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反思所学案例
1.你一定见过一些令人拍案叫绝的课堂,看到过一些老师如何游刃有余地恰到好处地使用技术支持教学。推荐你心目中的好做法,如果所推荐资源有网址的话,给出推荐资源的链接。答:现在我们学校安装了投影仪设备,建立了多媒体教室,为教师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提供了便利。
进行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必须利用好学科的教学资源,特别注重对资源进行整合,充分研究学情,为学生提供适合的学习资源,要培养学生建构知识的能力,我反对堂堂课都采用或者整节课都使用多媒体,要在关键环节、或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强的知识环节使用多媒体。本人认为历史科经常到网站http:/// 或 http://3028.x5dj.com/等。
2.大家一定见过你所不认同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情况,请谈谈当时的情景,以及你的看法。
答:当然见过!有的教师从上课开始到下课结束一直使用多媒体。学生没时间看课本,课件内容非常繁杂,内容太多,课堂很花哨,这种课忽略了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不便于学生牢固掌握新知识。
我认为,课件不能盖整堂课飞。课件应该注重突破难点、突出重点上,要让更多的时间让参与,让课堂是生成的,而不全是预计的。
3.老师们自身的认识和经验,最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请一定从自己亲历的事情谈起。比如,你在整合过程中遇到过哪些挑战?你的应对策略和做法是什么?
答:上过从学校到市级的各级公开课。在做课件之前,我都花比较多的时间钻研课本内容,同时,参照各种教学资源,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确立了教学目标,设计了教学步骤。然后,根据目标与步骤,进行课件制作。
在课件制作前,我都搜集了相关图片,声音文件、视频文件和与话题相关的文章。在课件中不是让学生总盯着屏幕,而是把黑板、书本和课件想结合。这样,学生不但觉得多媒体课件的使用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同时,我总让课件和教学过程融为一体。所以在课件的制作的过程中,达成教学目标,遵循学生的特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是最重要的。
第二篇:模块七反思所学案例
模块七反思所学案例
1、你一定见过一些令人拍案叫绝的课堂,看到过一些老师如何游刃有余地恰到好处地使用技术支持教学。推荐你心目中的好做法,如果所推荐资源有网址的话,给出推荐资源的链接。
答:我听过崔云宏老师执教的《搭石》一课,崔老师让孩子们画搭石,课堂运用了极简单的课件,是为了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崔老师对支搭石,走搭石,背老人过搭石,一一进行字词句篇的教学,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确保了语文课的真实面目,体现了语文的学科特点,使得教学目标顺利完成,课堂容量相当大,学生受益匪浅。
我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特别注重对资源进行整合,充分研究学情,为学生提供适合的学习资源,整合过程要能体现知识的探究和问题的解决过程。只有能达到上这个目标,我认为才是一堂好的整合课。
2、大家一定见过你所不认同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情况,请谈谈当时的情景,以及你的看法。
答:(1)我认为进行多媒体教学,特别注重对资源进行整合,充分研究学情,为学生提供适合的学习资源,要培养学生建构知识的能力,要在关键环节、或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强的知识环节使用多媒体,课件不能满堂飞。(2)有些教师为使用网络而使用网络,忽视教学目标和效果,学生没时间看课本,课件内容非常繁杂,内容太多。(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好坏,并不在于运用了多么先进的技术,而在于是否在恰当的教学环节使用,使学生理解了重难点,解决了问题。作为农村的小学校,平常的课堂老师使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机会很少。
3、老师们自身的认识和经验,最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请一定从自己亲历的事情谈起。比如,你在整合过程中遇到过哪些挑战?你的应对策略和做法是什么?
答:我觉得在实际运用中,遇到的困难就是自己对信息技术掌握不够多,做得课件很不满意。为了上好一节优质课,我要花较多的时间参考各种教学资源,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确立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步骤。然后,根据目标与步骤,制作课件。在课件制作前,我搜集相关图片,声音文件、视频文件和与话题相关的文章。要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要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来进行整合;要注意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方法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要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和信息化学习工具的搜集与开发,这是实现课程整合的必要前提;要注意结合各门学科的特点,建构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所以在以后的课件制作过程中,我力求达成教学目标,遵循学生的特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能力,适当拓展知识,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第三篇:本学期所学歌曲
本学期所学歌曲
1、歌曲:宝宝笑了
歌词:宝宝哭了,不好看呀,宝宝笑了,大家都喜欢。
2、歌曲:我上幼儿园
歌词:爸爸妈妈去上班,我上幼儿园,也不哭,也不闹,叫声老师好!
3、歌曲:我给太阳唱支歌
歌词:太阳太阳亲亲我,脸儿好暖和。太阳太阳摸摸我,手儿热呼呼。王燕芳 总园大5班 2007-01-23
太阳太阳喜呀喜欢我,我给太阳唱支歌,唱支歌。
4、歌曲:苹果
歌词:树上许多红苹果,一个一个摘下来,我们喜欢吃苹果,多吃苹果身体好。
5、歌曲:碰一碰
歌词:找一个朋友碰一碰,找一个朋友碰一碰,碰哪里?鼻子碰鼻子。
6、歌曲:我爱我的小动物
歌词:我爱我的小羊,小羊怎么叫?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
我爱我的小猫,小猫怎样叫?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我爱我的小鸡,小鸡怎样叫?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
7、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
歌词:我爱我的幼儿园,幼儿园里朋友多,又唱歌来又跳舞,大家一起真快乐。
8、歌曲:彩色世界真奇妙
歌词:蓝蓝的天,绿绿的草,红红的小花随风飘,弯弯彩虹像座桥,彩色的世界真奇妙。
9、歌曲:秋天
歌词:秋天啊秋天,树叶到处飞呀飞,树叶到处飞呀飞。秋天啊秋天,秋天 多可爱。秋天啊秋天,树叶到处睡地上,树叶到处睡地上。秋天啊秋天,秋天多可爱。
10、歌曲:小树叶
歌词:小树叶,我问你,什么人使你飘呀飘,啊~~~~啦啦啦!
小朋友,秋来了,风婆婆使我飘呀飘,啊~~~~啦啦啦!
11、歌曲:太阳
歌词:太阳红,太阳亮,太阳永远放光芒,太阳是个大火球,照在身上暖洋洋。
12、歌曲:两只老虎
歌词: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的快,跑的快,一只没有耳朵,一只没有尾巴,真奇怪,真奇怪。
13、歌曲:小雪花
歌词:是谁敲着窗户沙沙沙沙沙,是我、是我、我是小雪花。我从天空中飘下来,告诉你,告诉我,冬天来到了。
14、歌曲:找小猫
歌词:许多小花猫,喵呜喵呜叫,我们今天真高兴,要和妈妈做游戏,找个地方躲躲好,妈妈快来找。
一只老花猫,喵呜喵呜叫,我的小猫快躲好,一伙妈妈就来找,找啊找啊找啊找,小猫找到了。
15、歌曲:宝宝不怕冷
歌词:北风北风呼呼,雪花雪花飘飘,小手小手搓搓,小脚小脚跳跳。
小球小球拍拍,一二一二跑跑,宝宝不怕冷呀,锻炼身体好呀。
16、歌曲:过城门
歌词:城门城门高又高,城外果园丰收了,吃苹果、吃葡萄,快出城门去,你们自己挑。吃苹果,吃葡萄,请你自己挑。
17、歌曲:冬天
歌词:雪花飞,落树梢,地上屋顶全白了,雪娃娃呀,哈哈哈哈,雪娃娃呀,哈哈哈哈,冬天来到了,冬天来到了,冬天来到了。
18、歌曲:挠痒痒
歌词:毛毛虫呀,爬出来啦,哩哩哩哩哩哩哩。大树爷爷笑起来啦,哈哈哈哈哈哈哈。
19、歌曲:合拢放开
歌词:合拢放开,合拢放开,小手拍拍拍。合拢放开,合拢放开,小手放腿上。爬呀爬呀爬呀爬呀,爬到头顶上,这是眼睛这是鼻子这是小嘴巴。
20、歌曲:小乌龟
歌词:小小乌龟爬山坡,嗨嗨呦,嗨嗨呦。带着面包和糖果,嗨嗨嗨嗨呦!
21、歌曲:网小鱼
歌词:河里小鱼游游游,摇摇尾巴点点头,一会上一会下,好象快乐的小朋友。
22、歌曲:新年到
歌词:新年到,新年到,敲锣打鼓真热闹,小朋友们哈哈笑,恭喜大家新年好,哎嗨呦,哎嗨呦,恭喜大家新年好。
第四篇:案例反思
“语文主题学习“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听课体会
2013年5月9日、10日,我有幸参加了潍坊市教科院组织的全国“语文主题学习”研讨会,通过观摩六位教师关于主题阅读的不同课型,我从理论上认识到新课改形势下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语文主题丛书:在课堂教学从行动上有了明确的指导思路。
这次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对语文教学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张丽老师在主题阅读展示《人生行囊》提出主题阅读教学要经历五大变革:一是变问题组合式教学,为听说读写的板块式教学;二是变分析讲解式教学,为简简单单的读背式教学;三是变课堂生成式教学,为全天候主动探究式教学;四是变目标统一式教学,为分享学生已有经验的展示性教学;五是以一课为单位的教学,为以一单元为单位展开教学。同时指出主题阅读教学的三大原则,即:少提问,多读书;少讲解,多分享;少做题,多记读书笔记。
我非常认同贾丽芳老师的一句话:语文就是培养语感,就是要多读多背,简简单单地教语文学语文。贾老师在她的《照亮生命的星辰》主题阅读课上就很好的诠释了怎样简单教语文。在这节课上,百分之九十的时间是学生在诵读,学生们个个精神饱满,熟读成诵,自信非凡,教师则在每一课文背诵结束之时加以点评或激励。我当时就说,这绝非一日之功,也非强逼之态。学生读,其乐也融融,其心也融融,这是教学的常态。
另外我觉得陈红丽老师提出的“批注式阅读法”,确实是语文教
学中一个有效的阅读方法。它是以学生的自觉为基础,以思维为核心,以画注批为载体,以培养自学能力为目的的自主学习、个性化阅读活动。培训学习回来,我将自己的学习所获“汇集”在一节《安塞腰鼓》阅读课上,整节课,我完全放手让学生去说、去读、去悟。先让学生分小节,说说自己看到什么,想到什么,体会到什么,并画下来,然后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用朗读表达出来。在第二小节时,我则和学生一起朗读。这节课,我比平时轻松了很多,然而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会比以前差,他们兴趣黯然、个个精神饱满,一遍比一遍读的有味道。课后,我也问了问学生,有没有发现这节课与平时有什么不同,学生说,老师都是让我们自己说,自己读,我们大家读的机会多了„„而且大部分同学都表示很喜欢这种读书方法。
学生的心声是最有说服力,我们的语文课堂就是要让学生乐学想学,这样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五篇:案例反思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案例反思 何文琴
摘要
幼儿攻击性行为是幼儿园,特别是小班幼儿常见的一种行为,给幼儿园的生活及教育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有先天的原因,但更多的是与后天的教育环境因素有关。创设有利的教育及社会环境,是帮助攻击性幼儿进行矫治的切实可行的办法。
关键词:幼儿攻击性行为环境教育模仿
攻击性行为又称侵犯性行为,不同的理论流派在给攻击性下定义上存在着一些基本的分歧。争论的核心是以观察得到的结果还是以表现这种行为的意图来下定义。从客观性角度分析侵犯性是指身体上的进攻(打、踢、咬)、言语上的攻击(大声叫嚷、叫喊名字、贬低人),也可以是侵犯别人的权利(如用暴力抢走别人的东西)。如果从攻击性的意图出发,则主要指那些企图损害别人或物的行为,其重要性是考虑侵犯的动机。
幼儿攻击性行为是指幼儿较频繁,较严重地侵害他人身体或用言语攻击侮辱他人的表现。而且存在着年龄和性别上的差异。年龄越小的幼儿,其攻击性行为越明显,且攻击性儿童中,男孩居多。其具体表现为抢人家的玩具或其它物品,争游戏角色,打人等等。比如人家正在玩玩具,他想要玩,他就一把抢过来,不知道应该说:“你给我玩一会儿行吗?”别人玩积木玩得正开心,他一脚就把积木搭成的房子踹倒了。一旦发生冲突,他就动手打人,不讲道理。有个孩子看到教师表扬××小朋友,摸摸她的小脑袋,他也走过来,摸摸她的头,而后就在其脸上咬了一口。有个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入园时哭哭闹闹的找妈妈,我把她抱起来想哄哄她,她居然“啪”地给了我一巴掌,然后使劲用手拍打门,用脚踹门。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还有很多很多方面的,带过小班的教师都有切身的体会,小班家长找老师告状的最多,大多数是因为孩子被抓破了脸,咬了手指,被人推了等等,教师要抽出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处理这些事情。
一、个案分析
(一)研究对象简介
幼儿姓名:前田友航
性别:男
家庭管教方式: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比较任性,喜欢指挥别人,脾气暴躁,容易生气。
(二)前田友航的“攻击性”行为表现
1.排队活动时的“攻击性”行为表现
小班的幼儿在户外活动时,为防止掉队,老师要求后面的幼儿搭着前面幼儿的肩膀。排队走的时候,前田友航经常会故意掐着前面幼儿的的脖子或拉住前面幼儿的衣服,不让其走;有时又不让后面的幼儿搭自己的肩,否则就动手打人。
2.玩玩具时的“攻击性”行为表现
前田友航喜欢用积木搭建手枪、大炮等玩具,只要他看中的,其他幼儿就别想拿,他也会从别的幼儿手中抢夺自己想要的积木。当他搭好一支手枪,总是很炫耀的朝其他幼儿“砰砰”开枪,然后骄傲地说:“看,我有手枪,我是警察!”
(三)前田友航“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分析
1.心理因素
模仿是引发“攻击性”行为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前田友航平时特别爱看《奥特曼》、《数码宝贝》等有很多打斗场面的幼儿电视节目,时间一久,就开始模仿电视节目中的打斗动作,并在身边的同伴身上“实践”,“攻击性”行为不断强化。(小班幼儿还不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而且模仿能力又很强。如果成人用粗暴的方式训斥幼儿,幼儿就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其他幼儿;如果成人放任孩子收看大量打斗和枪战的电视影片,幼儿就会学会打斗,“攻击性”行为也在打斗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得到强化。)
挫折是引发“攻击性”行为的又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挫折会威胁一个人的尊严,阻碍其稳定目标的实现。当幼儿遇到某种挫折后,最常见的反应是攻击。当然,挫折引起的反应方式,因人而异。一般地讲,独立性强的幼儿,挫折后出现“攻击性”行为;而依赖性强的幼儿,挫折后则容易产生退缩行为。前田友航由于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比较任性,独立性也强。老师交给他们简单的折叠衣服的方法后,他就坚持学着自己叠衣服。其他幼儿要是说他叠得不好,他就会骂他们,看看自己的确叠得不太好时,他就会发火动手打他们。
2.社会因素
家庭是幼儿最主要的生活环境,家庭氛围和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行为影响较大。前田友航是家中的独子,父母及祖父母对其宠爱有加,有什么要求都会满足他。他喜欢奥特曼手帕,奶奶几乎天天给他买一条新的,奶奶要是不买,他就在店门口不走,奶奶要是再不买,他就用脚踢奶奶。所以,如果家长对幼儿采取溺爱的教养方式,那么娇宠和放纵会导致幼儿为所欲为,使他们稍有不如意就会采用“攻击性”行为来发泄不满情绪。
同龄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是幼儿成长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如果一个幼儿很少与人接触,很少与同龄人交往,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久而久之,这个幼儿就会产生种种心理偏差和心理障碍。如:孤僻、固执、情感冷淡、冲动。研究表明,同龄人之间相互作用的效应,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同龄人相互接纳、相互谦让、相互关心等是相互作用的积极效应;而同龄人之间相互排斥、相互争斗、相互攻击等是相互作用的消极效应。在与班上其他幼儿接触时,常会排斥、攻击他们,出现了相互作用的消极效应。
(四)前田友航“攻击性”行为的实质探究
有关研究表明,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实质是自我中心思想。自我中心思想是“生理自我”阶段的体现,它是自我意识的一部分。自我意识是指幼儿对自我及自我与周围关系的意识,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形式。它包括了自我认识(即自我评价)、自我情感体验(包括自信心、自尊心、自我价值感、成就感、进取心等)、自我控制(包括自制力、坚持性、果断性以及克服困难的能力)。自我意识的产生与发展对于个性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人正是靠“自我”来维护自己人格的健全,支撑自己人格的独立,使自己成为一个统一、完整的人。一般8个月的婴儿就可以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分开。对“自我”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此时的“自我”只局限于“生理自我”,3岁以后,幼儿的群体性游戏增多,他们通过模仿,在与同伴的游戏、交往中,学习扮演社会角色,开始产生社会性认识与体验,从“生理自我”上升为“社会自我”。这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因此成人要抓住这一关键期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
幼儿与同伴间的社会性冲突至少在幼儿出生后的第二年出现。这个时期,也正是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思想决定行动,所以在小班阶段,通过自我意识的培养以及家园合作等方法帮助幼儿及时矫正“攻击性”行为极为必要。
二、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矫正
(一)环境创设
减少环境中易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刺激是很有必要的。在游戏空间相对狭小,游戏玩具种类和数量又相当有限时,幼儿间的相互争夺现象就会比较突出,也容易导致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所以改善条件,为幼儿提供合适的活动空间,足够的活动材料,安排合理的活动场地,并与幼儿共同制定活动的规则,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摩擦与冲突,有助于从客观上减少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因此,为了减少环境中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刺激,老师重新安排了教室的区角,幼儿活动空间的安排比以前更合理,各种不同的玩具和积木也放在对应的篮子里。顶顶虽然还是会占着自己喜欢的积木不让其他幼儿玩,但不会故意跑去干扰别的幼儿玩玩具。在相对宽敞的空间,顶顶“攻击性”行为出现的次数也相应减少了。
(二)情感宣泄
心理学家认为,攻击是宣泄紧张、不满情绪的消极方式,对幼儿的发展极其有害,必须加以纠正。年龄再小的幼儿,都有想发泄情感的时候。只有设法消耗其“过剩能量”和“不满情绪”,才能平衡幼儿的心理。经验表明:幼儿得不到充足的体育锻炼,“攻击性”行为就可能发生。因而当幼儿情绪紧张和怒气冲冲时,可以带他去跑步、玩球或玩简单的跳棋,以消耗其“能量”。适量的体育锻炼不但可以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成长,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发生。另外,还可培养幼儿的文化兴趣,如绘画、音乐等,以陶冶情操。思想觉悟的提高是消除不良行为的可靠措施。
前田友航喜欢玩“开火车”的游戏,老师和前田友航就约定:如果前田友航白天在幼儿园没有欺负其他幼儿,每天放学之前,就可以玩“开火车”的游戏。刚开始时,他还是趁老师不注意就打、骂其他幼儿,在老师的提醒和鼓励下,情况有所好转。为转移他的注意力,老师经常鼓励他画画,因为他平时就爱好画画。在画画的过程中,前田友航的脾气明显没有以前暴躁了。事实证明,当幼儿的“过剩能量”通过游戏、绘画等正确途径的释放,不仅可以改善他的“攻击性”行为,更有助于培养其良好的兴趣。
(三)榜样示范
通过榜样示范,教给幼儿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研究表明,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之所以在解决冲突或人际交往中更多地运用“攻击性”的行为方式,不仅是因为其所能想到的解决冲突或进行沟通的方法的数量少于一般幼儿,而且是因为他们所能想到的方法普遍带有“攻击性”倾向。所以,对于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老师可以给予榜样示范或直接教给其正确方法。应注意的是,矫正的重点不在于训斥、批评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而在于及时使幼儿知晓正确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因为成人的呵斥或一怒之下的简单体罚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攻击性”倾向,有可能强化幼儿的不良模仿,而且最终也不可能使幼儿明白正确的方法是什么。
本人在与前田友航的相处过程中,发现前田友航特别崇拜“警察”这一形象,于是组织了一堂《我是小警察》的认知活动课,使他明白“警察”不但很英勇,更喜欢帮助别人,绝不会欺负身边的朋友。前田友航在那之后,没有再拿着玩具枪对着其他的幼儿“砰砰”开枪,而是友好地说:“我是警察,我有枪,我会保护你们的!”可见,榜样对于幼儿的影响非常明显。当幼儿对事物还不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时,成人对其进行正确的榜样示范极其重要。
(四)改善关系
前田友航的“攻击性”行为使他和同伴之间的关系不太和谐,其他幼儿常常出于害怕而疏远他,满足不了交往需要的他便只好以新的攻击行为来引起同伴的注意,这样就形成“恶性循环”。本人认为,改善同伴关系对减少他的焦虑情绪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也有助于他从“生理自我”走向“社会自我”,学会在集体游戏中扮演社会角色。为此,本人尽量不在其同伴面前损害他的自尊心,注意挖掘他的“闪光点”,有意识地树立他在集体中的威信,让同伴真正亲近他、接纳他。例如:当他带了自己的一本书到班上的时候,本人专门请他作介绍,给其他小朋友讲书里的故事和他所知道的知识;当他自己完成一幅画时,便在孩子面前夸他画得好,让全班幼儿向他学习。通过种种办法,使他感受到自己的友好可以贴近其他幼儿,在班中得到其他幼儿的关心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前田友航在和谐友好的气氛中释放冲动的情绪,感受到集体生活的快乐。
三、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矫正的启示
(一)要有耐心
改善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一项长期工作,一定要有耐心,不可急于求成。本人认为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对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都应更多的强调充满爱和温暖的教育。特别是要注意在平时培养他们的爱心,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铲除孩子“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土壤。在这个过程中,成人可能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也会有心情浮躁的时候,但成人毕竟比幼儿有更丰富的认知能力和忍耐力,只有成人用足够的耐心和宽容的心态去帮助幼儿,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从而保证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
(二)要循序渐进
个性的形成与巩固,技能的培养与提高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绝非一日之功。所以,矫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也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通过家园的共同努力,成人在看到幼儿不断进步的同时,也发现他的情绪和行为时有反复,这就要求老师和家长要坚持不懈地献出爱心、付出努力,尽量为幼儿提供交往的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自然就会好转。
(三)要尊重幼儿
与幼儿交往,成人始终要抱着平等相待的心态,哪怕幼儿犯了错,成人也不能因此呵斥他们,而应正面引导,充分尊重幼儿。成人可以告诉幼儿,在特定情况下自己要他做什么或不做什么,但要避免冗长的教训。幼儿会从成人的声调中以及从成人说的话中意识到成人的不高兴,但是成人要把自己的不赞成表达清楚。反之,冗长的教训和可怕的言语通常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四、小结
以上是本人对本班一个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初步探究反思。个体的“攻击性”行为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若在学龄前不注意及时矫正,到了青春期,“攻击性”和反社会行为的概率就会增大。希望通过对本文的初步探究反思,能够引起广大幼儿教育与研究工作者以及家长的广泛关注,充分重视研究幼儿“攻击性”行为,“因材施教,及早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