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印发《大连市领导干部差额考察暂行办法》的通知
关于印发《大连市领导干部差额考察暂行办法》的通
知
大组发[2001]10号
各区市县委,市直单位党委(党组):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根据《中共大连市委关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制定《大连市领导干部差额考察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大连市委组织部2001年8月21日
大连市领导干部差额考察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改进干部考察工作,提高选人质量,根据《中共大连市委关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差额考察是指在选拔领导干部时,对某些拟任职位确定两个以上对象进行比较考察,实现优中选优的一种干部考察方法。
第三条提拔任职时,除推荐人选意见比较集中的情况外,都应实行差额考察;换届调整时,考察人选的比例应多于候选人提名人数的20%以上。
第四条在差额考察中,要重点考察人选的德才表现、群众公认情况和工作实绩,客观反映不同考察人选的优势、特点和不足,形成各自的考察材料,择优确定拟任人选,提交党委(党组)讨论决定。
第五条在差额考察中,要讲究工作方法,保护干部的积极性。充分运用考察结果,把差额考察与干部选拔培养结合起来。
第六条各级党组织要做好宣传工作,为差额考察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第七条本办法由市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中共大连市委组织部2001年8月21日
第二篇:关于印发《大连市党政领导干部考察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关于印发《大连市党政机关推行竞争上岗实施办法》的通知
大组发[2001]4号
关于印发《大连市党政机关推行竞争上岗实施办法》的通知各区市县委,市直单位党委(党组):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根据《中共大连市委关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制定《大连市党政机关推行竞争上岗实施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大连市委组织
部
大 连 市 人 事 局
2001年8月21日
大连市党政机关推行竞争上岗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竞争上岗工作,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的用人环境,根据《中共大连市委关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竞争上岗是指党政机关在选配内设机构的领导职位人选时,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通过公开竞争的方式,择优确定任职人选。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市及区市县党政机关,人大、政协机关,检察、审判机关和人民团体机关,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事业单位。涉及党和国家重要机密、法律法规规定的不宜公开竞争的;因受任职条件限制,形不成竞争的,不列为竞争上岗范围。跨部门交流(委派)、选调的中层干部,到新单位任职不满一年的,不参加竞争上岗。
第四条 竞争上岗原则上在机关内部实施,对一些专业性较强、本单位无合适人选的职位,可跨部门、跨系统或面向社会选拔。竞争上岗可采取缺额竞争、全部领导职务竞争等方式进行。在机构调整、人员重组的过程中,还应积极运用全员竞争上岗的方式,做好人员的选配定岗和分流工作。
第五条 实施竞争上岗,要坚持党管干部,德才兼备,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结构优化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第六条 参加竞争上岗人员,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规定的任职资格条件和转任、调任条件;
2、通过竞争上岗晋升职务的人员,符合规定的职务晋升资格条件;
3、具备竞争职位所需的其他任职资格条件。
第七条 特别优秀的中青年干部,可以破格参加竞争上岗。破格条件和破格人员要从严掌握,并经干部主管部门审核认定。
第八条 有下列情况的人员,不得参加竞争上岗:
1、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立案审查,尚未作出结论的;
2、受党纪、政纪处分,尚未解除或在规定时效内的;
3、考核不称职的。
第九条 实施竞争上岗,一般按下列程序和方法进行:
1、制定方案。根据本单位实际和职位要求制定竞争上岗方案,按干部管理权限,报市、区市县组织(人事)部门审核后实施。
2、发布公告。在一定范围内公布竞争职位或职数、任职条件以及竞争上岗的程序和方法等事项。
3、报名和资格审查。一般由个人报名,也可以采取个人自荐、群众举荐和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报名。依据竞争上岗的条件,由组织(人事)部门对报名人员进行资格审查。
4、考试或测试。按照不同领导职务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能力要求,组织进行考试或测试。
5、竞职演说和民主测评。在单位或系统内进行竞职演说或答辩,在此基础上进行民主测评,充分听取群众意见。
6、组织考察。根据考试、民主测评和工作实绩等情况综合比较的排序结果,确定差额考察人选,依据考察情况优化人选,提交党委(党组)讨论决定。
7、任前公示。经党委(党组)讨论通过的拟任人选,在本单位或本系统内进行公示。
8、决定任命。经公示没有发现问题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法定程序履行任职手续;对发现确有问题影响任职的,报单位党委(党组)复议,取消资格。对需要报上级审批、备案的,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条 对竞争上岗中新提拔的委任制领导干部,实行一年的试用期。
第十一条 对技术性、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应实行聘任制;对不宜实行聘任制的,一般应实行任期制。聘期和任期为3-5年。
第十二条 首次参加全部领导职务竞争上岗的处级领导干部,或实行竞争上岗后在同一职级连续任职五年以上的,如果自愿放弃或未竞争上领导职务的,可改任非领导职务。
第十三条 实施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工作应同干部轮岗交流结合起来,对需要交流的干部,不应竞争原职位。
第十四条 市委组织部和市人事局,分别负责竞争上岗工作中政策制定、宏观协调、业务指导等重大问题的处理。
第十五条 竞争上岗的日常工作,由各单位党委(党组)及组织(人事)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必要时,可成立专门工作班子,具体负责竞争上岗工作。
第十六条 对竞争上岗中出现的违纪违规问题,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负责解释。
中共大连市委组织
部
大 连 市 人 事 局 2001年8月21日
第三篇:差额选拔领导干部实施方案
竞争性选拔任用科级领导职务实施方案
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公务员调任规定(暂行)》、《党政机关竞争性上岗工作暂行规定》及相关政策规定,结合市委宣传部中层职位空缺情况,经部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从部机关选拔任用4名科级领导职务,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中央、省、市的有关政策规定为依据,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注重群众参与,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渠道,使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进一步调动部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激发干部队伍的活力。
二、选拔职务
此次选拔的4个科级领导职务为:干部科科长、网管办主任、文艺科副科长、宣教中心副主任。
三、资格条件
(一)共性条件:
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思想品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有履行岗位职责的水平和能力;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专(含大专)以上学历;
3、近三考核均在称职(或合格)以上;
4、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二)职位个性条件:
1、干部科科长职位个性条件:
(1)现任正科级职务或任副科级职务两年以上;
(2)非公务员身份人员年龄在40岁以下;
2、网管办主任职位个性条件:
现任正科级职务或任副科级职务两年以上;
3、文艺科副科长职位个性条件:
(1)为公务员身份;
(2)现任副科级职务或任科员职务三年以上。
4、宣教中心副主任职位个性条件:
现任副科级职务或任科员职务三年以上。
四、工作程序和方式
(一)民主推荐。
1、会议推荐。召开部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大会,公布选拔任用科级领导职务实施方案,进行书面民主推荐。
2、个别谈话推荐。在书面推荐的基础上,采取个别谈话方式进行口头推荐。谈话推荐人数须达到应谈话人数的五分之四,参加个别谈话推荐的人员为部机关全体干部职工。
综合书面推荐和口头推荐结果,提出拟任职考察人选。
(二)确定考察对象和进行考察。
1、对双推进行梳理汇总,向部长办公会议汇报相关情况,召开部长办公会议集体研究确定差额考察对象,发布考察对象公示。3-
拔任用工作拟在2012年5月底以前完成。
五、有关要求
(一)加强领导,严密组织。为保证这项工作顺利进行,决定成立市委宣传部选拔任用科级领导职务考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张选明;副组长:夏金保、卫建和;成员:肖才宏、杨秀爱。
(二)加强监督,严肃纪律。严格遵守干部人事纪律和有关规定,坚决防止和抵制不正之风。干部选拔使用工作接受市委组织部的指导,同时接受干部群众监督,纪检监察机构对此项工作进行全程监督。
本实施方案由市委宣传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4-
第四篇:中华民族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大连市城镇“三无”人员认定暂行办法》的通知
【法规名称】 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大连市城镇“三无”人员认定暂行办法》的通知
【颁布部门】 大连市政府
【发文字号】 大政办发[2010]68号
【颁布时间】 2010-04-02
【实施时间】 2010-06-01
【正
文】
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大连市城镇“三无”人员认定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各先导区管委会,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大连市城镇“三无”人员认定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一0年四月二日
大连市城镇“三无”人员认定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城镇“三无”人员认定工作,保障城镇“三无”人员的合法权益,依据有关规定,参照《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三无”人员,是指具有本市户籍的城镇居民中符合下列条件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
(一)无劳动能力;
(二)无生活来源;
(三)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
第三条 大连市行政区域内“三无”人员的认定,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大连市民政局是全市“三无”人员认定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区市县民政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三无”人员的认定机关。
第五条 符合“三无”人员认定条件的居民,可向所在街道办事处提出“三无”人员认定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三无”人员认定申请书;
(二)本人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原件、复印件;
(三)其他应当提交的材料。
因年幼或智力残疾无法表达意愿的,可由所在社区居民委员会或其他居民代为提出申请。
第六条 街道办事处应当在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核意见。对符合“三无”人员认定条件的,在本人所在社区范围内进行公示;经公示无异议的,由街道办事处将审核意见和有关材料报送区市县民政部门认定。
第七条 区市县民政部门应当在收到街道办事处审核意见和有关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作出认定决定。对认定为“三无”人员的,发给《“三无”人员证》;对认定不属于“三无”人员的,应书面说明理由。
第八条 集中供养的“三无”人员,其认定和领证工作由所在的社会福利机构统一办理。
第九条 《“三无”人员证》是“三无”人员获得社会福利保障和救助的凭证,应妥善保管,如有遗失,应及时向发证机关申请补办。
集中供养的“三无”人员,其《“三无”人员证》由所在社会福利机构统一保管;社会散居的“三无”人员,其《“三无”人员证》由本人或其法定监护人保管。
《“三无”人员证》由大连市民政局负责监制。
第十条 《“三无”人员证》采用实名制,仅限本人使用,不得涂改或转借他人。
第十一条 《“三无”人员证》实施动态管理。持有《“三无”人员证》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认定机关批准,撤销其“三无”人员认定,并收回《“三无”人员证》:
(一)已满16周岁且具有劳动能力的;
(二)重新获得生活来源的;
(三)失踪或被宣告失踪的;
(四)死亡或被宣告死亡的;
(五)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恢复劳动能力和重新获得生活来源的。
失踪、被宣告失踪或被宣告死亡的“三无”人员重新出现或确知其下落,应当按照“三无”人员认定程序重新进行认定;其中被宣告失踪或被宣告死亡的,须经人民法院撤销对其失踪宣告或死亡宣告。
每年12月份,由区市县民政部门组织对在册“三无”人员进行检查。
第十二条 区市县民政部门应当建立并完善“三无”人员档案及数据库。档案中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三无”人员认定申请书;
(二)本人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复印件;
(三)“三无”人员认定表;
(四)其他证明材料。
“三无”人员档案是“三无”人员身份的原始凭证,应作为永久档案保存。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大连市民政局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2010年6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连市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连市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管理暂行
办法的通知
大政发 [2010] 70号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各先导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各有关单位:
现将《大连市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二O一O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大连市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
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全市房屋建筑工程的竣工验收备案工作,加强与其配套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管理,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保证工程质量及城市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物业管理条例》、《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暂行规定》、《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管理办法》等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扩建、改建的各类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工作,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基础设施是指与房屋建筑工程配套的供水、供电、供热、燃气、消防、道路、桥梁、路灯、排水、环卫、绿化、挡土墙、电视、电信、邮政等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是指教育、社区服务、物业管理等设施。
第四条
大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是全市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的行政主管部门,其所属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负责全市的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管理,并具体负责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工作,其他区市县、先导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工
程质量监督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工作。规划、消防、环保、供水、供电、供热、燃气、市政、电视、电信、邮政、教育、民政、物业等有关单位和其行业主管部门,根据工程情况,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做好竣工验收管理工作。第二章 竣工验收
第五条
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工作由建设单位负责组织实施,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对工程竣工验收实施监督。
第六条
房屋建筑工程符合下列要求方可进行竣工验收:
(一)完成工程设计和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
(二)施工单位在工程完工后对工程质量进行了检查,确认工程质量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符合设计文件及合同要求,并提出工程竣工报告。工程竣工报告应经项目经理和施工单位有关负责人审核签字。
(三)对于委托监理的工程项目,监理单位在工程完工后对工程进行了质量评估,具有完整的监理资料,并提出工程质量评估报告。工程质量评估报告应经总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单位有关负责人审核签字。
(四)勘察、设计单位对勘察、设计文件及施工过程中由设计单位签署的设计变更通知书进行了检查,并提出质量检查报告。质量检查报告应经该项目勘察、设计负责人和勘察、设计单位有关负责人审核签字。
(五)有完整的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包含主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进场试验报告)。
(六)建设单位已按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并已交纳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项规费。
(七)有施工单位签署的工程质量保修书。
(八)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工程项目的位置、使用性质、开发强度等是否符合规划条件进行了核实,并出具核实证明。
(九)环保部门出具了认可文件或者准许使用文件;公安消防部门对大型的人员密集场所和其他特殊建设工程出具了验收合格的证明文件。
(十)自来水公司、供热单位、燃气公司对相应的供水、供热、燃气系统进行了检查验收,并出具同意接收文件。
(十一)电业局对供电系统进行了检查验收,并出具验收合格证明。
(十二)市政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对道路、桥梁、路灯、污水、雨水、绿化、挡土墙等工程进行了质量监督。在市政设施管理机构对排水系统已接通城市管网和市环境卫生管理机构对化粪池、垃圾收集设施、废物箱等进行了检查验收,并出具验收合格文件后,市政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按相关规定对房屋建筑工程配套的基础设施办理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
(十三)广播电视台、通信管理局或其委托的专业部门对有线电视网络、电信基础设施进行了检查验收,并出具同意接收文件。
(十四)邮政部门对信报箱的设置是否符合要求进行了检查验收,并出具认可文件。
(十五)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和其他有关部门责令整改的问题全部整改完毕。
第七条
工程竣工验收应当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提交工程竣工报告,申请工程竣工验收。实行监理的工程,工程竣工报告须经总监理工程师签署意见。
(二)建设单位收到工程竣工报告后,对符合竣工验收要求的工程,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和其他有关方面的专家组成验收组,制定验收方案。
(三)建设单位应当在工程竣工验收前7个工作日内将验收时间、地点及验收组名单书面通知负责监督该房屋建筑工程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并根据工程建设实际情况,书面通知教育、民政、物业行政主管部门等与公共服务设施有关的部门参加竣工验收。
(四)建设单位组织工程竣工验收,应按下列程序进行:
1.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分别汇报工程合同履约情况和在工程建设各个环节中执行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情况。
2.审阅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工程档案资料。
3.实地查验工程质量。
4.对工程勘察、设计、施工、设备安装质量和各管理环节等方面做出全面评价,形成经验收组人员签署的工程竣工验收意见。参与工程验收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不能形成一致意见时,应当协商提出解决的方法,待意见一致后,重新组织工程竣工验收。
第八条
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应当及时提出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工程竣工验收报告主要包括工程概况,建设单位执行基本建设程序情况,对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方面的评价,工程竣工验收时间、程序、内容和组织形式,工程竣工验收意见等内容。工程竣工验收报告还应附有下列文件:
(一)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
(二)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意见。
(三)本办法第六条
(二)、(三)、(四)、(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项规定的文件;
(四)验收组人员签署的工程竣工验收意见。
(五)施工单位签署的工程质量保修书。
(六)法规、规章规定必须提供的其他文件。
第九条
负责监督该房屋建筑工程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当对工程竣工验收的组织形式、程序等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进行监督;教育、民政、物业行政主管部门等对相应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功能进行检查。发现有违反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规定行为的,由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责令改正,并要求建设单位重新组织工程竣工验收。
第十条
工程未经竣工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第十一条
对包含若干个子单位工程的单位工程,当其子单位工程具备独立使用功能且符合竣工验收条件时,可对子单位工程进行竣工验收。
第十二条 分期建设的住宅小区项目,可以实行分期竣工验收、分期交付使用。但必须保证按照规划设计要求应予配建的公共服务设施先期设计、先期施工、先期验收、先期交付使用,其中包括:幼儿园、社区管理用房、物业用房等。第三章 配套设施移交
第十三条
建设单位应当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10个工作日内完成配套设施移交手续,接收单位应当及时配合接收。建设单位应当依法承担配套设施移交后的保修责任。
第十四条
建设单位将红线内道路(非市政道路)、桥梁、路灯、排水、环卫、绿化、挡土墙、消防、邮政等设施移交给物业公司管理,由物业公司出具同意接收文件;将红线内的道路与市政道路连接后,移交给市政设施管理机构管理,如果红线内含有市政道路,一并移交,由市政设施管理机构出具同意接收文件。
第十五条
建设单位将幼儿园移交给项目所在区市县、先导区教育主管部门,由区市县、先导区教育主管部门出具同意接收文件。
第十六条
建设单位将社区管理用房移交给项目所在区市县、先导区民政主管部门,由民政主管部门出具同意接收文件。
第十七条
建设单位将物业管理用房和属于业主所有的公共停车泊位移交给全体业主,由物业公司代为接收,并出具同意接收文件。第四章竣工验收备案
第十八条 建设单位应当自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15日内,到工程所在地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
第十九条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当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5日内,完成工程质量监督报告。
第二十条
工程未经竣工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
第二十一条
包含若干个子单位工程的单位工程,其所有子单位工程都经竣工验收合格后,方可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
第二十二条
建设单位办理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应当提交下列文件和相关材料:
(一)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
(二)工程竣工验收报告,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意见,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分别签署的质量合格文件及验收人员签署的竣工验收原始文件和备案部门认为需要提供的有关资料。
(三)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办法规定应当由规划、环保等部门出具的认可文件或者准许使用文件。
(四)法律规定应当由公安消防部门出具的对大型的人员密集场所和其他特殊建设工程验收合格的证明文件。
(五)自来水公司、供热单位、燃气公司出具的同意接收文件。
(六)电业局出具的验收合格证明。
(七)道路、桥梁、路灯、排水、垃圾用房(箱)、绿化、挡土墙等市政工程竣工验收备案手续。
(八)广播电视台、通信管理局或其委托的专业部门对有线电视网络、电信基础设施出具的同意接收文件。
(九)邮政部门对信报箱的设置出具的认可文件。
(十)区市县、先导区教育主管部门对幼儿园出具的同意接收文件。
(十一)区市县、先导区民政主管部门对社区管理用房出具的同意接收文件。
(十二)物业公司对红线内道路(非市政道路)、桥梁、路灯、排水、环卫、绿化、挡土墙、信报箱和物业管理用房、属于业主所有的公共停车泊位等出具的同意接收文件;市政管理机构对市政道路出具的同意接收文件。
(十三)施工单位签署的工程质量保修书。
(十四)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对工程竣工档案初验合格后,核发的《建设工程竣工档案初验合格证》。
(十五)法规、规章规定必须提供的其他文件。
住宅工程还应当提交《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
第二十三条
备案部门收到建设单位报送的竣工验收备案文件,验证文件齐全后,应当在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上签署文件收讫。
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一式5份,备案部门1份,建设单位4份。
第二十四条
分期竣工验收的项目,必须保证按照规划设计要求应予配建的公共设施先期竣工验收备案。第五章办理房屋所有权证
第二十五条
为保证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完整性,进一步落实和保证本办法的有效实施,国土资源和房屋局的产权管理部门在办理房屋所有权证时,除法律法规规定的内容外,还须满足下列条件:
(一)规划部门对房屋建筑工程项目进行了整体规划核实并出具了规划核实证明。
(二)房屋建筑工程项目中的所有单位工程已全部进行了竣工验收备案。
(三)施工机具、临时工棚、建筑垃圾、剩余建材及构件等全部清除,并经物业公司检查合格出具认可文件。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六条
房屋建筑工程项目中按照规划和有关法律法规,无本办法相应条款的,按实际情况执行。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七条
按法律法规规定,可不实行物业管理的房屋建筑工程,本办法中涉及物业管理的条款,由其相应的管理单位负责执行。
第二十八条
公共服务设施应当按照其规划设计用途进行使用,不得挪作他用,建设单位不得出租、出售。国土资源和房屋局的产权管理部门应当在公共服务设施的房屋所有权证上注明其规划设计用途。
第二十九条
建设单位对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完整性负责。房屋建筑工程竣工后,未按本办法组织竣工验收、竣工验收备案、办理房屋所有权证的,其建设单位法人代表所拥有的及其参股企业,不得再参与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招标、拍卖或者挂牌出让活动;对已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其项目所在地的土地、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办理相关手续。同时将该行为视为不良经营行为,在大连市房地产诚信网和大连市建筑市场信用信息监管网上予以公示。凡在大连市房地产诚信网和大连市建筑市场信用信息监管网上被公示的建设单位,所建设的房屋建筑工程项目不得组织竣工验收、不予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和房屋所有权证。
第三十条
任何单位不得利用工程竣工验收之机设立名目,进行收费或变相收费活动。
第三十一条
任何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对工程符合出具认可文件或同意接收文件条件而不出具相关手续的,由上级主管部门责令改正,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物业管理条例》、《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及《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对有关责任单位及责任人予以处罚。
第三十三条
抢险救灾及其他临时性房屋建筑和农民自建低层住宅工程,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大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