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董涛先进事迹(本站推荐)
——中铁二局兰新铁路第二双线LXTJ5标项目部三工区劳务工董涛先进事迹材料
董涛董工是一名普通而平凡的工人,他和很多外出务工的人员一样,都怀着挣钱养家的单纯想法来到了异乡,来到了兰新二线,然而普通的他在一个普通的岗位却做出了让大家感动的事情。作为一名普通的试验人员,每日穿梭于戈壁之中,重复着路基、涵洞、桥梁的试验工作,他用辛勤诠释了平凡的伟大;面对着兰新二线的高标准、严要求,作为现场试验的他从不退让一步,坚决按交底核算,他用坚持诠释了平凡的重要;在作业队试验室中,大部分人都是刚从学校毕业的见习生或实习生,作为大哥的他,每天在工作上帮助大家的同时,更从生活上关心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给大家打气,他用关爱诠释了平凡的可爱。
一、冲锋一线、不顾艰辛。新疆戈壁滩自然条件恶劣,冬季严寒、夏季酷暑,对于身处异乡的他,面对着干燥的气候,面对着毒辣的太阳,刚开始心里也没底,不知道是否能坚持下去。然而看到紧迫的工期,看到大家忙碌的身影,以及想象着兰新二线修好之后给新疆人民带来的巨大好处,他改变了想法,也忘却了他只是个外来劳务工,他只觉得这样走开太不像一个男子汉了,于是飞石走沙中,我们看见了他熟悉的身影。
高速铁路的标准高、要求严,在试验控制这块更是要求的近乎苛刻。为了做好试验,保障兰新二线的施工质量,他坚持每日无论白天黑夜,只要有任务就上工地、只要还有事情没做完就不下班。在大战抢工期间,正值盛夏,白天温度高达四十多度,作
为现场试验人员,他总是头顶烈日,不畏风沙,坚持有试验必到现场;夏季的边疆,白昼长,黑夜短,这虽然对施工有利,却也加长了大家的上班时间,在大家都觉得不堪重负的时候,他从不叫苦,总是坚持每日做完工作才下班,总是尽量帮助试验室的其他人员;由于人手不足,试验室的人员都是白天上工地检测,晚上回来赶相关资料,再加之工作时间长,大家都经常感到疲惫,每当这时,他总能笑着对大家说:“小伙子们,坚持住,看你们什么样儿,还不如我呢”,或是给大家讲一两个笑话,顿时,整个办公室的气氛就起来了,工作的干劲又有了。
施工第一线的生活是艰苦的,也的单调的,常年在外的辛劳压弯了他的腰,凌烈的风沙吹起了脸上的皱纹,长期的劳累使得他的头发也越渐稀疏,然而乐观的心态却让大家对他十分敬佩。他总挂在嘴边的话:“这算啥嘛,我们是修高铁的,多不容易的事啊,我们一定要高高兴兴的干好这份工作”。
二、坚持标准、保证质量。兰新二线是我国一次建成的标准高、线路长的高速铁路,具有管段长、要求高、技术新、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的特点,而且地处新疆戈壁,缺水、干燥、高温、严寒都给工程施工带来就巨大的挑战。
作为现场试验人员,董工他清晰地意识到他的工作要求直接影响着兰新二线的质量。在平日的工作中,他总是规范不离手,要求不退步,常常与大家一起谈论规范标准,在遇到关键问题时从不退让,甚至发生争执也不退一步。记得有一次在做路基K30的时候,基床底层标准是110Mp/m,然而那次只到了102 Mp/m,刚开始大家都说要从新压一遍,可是在路基碾压班组人员的软磨硬套下,大家都有松口的想法了,想想毕竟就几点差距了,应该不是很大问题,可在这时,董工说:“不行,这是高铁,我们决不能降低要求,这样会出大事的,以后路基沉降要是超标谁负的起这个责啊!”,经过他这么一说,大家也醒悟了。从此,在他负责的试验段,没有人再敢想蒙混过关,大家对他的工作也都放心了。
三、关爱职工,做好榜样。在刚调到三工区第一作业队试验室的时候,由于人手不足,能调过来的人员几乎都为刚毕业的见习生和实习生,他们虽然有较好的理论知识,但在实践操作上却还有待进步。刚开始,他的压力非常大,几乎一队的所有试验,他都要亲自去做,还要边做边讲解给大家听,晚上回来也要自己一个人做资料,或是看着大家做,然后不断给他们纠正错误,讲解做法。然而作为师傅的他没有向任何人说苦,更没有向人伸手,他总说,看见他们成长这才是我最大的欣慰。
到了晚上,当大部分事情做的差不多了,他又来到技术室,和技术人员一起讨论规范,划分检验批做法。由于一队的涵洞太多,如果按照老方法,就得每到一个涵洞划分一个检验批,这样工作量就非常大,也不利于施工。在这种情况,他和技术室一起,将规范看了又看,把资料查了又查,终于通过与监理、技术人员的协商沟通,决定将检验批化为每隔200m做一个批次,这样他们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既不会影响工程质量,也减轻了大家的负担,对施工进度也是不小的帮助。
四、一个爱唠叨的大哥。在第一作业队,只要谈到董工,很多人会说他好,可也有部分人“受不了”,原因就在于他的唠叨。作为一个大哥,他总是在工作、生活中竭尽全力帮助大家,与大家一起分享快乐,所以很多人都当他是一个可亲可爱的大哥。他时常与大家谈心,聊以前的学习、现在的工作、未来的家庭事业,甚至还为单身的小兄弟操心,看见有单身女生总为大家问问,留留心。然而也是这种好心,让很多刚出校门的人不自在,更闹出些许笑话。
还有一个让人有点“受不了”的原因就是,他太为大家着想了,试验室缺什么了,总是他去找相关部门,搞的大家都怕见他了;哪些东西该做了,也总是他在催促着大家,使得大家也不敢偷懒了;哪家不高兴了,就跑到哪家劝解……于是,大家闲了,他却忙了,大家也都开玩笑说“受不了”他了。
兰新二线正如火如荼的进行,他也依旧在热情洋溢地做事,相信凭着他的这种精神,他会蓄积更多力量,在更好地做好工作、迎接更多的挑战的同时,也为大家谋更多福利。
第二篇:董涛-生产实习心得
实习体会:
在实习过程中,我充分的了解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通过实习,对自己专业有了更为详尽而深刻的了解,也是对学校所学知识的巩固与运用。这也使我明白了要不断的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才能使工作更加得心应手。一个人要想在自己的职位上有所作为,一定要对自己职业的专业知识有所熟悉,不仅要学习先进的技术还要学习好基础知识,同时对自己业务所在范围内的业务技能也要熟练掌握。从这次实习中,我还体会到了实际的工作与书本上的知识是有一定距离的,并且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同时我也深深地体会到了正确的理论指导的重要,尤其是我们的发动机行业,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就只是盲目地实验空空浪费时间和经费。只有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具体的实践工作相结合,我们才能更好的为公司乃至国家、社会服务。此外,通过这次实习,我了解了我们的发动机行业,了解了工作岗位,提前让我为步入社会最好准备,在实习中的收获将为以后的深入学习指明了方向,也为以后的工作作很好的指引,帮助我调整学习的侧重,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为日后投身事业打下坚实基础。实习收获:
实习期间,我对实习工厂的零件加工方法,以及WJ5系列发动机的原理结构、装配和试车过程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熟悉。实习中,我不仅巩固了以前学过的知识,还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学习了很多学校以外的知识,甚至在学校难以学到的东西。我学会了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处理简单问题的方法与技巧,学会了与员工同事相处沟通的有效方法途径。积累了处理人际关系问题的经验方法,同时我体验到了步入社会后工作的艰苦性,通过实习,让我在社会中磨练了自己,也锻炼了意志力,训练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提升了自己的实践技能,积累了社会工作的简单经验,为以后工作也打下了一点基础。自己的不足及采取的措施:
首先,我将所学过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的能力不够,师傅提出的许多生产过程的问题我都不提出很好的解决方案;其次,思想上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意识上还处于学生状态,在短时间内没有实现职业化的心理的转变。针对我的不足,我要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实际动手能力,多练习,多摸索,遇到问题多动脑想想,怎么样用学过的理论知识解决,学习的过程中也要尽量多联系实际,看看能在实际中有什么应用,另外要多看看国内外的专业论文,看看他们是怎么解决问题的,这样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4.对实习过程的感想:
在这段实习的时间里,我充分的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通过这次的实习,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为详尽而深刻的了解,也是对这几年学校里所学知识的巩固与运用。从这次实习中,我体会到了实际的工作与书本上的知识是有一定距离的,并且需要进一步的再学习。只有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具体的实践工作相结合,我们才能更好的为公司乃至社会服务。在实习的时候也能够体现出一个人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工作是思想和行动的有机结合体。正所谓万事开头难,只有认真的做好各种准备,调整心态,以职业化的心态去对待实习,那样才会真正的学到你想学的东西。半个月的实习使我们体会到什么才是真正的社会,真正的岗位,真正的工作。实习时间虽然不长,但却教给我们在学校永远学不到的,在实习期间,感谢各位领导老师对我们实习提供的帮助,在你们的帮助下,我们学到了很多,是我们深知,大学只是求学的一小部分,社会才是真正的大学。
通过这次实习我真正感觉到步入社会后我们要学得的东西很多,差距还是有的,专业课知识的欠缺、动手能力不足等等,我也知道这不是一天两能够学会的,不过我坚信我能做到这一点,不怕有不知道的东西,就怕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意识到不足后从今就要侧重这方面的学习和锻炼。这次在工厂接触到的许多加工方法以及他们的优缺点对以后的设计工作有很大的提示,什么样的结构容易加工成本低,这样的问题作为一名合格的工程师都应该考虑,我想能够在以后的设计过程中体会到很多东西。最后还应该感谢老师给的此次机会,让我真正学到了很多专业和社会知识。
人们常说,大学是个象牙塔。的确,在学校与职场、学习与工作、学生与员工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角色转化的过程中,个人的观点、行为方式、心理等方面都要做适当的调整。
工厂生产的实习心得体会总结一
一周的生产实习对我来说,意义颇深!使我不仅熟悉了公司产品的生产流程,更让我体验到现代化作业的高效、快捷,尤其是公司良好的工作氛围,对我的人生观、价值观都产生了一定影响。在这短短地紧张而又繁忙的一周里,我学会了许多从未接触过的东西,受益匪浅!
一、现代化作业手段
一台台包装好了的产品不断的向外运送,送去的不单单是经过了千万道工序以后的产品,更是一种现代科技力量的凝练!从材料的采购、检验、测试,再到产品的装配、加工,到最后的整机调试、包装等,每一个环节都做的滴水不漏,不光有严密、科学的工艺流程,更有技艺精湛的技术人员的操作,不论是硬件的设施、设备,还是软件的技术力量,都体现了信息时代下的现代化作业的方式、方法,给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效益。
二、对产品的深刻认识
虽然穿梭于繁忙而有序的生产车间的时间不是很长,但经过自己的多问、多动手、亲体验,在短短的一周里,使自己对公司的产品有了质的认识。不仅知道了产品的分类、系列、规格型号、作用特点及广泛的应用领域,而且掌握了变频器、起动器的工艺流程,还亲自操作了变频器的整个成产过程,加深了对产品的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
三、良好的工作氛围
走进车间的那一刻,我被整个工作的场面震撼了,眼前的一切并非我想像的那样糟糕,整洁的工作环境;井然有序的设施、设备;忙碌而又节奏的身影,这一切使我摒弃了以前对车间那种凌乱不堪的印象。人与人配合的那种默契,并非每个公司都会具有的;人们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使工作顺利的进展;互帮互助的良好作风,使人感到工作的轻松和愉快。在这里,我学会了与人合作,工作要认真细心、负责任。
四、自我认识的改变
在装配过程中,小到拧紧每一个螺丝钉,大到整台机器的组装,每一个小细节的不慎都可能会造成最后调试的不成功,即就是产品不合格。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操作人员在工作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注意力高度集中,并且小心谨慎地做好每项工作,方能使大家的心血不付诸东流,不合格的产品进行返工胜过再次生产机器的功夫,所以,必须保证每个细节尽量完美无缺陷,否则,会给公司的经济效益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我明白了,凡事都要心细,尽职尽责,尽善尽美。没有最好,但求更好,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中,我们都要脚踏实际,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不要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否则,即使象上螺丝钉这么个小事,也未必做的漂亮。其实,人的一生也像一台机器的生成一样,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要用心去经营,一招不慎,步步错,要想拥有一个成功的,有为的人生,就要像组装一台机器那样,认真、踏实、大胆、执着。
工厂生产的实习心得体会总结三
这次能有机会去工厂实习,我感到非常荣幸。虽然只有两个礼拜的时间,但是在这段时间里,对于一些平常理论的东西,有了感性的认识,感觉到受益匪浅。以下是我在实习期间的一些总结以及心得体会。
首先,来实习的短短两个星期时间里,使我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转变。
以前,在学校里学知识的时候总是有老师往我们的头脑里灌知识,自己根本没有那么强烈的求知欲,大多是逼着去学的。然而到这里实习,确使我的感触很大,自己的知识太贫乏了,工厂里那种紧张的工作气氛特别在无形中给我营造了一个自己求知的欲望。
其次,第一次亲身感受了所学知识与实际的应用。
传感器在生产设备的应用,电子技术在机械制造工业的应用,精密机械制造在机器制造的应用等等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让我们大开眼界,也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一个初审.通过这次生产实习,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弥补以前单一理论教学的不足,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和毕业设计打好基础.第三,在实习中,我深深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勇于展现自我。
自从来到这里,我为人处事的方法有所改变,最明显的是我转化了做事的方法,原来是学完了再干,现在是边干边学。
第四,了解了当代机械工业的发展概况。
生产目的、生产程序及产品供求情况,机械产品生产方法和技术路线的选择,工艺条件的确定以及流程的编制原则,机械产品的质量标准、技术规格、包装和使用要求。在企业员工的指导下,见习生产流程及技术设计环节,锻炼自己观察能力及知识运用能力。另外,社会工作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不仅从企业职工身上学到了知识和技能,更使我们学会了企业中科学的管理方式和他们的敬业精神。感到了生活的充实和学习的快乐,以及获得知识的满足。真正的接触了社会,使我们消除了走向社会的恐惧心里,使我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社会。同时,也使我们体验到了工作的艰辛,了解了当前社会大学生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促使自己努力学习更多的知识,为自己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五,在实习中为我提供了与众不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机会.让我从传统的被动授学转变为主动求学,从死记硬背的模式中脱离出来,转变为在实践中学习,增强了领悟、创新和推断的能力。掌握自学的方法,使学习、生活都能有成熟的思考。这些方法的提高是我终身受益的。我认为这次的实习机会是难得的,让我真正懂得了工作和学习的基本规律。
通过工厂的实习,了解了目前制造业的基本情况,只是由于机械行业特有的技术操作熟练性和其具有的较大风险性,很遗憾地,不能多做一些具体实践的操作,但是观察了一台机床的各个零件的生产加工过程及其装配过程,使许多自己从书本上学的知识鲜活了起来,明白了本专业在一些技术制造上的具体应用.在实习中,极大地丰富了自己关于零件加工工艺的知识,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面.在这次实习中,感触最深的是了解了数控机床在机械制造业中的重要性,它是电子信息技术和传统机械加工技术结合的产物,它集现代精密机械、计算机、通信、液压气动、光电等多学科技术为一体,具有高效率、高精度、高自动化和高柔性等特点,是尖端工业所不可缺少的生产设备.我这两个星期里的实习,有辅导老师,工厂工程师的讲解、自己的努力,自感收益不小。这次实习把我从学校纯理论学习中拉到了实践中学习的环境。一进入工厂,我意识到,该把学生时代的野性收敛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虽然公司没有老套的束缚,它有不可违反的规定。我就该严于律已。这样不仅可以遵守工厂的规矩,对我们自己更有好处。这两个星期是我用金钱都买不到的机会,无论从工作、学习、做人上,我都有很大的收获。这两个星期我没有白费。
总之,现在的实习时期是给予我转折性的机会。
第三篇:陈涛同志先进事迹
陈涛同志先进事迹
陈涛同志,男,汉族,大专文化,1966年出生,1992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官埠桥镇党委委员,副镇长。该同志多年以来个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工作出色,深受当地干部群众好评。
作为领导干部,陈涛同志一贯维护班子的团结和权威。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求长远,顾大局,积极主动为班子优化决策出主意,想办法,献计献策。当好参谋和助手。在执行班子决议时,不变通、不走样,力求创造性地圆满完成。
在自身学习生活方面,陈涛同志严格要求自己,用实际行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保持党员先进性。他从不放松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实用技术、现代科学、领导技术及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理论水平和组织领导能力。
陈涛同志分管全镇的农业、畜牧、林业、水产、农机、农技等工作。对每一项工作,他都当作事关全镇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大事来抓,统筹兼顾,使上述各项工作均得到长足发展。
为了当地农、林、牧、渔产业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陈涛同志带领涉农部门专业技术人员,走遍全镇的每一块农田、深入实地搞调研,探讨适合具体情况的发展路子,与农民交朋友、结对子、引导、扶持他们更新观念,面对市场,发挥自身优势,打造相对稳定,具有潜力的特色产业。2008年,全镇发展特种蔬菜1万亩,水产养殖25000亩,规模养鸡80余户,早、中、晚稻全部参加“三农”保险。期间,农业技术人员实施全方位、不间断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使农民生产有技术指导,收获有出售保障。2008年全镇农业牧渔业总产值达到2.8亿元,人均纯收入增加669元,达到3915元。
在陈涛同志的带领下,官埠桥镇在全区率先建立了标准化、规模化的农业服务中心办公大厅,农技、水产、畜牧、农机、水利等专业技术人员集中办公,接待群众咨询,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对我镇农林牧渔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陈涛同志不但千方百计为群众“增收”,还非常重视群众的“减负”。在农经管理工作中,陈涛同志严格把关,确保中央的决策精神落实到千家万户。同时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规范村级财务公开,推进民主管理、群众监督,使税费改革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
陈涛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勤恳工作,孜孜以求,把自己全部身心都奉献他所热爱的事业上。
官埠桥镇供稿 2009年元月16日
第四篇:董恩福先进事迹
党旗在我心中飘扬
――记饶河农场优秀共产党员董恩福
在饶河农场南通河管理区,提起老党员董恩福,人们都会夸上两句。是啊,多年来他踏踏实实,始终以自己的行动履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誓言,又怎能不赢得群众的赞 誉。他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学习,永葆党性;他不计个人得失,致富不忘众乡亲;他积极“创先争优”,充分发挥党员的“五带头”作用,先后被评为农场级优秀党员、管局级先进工作者、总局级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在南通河管理区职工群众心目中树立起了一面旗臶。
“我是军人出身,我要永葆军人的优良传统;我是党员,我要永葆党性”
今年58岁的董恩福,1953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宝清县,1972年11月光荣入伍,1977年在部队入党,是一个有着34年党龄的老党员。1977年转业到饶河农场,1984年农场组建七队(南通河管理区前身),他被选配到南通河管理区任机务副队长。现如今由于年龄偏大他已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多年来,无论做什么工作,在什么岗位,他都保持着一个军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他常鼓励青年人说“人要不断的学习,要不断的提高思想水平,要有新思想才能坚定信念,这样才能进步”,他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南通河管理区,人们都知道他有个看电视不喜欢看连续剧,喜欢看新闻的习惯,他的观点是:看电视是一个很好的学习的过程。他始终坚持一个信念,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在学以致用上下功夫,他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畜牧养殖技术,认真做好学习笔记,每次管理区举办培训班,他都积极地给职工群众讲课,在他的带动下,职工学习科学技术的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改变,提高了职工群众的整体素质。
五年来,董恩福写下的学习笔记有30多万字,义务为群众讲课近200个小时,义务为养车户维修保养机车160余台次。
“致富是光荣的,我要用自己的致富行动为职工群众做榜样”
几年前,他家的生活并不富裕,当时管理区以种植旱田为主,水田面积很少,大部分职工群众对种植水田积极性不高,他经过市场调查研究后发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东北粳米的需求呈现出大幅增长的态势,而管
理区的耕地多为低洼易涝地块,旱田农业广种薄收,而水田恰好可以起到以稻治涝的作用,也必将成为职工致富增收的一条好路子。但开发水田面临着三大难题:一是设备更新、二是资金筹措、三是技术支持,这些董恩福都没有,有的只是军人的勇气和信心。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只要开个好头就一定能行!在这一信念的鼓励支撑下,依靠农场的优惠政策,以房产作抵押贷款5万元,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说干就干,这是军人的作风,3月份的北方还是寒风凛凛,别人在家猫冬的时候,他却踏上了外出购买农资的路上,回来后顾不上一路的疲劳,又拿起铁锹去清理苗床积雪。吃点苦不怕,咱是军人出身,他时常对身边的人说:种植水田光凭一腔热血和吃苦耐劳是不够的,还得需要过硬的栽培技术。为此,他除了向别人学习以外,几乎整天守在水稻点上,观察水稻生长情况,结合理论知识,不断进行跟踪调研。在实践生产中,他踏实勤恳,勤奋好学,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艰苦努力下,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先水田规模以扩大到了500亩,又投资15万元,购买了大型整地、插秧收割机械,完全实现了水稻从播到收全程机械化作业。在他的带动下,全管理区的水田面积已经发展到4.8万亩,使职工群众走上了致富的康庄大道。职工王
德仁前几年种过水田,由于市场价格、种植技术和受灾导致亏损,已再无能力种植水田,因此种植旱田,但效益始终不高,成为管理区贫困户。2010年春天,王德仁看到水稻户种植水稻都挣了钱,他心里很着急,想种植水稻,但苦于资金不足,又怕技术不好产量上不去,董恩福了解到这个情况,主动与他结成帮扶对子,为他担保协调贷款10万元,帮助王德仁旱改水成功。在生产过程中,董恩福经常帮助他解决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给他送去了相关书籍,在多方面给与指导,在他的帮助下,王德仁种植的178亩水田当年盈利6万元,今年又扩大了水稻种植 规模,彻底摆脱了贫困。
自己福不算福,共同富裕才是共产党人追求的目标 富裕起来的他没有忘记身边的群众。关心和帮助有困难的群众是每一名党员应尽的义务,时刻以党员的身份要求自己,切实的帮助困难的职工解决一些实际困难。2009年,管理区“党员服务站”挂牌成立,董恩福主动要求承担起党员第一服务站站长的职务,把自己家作为活动场所,并自己出资购买种植、养殖技术的相关书籍和学习资料。农闲季节,经常组织辖区内的职工群众到家中学习科学技术,讲解上级政策,有的职工对上级政策不了解,他都耐
心的做好讲解工作.管理区距离农场场部近30公里路程比较远,种植户机车发动机出现故障,要到场部买零部件不但耽误时间,还很不方便,他便在家中办起了农机配件商店。有些种植户车坏了没时间出来买件,打个电话,他再忙也会把零件送到种植户手中。他是个机务能手,在管理区干过多年机务副队长,有着丰富的修车经验和技术,因此帮助种植户修车成了家常便饭,每到农忙季节,他经常是一身油泥回家。2010年春天,种植户应军水稻田的抽水座机出现故障不能正常工作,当时正是水耙地的时候,英军当时正在耙地,特别着急便打电话给他请他帮忙,了解到情况后他带上工具零件第一时间赶到了事故地块,并帮助他把座机修理好,像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很多。
在开展党员服务站活动中,作为第一服务站站长,认真按“听、帮、调、讲、传”的五字工作方针去办事,带领服务站成员关心和帮助辖区内需要帮助的职工群众,了解掌握职工群众的思想情况,主动调节邻里、职工的矛盾,积极宣讲国家法律法规、农场政策以及管理区的规定等等。并且及时地把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传递反馈给管理区。2010年春天,养牛户杜德利的头牛进了一户职工的承包地,双方发生争执,董恩福对两家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调节,两
人矛盾得以化解。今年春天,有些职工对上级政策不理解,势头不太稳定,董恩福知道这一情况后,主动到他辖区内的职工家中做讲解工作,稳定了职工的情绪,帮助他们了解上级的政策,使得管理区无一例上访事件发生。
为了那份责任 我努力去拼搏
生活的富裕,带来的是对生活质量的需求,几年来,南通河管理区在农场党委的支持下,通过争取农场投资、管理区垫资和社会融资的方式,筹集资金近1000万元,对管理区进行改造和建设,完成了管理区自来水改造3.9公里,住区街道100%实现硬化,居民彩钢瓦、塑钢窗改造,水泥晒场和“南通河文化广场”等大小建设项目40余个极大的改善了职工群众的生活环境,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然而,在每一项工作的开展中,都少不了董恩福的身影,人们都说:“老董啊,管理区一不给钱,二不管饭的,你天天这么忙活图个啥啊!”,每提于此他总是笑笑一走了之,在他的心中一直珍藏着一个信念,我要为自己党员的责任而努力工作。
南通河是一个在“漂筏垫子”上建设起来的一个现代化农业生产基地,由于其在挠力河、乌苏里江及其支流南通河两河一江的围绕之下,地表水及其丰富,加上为原始沼泽地带,含水
层极深。自建点以来,人们一直吃的是水质极差的地表水,为了解决职工群众吃水难的问题,农场在2007年以前先后五次对其水井进行改造,打井四口,最深的达到100米左右,可浓浓的铁锈味和如桔子汁似的土黄色始终没有离开过人们的水杯,而且水中的铁、锰等物质含量严重超标,直接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为了彻底改变南通河吃水难的问题,让人们吃上放心水,董恩福时常到管理区和农场相关单位反映情况,要求农场给予彻底解决,经过董恩福的奔走,农场党委投资150余万元对水井进行了彻底改造,新打了一口160米的深水井,并建起了一座日处理500吨的净化水场。当清澈的自来水在震震鞭炮声中流入人们的家中时,幸福快乐的笑容也爬上了董恩福的脸颊。看着清澈的自来水高兴的说:“从建点之初就梦想着能喝上这干净的自来水,今天终于实现了这几十年的梦想了!”
2007年,南通河被总局认定为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试点单位,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在全省新农村建设中总结经验,探索出一条适合垦区自身特色发展的一条新路,成为管理区领导班子的一个新课题。经过反复研究,他们认为要想有突破,就必须走出去,在学习中不断完善自己,成长自己。为此管理区领导班子先后到宝泉岭、建三江、海林、宁安等分局和农场参观
学习借鉴兄弟单位的成功经验,移他山之石,攻已之玉。
通过参观学习班子成员达成共识,提出了“改善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改变家乡面貌”的新农村建设总体思路。自此,一场以改变家乡面貌,提高居住环境质量,改善生活环境的造城运转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
人们常说要想富先修路。为了加快经济发展,提高竞争优势,2007、2008两年,饶河农场启动了公路建设年工程。农场筹集资金1.2亿元,完成了全场133公里通村公路建设,实现了场区公路100%硬化,创造了垦区公路建设史上的奇迹。而南通河管理区,做为农场地理位臵较为偏僻的管理区成为受益最大的单位之一,而管理区借公路建设之机,筹集资金100多万元,将营区街道和沟渠全部进行了硬化,修路的那些日子,董恩福就是管理区公路建设的义务质量监督员,他跑料场,上工地,每一个环节有问题都逃不出他的眼睛,街道完工之日,职工群众自发的扭起了大秧歌,董恩福高兴的说:“以前街道在好是砂石的,阴天下雨到处是泥水,现在好了,出门就是水泥路,和城里没啥两样!”
为了改善生活环境,管理区一班人加大了绿化美化和房屋改造工作力度。三年来,管理区绿化投资达到89余万元,栽种各类绿化树30余万株,草坪近2万平方米,种植各类花卉近50
万株,仅2010年春季就投入资金11万元,绿化面积达到400多亩。现如今,当人们走进南通河,花团锦簇的街道旁,绿柳成荫。北方罕见的小叶丁香、紫叶绸李、法国梧桐、五角齐等名贵树种随处可见,给人以至身于园林之间的感觉。而此时的董恩福又成了管理区的绿化管理监督员,从每棵树的质量,到栽植的质量,他都要亲自到场看一看,哪棵树栽的有问题,他就会直接命令返工。用董恩福的话说,农场花了那么多钱,不能让我们给糟蹋了。
执着的追求铸造成功的梦想,只要明确目标,前途中的坎坷定会折服,只有坚定信念,理想才会变成现实。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董恩福处处以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主动申请学习型、双带型、帮扶型典型党员,并向党组织和职工群众做出承诺,在实践中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通过活动,增强了自己的信心,完善一名共产党员的行为准则。回顾这些年走过的路,让他体会到了创业的乐趣与艰辛,只有不断的努力,坚定的信念,生活才能充满阳光,更让他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五篇:董秀芳先进事迹
孝心,责任心成就最美女教师
——道德模范董秀芳事迹材料
董秀芳,开发区一小的一名普通教师,在教育一线艰苦奋战了35年,恪尽职守,兢兢业业,爱生如子,真正履行着教书育人的准则,在教学成绩始终名列全区前茅,受到了师生和社会的一致好评,多次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市优秀班主任、师德师风模范先进个人,她的家庭也因和睦美满多次被评为和谐家庭。
董秀芳在学校是学生的主心骨,在家中也撑起了半边天。在家里,她有长年患病的爸爸,坚持照顾突发脑血栓的爸爸3年,年复一年,毫无怨言,用她纤瘦的肩膀支撑着这个负重的家庭;在学校,她是毕业班的班主任,又担负着数学教学工作,三十五年如一日,精益求精,在三尺讲台上谱写了喜人的成就。
一、爱岗敬业,扎实做教育
三十五年教育生涯,三十五年艰苦探索,董秀芳老师没有一天停止过对数学教学的探索。她一直扎根在数学基础教育的最前沿,身体力行,始终不渝,时刻以正确的观点教育人,以实干的精神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以崇高的师德修养、精湛的育人艺术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塑造了一位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光辉的人民教师形象。
通过三十五年的不懈努力,她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提起兴趣、引发思考、主动参与、说练并重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积极体现师生互动,增加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量、活动量和练习量,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和喜悦,课堂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动局面,她所带的班级的数学成绩也屡创佳绩。从教以来,多次讲授公开课、优质课,凡是观摩过的学生和同行,无不为她的数学教学所吸引、所折服。在繁忙的教学之余,她还不断总结探索教学实践的经验,发表几十篇优秀教案及论文,对活跃数学教学,切实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都起到很好的作用。
董老师在教育上工作了三十五年,也当了三十五年的班主任。三
十五年来,董老师桃李满天下,有许多学生都已走上了工作岗位,可每逢节假日都忘不了发个短信,打个电话问候一下曾经教过他们的董老师,有时在大街上碰到以前教过的学生家长,那热情的画面让人看了羡慕不已。记得在纱厂学校时有这样一个学生,至今一直和董老师保持联系,她就是刘燕子。刘燕子看上去是一个冷漠、自傲、言语刻薄的女孩。当董老师第一次走进教室,看到她眼中与那年龄极不相符的冷漠形态时,董老师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在内心深处甚至有一种排斥心态,但是想到自己身上的责任就是教书育人,她便耐心等待时机,寻找教育的契机。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董老师发现刘燕子是一个比较聪明的孩
子,在学习上的表现还算尽人意,但就是待人刻薄,对人冷漠,因此也就导致同学们都疏远她。作为班主任,她深知这样的恶性循环对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会使她具有不健全的人格和不健全的心灵。从其他熟悉她家境的老师口中得知,她的这些个性与家庭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妈妈在外打工,她长期和爸爸生活在一起,虽然她爸爸是爱她的,但远不及那细腻的母爱,加上爸爸的知识有限,导致教育方法欠妥当,有时候甚至是拳脚相向,为此,孩子逐渐变得冷漠,仇视身边的一切。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董老师深知工作的艰辛,如何才能融化她心底的坚冰呢?沉思许久,顿然醒悟,雨果说:“爱是情感的升华,它像阳光一样照耀大地,赋予万物生长的力量,并且使之欣欣向荣。”为此,董老师决定以“爱”为契机,开导她,满足她,改变她。于是和她进行了第一次谈话,她表现得极为平静,虽然只是拉家常式的谈话,但她仅仅只用寥寥数语来应付,第一次谈话以失败而告终。过了几天,在批改作业时,我发现她的字迹工整,干净,漂亮。,为何不抓住这一时机,董老师用纸条写下了:“孩子,你真得很
棒!从你的作业中,可以看出你有能力写好,看你的作业对老师来说就是一种享受,老师很是欣赏你。”写好后,放到了即将发下去的本子里面。董老师预感到这一次她会有话和她说的,拿破仑说过,人性最深切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更何况是孩子呢?
不出所料,第二天下课后,她在办公桌上也留了一张便条,上面写道:“老师,谢谢您的夸奖。您是我遇到的第一个赞扬我的老师,我很感动。”看完便条,董老师暗自乐了好一阵子,她知道刘燕子心底的坚冰已经在慢慢融化了,只是还需要时间就能够真正走进她的内心,从那以后,刘燕子就变了,董老师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教学、家访、做学生思想工作,董老师样样干得好、干得细。一
些学生没有父母管教,大多由爷爷奶奶或亲戚代管,这对孩子的成长十分不利。由于疏于管教,有些学生很小就养成坏习惯,思想很成问题。怎样教育好这样的孩子,班主任责无旁贷。教书先要育人,董老师就是这样履行着一个教师的职责,一个班主任的职责。学生张镕玺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家里只有年迈的爷爷、奶奶,加上三代单传的特别原因,爷爷、奶奶特别溺爱这个孙子,在家里要什么给什么,称王称霸;在学校不认真学习,想打谁就打谁。董老师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决定无论如何要把这个孩子教育好。董老师联系上他远在异地的父母,讲明这个学生的情况,请家长协同老师一起教育。首先要爷爷奶奶改变观念,改变溺爱孙子的做法,然后找学生谈话,做细致的思想工作。经过董老师的一番细致耐心的教育,这个学生已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成为一个遵守纪律,热爱学习的好学生。
爱一行才能钻一行,对教育事业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让董老师在工
作中不计得失,不懈钻研。连续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她已经习惯了快节奏的工作,忙碌的生活,始终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工作。当别的同志有事,当学校的工作安排不开时,她都毫无怨言地接过重担。
在与同事相处的过程中,董老师本着能让自己吃苦也不拒绝别人的原则。只要教师请教帮助的事,只要是她能够办得到的,都会承诺并守信地办好。譬如,一些年轻教师刚走上工作岗位,业务不熟,作为教研组长的董老师就利用课余主动指导她们;一些老师因为家庭琐事烦恼,董老师总是耐心倾听,悉心开导。时时如此实心办事,真诚待人,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好评。另外她还经常与同在一线的老师们
共同探讨有效教学模式,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学习,博采众长。从不吝惜将宝贵的经验授之予人。每次参加完培训,她都会将学习心得与同事们分享,与他们共同感受新课标下的课程改革。
二、孝敬父母,家和万事兴
百善孝为先,孝,不但是我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进行
全民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孝,是道德之本,人们恪守孝道,才使得家庭美和睦,社会发展进步。就是这样一位平凡普通的小学教师,用自己的爱心来支配自己的行动,以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着孝道的含义。她是一个热于助人,性格开朗,做事认真,勤劳能干,孝敬父母的人,结婚几十年来,董老师和丈夫相敬如宾,孝敬老人,关心子女,热心助人,用平凡的事、点滴的情诠释了家庭作为爱的港湾的真谛。2012年4月3号,她的父亲突然身患脑血栓,导致全身瘫痪,卧病在床。从此以后,她就开始了白天上班夜晚在病床前照顾父亲的生活。当时,父亲经常发烧住院近两年时间,每天吃饭、洗澡、大小 事都离不开她。为防止长时间卧床引起皮肤溃烂,董老师就每隔2小时给父亲翻身、擦洗,还虚心向护士学习了按摩技术,为父亲按摩。父亲由于长期接受药物治疗,身体虚弱,给护理带来了诸多不便。每天夜晚给父亲换洗尿布,然后给父亲每隔4小时喂一次饭。煎药、洗脸、擦身……有时一天要洗四、五次床单、被套。不论什么时间,只要发现老人不舒服,他半夜三更也会马上爬起来服侍老人,每天夜里都得起来四五次以上。为父亲治病花去一百万医疗费。但是为了给父亲补充营养,经济并不宽裕的董老师每天买菜时总是挑父亲最爱吃的,回
家后为父亲做既可口又有营养的饭菜,亲自用注射器送到父亲胃里边,等老人吃饭后自己才吃。为了防止父亲的四肢肌肉萎缩,她坚持每天为父亲按摩两次,每次两小时,有时累得胳膊酸痛肿胀,抬都抬不起来,但董老师仍然坚持不懈。为了让父亲的身体早日恢复健康,董老师隔三岔五都会抱着父亲到外面晒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她还想尽一切办法恢复爸爸的身体,给老人买了按摩器,每天定时扶老人进行康复训练。就这样,董老师三年如一日照顾着老父亲,三年来,她没睡过一次完整的觉。董老师用一个女儿的孝心照料着老人,毅然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在工作之余悉心料理家务,与丈夫在生活上相互体贴,在工作中相互鼓励,家庭的负担并没有成为她和丈夫工作的绊脚石,反而激励她在工作中更加兢兢业业,满腔热血都洒在了教育事业上。
选择了教育就是选择了奉献,在教育这个美丽的岗位上,董老师已无愧而充实地走过了35个阳光灿烂的春秋。面对成绩,面对赞誉,董老师常说:“谁都有父母,谁都有兄弟姐妹,谁都有孩子,其实我只是做了一个普通教师该做的而已!”多么质朴的话语啊!这话语饱含着苦中作乐、勤劳质朴;这话语饱含着豁达乐观、无私奉献!在重重困难面前,董秀芳老师用自己的柔弱的肩膀撑起了一片天,她坚守着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坚定着对家庭的信念,把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师的美德,在平凡的点点滴滴的生活中,不断的传承延续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