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黄双喜老师《名师成长密码》有感
读黄双喜老师《名师成长密码》有感
三四街小学魏永红
读了黄双喜老师写的《名师成长密码》一书之后,我忽然感觉今年的寒假收获格外充实幸福。自己就像一只常年居住在井底的青蛙终于跳到了井口,突然发现教育的世界原来是那么广阔。书中的小故事都蕴涵着大道理,黄老师用清晰的笔触指出当前教师所欠缺的问题,用朴素的文字告诉我们如何清理负性积淀,让我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又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追求,同时也多了一份清醒,原来真正的教师应该这样做。
要好好规划自己的教育人生。
从教的几年中,可以说我从未想过自己是哪一类教师,具有哪些优势,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将要朝着哪一个方向前进。在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开始回头细细思考自己的教育人生,可以说有些盲目,缺乏一定智慧的追求,我要做一名专业性教师。我真切地感受到需要再次振作精神,鼓足勇气,需要但当我们的使命,需要耐得住寂寞,拿出刚刚参加工作时候的精气神来,珍惜这许多年来的努力和积累,静心反思,坚持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只要有面壁十年图破壁的毅力,只要有笑对各种冷嘲热讽的大度,不求早日成名成家,但求注重过程和实效。总有一天,一定会厚积薄发,水到渠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个性,继而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第二篇:读周彬老师课堂密码有感
用爱心和汗水打造高效课堂
——读周彬老师《课堂密码》有感
2013年下学期以来,在学校教导处的组织下,我们一起学习了周彬老师的《课堂密码》一书。读完这本书,犹如给自己的心灵注入了一股清泉,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课堂,更为重要的是今后的课堂教学又有了新的指引。
《课堂密码》从打造“有效课堂”、营造“有趣课堂”、塑造“有序课堂”、课堂中的“学生”、课堂中的“教师”五个方面打开课堂困惑之门。让我深深感觉到:莫把课堂只当课堂;莫把课堂只当教学;莫让课堂止于安静。以学生为师,在学生的心灵中教书,既愉快又有成就感;以同事的课堂为友,会尊重同事的劳动成果,更乐意向同事的课堂学习。不是把听课、评课当作一项任务,而是希望能够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才能发现课堂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整本书紧密围绕我们的课堂教学,针对课堂教学中的一些问题,通过一些好的、差的案例来阐述了如何才能上好课,怎样的一节课才能真正符合新课改要求,向我们阐述了实用的教育理念。
教育教学是每位老师一个漫长的教与学的旅程,需要多少次的心路历程才能够积淀一点智慧,激发一种感悟,开拓一片视野。可见,《课堂密码》一书是周彬老师对自己课堂教学的一次深度思考与剖析。从周彬老师的身上,我感受到了很多。下面结合本书与自己的工作实际,我就以感受最深的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第一,用爱和理解感化学生。看完此书,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周教授在第四辑课堂中的“学生”中的第二点“用宽容为教育开路”。周教授说:“面对一群调皮的学生,你是惩罚他们,还是表扬他们?”调皮肯定是不对的,学生也不应该调皮。从道理上讲,当然惩罚学生。可是,惩罚真的可以消除学生的调皮吗?有多少调皮的学生没有接受过惩罚呢?在教育实践中,被惩罚次数越多的学生,往往越有胆量去调皮;越是调皮的学生,被惩罚的次数往往越多。所以,虽然不敢说惩罚会导致学生更加调皮,但也无法证明惩罚可以消除调皮。教育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知道调皮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相信绝大多数调皮的学生早就意识到了调皮是错误的。教育真正的目的是要帮助学生消除调皮行为,而惩罚并不能达到这个目的。站在学生那面,就意味着并不是去纵容他们,而是接受学生的现状,理解学生的现实。意味着教师既不可能直接改造学生,也不可能替代学生,而是做学生的欣赏者与鼓励着。教育一个人,并不是让你去改造他,而是让你去塑造他挑出学生身上的刺与不足,然后再为学生嫁接上美丽的花朵,塑造是站在学生的那面,通过发掘学生身上的潜力,改进学生身上的不足,从而在学生身上培育出美丽的花朵。尊重学生的独特之处而能有一种兼容之心,是一种宽容;承认学生的长处而常怀赞赏之意,是一种宽容;了解学生的过失的起因,并给予原谅,常留信任之心,是一种宽容;体察学生的痛苦和难处,而抱有同情之心,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是一种宽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多给学生一次宽容,你就能多开心窗一扇,就能拥有一份生活的温馨。要做到宽容,必须爱字当头,理解和认识孩子的个性人格。第二,加强学习,从忙碌的课堂中解放出来。周彬老师说“有的人一生都很忙,也显得很聪明,但最终却一事无成”;有的人一生过得悠然自得,也显得很平实,却还能成上几事。”这种现象现实生活存在不少,本人颇有同感。书中谈到一个非常经典的故事。现在给你一个桶,让你把细沙、沙砾和石块装进桶里,目标是装得越多越好。有两种装法:一种是先装细沙,再装沙砾,最后装石块;另一种是先装石块,再往石块的缝隙处填沙砾,最后向桶里倒细沙。第一种装法自然是只能装细沙,于是石块被打碎为沙砾,沙砾又风化为细沙,于是有着装不完的细沙;第二种装法总是能够把石块装些进去,还能够有效地把沙砾和细沙一起装入。这就告诉我们,在分配有限的时间时,不但要看到眼前的事,还要看到那些虽然离我们较远,但对我们影响甚大的事。虽然这些事不会对我们产生直接的影响,但对我们后续的影响却是无限的。当然,很多人会为自己选第一种装法辩护,我沙都装不完怎么可能去装石块呢?这就等于说,我们穷得连房子都买不起,哪还有钱投资呢?我看完这段话,也是有这样的想法:我沙都装不完怎么可能去装石块呢?但静下心来思考,我的这种想法是不对的。有时推脱自己的教学任务忙,其他工作忙,哪有时间看书呢?但是在今天这个时代,一个不投资的人自然是买不起房子,一个不再看书的人,什么信息都没有,必然会在每堂课中都处于挣扎状态。要上好一堂课是非常容易的,但要每堂课都上好却是非常困难的。是不是每堂课都上好了,学科教学就肯定搞好了呢?如果课堂之间是割裂的,而且每堂课都是很精彩,那么学生反而会因过度的课堂刺激而丧失对学科教学的整体把握;如果课堂之间是有机整合的,哪怕课堂略有缺陷,也不失整堂课教学的有效性。所以,从课堂教学能力向学科教学能力的转变,需要课堂教学经验在量上的积累,但更需要教师学科教学能力在质上的突变。前者需要教师潜入课堂教学之中,后者需要教师跳出课堂教学。教师忙,这是公认的。如果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学会合理安排事务的重要性,也许我们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罗永毅
资阳市雁江区碑记镇祥嘉初级中学
第三篇:读《心灵密码》有感
读《心灵密码》有感
阅读《心灵密码》源于作者毕淑敏的自我推荐“心灵本无密码,但密码无处不在。一次心灵自诊,决定一种生活品质。悲苦的时候,伤感的时候,茫然若失难以决断的时候,烦躁异常自我否定的时候,抽出片刻时间,翻翻这本书吧。读完之后的心境,和打开书页之前,可能略有一点不同。”
众所周知,毕淑敏是一位著名作家,但同时她还是医生和心理咨询师。她17岁入伍当兵,11年走遍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会的阿里高原。转业后从事医疗工作,35岁开始写作,46岁时开始学习心理学。她从事心理咨询师之后,由于咨询中心的时间和资源有限,无法及时帮助更多人,感到难以言表的责任和压力。这本书是她从临床心理医生的岗位上退下来,著写的一本有关心理学普及方面的小册子,目的是以文字传播的方式描述和阐释当代人的生存状态,通过和更多人(也就是和读者)交流心得,摸索和揣测人的内心世界,诠释心灵密码,让读者认识并了解自己,在阅读中感动和反思,从而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自己。
《心灵密码》中充满了精美的文字,文字的美丽让人爱不释手,如:“对于年龄的雅量--有一种难以言说的美丽,深藏在皱纹之中。从阅历的层面讲,皱纹是智慧的纽扣,是穿起智慧之玉的红绳。不要被年龄吓住,唯一的对策,就是正视衰老,把它当成盛宴后的杯盏,轻轻洗净收起。”
在《心灵密码》中,提供了许多思维方法,犹如一剂心灵处方,让读者面临困境和窘迫,能够滋养生息,重新给自己找到安身立命的支点,安详飘然一生。如,生活的艺术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排序的艺术。学会自产自销幸福,幸福是自己给自己的礼物。为自己建立快乐的生长点等等。
给人印象深刻的是,《心灵密码》讲述了许多人遭遇过的心理痛苦和现实困惑,提醒人们关注感悟生命,增强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如,一名中学女学生问毕淑敏“我为什么是一个女孩?我的爸爸为什么是一个农民,而我同桌的爸爸却是县长?为什么我上学要走那么远的路,我的同桌却坐着小汽车?为什么我只有一支笔,他却有那么大的一个铅笔盒”。对此,作者告诉那个女孩,世界上的不平等有些是与生俱来的不能改变的,没有人能够担保你一生下来就享有阳光灿烂的平等。看看动物世界,就知道平等是多么罕见了。平等是人类智慧的产物,是维持最大多数人安宁的策略。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少了愤怒,多了感恩。
喜欢《心灵密码》,并不是迷恋她华丽的词藻,而是享受书中文字所传达的那份安宁和从容,可以受伤,但永远有痊愈的力量。
第四篇:读课堂密码有感
读《课堂密码》之营造“有趣课堂”有感
翻开书,在目录里快速搜索吸引我的字眼,第二章第二节以“有趣课堂”实现“有效课堂”的字眼立马吸引了我的眼球,这几年教育各界都在倡导“有效”课堂教学,我也在为如何才能实现课堂“有效”而寻觅,也一直在为不知如何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苦恼,这几个字无疑激起了我极大的兴趣。
按图索骥翻开第二辑反反复复读了好多遍,终于从繁杂的论证和陈述中理出了一些思路:
1、课堂教学是学科知识和学生之间的桥梁,是辅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进一步说是学科知识趣味化的过程,要让书本化的抽象的学科知识生活化、具体化,从而让学生理解并且学会应用。这才是作者所倡导的真正的“有趣”的课堂。以前,我只知道将歌曲、谜语、游戏引入课堂就是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直到看了这本书,我才明白那些只是一种外在的兴趣,真正吸引学生的是内在兴趣。正如吴正宪老师的数学课上并没有外显的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手段,而学生却学得一直盎然一样。吴老师一开始就把非常抽象的组合思想,放到了生活中,放到学生经历过的生活中,让学生搭配衣服,慢慢地学生在经验的基础上,在吴老师有步骤的启发下发现了规律,进而将具体的经验抽象为一种知识。也正是因为这些,这个课堂也是一个高效的课堂。
2、教师总是希望把自己曾经取得成功的学习方法或者自己在教学中提炼出来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可是对学生来说,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取得学习成绩的前提。因此,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创造体验式的学习,在体验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3、教师要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接受学科知识,就要把自己的学科教学与学生的全面发展融为一体,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因此,我想所有的老师都要多跟学生在一起,了解学生,从而更好地接受与理解学生。这样我们才能做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学科知识,成就学生的全面发展。
4、我们不要过于关注成绩。怡校长就常说“不要眼睛只盯着成绩,要着眼于让学生爱学习,爱读书,如果这些做到了,成绩就会自己找上门。”这本书的观点与怡校长的观点一样,我们倡导读书,实施读书工程,重视德育,都可以为学生理解与接受学科知识提供更多的启示物和智力背景支持,为学科知识的获得打造更好的底色。
通过阅读,我的内心明朗了许多,有一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读完此书,答案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兴奋感,有一种因读书而产生的甜甜地幸福感。
第五篇:读《课堂密码》有感
让宽容为教育开路
——读《课堂密码》有感
第一次捧读周彬教授的《课堂密码》一书,我就被这个醒目的书名吸引了。该书分为五个部分,即:打造“有效课堂”;营造“有趣课堂”;塑造“有序课堂”;课堂中的“学生”;课堂中的“教师”。这本书很有条理,系统性很强。书中语言很平实,没有让人感觉深邃的理论,和我们平时的教学随笔差不多。这本书如同工作中的导师,引领我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
《课堂密码》中的很多内容都引起了我的共鸣。例如“我们需要成绩,但却不能从学生身上抢成绩,我们需要趣味,但又不能偏离学科来讨好学生,我们需要有序,但又不能用权力和体力去管制学生。”(序p4第12行)窥探周彬教授的话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角色的一丝尴尬,但是也告诉我们,教师要学会研究,从“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虽然我们每天都在勤奋地工作,但为什么我们的教师积极忙碌却徒劳无功?为什么有的学生总给老师制造麻烦?为什么学生会沉默不语?这些问题常常困扰着我们,我们需要或者欠缺的是什么?周教授还提到:“学习的功能自然从知识内化转向了知识竞争,此时的知识竞争不再是存储量的竞争,而是知识提取量的竞争。”(p5第8行)“没有知识的储存肯定没有知识的提取,但有了知识的储存不必然会获得知识的提取。”(p6第4行)其中,周教授讲述了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知识整合方法、知识提取方法的重要性,劝告我们老师应该从一味地“填鸭式”教学中停下,好好思考到底如何教学、教些什么更加重要。
周教授第四辑写的“用宽容为教育开路”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他说:“在教育实践中,被惩罚次数越多的学生,往往越有胆量去调皮;越是调皮的学生,被惩罚的次数往往越多。所以,虽然不够说惩罚会导致学生更加调皮,但也无法证明惩罚可以消除调皮。”(见p149第一至第四行)我读后深有感触。我所带过的班级中经常都有几个特别调皮捣蛋的学生,每天不是打架,就是搞恶作剧。或者抢同学的文具,甚至欺负低年级的同学,屡教屡犯,真让我非常头疼。但凡遇到这样的学生,我也努力去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在发现的基础上,挖掘出学生的最大潜力,这也就成了我工作中的一大乐趣。
周教授提到:“站在学生那面,并不是去纵容他们,而是接受学生的现状,理解学生的现实。”(p152第3行)“教育一个人,并不是让你去改造他,而是让你去塑造他。改造是站在学生的对面,挑出学生身上的刺和不足,然后再为学生嫁接上美丽的花朵;塑造是站在学生那面,通过发掘学生身上的潜力,改进学生身上的不足,从而在学生身上培育出美丽的花朵。”(p152倒数第9行)读到这段话时,我不由自主地想起曾经的一个学生。他是个留守儿童,父母都到广东打工了,跟年迈的奶奶租房生活。他的性格很倔强,容易冲动,常常因为一些小事与同学发生冲突,吵架打架成了家常便饭。学校的一些设施设备也经常会遭遇他的拳脚,老师们都称他是一头蛮牛。开始时,我只要有同学报告他做了坏事,就会把他叫到办公室狠狠批评一通,或者让他面壁思过,写保证书等。然而,一段时间过去了,却不见效果,他依然我行我素,想干嘛就干嘛。后来有一次大扫除时,我看见一个女生提了满满一桶水,但因力气小,走两步停一会,还把衣服洒湿了。他看见了,走过去说:“让我这个大力士来提吧!”不由分说,就提起水一溜烟进了教室。然后,还一口气把教室拖干净了。发现了他这一闪光点,我在班会上特别夸奖了他。看见他露出灿烂的笑脸,我又提议让他担任班级劳动委员,负责监督班级卫生。
调皮的孩子有了挥洒精力的用武之地,以后,他每天早上和傍晚都认真检查班级和清洁区的卫生,督促卫生值日生做好工作。我还利用课余时间经常与他谈心,并教导他工作中怎样化解与同学的冲突。慢慢地,他的转变也引起了同学们的赞誉。他的信心更足了,学习也变得认真了。老师们都说他成了热情有礼,积极上进的孩子。回顾这一切,我认为这是我宽容的力量,它也是一种爱。不宽容就没有教导,没有宽容就谈不上爱。我们老师每一天都要面对学生们千差万别的问题,宽容学生就要准确看待它们的缺陷跟过错,对他们的毛病要耐心辅助,严厉批驳,热情劝导,而千万不能应用心灵的鞭子。这也正是是“站在学生那面,通过发掘学生身上的潜力,改进学生身上的不足,从而在学生身上培育出美丽的花朵。”(p152倒数第6行)
《课堂密码》还有很多值得我们仔细思量与实践的道理,例如“是学生失序还是教师失趣”、“如何有效地观察他人的课堂”、“善待学生的‘无知’”等等。随着书页的一一翻过,“课堂密码”在我眼前也逐渐清晰——那就是教师的勤奋和智慧。勤奋代表着时间上的投入,智慧代表着专业上的投入。我愿带上周教授给我们的课堂密码去打开幸福课堂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