国外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J ]。财会研究, 2006,(6)。
[ 3 ] 徐之光,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J ]。华北金融, 2006,(3)。
[ 4 ] 金 曦,张 昭,完善银行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议[ J ]。现代金融, 2006,(3)
[ 5 ] 魏东云,浅谈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改革[ J ]。现代金融.2006,(9)。2008年1月。
[ 6 ]荆新、王化成、刘俊彦《财务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版。
[ 7 ]杨淑娥、胡元木《财务管理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3月版。
[ 8 ]陈毓圭《财务学术前沿课题》,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2月版。
[ 9 ]黄达、周升业《货币银行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第2版。
[ 10 ]冯淑霞《商业银行全面成本管理的方法》,载《培训参考》2002年第4期。
第四篇:财务管理实施办法
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成灌线站后工程指挥部财务管理实施办法
1.为确保成灌线站后工程的有序可控地进行,根据集团公司财务部门的相关文件精神,特针对本工程指挥部的财务管理而制定如下办法。
2.计划财务部在指挥长统一领导下进行部门工作,财务人员在符合集团公司相关财会工作准则基础上,严格执行指挥部下达的财务指令,保障资金的有效可控。
3.本工程由于工期紧、节奏快的特点,在满足保障施工期资金的充足,各专业同步开工启动资金、施工资金能及时到位的前提下,由指挥部统一安排富余资金的及时上存。
4.资金使用采取按月计划方式,由各项目部依据各自的责任成本,按施工进度计划、资金申请计划及相关报告,由指挥部统一确定各项目部的资金下拨量经指挥长确认后,于每月底前发放各项目部。
5.银行帐户管理由指挥部计划财务部按指挥长的指令统一管理,开户银行印签依据财务管理制度,分人负责管理。
6.工程进度款应按进度计划,在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按照相对应的管理办法进行拨付,外包劳务的拨款应严格按照相关的管理办法,经指挥部、项目部联合审批及相关责任人、当事人共同确认后,方可拨付。
7.工程材料、设备款支付严格按相关的管理办法,经相关责任人审批、指挥长确认、手续完备后,方可支付。
8.指挥部原则上不存留现金;个人备用金应当由本人、部门部长和指挥部领导共同签字确认后,方可借支。
9.其他款项的支付,应当符合对应的相关管理办法,并经相关部门和指挥长审批和签字确认后,方可支付。
10.固定资产的核算含上级调拨固定资产的核算、自购固定资产的核算由财务人员负责,并报相关人员和指挥长确认。
11.指挥长是债权、债务的第一责任人,形成债权、债务的相关当事人是清理责任人,配合清收工作由计划财务部负责组织,由直接相关部门负责实施,其它相关部门及财务人员应当积极配合,力争在规定限期内完成清收,确保集团公司利益最大化。
12.在指挥长的领导下,对各项目部的会计核算由计划财务部组织指挥部和各项目部的财务人员在工程初期进行会计核算相关的思想统一、工程末期严格依照会计核算办法进行核算。
13.在指挥长的统一领导下,计划财务部的财务人员应当及时准确地编制出会计报表,并能满足集团公司财务部的相关要求,经指挥长确认后及时上报。
14.指挥部的财务人员负责各项目部财务状况的监督、检查和业务指导,并接受项目部财务人员的工作监督,对本办法执行状况检查、抽查,由指挥长根据工程进度统一安排,对指挥部财务人员工作做得好的,指挥长有权授予当月400~4000元的一次性奖励,工作失职或评定为差,指挥长或部长可进行批评,或执行当月扣减200~2000元的处罚。
第五篇:城市商业银行
2014 最佳城市商业银行 1.北京银行 X 2.徽商银行 3.哈尔滨银行 4.宁波银行 5.上海银行 6.南京银行 7.江苏银行 8.成都银行 9.杭州银行 10.天津银行 11.汉口银行 12.厦门国际银行 13.长沙银行 14.包商银行 15.大连银行 16.广州银行 17.吉林银行 18.龙江银行 19.昆仑银行 20.盛京银行
北京银行(中国最大的城市商业银行,亚洲最佳上市银行之一,中国上市公司百强,最具持续投资价值上市公司,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银行(上海市著名商标,中国最佳城市零售银行,最具价值的上海服务商标,全国银行间市场优秀交易成员,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农商行(最早可追溯1951年,国务院首家批准组建省级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专业金融供应商,北京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农商行(上市公司,最佳中小企业银行之一,最佳农村金融服务银行之一,最佳社会责任单位,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农商行(上海地区营业网点最多的银行之一,全国电子渠道最齐全的区域性银行之一,上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年
1.上海银行
总资产:5667.75亿元 净资产:294.87亿元 净利润:50.28亿元 资本充足率:10.7%
在拟上市的诸多城商行中,上海银行资产规模排名第一,市场预期其融资规模也将最大。上海银行在去年表示,2010年至2012年该行面临的资金缺口将超过350亿元,其中150亿元将通过发行次级债解决。按此推算,上海银行上市筹资的资金缺口在200亿元。该行2010股东大会通过了上市方案有效期延长一年的议案。分析人士称,“这昭示着其最迟能在2012年5月28日上市,今年如果不能上市就更加遥遥无期了。”目前,该行IPO正待证监会初审。
2.江苏银行
总资产:4304.56亿元 净资产:226.92亿元 净利润:41.85亿元 资本充足率:11.82%
2006年12月,经由银监会批准,江苏银行由江苏省内包括原无锡市、苏州市、南通市三家商业银行等在内的10家城商行合并而成。按此前提交给监管机构的材料,江苏银行此次A股上市融资额不超过100亿。该行目标是在“十二五”期末,实现资产总额超1万亿元,税后净利润超100亿元。目前,该行IPO正待证监会初审。
3.杭州银行
总资产:2174.29亿元 净资产:119.38亿元 净利润:19.11亿元 资本充足率:11.73%
杭州银行成立于1996年9月,2007年初开始启动IPO工作。2002年,杭州银行率先在城商行中实施不良资产置换,从根本上改善了该行的资产质量状况。为了扫清IPO的障碍,2009年,杭州银行吴太普、金燮煌、任勤民等高管从两三百万股纷纷减持到四十万股,股票市值从两三千万变成了五百万左右。据媒体报道,该行的个人股东问题早就处置完毕,现在上市的条件都具备了。目前,该行IPO正待证监会落实反馈意见。
4.徽商银行
总资产:2089.76亿元 净资产:143.57亿元 净利润:27.02亿元 资本充足率:12.06%
徽商银行于2005年12月28日挂牌,是全国首家由城市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联合重组设立的区域性股份制银行。去年5月10日,该行召开股东大会,对《徽商银行上市工作方案》全票通过。据知情人透露,徽商银行此次计划发行20多亿股,“徽商银行股本在城商行里至少可以排进前五,按15-25%的规模发行至少也有百亿元。”目前,该行IPO正待证监会初审。
5.盛京银行
总资产:2013.18亿元 净资产:71.22亿元 净利润:19.19亿元 资本充足率:11.3%
盛京银行的前身为沈阳城市合作银行,1997年9月在沈阳市33家城市信用社和信用联社的基础上组建而成,注册资本2.16亿元。2007年更名为盛京银行,2008年引进8家公司入股,注册资本增至33.96亿元。海通证券(600837,股吧)曾发表研报称,“盛京银行ROE远高于上市银行的20%左右,主要原因是公司杠杆率较高,预计盛京银行未来面临较大的融资压力。”业内人士透露,盛京银行的上市申请打的就是“东北振兴”牌,而正在发展期的东北地区亟需金融支持将为盛京银行的上市增添筹码。目前,该行IPO正待证监会初审。
6.大连银行
总资产:1727.6亿元 净资产:72.51亿元 净利润:13.16亿元 资本充足率:12.02%
大连银行前身是成立于1998年3月的大连市商业银行,是一家由大连市国有股份、中资法人股份及个人股份共同组成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经银监会批准,大连市商业银行于2007年2月更名为大连银行。该行已有8家异地分行,成为惟一在全部四个直辖市均设有分行的城商行。大连银行于去年5月进行的最后一次股权转让中,1.15亿股股份转让价格为每股4.6元。目前,该行IPO正待证监会初审。
7.重庆银行
总资产:1082.39亿元 净资产:49.91亿元 净利润:10.83亿元 资本充足率:12.41%
重庆银行成立于1996年9月,是长江上游和西南地区最早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1998年5月更名为重庆市商业银行;2007年9月更名为重庆银行。该行从2007年开始就在谋求上市,并冀望在银行IPO大门重启后第一批登陆A股。去年9月,重庆市市长黄奇帆透露,重庆银行估计近期上市,现在正在寻找上市的时机窗口。目前,该行IPO正待证监会落实反馈意见。
8、东莞银行
总资产:1076.61亿元 净资产:49.62亿元 净利润:10.63亿元 资本充足率:11.70%
据媒体报道,早在2007年12月,东莞市商业银行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确定筹备上市公开发行数量不超过5.456亿股。2008年1月6日,东莞市商业银行开始接受高盛高华证券的上市辅导。2008年3月23日,东莞市商业银行正式更名为东莞银行。这使东莞市商业银行打破了原来的地域限制,为实现跨区经营和上市,走出了最基本的第一步。当年,东莞银行第一次向证监会递交上市申请材料,想力争于2008年内实现上市目标,但由于2008年股市一度低迷,故此上市计划一直搁置。直到2009年IPO重启,东莞银行又开始谋求上市,2009年12月,东莞银行董事长廖玉林向媒体表示,该行A股上市计划仍在等待证监会审批,拟融资50亿元,已基本完成上市准备工作,随后一直等待审批至今。目前,该行上市进程处于证监公开IPO发审流程10大环节中的落实反馈意见环节。
9、锦州银行
总资产:937.12亿元 净资产:86.12亿元 净利润:8.41亿元 资本充足率:14.71%
据媒体报道,2008年7月锦州银行宣布进入上市辅导期,中介机构为安信证券,之后2009年锦州银行通过股权溢价私募引资25.33亿元,补充股本金12.66亿元,资本补充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大大增强。直至2010年8月,锦州银行召开董事会,通过了《本行向银监会上报招股说明书》,将向银监会上报招股说明书,IPO才有望再进一步。之后又于2010年底召开2010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满票通过《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初步方案》。随后,锦州银行的上市之路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等待至今。目前,该行上市进程处于证监公开IPO发审流程10大环节中的初审环节。
10、贵阳银行
总资产:634.44亿元 净资产:37.34亿元 净利润:8.21亿元 资本充足率:14.88%
贵阳银行的前身是贵阳市商业银行,成立于1997年4月,由贵阳市国资委控股。经中国银监会批准,2011年1月10日,贵阳商行正式更名为贵阳银行。早在2007年,贵阳市商业银行(现贵阳银行)就启动了上市准备工作,直到2010年12月15日,贵阳商行召开2010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更名及公开发行上市相关议案,完全走完IPO的内部程序,正式开始自己的上市之路。当时,贵阳银行称所有监管指标都达到了二级行标准,有的工作还得到了中国银监会和证监会充分肯定,具备了公开发行上市的有利条件。20115月,有消息人士透露,贵阳银行将在当年第三季度递交IPO材料。为上市顺利,2010年和2011年,贵阳银行对不良资产进行大力清收,力图为上市扫清障碍。之后,贵州银行的上市进程也进入了等待期。目前,该行上市进程处于证监公开IPO发审流程10大环节中的初审环节。
11、江苏江阴农村商业银行
总资产:528.2亿元 净资产:35.56亿元 净利润:8.61亿元 资本充足率:12.82%
江苏江阴农村商业银行成立于2001年,是全国首批三家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之一。2008年,该行股东大会通过《申请首次公开发行境内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票并上市的议案》,并于当年底向证监会提交了IPO申请,等待监管部门审批,由光大证券(601788,股吧)公司安排该银行的股票发售,计划2010年在上海进行A股首次公开发行(IPO),募资数十亿元人民币。2011年1月,银监会批准了包括江苏江阴农村商业银行在内的4家农村商业银行IPO申请。目前,该行上市进程处于证监公开IPO发审流程10大环节中的落实反馈意见环节。
12、江苏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
总资产:526.9亿元 净资产:37.07亿元 净利润:6.85亿元 资本充足率:13.86%
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成立于2001年11月27日,作为国内第一家农村信用社改制组建的张家港农商行,早在2007年即成为国内第一家进入上市辅导期并提交上市申请的农商行,然而之后经历了3年漫长的排队等待。直到2011年1月,银监会批准了包括在内张家港农商行的4家农村商业银行IPO申请。目前,该行上市进程处于证监公开IPO发审流程10大环节中的落实反馈意见环节。
13.江苏常熟农商行
总资产:515.94亿元 净资产:40.17亿元 净利润:5.62亿元 资本充足率:13.46%
常熟农商行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新一轮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首批三家试点单位之一,成立于2001年11月28日,总部设在江苏省常熟市。该行成功引资交通银行战略入股,并首批启动申请IPO上市工程。此外,该行还投资6.03亿元参股投资了天津农商行、武汉农商行、宝应联社、连云港(601008,股吧)东方农合行和泰兴联社等5家农村金融机构。去年1月,该行IPO申请获银监会批准,目前该行正待证监会初审。
14.江苏吴江农商行
总资产:400.02亿元 净资产:36.37亿元 净利润:5.44亿元 资本充足率:15.75%
吴江农村商业银行前身是吴江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2000年10月,吴江市信用社合并成一个法人,管理上实行“统一法人、授权经营、分级核算、单独考核”。2003年,吴江农村信用联社成为全国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中首批组建-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的试点单位。2004年8月13日,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开业。去年1月,该行IPO申请获银监会批准,目前该行正待证监会落实反馈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