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打破“铁饭碗”聘任制公务员淘汰要动真格
打破“铁饭碗”聘任制公务员淘汰要动真格
深圳2007年开始试水公务员[微博]聘任制,随着2010年启动“政府新职员全员聘任”改革,新进公务员一律实行聘任制。但最近有媒体报道,试点6年来,深圳4万多公务员中聘任制超过3000人,但至今无一人因考核不合格被解聘,聘任制公务员的考核机制也被质疑为走形式。
深圳公务员聘任制实行之初曾被寄予厚望,公众期待借此打破公务员的“铁饭碗”和终身制,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公务员引进和退出机制。然而,3000多名聘任公务员“零淘汰”的结果,与人们的期盼相去甚远。
对于“零淘汰”,深圳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解释说,一是很多聘任制公务员的合同还没到期,二是聘任制公务员在工作中少有重大失误,考核合格不需解聘。照此说法,深圳3000多名聘任制公务员似乎都交出了合格的答卷。
对于深圳公务员聘任制的成效,不能简单地以被解聘人员的数量来评判,也不能盲目地怀疑聘任制公务员的工作能力和态度。但是细究被聘任人员的考核机制,难免令人产生疑问。深圳市聘任制公务员主要考核勤、德、廉三个方面,考核流程是先个人书面总结,后领导同事打分。在考核中“轻松过关”的内部人士直陈这种考核流于形式,并对媒体坦言“与领导、同事的关系是关键”。在缺乏刚性制约的机制下,考核结果难免取决于内部关系的好坏。由此一来,考核成了形式,聘任制公务员“零淘汰”的结果便不足为奇。
实际上,公务员制度改革的目的不在于解聘多少人员,而是真正建立起退出机制,促使公务员提高公共管理和服务水平。然而,聘任制公务员尚且只进不出,怀抱“铁饭碗”的委任制公务员的优胜劣汰就更无从谈起了。
在整个公务员体制改革进展有限的背景下,公务员聘任制算得上是一种新尝试。聘任制这个“新瓶”如要避免装“旧酒”,必须不断细化和完善公务员考核机制,在确保内部考核客观公正的同时,不妨积极引进外部评价机制,让舆论监督在考核中占有一席之地。
当前,社会上要求推进公务员体制改革的呼声日益强烈,公务员制度改革时不我待。而只有锐意革新、果断打破“铁饭碗”,公务员体制改革才能有新意、出实效,才能让公众看到诚意。(朱小龙)
第二篇:公务员聘任制试行 “铁饭碗”还能端多久
公务员聘任制试行 “铁饭碗”还能端多久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如果有一天,公务员不再是打不破的“铁饭碗”,报考热还会持续吗?公务员岗位还能这么吃香吗?目前,全国不少地方在试行公务员聘任制,尝试打破“终身制”,以激发公务员队伍的活力源泉和服务意识,引起社会关注。
坐在办公室,一张报纸一杯茶,动动鼠标上上网,这是一些公务员在不少老百姓眼中的形象。
在许多人看来,当上公务员,就意味着捧上了“铁饭碗”,既无下岗之虞,又有福利保障,人生走上虽然单调刻板,却是稳步上扬的曲线。久而久之,一些人渐渐丧失活力和激情。
[热点]13岁少女遭性侵 检察院...| 女记者假装求职暗拍卖淫...如今,一些地方陆续开始试行公务员聘任制,目的就是打破公务员“铁饭碗”,激发公务员队伍活力,提升公务员工作的激情和创造力。
现象
迈入公门终身不愁
赵丽(化名)今年已经是第3次考公务员了。这段时间,我省新一批考取的公务员就要上岗,她却又一次经历了公考的失败。
早在大四那年,赵丽就和同学一起,走上了这条千军万马竞相争夺的独木桥。可这条路对她来说并不好走。
“都说公务员福利好,当上公务员什么保障都有了,朝九晚五,挺适合女孩子的。我家里条件很一般,家里人也劝我去考,所以我就报名了。”抱着这样的想法,赵丽第一次走进公务员考试的考场。那年,她对公务员考试还一知半解、没什么准备,第一轮笔试就遭淘汰。
毕业后,赵丽应聘到一家外贸公司工作。“工作不算很忙,平时有空,我就看看公务员考试复习材料。”有了第一次经验,赵丽抓紧时间复习,为下一次考试做准备。但遗憾的是,她的第二次公务员考试还是以失败告终。
今年的省公务员考试,做了充分准备的赵丽终于闯入面试环节,但因为紧张发挥失常,最终还是被挡在了门外。
“虽然很失望,但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也许下一次我就可以考上了!”让记者意外的是,在经历了3次失败后,赵丽并没有放弃考公务员的念头,依然很执着。
“对普通百姓来说,考上了公务员,感觉就像进了一个保险箱,福利待遇有保障,父母也感觉有面子。”赵丽告诉记者,正因为这样,她还会坚持考下去。
像赵丽这样考了几次公务员的,大有人在。公务员百里挑一,能考上的毕竟是少数,但这样的难度依然阻挡不了大家报考的热情。究其原因,在不少人眼里,公务员是个体面的工作每天坐坐办公室,可以定时上下班,福利待遇相对较好。
但事实上,公务员是否真的如人们想象的那样轻松?“面对办事群众,我们要热情服务。工作中绝对不能推诿扯皮。”杭州市行政服务中心一窗口单位工作人员坦言,公务员工作压力其实很大。
不可否认,一些公务员“一入公门,终身不愁”,抱着捧“铁饭碗”的消极念头,为人民服务的意识逐渐淡薄,安于现状,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工作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此外,由于缺乏退出机制,有些公务员在同一个部门、同一个岗位一干就是好几年,有些人甚至干到退休,久而久之,变得消极怠工。不仅为百姓排忧解难的意识不强,对自己的事业前途也不关心,不注重学习提升,缺乏创新精神。
探索一纸合同激发活力
“终身制”,逐渐让公务员队伍缺乏活力。如何打破“铁饭碗”,激发公务员积极性和创造性?2007年,深圳在全国率先试点公务员聘任制。
按照公务员法第95条规定:“机关根据工作需要,经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对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和辅助性职位实行聘任制。”
公务员聘任制正是机关通过公开招聘或直接选拔的方式,以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与所聘人员签订聘任合同,从事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和辅助性职位。
有聘任就有解聘,这也意味着当公务员不再是进“保险箱”,如果不符合岗位要求,随时都有被解聘的可能。“铁饭碗”变成了“瓷饭碗”。
深圳市的试点是对增量的改革,只是对新进的公务员试行聘任制。2007年,深圳有针对性地招聘了两批共50名聘任制公务员。
从2010年起,该市将所有新进入行政机关的公务员都纳入了聘任制的范围,实行与企业接轨的养老保障制度。用人单位与聘任制公务员按自愿协商签订合同,首聘3年,续聘5年,聘期满10年的公务员可签为无固定期限聘任合同。
全市公务员划分为综合管理、行政执法、专业技术3大类。比如行政执法类的公务员,分为7个职务层级,考核称职以上的,每年可晋升一个薪级,3至5年满足条件的可晋升一个职级。而3级执法员的薪水相当于一个副处长的薪水,这样一来,即使公务员不当官也有晋升通道,也可以涨薪水。
目前,深圳已有聘任制公务员3200余人。之后,四川、北京等地也纷纷开始试点公务员聘任制。
这种打破公务员“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弊端的制度,也让聘任制公务员感觉到了肩上的压力。
为了拿出一个方案,加班到凌晨两三点。这是四川省宣汉县住建局总规划师刘文宣的工作状态。
日前,四川省首批试点的聘任制公务员已经满1年。去年5月底,宣汉县试点招聘四川省首批聘任制公务员,刘文宣等4人被录用。担任县住建局总规划师后,刘文宣年薪比以前高了许多,难免会有人羡慕甚至嫉妒。因此,他的压力和责任也更大。
突破能进能出势在必行
相比起深圳、北京等地的试点,我省的公务员聘任制试点也有过动作。
温州市早在2008年3月,就提出在市直有关部门,对部分高学历、紧缺的公务员岗位,进行聘任制试点工作。但5年过去了,没有什么动静。
温州市人力社保部门表示,这5年来,温州一直在调研,非常慎重地对待这个问题。
如此谨慎的原因之一,也许是想观察公务员聘任制到底有没有实效。
据介绍,截至目前,深圳市2010年后大批入职的聘任制公务员中,还没有被辞退者。仅有11人因为个人原因提出辞职。
虽然公务员法也明确规定了公务员的退出条件,但在执行中,其威力并不大,真正遭辞退的公务员凤毛麟角。就在2011年公务员法实施5周年之际,国家公务员局公布了一组数据,当时全国有600多万名公务员,但5年来仅仅辞退了4778名公务员,所占比例不到8%。除非在工作中有重大过失,否则很少会有公务员被辞退。
不少人也对聘任制公务员无人解聘的现象表示质疑,认为公务员聘任制的实施,原本是为了打破公务员的“铁饭碗”,让公务员不仅能进,也能退,让公务员队伍焕发活力,但这一初衷没能很好地体现。
近年来,一些公务员的懒政之风和不作为现象,让老百姓很痛心。这与没有合理的公务员退出机制也有很大的关系。有专家认为,不管是终身制还是聘任制,都要有严格的退出机制,最大限度地避免人浮于事、不负责任、公权滥用等现象。在这方面,我们既存在制度和机制缺失的问题,也存在着管理不严的问题。由于公共权力的行使得不到有效约束,助长了公职人员的不规范行为,有的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建立公务员淘汰机制、退出机制,势在必行。
针对这一现状,近日北京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北京市公务员考核工作的意见》,首次明确建立健全公务员平时考核制度,从“德能勤绩廉”5个方面评分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晋升、待遇挂钩,考核连续两年不称职的将予以辞退。对此,有专家认为,这是一个好的开始,虽然对《意见》具体实施的结果还不好预料,但至少能在公务员队伍中起到一种威慑作用,如果工作做得不好,“铁饭碗”一样会丢。
-专家观点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彭剑锋:实行聘任制,把市场机制引入公务员队伍,对打破干部终身制有极大帮助。同时,公务员工作的兜底机制,也必须予以破除。更重要的是,人才社会化选聘机制必须在行政体系内尽快推行,公务员退出机制也要加快建立起来。
第三篇:2013河南选调生申论热点:打破公务员铁饭碗
2012年,参加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报名人数超过150万人,整体竞争比约为75∶1,人数是10年前的十多倍!“国考热”反映了当下收入分配乃至社会保障方面的深层次问题,也凸显出目前政府管理部门在人才选拔上面临的制度瓶颈。打破公务员“铁饭碗”,可能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该依循何种路径?
【解析】
我们认为公务员身份的终身制和福利待遇的特殊化,会使这个队伍缺乏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从而降低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时代在进步,改革在提速。“打破公务员„铁饭碗‟”这道难题也该马上破解。
“国考”持续升温所反映的社会心态——对公权力的向往,以及用人机制——公务员身份终身制,具有显而易见的负面性:使管理部门用人机制僵化,令社会发展缺乏创造力。“大多数毕业生考公务员,是在寻求稳定的职业和福利待遇,而不是奉献社会。”我们认为,给“国考”降温,一方面,必须把大学生毕业工作放在国家人才战略的大框架中加以考量,打破当前人才使用上的“体制内、体制外”的二元结构,更加注重人才使用、开发的配套政策,营造有利于年轻人创业的软环境。让年轻人体验到,只要能在奉献社会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不论做什么,都是光荣体面的职业。这将有助于提升全社会的发展活力。与此同时,要打破公务员的“铁饭碗”。
“缺少竞争,人就会有惰性。”铁饭碗“可能导致管理部门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下。因此,从试点到推广,引入公务员聘任制。”只有把„铁饭碗‟变成„瓷饭碗‟,才能增加他们对职业的敬畏感和责任感。“
推行公务员聘任制,如何配套选用、擢升和退出机制,是一个重要问题。必须对现有公务员选任机制进行改革:
首先,要改变一考定终身的模式。目前的公务员考试实质是”一张试卷高分、一辈子„公家人‟“。而事实上,这些考题往往与其未来的工作没有太多关联。公务员选拔机制设计应依循这样的筛选路径——从资格考试中选调合格人员派至农村基层工作至少一年;然后对其实践成果进行评价;再将通过”考试关“、”实践关“的人员,送至”模拟关“——其意向职位的单位挂职锻炼。这一过程中,注重实践能力、引入淘汰机制,以实现择优选优。只有选用高素质人才,才能使管理部门服务百姓的能力持续提升。
其次,要改变评价机制僵化的问题。以目前的试点实践看,引入聘任制后,公务员会分成两类,一类是政务公务员,一类是专业公务员。前者权责等高、授权任职;后者可不受体制影响,不同岗位不同聘期。由于国内以往公务员评价机制太程式化,《公务员法》中规定的辞退人员的情形,大都属于特别严重的违纪或不能胜任工作的行为,一般不易发生。目前聘任制公务员的退出同样面临评价困境。有关擢升、解约的规定必须细化量化,使公职人员有危机意识,慎重对待工作。
第四篇:2013年10月21人民日报评“公务员热”:打破铁饭碗只是时间问题
人民日报评“公务员热”:打破铁饭碗只是时间问题
2013年10月21日 04:03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47482人参与0 1669条评论0
原标题:“公务员热”背后的改革命题(人民时评)范正伟
当血气方刚的青年,不再动辄把“安全感”放在嘴边、想着在“铁饭碗”里寻求安稳,我们的社会才会活力奔涌
又到了考公务员的时间。报考时间过半,热度依然不减。即便录取比例“千里挑一”,但公务员依然是就业选择中的大热门。
年轻人为什么“热衷”考公务员?应当肯定,有的青年人怀揣理想、报效国家,有的毕业生愿意投身政府部门、服务社会大众,甚至还有中国传统社会里对“仕途”的认同感。也要看到,这种“公务员热”的背后,还有人看中的是其他,比如有人期盼“学而优则仕”,有人认为“找个稳定工作比什么都强”,有人畅想着“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
收入稳定、工作清闲、福利待遇好„„对公务员的想象,究竟是事实还是迷思?言人人殊,但已经有一种围城效应:没进城的人想象着各种好处,刚进城的人却感慨落差太大,没有期待中的那么多“油水”,也没有想象中那么清闲。看似光鲜的职业外表下,经历着越来越大的考核、竞争、舆论压力,恐怕是许多新任公务员们的共同感受。
尽管上班炒股、玩游戏之类的消息仍会见诸报端,但公务员责任大、任务重,却是不争的事实。更为关键的是,少数人“只要有了权,就会有钱”的不良预期,随着民主政治的推进、公民权利意识的提高,恐怕越来越不那么容易实现。十八大以来,“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宣誓,对多名省部级高官的查处,都在说明,中央领导强调的“为官发财,应当两道”并非虚言。而一些人的那种忍一时清贫、等将来变现的设想,只会把公职生涯变成一次危险旅行。事实上,争相竞考公务员中,有追求理想信念的价值取向,亦有各种实际利益的隐性期待。如果是为后者,那么“公务员热”就值得深思:是不是政府权力过大了,是不是隐性福利太多了?这正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改革方向,反对“四风”转作风,坚持反腐“老虎”、“苍蝇”一起打;削权放权转变职能,让属于资本的回归市场,属于权力的回归法治。“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的明确表态,必然对公务员素质提出更高要求;而随着聘任制的逐步推进,“铁饭碗”的打破也只是时间问题。
风物长宜放眼量。对现在的年轻人而言,如果忽略了公务员的本来含义,而去追求高薪福利或权力快感,这条路在将来注定充满风险。不要相信一成不变,改革开放不过30多年,其间的进步变化有多少?也不必迷恋“铁饭碗”,真正的“铁饭碗”不是你在一处吃一辈子的饭,而是在处处都有饭吃。
也要看到,眼下的“公务员热”虽然有些盲从,却不能忽视其背后的现实逻辑。正如论者指出的,青年报考公务员未必是寻求安逸,而是一种寻求社会保障的“恐慌性”报考;未必是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人生规划,更多考虑的是社会保障和社会认可度。就此而言,如果社会保障能够早日均等化,让人们不再因为身份而焦虑;如果就业创业环境能够更加优化,让人们对市场竞争有更多信心,“公务员热”才会真正降温。
在这个意义上,对“公务员热”的关注与反思,本身就是一个改革命题。当血气方刚的青年,不再动辄把“安全感”放在嘴边、想着在“铁饭碗”里寻求安稳,我们的社会才会活力奔涌;当我们中的优秀人才,除了一部分人做公务员,更多的人选择在市场竞争中创造财富,这或许是人们对职业和事业理想的一种正常的认识。
第五篇:公务员工资改革方案最新消息: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须打破铁饭碗
12月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召开,会议审议了《关于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意见》等6个文件。
按照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竹立家接受采访时所言,此举相当于打破目前的职务决定待遇局面,“不当官也能享官员待遇”。其实,这在不少国家并不稀罕。在一些国家,将官员和普通公务员分别对待,普通公务员实行聘任制,干得好,虽然不是官员但收入依旧可观。这样做的好处是实现公务员能进能出、能上能下能,且解决了吃大锅饭问题,提高办事效率。
在我国,官员也好,一般公务员也好,基本是终身制,能进不能退。这导致很多业务能力不行,甚至不合格的公务员很难被辞退。与此同时,基层公务员,特别是很多县以下的基层公务员待遇并不高,甚至生活压力也很大。这就导致了普通公务员都想做官,都想向上爬的现状。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单纯给县以下基层公务员提薪,恐怕并不科学。
合理的办法应该是让普通公务员变成政府雇员,有独立的薪酬和晋升渠道,不需要考虑升官以获取高薪的晋升通道。当然,干得不好,反倒还要降薪甚至解聘。因此,要落实县以下普通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制度,不是普遍提薪那么简单,而是要全面建立普通公务员聘任制。
实际上类似改革已经在一些地方试点。不过,从这些地方的经验看,要警惕:如果县以下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制度、聘任制不能一改到底,未来很可能将存在大量当不上官员,却拿一定级别官员待遇的公务员——而且这些公务员还事实上依旧享受终身制的“铁饭碗”。若此,等于变相提高了所有公务员的整体待遇。一方面加重了纳税人的负担,同时也制造了新的分配不公,这样的改革反倒提高了行政成本。
譬如前段时间,媒体报道称,深圳试点公务员分类改革后的几年内,深圳4万多名公务员中聘任制超过了3200名,但无一人被解聘。而当初开始试点之时,深圳也曾信誓旦旦,不合格的聘任制公务员将辞退。有不少网友认为,按照中国的人情世故,对聘任制公务员的考核成为了一种流于形式的“过场”。建立县以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在公务员普遍“铁饭碗”的大背景下,落实并不易。
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实行职级制度和聘任制后,有可能为一些领导徇私舞弊、打击报复、寻租腐败留下空间。为了保住岗位、提高职级,或将导致部分公务员阿谀奉承,引发劣币驱逐良币的困境,导致政治生态恶化。这并非杞人忧天,按照现有的约束机制,对于领导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是很有难度的。
总而言之,建立县以下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制度,一方面需要落实聘任制。而且是有必要对所有普通公务员实行聘任制,辅之以透明公开的考核方式,决定普通公务员的职级和进退;另一方面,还须打破少量官员(政务官)的终身制,尽早建立起完善的政务官员任期和选任、退出机制。特别是要对权力形成强大的监督,让官员(政务官)不能贪腐。若能如此,普通公务员也就不会拼命要做官,而是愿意安心做个优秀、高职级的普通公务员了。(文章来源于人民日报)
更多相关信息请浏览深圳人事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