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谈“习惯”

时间:2019-05-15 01:22: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叶圣陶谈“习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叶圣陶谈“习惯”》。

第一篇:叶圣陶谈“习惯”

叶圣陶谈“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十分重视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他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习惯成自然”,叶圣陶先生认为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是那样的意思”。他举例说,“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这两种能力的形成是因为我们从小就习惯了,‘成自然’了;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程度,只是勉勉强强强地做一做,就说明我们还不具有那种能力”。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的习惯。

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增强能力。叶圣陶认为,“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厌”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素质教育跆拳道就是通过跆拳道素质教育培养起孩子的多种习惯,从而培养孩子多方面的能力。

第二篇: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论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论习惯: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十分重视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他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此,叶圣陶专门写过《“习惯成自然”》和《两种习惯养成不得》 等文章。这些文章虽然写于20世纪40年代,但至今读来倍感亲切,文中所阐述的主要思想对当今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仍不乏启示意义。

养成习惯贵在躬行实践 作为一位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实践家,叶圣陶先生非常强调在习惯养成中的身体力行。他认为,要养成某种好习惯,要随时随地加以注意,躬行实践,才能收到相当的效果。他以常见的事例来说明这个道理。他在《“习惯成自然”》一文中写道,“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个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个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个把书本打开,认认真真去读;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个把公民应做的一切认认真真去做”,这样,我们“所知”的才能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成为相应的能力和素质。

“习惯成自然”就是能力 什么是“成自然”呢?叶圣陶先生认为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是那样的意思”。他举例说,“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这两种能力的形成是因为我们从小就习惯了,'成自然'了;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程度,只是免勉强强地做一做,就说明我们还不具有那种能力”。他进而指出,“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说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比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说李四表达能力不好,就是说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的习惯。因此,习惯养成得越多,那个人的能力就越强。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的习惯”。

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增强能力 叶圣陶认为,“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厌”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有两种坏习惯不能养成 叶圣陶认为,习惯不嫌其多,但有两种习惯养成不得,除此之外,其他的习惯多多益善。这两种习惯就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和妨害他人的习惯。何谓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呢?叶圣陶用日常生活中的某些习惯的养成来说明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的害处。他说,“坐要端正,站要挺直,每天要洗脸漱口,每事要有头有尾,这些都是一个人的起码习惯。有了这些习惯,身体和精神就能保持起码的健康,但这些习惯不是短时间内就形成的,要逐渐养成。在没有养成的时候,多少需要一些强制功夫,自己得随时警觉,直到'习惯成自然',就成为终身受用的习惯。可是如果在先没有强制与警觉,今天东、明天西,今儿这样,明儿又那样,就可能什么习惯也养不成。久而久之,这就成为一种习惯,牢牢地在身上生了根。这就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最要不得”。这种习惯与其他种种习惯冲突,一旦养成,其他种种习惯就很少有养成的希望了。

那什么又是妨害他人的习惯呢?叶圣陶举例予以了说明。他说,“走进一间屋子,砰的一声把门推开,喉间一口痰上来了,扑的一声吐在地上,这些好象是无关紧要的事。但这既影响他人学习和工作,又可能传播病菌,一旦习以为常,就成为一种妨害他人的习惯”。妨害他人的习惯是恶劣品质形成的重要根源 叶圣陶先生认为某些人的不良品质的形成,一个重要的病根在养成了妨害他人的习惯。他说,如果一个人不明了自己与他人的密切关系,不懂得爱护他人,一切习惯偏向妨害他人的方面,就极有可能成为一个恶人。附:叶圣陶简介:

叶圣陶(1894~1988),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作家,江苏苏州人,原名叶绍钧。曾任人民教育出版社长兼总编辑,教育部副部长等职务。他大力提倡白话文,是我国语文教材改革的先行者,主持编写了新中国第一套通用教材--全国中学、师范学校语文课本。叶圣陶一生著作繁多。

第三篇:叶圣陶谈阅读与写作

叶圣陶谈阅读与写作

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了习惯才行,只有养成了习惯,才能终生收益。现在我要告诉读者,文章不是吃饱了饭没事做,写作为消遣的。也不是恐怕被人家认做呆子痴汉,不得不找几句话来说说,然后勉勉强强动笔的。凡是好的文章必然有不得不写的缘故。自己有一种经验,一个意思,觉得它跟寻常的经验和意思有些不同,或者比较新鲜,或者特别深切,值得写下来作为个人生活的记录,将来需要用的时候还可以供查考:为了这个缘故,作者才提笔来写文章。否则就是自己心目中有少数或多数的人,由于彼此之间的关系,必须把经验和意思向他们倾诉:为了这个缘故,作者就提起笔来写文章。前者为的是自己,后者为的是他人,总之都不是笔墨的游戏,无所为的胡作妄为。学校里有作文的科目。学生本来不想写什么文章,老师给出了个题目,学生就得提起笔来写文章。这并没有不得不写的缘故,似乎近于笔墨游戏,无所为的胡作妄为。但是要知道,学校里作文为的是练习写作,练习就不得不找些题目来写,好比算术课为要练习计算,必须要做些题目一样。并且,善于教导学生的老师无不深知学生的底细,他出题目总不越出学生的经验和意思的范围之外。学生固然不想写什么文章,可是经过老师一提醒,却觉得大有可写了。这样就跟其他作者的写作过程没有什么两样,学生也是为了有可写,需要写,才翻开他的作文本的。以上的意思为什么必须编明白?自然因为这是一种正当的写作态度。抱定这种写作态度,就能够辨别什么材料值得写,什么材料却不必徒劳笔墨。同时还能够辨别人家的文章,哪些是合于这种写作态度的,值得阅读,哪些却相去很远,尽不妨搁在一旁。接着我要告诉读者,写文章不是什么神秘的事儿,艰难的事儿。文章的材料是经验和意思,文章的依据是语言。只要有经验和意思,只要会说话,再加上能识字会写字,这就能够写文章了。岂不是寻常不过容易不过的事儿?所谓好文章,也不过材料选得精当一点儿,话说得确切一点儿周密一点儿罢了。如果为了写出好文章,而去求经验和意思的精当,语言的确切周密,那当然是本末倒置。但是实际上,一个人要在社会里有意义的生活,本来必须要求经验和意思的精当,语言的确切周密。那并不为了写文章,为的是生活。凡是经过这样修养的人,往往会觉得有许多文章要写,而写出来的往往是好文章。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从前人以为写文章是几个读书人特有的技能,那种技能奥妙难知,几乎跟方士的画符念咒相仿。这种简介必须打破。现在咱们要相信,不论什么人都能写文章。车间里的工人能写文章,田亩间的农人能写文章,铺子里的店员,码头上的装卸工,都能写文章:因为他们各有各的生活。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一般人都要识字,都要练习写作,并不是为了给自己捐上一个“读书人”或是“文学家”的头衔,只是为了使自己的生活更丰富,更见充实。能写文章算不得什么可以夸耀的事儿,不能写文章却是一种缺陷,这种缺陷跟瞎了眼睛聋了耳朵差不多,在生活上有相当大的不利影响。以上的意思为什么必须辩明白?自然因为这时对于写作训练的一种正当认识。有了这种认识,才可以充分利用写作这一项技能,而不至于做文章的奴隶,一辈子只在文章中间讨生活,或者把文章看得高不可攀,一辈子不敢跟它亲近。这本小书中选录的二十四篇文章可以作为前面的话的例证。第一,这些文章都不是无聊消遣的游戏笔墨,各篇各有值得一写的价值才写下来的。第二,这些文章都不是魔术那样的特殊把戏,而是作者生活的源泉里流出来的一股活水,所以那样活泼那样自然。我觉不说这些文章以外再没有好文章,我只想给读者看看,这样的文章就是好文章了。要写好文章绝不是铺一张纸,拿一支笔,摇头摆脑硬想一阵就能办到的事儿:读了这二十四篇之后至少可以悟到这一点。我在每篇之后加上的一些话,性质并不一致。有的是指出这篇文章的好处,有的是说明这类文章的做法,有的是就全篇说的,有的只说到其中的一部分。读者看了这些话,犹如听老师在讲解之后作一回概说。于是再去读其他文章,眼光就明亮且敏锐,不待别人指点,就能把文章的好处和做法等等看出来。如果文章中有不妥当的地方或者不合法度的地方,自然也能随吃看出来,不至于轻轻滑过。这不但有益于眼光,同时也有益于手腕。自己动手写作的时候,什么道路应该遵循,什么毛病必须避免,不是大致也有数了吗?总之,我编这本小书的意思跟认真的老师同其志愿,只希望对读者的阅读和写作方便有些帮助。末了还得说明,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了习惯才行。譬如坐得正站得直,从生理学的见地看,是有益于健康的。但是觉不能每当要坐要站的时候,才想到坐和站的姿势该怎么样。必须养成坐得正站得直的习惯,连“生理学”和“健康”都想不到,这才可以终身受用。阅读和写作也是这样。临时搬出些知识来,阅读应该怎么样,写作应该怎么样,岂不是把饱满的整段兴致割裂得支离破碎?所以阅读和写作的知识必须化为习惯,在不知不觉之间受用它,那才是真正的受用。读者看这本小书,请不要忘了这一句:养成习惯。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二十日叶圣陶

第四篇:谈习惯 演讲稿

读书心得,今天我主要想和大家交流的是有关习惯的话题。

英国诗人德莱敦说:“首先我们养成习惯,随后习惯养成了我们。”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也有段名言: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那么什么是习惯?如何养成习惯?习惯不只是我们平时认为的刷牙、洗脸、不随地吐痰之类,爱心、自信心、毅力等观念、原则、态度一旦化作人的习惯,就等于融入了每个细胞中、每根血管里,你就一定会去做,这样一个人的成功当然是价值无穷的了。

在这里我还要和大家分享几个小故事:

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细细的链子,拴得住一头千斤重的大象,这不荒谬吗?可这荒谬的场景在印度和秦国却不难见到。那些驯象人,在大象还是小象的时候,就用一条铁链将它绑在水泥柱或钢柱上,无论小象怎么挣扎都无法挣脱。小象渐渐地习惯了不挣扎,直到长成了大象,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链子时,也不挣扎。

驯虎人本来也像驯象人一样成功,他让小虎从小吃素,直到小虎长大。老虎不知肉味,自然不会伤人。驯虎人的致命错误在于他在一次摔了跤之后让老虎舔净他流在地上的血,老虎一舔就一发不可收拾,终于将驯虎人吃了。

小象是被链子绑住,而大象则是被习惯绑住。老虎曾经被习惯绑住,而驯虎人则死于习惯,因为他已经习惯于他的老虎不吃人。习惯几乎可以绑住一切,只是不能绑住偶然,比如那只偶然尝了鲜血的老虎。

习惯仿佛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他就会变得牢不可破。一个人如果从小养成各种良好习惯,他的一生都会受益。

在生活中,我们不妨试着去养成一些好的习惯,比如:习惯于主动打扫卫生,形成爱劳动的习惯;习惯于说声“谢谢”、“你好”、“对不起”,形成以礼待人的好习惯;习惯于每天坚持锻炼,形成健美的体魄;人际交往中习惯于理解、宽容,便能化干戈为玉帛;习惯于去用心观察,才能形成好的观察能力;当然,我们更应该习惯于用爱心去面对周围的世界,升华我们的人性。正如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所说:唯有用行动,才能让“习惯成自然”。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成功人士,他成功的最重要一个东西是什么,是习惯。

我来给大家举个例子,让我们从皇帝说起,《百家讲谈》里面讲,康熙是千古一帝,亲政55年,这个朝代61年,对康熙成功做简单归纳后我们来看他之所以成功最好的品质是什么?就是“一以贯之”,康熙为什么成功,因为那些最好的东西他能“一以贯之”,从小到老都这样。第二勤奋,勤奋到什么程度,明朝万历皇帝几十年不上朝,康熙几乎每天都上朝,55年都这样做,“玉门听政”,居然55年,去到外地他都这样做,做人谨慎他一以贯之,学习一以贯之。我们从康熙身上感到习惯的厉害,一些事情一些信念一旦成了习惯你就一定要这样来做。而且习惯的力量比制度化更厉害,因为制度化有人监督,有人奖惩,大多属于被动,当小的事情化为大的信念后,我们就能化被动为主动,大家看康熙谁来监督他,严惩他,成了习惯他不这么做反而难受了。

央视教育频道曾经做过一期有关于习惯培养的节目,采访了四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朱棣文、康奈尔、霍夫特、劳夫林,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有着我们常人几乎不可能接受的生活方式,他们轻松而自然地回答着主持人和观众提出的凝重的问题,在提问者看来,那富于挑战性的夜以继日的工作是常常难以忍受的,而在科学家们看来,那仅仅是他们习以为常的工作常态,用他们的话说,习惯了,就不觉得苦,反倒乐在其中!

节目结束前总结了成功人士一般具有以下七个最基本的习惯,即积极主动、明确目标、掌握重点、利人利己、设身处地、集思广益和综合平衡。

目标和习惯是“天仙配”,目标就像织女,是你所追求的漂亮的东西,而习惯则像是牛郎,很勤恳、踏实。有了目标,你一定要为这个目标设定一些习惯,等习惯养成了,离目标的实现也就不远了。而有了好的习惯,你也可以为这个习惯找一个目标,使自己更有成就感。当然这里说的目标一定要切实可行,习惯也要数字化。因为习惯是抽象的东西,只有量化后才好执行,比如每天跑步半小时等。培养习惯一定要熬过前三天,养成一个习惯的平均周期为二十一天,而前三天最关键。比如减肥、早起,熬过前三天你就不会觉得是种痛苦,一星期后你就会产生兴趣,二十一天后你做这些事就成了理所当然。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所以一个观念如果被别人或者是自己验证了21次以上,它一定会变成你的信念。

是可以决定我们的心智乃至命运的,我和大家来简单分享以下七条:

习惯一:别指望谁能推着你走。我们常说:“我不会,因为„„”、“我迟到,因为„„”、“我的计划没完成,因为„„”我们总是在找借口或是抱怨,在不满中消耗自己的生命。如果你不抬腿往阶梯上走,谁又会推你走呢?因此,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是个人成功的原则。

习惯二:忠诚于自己的人生计划。我们经常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方向,因徘徊和迷途消耗了生命,关键是无目标。这一生你要成为什么人?想做些什么?要拥有什么?什么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只有确立了符合价值观的人生目标,才能凝聚起意志力,全力以赴且持之以恒地付诸行动去实现它。请认真计划自己!然后清晰明确地把计划写出来!

习惯三:选择不做什么更难。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所以要做重要的事,少做紧急的事。消防队的最大贡献应是防火,而不只是忙于到处救火。因此,“要事第一”是人生自我管理的原则。要想集中精力,必须强烈排除次要琐事的牵绊,要勇于说“不”。

习惯四:远离角斗场。一般人遇事多用二分法:非强即弱,非胜即败。其实,世界给了每个人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人之得并非自己之失。因此,“双赢思维”是人际关系的原则。我们从小就参与各种比赛、考试,培养了一种你赢我输、你死我活的竞争心态。试想一下,谁又甘心在竞赛中认输呢?树立双赢思维是非常重要的,懂得利人利己的人,把生活看作一个合作舞台,而不是角斗场。

习惯五:换位思考。我们常说遇事要将心比心。因此,要培养设身处地的换位沟通习惯。当我们的修养到了能把握自己、能抵御外界、能博采众家之言时,我们的人际关系也就上了一个台阶。

习惯六:1+1可以大于2。不同植物生长在一起,根部会相互缠绕,土质会因此改善,植物比单独生长更为茂盛;两块砖头所能承受的力量大于单独承受力的总和。这些原理也同样适用于人,只有人人都敞开胸怀,以接纳的心态尊重差异时,才能众志成城。

习惯七:过身心平衡的生活。拥有财富,并不代表有永远的经济保障,拥有

人生最值得投资的就是自己的能力:生存的能力、生活的能力、学习的能力、创造的能力、适应的能力,这才是自己最值得珍爱的财富。

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世界上最神奇、最伟大的力量也是习惯。不简单是简单的事情天天做,不容易是容易的事情认真做。习惯是所有伟人的奴仆,也是所有庸人的帮凶;它可以让你获取财富,也可以让你穷困潦倒;它可以给你带来成功的喜悦,也可以让你品尝失败的苦果。习惯是你的终身伴侣,也可能是永远的仇人;习惯是你最好的帮手,也可能成为你最大的负担;习惯会推动你前进,也可能拖累你导致失败。好的习惯会给你带来鲜花和掌声,让你迈进成功的殿堂;坏的习惯会给你造成贫穷和苦难,甚至把你引入毁火的深渊。习惯尽管难以改变,但并不是不可以改变,而且,最重要的是,习惯无论好坏,它都掌握在你自己的手里,它完全听命于你。既然如此,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养成一个使人受益终生的良好习惯?

第五篇:叶圣陶名言

叶圣陶名言

1.做教师最主要的是不说假话。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

2.可否自始即不多讲,而以提问与指点代替多讲。提问不能答,指点不开窍,然后畅讲,印入更深。

3.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

4.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

5.自己摸索得来比向别人学更重要。

6.“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

7.一个学校的教师都能为人师表,有好的品德,就会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使整个学校形成一个好校风,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大有益处。

8.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9.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10.“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

11.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怎么叫用不着“讲”用不着“教”?学生入了门,上了路了,他们能在繁复的事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了,岂不是就用不着给“讲”给“教”了?这是多么好的境界啊!

12.可否自始即不多讲,而以提问与指点代替多讲。提问不能答,指点不开窍,然后畅讲,印入更深。

13.„„让受教育者“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成为一个能‘自得’的人”。„„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

14.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15.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16.“要文章写得像个样儿,应该在拿起笔之前多做准备功夫。准备功夫不仅是写作方面的纯技术的准备,急躁是不成的,秘诀是没有的。实际生活充实了,种种习惯养成了,写文章就会像活水那样自然的流淌了。”

17.叶圣陶谈语文学习方法: “所谓学习方法,无非是参考、分析、比较,演绎(一般个别),归纳(个别一般),涵泳,体味,整饬语言,获得表达技能这些项。”

下载叶圣陶谈“习惯”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叶圣陶谈“习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叶圣陶散文集

    叶圣陶散文集 时间:2009-08-02 14:20散文来源:本站整理 散文作者: 叶圣陶点击:20015次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汉族人。字圣陶。江苏苏州市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叶圣陶简介

    叶圣陶简介: 叶圣陶(1894.10.28—1988.2.16),原名叶绍钧。作家、编辑家、教育家。早年试验新式教学。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曾主编《小说月报》,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代......

    叶圣陶《荷花》

    《荷花》 叶圣陶 清晨,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叶圣陶谈作文和数学、美术、英文的关系

    叶圣陶谈作文和数学、美术、英文的关系 (2013-12-25 10:07:43) 转载▼ 标签:分类: 学科作文研究 回事 小孩 背后 文句 于各种 教育 题记:我们一向重视文章,重视文科的学习,古代......

    叶圣陶教育理念

    叶圣陶教育理念之教是为了不教的学习与实践 叶老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简单来说就是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方法。 “教”是为了“不教”,显然以教师的教作......

    《叶圣陶文集》有感

    重读叶圣陶,走进新课标 ──读《叶圣陶文集》有感 翻开《叶圣陶教育文集》这本书,我心中充满惊喜与震撼,深感这本书的实用性,同时也被叶老这样的“一代宗师”深入浅出的关于语文......

    叶圣陶论阅读教学

    叶圣陶论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

    叶圣陶稻草人读后感

    叶圣陶稻草人读后感 篇一:稻草人读后感《稻草人》读后感 暑假里,我认真阅读了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的《稻草人》,她是一个让我受益匪浅的童话,这个童话里蕴含了很多道理。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