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的七年,我们该怎样度过它

时间:2019-05-15 00:43: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职场中的七年,我们该怎样度过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职场中的七年,我们该怎样度过它》。

第一篇:职场中的七年,我们该怎样度过它

城市的80后已经迈入职场数年了,三十而立之时,80后的这些人却遭遇到了职场的七年之痒。

频繁跳槽现象已不鲜见,跨行业跳槽和自主创业渐成“追梦人”的选择。上海的许先生,大学本科专业的新闻,毕业后在一家网络游戏公司做市场。去年开始,许先生辞去了薪水高、环境好的工作,决定南下创业。

许先生:因为我自己是学新闻的,我希望有机会去做媒体。现在我把工作辞了就去广州创业了,再不创业来不及了,都30岁了,人生总得创业一次吧。前几天找工作想看看有关面试方面的知识,无意中发现来宾招聘里面有很多有关职场的文章,学习了不少知识。

山东的张小姐,大学学的中文,做了几年文秘之后,选择了考公务员。不过她身边的朋友却没有张小姐这么稳重谨慎。

张小姐:我身边也有这样的,他本身是学建筑设计的,但是他对人体纹身特别感兴趣,建筑行业也是压力挺大的,干了几年以后我听说他辞职了,又重头去学纹身,打算开一个相关的店。

北京的李小姐,一直把创业办视频公司作为理想。但是初出茅庐的她一没资本二没经验。在几家电视台工作了几年之后,最近,李小姐辞去了工作,准备着手创办婚礼视频公司了。如果你在南宁兼职网上投递过简历,你会发现上面的信息量很多。

李小姐:到了30岁关键时刻,大家老是觉得女生应该快要结婚或者是应该生孩子什么的,肯定也是被催来催去的,结了婚之后可能你的生活压力或者是责任又相对来说有一些变化,其实我从大学刚毕业的时候就想自己做,但是一时没有这个勇气,我觉得到现在这个岁数的时候应该是一个机会,如果再不去做可能以后会后悔的。

有媒体调查,80后奔三时,三成人仍是单身,四成人无房,七成人无车,六成人恐惧家庭责任,生存状态并不理想。职场七年之痒无疑是雪上加霜。有调查显示,80后城市白领跳槽最为频繁,6年内人均跳槽2.4次。目前80后中只有32%在从事第一份工作,68%换过工作。

80后们的选择也不无道理。因为大多数人都把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份工作当成尝试和锻炼,很少有人准备“从一而终”。求职面试靠的不只是努力,在柳州人才信息繁多,如何从这些招聘信息里面筛选出好的职位也是有窍门的。如同“先结婚、后恋爱”,不欢而散的情况就难免了。而与工作了三年左右出现倦怠,为了跳槽而跳槽不同,工作“七年之痒”,已经无法通过换个公司来解痒了。这个时候更多的是为了更长远的时间,为自己的职业规划、人生定位而考虑自己的职业选择。内心关于理想、关于幸福的小火苗再次燃烧起来。不过,人力资源专家汪大正认为,无论因为什么原因,盲目跳槽,甚至跨行业跳槽,都需要谨慎谨慎再谨慎。

汪大正:不要把所有的跳槽都太过于游戏化。从负责任的角度告诉他们,职场不是舞台,它毕竟是决定今后生存状态的重要的场合,不能游戏,不是《杜拉拉升职记》。

拒绝职场节目的糟糠文化

“有的职场、调解类节目看似是服务类,其实很不道德”,他举例批评道:“最近有一个节目考验选手的职业契合度,要求选手吃蚕茧、毛鸡蛋、水蟑螂等令人恶心的食物,甚至用挖苦对手,互相打击的办法搞职场竞聘。大量的娱乐元素,使一个服务类节目变成了通过恶搞来博眼球和收视率的闹剧。”

服务功能被异化。这一批评真是击中要害。今年兴起的荧屏职场节目热,确实存在着过度娱乐化的倾向。本应帮助年轻人求职的节目,却成了恶搞、低俗的秀场。前年,相亲节目的“求偶”出现了“宝马女”、“拜金女”、“炫富男”,曾引发众怒;今年,这种恶搞、低俗的现象又在职场节目的“求职”中故伎重演了。佛山招聘信息友情提示您:您投递的一些简历已经过期,请及时更新。就拿江苏卫视的职场节目《脱颖而出》来说,不仅出现了上述让众选手为了应聘,不惜吞吃蚕茧、毛鸡蛋、水蟑螂等令人恶心的场面,还出现了一群比基尼美女在沙滩上肉搏的镜头,她们在三亚进行比基尼“魔鬼特训”,个个热辣性感夺人眼球,彼此肉搏,只是为了竞争一个所谓的女保镖职位。

其实,人们不难从中看出,不论是前年《非诚勿扰》中的“情场”,还是如今《脱颖而出》中的“职场”,搬上荧屏后都成“秀场”,并使原定“求偶”“求职”的服务功能大大异化了,变味了。

完全就是一场戏。广电总局对过度娱乐化下达“禁令”后,相亲节目开始降温,职场类节目升温成了新的热点,目前荧屏已有不下10档职场节目,但让荧屏做秀取代服务功能的现象比比皆是。以前听说过南宁招聘网这个招聘网站,最近在上面发布了一些招聘信息,效果还不错。天津卫视《非你莫属》中的“海归女”刘俐俐,因与主持人张绍刚的“舌战”一夜成名,其走红模式与当年《非诚勿扰》中的“宝马女”如出一辙。东南卫视《步步为赢》应聘选手竟冠以“黄秋生师妹”、“公益王子”等显赫头衔,如此炒作难逃其做秀之嫌。相亲节目红火时,曾出现个别嘉宾身份造假嫌疑。近来,职场节目中也再度引爆了选手造假**。这一切都令人生疑,这究竟是真招聘还是伪做秀?有网友对此抨击道:“有时候真感觉被电视台忽悠了,明明就是求职,煽情、吵架、侮辱什么都来,完全就是一场戏。”

低俗难治需反思。然而,过度娱乐化还远不止近来兴起的职场节目。李伟在批评有些职场节目时,列举了许多荧屏低俗现象。如电视节目中出现了“拜富、拜金、拜贵”等不良价值倾向,“有些电视台做的2011年英国王子婚礼的节目,解说词充满对贵族生活的艳羡;还有一个节目“探秘2011巴黎名门千金的成年舞会”,充满羡慕追捧情绪,这样的节目是不恰当的。” 身边的朋友很多都是在柳州招聘发布的招聘信息,效果不错,做人事招聘这个工作,有个有用的招聘网站很重要。他批评一些矛盾调解类节目热衷披露绯闻隐私,展示黑暗心理,甚至故意挑起矛盾,完全违背了节目的宗旨。他说,总局一直强调不允许网络红人、有丑闻劣迹的人物上电视节目,然而请出网络红人拉动收视的现象依然还有,甚至出现在很重要的电视媒体节目中。他批评说,一些自称反赌、反盗的节目,却详尽展示赌术、盗术等丑恶现象。一些节目自称请老地下党员讲革命历史,但主持人关心的热点却是如何扮假夫妻,追问怎么睡觉。

应该指出,广电总局近年来“禁令”频发,对于遏制荧屏低俗风是很有成效的。然而,只要我国电视界依然只流行唯收视率论,低俗风还是会卷土重来,甚至借“壳”上市,并不断挑战社会的道德底线。今年是广电总局对过度娱乐化下达“禁令”后的第一年,却依然出现了上述低俗现象的反弹,这就更需反思了。

第二篇:青春该怎样度过

青春该怎样度过

即将毕业,走出学校站在社会的十字路口,又一次从内心深处感到前所未有的沉重和茫然;那个关于人生道路的选择和判断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不容回避地萦绕身心。有限的思考是苍白无助的,越是思考就越是感到异常沉重:思考和不思考都是一种痛苦,然而只有思考才能让人痛并快乐着。

同样是关于人生的思考,1980年发表在《中国青年》杂志上的潘晓来信---《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一个少女饱含泪水的激越诉说和痛苦思考,引发了全国围绕一场关于人生观的大讨论,她在信的末尾这样写道:“我相信青年们的心是相通的„„”时至今日,重读此信,依然能够感受到这一拷问的冷峻和强烈的时代穿透力。青年的心灵相通,命运相连,越走越窄的人生道路让我们充满疑惑。其实疑问即是思考,思考才意味着我们对于人生产生了怀疑和警醒。

这一拷问尤其可贵,当年引发人生观的激荡促使一代青年思想的解放。我们的精神和人生也需要这样的“思维暴动”,通过这种暴动,才有可能砸碎一个压抑的、按部就班的、桎梏绝望的生存逻辑,解放出一个自由的本我。陈胜吴广引领的大泽乡起义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为了向被安排走向奴役和死亡的悲惨命运的挑战,以此来凝聚共识争取自由的可能;潘晓“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是向人生道路和生命价值发出反抗绝望的呐喊,唤醒自我思考和选择,反抗人生被时代所安排,挣脱被物质所奴役,拒绝浑浑噩噩的自我麻醉与盲从。人的思想,价值观,人生道路都是一个个阵地,积极的、自我的、向上的、高尚的思想不去占领,如蚁附膻般蜂拥而上的将是消极的、自私的、物欲的等思想的疯狂抢攻。人生就充满这样的战斗,第一敌人是自己,第二个敌人是社会环境和冰冷的现实。

人生的“思维暴动”是自我掌舵,我主青春的自我救赎,它是那么的可贵,同时又显得格外艰辛和迫切。

二 青春凋谢:反抗绝望的自觉和勇气

人生需要选择,人的价值需要思考,而人活着就得有希望,否则人生就会戛然而止,人的价值自然无从谈起。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心灵的绝望,作为个体的人在面对漫长人生和纷繁的社会时,显得那么的渺小和微不足道,个人生活在社会和人生这两个载体上,总是充满了挫折与磨难,我们会时常感慨人生大沉重和现实的无奈。同龄中有人在这种无奈面前绝望了,选择自我凋谢青春的花朵,这便有一个严肃的话题横亘在我们面前:如何反抗绝望?这个问题不妨以“杨元元事件”做以剖析和启示。

杨元元自杀让很多人沉重的质疑这一名言——知识改变命运。在此,我们不对杨元元是否缺乏生命韧劲和责任担当做任何评价,道德范畴的反思不是悲剧的本质启迪之所在。在“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面前,杨元元彻底绝望了,她的绝望时由两部分因素造成的。一方面是这个社会的现实铁一般的嘲笑了相信这句话的人:十几年应试教育学习的知识在面对社会时成了脑袋中的脂肪;梦寐以求的大学成了产品生产线;指引探索灵魂的师长只教会我们如何赚钱;压抑的大学不再是知识和思想的海洋,而是扼杀天性、禁区遍布、堕落郁闷的牢房;努力拼搏换来的结果不如“爸爸是李刚”;两世轮回才能买得起今世的车和房„„另一方面,最可怕的是杨元元对知识也彻底的绝望,孩子和洗澡水被一同倒掉,帮我们认识现实、把握命运、改造自我、改良社会的唯一工具和武器也被绝望彻底扼杀,那么一切又怎么可能还有希望呢?

真理经常被人践踏,我们绝不能因此看不起它甚至抛弃它,相反,我们需要对此有一种警醒和觉悟,需要有勇气来面对并匡扶它。反抗绝望,战胜绝望就是探索希望,他需要我们比任何时候都要更加强烈的坚守真理,笃信真善美,向往公平正义;就是需要我们自我负责,理性觉悟,不断的充实自我,完善自我,跳出狭隘,锤炼应有的生命韧度,是自己尽快精神成人。

三 战备年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舍弃了对自己和社会的绝望,我们才能不辜负一个时代。因为时代是人生的故乡,人生是时间的单位尺度,有限的人生在宏阔的时代面前经不起绝望和沉沦。

毋庸置疑,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盛世,但这是青年的不幸。温水煮青蛙式的社会生存逻辑让一批批有梦想有抱负的青年在物质至上的温水中失去了灵魂的信仰和梦想的生命。之所以说是战备年代,是因为我们面临着比**年代的青年人更多价值观冲突与诱惑,对此我们需要枕戈待旦,厉兵秣马地备战,才能避免被湮没。和平时代最容易造就一大批平庸的物质的奴隶,**年代却容易成就许多纯粹的人。“五四”时代的青年为国家争自由,为人民争主权,以文学、思想、运动的方式轰轰烈烈的成为新世界的先锋导引,这是我辈青年难以逾越的一个历史高度。先贤们幸运在于它们的青春方向明确、道路唯

一、现实冲突和诱惑小,只需要投身大潮,挥洒青春的光和热即可。而我们的时代呢?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极大的促进了物质的繁荣,由此带来利益和价值观的多元化,现实的诱惑、抉择的成本、观念的冲突、前途的迷雾是一场场无休止的厮杀,我们疲于应战,战战兢兢的驾着生命之舟在风浪中颠簸。迷茫与困惑成了我们这个时代青年最显著的标签,堕落和脆弱是我们这个时代青年最危险的信号。生活在这个时代,想要有所作为,想要不负于时代,首先需要处理的事多元价值观的取舍和现实的诱惑,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道坎儿。

在这样的现实面前,我们尤其不能将探索和选择的权利拱手让人,尾随或复制成功是最愚蠢的笑话,也是对青春的亵渎和不自信。鲁迅先生在《导师》一文中告诉我们:“青年又何须寻那挂着金字招牌的导师呢?不如寻朋友,联合起来,向着似乎可能生存的方向走。你们所多得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为平地的;遇见狂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问什么荆棘塞途的老路,寻什么乌烟瘴气的鸟导师?”

青春就应该有磅礴的自信和开拓的勇气,面对人生和社会,我们能做的就是: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四 回归现实:自觉锻炼敏感清醒头脑

备战诱惑,拒绝平庸,携手同伴,勇敢探索是我们积极主动、强势生存与这个社会的唯一选择。回归现实操作层面,我们需要一颗敏锐的心和清醒的头脑。

青春最可贵的地方在于四溢的激情和充足的时光,这是我们最大的也是唯一的资本。我们可以毫不顾忌,全力以赴地去探索,这如同一台强劲的马达,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洞察判断是我们控制马达的制导中枢。拥有敏感的意识是最大的前提。敏感首先应是对现实强烈的关注情怀。哀莫大于心死,哀莫大于无视,青年是时代的希望和脊梁,承载着国家和民族未来更美好的期望,对于现实不了解,不关心的麻木将是一切都变得前景惨淡,我们周围有了太多的“事不关己”和“与我何干”式的麻木的狭隘小我,“爱管闲事”的实在太少。其次,敏感意味着对社会使命和责任召唤的一种感知能力,只有切实感知到社会的召唤,才能产生自我使命和责任的动力,从而才有可能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衔接和统一。另外,敏感也意味着对现实的积极思索和介入,是培养洞察力和判断力的前提。对于发生在身边的,眼下的事情应当多思考一点,深入一点,尽可能的主动去认识和解释它,这样才能葆有一个清醒的大脑,才能摆脱不明不白,糊里糊涂的生存状态。

现实虽然沉重坚硬,但是只有主动积极的思考才有可能找到行动的方向和解决的途径。抬头看方向永远应该排在低头走路的前面,价值虚无和精神空虚只能靠此来吹散,理想的荒原需要思想的烈火来耕耘,只有这样,青春的沃土才不至于“草盛豆苗稀”。

五 跨越天堑:终于理想的信念和持续行动

青春是一个多梦的季节,不安分的心总会涌出许多异想天开的想法。这些稍纵即逝的、朴素的、零散的理想碎片是青春最美的恩赐。随着对社会和现实接触、认识的加深,我们也不断的对理想进行修正、充实,最终确立自我的理想,培植坚守理想和行动实践的信念。

然而,理想和现实之间似乎永远横亘着一道天堑。面对现实,理想总是那么的苍白和遥不可及。理想是一个沉甸甸的宝贝,没有它我们倍感空虚和迷茫,拥有它我们又往往不堪重负,时常想放弃,偶尔又想捡起,不知不觉中,我们成了刻舟求剑的人:暂时抛下理想以获取轻松的喘息,再次打捞时,理想早已没了踪迹,原地等待的只有回忆。青春是一把无情刻刀,它时刻在改变我们的模样,有多少人在现实中枯萎了梦想?放弃理想只能走向现实的刑场,于是青春就只能用来祭奠,而非纪念。

我们所缺乏的就是坚守理想的信念和勇气,缺乏朝圣者般的虔诚,断断续续的行动又怎能跨越现实天堑?!有这样一幅画面总让人震撼不已:坚守理想的信念是宙斯对他施以的惩罚,西绪福斯推着巨石从山脚艰难地走向山顶,面对又铿然滚落山脚的巨石,他所做的只是淡然一笑,然后从山脚再次将巨石推起向上走„„这一种执着的信念和持续的行动是连接天堑的唯一通途。其实,任何理想事业不都是反复推着巨石往山顶走吗?面对周围讥笑的目光、注定的挫折、内心的怀疑,我们能否坚持到底?

切格瓦拉说:“让我们忠于理想,让我们面对现实”,让我们用持续的行动铺就通往理想的道路,唯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为理想而生的生活斗士,成为一个高尚的、纯粹的、脱离平凡和低级趣味的人。

当青春已成往事时,我们可以回首如是感慨,我的青春这样度过:没有虚度年华的悔恨,没有碌碌无为的羞耻。

第三篇:我们该怎样打造名校

我们该怎样打造名校

2007-04-04 14:43 【大 中 小】【我要纠错】

大连二十中校长 刘春普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那是因为一个好校长,能够改变学校、发展学校、使弱校变为强校,并造就名校,办出和谐教育。

做一个好校长,不仅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宽广的胸怀,最难的是要拥有大局观,能够根据学校自身的情况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抓住学校发展的主要矛盾,准确做出判断,规划学校发展目标,引领师生共同前进。

校长是办学方向的掌舵者,教育思想的贯彻者,学校管理的指挥者。从某种意义上说,一所学校在具备相应的办学条件以后,校长便是决定的因素,而这个决定的因素主要是在校长成功治校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一所学校办学层次的高低,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校长的管理水平,学校的发展实际已证明了这一点。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员”、“中国西部地区教育顾问”、全国优秀教师,市劳动模范、曾在2005年获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百位德育科研专家”奖的大连二十高中校长刘春普,先后在几所普通高中任校长期间,改变了学校的面貌,其发展、变化和所取得的骄人成绩,让学生家长满意,同时,他的学校管理经验也给了我们诸多思考和启迪。本网特刊发二十高中校长刘春普关于如何打造名校的文章,给更多的校长提供借鉴和参考。

校长是管理者,但不仅仅在于如何去“管人”,更重要的是如何在高层次去“影响人”。校长的职责应定位在“引领”和“倡导”上,用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引领”教职工努力工作、用心工作、快乐工作;并“倡导”教职工科学工作、用脑工作、有效工作,从而打造智慧型的教师团队,构建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那么,校长在治校中如何提高学校管理的层次呢?作为校长,应该积极地探索、实践和追求。

要用先进的理念引领学校

办好一所学校,校长必须要有先进的办学思想。办学思想是校长的教育理念、信仰、价值观在学校工作中的体现,是校长的智慧和创造才能的展示。办学理念是一种观念,更是一种思维结构,是校长对教育的理性认识和理想追求。它决定着校长的教育行为、学校的办学方向。换句话说,有什么样的办学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学校。鲜明、科学的教育理念是学校基于文化品位和人才培养特色的凝聚,是新时期学校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定位的选择,是引领学校持续发展的指南。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因此说,能否有自己的办学思想和办学主张,是一个校长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缺乏理论指导的学校管理,其教育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必然是盲目的实践,严重一点说也可能是危险的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讲,校长职务不仅仅是行政职位,更是一种学术地位。校长应有一种学者风范,要把自己的办学思想贯穿于日常的管理活动中,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去影响、带动教师,把自己的办学思想转化为教师的行动。

要致力于学校的制度建设

管理是一门了不起的艺术,它的最高境界就是让每一个被管理者都感到自己的需要。用法纪规范学校,首先校长必须熟悉掌握国家有关法律规范,特别是教育的法律法规,明确国家法律法规对学校方方面面的要求。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是学校的第一责任人,对办学负有法律责任。同时办学是法律赋予校长的职责,由此可见,校长行使办学权力时应具有强烈的法制观念,必须依法办学,依法治教,用法纪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科学、规范的制度是校长依法治教的重要保证。因此,校长治校的首要任务是要致力于健全和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在制定制度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注意发挥教代会的作用,使制度“合法化”,这样才能被广大教职工所认同并自觉遵守,这也是一个校长高超领导艺术的职责。对一所学校来说,除有了一套好的章制外,还需要狠抓章制的落实。可以说,一切制度、规定,如果没有检查和督促,没有良好的运行机制,没有过硬的措施作保证,章制都将变成一纸空文。制度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校长及学校办学思想的外化。哈佛大学荣誉校长陆登庭说得好:“哈佛的成功主要是形成了一种明确的办学理念,一套系统的制度和机制,所以现在即使没有校长,哈佛一样可以正常运转”。由此可见,制度、机制在学校管理运行中的功能、作用和重要性。

要形成特有的管理风范

办好一所学校特别是办成一所名校,归根到底是要进行学校的文化建设和积淀。学校要有持久的生命力,必须加强文化建设,以特色文化立校。我认为,学校之间的真正差距,并不是物质上的差距,而是学校文化之间的差距。一所成功的学校必定有其内在的精神积累和成功的管理理念,这是一所学校长期形成的无形资产和宝贵财富,是维系、规范、凝聚全体教职工的精神纽带。因此,校长要注重办学经验的积累和校园文化精神的积淀,并且加以扬弃、总结提炼,使其上升为理论,不断探索适合学校实际和发展需求的管理模式,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和管理风范。从本质上说,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文化的引领。

在管理过程中,校长要做到,决策讲究民主化,执行讲究规范化,评价讲究多元化。当好一名校长,首先必须是一名战略家,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分得清事务的主和次、本和末、源和流、重和轻、急和缓、善于抓根本、抓大事,这样才能高屋建瓴,提纲挈领,繁而不乱,众而不惑,统之有宗,会之有元,把学校事业推向前进。简单地说,管理就是让合适的人做适当的事,在适当的时间做恰当的事,让有效的资源做有效的事。校长是管理者的管理者,学会“分化”,让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忙”起来,让自己在事务中“闲”下来;去不断地思考学校的发展策略,进行学校管理创新,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水平和校园文化水平。我认为,管理最少的又是高效的校长才是最好的校长。

要用创新动力发展学校

校长要带头开展教育科研,理性思考教育教学问题,不断地创新教育。高考制度及新的课程改革向我们校长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教学如何变知识灌输为能力培养?如何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有比较宽厚、扎实的知识基础,又形成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中学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重要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让他们得到自然健全的发展,为将来知识积累作准备,使学生不仅有辉煌的今天,更重要的是有一个辉煌的未来。“近渴”(高考问题)当然要解,远水(未来发展)更要蓄。使学生有很强的可持续的发展,将来能立足于社会、发展于社会、贡献于社会。我想这是每一位校长都必须思考的问题。思考的深浅决定着学校发展的水平和高度。勤勤恳恳工作、管理好学校是校长的责任,思考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发展,能够赢得未来的竞争是校长的高层次责任,而且是更重要的责任。只有对这些问题有了清醒、正确的认识,素质教育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校长要带头开展教育科研,积极探索、研究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问题,站在理论的前沿去指导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这是提高学校管理层次的根本。

我们常说,学校是教育真正发生的地方,而教育的使命是每一个人(无例外地)发展自己的才能和潜力,教育是一项直面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生命质量的社会活动。学生的才能与潜力的发展不能单靠教师的一张嘴一支粉笔,它需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教学的方法不是教师的随意性动作,它需要针对课程目标,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教学的质量不是靠死记硬背、题海战术,它需要有科学的传授方法与适应学生的学习方法;学校的发展不是凭校长的个人意志和文化水平,它需要有科学的规划,有文化的力量,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教学研究与教育科学研究。因此,校长要树立科研兴校的思想,用教育规律组织教育活动,大力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特别是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至关重要。校本就是立足于学校发展,研究学校、教师遇到的实实在在的问题。校长、教师应成为研究的主体,通过研究解决问题,促进发展;通过研究,规划发展,提升学校品位。

要有明确的办学目标

从教育的终极目标和人本的观点看,我认为,教育应使人有质量地生活,教育是为了人的幸福。既然如此,那就必须重构学校的教育管理,努力使学校成为师生共同有质量生活的生态园,努力使学校成为师生能持续有质量生活的共同体。学生有质量的生活源于教师有质量的生活,一个不幸福的教师,不可能使学生幸福。教师的有质量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张扬教师的教育教学个性的过程。就办学目标而言,学校管理不能仅仅停留在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层面上,更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的考分上。作为校长,在抓好常规管理的同时,应该考虑学校如何进一步发展,如何提高办学的层次。用开阔的眼界和抱负,认真规划学校未来的发展,把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作为办学的根本目标;使学生在情感、道德、能力、体魄、精神诸方面全面发展。校长应善于提出学校各个时期的发展目标,并且把制定目标的过程变成动员、激励全体师生不断奋斗、努力进取的过程,以坚定的信念、锲而不舍的精神去实现自己的办学追求。一流的校长既有识别机遇的敏感性,又有捕捉发展机遇的胆识。

作为一校之长,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编织学生生长成才的摇篮,搭建教师发展的广阔舞台,实现学生、教师、学校的同步发展。让每一位学生扬起理想的风帆,让每一位教师感受教育的甘甜,让每一位家长分享丰收的喜悦,让我们的学校成为发展的乐园,是我的教育目标和不懈的追求。

要用人格魅力影响学校

人格包含着三层意思:一是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二是个人的道德品质;三是人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资格。我想作为校长要从某种意义上成为学校的象征,“人格”至关重要。首先,作为校长要以良好的道德品质去影响师生、感染师生;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善于明辨是非、善恶、美丑;要有博爱的品质。只有这样,校长的思想才会有辐射力,道德才会有感召力,威信才会有穿透力;学校才能形成一种弘扬正气的主流意识,才能带出良好的教风、学风,培养出良好的校风,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其次校长要有宽阔的胸怀、健康的心态,以及亲和力和感召力。作为校长,面对着一个个生命体,如何把每个人的力量凝聚起来,校长就要善于集思广益,虚心听取教职工的建议与意见,善于倾听师生员工的心声,理性地接受不同意见甚至是批评性评论;要学会理解、宽容,善于为教师喝彩;要加强与教职工、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走出办公室,走进教职工中,走进食堂,走进学生中,了解师生员工的学习、生活、工作情况,帮助他们排忧解难,用自己的言行拉近与师生的距离。再者,校长既要懂得维护自身的人格尊严,又要懂得维护教职工、学生的人格尊严,维护人格尊严的关键在于学会尊重,校长要学会尊重教职工、尊重学生。我们强调民主管理,强调教师与学生平等,核心的内容是人格的尊重。因为从权力上、能力上、知识上学校成员是不可能平等的,唯有人格(作为人的资格)才是平等的。校长的人格魅力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是思想的魅力;你可以是一个尽善尽美的大好人,但是没有思想,绝对不是一个好校长。一个好校长首先是一个教育家,其次才是一个管理者。

总而言之,管理中的“管”和“理”是辨证的,“管”是为了更好的“理”,“理”是“管”的基础、前提和准绳。校长要管理好一所学校,提升学校的层次和品位,尤其是打造成名校,的确需要几任领导的努力才有可能实现,办出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四篇:我们该怎样对待作文

我们该怎样对待作文及作文教学

胡继明

到底该怎么对待作文,作文教学到底训练些什么,多年来争论不休,实践中,各个老师也是各有侧重,反正是一个老师一个搞法,更多的是想怎么搞就怎么搞,没有计划,没有安排。有人重在语言,有人重在思想,有人重在结构,总之,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我说,有理不错,但也得有目的,有计划。以下是我对作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第一,必须重视语言文字的基本功训练,指如何做到书写规范、清楚,造句通顺,正

确使用标点符号等。

作文是运用书面语言来交流,作文能力就是运用书面语言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如果一个人提笔文句不通,错别字连篇,乱打标点,那么,交流的目的就达不到,作文能力自然低下。语言文字基本功指的就是文字的书写,文句的通顺,标点的正确运用,作文教学中,如果忽视语言文字基本功的重要性,那么,你的作文教学便不可能收到好的效果。有一个现象应该引起我们深思: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就明确规定,小学毕业生的作文要达到“语句通顺,书写工整,不写错别字,会用常见的10种标点”,可是,到了高中毕业,仍有不少高中生,写病句,写错别字,乱用标点,以致到了大学,大学写作课教师仍旧把语言文字的墓本功列为写作教学的重点来加以解决。这就是说,小学作文教学就应该完成的任务,拖到大学的写作教学才算勉强完成,甚至仍然没有完成!

这种现象的产生跟某种认识有关。不少人都认为语言文字标点之类是枝节问题,是不值一提的,作文教学应该抓“观点鲜明,主题正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会记叙,会议论,会说明”等大问题、高难度问题,哪能在这些鸡毛蒜皮的问题上费功夫。的确,主题、观点、内容、结构、记叙、议论、说明等方面是应该抓好的,但这看法把“大问题、高难度”和“鸡毛蒜皮”弄反了。如果不特别从“高、精、深、新”之类去要求,那么,主题正确、观点鲜明、内容充实、结构完整和会记叙议论说明等比之于语言文字基本功符合要求(通顺、正确等),究竟谁是“高难度的问题”呢?显然是后者而不是前者。就算学生能做到观点正确,主题鲜明,内容充实,也不能说明他作文没有问题,因为更多的学生存在语言基本功方面的问题。可以说,从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你会深深感觉到,学生在病句,乱用标点,不能正确书写方面的问题,比结构,观点等方面的问题要大得多。

举例来说,让学生掌握叙事的顺序,我相信几分钟就可以办到,可是让他写一篇文通字顺的文章,又需要多少时间呢?很难说,少则一年两年,多则几年,十几年,甚至一辈子也搞不清。相信每个老师都碰到那种搞了几年写没法写清楚文章的学生。可见语言文字基本功比之于作文教学的其他方面,它的确是“高难度”的问题。至于说它是细枝末节的小事,其他方面才是大事情,从文章的角度看,也许有一定的道理,但从培养作文能力的角度看则如前述,它才真正是大问题。必须指出,如果一个人句子写不通,错别字多,标点符号不会用,你对他讲怎样提炼主题,怎样使文章结构严谨,怎么议论说明,怎么叙述,就有点舍本逐末,显得有点荒唐了。奇怪的是,不少学生语言文字基本功方面毛病百出,文章却主题正确,结构完整,还能多种表现手法。可是,这样的文章拿得出手吗?能说他写好了作文吗?反过来,如果学生能把作文写得文从字顺,一句一句把话说清楚,能够正确地和别人交流,我们就可以说他的作文过关了。

可见,语言文字基本功既是中学作文教学中的最大难点,也是提高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

第二,要注意内心世界的感悟和体验。

每个进行作文教学的老师,都强调学生要观察,那么到底要观察什么,我想,这种观察更主要的是对人心灵世界的观察,而不是对纯客观世界的观察,因为客观世界更多时候没有脱离主观世界而存在,当然纯粹的科学除外(我们这里的写作,不涉及到科学论文的写作)。例如,一个人的喜怒哀乐,总是要“传染”到客观世界,今天和昨天一样阳光明媚,但今日心情不好,悲伤得很,那么明媚的阳光就会变得刺眼;和煦的春风,就会变得“春寒料峭”。对客观世界的好坏评价,都不能摆脱人的主观功利。从这个角度来说,观察的重点应是对人心灵的体念,没有了对心的体验,你就感觉到大海的宽广,你就感觉不到比大海宽广的天空,更感觉不到比天空还宽广的心胸。举例来说,柯蓝散文诗《车轮》这样写:

如果可能,我要象一个车轮,不停地向前,向前而去。

那运载着一切重任的车轮呵,你沉重而又坚强地运转,你平凡而又不倦地运转。

即使‘是短暂的停顿,甚至是烧道而去,或者,时而缓慢,时而迅猛,但仇也是为了向前向前!

你,运载一切,运载一切历史而又运载未来的车轮啊!我永远赞美你:为了向前,暇碎一切困难,冲玻一切阻力„„

不知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车轮向前运转的形象引起了诗人心情的激动。这激动意味着什么呢?是一些什么样的心理内容呢?诗人琢磨了它,品味了它,提练和提升了它,于是写出了这首歌颂车轮精神的散文诗。所以,说这首散文诗是诗人观察体验内在心灵世界的成果是不过份的。现在的问题在这里:车轮怎样运转,怎样工作,决不能说中学生没有观察过,不了解,应该说,柯蓝写的车轮的这些情况绝大多数中学生是知道的,可是他们为什么不能写出这样的作品呢?很简单,他们对于不停地运转的车轮可能没有什么感受。但是,更重要的是:如果他们有感受又将怎样呢?由于作文教学很少强调要观察内在心灵世界,他们即使产生了丰富的、很有意味的感受也会自生自灭,在心灵的原野上流失个,没被发现、更没被抓住,不是吗?青少年活泼敏感的心,如果说对车轮没有在意,没有什么感受,那么对他们生活天地中别的许许多多他们很在意的事情常常是很有感受的,可是,这些感受被引进作文中去的有多少呢?几乎每一个中学语文教师都会回答:学生作文中的真切感受实在是太少了!这是怎么造成的?不是跟忽略了观察自己的内在世界大有关系吗!作家的高明之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他们经常观察内在心灵世界,只要发现新鲜的、有意味的东西,就把它抓住、写出来,中学生要向他们学习。代诗论家谢棒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叫做“观则同于外,感则异于内”,意思是说外在的事物在大家的眼中是相同的,但是它们引起的心灵上的感受却因人而异。应该这样去作。如果只注意观察外在世界,忽略了对心灵世界的体验,那么中学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一切与别人的日常所见相同,还有必要写吗?还有多少写头?勉强写出来,怎能不让人感到一般化、肤浅、老套、没有新鲜感?要紧的是“感则异于内”,如果把他们的观察也引向内在世界,那情况就大不一样了,这些人所共知的日常生活中的人物,事物,事件,景物,在他们的心中所引起感受是那样的丰富多彩、千姿百态、各个不同,里边包含了多少值得写的东西啊!无数的好文章就会从这里涌现出来。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去真正体验内心世界,就为他们的作文开辟了一个无限广阔的的新领域,真正的好文章必然从这里出来,也只能从这里出来。

第三,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作文是创造性的劳作,写好作文必须要有创造精神。中学生写文章难免模仿,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教师一定要不断地把他们往创造的道路上引,使他们的作文逐渐地有所创新:或者有新的思想见解,或者有新鲜的感情体验,或者有新的选材角度,新的表现形式,等等。

一篇文章如果没有创新,只能是人云亦云地弹老调子,那么,这文章就没有写的必要,只是制造语言的垃圾。中学生的作文虽然属于练习,不送出去发表,不强调对社会的作用,但也必须努力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使他们的文章有新意,能给人新鲜感,这是因为,文章是否老套,是否人云亦云,是个文风问题,不可小看。如果在中学没有养成好的文风,以后纠正起来就比较费力,因为养成好的文风和克服不良文风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中学生如果只会作人云亦云的老套文章,创造精神就会被窒息,不能独立思考云,只会跟着别人的脚后跟做事情。那么,怎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我想,第一,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文章是创新的文章。其实,所谓创新的文章,只能是在两个方面有所创新,一个是内容方面的创新,一个是形式方面的创新。前者叫“育新意”,后者叫“有新鲜感”。所以,我们在日常作文教学方面,要善于拿出好的文章,指出他形式的与众不同,更重要的是指出其想法的与众不同,思维想法的与众不同,是创新的重中之重。第二,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人很多新奇的想法是瞬间灵感的爆发,所以应当把这种瞬间的灵感记下来,我想这种灵感就是创新。普通人灵感爆发得很少,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来增加灵感的爆发,比如,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类比思维,总之这些思维方式,能使人摆脱思维的框架,从而获得一种心灵的自由,从而爆发出灵感。

以上,是我对当前作文及作文教学的一点思考,我相信很多人都在作文教学中感到迷惘,但愿,我的一点想法能激起老师们的更多思考,让我从中受益,由此,我会感到由衷的高兴。

地址:武汉市武钢四中语文组

邮编:430083

电话: 027-67159903(手)

email:hujiming2006@yahoo.com.cn

第五篇:我们该怎样对待学生

我们该怎样对待学生(2)

--语言如何更能打动学生

在我们日常的德育工作中,谈话、说服、报告、传授等手段,都是依靠语言来实现的,而语言的运用又直接影响着德育工作的效果。

如何让我们的语言更能打动学生的心灵呢?回答是四“言”四“有”。

言之有情。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要使他们对教师所传递的内容有所理解、体悟、内化,并转化为自己的品德、言行,教师就必须用真挚的感情去打动学生。要有爱生之情。有爱的教育,学生才会欣然接受;有爱的教育,才会硕果挂满枝头。

要以诚待人。在真诚的前提下,即使是坚持原则的告诫和实事求是的批评,学生也会理解和接受。

要平等对待。今天的学生自主性、独立性较强,渴望在教师面前得到平等地位。唯平等待生才会有师生的互动和感情的交融。

要“不战而屈人之兵”。在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时候,我们要充满感情,鼓起激情,饱含真情,目的只有一个:感化学生。

言之有物。“言传”,能否打动学生,起到作用,关键在于内容。

我们的教育,只有目的明确,有的放矢,针对性强,才能切中要害,产生教育效果。要通过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分析,使我们的“言传”以学生需要为目标,触及焦点,揭示主题,从而达到教育之目的。

要体现道德伦理的知识性和理论性,要有一定的思想深度。我们的讲话要有观点、有分析、有结论,要运用逻辑的力量、真理的力量去说服学生。

在我们既往的教育中,陈词老调是最为学生所诟病的。我们不妨试着换一种思路,换一个角度,换一个例子,换一种语言;不妨正面反面结合说,道理事例结合讲,既摆现象又析事理,既回答“为什么”又回答“怎么样”,使讲话内容更加全面、丰富、充实。

言之有趣。生动有趣的讲话才会吸引学生,触动学生,产生效果。从内容角度考虑,运用典型事例是一种有效的办法。今天的青年学生,有自己的思想,不看重权威,也不轻信既有的理论,所以运用事实材料来说明问题,会有更好的效果。而且,如果例子选得好,形象具体,典型生动,常能成为讲话出彩之处。

从表达角度考虑,除了把握好语音、语调、节奏,使讲话抑扬顿挫外,要注意运用鲜活通俗的口头语言,使讲话形

象生动。笔者学会开车后,曾与学生算过一笔账:如果我学车需要30个小时的上车时间的话,那么,同学们大概只要花10至15个小时就够了,也就是说,我学一样东西花的成本是你们学同样东西的两三倍,甚至更高。而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的使用时间呢,正好相反。我50多岁了,用到75岁,使用时间20年;你们十七八岁,使用到75岁,有近60年,你们的使用时间是我的3倍,甚至更多。我们学点东西困难,而且使用时间短暂,尚且还在学习,你们就更应该努力了。通俗的语言,对比的形式,给学生的教育比较深刻。

言之有方。因为德育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而艺术就是创造性的方式、方法,它没有固定不变的办法和模式,它也拒绝陈旧和老套。我们也需要讲究“言传”的方式、方法。一要把握好时机。一般性问题,不必急就,尽可择机而行;突发性问题,先制止安顿,使头脑发热者先冷静下来再做工作较为有利;在某种情况下,故意延宕时间,留下“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空白,待到“非说不可”的时候说,往往说的“理”最易为学生接受。

二要把握好形式。个别问题个别谈,班级问题班会谈,倾向性问题校会讲。批评、了解情况,宜个别进行;表扬、嘉奖宜大张旗鼓。

三要善于“调动”学生。在我们的讲话中应该有娓娓道来的叙说、丝丝入扣的分析、慷慨激昂的陈词、一字一顿的评点,以调动学生的情绪,提高讲话的效果。

四要让学生有说话的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尤其是个别谈话,要让学生有述说情况、发表意见、甚至为自己申辩的机会,形成交流探讨的氛围。

五要有耐心和韧性。不急于求成,也不图立竿见影,不要指望一次谈话能解决所有问题,要有反复多次做工作的思想准备,而且每次的时间也不宜过长。

(浙江省诸暨市荣怀学校 陈善钊)

《中国教育报》2007年6月13日第5版

下载职场中的七年,我们该怎样度过它word格式文档
下载职场中的七年,我们该怎样度过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今天我们该怎样孝敬父母

    今天我们该怎样孝敬父母?》读后感“百善孝为先,有了孝才能谈其他的。由孝敬父母做起,再设身处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这个基础上再谈爱国。”读了院领导推荐的《今天我们该怎......

    今天,我们该怎样爱国?

    今天,我们该怎样爱国? 爱国,其实很简单,只要你心中有爱,只要你为人正直、善良,知道怎样帮助别人,就是爱国。 爱国,其实不需要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同样可以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今天我们该怎样孝敬父母

    今天我们该怎样孝敬父母? * 作者: 鲁献启 * 发表时间: 2011年10月26日 *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很高兴和大家见面。很感谢主办方的邀请。 我这次演讲的题目是《今天我们该怎样......

    我们该怎样爱国演讲稿

    我们该怎样爱国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们该怎样爱国》。 每当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声冉冉升起的时候,我激情澎湃,心中马上会联想......

    高二暑假,我们应该怎样度过?(修改稿)

    高二暑假,我们应该怎样度过?一、关键语句. 1、为了理想而奋斗的日子是美好的 2、时间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3、与其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4、正视现状,享受过程二、关键语句解读 1......

    怎样度过我们的大学生活班会主题

    班会主题:如何度过有意义大学生活 班会背景: 迈进大学校门,人生的历程翻开了新的一页,人生道路跨入了新的阶段,大学是我们从学生时代步入社会的重要环节,而大学生活与我们往昔的生......

    初入职场怎样该称呼同事

    初入职场怎样该称呼同事? 日,今年刚毕业的linda遇到一个难题。入职前,父母给她上了一堂社会课,母亲告诉她,刚进单位资历浅,对同事要客气、尊重地称呼为“老师”,父亲更是一副过来人......

    新时代,我们该怎样选择职业学校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拥有不同的个性和特长,智力发展水平也千差万别,所以教育的方法也不能千篇一律。真正高质量的教育,应该是发挥每一个孩子的潜能,激发其学习的动力,让孩子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