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对高中物理分析综合能力考查的研究

时间:2019-05-15 01:27: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考对高中物理分析综合能力考查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考对高中物理分析综合能力考查的研究》。

第一篇:高考对高中物理分析综合能力考查的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高考对高中物理分析综合能力考查的研究 作者:林钦

来源:《物理教学探讨》2013年第08期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对高中毕业生提出了五个方面的物理基本能力要求: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能力、实验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并以这五种基本能力的考查作为普通高校选拔人才的重要参考依据。分析综合能力作为中学物理学科能力中的核心能力之一,在历年高考物理试题中都承载着甄别学生水平的重任。例如2013年全国大纲卷中,计算题第24题、压轴题第26题都是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分值达到37分。本文拟对分析综合能力进行深层次挖掘,探讨其层次特点及在高考试题中的呈现。为进一步作好中学物理教学提供参考。

第二篇:2008年江苏高考考试说明_更加注重考查综合能力

2008年江苏高考考试说明:更加注重考查综合能力

2008年语数外和各选修科目如何考,这是目前高中最关注的问题。11月20日,大家翘首以盼的《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终于浮出水面。记者在第一时间邀请南京各学科资深名师进行解析。

语文:作文分值增加10分——点评名师:蔡肇基(南京一中)与过去相比,2008年语文《考试说明》有这样几个显著的特点:

一是考试能力要求有发展。过去一般提五个能力层级,即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等五种能力,现在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探究能力的考查。探究能力主要表现在文学作品的阅读考查。

二是试卷结构有了重大变化。新《考试说明》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

必考部分的主要内容是: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写作方面的一个重大不同是,过去要求能写一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现在要求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包括的文体显然比过去多了。赋分则为70分,比过去增加了10分。选考部分的主要内容是: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大家十分关注的加试题到底考什么也明确了。试题由三个方面构成。一是文言文阅读,二是名著名篇阅读,三是文本材料要点归纳、分析和鉴赏。

数学:附加题是4个解答题——点评名师:张志超(南京五中)2008年高考试题对数学知识的考查分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其中掌握层次的只有8个小节,它是:两角和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基本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直线方程、圆的方程。

试卷结构方面,必做部分全卷满分为160分,试题由填空题和解答题两部分组成,其中填空题14小题,约占70分;解答题6小题占9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附加题全卷满分为40分,由4个解答题组成。

试题难易比例:必做题部分由容易题、中等题和难题构成,其比例大致为4:4:2;附加题部分由容易题、中等题和难题构成,其比例大致为5:4:1。

与过去相比必做部分增加了函数与方程、复数、算法初步、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推理与证明、几何概型的内容。附加题部分增加了复合函数的导数、定积分、数学归纳法、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减去了反函数、任意角的余切、正割和余割、反三角函数、三垂线定理及空间角和距离的计算、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关系。

试卷的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将过去的10个选择题、6个填空题、5个大题改为了14个填空题和6个大题。

历史:试卷框架有四大调整——点评名师:周立新(中华中学)2008年历史《考试说明》在考试的理念、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创新,呈现出多角度、多元化的新趋势。

一、考查内容的呈现,不拘泥于不同版本教科书的具体表述,重视“新教材”、“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二、考试内容的选择贴近中学现状。细看知识点的罗列,与教材相比有所减少。例如《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一单元就删去了“光荣革命”、“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美国的独立战争”、“德国的统一”等内容。

三、试卷的架构新。具体表现为四大调整:1.试卷分值由150分变为120分;2.考试时间由120分钟变为100分钟;3.试卷结构由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组成,其中必做题占80%,选做题占20%,解决了不同地区、不同版本之间不同选修模块的矛盾;4.题型由选择题、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三种变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

四、指向明。试卷的选择题部分考查的落脚点是三本必修教材,非选择题部分预计一本书考一题。另外在《典型题示例》的17道题中,情境题和材料题占了14题。

化学:难度要求略有下降——点评名师:姜国锋(中华中学)2008年高考必考内容占90%,选考内容约占10%。必考内容比例: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约32%;元素及其化合物约20%;有机化学基础约18%;化学实验约18%;化学计算约12%。

与往年相比,2008年化学《考试说明》中的考查知识点大致稳定、难度要求略有下降。化学科学的特征和基本研究方法、基本概念和原理、无机化合物及应用、有机化合物及应用、化学实验基础依旧是必考内容侧重考查点。往年删去的部分内容今年依旧不作要求。

2008年考试说明另一突出变化是:对考生的信息获取与加工、化学实验探究、从化学视角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进一步提高。化学理论和计算比例下降,应用能力要求增多。

物理:三个选考模块无难题——点评名师:孙松庆(南京五中)与2007年高考考纲对比,新考纲通过考查要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明确了考生需会正确使用的13种物理仪器,将2007年考纲中列出的16个具体实验的考查改为必考7个,选考4个探究性实验。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过程中更注重仪器使用和实验方法的理解、实验探究意识的养成,对课本上列出的探究性实验一定要弄懂原理并具体操作完成实验。

由于2008年高考物理考试时间改为100分钟,总分改为100分,考试题型上把填空题改为简答题,原先的按知识分配分值改为按模块分配分值。其中必考约80%,选考约20%,实验15%左右,并且三个选考模块不出现难题,这就要求考生注重对必考知识的深刻理解并能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

生物:实验题的比重加大——点评名师:张鸿亮(中华中学)2008年生物《考试说明》增加了“关注考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注重科学探究能力、科学过程与方法和创新精神的考查”和“联系生产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由此可以推测2008年生物高考命题的取材方向。

与2007年相比,知识内容要求上首次明确了A、B、C三个层次的具体含义。从统计可以看出:(1)A和B层次达到90%;(2)必修和选修的知识点之比是7:2;(3)对必修模块Ⅱ的要求比较高。与2007年相比不同的还有将实验考查要求明确为a、b、c三个层次,并明确了具体含义,20个实验中13a,4b,3c。选修模块Ⅰ的五个实验(a级要求4个,b级1个)要引起我们重视。与2007年相比,生物学实验与生物学理论的比例有变化,生物学实验约占25%,加大了对考生实验能力的考查。与2007年相比,知识点的总数有所减少。

考试时间是100分钟,分数为120分。有20道单项选择题、5道多项选择题、8~9道非选择题,分数依次是40、15、65分。

政治:单项选择题比重大——点评名师:沈波(南京五中)政治《考试说明》明确表述了必考部分、选考部分和时事政治的内容比例;规定了各类题型及比例———单项选择题(占55%、33小题)、简析题(占30%、3小题)、探究题(占15%、1小题);考试时间由原来的120分钟改为100分钟。

考试内容、试卷结构等方面发生如此重大的变化,我们广大考生如何积极应对?首先,夯实基础知识。对教材的主干知识,应“胸有成竹”;同时,模拟高考新题型,适当地做一些精选习题,以“练”促“学”。

其次,考生要学会联系生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领会党的大政方针。例如:坚持科学发展观、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稳定物价、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维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关注江苏省民生和经济发展等重大问题;再如:树立公民意识,学习、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尤其是党的“十七大”的重要精神等。同时,学会用书本知识分析上述问题,准确、熟练地表达知识、提炼观点。

地理:弱化了区域地理——点评名师:吴惠红(南京五中)2008年地理考试说明在考试形式、内容比例、题型、难易度比例等方面没有太大变化。但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核心论题、框架结构等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

1、删减了很多考点。在自然地理中,考试说明并没有强调内容的系统性。比如,大气知识只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作了要求,删减了成因。

2、增加了一些考点。在有关农业和工业的考点中加入了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自然地理要素中具体要求了地形、气候等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考试说明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非常具体化。例如,在“大气的受热过程”中非常明确地要求“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在“水循环”中,明确要求了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4、对于选修部分,明确了约占20%,其中在综合题部分满分为20分,学生也只需要在4题中任选2题。意味着在选择题中选修内容几乎不会出现了。

英语:听力分值有所下降——点评名师:黄祖明胡得阳(南京五中)2007年《考试说明》要求考生掌握2500个左右的英语词汇与相关词组,而2008年则要求掌握约3500个英语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

2008年试卷整体结构、题型、分值、时间见下表。

与2007年《考试说明》相比,有如下的变化:听力题的分值由原来的30分下降为20分;完形填空的分值由原来的30分下降为20分;阅读理解的题量由原来的20题改为15题,计分由原来的40分下降为30分;将原有的“对话填空”题改为“任务型阅读”题,分值不变;总分由原来的150分下降为120分。

典型题示例部分与2007年相比,有如下变动:一是取消了原来的“对话填空”题型,增加了“任务型阅读”题型,并提供了三种示例;二是附录中的词汇表共收集了3500个单词,要求和课标基本相同。(王晶卉)

江苏2008高考考试说明出炉

——9科名师解析考试变化

11月21日,省教育考试院正式公布2008年高考各科《考试说明》,由于08年高考采用新的模式,各科目到底怎么考,有哪些变化,考非常引人关注,记者昨天约请了南京金陵中学9位名师,对《考试说明》中9门科目出现的变化进行权威分析,并对如何备考提出诚恳的建议。

语文:阅读多了“探究”,写作加了10分——金陵中学高级教师、语文组副组长王奎礼 “千呼万唤始出来”的2008年高考《考试说明》中,语文学科的变动较大。这不仅体现在文字表述上的多处调整,也不仅表现在增加了一部分,独立出“考试能力要求”,更在于现代文阅读、名句名篇填空和作文分值加大,且现代文阅读能力的考查多了“探究能力”。

关注变化:

1、多处分值调整必须关注 分值的调整首先是试卷整体上由原来的150分增加到160分,选考历史科目的考生连同加试内容共200分。其次是现代文阅读分值加大,由过去的8题34分,改为8题38分。再次是名句名篇填空由5分增加到8分。还有就是作文一下子增加了10分,变成70分。另外,语言文字运用由6题24分改成5题18分。

2、阅读多了探究要求提高 在“考试内容及要求”的“分析综合”部分,今年的《考试说明》多了“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要求,并且具体明确道:“注意散文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手法的灵活运用;注意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形象世界;注意诗歌的意象和美感;注意戏剧中矛盾冲突的设置。”在谈到“鉴赏评价”时,今年把“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中的“语言”独立出来,将原来对语言的要求--“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改为“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丰富含意'重在思想性,'表现力'重在艺术性)”。还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换成“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这下面的要求也相应把原来的“要注意把握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关注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准确性”调整为“要求对作品表现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内涵作出评价”。调整后,要求更具体,同时要求也有所提高。

现代文阅读部分的变动最值得关注的还是增加了“探究能力”的考查。《考试说明》中把“探究能力”界定为--“指探究疑难问题,有所发现和创新,实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属于F层级。这在以往任何一年都是没有的,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谈到“探究”时,《考试说明》中一共提出了3点具体要求:“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要求从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的各个方面探究作品的深刻思想。2.探究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要求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入手,探究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探究能力”的考查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考生必须特别注意强化训练。

备考建议:

接到《考试说明》后,老师和学生都应仔细研读,逐条对照,特别是要研究《考试说明》细化的要求,以便吃透《考试说明》的精神实质,进而对复习策略作相应的调整。老师和考生务必要把每个考点的复习落到实处,切不可还按照老高考的复习模式进行复习。

其次要加强现代文阅读训练,特别要加强实用文体的阅读和阅读中探究能力的训练。实用文体的阅读和探究能力的考查都是今年新增加的内容,如果平时不注意强化这方面的训练,考生考试时很可能会无所适从。训练时还应加强阅读主观题的训练,这块历来是考生的重灾区,理应尤其重视。

再次要加强写作的过关训练。能写出切合题意,中心明确,层次清楚,语言流畅的记叙文和议论文。作文不要猜题,更不要单打一,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作文三种题型都要写,且不能有侥幸心理。

另外选考历史科目的考生对加试部分考查内容也应作适当的准备和强化训练。规定的名著篇目要适当地涉猎,并通过适量的训练以熟悉加试部分的内容。

最后就是要尽早背诵《考试说明》规定背诵的名篇,重视课内名篇名句的默写,确保课内填空能拿满分。

数学:试卷中将不再出现选择题,对数据处理提要求——金陵中学高级教师省高中数学新课标研究小组成员陶兆龙

与老高考相比,2008高考江苏卷(数学)从命题指导思想考试内容及要求到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命题指导思想方面的主要变化是新的考试说明明确提出了对数据处理能力的要求了,即能够运用基本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以解决给定的实际问题。对数据处理能力的明确要求,会使统计知识与方法的考查得到加强.关注变化:1.考试题型的重大改变。考试说明明确指出,2008年高考江苏数学卷的必做题部分(文、理都做)只由填空题与解答题两种题型组成,其中填空题14小题,约占70分;解答题6小题,约占70分.,这表明明年高考数学试卷中将不再出现选择题.这一重大变化必将对考生的复习迎考产生很大影响.2.考试内容和要求的变化。与老高考相比,由于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教材的改变,新高考的考试内容因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教材中的传统内容,其地位也有较大改变。新高考对知识的考查要求分为了解(A)、理解(B)、掌握(C)三个层次。了解层次只要求对知识的含义有最基本的认识,能解决相关的简单问题,因此,与A层次对应的知识点的考查应以容易题为主。理解层次要求对知识有深刻的认识,并能解决有一定综合性的问题.中等题是考查、覆盖这部分知识点的主要题型,由于对综合性提出了要求,因此对这部分知识的考查也有可能出难题。掌握层次要求系统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能解决综合性较强的或较为困难的问题,显而易见对这部分知识的考查,出难题便顺里成章.由于高一级层次的要求包括低一级层次要求,因此在这些知识点上也可以出容易题或中等题.考试说明中C级要求的知识点全在必做题部分.具体内容如下:(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2).平面向量的数量积(3).等差数列(4).等比数列(5).基本不等式(6).一元二次不等式(7).直线方程(8).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这些知识点无疑将成为新高考的热点,可以看出一些传统考查重点的能级要求有所降低,如圆锥曲线、函数、空间几何体等等.备考建议:

1.加大填空题的训练力度

由于没有选择支提供信息,填空题历来是学生答失分较多的题型,新高考填空题题的题量有14道之多, 容易题、中等题、难题都会出现.要加大填空题的训练量,要像训练选择题那样去训练填空

题的各种解法,并应研究填空题的各种类型变化及相应解法.2.合理安排各模块的训练难度

应严格参照考试说明的要求安排个知识点与各模块的训练难度与训练量.对于A级要求的知识点要严格控制难度,在这些内容上不要搞综合.对于B,C两级要求的内容,无论在复习时间上,还是在训练难度上都要有适当的安排,C要求的内容既可以出难题,也可以出中等题与容易题,作为新的高考热点,当然应成为复习的重点.3.附加题的训练要适度

附加题由2题必做题与四题选做题(选2题)组成,容易题、中等题与难题的比例大致为5:4:1.选做题依次考查选修4系列中4-1,4-2,4-4,4-5这4个专题的内容,这一部分出容易题的可能性较大,一般不会出难题.必做题是考查选修系列2中有而选修系列1中没有的内容,根据难度比例的安排,必做题出中等题与难题的可能性较大.对附加题的训练难度的控制应据考试说明作出适当的安排.外语:词汇量的要求提高,新增任务型阅读——金陵中学邢文骏南京市学科带头人 根据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2008江苏省高考英语卷的命题在命题依据,考试内容,考试要求及试卷结构方面均有较大变化。

关注变化:命题依据的变化:参照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的总体目标和分项目标,2008年《全国考试大纲》以及《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命题。

1.考试内容及要求的变化:(1)要求考生掌握3500个英语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词汇量的要求较2007年要求考生掌握2500左右词汇及相关词组有明显提高。(2)新增任务型阅读,要求考生根据阅读文章提供的信息用恰当的词语完成与短文相关的图表,并有一定字数的限制。(3)书面表达字数要求由2007年的120字左右增加到150字。

2.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的变化:

(1)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2)试卷结构,分值及时间分布:

题类项目题量分值答题时间(分钟)选择题第一部分听力202020 第二部分语言知识应用 单项填空151530 完形填空2020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153030 非选择题第四部分任务型阅读101015 第五部分书面表达12525 总计80+1120 120 备考建议:

1.复习教学要吃透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2008年《全国考试大纲》以及《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的精神,关注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的变化,夯实基础与提高能力并重:(1)加强对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中列出的3500个单词及课本重点词组和短语的复习。(2)试卷中写的内容共计35分,占整卷比重较2007年有明显增加,提高了对学生写的能力的要求,应该引起重视。

2.加强学生对新增题型的训练。任务型阅读图表的呈现方式多样,填写的单词来源及字数均有严格要求,要对考生在准确理解考试要求和答题规范性方面加强训练。3.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仍然是最后复习的主线。读的内容共计60分,占整卷的二分之一。加强对考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每天保证一定阅读量至关重要。

物理:以平稳过渡为前提推进新课程实施——陈连余(南京市学科带头人)朱焱(南京市青优)

2008年江苏高考《考试说明》(物理科)依据教育部制订的《新课程标准》和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同时也参照了《2007年全国统一考试物理科考试大纲》,结合了江苏中学物理教学实际。与以往相比,《说明》有以下几个特点:

关注变化:

1、突出主干知识

在《说明》中明确地将高中物理知识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必考内容为必修

1、必修

2、选修3-1和选修3-2模块。这些模块中包含了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对主干知识和基础知识的考查历来都是高考物理最重要的目标,高考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既全面又突出重点。高考历来都是以能力立意,而知识是能力的有效载体,所以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是必然选择。

2、前移考试重心

在《说明》中明确规定必修

1、必修

2、选修3-1和选修3-2模块等必考模块占分比例为80%,而选考模块选修3-

3、选修3-4和选修3-5的占分比例为20%。近年来,江苏题一直在不断加强近现代物理知识的考查。对热光原部分一直情有独钟。在06江苏考题中的前6道选择题中有5题属于这部分。在实验题中有一道光学题。在计算题还有一道15分大题目。但是,在新高考中模块“3-4”和“3-5”的地位下降了,会受到占分比例的约束。

3、改变综合格局

《说明》中明确规定有必考模块和选考模块之分,而选考内容的交叉性和错位性,决定了选做题选择的多样性。所以,必考模块和选考模块之间的交叉和综合会因此而割裂。如“动量”在3-5模块中,而“机械能”在必修2中。因为有的考生不选3-5模块,所以传统的动量与能量的综合题不会出现。

4、实验考查与往年不同

今年没有象往年那样单列出实验目录,而是将实验考查的内容与知识内容合为一体。在必考模块中,一共列出了7个探究性实验。在选考模块中,模块3-

3、3-4和3-5中分别列出了1个、2个和1个探究性实验。《说明》中有这样一段话:“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备考建议:

1、复习中要善于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要培养信息加工能力。进而通过比较、联想、分析、抽象、概括、综合和归纳等手段,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平时的复习和测验中,决不放过已经出现的问题,能自己解决的一定要自己独立解决,养成多角度独立思考的习惯。

2、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是物理教学和高考命题的大势所趋。

3、注重教材

高考命题时会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相关知识的教育价值和功能。试题可以是取材于现行教材中的例题、习题,也可以是改编题,许多考题能在课本上找到“原型”。08年江苏高考是走进新课程后的成果检阅年,而新课程理念的最好注解就是教材。所以,我们在复习中要格外关注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新情境、新应用。

4、选考试题难度不会太大。因为试卷中三道选考试题必须具备相对独立性,不可能相互综合,也不可能与前面的必考部分综合过深,加之,所占比例不高,因此复习时投入的精力不宜过多。当然也存在一些悬疑,比如选考模块题的公平和等值能做到吗?08高考物理试题中的选考题会是3选2,即从3-

3、3-

4、3-5三个模块题中任选两题作答。而学科等第的确定取决于学科总分,因此各个选考模块题公平和等值至关重要。

化学:考试内容分必考和选考,试卷整体难度将有所下降——金陵中学化学组高级教师许城玉

2008年高考化学考试说明明确将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及本说明做为命题依据;明确提出“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其余并没有太大变化。

关注变化:

1、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素养与能力要求:几乎没有新的变化;

(二)化学基础知识与技能要求层次:单列为一项,用具体的行为动词进行了较为清晰明了的说明与界定,没有出现特别新鲜的内容;

(三)考试范围与内容:单列为一项,这是考生最值得关注的一项,分为“必考内容”与“选考内容”两部分。

2、不论考生选考哪个模块,其共性部分的主要变化为:

1、原“不要求写复杂的电极反应式”一说改为“能写出常见的简单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2、原“不要求掌握胶体电泳的性质” 一说改为“胶体的渗析、凝聚、布朗运动和电泳的性质不作要求”;

3、增加了“活化能、焓变、熵变、平衡常数计算”等内容,删除了“两种或两种以上条件同时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不作要求”一说;

4、明确说明“弱酸弱碱盐的水解不作要求”;

5、明确删除了“磷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重要应用”;

6、将“烷烃命名限于5个碳原子以内”改为“能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命名简单的有机物”;

7、明确说明“不包括立体异构”;

8、实验部分内容的说明比07年更加具体、详细。

不同的是,对选考《物质结构与性质》课程模块的考生而言:

1、将“掌握1至20号元素的结构示意图”的原要求更改为“掌握1至36号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并相应增加了第一电离能、电子能层、原子轨道等相应的配套考点;

2、明确要求掌握σ键、π键相关知识但对σ键、π键的相对强弱的比较不作要求;

3、增加了极性分子相关内容;

4、增加了杂化轨道理论和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简单应用方面的要求但对有d轨道参与杂化及AB5型以上的复杂构型不作要求;

5、明确了将“等电子理论”列为考试内容;

6、明确说明“配合物的空间构型和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不作要求”; 7、08说明删除了“分子内氢键及相关性质暂不要求掌握”一说但对氢键的相对强弱不作要求;如同对选考《实验化学》课程模块的考生而言:

1、增加了层析实验;

2、增加了三谱的简单应用;

3、其它相关要求不再细评。

3、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详见下表

20072008 形式考试时间120min100min 试卷满分150分120分

考试内容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35%32% 元素及其化合物15%20% 有机化学基础15%18% 化学实验20%18% 化学计算15%12% 难度容易题约20%约30% 中等难度题约60%约50% 较难约20%约20% 显然,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含有机物)所占的比重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近8%,相应地基础理论、实验、计算则有所下降;试卷整体难度应该是有所下降的。以上两点很值得广大考生注意。

备考建议:

1、关注基础,狠抓元素及其化合物以及常见有机物的基本结构与性质。各校在初涉新课程时,都曾经出现不同程度的弱化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教学的情况,在复习阶段务必补牢、夯实化学学科大厦赖以生存的根基;

2、适当弱化理论部分及计算部分的复习难度、深度与广度。

3、一些老高考中所不曾出现过的新知识点,并非中学化学学科的主体知识,大家不必投入过多、过深的精力。

4、尽管我们不排斥对一些前沿知识的主动探索与研究,但是大家千万不要过分热衷于“有所创新、有所突破”。自然科学的学科知识体系有其固有的规律必须遵循,是不能赶时髦、追新潮的,试卷再怎么创新,是绝对不会动摇其学科根基的,这一点广大考生务必牢记!

历史:把握历史主干知识,注重学科能力的应用——金陵中学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 张铭

2008年江苏历史科考试说明的命题指导思想明确指出:以考试说明为依据,实现对学科主干知识、学科能力和思想素养相统一的考核目标,注重考查在历史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指导思想,基本沿续了近年来历史高考命题的导向,倡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全面、牢固地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并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注变化:

1、考试说明的“考试内容及要求”的表述与往年的考试纲相比,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其内容直指学科能力要求,共分为4类:获得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的探讨问题。其具体要求说明共列举12种,考生要认真研究和领会。

2、考试说明在考试内容的罗列上,打破了历史课程标准及教材模块的编排顺序。必考部分按照“古代部分”、“近代部分”、“现代部分”分成三大块,将必考内容的政治发展史、经济发展史和思想文化史的内容按专题打乱按历史时序重新排序。三大块所列专题分别为6个、8个、12个,沿袭了历史学科“薄古厚今”的命题趋势,其中政治发展史专题10个、经济发展史专题8个、思想文化史专题8个,与往年比较,政治史比重有所弱化,经济史和思想文化史的比重有所提高。选考部分是直接罗列要考查的5-6个专题的名称,而无具体考点的表述文字。值得注意的是,选考部分删除了选修教材中的不少专题内容,复习时应对照复习。

3、考试形式部分,与往年的旧高考相比,也发生了不少变化,考试时间由原来的120分钟减为100分钟,试卷分数由原来的150分减少为120分。在试卷结构上首次出现必做题和选做题的划分。必做题约占80%,选做题约占20%。2008年考试说明明确指出,高考历史的试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说明不再对考点的分布不再在历史时序上作分数比例上的分解要求。备考建议:

1、考试范围符合《江苏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必考内容为历史三个必修模块,四个选修模块为选考内容。为减轻考生的复习负担,考试内容在“考试大纲”以及“教学要求”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删减和调整。保留下来的考试内容基本上属于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考生们拿到考试说明后应严格按照说明上的内容逐点复习。

2、从所附典型例题示例中,题型仍保持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在非选择题部分,提供“新材料、新情景”的材料解折题和材料问答题为主要题型。要引起重视的是,出现了分析历史结论、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论证和探讨历史观点的主观题题型,再次反映了08年历史高考对学科能力考查的要求,考生在复习时一定要把握好。

地理:删除了初中教材考点,难题将出在自然地理——金陵中学地理教研组长杨伟大 2008年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在期待中终于出台,我建议广大老师和学生需要关注一下几个问题。

关注变化:

1、考试内容和试卷结构: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

1.)内容比例:自然地理:约40%~60%,人文地理:约40%~60%。必修内容占约85%,选修内容约15%。

2.)试卷结构:试卷包括选择题和综合题。选择题分为18道单项选择题和8道双项选择题,均为必做题,满分60分。综合题共60分,其中必做题满分40分,选做题满分20分(选做题共4道,每位考生只需选做2道)。

3.)难度比例:容易题、中等难度题、难题三者的比例大致为3:5:2。

2、重视必修和选修教材的考试要点和具体考试内容要求的解读

1.目前江苏省各省市选用的地理教材版本有人教版、湘教版和鲁教版,各版本的体系、内容均有所差异,与大纲的考试要点也有出入,有超出大纲要求的,也存在教材中没有涉及而考试大纲中有要求的内容,因此老师和学生应以大纲为纲,认真研读,有针对性地复习。以南京选用的人教版教材为例,必修部分缺少考试大纲中的自然灾害的定义、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农业生产活动和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本大纲与以前大纲最大的变化是删除了初中《世界地理》与《中国地理》的4本教材的考试要点,大大减轻了学生负担。

3.大纲基本按照教材的体系,分模块、分板块说明具体考试要点和考试内容,条理清楚,简单明了,复习中要根据内容把握具体的考核角度和程度。

4.必修1和必修2考核内容和要求与以前的大纲相比基本没有变化,必修3考核的是区域地理,但不同版本的选用的区域差异较大,因此必须重视考纲中具体考试内容的要求把握,做到通过一个典型事例,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同时,从个别到一般,学会相同或相似类型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方法。

备考建议:

1.夯实基础知识、重视基本能力,培养图表的阅读和分析能力。2.适当延长和强化自然地理的复习时间和效果。从试卷内容的比例变化,自然地理约40%~60%,人文地理约40%~60%,而从5册考查的教材来看,必修部分自然地理只有1册,人文地理2册;选修教材中,只有《海洋地理》是自然地理,其他3册均属人文地理。从难度比例来看,中等难度和难题约占70%,而自然地理部分如地球地图、大气等部分,比较容易出难题,体现区分度,也最能体现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3.合理分配复习时间。从考试的分值比例看:必修内容占约85%,选修内容约15%,因此尽管5册中选修教材中有2册,但一定要控制复习时间不宜太长,难度不宜挖掘太深。

4.对于初中地理部分尽管大纲中不再提及,但高中必修3的学习中必须有一定的区域基础知识。所以建议对于初中地理中总论部分的一些基础知识进行适当的复习。

5.关心身边随时发生的各种地理事件。比如南堡油田的开发;“嫦娥一号”的发射;孟加拉国热带风暴潮带来的灾害等,学会用正确的地理知识和地理观念来探究、评价身边的各种地理现象。

生物:实验比重提高,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金陵中学教授级高级教师王苏豫 从2008年的命题指导思想看,依然遵循高考基本的择优选拔功能,秉承课标倡导的基本理念,着眼于有利于推进高中生物课程改革,力图发挥对高考的积极导向作用。从生物学科的实际教学出发,命题的要求对学科特点、测试内容、测试要求等方面都作出了具体的要求,体现了与新课程相适应的高考命题思想。特别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提出了体现江苏的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基本现状,有利于在教学中落实关注社会等实际问题,为生物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关注变化:

1、在2008年江苏省高考说明中,必修模块中共有40个B、9个C等级要求的内容,选修模块则共有3个B等级要求。由于高考对能力的要求仍然是以知识为立足点的,这些要求对教师把握教学内容和难易程度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在考查内容中,还要特别关注20个实验考查内容。

2、试卷形式变化不大,内容比例值得重视,生物学实验约占25%,突出了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重视生物科学实验的特点,指导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在命题指导思想的指导下进行复习备考工作。典型例题虽然来自近年的高考题,但题型、内容呈现方式都体现了新高考的命题倾向,需要认真逐题研究,以把握未来高考命题的发展趋势。

备考建议:

1、解读2008年江苏省高考说明时,特别要注意江苏生物高考的两个依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科)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一个参照: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在教学中,不论使用哪一版本的教材,都要仔细研究教材内容与“课标”、“考试大纲”和“教学要求”,提高课堂效率、增强教学效益。

2、从实验内容在教材中分布和考试等级要求可以看出,考查内容综合了当前教学实际的情况、学校实验室的配置情况、实验的可操作性等因素,14个必修实验是基本的易于完成的实验,在一般学校中都具备完成这些实验的条件,特别是3个c等级要求的实验内容,对实验条件的要求不高,更突出了对实验设计、实验方法等方面的要求,选修模块中的实验,只有“酵母细胞的固定化技术”一项在b等级要求,也是一般学校可以完成的实验。

[政治]金陵中学教授级高级教师王苏豫——金陵中学王鼎宏(南京市政治学科带头人教授级高级中学教师)

今年的考试说明中,简析题占30%,其中必做题2题,选做题共36分,与往年相比,简答与辨析题少了1题,强调了简要分析能力。单选题的比例55%,每题2分,共66分。分值加大,考试的客观信度加大,试卷综合性较强,一是时政与政治理论相结合,几乎每题都瞄准社会热点问题,采用新材料新背景新角度,二是跨教材的综合,如让考生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北京菊儿胡同住宅楼的成功设计。三是跨学科的渗透,如举例20世纪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两次重大的改革调整,请考生简要说明两次重大的经济改革的核心内容,并用两次重大的经济改革说明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应该如何正确对待计划与市场。备考建议:

从现在开始,按必考部分和选考部分知识点,引导考生“点点清”,即知识点的内容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力求将知识点连成线,从纵横方面把握来龙去脉,如经济生活,以消费为起点,引出生产,理解分配,走向市场。

第三篇:历史高考试题概括能力的考查方式

历史高考试题概括能力的考查方式

及其对策

作者: 孙双武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5年第1--2期合刊

一、概括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含义

1.考查要求分析。要求考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或所给出的历史材料,对试题涉及的具体历史事件及其内容作出定义或概念的概括,以揭示历史事件的内涵。其基本方式是“××是××××”,如1993年全国高考卷第42题曾经考查“榷场”概念。

【例1】(2001年四省文综卷第26题)该政策(指“门户开放”政策)的含义是

A.清政府向西方国家“开放门户”

B.清政府与各国之间相互“开放门户”

C.西方国家在华势力范围向美国“开放门户”

D.列强在华势力范围相互“开放门户”

答案:D。

【例2】(1995年高考历史卷第5题)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是

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 D.封闭边界固守疆域

答案:B。

2.能力提高对策。首先是确定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发生的时间区间。其次是确定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主体。再次是确定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最后是确定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本质特点。这样,方能比较完整地概括出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含义。

【例3】概括“榷场”的概念。“榷场”是宋、辽、夏、金时期,几个政权并立(时间),政府(主体)在边境上设立的收税市场(原因和特点)。

【例4】概括“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它是指“1840~1919年(时间),中国资产阶级领导(主体)的以推翻封建统治和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为目的革命(原因和特点)”。

二、概括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性质、实质

1.考查要求分析。要求考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或所给出的历史材料,对试题涉及的具体内容作出定性分析,以揭示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本质属性。

【例5】(2000年高考历史卷第34题)确切地说,西班牙内战是一场

A.西班牙人民反对国内法西斯势力的革命战争

B.法西斯国家和反法西斯国家的公开较量

C.西班牙人民反对外国法西斯势力的民族革命战争。

D.有外部力量参加的反法西斯民族革命战争

答案:D。

【例6】(1997年高考历史卷第17题)1975年邓小平主持全面整顿的实质是

A.把国民经济搞上去

B.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C.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

D.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全党工作大局

答案:B。

2.能力提高对策。(1)概括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性质的一般方法:首先确定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发生的时间(时限);其次,确定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主体和客体;最后,确定根本属性或事件属性。其模式是“时间+主体+客体+内容或目的+根本属性+事件属性”。

【例7】概括楚汉战争的性质,按照上述模式可概括为:“楚汉战争是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02年(时间),刘邦和项羽(主体和客体)为争夺国家最高统治权(目的或内容)而进行的争霸战争(根本属性)。”

【例8】概括“府院之争”的性质,可概括为:“府院之争是1917年7月,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集团和以段祺瑞为首的国务院集团为参加一战而进行的一场权力斗争。”

(2)概括历史事件实质的一般方法:首先,确立所要表述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主体;其次,确立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本质属性;再次,揭示其本质或目的;最后,指出性质或属性。其模式是“历史事件主体+本质属性+本质或目的+事件属性”。

【例9】概括楚汉战争的实质,按照上述模式可概括为:“楚汉战争(事件主体)实质是两个集团(本质属性)之间为了争夺权力的战争(事件属性)。”

【例10】概括“府院之争”的实质,可概括为:j府院之争实质是美国和日本争夺在中国特权的斗争。”

三、概括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阶段特征

1.考查要求分析。要求概括出某一特定的历史阶段区别于其他历史阶段的某些特殊方面的历史特点。

【例11】(2002年全国文综卷第37题)(2)上述过程说明中国在清末、抗日战争后期和新中国成立后国际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对比材料一和材料四,说明清政府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有何根本差异。

[参考答案](2)清末,中国国际地位低下,任人宰割;抗日战争后期,中国因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大贡献,国际地位有所提高;新中国成立后,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掌握了自己的命运。(3)清政府对外妥协,出卖国家主权;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例12】(2002年全国文综卷第24题)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①主要发生在基础工业和重工业I'_lk领域②科技含量大为提高 ③推动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④确立了资本主义在世界的统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A。

2.能力提高对策。(1)从纵向或横向的角度去比较得出结论。(2)准确把握一定历史阶段在量变或质变方面的程度。(3)准确把握特殊的历史现象及其特殊方面。

【例13】概括中国江南地区开发的过程及其特征(从纵向比较)。

结论:春秋时,吴、越两国占据江南,三国时期,江南经济仍处于初步开发阶段;东晋南朝时,江南的社会经济已呈现上升趋势;隋唐时期,继承南朝以来的发展趋势,江南经济有了较快的增长;五代十国后的两宋时期,江南农业经济突飞猛进,其明显标志便是“苏湖熟,天下足”格局的形成;明清时期,江南地区进一步发展,并确立了在中国经济上的领先地位。

【例14】概括美国独立战争、1848年欧洲革命和中国辛亥革命的主要特征(从横向比较)。结论:美国独立战争具有民族解放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双重性质;1848年欧洲革命与以前资产阶级革命相比,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摆脱民族压迫、继续铲除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满足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要求为主要目标;在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也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双重性质。

四、概括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发生、发展、变化的原因

1.考查要求分析。要求揭示作用于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产生的主客观条件。

【例15】(2004年全国文综卷第39题)(2)“一五”计划为什么把东北作为重点建设地区。

[参考答案]东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与苏联等国为邻;幅员辽阔,资源特产丰富,重工业比较发达,基础较好。

【例16】(2002年全国文综卷第39题)(1)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分析东京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4)北宋后,黄河累次泛滥,汴河河道淤浅,渐至涸废。试分析黄河该河段经常泛滥的原因。

[参考答案](1)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城市布局打破坊市界限,不再限制商业活动的时间和区域。(4)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降水集中。

2,能力提高对策。(1)构建原因分析的模型,按图索骥。如,构成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原因模型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①社会环境因素:分析当时的社会是否安定或相对安定。②政治因素:分析当时国家是否统一,政治是否清明稳定。③经济因素:分析当时经济是否发展繁荣。④文化政策因素:分析当时的统治者的文化政策是否有利于文化的发展。⑤文化交往因素:分析当时各民族之间、中外之间的交流是否存在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的因素。⑥人民群众因素:分析广大人民群众辛勤劳动的因素。又如,构成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原因模型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①经济因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封建制度(或殖民统治)产生了严重的矛盾。这是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②政治因素: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及其知识分子队伍壮大,要求掌握或分享政治权力。③思想因素: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在思想领域里展开反封建统治及其精神支柱的斗争,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奠定了理论基础。④群众因素:广大人民群众对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活动一般是同情、支持甚至主动参与到革命中,为革命的进行乃至胜利奠定了群众基础。再如,构成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因有以下几个因素:①政治条件:资产阶级统治地位是否确立。②资源条件:是否具备经济发展的自然、人力资源优势。③市场条件:是否拥有统一的国内市场和开放的国际市

场。④技术条件:是否有科学技术的积累或领先地位。⑤资本条件:是否为经济发展提供比较充足的资金。⑥政策因素:是否具备促进经济发展的适当政策。(2)紧紧抓住历史材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直接提取。

【例17】归纳秦汉时期文化发展的主要原因。

结论:①政治因素:秦汉时期,因率先跨入了封建时代,封建国家长期的“大一统”局面,是文化发展的政治前提。②经济因素:由于社会生产力得到提高,封建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这是促成文化发达的物质基础。③民族交流因素:秦汉时期,国内各民族之间联系密切,各民族间政治联系得到加强,这为秦汉文化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④历史基础:先秦时期创造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丰硕成果,为秦汉文化大发展提供了坚实稳固的基础。⑤外部因素:秦汉时期,中外交往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如西汉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外交往活跃,中外文化交流得到发展。⑥内部因素: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对文化的崇尚,为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⑦人民群众因素:秦汉文化的发展是广大人民辛勤创造的结果。

【例18】分析辛亥革命爆发的主观和客观原因。

结论:(1)主观方面:①经济方面: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JtLk_帝国主义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中华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初步的发展,但受到中外反动势力的双重阻碍。②政治方面:由于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队伍进一步壮大,加之戊戌变法的失败暴露了改良方案的局限性,资产阶级要求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③思想方面:由于清末留学热潮的影响,西方资产阶级的革命思想开始在中国传播,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举起了天赋人权、民主平等、主权在民的旗帜。1905年,孙中山又将中国同盟会的纲领进一步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也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革命主张逐渐被广大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所接受。④群众方面:辛亥革命爆发以前,各地人民的抗捐抗税斗争、农民武装起义及资产阶级发起的收回权利的运动,还有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政府而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萍浏醴了比较充分的动员工作,这些也为辛亥革命爆发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2)客观方面:四川保路运动的爆发和发展,使湖北新军前往四川镇压,造成武昌地区清军兵力空虚,这为辛亥革命的序幕——武昌起义的爆发准备了条件。

【例19】归纳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

结论:①政治前提: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使得英国的资产阶级和大土地所有者确立了他们在英国的统治地位,这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②资本条件:通过发展海上贸易,对殖民地的掠夺,海上劫掠,贩卖奴隶,殖民战争等积累了大量资本。③劳动力条件:18世纪,圈地运动盛行,它一方面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村资本主义的兴起,另一方面又迫使大批农民失去土地,离乡背井颠沛流离,很多人流入城市,成为自由劳动者,这就为资本家提供了大量廉价的雇佣劳动力。④技术条件: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的生产技术知识。⑤资源条件:煤铁资源丰富。国内交通便利,有许多适于航行的河流,便利的交通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有利于工业的发展。⑥市场条件:18世纪中期,英国打败了法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国内外市场急剧扩大,工场手工业的生产已经不

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这就对工场手工业提出了技术改革的要求。⑦政策因素:实行相对宽松的宗教政策。当时(1785年)法国国王实行宗教迫害,大批胡格诺教徒被迫离开法国,来到英国,他们富有创新精神,他们中间有许多发明家和企业家。

五、概括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影响(评价)和启示。

1.考查要求分析。要求对试题涉及的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所产生的正面影响和负面效应作出概括,以揭示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对今后发展可资借鉴的经验。

【例20】(2002年全国文综卷第26题)第二次科技革命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这表现在A.卡特尔、辛迪加和托拉斯开始形成B.直接物质生产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

C.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幅度增加

D.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答案:B。

【例2l】(1999年高考历史卷第4l题)史称:“得人者昌”,“失贤者亡”。试结合唐代前期百余年用人方面的史实加以说明,并总结其经验教训。(答案略)

“3+X”高考模式下,这种类型的试题由于强调时代性、人文性等因素,在高考试卷中多有出现,并逐年增加。如,2000年四省文综卷第26题第(2)小题:“试分析加入WTO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2002年全国文综卷第38题第(3)小题:“从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湖的转变,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第40题第(5)小题:“„„据此分析亚欧大陆桥的经济、经济意义。”等等。

2.能力提高对策。首先,从当时的角度分析这一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所产生的影响程度,立足于“当时或当地”。其次,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这一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所产生的影响程度,立足于“发展”。再次,从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的角度分析这一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不足及其局限性,立足于“局限性”。最后,从当代和将来的角度分析这一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现实意义和经验教训,立足于“当代和将来”。

【例22】分析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

①当时或当地角度:它为即将发生的法国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②历史发展角度:为后来的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也成为亚洲仁人志士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③时代和阶级局限性:启蒙思想仅仅集中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意志和利益。④当代和将来角度:其“主权在民„‘天赋人权”“民主平等”等思想主张,对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依法治国”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例23】(2002年全国文综卷第40题)(5)„„据此分析亚欧大陆桥的经济、政治意义。回答该小题的模式操作为:①基础产业先行,有利于东西部之间的物质和信息的交流(当时或当地角度)。②推动沿线各国的经济与国际贸易发展(历史发展角度)。③创造有利于我国经济建设的和平的周边环境(当代和将来角度)。

六、概括历史材料的具体内容、论点或核心

1.考查要求分析。要求作出对试题所给出的历史材料的某一方面的具体内容或整题整段材料的论点(核心)概括,这是高考考查考生对历史材料处理能力的主要方式。

【例24】(2002年全国文综卷第37题)(1)结合相关历史背景,简述旅顺、大连的主权受到损害和得到恢复的基本过程。

【例25】(2001年全国文综卷第38题)(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哪些特点?(3)①材料三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劳动力构成发生了什么变化?②材料四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

2.能力提高对策。(1)属性归类法,即把同类属性相同的材料及其观点分门别类地列出。

(2)单段材料概括法,即把一则材料的主要内容及其论点概括出来。(3)按试题要求提取法,即把题目要求回答的内容提取出来。

【例26】例25中的第(1)小题中第一段表格材料反映的特点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第二段材料反映的特点是“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加大”,这里使用的就是“属性归类法”。

【例27】例25中第(3)小题中第①②问得出的结论“非体力劳动者在就业人数中的比例超过了体力劳动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基本稳定,第三产业比重持续增加”,这里使用的就是“单段材料概括法”。

【例28】例24中得出的结论:“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旅顺、大连被沙俄租借;日俄战争后,沙俄将它在旅顺、大连的权益转让给了日本;为争取苏联对日作战,美英同意苏联在中国旅顺、大连享有特权,后国民政府予以承认;新中国成立后,中苏订立协定,中国在旅顺、大连的主权得到恢复。”这里运用的就是按试题要求(受到损害和得到恢复的基本过程)提取法。

第四篇:c综合能力案例分析

综合能力可能出现的案例分体题答题要点

1、物业管理与社区文化的关系:互为促进、互为作用、互为约束

2、物业管理作为社区管理主体的功能:①满足需要功能②管理功能③组织功能④协调功能⑤稳定功能

3、物业管理企业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①是构建社区文化氛围的基础②能及时把认同的文化要素形成规范和制度③在社区文化形成过程中起引导作用

4、物业管理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①物业管理保证了物业本身功能充分发挥②促进了城市管理的社会化和专业化程度③为业主创造了安全舒适的人居环境④还促进了城市精神文明建设

(资料:2008年底物业服务企业在管面积达125.46亿平方米,这种全面推进改善了人居环境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促进了社会资产保值增值。2007年对全国4600家物管企业调查显示,协助公安部门处理治安案件53920起,协助有关方面处理突发事件30207起,参加抢险救灾68905人次)

(2008年末我国物业服务企业58406个,从业人员250.12万人)

5、物业管理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努力方向:①不断提高物管的覆盖面②研究拓展物业管理的服务范围③切实规范物业管理各方行为

6、物业管理企业对保险公司的选择条件:①保险公司的实力②工作效率与服务态度③保险成本。

7、投保决策:①详细调查②确保所需的保险③保险费和保险金的确定④选择信誉好的公司⑤分析保险条款

8、物业服务企业如何处理与行政部门的关系:服从、协助、借助、支持行政部门的管理,要做好定位。

9、物业管理的行政管理工作内容有:①行政立法②执法监督③协调服务④宣传引导

10、建立、维持和发展人际关系的方法①提高知识素养,增强交往实力(掌握与角色相关、与生活密切、与交往对象相关的知识,宽展兴趣爱好)②牢记对方的名字③尽量迎合对方的兴趣④真诚而又巧妙的批评(与人为善态度、选择场合、把握时机、语气委婉、对事不对人、一事一论、倾听解释)⑤真诚地赞赏和欣赏对方(掌握好内容、方式、频率的适度)

11、物企加强与业主沟通的方式①主动上门了解②宣传园地③多彩活动④有效处理投诉

12、处理危机公关①制定沟通政策②做好准备工作③与记者建良好关系④妥善回答⑤掌握好时间

13、物企开展公关活动方法①创造利用新闻②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③编制宣传材料④加深公众印象方法

14、如何加强物企公关能力建设①明确目标②教育培训员工③开放透明④增加“出镜率”⑤提危机处理能力

15、在居住环境管理中运用心理学①首因效应②近因效应(如果第一印象失败就要用此效应,改善服务质量等)③晕轮效应就是“成见效应光环”一叶障目④情感效应即移情效应

16、服务中的心理策略①情感化服务(包括功能服务就是解决实际问题,其次是心理服务如态度、言语、人情味、微笑、幽默)②个性化服务(特约性服务和主动服务)

17、对业主投诉的处理①了解原因(是员工不尊重不负责等主观原因还是没有履行合同等客观原因)②了解业主心理(求尊重求发泄求补偿)③处理(端正态度真诚对待、做好分类、聆听并记录、判断性质是咨询性还是普通投诉还是紧急投诉)④注意技巧(熟悉物业及工作内容、把握好时间尺度、给接诉人处理权、沉着冷静、以迂为直学会变通)

18、物企如何运用市场营销管理理论发展企业:①进行市场细分准确市场定位②根据目标市场定位确定发展目标③加强收集本行业的最新资料和情况,了解掌握房地产市场、法律法规、竞争对手客户需求等信息,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19、如何进行物业管理决策①明确企业要解决的问题②设定可能达到的各种方案③对各项方案进行优选④由决策人员综合各项指标及判断,进行决策④制定每年指标采取品牌宣传战略。物业管理决策主要是解决物业管理的方向性的问题

20、物企经营战略制定①明确自身宗旨和总发展目标②分析外部环境找机会③分析内部优势和不足④结合外部机会规避不利因素发挥自身优势制定未来发展方案⑤选择出战略方案⑥革新改造机构重塑文化合理调配资源⑦在实施过程中加以控制。

21、创新在物业管理中的应用①理念创新②手段创新③模式创新④制度创新

22、导致市场失灵的因素:市场条件下的价格机制并非总是有效的,对于价格机制在某些领域不能起有效作用的情况我们称为市场失灵。①垄断的存在②非对称信息③外部性④公共产品

第五篇:高中物理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教案(定稿)

主题: 2.6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编辑:

【目标要求】

了解落体运动研究的史实,了解逻辑推理的特色,理解任何猜想和假说都须要有实验验证的重要性。【巩固教材-稳扎稳打】

1.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初速度与末速度和的一半 B.某段位移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初速度与末速度和的一半 C.在任何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相同 D.在任何相等时间内位移变化相同

2.自由落体运动在任何两个相邻的1s内,位移的增量为

()A.1m

B.5m

C.10m

D.不能确定

3.甲物体的重量比乙物体大5倍,甲从H高处自由落下,乙从2H高处与甲物体同时自由落下,在它们落地之前,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两物体下落过程中,在同一时刻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 B.下落1s末,它们的速度相同

C.各自下落1m时,它们的速度相同

D.下落过程中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加速度大 4.一物体从H高处自由下落,经ts落地,则当它下落A.

t时,离地高度是

()2H

23H

4B.

H 4D.C.

3H 2【重难突破—重拳出击】

1.长为5m的竖直杆下端距离一竖直隧道口为5m,若这个隧道长也为5m,让这根杆自由下落,它通过隧道的时间为

()A.3s

B.(31)s

C.(31)s

D.(21)s

2.图2-14将小球竖直向上抛出后,能正确表示其速率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图线是

()

图2-14 3.甲、乙两物体所受重力之比为1:2,甲、乙两物体所在的位置高度之比为2:1,它们都做自由落体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落地的速度之比是2:1

B.落地时的速度之比是1:1 C.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之比是1:2

D.下落过程中加速度之比是1:1 4.如图2—15小球自由下落过程的相片,每两次闪光时间间隔为

1s,A、b、c、d是四个30相邻位置。由此实验结果可得知,重力加速度的数值是()2图2—15 A.9.86m/sB.9.78m/s 2 2C.9.70m/s D.9.92 m/s

5.石块A自塔顶自由落下s1时,石块B自离塔顶s2处自由落下,两石块同时落地.则塔高为

()A.s1+s2;

(s1s2)2B.

4s1(s1s2)2D.

s1s2s1C.

4(s1s2)

6.如图2-16所示,可以表示两个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同时落地的速度-时间图象的是(t0表示落地时间)

()

图2-16 2.6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巩固教材-稳扎稳打】1.AC

2.C

3.AD

4.B

【重难突破—重拳出击】 1.B

2.D

3.D 4.A 5.B 6.D

下载高考对高中物理分析综合能力考查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考对高中物理分析综合能力考查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考研作文作为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的题型

    考研作文作为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的题型,是考研英语的压轴戏,考生在日常复习中就应该注重不断的积累。考研作文的复习和提高是与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有效的学习技巧分......

    高考研究 试题分析(共五则)

    2013高考语文辽宁卷 试题解析 一、成语(第13题)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爸爸工资不高,妈妈没有稳定的工作,生活拮据,但他们兄弟二人都很懂事,让枣推梨,关......

    企业文化对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毕 业 论 文 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二〇一五年六月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企业文化对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Research of the impact of cor......

    综合部 月度对标分析

    7月混岗劳务工预算对标分析 一、月初预算及实际完成情况 混岗劳务工7月份预算情况是:徽州制梁场提梁班工费为32000元,徽州制梁场后勤所有人员工费为69647元,徽州制梁场拌合站1......

    01综合分析能力典型面试题汇总

    综合分析能力典型面试题汇总 综合分析能力,是指通过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概括、判断与推理,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本质特征及变化规律的能力。综合是在头脑中将事物的各个部分或......

    如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在短短几年的初三历史教学中,发现如今的许多初三生,不仅学习劲头不足,就连学习能力都比以前的学生差,真是一届比一届差。就以我所在的学校的学生来......

    如何最快解决综合分析能力问题

    如何最快解决综合分析能力问题 综合分析能力是公务员考试结构化面试中必须要考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在各个要素中占的分值比例高、难度比较大。往往综合分析能力单项得分......

    公务员面试:如何提升综合分析能力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现今各大公职类考试中一般都分为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熟悉公职类考试的人都知道笔试是注重测查考生的智商,而面试的重点则是测查考生的情商,也就是看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