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质量检测中心人员培训和考核程序
质量检测中心人员培训和考核程序目的为了造就一支基础理论浓厚,学识水平高,技术过硬、有经验、懂管理的人才队伍,保证质量体系持续良好运行,使检测中心员工有承担相应岗位的工作资格的能力,特制定本程序。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检测中心与质量活动有关人员的配备、培训和考核。职责
3.1综合办公室负责组织配备与质量体系有关岗位的相应人员。
3.2 质量负责人负责全体员工的质量教育。
3.3 综合办公室负责编制人员业务培训、考核计划并组织实施。工作程序
4.1.1 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由检测中心机构负责人任命,报告签字授权人由检测中心机构负责人授权。同时技术负责人、授权签字人必须具有工程师以上(含工程师)技术职称,熟悉业务,经考核合格。
4.1.2内审人员、质量监督人员等分别由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按条件推荐,检测中心机构负责人批准。
4.1.3检测人员和特殊岗位工作人员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4.2 人员培训
4.2.1 培训计划的制定与审批
综合办公室根据各部门的人员培训需求制定本年度人员培训、考核计划,报质量负责人审批。
4.2.2 培训原则及内容
4.2.2.1 培训原则
针对检测中心人员现有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理论基础的不同,分别采用短期脱产、半脱产、外出学习培训和业余学习等四种形式。
4.2.2.2 培训内容
a、理论知识方面的培训主要包括:计量学的基础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及新理论、新科学、新知识等。
b、专业技术方面的培训主要包括:学习新的检验原理、检验方法、检验技
术及水平较高的计量基准,校准器具的维护修理技术等。
c、了解和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提高从事现代高科技活动的能力和技巧。
4.2.3 培训方式
采取理论与专业培训相结合,内培与外培相结合的方式,即对共性的问题或对新技术、新方法的学习,可聘请专家讲课或外出学习;对新毕业的大中专学生及外单位调入的检测人员,要指定专人带培,经考核合格并取得相应的证件后,方能上岗独立工作。
4.3人员考核
4.3.1 考核范围
a、凡从事检测工作的人员,必须参加检测员培训,理论考试及实际操作考核合格取得检测员证方能持证从事相应的检测工作;
b、检测人员必须接受检测中心内有关职能部门对检测/校准工作质量、业务工作技能的检查、抽查及全面考核。
c、其它所有从事抽样、检测和/或校准、签发检测/校准报告以及操作设备等工作的人员,都必须参加相应培训,经过资格确认方可上岗。
4.3.2 考核内容
根据培训内容实施考核,属于检验员岗位培训,以及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培训的,则在培训后实施考核;属于质量体系和相关质量活动及法律法规的内容,检测中心全体员工都必须接受考核。
使用培训中的人员,应由质量监督员对其工作进行适当的监督,如是否能正确的按相应的规章制度、程序文件、检测指导书、确保其对不会对检测中心的质量管理体系、结果质量等造成不利影响。
4.4 培训考核工作的管理
综合办公室要建立所有人员专业尤其技术人员培训考核档案,对种类培训考核的有关文件、记录、考核成绩、证件复印件(或原件)、技术成果等,整理汇总归档,统一保管,并作为技术晋级的依据。
第二篇:质量检测中心内部质量评审程序
质量检测中心内部质量评审程序
1目的
为确认质量体系要素是否得到控制,评定现行质量活动和相应的结果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并判断质量体系的有效性,特制定本程序。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对质量体系各要素的审核和质量活动的开展与管理。3 职责
3.1 检测中心机构负责人负责批准内部审核计划和审核报告;
3.2 质量、技术负责人负责制定内部审核计划,质量负责人主持内部审核的实施;
3.3 内审组长组织内审员实施内审,提出纠正措施要求,对纠正措施计划的实施进行跟踪验证;
3.4 内审员负责编制内部审核检查表,并组织实施内部审核的具体工作; 3.3 其他部门配合内部审核的实施,提出的不符合项的整改工作。4 工作程序
4.1 审核的对象和准则
审核对象为:与质量体系相关的部门、各要素的质量活动与过程,审核准则为质量
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等。4.2 审核的范围和频次
每年至少一次对检测中心所有部门、所有要素进行完整的审核,确保体系有效性。
4.3 审核人员的资格
4.3.1 内审员应经过有关部门内审员资格正规培训,获得证书的有资格人员。4.3.2 审核人员应与被审核部门无关,不能审核自己的工作部门,保持其独立性和公正性。4.4 审核计划
4.4.1 质量负责人每年编制《内审计划》,确定审核的目的、依据、范围、时间、人员安排等,《内审计划》需经检测中心机构负责人审批后实施。4.4.2 根据《内审计划》的安排,质量技术负责人在审核前10天落实内审组成员,任命审核组长。
4.4.3 审核组长编制《审核实施计划》,落实本次审核的目的、依据、范围、审核人员和过程的安排。
4.4.4 《审核实施计划》经质量质量负责人审批后,分发到被审核部门进行准备。被审核部门若对审核计划的内容有疑问,应提前五天提出,进行协调。4.4.5 内审组成员编制《审核检查表》,内审组长对《审核检查表》的内容检查,确保能覆盖审核的范围。4.5 审核实施 4.5.1 首次会议
内审组长主持首次会议,宣布审核计划,提出内审要求和注意事项。4.5.2 现场审核
内审员对被审核部门是否根据质量体系文件要求进行操作的证据进行抽样检查,如实记录审核发现的事实。根据审核准则判断检查事实的符合性,当发现不符合时,应及时通知被审核部门进行确认,并向被审核部门提出纠正的建议。4.5.3 审核组会议
审核完成后,审核组成员碰头,相互交流审核的情况,对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项进行分析,对发现的带有普遍性的、系统性的问题和偶然发生但情节严重、危及检测工作的问题,判为不符合项。对个别的、偶然的、轻微的不符合问题,判为缺陷项。根据审核的情况,提出审核结论,编制《内审不符合报告及纠正措施计划》和《内部质量审核报告》。《内部质量审核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审核的目的和范围; b、审核的实施情况; c、审核所依据的文件;
d、审核组成员;受审核部门代表;审核日期;
e、审核发现的不符合项分布情况,提出的纠正措施计划; f、前次审核后纠正措施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效果;
g、质量管理体系的充分性、适宜性和运行的有效性的改进意见。4.5.4 末次会议
内审组长主持,并宣布审核结论,总结审核的实施过程、质量体系运行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内审不符合报告及纠正措施计划》。
4.5.5 《内部质量审核报告》和《内审不符合报告及纠正措施计划》经质量技术负责人审批后发放到各相关部门,责任部门根据不符合的项目,组织相关人员分析原因,确定时间,实施纠正措施计划。
4.6 内审核组长负责跟踪纠正措施计划的实施并加以验证。
第三篇:人员培训与考核程序
人员培训与考核程序
1目的为实现本实验室质量方针,必须依靠具有较高技术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的检验人员和管理者。而对相关人员的系统培训和继续教育,是提高人员素质的关键。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实验室所有检验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3职责
3.1 实验室主任负责全体人员的考核及重大奖惩管理。
3.2技术管理者负责制定人员培训计划;由实验室组织实施。
3.3质量主管负责全实验室的检验工作各流程的运行质量;提出事故处理及惩处建议报告。
3.4 办公室负责各种培训、考核、奖惩材料的归档。
3.5实验室负责人负责本室各项检验过程的质量考核,并负责本室人员上岗前的培训。
4岗前培训
新调入人员和临时聘用人员由实验室负责进行《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以及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
5在职培训
5.1在岗人员每年都应进行业务培训,技术负责人每年年初制定一份内容完善且可实施的人员培训计划,经实验室主任批准后交办公室保存并组织实施。
5.2实验室根据工作情况每三个月至少安排一次业务学习。
5.3凡新增检验项目或标准被修订,新设备使用前,应由实验室负责组织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或者派出专人到省外参加专门的技术培训工作,并取得相应的检测合格证书,取得合格证书的检测人员回来后要组织相关技术的检测人员进行此次培训的传授工作,并把相关的培训资料交由办公室进行归档。
5.4鼓励未取得大专以上学历同志积极参加各类学历培训和进修,坚持学用对口,具体操作参照主管单位的有关政策。
5.5实验室员工每年都要进行法律知识、政治思想教育培训,由办公室负责实施。
5.6新进人员或原有工作人员岗位发生变化,应由实验室负责安排岗位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时间三个月,考核不合格者,继续培训或解聘。
5.7培训可采用自学,以老带新,实验室组织学习,外出培训,参加技术交流,比对验证,标准宣贯讨论班等形式。
6培训的考核
6.1岗前培训后的考核由技术主管负责,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考核分理论和实际操作两部分,实作考核填写《实作考核能力评价表》,考核成绩进入个人技术档案。两项考核需达到预定成绩方可上岗,如没有达到应重新再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6.2外出培训应取得相应的合格证明文件(如:培训合格证、合格通知单等)。
6.3内部培训考核,由办公室室负责,每年组织一次,考核成绩进入个人技术档案。
6.4 《检验员上岗操作证》的考核、发放
6.4.1经培训考核合格者,由办公室作好考核登记记录,经实验室领导批准后,发放《检验员上岗操作证》;也可由上级主管部门组织对检验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由上级主管部门颁发《检验员上岗操作证》。
6.4.2脱岗两年以上者欲重新上岗,须按相应考核程序进行复查,合格后上岗。7培训的管理
7.1业务培训由实验室根据业务需求,每年年初提出意见,由技术管理者编制计划,实验室主任批准后由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并填写《业务培训检查记录》。计划应有: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对象、培训执行者。每年提出计划前,实验室主任或技术负责人将对上年培训有效性进行评价,以不断改进提高培训的质量。
7.2各类培训应有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培训方式、内容、对象等,办公室负责对其进行检查。
7.3申请学历培训职称考核培训人员,填写申请书后,须经实验室主任批准。原则上利用业余时间,不能影响正常工作。复习、考试期间需离岗的,应持有关证明,经实验室领导批准后方可离岗。
7.4外出业务培训人员应填写《人员培训/考核登记表》,结业后应将考核成绩、结业证在办公室进行备案,作为考核和培训费用报销的依据。考核成绩不合格者,其培训费用自行承担,教材与学习资料要复印后进行归档,供其他人员借用。
7.5各类培训计划、记录由办公室归档。个人培训和考核记录,归入个人技术档案。
7.6对本实验室人员每年进行考核,作为其晋级、晋升、评聘职称的基本依据。考核内容: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德:主要考核政治,思想表现和职业道德表现;能:主要考核业务技术水平,管理能力的运用发挥,业务技术提高、知识更新情况;勤:主要考核工作态度,勤奋敬业精神和遵守劳动纪律情况;绩:主要考核履行职责情况,完成工作任务的数量、质量、效率,取得成果的水平以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7.7 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档次。
8外来人员学习培训及管理
8.1 外来人员(含利用我单位设备平台资源人员)来我单位培训或进行实验,必须经单位领导或技术负责人批准同意,并在办公室办理相关手续后,由相关业务部门安排进行。
8.2 办公室在办理相关手续前,应和相关业务部门衔接,相关业务部门在不影响本单位的业务工作前提下,具体安排培训(或实验)的时间和方式。
8.3 外来人员必须遵守本单位的相关制度和规定(如安全、设备管理等相关制度)。
8.4 外来人员进行试验操作时,必须在相关业务部门指定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使用设备时,应填写仪器设备使用记录,并签字。如私自操作设备而产生设备损坏,其损失由外来人员负责赔偿。
8.5 外来人员实验完毕后,负责指导其实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应检查其使用的设备是否完好,并在外来人员填写的仪器设备使用记录上,同时签字确认。
8.6如有必要,可以由技术负责人或负责其培训的部门对外来人员的培训情况作出评价,并由单位出具相关证明。
9相关记录
9.1人员培训计划表
9.2人员培训登记表
9.3人员考核登记表
第四篇:质量检测中心检测设施、环境控制和维护程序
质量检测中心检测设施、环境控制和维护程序目的为了对设施和环境条件严格控制,保证检测工作的正常进行,确保检测结果的有效性的准确可靠,特制定本程序。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检测中心检测项目所涉及到的工作场所和设施。职责
3.1 检测中心机构负责人负责对检测工作所需设施提供有力保障。
3.2 综合办公室负责对环境条件进行有效监控,达到检验标准的要求。
3.3 检测室按有关规定,对检测工作区域的环境条件进行监测并记录,并对本检测工作条件和内务进行维护管理。
3.4 质量负责人对检测中心环境条件和内务及安全进行监督检查。工作程序
4.1 检测中心的设施、检验工作区域、能源、温度、湿度、照明、通风等环境条件,必须满足检验标准及有关技术文件的要求。
4.2 环境管理
4.2.1 对影响检测结果的环境条件,如湿度、温度、电压等因素进行监测,并记录监测结果,以满足检测工作要求。
4.2.2 对有毒、易燃、易爆物品采取安全的隔离措施,在检测中有废气烟雾产生的,应有排气系统,将废气和烟雾排出,具体执行《安全和环保管理程序》—ATJCZX/02/14-2012。
4.2.3 所有用电设施,必须符合安全用电的有关要求。
4.3 质量负责人对环境条件的日常管理,一经发现环境条件不符合要求,影响检测质量,应立即通知检测人员停止工作,并对出具的数据作及时处理。
4.4 检测中心的内务管理及安全
4.4.1 注意保持检测中心清洁卫生,仪器设备摆放整齐、放置合理,便于操作维护。
4.4.2 为保证仪器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非检测中心人员未经检测室负责人同意,不得擅自动用仪器设备。
4.4.3 检测中心检测室不准进行与检测工作无关的活动,不准存放与工作无关的物
品。
4.4.4 检测中心工作人员要熟知安全用电、防火等事项、灭火扑救方法等,自觉遵守和维护检测中心安全制度,在遇到或发现险情时有责任实施救助。
4.4.5 检测人员工作完毕离开检测室时,须注意切断电源、水源、气源等,关好门窗。
4.4.6 质量负责人定期对检测中心环境卫生、安全做全面检查或抽查,并记录存档。
4.5 当工作环境为非固定场所时,按技术文件中相关检测项目指导书要求进行控制。
第五篇:道口审批程序和人员培训
道口审批程序和人员培训
一、道口、人行过道或临时道口设置的审批程序:
(1)按照行政许可的相关规定,由申请人向成都铁路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成都铁路局企业管理和法律事务处法律部门)提出申请,并领取行政许可申请书及填写说明,办理申请手续。
(2)在具备申请条件的情况下,工务处(道口办)和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对申请进行实质性审查,并作出实质性审查意见送成都铁路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成都铁路局企业管理和法律事务处法律部门)。
(3)所属工务段在工务处(道口办)的指导下,对申请设置道口(含临时道口)、人行过道进行现场勘测和安全措施、管理制度、设置位置、技术标准、工程预算等进行具体核实,并向工务处(道口办)提报核实结果及相关意见。
(4)在工务处(道口办)作出实质性审查意见的批复后,成都铁路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成都铁路局企业管理和法律事务处)负责进行审批和统一送达行政许可决定。
(5)所属工务段在申请单位或个人办理完申请手续,持行政许可决定书(准予许可),按行政许可决定和实质性审查内容的批复执行。
二、工务段每年定期组织道口看守人员集中进行一次业务、技术培训,重点是作业标准和应急故障的处理,考试合格后,验证岗位合格证(签章),以提高道口看守人员的业务素质。同时,各工务段每年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搞好道口非正常情况下的应急故障处理的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