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向非公有制企业下派党建工作联络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几年来,县委针对非公有制企业存在的党员数量少、党组织组建率低、活动不经常、工作不规范、作用不明显等问题,采取下派党建工作联络员的方式来加强和规范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近期我们组成调研组,走访了14个企业,通过调查问卷、座谈讨论、个别谈话等形式,发现下派党建工作联络员工作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1、多数党建联络员工作繁忙,无暇开展企业党建工作。
2002年,为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以扩大党建工作的覆盖面,县委从全县抽调16名科级干部,到没有党员和党员数量不足3名的31个企业任党建工作联络员,开展党的工作。这些人员虽然政治素质好、作风深入,有党务工作经验,但由于都是原单位的正职或副职领导,本职岗位工作繁忙,经常出差或下乡,没有精力去研究和探索企业党建工作,也无暇在企业开展党的工作。有时为了应付检查或汇报,也只是派本单位人员了解一些情况,敷衍了事,不解决根本问题。总之两年来这些党建联络员在发展党员工作,支部组建工作方面虽然取得一些成效,但是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对企业经济的发展促动不明显。
2、多数党建联络员工作思路不明确,缺乏可操作性措施。
在工作中部分党建联络员没有明确的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没有通过认真宣传党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方面的有关方针政策,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促进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来引导企业经营者支持和理解党建工作,没有在消除企业党建工作空白点,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加强对企业的政治领导上下功夫,也未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组建企业党组织。两年来少部分企业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不知向谁反映,不知怎样解决,致使这部分企业步履艰难,发展缓慢。
3、党建工作联络员缺乏相应的制度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
由于党建联络员在下派期间没有建立相应的制度约束机制,致使部分联络员在工作中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去结合企业的实际研究和探讨如何在企业开展党建工作,存在着干好干坏都一样的现象。同时也没有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工作的成效没有与工资、以及干部的考核任用挂钩,导致部分党建联络员工作消极,责任心和事业心不强,业绩平平,无所建树。两年期间,甚至生产规模较大、具备组建支部条件的大地公司和海源木业公司也未能及时成立支部,开展党的工作。
4、对党建联络员的管理工作滞后,成效不明显。
在党建联络员工作过程中,由于未实行检查汇报等可行措施来明确其工作的具体要求,因而存在着管理滞后的问题。同时党建联络员的管理权属没有界定,存上岗之前没有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形成在工作对接、检查、指导等项工作缺乏衔接性和可操作性,使党建联络员下派期间所取得的实际成效与县委的要求产生一定的差距。
二、应采取的对策
1、拓宽选拔渠道,选准配强党建联络员。
要根据企业的生产与经营实际,采取“一岗双责”的方式,从与企业联系比较紧密,并且对企业有一定管理职能和约束力的经济杠杆部分、行政管理部门中选派素质好、能力强的后备干部到企业担任党建工作联络员,他们应有较高的党性觉悟、政策理论水平和较强的奉献精神,有较丰富的党建工作经验和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有一定的市场经济知识和经营管理知识。要求每个联络员负责联系一个有支部的企业和一个没有党员或只有个别党员但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成立联合支部,其具体职能分别做好原支部的巩固提高工作和原来没有建立支部企业的党员发展工作。在下派过程中要采取组织推荐和企业自主选择的原则,将条件优秀的人员推选到党建联络员的岗位。在工作中联络员既要成为帮助企业组建党组织、发展新党员的组织员、而且也要成为企业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员和帮助企业解决难题的办事员。同时指导员所在的单位要与企业成为共建单位,单位领导与联络员一道共同为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明确工作思路,强化措施,切实加强企业党建工作。
党建联络员在工作中要明确思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及县十一次党代会的要求,着眼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以“三个带头人”活动和实施“三进一”工程为契机,结合“五好”目标要求开展企业党建工作,不断拓展党的工作覆盖面积极探索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新途径、新办法,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成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在工作实施过程中要紧紧围绕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服务这一中心,开展企业党建工作,通过打好组织建设这一基础,抓好组织作用发挥这一重点,最终达到促进非公有制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目的。并注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监督、引导企业依法经营、照章纳税。(2)关心企业生产经营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支持和促进企业发展,扩大党的号召力和影响力。(3)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4)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培训工作,及时建立党组织。(5)积极帮助和支持企业建立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并指导其依法开展工作。(6)积极了解、反映业主和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为优化企业改革发展以及生产经营的环境,做好协调服务工作。通过开展以上工作,争取在三年内,凡是职工在100人以上的企业都要建立党组织,职工人数超过50人以上的企业要有党员,75以上的党组织达到“五好”要求。
3、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做到用制度来规范党建联络员的行为。
如果党建联络员不能代表党的形象和职工的利益,得不到党员、员工的拥护以及企业主的理解和支持,不仅会使其难以在企业立足,而且会对整个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产生负面影响,为此要加强制度建设来强化和规范党建联络员的行为。及时建立健全党建指导员的各项规章制度,规定党建联络员不准在企业用餐,不准接受业主的馈赠,不准增加企业的负担,不准借工作之便谋取私利,真正做到用真情奉献、真诚服务和廉洁自律的行动展示党建联络员的形象,以赢得广大业主的信任。在实践工作中,要敢想、敢干、敢为人先,通过大胆的实践和探索来创造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新鲜经验。通过建立健全党建联络员的各项工作制度,形成一个完善的运行机制,使党建联络员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同时要建立党建联络员激励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坚持把党建联络员的工作情况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内容,严格兑现奖惩。通过考核对工作业绩突出的联络员作为评先做树和提拔重用的一项重要依据,记入干部考核实绩档案,对不能完成工作任务的党建联络员要及时根据其表现情况进行通报批评或调整,直至取消后备干部资格。
4、加强组织领导,抓好党建联络员的管理工作。
选派党建工作联络员是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手段,要明确责任切实加强党建联络员的组织领导,组织部门是党建联络员的选派和管理部门,要抓好其培训、对接、检查、指导等项工作,确保党建联络员真正发挥作用,通过开展企业党建工作来促进企业的有序发展。同时要建立党建联络员检查汇报制度,定期汇报、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分析研究、及时予以解决,保证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此外党建联络员的派出单位要努力为其工作创造必要的政治和物质条件,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企业党的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具体实践中,成为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第二篇: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大力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已经成为各级党组织的一项重要课题和紧迫任务。我县在近年来的工作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建立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对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促进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但是,在新的形势下,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仍然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还需我们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从而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当前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基层党组织对在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是认为非公有制企业大多规模小、党员人数少、流动频繁,开展党的工作难度大,存在畏难情绪,在思想主观上就不愿抓。二是认为非公有制具有较强的经营管理的独立性,员工聘任、收入分配等权力都集约在私营业主手里,如果经营者对建立党组织没有积极性,党建工作就无从谈起。三是担心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建立党的组织,怕影响招商引资环境,挫伤投资者的积极性,所以在抓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上心存顾虑。
2、企业经营者对本企业建立党组织心存疑虑。部分非公有制企业主对其企业建立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存在模糊思想认识,担心企业建
立党组织后,会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削弱企业主的权威,影响经济利益。员工不利于领导,组织生活活动多,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会受到影响。因此,对在本企业建立党组织不理解、不支持。一些非公制经济组织虽然建立了党组织,也是碍于行政主管部门的干涉和影响,只是应付了事,党组织缺乏战斗力和凝聚力。
3、党员组织观念思想意识淡薄。部份党员在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影响下,组织观念、党员意识淡化,一些党员存在雇拥思想,认为党员和其他员工同是企业主的“打工仔”,自己到私营企业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赚钱,过不过组织生活无所谓,谈不上发挥什么带头作用;还有的党员感到在私营企业工作不稳定,不想把组织关系转来转去,因此出现游离于组织之外的“隐身”党员、“口袋”党员,影响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
4、党组织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的覆盖面较小。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全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建设与当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还存在着相对滞后的工作局面。有一定数量的非公有制企业因生产经营规模较小、人员少,不具备建立党组织的基本条件。同时,受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打工人员哪里待遇好就到哪里,有的企业用工不固定,使务工党员处于动态循环之中,工作缺乏稳定性,“朝增暮减”,党组织难建立,即使建立了,也难以稳定。
5、受客观因素的制约,党组织作用难以发挥。非公有制企业的决策、生产经营、分配以及人、财、物等方面的支配权都掌握在企业主手中,党组织难以过问和干预,党组织往往按企业主的意图行事,缺少工作
独立性。由于非公有制企业特殊的管理方式、生产模式使党员的影响力和带动力也受到一定的局限,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但受制约,而会因为党组织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地位和职能的不明确等问题受到影响。
二、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对策及措施
1、要提高认识,硬化措施,为抓好非公有制党建工作打牢基础。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必须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把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做为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事关一个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大事来认识。把抓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纳入各级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明确目标,硬化措施,以强化制度建设为重点,建立涉企部门领导干部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同时,要落实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考核机制,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纳入各级领导工作实绩考核目标体系中,做到定期检查,定期考核,确保把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抓实、抓靠、抓出成效。
2、要加强对企业主的宣传教育,为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强化党的建设创造良好条件。要采取办培训班,开座谈会等各种方式,强化对企业主的宣传教育,让他们明白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发展,企业党组织与企业经营者目标的一致性,使他们积极支持企业党组织开展工作,为党组织开展活动提供条件。对于私营企业主的党员,要从思想上、政治上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增强党性。要求他们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
产党员,教育引导他们不仅应模范地遵守国家的政策法规,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而且要严格遵守党章,认真履行党员义务,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
3、切实强化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非公有制企业中党员素质的高低、党性强弱、形象好坏,先锋模范作用能否发挥,关系到党在非公有制企业的影响力。因此,在完成组织设置的前提下,必须切实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党组织要采用党课、党员活动日、技能培训等多种形式,组织党员学习现代科技知识、市场经济,优化知识结构,适应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需要。同时,通过实施党员示范工程、党员责任区工程、开展岗们比技能比贡献等形之有效载体活动,组织广大党员开展争创合格岗位,优秀岗位活动,激励党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成为生产经营的行家里手,成为职工心目中的榜样,成为企业主可以依赖信任的职工,使投资人和广大职工时时处处感到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存在。
4、加大非公有制企业党的组建力度,扩大党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的覆盖面。各级党组织要把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做为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对凡是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企业,都要尽快建立党组织,力争做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同时,对于党员人数不足 3 人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可按行业地域划分,成立联合党支部。要制定工作规划、确定工作目标,做到成熟一个组建一个;组建一个巩固一个,力争在短时间内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比例有较大突破。
第三篇: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2007年以来,我们根据市委、区委组织部门有关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要求,结合企业年检、企业工资支付检查、企业劳动情况调查等工作,对全区200余家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区实际,就目前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基本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一、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基本现状
近年来,我区非公有制企业发展较快。为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各级党组织积极创新工作理念、改进工作方法、创建活动载体,逐步建立适应新形势、符合新要求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新机制,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日趋活跃,呈现出良
好的发展态势。
(一)各级领导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日益重视。各级党组织根据我区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状况,不断提高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加强党的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其纳入党建工作的总体布局,各级党工委均建立了领导干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联系点,向非公有制企业选派了党建联络员(指导员),初步形成了分级、分块、分系统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同时,各级党政领导经常深入非公有制企业调查研究、指导工作,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有力地促进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步伐不断加快。全区各级党组织把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组建党组织工作作为一项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基础性重要工作,通过向企业主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启发他们的政治意识,提高他们对党的认识,争取他们对建立党组织的配合与支持,因企制宜、合理设置党的组织。目前,原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改制后,党组织保持良好;规模以上且符合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也基本上建立
了党组织。
(三)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自身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所有党组织“班子”健全,大多数党组织建立健全了“三会一课”、民主评议、谈心交心等党内生活制度,有的党组织还根据企业实际建立了党员向企业献计献策、党组织目标管理等制度。在上级党组织的指导帮助下,大多数党组织能采取办班培训、以会代训等形式,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尤其是书记、党小组长和党务工作者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同时,开展岗位技能、市场经济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各级党组织都能按照发展党员的“十六字”方针,认真在非公有制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和企业一线的优秀分子中发展党员,壮大党员队伍,改善非公有制企业中党员结构和素质。
(四)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开展活动的有效性明显增强。大多数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能根据自身的特点,在上级党组织的指导下,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做到“参与不干预、配合不迁就、监督不滞后、引导不强制”,积极开展党的活动。有的把党员推荐到企业关键岗位任职,把党组织的意图转化为企业的决策和行为;有的企业党组织改变单一的开会、学文件、上党课等做法,根据企业不同时期生产经营的需求,针对性地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党员业务能力竞赛”等活动;有的企业党组织把党建工作与营造企业文化氛围结合起来,促进了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还有的企业党组织把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和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结合起来,促进员工和企业主之间的思想沟通、感情交流,增进双方理解和信任。
二、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仍不少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还存在着党组织组建难、党员发展难、党员教育管理难、党组织活动开展难、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发挥难等不足及问题,究其原因如下:
(一)部分非公有制企业主思想认识存在偏差。调查发现,部分已建党组织的企业主认为,经营企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取最大的利润,企业领导的核心任务就是生产经营和管理,党建是“附带”工作。他们对党建工作缺乏热情,大多数都是被动应付,有的是为了应付上级党组织的检查,也有把党建工作作为企业的一种广告宣传。未建党组织的企业,普遍对建立党组织和开展党组织活动存在顾虑,担心企业生产经营受到影响,担心党组织活动打乱企业正常工作秩序,担心有摊派行为带来经济负担等。部分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心理压力大,怕企业主不支持,关系处理不好,影响自身利益;怕党员不积极参与,活动难开展;怕职工不理解,出力不讨好,导致有的党组织负责人工作起来理不直、气不壮,“底气”不足。部分企业党员感到,自己是“打工者”,拿企业主的钱、归企业主管,尤其是目前职场竞争日益激烈,干好本职、保住饭碗就行了,不愿发挥也难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的甚至对自己的党员身份讳莫如深,成为不愿接转组织关系的“挂名党员”、组织关系揣在怀里的“口袋党员”。部分企业管理部门承认,企业只要能遵纪守法,照章纳税就行了,没有把建立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他们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支持、配合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应付多于主动。
(二)非公有制企业的特殊性束缚了党建工作开展。一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不稳定性,导致党组织建立难度增大。很多非公有制企业“小”、“变”、“散”等特点,严重制约了党建工作的开展。“小”即企业规模小,许多企业没有党员或党员人数少,不能单独组建党组织;“变”即企业变化快,注册成立快,关门倒闭也快;“散”即企业分布相对分散,注册地和经营地相分离,人员工作地分散等,给企业管理特别是党建工作带来很多不便。二是企业用工制度灵活,导致党员教育管理难度增大。由于企业员工流动性大,党员人数“朝增暮减”,加之企业经营活动流动性大,一些党员成为名副其实的“流动”党员,企业党组织难以实施有效的教育管理。三是企业资产的非公有性,导致党组织活动开展难度增大。企业生产资料归企业主所有,工作时间由企业主支配,党组织开展活动时间缺乏自主性,活动经费存在依赖性。调查发现,一些企业党组织连党刊杂志等基本学习资料都难以保证,大部分党组织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党建工
作的开展。
(三)党组织自身建设薄弱影响了党建工作开展。一是党组织的数量偏少。目前仍有个别符合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未建党的组织;80%左右的规模以下非公有制企业因没有党员或党员数不满3人无法建立党组织。二是党务工作者整体素质不高。大部分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是由原国有企业改制或下岗职工担任,他们在思想观念、工作方法等方面难以适应党建工作的新形势、新情况。三是党组织负责人难选。由于大部分非公有制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党员人数也少,要选出政治坚强、熟悉党务工作、会做思想政治工作,而且懂经营会管理,善于同企业主合作共事的党组织负责人比较难。还有少数企业党组织负责人,把抓党建工作等同于抓企业经营管理,把党组织等同于企业的下属办事机构,致使党组织负责人在职工中缺乏影响
力和感召力。
(四)相关政策法规滞后制约了党建工作快速发展。非公有制企业中党组织的地位、作用以及发挥作用的途径等,现行的有关政策和规定只作了原则的界定,缺乏具体的、操作性强的规定和制度,更没有规定企业党组织的建立及地位与作用的法律依据。《党章》虽然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的基层组织的工作任务作了相应规定,但现有的法律条文和党规中并没有提供这些任务所应有的支持手段。《公司法》和《个人独资企业法》也只是笼统地规定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按照党章进行活动,并没有对是否应当建立党组织和党组织开展活动提出具体要求。还有《中外合资企业法》、《中外合作企业法》等也均未涉及党建内容。虽然近几年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但目前还没有制定和形成一套完整成熟的工作机制,使得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建立党组织、开展党的活动缺乏过硬的工作保障机制,造成党组织建立和开展工作处于“受制于人”的尴尬境地。
三、解决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问题的主要抓手及对策 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的基层党建工作任务和《党章》中明确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要求,针对我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需要重点抓好的工作及对策如下:
(一)进一步明确意义,切实提高党建工作认识。一是要提高各级党委和有关部门对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认识水平。各级党组织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有关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精神的高度,牢固树立执政意识、阵地意识、占领意识,充分认识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担负起做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责任。各级群团组织、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以及执法部门要自觉克服与己无关的思想,树立全局观念、大局意识,密切配合各级党组织抓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二是要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认识水平。要使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党组织充分认识到党组织是一个政治组织,具有独立的“政治人格”,不能把非公有制企业与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混同起来,克服无所作为的“雇佣”思想,树立“以有为赢有位,在其位谋有为”意识,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努力成为企业所有人员的政治核心。三是要加强对企业主的宣传教育。对一些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上存在模糊认识的企业主,一方面要以实际生动的事例向他们讲清在企业建立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对凝聚职工人心、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性,使他们从思想上、感情上消除建立党组织怕影响生产经营、怕受监督约束的顾虑;另一方面要按照建设高素质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的要求,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主素质的培养,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等措施,在提高企业主经营管理能力、增强以法生产经营自觉性的同时,进行党的知识的教育培训。
(二)加大组建力度,努力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蓬勃发展,非公有制企业中的从业人员和党员人数将不断增加,如不适应形势需要,做好党组织的组建工作,“有企业、无党员”、“有党员、无组织”的状况将会越来越明显、越来越突出。因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大组建力度,扩大覆盖面,为非公有制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障。一是要加强调查研究,切实掌握非公有制企业现状。各级党组织要对本地区、本系统、本行业非公有制企业发展情况、党组织组建情况、无党员企业情况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状况,以及企业主的思想动态等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了解,区别情况,分类指导,落实责任,并及时进行跟踪监督。二是要因企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建立党的组织。要按照“先行组建、不断提高、逐步规范”的工作思路,从企业的实际出发,重点指导,灵活设置,做到坚持条件,严格要求,成熟一个组建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真正发挥作用。在党组织建立形式上,可采取:①独立式。凡有3名以上党员,党员构成合理、有合适支部书记人选、企业员工相对稳定的非公有制企业,都要独立组建党的基层组织。②联合式。对企业规模较小、党员偏少的非公有制企业,本着便于联系和管理的原则,可以与同行业或邻近的企业建立联合党支部。③挂靠式。对企业仅有个别党员,又不便于与邻近的企业建立联合党支部的,可将组织关系落户到所在社区、人才交流中心、劳务派遣机构或政府机关部门的党组织。④派入式。对党建工作基础较好,但党员人数较少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在充分征求企业主意见的前提下,可由人事、劳动部门选派或推荐党员业务骨干到企业任职,充实企业力量,成立党的组织。⑤临时式。对企业有正式党员3名以上,其组织关系转入企业确有困难的,由原单位出具党员证明书和发给《流动党员证》,建立企业临时党支部。三是要理顺隶属关系,建立健全组织管理体系。各级党组织应本着“便于联系和管理、便于工作指导”的原则,理顺隶属关系。要按照建立一个“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管理体系的要求,使每一个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和党员都有“娘家”。在党组织的具体隶属上,可实行:①属地管理。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被买断、整体出售或改制的,原党组织关系可转往企业所在地党组织管理。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可隶属于所在街道党委管理。②行业管理。对相对小、散的非公有制企业,可由行业协会牵头,成立行业党组织,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行业协会党组织进行管理。③归口管理。在非公有制企业比较集中的地方,如开发区、工业园区、综合性大市场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工委、企业党委等,对本区域内的企业党组织集中进行管理。④会员(协会)制管理。由于兴趣爱好、休闲活动、日常生活等产生的各类社团、协会越来越多。可由区委(党委)授权,成立有关社团、协会党组织,充分发挥各类社团、协会聚集党员及群众优势,对所在社团、协会的党员进行集中管理。⑤楼宇管理。商务办公楼是小型非公有制企业相对集中的地方。可委托楼宇管理部门或楼宇所有权单位,成立楼宇党组织,对驻楼宇企业的党员实行集中管理。
(三)抓好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党组织影响力。一是要选好配强党组织负责人。要本着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党组织作用的发挥,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的原则,挑选那些政治信念坚定、党性观念强、熟悉企业经营管理、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能够与企业主合作共事的党员,担任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在选配方式上,可以采取改制企业原有党组织负责人自然过渡、选派、外聘(公开招聘)、内选等办法。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要注意征求和尊重企业主的意见,取得他们的信任、支持和配合。并要按照组织与企业相互推荐、双向选择、党内选举、岗前培训等程序选配党组织负责人。同时,还要建立解聘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负责人报告制度。对确因工作另有安排或其他特殊原因需要解聘企业党组织负责人的,必须依照有关规定进行,企业主不得随意解聘。二是要抓好党建工作指导员队伍建设。首先要严格选派条件。要把思想政治素质好、懂经营管理、有组织协调能力、会做思想政治工作、具有一定文化、责任心强的党员干部,选派到非公有制企业做党建工作指导员。在任职上可实行一人一企、一企多人、一人多企等多种方法。其次要抓好业务培训。利用休息时间,通过集中培训、专题讲座、经验介绍等形式,使他们明确工作目的、职责、任务和要求,增强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第三要加强指导督查。要定期召开党建工作指导员例会,听取工作汇报,交流工作经验,布置工作任务,不定期地派人深入企业,检查了解党建工作指导员的在位情况和工作情况,并及时指导和帮助解决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第四要建立考核制度。把党建工作指导员任期内完成任务情况与干部目标管理考核相挂钩,严格考核,切实发挥好党建工作指导员应有的作用。三是要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做好发展党员、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既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需要,更是巩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阵地的前提和基础。首先要切实做好发展党员工作。要严格按照《党章》的要求和“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积极稳妥地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使非公有制企业中党员队伍不断壮大,质量不断提高。同时,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党章》规定,积极探索在企业主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党员工作。其次要改进党员的管理工作。凡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工作超过半年的党员,都应转移正式的组织关系。对暂未建立党组织的,党员关系应由属地党组织或行业管理部门党组织管理。对于组织关系不愿转、不让转、不便转的“隐性”党员,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动员教育他们自觉办理组织关系转移手续,积极参加企业或企业所在地党组织活动,保证每个党员都能够参加组织活动。第三要加强党员的教育。企业党组织要根据上级党组织的规定和企业的实际,确立相对固定的党员教育活动日期,强化党员参加教育活动的考勤制度。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和手续,对党员进行经常性的理想信念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规党纪教育,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的培训,不断改善党员的知识结构。同时还要不断改进教育的方式方法和载体,突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积极开展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要适应企业的特点和需要,大力改进党组织的活动方式和工作方式。本着“小型、分散、业余、务实”的原则,积极把企业党组织独立自主活动与群团组织活动结合起来,把解决自身问题与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问题结合起来,把开展党建活动与培育企业精神、企业文化结合起来,采用电化教育、远程教育等现代传媒手段,开展党的活动,使之为党员和广大职工所欢迎,为企业资产所有者、经营管理者所理解和支持。通过发挥“四个作用”,使党组织真正成为企业主“政治生活的老师”、“经济运作的参谋”、“法律保护的依托”。一是要围绕企业决策开展活动,发挥参与作用。对关系国家、企业、职工利益的问题、关系企业发展方向的问题,以及生产经营中的重大问题,要积极开展提合理化建议活动,集中党员、职工的意见建议,并通过党组织负责人或决策层的党员向企业谏言献策,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二是要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活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企业党组织要引导党员带头学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带头搞好生产经营,促进企业发展;带头遵纪守法,维护企业制度和社会秩序;带头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帮助企业搞好精神文明建设。要积极开展“争先创优”、“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等活动,鼓励和组织党员在本职岗位和急难险重的任务中勇挑重担,发挥党员勇于奉献、不怕吃苦的精神,做到关键岗位有党员、困难面前有党员、突击攻关有党员,更好地发挥党员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表率和带动作用。三是要围绕保持企业稳定发展开展活动,发挥凝聚作用。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企业工会、共青团组织这一政治优势,广泛开展“四有”职工队伍建设、创建“职工之家”、“青年岗位能手”、“青年文明号”等活动,并把这些活动寓于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之中,形成长期性、经常性、群众性、多样性的职工文化活动机制和联系、宣传、组织、团结职工的工作机制。通过发挥党组织的核心凝聚作用,全力支持帮助企业主,团结带领职工搞好企业生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四是要围绕打造企业文化品牌和企业环境创优开展活动,发挥协调作用。在企业中及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企业合法经营、监督企业依法纳税,正确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同时,党组织要积极做好工会、共青团、妇女组织及其他群众团体的协调工作,协调企业与职工、职工与职工、企业与社会、职工与社会的关系,妥善处理劳资矛盾,做到既保证资产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又注重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五)创新工作机制,逐步实现党建工作制度化。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既要继承和发扬党的建设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原则和经验,又要根据非公有制企业的性质和特点,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一是要建立统一协调的工作机制。各级党委要把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和具体指导。建议在各级党组织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分管党群工作的领导担任召集人,定期召开各街道、各系统工委及工商、工会等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议,通报情况,分析形势,协调解决有关问题,研究制定相关措施。二是要建立与企业主互动互利的工作机制。企业党组织要注意从双方的共同点出发开展工作,求同存异,在工作合作中让业主看到企业党组织的工作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有利于他们经营目标和经济利益的实现,从而使业主认识到企业党组织在促进企业发展、增加经济效益等方面目标是一致的,并从这种认同感逐步发展到与企业党组织建立起互相配合、互动互利的工作关系。三是要以实行党建工作目标管理为重点,建立严格、周密、可操作性强的考评机制。各级党组织要制定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按照“以党建促经济,以经济促党建”的要求,坚持把加强党建工作的目标要求与经济工作任务同步下达,与党员领导干部目标管理同步考核,与评比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同步表彰,做到党建工作的成效与党员领导干部工作实绩挂钩,与党员领导干部民主评议挂钩。从而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良好局面。四是要以保证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正常开展活动为重点,建立党组织的经费筹措机制。要使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有人管事”、“有钱办事”,可采取争取企业主支持一点、上级党组织补充一点、本单位划拨一点、从企业党员上交的党费中返还一点的办法筹措解决。鉴于目前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处在发展初期,上级组织部门可在近期内将非公有制企业党员上缴的党费全部返还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建活动的专项经费。五是要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党建“法治”机制。完备的法律法规是党对非公有制企业实施政治领导的基本条件和可靠保证。建议尽快出台有关非公有制经济法律法规,把党建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并规范。今后在修改《公司法》、《个人独资企业法》和《中外合资企业法》、《合作企业法》等有关涉及非公有制企业经济时,都要明确规定建立党组织的具体要求或增加党组织设立及开展活动等具体内容的法律法规条文,切实改变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状况,逐步把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
评论
第四篇: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我们根据市社党委“京供发„2010‟18号”《关于开展党建工作调研和职工思想状况调查的通知》要求,并结合我公司实际,在问卷调查基础上,对企业党建就目前党建工作基本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开展调研,进行分析和思考。
我公司,现有党支部六个,其中,分支机构党支部五个、离退休党支部一个,现在册正式党员86名、预备党员1名,其中,在岗党员42名、岗下党员28名、离退休党员17名。虽然近几年我们企业党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但目前还没有达到改制前企业所制定和形成的一整套成熟的工作机制,使得企业中开展党的活动缺乏保障机制、考核管理办法。通过调研和分析我们认为:
一、当前企业还存在着党员教育管理难、党组织活动开展难、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发挥难等不足及问题,究其原因如下:
(一)部分领导干部对“党建工作”的认识不足,思想观念存在偏差。他们认为,企业经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盈利,企业领导的核心任务就是生产经营和管理,党建是“附带”工作。缺乏“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责任意识,存在“重业务轻党建”的思想,把生产经营作为“主业”、把党建作为“副业”。因此对党建工作缺乏热情,始终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具体表现为:个别领导干部只重抓经济等“大局”工作,对党建工作“会上说要管,抓时很少管,忙起来不管”,对党建工作情况不清、底数不明;认为党建工作不是硬性考核项目,“抓与不抓一个样”,没有认真落实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和切实地抓好党建工作;甚至认为党建是“虚功”,短期内难以产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效果,党组织开展活动存在顾虑,担心活动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时间)、扰乱正常工作秩序(人员)、加大企业开支(活动经费)等。因此在党建工作中往往敷衍了事,工作浮在面上。
(二)党务工作者队伍配备不够、业务素质和能力不高。近年来,随着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化、细化和规范化,落实党建工作任务十分繁重。而党务工作者整体素质不高严重制约了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目前企业改制后,作为党建主要工作机构的党委办公室,仅有1人;各支部书记全部是兼职。均为“半路出家”型党务干部,他们在思想观念、专业素质和工作方法等方面未经过较严格的培训,参加党建专题学习培训不多,自我学习投入精力不够,导致对党组织的基本工作常识模糊不清,党建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不足,存在管不了、管不活、管不好“三大难”问题。甚至还有个别的党组织负责人,把抓党建工作等同于抓企业经营管理,致使在职工中缺乏影响力和感召力。同时,部分党务工作者心理压力大,怕经理不支持,关系处理不好,影响自身利益;怕党员不积极参与,活动开展不起来;怕职工不理解,费力不讨好。导致部分党务工作者开展活动时理不直、气不壮,“底气”不足。无法正常驾驭党建工作。目前支部书记大部分时间疲于业务工作,导致有些党组织在党建工作上始终处于应付状态。因此难以适应党建工作的新形势、新情况。
(三)部分党员的思想观念存在着误区,目前公司现有基层党支部六个,其中有三个支部的党员数不满5人。个别党员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自己是“打工者”,拿企业的钱、受经理的管,只要干好本职、保住饭碗就行了,因此党员数量少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主动、不积极的现象仍有存在,这也直接造成党建工作开展比较困难。
二、针对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认为目前需要的对策如下:
(一)进一步明确意义,切实提高党建工作认识。一是要提高加强党建工作的认识水平。党组织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高度,牢固树立执政意识、阵地意识、占领意识,充分认识加强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担负起做好企业党建工作的责任。二是要摆正企业党组织的位臵。要充分认识到党组织是一个政治组织,克服无所作为的“雇佣”思想,树立“以有为才有位,在其位谋其为”意识,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努力成为企业的政治核心。三是要加强宣传教育。对一些在党建工作上存在模糊认识的领导干部,一方面要向他们讲清开展党建工作对凝聚职工人心、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性,使他们从思想上消除党的活动可有可无的认识;另一方面要按照建设高素质经营管理者队伍的要求,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素质的培养,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等措施,在提高领导干部经营管理能力的同时,提高其党性修养。
(二)抓好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党组织影响力。一是要选好配强党组织负责人。要本着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党组织作用的发挥,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的原则,挑选那些政治信念坚定、党性观念强、熟悉企业经营管理、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的党员,并要按照党内选举、岗前培训等程序选配党组织负责人。二是要抓好党务干部业务培训工作。通过集中培训、专题讲座、经验介绍等形式,使他们明确工作目的、职责、任务和要求,增强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要加强党建工作指导督查。企业要定期召开党建工作例会,听取工作汇报,交流工作经验,布臵工作任务,党委成员应不定期地深入基层单位,检查了解党建工作的落实情况,并及时指导和帮助解决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第四是要建立党务干部考核制度。要通过“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这个载体,把党建工作完成任务情况与党务干部目标管理相挂钩,一并加以考核。促进党务干部切实发挥好应有的作用。五是要加强党员的教育。公司党委要根据市社党委的规定和企业的实际,确立相对固定的党员教育活动日期,强化党员参加教育活动的考勤制度。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和手续,对党员进行经常性的理想信念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规党纪教育,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的培训,不断改善党员的知识结构。同时还要不断改进教育的方式方法和载体,突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六是要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在企业中做好发展党员、教育管理党员工作,既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需要,更是巩固企业党建工作阵地的前提和基础。首先要切实做好发展党员工作。要严格按照《党章》的要求和“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积极稳妥地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使党员队伍不断壮大,质量不断提高。同时,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党章》规定,积极探索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党员工作。其次要改进党员的管理工作。既要理顺党员属地管理的关系,又要及时调整岗下和退休党员的归属管理的关系。从而保证每个党员都能够参加组织活动。
(三)积极开展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要根据公司的特点和需要,大力改进党组织的活动方式和工作方式。要按照“主动开展、不断提高、逐步规范”的工作思路,本着“小型、分散、业余、务实”的原则,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围绕中心工作,积极把党组织独立自主活动与工会组织活动结合起来,把解决自身问题与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问题结合起来,把开展党建活动与培育企业精神、企业文化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电化教育等现代传媒手段,积极开展为党员和广大职工所欢迎党建工作。进一步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四个作用”,即一是要围绕企业决策开展活动,发挥参与作用。对关系企业、职工利益的问题、关系企业发展方向的问题,以及生产经营中的重大问题,要积极开展提合理化建议活动,集中党员、职工的意见建议,并通过党组织负责人或决策层的党员向企业谏言献策,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二是要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活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企业党组织要引导党员带头学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带头搞好生产经营,促进企业发展;带头遵纪守法,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带头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促进企业文化建设。要积极开展“争先创优”、“党员责任区”、“党员标兵”等活动,鼓励和组织党员在本职岗位和急难险重的任务中勇挑重担,发挥党员勇于奉献、不怕吃苦的精神,做到关键岗位有党员、困难面前有党员、突击攻关有党员,更好地发挥党员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表率和带动作用。三是要围绕保持企业稳定发展开展活动,发挥凝聚作用。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企业工会组织这一政治优势,广泛开展“厂务公开”、“职工之家”、“岗位能手”等活动,并把这些活动寓于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之中,形成长期性、经常性、群众性、多样性的职工文化活动机制,形成联系、宣传、组织、团结职工的工作机制。通过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团结带领职工搞好企业生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四是要围绕打造企业优良文化和优美环境开展活动,发挥协调作用。在企业中及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同时,党组织要积极做好工会组织协调工作,协调企业与职工、职工与职工、企业与社会、职工与社会的关系,妥善处理内部矛盾,做到既保证企业的合法权益,又注重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四)创新工作机制,逐步实现党建工作制度化。加强企业党的建设,既要借鉴以往的经验教训,又要根据本企业的性质和新时代的特点,不断开拓创新。一是要建立统一协调的工作机制。即逐步在公司建立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党委书记负责领导,每季度定期召开各分支机构党组织、工会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议,通报情况,分析形势,协调解决有关问题,研究制定相关措施。二是要以实行党建工作目标管理为重点,建立严格、周密、可操作性强的考评机制。各级党组织按照“以党建促经济,以经济促党建”的要求,坚持把加强党建工作的目标要求与经济工作任务同步下达,与党员领导干部目标管理同步考核,与评比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同步表彰,做到党建工作的成效与党员领导干部工作实绩挂钩,与党员领导干部民主评议挂钩。从而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良好局面。四是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党建“法治”机制。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是党对企业实施政治领导的基本条件和可靠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本身,就决定了党组织在企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把党建工作的内容、要求、途径和方法逐步的加以规范,明确规定党组织的具体要求及开展活动等具体内容,也是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改变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状况,逐步把企业党建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
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我们根据市社党委“京供发„2010‟18号”《关于开展党建工作调研和职工思想状况调查的通知》要求,并结合我公司实际,在问卷调查基础上,对企业党建就目前党建工作基本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开展调研,进行分析和思考。
通过调研和分析我们认为,当前不少企业还存在着党员教育管理难、党组织活动开展难、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发挥难等不足及问题,究其原因如下:
(一)部分领导干部思想认识存在偏差。他们认为,企业经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盈利,企业领导的核心任务就是生产经营和管理,党建是“附带”工作。因此对党建工作缺乏热情,始终处于被动应付状态,有的是为了应付上级党组织的检查,也有把党组织的工作部门当作形式,没有不行、有却麻烦。党组织开展活动存在顾虑,担心活动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时间)、扰乱正常工作秩序(人员)、加大企业开支(活动经费)等。部分党务工作者心理压力大,怕经理不支持,关系处理不好,影响自身利益;怕党员不积极参与,活动开展不起来;怕职工不理解,费力不讨好。导致有的党务工作者开展活动时理不直、气不壮,“底气”不足。甚至在一些党员中存在着,自己是“打工者”,拿企业的钱、归经理管,只要干好本职、保住饭碗就行了,不愿发挥也难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个别企业管理者,也没有把建立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他们对企业党建工作支持、配合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应付多于主动。
(二)企业的特殊性束缚了党建工作开展。一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不稳定性,导致党组织建立难度增大。由于我们企业“小”、“变”、“散”等特点,严重制约了党建工作的开展。“小”即企业规模小,目前企业党员人数少,不能单独组建党组织;“变”即企业经营变化快;“散”即企业分布相对分散,人员工作地点分散等,给企业管理特别是党建工作带来很多不便。二是企业用工制度灵活,导致党员教育管理难度增大。由于企业员工的减少,党员人数也在不断的下降,加之企业经营活动条件的限制,一些党员成为名副其实的“流动”党员,企业党组织难以实施有效的教育管理。三是企业现代管理机制的确立,导致党组织活动开展难度增大。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目标责任制的确立,工作时间由经理支配,党组织开展活动时间缺乏自主性,活动经费存在依赖性。从而导致,大部分党组织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党建工作的开展。
(三)党组织自身建设薄弱影响了党建工作开展。一是党组织的数量偏少。目前公司现有基层党支部六个,其中有三个支部的党员数不满5人。二是党务工作者整体素质不高。大部分企业党务工作者是由原企业改制后行政管理人员兼任的,他们在思想观念、专业素质和工作方法等方面未经过较严格的培训,因此难以适应党建工作的新形势、新情况。三是党组织负责人难选。由于企业改制后规模相对较小,党员人数也少,要选出政治坚强、熟悉党务工作、会做思想政治工作,而且懂经营会管理,善于同行政管理人员合作共事的党组织负责人比较难。还有个别的党组织负责人,把抓党建工作等同于抓企业经营管理,把党组织等同于企业的下属办事机构,致使党组织负责人在职工中缺乏影响力和感召力。
(四)相关政策法规滞后制约了党建工作快速发展。企业中党组织的地位、作用以及发挥作用的途径等,现行的有关政策和规定只作了原则的界定,缺乏具体的、操作性强的规定和制度,更没有规定企业党组织的建立及地位与作用的法律依据。《党章》虽然对企业中的党的基层组织的工作任务作了相应规定,但现有的法律条文和党规中并没有提供这些任务所应有的支持手段。《公司法》和《个人独资企业法》也只是笼统地规定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按照党章进行活动,并没有对党组织开展活动提出具体要求。虽然近几年我们企业党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但目前还没有达到改制前企业所制定和形成的一整套成熟的工作机制,使得企业中开展党的活动缺乏保障机制、考核管理办法,造成党组织建立和开展工作处于“受制于人”的尴尬境地。
三、解决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问题的主要抓手及对策
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的基层党建工作任务和《党章》中明确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要求,针对我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需要重点抓好的工作及对策如下:
(一)进一步明确意义,切实提高党建工作认识。一是要提高党组织对加强企业党建工作的认识水平。党组织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高度,牢固树立执政意识、阵地意识、占领意识,充分认识加强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担负起做好企业党建工作的责任。二是要提高企业党组织的认识水平。要充分认识到党组织是一个政治组织,具有独立的“政治人格”,克服无所作为的“雇佣”思想,树立“以有为才有位,在其位谋其为”意识,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努力成为企业的政治核心。三是要加强对企业主的宣传教育。对一些在党建工作上存在模糊认识的领导干部,一方面要以实际生动的事例向他们讲清开展党建工作对凝聚职工人心、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性,使他们从思想上消除怕党的活动影响生产经营、是可有可无的认识;另一方面要按照建设高素质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的要求,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素质的培养,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等措施,在提高领导干部经营管理能力、增强以法生产经营自觉性的同时,进行党的知识的教育培训。
(二)加大组建力度,努力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蓬勃发展,非公有制企业中的从业人员和党员人数将不断增加,如不适应形势需要,做好党组织的组建工作,“有企业、无党员”、“有党员、无组织”的状况将会越来越明显、越来越突出。因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大组建力度,扩大覆盖面,为非公有制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障。一是要加强调查研究,切实掌握非公有制企业现状。各级党组织要对本地区、本系统、本行业非公有制企业发展情况、党组织组建情况、无党员企业情况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状况,以及企业主的思想动态等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了解,区别情况,分类指导,落实责任,并及时进行跟踪监督。二是要因企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建立党的组织。要按照“先行组建、不断提高、逐步规范”的工作思路,从企业的实际出发,重点指导,灵活设置,做到坚持条件,严格要求,成熟一个组建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真正发挥作用。在党组织建立形式上,可采取:①独立式。凡有3名以上党员,党员构成合理、有合适支部书记人选、企业员工相对稳定的非公有制企业,都要独立组建党的基层组织。②联合式。对企业规模较小、党员偏少的非公有制企业,本着便于联系和管理的原则,可以与同行业或邻近的企业建立联合党支部。③挂靠式。对企业仅有个别党员,又不便于与邻近的企业建立联合党支部的,可将组织关系落户到所在社区、人才交流中心、劳务派遣机构或政府机关部门的党组织。④派入式。对党建工作基础较好,但党员人数较少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在充分征求企业主意见的前提下,可由人事、劳动部门选派或推荐党员业务骨干到企业任职,充实企业力量,成立党的组织。⑤临时式。对企业有正式党员3名以上,其组织关系转入企业确有困难的,由原单位出具党员证明书和发给《流动党员证》,建立企业临时党支部。三是要理顺隶属关系,建立健全组织管理体系。各级党组织应本着“便于联系和管理、便于工作指导”的原则,理顺隶属关系。要按照建立一个“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管理体系的要求,使每一个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和党员都有“娘家”。在党组织的具体隶属上,可实行:①属地管理。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被买断、整体出售或改制的,原党组织关系可转往企业所在地党组织管理。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可隶属于所在街道党委管理。②行业管理。对相对小、散的非公有制企业,可由行业协会牵头,成立行业党组织,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行业协会党组织进行管理。③归口管理。在非公有制企业比较集中的地方,如开发区、工业园区、综合性大市场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工委、企业党委等,对本区域内的企业党组织集中进行管理。④会员(协会)制管理。由于兴趣爱好、休闲活动、日常生活等产生的各类社团、协会越来越多。可由区委(党委)授权,成立有关社团、协会党组织,充分发挥各类社团、协会聚集党员及群众优势,对所在社团、协会的党员进行集中管理。⑤楼宇管理。商务办公楼是小型非公有制企业相对集中的地方。可委托楼宇管理部门或楼宇所有权单位,成立楼宇党组织,对驻楼宇企业的党员实行集中管理。
(三)抓好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党组织影响力。一是要选好配强党组织负责人。要本着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党组织作用的发挥,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的原则,挑选那些政治信念坚定、党性观念强、熟悉企业经营管理、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能够与企业主合作共事的党员,担任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在选配方式上,可以采取改制企业原有党组织负责人自然过渡、选派、外聘(公开招聘)、内选等办法。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要注意征求和尊重企业主的意见,取得他们的信任、支持和配合。并要按照组织与企业相互推荐、双向选择、党内选举、岗前培训等程序选配党组织负责人。同时,还要建立解聘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负责人报告制度。对确因工作另有安排或其他特殊原因需要解聘企业党组织负责人的,必须依照有关规定进行,企业主不得随意解聘。二是要抓好党建工作指导员队伍建设。首先要严格选派条件。要把思想政治素质好、懂经营管理、有组织协调能力、会做思想政治工作、具有一定文化、责任心强的党员干部,选派到非公有制企业做党建工作指导员。在任职上可实行一人一企、一企多人、一人多企等多种方法。其次要抓好业务培训。利用休息时间,通过集中培训、专题讲座、经验介绍等形式,使他们明确工作目的、职责、任务和要求,增强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第三要加强指导督查。要定期召开党建工作指导员例会,听取工作汇报,交流工作经验,布置工作任务,不定期地派人深入企业,检查了解党建工作指导员的在位情况和工作情况,并及时指导和帮助解决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第四要建立考核制度。把党建工作指导员任期内完成任务情况与干部目标管理考核相挂钩,严格考核,切实发挥好党建工作指导员应有的作用。三是要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做好发展党员、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既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需要,更是巩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阵地的前提和基础。首先要切实做好发展党员工作。要严格按照《党章》的要求和“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积极稳妥地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使非公有制企业中党员队伍不断壮大,质量不断提高。同时,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党章》规定,积极探索在企业主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党员工作。其次要改进党员的管理工作。凡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工作超过半年的党员,都应转移正式的组织关系。对暂未建立党组织的,党员关系应由属地党组织或行业管理部门党组织管理。对于组织关系不愿转、不让转、不便转的“隐性”党员,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动员教育他们自觉办理组织关系转移手续,积极参加企业或企业所在地党组织活动,保证每个党员都能够参加组织活动。第三要加强党员的教育。企业党组织要根据上级党组织的规定和企业的实际,确立相对固定的党员教育活动日期,强化党员参加教育活动的考勤制度。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和手续,对党员进行经常性的理想信念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规党纪教育,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的培训,不断改善党员的知识结构。同时还要不断改进教育的方式方法和载体,突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积极开展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要适应企业的特点和需要,大力改进党组
织的活动方式和工作方式。本着“小型、分散、业余、务实”的原则,积极把企业党组织独立自主活动与群团组织活动结合起来,把解决自身问题与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问题结合起来,把开展党建活动与培育企业精神、企业文化结合起来,采用电化教育、远程教育等现代传媒手段,开展党的活动,使之为党员和广大职工所欢迎,为企业资产所有者、经营管理者所理解和支持。通过发挥“四个作用”,使党组织真正成为企业主“政治生活的老师”、“经济运作的参谋”、“法律保护的依托”。一是要围绕企业决策开展活动,发挥参与作用。对关系国家、企业、职工利益的问题、关系企业发展方向的问题,以及生产经营中的重大问题,要积极开展提合理化建议活动,集中党员、职工的意见建议,并通过党组织负责人或决策层的党员向企业谏言献策,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二是要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活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企业党组织要引导党员带头学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带头搞好生产经营,促进企业发展;带头遵纪守法,维护企业制度和社会秩序;带头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帮助企业搞好精神文明建设。要积极开展“争先创优”、“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等活动,鼓励和组织党员在本职岗位和急难险重的任务中勇挑重担,发挥党员勇于奉献、不怕吃苦的精神,做到关键岗位有党员、困难面前有党员、突击攻关有党员,更好地发挥党员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表率和带动作用。三是要围绕保持企业稳定发展开展活动,发挥凝聚作用。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企业工会、共青团组织这一政治优势,广泛开展“四有”职工队伍建设、创建“职工之家”、“青年岗位能手”、“青年文明号”等活动,并把这些活动寓于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之中,形成长期性、经常性、群众性、多样性的职工文化活动机制和联系、宣传、组织、团结职工的工作机制。通过发挥党组织的核心凝聚作用,全力支持帮助企业主,团结带领职工搞好企业生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四是要围绕打造企业文化品牌和企业环境创优开展活动,发挥协调作用。在企业中及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企业合法经营、监督企业依法纳税,正确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同时,党组织要积极做好工会、共青团、妇女组织及其他群众团体的协调工作,协调企业与职工、职工与职工、企业与社会、职工与社会的关系,妥善处理劳资矛盾,做到既保证资产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又注重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五)创新工作机制,逐步实现党建工作制度化。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既要继承和发扬党的建设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原则和经验,又要根据非公有制企业的性质和特点,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一是要建立统一协调的工作机制。各级党委要把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和具体指导。建议在各级党组织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分管党群工作的领导担任召集人,定期召开各街道、各系统工委及工商、工会等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议,通报情况,分析形势,协调解决有关问题,研究制定相关措施。二是要建立与企业主互动互利的工作机制。企业党组织要注意从双方的共同点出发开展工作,求同存异,在工作合作中让业主看到企业党组织的工作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有利于他们经营目标和经济利益的实现,从而使业主认识到企业党组织在促进企业发展、增加经济效益等方面目标是一致的,并从这种认同感逐步发展到与企业党组织建立起互相配合、互动互利的工作关系。三是要以实行党建工作目标管理为重点,建立严格、周密、可操作性强的考评机制。各级党组织要制定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按照“以党建促经济,以经济促党建”的要求,坚持把加强党建工作的目标要求与经济工作任务同步下达,与党员领导干部目标管理同步考核,与评比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同步表彰,做到党建工作的成效与党员领导干部工作实绩挂钩,与党员领导干部民主评议挂钩。从而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良好局面。四是要以保证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正常开展活动为重点,建立党组织的经费筹措机制。要使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有人管事”、“有钱办事”,可采取争取企业主支持一点、上级党组织补充一点、本单位划拨一点、从企业党员上交的党费中返还一点的办法筹措解决。鉴于目前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处在发展初期,上级组织部门可在近期内将非公有制企业党员上缴的党费全部返还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建活动的专项经费。五是要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党建“法治”机制。完备的法律法规是党对非公有制企业实施政治领导的基本条件和可靠保证。建议尽快出台有关非公有制经济法律法规,把党建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并规范。今后在修改《公司法》、《个人独资企业法》和《中外合资企业法》、《合作企业法》等有关涉及非公有制企业经济时,都要明确规定建立党组织的具体要求或增加党组织设立及开展活动等具体内容的法律法规条文,切实改变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状况,逐步把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
第五篇:非公有制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平市非公有制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近年来,高平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政策,思想上高度重视,组织上保障有力,政策上大力支持,工作上扎实推进,全市个体、私营等非公经济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全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利于繁荣城乡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扩大社会就业、改善人民生活;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全市经济发展。目前,非公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所处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经我局相关人员深入详细的调研,初步形成了一些建议,以期对我市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提供有益借鉴。
一、非公有制经济基本情况
截止2011年6月10日, 我市登记注册的工商企业总计 2732户, 注册资本(金)511250万元,从业人员17952人。其中:私营企业1914户,占企业总数的70%。登记注册的个体工商户为7917户。
二、当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非公有制经济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从经济总量、规模经营、科技转型等方面看,起点低、规模小、经营粗放、抗风险能力弱、科技含量低,集团化经营少,诚信经营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1、个体私营业主和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一是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的业主和从业人员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这些从业人员基本未进行过职业培训,有的是初、高中毕业后,父母出资开店开铺,有的是在外地打工挣钱后摆摊、设店,普遍缺乏经营理念。二是经营管理方式落后,个体工商户大多数是家庭式管理模式,“夫妻厂”、“夫妻店”、“兄弟姐妹店或厂”,小打小闹,未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缺乏创新能力和做大做强的竞争意识,普遍存在小富即安的小生产者思想。三是信息不畅,大多数个体经营都不善于捕捉信息,相当数量的私营企业生产经营面窄、产品档次低,品种单调,缺乏品牌意识,部分企业技术设备落后,有的还停留在小作坊的手工操作上,产品在市场缺乏竞争能力。
2、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有的个体私营企业主明知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也不懂得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的不讲诚信,偷税、漏税,变相逃税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有的只要求政府服务,出台优惠政策,不依法纳税,不讲回报社会;有的企业主不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侵犯员工的合法权益。不买保险,“两低一高”在个体工商户中普遍存在,经走访座谈,大多数业主都未与从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更谈不上购买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即使少数业主已购买“两保”,但拖欠保费相当严重。
3、行业发展不平衡。重生产企业、轻商贸流通现象依然存在。个体私营企业从事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餐饮、住宿等,以低技术的行业为主,经营领域不宽,经营形式较为传统,没有上规模形成大市场。
三、对策建议
1、加强对个体、私营经济的管理。一是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和个体、私营企业协会的作用,检查政策落实情况,督促有关部门切实履行各自职责,协调解决有关重大问题。二是要逐步理顺对非公经济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工商联、商会的管理作用。建议政府牵头负责加强对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规划、政策协调和监督管理工作。切实改变对个体私营经济多头管理、无人管理的局面。加强个体私营经济中党组织、团组织和工会组织的建设,明确各自的地位和作用,并积极探索切合实际的工作机制和活动方式。三是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际要求出发,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规范管理行为,提高工作效率。政府有关部门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依法行政,公开办事程序,改变管理方式,并不断规范管理行为。
2.改善对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的金融服务,破解融资难的瓶颈,建立个体私营经济的融资体系。一是协调金融部门对个体私营业主的金融服务。针对个体私营业主的经营特点,改进发放贷款的审核标准和办法,放宽对个体私营业主融资的准入条件,对符合条件的个体私营业主发放信用贷款;支持金融机构扩大担保贷款业务,包括抵押贷款、质押贷款以及保证贷款;支持社会中介机构参与贷款审理。二是在国家有关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设立
信用担保机构,建立多种资金来源、多种组织形式参与多层次结构的担保体系。具体做法是:鼓励、支持、协助经营规模大,经济效益好,信用等级高,抗风险能力强的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业主建立强强联手的信用担保组织,为更多的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获得信贷资金支持。三是建立健全信用制度。建立起以企业、经营者、中介机构为主体,以信用登记、信用评估、风险预警、风险管理、风险分散等为主要环节,服务于个体工商业经济活动的信用制度。有关部门要提供个体私营业主信用信息,建立个体私营业主信用档案库,为个体私营业主从金融机构获得担保贷款和信用贷款建立信用基础。
3.改善个体私营经济的生产经营条件。当前,突出的问题是应当帮助非公有制企业解决发展的场地问题。一是在不改变国有企业性质的条件下,将国有企业闲置的场地、厂房、设备等资源,租赁给私营企业,使其规模得到扩大,实现低成本扩张。二是加强对市场建设的管理力度。鼓励个体私营业主集资建立街道市场、专业市场。
4.培育和完善对个体私营经济的社会服务体系,为其提供政策、投资、信息、人才交流、培训等方面的帮助。帮助个私企业进行观念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提高个体私营经济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构建多主体、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在人才、技术、信息、市场开拓、法律咨询等方面,加强对个体私营企业的服务,切实帮助个体私营企业找准产品、找准市场,提高个体、私营企业对市场的应变能力。
5.加强对个体、私营经济的政策、信息服务。建立政府部门向个体私营经济发布政策和有关经济信息的制度,通过政府部门的信息发布,引导个体私营经济按照国家的产业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健康有序发展。
6.加强对个体私营经济的监督和管理。在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加强监督管理。哪个部门审批的,就要由哪个部门做好后续的监管工作。引导和督促其照章纳税,守法经营。强化经营者的信用约束,对经营者的信用违规行为,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制约措施,特别是恶意拖欠债的要及时曝光,加大诚信建设力度。
7、维护个体私营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一是完善个体私有财产制度。二是维护个体私营业主的合法权益。三是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四是抓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个体私营业者及其职工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纳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及时足额缴纳各项保费。依据个体户量大面广、用工灵活、员工流动性大等特点,积极探索建立健全跨行业、跨领域、跨地区的保费转移接续制度和具体操作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