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述评

时间:2019-05-15 01:12: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献综述、述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献综述、述评》。

第一篇:文献综述、述评

文献综述、述评范文

我国现金股利政策研究文献综述

股利政策一直是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长期以来也是公司财务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早在1976年被称之为“股利之谜”,围绕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研究结论层出不穷。

一、影响现金股利政策的因素

国内关于上市公司选择现金股利政策的动机和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较多,由于选取的样本和采用的研究力一法不同,结论一也不尽相同。

吕民江和王克敏(1999)研究发现对于现金股利分配的公司,其股利支付水平主要受前期股利支付额和当期盈利水平及其变化;同时现金股利分配主要受到公司规模、股东权益、盈利能力、流动能力、代理成本、国有及法人控股程度及负债率等因素影响,而且公司的股票股利支付额与现金股利支付水平相互影响。

林海(2000)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现金股利发放水平与收益存在相关关系,上市公司的收益水平越高,相应的股利支付水平也越高,而且收益水平较高的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与股票股利存在着相互替代关系。

杨淑娥等(2000)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现金股利主要受货币资金余额和可供分配利润两因素影响。

陈国辉和赵春光(2000)研究结论表明对现金股利有解释作用的因素主要有股票股利、净资产收益率、利润增长率和股票市价。

赵春光等(2001)实证研究结果认为上市公司是否分配现金股利与是否分配股票股利、上年度是否分配现金股利和企业规模有关;每股现金股利大小与股票价格、市盈率、主营业务利润、是否分配股票股利有关。

吕长江和韩慧博(2001)实证研究结果认为在影响股利分配倾向的各因素中,盈利能力和经营风险是最主要的因素,盈利能力与发放现金股利概率呈二项式变动,经营风险与其呈.相反方向变动。

原红旗(2001)实证研究结论发现我国现金股利政策是代理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的产物,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存在以现金股利从上市公司转移现金的行为;上市公司留存资金存在浪费行为,并非是股东利益最大化:规模大的公司倾向于选择现金股利。

李志彤和陈敏(2001)研究结果表明:现金股利主要受净利润和可供分配利润两因素影响;另外还存在上市公司通过现金股利政策来调节其净资产收益率并使之达到再融资标准的行为。

刘淑莲和胡燕鸿(2003)研究结论表明相当一部分公司的现金分红超过其股权自由现金流量,其分红的现金来源于配股融资;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和决策当期的每股收益和资产规模呈正相关,与资产负债率呈负相关;现金分红也与公司投资机会有关,相对来说,传统行业现金分红高于高科技行业。

伍利娜等(2003)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股本规模、流通股比例、大股东中证券投资基金个数、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是否接近配股达标线区间(6%,7%)、上市公司年限、上市公司当年是否发放股票股利或进行股票转增,均是“异常高派现”的显著影响囚素。袁大荣和苏大红(2004)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超能力派现与资产规模、净资产收益、上市年限显著负相关,与公司的股权集中度正相关。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有利于制约上市公司的超能力派现行为。

李增福和唐春阳(2004)研究发现:行业是影响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行业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具有显著的差异。

上述研究只是分析影响发放现金股利的囚素,很少涉及现金股利与股东利益关系。有此文章偶尔从大股东角度出发,认为现金股利是大股东转移资金或者现金股利是调节其净资产收益率并使之达到再融资标准的工具。但是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与公众投资者的利益关系怎样,这此研究都没有涉及。

(其余部分略)

来源:(叶护华 现代管理科学 2006年第1期)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述评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Real Business Cycle theory, RBC),通常又叫做随机动态一般均衡理论(Stochastic Dynamic General Equilibrium theory, SDGE),或简称动态一般均衡理论(Dynamic General Equilibrium theory, DGE)。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试图在所有行为人都是理性最大化者的竞争性一般均衡框架内解释经济波动,认为经济波动来自无摩擦的、完全信息的竞争性经济中的真实冲击,协调失灵、价格粘性、货币政策和政府政策对于解释经济周期通常不是必需的。目前该理论已经成为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流范式,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也在随机动态一般均衡框架内研究名义冲击对经济波动的影响。

一、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基本内容

1.RBC的起源与理论背景

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宏观经济学的主流还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经济学家们关注宏观经济短期稳定问题,强调旨在稳定经济的积极的总需求管理政策。基于IS/LM-AD/AS建立起来的大型结构宏观计量模型得以建立和发展,以为政府对宏观经济进行短期微调的经济政策提供定量依据。然而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开始对过分强调短期稳定问题的研究提出质疑。罗伯特·索罗在20世纪50年代开创的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使经济学家从关注短期波动问题转为关注长期经济增长问题。(2)“卢卡斯批判”使得建立在理性人和市场迅速出清的新古典假设之上的一般均衡理论在宏观经济研究中被引人和日益受到重视。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在其开创性论文(1982)中引入技术冲击作为波动来源来解释经济周期。

(1)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假定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资本积累是收益递减的,得出结论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如果没有技术进步,人均收人的增长就不可能维持。RBC理论家认为解释经济增长的理论同样可以解释经济周期—将新古典增长模型引人一个技术进步的随机过程,就构成RBC的基本框架。由于将产量波动本身视为行为人最优决策的结果,而不是产量对光滑的、确定性趋势的偏离,真实经济周期理论放弃了传统宏观理论短期波动与长期趋势的区分,将增长理论和波动理论统一在一起。

(2)卢卡斯批判。卢卡斯(1972)对基于 IS/LM-AD/AS建立起来的结构性宏观计量模型中参数不变的假设提出质疑。如果政府变动某一经济政策,结构性模型中的参数也会发生变化从而使其不能再用来预测政策后果。卢卡斯认为这些参数的变化是经济主体对政策变化所作的最优响应,因此应当在宏观经济模型中引人描述经济主体行为的效用函数和生产函数来建模,以了解经济主体对政策变化所做出的实际反应。

(3)刺激机制与传播机制。弗里希(Frisch, 1933)区分了引起经济波动的刺激机制(impulse

mechanism)和传播机制(propagation mechanism)。刺激机制是指引起经济波动的最初冲击,而传播机制是指最初冲击传递到多期的时际联系的机制。在RBC模型中,技术冲击是唯一的刺激机制。通过引人传播机制,技术冲击不会在一期之后立即消失,而是持续到以后若干时期,从而使得产量、消费、投资等宏观经济变量随时间周期性运动。

2.RBC基准模型

典型的RBC模型包括如下特点:(1)代表性家庭和厂商在资源约束和技术约束的条件下,最大化各自目标函数。(2)假定所有行为人的预期是理性的,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不存在信息不对称,且连续出清。(3)产量的波动由外生的技术冲击推动,并经传播机制的作用呈现周期性特征。传播机制可能有几种途径:一是行为人可能在面临冲击时倾向于平滑消费;二是投资滞后,当前冲击可能影响到将来的投资;三是行为人在劳动与闲暇之间的跨期替代。

3.RBC的政策含义

RBC模型的政策含义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政策含义完全不同。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那里,由于价格和工资的刚性或粘性,市场经济处于低于充分就业水平的非瓦尔拉斯均衡状态可能就是一种常态。因此就需要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机对经济进行调控,以使经济恢复到充分就业状态。RBC模型则认为,产量、消费和投资周期性波动时经济主体在一个完全信息的竞争性市场中有最优反应。在经济中实际观测的产量波动或其很大一部分并不是对某种假设的、乌托邦式的充分就业的产量水平的偏离。也就是说,经济波动是处于不断的市场出清和充分就业的均衡之中。因此政府干预以减轻和消除经济波动就是不必要的。由于经济波动本身就是帕累托有效的,因此政府干预只能使得经济运行偏离帕累托有效,从而降低福利水平。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提出以来,主要与之竞争的是新凯恩斯主义。他们捍卫凯恩斯主义的主要结论,对真实经济周期理论政府不应从事反周期政策的结论提出了批评。他们指出RBC模型中参数值的可行范围并不如最初设想的那样成功。实际上,真实冲击固然重要,但是不能完全解释经济周期。新凯恩斯主义者提出很多模型,比如说菜单成本、效率工资、垄断厂商定价等模型证明名义冲击仍然是经济周期的重要源泉。

二、理论模型的扩展与新近发展

1.理论模型的扩展

在基本的RBC模型里,没有货币和政府,而货币和政府可能在经济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凯恩斯主义认为货币和政府都是重要的变量。通过在模型中引人政府冲击、偏好冲击、货币冲击、不完全竞争等因素,RBC理论家从多个方面对模型进行了扩展。

(1)不可分劳动模型(Indivisible labor)。RBC模型预测就业波动的幅度远小于实际波动,这意味着RBC模型依赖于较大的劳动供给跨期替代弹性,而较大的劳动跨期替代弹性可能得不到经验支持(Lawrence Summers, 1986;Mankiw, 1989)。汉森(G.Hansen, 1985)提出劳动的不可分性,即劳动者的工作时间是不可分的,劳动者要么工作特定的时间,要么完全不工作。通过将不可分劳动纳人RBC模型中,汉森发现劳动的跨期替代弹性显著放大,工作时间相对于生产率的变动性明显提高,其模拟结果也更加接近于美国的经济现实。

(2)劳动储藏模型(Labor hoarding)。很多经济学家认为RBC模型中的传播机制在现实经济中是很弱的,并且现实中也找不到生产率和工时数强相关的证据。Craig Burnside, Martin Eichenbaum, Seigio Rebelo(1990)在模型中引入劳动储藏概念,厂商面对技术冲击会储藏一定的劳动,以应对未来的技术冲击。在技术冲击来临时,厂商通过劳动者调整劳动强度来应对。由于厂商可以在劳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改变劳动的有效供给,从而降低了生产率和工时数的相关系数。

(3)家庭生产模型(Home Production)。家庭生产具有潜在的重要性,家庭生产的产出可

能占到GNP的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五十。Jess Benhabib , Richard Rogerson,Randall Wright(1991)提出家庭生产模型。与厂商生产市场商品相对应,他们引入家庭生产函数生产家庭消费品。家庭不仅就劳动的跨期替代做出决策,还就劳动在家庭生产和市场产品生产之间的替代做出决策。在市场生产率变化时,市场生产率与家庭生产率的相对变化将改变人们的劳动供给,出现市场产品和家庭生产的替代。模型对美国经济模拟的结果发现,工时数和生产率的相关系数大幅度下降,这与经济中的实际数据更加接近。

(4)引入货币模型。将货币引人RBC模型研究货币冲击对产出波动的影响,这主要包括:(1)交易技术的进步。电子货币等新的交易手段的出现改变了经济中的货币供给,降低了交易成本。(2)货币冲击产生的货币幻觉对产出波动的影响,结合卢卡斯(1972)不完美“孤岛”框架下的研究。(3)货币现行约束对产出波动的影响(Cooley, G.Hansen, 1989)。通过引入货币冲击,改善了RBC模型对经济周期的模拟。

(5)引人政府部门模型。政府支出冲击可能对产出波动有重要影响。Mary Fin(1991)认为政府支出冲击会减少产出波动,因为他发现政府支出冲击与索洛残差负相关。Christiano(1992)对可分劳动和不可分劳动模型分别考察了政府支出的影响,结果发现模型在模拟工时数和生产率之间的相关关系方面有了一定幅度的改善。Greenwood and Gregory Huffman(1992), Magrattan(1994a,1994b)进一步发展了政府部门模型。与Christian。的一次性总付税不同,他在模型中引人了扭曲性税收。扭曲性税收扩大了冲击的持久效应,使得模型更加切近美国经济现实。

(6)开放经济模型。将模型推广到开放经济,能够解释国际经济周期中的许多特征事实。

(1)贸易平衡是反周期的。(2)贸易平衡与贸易条件正相关(David Backus, Kehoe, and Kydland, 1994)o(3)储蓄与投资正相关(Finn, 1990)。但是模型在模拟国际经济周期的某些特征事实方面存在困难。比如:RBC模型假设各国面临不同的技术冲击,各国消费可以通过贸易进行平滑,则跨国消费的相关性比产出的相关性更高,但是这与实际经济不符。RBC模型通过引人非贸易商品、偏好冲击、能源价格冲击、不完全资本市场等大大改善了模型对国际经济周期的解释力。

2.理论的新近发展

(1)货币冲击研究的最新进展。William T.Gavin , Finn E.Kydland and Michael R.Pakko(2005)在新近的一篇论文中考察了基于利率目标的货币政策冲击和非指数税收(non-indexed taxes)的相互作用对经济周期的影响。他们构建了一个包含货币政策冲击和名义资本收益税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并设定中央银行实行以利率调整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结果发现利率目标的货币政策冲击具有真实效应,对通货膨胀有持久性的冲击,导致实际通货膨胀率持久的偏离稳态时的通货膨胀率,从而扭曲了行为人的消费/储蓄决策,在长期内降低了资本存量。这与Cooley and Hansen(1989)的研究中设定中央银行实行货币供给量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得到的结论完全不同。Cooley and Hansen在RBC基准模型中引入以货币供给量为目标的货币政策冲击,模型校准结果发现以货币供应量为目标的货币政策冲击导致价格水平的瞬时跳跃,但对通货膨胀率没有持久性的冲击,在长期内不影响行为人的消费/储蓄决策。

(2)汇率波动问题。V.V.Chari , Patrick J.Kehoe , Ellen R.McGrattan(2002)考察T国际经济周期中的真实汇率波动之谜。他们构建了一个包含货币政策和价格刚性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结果发现如果行为人是高风险回避的,偏好是可分离的,价格刚性是真实汇率波动的主要原因,如果价格刚性超过一年,则真实汇率波动具有持久性。货币政策的变化只能在短期内影响汇率,并没有长期效应。

(3)经济波动的福利损失。卢卡斯(1987)考察了经济波动中消费波动的福利损失,结论是消费变化相对稳态消费水平造成的福利损失很小。Gali, Gartner, and Lopez Salido(2003)

认为考虑到经济波动引起的劳动的边际产出变动和消费一闲暇的跨期替代率变动之间的差距,即效率差距(efficiency gap),则经济波动导致的福利损失比卢卡斯的结论大得多。他们构建了一个基于随即动态一般均衡的效率差距模型,并对美国经济时序数据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经济波动导致的社会福利损失大约占到稳态的28%75%。Matthias Paustian(2004)则在模型中引人价格和工资刚性,发现由效率差距引起的福利损失进一步放大。

(4)存货问题。传统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强调存货投资对于理解总量波动是至关重要的,Blinder(1990)指出“经济周期在很大程度上是存货周期”,而RBC模型却没有对存货这一重要变量的研究。Aubhik Khan and Julia K.Thomas(2004)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中引人存货投资,他们假定存货投资是最终产品制造商持有的中间产品,得出了存货积累的顺周期性和存货变动和最终产品变动的同方向性。这个结论与现实相符。他们进一步指出,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存货变动幅度不断下降,从而可能是美国80年代以来经济波动幅度减弱的原因。

(5)非瓦尔拉斯劳动力市场。Francesco Zanetti(2004)认为竞争性劳动力市场不符合欧元区经济的实际情况,因而无法解释欧元区经济比美国经济高得多的失业率。他将代表性工会引人到RBC模型中,假定工资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厂商和工会的讨价还价能力,这种讨价还价使劳动工资呈现刚性,劳动力市场无法自动出清。结果发现生产率冲击与就业负相关,即生产率冲击会降低失业率,更进一步的,由于工会在工资议价的能力,失业率会进一步放大,从而提出工会可能是导致欧元区高失业率的主要原因。

三、简要的评论

凯恩斯的《通论》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影响是使重点从古典的长期增长问题转向短期经济波动问题。正如凯恩斯在《货币改革论》中所提到的:“在长期我们都死了。如果在风暴季节,他们只能告诉我们,当风暴过去一段时间之后,大海又恢复平静,那么经济学家为自己确定的工作就太简单、太没有用处了。”短期稳定问题成为凯恩斯经济学的中心议题。货币主义者率先对是否需要稳定政策提出质疑。他们的质疑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市场失灵是否真的很重要,以致市场本身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能出清;二是政府本身是否能通过相机抉择的总需求管理政策来稳定经济。如果说货币主义还有凯恩斯主义的痕迹的话,真实经济周期理论是对凯恩斯主义的彻底的反叛。在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看来,政府稳定经济的努力是徒劳的,稳定化政策是不必要的。这一研究和政策含义促使了宏观经济学的转向,一大批经济学家从短期问题转向长期的、古典式的增长问题上。经济不稳定性或许只是个“小问题”(卢卡斯,1987),而“长期增长的福利含义远远超出了传统宏观经济学所关注的任何短期波动的影响”(戴维·罗默,1996)。政府作用应当从短期微调转向为经济的最优增长路径提供良好条件。比如政府在制度、税收、教育、卫生等公共产品的供给会影响到经济的增长率和经济周期性表现。

概括起来,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主要贡献为:(1)由真实经济周期发展起来的随机动态一般均衡范式成为目前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流范式。(2)经济周期是市场经济良好运行的表现,而不是市场失灵的表现。(3)政府不应过分关注短期问题,而应着眼于长期经济增长。

来源:(孙力军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6年第1期)

第二篇: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研究文献述评

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研究文献述评

摘要: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就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背景与意义、概念与主要内容、理论与实践的演进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对此方面文献进行述评。

关键词:城乡关系;二元结构;经济社会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F29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0)10-0118-04

当前,城乡二元结构成为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瓶颈”,严重制约着中国经济转型与发展任务的顺利推进。为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顺利实现经济转型与发展的历史任务,中央提出了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时代命题。

一、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与意义

在西方学者中,刘易斯最先提出了经济发展中的二元结构问题。他认为,发展中国家一般都存在二元经济结构,即国民经济中含有两种性质不同的结构或部门:一种是仅能满足糊口的、只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以土著方法进行生产的部门,这一部门以传统的农业为代表;另一种是以现代化方法进行生产、劳动生产率和工资远比前一部门高的城市工业部门。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乡分割,“三农”问题成为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瓶颈,这正是中央提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与意义。

(一)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原因

针对中国城乡二元结构形成的原因,学术界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林毅夫等人认为,新中国成立后实行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赶超型战略,而这一战略与当时劳动力丰裕和资本稀缺的资源禀赋特点相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就形成了价格扭曲的宏观政策环境、以计划为基本手段的资源配置制度和没有自主权的微观经营制度为特征的“三位一体”的传统经济体制。同时,为减轻工业化过程中由于劳动力转移而形成的城市化压力,新中国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包括统购统销、人民公社、户籍制度等在内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体制。高帆、秦占欣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的迂回生产程度和中间产品使用大幅度提高,但农村的分工和专业化程度较低。由于农业分工水平赶不上工业,导致二元经济结构难以顺利转化。黄坤明认为,我国城乡二元结构源于改革开放以来实施的一系列农业和非农政策,包括价格政策及工商业、财政、投资、行业管理政策等。

(二)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特殊性及其影响

王国敏、朱志萍认为,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有其特殊性,它不仅表现为以工业为代表的现代部门和以农业为代表的传统部门之间的二元经济结构,还表现为城市社会与农村社会长期分割所造成的二元社会结构。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形成于农业全面支持工业的赶超型发展战略,二元社会结构形成于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城乡分割制度。这样,二元经济结构和二元社会结构共同构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双二元结构”。任保平认为,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总体特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双层刚性二元经济结构”。其表现是城市与乡村的二元经济结构,而每一元中又分为两层:从城市看是现代工业与传统工业并存,从农村看是传统农业与以乡镇企业为代表的现代农业并存,而且不同层次之间关联程度差,表现出刚性结构。二是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是转型二元经济结构。具体表现为工业化的二元性、城乡劳动力市场的二元性、就业结构的二元性、城乡市场体系的二元性和区域经济的二元性。

王国敏认为,城乡二元结构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影响深刻而漫长,使“三农”问题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首要的持续性难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第一,二元社会结构使农村和城市长期分离,农民和市民的社会地位不平等。第二,二元经济结构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差距拉大。第三,二元经济结构导致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扩大。第四,二元经济结构使农业严重落后于工业和其他产业。陆学艺认为,在城乡二元结构下,我国城乡居民在政治上地位不平等,在经济上实行不等价交换,在社会上实行非普惠制。这样,农民被束缚在有限的耕地之上,阻碍了农业的发展,使“三农”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三)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意义

农业部产业政策发展司课题组的认为,城乡二元结构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障碍,是造成我国经济社会深层次矛盾的根源。

刘奇、吉炳轩认为,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从中国国情出发,基于对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准确判断和把握而提出来的,是重构国家发展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厉以宁认为,城乡二元体制改革是继国有企业体制改革之后另一项带有根本性质的经济体制改革。顾益康、邵峰认为,全面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不仅是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也是当前扩大内需、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治本之策,更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陈峰燕认为,推进城乡社会经济一体化发展是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迫切要求,是调整经济结构的有力抓手。

二、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概念与主要内容

(一)城乡一体化的概念

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侧重于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来界定城乡一体化。杨荣南认为,城乡一体化是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基础上,把城市与乡村建设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统一体;应雄认为,城乡一体化指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促进农村人口城市化,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使城乡共享现代文明。侧重于从系统和整体的角度来界定城乡一体化。甄峰认为,从系统的观点看,城乡一体化是指城市和乡村是一个整体,其人流、物流、信息流自由合理地流动,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融合、高度依赖,各种时空资源得到高效利用;杨荣南认为,城乡一体化涉及“自然―社会一经济”复合生态系统的方方面面,是城乡复合生态系统演替的顶极状态;朱志萍认为,城乡一体化涉及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规划建设等方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侧重于从融合与合作的角度来界定城乡一体化。石忆邵认为,城乡一体化的实质是城乡之间竞争与合作的耦合联动发展;洪银兴、姜作培认为,要从融合的角度看城乡一体化,即城市与乡村两个不同特质的经济社会单元和人类聚落空间,在一个相互依存的区域范围内结为一体,谋求融合发展、协调共生、共同繁荣的过程。侧重于与传统体制对比的角度来界定城乡一体化。杨荣南、张雪莲认为,城乡一体化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为解决城乡之间的矛盾和资源的合理配置而提出来的,目的是充分发挥城市与乡村的优势和作用。顾益康、邵峰认为,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城乡差别发展战略,建立地位平等、开放互通、互补互促、共同进步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格局。侧重于从区域空间规划的角度来界定城乡一体化。李同升、厍向阳认为,城乡一体化是从区域角度出发,寻求区域持续、协调、全面的发展

途径;它不是空间的均衡化,而是在明确城乡分工、相互促进基础上的双向发展过程,是一个有效聚集、有机疏散、高效协作的最优空间网络系统,是区域内城乡关系演化的高级阶段和最终目标。城乡一体化的最终目的是为城乡居民创造一个物心俱丰的生存环境,中心城市的扩散效应、乡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小城镇发展是内陆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泉。

(二)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主要内容

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内容主要有城乡政治一体化、城乡经济(产业)一体化、城乡社会一体化、城乡文化一体化、城乡空间一体化、城乡制度一体化、城乡人口一体化、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城乡市场一体化、城乡管理一体化、城乡规划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城乡区域发展一体化。

笔者认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应包括以下八方面内容:一是城乡建设规划一体化,即统筹城乡道路建设、公共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改善农民生存环境。二是城乡市场体系一体化,即健全城乡结合部及乡(镇)政府所在地的农村市场体系和农业服务体系,发展城乡互动的农村现代化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流通主体。三是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即发展“双富”产业,尤其是富民产业,使现代农业及其农副产品加工业、生态产业成为三次产业部门之间既分工又协调发展的平台,改变历史上形成的先进的工业与落后的农业并存的状况。四是城乡经济主体一体化,即城乡市场主体一体化,城乡共办企业,加快企业成长,尤其是实现农业企业化和农民市民化。五是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即教育资源适当集中,形成镇办小学、县办初中、市办高中的“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加强农村公共服务,树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念,实行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公共服务城乡全覆盖。六是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即以“县城――大镇――大村”三位一体为载体,强化城乡设施衔接、互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力度,并与城市有关设施统筹考虑,实现城乡共建、城乡联网、城乡共享。七是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即以户籍制度改革为主线,同时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生活保障问题。八是城乡生活方式的一体化,即鼓励城乡生活方式的趋同,提高生活质量。

三、我国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理论与实践的演进

张雨林认为,在我国,城乡一体化并非是理论工作者学术论证的产物,而是首先由实际工作者在改革实践中提出来的。景普秋、张复明指出,城乡一体化的提出与我国改革开放后乡镇企业的兴起、小城镇的发展、乡村城镇化的推进等密不可分,城乡边缘区成为城乡一体化研究的一块试验田。1983年,苏南地区最先使用了“城乡一体化”这一概念。城乡一体化理论在我国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一是改革开放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是城乡一体化的提出与探索阶段。二是上世纪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期,是侧重于对城乡边缘区进行研究的阶段。三是世纪9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是城乡一体化理论框架与理论体系开始建立,研究内容日渐丰富的阶段,四是2002年至今,是城乡一体化理论迅猛发展、日臻完善的阶段。

洪银兴、陈雯认为,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的农村改革及城镇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乡分离问题,尤其是使封闭型的城乡关系逐步走向开放,城乡壁垒中最难突破的户籍制度也开始松动,但并没有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问题。此后,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日益严重,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瓶颈”。进入21世纪,随着学术界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中央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思路也不断明晰。2002年,党的十六大在制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的同时,针对城乡二元结构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并将其列为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之首。2004~2010年,中央连续推出七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并于2005年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同年,国家批准成都和重庆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当前“中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并提出加快“建立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制度。尽快在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取得突破,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

第三篇:《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研究》文献述评加国外现状

哈尔滨学院

本科学年论文文献述评报告

院(系)专

业 年

级 姓

名 指导教师

经济管理学院 会计学 09级 张琼月 学 号 09102336 阴丽美

职 称 副教授

《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研究》文献述评报告

应收账款是企业的一项重要流动资产,是指企业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应向购货单位或者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的不断加剧,赊销已成为企业增加生产、扩大市场占有率的一种有效交易形式,再加上商业信用体系的推行,企业的应收账款数额明显增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也成为企业经营活动中日益重要的问题。在国外,他们把企业信用管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而我国的社会信用基础还比较弱。因此,企业要加强资金管理,正确衡量信用,搞好应收账款回收。本文在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方面对以前的观点进行了梳理,并结合我国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现状阐明了我自己的想法。

一.国内外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

(一)国外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

在西方,企业信用管理(应收账款管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作为一门研究学科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在国外,西方国家比较流行的应收账款管理方法是应收账款有价证券化和保理业务。从整体上看,西方国家的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系统要较我国好一些,但是依旧还是有着与我国相同的问题存在。

(二)国内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意识比较淡薄,管理方式比较简单并且不到位,对客户了解过于笼统,绝大多数中小企业仍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信用管理机制。同时,我国的社会信用基础还比较薄弱,社会信用体系还不完备,信用管理体系尚在探索和建立之中,有关政策法规尚未出台。所以,我国还很难直接按抄旧搬西方国家的应收账款的管理模式。我国中小企业只能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结合应收账款系统化的管理知识来制定适合自己的应收账款管理模式。随着我国信用知识的普及和信用体系的逐渐完善,我国中小企业可以借鉴西方的应收账款的管理经验,同时结合我国国情来寻找适合中小企业自身的应收账款管理模式。二.国内外学者对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相关课题的研究

(一)国外学者对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相关课题的研究 1.影响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水平的原因

James c.Van.Horne(2003)教授认为整体经济环境和公司的信贷政策是影响公司应收账款管理水平的主要原因。整体经济环境是不可控制的因素,而信贷政策的变量包括交易账户的质量、贷款期限的长短、现金折扣、季节性延迟付款、收账程序等。企业通过改变这些变量必然导致额外销售产生的利润和应收账款增加产生的机会成本。管理应收账款实际上转化为了对额外销售产生的边际利润和应收账款增加投资所要求的收益进行评估,只有两者相等时,应收账款所产生的收益才是最大化。

2.影响中小企业应收账款增加的原因

BenJ.Sopranzetti(1998)教授则从企业的投融资的角度探讨了应收账款保理的问题。由于企业应收账款的存在,减少了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现金流量,而应收账款是具有一定信用的资产,那么可以通过信用评估,与金融机构或非金融机构签订协议,把应收账款作为金融产品进行交易,从而达到投资融资的经济活动的目的。Zweig(2004)认为资产证券化为原始权益人提供了一种降低风险、多样化资产组合的手段,增加了一种融资工具。Schwarcz(2004)指出,资产证券化之所以具有如此的吸引力是因为证券化引致的交易成本节省远远高于其它融资工具。他还认为发起人证券化资产的投资报酬率小于其它融资方式的融资成本,因而资产证券化也是一种有成本效率的融资工具。

(二)国内学者对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相关课题的研究 1.中小企业应收账款增加的原因

林伟文(2012)认为企业的管理方式与运营手段出现了问题,经济方面和监督管理不完善导致了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的增加。王艳华(2011)认为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产品竞争力不足,为了扩大销售,增加市场占有份额,壮大自己,产品成交的时间与收到货款的时间不一致导致中小企业应收账款增加。王晓东(2011)认为是商业竞争的需求,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建立,很多企业故意拖欠账款,社会普遍缺乏诚信;企业管理者偏重考核销售指标;故意夸大企业经营成果;应收账款的监督体系不完善;对于应收账款管理无论是经验还是理论都十分缺乏,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办法,缺少必要的内部控制是增加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的原因。陈小霞,苗春燕(2010)认为盲目赊销是造成高额应收账款的主要原因,企业内部控制不严格,对日常应收账款的管理不严密,没有及时对往来客户的资信情况进行分析,没有及时与往来客户进行清理、对账和催收。这些都是造成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难以收回的重要原因。杨秀玉(2010)认为企业缺乏风险意识,系统内相互拖欠,管理无章,放任自流,内部激励机制不健全,对账不及时,对应收账款管理责任部门不清是中小企业应收账款增加的愿意。于绍华(2007)认为激烈的市场竞争,销售和收款的时间差距,中小企业社会服务体系尚不完善,企业防范意识淡薄,企业内控措施不到位是导致中小企业应收账款增加的原因。2.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们找到了中小企业应收账款增加的原因,并做了一定的管理系统。但是我们的系统依旧存在很多问题。胡倪华(2012)认为过于追求销售业绩,盲目扩大赊销规模,没有落实应收帐款管理的责任部门,中小企业信用风险意识淡薄,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催款不力。张士燕(2011)认为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应收账款管理机制的落实不到位。刘明秀,葛轶敏(2010)认为应收账款管理缺乏风险意识,应收账责任划分不明确,人员设置有限,没有制定相应应收账款制度。赵建方(2010)认为缺乏客户资信评估,难以识别信用风险,企业应收账款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日常管理不规范。黄欣,易小红,习林(2009)认为相关的基础工作不健全,内部考核制度不合理,约束机制不健全,内部财务控制不严,管理无章,放任自流。欧懿,苏文松(2008)认为一人独权现象严重,管理观念落后,.缺乏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有效的监督及反馈机制,账龄老化现象严重,产品缺乏足够的竞争优势。刘录敬,陈晓明(2007)认为缺乏风险意识,忽视对客户的信用调查和管理,对应收账款缺乏必要的财务分析,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不完善。

3.中小企业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措施

针对学者发现的问题,学者们也提出了相应的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措施。胡倪华(2012)提出提高企业高层领导的风险意识,改进考核机制,建立信用管理制度,提高信用管理水平,科学地制定企业经营策略,提高企业产品本身的竞争力。李艳玲(2011)提出建立正确的赢利观念,强化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准确使用法律武器,减少损失,加强应收账款的事后管理,建立理性的应收账款处理制度,邵鹏婓(2010)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建立应收账款赊销额度控制,建立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制度和应收账款催收制度,建立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制度,防范财务风险。杜巨玲(2009)提出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与会计核算方法,加强企业信用政策管理,加强应收账款监督。唐小冲(2008)提出企业对赊销进行源头控制,企业对已形成的应收账款进行监控管理。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及展望

综上所述,国内外中小企业应收账款增加的原因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看。一从企业方面。企业为了扩大在市场的占有份额,盲目的赊销,应收账款管理体制不健全,日常管理不严密,不及时进行客户清理,对账和催账,导致应收帐款收回率低,对客户的信用度不明确,产品成交的时间与收到货款的时间不一致,企业没有落实应收帐款管理的责任部门,并缺乏风险意识,缺少必要的内部控制,企业管理者偏重考核销售指标,故意夸大企业经营成果,应收账款的监督体系不完善等。二从社会方面。市场的竞争激烈,社会信用体系制度建立不完善,很多的企业故意拖欠账款,社会普遍缺乏诚信,中小企业社会服务体系尚不完善等。尽管我们在以上原因的基础上做了一定管理和改变,但是应收账款依旧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如:中小企业信用风险意识淡薄,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应收账责任划分不明确,人员设置有限,没有制定相应应收账款制度,一人独权现象严重,管理观念落后,产品竞争力弱,账龄长等问题。所以学者提出了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而我也有些想法:

一、设立专门的应收账款管理机构。

二、在限定的情况下,缩短账龄,加大催款力度。

三、加强对客户的信用度的管理和客户清理,及时了解客户的经营情况。

四、加强应收账款的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

由于应收账款的增加,企业面临的风险也随之加大,所以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是现在中小企业很重要的事项之一。本人的知识能力有限,所以本述评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1】林伟文.浅谈加强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相关措施.时 代 金 融.2012年第1期下旬刊(总第469期)Times FinanceNO.1,2012(CumulativetyNO.469)【2】胡倪华。浅谈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及对策。财会研究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

【3】王艳华.论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现状及管理.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2011年第18期 【4】张士燕。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现代经济信息 收稿日期:2011-05-02 【5】李艳玲。浅谈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监督与管理 2011 年

【6】王晓东。我国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之我见。金 融 会 计 2011.01双月刊 【7】邵鹏婓 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经营管理 【8】陈小霞 苗春燕。浅议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第3期2010年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ShaanxiYouth VocationalCollegeNO.32010))【9】杨秀玉。新经济形势下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之我见。财务通讯·综合 2010 年第 5 期(中)财务与管理FINANCE AND MANAGEMENT 【10】刘明秀,葛轶敏。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管理信息化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2010年12月第 13 卷第 23 期Dec.,2010Vol.13,No.23 【11】赵建方。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集体经济 财务管理 2010.12(下)

【12】黄欣 易小红习林.在内控视角下谈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对策.2009财会管理

【13】杜巨玲。浅析完善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对策。科技经济市场 经营管理

【14】唐小冲。中小型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技术与市场2008 / 4。金融管理

【15】欧 懿 苏文松。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若干问题浅谈。商情教育经济研究 会计与统计

【16】于绍华。浅谈我国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 ECONOMY)2007 年 第 17 卷 第 4 期

【17】刘录敬 陈晓明。中小企业应收账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管理 【18】Robert

Cole.Lon

Mahler.conusumer

and

Business

Credit Management.IrwinMcGr aw-Hill companies ,1998,(9)【19】Accounts Receivable Management Best Practices John G.Salek July 2005

第四篇:新闻述评

大学生寝室探访述评

大学生是一群即将步入社会的宏大群体,良好价值观和长期可持续发展也会在大学生身上得到社会渗透。中国当代的大学在课程设定上为了充分给予大学生自由时间,大多学校选择将课程定量为三分之一高中周(即高中课程量的三分之一)。显然,这给予了大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将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权利毫无保留的交还给了学生,对于“空闲”时间的利用,也一直成为各高校的焦点性问题。

从内在来看,大学生的自律性普遍不高,高中紧张生活之后,大学成为放松的大舞台,对于何时做什么,需要做什么,怎么样去做,都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在理想的划分上,我们可以大概分为实践性和幻想性两大类。实践性,便是要在本学科和自己的能力要求上进行稳健的学习和发展,也包括很多的课余文化,娱乐,会友等活动:幻想性,是对于新兴的事物有极大的被新引力的群落,对于更发展的地区,城市,乃至国家有着心灵的归属感,从而在很多行事做为上往往与众不同,或许这一群落的在学科上并不名列前茅,但有很多受到外界影响的独到之处。从外在来看,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剧以及高校优雅教学环境的考虑,大多数校区都坐落于城市的远郊地带,这一方面有利于学校的教学和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生活中,另一方面又会形成各高校簇拥的群落效应,成为有各项基本设施功能的卫星城---大学城。但是远郊地区离人口聚居区较远,这无疑给学生的出行造成了阻力,选择寝室生活了解大学生无疑成为方便,快捷,高效的途径之一。

在一周内的多次探访中,敲门之后往往得到室内学生的质问,之后便是一阵凌乱的声响,方才进入寝室。很显然,很多学生对于寝室中的外来人员有一些抵触情绪,对于个人的隐私十分的关注,这不免根源于现在独生子女为社会家庭主要成分的诟病,独居成为许多学生长时期的习惯。在进一步多的相互了解中,许多学生在寝室中相互之间也会有保护主义,对自己的某些物品,如手机,电脑,音像设备,尤其是自己的隐私物品,这不免会造成一定的寝室室友之间的不融洽气氛。但我认为保护贵重物品和隐私物品是每位同学的固有权利,这应该坚持的好习惯,是公共社会生活一贯遵循的条例,学习用品,书籍和课堂笔记,乃至日用品,食品,体育器材在很多寝室早已经成为了公用,这不得不说,大家相处的蛮好啊!气氛的融洽使得相互之间的了解也在时间的磨砺中逐渐的加深。室友的兴趣爱好,平常的生活喜欢,对什么东西厌恶,伤感,失落,兴奋之事,很多往往是本人不了解,室友们却能略评一二,真是其乐融融。

作为有理想和抱负的新时代学子,成为社会堪当一面的栋梁是每位在校生的本职第一要务,社会行业的诸多和千变万化使得我们的选择也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寝室文化虽然已经有很多年的发展,但真正处于寝室中的学生在很多事情上仍有诸多的焦虑,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之后固然会存在很多的差异,用一个经典的例子:世界上找不出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在校园这颗大古树中的学生们有着自己不同的性格,这会影响到其将来的就业发展的道路,同一屋檐下的几个同龄人在不同的个人性格和理想抱负之下发展,业余的大量时间和空间意识的自我很容易形成小的隔离区,在探访中,了解到寝室中的口角之争在大学生之间微乎其微,高学历的新时期知识青年们似乎不屑于用口角这种市井之术来解决问题,有朋友会认为这很好,但是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能用语言的解决的问题是直面性问题,即是某某讲出,让某某知道,至于效果可以不计较。但在大学生寝室中,“冷战”和“潜意识敌对”往往是相互认为不合格的室友的处理办法。“别扭,但也就这么着吧”,这是很多同学的回答,用一个恰当的比喻:几只雏鹰相互望着唯一个狭小的飞出口争相张开翅膀,却没有愿意谦让的一只,很显然被困在了这唯一的生命口之下,“狭口之鹰”,这个小比喻很适合寝室中的一些情况。青春在挥洒,友谊在嫁接,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家相聚在一起,让我们荡起双桨的过往时代早已经消逝于那段清濛初开的“季节”。知心朋友的真心面对;不轻意之间的点点关心;分

享收获和喜悦的成功时刻;离开了谁?我们又将会得到谁?回想着《真心英雄》中康强有力的歌词,重复这那久违的!!!



第五篇:2011年个人述评

2011个人述评材料

一年来,自己紧紧围绕公司“强化管理、固本强身、夯实基础、稳步发展”的经营思路开展工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在各级领导和同事的关心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如期完成了公司赋予的各项工作任务。

1、强化自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适应新形式公司和客户对客户服务的要求,一年来自己努力学习业务知识,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学习活动及《管理基础知识》等培训,并认真做好了笔记和写心德体会,通过学习自身各项能力提高了不少,结合工作实践,履职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2、履行岗位职责,全力做好本职工作。自己在工作中爱岗敬业,对工作认真负责、自觉主动,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一年来,协同部门全体成员,重点在书面档案材料的电子归档、购买商信息补全及月度交易状况对比分析等方面开展了工作,同时密切配合其它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了购买商投诉率超标处理、物资使用管理等制度的执行力度,工作中敢说敢管、认真执行,通过努力,除日均购买商进场人数未能完成外,公司年初下达的其它各项工作任务均已如期完成。

3、严格自律,牢固树立务实工作作风。为人师表、尽职尽责、工作认真主动是自己在履职方面一贯要求。在已过的一年中,自己能自觉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按时上下班、全年考勤为全勤,不管是作为部门负责人还是购买商注册信息录入等具体执行人,我都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能团结互助,不让自己掉队,也不让部门其他人掉队。

回顾一年的工作,自己虽取得了一定成绩,自身也还存在工作方法和经验单

一、不够丰富,与客户沟通及对问题的分析、处理还不够深入等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再接再厉,进一步加大学习力度,不断完善自身思想认识、努力提高业务知识和服务水平,提高各项工作及管理能力,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认真履行职责,争取更大、更好的工作成绩。

2011年12月25日

下载文献综述、述评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献综述、述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电气技术工作述评

    电气技术工作述评1.发展势头良好从总的来看,根据高压开关协会2010年统计资料,2010年高压开关行业发展势头良好,出现了快速增长的局面,电气技术工作述评。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07.......

    个人工作述评

    个人工作述评 本人现于鞍钢集团朝阳鞍凌钢铁有限公司能源动力厂发电作业区担任安全管理一职,主要负责作业区的安全、环保、职业健康、治安保卫等相关事宜。自工作以来经历了......

    电气专业技术工作述评

    电气专业技术工作述评在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德国有着自身的发展特点,这就是,政治长期滞后于经济,两者发展不同步,电气专业技术工作述评。虽然德国直到19世纪30年......

    农业技术工作述评

    农业技术工作述评农业产业化,是延伸农业产业化链条的必然选择,更是实现农产品加工增值、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的重要途径,农业技术工作述评。在农业产业化链条中,产加销之间只有环环......

    专业技术工作述评

    专业技术工作评述 时光流逝,岁月如梭,转眼,我已经工作一年了,为了能在将来更好的工作,总结经验,坚持优点,改正不足,现将总结述职如下: 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我主要学习技术知识,但调到办公......

    2011年工作述评

    脚踏实地办教育,愿育桃李满园香 ——岳阳楼区双塘小学2011年度工作述评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 忠心感谢教育局能给我校年终工作述评的机会。我校是一所农村完全小学,学校占地面积......

    护理技术工作述评

    护理技术工作述评1阅读护理的涵义与原理阅读治疗与护理(Bibliotherapy),又名“阅读疗法”、“阅读自助疗法”、“文献治疗”、“图书治疗”、“阅读治疗”、“图书护理”、“......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述评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述评 在新中国的第二代领导人中,有一个人我们会永远铭记着他,他就是邓小平。邓小平同志带领着中国富起来,他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他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