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是为了适应社会进步和教育的发展而实施的新课程改革

时间:2019-05-15 01:29: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改是为了适应社会进步和教育的发展而实施的新课程改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改是为了适应社会进步和教育的发展而实施的新课程改革》。

第一篇:新课改是为了适应社会进步和教育的发展而实施的新课程改革

新课改是为了适应社会进步和教育的发展而实施的新课程改革,是课程本身及教材理念的根本性变革。新课程的根本指向是人的发展,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改的主要内容是:

1.转变课程功。能改变过去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善学生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4.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面对新课改,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线教师需要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改变自己,只有这样,才能逐步适应不断变革的教育形势,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的“新教师”

新课改当前运用网络技术改革物理教学模式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新课改下的物理实验和习题教学

随着科技的进步,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各行各业都受到改革浪潮的冲击,教育教学也不例外。在新世纪之初,全国上下的教育教学都在实行新课程标准教学改革,其目的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在此我要谈谈新世纪之初的物理教学改革。

第二篇:高中新课程实施中的教育评价改革

高中新课程实施中的教育评价改革

现在培养了一些没文化没生存技能的“四不像”;种地不如老子,做饭不如嫂子;上学路上看不到希望、学不到看得见的技术;现在是人口大国向人才资源大国转型,否则2020年中国进入贫困国,你现在需要怎样的儿媳(女婿)就要培养怎样的学生,否则失败!评价是一把双刃剑,要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专题一:如何理解教育评价

1、什么是教育评价?

2、教育评价的三种模式:

①泰勒的行为目标评价模式:用可观察的术语界定目标,进行评价(银川一中评价教育如上课是否迟到,接打手机)是形容程度的;某公司面视时20人一组,主要观察其他人的倾听能力,专注程度,而被试者讲什么;教育是使人的行为方式发生变化与改进的过程,家长交给我们一个孩子你能还给他一个大学生吗?

②CIPP评价模式----以决策为中心的评价模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主要是情境、投入、过程(斯塔佛尔比姆的认可评价)。

③目标游离评价模式:收到效果但会有非期望效应(学生装评价)如丈夫不忠,是否派一女去勾引;情境变了;不要设圈套让学生装钻。专题二:什么样的评价是好的评价

1、基本观点:①评价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价自身的质量;②科学评价能对教育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而低劣的评价不仅耗费宝贵的教育资源,还会导致种种不良后果(双刃剑)。

2、无评价的主要指标:①评价的实施:评价是否真正发挥了促进学生成长、教育发展、学校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的作用;评价是否需要付出很多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些付出的回报和实际效率如何。②评价的效度(评价结论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小孩追星、语文测试中;连词成句成画、写出最喜欢的一首诗、远离毒品的宣传画、听春江花月夜考审美情趣„„③评价的信度(多次评价分数之间的稳定性和一致性):用情境模拟法评价学生装是否具有环保意识(看捡垃圾),作文评价中的主观性(多人评);应进行二次评价或多次评价。④评价的公平:找饮水机上用到的一到两个物理学原理;数学高考中冷轧钢机;语数外百分制理化生等级计算(淡化了男生优势),写母亲生日晚宴致辞(单亲、离异等)。

3、促进教与学的评价(多样化功能):多数高中教师指出评价具有导向、检查和督促功能;三成左右教师有助于诊断学生学习与发展中的问题并进而促进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不给分数并不利于学生装发展,学生分数排名可放在信封中

并提供一定信息但隐去姓名,让他明确位置)。①勤能:判断与甄别;选择与安置;导向与激励;检查与监督;诊断与改进;②在设计和实施评价方案时,要明确评价的功能与目的;全面认识评价的多重价值,均衡发挥学生评价的多种功能;注重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发展功能,促进教学与评价的有机结果。③好的教师不仅是教学专家,还要是评价专家(不是评论),只有这们才可能促进教学与评价的有机结合。

4、诊断性评价:①是指在某项教育计划或方案开始之前进行的测定性或预测性评价,也可以理解为对评价对象的基础、现状、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以及具体原因等做出鉴定(如不会做饭)。②主要用途:学生装学习准备程度的诊断;作为教学设计的依据;查找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关于这堂课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装会揣测你的意图;高中生真的越来越懒吗?游泳教练教我打乒乓球球的启示;不要把学生当傻子,真理是什么?)老师怎么教可以影响一代人;要让学生装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就要允许提无价值的(如何让学生质疑)。你是个好运动员如何做个好教练?学生装诊断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东西?(作业能否改革?)孙维刚一年授完三年的课程但成绩依旧突出!不要以学生装之勤来补教师之拙!

5、形成性评价:①是指在某项计划或方案实施的过程中进行的评价,又称过程性评价。②是即时的,多次的和动态的,它旨在发现方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及时的调整和解决,以所求最佳的效率和效果。③主要用途:改进学生的学习,为学生的学习确定步骤,强化学生的学习,为教师提供反馈信息(要互动,关注学生在过程中的感受;表演,预设,作假是不说人话)

6、终结性评价:①是指在某计划或方案结束后对其最终结果进行评价。②它重视最终的结果,是事后的检验,因此主要依据事先设定的目标来进行评价。③主要用途: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确定学生对后继教学内容的学习起点;预计学生在后继教学内容的学习中成功的可能性;证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智力能力的发展水平,对学生的学习提供反馈。

不仅是微观层面的课堂教学中,在中观层面上的单元教学或宏观层次上的模块教学中,教师也要认真思考如何将评价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如:问历史老师:如果氏族公社在打猎过程中没抓到足够猎物,不够吃了他们会如何分配这些仅有的食物?没人回答,可换问氏族公社有什么特点时都能答出来!重拍《重庆谈判》为毛泽东写机场发言稿,阅卷却无评分标准。

专题三:促进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水平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1、为什么评价(目的):建立有利于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的评价体系;突出教师评价的发展性功能,通过评价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不

断激励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评价什么(指标体系):内容多元化不等于要对教师实施面面俱到的评价;体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构建以校为本的教师评价体系;量化指标与质性指标相结合。两个硬性规定:①不得以学生装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②未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任何社会团体、民间学术机构组织的教学评比结果不得作为教师晋升、提级、评优依据。

3、谁来评价: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领导、同事、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制度。

4、为什么要以教师自评为主:①20世纪80年代以来,反思性教育思潮兴起,教师既是教学的实施者,也应是自身教学行为的研究者,要经常性进行自我评价;②教师在专业自律范围内,直接负有做出判断、采取行为的责任。教师要不断回顾自己的工作,开展批判性反思,实现自我专业发展管理;③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和实施者,整个教学过程的构思至每个教学细节的安排,只有他本身最清楚。只有听取教师的自我剖析,才能做出贴切的、富有建设性的评价意见;④只有教师的主动参与,评价结论和建议才能真正被教师所接受,才能有效激发起教师自我完善的欲望和热情。

5、不断被销蚀的反思意识和能力:在各种课题研讨活动中,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实验研究都是成功的;教学研讨活动中,评课者都大声说优点,拿着放大镜找优点,但对存在的问题却视而不见;教师的反思意识和能力正在被销蚀,使教师丧失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6、教师教学与评价工作中存在许多亟待反思和改进的问题:小学识字课《春夏秋冬》(缺乏感性认识和体验);初中美术课《颜色的处理》;笑话《西瓜请假》(预设、表演)。

7、当前教师自评实践中的问题:①教师缺乏反思意识或开放的心态;②教师反思能力薄弱(对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发现了问题不能全面、深入分析原因;不能找到合理的改进策略,如方向);③教师自评缺乏明确的评价标准和行为要求;④教师自评与高利害结果联系在一起;⑤学校内部还没有营造出适于自评的文化氛围。

8、有待改进的他人评价:①领导与教师之间要加强沟通、协商与对话;②同事评价要重研讨与发展,淡化甚至远离评比与选拔;③学生评价教师需要重视,但将意见汇总在教务处要谨慎;④家长是学生教育的重要力量,必须给以足够的重视。

9、有关建议:①淡化甄别和选拔,尽量与利害关系脱钩;②重视教师的读书学习和业务进修;③多主体参与评价的形式要多样化但不要走形式;④多主体

之间要形成平等、民主、对话与协商的评价关系。

10、怎么评价:①可以借鉴美国中小学教师评价体系改革中建立个别化教师督导与评价体系的做法,对不同的教师或教师群体彩不同的评价标准,通过不同的程序和时间安排进行评价和指导。②建立以校为本,以考古为基础的教师教学个案分析、研讨制度;③创建和使用教师成长记录袋,记录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专题四:高考改革往何处去——大家的困惑

1、①高考命题不仅要考虑为高等学校选拔高素质的大学生,还要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理念相适应,更加注重学生多方面能力与素质的考察;②高校招生不仅依据考试分数,还会参考学生在高中三年的平时学习成绩和学分记录,反映学生全面表现的成长记录,以及教师的综合评语(或教师推荐信)等资料(中国式的描述性评价根本不看,但综合素质评价可能会影响高考录取——贺宏伟);③各省高考方案若因与国家即时条文不符将以国家规定为准(如物理选修2不列入高考范围)。

2、①综合素质是什么?如何确定具体的评价指标;②谁来实施评价;③依据什么评价,怎样评价;④评价结果怎样表达和使用;⑤招生制度要有哪些调整;⑥如何确保评价的客观与公正?

3、①美国教师给中国孩子写的推荐信;②一封虚拟的教师推荐信;③中国教师的春风评语(酸);④创新评语;

4、推荐信或评语在选拔中的作用(暂无明确规定和说明)。

5、举步维艰的高考改革:①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②允许大学联合考试与招生;③多次高考;④建立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社会服务记录;⑤高考报名社会化;⑥不允许随意公布学生装的分数和录取信息;⑦引导媒体宣传;⑧高考命题改革;

6、我们该怎么办?位卑未敢忘忧国;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民族发展的高度来思考教育;从可以改变的身边小事做起;为促进学生全面且有个性的发展而努力!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第三篇:新课程改革符合时代的要求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符合时代的要求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质,构建知识与技能、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进步的理念,改变现有的课堂和教学方式,使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相融合而形成化学课程目标体系。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实验已实施,引起了社会、家长的广泛关注。

其次,新课程改革设置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模块,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选择的空间, 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现代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然后,新课程改革要求教法改变,课堂教学要充分发动学生的主动性,强调在师生互动和学生互动中实施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学科之间整合性加强。最后,新课改之后所学知识实用性增强,社会实践活动增多,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第四篇:春光小学实施新课程改革工作回顾和总结

春光小学实施新课程改革工作回顾和总结

时光荏苒,沐浴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春风,我校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扬勇于探索、求实创新的精神,聚焦课改,关注课程,挺立潮头,搏击风浪,走过了十年令人难忘的课改历程。这其间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有挫折的尴尬;有满怀希望的期待,也有难见成效的沮丧……回顾这段历程,我们深切地感到:课程改革为学校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教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使教师经历了又一次“提速”。我们将满怀教育的理想开创“新清莲花竞绽放,桃李芬芳满园春”的课程改革新局面。十年来,我校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新课程为目标,始终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思想,切实推进学校校本研究,在实践中探新,在探新中求发展,现总结如下:

一、以新课程改革为重点,加强师资培训,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提高专业素质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课程改革伊始,我们就把“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实施性课程的教师队伍”列为课改的总目标之一。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课程改革是人的改革,课程发展是人的发展。无论是新课程的实施还是学生的发展,都要靠教师的专业化去实现,提高教师对课改的认识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

1、有计划地进行教师培训,将师资培训作为实施新课程的重要抓手。一方面,组织全体实验教师参加校级新课程培训,另一方面组织骨干教师参加省市县级骨干教师培训,引导教师自我加压。参加培训的教师回来后,在校内积极开展校本培训。

2、有目的地强化校本培训,教学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过程,学校抓好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1)、抓好常规教学研讨活动,落实互助教研的研究制度,课改组成员和青蓝结队互助组经常深入课堂听、评、议课,现场指导教学,交流教法,帮助教师设计新理念教学,总结经验,努力创设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氛围,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每学期学校都开展两轮课堂教学公开课评选活动,两位新上岗的实验教师除帮扶结队听课,并上好光盘或特级教师教学设计模仿课,体验教学成功,感受专家教学的优点,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促其尽快成长。

(2)、制定每周二为实验研讨日,并以此为载体,分学科,分年级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开展实验班成长袋观摩活动,交流各年级学生评价实施以及家校联系等经验做法交流,对存在的问题适时地进行了讨论,提出解决的办法。比如实验成长袋的使用,还存在只收集、不整理,不评价的问题,把成长袋当作资料袋,学生教师都感觉是摆设,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实验教师认为把成长袋作为短期评价的依据,以专项评价为主,制定短期目标,实施及时及地的评价,打破一学期总评的方式,使成长袋成为学生成长的动力袋。另外,一年级实验班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实施明确分工的合作学习方法指导,使新生很快进入新的学习角色,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乐于同同伴合作的意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以课题带动提高实验研究水平。为落实洋思经验,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小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与策略》的课题,针对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培养,以及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等方面进行月课题研究,分小组,分学段,按阶段,确立各阶段实验的计划、目标及研究任务,以行动研究为主,紧密结合自己所带学科知识,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开展课题研究,有好的做法及时观摩学习、交流,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为防止走过场,教导处,教研组及互助组深入课堂听课,听汇报,了解课改实验进程,并及时撰写阶段实验报告。经过研究,教师们增强了课题研究的自觉意识,取得了初步成效,如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勇于探究主动合作意识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有了明显的转变。

(4)、学习洋思,做好 “双清”工作,转化学困生

课改实验中,反映最多的问题是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实验教师为此担忧,转化学困生已经是我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任务,因此,学校学习洋思“三清”的做法,在班内实施单元清和转化学困生双周清的教学管理办法,要求对学困生实行堂堂清,作业日日清的策略,并建立了学困生档案,制定了转差帮扶的计划、目标,通过课外辅导、一对一帮扶、师生结队、家访等方式,转化学困生。在校本培训中我校还力求做到:内容新――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的目标、教学方式和新型的师生关系;方法活――采用讲座、案例分析、说课评课、反思教学、教育沙龙、参与式讨论等研讨形式;效果实――备课时要想到,教学中要做到,课后要反思到。着力解决课改中的热点、疑点和难点问题,通过培训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同时以“走近新课程”、“课程改革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新课程课堂模式的构建”等专题思考与研讨,积极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并在自修反思的基础上,加强案例式分析,参与分享教学诊断,强调合作,使教师在实践中领悟,使老师走上学习中研讨,实践中总结,总结中提高的成长之路。

二、规范教学过程管理,促进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教学常规管理,是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加强教学常规的建设与实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我们依然遵循此规律,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向管理要质量。

为了规范教学行为,我们根据教学常规的流程,从教师的计划、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和作业批改、辅导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并完善了相应的考核内容,使全体教师的教学行为统一到规范的尺度之内,克服了以前“重结果,轻内容”,“重教学成绩,轻教法”的弊端。

我们要求全体教师大胆改革,把教学常规中的备课、上课、反思、作业批改、测试、总结、评价等付于实效。

踏踏实实地备自己有特色的课。反对全盘抄搬、模式化的备课,为了防止①多课不变、多年不变;②备课备形不备人;③生搬硬套、脱离实际。我们进行了教案改革,摒除传统备课中程序化方式,注重研究教材教法,研究学生的心理,实现了“教师备课――集体备课――教师备课”的三步备课模式,并在实施中不断完善、制定了各科各学段的备课实施细则。

为了引导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提升自己,学校要求教师课后撰写教学反思,总结课堂教学得失。课后反思不仅为课改提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而且还是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水平,真正练好教学基本功的有效途径。我们主要反思教材安排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学生实际,反思教案设计是否恰当,反思每个问题是否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反思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以及改进的措施。按照学校的课改要求,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尽量做到节节清,日日清,周周清;坚持开展推门听课活动,教师在本年级、本学科和跨学科听课,以专业的眼光挖掘课堂背后的教育理念,然后撰写听课记录,每学期学校组织检查评比。

各项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虽然使教学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但更主要的是引导教师重视教学常规的执行。

1、强化检查,教导处在学期工作考核中,检查每位教师的教案、作业批阅、听课笔记,随查随记,形成教学检查资料,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以达到规范教学各环节的目的。

2、分层管理。为使常规管理落到实处,我们对教师采取分层管理的方法。主要根据教师的教学经验和能力,分成三个层次:⒈五十周岁以上的教师;⒉三十五周岁以上至五十周岁的教师;⒊三十五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分别提出要求,确定每个教师的奋斗目标。尤其是对新上岗三年以内的青年教师,更是从严要求,促其尽快成长成材。

三、拓展培训阵地,提高全体教师的教研能力

1、利用每周例会,辟出专用时间,由教导主任牵头,进行理论学习。教导处在每周例会时出专门的理论学习时间,定期向各位老师推荐观点新,理念新,操作性强的文章学习。不仅如此,每一学期教导处还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多次有针对性的讲座。专题分别是:《新课程·新理念·新要求·新挑战》、《对当前课程改革中几种教学方式的认识》、《对新课程实践中几种教学行为的反思》、《求真务实,把握课改新航向》、《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回顾、反思与前瞻》、《对当前新课程实践几个热点问题的透视与廓清》、《敢问课改,路向何方》、《对语文课改走势的展望》等。“思考·探究,求真·务实”是一直不变的主题。一些老师兴奋地说:“听了讲座,我们的信心更足了,我们感觉到自己的思考是有价值的,我们的课堂价值取向是对的。”经过理性思考之后的真实的课堂,出现了质的飞跃。

2、组织全体老师观看录相课,各抒己见,进行沙龙式评点。

教导处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组织各科老师观看录相课。看后,现场点评,使每个老师受益匪浅。

3、定期召开课改实验老师经验交流会。

课改实验老师经验交流会,每月召开一次。整合了各科资源,凡参加课改的老师坐一起,取长补短,各取所需,实验老师不再是叫苦连天,而是认真总结经验,贯彻新理念,找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平衡点,涌现出一批寓先进理念与课堂实践的优秀实验老师。“用课例说话”,是交流会经久不衰的主题。它理论联系实际,对老师的指导作用最为强烈,很多老师就是在交流的基础上撰写反思,取得佳绩,涌现了如柴艳萍、段丽君、李萍、尚华等优秀实验老师,他们的文章有的见于报刊杂志,有的在省、市、区比赛中获奖。

4、每周一次的观点演讲

我们将每周一次的教师例会分为两个版块,第一个版块是“课改观点演讲”。每次演讲前,主讲人都要精心准备,并将讲稿送教导处审阅;演讲后,还要接受老师们近乎苛刻的提问。这样我们就把“单向演讲”变成“互动对话”,为教师成长搭建了又一个舞台。

5、选派部分老师外出学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外出学习的形式分两种。其一是就近与兄弟学校联系,分享课改实践。其二选派教师到山东、江苏等地学习,了解课改动态。这些外出学习的教师回校后都能在一定范围内对本学科教师进行二级培训。

6、选派优秀骨干教师到外校进行课堂教学展示。

四、以校本教研为主深化教研教改,推进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校本教研是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学校为研究主阵地,以解决发生在学校身边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一种民主、开放、有效的教研机制。我校教导处深入开展校本教研教研教改活动,以校本教研为龙头,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主要采取了以下内容和形式:

(一)开展专题研讨,针对课改实验存在的普遍问题,以教研组为基本单位,探讨如何根据学科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如何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课堂教学;如何利用现有教材体现课改理念;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师生互助、生生互助;以及如何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开发校本课程等等,围绕一个主题,通过集体讨论取得认识上的统一,并及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二)开展集体备课,各教研组坚持单周备课;双周教研活动制度。每次活动组长按要求定出研究的内容,操作的步骤。活动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备课做到四统一(统一教学目的的、统一重点、统一作业内容、统一教学进度)。

(三)开展集体备课研讨,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认真上好每一节教学研讨课,既把自己新的教学方式,展现出来,共同发现不足,找出改进的方法,逐步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师对课程的建设能力、实施能力和研究能力,适应课改的需要,提高自身的授课水平。从而把教科研作为一个载体,让教师在教育科研中,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确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增长教育教学能力。

(四)开展“三课”活动,既年轻教师合格课、中青年教师优质课、骨干教师示范课,通过听课、评课感悟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并真正将课改理念运用和体现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

四、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办学效益的关键。学生全面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全面素质的高底,因此,建设适应现代教育的教师队伍至关紧要,1、练内功,提高教师业务素质。鼓励青年教师通过函授等方式提高学历,优化知识结构。充分发挥有经验老师的传帮带作用,为青年教师聘请师傅,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加强指导与引领,并在期末安排交流会。

2、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形成我校名师教师梯队。继续对现有的“名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等)做好管理工作和指导工作,使“名师”成为影响和带动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成熟的最佳促进者。同时加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形成校内校外两条梯队。

对青年教师做到“放心、放手、不放松”,鼓励争先,鼓励挑重担,从思想、业务、生活等方面给予关心、帮助,要求青年教师“争先、争名、不争利,我校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县教育局组织的青年教师比武活动,多次获奖。

五、课改绩效,抚今追昔

2002年秋,我们春光小学和许多学校一样,顺利进入基础教育改革实验阶段,全面使用与新课程相匹配的“人教版”实验教材,回首走过的路,因为没有前车可供借鉴,可以想象,身处一线的课改教师,这些新课程的跋涉者、开拓者、建设者,他们的探索是何等的艰辛,走的路又是何等的不平凡。时至今日,实验工作取得了怎样的成绩?有哪些经验可供借鉴?

1、课程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自新课程实施开始,广大实验教师对课程改革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他们态度积极,思变求变,认真学习,努力实践。新课程理念正在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从众多的观摩课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对课程理念由不甚理解到逐渐理解到付诸实践再到加深理解的过程;看出教师对课改的认识,不再停留在教学改革这一既窄又浅的层面上,而是从心里认识到这是一次革命性的变化;看出教师在教学中力求准确定位,由“教学的主宰”转为“合作学习中的首席”,用改进自己的“教”来促进学生的“学”等等,这说明课改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正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

2、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它要求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避免机械烦琐的分析,不能以老师的讲代替学生的学,教师不要以宣布标准答案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语文教师应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教师的教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课程的四大基本理念,其中之一即“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规定“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应该说这些主张在这几年的课改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贯彻与体现。走进教室,我们会惊喜地发现,教师讲的少了,学生自主的多了,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经常可见班上同学“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小组学习场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普遍重视了学生的诵读、感悟和情感体验。过去,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忽视读,课堂上过分地重视理性的分析和能力的训练,严重影响了学生自身的理解和体验。课程在教学建议中说“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它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以说实施新课程以来,课堂教学方式最大的转变,就是重视了诵读。

3、课堂上学生活跃了,口语表达能力得到快速提高

由于这次课程改革强调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张改变教学方式,强调教师只是语文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样,就切切实实把课堂留给了学生。课堂上,过去是教师高高在上满堂灌,学生是死气沉沉埋头记,学生主动思考和发言的自由被剥夺。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成为木讷之人,接受了多年的学校教育,在公众面前却胆小怕事,说话不从容不连贯。这显然不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而现在我们普遍看到的是,课堂上学生发言是此伏彼起,争辩之声不绝于耳;过去举手发言者寥寥无几,现在是一到老师提问,教室里是手臂林立;过去说三句话就脸红的学生,现在一个个变得侃侃而谈,敏于应答。不少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突飞猛进。

4、教学时空有了充分的拓展

十年的新课改与课堂教学最大的贡献莫过于它使广大教育工作者建立了一种崭新的教学时空观。这种时空观以三个”突破“(突破文本、突破课堂,突破教师)为基本特征和价值取向,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狭隘的时间、空间观念,将学生从课堂内、书本中以及教师的庇护下引至了社会、自然,引至了计算机,对知识获取的通道给以了有力的延展。现下的课堂教学已超然于原本意义上的课堂教学,它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出现在我们教育的舞台上。在这一场变革中,研究性学习、学科实践活动等新增实践性课程,为新的教学时空观的建立和新的教育目标的达成提供了可能。学生结合课堂内、书本中学到的知识或提供的线索,通过实践性活动的方式,开展更加深入的带有研究性质的学习。这种学习既延伸拓展了书本所学知识,锻炼了实践能力;又通过将课内所学用于实践的方式激活了知识,促进了知识的学习和吸收,从而形成了以“出”促“进”、以“用”带“学”的“输入——输出——再输入——再输出”这样一种良性学习机制。

5、教师正在与课程改革一起成长

客观地说,历次课程改革,都没有像这次改革一样对老师的要求这么高。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当今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极快,三日不学便会落后于时代。那种靠一纸文凭就可以”吃"一辈子的时代已经过去。拿语文来说,是一门内涵丰富,信息量大的学科。前辈告诉我们,语文老师应该是一个杂家,这话一点不错,语文涉及古今中外语言、文学、历史,包括现代科技发展信息,几乎无所不包。这次语文课程改革在至少以下两个方面对语文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以促进语文老师不断阅读,努力成长:一是要求学生多读书,读整本的书,扩大课外阅读量,教材中每学期介绍三部名著,另外还有其他的推荐阅读书目,如果这些要求老师自己达不到,就没有资格要求学生做到,所以老师必须多读书;二是综合性学习的设置,跨学科色彩的增强,要求老师不仅要懂得本学科的知识,也要了解其他学科的有关知识,所以老师也必须多读书。三年多的课改时间让我们看到,参加新一轮课改的许多老师,意识到这是一次锻炼成长的好机会,他们勇于接受挑战,不断更新知识,增长学问。

各科教师在理论素养、专业知识及教学水平上都与新课程一同成长,教师们还把自己的学习与实践体会写成论文或案例成文发表。十年来,我校教师完成甘肃省十五规划课题《农村学校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的发挥》通过省级鉴定。共有

篇论文、案例在国家级及省市区各级刊物上发表或获奖。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诸多不足。

1、如何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应该说是我们这些年工作的核心目标,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最为关切的中心话题。

2、教学常规管理距离精细化标准尚有差距。①对平时教学质量的监督尚待加强;

②校本教研缺乏长远和科学的规划;在具体操作实施中缺乏持续性。③学校特色教学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要形成特色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展望未来,我们满怀信心,相信在上级领导的悉心指导下,我校的新课程改革定会更上一层楼

肃州区泉湖乡春光小学

二零一二年四月

第五篇: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教育改革 的一个引人注目的趋势,也成为当下教育改革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的 课题。因为教师专业发展与课改、科研的关系紧密相联的,而教师专业发展是课改 和科研的基础,它将直接左右着后两者的发展。在课程改革中,成功关键在教师,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没有课程改革的发展。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和十七大报告 提出,教育应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人们对高质量的教育充满希望和期待,而高质 量的教育依赖于高水平的教师。这支队伍的质量如何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关系到基础教育的质量和全民素质的提高。

本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搜集、查阅与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的文献资料,说 明研究的意义和价值。第二部分:通过文献回顾,从管理机制上对教师专业发展相 关概念及其理论进行界定。第三部分:调查我国目前立足于学校管理层面的教师专 业发展的现状。第四部分:分析形成目前学校管理层面的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原因,并进行因素分析。(着重从教师个体因素和学校管理机制两个角度加以分析)第五部 分:根据以上研究,探讨学校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所采取的管理策略。阻碍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问题(一)管理体制的弊端(二)专业发展机制鱼待完善

1、评价机制问颗

2、培训机制问题

3、保障机制问题(三)管理者素质偏低(四)“专

业管理”的内涵尚未厘清

二、个人因素(一)敬业精神不足,进取心不强(二)教师的生命主体被遗忘(三)专业发展规划意识缺失

下载新课改是为了适应社会进步和教育的发展而实施的新课程改革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改是为了适应社会进步和教育的发展而实施的新课程改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