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崖规划教育doc

时间:2019-05-15 00:37: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试论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崖规划教育doc》,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试论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崖规划教育doc》。

第一篇:.试论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崖规划教育doc

试论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保定职业技术学院康连山

摘 要: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着规划意识不强、所作规划过于理想化等缺点,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进行自我认知,提升学生的竞争力和成功机会,降低学生的离职率和就业压力。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做到全程化、系统化、全员化,转变大学生的思维定势。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职业目标;职业定位;就业指导全程化;系统化;全员化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已经成为高校的热门话题,许多高职院校更是将其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进而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联系起来,为此开设了相关的课程,甚至有的学校将其设置为学生的必修课程。关注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毕业生也越来越多。但由于各种原因,许多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并未真正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确切含义和程序,缺乏规划的具体技巧,从而导致职业生涯规划的应有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有待加强。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涵义

(一)职业生涯规划涵义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是指把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编制相应的工作和教育计划,对完成每一步骤的时间、顺序和路线做出科学的安排。生涯规划的目的绝不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拟定一生的发展方向,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步骤

自我评价———环境评价———确立目标———职业测评———职业定位———实施策略———反馈调整。整个规划流程中,正确的自我评价最基础,科学的目标最核心,正确的实施最关键,反馈调整最必要。每个环节做不好或出现偏差,都会导致整个职业生涯的失败。

二、我国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有调查表明,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满意度在30%左右,这说明目前大学生,特别是高职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不容乐观。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

职业意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相应地也就影响着规划的水平。有调查表明, 75%以上的高职大学生对自己将来发展、工作、职业生涯没有规划, 20%左右的大学生不明确,只有5%左右的大学生有比较明确的规划。

(二)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理想化倾向

1、职业生涯目标的理想色彩较浓。有调查表明,75%的高职大学生表示自己两三年之内要做部门经理;高于70%的北方非大城市的同学表示30岁之前要达到月薪四千元以上。

2、偏重对外职业生涯的追求。很多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求职时片面追求用人单位是否有名气、工作是否辛苦、工作时间地点是否符合自己的意愿、工资待遇如何等,而很少有人从工作是否与自己的个性特征相吻合、公司和个人是否有较好的长远发展等方面来考虑。正确的职业选择应兼顾兴趣、爱好和未来的发展空间,但北森测评网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新浪网联合进行的《当代大学生第一份工作现状调查》显示,事实上仅有17.5%的人在择业的同时考虑了这两个因素。

3、倾向于把职业生涯的成功与否归于外因。笔者所接触过的许多大学毕业生在职业生涯遇到挫折时,往往将不如意的原因归结于社会不公、家庭政治和经济地位等外在因素,顺利的则认为是家里有人帮助、碰巧遇到了好机会、好上司等,而很少有人从自身的知识、观念、经验、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寻找原因。

(三)不知道如何做职业生涯规划

高职大学生目前对职业生涯规划有以下几种态度:绝大多数高职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知识既渴望又陌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感到茫然不知所措;虽然大多数高职大学生都认为职业生涯规划非常重要,但是对于寻求专业机构或专业人士的帮助却表现出犹豫;学习《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没有明确目的,往往是出于好奇或表现出从众心理;部分学生自认为自己各方面的优势(或劣势)非常明显,因此产生了强烈的优越感(或自卑感),觉得没有必要进行什么规划(或规划也没有用),从而根本就不重视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有的根本就没有想过要进行什么规划。

(四)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存在不科学性

1、以自我需求为中心的完美主义倾向。许多大学生在进行生涯规划时往往只关注自己的感性需要,很少考虑自身特质、社会现实和客观需求。如有的高职生在进行规划时就根本不考虑自己的个性特征、专业特点、素质能力等因素,盲目地将生涯路线锁定在行政方向。

2、应急性。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不认真分析、理性思考,即使有学习如何进行生涯规划的机会也不珍惜,到临近毕业或毕业后求职不顺利时才临时抱佛脚,找本生涯规划书看看或找个人问问,一旦找到工作就又将生涯规划和管理抛之脑后,从而使职业生涯规划失去了实际意义。

3、急功近利性。主要表现为有的学生在规划时,往往只考虑哪个职业热门、什么职业工资待遇好、什么职业社会地位高或者什么职业最容易得到岗位等,至于是否适合自己、社会是否需要、是否有利于长远的发展等等则很少顾及。

三、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

(一)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职业观就是择业者对职业的认识、态度、观点,是择业者选择职业的指导思想。正确的人生观决定正确的职业观。人们生活、学习环境不同,客观上如老师、亲友对职业的认识不同,社会择业指导水平的不同等,都影响着择业者特别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大学生形成不同的职业观。如对为什么要选择职业、选择什么职业、什么是理想职业、个人适合从事什么职业等就存在不同看法。正是由于在这些问题上的看法不同,也就产生了不同的择业方向、不同的职业行为。有人择业方向正确,有人进入误区;有人事业中成绩卓著,有人无所作为,甚至屡次在择业竞争中失败。由此可见,职业观对就业者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缺乏社会阅历的大学生解决以上问题。

(二)帮助学生正确进行自我认知,发掘和发挥自我潜能

一个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大学生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引导大学生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帮助大学生准确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帮助大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引导大学生根据人职匹配理论进行职业定位,搜索或发现新的或有潜力的职业机会;使大学生学会制订正确的生涯路线和实施方案,并进行科学有效的职业生涯管理,不断增强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和人生价值。

(三)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增强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提升成功的机会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生涯发展要有计划、有目的,不可盲目地“碰运气”。很多时候我们的职业生涯受挫就是由于生涯规划没有做好。好的计划是成功的开始。

(四)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提升应对竞争的能力

“机会只垂青有准备之人。”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保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许多大学生不是就业、择业前先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而是拿着简历与求职书到处乱跑,将找到理想的工作寄希望于运气。结果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与资金,到头来埋怨招聘单位是有眼无珠,叹息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这些大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与重要性,他们认为找到理想的工作靠的是学识、技能、关系等条件,职业生涯规划纯属纸上谈兵,耽误时间,有那精力还不如多跑两家用人单位。其实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未雨绸缪,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清晰的认识与明确的目标之后再付诸实践,这样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经济、更科学、更高效。

(五)提高就业市场配置的成功率

在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社会背景下,大学毕业生很看重各种形式的人才交流会,这也是他们走向社会、选择职业的主要渠道之一。多数学生参加人才交流会都有一种“赶集”的感觉,既不分析自己,也不了解分析用人单位,不管什么行业、什么岗位,漫无目的地投递简历,投出去了就算完成任务,不问结果,但求心安,结果是劳民伤财又无效果。而用人单位也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精力去分析选择。目前,我国人才交流会对接成功率很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缺失,即大学生职业目标相对模糊,对自我缺乏认知,对现实缺乏了解和分析。

(六)有利于降低离职率和就业压力

由于缺乏指导,没有长远打算,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职业目标模糊,缺乏自我认知,盲目就业和择业,直接的后果是人职不匹配,接踵而至的就是频繁跳槽。而做过系统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一般都有明确的职业定向,对第一次择业往往都很慎重,在真正双选的基础上找到一个相对适合自己的职业,从而降低了因人职不匹配而导致的离职率。一些大学生能找着什么工作就干什么工作,随意地更换工作,毕业多年仍没有职业定位。这种无规划地更换工作,一方面难以在一个合适的领域内积累必要的职业经验(而这正是企业所需要的);另一方面频繁跳槽,会影响自己职业的稳定发展。一个不具备应有的职业技能和经验的求职者,或者频繁跳槽的求职者都难以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个体的这种行为最终会演变成整个社会对大学生求职者的谨慎选择,导致另一种就业压力,从而使大学生承受就业压力的时间变得更长。

四、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思路

(一)实行大学生职业指导全程化

职业生涯规划绝对不是开设一门课程那样简单的事情,它是指导学生如何科学地确立职业目标,制订

正确的生涯路线和实施方案并进行科学的管理。高职院校要将职业目标、职业素质、职业能力进行项目分解、合理配置,将生涯教育贯穿整个大学全程,分阶段、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学生一入学就认识到职业素质的提高与一般知识技能的提高同等重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潜能,以正确、积极、主动的态度和行为度过大学这一人生的重要时期。

(二)实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系统化

职业生涯目标不是仅仅依靠专业知识和技能就能够得以实现的,它需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这些综合素质涉及职业理念、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方方面面,高职院校要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专业素质水平,有针对性地系统地加以教育。

(三)实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全员化

要想切实提升高职大学生的规划水平,一方面,不仅要对毕业生加强职业观、职业素质和求职技巧的教育和指导,而且要对全体大学生加强教育;另一方面,不仅要求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师要具有较高的指导水平,而且要求全体教职工树立全方位、多层次的育人理念,从学习、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学生严格要求和指导。另外,大学生也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成长观,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从根本上转变目前高职学生“临近毕业才关注就业”的思维定势和行为习惯

要引导大学生从入学之初就能及时、准确地了解自己的职业特性,积极主动地掌握外部职业信息,在此基础上结合所学专业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制订出既适合自身特点又符合社会需求的切实可行的生涯发展目标和行动方案。使学生在整个学程都关注就业,为顺利就业打好基础。

总之,开展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就业成功率和就业质量,帮助大学生实现人职的最佳匹配,促进大学生的职业生涯顺利成长,充分发挥潜能,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最佳效益。

参考文献:

[1]陈红.大学生职业指导全程化教学方案设计[D].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6,(22).[2]韩红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实意义[D].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6,(09).[3]刘克忠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6.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针对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文章认为应从加强职业生涯教育、进行职业测评、开展职业咨询、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及与社会资源对接等方面,共同促进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关键词]高职生 职业生涯规划 问题 对策

[作者简介]汪永根(1964-),男,安徽肥东人,九江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办公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江西 九江 332007)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9-0092-0

2一、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突出问题

笔者最近对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做过一次专项调查,发现高职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从自我认识、环境评估、职业定位,到计划执行以及评估反馈等环节都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认识不够客观,规划和实施有些脱离实际,带有理想化的色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评价和职业发展期望值过高。不少高职生只盯住“三大”(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和“三高”(高收入、高福利、高地位)单位,很少有人主动去欠发达地区。90%的学生表示两年之内要做主管,5年后成为部门总监,甚至还有的同学表示毕业后10年之内上《福布斯》等知名杂志的富豪排行榜,做一名叱咤风云的“金领”。

2.对职场缺乏感性认识。据调查,目前高职生了解职业信息主要还是通过间接渠道,如互联网、大众传媒、就业指导课程以及相关讲座等。在这些渠道中,互联网因方便、快捷、信息量大等特点,已成为许多高职生了解职业信息的主要方式。但同时,由于高职生对网上职业信息的分析辨别能力还不强,大量的过期和失真职业信息使大学生未能及时了解职场的真实状态。由于高等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近年大量扩招,高校毕业生供应量急速增加,造成初级白领职位竞争非常激烈,初级白领可能是眼下热旺的人力市场上最艰难的一群。而相反的是被称为“灰领”或“蓝领”的技能型人才供不应求,许多地方出现“技工荒”。

3.职业生涯设计有些想当然。不少学生不知道自己的职业兴趣,为了增强就业竞争力,不少高职生选择考证来增加“筹码”,盲目选择各种各样的考试,以获取各种资质和证书。还有一些高职生花了大量时间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兴趣班,只是为了向用人单位证明其兴趣广泛。

二、对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造成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理想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个人和家庭因素,也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和学校教育原因。首先,现有的教育模式使得教育内容和企业需求脱节,单一的培养模式和封闭的办学形式加剧了学生择业的困难和竞争。学生应该如何规划未来,怎样选择职业,毕业后怎样发展,从家庭、学校到社会都重视不够,导致他们中的许多人在毕生后面对职业选择时常常手足无措。其次,职业院校对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辅导重视不够。长期以来,职业院校的重点在教学、科研方面,没有意识到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也没有认识到职业指导是一个专业性和技术性要求很高的职业领域,因而在政策上、资金上、设备上和人员上极少投入,导致学校就业指导人员无论在数量上还是素质上,都远远不能满足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第三,长期以来应试教育体制培养出来的学生,都缺乏主动探索意识和独立思考精神,只关注考试成绩,不重视职业能力的养成,这是他们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感到困惑的内在原因。

三、加强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的建设

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具有连续性、前瞻性和系统性等特点,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学校各职能部门、学生个人和外部的就业市场。因此,必须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建设,才能从根本上做好这项工作。

1.加强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课程建设是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是普及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和理论的必由之路。首先是规划好大学生涯,要过上一个充实而又有意义的大学生活,从而为今后的人生道路做好铺垫。其次课程建设要面向学生,指导学生如何择业、就业、规划未来,促进学生顺利走向工作岗位,步入职业生涯。

2.加强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建设。课程建设只能起到普及知识和理论的作用,具体到个人人生定

位和职业道路的选择时,则需要有个性化的咨询指导。由于高职生缺乏社会经验,对未来职场只有笼统的、模糊的感性认识,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解难免有不足之处,因此,只有加强面向个体的个性化咨询辅导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3.加强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测评建设。职业测评是心理测量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具体应用,它以心理测量为基础,对人的素质进行科学、客观、标准的系统评价,从而为组织和个体这两个层面的职业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目前应用比较成熟的测评工具有职业锚测评、职业兴趣测评、通用人才选拔测评、动力测评、能力测评、性格测评、领导力测评、团队角色测评等。测评建设主要抓好两点:一是需要有专业的人员做测评,给予测评对象科学、客观、公正的测评和解释;二是需要有科学、完善的测评手段,给予测评对象完整、科学的自我认知。

第二篇:浅谈高职教育院校职业素质教育

浅谈高职教育院校职业素质教育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劳动者的要求逐步提高,人才的职业基本素质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其中职业素质的重要性更为突出。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面向生产一线劳动者的教育机构,加强对高职生职业素质的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工作中,通过对学生进行日常的行为观察、随机访谈等途径,发现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高职院校必须要改变这种现状,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从各方面努力探索提高职生职业素质的方法和途径,最终使自己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高职生;职业素质

一、职业素养的概念

职业素质(Professional Quality)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其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影响和制约职业素质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工作经历以及自身的一些基本情况(如身体状况等)。由于职业是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根本之所在,职业生涯既是人生历程中的主体部分,又是最具价值的部分。因此,职业素质是素质的主体和核心,它囊括了素质的各个类型,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己。简单地说,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其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影响和制约职业素质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工作经历以及自身的一些基本情况(如身体状况等)。一般说来,劳动者能否顺利就业并取得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人的职业素质,职业素质越高的人,获得成功的机会就越多。职业素质是人才选用的第一标准;职业素质是职场致胜、事业成功的第一法宝。

二、高职院校职业素质

一个人的素质是通过教育、自身社会实践和社会影响逐步形成的,它具有相对性和稳定性。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对人们不断提出的要求,人们为了更好地适应、满足、促进社会的发展的需要,总是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素质。这就对我们高职院校提出新的要求就是如何去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素质是产学无缝衔接的接口,由拓展要素(团队协作与沟通、学习、创新能力),保障要素(人际交往、身心健康、思想道德),支撑要素(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三大类要素构成,其开发途径包括教育、培训、实践、自我修炼等。职业素质教育是全方位的教育。与职业教育、专业教育、人才培养、人文素质教育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高职院校在开展职业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积极吸引企业参与到职业素质教育中来。职业素质培养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自我管理能力、工作胜任能

力、终身学习能力、社交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具体包括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择业心理素质、就业法律知识、求职技巧等方面能力。影响高职高专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因素主要有: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知识因素、社会智力因素(计划能力、决策能力、组织能力、人际关系能力、说服能力领导能力)、工作经历以及自身的一些基本情况(如身体状况、气质类型、性格向性等)。其中社会智力因素最重要,一个人的社会智力水平对于人的生涯设计、生涯实践和生涯成功有着巨大的影响。高职生毕竟是从小在学校度过的,对社会了解不多,对就业信息了解太少,刚出社会对他们来说面临着很多压力,所以高职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不仅仅靠自身就能完成的,还需要学校和社会的积极支持和辅助指导。

高职院校的学生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要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改革将逐步深化,这在客观上,就需要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质要实现动态的适应和有效发展。高职院校的教育应着重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服务。因此,要想增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实效性和针对性,必须结合高职院校实际,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积极构建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的高职院校教育模式。

三、高职教育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的方向

如何提高高职生在校期间开发和提升职业素质水平,提高竞争能力刻不容缓。对于高职院校高校而言,由于大多数学校都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直接以就业为导向,因此,在这些学校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就更为突显。当然,高职教育必须要重视职业素质教育,这是由于高职院校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基地,直接与社会接轨。根据时代的要求,高职教育应当将培养目标定位于把学生培养成既能适应专业技术要求的“职业人”,也能适应社会和自身发展需要的“社会人”。我国职业教育先驱黄炎培先生也认为,职业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谋个性之发展”,他提出“办理职业教育者,必须注意于个性之发展”的办学原则。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就业教育、谋生教育和生涯教育,应将其重点转向“保障全民基本技能”,实现由“学历社会”向“学习型社会”的根本转变。职业院校应从剖析专业人才所必需的知识、能力结构要求人手,对各专业职业岗位(群)人才需求状况进行全面分析,在充分调研和分析综合的基础卜,总结编制出专业人才必需的职业素质词典,针对职业素质各要素的基本要求,采取相对应的方法实现学生职业素质的开发、提升。高职教育不等同于普通高校简单的知识教育,我们所培养的是社会所需的技术型人才而不是停留在知识层面的知识型人才,是不需要培训直接可以为企业创造财富的实用型技术人才。

高职院校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解决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问题。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应将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等方面相互结合,和谐统一,使职业能力培养成为引导和激励学生成长、成才的一条主线。高职院校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更需要在这一方面付出努力,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职业素质的起点和终点都是社会。在职业素质教育过程中,必须注意积极吸引企业参与。因此,实施职业素质教育必须打破封闭式的办学模式,最好的方法是校企共建(合作)

办学,打开校门,走出去,请进来,建立起较为紧密的校企合作平台。职业的内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丰富,随着从业者职业生涯的推进而不断完善。高校、从业者要根据新形势,及时把握社会、市场新需求,加深对职业素质、职业素质教育的认识,对职业素质教育核心体系达成共识,把职业素质教育的实践推向深入。

构建以职业素质为本位的教学模式。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要成为制定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培养应在专业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能力结构、课程安排中得到体现。高职院校必须牢固确立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办学宗旨,努力实现以“三个导向”(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为核心的根本转变,切实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放在首位,在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实行一系列变革。首先,进行人才培养方案层面的设计,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以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实践教学活动总学时要占教学总学时的50%以上;其次,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第三,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模式,三年学制里学生必须要有一年进行实践、就业实习。

高等职业素质教育既有高等教育的共性,又有自身的特殊性。因而,高职院校既不能全面照搬普通高校的教学经验和传统,又不能继续沿用中等职业教学的经验与传统,必须要有自身新的教学理念。要善于继承与吸收国内外高校教学和中专学校教学中适合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的积极因素;要继承贴近社会需求的办学思想和重视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传统作风,并加以发扬和提升,形成高等职业院校教学重视职业能力培养的鲜明特色。要理解和贯彻“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的办学定位,坚持突出高等职业院校教学中职业能力培养的个性,并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尤其要强化职业针对性,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大力开展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一体化教学,实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把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落到实处。要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专门技术能力。按照行业和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进行专业课教学。课程要按照行业和企业的人才要求设置,教学内容能体现岗位群的技能要求和知识结构,同时按岗位标准或行业标准来建立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或根据企业的需要为学生进行“订单式”的培养。增加职业性实践教学的比重。本着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原则,着力于对专业课程按照岗位群进行优化重组与整合,以提高职业能力为载体的实践性教学为核心来整合理论教学,大幅度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加强应用性和职业性实践。要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减少效果不大的演示性、验证性实验项目,增加与职业特点相关的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实用性的实训项目,使学生逐步具备基本的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正确的自我认知。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以对学生进行

职业生涯规划为切入点,进而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特性和潜在优势,能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全面的定位,从而避免在择业当中出现的高不成、低不就,眼高手低,最后只好盲目就业等现象。普通高等教育是“精英教育”的模式,强调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共性的发展,忽略学生个性的养成,因而造成大量高文凭、低能力的“人才”充斥企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一些阻碍,同时造成学生缺乏适应能力。这就要求我们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必要职业素质的教育,避免以上问题的出现也有利于高职生结合自身特点对知识、能力、素质的学习和提高,有利于充分发掘高职生的自我潜能,培养高职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锻炼高职生的自主创业能力,从而增强高职生的社会竞争力。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有利于加强与企业的衔接,缩短职业适应期。职业素质教育建立在企业需求的基础之上,根据企业、人才市场对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情况,设计职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同时建立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训双轮驱动的教育教学机制,从而增强教育的实效性,有效缩短高职生步入社会的职业适应期。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有利于高职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合理安排大学时间,增强学习效能。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职业素质的教育,即如何适应社会需要,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专门化人才的教育。这样,高等职业学院学生是否具有正确的择业观就成为职业能力的重要内容。加强对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实践,可以使高职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择业观,正确定位,根据社会及企业需求,可以更客观、科学地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合理安排在校的学习时间、学习资源,增强学习效能,实现人与职业的合理配置,有效缩短从“校园人”到“职业人”转变的时间,实现大学生由择业、就业逐步发展到职业、事业的终身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衔接,适时引入企业文化及企业培训,建立全员就业指导,架构人才培养立交桥。一个系统越开放,就越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信息交流。职业素质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具有很强的社会性,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从知识型、技能型转向应用型、适应型。这要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除了仍重视知识和能力外,更应突出对素质的广泛关注,即学生所具备的能力应该不受所学知识的限制,而能尽快适应所处环境、位置对知识的需求。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学校应与用人单位、实习基地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对毕业生进行经常性的联系沟通,将教育与市场紧密的联系起来,使就业指导工作更加有效。通过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走访用人单位,聘请社会人士担任兼职指导教师等形式,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架构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市场人才需求目标一致的立交桥。

综上所述,职业素质的教育是贯穿在高职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的,职业院校的教育固然很重要,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同样必不可少。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使学校培养的高职毕业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具有较高的职业水平的学生,才能在择业期间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端正的择业态度,正确地对待挫折和冲突,充满自信,最终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获得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工作岗位;同样,也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刚刚走进职场的高职生才能更快的适应岗位,顺利度过职业适应期,为将来职业的进一步发

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高职院校、高职生要根据新形势,及时把握社会、市场新需求,加深对职业素质、职业素质教育的认识,对职业素质教育核心体系达成共识,把职业素质教育的实践推向深入。

参考文献 :

[1]赵建平、郝志贤主编.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8.

[2]曹敏主编.大学生就业指导[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3]宋海宁.当前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9,(9)

[4]王宏.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模块化的探索[J].继续教育,2006,(12).[5]翟惠根.职业素质教育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6]陈国荣,杨曙光.职业素质的构成与作用分析[J].新西部,2007(24).

[7]黄中益.论职业素质教育的三大关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999(2).

[8]何七荣,周薇.高技能人才职业素质的内涵及其在实践教学中的养成[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第三篇: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研究实践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研究实践

王吉乐

摘要:围绕职业素质内涵作者调查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现状,总结分析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职业素质培养实践,以期通过项目化教学、校企融合、第二课堂、学分手册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素质;研究实践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现状

2013年9月30日,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验收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财政部门对高职教育“坚持优化区域专业布局,推动高等职业院校调整专业结构、凝练专业特色、打造专业品牌,持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整体提升高职专业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为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2014年7月15日,由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委托上海市教科院和麦可思研究院共同编制的《2014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报告》发布。报告显示中国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持续提高,毕业生三年后收入翻番,有六成左右实现了职位晋升,呈现出较为强劲的职业发展能力。[1]

高等职业教育面对新时期改革发展要求,在提升质量的同时存在着就业与生源供需变化、应用型本科发展等严峻挑战。这些信息体现出高职教育已经从以往单一就业率升高发展到逐渐承担国家经济建设人才储备任务。与此相悖,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工作中也体现出非专业素质水平较低现象,以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谈,职业素质缺失会导致职业拓展的维度和深度受限。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内涵(表1.1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内涵)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现状调查

调查从2014年6月开始8月底结束,问卷、访谈围绕高职院校职业素质内涵对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生、毕业生、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同类院校、行业协会进行多方调查评价,包括在校生能力培养、毕业生职业发展、同类院校职业素质培养途径、行业企业用人需求等。

表1.2 在校生、毕业生择业考虑因素

表1.3 学生认为最需加强的职业能力

表1.4企业用人需求职业能力考虑因素

从上述分析中,学生认为最需加强的职业能力前三位分别是心理承受能力、实践能力和岗位技能,高职学生普遍心理素质较差9.9%(学生)、38%(企业),职场的竞争压力让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和受教者开始关注心理素质能力培养,但在实际素质教育实践中

社交能力及心理锻炼活动形式载体缺乏且单一;职业道德能力的另外三项:思想认识6.3%、32.6%,社会责任5.3%、47.8%,是非判断5.4%、20.7%,在当代青年学生中道德滑坡已经形成社会问题:缺乏诚信,缺乏理想信念,缺少社会责任感。一部分青年学生受社会思潮影响,形成个人中心的人生态度,个人本位思想意识强烈。80%的高职学生没有或很少思考职业意识职业规划,表现淡漠,择业时54.4%的同学选择向“钱”看,人职匹配、专业对口因素考虑比率较低。企业人力资源反馈:企业招聘越来越看重软素质(职业道德能力、拓展能力),专业知识技能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短时间训练提高,软素质则需要一个较长阶段的认知积累。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缺乏事业心、敬业意识,缺乏进取精神、缺乏对企业忠诚度、缺乏明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等。中国传统用人哲学认为德才兼备的人才是栋梁,有德无才的人也可使用,有才无德的人坚决不可使用,至于二者皆无之辈,当然是“垃圾”了。[2]职业道德能力欠缺导致企业对高职学生总体评价降低,而非专业素质在多数企业考核评价体系中权重过半。

我们再来分析专业素质拓展能力。问卷显示:创新能力6%(学生)、21.7%(企业),协作解决问题能力6.5%、59%,实践能力8.3%、23.9%,适应能力6.5%、59.8%,学习能力3.2%、52.2%,岗位技能8.1%、63%。高职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但专业拓展面窄小、实践动手能力缺乏、信息来源掌握应用能力弱、不具备创新能力,这些拓展能力的欠缺很大程度影响着高职学生的就业及在职后的个人提升。企业需要毕业生有一定理论基础,扎实的实操能力,良好的适应沟通能力,缩短上岗培训周期,尽快创造效益。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应定位在职业道德、综合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及时有前瞻性的预见行业需求,培养学生职业素质,适应企业用人需求。

二、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职业素质培养实践

(一)结合市场需求,主动及时调整专业结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

两次央财支持专业的专家检查(2013.3、2013.9)和验收,我系对2013级人才培养

方案进行了重新制定和编写。对原有以学科体系构建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依据典型工作任务、职位晋升和能力元素构建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标准。

表2.1 根据2013年全国高职高专专业设置基本情况、艺术设计系专业设置情况、中装协十二五规划、(二)做实校企合作办学理念

建立与精工装饰有限公司,北京叶之峰装饰公司,楚天广告模型有限公司,博维装饰有限公司,元洲装饰有限公司,东腾嘉业装饰有限公司,东易日盛佳欣达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福州紫恒装饰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实创装饰有限公司等企业的人才培养基地。学校为企业订单培养储备开发人才,企业为学校创建实际岗位职业化师生队伍。企业实际情境教学中,学生体验感受企业文化职业能力要求,把对职业素质的学习转化为自觉行为。

(三)改革创新,促进职业素质培养

1、学生口高素质培养。一年级学院教育:开展精典诵读、演讲比赛;二年级职业教育:开展辩论赛、专题研讨;三年级社会教育。创新设计形式多样的、与学生实际相适应的第二课堂活动,一方面形成良好的学术和文化氛围,另一方面全员性参与提高了学生社会交往和应变能力,组织引导学生完成活动同时,激发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思考,并且认识到通过自己的语音组织能力表达体现出较强职业素质水平,获得“职业”成功感。

2、教学口高技能培养。为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我系在三个年级开展专业技能大赛:“陶艺制作”、“建筑沙盘模型”、“绘画、书法”“广告设计”、“摄影作品”、“室内外装饰装潢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建筑装饰工程体验”。我们还积极参加国家和省组织的各类书画技能大赛,获奖颇多。加强学生分阶段分层次素质教育:一年级加强职业素养教育,认识职场环境氛围,二年级开展专业教育(开展技能大赛),提高职

业职场的适应性,三年级加强职业道德,职业应聘技巧训练。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设计任务为引领,形成主题性教学思路;考核办法的改革上结果考核变为过程考核,一次考核变为多次考核,理论知识考核变为技术和能力考核,单一形式考核变为多种形式考核;把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学院教学副院长朱玉春在会议中提出拟制定“学分手册”,学生在校的专业能力、社会实践、竞技比赛、道德品质等通过学分手册体现培养过程,累计学分,经学院测评小组考核合格即可毕业。

职业教育是培养为社会、为企业直接创造价值的专门教育,我们要引导具有不同特点的学生形成富于个人特点的职业素质,根据职业学习过程构建典型工作任务、建立“校企融合”岗位情景教学、开展第二课堂创新活动、建立“学分手册”过程控制学生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为高职学生职业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2]李勇.德才兼备.[M].中国致公出版社, 2007:1

[3]时春梅.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开发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3 [4]王仁清.职业技术教育应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4,2

第四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

[日期:2007-07-28] 来源: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

------------------

谢一风

摘要:职业生涯规划是实现个人目标的真正动力和加速器,提出了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应遵循的原则,分析了当前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明确了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和保障措施,以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作者简介:谢一风(1962-),男,浙江杭州人,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07)08-0025-0

3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学生个体成长方面,有利于认清形势,准确定位,明确人生未来的奋斗目标,合理安排大学的学习生活,提高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职业品质,实现学业与职业的良好对接;在学校发展方面,有利于推进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促进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全面推进就业工作;在社会进步方面,有利于人力资源开发,满足社会对高等人才的需求,减少社会人力资本的浪费,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实现社会稳定。

一、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

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创业、择业的竞争力,实现高职教育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大学生在进行自我剖析,全面客观地认识主、客观因素与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定位,设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既定目标的职业,制定相应的教育、培训、工作开发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各种积极的行动去达成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

要准确理解这一概念.我们要明白以下几点:①规划的前提是全面客观地认识自身和外在环境;②规划的首要任务是确定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③规划是一个连续系统的动态过程,包括理想职业目标的确定、自我评估和环境分析、选择职业生涯路线、制定行动计划以及反馈调整等步骤;④规划的实现是渐进的,必须遵循一定的时间安排:⑤规划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最初的职业目标。

二、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则

1.结合社会需求

大学生学习的现实目标就是就业.既自主创业与择业。就业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必定受到一定的社会需求制约,如果自身的知识与个人的观念、能力脱离社会需要,很难被社会接纳。高职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时,要看清现实社会与未来的发展趋势.根据社会需要锻炼自己的能力、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完善自己的人格,做到社会需求与个人能力的统一、社会需要与个人愿望的有机结合。

2.结合所学专业

专业匹配,是我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之一。每个专业都有一定培养目标和就业方

向与就业领域,这就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依据。求职过程中如果不能实现专业与职业的匹配,势必付出转换成本,无论对于个人还是社会都是巨大的浪费。因此,高职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一定要了解专业,分析专业,强化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专业特色和能力要求为导向,规划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力争实现专业与职业的匹配。

3.结合个人特点

职业生涯设计不能千篇一律,一定要结合个人的特点。不同的职业对人的要求不一样,别人适合的职业不一定适合自己,不能盲从。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也要与自己的个性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及个人能力特长等方面相结合。个性倾向包括需求、兴趣、动机、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与性格。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测评.认清自己,明确自身特点,准确定位,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结合自身特点才能体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要求。

4.连续性原则

首先要保持大学3年目标的连续性,3年期间也许会对目标作一些调整,但不应频繁。毕业后职业生涯设计的目标也应保持与大学期间的连续性和一致性,使之贯穿一生。目标能对学习和工作产生激励作用,而激励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职业上的突出成绩。目标如果不具有连续性,将会使某些学习变得徒劳,因而难以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5.动态性原则

任何事物的发生和发展过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同样职业生涯设计的制定也是一个不断修正的过程,随着环境和自身的变化.职业发展方向也要不断进行重新定位,实现的路径和手段也要重新选择。

三、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不少高职院校都设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并开设了相关的职业指导课程,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就业信息,而且还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这对于促进学生顺利就业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作为新生事物,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可以归结为:①学校、学生、家长没有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观念;②学校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缺乏保障;③学校专业化职业生涯规划辅导队伍没有建立;④学校缺乏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和健全的组织;⑤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没有成为指导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支持理念:⑥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自主意识,或由于知识储备、社会阅历以及对自身的了解等方面都存在不足,导致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往往实践能力缺乏、职业目标模糊、职业准备不够。

四、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

根据我国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和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现状,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树立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职业表现出来的一种强烈的追求和向往,是人们对未来职业生活的构想和规划,在人们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起着调节和指南作用。任何人的职业理想必然要受到社会环境、社会现实的制约。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职业理想的树立除要符合当今社会发展和人民利益的需要外,一定不要好高骛远。高职学生的职业理想应用发展的眼光、长远的观点来指导自己的创业与择业。

2.自我评估与环境分析

自我评估是运用相应的测评体系对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以及管理、协调、活动能力等的测评。它的实质就是通过自我分析,能够知己之长、知己之短,知己所能、知己之所不能,并通过一定的测试来确定自己的职业兴趣、价值观和行为倾向,既要弄清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应该干什么、在众多的职业面前我会选择什么等

问题。

任何一个人的职业生涯都必须依附于一定的组织环境条件和资源,都必然受到一定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环境的影响作用。环境提供或决定着每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空间、发展条件、成功机遇和前进的威胁。环境分析主要分析外部环境因素对自己生涯发展的影响,主要包括社会环境的分析、行业环境的分析、企业环境分析和职业环境分析。个人在自我评估基础上进行环境分析旨在知己知彼,使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客观现实。

3.职业定位

职业定位就是要为职业目标与自己的潜能以及主客观条件谋求最佳匹配。良好的职业定位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等信息为依据的。高职学生职业定位应注意:①依据客观现实,考虑个人与社会、单位的关系;②比较鉴别,比较职业的条件、要求、性质与自身条件的匹配情况,选择更符合自己兴趣、专业特长、经过努力能很快胜任、有发展前途的职业;③扬长避短,看主要方面,不要追求十全十美的职业;④要把“志当存高远”与脚踏实地相结合,注意长期和短期相结合。

4.设定特定学期的职业生涯目标

特定学期生涯目标的设定,是将职业目标进行有效的分解。目标分解的过程也是职业能力要求分解的过程。高职学生可以在一年级了解自我;二年级锁定感兴趣的职业,有目的提升职业修养;三年级通过社会实践、就业实习等,为初步完成学业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做好准备。这样做有利于充分挖掘个人的潜力,有序从容地提高自己的能力,推进个人条件与职业要求的吻合。

5。制定并实践学期行动计划

具体、明确、可行的学期行动计划是实现特定学期的职业生涯目标重要保证。行动计划可包括:在学习方面怎样完成学业,提高哪些实际操作能力;在工作方面应掌握哪些技能,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在业务素质方面如何提高决策能力、心理调适能力、社交能力,培养特长,完善人格;在潜能开发方面如何提高综合能力、创造能力等。制定学期行动计划时,应注意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教育、训练的安排;②获得发展的安排;③排除各种阻力的计划与措施;④争取各种助力的计划与措施。

6.自我评估与调整

由于外界环境和自身素质的变化,有必要在这些因素产生变化后,重新对自我进行剖析和评估,及时诊断生涯规划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反馈这些信息,不断对生涯规划进行评估与修订,及时纠正最终职业目标与分阶段目标的偏差。其修订的内容包括:职业的重新选择、生涯路线的选择、人生目标的修正、实施措施与计划的变更等。

五、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保障措施

1.树立正确的职业规划理念,加强职业生涯指导

政府部门应给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出台相应的政策、法令及规章制度等.明确专人专班负责规划工作的管理和实施.增加对大学生职业指导的资金投入;社会应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途径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舆论宜传,提高社会公众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成立专业的职业指导机构,并对现有的指导机构进行整顿提高,加强机构的专业化建设,提高机构的服务水平,建立相应的制度规章,保障职业规划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高职院校也不再仅承担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三大任务.更要做好引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开发工作,提升毕业生在就业中的竞争力。

2.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授职业生涯设计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科学方法,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包括个人探索(认识自身)、职业探索(认识职业)、就业形势和政策、职业素质塑造、成功校友经验分享、职业体验等内容,其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帮助学生科学合理地思考和规划个人的职业生涯,更好地指导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成长成才。高职院校应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纳入学校正常的教学计划,确定必要的学分,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努力提高职业生涯规划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确确实实地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

3.加强职业指导专业队伍建设.提高职业指导质量

职业指导的专业化包括三个方面:(1)指导机构的专业化。高职院校应成立专门的职业规划指导服务机构,认真落实教育部文件精神,充分认识就业工作的重要性,把职业规划作为就业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成立集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的就业指导服务机构,鼓励、倡导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创新服务手段,提升服务质量,形成学校重视支持,就业主管部门协调指导,广大同学积极参与的工作局面,促进学生充分就业,大幅度提高就业率。

(2)指导队伍的专业化。从事这项工作的队伍在结构上应体现出跨专业、跨部门、专兼结合的特色。就指导者个体而言,首先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要关心、爱护学生,甘做人梯,乐于奉献。其次要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熟练掌握有关政策法规,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特别是要具有与职业规划设计相关的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必须具备善于审时度势、做出科学判断的能力。(3)职业测评的专业化。职业测评的专业化建设主要是人员建设和测评手段建设:一是需要有专业的人员做测评,给予测评对象科学、客观、公正的测评和解释,这就要求配备专业的人员和队伍,对大学生进行职业心理测评;二是需要有科学的、完善的测评手段,给予测评对象完整、科学的自我认知。因此,学校要积极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测评产品,增加测评的信度和效度,挑选和引进合适的测评工具,同时要建立一支专家型的测评队伍。

4.完善学生职业指导体系,提高就业服务水平

要将职业生涯规划真正落实到大学生学习过程当中,高职院校应当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地服务,具体有以下几点:①加强学生职业实践建设,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有目的的构建与职业目标相一致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在实践的过程中了解职业岗位需求变化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调整职业生涯规划。②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建设,对学生个人的人生定位和职业道路的选择进行个性化的咨询指导。③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全程建设,构建一个完善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使就业指导工作与学生的职业发展愿望相结合,与学校的培养目标相结合,与市场的需求相结合。

5.资源共享,加快信息流动

一是加快网络建设,实现资源共享;二是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数据库,通过校园BBS网络系统开展网上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问卷调查、个案咨询等;三是邀请企业界知名人士、成功校友、校内外专家来校与学生交流,让学生了解职业环境的机遇和挑战、人才市场和人力资源需求状况。

6.增加职业规划投入,提供基础保障设施

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设施保障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经费、场地、必要的硬件设备与软件支持。经费支出主要集中在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人员的培训、外出调研、设备购买、组织相关活动以及日常办公等方面;场地需求主要指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需要咨询室,对咨询人员进行培训需要培训室,组织学生进行职业测试需要专门的工作室等;必要的硬件设备与软件包括办公设备,进行心理测量需要计算机、各种测量软件、书籍资料等。这些条件如果得不到保障,就很难保证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马新建.人力资源开发管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第135页

[2]卢红梅.我国大学生失业问题的归因分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1)

[3]张立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理论界,2006(8)

[4]冼稚.论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职教通讯,2005(8)

第五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总结报告

一、研究的目的江海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创建于1999年,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办学目标的全日制民办高职院校。

怎样才能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是全院上下一直在思考、在探索、在研究的课题。高职院校不同于一般高等学校,不同于一般专科院校之处就在‚职‛字上,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而且要具有较高的素质。这里所讲的‚高素质‛无疑应该包括‚职业素养‛。

为了切实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培养学生敬重职业劳动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掌握职业素养的理论知识以及提高自身职业素养的途径与方法,以利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正是本教学成果当初的研究目的。

二、研究的内容及成果

为达到上述研究目的,本教学成果的完成人从2005年2月起即开始进行研究,并于2006年申报‚《职业素养基础》课程计划与实施研究‛院级教改课题并获准立项。

本教学成果研究的内容及成果主要有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两个层面: 第一,理论研究层面。

在理论层面上,本项教学成果立足高职院校实际,主要研究了:职业素养的含义,研究与学习职业素养对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意义,以及研究与学习职业素养的方法。并对职业、职业理想、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尊严、职业生涯规划、就业与创业等有关职业素养的具体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理论研究层面的成果主要是:《职业素养基础》一书。该书于2007年2月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后来经修订,于2009年8月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为‚高等职业院校基础课规划教材‛。南京大学出版社对于这本书给予了比较高的评价,并且建议积极向其他高职院校推广。

第二,教学实践层面。

本项教学成果不仅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有关问题从理论上进行研究,而且将研究成果成功地运用于教学实践。

从2007年开始,在全院学生中开设《职业素养基础》这门课,而且是作为一门必修课来开设的。32学时,2学分。使用的教材就是前面提及的《职业素养基础》一书。

通过开设这一门必修课,向学生讲授有关职业素养的基本理论知识,它对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沟通、人际交往、求职等技能,以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提高其就业创业能力具有非常积极地意义。

教学实践层面的成果主要是:制定了《职业素养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初步建立了《职业素养基础》课程的试卷库(10套试卷);从2007年起至今,已持续4年在全院学生中实施了这一门课程的教学,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深受学生的欢迎。今年4月中旬,在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认为《职业素养基础》这门课程的开设有意义的学生占参加问卷调查学生总数的82.49%。

三、成果的应用情况

如前所述,本教学成果的理论研究已经从2007年开始在学院内直接应用于教学实践,并受到学生的欢迎。相信该成果在其他高职院校同样具有较强的应用推广价值。本教学成果也是江海学院‚坚持‘职业理想、职业技能、职业规范、职业道德’四职教育一体化,把人文教育渗透到技能型人才培养之中‛办学特色的具体体现,而该办学特色在2007年江海学院接受教育部评估时,得到了评估专家的一致好评,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本教学成果具有较大的应用推广价值。另外南京大学出版社对于《职业素养基础》教材给予了比较高的评价,并且建议向其他高职院校推广,这反映了本教学成果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四、今后研究的努力方向

今后本教学成果将在以下方面作进一步的努力:

1、吸收近期国内外职业教育研究成果,补充新鲜的内容,进一步修订《职业素养基础》教材。

2、进一步深化《职业素养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第二课堂‛的开辟。

3、进一步加强多媒体课件和课程网站的建设,提高《职业素养基础》课程建设的现代化水平,努力把这一门课程打造成省级精品课程。

下载.试论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崖规划教育doc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试论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崖规划教育doc.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的探研

    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的探研王晓俊 (厦门华厦职业学院福建厦门361001)【摘要】大学生党员教育是保证学生党员质量的重要环节,积极探索新时期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的新途径,......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调查问卷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调查问卷 1、爱岗敬业方面: 你认为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是 你认为当前某些职业领域出现的“跳槽热”是利或弊。 参加......

    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报告

    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报告题目:实践地点:实践时间:姓名:院系:班级:学号:在校大学生假期农村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浙江省永康市方岩镇宅江脚自然村2013年2月15日卢韶远 信息工程系......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创新研究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创新研究 【内容摘要】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已经逐渐深入到各个行业的应用中。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潮流,高职院校开始探索进行高职计算机教育......

    创业教育论文高职院校发展论文

    创业教育论文高职院校发展论文: 对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思考 [摘要]党的“十七大”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举措,创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受到关注。目前,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有效方式探析t

    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有效方式探析 摘要: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关系着高职院校大学生群体优良综合素质的养成与发展,所以对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

    从我院大学生创业实例谈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

    从我院大学生创业实例谈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陈 元 钟 兰摘 要:从创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出发,根据我院大学生创业实例,探求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实施途径,加强高职......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院校师德建设机制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院校师德建设机制 的研究与实践》项目总结报告在“十一五”期间,中国高等教育以提高质量为中心,高职教育质量决定于师资质量,师资质量建设核心是师德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