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如何培养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如何培养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和
法律素质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评分标准
①封面设计
② 思想正确符合社会道德与法治观念
③语言通顺,连贯逻辑性强
④理论联系实际,重点突出
⑤有自己的新见解,新观念得分:得分:得分:得分:
摘要:中国社会发展到今天,国民素质和法治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但对国民素质的关注主要在于提高国民的科学文化水平方面,对法治问题的关注主要在国家的立法和依法行政方面,很少有人关注到国民的法律素养尤其是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在公共生活和职业生活中,我们大学生都要遵守相应的道德和法律,用其来规范自身的行为,遵守高尚的职业精神,树立时代的家庭美德,提高法律素质,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大学生除了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社会公共生活的法律外,还需要认真学习职业道德和职业活动中法律知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正确认识和对待爱情,了解和掌握法律对婚姻家庭的基本要求,为走上工作岗位,解决好立业成家的人生重大课题,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我们大学生要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它是我们通向成功的一把金钥匙,对我们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法律素质
我国法律的制定体现着道德的要求,即法律的制定受道德的影响,体现着道德的基本要求。在某种意义上讲,道德的状况制约立法的发展。如果法律的制定违背了道德,人们是不会接受的。我们当代的大学生大学生的法律素养问题极为重要,必须引起高度关注。我们应该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它对我们有着重要意义。因为职业道德和职业活动中的法律,就是为了调节和约束从业人员的职业活动而形成和制定的行为规范。它们影响我们职业活动的各个方面,不仅对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具有指导和约束作用,同时也是保障社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的必要条件。
法律与道德相互配合。我们能够清楚看到,凡是法律禁止的行为,也是道德谴责的行为;凡是法律要求鼓励的行为,也是道德倡导、赞扬的行为;法律规定的义务,也是道德的要求。道德一定是守法的,是支持法律实施的,反过来,法律又是维护道德的。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作后盾,打击违背道德的现象,确保道德的实现。法律如果是一棵大树,那么,道德就是树根,树茎和养份。
当代的大学生,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适应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成为一个时代的弄潮教育是培养人、造就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一定的社会需要,它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关系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的社会性质决定着教育的基本方针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们大学生要培养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因为职业素质培养是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自我管理能力、工作胜任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社交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具体包括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择业心理素质、就业法律知识、求职技巧等方面能力。影响高职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因素主要有: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知识因素、社会智力因素划(计能力、决策能力、组织能力、人际关系能力、说服能力领导能力)、工作经历以及自身的一些基本情况(如身体状况、气质类型、性格向性等)。其中社会智力因素最重要,一个人的社会智力
水平对于人的生涯设计、生涯实践和生涯成功有着巨大的影响。大学生毕竟是从小在学校度过的,对社会了解不多,对就业信息了解太少,刚出社会对他们来说面临着很多压力,所以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不仅仅靠自身就能完成的,还需要学校和社会的积极支持和辅助指导。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未来社会的主要建设者和管理者,其法律素养的高低有无,直接关系到整个民族法律素养的水平。培育大学生良好的法律素养,是实现依法治国方略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
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培养,需要着重做到以下几点:努力学习职业道德和职业活动中的法律知识;努力提高职业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努力锻炼实行职业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能力。这些对我们大学生择业与创业有重要意义,所以说我们大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的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要做到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一定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要有敢与创业的勇气,大学生还要提高创业的能力。我们还要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必须要有坚强的意识,在遇到失败的时候不要放弃,要在失败中找到通往成功的途径,勇于在社会中实践。还要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处理好复杂的感情和人际关系,有助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首先我们大学生应该培养职业道德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会影响着我们社会与生活,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 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当我们大学生走向社会时,一定的职业是从业者获取生活的来源、扩大社会关系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每一种职业都要形成相应的社会关系和利益关系,包括职业内部从业人员之间的关系等,正是在这些关系中,人们对从事不同职业活动的人提出了相应的要求;长期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也逐渐养成了特定的职业心理、职业习惯、职业责任心、职业荣誉感。可见,有职业就有相应的职业要求,职业要求是保证职业活动有序进行的必要条件。它使社会主义的职业道德继承了传统职业道德的优秀成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的基本特征,具有崭新的内涵,它要求我们要爱岗敬业,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诚实守信,它是我国优良的道德要求,是加强职业领域的诚信道德建设的必要条件;办事公道,它要求我们实事求是,出于公心,办事有原则,遵循道德和法律规范来处事待人;服务群众,就是在职业活动中奉献社会。在职业活动中,我们大学生应该要有竞争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还要有团队精神,因为职业素质是指从业者在一定生理和心理条件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职业素质是后天学习实践培训得来的,其重要性表现在:它是决定职场的重要因素,是职场致胜、事业成功的第一法宝;它可以改变人生;它是人才选用的第一标准。在校大学生,实际是“半个社会人”,一支脚在校园,另一支脚已踏上了社会。因为他的心从进入大学校园那刻起已经被将来欲从事的职业分了一半,从内心深处已在为未来做打算,但遗憾的是,这种打算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的渗透,离培养的方向还差很远,或者可以说根本就没树立好或建立起职业素质的目标,更别提培养。由于对就业信息的了解不够,有的大学生仅限于课堂老师所讲以及即将毕业时才主动关心就业信息,导致错失了职业素质在校培养的良好契机。近年来国家招生政策显示,本科院校招生人数每年的比例有所下降(总体上还是比往年有所增加),高职高专院校的招收规模在扩大。也就是说国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
了本科生人数,增大了高职高专的大学生人数。从某种程度上加大了高职高专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随着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的增加,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标准越来越高,加大了高职高专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同时又使他们面对难得的机遇和挑战。高职高专大学生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必须在校时就加紧职业素质的培养。职业素质培养的意义在于,它是职业成功的主要条件;它决定人获得的职业岗位;它决定个人的职业成长。因此,高职高专大学生必须及时有效的加紧职业素质培养,使自己成为社会合格及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为自己的职业生涯铺平道路,因为在我们的社会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提高廉政素质,使得我们的党政干部提高自身素质,廉洁从业,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我们大学生应该对这种崇高的职业理想和人生境界,值得我们大学生学习。我们应该从健康素质、能力素质、道德素质、专业素质、社会交往与适应素质、学习、创新素质,从而加强我们的职业道德修养。我们大学生也要有法律意识还应树立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密切联系的自由现,珍惜和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
其次,我们当代的大学生要培养自身的法律素质,它对我们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我们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不足。因此我们要培养法律素养,因为,良好的法律素养是中国社会走向法治的希望,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需要,也是个人维护权益的需要。我们大学生也要培养法律意识,它是公民理解、尊重、执行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重要保证,公民的遵纪守法行为不会自然产生,而是在一定法制观念,法律意识的指导下实现的,具备了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就会做到不仅不犯法,而且能积极维护法律的尊严。大学生树立法律意识,是现代化法制建设的要求,也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接班人的需要。而作为大学生应当具备哪些法律意识呢?首先,应培养学生依法办事的思想观念,不仅要遵纪守法,而且要监督社会主义法律的遵守和执行,坚决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使社会主义法制得以真正实现。其次,培养宪法和法律具有最高权威的观念。树立法律权威即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任何个人和机关、组织都不具有超越干法律之上的权力,都必须依法办事,坚决反对“权大干法”,“人情大干法”的法律虚无主义观念。使大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国家生活中所处的地位,无条件地服从和遵守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再次,也即最重要一点,即培养大学生权利义务相一致的观念。法律最主要的精神即强调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公民要正确对待权利义务关系,既要依法行使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也要履行法律赋予公民的义务,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公民意识,以社会主义法律为武器,捍卫自己的正当权利,在享有个人所拥有的权利时,不忘记尊重和承认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忘履行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的义务。同时,应杜绝一切不劳而获的错误思想,培养只有付出才有收获的良好观念。另外,应培养大学生法律与自由相统一的观念。我国宪法和法律从各个方面规定了公民的权利义务,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以内,有着极为广阔的自由活动天地。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时要慎重考虑自己的言论、行为的社会效果,不得损害国家、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全民的合法权益。
所以说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也是密不可分的,职业活动中的道德和法律有许多共同的特征,鲜明的职业性和明确的规范性,还有调节的有限性,二者也有区别,除了具体内涵、调节手段有差别,职业道德体现的是从事一定职业活动的人们的自律意识,职业活动中的法律更多地体现为社会对一定职业活动的他律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领域越来越多,相应的职业道德和职业
活动中的法律也必然会越来越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同一职业活动的内涵、职责发生变化,从而使得同一职业领域的道德和法律的内容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我们大学生也要了解职业活动中的法律,对与大学生求职、就业,正确处理有关职业的法律,做到知法守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也要学习职业活动中的法律,也要坚持职业活动中法律的基本原则,明确职业活动中的法定权利和义务,依法处理职业活动中的纠纷。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是个人通过教育、职业实践和自我修养等途径而逐渐形成和提高的。
综上所述,高校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对其个人的成长,中国的法制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当代的大学生要培养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它对我们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指导我们如何去,如何在社会生存与发展,使我们成为社会的有用之人,还要提高自身的竞争意识,不断的完善自我,使我们立于社会的不败之地。使我们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景光《论大学生法律素养的重要性》。2,颜小冬.当代大学生犯罪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3,唐宏《就业效应对高职教育发展导向作用的探讨》中《教育与职业》。
第二篇:大学生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思考
大学生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思考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大学生亟需在学校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作为祖国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的栋梁之才,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大学生就应正确掌握思想道德修养的理论和方法,提高道德和法律素质,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
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我们渴望成才,准备献身事业,报效祖国,积极思考国家的命运和自己的社会角色,其危机感和使命感明显增强。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一些大学生在社会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和冲击下,观念上、道德上产生了错位和倾斜,使得青年学生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思想道德心态逆转,理想追求淡化。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社会对大学生寄予厚望,而一些大学生的文明素质却令人担忧。一些学生以自我价值的实现为核心,在物质和精神关系上,过分关注眼前的机会和发展,忽视远大理想和目标,不少人把实现较高经济收入和安稳生活放看的过于重要,求实用,从而淡化社会责任感,甚至陷入极端个人主义的泥坑。
其二、自我意识膨胀,生活行为失范。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很强,希望尽快摆脱社会和家长对他们的监护,但是由于他们的辨析力尚弱,自我控制力较差,不能正确掌握善与恶、荣誉与耻辱的界限,进而出现了道德观念淡薄、生活行为失范等现象。
其三、生活追求新潮,安逸享乐。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和高档化,在现代生活消费意识熏陶下,青年学生也纷纷追求生活的新潮化和高档化。在生活方面,讲多样、相互攀比、超前消费而对提倡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粮嗤之以“小农意识”;在学习方面,贪图安逸,缺乏积极进取向上精神,作弊,剽窃等事情时有发生。
通过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学习,我们应该有所收获。大学生应该明确了自己前进的方向,陶冶了思想道德情操,坚定了社会主义信念,对于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理论素质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确立大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同时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比较于鉴别中学习,要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我们不仅要掌握其基本理论和观点,而且还要注重运用这种观点,分析认识现实问题。做到知行统一,理论联系实际。这对面对着多重价值体系选择的当代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理论联系实际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联系改革开放的社会实际,一方面是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通过运用课堂所讲授的理论去分析和认识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现象,去比较和评价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点,并在分析与比较中,选择和确立唯有中国特色社会而奋斗的政治方向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学会分辨社会中的善恶,会站在法律的角度看问题,并会运用法律的手段处理问题,做到知法,守法,用法。
大学生也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不仅要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而且要树立法律信仰,宣传法律知识,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培养法律素质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而是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大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等途径,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从法律的角度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思维习惯。
法律知识通常包括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和法律原理方面的知识,这两部分法律知识对于培养法律思维方式都很重要。只有既了解法律、法规在某个问题上的具体规定,又了解法律的原理、原则,才能更好地领会法律精神,养成法律思维,并运用法律思维思考和处理各种法律问题。同时大学生有必要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方法。法律方法是人们从法律角度思考、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方法。法律方法构成法律思维的基本要素,法律思维的过程就是运用法律方法思考、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过程。大学生也应注重参与法律实践。法律思维方式是一种在法律实践中训练、培养和应用的思维方式。脱离具体的法律生活和法律实践,不可能养成法律思维方式。只有通过参与各种法律活动,在法律实践中运用法律知识和方法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才能养成一种自觉的法律思维习惯。
当代大学生比以往任何时期的大学生都更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要抵制那些对大学生健康成长造成不利影响的因素,就要求大学生能够自觉地培养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以及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质,做一个德才兼备、知法守法的称职大学生。
第三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调查问卷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调查问卷
1、爱岗敬业方面:
你认为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是
你认为当前某些职业领域出现的“跳槽热”是利或弊。
参加工作的目的是为社会和他人服务。
你认为凡是社会所需要的职业是否都有职业责任。
职业技能形成的重要途径是职业教育。
2、诚实守信方面:
市场经济是否信用经济。
市场经济的法则是否诚实守信
你认为现在的员工能否做到诚实劳动。
你认为从业人员能否做到维护企业信誉。
你认为作为所属企业的职工是否都有义务和责任保守企业秘密。
3、办事公道方面:
办事公道是否从业人员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你认为在企业中能否做到办事公道。
你认为从业者是否任何时候都应该坚持真理。
你认为如果自己参加工作是否能够做到公私分明、公平公正、光明磊落。
4、服务群众方面:
服务群众是否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
你认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否应该成为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表现。
你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否对为人民服务的观念产生了很大冲击和比较大的冲击。
你认为市场经济是否就是服务经济。
你认为全社会是否应当树立“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的观念。你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是否仍然应该加强人们的为人民服务教育。
5、奉献社会方面
奉献社会是否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要求,是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的最好体现。
你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否仍然需要发扬奉献精神。
你是否赞同“无私奉献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容”。
你是否认为只有提高职业技能才能多为社会奉献。
你认为市场经济能否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你是否认为市场经济就是强调经济效益和个人利益,此时再谈论集体主义不合时宜。
6、文明礼貌方面
文明礼貌是否从业人员的首要素质。
你是否认为文明礼貌是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
你是否认为文明礼貌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
你是否认为现在的大学生文明用语方面不太文明。
你认为文明礼貌是否大学生求职成功的第一步。
7、勤劳节俭方面:
你是否认为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你是否认为现在的人们要想致富必须勤劳。
你是否认为现在的人们要想致富必须节俭。
你是否认为勤劳节俭有利于防止腐败。
8、遵纪守法方面:
你是否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从业人员应该自觉遵纪守法。你认为遵纪守法是否从业人员的必备素质。
你认为假如自己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当合法权利受到侵犯时,自己是否会首先想到用法律的手段解决。
你认为单位是否应当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
9、团结互助方面:
你是否认为团结互助充分体现了集体主义道德原则。
你是否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你是否认为与同事应当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
10、开拓创新方面:
你是否认为在事业上要想成功必须具有开拓创新意识。
你是否认为自己开拓创新精神不足是因为没有忧患意识。
你是否认为实事求是是开拓创新的基础。
11、职业道德教学方面:
你是否认为职业道德课是培养职业道德素质的主渠道。
你是否认为自己对职业道德的认识需要引导。
你是否认为职业道德教育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原因主要是,感觉内容离自己比较远;教学方法不太适应学生的个性等。对学校开设职业道德课的看法:很有帮助,没有帮助,无所谓;
你认为职业道德对学生成才的作用时,有重要作用;作用一般;没有作用课外时间你是否阅读过关于职业道德方面的中外原著时,经常阅读;偶尔阅读;没有阅读;
第四篇:大学生应该如何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必须具备的重要的素质。作为祖国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的栋梁之才,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就必须自觉、认真加强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思想道德素质
然而我国当前的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如一,理想追求淡化,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注重眼前的利益,忽视远大的理想和目标。
二,自我意识膨胀。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很强,希望尽快摆脱社会和成人对他们的监视,但由于大学生辨别能力较差,自我控制较弱。在缺乏引导的情况下,可能会不分善与恶,美与丑,诚实与虚伪,荣誉与耻辱,从而出现道德观念浅薄,生活行为失范的现象。三,生活追求新潮,安逸享乐。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和高档化,在这样的社会环境的熏陶下,大学生开始追求新潮,贪图安逸享乐。推崇及时行乐,讲究吃穿,互相攀比。在学习方面缺乏积极向上的精神,声称“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的“治学原则”。那我们应当如何提高自己的道德思想素质呢?这需要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讲。从我们大学生自身来说,第一,我们要适应转变,认清使命。作为新入学的大一新生,我们应当尽快的适应新的生活,提高独立生活能力,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培养优良学风。另一方面,我们应该认清自己的历史的使命,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第二,我们要树立崇高理想,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理想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一个健康的科学的理想信念,应该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为促进国家的发展,民族振兴的理想。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大学生培养道德素质的关键。
第三,提高自身道德水平。我们需要省察克己,慎独自律,即使反省,严于律己。还需要从小事做起,通过积善成德的方法养成优良的品德。另外我们更要把提高道德认识和躬行道德实践统一起来,做到知行合一
从外因上来说,家庭学校社会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容小诗,要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学校应该提供更加有效全面的教育,让大学生深刻意识到道德素质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而作为孩子第一启蒙老师的家长在为大学生做出正确引导的同时,应当以身作则,树立良好形象,做有道德的好公民,为孩子提供学习的榜样。社会则应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宣扬公民道德素质的重要性,营造文明健康,互帮互助的社会氛围。法律素质
中国是一个法制国家,法律素质是每一个大学生立足社会所不可缺少的要素。具有法律素质,并不是单单指识法还要能用法。但近年来发生的马加爵案件,硫酸泼熊案却让我们看到了当代大学生法律素质的缺漏,尤其是当知道后者的当事人来自中国第一高等学府,让我们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如果说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更多的是从内因上来看,更多依靠的是自声的觉悟,那么,在我看来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外部因素起了很大的作用。
第一,实行普法教育。全国高校事实上已经在实行普法教育,我们的课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便是很好的实证,但是这却没能杜绝大学生犯法现象的出现,追根究底,是教学形式出了错,一味的将知识强加于人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但如果采用生动的教学方式,激起每个同学的兴趣,而不是照本宣科,我想,这样的教学效率一定是很高的。
第二,加强社会宣传。对于违法犯纪的行为给予严处,杜绝包庇现象的出现,创建公正阳光的惩处系统,这对于大学生对法律的认知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加打对违法行为进行惩戒的宣传,让大学生通过身边的真实的事例了解到什么是善,什么事恶,让他们看清法律的戒尺。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结合是大学生法律与道德素质发展的理论依据。法律与道德素质的发展要依据可持续发展的伦理理念,并着眼于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自律与他律并重。
第五篇:国内外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现状调研综述
国内外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现状调研综述
我国职业教育由市场需求决定了发展趋势,目前职业教育规模已跃居教育行列的重要位置,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为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难问题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就“用工荒,就业难”的尴尬局面:一方面企业找不到自身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其原因是部分大学生职业素质的缺失无法迎合当代行业企业的需求。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在教学中充分融入职业素质的培养内容,这也是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要求。
一、国外院校职业素质培养情况
国外关于高校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问题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1941年,美国学者约翰·弗莱纳根(John Flanagan)在研究美国飞行员绩效问题时曾提出,工作分析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描述这些工作行为所需要的素质,开启了人力资源管理中关于素质问题研究的崭新领域。1969年,美国学者Chickering发表了高校学生七个发展范畴的研究,认为高校影响了学生在七个方面的发展,即发展能力、管理情绪、通过自主迈向互相依赖、发展成熟的人际关系、确立身份、发展目的、发展整合。1999年,Jones&Kwan在一项香港高校学生经验评估研究中将学生对高校教育的期望总结为四方面,即专业知识及技能的装备为将来职业做准备、开阔视野、成熟及个人发展、在竞争环境下可以成功。20世纪90年代之后,逐渐形成众多的职业素质理论派别,职业素质理论趋于系统化和多样化。在各国不同的高职教育体系中,职业素质元素有不同的体现。
1、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
德国的职业教育是得到广泛认可的教育形式,也被称为德国经济发达长久不衰的根本。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其实质是以企业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徒工制度,主要特征就是企业和职业学校密切配合,实践与理论同时并举。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包括职业培训、职业进修、职业改行等三方面的内容,职业培训主要指职前培训,分成中等职业和高等职业教育,职业进修和职业改行属于职后培训,一般称为职业继续教育。
我们探讨的职业素质教育、职业核心能力在德国职业教育界被称之为“关键能力”培养。20世纪80年代,德国就形成了以关键能力为核心的概念并写入了德国职业培训条例中。要求学生具有在职业生涯中起关键作用的综合能力,指具体的专业能力以外的能力,是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人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在学生有充分足够的时间进行企业实习实践的过程中,已经完成了关键能力,即职业素质、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2、日本发达的职业培训
自1989年起,日本教育部门就宣布开始教育改革,鼓励学生提问,培养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日本是世界上职业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注重校企合作的形式和弹性化的学制,注重校内评价和社会评价的一致和开放,注重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融通。日本企业聘用员工时,不十分看重个人的具体技能,而是强调基本素质,其基本思路是:高素质的员工,可以通过企业自己的培训,胜任所有工作。所以日本职业教育最具特色的是企业内职业培训,几乎所有大中型企业都有完备的培训体系。建立在终身雇佣制和年工序列制基础上的日本企业内职业培训,日本企业内职业培训坚持“以车间教育为主”,培训密切联系生产实际,在生产过程中进行职业教育;坚持“终身职业教育”,从职工开始工作到退休为止,不断地为他们提供接受职业教育的机会,进行各种教育;把职业教育当做是“经营的工具”,进行职业培训的首要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重视企业文化教育,加强职工的忠诚和荣誉感,增强职工的凝聚力,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2006年日本又建立了新的职业技能培养制度,即“实习并用职业训练制度”“实践型人才培养体系”,并将其写进了新修订的《职业能力开发促进法》。为了配合这一新型培养模式的推广,日本在2006年还修订了《中小企业劳动力确保法》,确定国家对实施“实习并用职业训练制度”的中小企业及事业团体提供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以推动他们致力于扩大青年技能人才的劳动就业机会。
多年来,日本职业教育注重实践,注重素质,注重长期的培训学习。
3、美国的“社区学院”
职业教育是美国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美国的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培养各种人才,成为推动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美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在综合中学实施,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在社区学院里实施。美国的社区学院有许多职能,包括职业教育职能、普通教育职能和大学转学教育职能等,其中职业教育是其最主要的职能。
美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由社区学院来实施的,使学生掌握一门或几门专业技能和知识,为社区工业、商业 以及其他行业培养人才,以社区为中心,关心社区生活,发展社区经济。而社区学院的办学也非常灵活,实行“开放招生”,专业设置包罗万象,学杂费用也很低。
4、新西兰的教育体制
新西兰拥有完善的教育体制和一流的教育质量。其承袭英国教育体制,被认为世界上最好的教育体制之一。新西兰政府确定本国的教育方针是:“获得最高水准的成就,使每个学生作为个人和社会成员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新西兰职业教育和培训是建立在终身教育理念的基础之上,办学重点是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形成了学习-工作-再学习-现工作的良好机制。职业教育提供的教育和培训在提高全民素质、实现终身教育、帮助政府解决部分失业问题、缓解和调节就业压力等方面成绩巨大,对新西兰经济和社会发展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国内高职院校职业素质研究
推进职业素质教育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有重要的意义,西方部分国家已经将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放在重要地位。我国虽然已经认识到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如何有效开展职业素质教育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时代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职业素质教育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因而,全面推进职业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
国内的学者也对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战略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研究。2007年,国内学者王晓洁提出要把职业素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中,并在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的教学大纲中得以体现,切实把职业素质教育融入到每位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去。2008年,国内学者王希旗提出要从课程体系的构建出发,在理论课程设置上要打破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体系,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职业素质培养为本位的教学体系、课程内容及相应的评价体系。2009年,国内学者李永萍则探讨了将企业文化元素融入职业素养教育体系的机制,提出了以各行业优秀企业文化的共性因素构建职业素质教育体系大平台、以不同行业企业文化的个性化因素构建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小方向的观点,此外,她认为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是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手段。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为满足学生职业素质需求,也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如深化“两课”教学改革,根据有关部门关于高校大学生“两课”教育工作的指示精神,要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大学生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改革,促进学生政治思想素质的提高。各高职院校纷纷进行教学内容整合改革、教育方法与手段改革、考试方法改革,“两课”教育形式的多样化,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人文素质同样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基础,院校通过设置人文选修课模块,鼓励学生选修各种人文课程,如大学语文、美育、艺术欣赏等;开展诸如人文知识讲座、演讲比赛、书画比赛、摄影比赛、网页设计比赛、文艺晚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鼓励学生发展文学、艺术特长,为人文素质拓展创造了宽松的环境。同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岗位需求,提高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岗位针对性和就业率的要求,实现 “三个零距离”,使人才培养工作让学生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在部分学校,强化实践性教学,实施“双证书”制度,也是职业院校的特色保证,达到满足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和职业准入的要求。
国内职业院校的这些研究与实践,从如何在更大程度上推动职业素质培养的角度提出了一定的指导策略,但对如何进行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研究更多停留在基本理论方面,没有针对高职生的特点提出职业素质具体培养的内容以及培养方法,更没有结合食品行业特点,对满足食品经济发展的食品专业人才职业素质培养进行研究。结合食品专业特点,进行职业素质的研究探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