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把握工作要点推进职业教育深度变革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把握工作要点推进职业教育深度变革
作者:本刊编辑部
来源:《广东教育·职教版》2013年第02期
近日,《教育部2013年工作要点》出台,各级各类教育、各省市的教育工作要点也相继下达,这是教育发展的风向标。我省职业教育只有理顺思路,把握方向,才能在管理体制、办学机制和教学质量上做足功夫,培养出结构合理、技能扎实、素质过硬的实用型人才,更加适应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育部在2013年工作要点中提出要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全面推进建设现代职教体系。制订中高职教育衔接计划。研究职业院校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互沟通的制度。启动现代学徒制试点。制订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印发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指导意见。修订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国家级重点学校持续发展和动态调整机制。印发首批中职专业教学标准。修订高职专业目录,发布高职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制订部分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推进课程体系建设。规范职业教育教材管理。印发并实施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规划(2013-2015年)。印发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研究制订职业院校管理水平评估方案。继续开展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对话活动,加强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建设。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继续推进国家示范高职、中职学校建设,继续实施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加强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继续开展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市、区)创建活动。
广东省教育厅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激发教育体制机制活力”中提到,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启动新一轮以优化布局和提升层次为重点的职业教育战略性结构调整,扩大招生规模,着力拓宽高职—应用性本科培养渠道。推动省属中等职业学校资源整合、高端发展。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基地建设。总结推广职业教育改革试点经验。开展职业教育等级证书试点。
这些工作要点,明确了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也将促进我省职业教育的深度变革,我省职教工作者应从文件到实践,从政策到措施,从理念到操作,深刻领悟,准确把握,真正革新观念、厘清方向、创新方法、打造特色,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第二篇:把握职业教育形势推进各项改革发展
把握职业教育形势推进学校改革发展
一、分享与期待
1、教育部三年行动计划:行动计划包括五个部分:序言,思路、目标和原则,重点任务与主要内容,计划管理与组织实施以及附件。
行动计划的总体思路有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工作思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按照“保证规模、调整结构、加强管理、提高质量”的基本要求,巩固发展成果,推动改革创新,强化内涵建设,解决突出问题,着力提高质量。这五句话,应该是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基调。
第二是改革的方向:坚持育人为本,以教产合作、校企一体和工学结合为改革方向,以提升服务国家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各项能力为根本要求,从解决问题入手,全面推动中等职业教育随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动”,跟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走”,围绕企业人才需要“转”,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变”。“动、走、转、变”,以后我们的改革方向是教产合作、校企一体和工学结合。
第三是创新的方向:着力推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不断增强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快培养数以亿计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必要文化知识、熟练职业技能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主要目标包括两部分,总体目标是到2012年,中等职业教育服务国计民生的能力显著增强,保障事业发展的政策、制度和重大机制基本健全,改革创新实现整体跨越,人才培养质量、社会吸引力大幅提升,就业贡献率、经济贡献率明显提高。
总体目标之外还有四个具体目标:
事业发展目标:包括事业的总体规模,支撑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能力,教师队伍数量、素质和结构,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等指标。
服务产业目标:包括职业教育服务国家产业振兴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服务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发展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人才培养能力等指标。
改革创新目标:包括转变职业教育发展方式,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评价考核管理制度等指标。
基础能力目标:包括办学条件、示范和特色学校建设、经费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基本制度建设等指标。
关于制定和实施行动计划的指导原则,有四句话。
第一句话是坚持问题入手,突出改革重点。改革重点在总体思路里已经说了,重点是解决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不对接、针对性不强、吸引力不足的问题。
第二句话是坚持近期突破,着眼长远发展。强调一年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三年上一个大台阶,同时要为今后若干年的发展打下基础。
第三句话是坚持整体规划,抓住关键环节。在保证规模的基础上,以全面提高质量为任务目标,改善办学条件,建立健全基本管理制度,创新体制机制和模式。
第四句话是坚持分类指导,促进协调发展。我们国家很大,分类指导一方面要抓优质资源,这是《纲要》提出的任务。同时,要用加大扶持、多方投入、合作办学、对 口支援等方式,重点扶持农村、西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扶持涉农、民族工艺等专业和薄弱学校发展。
行动计划的具体内容包括10个计划、30个项目载体。每一个项目都有具体的工作目标、具体任务、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分工。
每一个计划都有要解决的问题,比如中等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建设能力提升计划,要解决的问题是中等职业学校综合办学实力不足,亟需提升服务产业发展能力。这里给我们有三个项目载体,分别是改革发展示范校、优质特色校以及实训基地建设。为什么要设立这个计划呢?就是要加快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改善办学条件,形成一批优质资源,使更多的学生接受优质职业教育。对应纲要的内容,就是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合理分布、加强基础能力建设等任务。
第二个计划是教产合作与校企一体办学推进计划。要解决的问题是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体制机制不顺,学校办学生机和活力不足。我们也设立了三个项目,包括建立教育与产业对话协作机制,着力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办学,完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服务体系。计划设立的目的就是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中的作用,建立健全教育与行业合作、学校与企业一体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教育改革创新的机制,密切学校与行业和企业的联系,促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
第三个计划是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整合与东西合作推进计划。这个计划要解决的问题是中等职业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够优化。这个计划构思了四个项目载体,对应纲要的内容是纲要提出的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合理分布,办好面向农村地区的学校,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等相关任务。
第四个计划是支撑现代农业及新农村建设能力提升计划。这个计划针对性很强,就是农村、农业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滞后。构思了两个项目,一个是加快推进农村、农业职教发展,第二是加强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这个项目对应的纲要内容是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推进城乡、区域合作,办好民族地区的职业学校,增强服务三农能力等相关任务。
第五个计划是中等职业学校科学管理能力建设计划。要解决的问题是中等职业学校基本办学规范和管理制度不健全、素质教育需要强化。大家知道2010年,媒体报道了一些中等职业学校套取国家助学金的问题。这个计划是要解决学校管理能力提升的问题,构思了两个项目载体,一个是科学管理能力,另一个是德育和校园文化建设。设立计划的目的是建立健全支撑学校管理的规章制度、组织机构和执行机制,推动中等职业学校管理的规范化,提高学校依法办学、自主创新和科学发展的能力。
第六个计划是校长能力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计划。这个计划主要是解决我们的队伍建设过程中的政策机制不健全,校长和行政领导人员推动改革创新能力不强方面的问题。构思了四个项目,分别是教师队伍基本管理制度和政策机制,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二期),不久前我们在天津举办了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一期)的成果展。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题培训,行政领导者的专题研讨。对应纲要的内容是“双师型”教师建设、加强骨干教师培训和校长培训、中等职业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等任务。
第七个计划是中等职业教育专业与课程体系改革创新计划。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提高质量最核心的问题,即专业与岗位不对接、课程和教材与职业标准不对接、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等问题。不久前在上海召开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创新工作会议就是贯彻落实这个计划,也是要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相关内容。构思的四个项目载体是,专业规范化建设、面向区域产业专业改革试点、课程改革、教材创新。从专业到课程、到教材,我们构思了教学改革的每一个环节。所对应纲要提出的内容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等相关的内容。
第八个计划是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计划。这个计划针对性很强,就是要解决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不高的问题。我们构思了两个载体,建设中等职业教育网络学习和教学平台,建设全国职业教育数字化信息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对应纲要的内容是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等任务。
第九个计划是中等职业教育宏观政策与制度建设计划。这个计划是很有特色的,是分析梳理多年来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重要问题而设立的计划。一方面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另一方面是制度不健全,还有另外一方面是定了一些制度,但这些制度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因此在这个计划中构思了四个项目载体,其中一个最有特点的项目载体是建立健全中等职业教育政策制度执行机制,制度出台以后得有机制来贯彻落实。其他三个是制定职教法的配套政策,构建 “立交桥”,加强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对应纲要的内容是解决教育法律法规建设、制定并逐步提高学生人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等任务。
第十个计划是成人职业教育培训推进计划。要解决的是成人继续教育发展机制欠缺,整体工作水平不高。媒体朋友们可能会说不是职业教育么,怎么又出了继续教育的内容?大家知道家宝总理多次讲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的教育,因此职业教育是学历教育,但同时也是继续教育。所以我们在构思行动计划的时候专门把成人职业教育培训也纳入行动计划的内容。有两个项目载体,社区教育推进计划、成人职业教育培训服务能力建设。要大力开展多样化的成人继续教育,大幅度提高成人继续教育的质量和服务能力,推动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
2、全国职业教育科研工作会胜利召开:由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主办的全国职业教育科研工作会议6月27日至28日在天津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召开的第一次全国职业教育科研工作会议。
鲁昕指出,当前职业教育面临新的形势,进一步深化改革、转变发展方式,职业教育科研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新时期加强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要围绕中心工作,服务发展大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协同创新,加强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加强国际比较研究和职业教育经济贡献率研究,整体提升职业教育科研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为办好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职业教育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鲁昕强调,要把职业教育科研作为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基础,加强领导、指导、协调和支持的力度,着力加强职业教育科研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完善体制机制,整合研究资源,创新方式方法,提高信息化水平,健全投入保障
机制,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科研要加强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办学机制、系统培养技能人才制度、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专业和课程体系、职业教育招生制度、职业教育国家制度、职业教育质量标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等重大问题的研究。(学院积极探索“政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办学模式,坚持“开一个专业,办一个实体,建一个研究所,创一个品牌”的专业建设理念,依托专业创办了齐三机床有限公司、汽车教学中心(汽车博览中心)、家政教学中心(百草家园老年公寓)、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二手车交易市场、汽车驾驶员培训学校等21个专业实体,覆盖了学院所开设的40多个专业。)
3、第四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盛况: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于6月24日在天津拉开帷幕。这是继2008年、2009年、2010年成功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之后,职业教育界的又一次盛会。一年一度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展示的平台、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交流的平台、职业教育教学效果检验的平台、职业院校学生事业发展的平台。
本届大赛由教育部、天津市人民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部、文化部、卫生部、国务院扶贫办、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等16家单位共同主办。
大赛设置了16个专业类别55个竞赛项目,其中中职组为12个专业类别45个比赛项目,高职组为4个专业类别10个比赛项目。在津进行的比赛为13个专业类别46个竞赛项目,另外在山东、江苏等地还有3个专业类别9个竞赛项目。来自全国37个省、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的5000多名选手齐聚天津,以带队教师、指导教师等与选手比例按1:1计,仅比赛来津人员达到近万人。
按照教育部安排,大赛期间在津举办的活动共有10项,可分为4个板块:一是大赛板块;二是展览展示板块,包括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暨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四周年成果展示会、第九届全国职业教育现代技术装备展览会、职业教育创新教材展览会和民族地区职业院校学生才艺展示5项内容;三是会议板块,包括全国职业院校庆祝建党90周年“永远跟党走”育人事迹报告会、中高职协调发展座谈会和全国职业教育科研工作会议3个会议;四是演出板块,即民族地区职业院校学生才艺汇报演出。
此外,大赛期间还组织“企业家观摩团”,安排百余家企业代表到赛场观摩比赛,现场招聘优秀获奖选手,并将为受聘选手举行“人才录用签约仪式”;同时,还将举行东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合作发展签约仪式等。
与前三次大赛相比,本次大赛具有以下六个特点:
一是行业企业在大赛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不仅赞助大赛的企业越来越多,而且到现场招聘优秀选手的企业也越来越多。在大赛闭幕式暨颁奖仪式上,还有企业代表发言。
二是国家各有关部门参与的热情越来越高,主办单位已达16个,这表明大赛的社会反响越来越大,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三是大赛主赛场设在新落成的海河教育园区,有19项比赛设在园区新赛场,占在津举办项目总数的41%,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永久落户天津搭建了坚实平台。
四是今年大赛活动多、头绪多,时间紧、任务重。
五是大赛增加了许多新项目,不仅项目数大大增加(由去年的14大类42项增至今年的16大类55项),而且设立了一些现代新技术赛项,使项目覆盖面更广,代表性更强,组织工作也更加复杂。为落实高丽书记关于大赛要逐步走向国际化的要求,我们还邀请参加41届世界技能大赛的德国选手及我市部分高职外国学生进行项目表演赛。
六是宣传力度不断加大。按照天津市领导要求,在市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制订了详细的宣传报道方案,将组织各种媒体对大赛进程、展示活动、获奖选手、企业招聘等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报道。
4、我们对职业教育的再认识
1)职业教育是分类教育、跨界教育、创新教育、终身教育
2)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德育为先、技能为本、文化为基、持续发展为最高追求
3)职业教育的改革重点是专业建设、课程建设、队伍建设、基础能力建设
4)职业教育的难点是招生规模保证、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管理规范、对口就业满意
二、发展与成果
1、“四Q”育人模式的初步形成2、“215”系列化的育人平台搭建
3、五星级学分制的进一步完善
4、”4B”教学模式的提炼
三、思路与行动
1、教育部职成司的两个“一二三”
第一个“一二三”即围绕一个主轴----《纲要》;转好两只轮子----落实国家教育改革试点项目56个、落实好中职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做好三篇文章----农村和西部职业教育、队伍建设、环境营造。
第二个“一二三”即抓住一个重点----提高质量;推进两条主线----一是改革创新包括德育、专业设置标准、校企合作、加强案例总结;二是加强建设包括学校基本能力建设、队伍建设、基地建设、设施建设、信息化建设;做好三项保障----一是制度管理,二是规范管理,三是规模保证
2、学校的工作思路
1)以计算机研修组、语文研修组为龙头带动的课程和教材的建设与研发
2)以“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和师生技能竞赛活动为载体的教学、家访大比武
3)以德育收视课、德育实践课和艺术体育创特色学校为主要内容的校本课程的完善与提高
4)以书法、礼仪、普通话、心理健康、职业生涯规划、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为核心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第三篇:聚焦“自主少教多学”,推进课堂教学深度变革(讨论版)
聚焦“自主少教多学”,推进课堂教学深度变革
黄陵中学‚自主少教多学‛课堂教学模型(讨论稿)
一、‚自主少教多学‛课堂教学模型构建的背景
我校探索课堂教学模型变革的总体思路是:学习借鉴先进经验,逐渐消化吸收,不断整合创新,最终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型,绝不机械照搬。我校‚自主少教多学‛课堂教学模型构建的背景,基于以下两点:
一是对接我校课堂教学模型的探索成果。我校的课堂教学模型变革,从行政式杜绝满堂灌的‚20+20‛模型起步,步入到追求‚双二十有效‛的探索积淀,最后深化到‚少教多学‛高效攻坚,为我们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模型变革提供了基础和经验。
二是借鉴兄弟学校自主课堂的先进经验。
在此基础上整合、升华,从而构想进一步构建具有黄中特色的‚自主少教多学‛课堂教学模型。
二、‚自主少教多学‛课堂教学模型构建解读
1、基本概念:
‚自主少教多学‛。即在秉持‚少教多学‛理念的前提下,进一步着力彰显师生的‚自主‛意识,教师可以自主的选择‚自己少教、优教‛的指导方式,学生可以自主的选择‚自己多学、优学‛的学习方式,师生共同创造性的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型。这里的‚自主‛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在教学的观念上,要凸显‚自主学习‛意识。从学的方面来讲,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的事,最 优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学习应当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主导完成。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担当学习的责任,才能自觉地进入学习角色,自主参与,自主求助,自主发展。从教的方面来讲,基础教育其核心任务是为学习者的后续发展打基础,为学习者的终身学习作准备,所以教会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比学会什么更具有基础性、工具性的价值和意义,它对学生的后续学习、终身学习影响更大,因此,作为教师要确立教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二是在课堂教与学方式的选用方面,师生拥有‚自主选择权‛。师生可在遵循学校课堂教学模型变革框架建议的基础上,根据学科特征、教学风格、学生实际自主创新活用,形成我的模式我的课,以避免机械套用,‚千课一面‛。
‚学生自主多学、优学‛。即在秉持‚学习归根结底是由学生自主主导完成‛理念的引领下,学生为了自身发展,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自主选择适合自我的学习方法、自主监控自身的学习过程、自主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进一步走向深度学习、积极学习、独立学习,达到建立在具有内在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学习评价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在学的过程中感悟乐学和创学魅力,实现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教师自主少教、优教‛。即在秉持‚教师立足于主导作用‛理念的前提下,在课堂导学模型的选用方面教师要拥有自主权,教师可自主创新活用已有的教学范式,形成具有自身风格的我的模式我的课,以避免机械套用,‚千课一面‛。灵活地针对所带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师的风格特征启发性地教、针对性 2 地教、创造性地教和发展性地教,真正做到‚少教、优教‛,从而为学生提供拥有更多话语权、研读权、探究权、提问权的‚多学、优学‛。
2、基本目标:
进一步将‚少教‛与‚多学‛上升到‚自主优教‛与‚自主优学‛的目标任务。‚自主优学‛,即:进一步把学生从被压抑、被束缚、被控制的状态里解放出来,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寻求知识中体验进步的喜悦,在讨论理解知识时体味学习的乐趣,在得到教师的指点肯定赞扬时去获得成功的快乐,产生愉快心情,焕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欲望,多学和深学,达到倾听、阅读、交流、思考、实践等生命发展所必需的基本能力素养全面提升;‚自主优教‛,即:让教师真正回归到教学指导者的角色,充分发挥‚激励、引领与点拨‛的作用,用具有教师自主风格的导学方式,协助学生自主优学。
3、基本要求建议:
(1)模型构建说明。学校出台‚自主少教多学‛高效课堂攻坚策略的思想、框架、模型要素建议,但不限定死具体操作中的‚程序步骤‛,留有一定的空间让教师根据自身风格、学习的内容、学生的实际灵活自主的进行要素组合、调整,避免‚程式化‛的形式主义机械刻板;学科和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不同目标、不同情况将这些模型要素选择性地加以组合,组成多种具有灵活性,富于弹性张力的学科课型或模式,分级部、分学科地开展课堂教学,以达到形成接地气、凸显自主性的‚我的模式我的课‛为最终理念。(2)模型构建框架。
课堂模型,其实就是课堂教学结构形态的抽象描述。在这里具 3 体的‚模型‛指的是:‚要素提炼‛和‚要素组合‛,即先将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提炼,然后根据课堂教学的不同目标、不同情况将这些要素选择性地加以组合,组成多种课型,具有灵活性,富于弹性张力。
基本要素提炼:课堂模型至少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理解迁移、应用评价三个方面提炼基本要素。
一是教学目标聚焦行为。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对教学有‚指挥棒‛作用,指导和支配整个教学活动。为此,上课伊始教师要展示和解读学习目标(展示在黑板的固定位臵或教学课件上),让学生上课伊始就明确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起到导学作用,明明白白的学。同时,课堂学习目标的制定要聚焦学生实际行为变化,从行为条件,行为动词、行为水平要求给予明确的设定,以起到导测作用。这一基本要素简称‚行为目标‛(相当于学习目标)。
二是理解迁移讲究还原。通过多种方式的还原,促进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学会应用。
第一种还原是还原知识产生的背景、情境,简称‚还原背景‛(相当于铺垫引入)基本要素。一是还原新知学习与生活情景关系,让新知的学习根植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为学生自主学习激情。可通过设臵生活性的学习情景问题,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亢奋学习精神状态,带着求知欲和表现欲进课堂,积极主动投入学习;二是还原新知学习与原有学科认知结构关系,激活旧知,为学生自主学习进行知识铺垫。通过设臵知识性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以此作为联想对象,开展思维活动,从而使学生能‚同 4 化‛或‚顺应‛所学的新知识。
第二种还原是还原学生对知识原型多样性、复杂性的感性认知,简称‚还原认知‛(相当于自主探究)基本要素。学生可借助教材、学案、问题单、教辅资料等资源,开展自主(或课外、或课内)或合作等探究学习活动,以初步感知新知的原生价值。具体可通过选择二元结构实施。一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学生已经能够自主阅读教材和自主思考的时候,可先让学生自主先学初步认知,然后根据学生在阅读和思考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深化认知教学。二是先教后学或边教边学——以教导学。当学生不具备独立阅读教材和思考问题的时候(处于依靠教师的阶段),可通过先教后学或边教边学认知教学内容,但是教的着眼点是为了不教,要致力于教学生学会学习,学的着力点在于学会自主学习、独立学习。
应当注意的是:教师可根据不同层次的班级、不同的教学内容,整节课选择一种结构,也可根据一节课中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结构。
第三种还原是还原思维过程,也就是思维可视化,简称‚还原思维‛(相当于展示交流)基本要素。即将教学中所涉及的问题推导或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直观呈现,便于学生理解掌握,使教学内容从原生价值上升到教学价值,达到用教材教会思维。具体实施时可将重点、难点、情境整合在一起,形成2——3个较大的主问题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思考展示;问题要有思维价值,不能以‚题‛代‚问题‛。
另外,还原思维时要注重‚议‛。‚议‛的基础是学生讨论,核心是讨论成果的展示,难点是教师的精评。通过‚议‛暴露学生 5 的‚多元解读‛、‚相异构想‛和‚闪光点‛,促进学生理解迁移新知。
三是应用评价注重反馈。
第一种反馈是根据教材的‚学点‛、‚测点‛设臵达标训练题进行反馈,简称‚达标反馈‛(相当于应用练习)基本要素。通过达标训练,反馈仍然存在的问题,对未达成的目标问题进行精讲点评与规范指导,促其二次达成。
第二种反馈是从整体视角、多维视角、动态视角建构认知体系,简称‚建构反馈‛(相当于归纳拓展)基本要素。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容易陷入零散、单
一、僵化,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建构的视角拓展升华。整体视角:将学到的新知纳入到原认知结构体系中,整体认知,构建知识结构图、思想方法结构图等;多维视角:从多维角度来拓展不同的说法、不同的解法;动态视角:以运用动态变化的方式将时间、空间的变化引入,培养学生用发展变化的方法看待事物的习惯。
如上分析,以下因素可以作为基本要素:行为目标、还原背景、还原认知、还原思维、达标反馈、建构反馈,这些要素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课堂教学实践之中,教师还可以提炼新的要素。
要素的重新组合:选择上述其中的要素加以组合,可以构成不同的课堂模型的初级指标架构。组合当然有其基本原则,第一,行为目标、还原思维作为基本要素、基本原则,以确保每堂课始终以学生为本、聚焦学生行为。第二,根据客观需要(教学内容、学生)选择基本要素搭配,搭配方式灵活,基本要素组合的先后顺序也可以灵活多变,不搞机械僵硬的程式化教条,凸显自主性。
组合方式举例(仅供参考):
A:还原背景+行为目标+还原认知+还原思维+达标反馈+建构反馈(先教后学或边教边学可参考)
B:行为目标+还原认知+还原思维+达标反馈+建构反馈(先教后学或边教边学可参考)
C:还原背景+行为目标+还原思维+达标反馈+建构反馈(先学后教可参考)
D:还原思维+行为目标+建构反馈+达标反馈(先学后教可参考)……
教师要做的,就是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究最佳组合方式,什么内容的学习用什么方式组合最佳?什么程度的学生用什么方式组合最佳?
二〇一五年元月
第四篇:家电销售渠道酝酿深度变革
家电销售渠道酝酿深度变革
未来家电销售渠道将发生重大变革。其一是越来越多的跨国家电企业实施渠道剥离,将销售业务转包或委托给国内具有渠道优势的企业经营,比如2002年飞利浦将五省区销售业务委托给TCL,海尔和三洋、海信和住友也有类似合作;其二是国内家电企业将对现有渠道实施革新,最终将传统销售渠道改造成独立的、第三方利润中心,换言之,传统销售渠道将被改造成家电连锁销售企业。
为什么跨国家电企业要将销售业务转包或委托给国内企业呢?这实际上是由跨国家电企业自身的角色定位决定的。一般而言,跨国家电企业优势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技术方面的优势,尤其是原创技术和核心技术方面的优势,是国内企业短时间内不可能超越的;另一个是品牌优势,跨国家电企业产品总体上优于民族品牌,给国人留下的印象比民族品牌好,与国内品牌相比,国人对洋品牌的心理认同度更高。两大优势对跨国家电企业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一方面可以利用技术优势直接赚钱,比如向国内企业转让技术、销售关键零部件等等。由于在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方面中国企业缺失比较多,想在短时间内摆脱对跨国企业的依赖并不现实,看来这个钱还得让人家赚。另一方面跨国家电品牌号召力强大,对市场具有天然的拉动力,尤其对那些高消费阶层更是如此,这就是品牌对于市场的意义。事实上,除了技术和品牌的优势之外,跨国家电企业还具有资金、人才乃至国际市场开发优势等等。但是,具有诸多优势的跨国家电企业和国内企业相比,却一直有两大短板未能弥补,一是由于渠道支持力不足导致的销售力不足,二是制造成本不具有强大竞争力。两大短板是如何成成的呢?第一个短板的形成,究其原因归结于跨国企业利润观念与中国企业不同所致。中国企业在面对市场与利润的选择时,有可能为了市场份额而舍弃利润,但是跨国企业不会(不排除也有特殊情况),他们对企业意义的认知非常清楚,他们认为,到中国来就是赚钱的,不是为人民服务的。正是因为对利润的极端重视,所以,跨国家电企业不会象中国企业那样,在销售渠道建设上可以做到不计成本,他们总是试图在市场和利润之间寻求最佳平衡。表现在渠道建设上,就是投入人力、物力、财力适可而止。因此,洋品牌家电的销售,从市场动因上说与国内企业有很大的不同,国内企业基本上是靠渠道覆盖和促销活动来实现的,而洋品牌基本上依靠品牌形象拉动市场。相反,中国家电企业几乎每一家都拥有一张庞大的销售网,这个网络在极大地提高产品销售力的同时,不可否认地让企业背上了一个沉重的成本包袱。洋品牌的第二个短板,其实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由于中国企业具有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在进行产能建设时,较少顾忌,几乎所有的家电企业均具有强大的生产能力(这也是中国“世界制造中心”形成的基础之一)。目前,几乎所有的国内企业都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正是由于销售与生产两大短板的制约,跨国家电企业在中国市场的经营,终于未能颠覆国内企业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局面,权衡之下,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萌生出将销售与生产委托给国内企业的念头。而这种念头于2002年成为现实,这一年,TCL和飞利浦、海尔和三洋、海信和住友开始渠道合作,虽然这种合作刚刚起步,也仅仅局限于少数企业,但是,不排除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据可靠消息,东芝和松下产品将于今年正式进入TCL的渠道。至于生产合作,也就是由中国企业为跨国企业代工生产,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OEM,早于几年前就已开始,应该说渠道及生产的合作,对于合作双方来说是一个双赢的选择。于国内企业而言,使其巨大的销售与生产潜能获得一个释放空间;于跨国企业而言,是选择了一条降低生产与销售成本、同时有效维护市场地位的途径。腾出手来的跨国企业可以更好地进行技术开发与品牌形象建设。
有人说,国内企业这样做不是“给狼喂奶”吗?等有一天把狼喂大了会把你吃掉的。这其实是一种十分狭隘的认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他只看到了失的一面,没有看到得的一
面。我们不否认不同企业产品在同一个渠道销售会产生相互排斥性,但是,如果我们看到传统销售渠道必定向独立经销商角色转变,而今天吸纳不同品牌进入渠道是这个变革的“军演”的话,我们就会理解,这种变革其实是具有前瞻眼光的。
那么,家电企业的销售渠道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呢?1995年始,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如果没有自己的网络支持,想进一步开发市场将受到来自大经销商的极大制约。长痛不如短通,于是,以TCL为代表的家电企业开始了自营销售网络建设,至2000年,这个网络基本构筑完毕,全国销售分公司达到31个,售点达到25000个,遍布全国各地的销售网点对TCL彩电市场地位的提升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TCL彩电由此跻身三强之列。看到TCL销售网络对市场的极大带动作用,同行企业纷纷效仿,各大企业的销售网络迅速膨胀。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家电企业业务员的身影甚至已经出现在小集镇上。但是不久,家电企业渐渐感觉出这个给自己带来市场愉悦的网络,也让自己苦恼起来:维持一个庞大网络的运营成本实在太高。网络对于企业的意义,已经不完全是一个销售力的概念,其成本的感觉越来越强烈。显然,渠道减负成为不可避免。这就是2001年以后大多数家电企业缩减渠道的原因。例如2001年TCL的“瘦身运动”,康佳、创维等企业的“减员增效”活动。至2002年5月,渠道变革被乐华推向极端,乐华甚至将原来自营渠道一笔勾销,转而寻求大经销商(如国美、苏宁这样的商业企业)代理制。和家电企业销售渠道同时成长的是大型家电连锁销售业态,2000年以后,以国美、苏宁为代表的家电连锁销售商业蓬勃兴起,对传统销售渠道形成极大威胁。如果传统渠不能与时俱进进行变革,显然有可能在和家电连锁企业较量中被甩在后面。但修修补补式的改良,虽然有可能缓和矛盾于一时,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家电企业销售网络要想在未来与连锁企业的较量中胜出,只有逐步将自己改造成连锁企业。但是,想一下子把传统销售网络脱胎换骨成连锁企业的做法显然有点太过冒进,前乐华的渠道改革的受挫已经证明了这一论断。TCL与海尔都选择了一条拆衷的解决办法——让竞争品牌进入自己的销售网络,与飞利浦、松下、东芝展开渠道方面的战略合作,这其实绝非着眼于蝇头小利,其更大、更深远的用意,是在于为其网络的未来寻找一个出路。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wsl008@sina.com
第五篇:《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2018年工作要点》印发
《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2018年工作要点》印发
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2018年工作要点
2018年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工作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部党组各项工作部署,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改革、开放、协同,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好继续教育,书写新时代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奋进之笔。
一、把发展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的思想和举措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
1.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全面准确理解、阐释、宣传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重要指示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面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细化落实职业教育提质升级攻坚战和“争先计划”的具体工作措施。召开2018年全国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工作会议,部署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在基本实现现代化冲刺阶段的重点措施,努力实现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开好局,建好继续教育“最后一公里”起好步,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在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领域形成生动实践。2.指导战线做强做实党建工作。落实教育系统党建质量年要求,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校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牢牢把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将学校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评,提升学校治理能力。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配合指导高职院校全面贯彻《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等。加强和改进中职德育工作,指导中职学校全面贯彻《关于加强中小学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加强对学校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和学生会组织建设的指导。
二、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
3.坚定办好中等职业教育。坚持职普招生比例大体相当,优化布局改善条件,巩固提高中职发展水平,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推动各地落实《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及实施方案,指导国家示范职业院校率先做好东西职业院校协作全覆盖行动、东西协作中职招生兜底行动、职业院校参与东西劳务协作。完善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报告制度,实现中职学校全覆盖。持续做好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滇西实施方案。落实《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同步推进职业培训与普通话推广。继续加大对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推进“一州一校”建设,继续办好内地中职班,推进内地职业学校对口帮扶南疆职业学校。联合中国残联等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协调做好教育部定点扶贫和对口支援县工作。
4.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继续做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报告工作。督促各地落实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启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坚持扶优扶强与提升整体保障水平相结合,建设一批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可交流的高职学校。配合有关司局研究制定完善高职分类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适度提高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比例、本科高等学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比例。
5.以做大培训为重点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坚持学历教育和培训并举,为劳动者转岗择业和持续发展提供支撑。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农村转移劳动力、在职职工、失业人员、残疾人、退役士兵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引导推动有条件的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参与企业大学建设。协调推进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相关工作,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加快建设“学分银行”,注重发挥行业和龙头企业作用,促进技术技能人才持续成长。
三、打好职业教育提质升级攻坚战
6.完善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德育课程教学工作,落实十九大“五进”工作。深入开展劳模、大国工匠进职校活动,培育工匠精神。落实好《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继续完善和实施职业教育制度标准,印发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的指导意见和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颁布一批高职专业教学标准和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修订中职数学、英语等课程标准。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做好人才需求预测和专业设置管理工作,加强课程和教材建设。组织举办第十四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文明风采竞赛,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动活动育人。
7.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会同有关部门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形成政策组合拳。研究制定推动行业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意见,扩大职业教育优质资源供给。制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办好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指导意见。开展大样本试点试验,推出一批职业教育集团优秀案例,重点支持建设一批行业指导的跨区域大型职业教育集团。继续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总结宣传典型案例。加强行指委建设,深入开展产教对话活动,指导建设一批校企深度合作项目。启动职业教育新一轮试点工作。积极与发改、工信等部门沟通,开展产教融合建设试点。
8.完善质量保障机制。持续推进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研究制定中等职业学校管理标准。推进职业学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分类遴选职业院校管理500强工作案例。印发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规定。做好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推动各地落实《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试点工作,推进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和应用,办好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信息化教学比赛。推进现有职业教育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整合,增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控能力,建设中职学校信息系统,以信息化助推职业教育现代化。
四、办好中国特色继续教育
9.稳步发展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加强专业设置管理,推进实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开展2018年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拟招生专业备案工作。印发实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设置实施细则》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考专业清单》。研究制订办好普通高校学历继续教育政策文件,推进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提高质量、规范发展。部署开展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发展报告工作。统筹推进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项目。指导开放大学建设与发展,推进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转换试点工作。研制国家资历框架。持续推进实施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计划。
10.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开放资源,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加强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现状调研和政策研究。积极推进各类院校面向行业企业开展职工继续教育,实施职业院校职工继续教育品牌创建计划,建设一批职工继续教育基地。加快发展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印发扩大老年教育供给的若干意见和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区遴选和建设实施方案,推进制度化、规范化发展。完善学习型城市建设监测指导性指标体系,推进学习型城市和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推进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创建工作。推动全民终身学习,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
五、夯实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持续发展的基础
11.加大投入保障力度。继续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和产教融合工程。进一步巩固完善职业教育生均拨款制度。配合完善职业教育国家资助政策,加强学生资助管理工作。落实支持和规范民办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探索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配合做好对省级政府批准设置专科学校备案抽查。继续推动《职业教育法》修订工作。配合开展终身学习立法研究。
12.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服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积极参与2018年中德政府磋商职业教育分论坛等,借鉴德国“双元制”等模式,推动职业院校服务企业转型升级。联合商务部等开展职业教育“走出去”专题调研,打造以“鲁班工坊”等为代表的品牌项目,共同支持建设一批新的试点,服务好我国在国际产业体系分工中有竞争力的重点产业和企业。
13.着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继续办好职业教育活动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继续办好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发挥职教所、职教学会、成教协会、有关院校和智库专家的作用,加强科研教研工作,为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提供智力支撑。持续加强宣传,全方位、多角度展示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的特色、亮点,提高社会吸引力、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