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武汉大学 人类生存发展与核科学 小论文参考题目
“人类生存发展与核科学” 小论文参考题目
2008/4/
1说明:每人习作一篇小论文,4月29日之前(含29日)提交。小作文占20分。
要求:字数1000-1500字左右,A4纸,计算机打印。仅接受纸面提交作文,过期不受理。
格式:题目
院系姓名学号
正文内容
参考文献
参考题目如下(也可自行拟定):
1)试论卢瑟福散射实验和发现原子核的意义2)发现中子的启示3)浅谈对爱因斯坦质能关系的认识和理解 4)核能用途及其优越性5)核聚变能的利用及其前景6)压水堆的安全性7)人类生存发展面临能源的严峻挑战
8)中国发展核能的必要性9)二次大战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的政治背景
10)中国发展核武器战略11)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12)“两弹一星”精神
13)试论核分析的特点和应用14)核技术对天体的探测15)加速器质谱计用于人类历史考察16)工农业生产中的同位素仪表17)和平核活动对人类生存发展的意义18)关于在国内推广一次性医疗用品辐射消毒技术的建议19)试论辐射食品保鲜技术及发展前景20)核技术推广应用心理障碍分析及对策21)试论辐射加工技术及前景展望22)试论核科学技术应用与人类健康的关系23)21世纪放射性治疗和诊断技术展望24)试论断层成像技术25)电离辐射危险评估26)关于电离辐射的防护问题
27)对生活中放射性的认识28)正确认识核科学技术提高科学素质29)结合本课程试论通选课的设立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可拆分为小题论述)30)其他感兴趣的“核”题目
第二篇:微生物与人类——小论文
微生物与人类
微生物是一类肉眼看不清或者看不见的微小生物。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类对它们的了解少之又少,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微生物无处不在,它们和人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作用。
在微生物学创建之前,人类曾长期处在“身在菌中不知菌”或“微盲”的无知状态。这从人类历史上曾遭遇过多次严重瘟疫而大批死亡的惨痛事实就可充分说明,例如鼠疫、天花、肺结核、流感、痢疾和梅毒的大流行。直到今天,多种新发传染病还在疯狂的残害人类,例如艾滋病、萨斯、禽流感、疯牛病等。在人类历史上因传染病的大流行而造成的死亡人数要大大超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死亡人数。作为生物圈中最高物种的人类,也可以因为微生物的肆虐而变得虚弱不堪。所以,微生物对人类最重要的影响之一是导致传染病的流行。在人类疾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资料显示:传染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所有疾病中占据第一位。微生物导致人类疾病的历史,也就是人类与之不断斗争的历史。
很多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藻类都可以引起疾病。从流感、某些癌症到艾滋病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微生物引起疾病的致病过程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微生物在我们的体表或体内生长,引起感染而致病;另一种是在我们的体外生长,产生有毒物质,从而引起疾病。如一些微生物可产生毒素,经由消化道进入人体,引起食物中毒,如肉毒杆菌素、黄曲霉素、毒蘑菇等。与产毒素微生物相反,感染性病原或寄生微生物,可以在我们的体表面或组织上生长(有些是专性寄生的)。这些微生物通常从呼吸道或消化道,进入人体,有时也可以由伤口或动物如蚊虫叮咬等而感染;一旦进入体内,这些病原微生物便掠夺宿主的营养、生长繁殖或利用宿主的合成体系合成病原体自身,可引起宿主动物的死亡或产生免疫应答从而防止了病原微生物的进一步生长和繁殖。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人类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新现和再现的微生物感染还是不断发生,像大量的病毒性疾病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一些疾病的致病机制并不清楚。大量的广谱抗生素的滥用造成了强大的选择压力,使许多菌株发生变异,导致耐药性的产生,人类健康受到新的威胁。一些分节段的病毒之间可以通过重组或重配发生变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流行性感冒病毒。每次流感大流行流感病毒都与前次导致感染的株型发生了变异,这种快速的变异给疫苗的设计和治疗造成了很大的障碍。而耐药性结核杆菌的出现使原本已近控制住的结核感染又在世界范围内猖獗起来。
另一方面,微生物千姿百态,有些是腐败性的,即引起食品气味和组织结构发生不良变化。能够造成食品、布匹、皮革等发霉腐烂,甚至以食物作媒介引起人体中毒、染病、致癌和死亡。工业产品中的微生物也会污染各种工业器材,如金属、仪表、电讯器材、绝缘材料和纺织品等,它们或含有一些可被微生物利用的成分,或因种种原因沾染了或多或少的有机物质,因此,都会受到微生物的侵蚀,使之老化变质。铝及其合金制品受到微生物的侵蚀。例如,曾发生过飞机的油槽因受到牙枝霉、铜绿色假单胞菌和弧菌等的腐蚀而漏油。飞机机翼的内铝壁也受到上述微生物的侵蚀。钢铁及其制品因长期与水或土壤接触,受到铁细菌、硫细菌、硫酸还原细菌等的作用而腐蚀。电子设备、集成电路、绝缘材料等均可受到霉菌的侵蚀,由于霉菌的菌丝能导电,因此常能引起有关设备的失灵。羊毛、棉纱、尼龙、聚制脂及其制品,也常受到微生物的侵蚀。污染漾奶、毛的微生物主要有铜绿色假单胞杆菌、微球菌、枯草杆菌、曲霉、青霉等。污染棉织品的主要是纤维素分解菌群的微生物。污染尼龙的有球二孢和红曲霉等。在这些方便,微生物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和危害。
当然有些微生物是有益的,它们可用来生产如奶酪,面包,泡菜,啤酒和葡萄酒。微生物非常小,必须通过显微镜放大约1000 倍才能看到。比如中等大小的细菌,1000个叠加在一起只有句号那么大。想像一下一滴牛奶,每毫升腐败的牛奶中约有5千万个细菌,或者讲每夸脱牛奶中细菌总数约为50亿。也就是一滴牛奶中可能含有50 亿个细菌。
从进化史来看,这些微生物早已适应了人类提供的环境,同时为我们的健康所必需。就如大肠杆菌,我们的肠道给它们提供了营养和栖息场所,而它们也帮助我们消化许多食物,包括维他命、糖和纤维,与此同时,它们还合成一些我们自身无法合成的维他命。时至如今,我们肠道内的正常菌已经包括拟杆菌、梭杆菌、双歧杆菌、真杆菌、链球菌、大肠杆菌、放线菌等很多种类,此外,还有一些病毒和原生动物。
在医学上,人类对微生物的利用也不断的造福人类。最早是弗莱明从青霉菌抑制其它细菌的生长中发现了青霉素,这对医药界来讲是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后来大量的抗生素从放线菌等的代谢产物中筛选出来。抗生素的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一些微生物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发酵,生产乙醇、食品及各种酶制剂等;一部分微生物能够降解塑料、处理废水废气等等,并且可再生资源的潜力极大,称为环保微生物;还有一些能在极端环境中生存的微生物,例如:高温、低温、高盐、高碱以及高辐射等普通生命体不能生存的环境,依然存在着一部分微生物等等。看上去,我们发现的微生物已经很多,但实际上由于培养方式等技术手段的限制,人类现今发现的微生物还只占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的很少一部分。
综上所述,微生物和人类的关系密切相关。既能造福我们,也能毁灭我们。迄今为止,我们所知道的微生物约有10万种,有人估计目前已知的种只占地球上实际存在的微生物总数的20%,微生物很可能是地球上物种最多的一类。微生物资源是极其丰富的,但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仅开发利用了已发现微生物种数的1%。“Perlman 氏应用微生物学定律”中生动的描述“微生物总没有错,它是你的朋友和微妙的伙伴。愚蠢的微生物是没有的。微生物善于做和乐于做任何事情。微生物比化学家、工程师和其他人机灵、聪明和精力充沛。如果你会照顾这些小朋友,那么它也会照顾你的未来”所以我们应该从辩证的角度思考和学习,趋利避害、扬长避短。
第三篇: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论文
18世纪中叶以蒸汽机的发明所引发的工业革命,使 人类的生产水平和物质文明水平都得到了极大提高。但 与此同时,工业革命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和环境问题, 引发了人类史上空前的生态环境危机,对当代人类的生 存与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这些全球性的生态环境危机 主要表现为水(蓝色)危机、粮食(绿色)危机、人口危机、荒漠化、物种危机、生态死亡、臭氧层危机、大气污染、极 地污染、核污染、生化污染、基因炸弹(人种危机)、全球变暖,等等。
联合国发布的《千年生态环境评估报告》指出,过去 50年中,由于人口急剧增长,人类过度开发和使用地球资 源,一些生态系统所遭受的破坏已经无法得到逆转。报 告说,地球自然资源每年提供价值15万亿英镑的物产, 如新鲜的水、清洁的空气和鱼等,但是人类活动破坏大约 2 /3提供上述资源的生态环境,包括湿地、森林、菜地、河 流和海岸等。目前,地球上10% ~30%的珍稀野生动物 濒临灭绝;24个生态系统中的15个正在持续恶化。大约 60%的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服务行业,如饮用水供应、渔 业、区域性气候调节以及自然灾害和病虫害控制等,无法 进行可持续性生产,前景每况愈下。
关头之时,只有对造成生态环境危机的原因进行深刻的 反思,方能探寻到解决环境危机的出路。关于环境危机 的主要原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 见智。据巴里·康门勒(Barry Commoner)教授的归纳,主 要有这几种见解: ①“富裕说”,认为富裕社会的废弃物太多,还不如虽贫穷但与环境相和谐的穷人社会。
②“进取意识说”,认为问题的原因在于人类的内在进取意识,认为人类是地球上最残忍的物种。
③“人口说”,认为环境危机是人口太多的缘故。④“教育说”,认为人类所受的教育使人日益变得非人,变成不懂得为什么要爱自然。
⑤“宗教说”,认为原因在于基督教的自然存在的唯一目的是服务于人类的信条。
⑥“需求说”,认为污染的原因不在工业界而在公众过旺的物质需求。
⑦“技术说”,认为原因在于以盈利为唯一目的的、失去控制的技术发展。
⑧“利润说”,认为原因在于毁坏环境比保护环境更容易获得利润。
⑨“政客说”,认为由于制定和执行环境政策的政府机,使得那些机关瘫痪无力。
⑩“社会制度说”,认为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的社
会制度。
上述各说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都不够全面、深 刻,不能切中生态环境危机根源的要害。笔者认为,造成 生态环境危机主要有如下这些原因:
1、西方式社会文化的主导工业革命导致的环境危机、生态冲突。这些问题跟西方式的社会文化理念有密切的关联。西方文化有3个显著特征:强调竞争与征服;漠视和谐,不仅仅漠视跟自然的和谐,还漠视跟其它社会、其它文化的和谐;无限制地利用物质,认为资源永远无限。工业文明开采挖掘出地底深处的几百种矿产资源,将其转化为人类可支配使用的财富,支撑了人口新一轮的膨胀。其主要特征是:以毁 坏自然的方式征服和利用自然;个人自由与财富消费至 上;解除宗教和伦理对人的控制等等,这些要素构成了传
统工业文明的主流意识形态。整个二十世纪,人类消耗 了1420亿t石油、2650亿t煤、380亿t铁、7.6亿t铝、4.8亿t铜。占世界人口15%的工业发达国家,消费了世界 56%的石油和60%以上的天然气、50%以上的重要矿产资源,全球各国各民族间出现严重的不平衡。目前,全球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仅为1400多亿吨,按目前产量,静态保障年限仅40a;天然气的剩余可采储量为150亿立方米,静态保障年限仅为
。与此同时,地球环境遭到严重污染,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森林锐减、物种毁灭、气候变暖、荒漠扩大、灾害频发,一场全面的危机摆在人类面前。
2、人口压力。如前所述,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圈是一个最大的生态系统,它有着自己的负载阈限。而处在生物圈中食物链最高位的人口的迅速增长,使生物圈的负载能力已达 到了极限,难以为继。
3、对生态基本规律的认识不足。人类社会的发展,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地球的自然环境。然而,人类在改造自然环境的进程中,只知道一味地向大自然索取和掠夺,却没有认识到地球承载人类生存的能力,取决于它能提供的生命支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人类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改变“自然生态系统”的过程,这个系统的发展既有利于人类的一面,也存在着不利的一面,即过度耗竭自然资源和破坏自然生态系统,最终将导致人类的不可持续发展。
人类造成的生态环境退化有三个途径: ①非生物资源的消耗(地球上不可更新资源是有限的,是可耗竭的)。
②向环境的排放(污染和废物排放往往超出环境的自净 能力)。
③生物量的损失(可更新资源的使用速度大于更 新速度)。,可以说,是人类活动产生的总压力超过了地球 的环境承载能力的可能性,才造成了环境危机。关于这 一点,恩格斯早在一百年前的《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就曾 尖锐地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 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 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 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由此可见,正是人类对生态基本规律的认识不足,对生态资源肆无忌惮地无度挥霍,才导致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从而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态性灾难。
因此,人类只有善待自然,按照生态基本规律办事,运用使发展更少地依赖地球有限的资源,更多地与地球承载能力达到有机协调的方式来发展经济,才有可能躲过大自然对 人类新一轮更大范围的惩罚。
4、传统生存方式的缺陷。我们知道,人类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形成了从自然界索取衣、食、居住等方面的物质和能量的生存方式,使之能够世世代代地生存繁衍下去。但是,人类在和环境进行了长期的抗争和苦斗,极大地发展了自己,增强了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之后,又逐步形成了以高投入、高消耗为手段,以高速度、高发展为途径,以高消费、高享受为目的的生存方式。这种生存方式的后果是对环境的高,是以牺牲环境来求取发展的。在今天当环 境危机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制约经济发展和影响社会稳 定的直接因素,在震惊世界的公害事件频发不断,生态资 源遭到严重破坏的形势下,人类才对这种传统生存方式 的缺陷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在1989年12月22日第44 届联合国大会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决议(联大第44 / 228号)中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全球环境不断恶化的主要 原因是无法长久维持的生产和消费形态,特别是工业国 家的生产和消费形态。”
当前,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遵循着 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为特征的生存方式。高物质消费生 活方式驱动着高资源消耗的生产,而高资源消耗的生产 又导致了地球环境状况的恶化。
环境危机的出现无不与这种浪费型、破坏型的传统生存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现在每1年燃烧的矿物燃料就要自然界用100万年的时间才能形成。对这种传统的高消耗生产方式和高消费生活方式,有识之士称其为“发展的失败”。具体地说,即正是传统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思维方式等几乎所有方面组成了威胁生态环境的社会惯性力量。因此,仅仅从其中一个方面入手,或是以为更新的技术本身就会解决这样的问题,或是寄希望于一套全新的发展战略,肯定是要失败的。,许多生物学家、生态学家、技术专家,当然还 有各方面的社会科学家都明确认识到,如果不对人类迄 今所处的生存方式,或者说对整个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 思,人类断难改弦更张。
5、技术的滥用。如所周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给人类物质生活,带来空前繁荣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正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才使人类具有了改造自然的能力。它使人类能更大规模地采矿、办工业,从而向自然界索取更多的物质和能量,并同时向环境排出日益增多的废弃物。尤其是化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能合成许多自然界 根本没有的化学品,在排入环境后长期在食物链中循环, 危害人体健康。
可见,由于人类滥用科学技术向大自然贪婪地索取 和掠夺,最终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但是,科学技术是 一把双刃剑,它既有为害人类的一面,又有造福人类的另 一面。人类只有正确使用科学技术,将其运用于环境保 护方面,大力发展节能技术、生态农业技术、以及其他一 系列技术,实行封闭的工业生态循环,采取清洁生产方 式,实现废物的无害化、资源化,把对环境的负荷减少到 最低限度,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从而实现人类社会 的永续发展。
6、自由经济制度的弊端。自由经济制度要求整个社会,要求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自由买卖、自由竞争、自由贸易、自由经营。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其保障和鼓励,甚至放纵私人自由地无限制地从事各种创造财富的活动。然而,这些活动大多是以疯狂掠夺自然资源和严重污染环境为代价来获取其高额利润的。在这种制度下,人人只图急功近利, 不顾长远后果。而正是这种对利润的贪婪导致了对大自 然的严重破坏。自由市场经济制度无内在目标和固定方 向,仅仅服从于供需力量的调节。
三、生态环境危机的根治途径
环境问题是在发展中产生的。导致生态环境退化的 根源在于不可持续的生产与消费方式。发达国家在发展 中,不顾自然生态系统的承受力,消耗了地球上大量的自 然资源和能源,向环境中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导致环境 问题的加剧和环境问题的全球化。目前,世界上少数地 区的消费极高,但大部分人类的基本消费需求尚未得到 满足。正是工业化国家的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加 剧了环境退化和世界一些地区的贫困。
作者认为,要从根本上铲除生态环境危机产生的根 源,需从控制人口增长、开发可再生能源、实施可持续生 产和可持续消费等6个方面入手:
1、控制人口增长。根据世界人口学家估计,目前全球正以每年1 亿人的速度在增长,到2030年,人口将可能达到
亿。地球资源在开发利用的速度上目前已显得赶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而正是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给生态环境,尤其对土地、水、物种等造成巨大的压力,并造成了森林的锐减,土壤的退化,生态的恶化,资源的浪费,物种的减少等一 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因此,为了保护地球资源和生态环 境,控制人口增长已成为人类迫在眉睫的共同任务。
2、开发可再生能源。再生能源主要有水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其最大的特点是具有自我恢复能力,人们在使用过程中,再生能源可以从自然界中源源不断地得到补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几乎是零污染,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微乎其微。因此,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缓解煤、石油、天然气开采压力,减轻生态环境破坏的一条重要途径。
3、可持续生产。可持续生产是指满足消费者对产品需求而不危及子孙后代对资源和能源需求的生产。实行可持续生产的主要途径是在工业发展中推行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指利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 率,降低物耗、能耗,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物量生产 经营活动。按照联合中巴黎工业与环境活动中心的定 义,清洁生产是:“将综合预防的环境策略,持续应用于生 产过程和产品中,以便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目前,世界上普遍使用的、达到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
: ①调整产品结构,用无污染、少污染的产品代替毒性 大、污染重的产品。
②调整原料结构,用无污染、少污染的能源和原材料代替毒性大、污染重的能源和原材料。
③调整企业技术结构,用消耗少、效益高、无污染、少污染的技术、工艺和设备替代消耗高、效益低、污染产生大、污染重的技术、工艺和设备。
④设计物料闭路循环,开展“三废”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能源和原材料,实现物料最大限度的厂内循环。
⑤强化企业工业生产管理,减少跑、冒、滴、漏和物料流失。
⑥对少量的、必须排放的污染物,采用低费用、高效能的净化处理设备,进行最终的处理、处置。
⑦建立无废工业区小区,开展规范的湿地和鸟类保护工作,试验性建设湿地恢复工程。
4、建立湿地公园。在北戴河湿地等近城市区和南 戴河、黄金海岸等旅游区的湿地,规划建设具有保护和开 发相协调的示范性特色湿地公园,同时发挥湿地的生态 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
5、探讨建立并逐步健全湿地保护社区参与机制。在参照国内外其它地区社区参与湿地保护成功经验的基 ,探讨性建立符合秦皇岛沿海湿地保护实际的社区 参与机制,使沿海湿地的保护和湿地所在县、乡、村社区 经济利益协调发展,让群众从保护湿地中得到实惠,从而 更加积极主动参与保护行动。
6、建立可持续的消费模式。《21世纪议程》提出,世界所有国家均应全力促进可持续消费模式,发达国家应率先达成可持续消费模式,发展中国家应在其发展过程中谋求可持续消费模式,避免工业化国家的那种过分危害环境、无效率和浪费的消费模式,工业化国家要提供更多的技术和其他援助。
政府和商业界对改变消费模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 用。具体手段有:运用经济刺激,改变消费行为;调整价 格结构,使价格能够反映出环境的价值;取消对不可持续 消费模式的保护性补贴;提高消费者的环境保护的经验 和意识等等。环境标志(绿色标志)是某一个国家依 据环境标准,规定产品从生产到使用全过程必须符合环 境保护的要求,对符合或者达到这一要求的产品颁发证 书或标志。如果商品上印制了特定的环境标志,就表明 该商品的生产、使用及处置全过程都符合环境保护的要 求,不危害人体健康,对环境无害或少害,有利于资源再 生和回收利用。
参考文献:
[ 1 ]国家林业局《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湿地公约履约指南 [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1。
[ 2 ]国家林业局,等.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0.
第四篇:大学毕业生生存与发展状况调查问卷
大学毕业生生存与发展状况调查问卷
尊敬的先生/女士:
您好!我们是首都师范大学的研究人员,正在开展一项关于大学毕业生生存与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希望您能够结合自身情况,认真、坦率、真实地回答每个问题,调查结果仅用作
研究,请放心作答。衷心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一、基本信息
1.您的性别:(1)男(2)女
2.您的生源地:()
(1)农村(2)城镇或县级市(3)地级市(4)省会城市(5)直辖市
3.您的年龄是()
4.您目前的户籍所在地是()
5.您从高校毕业至今已有()年
6.您的最后学历和学校所在地是:()
(1)本地大专学历(2)本地本科学历(3)本地研究生学历
(4)外地大专学历(5)外地本科学历(6)外地研究生学历
7.您在大学所学专业门类为:()
(1)理类(2)工学(3)经济与管理(4)文史哲
(5)农林(6)师范(7)艺术类(8)外国语类
8.您目前工作单位的性质:()
(1)民营企业(2)个体(3)教育科研事业单位
(4)中小型国有企业(5)中外合资/独资(6)大型国有企业
9.您目前所从事岗位的工作性质是:()
(1)生产(2)研发(3)管理(4)销售
(5)教学或培训(6)工程设计(7)其他(请填写)
二.求就职情况调查
10.下列哪项因素对您的就业决策起决定作用?()
(1)父母意见(2)个人意愿(3)学校就业引导
(4)社会需要(5)同学的择业选择(6)社会潮流(7)其他
11.您目前的月收入约为:()
(1)2000元以下(3)2000-4000元(4)4000元-6000元(5)6000元以上/
412.您目前在住房方面的消费占您月收入的比例是多少?()
(1)20%以内(2)20%—50%(3)50%—70%(4)70%以上
13.您愿意接受到下述哪些就业地点就职(多选):()
(1)直辖市(2)省会城市(3)中西部二级城市
(4)沿海等发达地区二级城市(5)县级及以下
14.您是否有过求职于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之外经历:(1)有(2)没有
15.您是否有过就职于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之外经历:(1)有(2)没有
16.请问您父亲所属的职业类型是:()
(1)国家与社会的管理者(2)企业经理人员(3)私营企业主
(4)专业与技术人员(5)办事人员(6)个体工商户
(7)商业服务员工,产业工人(8)从事农业的劳动者(9)农民工
(10)城市无业,失业人员(11)已退休人员
17.请问您母亲所属的职业类型是:()
(1)国家与社会的管理者(2)企业经理人员(3)私营企业主
(4)专业与技术人员(5)办事人员(6)个体工商户
(7)商业服务员工,产业工人(8)从事农业的劳动者(9)农民工
(10)城市无业,失业人员(11)已退休人员
18.您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什么时间段内找到的?()
(1)毕业前半年或更早(2)毕业前找到工作(3)毕业后半年之内
(4)毕业后半年与一年之间(5)毕业后1年以上
19.您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之间的关系是:()
(1)专业非常对口(2)专业基本对口,但不完全一样
(3)专业不对口,但有部分关联(4)专业完全不对口
20.从毕业至今,您总共从事过几份工作:()
(1)1份(2)2-3份(3)4-5份(4)6份及以上
21.您已在您目前所工作的单位工作了多长时间?()
(1)一年以内(2)一年至两年
(3)二年至三年(4)三年以上
20.您对您目前所从事的工作岗位满意度为:()
(1)非常不满意(2)不满意(3)一般(4)满意(5)非常满意
三、以下题目每一项中,用数字“1-7”来表示感受,例如:A中 “3”代表“有些厌倦”,“6”代表“比较有趣”。请你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回答,在选择的数字上画“√”。各题均为单选题,每个问题不要遗漏,答题时不要在一个问题上停留很长时间,凭借第一印象作答,谢谢!
1.你对你生活总体的感觉如何?
A.厌倦的1234567有趣的B.快乐的1234567痛苦的C.无用的1234567有价值的D.朋友很多1234567孤独的E.充实的1234567空虚的F.无望的1234567充满希望的G.沮丧的1234567有奖励的H.生活对我太好了1234567生活未给予我任何机会
I.十分满意1234567十分不满意
四、下面这些题目是对自己的认识,每个问题的答案没有对错的分别。请你诚实回答,将选择的数字上画“√”。
1.我感到我是一个有用的人,至少与其他人在同一水平上
(1)非常不符合(2)不符合(3)符合(4)非常符合2.我觉得我有许多优点
(1)非常不符合(2)不符合(3)符合(4)非常符合3.总之,我倾向于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
(1)非常不符合(2)不符合(3)符合(4)非常符合4.我能像大多数人一样把事情做好
(1)非常不符合(2)不符合(3)符合(4)非常符合5.我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值得自豪的地方
(1)非常不符合(2)不符合(3)符合(4)非常符合6.我对自己持有一种肯定的态度
(1)非常不符合(2)不符合(3)符合(4)非常符合7.总的来说,我对自己感到满意
(1)非常不符合(2)不符合(3)符合(4)非常符合8.我希望我能为自己赢得更多尊重
(1)非常不符合(2)不符合(3)符合(4)非常符合9.有时我的确感到自己没有用处
(1)非常不符合(2)不符合(3)符合(4)非常符合10.我时常认为自己什么也不是
(1)非常不符合(2)不符合(3)符合(4)非常符合五、请阅读下面的句子,你是否同意每一句话,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对这些话进行1-7的打分:1=极不同意;7=极同意。请在句子后边相应数字上打“√”。(领悟社会支持,其他支持可以找一个对象?)
1.在我遇到问题时有些人(政府,领导,媒体记者。。)会出现在我的身旁
(1)极不同意(2)很不同意(3)稍不同意(4)说不清
(5)稍同意(6)很同意(7)极同意
2.我能够与有些人(老师、亲戚、同学)共享快乐与忧伤
(1)极不同意(2)很不同意(3)稍不同意(4)说不清
(5)稍同意(6)很同意(7)极同意
3.我的家庭能够切实具体地给我帮助
(1)极不同意(2)很不同意(3)稍不同意
(5)稍同意(6)很同意(7)极同意
4.在需要时我能够从家庭获得感情上的帮助和支持
(1)极不同意(2)很不同意(3)稍不同意
(5)稍同意(6)很同意(7)极同意
5.当我有困难时有些人(老师、亲戚、同学)是安慰我的真正源泉
(1)极不同意(2)很不同意(3)稍不同意
(5)稍同意(6)很同意(7)极同意
6.我的朋友们能真正的帮助我(1)极不同意(2)很不同意(3)稍不同意
(5)稍同意(6)很同意(7)极同意
7.在发生困难时我可以依靠我的朋友们
(1)极不同意(2)很不同意(3)稍不同意
(5)稍同意(6)很同意(7)极同意
8.我能与自己的家庭谈论我的难题
(1)极不同意(2)很不同意(3)稍不同意
(5)稍同意(6)很同意(7)极同意
9.我的朋友们能与我分享快乐与忧伤
(1)极不同意(2)很不同意(3)稍不同意
(5)稍同意(6)很同意(7)极同意
10.在我的生活中有某些人(老师、亲戚、同学)关心着我的感情
(1)极不同意(2)很不同意(3)稍不同意
(5)稍同意(6)很同意(7)极同意
11.我的家庭能心甘情愿协助我做出各种决定
(1)极不同意(2)很不同意(3)稍不同意
(5)稍同意(6)很同意(7)极同意
12.我能与朋友们讨论自己的难题
(1)极不同意(2)很不同意(3)稍不同意
(5)稍同意(6)很同意(7)极同意
(4)说不清(4)说不清(4)说不清(4)说不清(4)说不清(4)说不清(4)说不清(4)说不清(4)说不清(4)说不清
第五篇:选修课污染与健康小论文题目
选修课小论文题目
题目:
根据各自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和经历中的实际例子,结合课程内容,从水环境、大气环境污染以及物理性污染、土壤污染、生态环境保护等角度,论述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就环境保护,减少污染,谈谈自己的认识。要求:字数不少于3000字。
基本要求:
1、严禁各种抄袭行为。
2、论文思路清楚、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观点明确、有案例和数据、图表结合。
3、尽可能加强分析探讨,善于凝练和归纳总结,不泛谈;不求全,但应反映最新动态和一定的深度,同时注重发展动态。
4、参考文献控制在8篇之内,但不少于5篇,必须与内容有关,不要乱引,并注意文中引用内容与参考文献对应;同时,应尽可能反映最近1、2年的。
5、字数在3000字数(不含标点符号、参考文献、摘要),其中摘要控制在80~120字数之内。
6、严格规范格式,论文格式:参见附件。
7、完成时间:12月15日之前上交到Q栋我的信箱,学号、姓名必须学生亲自签名;统一A4双面打印,左边装订。
联系方式: 教师姓名: 电话: QQ:
附件
南 昌 航 空 大 学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课程小论文
学号: 学 生 姓 名 : 成绩
基于模型分析的学科专业立体结构调整
(论文题目
黑体小2号、居中)
摘要:(黑体 小五号)从学科专业及其三维立体结构调整的理念出发,笔者从方法论角度试图建立其分析模型,提炼学科专业结构调整阶段模型特征、周期链及其主导行为,提出立体结构调整的价值链(网)及其扩展分析模式;分析不同维度上机制的调整和其调整主导行为特征。(宋体5号)
关键词:(黑体 小五号)学科专业 立体结构 阶段模式 价值链(宋体5号)
学科是相对稳定的知识体系[1],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相对稳定的研究领域和方向。“专业是处在学科体系与社会职业需求的交叉点上”,„„„„„„(正文为宋体小四号)
(正文中的大标题为黑体四号、小标题为黑体小四号,如涉及表头或图注,则采用黑体5号)
参考文献(黑体 五号)
[1] 出
版
物:作者.文题.刊名,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2] 专(译)著:作者.书名(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 论 文 集:作者.文题.编者,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 学位论文:作者.文题.博士(或硕士)学位论文,授予单位,授予年 [5] 专 利:申请者.专利名.国名,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授权日期 [6] 技 术 标准:发布单位.技术标准代号,技术标准名称.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