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卫生学实习案例讨论
实习21金属类中毒案例分析
资料一寄生虫病,感染
2血液常规,尿常规,职业史,饮食史,粪便检查
3铅中毒待诊,虽然有一些临床症状但还需结合其他检查报告才能得出结论
资料二
1还不能确诊,虽然有铅中毒的情况,但没有进行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并不能得出该病与职业有直接的因果联系。
2找到职业病发生的原因,确定疾病与职业的因果联系,为治疗提供依据。同时控制病因和限制作用条件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需要收集的资料:
存在哪些职业性有害因素,其强度和浓度及防护情况
收集以往生产环境中职业有害性因素的监测资料和工人发病情况的资料,必要时进行现场测定。
患者所在岗位的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者接触铅方式,时间长短,接触机会大小)
资料三
1.预防为主,酌情的进行驱铅治疗。首先要找出铅污染的来源,尽可能的脱离铅环境,减少铅接触,适当休息合理营养,给予B族维生素药物和维C等,可使用依地酸钙驱铅治疗。
2.依地酸二钠钙
机制:该药主要经静脉,肌肉给药,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中,与多种二价三价金属螯合形成稳定的金属络合物,使细胞外液中的铅迅速排出,细胞内的铅缓慢排出。
3.原因:进行驱铅治疗,可引起微量元素减少,特别是缺锌缺钙。(过络综合症)
注意:间歇给药,监测血钙水平,补充钙锌,给予营养,适当休息
4.观察对象可继续原工作,也可酌情进行驱铅治疗,3—6个月复查一次或进行驱铅实验明确是否为轻度铅中毒:轻度和中度中毒后治愈后可恢复原工作,不必调离铅作业:重度中毒必须调离铅作业,并根据病情给予资料和休息,如需劳动能力鉴定则按《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GB/T6180-2006)处理。
治疗四
1.主要问题
公司的安全设施主体建设与卫生设施主体建设没有同时进行
劳动者的防护措施不当
劳动组织不合理,劳动者工作时间过长
没有进行职业卫生安全的教育和培训
隐瞒劳动者信息
对铅超标者没有妥善的安排
2“三同时”是指我国境内新建改建扩建的项目(工程),技术改造项目(工程)及引进的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必须在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管理。
3.如何保证职业卫生与安全,监管的关键在哪里?
单位
安全设施卫生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使用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对工人进行职业病的防范教育
监测工厂中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因素,将其浓度和强度控制在致人生病的范围以内
定期对工人进行职业病检测
发生职业病的工人积极的治疗,寻找致病的原因控制与限制该原因的作用 政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定期对本行政区域的职业病防治情况进行统计和调查分析。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普及职业病防治的知识,增强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观念,提高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行使职业卫生保护权利的能力。
对在职业病防治中取得效果明显的企业予与鼓励
对较差的企业批评整改
个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工作时做好防护措施,预防职业病。
发现疾病后明确自己救济的途径,维权的方式,享有的权利。
监管的关键:
建立长期有效的卫生监督体系
明确职责,特别是与其他部门交叉职责
实习22窒息性气体中毒案例分析
资料一
1窒息性气体中毒溺水身亡
2对现场气体浓度检测
资料二
1一氧化碳
机制:与血红蛋白分子中亚铁复合物紧密结而可逆性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与血红蛋白亲和力大约250-300倍,碳氧血红蛋白的存在还影响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
一氧化碳直接引起细胞缺氧
硫化氢
机制:进入体内的硫化氢未及时被氢化解毒,则与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三价铁离子结合,使之失去传递电子的能力,造成细胞组织缺氧导致“内窒息”。硫化氢还可以与体内谷胱甘肽中的巯基结合,使谷胱甘肽失活,影响体内生物氧化过程,加剧组织缺氧。降低ATP活性
氰化氢
氢离子可抑制四十多种酶的活性,使酶催化的生物氧化过程不能进行,使细胞丧失了对氧的利用能力,而引起“内窒息”
氢离子还可使含有巯基或硫的酶失活,而使其毒性增强
有机质产生硫化氢,而硫化氢密度较空气低,因而易沉积于容器的底部 临床表现:
急性中毒:轻度中毒头疼,头晕,口唇及咽部麻木,心跳加快,皮肤和粘膜红润,可有恶心,呕吐。、由于缺氧加重,出现意识障碍,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抽搐,昏迷,皮肤和粘膜呈鲜红色
吸入高浓度时,可无任何征兆,引起呼吸,心搏骤停,在数分钟内发生“电击型”死亡。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低浓度可出现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结膜炎,鼻炎,咽炎,嗅觉及味觉异常或减退的发生率均较高。还可见类神经征患病率增高和运动功能障碍。
3治疗:
应用解毒剂,常用“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疗法,如病情严重,可静脉缓慢注射50%硫代硫酸钠20ml,必要时1小时后重复半量。
立即脱离现场,移至新鲜空气处。如被氢氰酸污染因脱去衣服,用肥皂水和清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静卧保暖积极予以氧疗。
迅速拨打120
资料三
1直接原因:没有做好防护措施
根本原因:井底部堵墙未拆除,项目未验收合格就让工人下井
2公司承担责任:在项目未竣工验收合格
水未抽干
李某承担责任: 未尽到监督指导管理义务
处理意见:公司应该对此次事件负责,对雇员进行适当的赔偿
3严格审查承包工程的公司的资质
公司应该对工人进行相关的培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严格责任制
组员
张耕月 201123010201 张英201123010204 王思瑶 201123010205 王宇201123010206 宋俐君 201123010215 王振增 201123010229 王琴琴 201123010232 赵斌201123010233 向艳201123010234 温雅雪 201123010136
第二篇:卫生学实习心得体会
卫生学实习心得体会
实习与以往实验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通过这次实习,我们每个人的思维习惯,解决临时突发状况的能力,还有与组里其他成员之间的配合协作能力都有所提高;不过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引起了我们的重视和思考。
首先,实习不同于平常实验的最显著特点是,实习不再是老师给我们指导演示实验步骤,提前为我们准备好实验试剂与材料。相反,这些都需要我们提前自己动手准备。实习前,我们组的成员在一块儿讨论着实习的主题,想到近年来我国的肉制品行业出现了一些问题,而肉制品与食用油品质的好坏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所以最终我们把实验主题确定为“肉和动物油脂新鲜度的检验”。然后又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并在老师的指导下,一份较完整的实习报告最终成形。接下来便是大家分工合作了,有人去购买材料,有人配制试剂,找仪器,一天下来,终于万事俱备,只等第二天动手做实验了。
以前做实验时,大家一般都是照着实验步骤现学现做,而实习是同学们都付出了很多的心力在里面,而且早已对实验原理和方法步骤了然于心,所以基本上算是非常顺利的完成了整个实验过程。
但是,这次实习也使我们看到了自己许多的缺点和不足,主要又一下几点:一.我们对市场上的食品成分缺乏了解。我们最早锁定的实习的主题时“测定市场上奶制品中淀粉,糖类和三聚氰胺等的含量,但老师告诉我们市场上奶中这些物质含量较少,除非是人工添加,否则一般很难测出,所以最后我们决定改换了实习主题,这正好说明了
我们对当前食品行业中很多食品缺乏了解和熟识。二 基本实验操作技巧欠缺。在我们自己动手配制试剂和处理材料过程中,对一些仪器并未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范进行操作。三 团队内部和团队之间合作精神有待提高。由于现在大家的独立意识较强,所以同学们在实验中难免在仪器和实验任务的分配上出现一些小分歧。这也再次说明了实习是一个团队的责任,大家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圆满完成实习任务。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要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在以后的试验中努力克服改正;并要把这份科学严瑾,一丝不苟的实验态度运用到平常的生活和学习中,使自己的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第三篇:《环境卫生学》教材选用讨论记录
《环境卫生学》教材选用讨论记录
时间:2013年6月1日 周五 13:30地点:第五教学楼公卫会议室
参加人员:xxxxxxxxx
外邀教师:xxxxxxxxxxxx主持人:xxx
环境卫生学是预防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也已成为环境科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有害环境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为适应新学期的教学工作需要,现就该课程所选用的教材进行讨论,并记录如下。
会议记录
xxx:《环境卫生学》是现代预防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属于预防医学的一个二级学科。由于我校预防医学专业成立不久,开设这么课程的基础相对较弱,因此,我们今天讨论的重点是这门课程的教材选用问题。
xxx:我们的预防医学专业成立较晚,要想和其他高校接轨,应该使用较为经典,被使用较多的,保证学生在未来考研或就业中能够与其他高校的预防毕业生有相同的起点。xxx:目前全国医学高校中开设预防医学专业的数量还是相对较多的,使用的教材种类也比较多,但是比较著名的高校普遍使用的教材还是相对固定的,主要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环境卫生学》第7版。
xxx:这本教材确实是预防医学教学工作中的经典教材,也是人卫社出版的预防医学专业使用教材之一。它参照国际上现行有关环境卫生学的教科书并紧密结合我国环境卫生工作的实际需要,重点加强对学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兼顾教材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注重教材的整体优先。
xxx:这本是在过去版本的基础上进行的修改,重点加强了“三基”内容,例如第二章环境与健康的关系中环境卫生学的基本理论,对人与环境辩证统一关系的理论进行了较为系统地阐述,并单独成节。在第前版教材将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独立成章的基础上,本版教材又明确地将由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单独成章加以论述。
xxx:另外它增强了教材的思想性和启发性,对相应章节后面的典型案例进行了修改和补充,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xxx:这本教材的难度比其他教材相对较浅,适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也能够满足教学工作的需求,克服了学生的“畏难”心理,让学生既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又提高了学习效率。xxx:该教程结合了我国环境污染事故多发、危害较为严重的实际情况,为提高学生毕业后应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能力,增加了“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及其应争处理”一章,同时吸收和借鉴了国外经验和研究成果,充分利用了我国的资料、数据和成果。
xxx:这本教程确实抓住了该领域的前沿问题。比如大气污染这一章节中,新增加了大气棕色云团这样的概念,就是反映现在的雾霾问题,这样将实际问题与基础知识联系起来,既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为满足学校的教学工作需要,保证为我校学生提供前沿、完善、有价值的预防医学知识,培养满足社会需求,具有实际工作能力的合格医学生,经教研室相关教师及其他外邀教师的一致讨论决定,《卫生学》课程选用朱启星主编《卫生学》教材第8版。
儿少与妇幼保健教研室
2013年6月1日
第四篇:案例讨论
儿科研究中心主任医师应具备的重要素质:
管理能力,领导能力,授权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对研究的深刻理解;与他人合作和协作能力;对流程与组织系统的关注;引进资源的能力;儿科临床经验与技能,做事认真踏实;对人友好;行事果断。一名优秀的儿科医生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1、首先要细心,儿童交流方式不同于成人,尤其是新生儿,更多信息需要通过观察来捕捉;
2、要有耐心,最好稳重、安静的性格,外向型人格不适合做儿科,即便做了也很难优秀;
3、要有恒心,做儿科是项高尚的职业,也比较有发展前途,关键是能否忍受得住时间和氛围的煎熬;
4、要淡泊名利,儿科不同于其他专科尤其是外科,在收入上很难短时间内达到预期,因此学生期间长期担任班级、学校职务者最好不要考虑。具备了儿科研究中心主任医师应具备的重要素质人可以去做儿科研究中心的主任。
具备一名优秀的儿科医生应该具备素质的人,可以去做儿科医生。
他们具备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
第五篇:预防学(卫生学)案例及解析
预防学(卫生学)案例及解析
实习一
环境砷污染案例分析
【实验目的】
根据提供的实际调查资料,熟悉环境流行病学基本研究方法,掌握暴露-效应关系的调查与分析,并能根据提供的资料线索步步深入,能根据调查结果来评价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作用。
【实验原理】
环境流行病学的剂量-反应关系,主要是人群暴露剂量的大小与群体中特定效应的出现频率间的关系;剂量-反应关系的存在是剂量与效应依存性的重要依据,是对暴露剂量和所产生的效应之间的一种定量描述,可为制定环境卫生标准、法规及进行危险度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实验资料】
某市为一南北走向盲状峡谷小盆地,人口12万,市区西北侧有一锡冶炼厂。常年风向频率以南风为主,下风侧有二个居民区,约13个居民点,该厂以生产精锡为主,主要污染物有铅、砷和氟等。该厂每年排入环境中的砷大约9.5吨,砷排出量占投入量19%,如以污染面积3km2计算,环境中砷负荷约3.18吨/km2/年。据当地卫生部门资料介绍,该市曾数次发生急性、亚急性人畜砷中毒事件,严重影响了该市居民的生活和生产。试问:
1.为了解该市环境砷污染对居民健康的影响,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
2.如何选择调查点?
3.如果经过调查得到下文资料,你应该如何评价该地环境砷污染对居民健康的影响?
【实验方法】
1.环境砷暴露状况的调查
1.1环境中砷污染现状的调查结果
采集污染区和对照区大气、室内空气、水源水、地下水及土壤,分别测定其中砷的含量,其测定结果见表1,试问该市是否存在明显的环境砷污染?若有,其污染的途径可能是什么?
答:是的,存在明显的环境污染。
途径:可能是通过大气、地表水和土壤的耕作层。通过表1和续表1的数据来看,在大气、地表水、土壤耕作层的砷含量,污染区A、B都远远大于对照区,至于室内空气、地表水、土壤深层、砷含量、污染区A、B和对照区差别都不大,尤其是地下水和土壤深层,说明污染区的砷污染并非来自土壤深层或大自然本身,而是来自表层的、人为的排放因素。
表1
某市污染区和对照区大气、室内空气、水源水、地下水及土壤中砷的含量
调查区
大气(μg/m3)
室内空气(μg/m3)
日均浓
度范围
日均超标
率(%)
年均浓度
厨房
卧室
秋
秋
冬
污染区A
0.1~6.8
30.0
2.3
3.0
2.7
1.2
污染区B
0.0~8.0
20.0
1.2
2.0
1.0
0.9
对照区
0.0~1.0
0.0
0.2
0.0
0.0
0.0
续表1某市污染区和对照区大气、室内空气、水源水、地下水及土壤砷含量
调查区
水源水(mg/L)
地下水(mg/L)
土壤(μg/g)
最大值
平均值
最大值
平均值
最大值
平均值
污染区A
50.53
21.33
0.003
0.002
221.4
80.70
污染区B
52.37
25.40
0.003
0.002
238.0
95.19
对照区
0.07
0.03
0.005
0.002
26.4
85.43
1.2
居民砷摄人量的调查结果
在距污染源不同距离的5个居民点和对照区,随机抽取10户作为砷摄入量调查对象,以户为单位逐日连续调查5天,调查其空气、水及各种食物的平均摄入量,同时采集各种食物、水及空气等样品,分别测定其砷的含量,计算不同途径每个标准人每天平均砷摄入量(见表2)。请计算居民不同途径砷摄人量对总砷摄人量的贡献率,说明该市环境污染的类型及特点。
答:首先、贡献率=摄入量/总摄入量,所以表中食物、饮水、空气的贡献率计算如表所示。
从计算结果及表中已有的数据来看,两个*P<0.01,是有统计学意义的。对污染区A来说,食物和空气的贡献率都大于污染区B
和对照区,所以其砷摄入量主要是来自食物和空气。而对污染区B来说,其砷摄入量则主要侧重于由饮水和空气。分别从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人体过量造成污染。
表2
居民砷不同途径摄入量(μg/d·标准人)
调查点
总摄入量
食物
饮水
空气
摄入量
贡献率(%)
摄入量
贡献量(%)
摄入量
贡献量(%)
污染区A
a
526.9**
492.8**
93%
10.0
1%
24.1**
5%
B
672.3**
612.3**
91%
45.7
7%
14.3**
2%
c
359.5*
346.0
97%
6.3
2%
7.2**
2%
污染区B
a
285.3
259.8
91%
13.9**
5%
11.6**
4%
b
392.6
371.9
95%
11.5*
3%
9.2**
2%
对照区
262.7
258.4
98%
4.3
2%
0.0
0
*与对照比较p<0.05
**与对照比较p<0.01
1.3人群生物学砷暴露水平的调查
研究者调查了污染区及对照区居民的发砷、尿砷平均水平,测定结果见表3,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何采用中位数?请对表4结果作出相应的解释?
答:根据表3的数据,污染区居民发砷、尿砷含量>>对照区,所以污染区居民体内砷含量严重超标。A、B两地已经收到砷污染。
使用中位数是为了反应资料的集中趋势,因为中位数可用于描述任何分布类型计量资料的集中趋势。人体内砷含量的分布,并非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且资料开口(即属偏态分布)所以不能用平均数,只能用中位数。
从表4来看,U=1.78,P>0.05,使用统计学方法U检验,得P>0.05,尚不能排除吸烟是否为砷污染的暴露因素,不能断然的说吸烟一定导致发砷含量增高。
表3
调查区居民发砷、尿砷测定值
发砷(μg/g)
尿砷(μg/g)
调查人数
范围
中位数
调查人数
范围
中位数
污染区A
850
0.00~160.35
13.40**
804
0.07~1.65
0.12**
污染区B
346
1.18~113.59
7.76**
586
0.01~0.60
0.13**
对照区
351
0.00~18.00
0.98
348
0.00~0.27
0.05
**与对照比较p<0.01
表4
污染区居民吸烟对发砷含量影响
暴露指标
调查人数
发砷超常数
发砷超常率
p
吸烟
174
120
68.97
u=1.78
不吸烟
563
346
61.46
p>0.05
合计
737
466
63.23
注:该市发砷正常值为0.69±0.12μg/g
2.居民健康效应的调查
2.1
1982~1986年居民死亡原因的回顾性调查结果(表5),请计算二个污染区及对照区肿瘤年龄调整死亡率,相应结果对进一步研究目的提供了什么线索
答:肿瘤年龄调整死亡率计算如表中所示。
肿瘤在理论上说,无论是污染区还是对照区,应当是老年患者多于青年,但经过我们用标准化法,标化年龄以后,排除了“年龄”对肿瘤死亡率的影响,污染区A、B的年龄调整死亡率仍然远远大于对照区。所以说明砷污染可能导致青年或老年均患上肿瘤死亡,砷污染是肿瘤的暴露因素。
表5
调查区居民死亡率、年龄调整死亡率、肿瘤死亡专率、肿瘤年龄调整死亡专率(1982~1986)
调查区
人口数
总死亡情况
肿瘤死亡情况
死亡数
粗死亡率(‰)
期望死亡数
年龄调整死亡率(‰)
死亡数
粗死亡率(1/10万)
期望死亡数
年龄整死亡率
污染区A
9120
4.06
4.39
120.61
76.75
污染区B
97379
558
5.73
559
5.74
53.40
112.96
对照区
15841
5.74
5.37
31.56
31.56
2.2
1983~1987年新生儿畸形调查结果(见表6和表7),请对其结果作出解释,下一步应该工作应怎样进行?
答:由表6的数据得知,P>0.05尚不能认为砷污染是否为新生儿致畸的暴露因素,需要做统计推断以后才能下结论。
表7虽然有调查数据,但也没有做统计推断,不能盲目下结论,表中有砷接触史的畸形数为2,不能用卡方检验,只能用精确概率法,通过我们的计算,任然是P>0.05,正好与表6的数据交相呼应,所以产母的砷接触史可能是导致新生儿畸形的原因之一。
表6
调查区居民新生儿畸形率(1983~1987)
调查区
新生儿数
畸形数
畸形率
P
污染区A
1461
14.37
p>0.05
污染区B
151
13.25
p>0.05
对照区
208
4.81
表7
产母砷接触史与畸形儿发生率的关系
砷接触史
调查人数
畸形数
畸形率(‰)
有
21.74
无
1520
13.83
2.3
产妇及新生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交换(SE)微核测定结果(见表8),根据其结果,说明SCE、微核在判断环境污染对人群的健康效应方面有何意义?
答:根据SCE、微核的数据,砷污染虽然不能确定是否一定致畸,但由表8得知,其是有致突变的作用的。
表8
调查区产妇及新生儿SCE及微核率
调查区
产妇
新生儿
SCE
微核(‰)
SCE
微核(‰)
污染区A
9.47*
1.57
9.01**
1.46
污染区B
8.93
1.77**
9.45**
1.49
对照区
7.23
1.45
5.27
1.32
*与对照比较p<0.05
**与对照比较p<0.01
2.4
污染区慢性砷中毒患病情况的调查结果
研究者共调查了污染区无职业砷接触史居民4848人,发现慢性砷中毒患者440例。临床特点多为起病缓、症状轻.患者主要症状头晕(52.27%)、关节痛(17.68%)、腹胀(17.05%)和腹痛(15.91%)等。主要体征为皮肤病变。有皮肤角化过度(85.99%)、色素沉着斑(37.50%)、脱色斑(32.95%)和鼻粘膜充血(16.36%)等。污染区A和污染区B慢性砷中毒年龄调整患病率分别为8.73%和10.74%。患者最小年龄12岁,污染区别居住年限最短10年。
3.暴露-效应关系(见表9),计算二个污染区及对照区肿瘤年龄调整死亡率,相应结果对进一步研究目的提供了什么线索?
答:污染区调查点a‐m是与污染源不同距离的13个居民区,其中土壤中砷、神摄入量、发砷平均水平是暴露指标,慢性砷中毒年龄调整患病率是效应指标。其中。的数据说明由于距污染源距离的远近,患病率不同。距污染源越近患病率越高,反之亦然。
表9
暴露-效应关系分析资料
污染区
调查点
距污染源
距离(km)
土壤中砷
(μg/g)
砷摄入量
(μg/d·标准人)
发砷平均
水平(μg/g)
慢性砷中毒年龄调整患病率
a
1.75
503.8
526.9
7.76
17.35
b
1.25
960.2
672.3
9.09
13.81
c
1.75
822.7
12.80
13.67
d
1.25
72.1
5.00
3.68
e
2.50
591.6
359.5
5.74
4.62
f
4.40
104.4
4.08
5.01
g
2.50
146.4
3.56
9.56
h
3.50
115.7
285.3
3.00
2.55
i
3.25
79.7
2.17
4.02
j
5.50
32.9
2.75
10.20
k
4.75
123.0
4.00
6.17
l
8.00
178.6
392.6
4.50
4.40
m
0.75
221.4
13.40
12.00
【实验结果】
1.根据表9资料,求出慢性砷中毒年龄调整患病率和距污染源距离之间关系的回归方程并进行分析,并找出污染源下风侧污染区边缘的参考值。
答:设回归方程
Y^=a+bx可得慢性砷中毒年龄调整患病率和距污染源距离之间关系的回归方程为Y=11.557-1.05x。当年龄调整患病率为0时,即当x=0时,参考值为11.557.2.
求出土壤砷含量与居民慢性砷中毒年龄调整患病率关系的回归方程,并计算土壤总砷含量的参考界限值。
答:Y=5.398+0.009x
3.分别求出砷摄入量、发砷平均水平与慢性砷中毒年龄调整患病率之间关系的回归方程,并分析结果。
答:Y=-7.783+0.037x
Y=0.869x+3.03
4.拟订一个关于环境砷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提纲,同时指出本实习中所提供的材料还存在什么缺陷?
答:
关于砷污染对人类健康影响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提纲
一、调查课题:
环境砷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二、调查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探究砷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关系
三、调查的对象:
某市锡冶炼厂附近的居民
四、实践调查研究的地点;
某市锡冶炼厂附近居民区
五、调查研究的时间
六、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方法:
(1)描述性研究
(2)
分析性研究
(3)实验法
七、调查研究的内容
(1)研究地区的砷污染情况
(1)
卫生部门对环境污染的监管制度存在的问题
(2)
进一步完善政府对环境监管制度的措施与建议
八、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步骤
(一)制定调查设计方案 它包括资料搜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计划。搜集资料的计划在整个设计中占主要地位,包括以下内容:
1.明确调查目的和指标
2.确定研究对象和观察单位。
3.选择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按调查范围,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全面调查是对总体中每个个体都进行调查,如人口普查,某种疾病的普查;非全面调查又有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典型调查是有意识选择好的、中间型的或差的典型进行调查;抽样调查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出一部分进行调查,是医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
4.决定采取的调查方式 有直接观察、采访、填表和通信四种调查方式。前两种方式由调查人员亲自参与和记录,调查质量可靠。后两种方式由被调查者自己填写,若被调查者文化水平高,素质高,乐意配合调查,也可以得到可靠的资料。
5.设计调查项目和调查表 调查项目包括备查项目和分析项目。备查项目用于核查资料,如被调查者的姓名、性别、住址、电话以及调查者和调查日期。分析项目用于计算统计指标,分析健康相关因素或病因。备查项目不可过多,必要的分析项目不能少。将调查项目按逻辑顺序排列即可成调查表。
6.估计样本含量 若进行抽样调查,须估计样本含量,其方法有查表法和公式计算
资料存在的缺陷是:
一是调查的地区太过于局限性
二是调查的人数较少
三是应该再研究一个没有化工厂等污染源地区的砷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5.通过本次实习.你对于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的流行病学调查有什么体会?
答:通过这次实习,我们再次真切的发现人类生存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我们应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来丰富我们的物质生活,创造更加舒适和方便的生活和生产环境。但同时我们却在攫取的同时将自然环境推向另一个极端:环境污染、自然资源匮乏、生态破坏等等。比如在本案中,我们在进行开采生产的时候,只是选择我们需要的,而那些不需要的,如砷、铅等有害物质就无危害意识的就扔给了环境,最后接受惩罚的还是我们自己,致使我们不仅在经济上受损,同样也在身体上受到极大的伤害,导致整个国民素质下降,这将严重影响着社会的进步,这也是我们所不愿看到的,也是全球所关注的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具有让自然坏境与我们的生产发展有着不可破坏的联系,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我们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要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提高技术水平,让科技带动我们共同创造出理想的价值。
【注意事项】
1.注意表中资料的正确分析方法;
2.正确应用统计学、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来分析环境暴露因素与人群健康效应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