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接纳最重要 传统文化学习感受
接纳最重要
——传统文化学习感受
清河县第五中学郭丙超
接触传统文化以来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一个词:接纳。这包含了三层意思:
一、对传统文化的接纳。一直以来,我对传统文化的印象并不是很好,也没有兴趣去很深的了解它。但在勉强接触了一些以后,我觉得对于传统文化也应该有一颗接纳的心,传统文化也有很多方面是适合现代社会的,比如天人合一的思想、仁爱非攻的理念等等。而且对于中国社会来说,用传统文化的理念来推行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可能更容易被接受。
二、传统文化对外来文明的接纳。不可否认中华文明是一种博大精深、灿烂辉煌的人类文明成果。但也不可否认中华文明在传承过程中形成了保守、封闭、隐忍、顺从的特点,而这些是不利于人性的发展、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的,也造成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落后。当前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系列令人困惑的问题,人们希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唤醒人们对文明的追求。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这些问题不是因为西方文明的影响造成的,而恰恰是因为人们对某些现代文明的理解不够彻底而产生的偏差。所以,我们在学习传统文化时应该充分的吸收西方文明中自由、平等、人性解放等具有普世价值的思想。避免因为推行传统文化而造成束缚人们思想、扼杀人们创造力的后果。
三、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接纳。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总是自觉
不自觉的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孩子们、用自己的价值观去判定孩子们,而这对孩子们是不公平的。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始终安安稳稳的坐在教室里学习,不是每一个孩子都是始终顺从家长和老师的小绵羊,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的权利,只要他没有伤害到其他人的正当权益。当我们以正义的旗号、以对孩子好的名义,按自己的标准去塑造孩子的身心、去决定孩子的未来的时候,我们甚至不会去想这样做是不是伤害了孩子的天性。当孩子不能顺应自己的本性,而事倍功半的去完成我们要求的人生时是多么痛苦。而好多天才正是这样被扼杀的。所以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尤其要有一颗接纳的心,承认人与人的差异、接纳孩子的不同,哪怕这种不同违背了我们的心意和标准。这样,孩子们才能接受自己、也尊重别人的不同,才能自信的做自己、热情地创造自己的生活,甚至创造奇迹。
第二篇:学习传统文化的感受
学习传统文化的感受
费金香(姜成然家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家长朋友们: 大家晚上好!
首先请允许我向促进会的领导、会长及各位老师致以诚挚的敬意和感谢!感谢你们给了我参加此次学习的机会,让我有机会改变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生活质量。通过学习让我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精神气质、一种文化品质、一种理想追求,它可以提高我们的精神境界和个人修养,让我们更富有智慧,更理性的去面对生活。
下面我从自身和孩子两个方面来谈谈学习的感受: 自身方面的感悟
1.始终要做一个积极进取、有上进心的人
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我们的伟人毛泽东曾说:“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老夫子提出了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我深深懂得,一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有太多未知的事,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增长才干、改变命运,我为很久以来我的无知和懒惰而惭愧。一个女人可以生得不漂亮,但不可无德无才。古有“腹有诗书气自华”,老师这几天也一直在说:“不学礼、不知礼,不学礼、无以立”。的确是这样,记得我第一天来学习时,老师们看见我都热情的向我鞠躬问好,当时我不知所措,也没给老师回礼,就进去了。后来,我向老师、各位家长及我儿子学习后,才懂得怎么做。所以我们要终身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另外,要向每位老师学习他们那种执着的精神,不管文化程度如何,时间多紧张,他们都始终致力于传统文化的弘扬工作,相信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以刘会长为核心的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会走进每个人的心间,更快的促进我们兰西文化的发展。还有值得我学习的是,每位老师的脸上时刻都洋溢着阳光、灿烂、温馨的笑容,他们的笑容感染了我,让我无地自容。刘晓红老师说,脸是一家的风水,回想一下,是呀,男人是天,女人是地,应该承载万物,包容一切,每天板着一张脸,抱怨声不断,夫妻之间怎会和睦?家庭之间怎会充满欢声笑语?以后我要做得更好,无论哪一种角色都让它大放光彩。
2.做一个有正能量、有爱的人
记得韦唯那首《爱的奉献》中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江本胜博士水的实验告诉我们:恶的意念对环境的破坏是极大的,人类的想法决定环境的改变。所以,我们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做有正能量的人,有爱心的人。虽然我们由于家庭、职业等的不同,能力不同,但都不影响我们去做善事,传递给他人积极向上的东西。
3.以身作则,努力践行
通过老师们每一节精彩课程的分享,我深受感动,知道自己在过去的日子里做得并不好,工作生活中存在诸多的不足和欠缺,但我相信只要我认真学习、思考、感悟,就会明白更多的道理,牢记《弟子规》并身体力行,改变教育孩子的方法,改变心境,让自己做一个健健康康,有活力的人。
孩子学习后的变化
自从学习了传统文化之后,孩子有了感恩的意识,渐渐懂得了并不是每件事都是父母应该为他做的,也明白了生活中的 “孝”从何做起。比如:为家长洗脚、洗袜子、拖地、关心家长的身体健康、自觉完成功课等;生活习惯也大有改变,比如:早起叠被子、进门穿拖鞋、衣物放在固定的位置、睡前洗脚刷牙、自己整理文具等。孩子多年养成的习惯,终于有了改观,这对于我们来说是多么大的惊喜呀!
有了《弟子规》的规范和引导,我们家的生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相信生活中有《弟子规》这把戒尺作为衡量标准,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美满、和谐。
第三篇:中华传统文化培训学习感受
中华传统文化学习感受
王 晔
近一个月的时间,我认真学习了中华传统文化,在学习中华传统文化过程中,使我受益良多,也有一些感想体会。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围绕着“和”这个核心,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人际和谐的五伦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以及“仁、义、礼、智、信”的做人行为准则。另外就是对“孝”的理解,引申开来说,对家庭里的父母亲,为人子女一定要尽孝道,对国家的法律法规、单位的规章制度要尽忠,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要尽责尽能。在没有学习之前,我虽然心中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同,但是自认为自身做得还不错,经过两次学习,才逐步领会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我们每个人的教育意义有多大,传统文化,尤其是《弟子规》的内容能够指导我们的言行举止、衣食住行,帮我们养成良好习惯,成为一个有素质有涵养的中国人。
结合自身的本职工作,我也有一些体会和感受。作为一名教师更要时刻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因为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视网膜里、心光屏上,这就是无声路标的示范性,这种示范性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内化力。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我想,我们每个教师的师德就如同这里的“榜样”和“阳光”。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所以说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地追着走;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所以,没有什么比师魂的阳光更有无穷的魅力;没有什么比师行的榜样更有无比的功能。师德高尚的老师会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师德高尚的老师,会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传授学习方法,使学生终生受益;师德高尚的老师,会时时处处默默耕耘,无私奉献,蜡烛一样,无怨无悔。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以一颗真诚虔诚谦虚的心努力学习好我们炎黄子孙的文化精华,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将信息化为知识最终成为自己的智慧!我的心里渐渐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方向,我知道自己以后应该怎么更好地去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更好地位教育教学服务。
第四篇:学习力行《弟子规》,感受传统文化经典
学习力行《弟子规》,感受传统文化经典 《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像画画,让没有绘画基础的孩子发挥想象创作是不会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凭着自己的意愿任意胡为,那他不会被别人接受,他的人生不会快乐。在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
司马光曾说过:“德才兼备为圣人,德才兼亡为愚人,德胜才为君子,才胜德为小人”。由此可见,“才”固然重要,但能培养出“德”胜于“才”的人才却更有层次。乘风二小也是基于此而设立了此次的读书活动。自从孩子学习、诵读了《弟子规》后,我也更理解了“德”于人的重要。
孩子的成长就是每时每刻变化的过程。是的,在每位父母的心中都记录着。我从孩子学了弟子规以后,我感觉孩子长大了很多,也更懂事了。上周三发生的一件事让我难以忘怀,每当我讲给同事们听的时候,心中都有一种感动和骄傲。事情是这样的,每周三的晚上孩子放学都要去练琴,练完琴后再和儿子一起回家做饭吃饭。那一天我给孩子装了几根火腿肠,心想饿了可以先吃点。可回家一看火腿肠没吃。我问孩子为什么没吃,孩子回答:你不是上夜班吗?留着给你吃。我看着儿子心想我儿子长大了,知道想着妈妈了。当时我的心里无比欣慰,我也为自己的孩子这么懂事感到高兴,虽然在很多人眼里这是一件很不起眼的事情。但通过这个事情我感觉的孩子的成长和进步。
这与学习了弟子规以后有很大关系,言行举止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通过学习弟子规让孩子更有爱心、孝心和智慧,帮他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他以后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孩子学习、诵读了《弟子规》后,我一直对学校、对老师心存着一份深深地感激。感谢学校为孩子们安排了一项如此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感谢老师在这项活动中给予孩子的谆谆教诲。我相信,在这次学习《弟子规》的活动中,孩子一定会从中获益匪浅,会从中学到一种美德----孝、敬、信的美德。而孩子也将会带着这种美德来书写他们美好的未来。
第五篇:学习力行《弟子规》,感受传统文化经典
学习力行《弟子规》,感受传统文化经典
弟子规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同学、对老师、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次谨信,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要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如果不能诚实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会呢?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