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娄烦镇部工会实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
太太镇部工会实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
情况汇报
太太镇总工会精心组织开展以“赛”、“树”、“讲”、“建”为主要形式的职工素质提升工程,促进职工队伍全面发展,实现职工素质大幅提升。
“赛”是组织全镇职工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引导广大职工提高职业技能,实现技能创新、岗位创新。鼓励企业和社会工会广泛开展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和职工经济技术创新竞赛,培育职业技能带头人,为更多的职工搭建岗位成才平台,涌现出一大批作风过硬、技术精湛、敬业奉献的技能人才。以广泛深入开展创建“工人先锋号”活动为载体,组织职工围绕本地区、本单位的主导产业和重点工程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竞赛、节能减排等建议活动。
“树”是深化“创建学习型工会组织,造就高素质职工队伍”等活动,不断丰富活动内涵,创新活动方式,拓宽学习渠道,组织引导职工立足岗位知识、苦练岗位技能,努力营造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良好氛围。
“讲”是在企事业和社区中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发挥全镇各级工会在职工素质提升工程中的主体作用,以敬业、忠诚、感恩、职业道德、团队精神为主要内容,多次开展全方位职工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化、体育活动。加大劳模事
迹宣传力度,塑造和培训以劳模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精神,发挥劳动模范的示范带动作用,激发广大职工群众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
“建”是全面抓好“职工之家”和工会文化阵地建设,开发整合工会教育资源,加强职工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大力培养学习型、技能型、创新型高素质职工队伍。引导职工踊跃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开展健康有益、充满活力的职工文化活动,为培育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发挥了主体作用。结合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的实施,太太镇总工会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健全完善制度,加强组织协调,落实责任措施,形成职工素质提升工程长效机制,为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第二篇:局工会实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工作汇报
一是注重准确定位,建立学习机制。把推进“职工素质工程”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要务”。充分发挥“职工书屋”的文化功能、品牌优势和阵地作用,引导和鼓励员工学习文化和科学、业务知识,营造浓厚的“爱读书、读好书”学习氛围。
二是注重围绕企业发展,加大培训力度。会同人力资源部门对职工队伍细化分类,按现有职工的岗位现状、发展需要及员工
实际需求制定培训标准,量化培训目标,通过网上大学、邮电培训中心、周末学校、读书讲座等多种途径,开展基本业务培训、岗位职责培训和形势任务培训,逐步提升职工队伍整体素质。
三是注重典型效应,营造良好氛围。运用企业内部刊物、宣传栏、班组园地等宣传工具,宣传“业务营销”、“客户服务支撑”、“网络技术攻坚”和“职工素质工程”等先进班组典型和个人的好经验、好做法,发挥先进典型的引导带动作用,在全局营造积极向上、爱岗敬业、不断学习的良好氛围。
四是注重激励先进,提高员工积极性。工会每年都开展企业精英、十佳员工和优秀员工等先进人物民主评选工作,并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给予一定奖励。
五是注重创新载体,拓宽发展通道。各基层部门工会网积极开展学习型班组创建工作,紧密结合当前实际,创新载体,通过领导带头、小教员辅导、班组学习交流、“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不断拓展职工发展通道,提升岗位服务能力。
第三篇:职工素质提升工程活动
职工素质提升工程活动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培养造就一支适应时代要求和图木舒克市天河路桥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发展需要的高素质职工队伍,引导职工提高岗位技能,改善知识结构,加快职工岗位历练成才的步伐,决定在广大职工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帮带、职业技能竞赛和职业技能晋级“四位一体”的职工技能素质提升工程。该工程以提高职工技能素质为核心,以加强规划指导、完善政策措施、充分整合资源、促进岗位成才为原则,广泛动员和依靠社会各方力量,形成以职工为主体、以企业为基础,工会推动、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全面提升我市职工队伍的技能素质,为促进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技能支持和人才保障。
一、目标任务
从2010年起,用5年时间,通过深入实施“四位一体”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大力开展思想道德、民主法制、科学文化、技术技能、健康安全、社会文明素质教育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加深入人心,工人阶级的先进性更加突显,广大职工的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职业道德素养逐步提升,科学文化和技术技能水平稳步提高,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社会教育培训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更加繁荣,政府支持、工会推动、社会参与的职工教育培训体制、机制更加完善。
二、主要内容及实施办法
(一)多渠道开展技能培训,不断提升职工职业技能素质。
一是鼓励企业开展职工岗位技能培训。采取多种形式,推动各类企业建立完善现代企业职工培训制度。鼓励企业利用生产间歇和设备维护时间,结合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依托高级技工学校、职业技术学院、职工培训学校和企业培训机构,组织企业职工参加在岗和转岗技能培训,不断提高职工技能水平。
二是加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结合人力资源市场供需状况和失业人员特点,以就业为导向,积极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参加3至6个月的再就业培训,提高其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
三是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适用技能培训。对45周岁以下,有就业能力和培训意愿的农村劳动力提供1次免费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弹性学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方式入读技工学校、职业培训学校,确保每个农村家庭有1名以上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推广乡(镇)与培训机构联合培训制度,降低农民参加培训的成本,方便农民就地就近参加培训。
四是积极开展新成长劳动力技能培训。组织未能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帮助提升其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对在技工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学习期满愿意在技工学校继续学习的学员,可注册技工学校正式学籍,享受技工学校在校生相关待遇。每年组织有就业意愿的退役士兵参加3个月左右的职业技能培训。
五是实施高校毕业生技能培训计划。围绕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需要,以就业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加强政策引导,由政府资助开展针对性、实用性强的新知识、新技能培训,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所需的岗位技能水平,并提供相应的技能鉴定和技能岗位对接服务,促使更多高校毕业生更好地实现就业。
六是加强对有创业意愿劳动者的创业培训。依托各类创业培训基地,通过落实创业培训补贴等办法,鼓励和引导符合条件的各类群体参加创业培训,重点组织大中专毕业生、失业人员、回乡农民工、转业退役军人、残疾人开展创业培训。
七是多形式提升职工的学习能力。各级工会要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争当“首席员工、金牌工人、创新能手、创新示范岗”及争创“工人先锋号”活动为抓手,促使各行业形成终身学习、团队学习的良好氛围,激励职工学习成才,不断提高职工的学习能力,培养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职工。
(二)组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促进职工职业技能晋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和人才资源开发的需要,组织职工开展各种形式的技能竞赛活动,逐步健全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帮带、职业技能竞赛、职业技能晋级“四位一体”的长效工作机制。对于获得成绩的给予一定的奖励。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职工素质提升工程领导小组,负责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的总体谋划、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各县区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明确责任分工,细化目标任务,认真组织实施。
(二)精心组织实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和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加强对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工作的组织和监督,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细化考评标准,量化考评内容,增强考评工作的可操作性,确保考评工作公开、公正、公平地开展。要完善激励机制,每年表彰一批在开展职工素质提升工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及时总结推广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工作的新经验、新成果。
(三)加大资金投入。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规定,把占企业职工工资总额1.5%—2.5%的教育培训经费的使用纳入集体合同,通过职代会、厂务公开等形式接受职工监督,确保该项经费总额的60%以上用于一线职工教育培训。各级政府要加大对职工教育培训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各级工会要设立职工素质提升工程专项资金,大力支持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工作。
(四)创新工作方式。运用网络等信息传播渠道,开办职工教育栏目,组织编写、转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教育培训教材和职工读物。逐步建立一批由志愿者组成的素质高、能力强的讲师队伍,定期开展免费讲座等形式的公益活动,满足广大职工的学习需求。
(六)加强舆论宣传。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大力宣传技术工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以及技术工人培养聘用的政策措施和优秀技术工人的典型事迹,在全公司倡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社会风尚,逐步形成尊重技术工人、争当技能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四篇: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实施
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面对的是新课程、新教材、新教法,无庸置疑,教师是课程改革的落实者,课程改革的主导者,课程改革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先进的教学理念,精深的教育专业知识,而且还必须具有系统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广博的跨学科综合交叉知识。因此,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书育人质量的保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保证。为培养一批师德高尚、业务清湛、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突出的优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制定《钟宝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的理念,遵循“全员提升、分级达标”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的办学方针,奉行“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服务于学生”教学思想,使教师在教育理念、师德修养、业务素质、教学水平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让学校成为教师素质提升的主阵地,成为教师成长的沃土,努力构建学习型校园,使教师的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主要内容、方法和措施
(一)强化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为教育教学改革奠定思想基础。
1、学习邓小平教育思想、江泽民“教育创新”重要论述、《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素质教育观念、新课程标准理念、教育政策法规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思想。使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汲取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才能有利于自身的素质提高,才能有利于自己的思辨能力,才能更充分地适应新课改,使学习成为终身的需求。
2、教育具有科学性,教师只有遵循教育规律,才能把教育教学搞好。为此,教师必须掌握科学的基本理论,在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从事教育实践,作为小学教师,主要应该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各科教材教法,理解新课标,把握教育改革的脉搏,以新课改崭新的理念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将新的课改理念转化为自己的具体教学行为,进而形成在新的教育观念下的教学风格。
3、实行学校、教研组、备课组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学习方式,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每月举办一次教师论坛,每周一下午为理论学习时间。开展骨干教师及名师讲座等。对于各种形式的学习,学校与年级组定期进行检查,期末评出理论学习积极分子,在评估中加记0.5分,无故不参加的扣0.5分。
(二)增强师德意识,提高师德修养,努力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质。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①要加强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的教育,敬业爱岗,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成就事业,实现人生价值。②要加强教师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教育,使教师言语与行动堪称学生的表率。③要加强热爱学生、服务学生的教育,关心爱护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在老师的关爱下都得到健康地发展。真正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
2、大力倡导六种意识:育人为本意识、教学服务意识、情感激励意识、过程展现意识、自我调控意识、不断学习意识,努力优化集体舆论,营造“团结协作、进取向上、干事创业、争创一流”的工作氛围,树立良好的风气,凝聚浩然正气,鼓足高昂士气,焕发蓬勃朝气,塑造师德标兵,培养良好的教风。
3、教育采取会议教育、学习教育和活动教育的形式,采取集体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每周召开一次全体教师会,形成例会制度,开展师德教风先进个人或师德标兵评选活动。积极开展家长评教评校,学生评教等活动,建立校长热线电话,听取社会心声,评议结果纳入教师思品考核,以评议促养成。
(三)加强进修,不断提高文化学历层次,努力营造学习型校园氛围。
教师工作是知识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在知识更新迅猛、信息量剧的今天,一次性的师范教育早已不能满足终身工作的需要,专科学历不再是初中教师的理想学历,教师需不断学习、充电,不断更新知识,丰富知识,提高文化层次,才能适应教育发展和自身工作的需要。
1、积极鼓励教师进行学历进修。凡学历不达标者,45岁以下的专任教师通过自学、函授、离职学习等形式实现学历达标。学校鼓励青年教师有计划地对口进修,并积极创造条件,争取3年内专科达标100%,专任教师本科达到70%。
2、努力培养复合型教师,做到一专多能,胜任一门必修课,能开几门选修课,并能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课活动。
3、鼓励并选派教师参加市、县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
4、努力为教师进修、自学创造条件。首先要鼓励和提倡,形成人人想学、自觉好学、终身学习的风气。其次,为进修自学者提供应有的时间。脱产学习与在职学习相结合。在职学习者工作量上适当照顾,使其正确处理好进修与工作的关系,保证完成学业。
(四)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业务水平是教师教书育人最重要的素质,文凭不等于水平,学历最高,教不会学生,照常是不行的,业务水平就是教育和教学的能力,教师业务水平不高,绝不会有高的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加强教师业务培训,至关重要。
1、提高组织教学、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吸引全体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听讲训练的教学活动上,使之能紧密配合老师的启发诱导,积极动脑动口动手,确保听课率达100%,杜绝热热闹闹的花架子课。
2、提高启发诱导学生思考的能力。善于启发诱导是教师最重要的教学业务能力。通过启发诱导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思维习惯,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教师要认真备课,抓住重点、难点、联系点、综合点、创新点,精心设计问题、启发诱导、层层深入、水到渠成,使解题思路和方法不是由教师讲出来,而是老师引导学生探究思考出来、感悟出来、总结出来,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品质和创新思维。
3、提高驾驭教材,科学灵活地处理教材的能力。要在备课中训练,在教案设计中训练,提高研究、处理、利用教材的能力;要在上课中训练,提高实际运用的能力。学会从学科思想、知识结构和广阔的知识空间上去定位、去着眼,突出知识间的联系,促进认知结构上的同化。
4、提高教师教学机智,所谓教学机智是指一种面对新的突发事件,能够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恰当有效地教育措施以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当在临场时善于发现,及时捕捉学生在现场表露出来的积极因素,加以引导和激发,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引发为炽烈热情,化为积极行动。事实证明,教师对学生所持的心态不同,处理方法不同,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
5、教师不但会用教材,而且还要对教材的开发利用积极进行探讨。大力倡导校本教材的开发。努力培养学生的地域观念,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既要重视我校学生的学习需求,又要考虑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做法:
①以英语、语文两学科为突破口,其他学科教师根据个人特长和学生需求,采取自愿的原则,尝试校本课程的开发。②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一方面为老师们在校本开发过程出现的一些问题提供帮助,另一方面对校本课程的开发情况进行评估总结,并把总结评估情况记入教学评估。
(五)加速现代技术设施建设,提高运用现代教育手段的能力。以办学条件的现代化促进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现代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1、加强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的培训,充分认识现代化教学就是生产力,提升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的水平,深刻理解现代教育课堂教学的重要特点,挖掘新课程的网络利用率。
2、积极组织教师进行培训、达标活动,使所有专任教师和领导学会熟练应用计算机进行备课办公,学会上网查询资料,学会利用多媒体网络设施进行教学和管理,使60%以上的专任教师学会制作教学课件。
3、提高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教学的自觉性。要克服惰性,不怕麻烦,积极使用,善于使用。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作为今后课堂评估的重要条件;熟练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是教师业务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4、以推广使用现代教育手段为契机,推动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的更新。要通过多种媒体,丰富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引发参与的自觉性,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益。通过使用现代教育手段,力争使教学信息、内容、效益提高1/3。
(六)大力开展教科研活动,不断提高教师教研教改能力。
1、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为了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科研含量,培养一支科研型的教师队伍,我们将积极推动“问题即课题,教学即教研,成果即成长”为核心的群众性教科研活动。使每位教师树立起“科研兴教”的意识,向科研要质量,努力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使每位教师掌握教育科研的一般过程和主要方法,进一步提高撰写科研报告和论文的能力,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科研队伍。
2、规范课题管理。第一阶段:成立教科研领导机制,整合课题,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全体老师可根据个人需要(学科特点和个人的风格爱好)自愿申请、自主组合选择课题,由教科研领导小组对课题、实验教师进行评估认定,并对课题进行整合、备案,张贴上墙。第二阶段:组织所有实验教师认真制定研究方案。第三阶段:课题实验阶段:在实施过程中,要求各课题组长组织课题组成员一月一反思,平时随时研讨,随时交流,对课题研究中出现的一些困惑、前沿理论的欠缺等问题,充分利用我校实验基地的优势,定期请专家前来指导。各课题组每学期末进行阶段总结,举行优秀课题交流会。
3、检查督促。
一是由教科研领导小组对各课题组平时的研讨、一月一反思情况、资料情况(包括课件)、课堂情况随时进行评估。
二是由教科研领导小组分期中、期末两次对实验教师在实验中收集的有价值的数据、优秀教案、个案、教学反思、阶段总结、报告、论文进行综合评估,并对优秀的个案、论文等进行交流或推荐上报。在平时过程评价与最后综合评估相结合的基础上评选出研究比较积极主动、实验效果比较显著的优秀课题组及课题研究的积极分子,记入教科研的评估中。
4、继续深入开展全校性研究性学习活动,在老师们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努力使课外向课内延伸,由大课题向小课题过渡,使研究性学习向纵深层次发展,力争有新的突破,学校将对优秀的课题小组、指导老师、年级组进行奖励。
(七)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为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搭建平台。
1、加强完善拜师带徒工作,学校要跟上检查,评出先进,树立典型。青年教师的培养,是学校发展的长远之计,把青年教师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为青年教师创造一切发展的条件和成长的环境。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工作,充分发挥师带徒作用,跟踪听课、评课。提倡这些教师先听课,再研讨,后上课,并且要加强学习,真抓实干,尽快适应新环境、新要求,达到学校提出的工作目标。
2、学校将开展“青年教师才艺大赛”活动(内容包括:上好一堂好课、设计一份经典教案、说课、写一篇教学经验总结或论文、典型个案、主题班会、展示一次专业特长、亮出一项绝活等)、“青年教师理论学习研究会”活动,尽最大可能提供展示教学水平的舞台和外出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尽快脱颖而出,担当学校教育教学的重任。经过五年的努力,力争100%成为合格教师,60%成为县级骨干教师,培养出县级学科带头人、县级名师,市级学科带头人。
三、工程实施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3年9月—11月)2013年9月学习相关内容,并结合我校实际制定《钟宝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11月份召开全体教师会议,公布学校《素质提升工作方案》,统一思想,加强认识,提高广大教师对《方案》实施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全面实施阶段(2013年12月—2018年9月)
学校把9月份定为理论学习月,充分理解《方案》的内容,吃透《方案》精神,为有效落实《方案》奠定基础,要求广大教师对照《标准》实施自己的课堂教学,每年三月份由个人申请各自达标教师的等级标准,学校组织验收,对学校验收合格的教师,推荐上报教育局,由教育局根据不同标准进行抽验或逐一验收。
(三)全面总结阶段(2018年10月)
根据学校五年来开展《素质提升工作》的情况,进行全面、具体、详细地总结,对在《素质提升工程》实施中,涌现出的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学校写出总结报告,上报教育局。
四、加强领导,确保教师素质工程的落实。
为确保教师素质工程的落实,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方案的实施,精心组织,科学安排,扎实工作,稳步推进,力争三至五年的时间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为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2013年9月
第五篇:市“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市委五届九次全会精神,培养造就一支适应时代要求和发展需要的高素质职工队伍,引导职工提高岗位技能,改善知识结构,加快职工岗位历练成才的步伐,决定在全市广大职工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帮带、职业技能竞赛和职业技能晋级“四位一体”的职工技能素质提升工程。该工程以提高职工技能素质为核
心,以加强规划指导、完善政策措施、充分整合资源、促进岗位成才为原则,广泛动员和依靠社会各方力量,形成以职工为主体、以企业为基础,工会推动、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全面提升我市职工队伍的技能素质,为促进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技能支持和人才保障。
一、目标任务
从起,用5年时间,通过深入实施“四位一体”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大力开展思想道德、民主法制、科学文化、技术技能、健康安全、社会文明素质教育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加深入人心,工人阶级的先进性更加突显,广大职工的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职业道德素养逐步提升,科学文化和技术技能水平稳步提高,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社会教育培训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更加繁荣,政府支持、工会推动、社会参与的职工教育培训体制、机制更加完善。
到2014年,全市职工培训上岗率达到95%以上,在岗职工参加各类教育培训活动覆盖率达到90%以上,“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覆盖面达到90%以上;全市建立50个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我市各类培训机构培训城镇下岗失业职工、农村劳动力、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等100万人次;每年举办各类工种职业技能大赛不少于40场,每年产生优秀职工创新成果不少于100项;使10万名职工提升学历层次,5万名职工提升技术等级水平,职工队伍中高技能人才占技术工人的比例达到30%以上。
二、主要内容及实施办法
(一)多渠道开展技能培训,不断提升职工职业技能素质。一是鼓励企业开展职工岗位技能培训。采取多种形式,推动各类企业建立完善现代企业职工培训制度。鼓励企业利用生产间歇和设备维护时间,结合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依托高级技工学校、职业技术学院、职工培训学校和企业培训机构,组织企业职工参加在岗和转岗技能培训,不断提高职工技能水平。
二是加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结合人力资源市场供需状况和失业人员特点,以就业为导向,积极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参加3至6个月的再就业培训,提高其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
三是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适用技能培训。对45周岁以下,有就业能力和培训意愿的农村劳动力提供1次免费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弹性学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方式入读技工学校、职业培训学校,确保每个农村家庭有1名以上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推广乡(镇)与培训机构联合培训制度,降低农民参加培训的成本,方便农民就地就近参加培训。
四是积极开展新成长劳动力技能培训。组织未能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帮助提升其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对在技工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学习期满愿意在技工学校继续学习的学员,可注册技工学校正式学籍,享受技工学校在校生相关待遇。每年组织有就业意愿的退役士兵参加3个月左右的职业技能培训。
五是实施高校毕业生技能培训计划。围绕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需要,以就业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加强政策引导,由政府资助开展针对性、实用性强的新知识、新技能培训,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所需的岗位技能水平,并提供相应的技能鉴定和技能岗位对接服务,促使更多高校毕业生更好地实现就业。
六是加强对有创业意愿劳动者的创业培训。依托各类创业培训基地,通过落实创业培训补贴等办法,鼓励和引导符合条件的各类群体参加创业培训,重点组织大中专毕业生、失业人员、回乡农民工、转业退役军人、残疾人开展创业培训。
七是多形式提升职工的学习能力。各级工会要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争当“首席员工、金牌工人、创新能手、创新示范岗”及争创“工人先锋号”活动为抓手,促使各行业形成终身学习、团队学习的良好氛围,激励职工学习成才,不断提高职工的学习能力,培养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职工。
(二)扎实开展职业技能帮带活动,有效发挥高技能人才帮带作用。建立完善“市职业技能带头人”人才库,制定市职业技能带头人管理办法。每年在全市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带头人带教徒弟技能培训工作,按行业选出一定数量的职业技能带头人,开展一带一、一带多等形式的帮带活动,带头人所带徒弟的技能要在一定时限内有明显提高。引导企业充分发挥首席员工、技术劳模、创新能手、熟练技工等先进工作者的带头作用,开展名师带高徒技能培训活动。通过3至5年的帮带,使我市拥有一大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人才队伍。
对列入“全市职业技能带头人”人才库的带头人,所在企业要给予适当的岗位津贴;在名师带高徒活动中成绩突出的带头人,推荐参评“市优秀高技能人才”,并颁发“市五一劳动奖章”。符合条件的可参加市拨尖人才评选,推荐申报“河南杰出人才奖”。
(三)组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促进职工职业技能
晋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和人才资源开发的需要,组织职工开展各种形式的技能竞赛活动,逐步健全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帮带、职业技能竞赛、职业技能晋级“四位一体”的长效工作机制。每4年举行一届全市职工技能竞赛活动,每年分行业组织技能竞赛。对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或在省级技能竞赛中获得第一名的,可根据有关规定,直接推荐参加高级技师考评,授予“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享受市级劳动模范待遇。对取得省级一类技能竞赛前5名、省级二类技能竞赛前3名的,根据有关规定,授予“河南省技术能手”称号,并按规定晋升为技师,符合条件的可推荐参加高级技师考评。对市级技能竞赛前3名的可授予“市技术能手”称号,全市第一名可申报“市五一劳动奖章”;取得决赛前10名的,可直接参加该年的技师考评。对获得市级以上技术能手称号的,有关单位和企业要给予500元至1000元的物质奖励。对参与企业技术革新、项目攻关获得成果,或在企业技能竞赛活动中成绩优秀的,可作为破格晋升职业资格等级的申报条件。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职工素质提升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全市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的总体谋划、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各县区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明确责任分工,细化目标任务,认真组织实施。
(二)精心组织实施。市职工素质提升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和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加强对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工作的组织和监督,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细化考评标准,量化考评内容,增强考评工作的可操作性,确保考评工作公开、公正、公平地开展。要完善激励机制,每年表彰一批在开展职工素质提升工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及时总结推广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工作的新经验、新成果。
(三)抓好阵地建设。加强职工教育培训学校规范化建设,在全市确定一批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为提高职工技能水平和培养技能人才搭建学历升级、技能晋级的平台。加强职工文化阵地建设,推出一批文化特色项目,引导职工积极参与各项文化活动,将工人文化宫、体育场、俱乐部、职工学校、职工书屋等教育培训阵地纳入全市公共文化教育管理体系;加强职工网络阵地建设,充分发挥网络培训的教育作用,开辟学习园地、交流学习体会、展示学习成果,使其成为职工教育、舆论宣传和维护权益的重要阵地。
(四)加大资金投入。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规定,把占企业职工工资总额1.5%—2.5%的教育培训经费的使用纳入集体合同,通过职代会、厂务公开等形式接受职工监督,确保该项经费总额的60%以上用于一线职工教育培训。各级政府要加大对职工教育培训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各级工会要设立职工素质提升工程专项资金,大力支持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工作。
(五)创新工作方式。运用电视、网络等信息传播渠道,开办职工教育栏目,组织编写、转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教育培训教材和职工读物。逐步建立一批由志愿者组成的素质高、能力强的讲师队伍,定期开展免费讲座等形式的公益活动,满足广大职工的学习需求。
(六)加强舆论宣传。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大力宣传技术工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以及技术工人培养聘用的政策措施和优秀技术工人的典型事迹,在全市倡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社会风尚,逐步形成尊重技术工人、争当技能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