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初中化学新课程推进纪实及实施策略

时间:2019-05-15 05:32: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州市初中化学新课程推进纪实及实施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州市初中化学新课程推进纪实及实施策略》。

第一篇:苏州市初中化学新课程推进纪实及实施策略

苏州市初中化学新课程推进纪实及实施策略

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毛明

一、苏州市初三化学新课程推进记事

1.2003年3月12日至13日苏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组织市区初中骨干化学教师和县市区教研员参观常州市九年级化学课程改革经验。

2.2003年10月30日苏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化学组作《课改“过渡期”内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报告(地点:苏州市第一中学)。

3.2003年11月5日苏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化学组作《课程改革与初中化学教学》报告(地点:苏州市平江实验学校)。

4.2003年11月7日苏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化学组作《课程改革与中学化学教学简介》讲座(地点:苏州科技学院)。

5.2003年11月18日在苏州市第十六中学举行了“苏州市区按新课程标准设计教案评比”活动,一等奖6名,二等奖9名,三等奖15名。

6.2003年12月26日苏州市第21届中学化学教学年会召开,会上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王祖浩作《关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成长之路》报告;常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化学教研员金惠文老师作《以常州课试之砖引苏州课改皓玉》报告。

7.2004年4月23日课标教材推荐组向苏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交《课程标准九年级化学教材推荐意向》。

8.2004年7月31日至8月1日苏州市上教版初三化学教材暑期培训会上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王祖浩和扬州大学化学系教授吴星分别作《初中化学课标与化学教材》和《义务教育课程化学标准化学课程改革与教学实施》的报告。

9.2004年9月1日苏州市九年义务教育各初级中学开学后,九年级化学全面进入课程标准实施阶段。

10.2004年10月20日苏州市初中化学新课程教案设计评优活动于在苏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举行,一等奖5名,二等奖15名,鼓励奖5名。

11.2004年10月22日苏州市区成立“初中化学课改中心组”,并划分四个片:“立达片”共 1

12所学校,“十中片”共12所学校,“通才片”共12所学校,“平江片”共14所学校,组建了以片长和副片长共16人为代表的一线课改骨干队伍。

12.2004年12月1日在苏州市平江中学召开“苏州市初三化学新课程观摩研讨会”,开设了十多节观摩研讨课,课后进行了点评。

13.2004年12月22日在苏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召开“苏州市初中化学新课程复习教学研讨会”,上午五市、两区和苏州市区的教师代表交流发言,下午分组讨论汇总意见和建议,最后由苏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化学教研员作《关于新课程背景下的中考化学评价》发言。

14.2004年12月16日至17日在江苏省常熟中学召开“苏州市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研讨会暨

苏州市第22届中学化学教学年会”,会上共开设了4节初三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观摩课,并由苏州大学化学系教授马经德作《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报告。

15.2005年1月3日在苏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召开“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苏州市初三化

学新课程期末评价测试卷”通稿会议。

16.2005年9月27日下午市区初三化学教学研讨会,市区全体初三化学教师与会。会上市

化学教研员对2005年苏州市中考化学试卷进行分析,并提出课堂教学的指导性意见。

17.2005年10月14日至15日两天常州市教研室和我市教研室协同组织了新课程观摩课活

动。常州市教研室组织该市40多名初三化学教师到我市草桥实验中学和园区一中观摩4节公开课,常州市也带了一节观摩课。

18.2005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苏州市初中化学评优课评审。

19.2005年11月15日和18日在江苏省教研室举办的我省农村化学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上苏州市有两篇文章获一等奖,并有一名教师代表苏州市发言。

20.2005年11月22日至25日上海教育出版社在我市召开全国使用九年级化学新教材(沪教版)的实验区研讨会。专家讲座会场在苏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与会代表参与观摩公开课地点在苏州市平江中学。

21.2005年11月27日苏州市初中化学新课程观摩研讨活动在苏州市景范中学举行。

二、苏州市初三化学新课程实施策略

1.发挥课改宣传和中考评价的导向作用

(1)未雨稠缪做好课程标准学习和新教材宣传工作。从理念上改变教师观、学生观,让

教师认识到课改就是要提倡教学行为遵循教育规律,改变由于“常规应试教学”过分单一的学科体系和“填鸭式”的机械教学方法,改变过分脱离当代科学发展实际的落后的知识结构。因此课程改革从培养综合性、复合型和创新性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养的高度,整合课程资源、开发新型教材,这是国家教育战略的基本国策。为了更好地整合新课程的教学信息和资源我市彩香中学项春晓老师建立了中学化学教学网站,常熟市也建立了面对九年级义务教育的化学教学网站。

(2)充分利用中考评价的导向作用。从1999年始,我市市区的初三化学教学在局领导的统筹安排下,已经开始实施课程改革,如将实验操作考查机制引入中考的评价范围,这对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改善实验室装备条件和提高实验教学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近7年来我市中考命题也在逐步过渡到以能力考查为主,为科学探究教学打好基础。尤其是自2002年起,我市基础教育从起始年级全面启动课程改革方案,当时初三化学教学虽然未进入新课程实施,但是教学研究已经启动课程标准学习,科学探究教法的尝试。近三年中考命题逐步提高了实验试题的赋分权重,在试题的开放性、综合性、创新性和探究性上逐步递增。

因此2004年9月,我市初三化学“水到渠成”地进入新课程的实施阶段。一年来,我市进行的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教学比较顺利,尤其是学校既没有增建实验室,也没有额外增加较大的经济负担,教学工作井然有序、平稳推进。2005年我市中考化学试卷抽样统计结果显示:频数高峰在80分到94分之间,合格率高于平均分;可以看出这份试卷能基本体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贯彻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2.既做“减法”,又做“加法”,提高教学质量

由于初三化学仅有一年的教学周期,既要启蒙,还要质量,师生压力都很大。为了保障科学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调研和教学研讨的基础上,我们明确了哪些内容是应当删减的,哪些过程是必须强化的。

“减法”就是减去妨碍学生正确理解、形成科学概念的“偏、难、繁、旧”的知识点和所谓的技能。减去显然已经落后于现代科学思想的陈旧概念:如“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减去过分死扣字眼的僵化语言,如:“微粒讲构成”、“元素讲组成”、“微粒论个”、“元素论种”等;减去不符合实验、科研、生产实际的一些所谓的基本操作和 “天平平衡计算”、“无数据计算”等;删去严重脱离学生思维、生活体验实际的所谓纯“智力游戏型”的试题。

加法就是加强课堂科学探究能力教学的研究,强化化学的实验教学功能,兼顾科学探究的过程性与结论性的“统筹策略”,如加大实验教学中的对比实验的权重;加强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研究,如培养学生对曲线、图表和文字相互转化能力;进一步研究提高学生的化学计算能力的途径和范围,如单一固体溶解度和蒸发溶剂析出晶体(不考虑结晶水合物)质量的计算;深入研究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如有关过量问题的讨论等等。

3.重点研究常态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课改理念

一线教师最感兴趣的是课改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可操作性实施:“大额班”怎样上好“讨论式”、“合作式”和“探究式”的课?“小额班”怎样更好更深入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中考考什么?怎样考?这些问题是无法回避的现实。

我们发动和鼓励教师对新老教材和大纲课标的对比研究,还进行了新教材的教案探索设计和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我们认为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既要积极实施又要稳妥推进,在新教材实施的初期,应当允许老师们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常规或新型的教学方法,鼓励教师因地制宜采取灵活机动的方法安排课堂教学进程、手段。

倘若第一年新课程实践属于探索和尝试的阶段,那么第二年我们将以下四个课题进入深化、持久地开展教学研究的阶段:

(1)如何评价学科学习情态价值观?

积极乐观教育为主;

课堂教学激疑互动;

允许多种观点探讨;

测验与表现相结合。

(2)怎样循序渐进地演绎化学原理?

源于生活,用于社会;

把握尺度,各得所需;

拆除障碍,搭建阶梯;

循环递进,螺旋上升。

(3)如何稳步规范地提高计算能力?

计算表达式中符号系统的建立;

一题多解的过程性板书或板演;

加强计算题的列式书写和演算;

教师的板书和测试卷的规范化。

(4)怎样有效合理地开展科学探究?

充分注重观察与思考栏目;

认真实践探究与活动栏目;

妥善安排演示与分组实验;

勇于批判虚假与杜撰实验。

我们不轻易对课堂类型下定义,提倡“传统”与“时尚”的融合,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各种类型教师的教学风格。要让广大一线教师感到实施化学课程标准和使用新教材有利于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校际之间的教学信息的沟通和交流。因此我们反对机械地规定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和教师活动的比例;我们反对将科学探究神秘化、繁琐化和教条化;我们反对制造“常态教学”与“展示教学”的对立和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割裂。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各类学校师生投入新课改的积极性,有利于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自2004年9月至2005年12月实施新课程以来,认真投入课改的教师非但觉得没有“吃亏”,而且还在个人业务和教研组“校本教研”方面获得了“多赢”的丰硕成果:

2005年10月14日至15日苏州市草桥实验中学陈荔、何静老师和园区第一中学的高谷民、王茵老师向常州市教研室组织的来访老师开设《燃料和燃烧》、《元素》等观摩课;

2005年11月23日上海教育出版社在我市召开全国使用九年级化学新教材(沪教版)的实验区研讨会,下午与会代表在苏州市平江中学观摩了九节公开课:平江中学徐建庆老师开设复习课《物质结构的奥秘》,立达中学吴惠芳老师开设复习课《常见气体的制取》,田家炳实验中学蓝健老师和平江中学冯佩娟、张杰、马湘怡老师开设新课《淀粉和葡萄糖》,平江中学钱芳、王阳、许竫老师开设新课《蛋白质》。

2005年11月27日苏州市初中化学新课程观摩研讨活动在苏州市景范中学举行,景范中学阮明老师开设《溶解度》,立达中学薛磊老师开设《物质的溶解性》,迎春中学游梅老师

和张家港市南丰中学邹汉江老师开设《溶液的酸碱性》。

苏州市有多名骨干教师参与新教材的修订;平江实验中学的徐建庆老师到海南岛介绍课改经验;吴江市青云中学化学组和张家港市第六中学王宝斌撰写的论文在省农村化学课改经验交流会上获一等奖;通过教案设计、优秀课评比我们已经整合两册新教材章节教案、复习课教案各一套和优良课光盘20张。

第二篇:苏州市初中化学新课程推进纪实及实施策略

苏州市初中化学新课程推进纪实及实施策略

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毛明

一、苏州市初三化学新课程推进记事

1.2003年3月12日至13日苏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组织市区初中骨干化学教师和县市区教研员参观常州市九年级化学课程改革经验。

2.2003年10月30日苏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化学组作《课改“过渡期”内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报告(地点:苏州市第一中学)。

3.2003年11月5日苏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化学组作《课程改革与初中化学教学》报告(地点:苏州市平江实验学校)。

4.2003年11月7日苏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化学组作《课程改革与中学化学教学简介》讲座(地点:苏州科技学院)。

5.2003年11月18日在苏州市第十六中学举行了“苏州市区按新课程标准设计教案评比”活动,一等奖6名,二等奖9名,三等奖15名。

6.2003年12月26日苏州市第21届中学化学教学年会召开,会上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王祖浩作《关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成长之路》报告;常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化学教研员金惠文老师作《以常州课试之砖引苏州课改皓玉》报告。

7.2004年4月23日课标教材推荐组向苏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交《课程标准九年级化学教材推荐意向》。

8.2004年7月31日至8月1日苏州市上教版初三化学教材暑期培训会上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王祖浩和扬州大学化学系教授吴星分别作《初中化学课标与化学教材》和《义务教育课程化学标准化学课程改革与教学实施》的报告。

9.2004年9月1日苏州市九年义务教育各初级中学开学后,九年级化学全面进入课程标准实施阶段。

10.2004年10月20日苏州市初中化学新课程教案设计评优活动于在苏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举行,一等奖5名,二等奖15名,鼓励奖5名。

11.2004年10月22日苏州市区成立“初中化学课改中心组”,并划分四个片:“立达片”共 1 12所学校,“十中片”共12所学校,“通才片”共12所学校,“平江片”共14所学校,组建了以片长和副片长共16人为代表的一线课改骨干队伍。

12.2004年12月1日在苏州市平江中学召开“苏州市初三化学新课程观摩研讨会”,开设了十多节观摩研讨课,课后进行了点评。

13.2004年12月22日在苏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召开“苏州市初中化学新课程复习教学研讨会”,上午五市、两区和苏州市区的教师代表交流发言,下午分组讨论汇总意见和建议,最后由苏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化学教研员作《关于新课程背景下的中考化学评价》发言。14.2004年12月16日至17日在江苏省常熟中学召开“苏州市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研讨会暨苏州市第22届中学化学教学年会”,会上共开设了4节初三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观摩课,并由苏州大学化学系教授马经德作《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报告。

15.2005年1月3日在苏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召开“2004~2005学第一学期苏州市初三化学新课程期末评价测试卷”通稿会议。

16.2005年9月27日下午市区初三化学教学研讨会,市区全体初三化学教师与会。会上市化学教研员对2005年苏州市中考化学试卷进行分析,并提出课堂教学的指导性意见。17.2005年10月14日至15日两天常州市教研室和我市教研室协同组织了新课程观摩课活动。常州市教研室组织该市40多名初三化学教师到我市草桥实验中学和园区一中观摩4节公开课,常州市也带了一节观摩课。

18.2005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苏州市初中化学评优课评审。

19.2005年11月15日和18日在江苏省教研室举办的我省农村化学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上苏州市有两篇文章获一等奖,并有一名教师代表苏州市发言。

20.2005年11月22日至25日上海教育出版社在我市召开全国使用九年级化学新教材(沪教版)的实验区研讨会。专家讲座会场在苏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与会代表参与观摩公开课地点在苏州市平江中学。

21.2005年11月27日苏州市初中化学新课程观摩研讨活动在苏州市景范中学举行。

二、苏州市初三化学新课程实施策略

1.发挥课改宣传和中考评价的导向作用

(1)未雨稠缪做好课程标准学习和新教材宣传工作。从理念上改变教师观、学生观,让 2 教师认识到课改就是要提倡教学行为遵循教育规律,改变由于“常规应试教学”过分单一的学科体系和“填鸭式”的机械教学方法,改变过分脱离当代科学发展实际的落后的知识结构。因此课程改革从培养综合性、复合型和创新性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养的高度,整合课程资源、开发新型教材,这是国家教育战略的基本国策。为了更好地整合新课程的教学信息和资源我市彩香中学项春晓老师建立了中学化学教学网站,常熟市也建立了面对九年级义务教育的化学教学网站。

(2)充分利用中考评价的导向作用。从1999年始,我市市区的初三化学教学在局领导的统筹安排下,已经开始实施课程改革,如将实验操作考查机制引入中考的评价范围,这对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改善实验室装备条件和提高实验教学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近7年来我市中考命题也在逐步过渡到以能力考查为主,为科学探究教学打好基础。尤其是自2002年起,我市基础教育从起始年级全面启动课程改革方案,当时初三化学教学虽然未进入新课程实施,但是教学研究已经启动课程标准学习,科学探究教法的尝试。近三年中考命题逐步提高了实验试题的赋分权重,在试题的开放性、综合性、创新性和探究性上逐步递增。

因此2004年9月,我市初三化学“水到渠成”地进入新课程的实施阶段。一年来,我市进行的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教学比较顺利,尤其是学校既没有增建实验室,也没有额外增加较大的经济负担,教学工作井然有序、平稳推进。2005年我市中考化学试卷抽样统计结果显示:频数高峰在80分到94分之间,合格率高于平均分;可以看出这份试卷能基本体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贯彻了素质教育的要求。2.既做“减法”,又做“加法”,提高教学质量

由于初三化学仅有一年的教学周期,既要启蒙,还要质量,师生压力都很大。为了保障科学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调研和教学研讨的基础上,我们明确了哪些内容是应当删减的,哪些过程是必须强化的。

“减法”就是减去妨碍学生正确理解、形成科学概念的“偏、难、繁、旧”的知识点和所谓的技能。减去显然已经落后于现代科学思想的陈旧概念:如“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减去过分死扣字眼的僵化语言,如:“微粒讲构成”、“元素讲组成”、“微粒论个”、“元素论种”等;减去不符合实验、科研、生产实际的一些所谓的基本操作和 “天平平衡计算”、“无数据计算”等;删去严重脱离学生思维、3 生活体验实际的所谓纯“智力游戏型”的试题。

加法就是加强课堂科学探究能力教学的研究,强化化学的实验教学功能,兼顾科学探究的过程性与结论性的“统筹策略”,如加大实验教学中的对比实验的权重;加强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研究,如培养学生对曲线、图表和文字相互转化能力;进一步研究提高学生的化学计算能力的途径和范围,如单一固体溶解度和蒸发溶剂析出晶体(不考虑结晶水合物)质量的计算;深入研究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如有关过量问题的讨论等等。3.重点研究常态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课改理念

一线教师最感兴趣的是课改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可操作性实施:“大额班”怎样上好“讨论式”、“合作式”和“探究式”的课?“小额班”怎样更好更深入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中考考什么?怎样考?这些问题是无法回避的现实。

我们发动和鼓励教师对新老教材和大纲课标的对比研究,还进行了新教材的教案探索设计和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我们认为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既要积极实施又要稳妥推进,在新教材实施的初期,应当允许老师们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常规或新型的教学方法,鼓励教师因地制宜采取灵活机动的方法安排课堂教学进程、手段。

倘若第一年新课程实践属于探索和尝试的阶段,那么第二年我们将以下四个课题进入深化、持久地开展教学研究的阶段:

(1)如何评价学科学习情态价值观? 积极乐观教育为主; 课堂教学激疑互动; 允许多种观点探讨; 测验与表现相结合。

(2)怎样循序渐进地演绎化学原理?

源于生活,用于社会;

把握尺度,各得所需;

拆除障碍,搭建阶梯;

循环递进,螺旋上升。

(3)如何稳步规范地提高计算能力?

计算表达式中符号系统的建立; 一题多解的过程性板书或板演; 加强计算题的列式书写和演算; 教师的板书和测试卷的规范化。

(4)怎样有效合理地开展科学探究? 充分注重观察与思考栏目; 认真实践探究与活动栏目;

妥善安排演示与分组实验;

勇于批判虚假与杜撰实验。

我们不轻易对课堂类型下定义,提倡“传统”与“时尚”的融合,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各种类型教师的教学风格。要让广大一线教师感到实施化学课程标准和使用新教材有利于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校际之间的教学信息的沟通和交流。因此我们反对机械地规定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和教师活动的比例;我们反对将科学探究神秘化、繁琐化和教条化;我们反对制造“常态教学”与“展示教学”的对立和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割裂。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各类学校师生投入新课改的积极性,有利于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自2004年9月至2005年12月实施新课程以来,认真投入课改的教师非但觉得没有“吃亏”,而且还在个人业务和教研组“校本教研”方面获得了“多赢”的丰硕成果:

2005年10月14日至15日苏州市草桥实验中学陈荔、何静老师和园区第一中学的高谷民、王茵老师向常州市教研室组织的来访老师开设《燃料和燃烧》、《元素》等观摩课;

2005年11月23日上海教育出版社在我市召开全国使用九年级化学新教材(沪教版)的实验区研讨会,下午与会代表在苏州市平江中学观摩了九节公开课:平江中学徐建庆老师开设复习课《物质结构的奥秘》,立达中学吴惠芳老师开设复习课《常见气体的制取》,田家炳实验中学蓝健老师和平江中学冯佩娟、张杰、马湘怡老师开设新课《淀粉和葡萄糖》,平江中学钱芳、王阳、许竫老师开设新课《蛋白质》。

2005年11月27日苏州市初中化学新课程观摩研讨活动在苏州市景范中学举行,景范中学阮明老师开设《溶解度》,立达中学薛磊老师开设《物质的溶解性》,迎春中学游梅老师 5 和张家港市南丰中学邹汉江老师开设《溶液的酸碱性》。

苏州市有多名骨干教师参与新教材的修订;平江实验中学的徐建庆老师到海南岛介绍课改经验;吴江市青云中学化学组和张家港市第六中学王宝斌撰写的论文在省农村化学课改经验交流会上获一等奖;通过教案设计、优秀课评比我们已经整合两册新教材章节教案、复习课教案各一套和优良课光盘20张。

第三篇:0110110苏州综合市初中化学新课程推进纪实及实施策略

苏州市初中化学新课程推进纪实及实施策略

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毛明

一、苏州市初三化学新课程推进记事

1.2003年3月12日至13日苏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组织市区初中骨干化学教师和县市区教研员参观常州市九年级化学课程改革经验。

2.2003年10月30日苏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化学组作《课改“过渡期”内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报告(地点:苏州市第一中学)。

3.2003年11月5日苏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化学组作《课程改革与初中化学教学》报告(地点:苏州市平江实验学校)。

4.2003年11月7日苏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化学组作《课程改革与中学化学教学简介》讲座(地点:苏州科技学院)。

5.2003年11月18日在苏州市第十六中学举行了“苏州市区按新课程标准设计教案评比”活动,一等奖6名,二等奖9名,三等奖15名。

6.2003年12月26日苏州市第21届中学化学教学年会召开,会上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王祖浩作《关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成长之路》报告;常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化学教研员金惠文老师作《以常州课试之砖引苏州课改皓玉》报告。

7.2004年4月23日课标教材推荐组向苏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交《课程标准九年级化学教材推荐意向》。

8.2004年7月31日至8月1日苏州市上教版初三化学教材暑期培训会上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王祖浩和扬州大学化学系教授吴星分别作《初中化学课标与化学教材》和《义务教育课程化学标准化学课程改革与教学实施》的报告。

9.2004年9月1日苏州市九年义务教育各初级中学开学后,九年级化学全面进入课程标准实施阶段。

10.2004年10月20日苏州市初中化学新课程教案设计评优活动于在苏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举行,一等奖5名,二等奖15名,鼓励奖5名。

11.2004年10月22日苏州市区成立“初中化学课改中心组”,并划分四个片:“立达片”共12所学校,“十中片”共12所学校,“通才片”共12所学校,“平江片”共14所学校,组建了以片长和副片长共16人为代表的一线课改骨干队伍。

12.2004年12月1日在苏州市平江中学召开“苏州市初三化学新课程观摩研讨会”,开设了十多节观摩研讨课,课后进行了点评。

13.2004年12月22日在苏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召开“苏州市初中化学新课程复习教学研讨会”,上午五市、两区和苏州市区的教师代表交流发言,下午分组讨论汇总意见和建议,最后由苏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化学教研员作《关于新课程背景下的中考化学评价》发言。14.2004年12月16日至17日在江苏省常熟中学召开“苏州市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研讨会暨苏州市第22届中学化学教学年会”,会上共开设了4节初三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观摩课,并由苏州大学化学系教授马经德作《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报告。

15.2005年1月3日在苏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召开“2004~2005学第一学期苏州市初三化学新课程期末评价测试卷”通稿会议。

16.2005年9月27日下午市区初三化学教学研讨会,市区全体初三化学教师与会。会上市化学教研员对2005年苏州市中考化学试卷进行分析,并提出课堂教学的指导性意见。17.2005年10月14日至15日两天常州市教研室和我市教研室协同组织了新课程观摩课活动。常州市教研室组织该市40多名初三化学教师到我市草桥实验中学和园区一中观摩4节公开课,常州市也带了一节观摩课。

18.2005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苏州市初中化学评优课评审。

19.2005年11月15日和18日在江苏省教研室举办的我省农村化学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上苏州市有两篇文章获一等奖,并有一名教师代表苏州市发言。

20.2005年11月22日至25日上海教育出版社在我市召开全国使用九年级化学新教材(沪教版)的实验区研讨会。专家讲座会场在苏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与会代表参与观摩公开课地点在苏州市平江中学。

21.2005年11月27日苏州市初中化学新课程观摩研讨活动在苏州市景范中学举行。

二、苏州市初三化学新课程实施策略

1.发挥课改宣传和中考评价的导向作用

2(1)未雨稠缪做好课程标准学习和新教材宣传工作。从理念上改变教师观、学生观,让教师认识到课改就是要提倡教学行为遵循教育规律,改变由于“常规应试教学”过分单一的学科体系和“填鸭式”的机械教学方法,改变过分脱离当代科学发展实际的落后的知识结构。因此课程改革从培养综合性、复合型和创新性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养的高度,整合课程资源、开发新型教材,这是国家教育战略的基本国策。为了更好地整合新课程的教学信息和资源我市彩香中学项春晓老师建立了中学化学教学网站,常熟市也建立了面对九年级义务教育的化学教学网站。

(2)充分利用中考评价的导向作用。从1999年始,我市市区的初三化学教学在局领导的统筹安排下,已经开始实施课程改革,如将实验操作考查机制引入中考的评价范围,这对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改善实验室装备条件和提高实验教学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近7年来我市中考命题也在逐步过渡到以能力考查为主,为科学探究教学打好基础。尤其是自2002年起,我市基础教育从起始年级全面启动课程改革方案,当时初三化学教学虽然未进入新课程实施,但是教学研究已经启动课程标准学习,科学探究教法的尝试。近三年中考命题逐步提高了实验试题的赋分权重,在试题的开放性、综合性、创新性和探究性上逐步递增。

因此2004年9月,我市初三化学“水到渠成”地进入新课程的实施阶段。一年来,我市进行的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教学比较顺利,尤其是学校既没有增建实验室,也没有额外增加较大的经济负担,教学工作井然有序、平稳推进。2005年我市中考化学试卷抽样统计结果显示:频数高峰在80分到94分之间,合格率高于平均分;可以看出这份试卷能基本体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贯彻了素质教育的要求。2.既做“减法”,又做“加法”,提高教学质量

由于初三化学仅有一年的教学周期,既要启蒙,还要质量,师生压力都很大。为了保障科学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调研和教学研讨的基础上,我们明确了哪些内容是应当删减的,哪些过程是必须强化的。

“减法”就是减去妨碍学生正确理解、形成科学概念的“偏、难、繁、旧”的知识点和所谓的技能。减去显然已经落后于现代科学思想的陈旧概念:如“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减去过分死扣字眼的僵化语言,如:“微粒讲构成”、“元素讲组成”、“微粒论个”、“元素论种”等;减去不符合实验、科研、生产实 3 际的一些所谓的基本操作和 “天平平衡计算”、“无数据计算”等;删去严重脱离学生思维、生活体验实际的所谓纯“智力游戏型”的试题。

加法就是加强课堂科学探究能力教学的研究,强化化学的实验教学功能,兼顾科学探究的过程性与结论性的“统筹策略”,如加大实验教学中的对比实验的权重;加强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研究,如培养学生对曲线、图表和文字相互转化能力;进一步研究提高学生的化学计算能力的途径和范围,如单一固体溶解度和蒸发溶剂析出晶体(不考虑结晶水合物)质量的计算;深入研究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如有关过量问题的讨论等等。3.重点研究常态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课改理念

一线教师最感兴趣的是课改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可操作性实施:“大额班”怎样上好“讨论式”、“合作式”和“探究式”的课?“小额班”怎样更好更深入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中考考什么?怎样考?这些问题是无法回避的现实。

我们发动和鼓励教师对新老教材和大纲课标的对比研究,还进行了新教材的教案探索设计和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我们认为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既要积极实施又要稳妥推进,在新教材实施的初期,应当允许老师们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常规或新型的教学方法,鼓励教师因地制宜采取灵活机动的方法安排课堂教学进程、手段。

倘若第一年新课程实践属于探索和尝试的阶段,那么第二年我们将以下四个课题进入深化、持久地开展教学研究的阶段:

(1)如何评价学科学习情态价值观? 积极乐观教育为主; 课堂教学激疑互动; 允许多种观点探讨; 测验与表现相结合。

(2)怎样循序渐进地演绎化学原理?

源于生活,用于社会;

把握尺度,各得所需;

拆除障碍,搭建阶梯;

循环递进,螺旋上升。

(3)如何稳步规范地提高计算能力?

计算表达式中符号系统的建立; 一题多解的过程性板书或板演; 加强计算题的列式书写和演算; 教师的板书和测试卷的规范化。

(4)怎样有效合理地开展科学探究? 充分注重观察与思考栏目; 认真实践探究与活动栏目;

妥善安排演示与分组实验;

勇于批判虚假与杜撰实验。

我们不轻易对课堂类型下定义,提倡“传统”与“时尚”的融合,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各种类型教师的教学风格。要让广大一线教师感到实施化学课程标准和使用新教材有利于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校际之间的教学信息的沟通和交流。因此我们反对机械地规定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和教师活动的比例;我们反对将科学探究神秘化、繁琐化和教条化;我们反对制造“常态教学”与“展示教学”的对立和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割裂。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各类学校师生投入新课改的积极性,有利于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自2004年9月至2005年12月实施新课程以来,认真投入课改的教师非但觉得没有“吃亏”,而且还在个人业务和教研组“校本教研”方面获得了“多赢”的丰硕成果:

2005年10月14日至15日苏州市草桥实验中学陈荔、何静老师和园区第一中学的高谷民、王茵老师向常州市教研室组织的来访老师开设《燃料和燃烧》、《元素》等观摩课;

2005年11月23日上海教育出版社在我市召开全国使用九年级化学新教材(沪教版)的实验区研讨会,下午与会代表在苏州市平江中学观摩了九节公开课:平江中学徐建庆老师开设复习课《物质结构的奥秘》,立达中学吴惠芳老师开设复习课《常见气体的制取》,田家炳实验中学蓝健老师和平江中学冯佩娟、张杰、马湘怡老师开设新课《淀粉和葡萄糖》,平江中学钱芳、王阳、许竫老师开设新课《蛋白质》。

2005年11月27日苏州市初中化学新课程观摩研讨活动在苏州市景范中学举行,景范 5 中学阮明老师开设《溶解度》,立达中学薛磊老师开设《物质的溶解性》,迎春中学游梅老师和张家港市南丰中学邹汉江老师开设《溶液的酸碱性》。

苏州市有多名骨干教师参与新教材的修订;平江实验中学的徐建庆老师到海南岛介绍课改经验;吴江市青云中学化学组和张家港市第六中学王宝斌撰写的论文在省农村化学课改经验交流会上获一等奖;通过教案设计、优秀课评比我们已经整合两册新教材章节教案、复习课教案各一套和优良课光盘20张。

第四篇:实施思维推进策略(发言稿)

实施“四位推进”策略,提升家长学校教育水平

单 位: 昌邑市外国语学校 项目负责人:万春江 翟金花 刘慧玲

2012年6月

实施“四位推进”策略,提升家长学校教育水平

昌邑市外国语学校 万春江 翟金花 刘慧玲

一、项目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众所周知,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家长的素质良莠不齐,学校对家庭教育的干预力度不够。致使家庭教育仍停留在原始化的水平。

从几句话看当今家庭教育的困境:

1、‚学校是怎么教育的!‛‚家长一点也不管(不负责任)!‛ 一方面反应出家长和老师沟通渠道非常闭塞。另一方面也反应出家长和老师都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做不到互相合作、扬长避短。

2、‚这么忙,开什么家长会‛

分析这句话的动机,我们有三点收获,一是‚不重视‛,家长素质参差不齐,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二是‚无引力‛,家庭教育课缺少吸引力。三是‚无约束‛,完全以自愿为原则,管理模式陈旧,不能有效约束家长。

3、‚回去再找你算账‛

‚老师给家长敲警钟,学生被家长敲屁股‛成了现在某些家长会的真实写照。‚讲讲成绩、提提要求‛的传统家长会模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发展的需要。

4、‚老师一次也没提到你。‛

这句话从一个侧面反应出老师是家庭教育‚唯一‛的发言人,是学生情况的‚权威‛评定者。家庭教育课程被局限于课堂内,局限于机械乏味的单一听讲模式。

基于以上分析,家庭教育水平不高,家长学校功能没能很好的落实。

要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关键靠学校,重点在教师。我校实施‚四位推进‛策略,围绕‚提高师资、影响家庭‛这一主题,构建起一个完善的成长体系,为家庭教育的有效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项目主要创新点

1、实施前伸后延式培训机制

2、重视实例研究

3、完善评价体系

4、各具特色的活动推进了家校共育的力度。

三、项目的主要内容

实施‚四位推进‛策略,提升家长学校教育水平:

所谓‚四位推进‛就是思想引领、科研带动、活动促进、评价保障四项措施,目的在于提高教师家校联系水平,以提高师资质量来推进家庭教育在更高、更宽的平台上发展。

策略一:思想引领

1.营造积极的环境。一是学校以国家级“根基教育”实验基地为依托,借助根基教育先进的理念背景与雄厚的师资力量,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环境的熏陶感染作用。二是购置了大量的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充满智慧与温馨《亲子根基》、《长大不容易》等摆在每位教师手中,在随手翻阅中受到启迪。

2.完善培训机制。一是加大专家引进力度。南京师范大学赵凯教授、全国著名班主任陈宇老师,《亲子根基》杂志的持行主编罗坚教授,中央教育电视台的‚知心姐姐‛卢勤教授等先后走进学校。二是做好培训的‚预热‛与‚保温‛工作。学校每年会把讲座的主讲人、培训内容提前进行公布,学校发放问卷调查家庭教育存在中遇到的问题作好梳理,形成书面材料交给专家。通过提前预热,让培训学习有的放矢。我们通过‚一得‛,真正能‚学有所得‛;利用‚一问‛做到‚学贵有疑‛;通过‚一用‛实现‚学用结合‛。‚一次讲座,多层反思‛的培训保温模式,实现了培训效能的最大化。

策略二:科研带动

1、搭建课题平台。2009年,我们就申报了《提高家长课程实效 促

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国家级教研课题,开始了家庭教育课程实效性研究。2011年,我校又被授予根基教育实验学校,这是潍坊市第二个实验学校。以课题为平台,同时,我们在细致规划的基础上,把大课题分解成一个个目的明确、操作性强的小课题。提供给广大教师进行日常性研究,保证了人人有课题,人人在研究。建立起了一个分工明确、结构合理、教研一体、家校同步的研究团队,为家庭教育提供了研究平台与人才保障.

2、开展实例研究五个一活动 以‚进行一次成功的家访,写好一个观察报告,读懂一本家庭教育书籍,设计一次亲子活动,讲好一堂家庭教育指导课‛为内容的‚五个一‛研究为契机,引导教师把‚问题学生‛变成‚老师的问题‛。在研究过程中,始终把反思作为提高效率与质量的有效手段,引导教师不断总结在实现自己教育目的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出现的失误。每周两个小反思,每月两个大反思,学期末提交优秀案例并结集成册,建立起家庭教育资源库,推动持续提高。

策略三:活动促进 1.开展特色亲子活动 学校形成了班级系列活动与学科特色活动的家庭教育新形式,有效促进了亲子共成长工程的开展,如,体现班级特色的:‚家庭智力赛‛,‚家教网络聊天室‛、‚家长接待日‛、‚家庭信箱‛、‚学校开放日‛、‚家长QQ群‛、‚电话热线‛等。形式新颖、内容活泼,很受学生与家长的喜欢。体现学科特色的‚我为父母过生日‛、‚我给父母洗洗脚‛、‚我对父母说‘我爱你!’‛、‚给家长的一封信‛、‚今天是母亲节‛等活动,增进了亲子感情,营造积极、温馨、科学、民主的家教氛围。家庭教育不再局限于课堂,家庭教育的教学手段也不再是常规的讲解、讨论。

2、举行各种形式的交流会

一、每学期一次的优秀经验交流会,就是我们总结过去,解答疑惑的重要会议。在这里老师们畅所欲言、质疑解疑,时而感动洋溢,时而针锋相对,时而掌声雷鸣。

二、心理援助团队的形成也使老师们在迷惑

或需要帮助时,随时伸出援助的双手,帮助教师度过心灵的高原期,使教师时常抱有旺盛的工作生命力。

三、校长恳谈会的开展让教师与学校的领导,得以面对面的沟通,及时的获取教育中的矛盾问题,调整和改善学校的管理措施,也让教师工作中的烦恼得以倾诉的机会。

策略四:评价保障

1.建立健全评价制度

为推进学习,学校修订《家庭教育培训标准》《家庭教育教师绩效评定办法》。改变以往只注重成绩、管理质量的评价体系。制度中把家庭教育质量作为第三个重要指标,把自身参与培训与提高情况作为第四项指标。在整个班主作评价体系中,这两个指标所占的比重为40%。用外在的制度约束引导班主任调整工作思路。

2.不断创新评价体系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把评价的主体与客体进行了扩编,让学生、家长、教师既是评价的主体,又是被评价的客体,形成两两之间的互动评价。一是家长评价教师,学校根据上级规定每学期组织不少于四次的集体家庭教育培训交流活动,活动结束后,家长填写评价表,评价老师的课程质量。二是教师评价家长,教师对家长布置家庭作业,以案例的形式进行,汇报学生在家的表现,自行进行原因分析,其作为评选“优秀家长”的依据。三是学生评价老师和家长,以 “优秀家长”二十条,“优秀老师”二十条进行评价,以描述性语言来具体量化家长与教师的教育行为,对家长与教师的言行形成有效制约。通过这种形式每个人都被评价,又都可以参与评价,在参与评价的过程共同改变习惯、树立形象。

三、主要成效及推广价值

1.课题研究结出硕果。国家级家庭教育课题《提高家长课程实效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顺利结题。实验老师有14篇论文或案例获优秀成果奖。

2.根基教育长足发展。2009年学校成立国家‚亲子〃根基‛教育实验基地,2010年11月学校参加‚全国根基教育实验经验交流‛活动,获专家好评。

3.教育专家走进校园。中央教育电视台‚知心姐姐‛卢勤教授、中国根基教育专家罗坚教授、潍坊家庭教育专家张美荣老师等先后走进校园进行家庭教育师资培训。

4.师资质量迅速提高。2010年5月,2位教师获‚中国家庭教育知识传播激励计划卓越人物奖‛。家庭教育的案例、论文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师资队伍壮大,有效促进家庭教育质量的提高。

5.校本研究成效显著。学校汇编了《家庭教育案例集》,编写了《生活教育》校本教材,开发的《托起生命的太阳》《生活教育 品格篇》被评为市优秀生命生存生活校本教材。

6.特色学校健康成长。学校先后成为全国百所德育名校、国家级生命根基教育实验基地、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绿色学校、山东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等荣誉称号。

第五篇:苏州市全力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工作纪实

苏州市全力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工作纪实

:2008-9-22

廉政也是生产力

这句话蕴含的理念就是,只有廉洁高效的行政行为,才能让生产力激发更耀眼的火花。

率先发展的地区,向来不缺乏改革创新的勇气。近年来,苏州始终以改革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促进反腐倡廉建设工作走上系统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将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措施,扎扎实实地贯穿到反腐倡廉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推进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主战场和最前沿。

反腐倡廉需要一个蕴涵创新智慧和改革勇气的制度设计。2003年12月,苏州市委发出《关于建立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保证“两个率先”顺利实现的决定》,全市围绕建立健全教育防范、公共权力配置、公共财政管理、公平择优用人、监督管理、查案惩处和廉政激励等七大机制,全面系统地开启了惩防体系建设工作。2005年1月,中央惩防体系《实施纲要》印发后,苏州市委发出《关于贯彻中央惩防体系〈实施纲要〉的具体意见》,全市反腐倡廉建设工作进一步走上系统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今年5月,中央颁发惩防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后,市委又及时下发了《关于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保证苏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对进一步健全拒腐防变的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和权力运行监控机制进行细化和充实。

作为中央纪委惩防体系建设唯一的地级市联系点,伴随着一个个科学发展的成功实践,一张“排查廉政风险、健全防控机制”的阳光之网也在苏州默默织就。这张网不仅摒除了腐败滋生的土壤、保护了干部、弘扬了社会正气,更大的意义在于,它在党风廉政建设领域探索出一条卓有成效的新道路。

那么,这张驱逐黑暗的网,是如何织就?这其间,蕴含着怎样的智慧和理念?

工作中“找”出风险点

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

以沈文祖为班长的苏州市纪委常委会认为,“所有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论处于什么岗位,从事什么工作,都或多或少被授予一定职权。职权在行使过程中,都存在潜在廉政风险。”基于这一理念,在廉政风险排查中,苏州各级党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等及其工作人员被列为廉政风险排查的主体。

走进昆山国土资源局大楼,一股清风扑面而来。首先映入眼帘就是一排查找廉政风险工作公示栏,上面贴着干部职工在岗位职责上,排查出的权力运行潜在的“风险点”。一个个工作环节被分解成若干细小节点,每个节点上都标注着应当注意的问题,怎样规范运作。

在昆山中华园派出所门厅,“查找廉政风险、建立防控机制”字牌下,一个个署名的《个人廉政风险查找和防范承诺表》引人注目:有无违反上级有关禁令、规定行为和苗头;有无执法不公、不严、不依法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及其他办案的行为„„统一的对照标准,像高悬的警钟,在提醒着人们:时时省吾身。

放眼鹿城,“查找廉政风险,建立防控机制”蓬勃兴起,不仅在基层鲜活,在昆山市的各级党政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国企以及各行政村,存在运行着,并成为一项标准化工程。目前,累计建立廉政风险信息平台和档案库495个;确立并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标准化文件237个;启动行政审批、政令督办、土地出让等8个综合行政电子监察平台子系统,128个电子监察点累计发出预警纠错信号198次。

蝴蝶扇动翅膀可以引起一场风暴。

在苏州,廉政风险防控首创于昆山,推广于全市。今年5月,苏州市下发了《关于推进2008年全市惩防体系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围绕“排查廉政风险,健全防控机制”,将2008年全市惩防体系制度建设340个重点项目分解落实到51个市级机关单位和部门。5月12日,市纪委召开全市惩防体系制度建设工作暨排查廉政风险点动员会,通过现场观摩、典型交流和领导动员等,对各地各部门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进行深入部署。

苏州市交通、城管、物价、市政公用等市级机关部门,纷纷结合自身工作实际,通过出台廉政风险防控实施意见,开展党风廉政警示教育、举办廉政讲座、组织“违法违纪成本”大讨论、撰写心得体会等,使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与具体业务工作有机结合,呈现出了声势大、推进快、质量高、成效好的特点。

大幕徐徐拉开,如今的姑苏大地上,廉政风险排查蔚然成风。强化查找主体、明确查找内容、突出查找重点,三管齐下,重拳出击。围绕权、钱、人、物和执纪执法等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和重点岗位,从环境风险、体制交替风险、权力风险等6个方面开始进行一场深入、细致地查找,确保重点领域的廉政风险找准、找全、找实。

有人说过,失控的权力是无孔不入的病菌。正是通过排查这些“点点滴滴”,并依凭它们的细密无间,挡住了病菌的滋蔓,将权力导向规范、阳光,把反腐倡廉的思想之网编织得更紧。

打造制度的“防火墙” 反腐败,制度更具根本性。加强制度建设,真正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是反腐败的重要基石。

“制度是高压线,谁摸了谁触电。”这是个形象的譬喻,说明了制度的制约作用。只有立下规矩,并加以规范化,使之科学、严密,且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才能保证我们反腐工作的有效、长效,才能保证我们党员干部远离腐败,廉洁奉公。

“查找廉政风险、建立防控机制”苏州走在全国前列,面对一系列新的尝试、新的问题,苏州自2003年起就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

2004年,坚持探索与实践结合,全力推进惩防体系建设。认真落实“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控制就延伸到哪里”。

2005年,抓好关键带整体,扎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围绕加强权力运行监督和制约,突出实体与程序并重,共梳理出93个制度建设重点项目,出台并实施具体工作规程,为全市惩防体系真正发挥教育引导、制度防范、监督惩处等功能奠定基础。

2006年,加大科技反腐力度,深入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体系建设上由“解决层面问题”向“解决层次性问题”转变;体系管理上由“人盯人”向“计算机盯人”模式转变。

2007年,围绕制约和规范权力运行,大力推进惩防体系建设。排查权力运行风险点,完善权力运行规程链,构建权力监控立体网;市本级共有56个单位、部门建立健全工作规程245项。

2008年,围绕查找出来的风险点进行分门别类,梳理和完善反腐倡廉相关制度。在市本级累计89个部门、单位完成424项工作规程和12个市(县)、区完成186项工作规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清理核定制度事项,督促51个市级机关单位按规定要求制定、完成340项工作规程。

„„

回首征途,苏州感触颇深,“从源头上拉起一根拒腐防变的牢固防线,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一直在做,我们付出很多努力。”

艰苦耕耘,收获必然丰硕。一系列思考和探索带出一系列措施,围绕廉政风险共性,建章立制,部署制定相关配套规定,健全民主集中制各项制度,落实党内监督各项措施;根据苏州实际,建立健全规范国家工作人员行为的各项制度,研究和制定促进公务员廉洁从政的公共服务伦理规范等。

腐败是社会发展的毒瘤,而制度约束是割除这个毒瘤最锋利的手术刀。不断地去完善制度,是我们健康发展道路上一个恒久的主题,一个不懈的目标。在“梳理权力流程,实施权力制约——梳理岗位职责,排查廉政风险——完善权力配置和结构,压缩权力弹性——加大技术反腐力度,强化权力内控——实施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接受公众监督”的程序中,我们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要求,正通过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这根红线,源源不断地贯穿到各个部门、各单位的具体业务工作之中,并且,这根“红线”,被越拉越绵长,越织越精密。

编织全面“防腐”之网

无论在哪个地方,只要反腐败,终极目标都一样,就是要建成廉洁政治、廉洁政府和廉洁社会。有了真正的结果导向的目标,才会提示我们要更多地看到问题和差距。有一个比喻这样说,苏州好像一架加满燃料的飞机,向更高更远目标飞行。“排查廉政风险、健全防控机制”正是为了让这架飞机飞得更快、更平稳。

如何增强一个城市的防腐“免疫力”,使城市发展实现“经济上去了、干部站稳了”,使各个层次的一把手既能放手做事,又能干净做官,已经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

去年与香港廉政公署同行交流的时候,苏州市提出“有效预防腐败,核心是要制约和规范公权运行,路径是部门具体业务”的理念。

腐败的本质是公权异化或滥用。有效预防腐败的关键是要建立健全“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只有从部门或单位具体业务入手,压缩权力弹性空间、严密权力运行程序、强化权力过程控制,才能真正解决反腐倡廉与业务工作两张皮的问题。

发展离不开廉政勤政。廉政勤政离不开改革创新。

经济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一些权力的滥用和违规“难循旧制”,甚至借助科技手段“羚羊挂角,无迹可寻”,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苏州市着力构建和完善了集纳全程监察、预警纠错、统计分析和绩效评估功能于一体的电子化监控平台,成功开发运行了覆盖市本级和12个市(县)、区行政审批、政府采购、工程建设的网上监察系统,实现了对权力运行超前规范、动态监管和硬性约束,使权力运行始终沿着规范的轨道运行。

创新,赋予反腐拒变工作无限活力。科技,为廉政现代化插上动力双翅。

苏州电子化监控平台自开发运行以来,苏州市行政审批网上监察系统累计对全市两级1523项、73.9万件行政许可办件实施了全程监察,全市行政审批承诺期内提前办结率达97.3%,群众满意率达99%以上;工程建设网上监察系统对所有财政性投资项目从立项、规划、土地、招投标、施工办理、工程审计到资金拨付等全程监察,监察项目累计达590余个;政府采购网上监察系统自投入运行以来,对1567个项目进行了网上实时监察,发现异常和违规项目4个,处理4个。

以人为点,以程序、制度为线,以创新理念、多种防腐手段为面,环环相扣的风险防控机制,亮点不断涌现。

2007年,是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提高年。苏州各地各部门制度建设创新重点规范了245项行政权力的运行,大大超过2005年和2006年的总和。

2008年,张家港市在党政机关全面实施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将廉政风险防控与贯彻落实中央《工作规划》战略目标、深化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和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有机结合。

常熟、太仓、吴江、吴中和相城等地也纷纷出台实施意见,通过召开专题部署会等,全面启动“排查廉政风险,健全防控机制”工作,将贯彻落实中央《工作规划》、省纪委《关于反腐倡廉制度规范执行年的工作意见》和市今后5年惩防体系建设工作《意见》不断向纵深推进。

苏州市纪委和市委政法委联合对全市政法系统廉政风险防控进行了部署,通过扎实推进动员部署、组织实施、检查考评等,促使政法干警更加廉洁自律、更加公正执法、更加依法办案。

“排查廉政风险,健全防控机制”是苏州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新实践。作为惩防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苏州每年都确立一批制度建设重点项目,通过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这一有力抓手,不断地完成反腐倡廉战略和战术的调整,推进权力沿着制度化、规范化轨道运行。

从事后惩治,到事前预防,再到事中监控;从点、线、面延伸开去,形成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在廉政建设与经济发展的精彩互动中,一个不断创造着经济奇迹的苏州,又编织出一张驱逐黑暗拥抱阳光之网。这张网,是围绕反腐败目标的一次突破和跨越,它不仅摒除了腐败滋生的土壤,更像一双温暖臂膀,保护着我们的干部,为苏州又好又快发展贡献力量。

下载苏州市初中化学新课程推进纪实及实施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州市初中化学新课程推进纪实及实施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调查报告(小编整理)

    农村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调查报告 [摘 要]:围绕初中化学课程标准、 新课程培训、 教材编写、 教学研究、 化学实验等方面, 通过问卷调查、 座谈交流等形式对蒋李集二中实施新课......

    初中化学教学问题及策略(4篇)

    初中化学教学问题及策略(4篇) www.xiexiebang.com 400-888-7501 第一篇: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问题及策略 摘要: 随着我们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家对于全能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其素质......

    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率的几点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率的几点策略 化学组 陆玉涵 初中化学是初三开设的一门新课,由于初三学习难度增加,学习时间紧张,再加上升学的压力,学生对于这门新课,觉得有些力......

    初中化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初中化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盐城市大纵湖初级中学刘堂林 在以往的学科教学中,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普遍存在着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注入式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忽......

    探究新课程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施策略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课堂文字实录 有关教学有效性方面的评价 宣城四中余永华 学习完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课堂文字实录后,觉得本课......

    当前铁路建设标准化推进建设实施策略

    当前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推进实施策略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0-1-1 20:31:34 摘要:为全面贯彻落实“质量、安全、工期 投资效益、环境保护和技术创新”六位一 体......

    初中化学新课程的实验及活动开展情况调查报告

    初中化学新课程的实验及活动开展情况调查报告无锡市惠山区教育局教研室薛青峰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新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

    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STS教育实施策略初探

    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STS教育实施策略初探 广州市第一中学 孙淑贞 摘要:本文以“人类遗传病”一节课的开展作为教学案例,就新的课程理念下STS教育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具体实施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