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语文学科发展规划

时间:2019-05-15 10:21: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语文学科发展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语文学科发展规划》。

第一篇: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语文学科发展规划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语文学科发展规划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校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实现了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优质发展,教育环境、办学理念、课程结构、教学改革、资源建设、学习评价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变化,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攀升,教育个性和办学特色日益彰显,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当前的课程改革开始关注学科建设这一核心内容,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了推动我校语文教育的改革,推进我校语文学科的建设,提升我校语文教育的水平,彰显我校的优势和特色,促进语文学科教师专业素养的整体提高,特制定我校高中语文学科未来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的“三个面向”为指导方针,以国家关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文件为依据,以新教材的使用为契机,以提高语文教师综合素质和语文学科教学质量为核心,充分利用校内外有效资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努力使我校语文教学水平再上新台阶。

二、课程理念

语文是人类活动的重要交际工具,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的基础。生存语文、生活语文、生命语文构成了语文教育生态系统的内核,而语文学习的生态环境又影响着生存语文、生活语文、生命语文,关系着语文学习与教育质量。

生存语文:掌握语文本领,实现课程目标

语文课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是学习、工作的工具,也是生存的工具。

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就是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并能正确运用规范的语言进行口语交际,用规范的书面语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写作,归根结底,就是形成基本的语文素养——听、说、读、写,学会生存的语文本领。学生凭借这些语文本领,就能安身立命,谋求发展,自由地栖居,诗意地生活。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量空前增长,迅速传递信息,准确地进行交流,均需有较强的听说能力,故而,听说能力的训练十分必要,这也是“生存语文”的一个重要基础和前提。《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并把语文教学中的“听话说话”要求改为“口语交际”,又在目标中第一次明确地将“口语交际”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及“综合性学习”等同并列为阶段目标的五大方面;各地的语文教材也都单独辟出“口语交际”单元,可见对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语文能力的重新定位与审视。

生活语文:把语文融入生活,让生活走进语文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突出了语文学科与生活紧密关联的特点。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陶行知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就语文教育而言,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叶圣陶有“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的观点,吕淑湘和张志公则分别认为“到处可以学语文”、“课内与课外三七开”,这些思想都与这句话的意思不谋而合:把语文融入生活,让生活走进语文。把语文融入生活,就是在学习语文的时候,要从生活入手,找到文本与生活的契合点,打通学生的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让生活走进语文,就是在运用语文的时候,以为生活服务为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因此应将教学活动置于逼真的社会背 1

景之中,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从而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欲望,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生命语文:体现生命价值,提升生命质量

生命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具有健全人格公民的迫切需要。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的重要学科,肩负着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启迪人的精神世界、开发人的生命潜能、构建人的生活方式、激发人的生命活力、提升人的生命质量的重要责任。

语文教学要站在关注人的生命的高度,唤醒学生生命之意识,引导学生“欣赏生命之美好、领悟生命之艰辛、探求生命之意义、建构生命之信仰、实现生命之和谐,最终实现生命质量的全面提升”。唤醒学生生命之意识,就是让学生感知生命的顽强、尊严和伟大,进而培养学生珍视生命

生态语文:改善语文环境,推动语文发展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同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生态学之移用于语文教育领域,就形成了“生态语文”这一重要命题。它揭示的是生命个体与环境系统之间的关系。生命个体的成长与发展首先应建立在使语文成为生存语文、生活语文和生命语文的基础之上,因而生存语文、生活语文、生命语文构成了语文教育生态系统之内核;而在外在表现形式上,表现在生命体、环境、关系、发展四个关键词上,将之联结起来,可以获得一些启示。

语文教育的对象是人,是有生命的人。吕淑湘先生说“语文教育类似于农业,而不是工业”,农业生产先得选种,种子是有机休,有内在的生命力,从下种、出苗到成长、成熟,都要求它自身主动地生根,从根须中吸取养分,外力只能是精心培育、悉心照管,却不能拔苗助长。因而后来叶圣陶先生说:“如果把他们当作工业原料,按照规定的工艺流程,硬要把他们制成一色一样的成品,那是肯定要失败的”。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类似于农业生产,这里本身就包含着一个重要的生态学观念。

“环境”影响着语文教育。语文教育的生态环境包括母语环境(汉语言的大环境对儿童学习母语有直接影响)、生活环境(“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规范环境(在规范环境的强势影响下纠正用字用语不规范的现象)、学校环境(校长的讲演、老师的授课、校内的通告与广播等)。环境又是动态的、会变化的(产生新的词汇和新的表达方式等),因而语文教育研究也必须随之不断更新,不断拓展新的领域。

三、现状基础

目前,我校高中有52个教学班级,31名专职语文教师,100%的教师具有本科学历,9人具有硕士学位,具备中学高级职称的教师14人,特级教师2人。我们的团队里的大多是成熟的教师,教学水平高,科研力量强。

第八次课改为我校语文教学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新课标的出台为我们明确了行动的纲领和奋斗的方向,学校倡导的“为终身发展奠基,为和谐社会育才”的教育理念给我们的语文教学以新的思想,特别是2009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丰富普通高中学生文化需求的学校课程建设的研究”等课题的实施,为我们对语文教学改革策略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我们也曾在主体性课堂教学、校本课程开发和课堂教学改革等方面做过一些有益的尝试。

但不容回避的是,中学语文的现状却是无视生态环境,致使语文陷于一个岌岌可危的生态困境。它所面临的是西语霸权、信息污染、强势学科的冲击,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表现”发生了阻挡,使语文举步维艰。语文内部生态的维系、调整尚待时日:教师的引领、学生的参与、内容的选择、环境的契合。寻求走出困境之路,我们要观乎外,更应求诸内,对语文教育内部生态的维系、平衡和优化,是所有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

急。

由于应试的压力和教学评价体系严重滞后,以讲代读的“满堂灌”、以问代议的“满堂问”、以媒体代活动的“满堂放”、以考练代读写的“满堂练”和“满堂考”、漫无目标毫无重点的“满堂论”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于我们的语文课堂里。加上新教材内容繁多,教师又都比较“勤奋”,造成的结果是学生不堪重负,深度厌学,课外阅读难以保障,这与我们理想中的新课程新气象相去甚远。

基于以上情况,我们认为制定语文学科发展规划不仅必要,而且十分迫切。

四、发展目标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及我校语文教育的实际情况,我们将在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资源建设、学业评价、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制定发展目标。希望通过这些发展目标的实施,加强语文学科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稳步提高,为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一)课程开发

1、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开发要稳步推进。

教研组和备课组教师根据学校办学特色、教育理念、教育资源,在课程的目标不变的前提下对课程内容进行选择或整编,教师要带动学生根据教育教学实际对现行教材进行二度开发。

2、校本课程开发应统筹规划。

语文教师根据自身专业特长,适应学生的差异性,整合各类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可供选择的校本课程。首先是要依托本学科特点,立足于培养兴趣、发展潜能,开发学科拓展类校本;其次是要继续与政治、历史等教研组密切合作,开发多元化校本课程。除了已有的《对话美文》、《常武文化研究》、《古典名著导读》、《高中作文系列化教学》外,还要继续开发新的课程项目。

3、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制宜。

教师依托语文学科教学内容,开展专题实践活动或兴趣小组活动,帮助学生拓宽学习领域,培育个性特长。首先是课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要求学生模仿或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选择一定的课题,通过调查访问、搜索文献资料等手段,收集相关信息,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对课题展开研究,解决问题、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其次是实际应用的设计学习活动。该活动类型要求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进行问题解决的实际操作。设计学习与应用学习一样,都是问题解决的基本形式。再次是以社会考察为主的体验性学习活动。内容涉及本地区的历史文化遗迹、现实的社会和生产方式。通过本类型活动的开展,学生进入社会情境,接触社会现实,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积累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

(二)课程实施

1、正确把握课程标准

明确语文学科的性质,把握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这个最基本的特点,理顺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的三个方面的辨证关系,努力构建生活的语文、文化的语文。

1)阅读与鉴赏。

(1)阅读与鉴赏的总要求:使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建立起与他人、与社会、与人类、与自然的联系,并在情感和思想方面得到培养和提升;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倡导个性化阅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注意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鉴赏方法的培养;注重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与鉴赏;积极倡导课外阅读,争取在两年时间内完成新课程标准规定的课外阅读的量化指标即“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和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2)实施目标与策略:减少教辅资料,精心设计个性化作业,为学生节省课外阅读时

间;在高一高二年级设立专门的阅读课,阅读课必须有固定的时间、地点和责任监督人;学校开辟新的课外阅读专用教室,并订阅必要的时文供学生阅读;备课组或者班级自主组织阅读俱乐部,流动图书馆,联合订阅期刊,交换借阅,并定期组织开展读书心得交流评比活动;语文老师要与学生同步阅读,每位老师每周推荐一篇美文,注明推荐理由;组织本校骨干力量自己编订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美文读本讲义;学校适当剪辑部分精彩新闻节目,集中组织收看;加强教研组网站建设,充实资源库。

2)表达与交流

(1)书面表达与交流的总要求:要突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积极导向;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强调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在写作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的个性人格;注重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能力培养;重视写作中的修改和合作。

(2)口头表达与交流的基本要求:注重文明交往;口语交际能力应体现在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能借助语调和语气、表情和手势,增强口语交际的效果;熟练掌握几种具体口语交流方式——演讲、讨论、辩论、朗诵,掌握基本要领和技巧。突出口头表达与交流的论辩性、灵活性和感染力。

(3)实施目标与策略:①开设“书法课”,每天保证练字的时间10-15分钟,变单纯的练字为美文辑录;请校内外书法专家开展讲座;开展书法比赛,并组织展览交流活动。②确定各年级训练目标重点——高一记叙描写,高二议论文,高三综合写作训练;将写作专项技能训练与思维训练有机结合,每周安排固定的写作课程,检查督促,防止挪用。③学校文学社、广播站、文学宣传橱窗和校园网论坛要充分发挥阵地作用,“新园读书节”、校园散文诗歌朗诵会以及常规的演讲赛、辩论赛要定期举行活动,为学生自由表达与交流搭建多元发展平台。

2、积极构建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

(1)完成教师职能角色的转变

教师应由过去所倡导的“传道、受业、解惑”者,转变为课程的探索者、文化的传播者、活动的组织者、学习的合作者、智力的开发者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者。

(2)打破学科界限,实现大语文的教学观

语文教学,要打破封闭的学科体系,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元文化,做到从语文到文化、文史哲的和谐统一,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

(3)夯实基础,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教学必须落实“双基”,学生要通过阅读实践去整体感悟,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积累知识,提高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使语文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读写听说能力的整体发展。

(4)倡导师生平等,实施自主、合作与探究式学习

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而是一个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积极推行自由、平等的课堂对话活动,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5)积极探索课堂教学中的个别教育策略

课堂教学要充分践行我校的教育理念,备课预设到个人,课堂活动充分到个人,差异作业照顾到个人。

3、优化课外语文学习活动

(1)师生读书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一方面语文教师要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另一方面大力倡导师生同步阅读并开展互动交流活动。

(2)课外差异作业的设计与落实。①作业量的设计体现分层与差异:由于已有的学习基础、智力、学习习惯等原因,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形成了差异。为了不同层次的学生都

能得到充分练习,我们首先要在量的安排方面打破传统平均主义原则。②作业难度设计体现分层要求。针对学生语文能力有差异的客观实际,我们要重视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他们确定相应的目标,设计难易有别的作业。我们在作业布置中一般确定A(基础目标)、B(发展目标)、C(创新目标)三级目标,要求一般学生能实现A级目标,努力完成B级目标;基础较好的学生实现B级目标,努力完成C级目标。③提倡自主选择作业。每个学生都有不同方面的学习优势,也有不尽相同的兴趣指向。我们要有意识地设计多样化的作业类型,让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条件自主选择合适的作业,促使语文能力得到有效发展。

(3)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充分利用假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采访,并完成相应的调查报告。

(三)资源建设

1、充分利用文本资源。教师应重视文本资源的整合和利用,要将不同版本的文本资源有机结合,实现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

2、搜集整合网络资源。依托学科网站等优质网络资源,不断更新资源库。同时,要整理、编辑优秀教案与课件、参考资料、拓展资料等,拍摄精品课的录像,构建学科资源库的校本特色。

3、充分挖掘人力资源。学校将定期邀请各方面的专家、老师来校与学生进行交流。继续组织校内学术委员会和青年教师研究会开展“读书报告会”等系列讲座活动,让学生享受语文学习之乐。

4、环境资源的建设与利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校园的每一条走廊、每一块草坪、每个角落、每一方橱窗都洋溢着浓浓的文墨书香,让喜爱阅读的孩子处处都能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

(四)课程与教学评价

1、实施语文学习能力与过程的动态地评价。

制定学习过程记录表,将学生各个阶段的语文学习情况记录下来,作为综合评价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依据,根据评价的需要,建立学习成绩互评制,通过自评、互评、老师评等多个环节的分步评价后,再进行综合评定。提供学习成果展示台,让学生的语文能力与语文活动成果获得充分展示的机会。

2、改革考试与练习方法。我们将尝试进行分层作业与考试的改革,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实行学生自选不同试卷进行测试的方式或者在统一的考卷中设置适量的选做题目,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3、改革课堂教学评价办法。

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中过于单一的方式,实施师生互动的多元评价。评语信息通过校园网络汇总至教研组长,再经由组长整合后给予综合评价。

(五)教师专业发展

促进学科的发展,关键是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因此我们要以教师主动发展为核心,以校本培训为载体,通过2—3年的努力培养出一批新的区、市级的骨干教师。

1、继续鼓励教师高学历进修,逐步扩大青年教师就读研究生的比例。

2、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三年内,争取有更多教师获得区级或者市级骨干教师称号。

3、依托2009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丰富普通高中学生文化需求的学校课程建设的研究”,全力打造学习型科研型教师。

五、推进措施

(一)加强制度建设

逐步完善学科常规管理制度,在实践的过程中要对这些制度进行实践和检验,更有力

地促进和保障我校语文学科规划的实施。

(二)加强校本研修

1、实施教师自我发展规划制度。引导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我的职业规划,并聘请专家对其规划进行科学的论证,以加快教师专业成长步伐。

2、每年举行一次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活动。联合学校教务部门开展备课、说课、上课三轮竞赛,提高教师独立钻研教材、设计教案的能力。

3、营造良好教研氛围,搭建专业发展平台。切实推进青蓝工程,认真组织“青年教师成长论坛”沙龙活动。

4、坚持课题组教师例会制度,走“科研”与“教研”相结合的道路。

5、优化备课组活动方式,提高活动效率。走“定课研讨”与“定人研讨”相结合之路,将“一课多上”与“同课异构”等落到实处。

(三)加强资源建设

学校文本图书资料和电子图书资料都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将不断更新,从数量和质量上严格要求,以适应学生语文学习的需要。学校在图书馆的藏书结构、服务时间、服务方式和使用效率上,还需要进行调整和不断地加以完善。加强校园网络的管理维护,不断充实语文学科网站,让语文教师真正地实现资源共享。

(四)加强规划评价

每一学期,学校开展一次规划评估活动,对规划开展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对规划内容进行反思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研究改正,保证规划按计划发展。

六、实施计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2月

1、前期调查。了解语文教师、学生和学校语文教学整体现状,分析进一步改革的基础和重点解决的具体问题。

2、组织有关教师就学科发展规划展开充分讨论。

3、形成文本,并不断地论证和完善规划。

4、全体语文教师学习规划,熟悉规划。

第二阶段(前实施阶段):2012年1月——2012年12月

从2012年1月到7月重点放在“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与教学评价”等方面;从2012年8月——2012年12月重点放在“资源建设”“教师专业发展”

第三阶段(后实施阶段)2013年1月——2013年7月

本阶段重点放在反思、调整、补充、完善等方面,主要反思规划实施过程中的成败得失,发扬优点,弥补缺失。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13年8月——2013年12月

总结学科规划的实施成果,并部署下一轮的学科规划。

七、学科规划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我校高中语文学科规划在区语文教研室的大力支持和学校教科部门与语文教研组的直接管理下,稳步推进、分步实施,具有严密的组织保障。

(二)人力资源保障

在武进区教育局语文教研室的指导下,通过外聘内联,使专家的引领作用和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资金保障

在校行政的大力支持下,各项活动经费能得到充分的保障。

第二篇: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地理学科发展规划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地理学科发展规划

(2012-2015)

国家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地理“提供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基本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等。地理学科兼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性质,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较为广阔的拓展空间。

一、高中地理课程理念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及《地理课程标准解读》,我们可以大体上将地理课程的总体理念归纳如下。

1、重视对未来公民的培养。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全球性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日渐突出,而地理学在解决这些问题上具有巨大优势。1992年国际地理联合会发表《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明确提出了地理教育的宏观发展方向——培养具有责任心和世界观念的公民,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教育新理念,在这方面,地理教育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这就要求中学地理教师应建立新型的现代教育理念,平时多关注国际热点问题,关注国际政治、经济动向,拓宽学科知识视野,了解世界最新发展动向。新的地理教育观认为,接受地理知识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因此,地理学除了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地理事实、概念、原理等知识外,更重要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具备地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观念。

2、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

侧重生活的地理,对应的是具有生存需要的学生和注重应用与操作的地理学习;侧重文化的地理,对应的是具有素质要求的学生和强调常识与技能的地理学习;侧重科学的地理,对应的是具有探索意向的学生和倾向学科发展的地理学习。

3、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目前,地理课堂教学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师向学生提问多,而引导学生主动发问少,轻视甚至抑制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提问的意识和热情;二是提出“知识训练”型的问题多,而思维性、启发性的问题少。应该提高教师的“提问”质量,并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通过开展各种类型的学习活动,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

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特别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与信息素养,包括搜集、梳理、甄别、解释、应用、交流、公布信息等方面的能力,化消极被动的学习地理知识为主动地获取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学会地理学习和研究的方法。5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

地理学习的评价应努力实现多元化,这包括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多元化。强调“三个结合”,即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并且应该提高学生在评价过程的参与度。

二、高中地理课程规划

(一)学校现状分析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地处常州市武进城区,创建于1939年,是江苏省首批重点中学(1957年)、国家级示范性高中(1999年)、江苏省首批四星级高中(2004年)。现有52个教学班,6名专职地理教师,教师年龄段分布适中老中青搭配合理。高级教师三人,其中邱效琴老师四次受到武进区政府嘉奖,2002年被评为常州市地理学科带头人,2004年被评为“常州市首批特级教师后备人才”;2007年9月被评为常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陈国祥老师为常州市学科带头人;徐兆海教师为武进区骨干教师。杨庆春、方训和刘磊教师为中学一级教师,而且刘磊老师为南师大地理系硕士研究生。师资队伍素质过硬,目前全体满工作量,有待于引进新人。

目前全省地理教学一标多本,其中人教版与鲁教版教材最为重要。地理教学需要考虑如何在统一的课程标准体系下优化重组各种教材,有效整合校内校外的课程资源至关重要。在考试和升学压力下,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赶进度,以教师讲授代替学生读书,以练习代替思考等诸多类似短视性的教育行为。使得原本兴趣盎然的地理学变得枯燥乏味,把综合性的教育目标简单化为分数斥求,很不利于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培育,也不利于教师跨越式发展。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即如何在高考短期目标和长远教育目标求得平衡,如何协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的长足发展以及学校的社会口碑三者关系。

有鉴于此,我们初步制定地理学科发展规划,力图开拓本校地理教育和地理教学的新格局。

(二)课程实施

1、努力钻研教材,适当践行课程目标

目前我们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对于课程目标的把握还是存在一定的偏颇,主要问题是对三维目标的把握上侧重知识与技能和过程与方法,应试倾向十分明显,而对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维度强调明显不足,即存在短期教学目标与长期教育目标脱节的矛盾。我们应努力钻研一标多本的地理必修和选修教材,打破不同版本教材的藩篱,重组教材结构,尽力让地理课堂更加贴近高中学生。在此过程中贯彻三个原则——生活化、人文性和科学性,以此增强学生爱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关心爱护环境的新时代公民责任感,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与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课程标准的解读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在学生中心主义、学科中心主义和社会中心主义三者寻求平衡。“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因此,高中地理课程必须培养学生基本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生出发,关注当前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基本问题,利用时代性很强的地理信息技术,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等基本观念。

2、努力形成风格鲜明的教育教学风格

除了发挥地理教师的人格魅力,形成风格独特的地理课堂氛围外,我们还需——

①提升生存力地理

地理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而地理学习有利于增强生活能力,更大程度地满足生存的需要。地理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比较、选择社会生活环境,提高应对未来生活的生存力。这种生存力具体表现在:认识生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适应生活环境,保护生活环境,享受生活环境。

这需要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中肢体语言的使用,进一步优化重组地理教材结构,并且要特别关注情境的创设,从而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②富有文化品位的地理 我们需要以地理为平台,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这包含地理文化素养(基础的地理知识、地理原理、地理技能以及正确的地理情感、观念、态度等),还需要一定程度地提高学生的美学素养。在课堂评价中,努力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包容各种学生的合理的个性张扬,尊重学生并在此基础完善学生的道德理念。

③具有浓厚科学味道的地理

现行地理教材有两个明显的缺点,第一是体系庞大,触角延伸广阔,这在如今媒体发达的情况下就有些特色不明显的弊端了。第二是地理教材结论性知识多,而过程性的推导较少,给人以大众化的感觉,部分学生觉得地理并不如物理、数学、化学等科目那么“科学”。

这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特别是对地理学史的研究。了解地理学及分支学科的发展轨迹。辅以必要的实验设备,创设特定的情境,设置开放性的作业。从而为学生展示出地理学科知识的科学性,思维方法的科学性。总之,地理学科并不只是一大堆经验总结。

(三)课程建设

1、不断完善学案

学案教学是以学案为载体,学生依据学案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究的教学活动。它的功能是: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确保学生学习中主体地位的落实,实现学生学习的最大效益,最大限度地为师生“互动—探究”提供课堂时空。这需要我们不断完善各种地理教学资料库,并及时根据教材的变化更新调整。现在我们已经形成具有体系的必修

1、必修2和必修3学案。在未来几年内,我们还会根据课堂教学反馈不断完善、修正、更新。

学案的更新把握如下三个原则: 基础性:学案不是对教材的照搬照抄,只是对教材的基础和核心的精心提炼与结构优化。

趣味性:学案的目的是刺激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所以学案的内容上将逐步提升趣味性的阅读材料与新颖的地理科学问题的比重。

科学性: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点使得地理学科看起来知识覆盖面广,但是相对于物理化学而言操作性较弱。我们要在学案中增加动手实践的板块。

2、开发并完善校本课程

地理教研组已经开发实施如下校本课程:地理信息技术(GIT),旅游与地域文化,国家名片上的山水等。大大开阔了学生们视野,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修养。并且锻炼教师队伍。

在未来几年内,我们要不断完善校本课程,努力推出精品校本课程,力争印刷成书。考虑到学生的兴趣与现有条件,今后我们还要视情况尝试开设关于天文方面的或者地理学史等方面的校本课程。

3、依托地理学科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鉴于地理学的区域性和综合性,我们全体地理教研组成员每年多次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特别是在假期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今后我们更是要引导加强学生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开展研究性学习,例如——

①利用GPS预测武进内涝高发路段 ②利用地理信息技术为常州规划发展提供新建议 ③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设计常州导游电子地图 ④利用遥感图片更新常州市地图 ⑤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筛选常州最好楼盘 ⑥借助地理信息技术评估BRT速度

⑦利用地理信息技术了解香港(台湾)

⑧借助地理信息技术制作地震分析图

⑨使用地理信息技术建立小区地震避灾预案

⑩尝试通过地理信息技术完善网上地震救灾社区

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还须加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科学的联系。我们不仅要活动形式还应该多样化,特别是注意开展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这方面的探索还要扩展到制度规范的建立,包括如何成立小组,如何组织常规活动,活动的宣传与记录以及如何强化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反馈等。

(四)资源建设

1、整理地理组多年的经验,筛选与更新练习题库,以便于平时进行基础性练习,小高考综合训练,一轮单元复习,二轮综合复习以及模拟考卷的组合。

2、搜集整理多方素材与课件,构建素材库和课件库,节约备课时间,提高备课效率。

3、依托校园网构建地理学科网站,在创设常州市基础教育课程基地过程中搭建一个沟通的平台。通过网站实现校内与校外的地理学科发展的交流,通过网站展现地理教师的风采(包括教师微博与课题博客),通过网站实现课程的学习与延伸学习等。

(五)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应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并重,并努力践行一下五个原则:全面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反馈性原则,激励性原则。

对于教师除了常规的考察外,还应该关注以下项目—— ①如何指导学生科学获取地理信息,即方法的建立。

②如何帮助学生形成地理思维,使其灵活掌握基本地理知识与地理原理 ③如何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是否还抱残守缺地“兜售”知识。

为改进评价,我们还需要多听课,形成评课制度。并规范教研组活动,使教研组活动具有计划性与开放性。改进备课方式,完善备课笔记创新与自我反思部分。

对于学生的评价侧重学业评价,并重点关注学习态度与方法、课堂表现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等评价项目。特别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

(六)教师成长

地理教师是地理学科发展的关键,如何将教育理想与教师理想统一,如何抓住有利时机推进素质,如何实现对地理教师的激励与自我激励是教师成长的核心问题。

首先要引导地理组全体成员制定三年主动发展规划,并罗列自己对于教育的理想以及对理想的教育的期望。鼓励地理教师参加各级学习与培训以使更多地理教师成为区级、市级骨干教师或者是学科带头人。而教师的学习成长还可以借助网络,通过远程听课提高自我水平。

但是教师最根本的成长还是灵魂的成长,这需要通过不断阅读哲学类作品、文史类书籍,经过交流与观点碰撞产生火花。只有灵魂的壮大才能持续地推动专业成长。

三、保证措施 1完善并落实制度

目前的制度总体是好的,我们只要做进一步完善并抓好落实。包括集体备课制度,听评课制度,教师考核制度,“青蓝工程”,“名师工程”,组内公开课制度,大型对外公开课活动,姊妹学校交流活动等等。需要改善的是提高组织效率。而地理教研组内需要严格分工,明确职责并努力提高教研组的凝聚力。

2经费保障 3师资保证

地理组的人手还是略显单薄,必须引进新鲜血液。否则我们的精力不足以进行更深入和更广泛的研究,只能简单完成教学任务。

四、实施计划

第一阶段:2011年9月-2012年2月——初步拟定学科规划,进行论证与完善。

第二阶段:2012年3月-2015年2月——实施地理学科规划。

第三阶段:2015年3月-2015年6月——总结规划实施过程中得失,形成文字记录。

第四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2月——根据总结制定下一轮的学科规划。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

2011年9月

第三篇:中学语文学科工作计划

中学语文学科工作计划1

一、工作思路

加强对课程改革的的研究与指导,强化教师教学意识、课程意识、质量意识。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进一步发挥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和引领作用。结合各年级的教学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

二、主要工作

1.引导教师深入学习课程理念,钻研教材、钻研学法与教法。加强对课堂教学的质量研究,常规教研活动围绕课改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展开。开展好校际备课组交流,提倡在校际间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2.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研究工作,侧重引导教师自觉利用课程资源、开发课程资源。继续注意引导教师关注课改新动向,努力做好课程实验工作。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发挥各教研组的作用,引导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教学理论、积极实践。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本学期的主要教研活动将围绕“备课、上课、命题”三个环节展开。

4.加强对学业水平考试及高考的研究。

中学语文学科工作计划2

为了搞好本学期的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成绩,特制订本册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情分析:

全班有学生58人,其中优秀生18人,占全班人数的三分之一。这18人普遍阅读能力强,基础知识牢固,写作水平较高。但是优秀生之间也有差距,差生5人,这五人不按时完成作业,上课不认真听讲,阅读写作差,但普通话还不错,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课文32篇。精读课文16篇,略读课文12篇,选读课文4篇。

本册课文的编排,围绕训练重点设计了一个大体的序,注意训练的整合性,螺旋上升,将课文分为8组,每组一般3—4篇课文,在每组课文之前安排了导读。在每篇精读课文的前面安排了预习,再后面编写了思考练习在略读课文的前面安排了“略读提示”。在每组课文之后编排了“积累运用”。本册社设2个重点训练项目,他们是《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按一定的顺序写》,分别安排在二、五组中。

1、导读。安排在每组课文之前。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简要说明本组教材的组成、提示学习的方法以及学习中的注意问题。

2、课例。包括课文、预习或阅读提示以及思考练习。

3、读写例话。安排在一组课文之后,是对训练重点的概括和归纳。这些训练项目,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特点,突出了在训练中对语言的理解、感悟和积累,同时又突出了对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4、积累运用。安排在每组课文之后,每个积累运用大致包括以下四项内容: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习作。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词句训练始终是中学阶段的一个重点。在低中年级训练的基础上,应提高训练要求,要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准确理解词语,特别是那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朗读训练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功,课上一定要有朗朗的读书声,课堂教学要多读少讲,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练习朗读。

3、阅读能力的培养始终是中学阶段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要引导学生学会读书,学会思考,注意读中有悟,重视独特感受。

4、习作训练既是中学阶段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要切实培养学生写文尤其是写记叙文的能力。

5、积累语言也是一个教学重点。本学期安排了名言警句、古诗、成语、对联、谚语,重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文化和积累语言,做到熟读成诵。

四、教学目的要求

1、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了解革命战争的艰苦,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习革命前辈的远大志向和献身精神,从中树立为祖国刻苦学习的思想;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受到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等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美的'情趣。

2、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3、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4、能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5、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6、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7、能听懂程度适合的讲话并能转述。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的讲述一件事情。讨论问题能讲清楚自己的意思。能简要复述课文,养成先想后说的习惯,说话有礼貌。

8、能抓住重点观察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内容比较具体、有一定条理、有真情实感的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学写读后感。练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

五、教学措施

(一)、保障措施:

1、继续加强词句训练

2、思考练习的教学,要充分利用思考练习中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切实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学到读书作文的方法。

3、要加强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4、要注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培优转差措施:

对于优秀生要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上,重点指导其写作和写字;对于差生要指导他们克服畏难情绪,指导平时按时完成作业。

(三)、竞赛辅导措施:

这学期要在朗读、写字、阅读、写字等方面进行辅导,朗读不要单纯从技巧上指导,使朗读和理解密切结合。写作要注意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打开思路,不拘形式的自由表达。

中学语文学科工作计划3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xx县教师发展中心十三五发展规划》的精神,以深化初中课程改革为重点,以“有效学习”课堂变革为核心,开展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以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宗旨,研究语文拓展性课程设置与实施。继续推行“大阅读”理念,丰富阅读方式,拓展深化读写结合的广度和深度。

二、工作重点

(一)继续推进初中语文课改项目,开展拓展性课程的研究

继续响应并贯彻温州市初中语文“基于先行学习的课堂任务设计及实施”的'课改项目研究,引领教师关注课堂教学,关注学生,关注学习。

继续做好学段教学衔接的研究工作。在知识衔接研究的基础上,突出教学方法、学科核心能力的衔接研究。

结合“一师一优课”相关活动,提升教师对好课的理解,以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有效性。引导教师研究“大阅读”背景下读写结合的内涵与方法,研究课改背景下作业的新功能。基于初中语文学科特点,提炼形成一系列教学策略及教学建议。

(二)推动初中语文教学新常规的实施,规范教学行为

通过条例解读,案例分析,课堂观察,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学习新常规,推动新常规的实施。以单元教学为中心,重新审视初中语文学科本质,正视教学常规管理和执行过程中存在的现象,引导语文教师将教学新常规的基本内涵内化为自觉意识,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三)加强语文教学视导,做好服务指导工作

通过学科调研工作,及时发现典型,提炼经验,促进其进一步提升。结合近三年来毕业升学考试的相关数据及学校需要,对学校教学状况进行分类研究,对典型学校进行视导。为一些学校语文教学把脉,发现问题,协助解决问题,提升质量。

(四)做好命题研究培训,提升教师命题技术与复习效果

有效开展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复习研讨活动,帮助教师思考复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重视基于学生实际寻找适切的问题解决途径。

做好初中语文命题研究培训,通过系列化的活动激发命题兴趣,丰富骨干教师的命题理论知识,提高语文教师的命题技术与能力,并以此促进教师对语文学科本质的理解和教学能力的提升。开展教评一致性课题研究。

(五)做好学段之间的衔接与整合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丰富语文教学内涵。

进一步关注学情研究,完善对学段衔接教研活动的策划,及时总结经验,开发和整理开展案例,提炼基于衔接、整合的相关教学策略,引领语文教师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丰富语文教学内涵。

(六)加强骨干教师培养,通过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学科教学高级研修班、名师工作室等平台,通过训研一体,达到理论与实践同步提升的目标。

(七)初中语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升行动。在省市县统一部署下,全县全体初中语文教师参与本次培训活动,保质保量完成学习活动。

中学语文学科工作计划4

一、重点

深入贯彻落实温州市教育局关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文件精神,以深化初中课程改革为重点,以“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实验项目”为核心,努力开展初中语文的实践与研究工作。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为宗旨,继续倡导“大阅读”理念,丰富阅读方式,拓展读写结合的广度和深度,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变革。

二、课堂

深入学习《温州市中小学“促进有效学习”教学新常规及管理办法(试行)》,以“有效学习”为核心,通过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加强对“学为中心”的课堂新常规的研究,以此促进教师备课、上课的规范性与有效性。

以当前学生学情为基础,调整方案,以深化初中语文课堂变革为目标,尝试新的可行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提升自身认识,关注学生学习,为课堂变革项目的`深入推进奠定基础。

三、执教。

结合课堂变革的精神,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以疑难问题解决为主线,引导教师关注课堂教学,关注语文研究动向,加强学习,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及执教能力的提高。

结合“一师一优课”相关活动,认真总结、提炼和推广此项活动的经验与成果,提升教师对“好课”的理解,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四、提升。

注重研究考试,分析数据,反思教学,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合理改变,研究提高教学效果的对策,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积极参与培训,提升命题水平与实践能力。加强作业研究,习题研究,提高选题命题能力,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学习。

加强对教研组建设的研究和指导,努力探索初中语文教研组建设工作的有效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研训活动,增强教研组的工作活力,以课例分析为载体,以科学观察为手段,以行动研究、案例反思为主要途径,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加强相互学习交流,努力探索校本教研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六、活动。

倡导“大阅读”理念,以市县“小文学家”评比为载体,继续开展“爱阅读”行动,丰富学习方式,鼓励多诵读国学经典,多参与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提升人文素养,为学生今后发展奠定素质基础。

研究课改背景下语文作业的新功能新形式,研究“大阅读”背景下读写结合的内涵。不断提炼,深入思考,加强交流,实现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促进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中学语文学科工作计划5

一、本学期工作重点

1.破解课改疑难问题。了解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等文件精神,通过教学视导等渠道,收集并筛选深化课改过程中的典型问题,做好专题研训工作。

2.构建高中语文“学本”课堂。研究高中语文“学本”课堂的构建,聚焦学习任务的设计、学习小组的`培育、学习评估的改进、教学评价的完善,突破瓶颈,培育特色,改变由于学习起点缺失、学习过程零散、学习结果模糊而导致的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现象,大面积提升我县高中语文教学质量。

3.实践探索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语文“助学课堂”。即将颁布实施的普通高中语文新课标首次提出“语文核心素养”和“学习任务群”的概念,这是本次课标修订的核心内容,也是今后教师施教的行动纲领。本学期将继续举行新课标学习研讨会,以高中语文“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四项核心素养为纲要,以“学习任务群”的设计和实施为研究中心,理论联系实际,促进教师在案例研究中正确理解新课标,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升课程执行能力。

4.切实做好学考、高考研究指导。组织教师开展高考语文试题分析研讨活动,研究新高考语文考试目标、内容和试卷结构等方面的变化,把握高考试题命制的规律。邀请评卷老师分析学生答题样本,探究学生失分原因,明确复习备考的目标,探索高效复习的策略,更加有效地指导学生应对新学考、新高考。

二、教学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通过集体调研、学科示导、听课、座谈、研讨等形式,深入课堂,深入教学第一线,全面了解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热点、难点、疑点、盲点等问题,并积极探索对策。

三、学科教学研究的课题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实践研究。

第四篇:中学语文教学法理论学科

中学语文教学法学科的理论研究与应用训练

中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具有语文专业特点的应用理论学科。它的任务是研究中学语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培养、训练学生掌握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方法,增强其从事语文教学的能力与信心。中学语文教学法是高等 师范院校中文系高年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教学法的学科建设与教学实践,一方面我们高兴地看到这门学科的教材建设取得了突飞 猛进的发展;另一方面我们也惊奇地发现教学法教学没能如期完成其教学任务。这门学科在理论研究方面发展 较快而在培养与训练学生掌握语文教学技能方面却相应地滞后,即学科的“理论”与“应用”失衡,两者没能 得到同步发展,中学语文教学法走上了重理论轻实践的路。

一 研究中学语文教学法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轨迹,便不难明白其重理论研究轻实践应用的原因。

中学语文教学法是从实践应用起步的。改革初期,教学法课程刚刚恢复的时候,这门课程被叫做“中学语 文教材教法”或“中学语文教材分析”课。那时的教学目的比较单一,即引导学生熟悉中学语文教材,学习掌 握几种常用文体的特征,分析教材、明确教学内容、熟悉教学过程、掌握基本的教学方式方法。由于教育界长 期忽视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教学法学科的理论研究先天不足、所以那时的理论显得十分薄弱甚至苍白,相 比之下在“应用”方面却十分重视,教学中练就语文教学的“三招两式”,毕业后便能分解教材、编写教案并 按部就班地开始教学。也许那时很少理论约束,毕业生在初上讲台开始语文教学时顾虑很少。从这个角度看,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学语文教学法是从实践应用起步的。

1978和1979年在筹建语文教学法研究会和编写12院校《中学语文教学法》教材过程中,从事教学法教学与 语文教育研究的同行们的共同苦恼是;这门学科的基础理论太薄弱!中学语文教学法不能停留在“怎样教语文 ”的教学描述

阶段,必须全力以赴地加强语文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广泛借鉴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汲 取国外语文教育理论,以丰富这门学科,当时这已成为语文教学法教师与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中学语文教学法基础理论落后由来已久。建国前最早的一部教学法教材,是1924年黎锦熙先生的《新著国 语教学法》,但那是一部小学语文教学法。1929年王森然先生的《中学国文教学概要》才是第一部中学语文教 学法。

三、四十年代以阮真和蒋伯潜先生为代表的中学语文教学法教材或专著有过几部。遗憾的是建国之后,这些语文教育理论没能得到继承。中学语文教学法从建国以后到1978年以前,一直是一门不受重视的课程,时 开时停,没有教学大纲、没有专门教材,大多数学校没有专职教师,文革十年则完全被取消。这就是中学语文 教学法理论薄弱的历史原因。建国后到文化大革命结束的30年间,中学语文教学法的研究对象——中学语文教 学也一直处于风雨飘摇的变动中。中学语文科的性质、目的、任务,一直处于争论状态中;没有一套语文教材 完成一个使用周期;没有一套教学大纲能成为指导语文教学的权威性文件;语文教师总是处于“年年新教材,岁岁新老师”的被动状态。做为反映语文科教学规律与总结其施教方式的中学语文教学法的理论研究、根本无 法跟上中学语文教学千变万化的形势,所以许多院校不得不停开这门课程。这是这门学科基础理论薄弱的现实 原因。中学语文教学法是教育学的分支学科,它是教育学、心理学发展的边缘性学科。纵观建国后至文化大革 命结束前,教育学、心理学学科的发展,也处于相对停滞状态。当时国外先进的教育学、分科教学法与心理学 教育理论也不可能正确引进。这是中学语文教学法理论薄弱的客观原因。

经过十几年的辛勤耕耘,中学语文教学法的理论研究取得了前无古人的进步。仅就教材建设而言,就有50 部左右之多。相对改革开放前30年无一部教材的历史,这一进步是惊人的。这一学科的进步不只在于数量,其 理论基础构架也初具规模。纵观50部左右的教材内容,不难发现诸多的论述不仅摆脱了“教材教法”时期只能 对语文教学做现象描述的稚嫩,而且对诸多的根本问题做出了相当的理论阐释。诸如:对语文学科性质、目的、任务的探讨;对读、写、听、说能力结构与教学心理的研究;对语文教学活动中智力的开发与非智力因素的 作用的论述;以及关于语文学习的考核、课外语文活动的组织、语文教学现代化、中学语文教师的修养与工作 等等;近些年来关于语文教育史的研究、语文教育比较研究也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应当说,教学法的理论研 究不仅跟上了十几年语文教学的改革实践,有些方面的理论研究亦能超前指导语文教学了。中学语文教学法已 跨越“中学语文教材研究(分析)”、“中学语文教学法”的研究阶段,而开始跃进到“语文教育学”研究的 新的高度。随着中学语文教学法理论研究的逐步深入,人们认识到“教材教法”、“教学法”研究的重点是语 文教学的内容、过程、方法以及 相关的理论而与之密切相关的语文教育心理研究、学习心理研究、语文教育中 的德育智育美育的研究、语文教育史、教育见习实习等更广泛的内容则是中学语文教学法这一名称无法涵盖的,尽管人们对教学法中的“法”做了外延扩大的解释,认为“法”可指“法则”、“原理”,也已经显得捉襟 见肘不能自圆其说了。显然,中学语文教学法在理论研究上有了更上一层楼的客观要求。于是发展学科教育学 的问题引起了语文教学法工作者的普遍注意。语文教育学的研究,标志着中学语文教学法的理论研究有了突破 性的进展。尽管当前关于语文教育学的提法尚有不同意见,但从已经出版的《语文教育学》专著来看,无论从 内容上还是从效果方面看。都有了相当广泛和深刻的影响。此

外,由于对中学语文教育研究的逐步深入,语文 教学法学科又逐步孕育了自己学科的分支,诸如关于阅读学、文章学、板书学、语文教育风格流派学的研究。这里不打算展望学科发展的未来。在展开说明中学语文教学法学科,十几年在理论研究方面,取得日新月异发 展变化的同时,却又突出了另一方面的问题,即先前理论贫乏的中学语文教学法学科,经过十几年的研究探索 之后,在理论研究有了相当深入发展之后,做为本学科不可分割的另一部分——“应用”方面,是否也得到了 同步的发展呢?回答是否定的。作为“应用理论”学科的中学语文教学法,在“给高师中文系学生指出一条从 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的途径和方法”的目标,却被严重地忽视了。语文教学法研究中的“理论”研究与“应用 ”研究失去了平衡。

改革开放以来,教学法学科用了极大的努力研究探索基础理论,并在十多年时间内取得了空前的发展以满 足教学需要,这一成就是应当充分肯定的。任何一门学科,如果基础理论薄弱,若想充分得到发展,几乎都是 不可能的。我们说中学语文教学法理论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决不意味着这一学科的理论建设已经取得了完 全令人满意的发展。随着对读、写、听、说诸项能力理论研究的深入;随着对智力、非智力等思维科学的移植 与消化;随着大语文教育观的深入研究,中学语文教学法工作者已经清晰地意识到,本学科理论研究的各项成 果,依然是阶段性的。我们说教学法研究失去了平衡,是从学科整体建设角度说的。即本学科的理论建设与应 用实践研究的关系失去了均衡。或者说,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本学科发展变化的历史发现:在理论研究方面取得 了重大突破的同时,却忽略了本学科在语文教学的应用方面,在培养训练学生掌握与形成语文教学技能方面,远远落后于学科的理论研究,落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了。如果说“文革”结束时期,中学语文教学法的理论研 究空白是突出的问题,今天与日渐雄厚的理论研究相比,教学法在应用方面的研究,在对学生语文教育技能训 练方面的研究也出现了空白——中学语文教学法的理论有脱离实际的危险!之所以这样认为的理由如下:

首先,从学科自身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相比较来说,其实践应用的职业技能训练明显薄弱。以教材中阅读 教学部分为例,理论比十几年前 的“教材教法”时期,明显地系统了、深化了。论述了什么是阅读与阅读教学、阅读的价值与意义、阅读教学的目标、阅读能力的结构、阅读教学的过程、阅读教学过程的历史变迁等等,均属于理论研究。阅读教学的内容与方法则属于实践应用范畴,其间介绍了教学导语、背景介绍以及字、词、句、章等基础知识教学,归纳了改革开放以来有影响的语文教学模式。比起“教材教法”时期,该部分除了几 种新课型的介绍外,几乎没什么变动。所不同的是,先前“教材教法”时期的教学,更多一些实践应用的训练。那时在教材分析的基础上,每个教学环节,都有清楚明白的说明,并处处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去一招一式的训 练。当时也许由于理论的匮乏,实践应用的训练却抓得比较紧、比较实。那时的教学重点显然不在理论认识上 而在训练学生掌握语文教学技能上,毕业后,学生可以比较踏实地走上讲台。一篇文章的教学从哪里入手,基 础知识教学的“三招两式”都已初步掌握,甚至每个教学环节都有一两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供选择运用。如今教学法课,用了大部分时间研究阅读教学的理论,而在对提高学生进行阅读教学的职业技能训练方面却蜻 蜓点水一带而过。相比之下,理论认识加深加厚了,应用能力训练没能落到实处。比如对“六步教学法”、“ 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问题教学法”等有影响的教学模式,虽然简单描述了它们的教学过程。但究竟如何 开展教学却不甚明了,缺乏可操作的训练,结果也只能做为常识死记硬背。

其次,从教学效果看。“教材分析”时期尽管理论水平低下,但由于重视教学技能训练,学生在实习期间 凭课堂上训练的“三招两式”。教学中并不感到有太大的压力。毕业后亦能初步适应教学。尽管由于理论水平的低下常常影响其后来的发展。但应付当时的教学还是可以的。现在,不少高师中文系毕业生,尽管其语文教 育的理论水平比先前大有提高,但由于教学技能训练不足,不仅实习期间遇到 的困难大,毕业之后常常眼高手 低,由于如今竞争激烈的语文教学对语文教师的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他们一时很难适应语文教学。不能有效地 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与训练。不能灵活地组织教学,把握教学过程,在培养读与听说语文能力方面更是一筹莫 展。教学基本功方面也与实际要求相

去甚远,以致毕业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难以适应教学。当然,师范院校中文 系毕业生与中学语文教学不能接轨,不能由教学法一门学科承担责任,究其原因确实是多方面的,但以培养合 格的中学语文教师为己任的教学法学科毕竟是难辞其咎。单就学生不能比较熟练掌握教学的基本方式方法,不 能正常地处理语文教材、不能顺利地施教方面来看,教学法课应负有训练不到的责任。十几年来,放松、忽视 语文教学的职业技能训练,忽视实践应用的研究,是导致今天毕业生不能很好适应语文教学的重要原因之一。语文教学法需要雄厚的理论建设,同时也需要扎扎实实的职业技能训练。

再次,从语文教学法与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的关系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学语文科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突破 性的进展。大纲的反复修订,诞生了第一部正式语文教学大纲;语文教材也几经修改,产生了相对稳定的正式 教材;教学方法百花齐放、空前繁荣,许多教法形成了固定模式,甚至自成体系成为可供借鉴、研究的风格流 派。由于教育观、人才观、语文观的不断更新。使许多从事语文教育的教师感到力不从心,他们急需从各方面 加紧学习,以适应教学改革的发展变化。然而令人失望的是现行教学法教材却不能很好地给他们以帮助,或者 说许多中学语文教师并不是从教学法著作中去获得对语文教学变革的理论认识与教学方法的运用的。而各类语 文教育刊物或直接的教学经验传播却能更多地唤起语文教师对新鲜的语文教育理论与教学经验、方法与课型的 注意、推广与模仿。相比之下,中学语文教学法则往往被视为僵化的脱离实践的条条框框。中学语文教学法对 广大语文教师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教学法学科 的各项研究成果没能被广大语文教师认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 如果它只能做为教材限于课堂使用而不能指导语文教学实践,至少可以说明它与教育实践间的距离还是比较大 的。

多年来,中学语文教学法全力以赴地加强理论研究没有错。问题是教学法如何处理好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 的关系,是把语文教学法变成纯理论学科,还是坚持理论与应用同步发展,使这门学科成为名符其实的应用理 论学科。当前,教学法界有观点认为:语文教育学应当分为若干层次,包括语文教育学、语文教学论、语文教 学法;或主张把语文教育学变成一个包括诸多分支学科的学科群,需要开设一系列相关课程来完成其教学目标。从发展观点看,语文教育的研究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实践方面,都有一个十分广阔的空间,如果办一个语文 教育系或研究院,开设十几门课程恐怕没什么不可以。这里,我们是研究高等师范院校中文系的语文教学法(或语文教育学)课程的学科结构、教学方向和教学效果,即在规定的课时内如何处理其日益丰富的语文教育理 论和迫在眉睫的实践应用——加强职业技能训练之间的矛盾。

国家教委颁布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基本要求》,给我们的思考提供了不容置疑的 客观依据。无论教学法学科在理论上有多么高深的发展,也不论其学科结构有多大变化的可能,但就其应用理 论学科的性质而言,这一学科必须坚持从两方面发展自己。即在理论上不断地继承、吸收、创新;在实践上,永远植根于中学语文教学,对未来的语文教师担负起职业技能训练的任务。它应当责无旁贷地坚持培养学生分 解教材的能力;运用基本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能力;掌握培养读写听说能力的基本方式方法;具有在语文教学 活动中开发智力的手段;组织课外语文活动的技能;有过硬的语文教学基本功;会使用基本的电化教具;养成 落落大方的教态„„。现行中学语文教学法教材在上述各方面都有所涉及,但比起理论阐述来显得单薄,缺乏 可操作性,构不成独立的训练体系,多是过程的简单叙述、使用原则与注意事项的粗线条介绍。虽已有个别属 于语文教学基本技能训练的教材面世,也还是个大体轮廓,周密的理论应用体系仍处于积极孕育阶段。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在中学语文教学法学科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两方面没能同步发展,其危险在于继 续发展下去,会使这门学科走上纯理论研究的歧途而脱离其培养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的原始目标,因而使中学 语文教学法学科从重实践轻理论的“教材分析”的极端走向它的反面,重理论而轻实践应用的另一个极端。我 们希望这一学科能沿着实践——理论——实践的方向,在理论指导下,“返朴归真”,重新重视实践应用的研 究。从而使这门学科真正变成在充实的理论指导下,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基本技能的扎实训练,培养出合格的 中学语文教师的应用理论学科。

当前,重视职业技能训练、加强应用研究,似乎已经成为教学法界的新的共识。近一时期,教学法界的有 识之士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的中学语文教材分析的研究;开始了语文教学基本功和语文教学技能训

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浅谈

一、课文的结构分析模式:“感性认识—→深刻理解—→

灵活运用”与“泛读—→精读—→研读”

语文阅读的认识过程应是系统而完整的,由浅入深、由易而难的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它应起始于学生对 课文的“感知”,而发展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目的是让学生能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自己分析、解决问题。因而,从认知方面来说,是个由“感知”到“理解”,进而“运用”的过程;从教师教学方面来说,则是要求 学生从“泛读”到“精读”再到“研读”的教学指导过程。

语文阅读的感性认识阶段,就是要学生弄懂文章的基本内容。即文章写了些什么。从教学的过程来看,则 是指导“泛读”。要做到对文章的深入理解,就必须“精读”,即明白文章为何要这样写,这样写的好处何在,从而达到领悟文章中心、结构、线索等问题的目的。因此,“精读”有别于“泛读”,它是在“泛读”的基 础上对文章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比较和理解。阅读教学的第三阶段,是要求学生灵活自如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达到“由此及彼”的应用掌握知识的目的,亦即力争做到“知识的迁移”。与此相适应的则是“研读”的阅 读方法。

在《藤野先生》一文的阅读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先预习课文,通过初读让学生弄懂该文大致可分三部分: 1.作者离开东京去仙台的原因——见先生之前;2.在仙台学医的生活片断——受先生教益;3.离开仙台后—— 对先生的怀念。再通过“精读”,使学生领悟到,这篇文章的重点在第二部分;本文是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高 贵品质这一中心来选取和组织材料的。有的学生还能通过对第二部分的具体分析来理解先生的高贵品质。为了 让学生更深刻地领会文章的线索,我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反映作者思想发展变化的内容,并回答如下问题:① 鲁迅先生为什么要离开东京去仙台?②作者为何要写看枪毙中国人的电影这件事?这件事对鲁迅先生的思想变 化起了什么作用?通过“研读”,再让学生运用围绕中心人物的思想品质安排材料的写法来写一篇描写人物的 记叙文。

二、课文的主题理解模式:“认识的开始—→认识的入门

—→认识的升华”与“整体—→局部—→整体”

阅读教学应从整体结构入手,即首先通过预习、泛读,让学生在心中对文章主要内容有个大致的轮廓。然 后通过精读,对文章的局部,即对字、词、句、段进行深入的分析理解,达到对文章有更深层次的掌握,使心 中的轮廓更透澈、鲜明。在教师来说,这是对文章从整体到局部,再回到整体进行分析教学的过程;而学生则 是从认识的起始,到认识的入门,最后使认识飞跃升华的认识过程。如果我们不首先让学生对课文有个大致的 了解,就直接分解文章的各部分,那么将势必使教与学的活动支离破碎,学生得到的印象将会是孤立、分散、不完整,将会导致学生片面地理解课文甚至出现谬误。从系统的观点来看,整体结构功能总是大于各体功能之 和。我们必须从整体结构出发,进行阅读教学,即不要把字、词、句、段、篇各个孤立起来,而应围绕文章中 心有机地联结起来,从整体结构上去认识,这样才能获得阅读教学的最佳效果。

我们强调首先要对文章有个总体印象,强调不要将字、词、句、段作孤立的分析讲解,但绝不 是反对对文 章局部作深入的分析研究。有了总体印象之后,还要抓住文章的具体内容、具体人物、情节、结构和具体的描 绘,进行深入精读,达到从“点”的深化掌握,到“面”的深刻理解。

对文章局部的分析,首要任务是品味重点字、词、句。教学中,我们要捕捉那些表达中心思想精确、形象、生动的词、句。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长江三峡》首段,作者对三峡一天的航行描绘 为“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这句就是统摄全文的“神”,通篇所写的景物,全在这“雄伟” “瑰丽”四字。它概括反映了三峡山势的峭拔、惊心动魄,水势的凶猛势不可挡;也含蓄地反映三峡色彩的缤 纷和神话传说的美丽动人。抓住这一关键词、句进行分析讲解,学生就能很明晰的掌握该游记散文的结构和中 心。

其次,要突出重点段落的精读。突出重点,并非为教而教,而是要把“作者”、“教者”和“学者”三者 统一起来,达到培养阅读能力的目的。如《藤野先生》一文和重点在第二部分中记叙鲁迅先生在仙台求学的生 活片断,作者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1.检查并订正“我”抄的讲义——表现 先生工作认真负责;2.先生纠正“我”绘的解剖图——表现他对学生的严格要求;3.先生对“我”敢于解剖尸 体感到放心——表现他对学生的热情诚恳;4.先生了解中国女人裹脚情况——表现他科学求实精神。通过对重 点段落的分析,使学生很容易理解到这是一篇赞扬日本学者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高尚品 质,抒写对他真挚和深沉怀念的回忆性记叙散文。

纯洁教法返朴归真

那么,误区在哪里?又如何走出误区?笔者认为有以下两点值得思索。

(一)明确任务,轻装前进

误区之一:一味强调语文教学的综合性,忽视了学习母语。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任务不单一,它几乎囊括了学校所有的教育内容,有道德品质教育、国情教育、近代 史教育、劳动教育、美育,还有能力的、知识的等等。内容杂,头绪多,负载重,压得语文教学几乎喘不过气 来。教师在操作之时难免会顾此失彼,抓了芝麻丢了西瓜。再加上理论界一些错误的导向,故弄玄虚的搞出一 些新命题,更是把教师弄得晕头转向。例如,为了响应学习语文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的号召,教学“大中小” 尽人皆知的字义,对一年级的娃娃也要讲点辩证法,什么“大小是对比来说的一事物比某事物大,但是比起更 大的则变成了小„„”。为了遵循学语文和发展思维相结合的原则,教完了《司马光》,还要小朋友讨论:“ 如果你在现场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去救那个小孩”。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教学《狐假虎威》硬要学生联系实际,结果一学生回答:“我们的班长“狐假虎威”。这非但没达到德育目的,反而适得其反。

如此教学,我们不禁要问:语文教学的任务究竟是什么?其实这本是一个无须再作回答的老问题了。因为 语文教学的旗巾上高悬的目标一直就是:学习语言,学会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即教学生学会母语,使学生具有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专门职责,份内之事。张志公先生曾经很明白 地说过:“识字、读书、做文章,中国历代教育就干这三件事。”诚然,在语文教学的同时,我们不反对对学 生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提高认识、发展思维,但这一切都该依附于母语学习,应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自 然完成,而不该牵强附会,借题发挥,更不该喧宾夺主,“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园”。

由此看来,语文教学必须首先要明确任务,把分散的五指捏拢为一个拳头,卸下多余的负载,5 轻装前进,走出误区。

(二)纯洁教法,返朴归真

误区之二:一味强调语文教法的创新,忽略了“以读为本”。

由于受语文教研随意性的影响,目前语文教法呈两大流派:一是所谓“新潮”,其表现五花八门:擅长画 画的,洋洋洒洒的,画上几幅画,以示形象性;擅长演说的,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以示学识渊博;擅长打诨 的,打诨插科,潇洒自如,以示教学机智;就是擅长朗读的,也非用个录音机,以示现代化;更有甚者居然把 教材变成剧本,把讲台变成舞台,把学子变成戏子,还美其名曰“愉快教学”。且不知宝贵的语言教学时间在 嘻嘻哈哈中付之东流。二是所谓“旧派”,其表现主要为两种:一种做法是以讲代读,“满堂灌”,视学生为 “容器”、“鸭子”,课堂主要时间用在分析结构、提炼中心、归纳写作特点上。教师分析多,学生品味少,学生的语言积累、语言体验及欣赏水平均处于贫乏低下的状态。另一种做法是以问代读,“满堂问”,从内容 到内容,从情节到情节,烦琐重复。毫无价值的发问,还千方百计把学生的认识纳入自己的认识框架。这种低 档次的提问看似对答如流,小手如林,红火热闹,实则只是浪费时间的无效劳动。既激发不了学生的求知欲,也无益于发展思维。

而对如此现状,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亟待纯洁教法,返朴归真,踏踏实实地提高教学质量。当前正在重新“ 炒热”的“读”这一传统教法应“再度出山”并予以重用。

我国语文界泰斗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引导学生俾善于读,则其功至伟。”古人 也曾留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等学习格言。从古至今“读”一直就 是用得最多而且是行之有效的语文教学法。为什么往往被我们不屑一顾的旧式私塾教育,《四书》《五经》一 气贯通的背诵,即死记硬背,倒是培养出了许多学识扎实、才华横溢的人。而当今我们却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 从小学到中学,学了几百篇课文,听了几千节语文课,仍然是胸无点墨,腹中空空。不是吗?我国许多年轻的 明星,虽然他们能在许多国际大赛的竞技场上经受考验,争得金牌,然而却经不住记者的采访,语无伦次,在 闪亮的镁光灯中,他们中间有几个是说话流利、自然和得体的?这其间可能有许多个人的特殊原因,然而关键 的恐怕还是语文功底浅吧。俗话说“书到用方恨少”。这“少”一是指读的少,二是指说得少。如果我们在语 文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少讲些,让学生多读、多背,多体会多积累,胸中存下几百篇课文的底子,待到自己 说话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了。再说,文章的妙处尽在文章里,而不在教者的口头上。读书,不是 听书;读懂,不是听懂。只讲不读,教师讲得再漂亮也无法替代学生自己的语言实践。只听不读,听得再多也 是“局外人”。所以,应该让学生亲自去读,去体验,考察文字,在读中明其文章的思路,得其文章的真谛。最后达到朱熹所说的“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的境界。

当然,笔者提倡“以读为本”,并不意味着“不讲”,任其自流。该讲的地方还是要讲,妙语佳句、精辟 语段、推敲比较、领略情味、体会言外之意等,还是离不开教师的“点化”的。

走出误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已成当务之急。如果我们能从学好母语为主,以读为本,质朴无华、脚踏 实地进行教学,相信前景是可喜的。

第五篇:病理科学科发展规划

学科开展规划编写提纲

学科名称〔三级学科〕:__病理学__

一、学科开展及特点概述〔200字左右〕

本学科承当着本院外检、教学及科研三大块工作主要工作,分述如下:

1、外科病理与社会效劳:外检工作量不断攀升,2021年又创新高:常规活检17087例、细胞学19328例、术中冰冻657例、抗核抗体880例、肾穿48例、尸检11例,并且开展了荧光原位杂交检测HER-2基因扩增、杂交捕获二代HPV

DNA检测、原位杂交检测HPV、EBV等新技术

2、教学方面承当着本科生课程5门:病理学、法医学、口腔病理学、细胞学、超微电镜;研究生课程6门:现代组织化学、肿瘤根底学理论与进展、诊断病理学、临床肿瘤病理学、超微电镜技术、肿瘤病理学;留学生课程2门:

病理学,法医学。

3、科研方面:1998年本学科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2001年成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首批重点学科,2021年被确定为“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目前承当科研及教学课题共计11项〔总经费502.5万

〕,其中国家科技支撑方案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教育部课题2项、兵团重大工程1项、校级教学改革工程5项;近三年发表论文共146篇,其中SCI收录10篇,核刊77篇,教学论文6篇。三篇硕士获自治区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二、学科开展现状〔近五年〕

1、学术队伍:总人员数_26_;其中:

博士_5_,硕士_10_,本科_5_;

正高_4_,副高_4_,中级_13_,初级_5_;

年龄:50岁以上_4_,40-50岁_7_,30-40岁_15_,30岁以下

0_。

2、科研情况:

获资助科研工程数_32_;其中:国家级_9_,省级_4_,大学级_19_。

科技成果:科技进步奖,省级

2_,大学级

0_。

论文:SCI_10_,核刊_77_,普通期刊_59_。

科研经费_582.3__万元。

3、医疗技术:已开展的有代表性的医疗技术〔2-3项〕

〔1〕技术名称:荧光原位杂交检测HER-2基因扩增;杂交捕获二代HPV

DNA检测;原位杂交检测HPV、EBV

〔2〕开展例数:50例;500例;80例

〔3〕技术到达的水平分析:国内先进

〔4〕病人来源主要区域:女性病人

4、本学科与国内尤其是区内同类学科专业相比的优劣势〔200字〕。

本学科与区内同类学科相比,存在一定的优势,如本学科因为医院、学校合并在一起,因此科研力量上有很大优势,科研力量雄厚,承当的国家级课题较多,在人员的学历结构上也已硕士以上学历为主;而且新疆病理质控中心在本科室,因此促进了本院及新疆范围内的病理质量水平的提高。

但是本学科也存在一定的劣势,硬件设施也相对较弱,工作环境及配套设施与疆内同学科间还存在一定差距,另一方面,因为地理环境所限,病人支付能力有限,因此有的工程无法开展。

三、学科开展存在的主要问题〔200-300字〕

目前,学科开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师资数量严重缺乏,在岗教师和技术人员缺乏!分工无法明确!教学课程与团队建设工作负担较重;教学资源建设相对滞后。科研团队建设不完善,科研产出缺乏,青年教师主持国家课题少。外检工作量迅速增加,临床工作任务繁重,压力大!

四、学科开展预期到达的目标〔2021-2021〕

1、学术队伍预期到达的目标

总人员数_31_;其中:

博士_7_,硕士_12_,本科_6_;

正高_6_,副高_6_,中级_13_,初级_6_;

年龄:50岁以上_4_,40-50岁_7_,30-40岁_18_,30岁以下_2。

拟采取的措施:增加引进博士、硕士毕业生3-4名,技术人员2-3名。

2、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2-3个〕,研究方向一〔名称、简介〕: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早期防治适宜技术研究与应用-简介: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新疆北部以游牧为生的哈萨克族食管癌的标化死亡率〔68.95/10万〕是全国平均水平(14.95/10万)的4倍;其发病率也高于同地区的其他民族,其中新疆托里县哈萨克族食管癌的发病率高达155.9/10万,远高于同地区其它民族(22.3/10万)。本课题组2005年对哈萨克族食管癌高发区新源县22万人的死因调查及监测结果显示,2000-2005年该县哈萨族食管癌的死亡率〔68.5/10万〕与1983年〔77.7/10万〕相比没有明显的下降,仍远高于同地区其他民族。由于临床上中晚期食管癌的5年生存率仅10%-15%左右,而早期食管癌5年生存率高达90%以上。因此,食管癌筛查和早诊早治技术的应用研究,已成为提高食管癌的早期诊断率、治疗率和五年生存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然而,由于历史、地域和经济的原因,新疆哈萨族食管癌的筛查和早诊早治以及综合防治水平远落后于全国其它高发区。由于食管癌预后差,致死率高,卫生消费需求高,其社会和经济负担使得因病致贫的现象很突出,已成为威胁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开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课题在对哈萨克族食管癌环境和遗传相关危险因素研究的根底上,通过食管癌不同筛查方法与早诊早治技术的实施与评价,提出符合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高危人群筛查和早期诊断与治疗的适宜技术方案。同时,针对哈萨克族食管癌的相关危险因素和国内防治研究现状,研究、制订适合新疆哈萨克族高发区人群社会、经济条件的食管癌一级干预措施和实施方案,为哈萨克族食管癌的长期综合防治奠定根底,促进新疆食管癌高发区社会稳定及经济开展。

研究方向二〔名称、简介〕:新疆维吾尔族子宫颈癌早诊早治现场干预研究与应用-简介:子宫颈癌是世界范围内女性第二高发恶性肿瘤,仅次于乳腺癌。据国际癌症研究组织估计,2002年全球约有49.3万例新发病例,死亡病例那么高达27.4万,占新发病例的半数以上。子宫颈癌的83%发生在开展中国家。子宫颈癌是我国汉族也是新疆少数民族高发病,我国每年新发病例约10-13万,占世界子宫颈癌新发病例的20%以上。而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癌的患病率高达459-590/10万,是我国妇女子宫颈癌平均患病率〔138/10万〕的3-4倍。

子宫颈癌的高危因素较多,大体可归纳为三大类:〔1〕生物学因素,如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病的主要诱因;〔2〕行为因素,如性生活过早、多个性伴侣、多孕多产、经济地位低下等;〔3〕遗传因素,如家族性肿瘤病史。原发子宫颈浸润癌主要包括宫颈鳞癌〔约占70%〕和宫颈腺癌〔约占20%〕。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癌前病变,根据不典型增生细胞在鳞状上皮内所占的范围分为CIN

I〔轻度〕、CIN

II〔中度〕和CIN

III〔重度〕三个级别。CIN

II、III、原位癌〔CIS〕和原位腺癌〔AIS〕分别是浸润性宫颈鳞癌和宫颈腺癌的直接前期病变,而CIN

II、III级病变的转癌率可高达70%以上。早诊是指通过筛查发现宫颈癌前病变〔≥CIN

II〕及原位癌;早治是指对上述宫颈癌前病变及原位癌进行的相应治疗。研究说明,有效的筛查和癌前病变早诊早治措施可以将子宫颈癌发病率降低60-90%。

子宫颈癌非筛查性早期发现困难,晚期治疗效果不佳,病死率很高。我国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进行宫颈癌筛查、早诊早治预防措施后,宫颈癌死亡率从70年代的10.3/10万降到90年代的3.3/10万,下降了近69%,充分说明宫颈癌筛查和早诊早治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新疆地处边陲,交通不便,宫颈癌筛查和早诊早治工作开展相对滞后,宫颈癌患病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维吾尔族妇女同胞的健康水平和劳动力质量。维吾尔医药的长期临床实践在慢性宫颈炎、附件炎、阴道炎等妇科疾病的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尚未见维医维药防治宫颈癌的成熟方法和技术的文献报道。因此,在新疆应用成熟的宫颈癌筛查和早诊早治预防措施,从根本上改变上述宫颈癌防治的地域性差异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预期到达的目标:

获资助科研工程数_10_;其中:国家级_3-4_,省级_3-4_,大学级_2-4_。

科技成果:科技进步奖,省级

1_,大学级_1。

论文:SCI_5-6_,核刊_10_,普通期刊_5_。

科研经费_100__万元。

3、医疗技术开展预期到达的目标〔2-3项〕

(1)技术名称:继续扩大分子技术的临床应用,使荧光原位杂交检测HER-2基因扩增年检测量到达100例;杂交捕获二代HPV

DNA检测年检测量到达1000例;原位杂交检测HPV、EBV年检测率到达200例。

(2)拟引进新技术的可行性和采取的措施:肿瘤多药耐药基因检测,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并严重威胁着病人的生命,因此开展有效的治疗方式对病人的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4、人才培养预期到达的目标

本科教学提高理论及技能临床教学质量的措施:拟承当本科课程5门,留学生课程2门,病理学和法医学开展双语教学。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在现有课程中心和双语教学网络建设的根底上,按照国家标准,完善内容,建设精品课程。继续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加强课程网站建设。按照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指标努力建设病理学课程。完成现有的教改工程,支持青年教师申报教改工程,发表教学法研究论文,进一步完善PBL模式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数量及提高培养质量的措施:拟招收硕士研究生100名,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按照国家标准,完善内容,建设精品课程。继续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加强课程网站建设。积极申报研究生专项课程建设,在教学理念、内容、方法和手段、双语教学以及教学过程管理等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争取突破性进展。进一步加强科学研究与教学的结合。

下载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语文学科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语文学科发展规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英语学科发展规划

    初中英语学科发展规划 薛店镇第一初级中学 教研组长 高巧慧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新课程标准理论为依据,遵循学生语言学习规律和原则,以激发学生的学习......

    物理学科发展规划

    长清一中物理学科三年发展规划 一、 现状分析 1、 师资力量 我们物理教研组共有27名教师;中学高级职称有6人;中学一级职称有8人;中学二级职称有13人。其中特级教师一人,都具有本......

    内分泌学科发展规划

    内分泌学科建设规划 尊敬的院领导: 内分泌学科目前在我院未独立成科,随着医院创建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的工作推进,心血管与内分泌专业组必将逐渐独立成科,为此作为一名内分泌学......

    江苏省“十二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

    江苏省“十二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 序 言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江苏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并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阶段,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

    东山中学语文学科教学模式

    东山中学语文学科教学模式 基本特点: “两案”指预习案和教学案。 “四环节”指导入新课、预习展示——自主学习、组内交流——小组展示、探究质疑——拓展迁移、巩固提升 环......

    中学语文学科教研组研修记录

    中学语文学科教研组研修记录 一、主题: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二、主持人:高艳华 三、主讲人:陆美岩 四、记录员:李淑华五、活动方式:参与式、互动式研讨 六、参加人员:语文教......

    中学语文学科教学调研报告

    中学语文学科教学调研报告(2003年12月23日)一、调研方式1.听课、交流;2.检查教师教学常规执行情况;3.下发、回收《中学语文教师基本情况调查表》;4.通过优质课评比、教改之星评选......

    常州市中学数学学科发展规划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数学学科发展规划 (2011-2014) 一、基本情况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数学教研组共有教师35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5人,一级教师16人,二级教师4人;特级教师2人,特级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