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将肉牛产业打造成全县主导产业

时间:2019-05-15 01:08: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野将肉牛产业打造成全县主导产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野将肉牛产业打造成全县主导产业》。

第一篇:新野将肉牛产业打造成全县主导产业

新野将肉牛产业打造成全县主导产业

473500新野县施庵防检站赵静

近年来,新野瞄准全国皮南肉牛大县目标,把肉牛产业作为全县主导产业来抓,采取政策扶持、龙头带动、协会运作、技术服务等主要措施,使全县的肉牛产业已经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大亮点工程,基本形成了以科尔沁牛业为龙头、规模养牛场为骨干、母牛专业村为基地、千家万户繁育为基础”的皮南肉牛养殖模式。2010年底,全县肉牛存栏14.2万头,出栏肉牛8万头。全县培育了一个年屠宰10万头肉牛加工厂、建设10个千头肉牛场,养牛小区20个,母牛专业村30个,带动全县年出栏10头以上的育肥户520户以上。

一、加强领导,给力肉牛产业发展。为加强对皮南肉牛产业的领导,县成立皮南肉牛产业化领导小组,由四大班子成员组成,实行领导分包责任制。各乡镇有一名主要领导亲自抓,抽调精干人员,组建专门班子,专抓皮南肉牛产业。产业化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主要听取畜牧业发展情况汇报,帮助解决畜牧业发展过程中热点难点问题。同时,县将皮南肉牛产业发展目标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纳入政府年度目标管理体系,单项考核,定期考评,年终总评,严格奖惩,促进皮南肉牛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二、政策扶持,激励肉牛产业发展。为促进肉牛产业发展,县政府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对全县适龄母牛使用配种改良的,每配准一头县财政补贴10元;对建成一个千头肉牛场,市、县政府补贴60万元;对养殖场搞青贮的按每立方米2元补贴;对获得省级无公害畜产品认证的企业,奖励3000元;县乡财政将防疫经费列入县乡财政预算;每年在全县开展“畜牧强乡镇”评比活动,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奖励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对连续两年获表彰的乡镇主要领导给予记功,对完不成任务的,全县通报批评,并予以黄牌警告。

三、培育龙头,带动肉牛产业发展。按照以工促农、开放发展的思路,全县立足皮南肉牛产业优势,持之以恒抓招商,成功引进内蒙古科尔沁牛业公司落户新野,成立了科尔沁牛业南阳有限公司。总投资5亿元,建设年屠宰10万头肉牛加工厂、万头肉牛育肥场、沼气发电及熟食品系列加工等。目前,科尔沁牛业公司已建成1个万头肉牛育肥场和9个千头肉牛场,并在河南山区建立优质母牛繁育基地,与上海光明奶业集团合作,年收购2万头奶公牛犊,收购犊公牛全部投放到千头肉牛场和养牛小区。带动全县发展养牛小区20个,母牛专业村30个。屠宰加工厂年屠宰生产能力达到5万头,实现销售收入6亿元以上,实现利税1亿元以上。科尔沁牛业项目连续两年被列入市政府“工业发动机计划项目”。

四、协会运作,助推肉牛产业发展。县成立肉牛担保协会,由县政府和科尔沁牛业分别出资500万元,建立1000万元的养牛信用贷款担保基金,信用社放大5倍比例向养牛户提供贷款,利

息按国家基准利率执行,每头牛贷款约4000元,解决养牛户流资不足的问题。养牛担保协会入会会员主要是千头肉牛场或与科尔沁牛业有限公司签订供牛合作协议的养牛户,信用联社按照“见牛放贷,贷款买牛,卖牛还贷”的原则,根据担保协会成员提出的申请贷款规模,进行实地调查,根据养牛头数以及现有资产情况进行评估,确定贷款规模。为确保养牛户的资金安全使用,科尔沁牛业公司聘请保安人员进驻千头肉牛场,实行24小监控,确保牛场的安全生产。银信部门定期进行回访,查看牛的存栏情况。出栏的肉牛由科尔沁牛业统一进行收购,便于资金及时归还信贷部门。至目前,25户加入养牛贷款担保协会,发放贷款资金4000万元以上,新增养牛数量10000头以上。

五、技术服务,提升肉牛产业发展。按照“转化增效、培训增智、服务增力”的工作思路,构建成果推广、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体系。把畜牧科技推广纳入“阳光工程”,加强对防疫员、兽医员、改良员、检疫员、养殖户的培训,先后在县内举办各类业务技术培训班5期,培训业务人员300人,提高业务人员技术服务水平。每年选聘50户以上养殖大户参加南阳农校阳光工程培训班,提高养殖户技术本领。县每年定期举办业务比赛、发放技术资料、实行养殖场分包等多种形式,加大畜牧科技推广力度,提升从事现代畜牧业生产人员综合素质。

第二篇:丰都肉牛产业简介

丰都肉牛产业简介

肉牛产业是丰都农业特色骨干产业。2008年底,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加快肉牛产业发展,打造中国肉牛之乡”的决定,编制了《丰都县肉牛产业发展规划》和《丰都县肉牛产业化建设实施方案》,出台了《关于加快肉牛产业发展的意见》和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并举全县之力强力推动,丰都肉牛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2010年,县委、县政府又把发展肉牛作为农户万元增收的主导产业,产业发展进一步呈现快速、迅猛发展势头。2010年丰都肉牛产业9项指标领跑全市:饲养规模全市第一,实现存栏25万头、出栏9.43万头;规模养殖全市第一,5头以上的能繁母牛养殖户4300余户;基础设施建成量全市第一,建成牛舍37.5万平方米、青贮池25.6万立方米;人工牧草种植全市第一,达5.3万亩;黄牛改良全市第一,冻配达5.2万头;产业投入全市第一,达6亿元以上;肉牛科技含量全市第一,建立国家现代肉牛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肉牛专家科技大院,建立了“首席专家+县级特派员+乡镇技术员+村级指导员”科技骨干体系;全市率先开展能繁母牛保险;企业规模全市第一,肉牛养殖、加工企业达到35家,屠宰加工能力20余万头,重庆恒都 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年屠宰肉牛10万头生产线于2010年10月建成投产,精深加工5万吨牛肉的生产线将于2012年6月前投入使用,高镇、社坛两个万头养殖场全面建成投产,其中高家镇万头养殖场是国内目前单个存栏量最大的养殖场,可一次性存栏肉牛15000头,肉牛综合交易市场、饲料加工配送中心、牛粪便资源化利用等延长产业链条的项目均开工建设。经过近年来的艰苦努力,丰都肉牛已经获得众多的金字招牌:①被列入农业部《全国肉牛优势产区规划》;②成为国家科技富民强县示范县(以肉牛为载体);③成为部市共建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肉牛养殖核心区;④“丰都肉牛”获国家地理证明商标;⑤国家现代肉牛产业技术体系在丰都建立综合试验站;⑥成为重庆肉牛养殖科技示范基地,恒都牛肉获多项产品认证。

“十二五”期末,丰都肉牛产业化建设将围绕建成“中国肉牛之乡”,实现肉牛存栏55万头(其中能繁母牛20万头)、出栏20万头、屠宰及精深加工15万头、全县从事肉牛生产的农户比例达到50%以上、肉牛产业年产值达50亿元以上。

实现“三个率先”:率先建成全国牛业经济大县、全国优质肉牛生产基地县、全国肉牛科技示范县。

建成“一个航母”:把重庆恒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打造成为集肉牛科研、养殖、屠宰、饲料开发、精深加工、产品销售为一体的上市公司,并成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品牌”:育成“丰都肉牛”优良品系,获得丰都牛肉系列品牌。

第三篇:肉牛产业调研报告

肉牛产业调研报告

时间:2012-2-1 来源:宜宾市畜牧兽医局

肉牛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宜宾市现代特色畜牧业调研组

摘要: 绿色、生态肉牛产业是特色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市山区农村经济主导产业之一,加快肉牛产业发展,对于促进我市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本次调研在摸清周边地区肉牛资源状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我国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趋势,研究当前我国发达地区肉牛产业发展经验,探索宜宾如何依托乌蒙山区良好的地域生态环境加快肉牛产业发展的新方向、新思路和新措施,为我市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抓住机遇,进一步加快发展,实现我市绿色、生态肉牛产业新跨越提供参考。

一、调研活动的基本情况

(一)调研组织

由市发改委、市经委、市委农办、市畜牧、商务、招商、统计、科技等部门抽调专门人员组成肉牛产业调研组。分为资源及基地建设调研、企业招商调研、市场调研三个专题组开展工作。

(二)调研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研以实地考察为主,2010年8月16日-9月5日,资源及基地建设调研组赴云南昭通市、贵州毕节地区和省内毗邻的自贡、乐山、泸州三市,对当地肉牛资源、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考察;企业招商组赴河南、内蒙古、吉林等省区,对我国现代奶牛、肉牛业深加工龙头企业——蒙牛集团、科尔沁牛业、皓月集团等企业进行了实地调查考察;市场调研组赴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对国际国内、长三角、珠三角、我市周边地区畜牧产业发展市场现状及其趋势进行了调研。此外,调研组还采用了专家座谈、个别交流、查阅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国际国内畜产品消费市场结构、发展趋势、宜宾市特色畜牧业的特点等进行了调查分析。

(三)调研结论采信建议

本次调研通过实地考察,收集了大量数据和资料,分析了肉牛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市场需求和变化趋势以及宜宾现有地方品种特点,鉴于我市肉牛品种个体偏小、产肉率低、杂交牛比重不大等客观因素,优质肉牛出栏量尚不足以满足一个年屠宰5万头牛的规模化精深加工企业需求,以及同国内知名肉牛加工企业的前期沟通情况,在目前引进一家知名畜产品加工企业条件暂不成熟。

我们目前需要做的工作是:一是依托现有筠连好牛旺等肉牛加工企业,给予大力扶持,积极发展牛肉食品加工业,开发休闲牛肉制品、军需罐装牛肉制品和清真牛肉制品,做大生产规模,做响产品品牌,带动肉牛养殖发展。二是依托良好的生态条件、充足的饲草、农作物秸秆和酒糟等资源,加大投入力度,创新养殖发展模式,加强养殖基地建设,加大品种改良,做大规模,做优品质,力争3-5年内,我市年出栏肉牛20万头以上,优质牛肉牛出栏量在5万头以上,达到引进发展国内知名企业所需要的资源基础,同时,加强项目的包装推介,继续与国内其它龙头企业对接,争取早日实现肉牛精深加工招商项目的新突破。

二、现代肉牛业发展现状

(一)肉牛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1、全国肉牛产业发展现状

⑴肉牛品种。我国有着丰富的品种牛资源,其中秦川牛、晋南牛、南阳牛、鲁西牛和延边牛为我国五大著名品种,其牛肉品质上乘。上世纪70年代初,我国由国外引进了海伏特、安格斯、肉用短角、夏洛来、利木赞等肉用品种和西门塔尔等兼用品种牛,用来杂交改良当地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⑵养殖情况。2000年以后,随着我国屠宰加工业的崛起,我国五大黄牛体系品种牛的存栏量逐年下

滑,到2009年底存栏总量仅200万头左右,占全部肉牛存栏量1.89%。我国肉牛养殖多为分散饲养,大型肉牛育肥场和规模饲养场出栏量仅5%左右。在肉牛饲养育肥过程中,缺少专用的添加预混料,饲料混杂、年龄混杂,导致育肥期长、育肥效率低、牛肉的质量差、产品缺乏竞争力。同时,肉牛养殖缺乏成熟的经验和技术,散养者过度强调节粮,忽视了肉牛的品质差异;而集约化饲养条件下牛日粮的50%以上是精料,不再是“节粮型畜牧业”。

⑶牛肉制品生产加工。在屠宰加工方面,出现两种极端:一是屠宰设备极其简陋,对肉牛的加工利用能力差,资源利用率低;另一方面是屠宰设备先进,屠宰能力很强,但肉源供不应求,设备大部分时间处于停工状态。在牛肉产品加工方面,多年来我国的牛肉主要是以未经处理的鲜肉、冷冻牛肉和熟食的形式进行销售,而经过排酸熟化处理的冷鲜牛肉很少,产品未进行适当的分类、分级和处理,造成产品的价格降低,销量受阻,加工厂利润下降,甚至亏损。熟牛肉大多是由家庭作坊生产,未形成批量生产,加工方式简单,品种单一,技术含量低,缺少精加工产品,牛肉制品转化率较低仅为3%-4%,而肉牛业发达的国家牛肉制品转化率为30%-40%。

2、毗邻地区肉牛业发展现状

(1)云贵山区肉牛业现状

云南昭通市、贵州毕节地区是以山地为主,草山草坡资源丰富,肉牛养殖历史悠久,肉牛养殖役肉兼用,相对来说侧重于役用,商品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相对较低。

品种资源:拥有列入《地方畜禽品种志》昭通黄牛、威宁黄牛地方畜禽品种。

生产规模:2009年牛存栏分别为53.65万头、92.7万头,出栏分别为16.2万头、15.8万头,出栏率分别为31.8%、17.6%。

养殖方式:以分户散养为主,适度规模养殖比重分别为4%、8%。

产业化水平:肉牛加工欠发达,目前尚无1家上规模加工企业,肉牛加工仅毕节赫章县有1个作坊式企业生产“郎都”牌牛肉产品,以制作牛肉干为主,年产值仅数百万元。在地域品牌方面毕节地区已推出集中打造“乌蒙”系列农畜产品。

(2)川内毗邻地区牛肉业现状

自贡、乐山、泸州三市养殖规模相对较小,肉牛养殖役肉兼用,但侧重于肉用,商品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相对较高。

品种资源:拥有列入《地方畜禽品种志》川南山地黄牛地方品种。

生产规模:自贡、乐山、泸州2009年牛存栏分别为8.55万头、11.741万头、31.92万头,出栏分别为5.75万头、10.06万头、10.69万头,出栏率分别为82%、67%、34%。

养殖方式:以分户散养为主,适度规模养殖比重分别为48%、15%、18.6%。

产业化水平:肉牛加工企业规模较小,产品以休闲牛肉制品为主,自贡“火边子”牛肉年加工产品351吨,产值440万元,乐山罗城牛肉公司加工外销牛肉产品700吨,产值2810万元。泸州古蔺高源食品公司加工牛肉干系列产品550吨,实产值4500万元。

表宜宾毗邻地区肉牛业有关情况比较表(2009年)

单位:公斤、万头、个、万元

市名 品种资源平均体重 头平

产肉量 牛存栏 牛出栏 牛出栏率 规模养殖比例 规模以上肉牛加工企业 规模以上 肉牛加工 企业产值

云南

昭通市 昭通黄牛 236 100 53.65 16.2 31.8% 4%--

贵州

毕节地区 威宁黄牛 235 102 92.7 15.8 17.6% 8%---

自贡市 川南山地黄牛 290 120 8.55 5.75 82% 48% 2 440

乐山市 川南山地黄牛 290 120 11.41 10.06 67% 15% 1 2810

泸洲市 川南山地黄牛 290 120 31.92 10.69 334% 18.6% 1 4500

宜宾市 川南山地黄牛 290 120 28.26 16.12 61% 20% 1 33003、牛肉制品市场需求分析

⑴从肉类产品总体需求来看,目前我国城市居民年人均肉类消费40公斤以上,农村居民年人均肉类消费20公斤左右,而台湾年人均肉类消费已达到87公斤,北京城镇居民年人均肉类消费60公斤。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年人均肉食需要80-110公斤。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提高、人口自然增长以及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对畜禽产品的总体需求也将持续增加。

⑵从居民消费结构中畜产品比例来看,目前我国仍是以猪肉消费为主,占畜产品消费总量的60%以上,牛羊肉消费量不到肉类总消费量的25%;而国际上以牛羊肉为主,牛肉在30%以上,羊肉在20%以上,猪肉在30%左右。随着我国居民对畜禽产品的消费习惯逐步改变,消费结构也由过去的单一品种,向牛羊禽肉、奶制品产品转变,未来牛肉消费将保持较快的需求增长。

⑶从世界牛肉消费的发展趋势来看,根据世界经济一般规律,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1000-1500美元时,就会出现牛肉消费热的现象,而我国2009年人均GDP已经达到 3678美元,表明我国已进入牛肉食品需求的快速增长期,牛肉消费总量和牛肉价格逐年递增。目前,我国人均牛肉占有量仅4.8公斤,而世界平均水平为15公斤,发达国家高达30-60公斤左右,我国牛肉的需求量仍然有比较大的上升空间。

三、我市肉牛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一)发展肉牛产业的基本条件

1、需要量大质优的畜禽资源。由于牛的生产周期较长、产仔较少,但凡规模化的畜牧业深加工企业,都需要有稳定和充足的牛源保障。以双汇集团为例,双汇曾经在内蒙古乌兰察布盟投资建设一座肉牛屠宰加工厂,设计规模为年屠宰10万头牛,但是由于该地区牛源不足,生产了不到1年时间就出现无牛可杀的现象。再如,科尔沁牛业公司的产品定位于高端冷鲜牛肉生产后,由于优质牛源不足,导致其生产规模上不去,公司发展受到影响。早在2002年,“中国酒业大王”五粮液集团与“新西兰畜牧业大王”阿福科公司合作项目“五粮液阿福科金牛实业有限公司10万头肉牛屠宰加工项目”在成都开业后,也因优质牛源不足等因素而停产。

2、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高端的肉牛加工企业发展对原料基地及生产基地环境的要求都非常高,除加工条件要严格按照卫生部颁布的《屠宰和肉类加工企业卫生规范》要求规划建设外,牛源基地也大多处于无工业污染地区,特别是皓月集团和科尔沁牛业,为保证牛源的质量,大力发展规模化养殖小区,集中育肥,从饲料、饲养管理、防疫等方面严格把关,确保从农场到餐桌的绿色无污染。

3、需要大量的前端投入和政策扶持。肉牛产业对当地财政的贡献率不高,却是一项民生工程、富民工程。以皓月集团为例,公司通过“公司加基地带农户”模式,带动210个乡镇,形成牧业小区,带动了20万农户,上百万农民从事养牛业,每年转化粮食秸秆750多万吨,农民养牛增收10亿元以上。因此在政策扶持上需要加大投入,除了在项目建设、税收减免方面给予最大扶持外,还需要在产业链前端加大投入,例如集中育肥小区建设的投入,搭建投融资平台,帮助农户扩大养殖规模,提高积极性。以科尔沁牛业南阳工厂项目为例,该项目由南阳市政府先期投资5000万元,征地200多亩建设年屠宰5万头肉牛生产线后,直接转送给科尔沁牛业公司,同时还设立养殖基金为农户提供购买犊牛担保,解决农户规模化育肥资金不足问题,对按照标准建设统一育肥小区的农户给予一次性60万元的补贴。

(二)我市发展肉牛产业的有利条件

1、产品销路不愁,发展前景看好。我市的活牛除少量在本地市场鲜销和供市内几家小规模牛肉加工企业作为牛肉条、牛肉干加工原料外,大量活牛被贩运外销到成都、重庆、广州等地。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变,今后牛肉消费市场不断扩大,肉牛业利润空间大。西南地区目前暂无大型牛肉屠宰及深加工企业。在加快肉牛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规模养殖,优质肉牛出栏有较大增长情况下,发展肉牛加工业的市场前景看好。

2、具有发展肉牛产业的资源和基础。我市南部山区草山草坡资源较为丰富,粮食秸秆和酒糟产量大,山区农民养牛历史悠久,牛的年饲养总量和出栏量居川南四市之首,全市2009年末存栏28.26万头,年出栏

16.12万头。特别是筠连、珙县、兴文三个山区县地处乌蒙山脉、生态环境良好、无工业污染,具有发展绿色、生态牛肉的环境条件,年出栏肉牛8.19万头,占全市出栏量51%;同时,随着以翠屏、江安、长宁、高县、宜宾县为主体的酿酒高粱基地的扩大,每年高粱秸秆有10万吨以上,也具备将高粱秸秆作为饲料发展生态化、规模化肉牛养殖的条件。

3、肉加工业开始起步。具有多年历史的翠屏区兰香斋的牛肉干系列、南溪的金丝牛肉也深受本地市民喜爱。筠连好牛旺公司2007年起步生产牛肉条,年产值仅400多万元,2009年已开发手撕牛肉、卤汁牛肉、麻辣牛肉干等十三个产品,90%产品销往省外,年产值已达3300万元。

4、宜宾地处川、滇、黔三省结合部的独特区位,肉牛加工业可以辐射和吸纳毗邻昭通、毕节的部分牛源。

(三)我市发展肉牛产业的不利因素

1、部分地方对畜牧业发展认识不够,投入不足。各级长期以来把畜牧业作为农村家庭经营副业对待,没有认识到产值已占农村经济半边天的畜牧业已成为新农村建设重要支柱和农民收入重要来源,没有给予足够重视,每年对畜牧产业发展没有固定投入,对肉牛产业投入太少。而这次调研的贵州毕节高度重视畜牧产业,仅一年投入肉牛产业财政资金达1亿元以上。河南南阳为促进肉牛产业发展,由政府投资5000万元,征地200多亩建设年屠宰5万头肉牛生产线后,直接转送给科尔沁牛业公司,对养殖户实行免费配种、免费防疫,引种和建圈给予一定补贴。

2、地方品种不适宜规模化的分割肉牛加工。我市肉牛品种川南黄牛体型较小,属小型役肉兼用型品种,成年牛平均体重300公斤左右,平均产肉量120公斤左右,肉的品质也达不到生产优质冰鲜牛肉分割的标准。而国内五大品种之一秦川牛成年牛平均体重400公斤以上,平均产肉量210公斤。国外的品种西门塔尔成年肉牛平均体重600-1000公斤以上,平均产肉量300-500公斤,肉质具有大理石纹路,适合精细分割加工。

3、短期内产业资源量不能迅速扩大。肉牛养殖业属投资大、生产周期长的产业。发展1个存栏100头养殖场,包括圈舍建设、引种、品改、防疫、饲料等方面的投入至少需要50万元的投入,全市一年若要新增2万头饲养量,需投入资金1个亿。母牛初配年龄一般在1.5岁以上,从母牛配种、产犊、犊牛生长、架子牛育肥、肉牛出栏这个周期,需要3年以上,一头母牛终生仅能产犊7-10头,在相对较短的期间养殖规模迅速扩大难以做到。

4、规模化程度较低,生产方式落后。我市主要以散养为主,80%以上为零星散养的农户,规模养殖场尤其是规模养殖母牛数量较少。饲养管理方式落后,优质饲草饲料不足,饲料配合不科学,圈舍建设改造滞后,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水平较低。

5、我市肉牛加工企业规模偏小。现有几家牛肉加工企业规模小、缺乏精深加工产品、品牌知名度不高,总产值仅4000万元左右,要赶超省内、国内龙头难度大。而省内的牛肉休闲食品加工业,全省20强牛肉加工龙头企业2009年加工销售产品3.51万吨,实现销售收入8.4亿元。其中,目前省内市场上成都“棒棒娃”、成都“遛洋狗”、阆中“张飞”牛肉、通江“灯影”牛肉等主打品牌,其加工销售产品1.28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1亿元,分别占到20强加工销售产品和销售收入的36.5%、60.7%。以冷鲜牛肉加工、销售为主的国内龙头长春皓月肉业集团年屠宰肉牛能力10万头,产值达6亿元、内蒙古科尔沁牛业年屠宰肉牛能力10万头,产值达5亿元。

6、周边地区竞争激烈。云南昭通、贵州毕节地区肉牛养殖总量远大于我市,品种改良起步早,政府扶持力度大,已开始重点打造肉牛养殖。毕节地区已开始申请“乌蒙山”系列产品区域品牌商标注册,正在筹建一条年宰杀牛3万头的肉牛生产线。乐山市把肉牛产业作为三大特色畜牧业之一重点发展。而我市在肉牛产业方面扶持政策薄弱,投入力度较少。

四、发展我市肉牛产业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充分认识畜牧产业是农村经济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重要来源,把畜牧产业发展摆到农村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和领导,为畜牧产业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特别是要把肉牛产业作为特色畜牧业的发展重点,给以足够重视,加快发展。

2、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为了进一步促进肉牛业的持续发展,各级政府应制定有利于肉牛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一是在基地建设方面。要制订涵盖从优质牧草种植、饲草青贮和秸秆氨化到基础母牛保护

和引种、品改站点的建设、杂交改良以及规模养殖小区圈舍建设等方面的奖补政策;二是要在技术培训、养牛专合社发展等方面加强扶持和补助;三是对加工企业在用地、税收、融资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扶持。每年市、县财政争取投入1000万元,拉动社会资本1亿元以上,不断增加对肉牛养殖、加工的资金、物质和技术投入,扶持和促进肉牛产业快速发展。

3、完善肉牛良繁体系,加大品种改良力度。每年在生态资源优越、养牛基础较好的山区鼓励发展500户适度规模的母牛养殖户,建立肉牛繁殖基地,加快肉牛种源的繁殖。完善黄牛品改站点,加大牛品种改良力度,每年利用西门塔尔牛细管冻精2万粒杂交改良本地黄牛,扩大杂交肉牛比重,提高肉牛出栏率和产肉率。

4、加强饲料饲草资源开发利用,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促进生产方式转变。每年新增种植人工牧草1万亩,大力推广黑麦草、紫花苜蓿、苏丹草等优质牧草种植和秸秆氨化、青贮及利用技术,确保养牛饲料的供应。根据宜宾酒糟资源丰富的特点,推广酒糟养牛技术以鲜酒糟或酒糟粉饲养肉牛,降低养殖成本。根据我市山区的实际情况,采用“母牛分户繁殖,肉牛集中育肥”的生产方式,每年发展存栏100头以上标准化养殖小区100个。通过协会、专业合作社等积极推广“借牛还牛”等生产模式,提高养牛生产组织化程度。

4、着力引进和培育肉牛加工龙头企业。将大力发展肉牛加工龙头企业作为推动肉牛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依托现有筠连好牛旺等肉牛加工企业,给予大力扶持,发展特色休闲食品加工业,带动肉牛产业发展。引导建立“公司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肉牛生产模式,提高肉牛生产专业化水平,推动优质肉牛基地建设,为引进发展国内知名企业奠定产业和资源基础。适时邀请科尔沁牛业公司等龙头企业来宜考察投资。此外,加强项目的包装推介,继续与国内其它龙头企业的对接,争取早日实现肉牛精深加工招商项目的新突破。

第四篇:关于修水将蚕桑产业设立为主导产业的分析

关键词:修水 蚕桑 主导

引言:

主导产业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经济现象。美国学者罗托斯(W.W.Rostow)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对主导产业的作用进行了系统阐述,并强调了主导产业在经济成长中的作用。几乎在同一时期,以筱原三代平,植草益等为代表的日本经济学家,结合日本经济现实情况提出了极具应用价值的主导产业选择理论,这一理论成为二战后的日本经济迅速恢复与发展的重要引导力量。由此可见,主导产业的选择对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正因为如此,正确选择主导产业就成了各国和地区促进产业结构发展的重要课题。在各国工业化进程中,下列具有普遍性的主导产业选择基准已为理论界所公认:赫希曼基准,罗斯托基准,筱原基准和就业弹性基准。对于上述几种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我们必须认识到,这都是在具体情况上抽象出来的理论模型,放眼于未来的经济成长,在理论上是能够成立的。但要发挥选择基准的作用,还必须具备一些前提条件:(1)基础产业相当完善,不存在严重的“瓶颈制约”。(2)发展中不存在技术上的硬性约束。(3)不存在资金约束,政府要有资金上的有力扶持。

修水县作为一处国家级贫困县,当地经济发展较慢,人民生活水平较为贫困。其产业结构有待调整完善,各类设施有待发展建设。修水县2009年国民生产总值中农业占25%以上,其经济发展方式较为粗放,农业经济特色显著。但其当地蚕桑产业却存在很大的发展优势,自20世纪90年代起,蚕桑产业已逐步发展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第一产业。本文将分析其特定区位中的这一特定主导产业选择。

一、蚕桑产业概述及发展前景

蚕桑产业,指以养殖家蚕和种植桑树为基础产业,以及缫丝、纺织等一系列加工制造产业。2000多年前,西汉张骞开辟了“丝绸之路”,中国丝绸由此源源不断地传往西方,蚕桑业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特色产业和代表性产业。直至今天,中国在蚕桑产业仍然居于遥遥领先的地位。2005年我国丝产量13万吨,是第二大生产国印度的8倍多。

随着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消费购买力的不断增强,加上石油能源供应趋紧,化纤的增产受到制约,给蚕丝等天然纤维以更广阔的发展空问。蚕丝作为“纤维皇后”,穿着舒适、柔软飘逸、典雅华贵与保健护肤,在天然纤维再度流行的今天,不仅受到中上富裕阶层的喜爱,而且越来越得到一般收入阶层的欢迎,必将成为新世纪消费的主流之一,丝绸产品的市场需求前景看好。

“十五”期间以来,我国蚕桑产业扭转了上个世纪90年代大起大落的局面,保持了持续平稳的发展。特别是2004年以来,蚕桑生产连续三年以10%以上的增产幅度和15%以上的单价增幅上升,极大地调动了蚕农的生产积极性。2006年,全国桑园面积1284万亩、蚕茧总产量74万吨,比2000年分别增长35.4%和62.6%。在一些重点产地,养蚕业的蚕种培育、养蚕技术,已经超过历史记录或世界先进水平。

二、修水县发展蚕桑产业的区位优势

修水县位于江西省西北边陲,地处二省九县交界处,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栽桑养蚕历史悠久,北宋文学家张商英曾有“迢迢一水绕千山,桑柘荫荫聚落宽”的诗句,描写的就是当时二都梁口蚕桑生产的盛景。

修水县现有人口82万,耕地而积37333 km²,境内群山环抱,丘陵起伏,山清水秀,属典型的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14.5 0℃ ,无霜期247天,年日照时间1573.1小时,年降水量1617 mm,桑树生长期可达8个月,年可养蚕5~6批。土壤多为壤质土,土层深厚,土质肥沃,保水保肥性能好,无污染,发展蚕桑产业具有得大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是发展蚕桑产业的理想区域。

此外,修水县于2006年申报国家“东桑西移”工程蚕桑基地建设项目获成功,成为国家支持的50个基地县之一,并获得国家补贴200万元专项资金扶助。

三、修水县蚕桑业发展现状

目前修水县有桑园而积6666 km²,其中投产桑园3733 km²,桑园而积占全县耕地而积的17.8%。占江西省桑园而积的50%,成为江西省最大的蚕桑基地县。修水蚕桑产业的大规模发展始于1991年,期间经历了1995年和2002年的茧价大跌的考验,尤其是2002年蚕茧价格跌到历史最低谷,但修水县蚕桑生产仍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发展态势,蚕桑产业开始从幼稚期步入成熟期。目前修水县蚕桑产业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蚕桑总量有一定规模。

1995年蚕茧价格大跌,全县桑园面积滑到历史最低点,只有1.6万亩。2000年春,蚕桑业进入了一个稳定回升的时期。2000年~2001年连续两年,每年新扩桑园面积4万亩,短短的两年内桑园面积达到9.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16.7%,占全省桑园面积20万亩的近一半,分布在三都、义宁、漫江、征村等31个乡镇,其中1万亩以上的乡镇1个,5000亩以上的乡镇3个,1000亩以上的基地村8个,是目前我省最大的蚕桑基地县,占全省桑园总

面积的近50%。

(二)产业化体系初步形成。

修水县坚持产业整体开发,走蚕桑产业化经营道路。目前建有在国内领先的电热自控旋转催青大楼;配有全省唯一的县级蚕种场2个,年制种能力20万张,生产的蚕种已注册了“宁红”商标;收烘茧站26个,年收烘能力达15万担;缫丝企业3家,自动缫生产线15组;丝棉加工企业3家。蚕桑生产已形成了制种、催青、收烘、缫丝、加工一条龙的产业化体系,正朝着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的方向发展。

四、修水县将蚕桑业设为主导产业的分析

蚕桑业在总收入中所占比重

蚕桑产业的关联性

五、修水县发展蚕桑产业几点建议

(一)转变发展方式,促进蚕桑产业发展。

在按照“政府扶持,企业自主,市场运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业发展模式加大蚕桑发展力度的同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自由型生产向集约型集体型产业转变,加大蚕桑专业合作社及蚕桑基地建设,努力将蚕桑产业建设成为拉动国民经济收入、提高国民生活水平的支柱。

(二)加强技术研发,延长产业链。

蚕桑产业发展到今天已经不仅仅是单一的种植培育产业,更延伸至纺织、化工、医药乃至食品产业。产业链的延长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和革新。怎样加大蚕桑科技水平,延伸产业链条,创造更高的附加价值,是摆在修水县蚕桑产业发展之路上的一大难题。

(三)加强对重大龙头企业的扶持,同时招大引强。

修水县现有蚕桑相关企业5家,分别是祥辉公司、五星公司、德水公司、一家公司、绿冬公司。客观的讲,这些企业为修水县的蚕桑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这些企业生产设备相对落后,市场份额小,带动能力不强,辐射不广,开拓市场和抵御市场的风险能力弱,难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因此,在采取相关政府扶持措施保证现有的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的前提之下,还需引进外地外省优势企业,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控作用,促进蚕桑产业不断发展。

(四)整合优势资源,培养自主名牌产品。

品牌对一个地区产业的辐射作用是显著的。自主品牌能够很好的促进当地产业走出“闭

门造车”的困境,扩大产业的辐射面积。对于修水县来说,将蚕桑产业设立成为地区特色乃至地区标识,树立“修水蚕桑”的自主品牌,将极大地促进蚕桑产业发展,同时扩大地域影响度和品牌知名度,促进当地经济良性循环。

六、总结

修水县作为经济发展较贫困地区,如何脱贫致富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使其当前发展重点。蚕桑产业以其收益性大、关联性强、对当地基础产业及科技产业带动性大成为其主导产业选择的优势产业。蚕桑产业是外向型产业,消费群体为中高收入人群。修水将其发展成为主导产业更能拉动九江市乃至整个江西省的消费需求,带来新的消费观念和选择,引领新一轮的丝织品消费热潮。

七、参考文献

http:///news.php?newid=***16134644

第五篇:张掖着力打造西北肉牛产业第一大市

张掖:着力打造西北肉牛产业第一大市———2011年,张掖市肉牛饲养量达到86.1万头,出栏肉牛24.38万头,畜牧业产值达32.8 亿元。

朱琳祥

(张掖市动物卫生监督所,甘肃 张掖 734000)

张掖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属典型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7.6℃,年日照时数3000-3600小时,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流径全区域,是典型的绿洲灌溉农业区,中国西北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全国重要的商品粮、草食畜、瓜果蔬菜生产基地和甘肃省七大农产品加工循环经济基地。年玉米制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产秸秆200万吨以上,并有3800万亩草原和60万亩人工饲草地。特殊的地形地貌,是肉牛生长的天然疫情隔离区;丰富的光热资源,非常有利于肉牛发育生长;农作物主要依靠祁连山雪水灌溉,饲养环境绿色生态,牛肉品质优质安全,发展肉牛产业得天独厚。

自八十年代初期,伴随着黄牛冻配技术的推广应用,张掖市引进西门塔尔等肉牛品种,广泛开展对本地河西黄牛的杂交改良。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全市存栏牛的95%以上为西门塔尔的二元杂种牛。近年来,张掖市又引进皮埃蒙特、利木辛、夏洛莱等良种肉牛,大力开展肉牛三元杂交的试验研究和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并确定了基本的肉牛生产杂交方案。至目前,张掖市已拥有32万头的西门达尔高代杂种基础母牛群,是目前全国少有的单一种群。

2008年以来,张掖市以“张掖百万头肉牛基地建设工程”为突破口,以养殖小区建设、肉牛繁育、秸秆资源开发为重点,采取政府强力推动、政策有力扶持、实施规模发展、坚持标准化生产、注重循环发展、突出机制创新等措施办法,突出抓好“十乡、百村、千户”肉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建设,全力扩大基地规模,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快完善市场体系,强力推进肉牛产业快速发展,已基本形成了养殖小区化、小区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效益最大化的肉牛产业发展格局。肉牛产业已成为张掖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发展速度最快、成长势头最好、增收潜力最大的特色优势产业。2011年底,张掖市肉牛饲养量达86.1万头,畜牧业产值达32.8 亿元,同比增长14.28%,畜牧业人均纯收入达1350元,同比增加340元。

政府强力推进,政策全力扶持

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的有机统一,主要得益于张掖市顺势而为,确立了把肉牛产业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重点培育的发展战略;制定具体细致的发展规划,出台了《关于扶持百万头肉牛基地建设的优惠政策》;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三位一体”目标管理考核体系,靠实工作责任,强化工作措施,确保各项工作都有专门的领导负责、专门的部门承担、专门的队伍去干、专门的支撑条件保障。全面落实农户小规模养殖贷款贴息、养殖小区以奖代补、动物畜禽“零费用”免疫等扶持政策,2008-2010年直接投入9000多万元,用于贷款贴息、以奖代补、零费用配种、零费用免疫等。各级政府牵头协调,落实金融支持政策,2008-2011年为养牛大户、企业发放贷款8.5亿多元;对养牛企业和养牛大户无偿划拨养殖用地10000多亩;免征土地占用、城市建设配

套等相关税费2.5亿元。4年吸引民间投资20多亿元。从2011年开始,与建行张掖分行签订五年期金张掖特色农牧产业战略合作协议,每年为养殖户贷款10亿元。

坚持规模发展 扩大养殖总量

全市各县区按照整乡、整村、整户推进的原则,全面推广标准化生产规程,形成了具有张掖特色的“统一圈舍标准、统一引进良种、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疫病防治、统一组织销售、分户经营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五统一分”管理模式。甘州、临泽、高台等县区肉牛饲养量连续三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进入全省肉牛产业大县行列。山丹、肃南进入全省羊产业大县。著名畜牧学家、中国工程院张子仪院士认为:“张掖肉牛发展模式开创了国内肉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之先河。”国家肉牛体系首席科学家曹兵海教授认为:“张掖的32万头西门达尔高代杂种基础母牛群,目前在全国也是少有的单一种群。”至2011年底,全市新建肉牛养殖小区34个,累计达181个,建成肉牛标准化养殖示范乡10个,示范村110个,示范户1300户,10头以上的养殖户达到3.8万户。建有国家级肉牛标准化养殖场2个、省级肉牛标准化养殖场5个、省级肉牛标准化示范场6个。2个县、3个养殖大户、2个养殖场入选全国适度规模化母牛养殖示范县、户、企业20强。采取贴息贷款、免除冻配费用等方式,引导和支持农户发展基础母牛养殖,全市基础母牛达到38.54万头。

强化技术培训实施品牌战略

开展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全力开展以畜种改良、疫病防治、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养殖为重点的畜牧养殖科技培训和技术服务,并

邀请国家肉牛体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对本市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高层次技术培训。每年组织全市300名养殖大户、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赴外地考察学习。共培训农牧民4万余人次,发放科普资料6.5万多份。

2011年积极争取扶持资金3000多万元,引进以西门塔尔、弗兰维赫、荷斯坦等为主的优质奶肉牛冻精,改良授配母牛,新建肉牛人工授精点。优质肉牛良种率由2008年的88%提高到2011年的95%。外引外联,与美国邦斯美集团签订肉牛产业开发合作协议,承办了全国德系西门塔尔乳肉兼用牛区域试验示范推广项目管理与技术培训班。实施品牌化战略,大力推广以良种、良料、良法、良医、良舍为主要内容的“五良”综合配套技术和五统一分管理模式,制定并实施质量追溯等54个技术标准和规程,全市肉牛养殖标准化生产率达到了70%以上,逐步打造以“金张掖肉牛”为主的肉牛品牌,并向农业部和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申请农产品地理标志。

张掖市肉牛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在未来的5年时间内,坚持以现代发展理念引领肉牛产业,努力在规模扩展、品种改良、精深加工、品牌培育、市场开发上实现新突破,张掖肉牛饲养量要达到135万头以上。将张掖打造成为在西北能主导市场、在国内有领先地位、在世界有一定影响的优势肉牛生产区。届时,张掖将真正成为中国西北肉牛产业第一大市。

下载新野将肉牛产业打造成全县主导产业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野将肉牛产业打造成全县主导产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突出主导产业打造畜牧强乡

    突出主导产业打造畜牧强乡沈丘县大邢庄乡人民政府大邢庄乡地处沈丘县东南部,与安徽界首市、临泉县相邻,距沈丘县城35公里,南靠泉河,地势低洼,是全市有名的重灾区。全乡辖21个行政......

    甘肃力促肉牛产业发展

    甘肃力促肉牛产业发展 2010-11-26 13:37| 发布者: jieming| 查看: 104| 评论: 0|原作者: 杨杜录 魏立民|来自: 中国畜牧兽医报 摘要: “十一五”期间,甘肃省肉牛存栏、能繁母......

    康乐县肉牛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康乐县肉牛产业发展情况汇报2010年7月5日今年以来,康乐县把肉牛产业作为一大支柱产业,走强龙头、建基地、带农户的发展路子,整合资金,破解融资难题,狠抓基础母牛繁育,注重技术推广......

    隆化县肉牛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隆化县肉牛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隆化县农牧局 隆化县发展肉牛产业得天独厚,养牛历史悠久,农民素有养牛传统。近年来,我县按照“一主两辅”的产业发展思路,坚持把肉牛产业作为农业第......

    培育主导产业 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培育主导产业 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沁北产业集聚区紧紧围绕“创建全省一流产业集聚区,打造全国知名产业,培育超百亿企业群体”的战略目标,按照“四集一转”的工作要求,不断优化发展......

    某县肉羊肉牛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某县肉羊肉牛产业发展情况汇报1、畜牧业生产基本情况(一)当前畜牧业生产情况截至今年2月末,全县共繁殖成活幼畜29.51万头只,牲畜存栏达125.35万头只,出栏牲畜28.49万头只;存栏家禽......

    2010年中国肉牛产业现状调查报告

    2010年中国肉牛产业现状调查报告 所属:肉牛产业 ->分析预测 文章来源: 中国肉牛经济信息网养牛赔钱吉林肉牛存栏量锐减今天我们锁定的是东北的肉牛养殖业。东北一直是我国牛肉......

    中国肉牛产业面临危机大全

    需缺口日益扩大中国肉牛产业面临危机 2013-11-28 09:26来源:作者:武鸣 “中国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肉牛产业危机。”业内专家表示,随着肉牛存栏量继续下降和牛肉消费不断增长,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