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苏州市初中化学教师解、评题赛

时间:2019-05-15 10:03: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年苏州市初中化学教师解、评题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年苏州市初中化学教师解、评题赛》。

第一篇:2013年苏州市初中化学教师解、评题赛

2013年苏州市初中化学教师解、评题赛

A卷评析及参考得分点

一、综合评价(依据下列要点给分,其他合理答案亦给分)

1.试卷性质和命题范围试卷属于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用,范围九年级上册教材(1分)。

2.试卷结构及分值 全卷满分为100分。试题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列式计算题四种题型。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非选择题共6题,共40分(1分)。

3.难易度比例 参照学段仅是上学期期末,故全卷难度系数控制在0.80左右。试卷中容易题(难度系数在0.7以上)中档题(难度系数在0.4~0.7之间)、较难题(难度系数在0.4以下)的比例大约为8︰1︰1(1分)。

4.有关要求

(1)命题基本体现课改理念,能依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着重考查相

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试要求(1分)。

(2)试卷主要考查九年级上册的主要知识,试卷中主要以身边的物质为考核对象,实验题

分值约为20分(2分)。

(3)试卷每题的题号和选项字母及其有关数据均能使用Times New Roman字体编辑。试卷

以教材为范本改编题为主(1分)。

5.存在问题(以下属于非科学性错误的问题)

(1)图形题分布不匀称,第1、4、5页接连有2图或表,其余页面无图。图中标注的字体

字号不统一,且仪器图和框图均为不清晰的扫描图(2分)。

(2)试卷排版不够规范。段落起始留空不统一,有的试题二级序号标注字体、字号不统一。

试卷主体部分字号小于5号宋体。答卷的评分标准不够详细(2分)。

(3)考点重复、雷同点过于明显。如“铁燃烧”出现4处:第2题A选项、第10题C选

项、第13题B选项、第36(2)题(1分)。

(4)答案前后试题互为提醒:如第12题题干问“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答案是铝为B

选项,但第24题C选项又出现“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语句(1分)。

(5)元素质量分数或比例计算均集中对有机化合物,如第19、26和30题;且对选择题的计算要求偏高,如第26的D选项由元素质量推算分子中原子个数这是高二年级的要求;第30题有机物燃烧后各成分的检验、测量的过程很复杂,而且又是不完全燃烧的情景,对于刚刚学习化学才一学期的初中生不适合(2分)。

二、亮点点评(每个要点1分,其他合理答案亦给分)

1.作为启蒙化学开始教学的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多数题目的难易度比较适中。

2.第23题利用高科技灭火瓷砖作为信息,使得考生通过解题考试达到学习新知识的目的。

3.第35题框图题给予信息比较具体充分,重基础、重能力,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网络。

4.题干情景注意到联系生活、生产实际的题目约占25分。

5.图表、选择、简答和计算等题型呈现形式多样化。

三、失误剖析(每个要点1分,其他合理答案亦给分)

1.第2题:“铁丝”打成了“铁比”,也许是五笔输入法的误笔。

2.第16题:A选项内容“原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当作错误选项属于科学性问题,因为氧化还原反应中存在电子得失,原子可分为原子核和电子。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对于氧化还原反应没有提出要求,在沪教版九年义务化学教材中也是回避的。

3.第20题:题干化学方程式中生成物水的分子式错打成“H2O”,即其中2应该是下标字体,正确符号是“H2O”。

4.第36题:第(3)小题的题干情景失真。一定量的固体氧化铜与一定量的稀硫酸作用时,往往稀硫酸要过量较多且在加热条件下,固体氧化铜才能充分地较快溶解。否则稀硫酸既不过量又不加热,固体氧化铜溶解反应的速率会越来越缓慢,很难达到“恰好反应”的理想状态。

5.第36题:其中第(3)①小题“滤渣B的化学式”的提法是错误的,因为根据题目内容推断滤渣B是混合物,其组成成分不确定无法写出混合物的化学式。只能设问“该滤渣B中所含物质是什么?”。

四、改进建议及其他(每个要点1分,其他合理答案亦给分)

1.加强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研读、分析,提高把握学科研判、解析等能力。

2.加强利用计算机软件对试卷规范排版、作图、优选字体字号等训练及其素养能力的提升。

3.要制定针对考试范围及其题型、题量和内容的“命题双项细目表”,避免知识点的重复无效考查。

4.计算题编制要遵循“真实的、有用的和实验的化学”课程理念,杜绝凭空捏造、想象虚假的计算情景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之不良倾向。要用“计量”统摄引领“计算”,实现实验与计算的融合。

5.框图题要从纯粹的、抽象的物质之间简单关联转化类题型向有具体实验制备或工艺流程类题型转化。当然工艺和实验制备流程要紧密联系初中生能够理解和教材、课标内容要求的实际,不可将高中、大学和复杂工业生产的内容下放到初中化学中进行。

第二篇:2012年楚才赛题全解

童真迷失 青春失重

——2012年第28届楚才作文竞赛赛题点评

离开武汉一段时间了,忙着融合教育丛书《美丽语文课》的出版。忽然接到我们老师传来的楚才赛题,才惊觉时光重现,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我非晏殊,但对时光的体验,即便穿越千年,也依旧是新鲜的。为这份美丽保鲜的,是武汉的爸爸妈妈们的热情。比赛刚落幕,就有武汉妈妈QQ我,想听听我对赛题的评价。今天终于腾出一段时间来看赛题,定睛看了一会,看出一点安慰,几许伤感。从赛题看来,楚才比赛虽冠以国际字样,实则已陷入中国式应试泥淖,虽努力着要出新、出奇,却误入歧途,新奇变成了怪异。

这个观点是相对楚才比赛在武汉的影响力而言的。对于陷在教育怪圈里挣扎的家长们来说,只要是一根哪怕只带有隐晦意义的稻草,都会花大功夫去抓的,作为一个带有官方性质的、具有导向意义的、甚至伴随着功利的暗流涌动的比赛,如果应试不像应试,文学不像文学,这无疑会为劳碌的家长和孩子们带来更多困惑。当我们想到赛题要努力让人意外的时候,应该想一想“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当然,对于优秀的写作者来说,题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角度和写法。

来说赛题。

一以贯之的“诗歌除外”,明确了比赛距离文学的遥远。尽管新课标里“必背古诗”的数目又增加了,但诗歌只被用来招摇、炫耀、发神经的现实地位并没有任何改观。与诗歌同样命运的,是这个比赛,只不过用比赛来招摇、炫耀、发神经的主角换成了培优机构。背诵诗歌可以往脸上贴金,炒作比赛则是往兜里捞金。这么说来,诗歌还是生活在明亮处,可惜楚才比赛将它“除外”了,多少有些遗憾。

一以贯之的“第三道题为科普科幻类命题”,显示了搭建一个比赛工程的不容易。中国本来就是一个喜欢搭建工程的国家,一任领导一定要搭建一批工程的,实在,看得见,才能作为向上的台阶。但作文比赛非要以这样的命题方式,的确是把自己逼进了狭窄的胡同。如果真想写科幻,这次比赛的三十道题目中,那一道不能写呢?比如我把三年级的“真逗!”写成一个科幻故事,还显得比“小动物狂欢”好写多了。“小动物狂欢”这个题目有很大局限性,孩子如果写此题,容易流于仅对一个狂欢场景的叙述,三年级的孩子很难突破出新。——其实赛题要求中只说“第三道题为科普科幻类命题”,并未说前两道题必须写实。前两年我批评命题中的科普科幻与童话之幻的混淆不清,今年此现象得到较大改观,至少除了三年级的“小动物狂欢”和初二的“密林深处”之外,其它题目似乎很明显地科幻起来了。科幻题出彩很难,是因为对写作者的要求比较高,既要有相当的科学素养,还要有极具创造力的想象;既要有幻境的形象功夫,好要有情理的细致体验。应该说,这种纯粹形式意义上的“科普科幻题”,作为现场竞赛题并不合适。当然,很多人提前备好稿子现场去套的,并不受此限。

科幻题中出现了一个很离谱的题目,四年级的“彩虹上的家”,彩虹雨后才有,短时就会消失,上面安家?莫非是说“人造彩虹”,或者是说“天上人间”?如果把彩虹比作一种精神愉悦倒是可行,但这个题目作为“科普科幻”令人费解,何况是小学四年级的。

说说前面两题。

三年级的“真逗!”和“同桌冤家”两题,是假装天真的典范,明显是一个成人视角的命题。

前一题“真逗!”加上了一个感叹号,强调了这个“逗”的程度,还配合一个“真”字,更加突出了对“逗”的要求。可惜的是,在孩子眼里,没有“逗”,只有好玩、好笑。所以此题如果写一件特别好玩、好笑的事,倒是应题了。如果写一写小动物,应该更容易出趣。三年级孩子的眼里,人的趣远远没有动物的趣更吸引他们。

后一题“同桌冤家”,化“不是冤家不聚头”之意,“冤家”这个“老”词,有较大的年龄,的确有点为难孩子了。如果能大约感知这个词的“似恨又爱”的意味,写一点与同桌老闹别扭但又容易和好的故事,就是切题。但是,三年级孩子连自己的喜怒哀乐都还处在盲目冲动状态,要来提炼“冤家”的复杂,真不容易。不过,看历年楚才,都有天才儿童出现,小小年纪就懂得“心灵美好”、“人类博爱”,虽然我带课十多年了也没遇上一个真的,但天才作文就是在比赛中出现了,我也只好仰望一下。

四年级的“小纸条”和“自作聪明”,是两个很有意思的题目,实在,生活气息浓厚。“小纸条”一题,不要局限在课堂上传小纸条的套路里,尽管出题老师可能有此预设。这个小纸条的后面,可以有很丰富的故事。如果试着先确定是谁写给谁的小纸条,比如妈妈写给孩子的,孩子写给老师的,小猫写给蝴蝶的,等等,再来探究后面的故事,就可以拓展了。对于不写套文的孩子来说,这应该是一个很容易激发创造力的题目。

“自作聪明”有“弄巧成拙”之意,题意的准确理解不容易。但理解了之后,还是有故事可写。自作聪明的结果,可以有两种指向,“自作自受”,或者“因祸得福”。如果这个“自作聪明”的事情,还有一个非常好的出发点,写成“好心办了坏事儿”,更容易写出一些意味来。不过,这个题目其实写成童话更容易。

五年级的“美景·美境”是一个怪异的题目,这两个词用一个点组合在一起,貌似并列关系,实则递进关系,但纯属画蛇添足。景为实景,境为心境,由美景悟到美的境界。但美境一词的携手出镜,实在是让人大跌眼镜。构思此文,可摒弃“美境”,单从“美景”切入,确立“景”的对象,是物景,还是人景,然后找出“美”的本质,是自然美,还是社会美、心灵美、情感美,等等,这美的本质,就是“美境”。此题对于五年级而言,难度大,有挑战性。因为有“景”、“境”这样带有抒情的字来做题,又容易让很多孩子流于空洞的华丽。

“第一次碰壁”是个实实在在的题目,碰壁就困难、麻烦、失败,但这个题目的陷阱在“第一次”,第一次,说明以前没有过,以前为什么会没有?是过多地被呵护?是过分的优秀?是过头的自信?这是此文主题挖掘的重要基础,使“碰壁”不再是一个孤立事件,而是一个成长符号。

六年级题目“面具”,有童年不能承受之重,少年老成,故作深沉,很是别扭。面具当然是带在脸面上的,一为遮挡,二为美化。面具有实物,但更多的是无形。生活中的人,多有双面或多面性格,有优有劣,有善有恶,这都与面具有关。这个题目虽然有很丰富的内涵,可以写出曲折的故事或者复杂的人性,但对于六年级而言,并不合适。这种刻意拔高的题目,并不能展现一个比赛的档次和水准,相反倒有虚张声势之嫌。

六年级题目“插曲”比较有味。对于日常生活来说,插曲应该是那些有异于日常的特殊事件,这个选材范围就很大,甚至可以扩展到生活经历中的某一段特别的记忆,比如当过一段时间班干部,交过一个好朋友,经历过一段小小冒险,体会过一段孤独寂寞,等等。也就是说,只要发现了生活经历或生活事件的某种特殊意义,就可以写出一段耐人寻味的“插曲”。当然,如果哪位作者将此题写成对某部电影或电视剧的插曲解读和联想,应该也是切题之作,仍然是可以很好地融入生活、写出新意的。

综观小学赛题,成熟有余,童真不足,仿佛我们武汉的孩子已经百炼成钢,有限的人生已经直接跳过了童年这一环节,个个都是小大人了。孩子背负的沉重已经够多,奥数,英语,小升初,再加上楚才这一码,反正债多不愁,虱多不痒了。不过,如果特别注重抒心的作文都不能帮孩子适当释放一下童年的压抑,那么还有什么来拯救童真的迷失?

再说说初中赛题。初一的赛题“台阶”,是一个意味深长的题目,相对初一来说,颇有难度,但值得挑战。台阶与楼梯不同,楼梯前面可能是家,是教室,但台阶前面是高处,是风景,也许还是寂寞与荒凉,等等。台阶与山路亦不同,台阶是人工的,有章可循,一步一步都可以踏实。台阶的基本内涵表现在一级一级向高处去,重点不在路,而在行走的人。向上行走的姿态,决定了“台阶”的美丽。因此,这是一个写生活状态的题目。告别小学走进初中,的确应该认识一下自己的生活状态、学习状态,看看自己是不是在往上走。——这并不是非要强调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我们可以将向上的台阶理解成无法逃避的人生过程,那么,选择以怎样的姿态向上行走,就显得特别耐人寻味了。

初一的另一个赛题“QQ上的留言”,有点搞人。QQ虽然是现在比较流传广泛的沟通渠道,但我真还没见过哪个出题的会以企业产品做标题,并且为什么是QQ,而不是msn、新浪uc、百度hi、Email或者手机短信呢?这种出题属于落伍的赶潮流,题目本身也没有内涵和外延,给个提示而已,写人或者写故事都可以。当然,平庸的题目也可以写出精彩的作文,关键看对留言内容的预设。

初二前两个赛题,第一题“宽容”就不说了,标准应试题,道德至上,人品第一。要想出彩,得看能否找到真情。第二题“校园潮人”再显怪异,潮人,一般来说,应该是思想超前、引领潮流、引领时尚、富有个性的人,但“潮人”这个词似乎是个新词儿,其定义尚未明确,比如我要将“潮人”理解成“湿人”可不可以呢?(开玩笑。)这种将“潮词”做标题的,命题态度不够端正啦,让我以为这个比赛是一个民间自娱的比赛呢。即便按一般意义来理解“潮人”,关于校园的被引领的思想、时尚、潮流、个性的话题,也是纸上谈兵。除了学习,其他方面的引领者会是什么命运?不说也罢。给此题评价:此题有风险,要写需谨慎。呵呵。

初三赛题“惜”,也是怪异得不行。这个字单独出现是什么意思?应该是哀痛或者爱怜之意,当然如果与其它字组合成词,就衍生出丰富的意思了。显然,此题是需要孩子来组词的。所以这是一篇组词文章。问题是,这个题目明明白白就给这么一个莫名其妙的单字。如果你非要按照单字题来写,估计出题老师自己就懵了。——你能写一个关于哀痛或爱怜的故事吗?可能说你偏题的。当然比这个单字题更怪异的是高三的“欲”,后面讲。

去年的楚才作文比赛也出现了三个单字题,看来是好上了这一口。好上哪一口都无可非议,但故作高深就显出浅来了。

初三赛题“满分”,是一个极具浪漫色彩的题目。直接的考试自不必说,试卷中的满分,多已是轻轻地挥一挥手,不留下一片云彩了;做人、做事方面的满分,对于面临初升高压力的孩子来说,也是陌生而空洞的口号。看来这个题目要写好,除了整点回忆出来,就不得不说点假话了。如果极具理性思考的孩子,也许会从一个人、一个家庭、一所学校、一座城市、一个社会等角度看出几分期许,倒是又有新意,又深刻。

最后说说高中的赛题。高一的第一题“春暖花开”,让人一下子就想到海子的诗。但这是一个温暖而美丽的题目,可以跳出海子的忧伤,切入到自己的生活中来。如果尽量把春暖花开的美丽写实在,应该还是有真情之作出现。审题选材,首先要能辨析出春暖和花开是一对因果关系,如果能捕捉到生活中足以让我们感受到的“春暖”,那么生命的花开就有别样的美丽。第二题“沉重的记号”。记号,应当就是一个标记,被冠以“沉重”,顿时纠结不已。虽然说这记号可以为实,也可以为虚,但非要让一个记号沉重起来,这中间可能需要多层转接关系。这种绕人题属于有话不好好说一类。但此题并不难,因为记号的意义指向比较明白,可以着手写点好故事出来。——记号本身就是一个有故事背景的词语。

同样不好好说话的还有高二的“跳动的键盘”,一般我们说键盘上跳动的手指,但这个题目直接让键盘跳,这需要勇气。我想象着键盘跳动的样子,怎么想都觉得别扭,键盘是用来控制的,跳起来就麻烦了。不过可以试着猜测一下这个超现实主义题目隐含的元素:跳动,有青春悸动的暗示;键盘,直接与“文字录入”相关,而文字所蕴含的意味,几乎是涵盖一切的,当然也包括与青春悸动有关的文字。这样的分析其实比较生涩,不过遇到这种怪异的题目,不来点怪异的思考,怕是应付不了。高二另一题“格调”,比较吓人,不过作为高中生不应该被吓倒。格调一般指做人的风格或品格,也可以指作家或者作品的艺术特点。通常我们听人说“格调不高”,大多是“庸俗”的代名词。这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理解是:格调不是装出来的,而是自然呈现的。抓住这一点,应该就抓住了这个词的要旨,否则,写这个题目容易写成空话套话。这个题目的难点在于,做人到底需要怎样的格调?不同格调之间的差异在哪里?格调如何形成?这是一个审美能力的问题,决定了文章的立意。

高三题目“欲”是一个让我欲说还休的题目。以此为题,貌似大胆,实则冒失。欲的基本含义是欲望,有良好的一面,比如求知欲望,但更多散发着隐晦气息。一个“欲”字,的确比“欲望”一词更加让人想入非非。其实禅宗中有关于“欲望”和“需要”的鉴别,欲壑难填是人类的通病,时代的快速前进,环境的快速崩溃,莫不与“欲望”有关。此题虽然可挖掘出人性乃至人类的劣根性,但像我这样的俗人,还是被这个赤裸裸的一个“欲”字雷到了。毕竟是作文比赛的题目,非要整出点陈冠希精神,真是没有最怪,只有更怪。高三的另一题目“青春符号”,比较养眼。符号有各种各样,哪一种代表青春,值得探究。此题需要对青春进行概括总结,对于高三孩子来说为时稍早了一点,有难度,因为中国的高三正处在地狱深处,黑暗中不辨青春色彩,在公式、单词的昏昏然昭昭然快速转换中,遭遇青春思考的挑战,急迫之下说假话空话大话的可能性剧增。挑战此题,写出实实在在的青春特征,可以充分展现一个高三学生的思辨能力。

综观高中赛题,偶有亮点,整体活力不够,原因在于,一,调子起得高,与现实接不上;二,注重躲进小楼成一统,忽略放眼天下事;三,多陈旧古板无趣语,少睿智幽默新鲜话。现实的血肉青春被带离大地,处于失重状态,飘飘悠悠,难以找到心灵居所。

最后还想说两句我没有具体点评的“科普科幻类题目”:如果谁有心,试着将从四年级到高三的这九个题目按你认为的难度排个序,看看能不能排出个所以然来。做做游戏,有利健康,试试吧。

爱普语文教师 王小弘

2012-3-30

附:2012年第28届楚才作文竞赛赛题

请参赛选手在所属年级三道题中任选一题,体裁不限(诗歌除外),跨年级选题成绩无效。说明:每个年级组的第三道题为科普科幻类命题。

三年级题目:1.真逗!

2.同桌冤家

3.小动物狂欢 四年级题目:4.小纸条

5.自作聪明

6.彩虹上的家 五年级题目:7.美景·美境

8.第一次碰壁

9.神奇密码 六年级题目:10.面具

11.插曲

12.梦想芯片

初一题目:

13.台阶

14.QQ上的留言

15.太空总统竞选 初二题目:

16.宽容

17.校园潮人

18.密林深处 初三题目:

19.惜

20.满分

21.我在极地 高一题目:

22.春暖花开

23.沉重的记号

24.N星度假 高二题目:

25.格调

26.跳动的键盘

27.自然密语 高三题目:

28.欲

29.青春符号

30.复活种子

第三篇:征婚启事解评

男,31岁,高中,176米未婚,国企职工,月薪1600元,郑州市户口,绝对英俊、潇洒、正直、重情,并有住房,认识他,您不会后悔。觅18-28岁,容貌秀美,温柔,纯洁,乡村 姑娘尤佳。信照寄450041郑州市上街区×街坊×栋×号××转。有照必复。青丝黛眉朱唇素手凝眸,一女子极秀气雅致婉约,且具歌唱与绘画天赋。163米,26岁,中专,未婚。觅开朗、正派、潇洒、174米以上,27~32岁,事业有成无孩的男子(军人更 好),距山东菏泽较近的城市最好。信照寄山东荷泽中华西路×号×××收转。邮编:27400 0。女,45岁,155米,高中,离异无业,独身,体健貌端,聪明贤惠,性格开朗,理家能手。觅45-60岁,重感情,经济好,有住房,感情专一,不受子女干涉,爱家的各界男士牵手 人生。信照寄:重庆市万盛区八零一村××号×××转。邮编:400803,电话:023-4830— —,有效期一年。娟,23岁,160米,中专未婚,公司职员,漂亮文静,温柔体贴,善解人意的家庭型淑女。觅高中以上学历,成熟正直、人品好,有事业心和责任心的未婚男士为偶。其他不限,来 去均可。有意者信照寄:443002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信箱郑小姐收转。评析:这几则征婚广告是杂志婚介中心举办的,它们都是非常符合征婚广告写作格式的。正文中首 先征婚者自我介绍:如性别、年龄、身高、有无婚史、学历、家庭状况、容貌、性格品质、身体状况等。其次说明觅知音要求:如学历、人品、性格、年龄、身体状况、有无婚史等。第三写联系方式:来信或来电(有的说明有效期限等)。这几则征婚广告语言简炼、篇幅短小精悍。基本上都注重实事求事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并 且真诚地提出觅偶要求。希望并祝愿他们能够通过媒介鹊桥喜结良缘,早日步入婚姻殿堂,并且幸福美满。

第四篇:赛课专家评课

全国第三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赛课专家评课(薛峰)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中午好!刚刚其实柯老师已经非常全面地对这一次观摩活动做了总结,我在下面听了,而且有很多的想法和我们柯老师讲的一致。同时,因为柯老师要赶飞机,所以他本来是在我后面讲的,后面讲的和前面讲的,其实应该不一样的,所谓不一样,后面讲的更应该有总结性的,由于做了一些变化以后,各位先听到了总结,也好,先有一个概括的说,有一个对于写作教学的一个高屋建瓴的指导,下面我就说说,我对阅读课听课过程当中的一些感受,跟各位老师做沟通。

昨天晚上在写的时候,我写下的一个词就是,就阅读教学而言,我们这么多老师,八位吧,八位上阅读课的老师,对于学生学习经历的一个关注。我这里所说的,学习经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方面,那就是对学生必要的学科活动的关注。

其实就是刚刚柯老师所说的,我们应该教什么的问题,高中的课标已经出台了,关于我们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提了四个关键词,一个叫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把语言放在最前面,就想告诉在座的各位,告诉所有的语文老师,我们语文的根本,我们语文学科的基础是在哪里。所以就我所看到的,我们的阅读课,我们的老师能够紧紧地抓住这么一个核心的内容,是语言这么一个核心的内容,去展开你的教学。

当然,语言这个词太大了,那么就小学阶段,我们的语言应该关注什么呢?我想我们首先要关注的是语言的积累。今天早晨我们江苏的李亮老师也在说,我们要关注语言的积累,我非常认同,那么语言的积累是包括什么呢?可能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那就是语言知识的积累,语言材料的积累,由此进一步说的是语感的积累。小学阶段,我想语言的积累一定是重中之重。

今天我就只对其中一个积累做一点展开,那就是语言知识的积累。知识到底要不要?刚刚柯老师说,统编教材在编写过程当中非常的纠结于知识怎么样传递出来,知识要不要?我个人认为当然要,关键是这个知识是怎么样传递,传递什么样的知识,这是必须的,我们必须要去思考的。

在我们2011版的课程标准里面其实有一段话,大概的意思是希望我们语文知识的学习,伴随着课文的教学进行,用我们的话来说,随文学习语文知识,随文学习适度有用的语文知识。这个话其实在1963年的课标里面已经有了,叶老、吕叔湘先生、张志公先生他们在做这个课标的时候,非常清晰地提出我们要教知识的,但我们的知识不仅是停留在术语和概念上,要结合课文来教,结合课文教容易懂。

这个课文教不是简单地去传递一些基本的术语,要不要,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后面的一步,那就是让孩子实际的获得,我借用的是叶老在1956年课标里面,他在写每一年要达成的相应的知识要点,他写了一句话,以下内容到二年级结束,学生能够实际获得,后面很多都是知识,都是知识,这个实际获得,我的感受是什么,就是紧紧地抓住文本所提供的情境,让学生在语言实践的过程当中,有所感受,逐步掌握。

所以,我在听的时候,当时我就印象有几堂课,我感受非常深,比如讲有一堂课《繁星》就是现代诗三首,冰心的。其中就有知识的传递,什么,对a的变调的处理,有老师说你干嘛为什么对这个变调的处理这么感兴趣,因为我们沪教版教材,原来有一篇课文叫《桂林山水》,这里面就有a的变调,你得教,你不教我们真不会,每一次碰到这个a字怎么读,我得脑子里想一想,因为它有规则。那么是不是我们作为老师在教的时候,就是我告诉你变调的基本规则是什么,该怎么做。没有,而是让孩子基于这样的情境我们先读一读,我告诉你这读呀,这读那,等等,读的时候有那么一点感受,好了。所以我在旁边注了一句话叫:注意而不刻意。不着急,下一次碰到我再碰一碰,因为这不是很关键的东西,但是这个知识,我可以传递给你,而且是正确地传递给你,包括对韵脚的处理,你讲一个韵脚,这是个知识吧。要讲吧,要讲的,让孩子去发现,但是如果你仅仅是停留在韵脚上面,那么就是单纯的静态的知识的传递,而现在老师让孩子通过朗读,与朗读的融合让孩子去感受这个节奏感,这个韵,当然我在听的时候,还有一种感受,我是和这位老师一起商榷的,我们是不是可以再进一步,当然再进一步要看孩子的实际情况了,譬比如讲后面有一个诗是押ang韵的,作者为什么要押ang韵呢?你再去看这首诗的内容的话,你就知道。

所以,钱理群先生写过一篇文章叫《用笔如舌》,各位老师有兴趣可以去看看,音韵的应用是很有味道的。我是跟这位老师做沟通,做探讨的,再譬如讲,《书戴嵩画牛》,在这个文言的教学过程当中,一定传递着很多知识的,怎么传递,我继续聚焦,这个“数”就是一个知识,这个知识怎么教?老师就是借助对句子意思的了解,让孩子去判断这个多音字的读音,这就是个知识,要不要?要,而传递的一种方法,其中还有一个“以”字的处理,我觉得也特别有意思,因为学生读不懂,这个“以”是什么意思,他不知道,那老师告诉他这里是用什么什么,学生就知道了,这个“以”是用,当然能再进一步后面还有一个“以”,怎么样再去和他更好,让孩子知道这个“以”就这个意思,好,我们今天就学到这里,而不是把这个“以”字的意思一步到位,甚至虚实词去讲,这就出问题了,而不是我刚刚所说的,不是叶老所说的叫实际的获得的。

譬如讲《古诗三首》里,“寒”字的理解,“孤”字的理解,都是在孩子朗读的过程中,读的过程中,带着他的一种对作者写的这首诗的感受过程中,去切实地体会他所要表达的意思,而不是简单地知道这个知识什么意思,那个知识什么意思。可能在我们小学里看不到,我也不敢讲初中,但是很多我儿子在读书的时候可能就这样,一个字一个字讲过了,一个一个字疏通过了,好像是在讲知识,好像很扎实,但是过了这个时候,所有的都忘记了。

所以我在想的是,语言知识的传递是一种语言积累的一部分,那么这个语言知识的传递,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呢?还是那句话,在动态的语言实践活动当中让学生实际的获得。这是我对刚刚所说的,学习经历的第一个部分,是我们要关注他的一个语言的积累,其中我对语言知识的积累,做了一些自己的,谈了自己的一些体会。

“ 第二个,这一次我在听阅读课当中感受最深的一个就是学习路径。

学习路径的一个传递,我不敢说学习策略,我怕提的太高,但是好多位老师,在他的教学过程当中,有意无意地都在传递一种基本的学习的路径,学习阅读写作的路径,口语交际的路径,综合学习的路径等等,关注这种学习路径的形成,这个其实在我们统编教材当中是有呈现的,如果老师们去研读统编教材,特别是中高年段的,三年级有一个叫交流平台,各位老师就可以看得出,这里面就隐含着编者希望传递的一个意思,就是我要传递,你要想这个问题,要解决某一个问题,你应该想哪几个问题。或者说你应该去做哪些事情。很实实在在的贴着课文走的,而不是所谓的高大上的一些概念性的东西的呈现。

举个例子,《繁星》还是这首诗,现代诗三首,我当时特地把老师ppt上面放出的东西我把它拍下来了。他是要求学生做两件事,第一件事叫想象诗中的情景,你仿佛看到、闻到、听到什么。第二个,诗中的情节,让你想起自己童年的哪些事情?老师们,这其实是读现代诗的一般的路径,起步的时候,你读诗的时候要有画面感,你要想象的,你跟孩子们说你读诗要有画面感,你等于白说,那你就有一个具体的问题,或者是一个任务让孩子去选。具体而微的,这是一条。接着要读懂还要做什么,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去做,这就是两条路径。传递给了学生,将来学生在读到类似的这种现代诗,他至少要朝这两方面去想,以帮助他更好地去读懂古诗,作者想表达什么。

再譬如讲,《古诗三首》也是这样,我记下来几点,譬如讲要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要看注释,要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还有两篇文言文的学习,提供了阅读文言文的一个一般的路径,譬如讲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读课文找到人物的表现,我觉得这位老师这样做真好,不然的话,前面就变成我们只是为了疏通了,他前面有两个任务,如果老师们去看他的教案的话,教学设计的话,就可以看的出,他前面有两个任务,但是如果只做到这两个任务的话,那么我们的文言文起什么作用呢?其实就是疏通,了解一个故事的作用。

朱自清先生早就说过,文言文不仅仅是为了疏通,这些好的文言文留下来,就是一篇一篇的文章,我们也要让孩子去感受到这个文章是怎么样做下来的,如果单纯的就是疏通,就是读懂一些意思,这个是什么意思,那个是什么意思呢,就会把整个文章给打断,鸡零狗碎,所以在基于前面的这么一个基础上面,我们还是,如果有时间,如果学生能够接受,我们还要看作者是怎样把这篇文章做下来的,这个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觉得老师们的这个意识是非常强的,因为我们知道,教是为了不教,所以教什么呢,我们要教方法,但是我们有时候教方法教到后面就变成什么了?变成概念了,那么老师这一次做的,我的感触很深,他就通过一个具体而微的问题去引领学生,这一点我真的感触非常深,老师们真的做的很好,再譬如讲,今天听的我们的阅读策略单元,我们课后的提示,各位老师可以看到,教材本身就提示了预测的路径。譬如讲他说故事还没有结束,你认为后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这是预测。但进一步,还要想,你为什么这样想,听老师把故事讲完,看看自己的预测和故事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今天老师很聪明,因为我这个课,我曾经跟徐轶老师聊过,我们上海也想去做这堂课,我说预测单元有一个特殊性,那就是往往是在读小说的时候,你会去预测。一般来说在同一个版面里面,你说了我读了第一自然段,我怎么去预测下面一个自然段的内容呢?我很难做,我不见得,把手遮住,我就看着,他能预测后面,这很奇怪这个读书。在同一个页面里面,我可能看到的是,我就看下去了,就很难预测,很难做了,孩子们都知道了,这个怎么预测。

我觉得今天这个老师做的很有意思,给我很多启发,我知道是您的知识产权,但是我还是愿意拿过来给我借鉴,我们也去研究这个课。那就是基于课文呈现的特殊性,结合原文的部分,展开相应的教学。它有一个原文的,他说这里想到了,那么,你这里想想看是什么样,你原来是和原来作者,作者原来写的内容是相吻合的,我就觉得这个很有意思。他把原文作为一个教学的资源来做,不是去比较原文好,还是教材好,我们不比较这个,而是说变成他今天要完成的这么一个教学目标的一个资源,这是一个。

还有一个,我觉得很有意思,那就是基于学生所呈现的要素,他让孩子们自己去推测故事后面讲什么,进一步的是讲什么之后,他是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就让孩子们去推测,这个同学可能会想些什么。他把学生的东西,作为一个资源彰显出来,我觉得给我很大的启发。

这个路径它更多的要表现为什么,我想我们为什么要给学生这些路径,是让学生在做事的过程当中悟理,这个做事指的是语言的实践活动,这个悟理是找到一些规律或者是一些法则,以便于孩子们能够将来迁移,由技能变成能力,这是我觉得我刚刚说的关注学习经历的第一个方面,叫作关注学科的活动,是我们语文学科的活动。

第二个关于学习经历里面,我感觉到是老师们非常关注学生必需的学习过程。我们知道过程是有长短的,六年是一个过程,小学阶段、中学阶段这是一个过程,今天我可能更多的讲的是一堂课里面,或者说一个单元里面,学生学或者习的过程是否充分。

那么老师们知道,我们当去谈一个过程的时候,你就必须得思考,它的起点在哪里,它的终点在哪里,我就一堂课而已,我想如果你要去考虑起点的话,那就是学情,如果你要应该要考虑终点的话,那就是课时的目标,也就是目标意识的强烈性。只有这样的话,你的整个教学设计,才可能让孩子有一个过程,就学情而言,非常感佩我们这么多老师,10分钟的接触就对学生能有比较全面的把握,都是非常优秀的老师,孩子们的大致情况,我看通过10分钟的交流,老师们都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关于目标,今天柯老师也说了,我们好教,是因为统编教材,它的目标的清晰和明确。所以老师们在突显单元语文要素,准确定位课文类型,基于这两点,关注教材的语文要素,准确定位课文的类型,制定了比较集中、明确、适切的教学目标,同时这个教学展开能够围绕这个教学目标。这里,我特别要提我们三位老师,为什么呢?我觉得这三位老师真不容易,因为他们上的都是略读课。

我记得我好像和一位老师在同一个饭桌上吃过饭,在北京开会的时候,他当时跟我说他抽到了一篇略读课,我说了一句话,难上的,我不敢上的。但是我们这一次看到我们的略读课老师们,真的是把略读课的位置定得很准,如果说精读课是学的话,那么略读课就是习,要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要体现一种课程的价值,你必须要做,我想精读课和略读课,它应该,分类,这个课型的分类,我觉得是去检验你是否真正落实单元教学的指标之一。

我说实话,那就是我们现在有单元,没有单元教学,为什么?因为我们很多时候没有处理好所谓的精读课和略读课之间的关系,学、习之间的一种关系,具体表现为什么,或者说将略读课上成精读课,或不知道如何引导学生将精读课当中学到的知识技能,在略读课当中加以练习或运用。没有。而我这次听到的三位老师所制定的这个略读课的目标以及它的一个展开,我觉得真的很不错,譬如讲《那一定会很好》,只有两个任务,主任务只有两个,吃透教材,用好教材,那就是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板,它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历程,教师以任务单的形式呈现,运用以前运用动词的方式,这个表达是不是好,另外一回事,来学习来要求学生讲述历程。

其二比较这篇课文和《去年的树》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一个集合,两个集合,我不知道这个怎么说,后来昨天有一个老师告诉我,是奥数里面的一个说法,我没学过奥数,所以我也不会,两个集合,一个是相同的,一个是不同的,相同点在哪里,不同点在哪里,就做这两件事。

温故知新,知新温故,我觉得这个做得很巧妙,用好教材,简简单单扎扎实实,当然我在听的时候,我也有点吹毛求疵,我就在想老师能不能在学生填好这些内容之后,我们的教学还没结束?我个人认为,老师还要让孩子去发现一个东西,要指出思考的方向,要让孩子向自己的伙伴学,什么意思,譬如讲有孩子说:树木是共同的点,都是讲树木的。老师你要跟孩子说,这是从内容的方向找到的相同点,哪个是不同的,你是从你自己读这篇文章的感受当中,找到了不同点。其实这个归纳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梳理思路的过程,梳理思考思路的过程,那么我想再进一步的话,可能孩子们获得的会更多。譬如讲《冰项链》,让学生练习提练小标题的,就是借助前面所学的一些方法,我们在这里提炼,我觉得也很好,孩子们通过自主的活动,在小卡片上写上,全部贴上面,各有各的,而且写出来各有各的理由。

当然我也是吹毛求疵,我们进一步要想的是,最后老师突然的留下了几个小标题,我当时可能听的还不够专注,没反应过来,我就问旁边老师,我说为什么其他的都拿掉了呢?可能那位老师告诉我,他说是因为,老师说这个是比较准确的,其他的都拿掉,其实我个人认为,未必是这样。那我知道老师的目的,那就是想让孩子借助这些小标题,能够把这个故事说下来,好吧?好的呀,那么怎么做使得孩子们拿下去觉得自己也是可以的呢?

其实你只要说一句话就可以了,那就是,你跟孩子们说,如果我们现在要把这个故事讲下来,你觉得哪些小标题会留下来更合适呢?也就是说,在一定的条件之下去做这件事,那就是会不一样。所以我们经常在讨论,你概括自然段的段意的时候,哪一个句子简练了?简练,个人不一样,那么怎么办呢?是根据一定的条件来做的。多少字,我给你50个字也可以叫概括,给你30个字也叫概括,那就是要给定一定的条件,可能就会不一样。这是一个我觉得在我们教学过程当中的一个对学生过程的一种关注。

第二个就是要让学生学的充分,学的过程清晰,就必须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阅读的时间,我昨天写下几句话,我说叫,书声朗朗重要的,议论纷纷重要的,情意浓浓重要的,静心思考同样重要。而且越朝高年级去越重要,这一次我觉得非常好,我们这么大的一个场合,我看到了静悄悄的课堂,我想这是课堂朴实的一种表现,而这种朴实是有效的。至少我们今天这一次上课的那些老师不再恐惧,不再恐惧什么?那就是在沉默中死亡,老师们我感受到的是他们更期待的是在沉默后的爆发。静悄悄地课堂,才是生命在涌动的课堂,我把这个“才”拿掉吧,静悄悄的课堂,生命在涌动。

那么,这是我在听课当中,我觉得非常好的,启发很大的地方。当然在听课过程当中也有一些思考,不一定对,没有像柯老师那样高屋建瓴,我只是就具体的事来说。

第一,怎么样进一步践行基于单元视域下的单课的教学。提出这个,你就必须去思考,必须去牵扯到一些问题。比如讲单元目标的制定,你必须去分析单元课文之间的关系,譬如将精读课、略读课、课外阅读等等。还有一点,可能我今天稍稍要展开说的,就是单元教法的确定及其稳定性。也就是说单元你要涉及整个一个单元的教学活动,老师们不是这一课我用这个教法,那一课用那个教法,我们听很多名师的课这个很好,我拿回来做做。那个也很好,我拿回来做做。各位老师,学生一会儿用这样的思路学,一会儿用那样的思路学,他无法形成一个一般的学习的思路,是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的。所以我除了说单元目标也好,单元的课文关系的分析也好,还有一点非常重要,从我们教师教的角度,以及学生学的角度去思考的,那就是单元教法的确定及其稳定性。

这两天一直在和老师们聊天的时候说,因为这一阶段一直在做一些工作,我还是要说这句话,那就是教法即学法,教路即学路。我们有一本古书叫《学记》,古人这个“学”和这个“教”是一个字,教就是学,如果说要做到教即是学的话,那么你老师要做一件事,做什么事,老师要将自己学的过程可视化。

吕叔湘先生有一句话,叫正确的模仿反复的练习,正确的模仿,模仿谁学生?首先是老师,在我们的语文课程当中,首先是老师,模仿的是老师,所以老师你要示范,模仿你老师怎么学的,所以你老师首先要学,你会学了,你会阅读了,你想想你是怎么样把这篇文章阅读下来的,然后把它可视化,什么叫可视化?设计一定的一组任务,或一个问题链,说这句话也就是说,每个链之间,每一个问题之间,它是有一定的逻辑关系的,或者说严密的逻辑关系。这个逻辑关系就如同我刚刚上面所有说的,提供思考的路径,所以我觉得不论是写作,还是阅读,要让学生学习教师是怎样学习的,不然的话,教法不停的在变,教法变则学路变,不利于学生的相关能力的形成。

所以,基于我对教即是学这么一个认识,我说在单元视域下的单课的教学应该这么做,老师的教学一定要有站在一类课文的高度教这一课。

第二,正确认识课堂中学习学生的犯错和碰辨。碰辨和犯错都是学习经历的一部分,说实话是教师存在的价值,是一堂课最精彩的部分,因此,我们的教学一定要在学生的障碍点上下功夫,要让学生有试错的可能。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沉浸到文本中,我个人体会到学习的过程,很多时候是磕磕绊绊的过程。教学的时候应该是学生暴露问题的时候,一帆风顺可能是一个大问题。

第三,是务必关注学生问题意识的培育。很可惜,这一次几乎没有看到对孩子们这方面的关注,我觉得要注意的。那也就是说,我看到对面的,我们另外一个场也有一个策略单元,是关于问题的,我想说的是,不是到了阅读单元,策略单元才去关注这个阅读策略的,当然在培育学习问题意识的过程当中,还要引导学生探寻解决问题的路径。我把这句话再重复一遍,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要引导学生探寻解决问题的路径。抱歉我稍微要举点例子了,那就是我记得我们上海有一位老师上了一堂课,一个课题叫什么,叫《看不见的爱》,他让孩子提问,学生就提问了,为什么叫《看不见的爱》,老师们,顺着这个思路,你怎么教下去?结果你们知道老师问了一个什么问题吗?好,同学你这个问题很好,请问要解决《看不见的爱》这个问题,请问你还要至少解决哪两个问题?这是第三个。

第四,一句话,需要关注目标教学作业的一致性。我们的语文教学,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我这一次看到很多老师出现的几乎没有作业的布置,我们去思考,我们语文老师拼命上课的内容,能不能成为你的作业呢?

我就说这一些,说错的地方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就说这些,谢谢大家!

第五篇:赛课评课稿

听木洞片区青年语文教师赛课有感

本次青年语文教师赛课,我非常有幸的聆听了全部的课。这次赛课,代表了木洞片区在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研究方面的最高水平,使人受益匪浅。听了两天半的课,给我的印象是:一是,选手优秀。表现在形象佳,素质精,精神好。二是,组织周密。表现在学生优秀,会场井然,保障有序。三是,体现在赛课水平普遍较高。表现在课堂上书声琅琅,读写结合更紧密了,年段特点更鲜明了。

这次赛课,充分地体现了新课改的精髓——教会学生学习。本次赛课的主题是“有效课堂”,课堂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孩子需要能够终身学习的能力,正如《学会生存》中所言: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非常欣喜地看到,每一堂课的老师都注重了学习方法的渗透,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同时,让学生切切实实地实践,真正地习得方法。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语文阅读教学必须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从阅读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阅读是一种以疑为起点,以思为核心,以体验领悟为目的的认知过程和意义过程。可以说,阅读的目的就是在不断的质疑解疑的过程中与文体进行交流,并获取意义和体验情感。能够质疑的学生才是肯动脑筋、主动学习的学生:能够提出有思考价值,有助于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学生,才是思考力较具有一定穿透力的好学生。《与时间赛跑》、《女娲补天》、《三个儿子》、《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神奇的玻璃家族》等课,老师都注意引导学生质疑。尤其是杨莉莉老师执教的《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在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学生探究研读的学习欲望方面做得尤为成功。

二、加强了学生朗读的指导。一是朗读的形式多样化,自由读、指名读、同桌读、分组读、分角色读、齐读、默读、浏览等。二是在课堂上让孩子的读书时间更充裕,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让孩子能有这种安静的时间,潜心的阅读,如《中彩那天》、《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神奇的玻璃家族》等许多的课例,出现了连续3到5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让学生在静心的读,安静的想,动笔批,这种批注,显然增加了阅读理解的程度,让孩子的思维能力更具有深刻性。《中彩那天》、《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这两课,更是将讲语言的理解、积累、运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读写给合,给了我们一些非常好的启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些课例呢,向我们展示了认知的过程,体现了学习的规律。

三、让孩子触类旁通的学。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他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交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了。正所谓“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在这次赛课中也非常欣喜的感受到了像《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迷人的九寨沟》、《女娲补天》等更多的课例,都在关注着学生学法的指导,学习策略的形成,体现了有效课堂的“导-学-练”的精髓。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在15节课中,没有读写结合的课是很少的,尤其使人鲜明地感受到这一次读写结合深入人心。教师们都真正围绕文本进行拓展,进行读和写结合。课堂上不再是君子动口不动手。有的课是创设情境写一段话;有的是联系课文的内容补充几句话;有的是围绕课文要填写一些词语。总之,这些课在努力的挖掘出读写结合的点。尤其是《中彩那天》让学生再现父亲面对彩票那种矛盾的情景,学生抓住父亲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将父亲的矛盾心理写得栩栩如生,非常精彩,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然,这次赛课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探讨问题,再此提出自己的愚见。

一、合作学习、生生互动大多流于形式,缺乏有效性。合作学习是通过小组活动,在完成教学目标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绝大多数教师没有交给学生切实可行的合作学习的方法,小组学习成为一种形式,大多都存在时间不够,学生没有进行有效的交流、讨论、沟通,全班交流反馈时不能体现合作学习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的老师也注重了生生的互动,但主要局限于朗读时的学生评价,并且学生的评价也只是简单笼统的“声音洪亮”、“有感情”、“很流利”之类的,包括部分老师的评价也如此,学生并不知道怎样评价,教师也没交给方法,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同时也说明我们教师在这方面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做。

二、朗读指导缺乏实效。老师们虽然都意识到朗读的重要性,课堂上有琅琅的书声,读书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但究竟怎样才能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让学生的朗读水平有所提高,我们的教师的方法还比较单一,大多局限在理解相关内容后,请学生读,指名评价,再请学生读,齐读等流程。我们都知道:文章重在读中感,读中悟,语文的美是学生读出来的,是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品出来的。语文课程强调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在学习中,学生需要借助文本,读懂文字背后的意思。但遗憾的是:大多数老师在学生读的指导上,并没有体现出层层推进,一次比一次更投入,一次比一次更到位。小学语文,尤其是中低年级的朗读教学,老师一定要给予具体的指导——把握感情基调,抓住重点字词,节奏的快慢,语调的抑扬顿挫等等,必要时,教师还要范读。

三、有的教师放手不够,问题简单化。新课标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提倡尊重儿童独特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有个性化的理解。但总观整个赛程,老师牵着学生走的痕迹严重,并没放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了要出自己心中的答案,好像不是在让学生感悟课文,而是在让学生感悟老师的感悟。所以感悟不到老师所感悟到的,就频频问,问一个两个问到第五个终于问出来。或是老师说前半句,学生接后半句,让学生接出自己心中那词。这还体现在稍有难度的问题或是小练笔的拓展中,填空式题型特别多,这其实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总之,我们本次赛课的老师们基本功扎实,普通话标准,板书设计新颖,课件制作精美,教育理念先进,他们对孩子的那份喜爱,对教育事业的那份激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都值得我学习。“博采众长,熔于一炉”、“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跃”,我坚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们的努力一定会让新课改这朵鲜花在巴南大地绽放。

下载2013年苏州市初中化学教师解、评题赛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年苏州市初中化学教师解、评题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评赛总结

    百里中心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评赛活动总结 为了促进我校教师在课堂教学方面互相交流学习,提高各自的教育教学技能,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全面提升我校教育教学整体质量,学校教导处于201......

    初中化学教师工作总结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化学是九年级新开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能具备将来探索化学科学的兴趣和灵气,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升学问题。本......

    初中化学教师工作总结

    初中化学教师工作总结 今年前半年我担任九年级1、2、3、4四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下半年我担任九年级1、2、3三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化学是九年级新开的学科,是学生跨入化学科学......

    初中化学教师论文集

    初中化学 论文集 九年义务教育改革之核心问题是实施素质教育。初中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如何贯彻义务教育之总目标实施素质教育?这是教材编审者、教学研究人员和广大教师......

    初中化学教师工作总结

    初中化学教师工作总结初中化学教师工作总结 篇1一、全面推进教育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1、精心备课备课是讲课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教师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为此,我在备课......

    初中化学教师工作总结

    初中化学教师工作总结1 本学年我担任的是初三四个教学班的化学教学工作。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要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

    初中化学教师工作计划

    初中化学教师工作计划 初中化学教师工作计划1 本学期担任九年级4个班的化学教学任务,四个班共有学生两百六十多人,通过上期期末考成绩和上课情况对各班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针对......

    初中化学教师工作总结

    初中化学教师工作总结 初中化学教师工作总结1 本期以来,我担任九年级一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数学教学任务。经过一学期紧张、有序的教学,到期末已经完成本期的教学任务,现就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