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进一步重视扶持肉牛产业加快发展我市畜牧业和食品工业的调查,思考与建议
关于进一步重视扶持肉牛产业
加快发展我市畜牧业和食品工业的调查、思考与建议
我的老家阳信是全国畜牧业百强县和肉牛养殖加工重点县。为积极参加“我为滨州发展献计献策”活动,我利用休息时间,对阳信及全市的肉牛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一些调查研究,深深感到肉牛产业不仅是畜牧业、农业的重要组织部分,又是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的重要内容,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应当引起进一步重视。
一、加快膨胀我市肉牛产业的紧迫性和可行性
(一)肉牛产业已经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是我市特别是黄河以北几个县区的农村有着长期形成的养牛传统习惯。繁育一头犊牛或养成一头肉牛净收入都在2000元左右,养牛已成为我市广大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
二是我市是农产品生产大市,农作物面积大,有着丰富优质的饲料、饲草资源可以利用。
三是我市以阳信县为重点的肉牛加工企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一大支柱优势产业和拉动养牛业发展的有生力量。
(二)肉牛食品市场空间很大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善,使牛肉的消费量大增,已经明显呈现出消费量稳定增加、价格持续上涨、肉牛源短缺的状况,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发展潜力。
(三)肉牛产业覆盖可牵动一、二、三产业
从农民养牛致富来说是第一产业的内容,从肉牛加工来讲是第二产业的内容,从牛肉食品销售、餐饮消费以致相关的销售、运输、加工设备制造及包装品加工又是第三产业的内容,所以说加快发展肉牛产业事关全市的农业发展、工业振兴和现代服务业的成长。
肉牛作为融合三大产业的基础产品可以多层增值并拉动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如邹平、博兴的玉米、大豆等农产品深加工业已成为富民富县的支柱产业,阳信的肉牛加工业也已经成为全县七大优势产业之一。
二、我市肉牛产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问题的浅层直接表现,一是农民养牛积极性下降,养牛业发展缓慢,牛源特别是优质牛源缺乏;二是在“户繁户养、役用结合”传统方式下长期形成的零碎、分散、比较落后的饲养方式,束缚了肉牛产量和质量的大幅度提高。
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政府扶持力度不大,养牛投资较大且周期较长,农村劳动力转移造成的养牛对比效益较低下,还有盗窃大牲畜对养牛农民的损害等等。
三、对加快发展我市肉牛产业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重视程度,把加快发展肉牛产业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全市各级党政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一定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振兴工业经济,发展第三产业,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肉牛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真正把肉牛产业摆到应有的重要位置,下大力抓实抓好。
(二)制定优惠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帮助解决克服肉牛产业发展中最直接、最紧迫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一是学习借鉴青州等地为养牛大户安排专用土地、支持建设饲养小区的经验,落实规模养殖用地政策,为养牛大户、饲养小区和规模养殖场建设提供用地方便。
二是加大信贷资金支持力度。根据肉牛产业特别是其源头犊牛繁育和肉牛育肥占用资金多,周期长,带有一定固定资产投资性质的特点,有计划安排额度较大、限期较长、利率较低、门槛较矮的支农信贷资金,重点扶持繁育犊牛、育肥肉牛的饲养大户和规模养殖场。要不断创新支农信贷资金投放、管理办法,积极发展信用贷款和联保货款。也可以让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肉牛加工企业承办贷款,然后在银行指导下以赊牛、参股、垫资、借款等形式扶持养牛大户和规模养殖场等,切实解决农村贷款难、养牛缺资金的问题。
三是在各级财政预算内列支肉牛产业补贴奖励基金,对
养牛大户、规模养殖场和带动肉牛产业发展作用大的肉牛加工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以奖代补(吉林省在政府扶持下,养牛大户和规模养殖场成批涌现;东营垦利县一年为扶持规模养牛补贴3000万元)。
四是要加大投入,加强对肉牛品种改良、犊牛繁育、科学育肥等方面的研究、开发、推广工作,强化对养牛大户、养殖场从业人员的科技培训,从配种、饲料、防疫等方面提供系列服务,不断提高肉牛产业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五是强化社会治安,严厉打击偷盗大牲畜、伤害养牛农民的犯罪行为;参照国家对能繁母猪、奶牛等政策性保险制度,探索建立对可繁母牛的政策性保险制度,为养牛农民解除后顾之忧。
(三)不断创新肉牛产业发展模式和组织形式,促进肉牛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
一是要制定一个3-5年发展计划,集中投入一批财政和信贷资金,重点扶持像中美合资阳信亿利源清真肉类有限公司、阳信清真肉类有限公司、阳信鑫源公司、鸿安公司和沾化华安等10个左右肉牛加工龙头企业,帮助他们抓住肉牛加工产业尚不成熟的机遇,加快发展膨胀,占领肉牛食品工业的制高点,成为我市工业发展新的增长点,拉动犊牛繁育、肉牛育肥膨胀规模,形成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兴产业链。把我市建设成肉牛繁育饲养大市、食品工业大
市。
二是要大力扶持养牛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要总结推广肉牛加工龙头企业中美合资阳信亿利源清真肉类有限公司领办鲁北肉牛产销合作社带动近万户农民养牛致富的成功做法,鼓励肉牛加工企业依靠自身实力领办合作社,重点吸收养牛大户、规模养殖场入社,通过合作社向养牛社员提供资金、技术、犊牛、饲料、防疫、保险等方面的系列服务,积极推行“加工企业十农民专业合作社+养牛大户和规模养殖场”的肉牛产业发展模式政策、把农民增加收入、加工企业解决牛源、银行零风险投放支农资金、政府推动工作有机结合在一块,提高养牛农民的组织化、市场化程度,以发展方式的创新促进肉牛产业的更好、更快发展。
滨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人事教育科解晓燕
第二篇:关于加快我市产业集群发展的调查与思考[推荐]
关于加快我市产业集群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所谓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产业领域相互关联的企业及其支撑体系在一定区域内大量聚集发展并形成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群落。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一项非常有效的发展选择,是适应全球经济竞争由单个企业竞争走向产业竞争新趋势的有效途径。如何抓住特色培育区域产业集群,加快经济发
展,是各级政府应当深入思考、潜心运筹的实践课题。最近,结合赴南方考察学习,我对加快我市产业集群发展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思考,现予以整理,供参阅。
一、坚持环境推动,搭建产业集群发展平台。从外地经验看,培育特色产业,发展产业集群,是企业和政府共同努力的结果。企业决定着发展的最终效果,处于决定性地位;而政府力量不可或缺,发挥着助推器的作用。对我市而言,应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要加快载体建设,吸引产业集聚。专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对于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经过多年发展,我市已形成若干个特色园,但个别园区仅处于低层次运行上。对此,首先要抓紧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规划要坚持高起点。建议聘请有关专业机构,对我市产业集群的发展走势进行科学分析,做出总体规划。对已初具雏形的产业,如电子家电、食品加工、橡胶化工、汽车配件、机械铸造等实行集中发展,打造特色基地,力争做出特色,做出优势,做出品牌,做成xx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其次要加快基础功能配套。加强对园区内交通、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实现园区内公共资源的低成本共享。健全园区生产协作与社会化服务水平,完善质量检测、现代物流、产品研发等服务体系,着力增强产业配套功能,推进专业化协作。
二要制订规范政策,推动产业集聚。对市委、市政府出台的鼓励企业发展的政策,重点在强化“三性”上下功夫。首先要把握政策文本的规范性。对不同时期、根据不同需要所出台的各种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进行认真梳理,删繁就简,剪枝去蔓,重新整理出具有长效作用的规范性政策文本。其次要把握政策尺度的平衡性。所订立的优惠政策措施,无论是对本地企业还是对外来客商,无论是对新办企业还是对已有企业,无论是在吸引外资方面还是在促进现有企业发展方面,都要发挥激励作用。第三要严格政策执行的严肃性。要守信重诺,不折不扣地将政策执行到位,这对促进企业发展、提高政府信誉至关重要。
三要加快专业市场建设,引导产业集聚。许多地方的实践证明,产业集群与区域专业市场在其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建设的年销售额超**亿元的市场达到了**个,良好的市场网络有力地带动了产业集群的发展。****年,东莞虎门镇接连有几位外商投资办起了服装来料加工厂,为此,镇政府决定建立一流的服装市场来服务企业、拓展市场空间。****年,镇政府投资****万元建成了占地*.*万平方米,****多个铺位的富民商业大厦。如今富民大厦的服装批发以交易量大、经营服务好而享誉国内外,被称为“中国乡镇第一号时装批发商”,有力地推动了虎门纺织产业集群的发展。目前东莞市虎门镇常居人口仅**万人,而外来人口却高达**万;去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近**亿元,其中服装工业总产值为**亿元;财税收入**亿元,多年来一直稳居全国乡镇首位。近年来我市在市场建设上加大了工作力度,但与我市工业产业相连的市场没有,发挥不了市场的产业集聚作用。如果在组建专业生产园区的同时,考虑依托专业生产园区来组建专业市场,园区这扇对外开放的窗口将会开得更大。生产企业向专业园区聚集,利在造势;专业市场以专业园区为依托,利在牵引。生产企业和专业市场互为依托、相得益彰,整个产业就可以保持长盛不衰。
四要强化行业自律,规范产业集聚。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是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动力。有序竞争能够促进产业集群快速发展,无序竞争则会造成资源浪费并影响行业的正常发育。从温州和明村镇橡胶业的发展经验来看,加强行业协作,实行行业共建,实现行业互补,实施行业自律,是发展区域产业集群的有效选择。促成行业联手,一条途径是通过培植龙头企业,发挥“龙头老大”对整个行业的牵引带动作用。另一条途径是通过组建行业协会,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作用,促进行业联手共建。从我市情况来看,在民间行业商会或者行业协会的建设上,要促其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协会组织由“虚”到“实”的转变。协会组织作为实体存在,要有常设的办事机构、办事地点和人员,围绕行业规划、企业管理、科技创新、新产品开发、价格协调、市场互动等实质性内容开展活动。二是协会覆盖面由“窄”到“宽”的转变。协会会员不能局限于眼前的几个企业,应动员行业内所有企业都加入进来。三是协会功能由“弱”到“强”的转变。协会组织自身要有凝聚力,对会员企业要有吸引力,树立行业协会组织权威。通过制订和完善协会章程,确保行业协
第三篇:关于我市花木产业发展情况的思考和建议
发挥传统优势 强力推进农业特色化
——关于我市花木产业发展情况的思考和建议
推进农业特色化,是“十一五”期间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近来年,我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政策为驱动,注重发挥传统优势,把花木生产作为促进农民增收渠道,常抓不懈,初步形成了以***国道为轴线,鄢陵县—许昌县—魏都区连片开发的格局,种植面积达到了**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花木生产基地,为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提供了较为有力的产业支撑。在年初召开的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至“十一五”末全市花木面积要发展到**万亩力争***万亩的宏伟目标,既为花木产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又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发挥传统优势,切实解决制约花木业发展的突出因素,促进产业上档升级,成为必须面对的问题。
〖HTH〗
一、当前花木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HT〗
随着花木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我市花木产业的发展也遇到了一定困难,许多深层次矛盾逐渐显现,引发了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直接影响着花木产业的健康发展。
1、种植结构不合理。花木品种“多、乱、杂”和“小而全”现象突出,大路货多,高档名贵花木和大规格苗木少。主要原因是花农追求科技进步的内在动力不强,产品更新换代慢,在品种选择上缺乏对市场前景的分析和论证,盲目跟风,致使个别花木品种面积盲目扩大,造成产品滞销,效益下滑。
2、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全市花木龙头企业绝大部分刚刚起步,正处于自身发展阶段,带动能力不强,与花农联心连利的程度低,仅仅是买与卖的关系,在新品种引进、科技培训、信息传递等方面没有与花农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3、标准化程度低。由于大部分花木企业和花农在选种、栽培、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还是沿袭传统的农业管理模式,在自然状态下生产,没有按标准化生产程序组织生产,不能满足市场对花木产品的优质化、标准化要求,很难与销售区建立相对稳定的供货关系。
4、产品科技含量低。一是科技投入不足,专项用于花木产业课题研究、引种试验推广、人才培训等方面经费投入不足,与省内外花木龙头企业的联系不强,导致培育或引进适销对路的花木新品种步伐不快。二是对花农技术培训力度不大。许多农民丢下锄把,拿起剪刀,直接由种粮变为种花,缺乏必要的修剪、嫁接等技术,制约了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三是科技人才缺乏,待遇低,生活环境差,不利于专业人才安心创业。
5、销售服务体系不健全。全市没有功能齐全的大型花木专业市场,大多是场园内交易、田间地头交易和以村组为单位的花木经纪人交易模式,花木交易规模小,操作也不规范,不能较好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现有的花木经纪人,大都缺乏全面的专业知识和营销策略,没有资格证。部分经纪人素质不高,职业道德差。
〖HTH〗
二、实现花木产业上档升级的有利条件〖HT〗
尽管花木产业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出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但总体来看,这些困难和问题都是暂时的,随着国家退耕还林、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实施,我市花木产业必将迎来一个新的春天,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必将进一步显现。
1、传统优势。我市鄢陵有上千年的花木种植历史,许多农民有传统的种花养花习惯。目前,长年在全国各地的鄢陵花工有****多人,积累了丰富的栽培技术和经验,形成了具有鄢陵特色的园艺技术。
2、科技优势。目前,我市建立了鄢陵锦花组织培养中心、鄢陵园林植物工程技术中心,承担了国家林业局林木优良无性系快繁基地建设、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示范、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等重点项目,完成了对蜡梅、樱花、红叶石楠、芦荟、三倍体毛白杨、四倍体刺槐、二乔刺槐等近**个品种组培技术的研究和组培苗的生产,其中二乔刺槐的研究列入国家“***计划”。去年,由鄢陵县承担的“优质种苗工厂化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获得重大突破,解决了工厂化育苗中的关键技术,将高分子树脂培养器、组培苗无糖培养、LED光源应用于工厂化生产,实现了优质花卉种苗低成本、规范化生产。
3、品牌优势。鄢陵蜡梅具有花期长、蜡质厚、色泽艳、香味浓等特点,素有“鄢陵蜡梅冠天下”的盛誉,古桩蜡梅盆景造型奇特、修剪得体、名称恰当,在全国历届梅花腊梅展中先后获**个金奖。鄢陵桧柏造型主要包括动物造型和静物造型两大类,形象栩栩如生、惟妙惟肖,1999年被选送到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参展并获大奖。另外,“鄢陵花木”集体商标注册工作正在加紧实施,注册成功后对于全市整个花木产品档次的提升和知名度的提高,都将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4、地理自然优势。我市东部属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雨量适中,光照、热量等气候资源丰富,是我国南方气候型和北方气候型的典型过渡区,是“南花北移、北花南迁”的天然驯化基地,也是沟通南北花木的桥梁和纽带,发展花木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自然优势。
5、交通优势。我市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国道、***省道、***省道、许平南高速公路横穿东西,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国道纵贯南北,兰南高速顺利通车,许毫高速公路正在加紧建设之中,交通、区位优势日益突出。
三、促进我市花木产业良性发展的对策建议
1、强化信息服务,调整优化花木种植结构。农民市场意识相对较差,往往不能准确把握市场动向。为此,应组建全市花卉苗木信息中心,定期公布国内外花卉苗木供求情况、价格走势等,为花卉苗木种植经营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不断调整优化花木种植结构。要大力推行单品种花木专业化、规模化种植,引导花木企业和花木种植大户把一个或几个花木品种集中起来种植,如可在公路主干道旁建立花木科技示范园、种质资源圃,保证单品种花木在种质方面的纯度,避免出现因混杂栽植而导致品种变异,影响产品质量。要创新栽培技术方式,积极推行乔、灌、草和高中低相结合的复合种植模式,合理利用立体空间,实现经济上的互补,提高亩均收益。积极采用设施栽培等新技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2、实施品牌战略,促进苗木质量上档次。在市场竞争中,当同质化现象日趋明显时,搣品牌攠战略就显示出强大的竞争优势。要坚持树立大品牌和创立小品牌并重的原则,以科技为动力,以实施花木标准化为核心,促进苗木质量上档升级。一是要推行标准化,树立大品牌。在现有《蜡梅产品标准》、《盆景产品标准》、《桧柏生产标准》等地方性花木产品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其他产品的生产技术标准,增强可操作性。针对主要花木产品,从育苗、种植到采收、贮藏、包装运销以及生产资料的应用和技术服务等各个环节,全面推行标准化。二是要引导专业化,创立小品牌。在丰富一般花木产品的同时,应紧紧抓住蜡梅和桧柏两大传统优势花木不放,开展优株选种和品种分类,建立基因库和品种资源圃,使规模生产的科学内容日益充实而丰富,力争打出品牌。三是要加快先进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推广。突出种苗培育、容器育苗等高新技术的研究推广和重点花木产品的开发,扶持培育一批种子种苗繁育企业和基地。着力推广应用无土栽培、平衡施肥、鲜花周年生产技术,引进转基因、航天育种等先进技术,加快花卉专用肥药、机具、设施设备等相关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健全病虫害检疫检测体系。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www.xiexiebang.com网。
3、完善服务体系,建立健全销售网络。一是对现有的花木市场和花工劳务市场、花木集贸市场进行聚合改造,建立一个集花木展示、产品交易、劳务使用交流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花木市场。二是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有条件的花木公司在国内大城市设立办事处,沟通、了解国内外花木供求信息。三是利用现有的花木交易信息中心及花博会网站等网上信息平台,长年发布供求信息,实现信息查询和网上销售,进一步拓宽流通领域。四是发挥好花木企业和花商的内引外联作用,发挥其行业规范、组织生产销售的综合作用,努力提高市场组织化程度。五是对现有的几个行业协会组织加强业务指导,帮助其尽快规范完善操作章程,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避免区域市场无序恶性竞争。同时,要积极引导花农、花木经纪人、花木企业组成行业协会和专业分会,强化服务功能。
4、培育龙头企业,提高综合带动能力。一是要扶持壮大一批。出台扶持政策,选择投入产出比大、发展势头好、科研水平高、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花木企业在项目、贷款、租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扶持,进一步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发挥其综合带动功能。二是要嫁接改造一批。对现有经营状况一般但有一定资产的企业,加大资本运作力度,通过注入资金,引进机制,使之尽快发展壮大起来。三是要开放引进一批。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各方面的投资主体创办花木企业,尽快形成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四是要大力发展一批。吸引有雄厚资金的民营企业进入花木生产经营领域,为花木产业化经营增添新活力。
第四篇:关于我市花卉种植产业发展的调查与建议
关于我市花卉种植产业发展的调查与建议
发布时间:2011-04-25 08:59 共浏览 109 次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郑州市政协城市建设委员会
(2009年9月)
围绕市政协十二届四次常委会议“关于农村改革发展”的中心议题,我们城建对我市花卉种植产业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花卉种植产业的发展状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对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使之成为当今农业产业中的朝阳产业。郑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增收中的突出作用,把它作为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列为郑州市农业六大和发展。各县(市)区也充分发挥当地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制定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前,我市花卉产业已逐步形成了生产经销两旺、花卉和绿化苗木平衡发展的新的产业格
(一)种植面积大幅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市花卉种植面积达7.58万亩(比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不足2000亩,增加37.9倍。累计完成销售收入4.07亿元。化苗木生产面积、规模逐步扩大,组培技术应用较快,鲜切花生产达到了一定规模
(二)规模化生产基地逐步形成。目前,全市有花卉企业近600家,其中种植企业有150余家,花卉从业人员8000余人。在这些企业的带动下,周边农户也纷纷规模逐步扩大。我市的花卉生产正由零星点片的分散经营向集中连片、较大规模的以金水区和中原区为主、相对集中的东西两大花卉苗木生产基地。河南鸿宝集团在发3600多亩,形成了一个融园林绿化、名优花木生产繁育和研究以及生态观光为一卉苗木中心在中原区集中连片发展种植基地,面积达3000多亩,带动花卉生产的大企业的建设,陆续成为我市花卉生产的示范窗口,同时也带动了周边甚至整个郑州
(三)有效的市场流通体系初步完善。我市的花卉产业在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完善,批发、零售市场空前发展。目前,全市拥有大小各异的花卉批零市场9个、花店400余家,年交易额近10亿元,郑州市已经成为我国中原地区重要的花卉产品西运的两大流通链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郑州陈砦花卉市场。是是目前全国最品销往周边各大中城市以及西北和华北几个主要省份。2008年交易额达到6.8亿元高的花卉市场之一。
二、我市花卉种植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郑州市花卉产业在近年来的发展中成绩斐然,但就整体发展水平看,与发达省会城速发展的过程中,一些问题和矛盾也随之凸显表现出来,并逐步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依然偏小,且种植分散,缺乏应对大市场的能力,不利于知名度的提高;二是科技含量致产品品种老化、档次不高,市场竞争力较弱;三是缺乏地方名牌和特色,发展后劲不企业间的无序竞争影响了全市花卉了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进一步加快发展我市花卉种植产业的建议
我市花卉产业已基本上完成了生产资料、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原始积累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城市发展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对生活环境要求的提高,为大力好的机遇。同时,我市良好的市场发育、优越的城市区位,也不断吸引着省外商户纷营。
为确保我市花卉产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我们建议:
(一)加强政策扶持和引导,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各级政府应通过政策调控,合大基地规模,改善当前基地小、散、乱的局面,以尽快实现基地的区域化、规模化、专同时,搞好产业的综合开发,进一步协调好花卉业同观光农业的关系,切实走好花卉业加花卉作为农产品的附加值,通过观光农业的建设和宣传,扩大花卉产品的知名度,带励政策,扩大融资渠道,吸引多种经济成分和外来资金投入花卉生产,大力培育和发展
力。
(二)强化行业管理,充分发挥郑州市花卉协会的行业管理职能,推动产业健势,正确引导花卉基地建设和市场体系建设,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花事活动,积极强市场管理和行业内部协作,规范市场经营行为,限制或避免不正当竞争行为,切引导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确定自身的市竞争力。
(三)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各级政府应积极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加大科技普及力度。以推广普及实用生产技术为切入点,大力开展科普教育和技术识和创新意识,全面提高他们的生产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
生产者要根据市场需求,优化品种结构,充分挖掘自身的资源优势,积极稳步努力打造地产名牌,扩大优势产品生产规模,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和特色的品牌,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科研、推广部门要加强花卉生产技术开发和推广工作,建立完善的良种繁育和的科技含量,要把花卉新品种引进、选育和新的应用技术研究作为重点,加大科技果的转化。
(四)加强市场体系和信息体系建设,搞活市场流通。加强以批发市场、零售市设,引导和扶持企业积极采用连锁经营、直销、网上交易等现代交易方式,拓宽销和利用,促进花卉产业的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产业化。大力培育和扶持中介组织合作组织等,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提高花农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产业发展。加快建格预测系统,疏畅市场流通渠道,减少花卉生产的盲目性。加强产品包装、贮藏、产品的发展。
第五篇:关于我市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我市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中共晋城市委政研室课题组
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对传统增长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由之路。我市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如何实现在物质资源消耗过程中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如何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把晋城建成“山西省循环经济模范市”的要求,是全市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亟待探讨与研究的重要课题。近段时间,我们对全市如何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并从三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现将主要内容报告如下。
一、我市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及问题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优化发展环境,创新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有效形成了以“四梁八柱”为主要特色的产业结构,极大地推动了全市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明显地促进了全市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2007年,在全省确定的十二项循环经济特征指标中,我市的单位GDP能耗为
2.23吨标煤/万元,同比下降6.46%,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3.86吨标煤/万元,同比下降9.35%。这两大能耗指标连续两年保质全省最低。2007年,我市能耗降幅在全省各市中排名第二。
1、初步建立了目标责任制和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工作。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各职能部门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的领导工作机制。市长与各县(市、区)长签订了节能目标责任书。曾先后出台了《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实施意见》、《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和《关于印发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及奖惩办法的通知》。有关职能部门成立了发展循环经济工作机构,成立了节能监测办公室,对各县(市、区)和高耗能企业建立了GDP能耗公报制度,重点对全市50户能耗企业实施监控和纳入能量考核。泽州县、高平市编制完成了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2、充分利用清洁能源和再生资源,积极组织实施节能工程。近年来,我市始终把优化能源结构作为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充分利用煤层气、沼气、化工尾气等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积极组织实施了十大节能工程,仅此一项,年可节约标准煤250多万吨,相当于再建了10座中型煤矿。一是煤层气开发工程。我市在煤层气开发利用上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在国内首先实现了煤层气的规模化和商业化开发利用。目前全市已建成1500多口煤层气井。煤层气发电厂达到21座,总装机容量达18.095万千瓦。寺河煤矿建设的全球最大的12万千瓦煤层气电厂,已进入试运行阶段。完成了5个新型发电项目的审查和上报,新批准煤层气发电装机约8万千瓦。北京蓝清创能科技有限公司投资2.3亿元,建设阳城屯城矿区矿井废气环境治理及综合利用项目于10月16日正式奠基新建。目前,煤层气在晋城已广泛运用于发电、工商业和民用。煤层管道气源于10月份在市区实现了对接,全市煤层气用户累计达到8万多户。市区所有公交车、出租车和部分私家车都用上了清洁能源,常年运行的128台燃煤锅炉中,有8家改用空气热源和太阳能,有6家改用煤层气,至明年元月20日前,将有70家完成煤改气工程。金驹煤矸石电厂年前可完成煤改气项目。我市现有300多辆大型煤层气罐车往省内的太原、长治、临汾,河南的郑州、洛阳等地运送新型高效洁净的煤层气,市场前景广阔。二是化工尾气回收工程。天泽永丰煤化工公司率先在全省合成氨生产中实现了“两煤变一煤”蒸汽自给的节能生产。该厂运用巨大的吹风气余热回收装置,成功的将合成氨生产过程中原先废弃的二氧化碳、氮气的高温余热充分利用起来,实现了生产过程中蒸汽的循环
利用。仅此一项,一年就可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152吨,减少烟尘52吨。三是冶金行业尾气余热发电等工程。近年来,在全市大力实施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的进程中,高炉喷煤、煤气回收、区域热电联产、余热发电、集中供热、燃煤工业锅炉改造、电机系统节能、铁水输送的短流程工艺等节能项目,已在全市兴高能源、沁泽焦化、春晨兴汇、福盛钢铁、三甲炼焦等大中型企业分别推广运用,收到了明显的节能效益和经济效益。尤其是兴高能源是目前中国唯一一家被国家农业部、世界银行全球环球基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等四家机构联合授予“中国乡镇企业节能与温室气体减排项目示范企业”的炼焦企业。四是粉煤灰矿渣综合利用工程。通过实施资源集约化和废弃物资源化的开发利用,我市发展了以煤矸石、粉煤灰、高炉炉渣等废弃物为原料的各种墙体砖和高标号水泥等新型建材企业40多家,年产20多亿块新型墙体砖,100多万吨高标号水泥。目前,阳城润城镇准备投资1亿多元利用阳电排出的粉煤灰年产五万吨纸浆项目。五是积极打造循环经济圈和产业链。目前,我市按照“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已形成了“煤——化肥——电力——汽油”、“焦炭——煤气——电力焦炉”、“煤矸石——电(气)——粉煤灰——新型建筑材料”、“煤矸石——热电——建材、煤化工尾气利用”和“煤层气——发电(民用—工业用—汽车用—商业用)”等五大循环经济圈。与此同时,也初步形成了煤炭深加工、变输煤为输电输肥输油、焦炉和高炉煤气、煤矸石和煤层气、冶炼——铸造——机加工——装备制造业、煤——新型化工系列产品、煤——电——建材、循环农业等十大产业链。这些循环经济圈和产业链的形成,标志着我市循环经济发展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六是大力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将为民办实事工程放在重要议事日程,并狠抓落实,在全市广大农村广泛开展了沼气、秸秆气“户户通”工程,截止2007年底,全市建成和在建沼气、秸秆气用户10.1万户,市县两级政府补贴资金累计达一亿多元。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省22万吨燃煤。随着沼气、秸秆气的广泛运用,在全市广大农村初步形成了“养殖——沼气——种植、种植——养殖——沼气——种植——养殖、养殖——沼气——发电、种植——养蚕——沼气——种桑、种植——秸秆气化——综合利用”等循环农业生产链。
3、大力提升科技水平,淘汰落后产能。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我市重点在钢铁、煤炭、水泥、电力等行业进行了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一方面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落后产能,采取“五停”(停水、停电、停原料、停贷、停运)等强制性措施。2007年,全市共拆除100立方米以下小高炉347座,炸毁烟囱502根;淘汰钢铁产能70万吨;淘汰水泥产能84.9万吨;淘汰关闭小火电机组3台,总计1.8万千瓦;关闭电石企业2家,淘汰落后生产能力8.2万吨。对市区及周边14户高耗能、高污染和高排放的工业企业实施了搬迁、关停或改造。另一方面对煤炭行业实行了关小改中建大的整合机制。今年,全市又关闭了126个煤矿。同时,全面推广了节水技术改造。全市投资3亿元,相继建成了市区、高平、晋煤集团3个生活污水处理厂和巴公工业废气处理厂。天泽、大化等化工企业建设了中水处理池,打造企业冷却水闭合循环系统,基本做到了不外排。沁泽焦化等公司使洗煤水达到一级闭路循环,实现了废水零排放。阳电、兴高能源等企业都实行了废水循环使用。
(二)存在问题
一是发展规划滞后。国务院2005年就正式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并分别于2005年和2007年确定了两批全国试点单位,山西省也确立了30个试点单位,并确定我市5个省级循环经济试点。截止目前,市和4个县区还未编制完成发展循环经济的整体规划。二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还不够大。晋城属于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偏重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尤其是第三产业增加值仅占全市生产总值的31%,不仅低于全国水平,而且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如不下决心解决这些问题,势必影响全市循环经济的发展,影响全市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三是体制机制管理不到位。据调查,全市发展循环经济仅处于起步阶段。从企业来讲,主要表现在各行其是、自行发展,缺乏发展循环经济的统一体。
从管理层来讲,由于部门职能所限,存在着政出多门、各行其是、工作效率不高等问题。从全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全局来分析,目前全市发展循环经济尚处在“减量化”即节能减排阶段,距离“再利用、资源化”还有较大的差距。四是科技创新是发展循环经济的短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强有力的技术和科技人才作支撑,由于我市地处内陆省份,位于偏僻的太行山区,在引进高科技人才工作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如不及时解决人才引进和技术问题,将很难实现循环经济模范市的目标。五是发展循环经济立项难。阳城县早在“十五”期间就提出利用煤矸石建设2×13.5万千瓦热电联供电厂,至今项目还没有批下来。市区在金村境内规划建设的热电联供电厂,也已有五年之久,至今也未建成。
二、我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构想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实现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为主线,紧紧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崛起和山西省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战略机遇,按照建设经济发达、文明富裕、生态良好、和谐稳定的新兴现代化城市的目标,以理论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推进资源循环式利用,实现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和效益型转变,努力达到全面提高综合经济效益的目的,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使用较少的能源和原料投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提高资源生产率,推动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实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循环模式,拉长资源、能源利用链条,促进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废弃物多次回收利用和多级资源化,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提高集约化发展水平,走节约型发展之路。
2、坚持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和经济结构转型发展的原则。要紧紧依托科学技术促进我市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转型发展,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
3、坚持强化市场为主导,政府引导和公众参与的原则。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和引导作用,积极调动公众参与和民间团体的积极性,营造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广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和多主体的循环经济发展新局面。
4、坚持规划先行与重点突破的原则。要依据各县(市、区)的不同情况,搞好规划编制工作。把分散管理、各自为政的经济活动,统筹到发展循环经济的大局上来。要实行由点到面、典型引路、全面推广,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率先突破,从而为发展循环经济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5、坚持推行循环经济发展企业是主体的原则。实现传统的线性经济向闭流动经济的转变,链接技术是关键,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尤为重要。在推行循环经济发展的实践中,要把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和基层群众的智慧与力量凝聚起来,对各类循环经济模式的设计、链接技术的选择和创新,合力攻关,取得新突破,全面推动循环经济快速发展。
6、坚持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先导的原则。各级政府要率先创新发展理念,完善体制机制,大力支持循环经济发展和科研开发活动,积极主动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要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促进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的紧密结合,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发展思路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总体思路是:“实现一个目标”,即:建设全省乃至中西部地区循环经济模范市;“抓住两个关键环节”,即:转型发展环节和消费过程中的废弃物回收与多级资源化环节;“构建三个核心体系”,即:构建循环经济产业发展体系、现代绿色宜居城市和特色城镇化建设体系、生态环境建设体系;“拉长四个产业链条”,即:煤化工产业链、新型材料产业链、装备制造产业链、生态旅游产业链和绿色商贸为重点的生态服务产业链;“实施十大节能工程”,即:化工行业尾气回收利用、高炉喷煤、煤气回收、区域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余热发电、资源综合利用、电机系统节能、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及设备、农村沼气和秸秆气化工程。
三、我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1、科学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与措施。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把发展循环经济,尤其是要把建设循环经济模范市列入经济工作的重要日程抓落实。一是科学规划。有关职能部门要尽快制定出台全市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以及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规划。二是试点先行。各级各部门要规划设立市级和县(市)区级循环经济示范区,率先做好典型引导工作。三是要建章立制。要积极制定发展循环经济的规划体系,坚持将企业层面的循环、工业园区的循环,产业之间的循环、区域之间的循环和社会层面的循环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解决资源节约问题,实现经济发展的大循环。
2、为把循环经济打造成强势经济,必须在项目建设上做文章。一是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积极打造生态工业园区。煤层气是我市近年培育和成长起来的新型产业,各级各部门要下大力积极扶持这个产业做大、做强,加快引导向工业企业和服务业的广泛运用。与此同时,要巩固和发展我市已经形成的“十大”节能工程,积极打造生态工业园区,促进其健康快速发展。二是推行循环经济发展应将减量化放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行清洁生产,积极构建生态工业体系,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和保障。为此,积极培育清洁生产企业,引导企业加强原料替代,降低GDP能耗,强化工艺改进和产品设计,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实现废物“减量化”和无害化。三是大力培植和发展废弃物资源化和再利用。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市区每年产生大量的垃圾。市环保部门和有关职能部门尽快推进市区废弃物的资源化和再利用工作。四是要坚持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以生态旅游、绿色商贸为重点的生态服务业,加快传统服务业向生态服务业转型。五是要积极发展生态农业产业体系。全面推动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延长农业生态产业链,逐步实现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生产技术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生产产品无害化,以此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3、努力构建发展循环经济的保障体系。一是认真贯彻落实政策法规体系。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循环经济促进法(草案)》,要通过法律来规范政府的行为,通过严格执法来推动和保障循环经济发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应根据我市的实际,建立抑制资源浪费和污染物排放的有关规定,建立以生产者为主的责任延伸制度,强化对高耗能企业的管理制度。二是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要设立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示范园区、示范项目、示范企业、示范产业、示范产品等投资配套、开发补助和贷款贴息。各级财政部门也要建立相应的循环经济专项基金。三是建立健全完善的市场准入机制。市、县两级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快投资体制改革步伐。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招商引资,选上项目,必须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坚持把好上项目的关口,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对不符合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和循环经济要求的投资项目,坚决不予立项审批。四是有效提升科技创新机制。从技术层面上讲,需要构建以替代技术、再利用技术废弃物的资源化技术和系统化技术为重点的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从人才层面上讲,当前我市循环经济发展方面的人才普遍匮乏,因此,必须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进行合作。在管理制度上进行创新,建立循环经济认证制度,并要鼓励和促进发展循环经济。五是设立循环经济发展奖励机制。各级政府要将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和任务纳入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同时要重点奖励循环经济发展比较好的企业。通过设立奖励机制,促进全市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六是建立循环经济信息平台。推进循环经济发展需要真实而充分的信息来提高管理水平。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利用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平台。市县两级都要建立循环经济重大项目库,并实行网络动态管理,定期更新,加快推进。
4、坚持把循环经济发展理念落实到生态宜居城市建设中。一是要把发展循环经济落实到“绿色”工程中。把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和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紧密相结合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坚持以建设绿色晋城为目标,打响生态宜居城市明片,重点推进通道绿化、城市绿化、村镇绿化、交通沿线荒山绿化。有关职能部门要抓紧完成高等级公路沿线、白马寺山和城市周围可视荒山绿化任务,有效提升高速公路直通口、出入口和城市出入口绿化标准。二是坚持把发展循环经济落实到“蓝天工程”中。随着煤层管道气源输入市区的实现,有关部门要对市区内餐饮业强制实行燃气等清洁能源。新更换的城市公交车、出租车都必须使用清洁的煤层气,并要积极引导公用小轿车和私家车改用煤层气。宾馆饭店、洗浴业常年运营的燃煤锅炉一律实施煤改气改造。市区重点区域禁止燃煤,积极扩大集中供气和集中供热能力,进一步提升市区的空气质量。三是坚持把发展循环经济落实到“碧水工程”中。沁河和丹河是我市的母亲河,在流域内新上或正在新上的项目,必须实行环评一票否决制,保证流域不受污染。建成的市区、巴公工业园区以及高平等地的污水处理厂,尽快做到中水回收利用。沁水、陵川县城北留等工业园区以及重点发展乡镇应及早规划筹建污水处理厂。丹河、市区东河等河流要尽快完成治理工作。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全市环境治理水平、生态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真正使晋城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空气更清新。
牵头单位: 市委政研室 李兴文(课题负责人)、赵积伦(执笔人)
参加单位: 市经济委员会 张丽清
阳城县委政研室 刘书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