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实践(5篇可选)

时间:2019-05-15 00:36: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第一篇: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马松郝清平

职业教育是教育事业中与经济社会发展最直接、最密切的部分,是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高层次社会发展观,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是指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双向互动、和谐发展,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持。如何才能保持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生机与活力,它既离不开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的机遇和良好的外部环境,也离不开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从职业教育自身来讲,必须以全面、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施以转变办学理念为先导,创新办学模式为动力,加强品牌建设为核心,拓宽服务功能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的教育理念

可持续发展观认为,人类的发展要与自然的发展相和谐,现在的发展要考虑未来的发展,自我的发展要考虑他人的发展,这种和谐的价值观凸现了人的素质可持续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手段,应真正树立以人为本和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思想,从服务劳动者职业生涯发展需要出发,既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并重,使学生很快适应企业需要,更要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关键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素质的方方面面得以综合开发,全面发展。这就要求职业学校必须树立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的办学理念,致力于从培养目标到课程结构,从教学内容到培养模式等方面突出“职业核心能力”的系统改革,实现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步。

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我们坚持面向职业需求,积极探索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在构建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时,坚持将工作的重点放在研究、制定实施性专业教学计划上,以“课程综合化,技能项目化,训练层次化,考核社会化”为总体目标,合理设置课程,既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又注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优化教学内容上,根据“厚 基础、宽口径”要求和以能力为本位、岗位为依据、素质为核心的原则,积极开发校本课程,组织编写了20多种校本教材。同时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增设学生必修的《综 合素质课》,并通过把企业文化融入课堂、渗透到学生的各个学习阶段,提升学生的职业适 应能力,真正培养适应市场变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和谐、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 能型人才。目前大多数毕业生不仅具备熟练的职业技能,而且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深受用 人单位欢迎,做到了企业满意、学生满意、家长满意。

二、坚持科学定位,努力锻造品牌专业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目前不少职业学校片面理解“以就业为导向”的内涵,办学定位不准,简单根据市场需求,盲目追求所谓热门专业,频繁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一味迎合部分企业对技能要求不高的现状,一方面导致多年来精心培育的学校品牌和声誉带来负面影响,降低了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潜能;另一方面培养的人才达不到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我国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理论家黄炎培先生强调,职业教育必须适应社会需要。他创办职业学校,其专业设置、培养规格、课程设置、招生规模等的确定,都先进行详细的社会调查,并定期邀请实业家、教育界专家,随时征询社会需求和各界对学生、学校的要求,以期不断改进办学思路。所以,职业学校应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明确学校的准确定位,不错位、不越位。要开展广泛 的调研论证,紧密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需要,把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劳动者的知 识、技能和态度提出的新要求,构建灵活的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立足行业,面向地方,跟 踪市场,突出专业特色,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用专业品牌和专业内涵赢得 市场,吸引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和广阔的生存空间。

近几年来,我们坚持把转变教育观念,合理定位专业,打造专业品牌,提升办学特色作为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紧密围绕劳动力市场需要和产业政策动向,科学地调整和设置专业,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对就业渠道不畅、学生就业难度较大、就业率连续多年相对较低的专业及时调整,减少招生规模或停止招生乃至撤销专业,并适度超前规划和开发专、特、优专业及培训项目。充分挖掘自身办学潜力,高标准严要求创建示范专业,努力锻造品牌专业,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学校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加速学校现化化教学设备如数控技术、电子、机电、计算机等专业设施和校园网、多媒体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硬件设施能够完全满足培养目标和办学规模的需要,设备的先进性达到或基本达到生产一线水平,形成了机械加工、电子信息技术、财经商贸、旅游服务四大类10多个优势专业,建成了机电一体化、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三个省级示范专业,学校被教育部等六部委确定为国家数控技术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同时针对我市大力发展汽车工业战略,适时开设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与企业达成了联合办学协议。我们将在现有基础上,动态跟踪社会需求,不断推陈出新,开拓专业面向,打造新的品牌,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物质保障。

三、创新育人模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职业教育的兴盛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职业教育要获得持续发展和更大的生存空间,必须不断改革创新,建立一种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基础,以职业技能培养为重点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以提高学生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和水平。目前高技能人才短缺现象比较突出,主要原因是职业学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质量不高。有些学校重学历教育,轻技能培养,课程设置未能摆脱普通教育模式,以学科本位设置课程,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理论课时比例偏重,实习训练流于形式,甚至花几十万元购置的设备成为摆设,实习课程只是教师带学生到工厂参观参观,连起码的实习时间都不能保证,既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谈不上实践技能的提高,培养的人才有学历无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议:职业和技术训练学院的发展;在教学之后必须继之以工作现场的实践训练。因此,“手脑并用”、“学做合一”、“理论与实践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等主张必须成为职业学校坚持的办学原则。职业学校应本着对学生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改革育人模式,切实重视实践技能训练,构建完善的实验实习课程体系,使得学生学到真知识、真本领,为学生顺利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

在办学实践中,我们坚持积极探索,大胆革新,在技能培养方面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课题化训练+工厂化教学+校企联合办学”的育人模式,对各专业的教学目标进行课题化分解,将具体的教学内容分解到多个训练课题中去。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借鉴网络游戏“闯关得分”的经验,采取分课题训练、考核,按课题累积学分的办法,当学生的学分成绩达到一定标准即为合格。在认知环节上,尝试“先训后学”、“学训渗透”。新生一入学即有计划地安排专业课题训练,让学生在训练中发现问题,然后再由老师来解决认知,通过训练来引进理论知识点,让学生先“知其然”,然后再“知其所以然”,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场所的安排上,坚持“教学工厂”原理,将课题布置在车间和工作现场,学生边学边练,练中有学,既提高了效率,又避免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与此同时,我们根据企业生产一线工作需要,贴近企业教学,结合生产进行实训,要求专业课教学内容每年要有一定比例的更新,以反映本学科课程前沿技术和生产一线工艺技术。实施了“133”(学生在毕业前必须考取“外 语/普通话、计算机、家政”等3个基本生存技能合格证书,考取与所学专业相关的3种职业资格证书,然后才能获得1张毕业文凭)育人质量工程体系,对学生实行多证书制度,切实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四、实施固本工程,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建设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办好职业学校、保证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职业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了一支专职教师队伍为主、专兼职教师结合的师资队伍,但从整体上看,职教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还远远不适应对现代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和职业教 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随着职业教育事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些学校重视硬件建设,忽 视师资队伍建设;重视教师的使用,忽视教师的培养。致使一部分教师思想观念陈旧,知识 结构单一,动手能力不强,综合素质不高,特别是“双师型”师资缺乏,在现代技术的掌握 上,远远不能适应先进工厂企业的需要,难以胜任高技能一体化教学的重任。众所周知,教 师素质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前提,不提高教师素质,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就是无源 之水,无魂之体,就不可能有创新、有发展。职业教育要向更高层次推进,不仅要靠先进的 专业设施和完善的实训基地作保证,更需要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知识结构和能 力结构,提高教师的教育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为此,我们在抓好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高的基础上,着眼于学校专业建设的实际,通过“送、下、带、聘”等多种途径,重点加强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骨干教师的培养。近几年来,学校先后选送了6名专业教师去德国、新加坡,20名专业教师去东南大学等高校进行考察学习或专业对口深造;下派了27名教师到市内外著名企业进行为期三个月到一年时间的实践锻炼;对学科带头人进行重点扶持和培养,实行以强带弱,并成立了“名师工作室”,定期对中青年教师进行指导培训;先后从本市大中型企业聘请了30多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从事技能教学工作,且已成为我校相对稳定的专业兼职教师,目前,学校拥有“双师型”教师84人,占专业教师的60%以上;研究生(含在读)12人;市学科带头人8人,市教学能手9人。我们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德才兼备、高水平、专业化的专业带头人和“双师型”师资队伍,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人才资源。

五、增强服务功能,营造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双赢局面

面向社会,拓宽服务功能,主动服务区域经济,是职业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职业教育要增强服务经济发展的功能,首先要牢固树立以就业需求为导向的思想,积极推行产学研结合,构建学校、企业、市场共同培养人才的合作办学机制。要紧密依托行业、企业,走校企联合办学之路,变单纯订单教育向校企合作的深度广度掘进,充分利用企业物质资源 和智力资源,让企业参与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促进人才培养与就业市 场的紧密结合,实现供需关系的良性互动。其次应密切关注和多方搜集来自企业和社会各方 面的用人信息,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的导向作用,设立相应的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机构,掌 握和运用好市场信息资源,通过与企业职业介绍机构的信息联网,实现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信 息的沟通和对接。再次要完善服务功能,主动服务市场,开拓职业培训渠道,从培养目标上 兼顾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从办学层次上兼顾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从办学机制上兼 顾不同层次和不同需求;从培训形式上兼顾脱产与在职,一次性与分阶段培训、全日制与业 余等多选择性,特别是面向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面向城市打工族的职业技能培训,面向社会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转岗和创业培训,面向出国人员的国际劳务输出培训等,职业教育必将拓展出一个强势需求的大市场,真正实现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互动双赢的局面。

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服务于经济、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企业、服务于学生”的理念,放开思路,放胆经营,积极推行产学研结合和校企合作。九十年代初,学校根据专业办学实际和地方经济需求,兴办了南华机械厂,坚持让专业教师负责企业管理,参与产品的开发研究,安排学生顶岗实习锻炼。并先后与友达光电(苏州)有限公司、南京金城集团、昆山仁宝有限公司、悦达集团等30多家大中型企业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开展实质性合作办学,实施“订单培养”,按照企业的不同需求“量身定做”人才,使毕业生“就业直通车”直接开进了厂家。同时,我们面向地方经济,坚持为我市经济建设培养机械、电子、数控、服务

业等技能型紧缺人才,大多数毕业生已成为地方大中型企业的主力军,较好地实现了学校育人与企业生产两旺的双赢效果。近几年来,我们又针对企业下岗转岗职工再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需要,及时调整办学思路,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主动开展职业培训工作,被省教育厅表彰为“江苏省教育系统开展再就业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坚持按照“立足当地,面向全国”的就业原则,努力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体系,构建了立体式人才输出网络。盯住“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域的大中城市和知名企业,建立了人才供求信息网络和不同层次的毕业生供给渠道,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有效平台。还通过供需见面会、人才洽谈会、联系人才和劳动力市场等多种形式,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目前学校毕业生就业已形成了良性态势,就业安置率达98%以上。由于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为核心的办学理念,主动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于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于农村和农民、服务于学生,学校发展呈现了旺盛、持续、良性循环的喜人景象。

多年的办学实践告诉我们,职业教育要适度超前发展,但更要实现全面、科学的可持续发展,坚持规格、质量、结构、效益的辩证统一。遵循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规律,职业教育必将充满生机与活力,如果违背这一规律,职业教育必将步入困境。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把握机遇,开拓创新,牢牢把握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努力实现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马松盐城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郝清平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第二篇:民办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民办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建设全面小康社会,需要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教育。随着《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的颁布和实施,民办教育迎来了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同时,政府对民办教育的管理日趋规范;加入WTO后,国际教育资本开始大规模涌入我国教育市场,民办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要求民办教育的主办者和经营者站在新的视角,运用新的智慧,对自己的教育思想和办学行为进行全新的审视、策划和经营。

本文从一个民办教育集团的角度,谈谈对新时期民办教育的认识,以及实行民办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民办学校可持续发展实践

集团简介

温州新纪元教育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同年创办第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平阳新纪元学校;1999年创办了第二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瑞安市新纪元实验学校;2002-2003年又分别在重庆云阳、四川广元创办12年一贯制的学校;2004年在上海成立上海新纪元教育管理研究中心。迄今,四所学校总投入已近4亿元,在校学生近万名,教职员工1100多人。

目前,四所学校发展势头良好。平阳新纪元学校成为“全国优秀民办学校”、“浙江省示范学校”;瑞安市新纪元实验学校是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实验基地、温州市示范学校;广元学校已成为广元市的名校,现正在申报市重点高中;云阳学校2004年高考获全县文科状元,并成为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基地。上海新纪元教育管理研究中心尽管成立时间很短,但汇聚了一批富有实践经验的教育精兵、高等学府的知名专家、教授,以及年轻的博士生、研究生,初步形成了专业化水准较高的学术团队和管理队伍,为集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东风浩荡,战鼓雷鸣,创业艰辛,感慨良多。我们很乐意就民办教育发展的思考与探索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对民办教育发展现状的认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当代民办教育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

第一阶段:1980-1992年,萌发时期,主要是非学历教育,无固定校舍,无固定教师,无统一管理为特征。第二阶段:1992-2003年,成长期,以学历教育为主,有固定校舍,有固定教师,有一定要求和管理,以满足市场的数量需求为特征。第三阶段,即当前,已经进入成熟期,制度上进入法制轨道,消费趋于理性,以高质量要求为特征。

目前,民办学校面临着两个挑战:

(一)制度、政策的挑战

随着《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的颁布、实施,政府对民办学校规范办学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民办教育准入的“门槛”越来越高。随着政策的放开,各地“名校办民校”风起云涌,优质教育迅速扩张,有限的教育市场被迅速占领。民办学校在公立学校和“名校办民校”的夹缝中艰难求存。同时,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特别是根据我国政府对WTO的承诺,国外教育资本即将或正在进入我国。几乎一夜之间,我们突然发现:民办学校又多了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教育市场那个本来不大的蛋糕越来越小了。

中国特有的国情,众多主、客观原因的制约,导致《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贯彻、实施有一定困难,民办学校很难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的国民待遇,也就很难实现共同发展了。(当然,温州民办教育发展的氛围应该说是非常不错的)。

这些政策制度的不完善、理解上的偏差、执行上的不统一,加之政策上支持“名校办民校”,成为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

(二)教育专业化发展的挑战

在民办教育发展的第一、二阶段,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教育市场主要表现为供应不足——卖方市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普九”的完成,教育供给不足的矛盾已基本得到解决。当前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民办学校不仅要提供一定的教育学位,更要提供优质的有

1特色的教育质量,因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需要众多高素质的劳动者,而优质的教育又离不开高水平的教育专业的支撑。实施优质教育,必须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因此我认为民办学校面临的第二个挑战就是教育专业化发展的挑战。

新纪元教育集团清醒地认识到这个问题。所以较早思考这些问题,并进行必要的战略调整。正是因为这样,在激烈的挑战中,我们走得比较平稳。

我们认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民办学校怎样立足、生存和发展?唯一可靠的是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培养和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优秀的教育质量、优质的教育品牌赢得消费者的心,不断强化自身的名校特质,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我们的基本策略

(一)围绕一个核心——发展: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1、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要求确立五个基本观念:(1)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2)尊重差异、多元发展、人人成才的人才观;

(3)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德育课程观;(4)全面发展的全面质量观;(5)为学生一生奠基、为民族未来负责的价值观。

2、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支撑

教师的发展是学生发展的基础,优秀的师资队伍是优质教育的重要标志。谁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数量足够的教师队伍,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取得主动权,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在工作中,我们强调,集团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要高度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终身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我们的教育行为和管理行为必须指向这两个发展。这也是我们检测教育、教学行为和管理行为是否适切的标尺。

(二)抓住两个重点

1、质量

质量是民办学校的生命线,是新纪元人的尊严,作为新纪元人的共同理念,已深入人心;“高效能、精细化、零缺陷”成为我们每一项工作的要求,也成为全体新纪元人开拓求索、与时俱进的共同追求。

2、效益:在强调质量的同时,关注经济效益也是无可厚非的。质量是效益的基础,效益是质量的保障;教育的周期长,见效慢,必须体现质量优先的原则。同时,教育也是公益性、发展性的事业,民办学校的主办者不能追求效益利润的最大化。

(三)遵循三个规律

1、教育规律

教育是循序渐进、水滴石穿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与一役”。教学质量是多因素影响的结果,有些可控,有些无法控制。我们的管理不能生搬硬套企业管理模式,必须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认知的基本规律,从学校和当地的实际出发。

2、市场规律

市场规律的基本原则是等价交换。民办学校的收费是高位的,所以我们的服务质量、服务水平也必须是高位的。

市场具有选择性。民办学校必须有自己的特色和亮点。如果没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没有几样在当地教育界“叫得响”的东西,别人怎么会选择你呢?

市场具有变数,未来难以预测。所以民办学校必须有危机意识,必须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3、人性的规律

人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作为管理者应该很好的研究,人都有一种希望得到别人认可的愿望,都有一种对事业和人生的成功的渴望,都有一种名利的需求。民办学校的主办者要重视建立规则,对教职员工的劳动、付出和创造,及时给予合理的回报;要努力创造条件,不断满足教职员工的合理要求;为教职员工的健康成长搭建舞台,强化他们的归属感、培养他们的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和奉献精神。

(四)打好四个基础

1、硬件设施基础:四所学校已投入近四亿元。

2、师资队伍基础:集团四校现有教职工1100多名,平均年龄30多岁。离、退休人员非常少。这是我们的优势,为集团和学校持续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保证。

3、管理基础:(1)干部的选聘;(2)体制、制度的创新。

4、生源基础:我们对招收的学生有自己的标准,有适当的门槛,并非“韩信用兵,多多益善”。如果在招生的问题上来者不拒,班级学生基础差异太大,对整个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优良的学校品牌的培育非常不利,从而影响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五)处理好五个关系

1、投资者与经营者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民办学校的主办者和经营者已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我们应大胆引入“经营学校”的概念。经营学校,就要求学校的管理者必须拥有较大的办学自主权;同时,又必须顾及投资者的利益和愿望。

因此,我们非常强调三点:(1)从制度上明确投资者与经营者各自的分工: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2)互相尊重、互相信任;(3)搭建沟通平台,建立定期沟通机制。

2、办学自主性和规范性的关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办学校应依法办学、依法执教,努力维护良好的办学秩序。良好的办学秩序、规范的办学行为是大家共同的利益需要。我们经常敦促校长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在依法办学的基础上,还必须充分发挥民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使学校迈上新的台阶。

3、基础与特色的关系

基础教育的本质是要把握其基础性。我们的课程设置、评价标准都要有利于孩子的终身发展。特色是个性化的东西,是学生个性的彰显。基础教育非专业学校,必须先满足学生的基础发展,不能本末倒置。

4、满足家长的要求与发挥教育专业功能的关系

有些家长因为交钱比公立学校多,而对学校提出苛刻要求,学校又在强化“客户是上帝”的理念,所以教师的专业功能受到影响,不要忘记,我们的服务对象是学生,我们的服务是专业化的服务,非一般商业上的服务。学校与家长、与学生的关系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商家与客户的关系。我们要培养的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对家长的不合理要求,我们要敢于说“不”,而不能一味满足,因为这样不利于孩子的发展。

5、做大与做强的关系

我们认为,做强是做大的基础,做大是做强的必然。我们的原则是“点上做强,面上做大”。一个学校不追求它大,而要求强,要办成精品;整个集团,要逐步做大。

(六)实行六个策略

1、理念先行

一所学校,如果说硬件是基础,质量是关键,那么,它的思想理念是灵魂。先进的、与时代同步的办学理念的是学校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没有一个把全体师生员工紧紧凝聚在一起的共同愿景的学校是不可能有品位的,更谈不上有什么前途。为了提升理念、统一理念,我们制定了集团办学章程;并在专家的参与下,制定各个学校的五年发展规划,在这一过程中提炼思想理念,确定各自的发展目标、任务和措施。

我们的事业信念:志存高远,点滴做起。

我们的伙伴文化:共同学习、合作创新、共享成功。

我们的服务标准:高效能、精细化、有品味、成智慧。

我们的使命和追求:构建现代学校制度,创办一流民办教育;提供顶尖培训课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输出教育管理服务,促成优质学校诞生;开发现代教育技术,搭建教育信息平台。

2、制度推进

当前,教育不缺少先进理念,而缺少操作标准和程序,所以我们在加强现代学校制度

建设,建立中观、微观的标准、程序,进而在制度上推进,在操作上下工夫。

3、专业引领

当前,民办学校面对的挑战不是数量、规模上的挑战,而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挑战。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我们逐步意识到:学校要可持续发展,集团要做大做强,必须广泛吸收国内外最前沿的教育思想、最先进的教育实践经验、最优秀的教育人才和管理人才,以及最领先的教育技术。经过反复思考,2004年,我们做了一个重大决定,就是将管理中心移师上海,实现由行政管理向专业化管理转移。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着重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在上海建立新纪元教育资源库,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最合理的营养,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最好的技术支持。如:在教学质量监控、课堂教学诊断上,与上海市教育质量最好的区——徐汇区教研室建立合作关系;在教育评估上,与闵行区现代教育评估所、浦东新区督导室等机构合作;在校长、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的培训上,与华东师范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在网站后台的设计上,与上海复旦大学的一批博士生建立了合作项目,等等。

二是不断建立、健全新纪元人力资源库,实现对集团各校的专业引领。先后聘请了上海、乃至全国都颇具影响的知名教授、专家和学者担任我们的集团顾问,如上海教育科学院副院长、国际上知名的课堂教学专家顾泠沅,著名教学专家张思中、任勇、程红兵等;还聘请了一批具有丰富民办学校管理经验的专家担任中心管理岗位。

三是将新的机构命名为“上海新纪元教育管理研究中心”,强化学术专业功能。

4、文化提升

健康的文化是一种宝贵的管理资源。只有在健康的文化氛围中,才会形成宏大的具有相同价值观的队伍,才能在较大范围内共同推动集团事业的壮大。资源或会短缺,唯有文化生生不息。公司要积极营造富有人文精神和时代特色的健康文化,承认人的需要并满足之;尊重人的个性并容纳之;尊重人的价值并实现之;开发人的潜能并利用之;统一人的思想并引导之;把握人的行为并规范之;鼓励人的创造并奖励之;营造人文的环境并孕育之,让全体员工的价值和公司事业同步成长。

新纪元教育集团强调每一个成员对团队的归宿感、认同感。倡导尊重,推崇和谐,要求“有气度、敢自责、重诚信任、”积极营造高品位的集团文化。

5、网络支持

任何先进的管理理念都离不开先进的管理手段来支撑。对于我们新纪元教育集团来说尤其如此。四所学校跨三个省市,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才能实现有效控制和管理。为此,我们在改进管理手段方面具体做了三件事:

一是搭建管理后台,加强过程管理;二是建立集团网站,实现资源共享;三是建立视频系统,实现互动提高。我们的管理研究中心可以通过视频系统,与各校进行零距离对话。近一年来,我们通过视频,开展了双周一次的四校校长例会、不定期的专家论坛。每学校专题研讨、每月一次的上海专家讲座或名师论坛等。视频系统使四所身处异地的学校的校长、教职员工和学生,都能通过视频进行对话、讨论和交流,使地处西部边远地区的学校能定期或不定期地参加集团为他们组织的专家讲座和名师沙龙,搭建起上海教育与集团各校的桥梁。

集团所属四校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实现与管理研究中心和国际互联网的链接。

6、合作创新

目前,我们已和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大、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等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学术研究课题、教育产品的开发项目已在启动。另外,许多地方政府也愿意将学校委托给我集团管理。还有一些兄弟学校非常看重我们的网络系统和视频系统所提供的教育资源,愿意成为我们的会员,以共享上海的教育资讯。

第三篇: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策略探析

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策略探析

朱景发

【摘要】教育作为延续和发展的工具,必然要适应社会发展,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文章以系统论思想为指导,将高等职业教育融入社会经济左系统中进行协同研究,探索并实践了推动学院持续发展胡新途径。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可持续发展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承担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ESD)项目——“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经过三年胡实证研究,在办学组织、运行机制、运行模式、教学方式、评价体系和受育对象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办学组织可持续

组织机构的融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客观要求,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

1.学院与地方政府合作。为充分发挥学院智力优势,促进科学与经济紧密结合,根据重庆市市委、市政府统筹城乡发展的有关要求,紧密结合涪陵区经济社会特点和发展规划,学院与涪陵区人民政府本着以“政府引导、院企主体、市场运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发展共赢”的原则,签订了《加强校地合作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成立了合作工作组织机构,构建了校区合作工作平台,为推动学院的持续发展和涪陵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学院与行业,企业合作。学院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共同成立了产学研究合作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组织机构。各教学系分别与行业、企业共同组建了产学研合作教育教学工作小组,围绕重庆市和涪陵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分别与重庆工业设备安装集团有限公司等68家企业签订了产学研合作教育协议,形成了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实现了人才培养的入口、过程和出口的对接。

3.学院与高等院校合作。校校合作是教育资源整合,提高提高办学功效的有效途径。学院加大了对外交流,2006年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教育对口合作协议书》;,形成了“2+1”联合办学的办学模式。2007年分别与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重庆电子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全方位的教育教学合作,建立了“湘鄂渝川黔”五省边区职教联盟,创办了“秦巴”山区职教论坛。2008年与比利时还佛大学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科技、文化、师资互访、师资培训、教育等方面开展一系列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效能。

二、运行机制可持续

运行机制的协同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1.政府、企业学校合作开办专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立足之基。学院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按照政府的经济发展规划,坚持“把专业办在市场需求的热点上,办在企业的兴奋热点上”的工作思路,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为出发点,依托行业企业,构建专业体系。开设的26个专业,基本涵盖了重庆市六大支柱产业,适应了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各教学系及时跟踪市场需变化,适应调整专业机构,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行业企业发展的需要,调整课程设置,建立了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为促进区域经济和企业、行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政府企业学校合作经营,是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基础方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学院建立了互利共赢经营机制。一是政府提供优惠政策,创造有利环境,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支持学院与涪陵区企业事业单位开展各方面、多层次合作。二是双方建立定期工作协商机制,推动和落实校地合作。有涪陵区科委和学院科研开发处负责双方合作的相关组织协调工作。三是校企合作建立研发团。学院为企业开展技术研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推广和企业文化培训服务,企业与学院共同拟定学生培训目标和培养方案、共同参与专业建设、共同开展教育教学和创业培训。

3.协同服务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学院教师积极开展科技服务,分别与重庆市正里元公司、重庆大学软件学院和重庆市涪陵区博昆软件有限公司等合作开展“新型速溶葛粉的研制”“远程接入仿真技术产品开发研究”等37项应用技术研究,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和较好的经济效益。此外,学院教师积极参与涪陵区社会科学工作研究,先后承担的“深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研究”“涪陵区城乡统筹发展模式研究”“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协同研究”“西部欠发达地区高职教育开放式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等46项研究成果,其中22项研究的成果分别荣获重庆市涪陵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8项研究成果荣获重庆市涪陵区邓小平理论研究会成果奖,为推动涪陵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合作管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学院建立了三级联动管理制度:一是校地合作工作制度,学院与涪陵区政府合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了合作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校区合作工作制度;二是校企合作工作制度,学院与企业合作成立了产学研合作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产学研合作教育实施办法》《产学研合作教育合作教育考核细则》等校企合作管理制度;三是教学系合作工作制度,各教学系与企业合作成立了产学研合作工作小组,形成了政府与学校、学校与企业、学校与教师相互交融的合作工作制度保障。

三、运行模式可持续

运行模式的和谐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1.构建“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开放性办学模式。学院;牢固树立高等职业教育是社会经济活动有机组成部分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和创建了“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开放性办学模式。这一办学模式,已成为学院办学的重要特色,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高职教育探索了 一条路子,被重庆市人民政府评为教学成果三等奖。

2.构建“校企合作、工作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注重教学过程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有机统一,强化技能培养。通过与企业建立全方位、多形式、深层次的合作,形成从入口—过程—出口与企业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各教学系根据专业特点,分别采用了实训导向性、教研结合型、生产导向性、产业开发型、订单培养型等途径,实现了校企互动、互利共赢,较好地解决了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等问题,有效地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四、教育教学方式可持续

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方式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1.提升教师能力,确保教师可持续。学院把为企业服务作为崇高的使命,学院派教师到企业一线顶岗工作,教师积极开展应用技术研究与科技服务。近三年来,教师承担了各级各类科研课题56项,研究结题32项;与涪陵区为组织部、重庆泰威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开展了15个项目的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被政府采纳政策性建议65条;教师在各级各类刊物发表论文1250篇,被CSCD、CSSCI学术期刊收录46篇。通过科技服务,培养了一支职业素养、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过硬的教师队伍,形成了“双师”结构合理、具有较高实践教学能力和科技服务能力的教学团队。

2.更新教材,保证教学内容可持续。学院针对高职学生工作特点和培养目标的要求,切实加强建设教材的规划与开发。鼓励教师结合专业实际和社会需要编写教材。通过“增设、精简、整合、重组”等途径,编写了有专业行业特色的、适用的教材79部,其中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44部;自编讲义35册,有效地保证了理论教学和实践、实训的需要。

3.改变教法,实现培养目标可持续。学院根据社会对人才需要的调研和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坚持以“企业工作过程或工作任务”为主线,以“突出应用、强化实践”为原则,按照高职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注重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构建了“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体系。学院按照培养高技能人才规格的 要求,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取缔了传统的科学界限和“三段式”的教学方法,构建了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以工学交替为途径的理论教学与职场训练相结合、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资格鉴定相结合、任务驱动与顶岗实习相结合、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的“四结合”教学模式,确保了培养目标的可持续。

五、评价体系可持续

评价是社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的重要途径,是协调政府、企业、教育的自我约束与社会监控的内在要求,也是检验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外在动力。

1. 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合作方案评价、合作过程评价和合作效果评价。合作方案评价主要体现在合作目标定位是否准确;教学大纲是否完整、科学、规范;教学内容是否体现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合作过程评价主要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评价。合作效果进行评价。合作过程评价主要以是否满足学生需要和用人单位要求的全方位评价,包括校内,校外考试、考核、各类竞赛成果、社会服务成效和就业效果评价。

2. 学生评价。学生是享受教育的直接顾客,学生评价是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学制满意度、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满意度、教学管理的满意度、学校文化的满意度和对自身持续发展的满意度的评价。

3. 用人单位的评价。用人单位的评价不仅是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检验,更是对办学质量的检验也是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的外在动力,主要包括对学生个体思想政治素质满意度、业务工作的满意度、团队协作满意度、合作的满意度的评价。

六、受育对象发展的可持续

受育对象的认同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永不枯竭的源泉。

1.激发创业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创业意识。一是可设创建启蒙课程:二是邀请专家学者、成功的创建者到校作创业报告;三是到企业参观,举办交流活动等激发创业热情。

2.培养创业技能。一是开展学生社团服务。组织学生利用假期、课余时间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开展科技服务、企业策划、咨询服务、支农服务,提高了学生技能水平和实战能力。二是通过产、学、研结合,协助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三是积极参与各项竞赛,充分挖掘学生技能潜力。三年来,学生参加各国和重庆市技能大赛获奖27项。

3.搭建创业平台。一是学校成立创业孵化机构,搭建创业平台,优化创业环境;二是教学系邀请企业人员,组织成立创业辅导专家组,帮助和指导创业工作;三是学下根据专业特点和教育教学资源提供校内创业实践基地,提供经费和政策支持,鼓励开办创业实体。

【参考文献】

[1](美)菲利普·科特勒,凯伦F.A,福克斯.教育机构的战略营销

[2]路长全,解决—营销就是解决竞争

文献来源:《教育与职业》2011年9月中

第四篇:劳动力职业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实践与思考07

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实践与思考

一、背景分析

目前,农村劳动力职前职后培训的低迷状况,究其原因不外乎有四:其一是培训项目不适应社会发展;其二是培训投入跟不上社会发展;其三是培训与就业严重脱钩;其四是培训成本与社会效果倒挂。尤其是目前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文化技术底子薄,自主就业意识差,加上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企事业单位用人工作中的不完善,导致了目前开展农民工转移培训的后劲不足。

近年来,随着从中央到地方对“三农问题”的不断重视,“三农问题”中的核心农民问题,尤其是离土农民的转移问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05年,党中央、国务院把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写入了中央的1号文件。各地方政府又相继出台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我们上海市政府站在率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高度,制定了《上海市郊区劳动力职业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所有这些举措,为增加农民收入,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推进农村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移提供了重要保证。同时也为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教育培训带了一个新的春天。

二、实施策略

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青村镇政府、青村镇“三年行动计划”领导小组根据我们青村成人学校的现有条件和青村地域农村富余劳动力文化技术水平普遍较低的现状,加强了对区域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现状与前景的调查和预测,坚持按需培训和储备培训相结合的原则,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坚持培训、管理、服务相结合的原则,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坚持引导培训与职业培训相结合的原则,扩大培训的覆盖面,全面提高参训者的综合素质,坚持培训与转移培训相结合的原则,增强培训的时效性,坚持利用各种教育培训资源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实行资源共享,充分发挥现有优质教育培训资源的作用,系统制定了我镇 “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和培训计划”。围绕着“一个依托,二个加强,三个把握,整体推动”的工作方针,本着把市政府“三年行动计划”实事工程“做实、做细、做透”的工作目标,有点到面的展开了我镇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三年行动计划”。

(一)依托党委政府,不断增强转移培训领导小组运作能力

每年,我们 “三年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定期举行工作碰头会,对的转移培训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和规划,在此基础上,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召集各村教育干部进行具体布置。我们采用先座谈,再调研的方法,每年三次和各村教育干部研讨,最后确定培训方案和培训项目,三年来我们“以镇保村为重点,辐射其他各村”的培训战略,先后确立了以绿化、综合治理、保洁、护理、瓜果等为重点项目,兼顾其他技能储备培训项目,扎实有效地开展转移培训工作。由于组织网络健全,组织管理有力,我镇每年的培训计划都能做到组织到位,宣传到家,让广大农民百姓充分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对本镇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内容、时间节点的全面了解,较好地提高了农民百姓参加培训的欲望和热情。

(二)加强培训过程管理,确保培训实效

为了让实事工程真正惠及老百姓,确保培训的实效。我们“三年行动计划”办公室的成员在培训过程中经常与村委分管教育的领导取得联系,交流培训过程出现的问题,及时协调,并把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要求单列一条写入了青村镇村教育工作百分考核标准,使得培训任务很顺利地分解到了各村的教育工作中。转移培训工作与对村的年终教育工作考核紧密结合,最大程度的调动村委对培训工作的支持和参与;与此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授课教师的管理,做到“课前检查授课教案,课后听取百姓意见”,并把情况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三是配强、配足班主任老师,做好对上课教师和听课百姓的服务和考勤工作。每个班级配备两名班主任分别有一名成校教师和一名村领导担任,用我们的真情和细微周到的服务感动百姓,因而较好的吸引百姓,保证了每次受训百姓的出勤率,确保了整个培训工作的有序高效运转。

(三)加强资源整合,不断扩大培训事业量 为了将实事工作“做实、做细、做透”,让更多的百姓得到实惠,我们在认真完成“合格证”培训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发挥政府资源大网络”的“人脉”优势,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加大开门办学、委托培训的力度,广泛拓展交流的渠道,积极搭建交流合作平台。与区兄弟学校、镇各职能部门、村企事业单位开展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进行联合培训、合作研究、师资互聘、资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三年来我们先后与“金成培训中心、区农广校、区职工培训学校、环宇培训学校”等联合办班,培训人数达到了776人,这种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使我们青村镇的转移培训事业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大,也使青村的更多百姓得到了实事工程的实惠。

(四)把握政府发展规划,合理开设培训项目

成人教育切实有效地服务当地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是成人学校发展的办学宗旨。为此,我们“三年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开设培训项目之前,除了认真调研镇域内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数量、年龄、性别、知识等现状外,还积极走访了政府各职能部门,并认真研究了青村镇村发展规划,了解到了青村的发展走势是“古镇、水城、生态”;同时还了解到了七大发展走向,即“人口发展规模、镇区发展规模、公共设施建设规模、绿化建设规模、‘三集中’建设工程、工业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锦绣黄桃、花卉、蔬菜等特色产业的发展”。通过研究政府的发展规划,结合劳动力的实际状况和学校的现有条件,我们从先前开设的二十四个培训项目,精简到以现代服务业、现代制造业和农林类为主的十三个培训项目。并以“镇保村”为突破口,以“绿化、综合治理、保洁、护理、瓜果蔬菜”为重点培训项目,保证了教育培训资源的相对集中,为提高培训效果奠定了基础。

(五)把握政府促进富余劳动力就业的内需,努力开展菜单式培训。

根据我们青村镇的发展近远期规划,尤其是政府创建上海市文明城镇和三个集中宅基地置换工作,以及社区稳定发展的需要,我们“三年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积极会同政府劳动服务保障部门,调研了社区保洁员和社区治安管理员的需求量,以三十四个自然村为重点,取得了第一手资料。为创建国家一级卫生城镇所需大量保洁员,为保青村镇社区稳定三十四个自然村所需大量村级治安管理员。在此基础上我们联合开设了“农村保洁员和农村综合治理管理员”两个培训,由政府劳动服务保障部门全程参与,高质量地完成了保洁员和综合治理管理员536名的上岗证培训任务,并全部上岗。收到了定单式岗前培训的最佳效果。其次,我们以镇保村为突破口,开办了“绿化工合格证”培训班,培训人数324名,上岗人数203名,上岗率占到了62.7%,效果喜人。

(六)把握储备培训方向,确保转移培训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立足眼前是根本,着眼发展是目标。在今年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过程中,我们采取在培训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的培训方针,不断调整培训方向和培训项目。三年来我们采用委托培训,联合培训的方法开设了“车床、钳工、电工、电焊、物流、叉车、家政”等17个培训项目,为老百姓的技能储备学习提供了又一个平台,为创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区,做出了我们成校应有的贡献。

(七)结合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整体推动区域社会政治经济发展

实事工程不能游离于区域社会的中心工作,不然,再实的实事工程也会失去它应有的生命力。三年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我们始终紧扣镇的社会发展中心工作,围绕打造“魅力青村、实力青村、潜力青村”,构建文明青村、和谐青村的战略目标,我们在进行培训项目课程设置中,增设了具有我们青村特色的公共课程培训内容。我们先后开设了“先进性教育、法律法规、土地动迁、职业礼仪、文明创建”等公共课程,丰富了实事工程的内涵,延伸了实事工程的生命力,为推进区域经济政治文明的健康发展,创建学习型社区,做出了我们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特有的贡献。也为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积累了一条可贵的经验。

三、效果分析 通过周密计划,各方协作,上下努力,三年来我们开设了“护绿保洁、治安巡视、老年护理、绿化工、计算机、保洁员、综合治理”等八个项目的培训,共完成培训人数2631人,完成了指标任务的134.9%。其中学校独立培训1526人,合作培训1095人。通过推荐---自荐---创业等方式实现就业的1911人,培训上岗率达到72.6%,取得了良好的培训就业效果。

这些效果的取得进一步印证了目前农村劳动力市场和就业市场既冲突又统一的矛盾,具体表现为:

1、目前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工作转移的强力愿望和需求。这为转移培训提供了前提条件。

2、目前农村乡镇企事业的发展需要一批高素质的劳动者需要专业对口的相应培训。这为培训就业提供了一定的市场。

3、目前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文化素养和技能素养普遍较低,且年龄偏大,自我学习和自主择业的能力较弱,需要政府和学校给予一定的帮助和引导,这给成人学校开设相应的培训专业进行培训提供了施展“拳脚”的舞台。

4、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需要政府、学校、社会、企业等共同关注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进程过程中的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这为成人学校和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劳动力职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工作思考

三年行动计划的实践,为我们成人学校融入社会,贴近百姓,展示自我,提供了很好的实践舞台,同时也为成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具挑战性的课题:

首先,成人学校的发展内涵究竟有哪些?如何充实?需要每一位成人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关注。目前,成人教育的体制和机制还很不完善,成人学校的管理体系还很不规范,导致了在三年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成人学校的自主培训功能无法实现,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效果的全面性没有得到真正体现。其次,各级政府对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应承担的职责还不够明确,引导力度还有待加强。体现在三年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的培训与就业挂钩不明显,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劳动力参与培训的热情,进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的质效。而作为目前中国最大的弱势群体,也确实需要各级各类政府关心与支持。

第三,作为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主阵地的成人学校,举办各类职业教育培训的标准化设施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体现在三年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培训项目的相对单一和培训质量的相对低下,导致了培训就业率得不稳定。

所有这些课题,有待于我们政府、学校、社会在今后的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中继续探索,不断完善。

第五篇: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与思考

一、提出问题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传统政治优势,也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滞后效应,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此外,随着“十二五”的开启,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进入了关键时期,这对经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市场化上市公司提出了新的标准。北巴传媒公司历经三次重大资产重组后,公司的各项业务已经走入健康良性的发展轨道。但是,我们也要清楚的认识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思想政治工作在市场化特别是股份制企业,如何创新、发展、有待深入研究,不断加强;基础管理薄弱、管理粗放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管理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结构还不能完全适应公司转型后经营发展的需要等。我深感这些问题不解决,必将影响整体工作。市场化运作的经营机制要求我们必须继续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找准问题、明确思路,抓住制约企业发展的重点、难点,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政治保障。

二、工作措施

紧密结合股份制公司的特点,“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正确处理好两个文明建设的关系,充分调动干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保持企业稳定,促进公司又好又快的发展,这 1 是我们企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公司党委针对上述问题多次开会研究,提出在加强经营管理的同时,必须加强思想教育工作,解决思想认识和工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明确中心任务。作为上市公司,北巴传媒是公交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交集团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集团公司对我们寄予厚望。因此,公司提出了以“坚持科学发展,完善体制机制,提升综合实力,确保良好业绩,把北巴传媒做精做强做大,为建设人民群众满意的首都公交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经营发展的目标。公司认为通过我们的努力,把北巴传媒做精做强做大,是落实集团公司要求的具体行动。做精,要下大力量按照科学管理的要求,继续规范公司及各子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健全适应市场化经营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和管理格局,加大引进、培养专业经营人才力度,建设一支懂经营、会管理、高素质的经营管理团队。做强,公司要制定出中长期发展规划,确定战略发展目标,完成阶段性发展任务,巩固和突出主营业务,按照生产结构布局要求,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条,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防范市场风险的能力,做到长盛不衰永葆活力。做大,紧紧围绕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积极面向市场,不断发展、延伸与主营业务相关的产业,最大限度的扩大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同时要整合、挖掘现有资源,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占有新的资源,利用上市公司融资平台的功能,投资开发资产回报率高的项目和领域,壮大企业综合实力,提升市场价值。

(二)加强思想教育。在明确中心任务,充分掌握形势的基 2 础上,公司党委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针对一些员工存在的对中心任务不明确、信心不足等问题,将采取加强教育的方式,坚定员工的信心,使思想统一到实现全年工作目标上来。为确保思想教育工作发挥实效,工作中要注意三个结合:一是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思想教育工作不能脱离群众、脱离生产,要在群众中搞教育、教育中抓生产,通过教育的方式把公司的经营发展形势、工作目标和企业员工之间“一家人”的概念不断深入员工的思想,树立员工真确的价值观,培养员工的奉献精神,使企业、员工团结在一起,形成合力,为北巴传媒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二是与职工生活相结合。思想教育工作的对象是员工,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本着关心员工、爱护员工的角度出发,为员工解决实际困难。要深入员工,想员工之所想、知员工之所需,以实际行动关心员工的工作与生活。三是与人才储备相结合。思想教育工作的主旨是教育,加强对后备人才的思想教育是提高人才素养,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公司将进一步重视对人才的培养与使用,完善公司内部竞聘和对外招聘制度,创新对人才的选拔和培养的方式,鼓励和支持广大员工自主学习,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种学历、技能、职称及其他证件考试。使员工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实现企业和个人的双发展。

(三)强化基础工作。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启之年,保安全、保稳定、促和谐、促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公司在全新的起点上,有着更高的工作目标,围绕中心任务,抓好党建工作,是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新形势下,要继续强化基础工作:一是完善组织建设。各级党组织要按照公司的整体安排与部署,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四强四优”活动,加强学习型党 3 组织建设,造就高素质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推动科学发展、促进企业和谐;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加强党建带团建工作,平衡党、团发展,发挥党、团组织优势,确保各项工作安全、有序的开展。二是加强教育管理。今后一段时期各党支部要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重点,以提升理论水平,提高专业素质,提高服务质量为重点,开展“党员在岗位闪光”、“我为北巴传媒做贡献”等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引导党员立足本职岗位争创一流业绩,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公司改革发展的工作热潮中来。三是完善各项机制。思想政治工作重在建设。制度化、规范化是落实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法,公司党委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强化领导机制、责任机制、建立和完善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分析和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工作规范化管理水平,使其更加适应北巴传媒公司的发展要求。

(四)推进党建创新。要按照“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努力推进五个方面的党建创新:一是全力做好完善党内民主、维护党员权利、保障经营生产、保持基层稳定、服务党员群众等方面的工作,积极创新。二是要围绕“保增长、促发展、当表率、做贡献”,在开展好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活动上创新。三是要在日常工作和政治任务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示范作用上创新,继续开展好党员活动日、党员示范岗活动,使党内“争优创先”活动更加充满活力。四是要在围绕为党员、员工办实事,把“党员1+1工程”引向深入,办成品牌,实现服务功能上创新,让“机关为基层服务,上级为下级服务,党组织为党员和员工服务”的工作理念落 4 到实处。五是要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上创新,积极探索股份制企业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探索在企业建立完善政治管理的制度体系,强化各级组织在保安全、保稳定、构建和谐企业的政治责任,形成围绕大局、齐抓共管的格局。

(五)筑牢企业防线。实践证明,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是运用科学方法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一个有益尝试。我们必须要进一步提高对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更加自觉主动地发挥这项工作的重要作用。一是要认真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党的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内容;结合市场化公司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分层、分类抓好超前预防教育,特别是要有针对性抓好专题教育和经常性教育,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要以认真贯彻落实市国资委《关于加强国有企业惩防体系基本制度建设的意见》为载体,把党风廉政制度建设寓于各项重要政策和重大改革措施之中,融入企业管理规范和流程之中,健全和完善具有企业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制度体系。三是要根据公司市场化经营实际,做好“五个结合”,即:一是与构建惩防体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相结合,廉洁自律、夯实基础、稳步推进,确保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取得实效;二是与强化内部控制相结合,加强风险控制、实施科学管理,提高经营管理质量和水平,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三是与加强基础管理相结合,不断完善管理结构和规章制度,细化工作标准和业务分工,为整体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夯实基础;四是与进一步完善公司所属各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相结合,明确权责边界、健全责任体系、规范工作程序,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五是与实现公司经营发展目标相 5 结合,确保各项奋斗目标的实现。

(六)促进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紧密结合企业实际,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断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要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改进工作,在落实学习实践活动整改方案上下功夫、见实效。在认识上,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明确公司的战略定位和坚持发展、实现突破、做精做强做大的奋斗目标。在经营上,理顺产业链条,突出主营业务,做好增收节支、开源节流工作,努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益效率。在管理上,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内控体系建设,配备好各级领导班子,完善充实管理机构,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努力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执行力。在后勤保障上,切实解决员工关心的生产生活问题,搞好停车场站、经营场所、员工生活设施建设整治工作,营造内外和谐的良好环境,实现企业安全、队伍稳定的目标。

三、基本启示

通过对以上工作的调研,我有三点体会:一是明确学习定位是搞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前提。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不同于一般干部的学习,也不同于其他方式的领导干部学习。中心组学习与党委工作全局紧密相联,因此,定位要准确。要定位在提高各级党委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为企业中心工作和科学决策服务上;定位在提高领导干部政治理论素养,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上。要提倡带着问题、带着课题进行学习,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时效性。二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6 解决实际问题是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实效的根本保证。思想理论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一方面,要运用先进的思想来武装头脑、指导自我修养。另一方面,要紧密联系企业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来指导工作、解决问题,用实践和实际工作效果来检验理论学习成果。三是深入调查研究是抓好思想政治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调查研究不仅是学风建设的具体要求和内容,也是运用理论指导工作,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环节和细节。多年来我们始终把调查研究作为加强中心组理论学习的重要环节来抓,要求中心组成员做到“四动”,即动脑(就是通过学习理论,联系思想实际思考问题,把工作实践、工作经验上升为理论)、动腿(就是带着问题、深入基层或同行业搞调查研究)、动笔(就是通过学理论、联系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写调研报告)、动嘴(就是给干部员工上辅导课)。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把理论学习与公司的经营管理、改革发展、安全稳定的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今后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按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制度创新的思路和原则,不断加强、改进、创新思想理论建设,发挥好思想理论主导、引领的作用,形成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更好地为企业改革发展服务,不断取得新成果。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

下载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实践(5篇可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实践(5篇可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德国职业教育思考

    第23卷第3期(总第102期)V01.23 机械管理开发MECHANICAL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2008年6月 Jun.2008 No.3(SUM No.102) 学习德国项目教学法的理性思考罗建新(南海信息技术学校,广东佛山528225) 【摘要】介绍了我国职业学校学习德国基于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法”......

    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我国学者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

    对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当今使用频率最高,也是我们经常看到的两个关键词。如何看待和理解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这是笔者思考的问题。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什么是发展......

    现代职业教育与改革实践论文

    摘要:职业教育要以市场需求为目标,就业为导向,立足为地方经济建设做贡献,为地方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工作需要的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技术......

    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思考

    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思考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根据各个时期祖国建设的需要不断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尤其是2005后起我国的职业教育进入了快迅发展阶段,但根底线环......

    现代科技革命与可持续发展的哲学思考

    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课程 作业周蔷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民航学院 B0907119 Zhouqiang2000@gmail.com现代科技革命与可持续发展的哲学思考 周蔷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

    **县矿产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莲山 课件 w ww.5Y k J.cO m文秘 内容提要:资源型矿业经济是**经济的支柱产业。本文通过调查**县资源分布及开发利用状况,分析了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

    学习、实践与思考

    学习、实践与思考 就“教师专业发展”,我一直都在思索着几个问题: 1、教师专业发展应从哪里出发? 2、教师专业发展应在哪里生根? 3、时下教育最缺什么样的人?教师专业发展最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