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语文学科教学调研报告
中学语文学科教学调研报告
(2003年12月23日)
一、调研方式
1.听课、交流;
2.检查教师教学常规执行情况;
3.下发、回收《中学语文教师基本情况调查表》;
4.通过优质课评比、教改之星评选、四项基本功竞赛、教坛新秀的考评等活动了解有关情况。
二、调研结果
(一)教师基本情况
由以上两表可以看出:值得欣慰的是高中语文教师以年轻化为主,学历基本上达到了本科,男、女教师的比例基本持平;堪忧的是新老教师的比例失衡,中高级职称除了华盛虹溪中学的四名外聘教师,我县目前仍在一线教书的只有7人,且均集中在长兴中学,资源的分布不均匀,初级职称的教师占了60%之多,其中新分配的教师有15人,所以,在培养新教师,促成新老结合上,仍然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二)教学基本情况
1、教师方面
(1)一般教学常规执行情况 制订教学计划
各校教研组、备课组、教师个人均有详细的教学计划,格式规范,内容详尽,有的教师还制订了详细的作文教学计划和复习计划,存在的问题是:计划内缺乏课外语文活动内容、课外阅读计划、帮助差生的计划,在执行时尚不能步调一致,计划仅仅是为了应付检查。
备课
基本上能做到分课时备课,并能写详案,书写端正,也有部分教师能超前备课,并有课件作为辅助,存在的问题是:①备课中虽有具体的课文教学目标,但缺少单元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②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独立备课,缺乏个性化的理解,依赖教参和网上资源的现象严重,走进了教参就走不出来,造成千篇一律的现象;③自觉总结教学经验,及时写好课后反思的教师较少;④能发挥备课组优势,集体备课的少;⑤作文教学、试卷、作业讲评的内容在教案上没有反映出来;⑥几乎没有《读本》的备课内容和有关计划。
作业布置与批改
由于资料的开放性,各校除了由湖州市教研室编的《高中语文读与练》之外,其他的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说,由各校订购的和教师自己编印的,资料还是充足的。如果把一学期的大作文训练6---7篇、小作文(周记或随笔)算进去,学生都要完成的话,负担是较重的,存在的问题是:①布置了不能落实,即学生不做或做得不认真;②不能精选习题,造成学生负担过重;③批改不过关,或不批,或只打日期,不详细批改,使学生完成质量不高,教师的讲评缺乏针对性;④作文的数量普遍不够,能面批和及时批改者寥寥无几,批改的符号不规范,更没有批改的记录。
课外辅导
这是目前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常规检查中很少发现有课外辅导计划和辅导记录,课外的阅读活动少,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得不到有效的利用。
测试
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独立命题的教师少,大多教师惯用网上现成的试卷或参考复习书上的习题,难度系数不回控制,检测的目的不明确,试卷分析讲评大多采用串讲法,缺少对小分的记录和对学生的跟踪观察,考试仅仅是为了考试,没有通过这一手段达到检测、了解学生的目的。
(2)课堂教学情况
在教学调研过程中,本学期我们共听课42节,分别与教师交流47人次,与学生交流120人次,举办的高中语文教师“四项机能竞赛”,总参与人数为39人,除了青年教师的踊跃报名参加以外,许多老教师也加入到了此行列中来,从以上材料和活动获得的反馈,基本可以看出目前高中语文教学的基本情况,可以说,各校的教师工作积极性高,责任感强,特别是涌现了一大批热心于课堂教学改革的中青年教师,在省、市、县的各项竞赛中,均有教师获奖,反映出我县中学语文学科课堂教学的可喜成果,在调研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不能不引起重视。现分述如下:
①目标不明确,教法单一陈旧
以讲代学的现象较普遍存在,提问过多过滥,以提问的方式把学生引进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圈套”中,课堂气氛看似热闹,实际上学生只不过是教师的代言人,仍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中,除长兴中学以外,其他学校的教师不擅于运用教学辅助手段,教师习惯于使用一枝粉笔一张嘴,置投影仪等辅助手段于不顾,这当然也和受到条件限制有关;重思维结果,轻思维过程,只求答案的唯
一、求同。不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扼杀了学生宝贵的个性张扬和创新潜能。
②不适应新教材的教学
1997年9月——2000年6月高中(试验本)在江西、山西、天津两省一市进行试验。2000年9月——2003年高中语文新教材(试验修订版)在全国大多数地方推广使用,逐册替换1991年版的高中语文教材,本届高三是浙江省使用新教材的第一届,新教材体系在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突破,这场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但在教学调研中我们发现仍有部分教师穿老鞋走新路,未能掌握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依旧用传统的教
学方法教新教材。
③未能有效地使用《读本》
《读本》是配合教科书的课外阅读材料,应该与教科书配套使用,《读本》中的编排与教科书中的单元对应,可以说是教科书向课外的延伸和拓展,所选篇目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文质俱佳的中外名篇,2002年高考试题中的诗歌鉴赏材料(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就选自第三册读本,所以,如果能开发利用好,对丰富学生的阅读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阅读鉴赏水平都大有好处的,但由于种种原因,如:课时紧张,缺少教学参考资料,仅靠简单的阅读提示,备课量很大,同时,各地也缺少这方面的经验,不知应该讲到何种程度为准等,虽然市教研室的《高中语文读与练》中有链接《读本》的部分,市优质课、县“四项技能”竞赛的材料都从《读本》中选取,在市期末统考和县期中考试的试题中也兼顾读本,但起到的作用还是不大。
④依赖教参,缺少个性
就以诗歌教学为例,用美学大师朱光潜的话来说,喜欢诗歌的人少,写诗歌的人更少,因为诗歌具有语言凝练集中的特点,借助夸张、想象等艺术手段,思维跳跃大,通过“简单”的诗句理解诗人的情感,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了,而今又要把这份抽象的理解和获得这种理解的方法告诉学生,更是难上加难了,大多数教师在这方面缺少自己的独立思考,过多地依赖教参,借助网上现成的课件,以分析代替了品位鉴赏,味同嚼蜡,拿出教案,千人一面,课堂上气氛沉闷。多数课堂师生互动不够,教师包办太多,画一个框架,设计若干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入套,甚至“步步紧逼”“穷追猛打”非要学生答到他设计的路子。
⑤缺乏教科研的主动性
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不仅存在于年轻教师,备课没有课后反思,不能从平时的教学中总结规律,不会抓住典型事件写案例分析,更有许多教师报不出常见的中学语文教学刊物和教学网站,知识面狭窄,这不应是一种被动的命令或要求,相反应是新时期作为一名科研型的教师起码的素质和要求。普遍对上级下达的课题研究有兴趣,而对富有实效的案例分析、教学札记、教学随笔和教后心得等很少涉及,尤其是青年教师,在自己积累不够丰富的基础上,动辄搞省市级的课题研究,看似科研浪头大,但往往流于形式,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⑥淡化教学基本功的倾向严重
普通话朗读、范读,粉笔字板书这是一个语文老师起码的基本技能,教师写得好也会对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有一个积极的作用。如今,幻灯、实物投影、电脑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在某种程度上淡化了这些基本技能的培养,尤其是新分配的青年教师,总喜欢追求时髦的新事物,一节课上看不到一个粉笔字,给学生的负面影响很大,我们需要改进,也需要创新,但传统的教学手段不能全盘丢弃,创新应该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本学期的“四项技能”竞赛中就有两项涉及教学基本功,也通过大型的展示课、教研活动宣传,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⑦师徒结队流于形式
近两年来,由于各校的规模扩大,新分配的教师大量增加,有新分配的教师就要加强培养,使他们能尽快胜任高中语文教学,除了教研室举办的各种培训活动和相应的教学活动外,各校的师徒结队应该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形式,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让老教师手把手的带,直接而有效,但大多学校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相应措施,未能将此落到实处,使这一活动流与形式。期中考试结束后,我们对各校进行了一次调研,从试卷的讲评,可以看出,年轻教师在试卷讲评上不得法,甚至有严重的错误,而老教师也没有在这些方面把好关。
2、学生方面
(1)学生存在重理轻文的现象,认为语文成绩拉开距离不大,通过努力不能在短时内奏效,积极性不高,缺乏主动参与的精神,习惯于被动接受。
(2)学生生源复杂,有应届生、高复生;除长中外其他学校将应届生与高复生混合编班,且有些班级人数过多,给教学和管理带来了困难。
(3)由于课时的紧张和条件的限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办学条件的局限,学生只局限于课内所学的知识,课外阅读欠缺,课外参加社会活动和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较少,知识积累薄弱,甚至连与教材配套的《读本》都为读过。因此,知识面不广,生活积累过少,以至作文内容单薄,不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原有知识理解和感悟课文。
(4)课文的学习与课外的练习实践相脱节,为上课而上课,为练习而练习,不能将课内所学的知识迁移到课外,运用有效的方法去指导平时的练习和写作,以至学生会有这么一种错误的认识,语文的学与不学是一样的。
三、建议和措施
1、对青年教师
①细心备课
新教材,内容新,难度大,如果能认认真真地教一轮,这是最好的自我进修,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不要才教几年书就急于去搞课题研究,撰文遍书。
②虚心请教
在保持鲜明而良好的个性前提下,要在做人与治学两个方面多向本校、本地区有经验的中老年教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越有成绩就越要谦虚,要懂得“山外青山楼外楼”还有英雄在前头。
③经常读书
从理论上说,开卷有益,读的书越多越好,从实际上看,每个人的精力有限,所以只能有选择地读,不在数量多,关键看能不能消化吸收,为我所用,经常读书,养成习惯,终身受益。
④适度研究
提倡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广大青年教师不要脱离实际搞纯理论研究,不要赶时髦,不要动辄用新名词唬人,教学研究应真正对推动教学改革有用,能见到实效,任何理念、创新都来自时间,不符合当地实际要求的,那就不能被大多数人接受,当然更不可能被使用和推广。
2、对好课的思考
到底什么是好课,难以下科学的定义,因为语文课带有浓厚的人文色彩,很难量化,大家对好课认定的共同点:①教学目标明确,能将所定的目标贯串整个教学过程;②教学思路清晰,有条理,有章法;③教学方法恰当,能突出学生主体,能注意启发引导,能重视师生互动,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师生共同学习。
3、对高三复习的建议
本届高三语文复习是在新“课标”颁布实施的背景下进行的。2004年的语文高考将在更大的程度上体现新“课标”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确定复习策略时应更贴近课程改革的实际,贴近学生的知识现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对本届高三的复习,教研室提出如下建议。
宏观层面:
1、认真研究新“课标”及“考纲”,领悟新“课标”对语文教学、对学生语文能力提升提出的全新理念。这种新理念必然或多或少在明年的高考试题中体现出来。
2、高考信息的收集工作,包括对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分析研究。
2004年的高考将会是一次全新意义上的高考,因为这是在新课程实施三年以后,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才的高考。认真学习研究《考试说明》,使自己对高考有个总体的印象,居高临下看高考,因为《考试说明》是对高考意图形象化的说明,国家高考命题中心与广大师生的对话就是通过《大纲》、《考试说明》、和试卷,所以我们不但自己要了解,还要组织学生来学习,帮助学生来了解,使教与学的针对性更强,有的放矢。
3、处理好几种关系。
①处理好调动备课组全体教师集体智慧与与发挥教师个人聪明才智的关系。
各自为战的方式不能有效地提高复习的效率,同时也会造成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协调好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才能事半功倍。语文学习的特殊性尤其需要协作,做到教学资源共享。
②处理好教材与复习的关系
复习是对书本知识及能力习题的一种总结与拓展,因此在高三复习中仍然要重视课本。第五、六册教材本身也具有总结性、延展性,有利于对既往知识的总结回复。同时,教材作为一个例子,在文言文、现代文阅读、作文等方面都有示范和迁移价值。
在复习过程中穿插进行课文讲授还有利于调节学生的兴奋点,避免兴趣压抑。
教学应跳出课本,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轻视课本,甚至抛开课本。近几年语文高考题虽然直接来自课本的明显减少,但仔细研究,会发现这些试题大都可以从课本在找到直接或间接的对应点,是课本知识的巧妙迁移和合理深化。因此,要提高复习的效率,就要注重教材,把教材和复习资料统一在知识结构上。
③处理好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只有适合教学对象的心理需要的教学,才能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才是有效的,反之,只会引发其抵触情绪。教师要研究高三学生语文复习的特殊心理,抓住“满足需要”这个心里契机,通过教学材料的诱因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保持或重新唤起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品尝一份快乐,体会一份激动,得到一点温暖的鼓励。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获得成功的需要,成功的体验往往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因此,作为一名高三的教师,就特别需要以一种欣赏的眼光去解读学生,给他们肯定和鼓励,让他们在“越来越不相信自己” 的时候增加一点自信。
微观层面:
1、系统性原则
根据系统论原理,高三复习是对整个高中阶段,乃至小学、初中阶段语文知识习得的总结回顾,汉语作为母语,起知识体系、能力层级的范围极其广泛,因此在高三复习时必须有一个整体计划,对每轮次的复习侧重点要有预先的安排。在具体的复习过程中更要注意知识体系的全面性,消除知识盲区。第一轮复习尽量详细些,对文言文实虚词、识记类知识等要抓实。在此基础上,后几轮复习可抓重点,求突破。
2、可操作原则
一方面是讲究规范、条理,每个考点的复习均应按一定的程式来进行;另一方面是指在解题技巧等方面尽可能多的提供一些有较强操作性的方法或思路,以提高学生的得分能力,如诗歌鉴赏的步骤,文字题的表述训练等。
3、反馈性原则
从控制论角度来说,知识的落实、能力的提升最终须通过训练来检验。这包括平时的习题讲解和专项检测。教师要注重解题思路、技巧的传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则可根据训练情况编写“错题集”。
4、创新性原则
在复习方式、训练手段上应有所创新突破,尤其在作文训练上要有创新性,这是高考语文获取高分的唯一手段。
5、复习课要注重有效性,要务实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高三复习要多给学生一些方法,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复习课一定要务实。专题复习,不仅要做好练习,更要上好专题课;要注重练习讲评,特别是现代文阅读和语言表达题的讲评要落到实处。
6、熟悉学生,教师要“目中有人”。
泗安、长兴一中、华盛虹溪有插班的复读生,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教师应尽快掌握学生的情况,以使教师能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有的放矢,更好地做好扶优补差的工作。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纠正重理轻文的现象。
处理好几种关系
1、新课教学与高考复习的关系
高三教学时间紧,任务重,既要完成新教材五、六册的教学任务,又要面临紧张的复习备考,为此,建议平时的新课教学中,要渗透高考考点的落实,如学习新教材中的诗歌单元时,要结合考纲中诗歌鉴赏的要求组织教学,上课时要适当延伸拓展,一是使教本与读本相联系,二是与高考专题复习相联系,使教与考,教学与复习紧密联系。
2、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除扎实上好每一堂课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外,高三语文教学要注意加强与课外的沟通,建议充分利用好读本,适时向高三学生开放图书馆、阅览室,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扩大他们的视野,避免高考作文中出现题材狭窄、内容空洞的弊端。
3、讲授与落实的关系
高三教学务求一个“实”字,扎扎实实,夯实基础。建议按考纲分类分专题复习,先分类,后综合,分类有利于知识点的落实,综合有利于检测提高,不必急于综合。平时教学与复习中要重思维过程与解题方法的指导,重精选精练,避免以讲代练和反复操练,把握好复习的难度,总的原则是按考纲要求和近两年的高考题把握难度标准,尤其是复习的起始阶段,难度不宜过高,否则会造成学生的畏难情绪,影响后阶段的复习效果。
长兴县教育局教育研究中心中学语文组
2003年12月23日
第二篇:中学语文教学调研报告
中学生语文学习个案研究报告
——关于广州市白云区**中学初二三班学生李**的语文学习个案研究报告
实习生姓名:黄健学院:人文学院班级:08中文3班
内容摘要:通过对学生个案的选取,从基本情况、家庭情况与家庭教育、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学习动机、智力发展、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介绍,切实提出对于个案学生的语文学习教育的建议。
关键词:学习、语文、思想
正文:
1、个案选取背景介绍:
明德中学的学生来源主要是借读生,初二三班的主要生源的5/6也是来自借读生,所以本次语文学习个案研究选取的学生就是借读生。同时,由于初二三班的成绩在年级位列第一,所以,班级学生整体素质较高;相比较于中学生学习后劲因素,故选取了班级的语文科代表作为研究个案。
2、学生个案基本情况介绍:
学生姓名:李
**学校:广州市白云区明德中学
籍贯:广东省佛山市
班级:初二三班
年龄:13岁
职务:语文科代表
性别:女
家庭情况:个体户,家长在广州销售电 健康状况:健康
子数码商品,经济状况良好
3、家庭情况与家庭教育:
该生是家中的大女儿。爸妈在她很小的时候已从佛山到广州进行个体户生意工作,从事电子数码产品的商品销售;所以该生从小在广州生活,在广州接受学习教育;家长注重监督孩子的品行素养,但由于平时工作十分忙,加上文化素质不太高,对子女读书情况较少关注。另外,由于现居住处是由亲戚和本家合住,又临近小区的菜市场,所以家中环境和周边环境都非常嘈杂,不利于学生课后在家的学习活动。
4、个性特点(能力、气质、性格):
该生是个积极乐观上进的学生,课上认真听讲,课后勤奋用功,为人开朗活泼,待人真诚友善,乐于助人;乐于协助班级工作,任劳任怨、从事班级管理工作上敢作敢为,比较有威信;是语文老师的得力助手之一。但是,时常遇事冲动急躁。
5、兴趣爱好:
该生兴趣广泛:喜欢各类体育运动,尤其是打羽毛球,游泳和下棋;非常喜欢阅读、动漫和画画;其中,美术的素描与体育的实心球是其强项,现在在一家美术补习班进行学习,高中目标是进一所美术高中进行学习。此外,在2011年校运会的女子实心球比赛中突破校记录被挑选到校队训练,准备参加11月份的白云区女子体育标枪比赛。
6、学习动机:
学习上不甘落后,好学心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好大学,日后成为自立自强的成功职员,可以资助自己的亲人和爱人。
7、智力发展:
该生好学、活泼;学习上努力勤奋,符合此年龄断孩子的智力发展。
8、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习惯、成绩:
该生学习态度端正积极,学习积极进取;上课认真听讲,下课自觉复习,能坚持预习,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制订学习计划并认真履行;懂得劳逸结合;学习自觉性强,在规定时间内提前完成作业,勤学好问,课外语文阅读量较多;学习成绩优秀,位列班级前十,其中,物理、英语和语文成绩突出,但数学学习存在一定困难。
9、思想品德表现:
该生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好学上进,工作尽责,乐于协助老师工作,有集体荣誉感,关心集体;是一个十分乖巧,全面发展的学生。
10、语文学习:
初一时,由于在适应初中生活,以及学习科目的增加,所以在语文学习稍欠积极。后来,由于语文教师的科学教学以及班级学习氛围和阅读氛围的浓厚,语文成绩渐渐上升。
总体而言,该生语文学习自觉积极,而且,以及养成把阅读作为一种业余兴趣的习惯,使得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于语文的整体感知,所以在班级同龄人中,语文学习水平稍高;但是在语文的阅读题和语文的朗诵上,存在一个瓶颈度,因此依然需要多下功夫,争取语文学习的全面提升。
11、教育方法、措施和建议:
(1)学校教育方面:
①针对该生对语文学习的阅读和朗诵上存在的瓶颈,因此注意该生对语文学习科学方法尤为重要;
②针对该生喜欢阅读故文学类的书籍,逐步培养该生阅读语文优美的韵律文章,增加该生对于语文朗诵韵律的掌握;
③针对该生阅读技法的匮乏,对该生进行阅读方法的个别指正,从而进一步提升该生在语文阅读的感知水平;
④针对该生写字倾泻化,应该及时制定一个练字方案,让学生的字体有所改观,对于帮助语文水平整体起到一个更细微的提升。
(2)家长方面:
该生家长注重孩子的言行培养,缺乏对学习的监督鼓励;建议家长在工作之余,一方面,多与孩子交流学习与生活;另一方面,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孩子学习与生活的安静环境,让孩子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中学生语文学习个案研究报告》
2、http://sycz.jdjy.cn/E_ReadNews.asp?NewsID=211
《“初中生语文自主学习心理意识”个案调查报告》
第三篇:中学语文学科教学论文参考题目
中学语文学科教学论文参考题目
1.试论高中语文诗歌语言教学的美育策略 2.语文教学与审美情感培养
3.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4.儒家人格思想与中学语文教学 5.试论个性化作文教学
6.文体学理论在提高高中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方面的应用研究 7.还中学文学教育以本原面目——中学文学教育本体阐释 8.语文课程标准研究
9论语文教学中的独立人格建构 10.语文教育中德育问题再思考
11.阅读障碍学生的创造力、学习适应性特征研究 12.基于问题学习理论及其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3.中学古典诗歌教学的现状及其对策
14.个体社会化心理积淀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影响 15.试论学生写作主体性的培养
16.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17.论文学阅读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指向 18.中学语文教师素质构建的前瞻性思考 19.浅论协商对话式的阅读教学 20.农村中学生口语现状及对策分析 21.重建中学生写作动机系统 22.中学语文合作学习初探
23.关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若干思考
24.审美与人格——中学文言教学的双重指向 25.学生作为研究者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模式初探 26.论导引中学生叙述性作文构思与语言表达 27.语文教学与思维培养
28.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初探
29.应当重视中学阶段鲁迅小说人道主义思想的教学 30.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探讨 31.谈古词与歌曲音乐的相融教学
32.中学作文教学规律初探——论中学生作文由模仿到创新的渐变 33.中国古典诗文的情志因素与青少年人格教育 34.论语文教学价值的生成与创新 35.模式·个性·文学性 36.论散文与中学语文教育 37.论语言美与语文教育 38.语文课堂对话教学初探
39.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与出路 40.论语文教育与生命意识的培养 41.中学语文教育与环境教育 42.语境与非预设性语文阅读教学 43.对话理论下的语文阅读教学 44.话题作文的主体性研究
45.生成秩序—当今阅读教学新范式 46.基于网络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47.优化阅读,给学生一双腾飞的翅膀
48.基于网络的语文阅读辅助导读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49.优化语文阅读教学
50.架起“意会”与“言传”的桥梁——论语文阅读教学的科学性 51.语文教学与思维训练
52.中学作文教学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53.当今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及教师职业化诉求的现实意义探析 54.中学语文教学矫正问题研究
55.运用情境教学进行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研究 56.新课标形势下高中阅读教学新模式系统的构建 57.汉语教学与英语教学比较研究初探 58.论“超文本”阅读教学 59.试论语文专题研究性学习60.高中诗歌教学的意象探讨
61.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写作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 62.走入意境: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新路径 63.论宋词与中学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
64.人文精神:诗歌的价值体认与诗歌教学的价值取向 65.叙事学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66.品味文学语言的诗性美
67.中学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与中学生人文精神建构论纲 68.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修辞教学 69.中学语文教学语言研究
70.新时期通俗小说与青少年阅读心理 71.中学文学课教学与女性主义批评
72.创新教育背景下的中学古典诗歌教学 73.论语文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74.高中作文教学现状及高中作文教学适应性策略 75.语文课程中古代诗歌教学与中学生情感教育 76.中学语文中语法教学问题之探讨
77.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初中生创新能力之初探 78.高中“开放式”写作教学实验研究 79.中学语文审美教学研究
80.中学语文视野中的诗歌语言句式研究
81.论语文教学中古典诗歌意象理论观照下的审美化阅读 82.语篇分析理论在高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83.论朱自清语文教育思想
84.语文学习兴趣研究及对策思考 85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法 86建构主义的语文阅读教学 87高中语文教学个性化阅读研究 88“全程”视野中的语文教学模式
89.信息化时代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趋势探讨 90.中学生语文学业评价探究
91.中学语文阅读策略及其教学研究 92.中学作文课堂教学软件设计研究 93.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 94.个性化阅读及其对阅读教学的启示
95.中学语文教材外国文学的选材和编排体系研究 96.探究性阅读教学研究
97.语感教学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 98.论语文教育文化本质观
99.对话型语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100.立足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创新教育初探 101.语文学科研究性学习初探
102.中学生协作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103.人文素养的渗透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104.基于网络环境的“自主式”阅读教学模式建构 105.学习心理差异与语文教育
106.高中语文教学中儒家传统思想问题 107.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审美化的研究与实践 108.关于评价语文课堂提问的实践研究 109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的整合刍议 110培养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 111.高中生创造性阅读品质的培养 112.高中语文教学中科学素养的培养
第四篇:东山中学语文学科教学模式
东山中学语文学科教学模式
基本特点:
“两案”指预习案和教学案。
“四环节”指导入新课、预习展示——自主学习、组内交流——小组展示、探究质疑——拓展迁移、巩固提升
环节1: 导入新课、预习展示
教师设置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通过学生对预习内容的展示,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从而导入新知,明确本节课的目标。在自然分组的前提下,学科教师选定学科小组长,课前由组长检查或者由教师亲自批阅前一天发给学生的预习案,了解课前预习的基本情况并作出正误判断。
环节2:自主学习、组内交流
1)教师布置小组学习的任务。
2)小组成员自主学习。组长要监督本组学生完成训练题,确保每一
名学生参与训练,并负责检查答案的正误。
环节3:小组展示、探究质疑
1)小组展示:组长在检查当堂训练完成情况的过程中,必定会发现
有些答案是不同的,从而很自然的就会产生孰是孰非的疑惑;于是乎,合作与交流的切入点由此产生,学习的兴趣点由此而来。
2)学生互评:通过质疑、比较,判断形成深刻理解。
3)教师指导:尊重学生的独立思维,点拨指导,达成共识。
环节4:拓展迁移、巩固提升
结合文本内容进行课外延伸,达到思想的提升和语文素养的提升。基本流程:
教师:备课组教师集体备课——形成统一预习案教学案——布置预习——组织交流——组织展示——精讲提升——组织反馈——引导归纳。
学生:按预习案要求自主预习——分组交流——分组展示——自主讲评——检测反馈——归纳总结。
第五篇:浅论中学语文教学的学科特点
浅论中学语文教学的学科特点
时代在不断地进步,教育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观念也在不断更新。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启动后,我们广大教师要积极参与、努力探索、认真总结经验,创造出有价值的实验成果,把学生培养成为新时代的合格中学生和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合格人才。根据本人在语文教学中的经验,认为新课程比旧课程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具体概括有以下几大特点。
一、重视教师的导向作用,更重视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整个语文训练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老师备课、组织教学、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用等等,都完全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我教七年级上册语文《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一课,在讨论亨特在山崖上上下为难时,我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作为他的朋友应该怎样帮助他呢?同学们讨论可热烈了:有的说,给他鼓舞勇气,让他树立信心爬上去;有的说,借个长梯把他接下来;有的说,找一根长绳把他拉上去等等。这些想法都是同学们用脑尽心想出来的方法,当然错误的要讲解,这就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当讨论到通过这件事我们受到了什么启发时,同学们讨论后得出结论:面对困难不要怕,要想方克服。我抓住机会进一步把道理引得深远一些;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就能克服了,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的真理。点到为止,这就是我们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重视学生知识的形成,更重视学生的品德、审美意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发展
新课程语文教学抛弃了单纯字、词、名、段意的教学,而把字、词、名、段意的教学渗透到理解课文,发展课文思想内涵的基础上进行学习,从而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并受到美的熏陶。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选了《羚羊木雕》《散步》《皇帝的新装》等课文,使人易懂,意义深刻。从不同侧面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意识、科学探索精神以及人文精神。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课堂学习中,讨论辨别真、善、美、好、恶、科学与迷信,这样就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社会价值观。
三、重视达标性内容和终结性学习成果的评价,更重视形成性和拓展性能力的培养
能力是人的本领,指人们在从事某种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语言能力是一种特殊的能力,指人们在从事语文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具体地讲,所谓语文能力就是在听、说、读、写语文活动中形成的能力,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备的能力。它关系到信息的传达、知识的吸收、智力的发展和人格的健全,所以培养这三种基本能力是语文学科能力培养的基本目标,在此基础上还有文学鉴赏能力、阅读能力和学习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和自学语文能力等。新课程语文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这些能力,并在这些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开发、挖掘潜能。灵活多样的课后练习设置和没有唯一正确答案的解答形式,这就从各方面进行了形成性和拓展性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这些能力通过主观性和综合性的测试形式可以反映出来。
四、重视知识的科学传授,更重视学生信息的收集和筛选能力的培养
科学地传授知识,当然是我们教师的责任,但是要求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去收集知识信息和筛选材料并进行整理分类,就较复杂困难。正因为复杂困难,我们才要坚持引导学生做,克服这些困难,帮助学生搜集资料和生活信息、帮助他们写作。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安排的六次《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和《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就集中体现了要求学生收集第一手信息资料,通过筛选运用资料帮助完成写作知识的综合性训练。这些活动通过教师参与指导、家长的帮助、图书管理员的帮助才收集到这些资料,通过筛选、整理才能完成写作任务。这些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运用动手、动脑能力和社交能力、自学能力,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基本能力、科学探索精神和团结合作精神。为学生以后建设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新课程语文改革最突出的也是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五、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方式,以问题教学为中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主结合、群体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是新课程重点提倡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既是教与学的统一,又是一种人际交往,交往论认为只有师生之间的交往而无学生之间的交往的课堂教学,不可能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相反会在相当程度上压抑学生的个性和思维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活动是一种单向的师生交往,新课程标准则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建立合作小组是师生互动的重要措施。“目标一致,志趣相投,心理相容,智能互补”是组成互动小组的原则,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不论是自探还是共探,都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设置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新课标语文教学要以问题教学为中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去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这套中学语文教学的学科特点还有许多有待我们进一步去探索、开拓,才能更好地服务教学这一主题。
参考文献:
李永锋.浅议中学语文教学特点[J].青年科学:教师版,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