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会干部要讲究协调艺术
工会干部要讲究协调艺术
随着国企改革步伐的加快,企业工会工作的主体、对象、内容、环境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基层工会干部要在新形势下做好工作,就要讲究工作艺术,善于协调各种关系,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切实维护好职工的切身利益,引导职工积极支持和参与改革,在企业改革发展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一、与党组织关系的协调
企业党组织与工会组织的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党组织对工会组织的领导,是工会组织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发挥作用的根本保证,也是工会干部正确行使权力的根本保证。因此,要搞好与党组织关系的协调,工会干部就要自觉接受党组织的领导,紧紧围绕企业党委在每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善于把党委的号召变成广大职工的自觉行为,使党委感到工会组织是企业工作的有力助手。
同时,工会干部必须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主动加强与党组织的信息交流,把职工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以及工会工作的有关情况和自己对各类重大问题的见解向党组织汇报,争取得到党组织的理解和支持。与行政部门在某些方面有不同意见时,及时向党委汇报,由党委出面协调,帮助解决。
二、与行政部门关系的协调
工会与企业行政是相互支持、合作的平等伙伴关系。工会干部要与行政搞好互助合作关系,让它感到工会组织是行政的有力臂膀,工作离不开工会。同时,又要站在职工群众利益的立场上,与行政平等协商,据理力争,积极维护职工利益。在工作实践中,工会干部利用党政工联席会、职工代表联席会、工会各工作委员会与行政有关科室工作联系制度、恳谈会等途径,及时与行政沟通信息。利用工会举办文艺演出、书画展、运动会等文体活动的时机,邀请行政领导参加,增进彼此间的理解和沟通,为工作上的支持与合作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工会组织要紧紧围绕矿井安全生产和改革发展,广泛发动和组织职工开展劳动竞赛、发明创造、小改小革、提合理化建议等活动,积极为矿井发展献计献策,贡献力量。与此同时,还要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把职工群众的建议和意见反映给行政领导,特别是就有关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与行政领导及时进行协商,寻求解决途径。好范文版权所有
三、要搞好与职工群众关系的协调
工会干部就要敢于、善于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工会干部在参与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矿井改革方案、奖惩制度的制订过程中,应及时、充分地反映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努力使职工的意愿和要求体现在决策之中。在日常工作中,把为职工说话、办事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责,对职工反映的问题尽力帮助解决。
要搞好与职工群众关系的协调,工会干部就要对困难职工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困难职工是企业的弱势群体,一般说话、办事都很难,工会干部必须乐于为他们排忧解难。平时,要注意多交穷朋友,经常到他们家里了解情况,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要真心实意地为职工特别是困难职工说话、办事、谋利益。只被动地发现一个解决一个是不够的,应根据矿区实际,逐步摸索建立了源头参与、监督检查、法律援助、稳定预警、协作联系、自我保护六大支撑体系,及时妥善解决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问题,把工会组织的温暖送到他们的心坎上。
要搞好与职工群众关系的协调,还必须注意通过多种形式提高职工素质,主动做解疑释惑的工作。对职工提出的一些没被采纳的意见或职工不理解的决策,要及时说明原因,取得职工的理解。对部分职工一时理解不了或有过激言行的,要耐心说服,受得起委屈,但绝不能放弃原则,甚至做出违背政策规定的事。
《工会干部要讲究协调艺术》
第二篇:班主任要讲究倾听艺术
班主任要讲究倾听艺术
目前,“对话”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关键词。作为对时代精神的回应,对话教学以师生心理世界的开放为特征,以互动为方式,语言交流,心灵交融,师生双方均从对话中获得道德和理性的升华。教育领域里正孕育着全新的“对话”与“倾听”的意识,教育对话与倾听或多或少地体现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中。在班主任工作中,要想深人学生的心灵世界,倾听花开的声音,感受当代学生丰富的精神世界,不仅要实践对话,而且需要学会倾听。
以此来审视我们的班主任工作,会发现班主任基本上垄断了教育的话语权,更多地把学生培养为忠实的听众,苛求他们无条件地倾听老师的教导。道德教育不仅是老对新的教育,更应是双向的教育。正如朱小曼教授所指出的:“新时代的新文化是互补互生的文化,是交融出来的文化。因此成人对待儿童的最聪明、最明智的方式就是平等对话、相互尊重、相互欣赏和相互补充。”在新课程背景下,要让德育创造完美的人格,养成良好的德性,我们更强调班主任的“倾听”,所以,对“倾听”可作这样的诠释:
倾听是一种民主的氛围,消解师道霸权,放飞学生心灵,沟通无限,时时使师生交往气氛融洽,精神愉悦;
倾听是一种真诚的谦虚,教师要蹲下身子,眼睛平视,敞开心扉,没有矫揉造作,没有故作姿态;
倾听是一种热情的期待,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他们的个性的差异,饱含期望的等待,会促成心灵的共鸣;
倾听是一种欣赏和尊重,欣赏是一种风景,尊重是一份赤诚,互尊互爱的课堂如沐春风,其乐融融;
倾听是一种宽容和包含,海纳百川,兼容并蓄,是一种真正的互惠,实现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亲和……
在我们的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处理学生的发言常有这样一些表现:一是“听而不闻”,对学生的发言漠然处之,生怕学生的发言影响正常教学工作;二是“表面应对”,只做简单的应答,“是的……我知道了……”事后根本不进行调查或采取措施;三是“粗暴干涉”,学生话未讲完,就轻易作出判断或处理,这样往往会造成误会和冲突。(班主任
www.xiexiebang.com)加拿大著名教育家马克思·范梅南这样说:“一个真正的发言者必须是一个真正的倾听者,能听懂我们日常听觉范围以外的深层含义,能倾听世间各物对我们说的话。无论是谁,如果想了解教师、母亲、父亲或者孩子的世界,就应该倾听他们生存世界中各种事物的话语,懂得这个世界各种事物的含义。”作为新课程中“平等中的首席”,班主任必须做一个真正的倾听者,倾听学生话语中的深层含义,方能走进他们的世界。如何才能做个真正的倾听者呢?不妨从“五心”人手:
平常心新课程倡导“民主、平等、博爱”的教育主题,已让我们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我们可以把自己的角色定为“导游”、“主持人”以及“导演”、“朋友”等等,不再是独霸讲台高高在上,而是以一颗平常心,用和善欣赏的目光,倾听学生的心声,进行师生之间平等的心灵沟通,让师生的心扉彼此敞开,并随时接纳对方的思想。这时双方的“对话”同时也是一种双方的“倾听”,是双方共同在场、互相吸引、互相包容、共同参与乃至共同分享的关系。
细心倾听需要教师全身心地投入,教师注意力要高度地专注,还要有警觉意识,将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相结合,这样才能从学生的话语中,倾听出学生独到的见解,倾听出学生丰富的情感;倾听出学生的困惑或者疑虑,倾听出深刻的或者肤浅的思想;倾听出学生的欲望需求,倾听出学生的差异区别。相反,如果似听非听,只能停留于表面,无法触及学生心灵深处真实的世界。
耐心与学生交往时常处于一种静默对持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教师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要有充分的耐心,要有执著的精神。有时短暂的沉默之后,时常会绽放智慧的火花和创新的光芒。师生交往中留一些思考的时间,留一些发展的空间,留一些“空白”,让学生充分表达各自的意见,走出自己的小圈子,往往会进人更加广阔的领域。
信心如果对话建立在信任基础上,对话就可以成为平等关系,意味着彼此之间的开放与回应,否则,离开了对人的信任,对话就无可避免地退化成家长式操纵的闹剧。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应该充分地信任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把他们看成是一个个特征鲜明的个体,充分发展他们的个性。无论是对话中有失偏颇的观点,甚至是一些“异端邪说”,教师都应该积极引导,切不可训斥或者嘲笑,否则失去的将是学生的信任,得到的将是永远的缄默,从此再也无法进行平等的对话。师生在平等交换意见的过程中,教师专注的神情、亲切的微笑、信任的目光、其间产生的“张力”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最终孕育出“全新的果实”。
会心长期以来我们的德育不重视激发学生的情感,强调灌输与训导。古人说:“行道而得之于心谓之德。”师生交往应成为情感交往,形成“情感场”,这样师生交往的“情节”才会给孩子留下“道德情结”。因此,要达到这样的境界,班主任要达到倾听的最高层次,必须参与和体验,深人学生的感情世界和理智世界。
有位作家这样说:“有的人会走过美丽而视若无睹,有的人会走过痛苦而漠然处之。而真正的仁人、哲人、诗人,才会用自己的心灵去体察、去感受,去分辨自己所听到的声音中不同的灵魂的震颤。”现代教育是合作的艺术,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表演。成功的品德教育中,班主任与学生在进行情感和思维上的对话,这种对话的发生和存在都依赖于情感合作的持续发展。我们认为要达到教育的理想目标,班主任必须学会倾听,不仅要做一个忠实的听众,更要做一个仁者,拥有宽广的胸襟,撒播爱的种子;做一个诗人,倾听花开的声音,走进学生的心田;做一个哲人,指引理性的思考,将学生引向至真、至善、至美。
第三篇:教育学生要讲究艺术
教育学生要讲究“艺术”
最近,读了魏书生能够广泛地爱他所应该爱的一切。爱他人生的每一段时间,爱他生活的每一个空间,爱他的职业,爱他的事业,但更爱的还是他的学生。魏书生说:“教师对学生关心得越多,师生感情就越密切,一位教师不仅重视教给学生知识,提高学生成绩,还要关心他的身体,关心他的生活,关心他的思想„„”魏老师非常热爱他的学生,有人称赞他:“想着的是全体学生,要把所有的学生教育好才甘心,有一个学生没有教好心里就不安。”他把学生看得比自己重要,自己可以忍受生活上的种种不便、种种困难,目的是把这些学生一个一个地教育成才。
魏书生尊重学生,学生的一点进步,他都表扬,学生犯了错误,他也不直接批评,而是用唱歌、做好事、写说明书、写心理病历等形式自我教育。他说:“做好事,起到了增强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作用,也起到了分散学生犯错误的精力,将其导向真善美。而写心理病历,有利于使学生跳出自我保护的小圈子,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冷静地选择改正自己错误的方法。”魏老师采用这些行之有效的纠错方法,使那些问题学生在自我教育中幡然悔悟,弃旧图新。这就是魏大师爱的智慧,爱的艺术。是呀,教师的“爱”如同良药,使差生心灵上的创伤得到痊愈;如同战鼓,使差生得到力量,力求奋进。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爱心的职业,没有爱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
教师只有在教育差生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这一认识是多么独特、耐人寻味又给人启示呀。
魏大师既当书记,又当校长,还当两个班班主任,教两个班语文课,除此之外还有29个社会兼职,每年外出开会4个多月,在校还要不断接待全国各地的客人,处理四面八方寄来的信件,还要写书。这么多的工作让人不敢想象如何来应付,别说出色完成。而魏大师的法宝是培养助手——“互助。”他说“坚信每位学生都是你的助手,你也是每位学生的助手。”而找好助手的办法是在教育学生时,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你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教师力争不站在学生的对面,而要力争站在学生的心里,站在学生真善美那部分思想的角度,提出: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做能更好。这样学生会感受到老师不是在训斥他,而是在帮助他,老师是他的助手。”
我们平时在工作中经常埋怨问题学生难教,而魏大师在教育问题学生上很有一套,他把“教师埋怨学生难教”打了个很贴切的比方,就像医生埋怨患者的病难治一样。医生的医疗水平是在治疗疑难杂症的过程中提高的,教师的教育水平也是在把难教的学生教好的过程中提高的。从这个意思上讲,后进生帮助了教师提高了教育水平,教师也帮助学生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这样的组织就叫“互助组”。而我们一般老师常常把问题学生当成是工作的阻碍。在魏书生看来,这样思考问题就真的容易把助手逼到对手的位置上。这不又使我想起了魏
书生的一句话:聪明的人到别人的脑子里去找助手,于是他的力量强大起来,明明是对手,后来也会帮助他;狭隘的人到别人脑子里去找对手,指责人家,到处树敌。魏书生班级管理自动化的做法确确实实做到锻炼了学生,解放了老师。
师生心灵的沟通是教育民主的先决条件。一方面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真正为学生负责,真正为学生的发展负责。另一方面,教师还必须设法让学生了解教师,理解教师,信任教师。魏书生说:“教师的心灵对学生如果是一个未知世界,那么就谈不上教学民主。教师应该把自己对人生、对事业、对教学、对语文教改的看法都真诚地和学生倾谈,这样学生才会真诚地、无保留地谈他们的看法。师生在充分信任、理解的基础上探讨问题,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他说:“为学生服务,就不能强迫学生适应自己,而应努力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原有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以使自己的教学适应学生的需要。”他进一步指出,“教师要真诚地认识到自己是为学生服务的。既然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那就必须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魏书生的教育民主集中体现在“决策过程民主,多同学生商量”。魏书生说:“要做到教学民主,就要和学生多讨论、多商量。商量什么?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到教学重点、课时安排,以至具体的教
学方法,都同学生商量,尽可能达到师生之间认识的统一。”他指出,“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即不仅学而且参与教,参与得多了,才会增强主人翁意识。这样时间长了,学生便养成了发表自己意见,积极参与教学的习惯,我也养成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习惯。”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对自己负责也对他人负责的主人。——这是魏书生教育教学一贯的做法和最基本的指导思想。
魏大师善于研究学生心理,对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是很有启迪。他独树一帜的班主任工作艺术对我们现在的工作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真想把他的“艺术教育”学到手,还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锤炼。
第四篇:家访要讲究技巧和艺术
家访要讲究技巧和艺术
上海市实验学校 李萍
一次有成效的家庭访问,可以是一堂生动的家庭教育课
家庭访问是班主任老师最基本,也是十分重要的工作.班主任通过家庭访问能够了解家庭,了解学生,掌握孩子成长的规律和特点.家访也能使老师与家长沟通,形成教育的合力,使孩子能在学校教育下健康成长.有的家访是老师为了调研孩子出现不良习惯与行为的原因,与家长一起探讨,设计改正孩子却显得方案等.因此每次家庭访问都有明确的目的,事先做好充分准备,没有与家长深入的交流与沟通是无法达到预期目的的.班主任的家访涉及是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内容十分丰富,技术操作性很强的一门科学,做好家访工作显然是相当繁重的,家访前必须充分准备,确定家访的时机.为了提高家访的效果与质量,班主任应该不断提高家访的技巧与艺术.一,家访目的清晰,认真做好案头
学生以教学班编入一个班级后,办主任与这个班级的学生家长就形成了一种工作关系.老师联系家长,进行家庭访问就是班主任的一项日常工作.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文化,个性,品行和素养与孩子的成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家庭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可低估.因此班主任在研究学生的同时首先要了解,研究家长.班主任家访必须事先有计划,有准备,可以写出家访设想,根据访问的目的与要求,家访一般有这几类:了解性,反馈性,探访性,调研性.了解性家访是在新生到校前后,老师需要了解其家庭成员,社区环境,了解孩子的现在与过去,特点及个性,这类家访必须做到100%的访问.反馈性家访是根据孩子的现实校内外表现,与家长即时沟通,反馈,有利于家长配合教育.探访性家访是老师带桌问题去观察,思考.调研性家访是老师带着研究课题,以探访形式在聊天中发现问题,积累材料.家访应该有明确的要求,访问要做好笔记与摘要,这些都是宝贵的教育资源,从中可以摸索与寻找学生成长的轨迹.二,选择有利时机,达到预期效果
家访既有预定计划也有临时动议,决不是毫无目的.特别是当学生发生了偶发事件后,班主任在怎样情况下与家长取得联系,能够达到最佳的效果,这是班主任的技巧与艺术,家访一定要改变原来传统告状式访问,避免师生之间产生隔阂.因此,班主任对于特殊的访问必须要选择时机.所谓时机就是班主任选择访问的最恰当,最有效果的时刻,有时候它能达到出乎意料的效果.例如一位平时学习效果较差的学生,经过老师的帮助后有了进步,一次他在测验中偶然去的70分,这个分数在班级里是极为普遍的,但是老师分析后,认为这是他重大的突破,肯定有进步的原因,应该表扬,又值得研究.此时班主任上门家访,既向家长报喜,又肯定家庭近期教育效果,对家庭和学生都是一种激励.三,掌握沟通技巧,注重家访质量
家访是人际沟通的一个方面,既是沟通,那么它必有方法和技巧.家庭访问也有它的规范,技巧和艺术.例如班主任与家长谈话时要集中精神,学会聆听,说话把握分寸,留有余地,对于表现较差学生,应该先扬后抑,正确评价等.班主任在访问前要认真“备课”,做好充分准备,熟练地掌握家访技巧,访问后能使家长对孩子充满信心,对老师增进信任,这样的家访是有成效的.家庭访问一定要注重质量,不求数量,不赶时间.没有效果地访问20家,不如有效果,能解决问题地走2家.四,约定时间恰当,做到礼仪规范
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受到人们的尊重,它不仅担负着教育下一代的责任,而且更重要的是日常生活为人师表.孩子在幼年时的成长主要是以模仿为途径,教师应该成为孩子成长的榜样力量.老师们应该以精神文明使者的形象出现在社会,出现在家长的面前,家庭访问必须严格规范.例如不少学校在家访中明确提出家访应该:“事先预约,必须准时;面带笑容,可敬可亲;不便时间,不宜上门;尊重家长,树立威信”等等.家访的规范,礼仪要求是很有学问的,这些还有待于各位老师在实践工作中积累,总结与创新.
第五篇:教师的批评要讲究艺术
批评:良药未必苦口,忠言无须逆耳
教育免不了批评,批评要讲究艺术。批评的方式有很多种:暗示,以示谅解;沉默,下不为例;直截了当,当面纠错;委婉提示,不伤面子;欲扬先抑,虚心接受等等。做任何事情、干任何工作都要讲究艺术和方法,批评亦如此。但很多人不注意把握批评的艺术,把批评简单地理解为“责与骂”,批评人时如暴风骤雨,披头盖脑下来,不但达不到批评的效果,还会造成不良后果。古人云: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我认为,批评讲究艺术,就能做到:良药未必苦口,忠言无须逆耳!今年1月17日早晨,王书记巡视到我班门前,发现一块一尺多长的大理石红墙砖横卧在教室门口,便拾起来放到我的办公室,防止其再惨遭不测。显然,这块砖绝不是自然脱落的,而是某个或某些同学的“杰作”。想到自搬进新校区以来,校园内一些不文明现象屡见不鲜:打骂起哄,出口成“脏”不绝而耳;地上痰迹斑斑,墙上鞋痕累累不绝而眼;连坚硬的防护网也在一些“大侠”的淫威和武力下扭曲变形,更别说脆弱的花草、玻璃、灯管更是伤痕不断,甚至香销魂散„„虽然这些现象在我班很少发生,但“天下大事,必行于细”,我必须借这块小小的砖,向大家灌输“校园是我家,文明靠大家”的思想,引导学生做“德才兼备”之人,不做“有才无德”之流。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正当我考虑如何处理此事时,墙砖脱落后裸露在外的水泥也粉身碎骨了,一地狼藉。怎么办?是在班上义正词严的一番训话,批评一大片?还是 1
明察暗访,纠出“肇事者”,严厉惩治?抑或是暂时沉默,选择最佳时机,以一种适当的方式,出奇制胜。我曾经读过一篇文章,学生犯了错误以后,老师要根据情况加以判断,可以及时批评,也可以适当沉默。批评是一种责任,沉默是一种宽容;批评可以使学生心有余悸,沉默可以使学生感到温情;批评的目的是让学生得到鞭策,从此不犯错误,沉默的目的是让学生心里没底,收敛违纪行为。作为老师,应该认真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不可偏废,批评大多对学生是一种苛求,往往引起学生的忌恨;沉默太多对学生是一种放纵,往往显得不负责任。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老师才显得和蔼而有威严,可亲而又可敬。当我决定缓一缓再作处理时,又发生了一件事:班上的两位女生不顾寒冷,一捧一捧地把地上的水泥块收拾到垃圾桶里。看到这,我的心里一亮,转身回到办公室,提笔写了一首《受伤的红砖墙》,并在第二天的语文课上进行了宣读:
教室门外,一块红色大理石砖脱落了,冰冷的水泥墙裸露出来,一尺多长。时值隆冬,朔风凛冽。水泥墙,冰冷了人心!
然而,水泥墙期盼来的,不是抚平伤痛的温柔,而是变本加厉的支解,碎石夹着狼藉一片。我的心被刺痛了:草木有情,万物皆然;人不能堪,物何以堪?
水泥墙,默默无语。虽说华丽的衣裳被扯破,显得难看,但仍以单薄的身躯为我们挡住严寒,以自己的坚忍、达观向人们昭示:我在,故我坚持!
两位美丽的女孩,两双温柔的小手,小心翼翼捧起一块块碎
石,生怕触痛了它们!她们眼中,满怀怜悯,满是关爱!这一切,感动了我,温暖了我!
朋友们,生活因为生命而美丽!世界因为生命而美好!善待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吧,因为她们的生命滋养了我们的生命,因为她们的存在精彩了我们的存在!
怀有一颗诚挚的人,怀有一世感动的心,风雨人生中,你将永远拥有两把伞:一把别人感恩的伞,一把他人助人为乐的伞!
朗读的时候,我发现同学们都很专注,眼神中流露出的有理解,有感动,有希望,也有悔恨。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注意观察,除了那块已脱落了红砖,墙上再也没有出现新的“伤痕”,墙上、桌上的乱写乱划现象极少发生,门窗墙的修复周期大大延长、频率大大降低。这说明,一首小小的诗,已经真正起到了“润物无声”的作用。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作为老师,应该多准备几把钥匙,以适应不同性格的学生,适合鼓励的给以鼓励,适合批评的给以批评,适合直截了当的就直截了当,适合迂回曲折的就迂回曲折。批评就是为了改变,对待犯错误的学生不仅要敢于批评,更要善于批评。只要能让学生认识到错误,能够改变,批评的方式应该是不拘一格的。我一直认为,批评:良药未必苦口,忠言无须逆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