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华东师大学习体会--张翠芳
扬起理想之帆
——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高级研修学习体会
单位:刘家堡二中姓名:张翠芳学号:E59
十天的上海之行,我切身体会了色彩斑斓的大都市,直接感受了华东大学教育前沿的理论和理念,零距离接触了全国一流的教育专家,以及上海教育在全国的引领作用。我真是获益匪浅,收获颇丰。
1、紧张并快乐着
华东师大的学习,我最大的感觉就是两个字——‚紧张‛,日程安排紧凑、报告精彩、信息量大。每个人都想把能记下的都记下,把能带回去都带回去,以慢慢体会、感悟,和同事共同分享。虽然很忙碌,也很累,但却快乐着。可以说,这次十天的培训学习,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长进。无论从听报告到参观学校,还是从所见到所闻,每时每刻,都让我有所收获和感动,加之来各校的老师们集聚一堂,我们在碰撞和交流中尽情地享受着学习的快乐。十天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是必将沉淀下美好而永恒的东西,需要我们慢慢梳理、慢慢品味。
2、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境界。
这十天的学习,让我充分了解了许多的教育理念,也让我开阔了视野。可以说十天的学习见识胜过十年。以往在学校里,难得有这么长时间外出学习的机会,说是井底之蛙也不为过,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自己无从而知。有些是书上写的,有些是电视、电影上的,百闻不如一见。这次外出学习,大大开阔了我的眼界,看到了许许多多的新事物,接触新观念。
3、提高了教育理论水平,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
以往在学校,平时忙于教学工作,很少有机会静下心来读书,也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我们的头脑不断地被专 1
家们先进的理念刷新着,我们的思想也不断地被教授们精彩的报告撞击着。让我对传统教育、现代教育及素质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对教育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对开展教研活动的方式更加明确,无形中提升自己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为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具体地说
1)李政涛教授——‚爱自己,就要栽培自己。‛
李教授随叶澜教授,深入教学一线,研究《新基础教育》,学识广阔,境界高远。李教授的授课方式很独特,他思路清晰,语调平和,一边讲一边把一些关键的词语在电脑上直接打出来,与我们互动交流。从李博士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案例,每一处结语中,都强烈感受他自身这么多年从‚生命自觉‛到‚智慧自觉‛的修炼。如在讲《让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从‚有效课堂教学‛谈起》时,他送给我们的一句话‚爱自己,就要栽培自己。‛他的思想充满哲理,富有教益。
他认为教师的真正价值,应体现在有高较的生命价值取向,追求‚智慧自觉‛。在谈到什么是教育智慧时,引发我们思考。智慧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己快乐,也能给别人快乐的人;智慧的教师把自己当成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把学生当成学生,把自己当成自己;教育智慧首先是发现儿童的智慧——发现他的特殊性、差异性和复杂性;教育智慧是善于开放生成的智慧。是的,智慧是在不断思考中的领悟,智慧是在不断坚持中的通透,智慧就是用‚爱‛和‚自觉‛构筑的与学生共同走向生命自觉的历程。当学生绽放幸福笑容的时候,作为教师的我们就享受到了智慧的境界。从他身上还学到了一些更为适用的东西:
①一节好课要做到五个‚实‛:(1)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2)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3)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4)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5)有缺憾的课,即真实的课。
②上课要掌握‚三个原则‛,即‚三教三不教‛:一是学
生已经会的和懂的不教,只教不会不懂的;二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能读懂的不教,教如果你不教学生学不会的,或者教了之后会更有进步和发展的;三是你现在教了,学生也不会也不懂的,不教。
③上课必须明确‚五个点‛: 知识训练点;能力培养点; 方法习得点;习惯养成点;考试关注点。
④什么是一堂好课:一是看学生,看学生变化了没有?发展了没有?二是看教育效果的持久性,走进课堂与走出课堂是否一个样?三是看有无生长感。要想使教学具有生长感,需要找到‚三个点‛:一是找到‚挑战点‛,给学生一种挑战;二是找到突破点,突破难点和障碍点;三是找到提升点,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提升。他认为‚不生长‛的课堂是无效的课堂,‚被生长‛的课堂是僵化的课堂。
2)周彬教授-----《课堂密码——对课堂教学的深度思考》
周彬博士主要从事学校教育原理和学校管理研究,近年出版的专著《课堂密码——对课堂教学的深度思考》中更多地关注打造‚有效课堂‛‚有趣课堂‛‚有序课堂‛,重视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角色的全新定位。在讲座中,周彬博士以风趣幽默的语言,生动具体的实例,诠释了‚课堂因联合而有效‛的重要观念,并且向大家具体阐释了‚‘教什么’和‘怎么教’的联合‛,‚教师和学生的联合‛,‚教学和学习的联合‛,‚储存和提取的联合‛。听这样的讲座‚解渴‛,‚解乏‛,‚有效‛,有助于反思和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
教授们的演讲一个又一个深入我们内心,涤荡我们思想。每一次的学习,我们面前就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们看到一个崭新的世界,享受一种收获的幸福感。让我觉察到我们与他们的区别就是教育家有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一个教师的价值,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正如于漪老师所说‚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要一辈子学做教师!‛听完这些报告使我重新审视自己,同时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今后发展的空间,使原有的专业成长目标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和提升,树立了终身学习的意识,促进自己专业成长。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所要做的就是要脚踏教育的大地,仰望教育的星空。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第二篇:张翠芳品管部工艺流程工作总结
品管部工艺流程工作总结
品管部工序流程:织袜流程---分级流程---外观检查流程---染色操作流程---判色流程---挑丝流程(抽检流程)---产品包装操作流程---核对上个班次丝饼量---复查上个班次挑丝有无错误(---退货翻包流程)
其中产品包装操作流程:套袋---装箱---打标签---打包---成品区
丝车从前纺推到品管部待检区域,应拿下传递卡进行核对,主要核对传递卡上的纸管颜色、丝车编号、产品规格和丝车上品种等是否一致,不一致的找前纺核对修改。
外观要求检验评定
A.1要求
A.1.1外观分为优等品(AA).一等品(A).合格品(B).三个等级,低于合格品的为等外品.A.1.2外观项目和指标值见表A.1。
表1.外观项目和指标值
A.2检验 A.2.1条件
工作点的照度大于或等于400︱x,周围环境应无其他散射光和反射光。目测距离为0.30m~0.40m(检验丝筒毛丝时为0.20m~0.25m),观察角度为40°~60°(检查丝筒毛丝时与目光平行)。A.2.2设备 A.2.2.1 照度表。A.2.2.2 分级台(车)。
A.2.2.3 磅秤,适宜的称量范围,精度为0.5%。A.3检验步骤
A.3.1 用照度表测定工作点的照度。
A.3.2 在分级装置上转动一周观察筒子的两端面和一个柱面。A.3.3 对每个被检卷装按A.1.2要求粘度项目进行检验。
A3.3.1 检验毛丝一丝条呈毛绒现象或单丝断丝头凸出于复丝表面,对着光线能够看到为准,以根数记算、记录。A.3.3.2 检验丝条僵丝、紧点丝、棉花丝。
A.3.3.3 检验污渍以目的目测能够看到的油丝、锈丝以及用水清洗的斑迹,以面积计算、记录。
A3.3.4 检验蛛网丝(绊丝)是以筒子两端存在丝条脱离正常卷绕轨迹的数量和长度,长度≧2cm开始以根计算、记录。
A.3.3.5 称取卷装的质量,扣除已知的皮质量,该净质量即为筒重,准确到0.5%。
A3.3.6检验色差以卷装内和卷装间色差为准,然后对照会卡判定,记录。
A.3.2.7检验卷装成型,筒子无卷装过硬、过软、三个面凹凸不平及卷装位置不当现象。A.3.4记录结果。A.4综合定等
以外观项目中最低项的等级定为该卷装的等级。
产品包装操作流程
1.核对传递卡上的丝车编号、批号、纸管颜色是否一致,不一致要及时反馈,同时要核对传递卡上的总数与现场总数。
2.依次将每一车的丝饼套上相应规格的塑料袋,塑料袋要把袋口张开避免手划伤丝饼或丝饼塌边。
3.核对数据确认无误后,将丝车推进相应的包装区进行包装,根据包装物上实际批号、等级、筒数,再打印相应的标签,并且需要及时发现错误,及时修改(重打标签)。对于小包装降等(断头)的,应分开包装。对自己打印的标签进行检查核实后,再贴在包装箱的方格里,要贴正,不能歪。
9.包装好的货物经由打包人员打包好后,按批号、等级等存放,通知仓管及时入库,经过扫描后同时跟仓管核对打包完的数量与入库数量是否一致,不一致的查找原因。包装过程需注意:
1.每个卷装应有一个保护层,应保证其不受损伤。
2.每个包装箱内的卷装大小应尽量均匀。不同品种、规格、批号、等级要分别装箱。
3. 每批产品应附质量检验单。
创一部张翠芳2013年10月25日
第三篇:张翠芳纺丝制造部工艺流程工作总结
纺丝制造部工艺流程工作总结
时间一晃而过,转眼间为期8天的纺丝制造工艺流程的学习工作就已经结束了,首先感谢公司各领导给我学习知识,展示才能、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这段时间是我人生中弥足珍贵的经历,也给我留下了精彩而美好的回忆。
接下来,我想就这8天的工作来谈谈:
刚到创造者公司的第一天,我们领导就带我参观了整个纺丝制造的工艺流程,大概的了解了下公司车间的运转。同时我对公司的规章制度、公司性质以及公司环境有了基本的了解。到厂的第一天,王科长就亲自带我了解了公司操作流程,从四楼的原辅料投放,到三楼储存罐与螺杆挤压机的操作作用、控制室操控等,二楼纺丝车间与组件室的工作安排,再到一楼卷绕车间的工作需要,让我对纺丝工艺有了最初步的认识。
紧接着,我们当然首先是熟悉整个公司的工作环境,对各个车间的各个部门的所在位置进行了一定的了解,以及每个车间的每条生产线的分布和工作状态都有了初步的认知。只有说熟悉了自己的工作环境,才能够更好的展开工作。
然后就是进入到车间各个流程的学习了。在科长的指导下,我对调配油剂的工作有了初步认识(生产POY产品,油剂浓度为8%,即840公斤水、80公斤油;生产FDY,分两种:一种是油剂浓度为7.5%,800公斤水、70公斤油;另外一种是油剂浓度为12%,800公斤水、116公斤油),对原材料,辅料的程序和配油设备等都有了基本了解,如:在调配油剂时,还要添加相应的防腐剂,以达到杀菌、抗腐、保鲜功能。认识到配油工作关系到原丝质量的好坏,同时对切片的每日和每月的投放量以及熔浆过程(切片经过螺杆挤压机高温高压作用熔化成浆,然后经过计量泵分离出的各组件形成丝条)都有所了解。在纺丝车间,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每条生产线对应有哪些纺位,每个纺位所对应的机台,深入到具体工作中,可以了解到每个组件对应的规格,以及组件出丝情况。负责纺丝的人员工作内容基本上是:刮板→喷油→分丝→进油嘴→进导丝钩。与此同时,她们需要打扫好纺丝车间各处卫生,在需要更换组件时,协助组件室工作人员进行更换。一个好的产品需要一个好的辅助工具来支撑,在组件室里,我们可以看到组成组件的各种零件,各组件都是要经过严格组装并检验才能用于生产。纺丝工艺操作流程中,与纺丝紧密联系的自然就是卷绕生产了。卷绕生产车间的纺位数对应于纺丝车间的纺位数,这两个生产车间的操作运转是连在一起的,只要其中一个纺位停止工作,相对应的另一个纺位也就会终止工作。
卷绕生产工作人员工作过程中,在卷绕开始前,用酒精喷在干净的白抹布上,用力的清洗热辊、分丝辊和导盘,干净完好,然后用纯净水清洗网络,用牙刷清洗。清理钢平台上、及死角设备卫生,做干净后使用吸枪吸着丝依次过切丝器、预网络、导丝棒、十二槽轮导丝器、1、2辊、热箱内3、4辊、主网络,其中绕辊的速度不得太快,到5辊分丝,然后检查丝路是否正确,有无分错和交叉现象,然后再经过断丝传感器、导丝钩垂直再进入卷绕机器,在之前先观察纸管颜
色和产品型号是否对应,确认无误后,经牵伸网络后进入高速卷绕头自动旋转的纸管开始卷绕。满卷落筒时,先把丝车拉到纺位前、先落A面顺序摆放。落筒前保证双手干净,把前3粒落出后,接着按住推出按扭、缓慢的将丝落出、摆上丝车后,在相应的纸管内贴好锭位号与落筒时间。当纺丝车摆放满后,写好产品质量传送卡并在上面贴好产品标识,推到品管部待检。
车间生产最极致的追求应该是人与机器的和谐统一,我们力争了解每一台机器的每一个特性,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的对症下药。处理问题时我们会将问题分成几大类,如处理毛丝,有些是机台的某一部件如导丝钩、网络盒、带伤热辊等在丝路上与丝有摩擦造成丝的刮伤形成毛丝;有些则是由于工艺数据不能够完全适应该机台造成诸如张力大小不一等原因引起毛丝;当然还有些则会是人为的原因,机台的卫生与人的关系是最为紧密的,类似挂毛、油污、飞花等引起丝的降等是可以通过提升员工素质与技能尽量减少的,所以需要人与机器的统一与和谐,当每一个员工都能够理解为什么车间要求和规定上班期间要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并执行时,如此一来人的原因就得到了解决;丝的条干不匀率、伸长、网络、染色等物性指标都可以在生产中通过改变参数得到改变,与此同时当某一个指标出现偏离就会影响丝的质量,关注质检的反馈及时了解丝的品质的动向同样是工作中重要的一项。
在工作的闲暇之间,在同一些工作许多年的公司员工的交谈中,深知,在工作岗位上,有着扎实的工作知识能力才是基础,但怎样处
理好与同事的关系,为自己和他人的工作创建一个和谐的氛围,又是那么的重要。
创一部 张翠芳
2013年10月22日
第四篇:赴华东师大学习体会
心在哪里 智慧就在哪里
————赴华东师大学习心得体会
非常幸运地参加了区教育局组织的赴上海华东师大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学习。这些天的学习,专家教授言谈之中充满哲理的思考让我深深的感到这是一次启迪智慧、涤荡心灵、激发智慧、终生难忘的学习之旅。在培训班上,我领略到了众多专家的精湛理论和人格魅力,真是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们收获着、快乐着、成长着,真可谓“期待而来满载而归”。
一、专家们精彩的讲座提升了我的教育理念。
高级研修培训班为我们创造了条件,搭建了一个与大师零距离交流的平台。无论是王斌华教授、吴亚萍教授、还是李政涛教授和程华教授„他们渊博的学识,钻研的精神,风趣的讲座,都让我们在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明晰了教育的真谛。
教授们站在理论的高度,阐述了各自的研究成果。使我们眼界大开,多角度、前瞻性的讲座,使我的教育教学理念得到更新、相关知识结构得到完善,我们享受着心灵碰撞带来的震撼与兴奋,享受着精神洗礼带来的幸福和愉悦。《备好一类类课——在教学转化中促进学生养成》是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吴亚萍教授的讲座。吴教授根据自己对教学的长期观察和研究,用翔实的课堂案例,生动分析了我国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问题,并介绍了新基础教育中课堂教学教育的转化难点及策略。她的“备好一类类的课,才能上好一节节有关联的课”,以及“三放三收”的教学过程设计,让我重新认识了观课的意义与评课的实质。“心在哪里,智慧就在哪里”这是吴老师的点睛语,也会成为我成长的座右铭。培训中,我按要求认真撰写学习心得,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思考,并不断梳理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有了很大的提升。
二、智慧需要教师有终身的学习力
优秀的教师需要有博学多才、视野广阔、令人折服甚至崇拜的学识魅力。她是一名优秀教师的底气所在,是来自于长年累月不断学习、吸收文明的成果。富有学识的教师会为学生开智引慧,为学生打开知识之窗。但我们许多人在庸庸碌碌的工作中却失去了学习的能力,认为就是这样了,结果是教书教了三十年水平只有三年。通过这次的学习让我重新认识了教师这个职业并让我产生了无尽的向往。
教师的成长源于内心的觉醒,而内心的觉醒源于对幸福的追求。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个很时髦的话题,也现实的话题。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教师绝不能坐吃山空,只做知识的消费者,而需要做个终身学习者。只有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更新自己的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观念,影响自己的教育行为。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只有走专业化成长之路,才能成为适应现代教育需要的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创造条件完善自我,拥有智慧,把教书育人当作事业来追求,我们才会由从业到敬业最终乐业,才会由教书匠成长为真正的数学教师。教师是一个平凡的职业,但是不平庸。也许,我没有成为教育家,但是我依然可以享受教育的幸福;也许,我没有桃李满天下,但是我依然可以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三、用心为学生的发展浇水捉虫。
新课程改革将课堂还于学生,以学生的学为主。过去的教学我们关注的是知识的积累,现在我们不仅要关注知识,更要追求学生的养成教学,即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体验、探究、整合;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做好自己的定位,我们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伙伴、鼓动者、裁判甚至是学生的欣赏者、供学生分析批判的参照物或靶子。其次要转变思考的维度,不应仅仅思考把什么给学生,还应思考把什么东西不给学生,什么东西用什么方式给学生可以给学生带来最大的思考和收获,什么样的教学行为可以给 学生带来激励性的评价。再次我们还要有转变教学成果意识,它包括有我们教给学生的知识、还应有方法、能力、意识,更有教师自己做人和做学问的态度。加深对“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这一基本教育理念的理解和认识,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学生就像植物,需要浇水、施肥、治病、捉虫,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自由发育生长。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多读书,广读书,在读书中积累,在读书中反思,在读书中成长。
2、阅读一些和自己业务相关的教育教学杂志、书籍报刊,从中汲取精华,运用到实践中去。
3、选取一些名师、名家的案例在课堂上加以实践。
4、通过系列的学习与研究,使自己成为一位“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与时俱进”的新型教师。
我们要做一个有“心”的教师,当我们把心放在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中,智慧就会在那里生根发芽,开花长大。是啊!心在哪里,智慧就在哪里,只要有“心”,我们就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心在哪里 智慧就在哪里
-----赴华东师大学习心得体会
焦艳芬(B06)
刘 家 堡 联 区 2012 – 6-22
第五篇:华东师大学习体会
华东师大学习体会张满利
2013年11月9日至11日我有幸参加滨海新区汉沽教育中心组织的教研员培训,在这三天的学习培训中,我们聆听了华东师大四位教授的精彩报告,使我感悟颇多,受益匪浅。他们的报告,带给我的不仅是知识上的收获,更是能力的补充。培训的时间虽短,但给了我强烈的感染与深深的理论引领,让我明确了教研员的角色定位,深刻地领悟了一种理念、强化了一条规律、掌握了两个方法。现将学习具体体会总结如下:
一、树立学科教学意识向课程意识拓展的理念
通过吴刚平教授的《课程改革的深化问题》和杨向东教授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生学业评价》的报告,使我深刻的理解到教师的教学要树立学科教学意识向课程意识拓展的理念。学科意识是以学科内容体系为中心,注重学科知识的讲授,而课程意识是以人为中心,着重提高人的科学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学科知识的讲授要渗透在学生生活的具体情境中,使学科知识能够得到应用,真正体现本学科的教育价值。学科教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掌握知识和解题能力,课程意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是真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深入领会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中的规律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每位教师都知道,也能说出一些规律,但是在实际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细节教师把握的不是很好。通过聆听胡惠闵教授的《教学设计的依据与方法》报告,使我对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领会更加深刻。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最应该掌握的三个遗忘点:第一个遗忘点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由此可见课后的小结至关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课后小结的研究,而实际上大多数教师更多去研究课的导入而忽视了小结,教师在教学中深入研究课后小结,特别是加强学生的课后自主小结,学生的学习效率会更高;第二个遗忘点是八小时以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针对性的布置家庭作业,家庭作业在学生掌握知识中的作用不可小视;第三个遗忘点是24小时以内,足以体现第二天的早自习的重要性,教师应充分利用早自习是时间加强知识的巩固。学生学习的知识的遗忘是有规律的,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规律更有效的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三、学习到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教师研究课的方法
(一)吴刚平教授的《课程改革的深化问题》报告中学到了教学方式的变革,我们教师所面对的授课内容有不同的知识分类。这些不同的知识分类代表不同的知识解决方法:针对事实性知识(学科知识),学科前提性规定的知识必须记住,这是硬性规定是逻辑思维的起点,这类知识解决方法是采用记中学,即理解、记忆、再现、判断等方法让学生牢固记住;针对方法性知识(学科方法、学习方法),这类知识需要学生通过观察、阅读、思考、尝试交流、讨论等等方法学习,即所谓的做中学,这些知识是教师的讲解很难做到的,只能让学生动手动脑实际去做;对于价值性知识(学科意义、学习意义),需要通过学生的体验、反思、权衡等方法学习,即悟中学,这就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领悟才能够得到。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针对不同的知识分类采用相应的学法指导,有些教师上课很累可能是将本来让学生做中学和悟中学的知识以记中学的方法教给学生,不仅仅是教师很累,学生很累,更主要的是学生的收获很少。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先学后教,教师要尽量少讲,只讲学生不会的知识。
(二)通过聆听安桂清教授《以学习为中心的课例研究》的报告,使我认识到教学方法是情境化的,没有固定的范本。教师在研讨过程中应该做课堂上事实性描述,而不是做判断性的言语。平时研讨课进行研讨时的中心问题应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何处是顺利的;学生学习过程中何处有障碍;教师在教学的实践中学到了什么。教师在教学评价中应关注学生是否学得好。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进一步了解了教研员工作的宗旨,教研员的岗位要求,在新时期里,教研工作如何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使自己找准了角色,找准了位置,明确了责任,明确了目标。通过培训,感觉到心头的压力很大,也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一个老师到一个教研员的差距!教研员是教师中的教师,是教学中的评价者、监督者、管理者、研究者,是教学改革的带头人,肩负着教育的重任。我想:自己要成长为一名教研员,还要不断地学习,向专家学习,向同行学习,向有经验的教研员学习,并注意与自身的工作联系,活学活用,逐渐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这次培训是短暂的,但是留给我的记忆与思考是永恒的,我将以自己的不足为起点,让“差距”成为自身发展的原动力,不断梳理与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断成长,为使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教研员而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