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信

时间:2019-05-15 01:37: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自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自信》。

第一篇:论自信

论自信

高尔基说过:“只有满怀自信的人,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认识自己的意志。”自信是成功的第一阶梯是老生常谈。生活总不会一帆风顺,回顾过去的足迹,或深或浅,深度的是自信的脚步总会留下印记,浅的足迹会在每每回忆里令人叹息。

小学的时候由于家里穷从来没喝过牛奶,每当我看到别的小朋友喝牛奶时总是很羡慕,看到她们在一起谈论这样使牛奶更好喝的时候我总是默默地站着,一言不发。因为穿的衣服总是很老土也因为长得不是很出众,总在老师们选同学参加艺术表演的时候落败,看到别的同学在舞台上翩翩起舞的时候心里总想着愿有一天我也可以站在舞台上拥有鲜花和掌声。各方面的不出众加上家里经济条件不好,父母总逼迫我在学习上下功夫,于是我走上了应试教育之路,可是我能看的书不多见识也不广,学习成绩也不拔尖。我的童年就在没有鲜花没有掌声中流转了一年又一年。

12岁我上了初中。我上的初中是一个很一般的学校,不属于重点中学的范畴。爸爸希望我可以考上重点高中,于是给我施加了很多压力,我加倍努力地学习,每一天早早到教室,晚上很晚才离开,把我的每一个周末都留在了教室,皇天不负有心人,我的成绩在班里总是数一数二的,在年级里的排名也在前列。我担任班里重要的班干职务,也得到老师的特别关注。那时候,我作文写得很好,老师们很欣赏我的文采,字也写得不错,加上我画画还算过得去,所以每次的班级板报都由我全权负责。就这样,我慢慢看到了自己的价值,明白了我并不是什么都不行,就开始慢慢自信起来。

初中毕业后,我上了一所重点高中,那里人才济济,很多来自各种重点初中的尖子生,我在里面没有什么优势。学号是按中考成绩的高低进行的排名,我当时在班里几乎排在后面,一种从云端坠入深渊的的落差感油然而生。可是我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我告诉自己,别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也可以做得到!我上课认真做笔记,课后复习整理,终于在高一结束,文理分科的时候留在了理科重点班,而且成绩名利前茅。第一次,我感觉到:我能!也是由于班里的同学都是学习上的尖子,我很怕我的成绩被比下去,害怕因此而受到老师们的忽视,于是我很急功地做每一件事,任何事情都是为了保持我的成绩保持我的排名,也许是因为这种

不合理的心态,我的成绩急剧下滑,我的信心又一次摇摇欲坠。但老师们并没有因此而忽视我,班主任找我谈话,帮我分析原因,替我解决困难,鼓励我。我慢慢地把以前的感觉找回来,在高三的时候突飞猛进,甚至超越了以前的成绩。于是我信心满满地备考,想着我的目标进发“我行,我能行,我一定行!”是我当时唯一的信念。最后,我上了大学。

也许是由于小时候没有机会也不注重去培养自己的特长,所以到现在也没发现自己有什么比别人显得突出的方面,只是在偶尔写作方面还差强人意,但是爱好还是很广泛的。我喜欢看书,喜欢看一些与历史有关,与名人有关的小说,比如武则天、唐太宗等等。人都是在生活中、经历中慢慢成长起来的,但是每个人的人生只有一种可能,通过阅读别人的命运就像让我们经历了不同的人生轨迹,从中吸收到对自己成长成材有用的东西。我也喜欢穿梭于自然风景之间,看山看水,感受大自然的祥和与宁静,置身在秀丽的山水间,心里空灵透明,问世间宠辱皆忘。偶尔我还下下棋,听听音乐,轻松一下才好更好地去做事情。

人之所以能,是因为相信能。只有相信自己,别人才会相信你;只有信服了的人,才可以让别人信服。天助自助者,自信永远是成功的第一要诀。自信的人才可以做到: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第二篇:论自信

论自信

昨天在上青年人际关系学的校选课时,任课老师讲到了“自信”这一词,他说自信是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这让我想起了邓小平爷爷说过的一句名言:“骄傲”两个字我有点怀疑。凡是有点干劲的,有点能力的,他总是相信自己,是有点主见的人。越有主见的人,越有自信。这个并不坏。真是有点骄傲,如果放到适当岗位,他自己就会谦虚起来,要不然他就混不下去。”这恰恰说明了自信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成功始于自信,这个道理人人皆知,但并非人人都能做到。试问:当艰巨的任务摆在你面前时,你能够充满信心地勇敢上前吗?当经受了许多次挫折后,你仍然能对自己最终达到目标的信心毫不动摇吗?当周围的人都瞧不起你,认为你是个“废物”、“无能之辈”时,你仍然能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吗?„„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就说明你有很强的自信心。如果你的回答是含糊的,甚至是否定的,那你就需要锤炼你的自信心了。

记得在我读学前班和一年级的时候,自己非常的自卑。因为那是爸妈都去了广州打工,他们把我寄托在外婆家,外婆又要干农活,哪会顾得上我的生活。那是我都是自理的,一个小屁孩懂什么自理啊。每天头发都是乱蓬蓬的,脸和衣服都是脏兮兮的。那时的同学就是因为我整天都是脏兮兮的不肯和我玩,这样一来一个父母不在身边的我就更自卑了!如此的恶性循环让我养成了小偷小摸的坏习惯。我那时幼稚的认为我有钱买零食给同学吃,他们就会和我一起玩,谁知我一没钱他们就不理我了。后来小偷小摸的行为被我爸发现后狠狠地教育了我一番。那是或许我还没知道什么事自尊自信!但我现在知道了,要获得别人的尊重你必须先自信起来,让别人觉得你值得尊重!

后来自己慢慢长大了,慢慢的懂得了自信的内涵。“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从容,“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豁达等等,我慢慢的学会了与人相处,并在高中一连三年担当班长,并在高二时担当学校学生会的副主席,参加校十大歌手比赛,校朗诵比赛,书写比赛等等。这些都是我自信的表现,自信也为我上大学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想自信是我们人一生都需具备的!是获得成功不可或缺的!

第三篇:论中华文化何以自信

中华文化何以自信

一个国家或者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没有文化自信是万万不行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领导人屡次谈到文化自信,表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传统价值体系的认同和尊重,表达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那何为自信呢?自信不是自大自傲,自信不是自以为是,自信目空一切、唯我独尊。在我看来,自信即相信自己,对自我持正面肯定的评价。何以相信自己呢?首先必是源于对自己充分的热爱;其次,自信应该源于对自我的正确认知、准确定位;再次,自信源于一种海纳百川的心态。我们的文化何以自信,何以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也应是基于这四个方面的。

一、文化自信源于对中华文化之爱

自信是一种自我内心的状态,它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情感,表达了一种对自我积极正面的评价。自信状态的第一来源是对自己的爱,它人本性里的东西。爱可以让人完全接受自我,容纳自我,无论优点与缺点。这种爱反映到文化上,也能孕育出文化自信的萌芽。中华文化,已经融入到每个人的血液中。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一举手一投足,无不受着中华文化的熏陶。既然中华文化孕育了我们,我们理所当然应该对中华文化充满热爱,无论中华文化中的优点与缺点,精华与瑕疵。爱是忍耐,包容,恩赐,爱让我们接纳不完美。世界上没有任何事物是完美无缺的,当然包括文化。我们的文化自信,首先就来源于爱。爱可以让人完全接纳自我,不管优点还是缺点,这是自信的前提,文化自信也是这样。我们爱自己的文化,完全接纳不完美的自己,然后在此基础上求得改变,这是文化自信必须要做的一个步骤。爱是一种情感上的东西,无需分析。所以,谈到中华文化何以自信时,首要做的就是热爱自己的文化,热爱我们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华文化!

二、文化的真正自信源于对文化的准确分析

自信本来无需外在分析,可当谈到独立于人内心之外的文化自信时,我们不仅要考虑到关于自信本身的内在来源,更应对外在于人的文化进行分析。如果不分析,会混淆自信与自大!!

中华文化以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文化为基础,经历朝历代不断演化而形成了以儒家文化为、道家文化、佛家文化为主,其他各家文化为辅的文化形态。大风泱泱,大河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无限的魅力。虽是如此,但我们必须弄清楚中华文化之优缺点,才能摆正好在自己在世界中的地位,才能获得真正的自信,而非自大或者自傲。

中华文化的优点:(1)积极的入世精神。中国文化一直是积极入世的,而不是消极出世的。以中国文化的代表——儒家文化为例,其主流都是经世致用、兴邦治国、教民化俗的。儒家所言“内圣外王”、“修齐治平”,都是要求将内在的思想外化为积极的事情。道家看似虚玄,倡言“无为”,然而其真正的目的却是为了“无不为”。法家文化一切以实效为依归,具有更明显的现实精神。(2)强烈的道德色彩。中国古代的社会组织、经济结构和政治宗教设施,无一不是与宗法血缘关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其积极作用表现在: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谐人际关系的作用。(3)顽强的再生能力。中国传统文化最富于魅力并引起世人赞叹的,不仅在于它的古老,更在于它在内忧外患之中,一次又一次表现出来的顽强再生能力。?除了环境等因素,中国传统文化本身所具有的生生不息的活力,贯穿于中华民族历史活动中的那种“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顽强精神,以及中国古代朴素系统论所具有的涵盖面广、常变相参的思维机制,也是这种情况得以出现的重要原因。(4)注重“中和”的思想方法——中庸之道。“中和”思想突出强调了两个侧面:一是”中”,即把握事物的量的准确性;二是”和”,即不同因素、不同方面的合理组合、对立统一。

中华文化的不足:(1)中庸取向价值观和保守倾向。“知足常乐”、“安分守己”、“明哲保身”、“不为人先”等保守思想对人产生了消极影响。传统文化以求同和尊古为基本价值导向,如尊经注经、论资排辈、重义轻利、明哲保身、封闭保守等,是与创新的思想相违背的。中庸为先、明哲保身的儒家思想,导致人们缺乏勇于冒险、敢于领先的精神,它不利于培养标新立异的创造型人才,不利于积极进取。(2)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观念带有粗糙性和封闭性。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注重直观性、经验性,具有模糊性,忽视思维的理论性、精确性、抽象性,注重笼统的直观的领悟,忽视通过科学实验、理性分析表达来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儒家思想强调的是“经世致用”,追求知识的实用,知识于是不再是对自然万物的无限认识,而应有所止,它的“止境”就是“德”。精研事物的规律,理解深微的变化,是为了致用,而致用是为了提高道德。读书既是为“用”,那么知识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在这样的价值取向和文化传统下,影响了对自然、对事物本身的真正探索,很难产生求真求美的科学精神,缺乏精确性、准确性。经学讲究师法、家法,形成墨守成规、自我封闭、不思创新的思维惯性。重经验概括,不重逻辑推理;重整体功用,不重内部分析。这与科学的思维方式有很大的距离。(3)重人伦轻自然、重人文轻科技的学术倾向。由于儒家传统的影响,中国文化传统表现出一种重人伦轻自然、重人文轻科技的倾向,以人为核心,而忽视了对自然界本身的认识和改造。在学术研究中,未能把社会与人分开,更未把社会与整个自然界分开,而没有发展起严密逻辑结构的理论,也不重视技术性控制的实验,不重视工艺、技艺。人文文化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和一统天下的局面,科技被视为雕虫小技甚至“奇技淫巧”,未能在中国发展起科学文化,这也是近代以来中国科学技术水平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4)重群体轻个体。传统文化重视人的群体性和共性的培养,要求人们把群体价值置于个体价值之上,迫使个体的需要服从于群体和社会的需要,以共性来铸造个性,反对自我表现,使许多人带有依附性,而缺乏个性,缺乏创见。它过分地贬低了个体的价值,使人丧失了自主性和独立性,妨碍了个性的自由与多样化的发展。而自主性和独立性、个性自由和多样化的发展恰恰是个体的创造力发展的基础。科技创新既要有群体合作,更要发挥个体的首创精神,敢为天下先,勇争第一,自主创新。

三、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中华传统文化中有精华有糟粕,那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如何使得我们更有自信的面对自己的文化呢?

(1)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由于时间久,在若干年时间里又没有及时进行打扫,使糟粕越积越多,给我们民族带来极大损害。不是崇高创新,不是倡导一代胜过一代,而是推崇守旧,“天可变,地可变,祖宗之法不可变”。使几千年期间,政治体制、思想观念、科学文化,一直难以进步,终于在近代社会不可避免地落后于国际社会。我们必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像智、信、忠、孝、礼、义、廉、耻都是几千年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是我们民族的灵魂。倡导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倡导一切用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引导青少年树立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的观念。

(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身为青少年,我们应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并继承其优良传统。而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不能仅做一个博物馆或只是把传统文化用声音和影像保存起来。而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一种活生生的东西。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并不是让其凝固而无法变迁,这样做的后果事实上是让传统文化失去应有的生命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加以发展,就能充分激发整个民族的潜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大力弘扬中华美德,能够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能够使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具有更丰富的内容,具有更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能够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促进经济社会更好地地发展;能够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形成适应时代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规范。才能使中华民族更加生机勃勃、更加和谐。

(3)借鉴与创新,并主动融入世界文化。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发展和道德进步,除了要注意继承和弘扬本民族文化和道德的优良传统之外,还必须积极吸收其他民族文明的优秀成果。在对待其他民族或国家的道德文明成果上,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4)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中国新文化的建设,正如人们常说,必须坚持继承、吸收、创新。站在整个世界文化角度来看,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互有长短,应该互相学习,才能共同进步。别人可以学习我们,我们也可以学习别人。学习永远不是一件丢面的事,而是一种聪明的表现,是一种追求进步的表现。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才能赶上别人,超过别人。即使已经超过别人,也要继续向别人学习,因为别人总会在一些方面,做得比我们好一些。正如“三人行必有我师”一样。而不同国家国情不同,学习中不能照搬照抄。这是肯定的。不同在哪里?人口多一些,生产力起点低一些,文化教育落后一些,人均资源少一些,这一切都是我们的特殊性。但是,更有许多方面是相同的。如:都要发展经济,都要科学、民主,都热爱美好生活,都要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都要讲道德和法律。因此,别人在这些方面做得比较成功的,就应积极借鉴。

人类社会作为一个由许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携手前进是最明智的。这样大家都会变得更加聪明,更加成熟。人类文明,必然要以这种方式前进,才能发展更好,也才能使各个民族更快地进步。中华民族这个传统民族,走向现代民族的脚步,是历史发展必然要求,是谁也难以阻挡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尽管路途坎坷,却是最终要完成的。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国内改革的深入,和国际上对外交往的增多,我们的胸怀将更开阔,我们对文化发展的规律将认识得更深刻,各种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障碍,将逐渐被打破,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必将大大加快。

(5)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在当今全球化越演越重,经济一体化浪潮越发汹涌之际,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变迁、创新与调适成为民族研究与工作中的重大课题。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能够体现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演进的自觉水平。文化作为民族凝聚力的根本要素,对国家经济、政治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力和影响力。文化资源、人文环境和民族素质,又是一个社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新的时代,必须建设新的文化。使人的生活更加境界,更加高尚,也进而推动我们民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只有摆正好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对传统文化有准确的认知以及正确的定位。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文化自信。

四、文化自信源于对中华文化正确定位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这是唐代名臣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的名言,意思是说,要想使树木生长得茂盛,必须稳固其根部,因为根深方能叶茂;要想使水流得长远,必须疏通其源头,因为源远才能流长。习总书记很喜欢这句话,在谈到要注重事情的本源和基础时多次引用它来说明问题,特别是谈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时,更是如此。在这方面,他有两句很形象也很贴切的话:“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简言之便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共同夙愿,它既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也承继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习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作为支撑,没有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没有中国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品格、崇高的价值追求、丰富的思想精华,支撑着中华民族历经险阻而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需要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和支撑。

综上所述,中华文化自信的来源有三点:对中华文化之热爱;正确的文化认知与准确的文化定位;开放包容的心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真正的文化自信心态。

第四篇: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时间:2011年09月16日 13时07分 来源:文艺报 作者:董学文

字号:『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 我要评论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定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这是社会的期待,历史的必然。回顾百年中国现代文艺的奋斗历程,不难发现,以思想文化上的觉醒和自信来把握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推动事业发展,这是一条清晰可见的主线。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建设改革时期,中国文艺事业高举先进文化的旗帜,紧密结合时代条件,阐明自己的纲领和目标,制定切实的政策和策略,为伟大祖国屹立于世界东方作出了可歌可泣的贡献。纵观现当代文艺史,可以说,在文化问题上的自觉与自信,这正是我们的优势和法宝,是我国文化运动极其显著的特征。

文化问题上的自觉和自信,这是一股无穷的力量。特别是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今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必将在其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过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文化自觉,包涵着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地位和功能的深刻认识,包涵着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包涵着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信,则是我们对理想、信念、学说、优秀传统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尊敬、信任和珍视,对我们核心价值体系的威望和魅力有一种充满依赖感的信奉、坚守和虔诚。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一种精神原子弹。由于它以向往高尚和追求文明为目标,以文化主体自身的强壮和武装为特征,因此它自然会成为推动文化发展和繁荣的思想基础与先决条件。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支文艺队伍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文化自觉和自信的程度。能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关系着文艺的振兴和发达,关系着文艺的前途和命运。

我们有着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优良传统。远的不说,“五四”以来,中华儿女为树立民族文化生命力的信念就十分强旺。77年前,鲁迅就写过文章,驳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说法,认为当时虽有“自欺力”的笼罩,但我们还是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的。“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22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总结道:中国自有科学的共产主义以来,人们的眼界提高了,中国的革命也改变了面目。新中国成立前夕,他又自豪地说:“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那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伟大的胜利了的人民革命,“已经复兴了并正在复兴着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文化。这种中国人民的文化,就其精神方面来说,已经超过了整个资本主义的世界。比方美国的国务卿艾奇逊之流,他们对于现代中国的现代世界的认识水平,就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个普通战士的水平之下。”(《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16页)这种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激励感召,使中国人民掀起了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高潮。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清醒认识到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影响、走弯路。邓小平郑重地指出:“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4页)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胡锦涛再次强调:“面对当今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重要因素的新形势,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在中国特色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这些都说明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对推动文化发展的极端重要性。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与灵魂。社会的发展,最终要以文化的概念来界定,文化的繁荣是社会发展的崇高标尺。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处在社会发展战略的轴心位置,经济、政治、教育、科技发展战略都应系于文化这个轴心而展开。文化的最大特质是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和持久性,它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触物无声,能以无形的意识或观念,影响有形的现实和存在,作用于社会的发展和实践。因之,提高文化的自觉和自信,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提供动力与支撑,就显得尤为关键。

恩格斯曾经下过这样一个判断:“最初的、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人,在一切本质方面是和动物本身一样不自由的;但是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20页)这一判断表明,文化从根本上是人的一种内在精神需求,是人类通向全面发展和自由解放的尺度,它跟人类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联系在一起的。一个社会如果没有文化上的充实和丰盈,就谈不上有真正美好的生活;改善民生,如果不改善文化的条件与环境,那这种改善必定是粗鄙的、浅层的和片面的;讲幸福指数,如果不把文化元素包含在内,那这种幸福指数也一定大打折扣;经济的发展,如果文化不表现出比物质和货币更强的力量,那这种发展也难以具有可持续性的后劲。当前中国正经历着空前广泛的经济和社会变革,矛盾和问题多发,思想困惑和精神焦虑加剧,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任务很重,在这个时候,“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丰富人们精神世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就大有用武之地。

我们强调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不仅出于热情,而且也出于理性。我们为什么会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呢?归根结底,就是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有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我们可以认识文化的属性和特点,把握文化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历史的延续,又有其阶段性的特征。这构成了我们制定文化发展战略的客观依据;任何时代的文化都是“多元”杂处、多样共生的,这要求我们制定文化政策时要具有灵活性和差异性。在阶级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又总是统治阶级的文化。这给我们巩固和壮大现阶段的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提供了依据。

同时,辩证法也指出:每个民族文化,都有积极的文化成分,也有消极的文化成分。超时空、超历史、超阶级的文化是不存在的;统一、抽象、普适的所谓“民族文化”,也是不存在的。列宁有段名言:“每一种民族文化中,都有两种民族文化。一种是普利什凯维奇、古契柯夫和司徒卢威之流的大俄罗斯文化,但是还有一种是以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普列汉诺夫的名字为代表的大俄罗斯文化。乌克兰同德国、法国、英国和犹太人等等一样,也有这样两种文化。”(《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45页)列宁的“两种民族文化”学说,像一把锐利武器,为我们正确对待文化遗产,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提供了方法上和学理上的准则。譬如,面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我们还是得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绝不能无批判地吸收继承。就拿儒家文化来说,同样也需要仔细辨析,看它哪些内容对人民有利,哪些内容对人民有害,而不能把自身的精神从主动变为被动,只知回首往古,盲目地在儒家学说中寻慰藉,讨生活。其实,“五四”以来的新文化,党领导的民族科学大众的文化和鲜活生动的社会主义文化,这才是我们文化的珍贵遗产,是我们文化前进的主航道。这些,也是提高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

提高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我们不仅要体现在观念上,也要落实到行动中。我们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艺术活动的全过程;要通过文艺创作使全体人民更自觉弘扬以爱国主义、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家艺术家要立业先立德,为文先为人,坚守正确的价值追求,担负高尚的历史使命,使自己的作品闪烁出憧憬理想、净化心灵、烛照前行的辉光。

我们要着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我们民族文化身份的认同,是在传承、更新、整合与重塑中完成的,尤其在现代社会,在“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里,中国古代的优秀文化、“五四”以来的革命传统文化、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文化,已经成了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主要成分。

我们提高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就需要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刻苦学习,提高认识生活、分析生活、透过现象抓住事物本质的能力,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多彩的画面,多出文艺精品,以反映国家的蓬勃发展,社会的迅猛进步,人民的创造精神,不断增强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我们要提升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的水准。作品要对现实负责,对历史负责,对读者负责,杜绝热衷于个人私密与好恶的展示,懂得“取消艺术为社会服务的权利,这是贬低艺术,而不是提高它,因为这意味着剥夺了它最活跃的力量,亦即思想,使之成为消闲享乐的东西,成为无所事事的懒人的玩物”(《别林斯基论文学》,新文艺出版社1958年版,第39页)。理论研究则要创新,反对虚无主义,反对“洋教条”或“土教条”。这也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

第五篇: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姓名:马欣杰 学院:文法学院 学号20114120228班级:中文1102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叫马欣杰,来自文法学院中文二班。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关于“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当今社会,情人节、圣诞节、愚人节等西方节日已成为大学生必过的节日,有人或许会说,我过西方节日,并没有认同他们的文化,也不是背叛我们的文化,只不过借这个机会乐一乐罢了。我相信出于这种心理过洋节的人不在少数。但是,乐一乐之后是否一切都会烟消云散呢?实则不然!文化的认同是如何发生的,它不仅仅是在有意识的学习中,更关键的是在无意识的潜移默化中,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冷落和对西方节日的追捧早已说明了这一点。

节日,是一个民族文化长期积淀的产物,是一个民族身份识别的象征之一,是一个民族自我认同的主要形式。每到异国他乡,人们若要想了解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禀性习气,最好的方式就是观察、参与他们的节日活动。节日,也是带给我们儿时最欢乐的记忆,是陪伴我们人生岁月的纪念日,是和家人、乡里、国人共欢乐的盛大聚会,是凝聚全民族向心力的纽带,是一个民族表情达意的重要渠道。倘若一个民族没有了自己的节日,还能说是一个民族吗?

文化自信,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只有对自己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但是看看我们身边的大学生,对外语的学习热情高涨,却连最简单的古汉字都无法理解;可以迅速认出电视节目里的无数当红明星,却不知道我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对中国文化的认识有时甚至不如普通外国中文爱好者,连对中国文化本身一知半解,又从何谈起对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呢?

面对大学生这种不正常的文化自信现象,我们该如何提升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

首先,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高校文化建设。大力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精神。以学校为阵地掀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高潮”。加强对革命文化的认同。其次,我们要对外来文化有正确的认识。外来文化既然能被很多人接受,就说明自有其魅力所在,我们可以吸收她优秀的内容来丰富我们本国的文化,同时也能借鉴其吸引人的特色。而且,我们所谓的“西化”也不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俘虏。我们过圣诞节,但绝大部分人不知道其真实的含义,我们只知道是和亲人朋友团聚。从这一点说,是我们把西方的圣诞节中化了。因此,我们要坚信中华文化的强大的同化能力。意识的转变还不足以让我们的传统文化“热”起来,我们重要的步骤是践行和表达传统文化。我认为,在学校里对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特色文化进行交流就是一种很好的方

式。一方面我们能够深入了解学习了自己的特色文化,另一方面也对其他同学进行了宣传。会使我们更自觉的了解传统文化,产生文化自信!最后,从网络化、信息化的潮流趋势中把握我国文化发展前景。改变文化的生产、传播和消费方式。

梁启超曾说:“少年强则中国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需要大学的崛起,大学的崛起则需要在座的每一位同学的自信自强。让中华文化更好的立足在世界之林。

下载论自信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自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从“三”到“四” ——论“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同志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论文化霸权和文化自信

    论文化霸权和文化自信 【摘要】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处在不同文化体系中的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往往伴随着因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很多交往冲突。在......

    《论自信》 800字 议论文[范文模版]

    论自信是不是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面对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虽然做了准备,但因为胆怯而临阵退缩;面对一个绝好的机会,却又因为犹豫而错过……遗憾便在自己的一念之间铸成。一切,只源于......

    论道路自信来源的四个维度

    论道路自信来源的四个维度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中道路自信是指中国共产党对走这条道路的坚定信念,是我们党通过......

    论四个自信的内涵及其当代意义

    论四个自信的内涵及其当代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必须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又是我们开辟未来的根本......

    自信

    自信,成就美好 成功者就是那些拥有坚强信念的普通人,成功的程度决定于你的信念程度,永远不要总被自己的缺点所迷惑。信念可以让一切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让一个又一个看似困......

    自信

    树立自信,走向成功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树立自信,走向成功》。 同学们,我们成长需要自信。爱默生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自信,就是自......

    自信

    自信YES or NO 41110026 张婷(食指)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会直接间接地对我说:我是一个比较自信的人;一直以来,我都会时不时地认为:我不是一个自信的人;一直以来,我会时不时地提醒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