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生角色定位的思考

时间:2019-05-15 00:35: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时期大学生角色定位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时期大学生角色定位的思考》。

第一篇:新时期大学生角色定位的思考

高校扩招后大学生角色定位的思考

[摘要]高校扩招造成大学生就业难、急功近利趋向严重。面对新形势,本文从大学生角色定位的角度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并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对如何使大学生在后扩招时代完成自己的学生角色转变和职业角色定位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高校,扩招,角色定位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高校扩招,我国高等学校本专科招生从1998年的108.36万人增至2007年的567万人,增幅达423%。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从1998年的9.8%增至2005年的23%。从数量上看,我国高等教育确实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一举由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高校扩招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和机会间的矛盾,为广大青年提供了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最明显的便是毕业生就业难和人才使用过程中的“高消费”。受此影响,高校中浮躁、急功近利之风日盛,大学生功利化趋向不可避免。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拟从新形势下大学生角色定位的角度给予分析,并对大学生如何在后扩招时代对自己进行定位提供建议。

1大学生角色定位的理论基础

社会心理学认为,社会和人生好比一个舞台,每个人都要在这个舞台上充当一种社会角色。由于每种角色分工不同,所在的社会位置不同,各自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完成的任务也有所不同。这个角色在自我认知后,要求本人具备与之相应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调节能力,能够根据外界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以适应社会角色的需要[1]。

角色定位科学,能在对社会需求与自身素质做出正确分析评判后选准自己欲扮演的角色,能较好地把握所处的各种关系而走向成功。角色定位清晰,就能明确而恰当地认识到社会对其所扮角色的种种期望,就会增强行为的目的性,加大成功的可能。若角色定位不当或模糊,盲动的机会就会增大,进而制约其人生价值的充分实现[2]。总之,大学生对自身角色及期望的理解以及对角色变化规律和趋势的把握,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在大学发展怎样的职业能力和个性,影响到他们对职业从选择到适应的整个职业生涯。2大学生的角色定位偏差及根源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逐步完成社会化的关键发展过渡期。大学生角色定位的过程,是其逐渐认识在大学期间及就业之后所扮演角色的职责及其规范要求、弄清社会对其具体期望的过程。

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主要面临着两种角色的转变:一是从中学生向大学生的“学生角色”转变,学生角色是指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应有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二是从大学面向社会的“职业角色”转变,职业角色是指角色与某一社会身份有关联的应有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

当前大学生角色定位出现偏差主要表现在:1)读书无用论有所抬头;2)大学生在校期间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积累而忙于考证;3)大学生漠视自身素质培养,而热衷于快餐式、工具型的阅读;4)大学生注重毕业求职时的包装,在择业时存在“只看待遇, 不看机遇的”的功利倾向;

究其根源,主要在于:1)高校扩招前正处于精英化教育阶段,毕业生由政府“包分配”,基本不存在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直到高校扩招后的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之前,问题也不是很突出。因此大学生没有就业压力,不必考虑职业角色定位的问题,自身职业意识不足;2)高校管理者重视和研究的也集中在大学生“学生角色”的适应问题上,尤其是大学新生的适应问题上,而对“职业角色”培养关注不够,往往把就业指导看作是对毕业班学生的一项应急性工作,忽视了对低年级学生的就业教育;3)高校管理者更

关注的是本学校的毕业生能不能以“合格大学生”的身份就业,至于毕业生能否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职业并尽快适应该职业而成为出色的职业者就不是他们关注的重点了;4)即使在高校管理者关注的“学生角色”适应问题上,他们考虑的也主要是新生能否适应大学的教学节奏、讲课方式、管理模式、考试成绩能否达标上,而没有从学生就业角度考虑他是否适合职业要求,能否按照职业要求来定位自己的角色,如何在学校期间围绕自己的职业角色有目的的汲取多方面的营养。

正是由于学校缺少一贯的职业理想教育,再加上大学生自身对职业意识认识不足,才使得大学生择业时知识储备、心理准备和技术准备都明显不足,从而导致在择业过程中的盲目性、从众性和无序性。3 提高大学生角色定位的举措

如何完成角色转变是每一位高校大学生的必修课。角色转变是大学生适应环境生活、走向心理成熟的要求和表现。引导学生完成合理的个性化职业角色转变,需要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主体三者的共同努力。

3.1高校要加强大学生角色定位的培养教育

第一,学校要把大学生的角色转变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统筹安排。抓住新生入学的关键时期,认真抓好新生的入学教育,使新生尽快了解大学、了解专业、了解学校的培养目标等,为大学生准确定位自我教育目标打下基础。同时,在低年级开展成才教育,高年级进行择业观指导,毕业班着重就业政策和技巧的指导,把角色转变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所主持了大学生职业选择实证研究课题[3]。从调查结果看,有53.9%的毕业生的职业理想是在大学期间形成的,尚未形成的占到了20%。这也从侧面论证了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和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理想,学校有责任和义务加强大学生角色定位的培养教育;

第二,学校要从低层次的求职技术指导转向创业意识和自立精神的培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必须认识到:一次成功的就业指导,固然可以帮助毕业生找到工作,但在市场经济时代,一次就业成功绝不意味着终身以此为业。大学就业指导应从纯技术指导的层次超越出来,注重在更高层次上认识和把握就业行为,使学生认识到作为高层次人才,其选择职业的动机不能停留在谋生这一功利层面上,更应该上升到实现人生价值和为社会作贡献这一价值层面上。不仅应当自主选择职业,更应当能动地创造新的职业。

3.2教师要加大对学生角色定位的引导

在高校的教育、教学中,教师特别是站在教学和学生工作第一线的教师是教学主体,应该充分利用和学生接触的机会,适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大学和认识自我,帮助学生认清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根据大学学习的自主性、专业性、多样性、阶段性和探索性等特点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以及学会如何根据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促进学生围绕自己的角色定位主动性学习。

3.3学生要明确和完成个性化的角色定位

学生是教育过程的唯一主体,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原理,学生在接受学校和教师角色教育和引导的同时,要主动完成自己的学生角色转变过程和职业角色定位。

在学校和教师的帮助下,绝大部分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学生角色”的转变。但要在学校期间逐渐完成自己的职业角色转变,为自己的职业做知识储备,仅仅掌握好课本知识是不够的,知道获取其它知识的渠道和方法更重要。学生要顺利完成职业角色转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适应新环境,全方位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内容包括生理、心理、性格、爱好、品质、能力、理想、志向等多方面。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才能发挥优势,取得成功;

其次,要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职业价值观是个体对各种社会职业相对稳定的、系统的评价,它影响大学生职业理想的形成和择业行为。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表现出的各种心理问题,其根源在于职业价值观和具体的择业行为不统一。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追求存在不少误区:如追求那些物质利益丰厚的部门而不管自己合适与否;寻求一个舒适、轻松、稳定的工作而不论专业对不对口;总想以最小的身心投入换来最大的利润等等。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职业的价值评价会越来越注重个人的职业才能能否充分发挥,会越来越看重职业的智力含量。为了充分实现个人价值,大学生不再喜欢终身从事一种工作,不再忌讳竞争,这些都是积极的价值观;

在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之后,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众多矛盾中分清主次,确定自己的职业角色定位。比如,是一份工作还是可持续发展的事业?是希图清闲安逸还是无所谓条件艰苦?是要求高薪水,还是重视工作经历对现时报酬没太高的要求?是希望留在大城市还是去有发展的偏远地区也行,等等。再根据自己的职业定位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多学专业知识还是多参与社会实践,比例如何等等;

最后,在认识自我、实现自我过程中出现偏颇和失败时,学生要学会通过自身、学校、家庭、朋友等进行必要的角色调适。

4结束语

高校扩招造成大学生角色定位紊乱、人才同质化严重从而导致大学生就业率下降有诸多方面的原因,需要高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关键是要加大对大学生角色定位的教育力度,使大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职业角色准确定位,充分利用在校学习的机会,完成自己的学生角色转变,围绕自己的职业角色汲取知识,从而避免人才同质化,完成个性化的职业角色转变。

参考文献

1孙鑫亭.编辑的角色定位与心理调适[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4(4):111-112.2李光禄,周如东.大学生角色定位教育[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1998,(1):10-11.3邹赐岚.谈大学生角色适应中的“职业角色”培养[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6,(2):91-92.4顾坤华.试论大学生的社会角色转换[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3,(12):43-45.5王鲜萍.当代大学生的功利趋向对中国大学的启示[J].辽宁教育研究,2003,(6):17-19.6齐月华.高校扩招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及对策[J].理论探讨,2005,(5):75-77.7刘伟.论世纪之交大学生的角色转换与行为调适[J].山东省青年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0(1):30-31.

第二篇:对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的思考

对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的思考

对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的思考

【摘要】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化、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互联网上不良信息的传播等不可避免地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造成不同程度的冲击,也对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重新对辅导员进行角色定位并大力提升其全面索质对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等学校;辅导员;角色定位

一、当前高校辅导员现状

在我国高等院校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辅导员的角色是比较单一的,他们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处于第一线,直接以管理者的身份出现,在日常教育、生活和学习等活动中具有不可动摇的权威性,随着社会改革和发展的加速,推进了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同时也提升了对辅导员角色的定位,然而辅导员实然的角色现状确实令人反思。

1.专业性不强。辅导员的来源较杂,所学专业也不尽相同。我国目前还没有辅导员相关专业的培训机构和课程,所以各高校新招录的辅导员基本上是未经专业培训就匆忙上岗,缺乏从事学生教育管理的专业素质。另外,人们对于辅导员的认识也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辅导员只是做学生日常管理工作,谁都能做。事实并非如此,辅导员工作并不只是管理学生纪律、评奖学金、查宿舍卫生那么简单,辅导员还承担着重要的育人职责,担负着重要的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在内的多方面的教育职责,而这些都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来做支撑,必须专业化,尤其应强化其思想政治素质。

2.职业性不强。一直以来,辅导员虽然受到学校党委的高度重视,然而重视的程度还不够。若从教育分层的纵向来看,辅导员基木上处于高校教师中的底层;从辅导员人员组成来看,大部分也都是无法从事教师岗位的才求其次做辅导员。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说,在他们中间能真正把辅导员当作一项崇高事业来做的甚少,愿意为辅导员事业奉献、奋斗一生的则更少。事实上,辅导员成了一个过渡型职业或是“跳板”而已。曾有调查显示高校辅导员平均职业寿命不到5年,每年都有大批辅导员转岗,辅导员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3.安全感、归属感、成就感缺失。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安全感、归属感、成就感是人基本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毫无疑问,作为高校,教学水平是高校追求的重要指标,重视教学岗位的老师是应该的。然而,因此而忽视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不妥的,势必导致他们因没有被积极关注而导致心里上的落差,从而没有安全感、归属感和成就感。因为学校育人是一个系统工程,学生的思想水平、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更多的来自第一课堂,而辅导员是第一课堂的核心。

由以上辅导员所表现的现状来看,辅导员角色的单一性及较低的角色评价是导致其不乐观状态的根本原因。我们知道,“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政治教育入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1]因此,对他们进行角色定位势在必行。

二、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20世纪20年代,美国芝加哥社会学派的代表人物G.H·米德把角色的概念引入社会学研究领域,用来说明个体在社会舞台上的身份和行为。尽管众多研究者研究的角度和表述的方法不一,但对构成角色的二要素的认识还是比较统一的,即认为构成角色的三要素是个体一定的社会地位、社会对个体的要求或期望、个体的行为模式。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是一个从

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不断拓展变化的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辅导员只有正确明晰自身的角色定位 ,才能从认知、情感和价值观三方面确立起工作的热情 ,寻找到工作的动力 ,并通过不断的自我完善,逐渐掌握教育工作中的主动权,为此,他们在三要素的要求下,需要扮演着政治上的指路人、思想上的引领者、管理上的核心者和心理上的整合者等多重角色。

1.指路者。每个学生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迷茫和困惑,很多学生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不知道人生路该如何走,学生最需要一个人来告诉他们未来是什么样子,帮助他们找到明确的前进方向,引导学生找到自己内心的需求。当然辅导员在分析学生学习目标方向上,只能起辅助作用,因为在这个追求个性,张扬个性发展的时代里,学生的命运应该由他自己去安排,而不是包办代办,辅导员只能成为指路人,而不是铺路人,授之以渔而非鱼。然而,这里的“指路人”意味着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生命与生命交流,生命与生命相互滋润,从而引发一种基于需求的感情与感情的共鸣,让学生从心里体会到这种指路作用。

2.引领者。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对一件事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判断和选择,在多数时候,学生对一事的看法,往往首先关注的是辅导员对该事的认识和态度,对学生来说,辅导员是任课时间最长的老师,许多优秀辅导员都将成为学生模拜的偶像也是学生接触交往最多的老师,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学生成长旅途中的引领者。新时期,这种引领者的角色具体体现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榜样和益友,肩负着传递社会文化价值与标准的仟务,其对所从事职业的态度、对学生的态度,以及对学习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都会成为学生的榜样辅导员的榜样作用,会激起大学生较强烈的认同和模仿的愿望,如同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指出的:“人们期望教师将担负起道德指引和教育指引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在大量的信急和不同的价值观中不迷失方向”[2]。

3.核心者。基伯(J。R。Gibb)基于集体成员的信赖关系,把“集体风气”分为建立在信赖和和相互支持之上的“支持性风气”(supportive climate)和出现于不信任和相互攻击、防卫之时的“防卫性风气”(defensive climate)。前者是指:学生相互之间充满了自信和信赖;作为组织,充满了宽容和相互帮助的气氛;在达成目标方面,多有自觉性和多样性的特色。后者则指:集体成员之间存在着不信任感和恐惧感;作为组织强调控制和服从;在达成目标方面,充斥着背后操纵和耍阴谋的作法。[3]可见,支持性班级气氛的形成是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前提,而辅导员是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指导者,在班级风气的形成上,应该起着核心作用。我们知道,每个班级的学生都来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个体差异较大,思想活跃,如果想带好一个班,并不是把学生简单地聚集在一起就能做到的,辅导员必须把班级全体成员的思想统一起来,充分发挥广大同学的特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因为只有关系融洽、气氛活跃、和谐发展的集体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这就要求辅导员有一定的感召力,充分起到核心者的作用。

4.整合者。研究表明,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为激烈的时期,而辅导员所面临的是一个千姿百态的、有其独特群体心理的学生群体。一方面是学生心理发展的不成熟和情绪的不稳定性,另一方面是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生存和发展竟争的加剧、认知的困惑和生活的压力,青年大学生中各种心理疾患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因此育人的目标决定了辅导员必须扮演好整合学生心理的角色。辅导员要及时把握社会的需要,了解、掌握乃至控制大学生的群体情绪,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需求,掌握大学生心理疾患的表现、成因和处理方法,努力成为大学生情感上的朋友,引导导他们以积极、开放、向上的生活态度,对待学习、生活及恋爱,成为生活的强者。

总之,在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这一角色在学生工作中的作用愈来愈明显,其工作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辅导员必须更新观念,加强学习,重新定位,提高素养,方能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普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2006年7月23日教育部24号令.

[2]赵中建.全球教育

第三篇:浅谈新时期高中班主任角色定位

浅谈新时期高中班主任角色定位

高贤允

(山东省菏泽市第二中学 山东 菏泽274000)

【摘要】“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时期重要的教育理念。新课改要求高中班主任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在管理上“以学生为本”,在工作中展开深入的思考,对自己的角色定位进行科学的选择。

【关键词】 新时期高中班主任角色定位

传统的学校教育注重学校的升学率和学生考高分,关注重点学生的成才。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校教育首先注重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我们的学校教育要培养学生民主法制意识、社会责任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的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是具备适应终身学习要求的基础知识与方法技能;具有健壮体魄和良好心理素质,健康的审美情趣与生活习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面对这些新的要求,班主任需要对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角色进行正确的定位。

一、营造班级内部民主和谐的氛围,是有效开展班级工作的基础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教学民主,要求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团结向上、民主和谐的氛围,是班主任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传统的师生间的关系是一种严格的“管”与“被管”的关系,班主任高高在上,权威是不可侵犯的,班主任作为学生的管理者的出现在同学们面前。在班级事务中,事无巨细,无论大小,班主任为都学生筹划好一切,包办代替,面面俱到,学生处在被动地接受教育的位置。这样做的结果呢,往往是班主任出力不讨好,自己筋疲力尽,学生也不满意。这种氛围中培养出来学生素质低下,缺乏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社会责任感缺失。这与新世纪所需要的人才格格不入。因此,我们要把学生作为有独立意识的社会人对待,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其中民主平等是基础。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顺利开展班级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它可以消除学生紧张、害羞的心理,为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配合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提供平台。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我们的班主

任应该拿出时间,放下身段,深入到学生当中,与学生打成一片,经常地倾听学生的意见,做一个有效的倾听者,同时也要把自己的想法及时地反馈给学生,在师生的平等交流中,达成有关班集体建设的共识,形成统一的目标,制定为绝大部分同学都认可的班级管理规章。

二、班主任明确自身角色的合理定位,是顺利开展班级工作的保证

以往高中班主任的角色只是班级的管理者,任何一个学科教师都可胜任。很多高中老师能够上好课,可以做某个学科的“学科专家”,但是,担任班主任后,却不能够带好一个班级。新课改中班主任的角色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不仅是“学科专家”,而且是“领导者”、“参与者”、“设计者”、“学生倾听者”、“情感激励者”、“家庭和学校的联络员”等等,所有这些内涵对班主任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班主任只有转变自身观念,才能保证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达到教育和管理的双重目标。

(一)班主任既是班集体建设的领导者,又是各项活动的平等参与者

在班集体建设的过程中,班主任不仅要具备相应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其中,重要的一项是当好班集体建设的领导者。一个好的将军能够带出一支好的队伍,一个好的班级领导者能够带出一个成功的班级。在班级活动中,要动员所有学生参与进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班主任主要是做好各项活动的顶层设计和班集体建设的长期规划,让全班同学有一个的为之奋斗共同愿景。

班主任还是班级各项活动的平等参与者。在传统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往往只注重智商,却忽视了情商等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班级管理过程中的作用,造成师生关系紧张,甚至于对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的互动的情感交流,班主任只有真正的把自己作为班集体大家庭中的一员,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去,才能得到同学的感情认同。

(二)班主任是班级文化建设的设计师

每一个班级,都有着与众不同的个性。这种个性具体表现在班风、学风、集体舆论氛围等方面。作为班主任要根据本班级的这种特质,设计出适合本班级的充满阳光和活力、个性突出的班级文化,让班集体成为一个凝聚人心的精神家园。

精心安排,营造让学生感到舒心的物质文化。物质文化主要是指可以看得到的学生学习的环境,比如整洁、文明、优美的班级环境,它可以是学生的心灵得到熏陶,精神得到净化,发挥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熏陶感染作用。班主任可以动员全班学生一起美化教室、办好黑板报、设置图书角等,让教室到处都充满浓浓的学习氛围。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促进学生发展的精神文化。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需要以某种情境为契机,需要以活动为载体来引发学生的体验和共鸣。作为班主任,首先在班级倡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育积极的班级舆论;其次,和班级同学一起确立班级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再次,通过设计班歌、班训、班规来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最后,通过营造班级和谐的人际关系来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合作的班级精神文化。

(三)班主任是学生的情感关怀者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学生才会向你倾吐心里话,教育才会成功。一个对学生缺乏爱的教师,他的收获将为零”。班主任对待学生要有爱心,要学会关心学生的情感,对待班级,更需要有真诚的情感,班主任对待学生要像对自己的子女一样来关心。班主任对学生的关爱与父母对子女的爱又是不完全相同的,老师的关爱是有原则的,不是没有原则的溺爱,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要及时指正,让学生敢于担负责任;对于处理问题不当的学生要及时引导,告诉他这个问题该怎样处理;对于身体不适的学生要及时关心,送去温暖;对于学生家长之间出现问题而影响学生成长时,要及时与家长交换意见。

按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学校教育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为适应新课改,班主任要不遗余力地通过形式多样的激励方式,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生活的乐趣,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

(四)班主任是学生的心理疏导者

当今的社会竞争异常激烈,在校的高中生独生子女多、留守学生多、学习生活压力非常沉重。高中阶段是学生个体心理、生理上接近或开始走向成熟的时期,他们在这一阶段还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在他们的身上存在着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心理缺陷。有些同学长期生活在比较优越的物质生活环境当中,抵抗挫折的能力比较低,一旦遭遇家庭变故,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而这些心理问题一般都是深藏在心底,来无形去无踪。学生的心理问题不仅会对自身的成长产生消极性影响,而且可能因情绪失控对他人造成人身伤害,因此作为班主任需要及时发现并排解和疏导学生的心理郁结。

为了能更好的解决学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班主任一方面需要学会借助学校的设施条件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建立重点学生的心理档案;另一方面班主任在平时细心观察,善于从学生的眼神、表情、姿态、行为、兴趣甚至衣着等外部表现,去透视其内心秘密和个性特征,特别要能及时发现班级中或个别学生身上出现的典型,从而摸清他们的心理状况,及时加以疏导,可采用谈心、笔谈、网上交流等方式和有“问题”的学生进行沟通,做值得学生信赖的心理疏导者。

(五)班主任是“家庭、学校、社会”教育沟通的桥梁

当今国际形势呈现政治、经济、文化的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学生面临更多的选择机会。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影响不再是父母单方面可以决定的,更不是学校或老师可以决定的。父母、长辈的期待与管束,学校文化、德育熏陶和教育,社会各方面的辐射力,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等几种力量影响着学生的人生选择与人格形成。现代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社会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象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

班主任要搭建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桥梁,协调好这几种力量,使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班主任要做好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行为动态,仅靠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是远远不够的,班主任要经常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帮助家长找到合适的、科学的教育方法,以协调家庭的教育。同时把学校的想法做法传达给家庭,让把家长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班主任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如社区、广播、电视、报刊等资源)了解社会大课堂,甚至亲身走进社会到各行各业建设者的身边感受时代的脉搏,力求使学生置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真实环境,贴近国际范围的新技术革命挑战,引导学生把学习跟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联系起来

综上所述,新时期新的课改下赋予班主任多重的责任。班主任必须做好角色的转变,才能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恰当的教育方法培育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耿建国高中班主任工作艺术【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1,(8)

【2】田余庆.教师行为规范与职业标准[M].内蒙古: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6.【3】王千红,李永婕.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建议[J].检验医学教育,2002(9):6.

第四篇:大学生村官角色定位

大学生“村官”的辅助者角色是由其自身特点决定的。大学生刚刚脱离校园不久,缺乏工作经验和对当地实际情况的了解,很难带领大家走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新路子。绝大多数大学生“村官”需要有人指导和带领,只有在辅助者的工作中历经磨练,积累经验,熟悉情况,才能成长为一个不但敢想,而且能干的开拓者。

刚才听到对方辩友非常自信地说,想要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农村创造出一片新天地。那么,让我们来看一看现实吧。团中央对全国大学生“村官”工作进行调查摸底的数据显示,农村最需要的是农、林、工、商人才,需要有关经济、科技的人才,而我们去的人呢?63.7%的人是社科类的。请问这些人如何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特长?去教农民写诗?教农民思考人生吗?正方:根据江苏省某市审计学院做的一份调查报告,在江苏省20~40岁的人中,有60%的人认为大学生“村官”只是助手;41~60岁的人中,60%的人认为大学生“村官”只是从事书面材料工作。加上我们刚才的那个例子——只有5900多人才能拉到资金,也就是说,并不是您想开拓就能开拓啊!

根据40多位大学生走访重庆、北京等4个直辖市以及四川、浙江等6个省的1260个村庄所做出的一份调查报告中所拿到的一个数据,我们看到,67.4%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一定的权利,70%的“村官”赞成给大学生“村官”一定的权利。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权利只是很小的权利,只是在基本事务当中的权利。请问在这种没有绝对的决策权的时候,你如何孤胆英雄般地单打独斗,做到开拓者的工作呢?让村民多了解一些农业知识、掌握先进的种植技术、帮助他们购买到优质的种子和化肥……,这些看似细节的辅助性工作,注定是要日日做、月月做、年年坚持做下去的。如果你能多宣传一些党中央三农政策,多组织一些文艺活动,让邻里少一些纠纷,给留守的老人和儿童多一些照看,谁能说这样的辅助性工作是不必要、不重要?恰恰,这也是现在多数大学生“村官”在脚踏实地做着的事。综上所诉,我方认为,大学生“村官”的主要角色是辅助者,而非开拓者。

第五篇:关于新时期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思考

潘菊莲

摘要勤工俭学是高校解决贫困生、特困生经济困难的一项主要途径,在教育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新时期,高校勤工俭学活动存在若干问题。文章分析了高校勤工俭学的现状,并对新时期的大学生勤工俭学提出了一些建议。关键词大学生;勤工俭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151(2005)09-0143-02 收稿日期2005-07-19 作者简介潘菊莲,女,湖北黄冈人,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教管理。

近几年来,我国实施人才发展战略,高校在校生人数迅猛增长,到2004年年底,我国各级各类高等教育在校人数已超过2000万,其中普通高校在校学生人数达1300万人。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等原因,高校中贫困家庭学生的人数呈增长势头,据调查显示,普通高校在校生中约有20%的人数为家庭贫困学生。同时,由于我国高等教育阶段实行非义务教育,按照成本分担的理论,学生缴费上学已是一种必然趋势。高校为了实现“不让一个大学生因家境贫困而失学”的承诺,采取了“奖、贷、助、补、减、勤”等一系列积极的措施,并作了大量的工作,其中最广泛的途径还是勤工俭学,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大学生勤工俭学的现状 勤工俭学可供选择的方式太少

据一项调查表明,目前大学生勤工俭学的途径主要还是集中在家教、兼职、零工等几种类型。1。家教。从学生自身条件和相应报酬、辅导对象特征等方面综合考虑,家教可能是最适合学生并开展的最广泛的一种勤工俭学方式。但是家教市场僧多粥少,存在着非师范类学生不如师范类学生走俏,男生不如女生受欢迎等现象,因此难以普及。据调查分析,通过“家教”这种方式勤工俭学的约有60%是女生,因为女生从事家教比男生有优势。

2。兼职。大约60%的调查对象对兼职比较感兴趣。选择兼职的原因大概有三个:一是工作比较稳定,有相对较高的报酬;二是较其它方式能更好地培养各方面的能力;三是为以后到公司谋职作职业准备。然而,选择到公司兼职并不容大学生乐观,因为不少公司对前来兼职打工的大学生并不很欢迎。例如,有位公司招工的负责人说:“不是看不起大学生,而是我们付出的代价太大,比较起来,我们更喜欢找专职打工的。”

3。零工。零工也不过是发传单、送报纸、去肯德基或麦当劳做服务员等等。这种单一的选择方式显然无法满足越来越多的贫困大学生的需求。大学生参加勤工俭学的功利心太强 笔者曾对部分参加勤工俭学的大学生作过采访,被采访的学生中有80%以上的人承认赚钱是主要目的,至于其他方面并没有做过多的考虑。正是在认识上存在这种偏颇,以致很大部分大学生出现了“勤工逃学”、“勤商助学”等现象,甚至更有甚者为了赚钱而参与非法传销、在歌厅等陪酒陪舞等活动,长期如此,既耽搁了大学生的学业,更使其人身安全存在隐患。勤工俭学主要集中在校园,渠道狭窄

目前,大学生参加勤工俭学的范围主要还是集中在校园,使得贫困生需求和岗位供需矛盾日渐突出。这种“僧多粥少”的局面,迫使越来越多大学生希望走出校园。勤工俭学的管理体制不健全、不规范

由于一些高校受客观条件限制或对大学生勤工俭学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使不少高校没有配以独立的办公场所和专职老师,大多由学生工作处或辅导员老师兼管勤工俭学工作,对参加勤工俭学的学生没有统一的组织和管理,这种勤工俭学的体制极不健全、规范,并且管理的广度和深度都不能到位,必然导致勤工俭学发展缓慢。大学生勤工俭学的内容,智力性因素不高

大学生进行的勤工俭学活动,无论是家教、兼职或零工,大多属于劳务性、服务性和事物性工作,往往不需要专业技能或专业技能要求,很少有人去做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勤工俭学工作,曾有报道,在某省举办的一个大型的大学生勤工俭学与用人单位的现场招聘会上,专业技能要求简单的工种全场爆满,需要一定专业技能的工种基本上无人问津,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在勤工俭学上尚缺乏专业技能的训练。

二、新时期大学生勤工俭学的建议

随着高校贫困生人数的不断攀升,要满足越来越多的贫困生的需求,高校必须在扩大勤工俭学选择的空间、丰富勤工俭学活动的内容等方面下功夫。

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1。经过学校社团组织与商家洽谈参加勤工俭学,如在学生宿舍以及学校教学楼等公众场所,粘贴学生社团组织介绍聘人参加勤工俭学的海报;

2。通过家教中心的中介、帮助,使更多的人获得“家教”资格;

3。通过学校勤工助学中心的安排为学生提供勤工俭学岗位。大学勤工助学中心是统一组织、管理、协调全校大学生勤工俭学的组织机构,每年应安排一定数量的贫困大学生参加勤工俭学,使他们能够完成学业;

4。通过招聘广告或他人的介绍,直接与用人单位联系,使学生有机会成为“打工一族”。高校要在思想上对大学生的勤工俭学活动予以重视,将勤工俭学与学生的自我提升、自我发展相结合,认识到勤工俭学的方式和内容直接影响到勤工俭学活动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不断通过专门的机构和一定的专职人员进行调研,加强和社会的沟通、联系,为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创造更多渠道,搭建更宽广的平台,勤工俭学的管理机构也应提供足够的类型和项目供大学生有目的地选择,促使学生在多样化的选择中成长成才。

大学生在认识上,应克服“勤工俭学主要是为了赚钱”的偏颇认识,要将勤工俭学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实现自我发展相结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高校体制的改革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的不断扩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也应不断转变。要认识到勤工俭学活动本身所具有的育人功能,在实践过程中,努力实现助学和成才的统一。

为了使教育适应改革开放环境的客观要求,为了培养出更多社会所需求的人才,高校在理念上应有所转变,不再停留在“勤工俭学仅仅是为解决贫困学生经济困难而进行的有偿劳动”这一层面,要充分认识到勤工俭学既有助学、又有育人的双重功能。将大学生勤工俭学和人才培养相结合,将其作为正规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宣传和引导,使学生跳出“勤工俭学就是为了赚钱”的误区,认识到活动本身对自己成长、长才和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使“勤工逃学”、“勤商助学”等现象不再重现。

高校要解决勤工俭学岗位供需矛盾,必须不断扩大勤工俭学市场,使勤工俭学既立足校园,又不断扩大外联。从培养人才角度看,大学生走向社会,可为社会提供更多的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同时,大学生融入社会进行勤工俭学活动,面临各类挑战,能使他们更好地了解社会,并有效地将知识和实践相结合。

高校在向校外扩大勤工俭学市场的同时,必须要认识到校外勤工俭学活动不可避免具有市场的各种负面效应,要及时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防止学生卷入“只为赚钱”的误区;注意对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的指导、培训和管理。尽管团中央、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勤工助俭学意见》中,对大学生勤工助学的内容、管理和保障都做出了规定,但大学生社会经验少,对社会复杂性往往估计不足,还是会经常发生上当吃亏的事,如家教做到最后却分文未得,零工做到中途遭莫名辞退等,这对大学生是很大的打击,因此,勤工俭学是有风险和陷阱的。高校应建立针对校内学生的专门服务机构,在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和安全方面狠下功夫。大学生勤工俭学作为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的一种主要手段和教育方法,其管理和机构设置应融入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范围,高校勤工俭学中心,一般应为设在学生处或团委的下属职能部门,并制定有系列的、正式的管理条例和规章制度,配以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专职人员,全权负责管理勤工俭学岗位的设置、培训、考核等工作,以便更好地为社会、企事业和大学生提供优良的服务;高校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或完善相应的法规,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规范用人单位、中介机构的行为,完善职业中介机构的服务体制,坚决打击打着“勤工俭学”幌子骗取大学生钱财、扰乱勤工俭学市场秩序的不法分子和不良行为,维护大学生的正当权益,为大学生勤工俭学提供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大学生勤工俭学应注重与专业水平、实践能力的提高相结合。

随着教育体制、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大学毕业生更受用人单位的亲睐。尽管各大高校都举办了如“挑战杯”等各类创业大赛,但真正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大学生毕竟为数不多,大学生必须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和不断的实践。

各高校勤工俭学活动应该注重学生智力的开发,使大学生在勤工俭学活动中能把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实现学习、能力培养和经济资助三重功效的有机统一。学校作为组织者和管理者,应在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在在勤工俭学活动中充分利用自身的智力优势,发挥专业特色,提高勤工俭学的专业化程度,教师也应加强引导和帮助,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作为学生来讲,在勤工俭学活动中也应注重与专业学习、课外科技活动和个人特长的结合,真正实现既“勤工”又“助学”。

参考文献

郑彩莲。高校“勤工俭学”的现状和前景J。中国青年研究,2002。

薛深。关于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实践与思考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3邓演平,张帆等。大学生勤工俭学的调查与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4。4陈道华。论新时期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的发展途径J。高教探索,2005。

下载新时期大学生角色定位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时期大学生角色定位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摘要]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一系列的问题,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在经济、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道德、思想受......

    新时期初中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大全5篇)

    浅谈新时期初中班主任的角色定位摘要: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最前沿,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本文根据新时期初中生的心理特征,结合实际工作中的经验,简单分析了新......

    大学生个性张扬与角色定位

    大学生个性张扬与角色定位 --争做优秀大学生 为升本迎评做贡献 心理学家认为,个性是个体在生理素质和心理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教育的影响及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身心、才智、......

    中职学校班主任专业角色定位思考

    中职学校班主任专业角色定位思考 来源: 马鞍山职教中心 作者:江伟 发表日期: 2008-12-15 15:45:28 阅读次数: 531 查看权限: 普通文章 作者:江伟 单位:马鞍山职教中心 内容摘要:中......

    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廉政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党 风 建 设 心 得 体 会 如 何 加强大学生廉政文化建设 班级:级建筑( 姓名:牛英福 2)班 学号:1200506083 如何加强大学生廉政文化建设 一、加强大学生廉政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意......

    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思考

    新形势下大学生如何树立科学信仰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为期一个月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即将结束,在培训期间,重读《共产党宣言》,有了不少新的认识。一年前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上......

    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摘要我党历来重视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在新的特殊时期,高校如何做好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关系到国家的长足稳定发展,是高等教育的重大问题......

    新时期民办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实践思考2

    论文仅限于交流学习用,不得用作其它用途!新时期民办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学校名称: 论文作者: 工作部门及职务: 二00六年五月 新时期民办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