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农村试点建设工作思路
200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全面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年。各级各部门必须进一步领会新精神、明确新要求,分析新形势、抓住新机遇,确立新思路、推动新实践、把握新特点、采取新举措、总结新经验、提供新保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紧密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总体思路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在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原有试点的基础上,巩固新农村建设成果,扩大试点示范面,在三条二级公路沿线(河谷线、南部线、北部线)每个县(区)分别选择基础较好,交通便利,群众积极性高的村屯作为新的试点,推进面上新农村建设,连点成线,以线扩面,逐步形成点、线、面整体推进。
二、建设目标
试点村屯要实现“十个一”建设目标,即有一个具有指导意义的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一个合理科学的村庄建设规划;一个具有优势特色的主导产业;一个为民办实事、能充分发挥民主集中制的村民自治组织;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一处健康文明的活动场所;一块内容丰富的宣传阵地;一个带动力强的经济合作组织;一批标准较高的文明户;一个创业致富的“双带”领头人。
三、工作重点
(一)进一步完善提升原有试点建设。
1、继续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对已做好计划、落实好资金的项目工程建设加快完成,继续加强试点基础设施项目的申报工作,争取新上一批项目,尽快完善生产、生活及农村事业设施建设;
2、狠抓产业培植。尽快完善操作性强、较为全面的产业规划,围绕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相关配套产业,提高试点农产品质量,力争达到无公害标准以上,努力打造试点品牌;
3、健全新农村自治组织。规范新农村建设管理委员会、专业协会等新农村自治组织运作方式,尤其是加大对农村专业协会扶持力度,切实发挥其带动作用;
4、完善落实各项民主管理制度。积极探索执行民主管理制度的有效办法,用制度来管理人和事,把制度具体落实到户到人,规范化村务公开和档案管理。
(二)调整试点布局,扩大示范面。
各县(区)要在三条二级公路沿线(河谷线、南部线、北部线)分别重新选择基础较好,交通便利,群众积极性高的村屯作为新的试点。新的试点要以下几方面为重点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是大力培植主导产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把产业发展放在新农村建设首位。着力抓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特色产业的培植开发,明确1-2个具有特色的主导产业和具体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同时抓好对农民的培训工作,加大培训力度。
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屯内的道路硬化、饮水工程、沼气池建设等,有条件的地方在群众自愿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新建房屋和旧房改造。在抓试点基础设施建设中,要充分征求当地群众意见,科学做好各项建设计划,对群众建设热情较高的村屯,以群众投入为主体,政府采取以奖代拨的形式给予适当的补助,要做到量力而行而不盲目攀比,民主协商而不强迫命令,引导扶持而不包办代替,要注重面上推广效应,不搞大拆大建。
三是抓好村容环境整治。各地要坚持政府引导,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要着眼于改善村容屯貌,科学规划,充分显现农村风貌,体现农村特点,方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逐步建立农村居民自我管理的村庄保洁长效管理机制。
四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党建工作,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为建设新农村提供可靠的组织保证;健全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健全专业协会组织,每个试点要有1个以上为农民发展生产经营和维护社合法权益提供有效服务的专业协会组织;切实搞好精神文明建设,使农民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形成文明向上的精神风貌。
五是着力培养新农村建设带头人。注重培养选拔优秀人才,改善村级干部队伍结构;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村级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村务管理,规范村干部工作行为;完善保障激励机制,稳定村干部队伍;培育“中心农户”、“骨干农民”。开展以“农村党员大培训”、“农家课堂”等形式的农业生产技能培训。
四、保障措施
(一)精心组织实施。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切实纳入重要工作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要从基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基本素质提高、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等抓起,分清轻重缓急,抓住关键环节,集中力量加以突破,推动面上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二)进一步整合帮扶力量。2008年市级试点不再扩大,原有8个重点试点中,村部所在地(包括田东县下东屯、田林县平旺屯、靖西县旧州街、德保县窑庄屯、乐业县火卖屯)的5个试点,原来联系的市直责任单位不变;其余3个重点试点(包括右江区濑浩新村、田阳县那生屯、平果县下甫新村),每个点只保留两个责任单位;那坡、凌云、隆林、西林四县的四个试点,每个安排5个责任单位;田东县作为全市的试点示范县,进一步加强帮扶力量,其它剩下的责任单位整合到田东县中平村。
(三)充分
尊重群众意愿。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收入水平不尽相同,新农村建设要因地制宜,分阶段进行,先从解决好当前农民最关注的问题入手,尊重群众的意愿和能力,充分调动群众的意愿和能力,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
(四)进一步完善机制。一是完善政策推动机制,切实加大投入。各级财政要把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列入年度预算,要积极研究和制定财政支持的政策措施,并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今后要改变资金投入的侧重点,要从重点投入改善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建设转移到发展产业上来,加大农业生产条件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强农业新技术推广示范,提高农业机械化综合作业水平,抓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特色产业的培植开发。二是完善工作激励机制,保证有人干事。要制定明确的任务目标和奖惩措施,引导民间资金积极介入。三是完善检查考核机制,保证有序推进。要坚持经常性的检查指导和考核督导,及时总结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指导工作开展,努力形成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每年全市要召开1-2次现场动员会,组织开展2次以上的督查工作,各县(区)也要定期不定期的开展督查工作。
(五)强化指导服务。要经常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切实转变工作方法,不断强化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尽可能减少行政命令,更多地运用市场化手段,重点用好政策扶持、信息引导、典型带动、技术服务等工作方法,指导新农村建设。同时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把更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转移给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引导农民自主决策、自主经营,提高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
第二篇:新农村建设工作思路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乌加河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上级工作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市场运作、高标准建设”的发展思路,对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逐步到位”的原则,严格执行新村镇“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的制度。着力推进产业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努力构建和谐发展的乌加河镇。
一、科学规划、分步实施
在村镇规划上,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在建设模式上,力求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形式多样;在方式方法上、先易后难,分步实施。我镇的新农村建设具体分三批实施:
一是将条件好、起点高的五个小组:奋斗小康村、联丰一、二组和原宏丰乡、石兰计乡政府所在地,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实施规划建设,为新农村建设创新思路,积累经验;二是将红光村二组、宏丰村建丰组等二十个产业亮点突出的小组作为推行点全面铺开,实现农村产业化发展;三是将基础条件差,产业亮点不明显的村民小组,加快资源整合,总结经验,逐年规划建设,使农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根本改善和提高,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步伐。
二、具体措施
“十一五”规划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国家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农村建设,这是我镇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环境的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我镇要早行动、早规划,积极的创造条件,抢抓机遇,争取列入上级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早建设、早见效、早受益。
(一)、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新农村建设并非一朝一夕能办到的事情,必须建立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镇党委、政府对新农村建设十分重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研究,放在突出的位置来落实,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设立了新农村建设办公室,配备了5名专职干部具体搞好此项工作。
(二)、长远安排、高起点起步
要把新农村建设抓好,首先必须搞好规划,只有坚持规划先行、充分发挥规划的指导作用,才能避免投资失误和盲目建设,保证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我们将聘请城建部门将首批列入新农村建设的5个村组进行规划设计,为新农村建设积累经验。
(三)、突出重点、高标准建设
新农村建设与发展不能一蹴而就,有一个建设和发展的过程。在建设过程中必须突出重点,高标准建设。一是抓好道路绿化。在规划好的村组内道路两旁开沟种树,创造优美的生活环境;二是改善环境卫生。重点整治村内柴草乱堆、垃圾乱倒,达到村容整洁,使村内卫生条件有所改善;三是公共服务事业。加大农村公益事业投入。建设基层文化站、活动中心、娱乐中心,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使乡风能得到改善。
第三篇:新农村建设试点实施方案
镇村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实施
方案
按照《县201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扩大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村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村位于镇西北部3.2公里处,距县城19公里,迓大二级公路穿境而过,村域面积14375亩(含田420亩,土555亩),有5个自然寨,561户,2089人,2009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982元。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参与性,建设繁荣、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原则。充分利用村白果坝区位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
2、尊重民意原则。以群众为主体,尊重群众意愿,依靠群众,调动群众积极性。
3、突出特色原则。保留纯真的少数民族风情,突出苗族传统特色。
(三)发展目标
新农村试点建设应达到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三有四好五提高”整体目标。
三、建设内容
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将百果坝作为2010年村新农村建设试点,1年后再扩展到该村其他组。白果坝新农村建设主要有以下任务:
(一)完善基础设施,整治村容村貌。
1、完成1500米主干道和880米连户路硬化、美化和绿化,在进组路口修建一座具有盘信民族风格的寨门;
2、修筑河堤1500米,并在河堤上建防护栏;
3、修建自来水池1个,并安装进入45户;
4、完成“一池三改”(“一池”即“沼气池”,“三改”即“改水、改厕、改拦”)45户;
5、修建垃圾收集中处理点 1处;
6、覆盖45户电视网络、通信网络,并建立互联网网络。
(二)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不断提高农民收入。
1、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一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水稻、经果林、蔬菜等种植业。二是倡导规模化生产模式,大力培育种殖大户,建设种植基地1个。三是推广新型种植技术。
2、发展特色产业。
依托白果坝自然风景、农作物观光资源以及便利的交通条件,结合本地的民族风情,打造一个集观光、休闲、餐饮、娱乐与农事体验为一体的农家乐休闲旅游山庄。
一是沿着河流修建亭台4个,作为观光、休闲、钓鱼之用;
二是把全寨45户住房全部改造成为具有苗族特色的小康型住宅;
三是开发古银杏树的“神话”价值,三是开发苗家妇女刺绣技术。组织热爱刺绣的妇女进行刺绣技术技能培训,着力培育一批刺绣技术精湛的女能手。并结合本地民族特点,仿照古代绣楼建筑模式,在小河汇流处建造一栋绣楼。
(三)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促进社会事业发展
一是不断提高农民合作医疗参合率。在2010年底建成标准化卫生室1所,积极动员全村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使参合率保持在95%以上。一是继续抓好基础教育,保障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三是加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建成标准化篮球场1个,建设包括农家书屋、信息中心、文化广场等村民活动中心。
(五)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完善村民自治机制
1、加强党支部班子建设。开展“五个好”村党支部创建、党员富民工程等活动,落实党支部、党员承诺制度。加强对党员先进性教育,切实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走强村快富之路,切实增强村党支部的凝聚力、感召力和战斗力。
2、完善村民自治。健全村规民约,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财务公开和民主理财等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完善“一事一议”等民主议事制度,引导农民树立法制观念,创造农村安定祥和、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四、实施步骤
(一)前期筹备阶段(2010年3月底前)。一是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让人民群众了解新农村建设,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来;二
是按照县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全面完成试点规划编制工作,做好项目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重点实施阶段(2010年4月—2012年11月)。依据试点规划和实施方案,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方式,完成试点建设各项目标任务。
4-5月
6-7月
8-9月
10-11月
(三)总结验收阶段(2010年12月)。全面总结在试点建设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深化试点成果,推广试点经验。
六、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村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靠实责任、加强协作,整合一切力量、资金、资源,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2、科学规划,分期组织实施。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合理规划布局。强化宣传引导,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组织实施,确保试点村建设任务顺利完成。
3、充分发扬发主,发挥主体作用。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要采取“一事一议”等方式,引进专家论证等多种科学决策方式,实现新农村建设重大事项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第四篇: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调查报告
××县××镇××村东距县城17公里,濂河沿村而过,这个村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粮油种植得天独厚。全村7个村民组291户、999人,耕地面积1139亩。农村经济收入主要依靠优质粮油种植,草竹编织及劳务输出为主,XX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8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01元。
去年春,这个村××县委、县政府确定为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镇党委镇政府和村两委按照中央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要求,依托农综开发建设这个平台,紧紧围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产业发展步伐,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全面促进党的组织建设”的工作思路,把产业发展、村庄规划和村容村貌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和工作重点。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经过一年来的艰辛努力,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夯实领导责任科学制定规划
去年春这个村被确定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后,××镇党委、政府及村两委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制定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组建了领导小组,落实了领导责任。镇上确定党委书记包联,镇人大主席张建平带领三名得力干部驻村包抓项目建设。镇领导和村两委在认真分析村情的基础上,参与研究制定了××村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五年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村庄建设村容村貌整治规划,同时制定了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文秘杂烩网一年打基础、两年大变样、三年见成效计划目标,坚持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主攻涉及经济发展和服务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加快产业项目建设步伐的工作思路。通过广泛宣传动员,深入发动群众参与,营造了新农村建设良好氛围,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
二、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努力改变村容村貌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村按照村庄规划,近年路渠东西两边都建起了两层小楼,已经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街道式村落。但因历史上的原因和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个村千亩农田耕作田间没有通道,田间灌排不畅,村级活动场所狭小,村容村貌急需整治,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急需得到改善。找准存在问题和制约发展的因素,就找到了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一年来,村支部和村委会紧紧抓住农综开发建设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动员全村人民群众苦干实干,扎实抓了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各项工程建设和村容村貌集中整治,采取群众投资投劳,政府投资,项目带动的办法搞建设,共投资198万元(其中争取项目资金166万元,群众集资、筹劳抵资32万元),在五个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农综开发建设项目全面实施。修成田间机耕路五条2600米,新修u型渠6500米,新建抽水站一座,水系建筑物6处,保证了农业生产中旱能灌、涝能排。二是对长岭堰进行综合整治。硬化干渠1150米,对渠道边农户门前渠坎统一用灰烧砖砌成仿古护栏,对干渠两边进行绿化、美化。三是对桂濂公路××段进行了集中整治。在本村820米公路两边的119户、420间房屋立面统一进行装饰,对人行道及院场1700平方米做硬化处理,统一种植香彰桂花等名贵树木6000余株,路边渠坎统一种植花草美化、绿化。四是高标准建设村级活动场所。在邻公路的集中地段调整土地2.85亩,建起办公场所10间460平方米,按照规范化的要求,硬化院场1600平方米,建铁艺院墙300余米,篮球场、乒乓球台及简易健身器材一应俱全,办公室、会议室、党员活动室、卫生室及计生服务室集中设置。五是实施“一建三改”。农户新建沼气池100口,同步进行改厨、改圈、改厕,对村内环境卫生进行彻底整治。通过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村内道路畅通,通讯、卫生、交通、供排水、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齐全,田间道路,水渠得到彻底治理,村级活动场所顺利建成,全村新建楼房240户685间,占总农户80%以上,桂濂路长岭郾两旁打造出长一公里的街道式小桥流水格调民居,村容村貌得到显著改变。
三、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加快富民强村步伐
一是提升传统产业,培育优质无公害粮油基地。通过项目规划的实施,新修田间道路和u型渠,进行耕地综合治理,加大农业投入,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加上良种良法应用,使这个村的种植业走向了高产优质高效的发展之路。二是做大两个编织,提高农民收入。这个村的大多村民都有草编、竹编技能,村上在新农村建设中,积极做好宣传引导,成立专业合作社,加强技术培训,搞好资金和营销服务,促进编织产业更大发展,成为村民增收的新亮点。目前,全村从事两项编织的农户263户,480人,分别占全村总农户和总劳力的90%和85%,仅此一项年收入410万元。三是依托建筑企业,发展劳务经济。村民熊春林在本村成立建筑建材公司,办有××规模最大的两个水泥预制厂,对外承包公路水泥路面施工,不仅安排全村劳动力100人就地就业、拓宽了致富门路,还为企业创收超过300万元,并积极组织劳力参加技能培训,组织劳务输出262人,劳务收入达300万元,四是文化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全村建成标准化村级卫生室,全村农民参合率超过90%,卫生计生服务正常开展,群众就医难问题得到解决,村上建起水塔,90%以上的村民饮用安全卫生自来水。通过经常性的环境卫生整治和“一建三改”,公路、水渠及村民院落得到绿化、净化、美化。随着新村部竣工落成,村级文化活动室顺利完成,县上配发鼓乐、服装、道具、图书,建起篮球场,两副乒乓球台,购置了学习娱乐必需的桌椅及电视电教器材,管理有序,活动正常,一个欣欣向荣、充满活力的新农村示范村正在形成。
第五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中央、国务院以及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文件精神,扎实稳妥地推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县委、县政府决定在通羊镇李渡村、柏树下村,大路乡洞口罗村、九宫山镇畈中村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为确保工作顺利进行,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明建设和社会建设,逐步建成繁荣、富裕、和谐、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规划先行。试点村首先要做到高起点、高标准编制规划。村庄规划要结合当地实际,以村庄整治为主,体现地方特色。规划要得到村民认可,同时要保证规划的严肃性和约束力,禁止农民乱建、滥建。
2、坚持以人为本。要从试点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农民生产生活需要出发,集中解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制定规划和确定建设项目时,要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维护农民群众的利益,扎扎实实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3、坚持以发展经济为中心。农村落后首先是经济落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脱离了农村经济发展这个中心,农村其它各项建设就缺乏坚实的物质基础。因此,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根据试点村的不同特点,培育和壮大一到两个支柱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4、坚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形成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合力。在工作中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
5、坚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大农村党员的教育和培训力度,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三、建设标准
试点村建设的具体标准是:“五通十有三无”。
五通:一是通路(村组公路要全部通水泥路或沥青路);二是通电(村民全部用上网电);三是通水(用自来水的农户达到80以上);四是通电视(农户有线电视覆盖率达到80以上);五是通电话(安装电话的农户达到80以上)。
十有:一有科学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二有标准化的卫生室(农民合作医疗参加率达到90以上);三有文化活动场所;四有舒适的住房(人均面积25m2);五有完善配套的庭院(推广使用沼气能源,“一池三改”配套完善,院内硬化、绿化);六有稳定的收入(户平收入不低于1万元);七有科技致富明白人;八有战斗力强的村两委班子(村支部达到“五好”标准);九有良好的社会风气;十有民主管理制度。
三无:一无适龄儿童辍学;二无计划外生育;三无刑事案件。
四、资金筹措
坚持群众自筹为主,政府补助为辅的办法,解决试点村建设的投入问题。县里决定每个试点村安排资金26万元,其中:扶贫办8万元,发展和改革局8万元,省补助10万元。
五、组织领导
1、加强领导。成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叶平任组长,县政府副县长祝文广、方立清任副组长,组织部、宣传部、农办、农业局、林业局、扶贫办、发展和改革局、交通局、财政局、教育局、卫生局、民政局、水利局、建设局、广电局、文体局、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能源办、文明办、科技局、劳动保障局等为成员单位。
2、组建专班。组建四个新农村建设工作专班,每个试点村派驻一个,每个专班由2名县级领导负责,具体安排如下:
(1)畈中村
领导:刘新池郭贵庭
牵头单位:财政局
参与单位:交通局卫生局农办林业局
(2)李渡村
领导:曾国平方立清
牵头单位:发展和改革局
参与单位:民政局农业局移动公司文明办
(3)柏树下村
领导:宋旭余方立清
牵头单位:建设局
参与单位:文体局教育局能源办劳动保障局
(4)洞口罗村
领导:何军祝文广
牵头单位:扶贫办
参与单位:水利局广电局电信公司科技局
3、明确责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增强服务意识,积极履行职责,搞好配合协作。
(1)组织部:负责指导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形成农村基层组织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地方办事、有能力办事、有积极性办事、有章法办事的格局。
(2)宣传部:负责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3)农办:负责政策指导和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