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课堂教学行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策略思考

时间:2019-05-15 10:57: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学课堂教学行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策略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学课堂教学行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策略思考》。

第一篇:中学课堂教学行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策略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课堂教学行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策略思考

山东寿光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隋慧成摘要

课堂教学行为是一个老话题,但是如何从新的视角去观察、指导以及评价却是一个新问题,也是校本研究的主课题。因此,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研究如何全面审视课堂教学行为以及如何构建系统有效的教学行为体系具有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指出了中学课堂教学行为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思路。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课堂教学行为,主要问题,策略思考

主要问题

一、宏观零散的行为研究多,微观系统的行为研究少

总的来说,体现素质教育精神与新课程要求的微观教学行为体系与观察评价机制没有建立起来。主要表现在:

1、宏观教学思想研究多而微观教学行为(技术)研究少,因而教学行为规范缺乏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2、课堂教学的典型性、特殊性和形式性行为观摩多而普适性、实用性和本质性行为研讨少。

3、课堂教学行为的强制性、控制性、指令性等约束性措施考虑得多,而自主性、自觉性、指导性等自动化行为关注得少,故而在监控和非监控状态下的教学行为表现相差悬殊。

4、预设、短视、短效教学行为过度重视,生成、长效、远视教学行为严重轻视,缺乏教学机智和行为变通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学生的阶段性成绩而忽视学生的长远性发展。

5、零散的、间断性的课堂教学行为观察活动多而系统的、跟踪性的教学行为观察研究少。

6、有的课堂教学行为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试图用所谓的新行为掩盖老问题。有些公开课、优质课评选等存在着严重的表演作秀和弄虚作假现象。

二、教师的行为研究、评价多,学生的行为研究、评价少

在课堂教学行为观察、研究与评价中,依然存在着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的现象。主要问题有: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心中时刻装着学生而是“目中无人、视而不见”,想当然,跟着感觉走,何以因材施教?

2、教师对学情如认知结构、智力特点、思维方式、情感态度等可谓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飘飘然,不知所以然,怎能有的放矢地开发“最近发展区”?

3、学校、教师重视学生生活行为规范,轻视学生学习行为规范。学法指导也多是宏观空泛的通法而不是微观适用的学法

4、教师过度重视讲解陈述性知识,忽视传授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也轻视讲授情感性知识。

5、重视学习行为表象和显性原因的研究分析,忽视学习行为本质和隐性成因的哲学思考,如对内因和外因、个性与共性等关系缺乏辩证认识。

6、“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学科渗透与培养不够强,合作学习中的小组构建的有效性和规范化不够高。

三、课堂教学品质不良,教师教学行为不公

众所周知,义务教育是普惠性教育。每个适龄儿童、少年都应当有平等地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当给每个孩子创造一个公平的人生起点。然而,在教师行为方面,目前依然存在着片面性、不公平性、非人文性甚至非法性,教师评价用语具有语言暴力倾向以及惩罚和变相惩罚现象;全员发展、全面发展、全程发展的教育教学思想落实不够,特别是对学习弱势群体关爱不够,个性差异关注不够;有些教师习惯于专制型管理方式,不屑于民主型管理方法,过于崇尚组织纪律和科学精神,严重轻视民主自由和人文精神。在学生行为方面,学生的独立(独力)竞争意识强而合作学习意识和能力不强,团队精神较差等。

总之,以上这些行为问题严重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原因是复杂的也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课堂教学行为的系统性、微观性和有效性研究不够,落实也不到位。教师不是研究、细化、改善教学行为,而是拼时间、拼体力、拼精力,导致课堂教学成本高,投入大而效益低,产出小。

策略思考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行为指导思想

课堂是学校的心脏,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关键在于课堂教学,而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是当务之急,高效的课堂取决于高效的教学行为。因此,研究与构建课堂教学行为的指导思想是,以素质教育为指针,以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和理念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整个课堂教学行为,按照教育教学规律优化教学行为,按照教育教学法规规范教学行为,认真细致地研究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系统微观行为,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精雕细刻,弘扬求真务实的风气,防止弄虚作假的习气,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与成长,促进课程的发展与完善,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实践,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二、确立有效的教学行为实施要求

实施课堂教学行为的总体要求是:求实、求真、求是、求变、求善、求美。广大教师要做到:“传道”堂堂正正,“授业”堂堂正正,“解惑”堂堂正正。从宏观上说,在教学过程中解决好“十重十轻”问题:

1、教育观念“重教书轻育人”。

2、课程资源“重静态轻动态”。

3、教学目标“重知识轻三维”。

4、教师备课“重备书轻备人”。

5、教学方法“重教法轻学法”。

6、习题编选“重形似轻神合”。

7、实践参与“重个体展示轻整体参与”。

8、教学反思“重经验轻教训”。

9、作业布置“重硬性轻弹性”。

10、教学评价“重单元轻多元”。从微观上讲,要坚决杜绝教学行为的“十假”现象:

1、假自主(显性中心或主体是学生,隐性中心或主体依然是教师)。

2、假探究(实则为接受性学习)。

3、假合作(课前既定合作的再现而已)。

4、假手段(为手段而手段,不求实效也不经济)。

5、假民主(故意或刻意表现民主意识,骨子里则是专制思想)。

6、假创新(过程和形式为求异思维,结果和答案实则为求同思维)。

7、假问题(多为事实性问题,预设性问题多,生成性问题少,共性问题关注多,个性问题关注少,优秀群体的问题关心多,弱势群体的问题关心少)。

8、假反馈(设计的任务、问题等越简单越好,耗时越少越好,试图形成教学目标达成度高、教学效果好的错觉)。

9、假思考(没有充足的思考时间,教师就急于得出答案或结论,根本未暴露学生的思考过程)。

10、假作业(已做练习题的重抄,没有思考价值的机械作业甚至惩罚或变相惩罚的作业)。

三、建立科学的教学行为设计目标

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的总体目标是“五性三化”,即规范性、普适性、真实性、系统性、高效性、自主化、个性化和人文化。在教学行为设计中坚持六个原则:一是要坚持教法服务并服从学法的原则。二是要坚持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的原则。三是要坚持发挥学生主体和主导作用相结合的原则。四是要坚持民主和谐和以生为本的原则。五是要坚持既教书又育人(管理)的原则。六是要坚持宏观设计与微观执行相结合的原则。具体要求是“两打两提”,即打造“真是”课堂,提高课堂效益;打造“和谐”课堂,提升课堂品质。所谓“真是”课堂,就是实事求是、真实自然、合乎规律、自律有序、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的科学课堂。真实是课堂的生命。所谓“和谐”课堂是就是充满以人为本、民主公平、合作互助、诚信友爱、乐观向上、关系和谐的人文课堂。和谐是课堂的命根。通过打造“真是和谐”的课堂构建规范有效的教学行为,通过规范有效的教学行为构筑“真是和谐”的课堂,使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四、设立系统的教学行为指标体系

中学课堂教学行为指标体系主要包括教师行为20条和学生行为20条,即“双二十条”。

(一)教师课堂教学行为20条

1、工作态度与精神风貌。

2、教学整体设计与程序处理。

3、课堂语言要求与艺术。

4、课堂组织与管理技巧。

5、学生情感教育与培养。

6、核心知识整合与重组技巧。

7、学习方式与能力培养。

8、教师评价多元化与准确性。

9、课堂师生关系与文化构建。

10、教学手段选择与使用效果。

11、讲授方式、时间与效率。

12、导入内容选择与情境设计。

13、提问设计与处理技巧。

14、课时板书设计与展示水平。

15、课堂小结、延伸设计与处理。

16、反馈矫正技能与效果。

17、个性差异人文关注程度与因材施教落实力度。

18、教学目标三维度与达成度。

19、自我反思与评价。20、作业设计质量与批改时效。

(二)学生课堂学习行为20条

1、文明礼仪与精神状态。

2、课前准备与预习情况。

3、课堂“自我”意识与能力表现程度。

4、小组合作学习意识与表现。

5、探究意识与表现。

6、问题意识与发问频次。

7、创新意识与能力。

8、动手实践表现与能力。

9、口头表达与交际能力。

10、阅读方法与效果。

11、做题技巧、速度与正确率。

12、笔记、摘要方法与质量。

13、记忆方法与效果。

14、任务参与度与达成度。

15、师生关系与情感发展。

16、师生评价与态度。

17、心智技能运用与发展。

18、作业态度与完成质量。

19、复习巩固的态度与习惯。20、应试技巧与心理素质。

五、创立有效的教学行为研究方法

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包括理论研究和行动研究两个方面。理论研究主要采取文献资料法,而行动研究的方式方法很多,主要的有九种方法,即问题法、反思法、观察法、微格法、跟踪法、评析法、访谈法、对比法、测验法等。这里仅介绍观察法和跟踪法。观察法是本项目实验的主要方法,不仅要用于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观察,而且更要用于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的观察,边观察边进行记录,记录分为描述性和评价性记录两种。观察后要写出学校或学科课堂行为观察报告。特别提醒的是,观察学习行为时观察员要选择最佳位置和角度,最好在教师的前方,与学生面对面,或者坐在学生中间直接参与学生活动交流,以便于零距离接触并察言观

色。跟踪法适用于对某个体教学行为进行连续性、系统性、历时性观察与研究。可以是自我追踪,也可以是他人跟踪,既要观察同一个教师在不同课型、不同阶段中的行为表现,又要观察不同学科教师在同一班级教学中学生的行为表现。

这些方法可选择其中一种或综合运用几种,但一定要选择最佳方法和途径,做到方法为目的服务。目的是确定哪些教学行为是有效的或高效的,哪些教学行为是低效的或无效的,哪些教学行为是人文的或非人文的等。

六、定立全面的教学行为评价标准

课堂教学行为评价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而且更要关心学生的学,对教学行为进行全面、科学、合理的评价。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可概括为“三好”,即效果好、心情好、动机好。“效果好”是指在课堂教学完成后:学有所获所成,教有所得所悟,心智发展,目标实现,信心倍增。“心情好”意旨在教学过程和师生互动中:和谐融洽,合作默契,情意温暖,倾听分享,同甘共苦。“动机好”意为师生在课堂教学前和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主动,专心致志,堂堂正正,因材施教,厚德博爱。

第二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核心环节。课堂教学效益将最终决定教学质量,因此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益是学校尤为重要的工作。但长期以来,我校部分教师固执地认为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的低下,归咎于生源质量太差,很少认真查找或自我反思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去认真研究解决这些大家熟视无睹的问题的对策。为引起全体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重视,大兴反思和研究之风,下面就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提出拙见,诚盼对促进我校教学工作尽绵薄之力。

上学期,我在本校听了 32 节课,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等学科,共23 名教师,三个年级所有班。在听课中,我侧重关注教师的课前准备、课堂组织教学、师生互动情况、重难点的突破、学法指导、知识过手等方面。几乎每次听课结束后,我都要随机抽 5 个学生,以口头或书面形式检查学生对当堂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情况,并收集对教师授课的意见和建议。囿于时间,我在课后只与11 位授课教师交换了意见。我为老师们务实的工作作风、无私的奉献精神所感动,也为个别教师在教学中的大胆创新而惊喜,但也为课堂教学中暴露出来的若干问题而忧心忡忡,我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并尝试着寻找一些对策。

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表现

在现行教育体制下,课堂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场所,师生有共同的责任和义务构建有生命力和创造力课堂,使之成为师生获得知识和精神交流的愉快场所。但如今的情况是,个别老师对课堂产生厌倦乏味感、失落无奈感,不少学生对课堂产生枯燥感、甚至夹杂着恐惧感、或游戏课堂,或木然面对,这样一来,课堂成了一个了无生趣的场所。那么我们的课堂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呢?

1、课前准备工作不充分。在听课过程中,我发现个别教师对课前准备这个重要的环节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上课铃响后才慢悠悠到教室;本可以提前准备在小黑板上的内容上课时才板书;由于研究学情和课程不够,导致备课不够充分不成熟,对课堂教学组织的实施产生负面影响等。这些课前准备不充分,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课堂浪费,极大地降低课堂教学效益。

2、学生习惯培养不重视。由于较为特殊的校情,我校学生行为习惯普遍较差,尤其是学习习惯。比如,学生课前静息普遍不好,学具准备不齐,该做笔记的不做或不规范,思考问题不主动、不深入,回答问题不积极或扰乱课堂,预习不充分或根本不预习,课后练习质量低劣或拖欠,业余时间学习安排毫无计划等等,此类现象不一而足。其关键在于学生自控能力和自我教育意识普遍缺失,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缺乏指导方法和持之以恒的精神,缺乏协同作战的意识。

3、组织教学能力不够强。课堂组织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管理学生、引起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活泼主动地学习,建立和谐融洽的教学秩序,从而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行为方式。在我校,教师的课堂组织教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毫不讳言,其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但遗憾的是,个别教师在管理课堂纪律,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性,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等方面显得力不从心。个别课堂混乱不堪,甚至处于完全失控状态,课堂教学效果也就无从谈起。

4、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在课堂教学中,由于个别教师对新课程理解不够,过度依赖经验系统,教法单

一、呆板。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多采用讲授式,重自己的讲解感觉,对学生接受与否关注不够,缺乏新颖和创造力。尤其是对学生学法指导不够,影响了学生的发展。

5、课堂气氛较为沉闷。课堂气氛是师生在课堂上教与学的情绪和钻研状态的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本应该通过精彩的导入、精心的设计、丰富的语言、师生的互动等来创设生动活泼、积极和谐的课堂气氛。但在我所听的课堂上,这种场面很是难得一见。部分课堂是沉闷的,教师严厉的眼神、枯燥的说教,学生懒散的行为、漠然的表情,简直让人压抑、窒息,哪还有教与学的乐趣。

6、关注学生发展不够。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是知识的建构者,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但个别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或面向全体不够,不敢或不愿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要不就是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和情商的培养,比如在知识探究、分析问题、归纳小结等方面,本该大胆放手学生,但教师往往“包办”、“越位”,不留空间给学生,一节课几乎是教师的表演,少见学生的主动参与。长此以往,学生虽乐得“清闲”,荒芜了自主思维、创新思维这片片良田。

二、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以上所列举的问题及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从管理层面上来看。学校教学管理是促进课堂教学规范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保障。但由于多种原因,我校在教学管理上,还存在着制度不健全不落实,工作缺乏思路和连续性,人浮于事而部分工作不深入,管理创新浅尝辄止,校本教研流于形式,如此种种,给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2、从教师层面上来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所以导致目前课堂教学中问题突出,教师自身的原因占了很大的比重。首先是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理解不够,而表现出教师观、教学观、学生观陈旧落后;其次是对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认同不够,表现出主人翁意识和互助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第三是对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研究不够,钻研精神和上进心不足,缺乏创新精神和能力。

3、从学生层面上来看。由于我校生源结构复杂,生源质量差,大面积的学生家庭环境不好,家庭教育效果不好甚至缺失,导致他们学习愿望不强烈、学习习惯较差、学习能力低下、学习品质不良,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要彻底地扭转我校教学工作的不良局面,尤其是消除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真正赐予课堂以生命和活力,全校的各极管理者和教学人员必须同心同德、思想重视、更新观念、勇于创新、勤奋钻研、务实工作,惟有如此才能把教学工作带入一片新的天地。我认为当前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进:(1)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克服重常规、轻突破,重结果、轻过程,重督促、轻指导,重高段、轻低段,重谋划、轻落实,重情面、轻制度等缺点和不足,要切实增强工作责任心,改进工作方法,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首先,各级教学管理者要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要站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高度来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在工作中要做到“管导结合、奖惩结合、点面结合、人事结合、量质结合”,要竭力为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要搭建教师成长发展的平台。总之,对待教学管理工作,要敢于抓、勤于抓、善于抓、抓全面、抓重点、抓难点、抓深入,用自己的智慧和心血把教学每项工作落到实处,为构筑学校教学工作大厦夯好基石。其次,要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在新的形势下,我们管理者要克服“怕出丑、怕揭短、得过且过”消极思想,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全面而深刻理解所有学科课标精神,有针对性参加听课、说课、评课等教学活动,要注重对各层面教学工作的总体规划和部署,要及时有效地总结和推广我校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好做法和好经验,勤于和善于与教师交流和沟通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要真诚地与有待提高的教师一道制定个人课堂教学成长计划,开创管理者和一线教师共同成长的可喜局面。

(2)扎实开展教学活动。活动是推进各项工作的重要载体。但长期以来,我校的教学活动开展情况并不理想,止步于“老三篇”,对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我们要结合学校实际,积极开展校本教研(结对帮扶、优质课竞赛、示范课展示等)、校际交流等活动,让大家在活动中达成共识,提升水平,寻求新的突破。

(3)切实增强教师素质。要改进课堂教学,教师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此,全校教师要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反思,加强学习,努力提升思想、业务素质。

首先,教师要对自己的职业有深刻的理解,要自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师又在教育的兴衰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教师这个职业意味着责任、未来、奉献、进取,需要的是过硬的素质、先进的理念、超强的能力、务实的作风,不然,决难担此重任。我们每位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对人生有无限美好期许的完整生命体,肩上扛着引导这些生命体走向成熟、走向智慧、走向美好的重担。有了这些理解,我们就能自觉地把上进心、责任感、求知欲、合作精神这些被视为现代人走向成功的最为重要的几个要素植根于脑海,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教学观、学生观,增强自己的人格魅力,增进与学生的感情,须知研究表明:教师的情感与学生成绩之间呈明显的正比例关系。师生情感越浓,学生成绩越佳。其次,教师要多途径提高课堂教学能力。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能力结构中最为核心的要素。它是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的反映,也是教师的本质特征,它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而课堂教学能力包含了设计力、决策力、组织力、协调力、创新力、亲和力等元素,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能力,还得从以下途径着手:①学习中成长。学习包括教学实际经验学习和教学理论学习。每个教师应该每学期至少精读一本教学类书籍,比如《课堂教学艺术》、《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训练》、《论课堂组织教学技能群》、《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等,通过学习这些理论,我们会掌握一些知识和技巧。其次,要有选择性地学习借鉴一些行家、名家好的做法,用心去消化、吸收,融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比如在课前设计、新课导入、课堂组织、复习小结等教学的各个环节,我校教师中就有很多很好的经验和做法,大家就应该相互探讨、交流,共同进步。②实践中探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实践那些得来的理论和经验,并勇于创新教学方法、模式。教学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磨砺出来。教师要主动承担一些教学活动,尤其是公开课、研究课等,并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和度量面对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择其善者而从之。诚如是,成长为教学能手指日可待。③反思中升华。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目标、内容、策略、措施、方法、结果等进行全面审视和系统分析,并予以肯定或否定、思索与修正,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升教学质量。

第三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反馈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反馈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摘要 针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反馈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从而促进生物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生物课堂 教学反馈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曾说过:“一个有效的行为必须通过某种反馈过程来取得信息,从而了解目的是否已经达到。”作为教学过程控制者的教师,就必须通过教学反馈来把知识信息的系统输出转变为系统的输入,促使教学恰到好处地适合学生的学习水平,使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理和探求欲望能够在所设置的情境中被激发出来,顺利地按照目标要求形成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呈现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的相互作用的辩证发展的教与学的最佳状态。因此,教学反馈是影响教学质量的极其重要的因素。

事实上,每一位教师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都有意或无意、或多或少的实施着教学反馈,最常见的反馈方式就是“提问”和“作业”了。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学生的回答来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的回答就是一种教学反馈。作业的批改过程也是教学反馈信息的收集过程。教学反馈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的实际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师在教学反馈方面存在很多的不足与问题。无效、低效教学反馈致使教师失去了依据反馈信息改进、调整、矫正自己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机会,也是造成教学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教学反馈的缺失、无效或低效

虽然新课程理念强调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处于指导地位,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仍然难以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出现了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的现象。李镇西老师将此形象的比喻为“如果把课堂教学内容比做食物,教师觉得食物对学生来说非常有营养,于是,便不择手段地满堂灌,惟恐学生吃不饱,而全然不顾学生是否有食欲,也不管学生是否消化不良”。在这种情况下,一切按老师说的做,学生成为了“观众”,没有话语权,是“失语”的,也自然就没有“信息”反馈给教师。比如,在生物课堂上,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很多实验课都是教师把实验过程讲述一遍,学生没有机会进行实际操作,也就不可能反馈相关信息给教师,教学反馈便出现了缺失的现象。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表面上做了教学反馈,实际上是无效的。例如,在授完“光合作用”新课内容进行小结时,教师会提问学生:这节课的内容都掌握了吗?学生会机械的回答:掌握了。这种教学反馈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没有帮助。

1.2 反馈滞后不及时或太过简略

测试是教师常用的,也是生物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反馈方式,例如,月考、期中、期末考试。这些测试由于是整个年级或全校,甚至是更大范围的考试,因而对于测试卷的批改和及时反馈就成为教师一项繁重的任务。由于生物教师自身工作量大,可能需要一周,甚至会更长的时间才能将批改后的试卷发放下来,这就造成了反馈的滞后和不及时。而此时学生对于测试时内心的想法,解题思路已经淡忘了,就算和学生一起进行点评,得到的反馈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而且一般生物教师对于作业或测试都会根据答案仅在作业本上划“×”或是“你这个实验设计错误”,不会给出详尽的反馈。例如,在批改实验设计时,如果设计错误,教师一般都是划“×”,而不会给出“在这个实验设计是研究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所以要考虑到实验设计的原则,保持一个自变量,所以应该在有光照和无光照之外其他的一切条件都保持相同”这样详尽的反馈。

1.3 反馈信息片面

部分教师明显存在只注重收集来自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的反馈信息,在课堂上也只向这些学生提问,并会依据这些学生的回答相应地调整教学。在课后,也只会询问这些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忽略其他大部分学生。然而来自学习失误频率较高、产生失误的原因更具代表性的学困生的反馈信息却非常匮乏。长此以往,想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率只能成为空谈,“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服务”也必然变成一种口号。

1.4 对作业、测试等“例行公事”,反馈的作用被消解

教学反馈除了课堂上的提问等之外,另一种重要的形式就是作业。学生的作业不仅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更反映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理解的程度。比如,生物教师可以从作业批改过程中发现学生完成作业情况及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和不足,从而做到胸中有数,以便及时指导和完善教学,也可使学生及时了解作业的结果,看到自己的正误及不足,明确努力方向。然而,很多教师在批改作业、检测等时候,不认真地批改学生作业。例如,很多生物教师只是对照答案批一下对错,有的只是批个日期应付了事,甚至有些生物教师直接找学生帮忙批改作业,这样的教师当然不会有目的地记下学生作业中的错误,更不会将这些错误作分门别类的归类和分析。这样对班级的学习状况和个别学生的问题就比较难把握,教学过程中也可能会失去重点,从而就产生了表面上教师是及时做了反馈,可实际上反馈的作用根本没有得到发挥。

1.5 教学反馈缺乏针对性

反馈缺乏针对性也就是指缺乏目的性,在生物课堂上有两种比较突出的表现。一种表现是在课堂小结的时候,一般生物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的时候都能够做到注意三维目标,但是在小结的时候却只关注知识目标方面的反馈,对于教学目标的,能力和情感目标的反馈几乎没有,这样的教学反馈就缺乏针对性了。而对于生物这样一门偏实验性学科,对于实验能力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更是不容忽视。另一种表现是在作业的布置上,作业或练习是教师获取学生学习反馈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但很多生物教师将布置作业作为日常教学的一个环节,至于布置什么样的作业、布置作业的目的是什么并不清楚,甚至认为布置作业就是“练习”、“让学生有事可做”,有时布置的作业与本节会大大降低教学效率。

除此之外,反馈方式单

一、信息失真、反馈途径少、对教学反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师自身反馈能力不够等也是目前存在的问题。有效教学反馈的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要改进教学反馈现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教师而言,除了理论上的提升以外,更重要的是找到具体解决的方法。

2.1 增强自身素质,提高问题和作业、测试等的价值及有效性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尽管学生学习是需要感知的),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因而有效的、高质量的问题和作业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给出的反馈信息也会更详细、准确、有价值。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提高专业能力,以便能通过更全面的反馈信息来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和进程,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2 尽快提供详尽的反馈

如果没有对操作结果的反馈,练习对于学生而言几乎是没有价值的。即时的提供反馈并不完全必要,但反馈时间应当与实际练习时间足够接近。尽可能详尽的教学反馈对学生非常有帮助,能使他们清楚地记得自己的表现。也就是说,教师应当尽快批改测量学生表现的试题,教师为学生写的书面评语,应尽快反馈给学生,对实验操作等也应及时反馈,尽量不要拖延。当然这样做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但是如果一开始就这么执行下去,学生的错误会得到很快的更正,对知识的理解会更牢固。

2.3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出不同的反馈信息

教学反馈对操作结果的认识一样重要,应谨慎提出,才能对学习者的学习有所帮助。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水平是存在差异的,教师提问不能仅关注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这样得来的教学反馈信息就会失真,教师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出不同的反馈,对于一些不太发言的学生应多给激励性的反馈,对于优异的学生教师给出的反馈要侧重引导其进一步的思索。也就是说,教师给出的反馈对学生来说太多、太复杂、难度太大或太小,都会导致反馈低效率和失真。因而,应该依据学情,进行恰当的适合学习者发展阶段的反馈,方能得到良好的结果。

2.4 教学反馈应针对学生的意图而不是行为

重视反馈的意图而不是行为,帮助学生关注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结果。如果反馈是直接评判学生行为,而不是针对学生行为背后的意图,可能不但不能增强学生的兴趣,还会增加学生的逆反和防御心理。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会做出一些教师认为是违反课堂纪律的事情,这时,教师一定要分清学生行为背后的意图,或许学生是想通过一些反常行为吸引教师的注意,教师可以通过合理的引导促进学生的思考。例如:在课堂小组讨论的时候,有学生谈论与课堂内容无关的话题,教师可以用“这个问题你们讨论出结果了吗”代替“你上课不应该捣乱或者是你上课不要和同桌讲话”,以此来提醒学生,并将学生引入正常的课堂教学中。

2.5 强调表扬和正面反馈,若给出负面反馈时,应注意反馈方式

每个人都喜欢得到正面的反馈,而不是负面的反馈。一般而言,表扬会被接受,而负面的反馈可能会被拒绝。所以,教师应当努力提供表扬和正面的反馈,特别是在学生学习新概念、新技能的时候。而当教师观察到学生有不正确的表现时,就必须进行纠正。下面是学生回答不正确、表现不恰当的时候教师积极合理的处理方法:①提出一个和学生的答案相符的问题,以维护答错的学生的尊严;②给学生提供帮助、暗示或提示;③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责任心。例如,当问“为什么血友病患者男性多于女性”时,学生无法给出反馈信息,可以说“现在不知道为什么很正常,我相信等我们学习了伴性遗传之后一定会知道原因的”。

知道某件事做得不正确,且不能帮助学生把它做正确,在必须给出负面反馈的同时,教师应当示范如何正确的运用这些技能,负面反馈应当始终伴随着教师的正确示范。例如:在实验课上学生搅拌溶解物质时,玻璃棒碰到烧杯壁发出响声时,教师就应该指出错误,并且示范正确的做法:用玻璃棒搅拌时不能碰到烧杯壁和底部。如果学生拿试管的姿势不正确,教师应该及时纠正。当然,在多数情况下,综合使用正面反馈和负面反馈是最好的。

2.6 帮助学生学会自我反馈,判断自己的表现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反馈也同样。学生学会如何评估和判断自己的表现是很重要的。光靠教师系统归纳反馈信息是不够的,要“授人以渔”,要引导学生自我反馈,自我调控,帮助学生从完全接受教师的反馈逐步转变为独立的自我反馈,变被动为主动,变“教”为“不教”。教师可以通过许多途径帮助学生判断自己的表现。例如,可以给学生解释专家在判断表现时使用什么标准;可以给学生提供机会,对同龄人做出判断,并且与他人对照,判断自己有无进步;可以对学生强调自我监测、确立目标的重要性,以及不仅仅满足于教师提供的“外在”反馈的重要性。

2.7 要综合利用前置性反馈、形成性反馈及终结性反馈

部分教师只注重终结性反馈,即只注重教学结束后的信息反馈,如作业情况、测验、考试等,而忽略课堂教学之前的前置性反馈和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反馈,这样的教学反馈同样是低效的。美国教育家布卢姆在其“掌握学习”理论中对形成性测验有着深刻的论述,布卢姆认为,在形成性反馈与终结性反馈之间应更重视形成性反馈,因为反馈不只是弄清学生的掌握情况,而是作为一种矫正性的反馈系统的组成部分,使教师及时了解教学过程中的效益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以促进教学。

总之,灵活高效的课堂教学反馈,是由师生共同参与的对平面教学设计的再度创造。有效的教学反馈信息可以指导和调节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的活动,能增加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发现教学存在的问题,反思和改善教学方法,调整教学过程;也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激励和强化的作用。在生物学教学中,由于学科特点,知识面比较广,内容比较繁杂,生物教师更需要有效、高效的利用教学反馈各种策略来合理改进、调整、矫正自己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第四篇:谈音乐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

2018年贵池区参评论文

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

吴玉婷

池州市贵池区杏花村实验学校

音乐反映了人类的生活。音乐有利于人的智力开发,可以激发人的思维,提高人的语言能力,丰富人的想象力,促进人的智力发展。当我们还在摇篮之中的时候,就常常听一些摇篮曲和其他节奏欢快的优美音乐,受音乐的熏陶。孩子上了学以后,越来越多的机会接触音乐,课间活动也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在孩子们的幼年时期,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增加音乐教育,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日常活动,还增加了孩子们对美的认知,增强了孩子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有利于提高孩子的智力,提高孩子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能力。现在孩子们学习压力和社会压力愈来愈大,音乐课学习不仅可以适当缓解学习的压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自身素养。所以音乐在孩子们的小学时期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随着成长中学生们逐渐以审美的态度来欣赏音乐。他们大多对教材中的歌曲不感兴趣,对歌曲的喜爱有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喜欢”与“不喜欢”,“好听”或“难听”,对音乐的喜爱也有了自己的爱好,诸如:“摇滚”与“爵士”“动感的”与“忧伤的”“快节奏”与“抒情”等等多种音乐类型。因此,这个时期学生的音乐审美趣味也是出于一个“危机期”,他们对音乐喜好摇摆不定,很容易受到社会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其中影视、流行音乐文化对其有着直接的影响。流行歌曲歌词通俗易懂,旋律动听,而民族音乐在技巧上要难得多,且不容易演唱,所以更多学生们喜欢流行歌曲。他们对于“合自己口味”的会积极配合,对于不喜欢的音乐不去学习,且大多数学生学习不喜欢的音乐是抵触心理。要知道音乐的节奏和律动会使人产生愉悦的心情,能使人发自内心的感到快乐,积极的音乐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兴趣。因此,对于音乐的学习心理很重要。大多学生存在着一些消极的音乐心理,诸如:音乐课不是主课,可以不用仔细挺课;音乐课上直接看其他课程;考试又不考音乐,所以不用仔细学等。针对这一现象,必须从端正学习态度上改正,正确认识音乐,音乐并不是简单的唱歌,音乐的培养正确的音乐审美认识。音乐审美教育能够提高道德情操和构造完美人格。音乐审美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熏陶感染人们,给人积极的正能量,培养人们的高尚情操与崇高理想。音乐是美教育能够促进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音乐美育能够净化、节制和规范人们的情感,增强群体的凝聚力和认问感。有助于社会稳定有序地运行。优美健康的音乐使人们精力充沛、精神饱满、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对未来充满希望,这正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希望的。音乐审美教育作为全面培养人的素质的手段,推荐全面素质教育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新世纪培养了高素质人才,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学生音乐学习心理分析,出现以下几种心理特征:第一,从众心理,很多学生就是看到别人上课随便唱两句,自己也就跟着随便唱唱,反正老师教了,我只要唱了就行,至于唱好唱坏就是另一回事,且上课我也没有违反纪律。第二,求知心理,这部分学生基本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是真正的音乐爱好者,他们从心底喜欢音乐,热爱音乐,渴望学习更多的音乐知识。他们上课时就会认真地听,认真地学,认真地唱。他们是调动课堂气氛的主力军。第三,局外心理,这部分学生属于那种既不调皮捣乱,但也不好好听课的。他们抱有:反正考试不需要考音乐,所以无需花时间去学习它,倒不如把这些时间用在看文化课上的心理。第四,消遣心理,这也是最普遍的一种心理,拥有这种心理的人数最多,这类学生一般这么认为:上了这么久的文化课,来一节音乐课就好好玩一玩放松一下,缓解学习的压力与紧张感。他们上课也是根据自己的爱好来学,是他们喜爱的歌曲,就积极演唱,积极配合,不喜欢的就各玩各的。针对这些心理,老师应该让学生意识到音乐不只是音乐,也是情感艺术,音乐中含有丰富的情感,以此陶冶情操;教师可以加入一些新鲜的教学方法,例如加入一些音乐影像,影视短片,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不是死板的说课教学,一节课下来死气沉沉。

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音乐课在整个学习中可以说是最没有压力的课程之一,因此,如果问学生喜欢音乐课吗?一半以上的学生的回答:是。他们的基本音乐素养水平也较好,小学阶段低年级的学生是通过教师,家长的教唱学习歌曲,高年级学生基本能通过电脑,电视自主学习音乐歌曲。但在音乐风格的喜欢上有较大的差异:1.不喜欢中国传统音乐:不喜欢的音乐中,其中中国民乐达到百分之二十五,而喜欢的音乐中,摇滚爵士乐达到百分之四十多,这也是民族文化的不振与世界文化的多元化所致。针对这一现象,应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接触多类型音乐;增强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发挥音乐教育的作用,促进音乐课创新发展。而音乐鉴赏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途径,要想让学生们走进音乐的世界,就必须让他们了解音乐。在学生小学阶段,对音乐还没有完全的认知,所以老师们的责任就是通过音乐鉴赏让学生来认识音乐。老师将适合小学生欣赏的音乐在课堂上给学生们放出来,让学生们沉浸在音乐的美妙世界,让学生们全身心得到放松。只有让学生们慢慢的去了解,认识音乐的美妙,学生才知道音乐能够使人愉悦。因为学生们只有自己沉浸在这个音乐世界的时候,才能用心体会音乐。实践远远比说教让人学到的东西多。

音乐鉴赏是一门艺术,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很难集中,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也比较差,如果选取一些单调乏味的歌曲就很难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小学的音乐活动中,歌曲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但是难以表现各种体裁和风格的歌曲,教师在乐曲的选材上受到了局限。音乐欣赏往往可以弥补其他音乐活动所选曲目在风格、体裁及艺术手法上的不足,让学生接触大量古今中外的音乐作品,能提高学生的音乐品味,开阔学生们的音乐视野,充实他们的音乐生活。通过音乐欣赏,提高孩子们对于音乐的品味和鉴赏能力,增强孩子综合能力。

对于小学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同时,还能够激励学生的自信心。面对繁重学科,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学生总会有打退堂鼓的心理,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在音乐的课堂中,教师要时常给学生放一些激昂的、励志的歌曲,必要时可以教给学生唱,作为平时的班歌等。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每节课,上课前先高歌一曲,振奋学生的心理,消除不良情绪,从而对学习能够保持着高度热忱。

音乐,能够将人类精神爆发出绚烂的火花。在小学音乐学科的教育中,不仅能够使学生在音乐中得到心灵的净化与升华,还能够汲取力量。教师要正确运用音乐教育的手段,从而促进学生得到健康的身心发展

结语: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在音乐这件事上,所以这就给老师带来了严峻地考验,老师要用自己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游戏中让小学生来学习音乐,也可以举办小型的歌唱比赛,让学生们快乐的学习音乐。小学生在听唱看的实践中体验音乐,并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享受音乐的全过程,教师要鼓励学生善于表现自己,结合图片的展示,语言的讲解,以及动作的表演等等一系列形式帮助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从而领略体验到音乐的精髓。充分发挥故事在学生音乐欣赏中的作用,让音乐带给我们无限的欢乐。总的来说,在学生的小学阶段,音乐的教育能够给学生的带来很大的益处,让学生们增强了对这个世界的美的认知,对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能力也大有好处,能够从小提升学生们的气质,甚至有可能挖掘某些学生在音乐方面的潜能。音乐最重要的是能给学生们带来快乐,让小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让我们享受音乐热爱音乐,最后让音乐真正服务于我们。

第五篇:语文参与式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探讨

语文参与式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探讨

有幸加入到“参与式”教育教学培训与研讨活动中,我既深感荣幸而又觉新鲜,尤其很多问题值得探讨。语文参与式学习活动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和谐发展为目标,以平等参与、丰富多 样的学习活动为载体,通过小组与班级形式,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涵养学生的言语 能力、思维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及其情感态度的语文实践活动。是对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具体化。开展参与式学习目的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

发展,在自然轻松的学习氛围中,通过分组活动的学习方式、自由的学习思想、自主的 探究精神、合作的学习态度,让学生体验参与学习的乐趣,体验身处民主环境的幸福,发现成功的途径与自我价值。参与式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过程性学习目

标,同时也是一种学习理念。参与式教学非常适合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适应新时期素质教育的模式,但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我觉得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以下则是我在组织参与式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愿能与同僚们一起参考、共同探讨。

1、教师必须做好精心准备,教学中不宜滥用,要有针对性、选择性,而且一堂课使用的形式也不宜过多,无论哪种形式,都一定要为教学内容服务。在学生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作适当的引导,不能不管不问,放任自流。

2、切忌生搬硬套分组讨论教学,不考虑学生天性、自我约束能力差因素。几经培训,都是把教师分成几个小组,然后教师再组织讲课,殊不知,这是误导。这样的印象是让老师以为参与式教学就是分组教学,便不顾班级具体情况,把班上学生分成几个组展开对课文的讨论,结果是听话的学生就开始默读,不听话的便集中在一起聊起了开心的课间生活,而性格较内向的同学则一般是坐着发愣,也不参与讨论,似乎课堂与他无关。课后老师便下结 论说新教法不能用。所以参与式教学不能仅仅理解为分组,而是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来。教学中还不难发现,不是每节课都分组教学,如果这样的话,既浪费时间,又不方便讲课,中小学生天性贪玩好动,分组便给他们集体说话、不思考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我觉得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自我管束能力和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后方可定策。

3、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层次化、多元化,利于学生发挥,让不同程度的学生能参与进来。我们在使用参与式教学法时,要充分考虑学生是由不同程度的学生组成的集体,他们的基础存在着差异,由于各自的家庭、所处的环境有区别,对问题的理解也就自然存在着会与不会的现象,或者说存在肤浅理解与透彻理解之别。因此,老师在设计问题时必需层次化、多元化,为不同的学生提供问题,原则是以大部分学生为主,兼顾少数基础好、理解能力强的学生。这样才能让所有学生有能力、有兴趣参与进来,并逐渐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4、老师要用好参与式教法,必须善于鼓励表扬学生,并能求同存异。在回答问题时,如果学生能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见解,而老师能面露微笑地进行评析,那么尽管他说的即使不对,老师也要肯定他的见解独特,积极参与,并指出期待更多的理解。我想这样的学生心里会像吃了蜜糖样高兴,感受的是老师赏识的喜悦,从而更努力的参与进一步地思考。

5、在参与式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过程中建构知识,但由于占用时间较多,班级交流的时间不足,出现完成教学目标时间紧张的现象。参与式课堂教学中,怎样解决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占用时间多,班级交流时间不足,教学目标难以完成这个矛盾,很值得我们教师认真思考。在教学中,既要保障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进 行知识的建构,又要保障班级交流有充足的时间,完成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上、教学策略上认真探讨。在备课上,可以安排学生对教学内容提前预习、搜集相关信息,减少自主学习时间;对课堂上学生讨论的问题要精心设计,既要考虑教学目标的达成,又要考虑问题的难易程度、质量及数量(学生在多少时间内能完成)。在教学策略上,在归纳总结时,既要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又要考虑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过程中知识的建构情况,对学生已经了解的、理解的、掌握的知识可以少讲、精讲或不讲;对一些学生理解困难、讲了也不懂的知识则不讲。教师通过精心备课、通过教学策略的调整,对课堂教学时间进行宏观调控,就能够有效的解决课堂教学中时间不足的问题。总之,我认为无论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有自己的利弊,其中关键在于老师的基本功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如果教学中教师在这方面能引起广泛的重视,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参与式教学法更有自己独特的魅力。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有创新意识,勇于实践,在不断的探索和改进中完善参与式教学的方式,我相信参与式教学法在社 会主义的教育事业中一定会大放异彩,会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实践、不断探索 的过程中日趋完善,充分发挥其教育优势,有效的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下载中学课堂教学行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策略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学课堂教学行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策略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作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初中作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不断深入,初中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更加突出,主要体现在重表达轻育人、重形式轻能力、重课堂轻生活、重......

    师范生存在道德问题及策略

    小学师范生职业道德修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培养高素质教师是师范院校的主要任务,师范生作为未来的教师,其职业道德修养关系到我们国家整个国民的品德素质。师德是师范生之魂。......

    中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和策略

    中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和策略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发展逐步和国际接轨,英语作为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显得越来越重要,我国大部分学校都将英语教学作为重点,......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创新策略思考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创新策略思考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让各个单位都更为注重“人”的重要性的发挥,只有让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作用,才能实现单位的更好进步。事业单位作......

    新教师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新教师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作者: 王庆欣|来源:| 点击数:2448 |时间:2012/4/5 14:39:36 每位教师的成长,都是从新教师开始起步的。教师的成长效益取决于前三年与前五年,......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单位:铜川市印台区红土中学 专业:初中英语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本人从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农村担任初中英语教学,所以凭十几年的教学经验自认为比较了解农村学......

    职工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思考

    论述题: 一、存在问题 按照铁路跨越式发的要求,目前职工队伍总体上还不能适应推进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的需求,职工队伍素质与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还有一定差距。 1、思想观念不适......

    干部作风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作风建设重于泰山 ——常宁市干部作风存在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常宁市委党校吕志勇 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形势下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和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