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共5则)

时间:2019-05-15 00:29: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

第一篇: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

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

姓名: 年级:级 专业:学号:

【内容摘要】: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有限资源,其基本属性是具有生产能力。作物产量、木材产量、草场生产率都是其生产能力的综合反映。但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却令人担忧,耕地急剧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严重。本文通过对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及所面临的危机进行简要分析,针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字】:我国土地资源现状 耕地减少 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可持续发展建议

我国有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陆地面积的7.2%,占亚洲陆地面积的25%,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虽然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贫乏。根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数据,我国耕地、林地、牧草地总量2004年分别高达12244.43万公顷、23504.7万公顷和26270.68万公顷,分列世界第4位、5位和2位,但人均分别约为当前世界平均水平的38%、31%和35%。以耕地为例,我国一直以不到世界10%耕地养活世界22%的人口。从1996年到2004年,全国耕地面积由19.51亿亩减至18.37亿亩,是世界上耕地资源消耗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而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我国人均土地面积迅速下降。

一、我国土地资源现状

1、耕地面积急剧减少

1996年底我国耕地数量为13003.85万hm,截止到2003年底,耕地面积变为12339.22万hm,净减少664.63万hm,平均每年净减少94.95万hm,累计净减少率为5.1%,年净减少率为0.74%,且年净减少率呈递增趋势。

2004年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已从上年的0.095 hm减少到0.094 hm。全国建设占耕地万14.51 hm,灾毁耕地6.33万hm,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20.47万,hm生态退耕73.29万hm,以上4项共减少耕地114.59万hm。

2、水土流失严重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1945年水土流失面积11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6%;到1998年,水土流失面积扩大到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8%,每年新增流失1万多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的耕地有7.3亿亩,每年流失沃土50多亿吨,全球每年流失260亿吨表土,我国要占20%,损失土地中的养分相当于我国1984年的化肥产量。

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西部。据统计,四川水土流失38.48万平方公里,陕西13.75万平方公里,甘肃13.44万平方公里,贵州7.6万平方公里,青海4.65万平方公里,云南2.81万平方公里,广西1.11万平方公里,宁夏1万多平方公里,实际情况远远大于这些数字。尤其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更是严重,流失面积达43万平方公里,占该地区面积的74%,平均每平方公里每年流失土壤8000吨以上。我国城市水土流失也很严重,1997年对57个城市调查,流失面积达1.9万平方公里,占该地区城市总面积的24.3%。

3、土地沙漠化严重

我国是世界上土地沙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已成为环境的头号问题。到1998年荒漠化面积已达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陆地面积27.3%,占旱地面积近80%,相当14个广东省的幅员;50年来,全国已有150万亩耕地、529万亩草地、1463万亩林地变成了沙漠,遍及18个省市的471个县,直接受沙漠危害的有200多个县。我国土地沙化在不断增加:70年代每年土地沙化1560平方公里,80年代每年2100平方公里,90年代每年2450平方公里,每年递增15%—50%。我国土地沙化最严重的是西北。北方土地沙化面积达149万平方公里,有5900万亩农田、7400万亩草场、2000多公里铁路受到沙化威胁;西北各省的荒漠化率很高:新疆为86.07%,西宁75.98%,甘肃50.62%,西藏42.02%,青海33.06%,陕西15.96%,分别列居全国1、2、3、4、5、6位。每年有11个省和自治区,212个县受沙漠的影响和威胁,每年土地沙化以1000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在蔓延和发展。

二、土地资源危机的原因分析

1、耕地减少的原因

非农建设占用较严重。近年我国城市化步伐加快,城市化的基本特征是人口的聚集以及由此产生的对土地的需求,因此,城市化既是人口城市化的过程又是土地城市化的过程。大量人口向城镇转移必将直接带动城镇住宅用地和各类公共基础设施用地需求迅猛增加,而城镇扩张又在很大程度上通过侵占耕地来实现。

特别如今我国的房地产市场繁荣,发展极为迅速,房价的上涨更刺激了房地产商追求利润。在巨额利润的驱使下,房地产商不断开发房地产。同时,地方政府“占地冲动”的利益驱动机制依然存在,在以GDP为中心的政绩观的驱动下,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一味追求地方财政收入,不断出售土地也进一步加剧了我国耕地的减少。

2、水土流失的原因

水土流失是人为造成的,大量砍伐森林,过度放牧、毁林毁草开垦、陡坡耕种、耕作技术不合理等都会造成水土流失。在农村很多农民没有稳定的收入,有些甚至连基本的生活都无法保障,因此在“靠山吃山”的思想影响下,许多人以上山伐木为生,虽然有风险但由于成本几乎为零,只要有力气就行,所以大家乐于上山不计后果的乱砍滥伐,最终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在西部过度放牧、毁林毁草开垦也导致严重的水 1 22222222222

土流失。特别是黄河上游黄土高原由于大批的人去挖掘发菜,植被破坏极其严重,导致每年有几十亿吨的泥沙被黄河水带走。国外有位学者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黄河带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国人的血液,不是毛细血管出血,而是大动脉破裂”,可见我国的水土流失有多么的严重,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深刻的反省。

3、土地沙化的原因

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主要是指异常的气候条件,特别是严重的干旱条件,由此造成植被退化,风蚀加快,引起荒漠化。人为因素主要指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开垦草地并进行连续耕作等,由此造成植被破坏,地表裸露,加快风蚀或雨蚀。地球上的荒漠化地区,大都是人类最贫困的地区。由于环境恶劣,并且缺乏资金和其他资源,贫困地区的人口被迫加剧开发原已超负荷的土地,如无限制放牧、砍伐森林、过度开垦等来维系生存,从而不断加大土地的负载,形成荒漠化与贫困化的恶性循环。据了解,全球每年有上百万的人,被迫因为荒漠化而走上命运难卜的迁徙之路

三、关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几点建议

就我国而言,要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任重道远,我认为应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1、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加强土地管理,控制耕地锐减。

要加强土地利用的规划管理,就要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的矛盾,实现经济与土地资源的和谐发展。以土地利用的总体为依据,依法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协调好经济发展、耕地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以规划促发展,控制总量,优化结构,促进耕地的合理、高效和可持续利用。控制耕地锐减,要落实“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提高土地存量利用率;控制居民点用地增量;控制城市规模;加大土地立法和执法;搞好土地市场建设;调整农业内部结构要注意保护耕地。

2、健全土地管理政策和法规,加大土地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

制定和出台一些加强土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坚决取缔各种不合理、不合法的乱占土地行为刻不容缓。特别是要制定一些法律规范房地产市场,防止房地产开发商无休止地占地开发。同时还要杜绝工业生产上大量排放“三废”和农业生产上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造成土地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现象。要采取强制手段要求工厂合理处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废”,加强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等的规范使用以减少污染。

3、要高效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业科技应用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

长期以来,我国基本上走的是土地粗放型利用模式,既存在土地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又出现土地资源破坏的问题,大量土地资源投入未能产生出应有的效益,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高效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业科技应用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即以最小的资源投入取得最高的产出。要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着手来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在宏观方面要根据各地区的土地与农业生产条件,因地制宜地优化农业配置,实现农业的区域化、专门化和产业化生产,最大限度地发挥区域的优势;在微观方面要调节农业资源系统内部的土一水一肥一气与植物生长的关系,使之处于最佳状态,以最大限度发挥农业资源系统的内在潜力,减少外部投入,普及科技种田,获得少投入高产出的效果,实现高产、优质、低耗、高效的目标。我们要提倡资源效益,把资源效益放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等的地位,彻底扭转以牺牲资源、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发展的高消耗资源、粗放型发展经济的模式,转变为资源的节约、高效、持续利用的集约化经济发展模式。

4、提高我国的植被覆盖率,合理利用现有的草场、森林资源

由于植被的破坏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因此提高我国的植被覆盖率,合理利用现有的草场、森林资源也是实现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实现森林资源的循环利用,如此既可以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又能实现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和净化空气的目的。不仅如此,森林还能够防风固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沙尘暴的袭击,可谓一举多得。合理利用现有天然草场,防止过度放牧,实现草场的循环利用对于保护水土滋源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1] 钟水映 简新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2] 梁留科《土地生态利用理论研究与案例分析》

[3] 张军岩等《基于中日比较的人口城市化对耕地机制影响究》

来 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5年第1期

[4] 徐宪立等《 耕地资源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5年第3期

[5] 汪如涛 杨涛《浅谈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及严重紧缺的因》

第二篇:我国政府采购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策略

我国政府采购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策略

【文章摘要】 政府采购作为我国政府财政支出的一种重要手段正得到越来越快的发展。由于政府采购在在我过仍在不断的发展之中,但是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仍存在不少的问题,如何采取对策来规范政府采购就成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政府采购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认识的基础上去研究和探索如何加强我国政府采购管理工作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政府采购;现状;问题;对策

近年来,政府采购作为我国政府财政支出的一种重要手段正得到越来越快的发展,而政府采购中的各种问题也越来越多的反映出来,如何规范政府采购行为,使政府采购沿着法制化的轨道快速健康的向前发展呢?

一、我国政府采购的现状

我国的政府采购试点工作开始于1995年。1995年上海市财政局首先开始进行采购试点,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998 年全国29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政府采购试点工作,中央国家机关的试点工作也开始启动。到2000 年,政府采购工作已在全国铺开。自1998 年国家扩大试点以来,我国政府采购市场的“蛋糕”急速增大。政府采购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进展却相当迅速。特别是《政府采购法》颁布实施以来,大规模的政府采购进入具体实施阶段,据财政部国库司的统计数字,1998 年政府采购规模为31 亿元,1999年为130亿元,2000 年为328 亿元,2001 年为653 亿元,2002年我国政府采购规模突破1000亿元,2003 年达到1500 亿元,2004 年达到2000 亿,2005 年达到2500 亿,2006 年达到3000 亿,2007 年达到4000 亿元。在采购资金量快速增长的同时,政府采购的范围也由单纯的货物类扩大到工程类和服务类。货物采购由车辆、计算机设备、医疗设备等标准商品逐步扩大到电梯、取暖用煤、建材等非标准商品。工程采购项目由办公楼建造、房屋装修维修扩大到道路修建、市政设施等大型建设项目。服务项目由会议接待、车辆加油扩大到网络开发、项目设计等高科技领域。《政府采购法》施行以来,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也已取得长足进展,全国各地政府采购工作开展如火如荼。但纵观全国采购,严格按照政府采购制度管理还很不全面,有的情况是按照规定纳入政府采

购管理的采购项目少,有的情况是该纳入政府采购管理的项目不纳入,采取种种方式逃避政府采购管理。中国政府今年同意开始就加入W T O 的政府采购协议一事展开谈判,中国加入这一协议将使外国公司可以不受歧视地成为中国政府采购的供货商。

二、我国政府采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政府采购事业发展迅猛,政府采购市场潜力巨大。特别是《政府采购法》的颁布与实施,对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抑制腐败等方面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然而,在看到这些喜人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我国在政府采购工作中目前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一)政府采购监督体制不完善

《政府采购法》明确规定,各级政府财政部门是政府采购的监督管理部门,依法 履行对政府采购活动的监督管理职责。《政府采购法》同时规定,集中采购机构为采购代理机构,它的职能是根据采购人的委托,以代理人的身份办理政府采购事务,并以非营利事业法人资格的身份对其采购活动承担风险和责任。而现实情况是,有的地方政府采购监督管理机构与采购代理机构没有单独设立,或者虽然分设,但职责界定不明确。这种做法首先与《政府采购法》的要求不否,另外,监督部门与采购代理机构在职能上是一种监管与被监管的关系,若两者同出一门,必然会因部门惯性作用,导致监督部门对采购代理部门监管的掣肘和弱化,同时也不利于采购代理部门依法独立开展工作。

(二)政府采购管理内控制度不健全

1、采购管理配套规章制度不健全。一些单位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未能制定出符合实际需要的采购管理实施细则、采购机构议事规则和操作规程、采购人员岗位职责等配套规章制度,导致采购管理和运行缺乏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的具体指引。

2、采购的组织管理机构不健全。一些单位由松散的临时性机构来负责政府采购工作,机构组成不稳定,职责界定也不清晰,因此不能很好地协调处理采购需

求、预算、计划与运行等方面的关系,难以承担采购管理的重任。

3、未建立政府采购运行评估制度。许多单位未按规定建立评估制度,也未开展采购运行评估工作,导致难以及时发现和纠正采购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许多采购管理机构成员多是兼职,年底都忙于各自分内的事务,无暇顾及采购活动的总结和评估工作。

4、采购管理的内审监督机制没有形成。许多单位没有制定采购管理内审监督规程,实际运行中内审部门往往直接派人参与具体采购事务,既是采购当事人又是监督者,既实施采购事务又履行监督职责,一身二职,失去了内审的独立性和超脱性,不但起不到监督作用,还给事后审计留下难题。

(三)政府采购程序不规范。

在中央和地方的政府采购活动中,仍存在分割市场、歧视供应商的现象。有些地方通过地区封锁、部门垄断等方式排斥其他供应商参与竞标,同时还存在暗箱操作及其他不规范的问题,而这些都不同程度的影响了政府采购的公开、公正、公平。

(四)对供应商监管不力

目前大多数采购中心人员大员较少,对采购全过程的监督明显办不从心。在采购过程中,对供应商的监督仅限于协议的签订,而具体执行过程全凭供应商的自觉。采购中心虽然建立了政府采购投诉制度等措施,但往往是被动监督的成份较大,在采购活动中不能执行严格的检查,对违反协议的行为也不能实施有效的处理处罚。由于对供应商的监督流于形式,导致一些采购项目出现了质次价高或服务质量不高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采购人的积极性,不利于政府采购制度的整体推进。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政府采购管理的思路和对策

(一)以《政府采购法》颁布为契机,进一步建立、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在法律的框架内依法行政、依法采购,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政府采购行为,通政府采购网站,摄制、编辑、制作政府采购宣传光盘,安装有关政府采购的公益广

告,深入宣传《政府采购法》和政府采购制度,大力宣传提高政府采购的影响力。

(二)《政府采购法》明文规定“审计机关应当对政府采购进行审计监督实行“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的三关监管机制。“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政府采购各当事人有关政府采购活动,应当接受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在当前政府采购制度不完善、控制不健全的情况下,为了使政府采购制度真正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审计机关必须做好审计监督这一关。

(三)强化规范采购,打造“精品”意识认真贯彻执行《政府采购法》,各地政府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政府采购管理体系,制定和完善相应管理和保密工作制度,在具体采购过程同步中,对关键、敏感的环节进行重点把关,确保采购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可以邀请公证处公证员进行现场公证,邀请政府采购监督小组成员对开标、评标等工作进行全程监督,使每个环节都能严格按照规范的程序进行。采取技术档和商务标分离,体现政府采购“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把每一个采购活动都打造成一个“精品”,办成“铁案”,无懈可击,即干好了工作,又保护了采购人员。

(四)加强管理,提高效率,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1、加强计划管理,提高计划编制水平。为确保政府采购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在计划编制和审核中,结合部门预算和政府采购计划编制要求,对政府采购计划编制报关的时间、报送的方式和填报的要求等均应明确,并且对采购计划进行严格审核,确保采购计划的规范性。实施定点采购,可以提高采购效率,但应加强管理。为更好地做好政府采购服务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应建立政府采购告知制度,及时向采购单位通报中标供应商单位、联系方式和供应商的服务承诺等主要内容,使预算单位了解采购的产品和售后服务的有关内容。同时,加强与各主管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建立政府采购工作联系制度,并定期召开例会,加强与各单位联络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共同商议政府采购的计划、管理、协调和监督工作。

2、采购“先行先试”,拓展采购范围,不断探索新路,加大政府采购实施力度。不断化偿试政府采购试点,实现政府采购工作的重大突破,“先行先试”,精心准备,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政府采购网站,形成统一数据交换与集成系统,统一管理,信息共享,提高管理效益,较好地完成任务。

3、实行政务公开,加强政府采购工作队伍建设,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政务公开监督是政府采购工作的中心工作之一,也是溶化和完善各项机制、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任际.政府采购协议!的非歧视原则及其适用例外[ J].法学研究,2005(6):

[2] 沈木珠, 徐升权.GPA 与我国政府采购法律制度的完

善探讨[ 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06(1): 85

[3]王学龙.公共财政体制下的财政效益审计问题研究[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7(04)

[4]刘树红.对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分析与思考[J].观察与思考

[5]中国政府采购网.切实采取措施推进自主创新[ EB /OL].(2007-06-17)

[ 200819].http: / /.l

第三篇:我国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

我国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钢铁行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1我国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现装

我国钢铁行业经过近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在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钢铁工业资源利用率低、能源消耗大、污染较严重,受资源、能源、环境的制约越来越明显,因此,必须建立一种发展钢铁工业的新模式,实现资源与环境协调友好发展。循环经济通过“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实现低开采、高效利用、低排放,资源、能源尽可能地循环利用,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我国钢铁工业实施循环经济是目前为止被认为是较好解决目前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资源、能源、环境和交通等问题,是实现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途径。废钢铁是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尤其是电炉炼钢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原料,同时也是转炉钢中效果最好的冷却剂。为了不影响炼钢工艺流程的正常进行、确保成品钢件的质量,必须选用优质的废钢铁原料加入钢炉;亦即废钢铁必须满足一定的技术要求方可可作为原料使用。因此,在废钢铁入炉前,必须进行彻底分选、清洗等前期处理,使之符台不同用途对于废钢铁原料的技术标准。炼钢过程,主要是实现“五脱一化”,即脱碳、脱磷、脱硫、脱氧、脱气体夹杂和合金化。冶金工业对废钢废铁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比较详细的技术要求。2制约我国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2.1矿产资源是影响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钢铁生产的主要原燃料是铁矿石、废钢和焦炭、焦煤。(1)近几年来,特别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钢材需求量的急剧增加,铁矿资源消耗量大增,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凸现。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国产铁矿石进口铁矿石约占世界

海运贸易量的40%左右,我国对进口铁矿的依存度不断提高,己成为黑色金属矿产资源最大的消费国之一,对进口依赖很大。预计2020年我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将达70%之间。近年来,中国钢企“含恨” 接受铁矿石价格上涨。(2)由于中国尚在工业化过程中,社会钢铁累计存量不多,废钢回收量相对较少。以废钢作为主要原料的电炉钢占全国钢总量的比重在17%左右,低于世界平均电炉钢比35%的水平。国内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不适应钢铁工业进一步发展要求的矛盾日益突出。

2.2电力、钢铁物流和水是影响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素

全国能源电力不足、运输的瓶颈制约、水资源短缺是制约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的基础因素。近10年来,我国钢铁工业能耗占全国能耗总量的9.15%~10.15%,物流运输效率低,也是制约我国钢铁业发展重要因素。港口和铁路运输不平衡,造成货物压港等。中国的水资源短缺,钢铁工业耗水占全国工业用水的#& 左右,是用水大户。吨钢耗新水8.03吨,远高于国际先进水平。

2.3环境保护是影响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钢铁企业对环境影响大,近年来我国工业烟尘的年排放量已达1600万吨左右,预计到2010年几乎要翻一倍,形成酸雨的二氧化硫排放也将增长一倍。据环境监测分析结果表明,烟尘是首要污染物,主要来自电力、钢铁、化工等工业企业的燃煤废气排放。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采取日趋严厉的环境保护政策,严格控制污染增长,保持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已是世界性趋势。这种趋势对产业结构将会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钢铁工业作为污染密集型行业,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冲击。环境的制约己成为发达国家钢铁工业发展延缓的重要原因。

3我国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3.1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要求

可持续发展基础有:大力提升产品质量,走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和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目前,我国钢铁工业技术开发创新和推广应用,需要关注以下十个方面的技术:

①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重点高炉矿渣技术和矿渣综合利用技术; ②水循环利用技术;

③对水、烟尘以及一些有害气体的无害化处理技术;

④能源回收利用技术,特别是二次能源回收;

⑤钢铁企业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新技术和企业管理信息化新技术; ⑥清洁生产和绿色制造技术;

⑦各工序节能、节水和系统节能、节水新技术及环境保护新技术; ⑧钢材及其制品的绿色设计技术;

⑨开发采用其它工业和社会的废弃物,变废为宝技术;

⑩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钢材新品种和新一代钢铁材料的先进制造技术等。

3.2可持续发展导向:走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

由于中国钢铁工业发展面对铁矿石、焦炭和焦煤、电力、运力、水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制约条件,实现中国钢铁工业的持续发展必须重视发展速度与制约条件的全面协调。为钢铁工业向可持续化方向发展提供全面、系统的环境保护指导,防止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偏离发展循环经济的本质,有利于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有利于钢铁企业间的比较和借鉴,也有利于我国钢铁工业发展更加针对性地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从总体上加速我国新型钢铁工业化进程。

4总结

通过积极推行焦化厂的清洁生产,我们深刻体会到:循环经济是知识经济、创新经济、高效经济、清洁经济,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经济,是实现焦化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当代企业家的历史责任; 钢铁企业高效清洁生产的难点在焦化工序,潜力在焦化工序,焦化厂完全可以成为钢铁企业的能源转化中心。只要转换视角,更新观念,坚持自主清洁生产技术开发,焦化企业清洁生产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钢铁企业循环经济的目标也就一定能够实现。

第四篇:2014台州社区工作者行测常识-我国土地资源现状

常识判断类题目是社区工作者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中一种基本题型,其设计的内容较为宽泛,考察点比较细,很多考生复习过程中都比较头疼,但其实平常留

心,多看多记,这类题目得分还是比较容易的。下面,我们总结了几个常考知识

点,供参考。

本次专家为大家介绍的是我国的土地资源的基本情况及现状。

我国位于东半球,地处欧亚大陆东部,面临太平洋。我国的国土面积为960

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但我国人均占有土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1/3,世界排名第120位。因而,总的来说,我国是一个土地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

我国虽然土地总面积较大,但山地多,平地少,地形错综复杂,再加上气候、土壤、水分等条件因素,使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受到一定限制。已开发土地面积

约占总面积的69%,而其中耕地仅占13%,人均耕地不到世界的1/2,所以说,我国是一个耕地资源较为贫乏的国家。我国的土地资源具有以下特点:

水土资源不平衡。我国东部和南部的土地总面积占全国的64%,而年径流量

约占全国年径流总量的96%;西部和北部内陆流域的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36%,而年径流量仅为总量的4.4%。长江流域及其以南耕地占全国的38%,水资

源占80%以上;淮河流域及以北地区水量不足20%,耕地却占 62%。这种水土资源的不平衡,不仅影响土地生产潜力的发挥,而且常造成旱涝灾害,使土地资源利

用受到损失。

土地资源利用率低。我国不能利用的土地面积较大,如沙漠、戈壁、高寒荒

漠和裸石山地总面积达23%,而耕地仅占13%。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 28%的林地

中,利用率(即真正有林者)仅为62%,而一般林业发达国家的林地利用率均在80%

以上。在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27%的牧草地中,其草地覆盖率仅为20%~50%。

中低产田多。在占国土面积13%的耕地中,中低产田居多,其面积可达70%

以上,其原因与水土流失、沙漠化、盐渍化及土地养分贫瘠等有关。

土地遭受污染。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工业排放的“三废”进入土壤的数

量逐年增加,受污染的土地面积逐年扩大。

第五篇:我国私营企业可持续发展初探

我国私营企业可持续发展初探

内容提要:私营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的热点之一。论文以著名的民营企业苏宁集团的成功,阐述只要正确运用政策、抓住机遇、科学管理,私营企业一定会有光明前景,同时也必将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论文旨在阐明在新时代里,人们要敢于直面挑战,突破旧观念,私营企业也会大有作为。

关键词:私营企业持续发展

引论

闻名全国的苏宁电器连锁集团始创于1990年,历经十余年的艰辛、奋力拼搏,苏宁现已发展成为年销售规模80多亿、上缴税收过3亿元、员工万余名、连锁企业遍及全国24个省市地区的大型零售连锁企业集团。先后获得中国最具影响力十大企业之

一、全国民营企业10强、全国连锁企业10强、中国商业企业名牌企业、江苏省著名服务商标等殊荣。

更可喜的是自1995年起,是苏宁率先在中国家电流通领域尝试连锁经营的模式。在江苏省内及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天津、成都、合肥、杭州、西安、深圳等地以直营和特许形式建立了数百家连锁店。自2000年苏宁确立了以综合电器升级,连锁扩张提速为战略的二次创业阶段。2003年在南京山西路开设18000平方米的专业自营旗舰店堪称亚洲电器单体店之首,这意味着苏宁电器从空调专营到综合家电经营,再到信息家电拓展的第三次腾飞。在经营品类上,苏宁在做大做强传统家电的同时,大力培育信息家电;在连锁网络建设上,苏宁坚持以时间换空间、数量决定质量,快速建设苏宁在全国的连锁网络。如此种种,我们作为消费者的同时,也见证了苏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成长历程。苏宁集团从当初的“小个体”铸就成今日的辉煌,它成功地昭示了我国私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政策的开放,法律的完善是苏宁形成的根本

苏宁的诞生,绝非偶然,它从一个侧面显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逐步完善。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中产生了两个重大的变化:一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替代计划经济,二是以公有制为主,多种经济共同发展替代单一公有制经济,二者密不可分的。私营企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并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对我国政治、社会、人文等已产生长远的影响。更据资料显示,浙江、贵州、重庆等省、市的工商联合会会长由私营企业主担任。在刚刚闭幕的中共“十六”大上,至少有7位私营企业主党员的代表。十六大报告提出了我们进一步的强调要毫不动摇的发展私有制经济,而且提出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是共同的发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之中,不要把两者对立起来。据此,我们不难看出私营企业在我国正稳步地、持续发展,同时,关注私营企业的未来发展理应成为我国经济生活的热点和重点,我国私营企业的发展道理可谓曲折,它折射了我国特有的历史、文化、政治背景。50年代初期,个体、私营经济在我国城乡生产、流通领域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建国初期,私营经济工业产值约占全国工业总产值75%以上。

1993年底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在第二次审议稿的基础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而随着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民营经济在这个阶段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1992年到1995年这一段,民营经济每年增长的速度都保持在100%以上,甚至超过120%。1995年以后,国家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民营经济增长的势头有所回落,但依然是保持在20%以上。1998年修改后的宪法增加了“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等内容,这对民营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这个阶段的一个明显特征是个体工商户数量减少了,但是私营企业的数量却有了很大的增量。苏宁集团成立于

1990年,创业者以犀利的眼光,敏锐的市场嗅觉,从家电业寻找切入点,挑战国营企业,灵活经营,渐渐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二、规范的组织机构,是苏宁快速成长的源泉

苏宁电器组织体系的设立原则是:专业化分工、标准化作业、模块化架构、层级化管理。在内部管理中突出强调架构、职责与流程的建设。公司的组织架构伴随经营发展不断完善,现在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九大职能、三级管理体系。根据连锁经营与管理特点,苏宁电器内部组织体系划分为品牌营销、市场策划、连锁管理、物流配送、售后服务、行政后勤、人力资源、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九大专业职能领域,集团总部决策层-地区管理中心经营层-终端作业层三个管理层级,并且在全国连锁网络中实现的岗位设置与职能的统一化、标准化,所有的苏宁子公司,都遵循相同的组织体系运作。苏宁电器建立了齐全的各岗位作业流程与管理规范体系,汇编了《经营管理手册》,作为整个连锁体系运行的基本行为准则。

与此同时,苏宁电器采用服务定位、全程全员服务的经营模式。服务定位包括对供应商的服务、对分销商的服务和对消费者服务三个方面,三者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服务于分销商是为了发展连锁网络,壮大规模,更好地服务于供应商;服务于供应商能获取稳定的产品、价格、促销以及售后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分销商和消费者;服务于消费者,树立商业品牌,带动和培育供应商产品品牌。确定了供应商、分销商、消费者三位一体的服务对象,苏宁电器内部经营中贯彻售前、售中、售后全程服务,决策者、管理者、经营者全程服务。在企业经营中,苏宁电器注重互惠互利的厂商合作、平等尊重的厂商关系。在以利益为纽带的前提下,注重满足供应商的长远利益,为供应商培育品牌、提供生产启动资金,共同拓展和维护市场。联合分销商力量,形成统购分销,整合分散的渠道力量,为供应商提供规模采购订单。苏宁的经营风格,倡导以价值战取代价格战。从品牌资源、服务开发和价格组合上体现服务创新。通过创新经营手段,体现个性化、差异化的价值竞争。通过品类开发,开拓新的经营门类,新的经营品牌和新产品,带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通过科学引导消费,了解顾客真实需求,让顾客买到满意的商品,通过全程监管的配送和售后服务,满足顾客个性化的需求,得到物超价值的服务。如此比较规范化的组织架构,促成了苏宁由单一的电器公司向综合型集团公司的良好过渡。

三、以人为本的管理战略,是苏宁做大做强的核心

近年来,私营企业发展速度虽然很快,经济实力也逐步增强,但从总体上看,它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小型企业,同时私营企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在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结构中所占比重不是很大。以所有权和经营权相结合的家族企业为主体,是我国私营企业处于初始阶段的显著特征。产权结构单一,股权分布集中,主要投资人占有绝大部分股份,绝大多数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紧密结合,经营决策权高度集中统一于主要投资人手中。股东会、董事会和经理办公会议的人员,具有很大的重叠性。党的基层组织、工会、职工代表大会等,一般不参与企业决策。截止到2002年6月底,境内A股市场上共有139家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为私营企业,它们仅占同期境内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11.84%。

尽管如此,借鉴国外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及结合本国成功民营企业的启迪,苏宁集团依托“以人为本”的科学、人性化管理,取得了成功。

(一)以人为本 尊重员工主体意识

尊重员工的主体意识,就是充分肯定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私营企业要努力创造条件,使员工们自我意识到其工作的结果对自身有意义,值得为之奋斗;同时又能意识到其奋斗对社会或企业有一定的意义,应该为之效力。自成立以来,苏宁就本着“至真至诚”的为人之道、做事之本、与天下人合作、成天下之大事。

(二)以人为本 增强凝聚力

随着苏宁连锁事业的发展,一批又一批社会人才加盟全国各地的苏宁,成为苏宁大家庭的一员。企业社会化、人才本地化已成为今天苏宁的发展现实。苏宁在企业发展规模成倍增长的过程中,能保持稳健的扩张态势,归根结底是因为苏宁有一支过硬的员工队伍和领导团队。苏宁员工对企业的热爱,并不是来自企业的灌输,也不是来自制度的约束,而是一批又一批苏宁老员工身体力行的榜样作用。苏宁的老员工在跟随企业多年的发展中,随着企业的壮大而获得个人利益和事业的发展,苏宁员工的社会地位和家庭生活质量随着企业的发展而提升。成就与发展、尊重与荣誉、利益与保障是维系苏宁员工对企业热爱的纽带,正是这种热爱之情维系着苏宁由小到大、由大到强。

(三)以人为本 唯贤是用

苏宁集团认为:只有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人员才是人才,判断人才的标准是为企业的贡献的大小,即便拥有学历、资历或文凭,也要考察它的真正价值。苏宁电器选拔人员强调能力适度。所有人员的引进与配置都要符合岗位要求,合理搭配。同时倡导分工合作,不鼓励脱离集体的个人主义。敬业与团队合作精神是苏宁员工的基本要求。大学生是苏宁电器人才引进的重点途径。苏宁电器与全国各地几十所重点高等学府建立了人才输出的长期合作关系,每年都将从高校引进大批优秀的应届毕业生。2003年初,苏宁电器着眼于未来2-3年需要,启动了应届大学生“1200工程”,计划从全国各地的高校招聘1200名应届本科以上毕业生,经过1-2年精心培训与培养锻炼,最终充实到公司各个中层管理岗位中去。为了更好的培养人才,苏宁电器在总部专门成立培训管理部,组建了一支由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能熟练的技术人员组成的教师队伍,根据“专业化、个性化”原则,汇编了《经营管理》、《营销管理》、《连锁筹建》《售后服务》、《物流配送》等一套培训教材,为新进员工和在岗员工提供岗前适应性培训和在岗提高性培训。各管理部门也将培训工作的部门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制定了各自的培训计划,指定专人负责本部门的专业培训,并且在月度的工作考评和年终的部门评优中都将人员的培养输出作为重要的考评指标之一。

(四)以人为本 构筑施展舞台

创业10多年的苏宁实际上正处于企业发展的青年期,要想全面形成苏宁的企业文化也许还不太成熟。但是,面对全国5000多名苏宁员工的向往,面对社会舆论、行业公众的关注,苏宁提出一些苏宁企业文化的精髓和核心内涵,昭示于员工,公诸于社会。集团统一企业和全体员工的共同价值观。价值观是利益取向和利益分配的基础。苏宁在创业之初,企业的利益也就是创业者个人的利益,当苏宁企业规模逐渐扩大,企业利益的实现与员工利益和社会效益满足之间的关系的越来越密切。所以,今天的苏宁早已把企业的利益与员工个人利益融为一体。苏宁强调个人利益,但对个人利益、个人价值的理解和实现手段有企业的原则。苏宁要生存,苏宁的生存离不开与社会的协调、与环境的共融,因此相对于企业利益而言,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高于一切。苏宁要发展,要长远的可持续的发展,因此相对于个人利益而言,企业的利益大于一切。苏宁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努力,苏宁员工的辛勤劳动是实现企业利益的现实力量,因此苏宁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创造财富的财富,不断地提高苏宁员工的利益回报是我们办企业的目的。每一个苏宁人,不管职位高低、不管能力大小,都是在苏宁品牌下、在苏宁团队中发挥个人聪明才智的,每一个苏宁员工都要理所应当地在优先满足企业根本利益前提下。

(五)以人为本 采用科学激机制

苏宁电器建立有系统的评估考核制度体系。各岗位采取月度考核与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从工作职责、计划、精神风貌三方面对员工每月工作进行全面考评。量化考核、个性化考核是苏宁电器考核体系的一大特点,各项考核制度与评估指标都采取评分方式。由于连锁体系岗位设置比较繁多复杂,苏宁电器还着力突出个性化考核,针对不同岗位设置不同考核方案,制定了品牌营销岗位、职能部门岗位、连锁店营业员、配送中心、售后服务中心、客

户服务中心、工程业务岗位等系列化的制度。

结论:

十六大的召开,掀起了中国历史的又一新篇章,这给中国的经济腾飞注入了催化剂。十六大强调了要保护私人财产,这就是要鼓励大家创业,要去干一番事业,要去创造财富。因为没有私有财产就没有私营经济,没有私营经济的发展,就没有市场经济的发展,公有制经济是不可能建立市场经济的。保护私有财产就要承认和保护合法的劳动收入,同时对合法的非劳动收入也要保护。十六大文件里强调劳动、资本、技术、管理,按照他们的贡献参与分配,显然意义非同寻常,这对发展私营经济非常重要。还有就是放宽民间资本进入市场的领域,市场准入拓宽了,因为国家现在还有很多的领域不让私人进入的,这次十六大提出了除了一些有关国民经济命脉的产业都要开发,而且提出来在投融资方面,在税收、在土地和外贸等领域里面,要和国有企业一样实行平等待遇。这就是说民营经济将来会逐渐的扩大,除了某些国家需要垄断的产业外都要开发。这无疑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机会。概言之,十六大以后民营经济会有非常大的发展,那么民营经济发展以后我们建设全面小康的社会就有很好的保障,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全国各个方面的力量调动起来。

同时,我们也欣喜地发现政府、社会体系正积极给予私营企业有效的扶持氛围,健康成长的空间:

首先,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进一步完善。民营经济要得到发展,必须有资本的支持。一部分资本可以从企业家自己的积累中来,但是大部分还是要靠资本市场的帮助。资本流动的根本保证是良好的信用关系,是未来发展我国民营经济的最最重要的条件。我们已看到政府正力争增加金融业的透明度,加强政府对金融业的监管力度,建立个人和企业的信用记录。同时要发展资本市场,进一步对民营经济开放股票市场,发展信贷担保事业,发展租赁业等等。

再次,各种中介机构应运而生,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审计所,咨询公司,批发配送中心,零售经销店,邮购网络,特许连锁店,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租赁公司,专利局,信用记录服务公司等等。这类机构为企业服务,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改善产品质量,降低成本。

同时,政府还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服务,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这必将给民营企业蓬勃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和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从1992年到2001年的10年间,全国登记的私营企业由13.9万户增加到202.85万户,增长了13.53倍;而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则由154.7万户和415.9万户减少到131.8万户和220.9万户,分别下降了14.8%和46.9%;外商投资企业由8.4万户增加到20.2万户,增长了1.4倍。同一时期,私营企业注册资本总额由221.2亿元增加到18212.2亿元,增长了82.3倍(未扣除价格因素,下同);而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注册资本总额由17948.0亿元和8242.0亿元增加到46850.7亿元和10807.6亿元,分别增长了

3.36倍和0.31倍;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总额由1159.87亿美元增加到5057.8亿美元,增长了

3.36倍。在各类企业中,私营企业发展速度最快。这些统计数据充分地说明了我国私营经济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从苏宁的成功,我们还得到这样的启示:私营企业要想做大做强,走出“手工作坊”或“家族企业”的围城,关键在于最高决策层能善于学习、高瞻远瞩、广纳贤才,始终领先于同行。

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几年里,私营企业的经营规模和经济实力将会进一步扩大和增强,私营企业主的综合素质将会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私营企业将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理念、经验,稳步地发展,苏宁集团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

参考文献:

1、张厚义 私营企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学习时报》168期

2、王善明私营企业管理应坚持以人为本

3、.cn

下载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

    我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 一.我国水资源的基本概况 我国水资源并不丰富,水资源总量约为28124亿m3,其中河川年平均总径流量约为27115亿m3,排在世界第6位,继巴西69500亿m3、前苏......

    中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及其防护

    中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及其防护 摘要:土壤不仅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也在人类社会的建立、繁衍和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力量,是社会进步的关键砝码。土地......

    某市加强土地资源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调查报告意见

    为切实加强土地资源保护,保障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用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效益,确保无锡市争创全省“两个率先”先导区和示范区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促进我市......

    中国水资源现状和可持续发展(共5则)

    中国水资源现状和可持续发展 12207010232 孙祥云 信息二班 摘要: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较低,加上区域水土资源分布的严重不均匀,水问题更严重。水是......

    土地资源调查(共5篇)

    土地资源调查:准备工作(组织队伍、制定计划、资料准备、设备准备)外业工作(路线踏勘、制定分类系统、室内预判、地类调绘、补测、校正)内业工作(转绘、量算面积、整饰、成果整理)检......

    我国自然资源现状分析(共5篇)

    我国自然资源枯竭状况分析 自然资源的浪费与枯竭,环境的破化和恶化,使得资源环境问题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最大困惑。为了更深刻地认识资源环境问题,寻求更好的破解资......

    关于六横土地资源现状的调查报告

    对六横土地资源现状的调查研究报告指导老师:龚旺我们的家乡六横,这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远、鑫亚、煤电一体化等大型企业纷纷在这里安家落户,给很多老百姓提供了就业机会......

    北京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与问题

    北京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与问题张新贺 2004073108土地资源管理1班土地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要合理安排它和使用它,使其发挥最佳效益。北京的土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