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三农”工作新形势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时间:2019-05-13 16:06: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把握“三农”工作新形势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把握“三农”工作新形势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第一篇:把握“三农”工作新形势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把握“三农”工作新形势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宜宾县委常委、副县长 汪 渝

农业、农民、农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现代化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性和根本性问题。当前,我县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面对农村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新形势,笔者认为,宜宾县作为100万人口的农业大县,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刻把握当前“三农”工作的新形势,坚定信心和决心,积极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一、宜宾县农村改革发展现状

2009年,宜宾县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41.98亿元,增长4%;农业增加值24.67亿元,增长3.8%;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44元,比上年增加360元,增长7.76%,突破5000元大关;粮食种植面积134.6万亩,实现粮食产量48.37万吨,比上年增长1.5%。全县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业农村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一)优势特色产业进一步发展。2009年,粮油、畜牧、林竹等三大主导产业进一步发展,一大批乡镇的特色农产品基地不断发展壮大,为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全县新增“百万元产值村”42个、达322个,打造“一村一品示范专业村”省级2个、市级15个,“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二)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2009年,新培育县级以上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7家、达57家,新增市级龙头企业4家、达13家,新培育3家产值超亿元龙头企业、达5家,全县57家县级重点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3.53亿元,带动农户19万余户。新发展各类农民专合组织14个、达185个,会员达5.28万户,实现营销额11.99亿元。全县农业产业化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三)农业项目建设投入大幅增长。2009年,共争取投入农综、水利、农业、林业、畜牧、农机、农能、扶贫、工赈及其他各类农业基础设施及产业发展项目资金4.6亿元,全年农业项目投入达9.5亿元,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和产业发展条件。

(四)农村劳务经济成效明显。以农民工培训、组织化输出和引导回乡创业为重点,狠抓劳务经济。2009年,全县培训农民工31457人次,转移和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26.3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8.31亿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达2037元。

(五)强农惠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补贴、扶贫开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退耕还林补助等一系列惠民政策全部落实到位,全年共兑现各项农业补贴资金1.28亿元。同时加强了农民负担监管。

(六)农村各项改革稳步有序推进。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土地流转工作有序推进,积极推进县种子公司改制、基层兽医体制改革等工作,狠抓森林防火、抗旱防汛、农机安全和应急救灾等工作,保持了农村稳定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一)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挑战。虽然我县“三农”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影响和制约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一是气候变化影响加剧,自然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抗灾救灾形势较为严峻。二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任务十分艰巨,农业产业化水平依然较低,资金投入和科技支撑不足,制约了农业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步伐。三是农民增收渠道不多,增收的后劲不足、来源不广等问题依然存在。四是农村经济社会底子薄,农村人口物质财富积累和文化素质与城镇化的发展和需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五是农村基层组织在服务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能力还不够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发挥。

(二)当前“三农”工作的发展机遇。当前,我县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加快农村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不断改善,农业基础地位不断提升,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有利条件越来越多:一是党中央、国务院连续7年下发l号文件,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农村民生作为投资重点,加大对“三农”投入的政策导向更加明显。二是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加快推进我县发展迎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三是县委、县政府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不断探索完善加快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先后组织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日益改善,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内在动力不断增强。

(三)当前“三农”工作的目标任务。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了“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的总体思路。这为我们现阶段抓好“三农”工作明确了基本方向,提出了具体任务。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把握好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努力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二是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三是必须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始终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生态文明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不断改善农村面貌。四是必须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进一步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五是必须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健全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切实促进农村社会和谐进步。

三、推进农村工作改革发展的对策措施

面对新形势带来的新任务,我们要紧紧围绕县委确定的“一个定位、四个支撑、四大战略,联动推动‘三化’,统筹社会事业发展,努力构建和谐新宜宾县”的总体目标,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快城乡统筹步伐,加强农业项目建设,加速发展农业产业化,促进全县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使我县“三农”工作在新一轮改革发展中实现新的突破。

(一)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着力点,努力在新农村建设上实现新突破。一是全面推进“千村春风工程”。要本着规划先行、合理布局、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工作思路,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因村制宜,明确分阶段的实施重点和发展目标,有序推进“千村春风工程”。二是大力推进新农村示范片建设。要加快推进高场镇、李场镇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以产业基地建设为依托,重点发展种植业主导产业,推进农户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积极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三是扎实开展乡村环境综合整治。要进一步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力度,继续开展治理村社“五乱”为重点的整治活动,不断改善农村面貌和人居环境。四是加快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各项政策,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大力开展扶贫开发,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

(二)以“四个专项”为着力点,努力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上实现新突破。一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要继续扶持壮大好耕农业、汇宝食品等一大批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等更为紧密的利益联结模式。继续打造农业产业化基地,加强高捷、大塔等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向园区聚集,逐步形成企业集群发展。继续推进生猪、肉兔、林竹、柑桔、蚕桑、莲藕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着力拓展产业链条。进一步稳定粮油生产,强化粮油产销对接,确保粮食安全。二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坚持“规范发展、完善机制、提升质量、做大做强”的工作思路,以助农增收致富、服务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为目标,以引导、支持、服务为手段,促进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创新机制、规范管理、加快发展。三是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要加快发展粮油、畜禽、茶叶、林竹、果蔬、蚕桑、花生、莲藕等优势特色效益农业,进一步调整优化种植、养殖业结构,继续打造“主导产业产值超百万元村”和“一村一品专业村”。四是加大劳务开发力度。要按照“稳定规模、调整结构、狠抓培训、提升素质、注重维权、强化服务”的工作方针,转变劳务经济发展方式。继续推广政府买单、学校接单、企业订单“三单”模式,提高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转移输出实效。大力培育、健全和拓展劳务市场,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

(三)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着力点,努力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上实现新突破。一是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按照统筹规划、分工协作、集中投入、整体推进的原则,重点推进以高标准农田为主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路为主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农房和沼气为主的农民生活设施建设,以林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实行山、水、田、园、林、路综合整治,创新投入机制,大力推广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形式,形成农村公共事业多元化投入机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和运用。要继续推进农机推广体系改革,加大农机化新技术新机械推广力度,提升耕播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实施科技创新产业链示范工程,着力突破良种育繁、标准化种养殖、精深加工等核心技术。实施农业科技园区推进工程,加强与省农科院、川农大、宜宾学院等单位的产、学、研合作,抓好宜宾县首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工作。

(四)以深化农村改革为着力点,努力在创新体制机制上实现新突破。一是推动农村经营体制机制创新。要稳步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确权、登记、颁证的探索和试点工作,开展以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为主要内容的配套改革。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创新农村土地经营机制,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完善集体林权改革,稳妥推进森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确保广大林农的合法权益。二是拓展金融服务“三农”的深度和广度。要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支持农业银行推广“三农”金融服务试点,鼓励引导金融机构拓展涉农信贷业务,引导信贷资金更多投向农业农村。三是构建现代农业市场体系。要加快培育农产品市场营销主体,强化农村市场监管平台建设,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和违规经营活动,规范农村市场秩序。四是完善“三农”投入机制。要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确保县乡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创新支农方式,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引导金融资本、工商资本和民间资金投入现代农业建设,发挥支农资金的放大积聚效应。

(五)以强化组织领导为着力点,努力在构建“三农”工作保障体系上实现新突破。一是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和协调服务。要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组织协调、涉农部门各负其责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三农”工作摆在全部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在财力、人力、物力上予以充分保障。二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继续深化“两联+资源”统筹城乡党建模式,扎实推进“三级联创”活动、“万村党建富民行动”,全面推行“公推直选”,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是加强“三农”工作目标督查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三农”工作业绩考评和激励机制,建立工作督查督办制度,强化目标管理考核,确保“三农”工作任务及措施落到实处。

第二篇: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推进农村改革,加强党的领导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关键在党。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农村党的建设,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党领导农村工作水平。

(一)完善党领导农村工作体制机制。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把农村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农村工作,省市县党委要有负责同志分管农村工作,县(市)党委要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在农村工作上。

(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基层队伍建设。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以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健全党组织为保证、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把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对做好农村工作至关重要。着力拓宽农村基层干部来源,提高他们的素质,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三)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改进党员教育管理,增强党员意识,建设高素质农村党员队伍。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加大在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探索发展党员新机制,不断提高发展党员质量。

(四)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大力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做好农村改革发展工作的重要保证。坚持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治相结合,推进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第三篇:三农与农村改革 论文

摘 要:“三农”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而这其中农民问题又显得尤为重要农村经济改革的实质就是围绕着“三农”问题展开的,如何科学合理的处理好“三农”问题尤其是农民的问题,对于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全社会的长治久安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三农”问题的现状和产生原因的角度来阐释农村经济改革的必要性,并据此提出一些有关解决方法的建议。

关键词:“三农”问题;农村改革;方法

一、引言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农业人口所占的比例也在不断缩小,但相比于其他国家,农民仍旧是中国人口中所占比例最大的群体。据统计,截止至2010年,中国的农业人口约为6.74亿,占总人口比重的50.32%,而这一比重在韩国仅为8%,在台湾为6%。农民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最主要的问题。上个世纪农民的主要问题是土地问题,从目前来看这个问题已经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但是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在21世纪,最主要的问题已经转变为农民的就业与收入问题。在土地大量流失、城乡二元结构日益凸显的当今社会,很多现象并不是由市场竞争造成的,而是由中国特有的制度所产生的具有强烈政治色彩的产物,是过去一系列改革的遗留。很明显,我国的农村经济仍较为落后,农民生活水平普遍不高,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中国农村经济的改革任重而道远。

二、我国“三农”问题的现状

(一)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收入差距加大

说到“三农”问题,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城乡收入差距拉大。一方面是农民收入低且增长缓慢,而另一方面又是城镇居民收入的不断攀升以及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6959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2.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增速比上年加快1.2个百分点。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917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3.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7%,比上年回落0.7个百分点。

(二)土地流失严重,失地农民增多

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化、工业化水平迅速提高,道路、桥梁建筑等公益性事业也快速发展,尤其是近些年来房地产事业迅猛发展,大量农用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中的很多人在过去都是依靠土地为生,突然间没了土地,加之这些人的文化程度并不高,一旦这笔为数不多的补偿款用尽之后,这一部分人群就会因缺乏必要的保障而加重社会的负担,甚至会对社会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同时,由于在征地过程中权利的不对等,谈判地位的缺失等,农民的自身权益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在征地过程中农民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而导致的冲突屡见不鲜。

(三)农村大量的劳动力闲置,结构性失业问题凸显

随着土地的大量流失,失地农民人数的不断攀升,农村闲置的劳动力也不断增加。与此同时,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经济的发展需要知识型、技能型人才,而失地农民的知识水平普遍偏低且自身素质较差,其不断提高的就业期望值与现实可提供的就业机会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增加了失地农民的就业难度。因此,虽然能从事简单劳动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队伍庞大,但其质量远不能适应现代产业结构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农民就业不充分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刻不容缓,一旦处理不当不仅阻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甚至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

(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差距大,教育、医疗水平落后

一直以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差距就极其显著,尤其是在教育和医疗方面,这也是农村人口一直向城市迁移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我国,城镇居民的总体受教育程度远远好于农村,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城镇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人口的比例分别是乡村的3.4倍、6.1倍、13.3倍、43.8倍以及61.8倍。同时农村的教育基础设施落后,师资方面与城市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在学生的个人特长和兴趣方面的培养方面更是远落后于城镇。在医疗方面,城乡之间也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我国80%的公共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市,而农村卫生服务和资源严重不足,农民拥有的病床数小于1张/千人,拥有的医疗人员为1人/千人;城镇人口拥有的病床数为3.5张/人,拥有医疗人员为超过5人/千人。同时农村人口参与医疗保险的程度较低,加之昂贵和不透明的药品价格,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我国“三农”问题的成因

(一)城乡分治的二元经济结构

在新中国成立时,国家贫困和外交封锁迫使我国无奈的选择了以农业的牺牲来发展工业的方式。为了在国内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实现工业化,我国对农村的非农产业发展予以限制。限定粮食作物为种植作物,同时实行统购包销政策,对农产品实行低价收购,对工业产品实行高价销售。这种二元结构和资源配置方式为我国工业累积了巨大的资本,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工业的进步,然而这种进步是以对农业的巨大损害和农民利益的巨大牺牲为代价的。为了配合国家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在户籍制度上我国也出台了严格的限制政策,1959年颁布的《户口管理条例》把我国人口明确地分为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同时我国还推出了一系列城乡差异的政策,在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等都对城镇人口有一定的倾斜,生活在农村地区的广大农业人口无法享受到与城镇人口一样的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这进一步拉大了城乡间的差距。

(二)不合理的农村土地制度

不合理的土地制度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城乡两种不同的土地产权安排,城市与农村建设用地在使用上存在着制度性差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受到限制,不能像国有土地那样充分体现其资产价值,造成城市与农村同类用途的土地不能实现“同地、同价、同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市场价值未能得到充分体现;二是农村土地产权不明晰,我国宪法规定农村土地所有权属于农民集体,《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是村农民集体、村内两个以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集体,但由于农民集体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内涵不清,土地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的界定不明。且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没有明确界定,农村土地的使用权、收益权和转让权受到极大限制。

(三)农民教育水平低

农民教育水平低,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农村教育基础设施本身薄弱,且职业教育未能形成体系。第二,农村财力不足,也由于这一原因导致农村教育投入不足,进而使得农村教育的投资体系难以运转。加上国家近几年来,加大对城市教育的关注,将主要教育投资用于城市,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更是少得可怜;第三,师资力量的大量流失,大城市、中心城市、县城、乡镇之间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和工作、生活条件悬殊,致使一般县城的教师比乡镇教师的收入高出1/3或1/2,进而造成偏远地区、艰苦地区教师的大量流失。

(四)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运行很长一段时间了,但是在现实的运行过程中仍有很多的问题,其中最显著的也是与农民最为相关的问题就是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不平衡问题。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建设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覆盖范围有所扩大,然而也应看到在整个社会成员的保障方面其覆盖范围还是有限的。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未充分建立,许多农民无法享受到社会保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广大的农民工对城市的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他们却被排斥在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之外,农民工的这种艰难处境暴露了社会公平机制的扭曲,凸现了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不平衡的问题。

四、我国农村经济改革的途径

在存在诸多矛盾的中国广大农村地区,如何快速、合理的解决上述矛盾成为了党和政府的当务之急。为了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推出了大量措施,如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取消了农业税极大地减轻了农民负担,而政府提供农业补助也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但是严峻的事实仍摆在眼前,农民收入低、生活无法得到保障、权益受损等多重问题仍待解决,进一步加深中国农村经济的改革刻不容缓。

(一)改革土地管理制度

我国农村土地的具体权属是不清楚的,产权关系是不清晰的,农民在土地所有者权益上没有得到量化的体现,难以实施土地的所有者权能,因而在土地出卖过程中农民没有直接的发言权,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政府首先应该加强农村土地征用体系的改进。目前,农民所拥有的土地使用权和土地征用制度不完整,是引发土地纠纷等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并且采用一套完备的补偿政策,保障农民的生活稳定。其次,有关土地法律法规的完善也是十分必要的,法律法规具有强制性的特征,是保护农民合法权利的主要手段。法律法规的完备程度代表了国家文明程度,并且在实施过程中对惟利是图者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在制裁中起到有法可依的作用。

(二)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户籍制度从实行以来,不可否认其为中国人口的有效管理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是其认为对中国人口的划分进而在政策上的倾斜导致了利益分配的不公,并进一步拉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彻底实行户籍与社会福利相脱钩的政策,户籍应是对人口归属地的一个划分,而不应该与医疗、教育、就业等方面挂钩,一切附加在户籍制度上的利益分配政策都应予以废除。二是打破城乡分割管理的户籍制度,实行统一的管理,这种做法目前已经在个别的城市得到实施。三是放宽人口流动的限制,在农民向城市迁移的过程中,政府应积极引导并为其创造条件,取消不合理的收费以降低农民的迁移成本,为农民的迁移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

(三)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农民只有有了可靠的生活保障,才能够实现整个农村地区乃至社会的长治久安,最终实现农村经济的繁荣。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首先是要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于那些生活贫困的农民应予以一定的照顾。其次是全面推行农村医疗合作制度,避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最后是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对于即将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我国,这项措施尤为重要。通过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改革原来主要涉及国有单位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社会保障面,逐步建立农民与市民平等一致的、覆盖全社会的教育、医疗、养老保险等保障体系。

(四)加快我国农村的城市化进程

我国要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实施城镇化战略,加快城镇化进程。目前国内比较流行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办法之一就是建设小城镇,这是由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提出来的;办法之二就是按照市场的机制自发的转移;第三种就是离土不离乡,这是一种更本土化的方式。解决“三农”问题是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的根本途径,有步骤地将一部分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促使一部分农民放弃原有的土地,促进农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农业机械和现代化种植方式的作用,才能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也才能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断增加的城市人口对农副产品的需求将大幅度上升,这对扩大产品市场容量,稳定农产品价格,促进农产品深加工行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延长农村产业链和增加农民收入等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畅军锋.“三农”问题影响及对策研究与小康社会建设[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5.[2] 黄祖辉、徐旭初、蒋文华.中国“三农”问题:分析框架、现实研判和解决思路[J].中国农村经济、2009,(07):4-11.[3] 刘克崮、张桂文.中国“三农”问题的战略思考与对策研究[J].管理世界,2003,(05):67-76.[4] 李树基、朱智文.“三农”问题研究综述[J].甘肃社会科学,2003,(04):68-71.[5] 赵磊.“三农问题”的症结究竟何在[J].农业经济问题

第四篇:预备党员思想汇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尊敬的党组织:

今天我和同学们在老师的知道下学习了《**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它如一场喜雨,滋润着乡村大地。它让人们看到“三农”发展的又一次历史性机遇,憧憬新农村建设的崭新局面。

改革开放30年,生活富裕了,生产效率高了,村容村貌“靓”了。农村之所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关键是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奠定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基石,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唤醒了亿万农民的自觉性、创造性。30年,广袤农村奇迹般发展,也不断遇到新的困难和挑战。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减轻农民负担,税费改革,以乡镇机构改革、农村教育体制改革、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为核心的农村综合改革,农村政策不断完善,农村生产力不断得到保护和提高。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确立了统筹城乡的发展方略,明确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工作方针,延续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终结了,种粮农民破天荒地得到了政府的补贴,国家拿出大量资金解决农民上学难、看病难,九年制义务教育得以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低保制度逐渐推开,农村养老保险积极试点。

然而,波澜壮阔的农村改革不会一蹴而就,改革进程依然任重道远。新时期推进农村改革,有30年改革的宝贵经验。维护和发展农民利益始终是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任务。这要求各级政府进一步转换职能,不折不扣落实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基础,保护基本农田,切实完善征地补偿机制。还要加强创新,健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

“三农”发展迈上新的台阶,深化改革,要赋予农民更大的自主经营权,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鼓励适度规模经营。健全工业反哺农业、支持粮食和农业发展的长效机制。让广大农民更加公平地分享社会发展成果,进一步打通、理顺城乡统筹的机制体制。

改革开放由广阔天地向纵深推进。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前行,更有足够的理由期待!我们党对三农的问题如此重视,使我们对我们的党始终充满信心,我们为自己能成为一名预备党员而骄傲。我们也会以实际行动来向党组织证明的。

汇报人:xiexiebang

xx年x月

第五篇: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思考

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思考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在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小岗村,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坚定不移加快农村发展、坚定不移维护农村和谐稳定。这充分彰显了党中央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意志和决心,释放出不断加大农村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的信号,对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一、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以“稳”为基础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牢牢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的时代背景,深刻理解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以“稳”为基础的重大意义,推动“三农”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农业稳则天下安。习近平指出,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整个大局就有保障,各项工作都会比较主动。稳住“三农”这块“压舱石”,尤为关键和重要,要“稳”字当头。在“稳”字上下功夫。“稳”,就是要稳住“三农”。

(一)“稳”为基础,就是要稳住农业农村发展的好形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粮食连年增产,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业农村的好形势,为赢得全局工作的主动发挥了重大作用。与此同时,农业农村也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积累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尤其是粮食生产从过去的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在这样的背景下,确保农业农村不出大的闪失尤为关键。因此,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去理解和把握农业农村工作在全局中的地位,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任何时候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抓“三农”的劲只能鼓不能松,坚决防止忽视和放松“三农”工作的倾向,坚决防止农业农村发展持续向好的形势出现逆转。正如总书记在座谈会上指出的,农村稳定是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稳住农业农村的好形势,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优先方向,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让广大农民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让农村成为安定有序、干净整洁的幸福家园。

(二)“稳”为基础,就是要稳定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我们党农村政策的重要基石。习近平强调,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最大的政策,就是必须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

历史经验和农村改革的实践证明,这一基本制度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和本质特征,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契合农业生产特点,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拥护,是农村改革的重大制度成果。对这一基本制度,我们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决不能有丝毫动摇。无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怎么改,都不能丢了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这个“魂”;无论新型经营主体怎样发展,都不能动摇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

(三)“稳”为基础,就是要保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习近平指出,对农村改革的成功实践和经验,要长期坚持、不断完善。这些年,我们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初步形成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强化农业支持保护、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城乡一体化、完善乡村治理机制等政策体系。实践证明,党的“三农”政策是正确的,是行之有效的,广大农民群众是衷心拥护的。我们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完善,确保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力度不减弱,使农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二、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以“改”为动力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在“改”字上做文章。“改”,就是要深化农村改革。“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本靠深化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涉及“三农”的改革方案和试点方案已陆续出台。积极稳妥推进各项改革,深化农村改革,必须既有战略定力、历史耐心,坚决守住底线,又要勇于担当、大胆创新,敢啃硬骨头。“事之当革,若畏惧而不为,则失时为害。”以深化改革的“关键一招”解决“三农”问题,我们必能加快补齐短板、激发农业农村活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支撑。

(一)深化农村改革要有底线思维。

搞改革是破旧立新,但底线思维必不可少。习近平指出,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要坚决守住农村改革底线,不管怎么改,都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这“四个不能”,划出不可逾越的底线。

(二)要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权益。

把选择权交给农民,由农民选择而不是代替农民选择。搞农业规模经营也好,推进城镇化也好,都有其内在的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很大程度上也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深化农村改革,要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权益,核心就是不能随便动农民承包的土地。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这个根本,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把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置并行。保住了土地就是保住了粮食,保住了粮食,就保住了社会稳定的大局。在这个问题上,要有历史耐心、战略眼光,要谋定而后动。一时看不清的不要急着去动,进不进城、退不退地,要把选择权交给农民,由农民选择而不是代替农民选择,可以示范和引导,但不能搞强迫命令、不能刮风、不能一刀切。对此,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在工作中严格遵循,坚决避免犯不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

(三)要明确农村改革重点。

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根据《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确定的改革重要领域和主要任务,重点抓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健全城乡一体化的体制机制等6项改革任务,推动“三农”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果。

(四)坚持试点先行,统筹兼顾的原则。

鼓励和允许不同地方差别化探索,及时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对敢于改革的要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对改革试错要有容忍度,也要有试错容错机制。农村改革体大面广,统筹兼顾是重要原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深化农村改革需要多要素联动。”工作中善抓“牛鼻子”,学会“弹钢琴”,才能有的放矢,做到积极稳妥。农村改革攻坚克难,勇于探索、善于实践是科学方法。坚持试点先行,坚持问题导向,下大力气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五)要建立健全改革督察、中期评估和考核验收等各项管理机制。

对批准开展的改革试点,要积极推进、加强指导,及时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转化为全面推开的政策,并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要不断完善推进农村改革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健全和落实责任制度,确保各项农村改革措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三、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以“进”为目的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推进农业农村发展要以“进”为目的,要在“进”字上见实效。“进”,就是要稳中求进、稳中有进,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目前,农业仍然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习近平指出,加快农村发展,要紧紧扭住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3大任务。提纲挈领,纲举目张。围绕3大任务狠抓落实、久久为功,就能有效破解“三农”问题,推动农村改革发展跃上新台阶。

(一)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强农之基。

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没有农业现代化,国家现代化是不全面、不完整、不牢固的。习总书记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问题,明确要求“发展现代农业,要在稳定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基础上,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构建职业农民队伍,形成一支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必须着力强化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撑,把产能建设作为根本,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优化产品结构、生产结构、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另一方面,要加快形成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培育职业农民,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

(二)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是富农之本。

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检验农村工作实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习近平指出,“增加农民收入,要构建长效政策机制,通过发展农村经济、组织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等多种途径,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让广大农民尽快富裕起来。”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一要深挖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必须充分发挥农村的独特资源和优势,深度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二要培育新的农民收入增长点,大力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产业链整合和价值链提升,让农民共享产业升级和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三要拓展农村外部增收空间,继续组织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四要探索农民增收新模式,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五要始终把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增加种粮农民收入作为一项重大政策,不断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不让种粮农民吃亏。

(三)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兴农之要。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下,作为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的重大战略举措,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城乡要素平等交换,稳步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既要把各级政府投资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建设好、管护好、运营好农村基础设施,也要把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和接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的城镇,加快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要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加强农村社会治安工作,以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为主要方向,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习近平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规划先行,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补农村短板,扬农村长处,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住田园乡愁。”新农村建设要充分体现农村特点、地域特色、民族风格,要方便农民生产生活,不要把新农村建成缩小版的城市社区。搞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解决好农村污水乱排、垃圾乱扔、秸秆乱烧的问题,创造干净整洁的农村生活环境。

下载把握“三农”工作新形势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把握“三农”工作新形势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探索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新途径

    探索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新途径 张玉柱 (中共龙岩市委宣传部,福建 龙岩,364000)关键词:“三农”难题破解途径思考上世纪七十年末,困厄中的安徽农村率先奋起改革,成为攻克20世纪社会......

    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力度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共5篇]

    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力度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江安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左 江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

    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中共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基本......

    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

    市委发[2009]1号中共江山市委 江山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各乡镇、街道,市机关各部门: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大对“三农”投入,完善......

    把握新机遇,推进北海发展

    文章标题:把握新机遇,推进北海发展把握新机遇,推进北海发展未来五年,是我市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五年。努力实现北海在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率先崛起,是全市人民的企......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范文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8年10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全面分析了形......

    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八届九次全会及市委二届七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提升乡镇领导干部能力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提升乡镇领导干部能力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指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关键在党。要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提高他们的素质。乡镇领导干部肩负着贯彻落实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