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诚信问题范文

时间:2019-05-15 10:11: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现代诚信问题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现代诚信问题范文》。

第一篇:论现代诚信问题范文

论当代大学生诚信问题

摘要: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实就是忠诚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守信就是遵守承诺,不虚伪欺诈。现代社会诚信是不可缺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人们生活的各方面都需要诚信。如今在各种环境压力下,大学生的诚信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问题,原因,社会各界的关注,解决措施。

正文: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也是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 相互关系的一项基本准则,在我国经济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些流传了千百年的古话都形象地表达了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品质。在当代中国,诚实守信的美德也得到了发扬光大。这种美德表现在工作学习上就是专心致志,认真踏实,实事求是;表现在与人交往中就是真诚待人,互相信赖;表现在对待国家和集体的态度上就是奉公守法,忠诚老实。诚实是守信的基础,守信是诚信的具体表现。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的诚信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一)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内涵

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一个广泛的范畴,涉及面宽、内容繁多,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内容: 1,大学生的遵纪守法。自觉遵守社会、学校的纪律和法规是一个人良好社会信

誉的标志。遵纪守法教育包括:遵守各种社会法规、教育法规和学校的各种

纪律,培养遵纪守法的意识和个人的社会信誉意识。个人行为要遵循国家的法律法规,这是规范公民与国家关系的主要形式。做一个合格公民首先要做

一个遵纪守法的大学生。

2,大学生的网络诚信教育。现在是一个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加强网络诚信教

育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

3,大学生学风建设中的诚信教育。学风是校风和大学生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传统底蕴和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学风建设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问题,关系到学校在社会上树立形象、展现风貌问题。学风建设重点的诚信教育涉

及学生自身、学习环境和学习规章制度。

4,大学生择业中的诚信教育。诚信教育的基本要求是真实,在全社会加强道德

建设,诚信素质日益提高的今天,诚是立身的“ 奠基石”,信是做人的“身

份证”。适应现阶段形势发展的需要,合同制越来越广泛,这也是诚信的标志。

那么我们为何如此关注大学生的诚信问题呢?这就涉及到诚信教育的重要性。

(二)诚信教育的重要性

当代社会大学生的诚信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进程。

1,公民道德建设要求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大学生首先是一位普通的社会公民,应当具备一个公民最基本的道德品质。而

“明礼诚信”是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之一。

2,市场经济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合同经济、法制经济。这就要求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必须具备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而市

场经济自身存在弊端和缺陷: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诚信缺失就会导致市

场经济混乱,坑蒙拐骗盛行,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3,我国教育“面向世界”、与国际接轨的迫切需要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大学生诚信教

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们必须坚守诚信原则,履行我们所做出的承诺。

入世本身既是我们向世界时间诚信原则的开始,同时也是我们诚信状况的一个

考验。世贸组织的许多条款和规则都体现了诚信原则,如无差别待遇原则便要

求缔约方在同等条件下进行交易,交易双方应一视同仁,以诚为本。

总体上大学生的诚信品质是好的,但是近年来大学生诚信度有恶化的趋势,诚信缺失行为有夸大和加重的趋势。那么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表现在哪些方面?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又有哪些?

(三)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

一,学习不诚信是目前大学生不诚信行为最突出的表现

学习上的诚信缺失对于大学生来说是最致命的,这不仅影响大学生自身的学习成绩和发展前途,而且会影响一代人的综合素质,进而影响社会和经济发展。败坏学风,造成不好的社会风气学习上的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考试作弊

进入大学很多人都放松心境把大学当做轻松潇洒的乐土,忘记了学校学习这一主题。考试来临时他们绞尽脑汁,挑战学校的规章制度,准备了各种作弊手段。抄袭课本,传递小纸条,交头接耳等,而科技的进步也给同学们作弊带来了便利,例如利用手机传呼机等通讯工具。电影<<爱出猫>>上更是向我们展示了各种高超的作弊手段,值得我们沉思。

2,抄袭买卖论文

为了应付作业,获得毕业证书更为了节省精力很多人利用各种手段抄袭论文,更有甚者竟然买卖论文。

3,抄袭作业伪造实验数据

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伪造实验数据的现象已经数见不鲜。

二,精神上不诚信

1,缺乏理想抱负,随波逐流

有些大学生忘却自己进入大学的目的,没有明确的理想抱负。为了获得一些职务、证书以及奖金利用各种途径疏通关系。他们不再靠努力拼搏去争取而是借用某种社会风气弄虚作假,投机取巧。

2,恋爱动机不正

有很多大学生恋爱的动机不纯,爱情成为他们的游戏以及向人炫耀的资本。其中不负责任的现象越开越严重,很多人为失恋而苦恼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甚至有人自杀。在这方面女生成了弱势群体。

三,经济不诚信也是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重要表现

1,恶意拖欠国家助学贷款

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国家允许高校学生申请助学贷款,这给家庭贫困的学生提供了上学的机会,但同时一些学生借机恶意贷款,把贷款的钱乱花,恶意拖欠贷款,到期不还。2,恶意拖欠

有些同学谎称家庭贫困,把父母给的学费肆意挥霍,用来吃喝玩乐。造成不良的社会信誉。

四,就业中不遵守诚信,1,在这做简历和面试中弄虚作假

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很多学生编造履历,很多人都成了学校干部!还有人伪造各种证书,肆意诋毁自己的校友。结果通常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2,违约现象普遍存在以各种借口提前解除劳动合同,把签订的劳动合同视为一张废纸,缺乏法律意识。给

用人单位留下了不好印象,损坏的我们大学生的形象。

五,网络不诚信

利用互联网散播谣言,传输各种假消息吧。为了经济利益制造计算机病毒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网络秩序,阻碍了我们的正常成长。

下面就讨论一下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

(四)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一,社会环境中各种利益的驱使

1,传统道德价值的迷失

由于传统文化在历史的传承中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扬,使得优秀传统文化没有发挥道德教化的作用。

2,市场经济本身带有缺陷

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前处于初级阶段还不完善,市场经济以竞争为核心原则,其自身存在的缺陷诱发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导致诚信缺失现象大量出现,严重影响我们诚信意识的树立。

二,家庭教育存在缺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在我们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家庭中如果存在教育偏差会使孩子成长具有局限性。而父母如果诚信行为差对子女将产生不良影响,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诚信意识淡薄,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学校教育失衡

部分学校不诚信、部分教师道德示范,接连出现腐败案件给学生造成心灵上的不良影响,这种极坏的榜样作用对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塑造产生了不良影响。

四,大学生自身的缺陷

责任意识以及法律意识淡薄,自律意识差。

五,缺乏诚信制度保障。

针对以上几个人方面我们谈谈怎样加强大学生诚信建设。

(五)加强大学生诚信建设的措施

1,学校

学校要严格校纪校规,使大学生在校内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同时教育大学生自觉抵制校园内外的不良社会风气,尤其是在学习中出现在作弊现象,洁身自好,尊重他人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加强对在校学生的网络行为规范及网络责任教育。优化学生学习环境中的诚信内容,建立诚信宣传阵地,挖掘学风建设中的典型。制定体现大学生诚信教育内容的学习规章制度,加强学风建设。

2,国家

国家应该建立健全诚信赏罚机制,建立良好的社会风尚。

3,大学生自身

大学生应该努力加强自身修养,培养诚信的良好品德。加强自我磨练并随时准备接受考验,经常性的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必须做到知行统一、言行一致。培养独处自觉精神。培养奉献的精神和能够奉献的能力。

大学生应主动投身实践,使诚信成为自身的一种习惯。认真进行思想理论课学习,主动接受诚信教育,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自觉学习各种诚信规范,加强自身的诚信意识法律意识以及责任意识。

第二篇:现代人事档案管理诚信问题研究

摘要: 现代 人事档案管理中的诚信问题比较突出,反映在人事档案造假严重,内容陈旧单

一、信息量不足,人事档案内容失真、鉴定把关不严,多重 政治、轻业务等四方面,基于此,应加大宣传档案法规的力度,提高广大人民的档案法制意识,做好收集工作并把好源头和鉴定关,从制度上防范假文凭,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杜绝人事档案中的造假行为,树立诚信的人事档案管理意识。关键词:人事档案;管理;诚信

在社会 发展 的各时期,人事档案一直是关乎个人命运前途的重要资料,长期以来倍受人们的重视。但在现阶段,随着市场 经济 的席卷,人员流动的增加,各方面对人事档案的重视不够,因而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许多问题,在诸多问题中,尤以诚信问题突出。所谓诚信,简而言之就是诚实、讲信用,是规范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的重要准则。诚信是档案的灵魂,是一份材料之所以以档案形式存在的价值体现。诚信是人事档案管理活动正常开展的观念基础,是充分发挥人事档案作用的精神铺垫。古语云,人无信不立。离开诚信,整个社会都将失去生存的基础。因此,讲诚信必然成为人事档案管理中重要的工作准则。现代人事档案管理中的诚信问题分析

随着近几年来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企事业单位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流动人员的大幅度增加,社会不良风气等均对人事档案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加之人事档案管理体制本身的缺陷,一些配套管理措施未能及时跟上等,导致了当前人事档案造假严重,诚信度低下。

1.1人事档案造假严重

据济南档案信息网公布,从网上点击人事档案造假,有9 400条信息,点假人事档案,有2 800条信息,点击文凭打假,有45 200条信息,点击人事档案打假,有976条信息。可见人事档案造假多么严重,打假的形势是多么严峻。出现档案造假的原因也是有多种情况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如下几点:第一,从人事档案当事人来分析,受个人利益驱动是导致档案造假问题发生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1];第二,、从人事部门分析,主要是因为有的人事部门的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疏忽,管理不严,导致档案丢失重填;第三,从社会大环境来看,人们的人事档案观念也有了转变,有的单位为了引进人才,可以实行“三不要”。一可以不要人事档案,二可不要人事关系,三可不要组织关系。引进的人才,在原单位不放的情况下,可以采取重新建档的新政策。重建的人事档案主要由其本人回忆或 参考 一些证件填写,这样形成的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值得怀疑。

1.2人事档案内容陈旧单一,信息量不足

人事档案是人的“说明书”,应能全面、详细地反映一个人各方面的情况,做到“阅卷如见人”或“档若其人”。而现实情况是,许多人人事档案内容涉及个人政治思想品德、家庭 历史 及社会关系等方面的东西较多、术语性的东西较多,在对人进行评价时,形式雷同,格调一致,空洞的语言比较多,如在评价优点时反复使用的是“学习认真”、“工作态度较好”一些笼统概括的话。在评价缺点时,则用“进取心不强”、“表现一般”等词语一笔带过,详细、具体的评价则很少,缺乏定量与定性的综合性评价语句。

1.3人事档案内容失真,鉴定把关不严

真实性是人事档案的生命,是人事档案能否发挥作用的基础和赖以存在的前提,内容失真的材料会误导人事工作,造成严重的后果。然而,目前一些单位的人事部门在审查材料时,把关不严,甚至有的根本不检查,使一些虚假材料顺利地进入个人档案。如个人年龄越填越小,参加工作时间越填越早,学历越填越高等。有的单位的职工调出时,突击办理录干、提干、职称评审等,原单位领导有的也是极为不负责任,经常来个“顺水人情”,认为反正人已调出,与本单位没什么关系了,何不做个“老好人”呢,使本来非常严肃的事情,带有了许多随意性色彩,从而使人事档案的真实性无从保证。另外,由于大专院校的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造成了毕业生就业单位的不确定性及变动的频繁,也给人事档案管理带来了许多困难,有的学校或单位图省事,不按正规渠道进行档案的转递,而让毕业生自揣档案,造成档案乱放、涂改、遗失现象屡见不鲜。部分档案管理人员政治觉悟低,对工作没有认真负责的态度,造成许多虚假档案进入人事档案。

1.4人事档案多重政治,轻业务

人事档案在反映一个人的情况都是注重业务和政治两方面。但传统的人事档案反映政治方面、家庭历史和社会关系方面的东西较多,而能动态反映某人情况的信息,如人员的身份认定、出境出国情况、合同项目转让、发明专利项目、业绩考核、职称评定、各类荣誉称号、岗位培训、继续 教育、人事争议仲裁、人才素质测评、人事代理协议、养老金、失业金的缴纳等情况,则少之又少[2]。

第三篇:保险消费者诚信问题一论

保险消费者诚信问题小论

摘要:诚信对于一个国家的保险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保险业自身的一些特征,使得诚信成为保险得以继续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保险业的诚信问题涉及保险公司、保险消费者、保险中介以及医疗机构等其他主体。近年来,对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的负面报道数不胜数,保险业诚信也被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来。但是在这其中保险消费者的诚信问题往往被人们忽视,人们总以为和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比较起来,保险消费者是一个弱势群体,社会舆论便偏向于保护这一群体。某些消费者利用这一舆论倾向,采取欺诈的手段骗取保险金。这种行为同样扰乱了保险市场的秩序,应该引起社会的关注。

关键词:保险消费者诚信 表现 危害 障碍 措施

一、保险消费者诚信问题表现

1.故意隐瞒事实,带病投保。信息不对称是保险业诚信问题的根源,逆选择等问题都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问题。如果不知道保险消费者的真实情况,保险公司便不能做出正确的承保决策。在保险纠纷中,保险消费者不履行告知义务,带病投保是常见的保险欺诈形式。主要表现是保险消费者故意或者过失性不如实告知保险公司投保前和投保时的身体状况、真实年龄、工作性质等,在患病或者患病机率比较大、发生保险事故的风险比较大的情况下购买保险,在合同生效后,由于事故出现而向保险公司索赔。

2.未发生保险事故却谎称发生保险事故。这种现象在财产保险和人寿保险中时有发生。例如在家庭财产保险中,保险标的并没有发生被盗窃事件,被保险人自己伪造盗窃现场,造成被盗假象,向保险公司索赔以骗取高额保险金。在人寿保险中这种欺诈行为主要是发生在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投保人故意编造一些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向保险公司提供一些虚假的证明材料,从而达到骗取保险金的目的;或者被保险人在购买保险后,明明没有生病,却与医院勾结,出具假住院凭证,提供虚假索赔资料。

3.出现保险事故后才投保。“倒签单”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欺诈手段,常见于人身保险的意外伤害险和财产险的海上运输险等险种中。主要表现为利用时间差,本来是投保前发生的事故,经过伪装之后假扮成投保之后发生的事故,或者是在保险事故出现之后才来投保。

4.未投保者冒名顶替投保人,骗取保险金。我国的保险密度并不高,在一个家庭甚至在一个亲戚集团中只有很少的人投保,有时候未投保人发生了保险范围内的事故,投保人因利益驱使会采用以假充真的手段,冒名顶替骗取保金,这种手法在医疗保险中较常见,由于我国医疗体系不完善、医院管理不规范,加之医患勾结等现象的存在,保险公司一般很难发现冒名者。

5.病故冒充意外事故。意外险的一个特征是低保费高保额,在寿险条款的设置中,含意外责任的保险其给付责任也相对较高。这样的特性,往往容易诱发受益人在被保险人病故或者自杀后,为获得高额的保额而伪造被保险人意外身故的证明材料,将其伪造成意外死亡。

6.故意制造保险事故。在财产险中,由于保险标的是财产或者收益,因此制造保险事故对于投保人来说蒙受的道德谴责和压力就不是太大,有些人因此故意制造保险事故,获取保额赔付。在人寿合同中,保费的支出相对于受益人可能获得的保险金而言少得可怜,这种巨额保险金可能会引发道德风险或者赌博行为,受益人单独或者与投保人合谋做出合法之举,使被保险人陷于极度危险之中,使整个社会的安全收到威胁。

7.滥用保险,小病大医。在医疗保险中,有些投保人会在保险合同的范围内,最大限度使用超过治疗所必须的医疗服务,因为不是他本人付费,他就不会去节约开支,从而选择服务质量高、收费较高的医疗项目。比如无病乱开药、开好药、延长住院期限等等。

8.重复保险,超额保险。这种问题主要出现在财产保险中。被保险人在不同的保险公司为同一标的进行投保,当发生了保险责任范围内的事故时,从各家保险公司取出实际大于其实际损失数量的保险保险金赔付,违反了保险的本意。

此外保险消费者的失信行为还有:制造假保单索赔、勾结保险公司业务员做伪证、虚构保险标的投保,再一灭失为由索赔等。

二、保险消费者诚信问题产生的原因

1.对保险的认识存在误区。保险不是赌博,也不是投资,他只是一种规避风险的手段。一些保险消费者没有正确认识保险的社会互助性质,认为投资出去的钱要收回来并有所回报,因此铤而走险做出一些违反法律法规的事。

2.社会诚信的缺失。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由于忽视了基本的道德建设,导致整个社会诚信的缺失,加上法律制度还不够健全,一些保险消费者抵挡不住可观保险金的诱惑。

三、保险消费者失信带来的危害

1.不利于保险功能的正常发挥。保险是社会的“稳定器”他的功能是规避风险减少损失。它从众多的投保人手中收取保费,当投保人发生保险范围内的事时,运用集聚起来的保险金对其进行补偿,帮助其度过难关。保险的出现,有利于社会稳定,营造了良好安定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而将保险作为投机获利的工具,不惜进行保险欺诈活动来谋取非法利益的行为,扰乱了保险市场的秩序,妨碍了保险功能的发挥,给社会带来损失。

2.加大了事故发生的概率。保险消费者为非法获得保险赔付的行为,会导致许多不该发生的事故,直接给被保险人的生命和健康造成损害,间接危及第三者和社会公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恶劣的行径甚至会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丧失无辜生命,对他人和社会公众的利益造成严重危害。

3.影响保险公司的经济效益。保险消费者的不诚信行为,使得大量风险系数高,质量差的业务被保险公司按照正常业务承保,这些低质量高风险业务的存在必然导致未来出险案件的增加,造成保险公司经济效益损失、偿付能力下降、运营风险增加。甚至可能引起公司破产。

4.影响理赔的效率和服务质量。谈及保险公司的服务态度和办事效率,几乎所有人都不敢苟同。保险公司给人们的印象就是展业理赔两张脸,推销产品的时候笑脸相迎,说的头头是道,一旦客户索赔时却翻脸不认人,服务态度及其恶劣。有的业务员为了追求个人业绩,夸大产品功能,误导消费者。但是很少有人考虑过这也是愈演愈烈的不诚信行为所导致。由于对投保人的诚信存在质疑,保险公司在实际赔付时不得不小心翼翼,提高警惕。保险公司有很大一部分的资金花费在辨别案件的真伪上,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量大大增加,导致理赔效率降低。

5.导致交易成本增加。在保险理赔的案件中,很多都不能通过保险公司和保险消费者自行协商得到解决,而是要诉诸法律,保险公司和整个社会都得为此付出很多的财力、物力、人力。

6.破坏了保险业的经营基础。保险业的经营基础,是概率论和大数法则。前提是保险消费者是在社会整群中随机抽选的,他们的某些概率应该能通过先验数据计算出来。但是在确定情况下运用大数法则所得出的先验数据分布由于不诚信行为的存在往往与实际不相符,这

使得保险业不得不面临概率论和大数法则的失效问题,使得保险费率难以确定,在进行决策时也面临困难。

四、保险诚信建设的障碍

1、社会体制障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是保险诚信体系建设的体制障碍。我国的市场经济与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发展史相比,显然还太年轻。仍存在经济主体的市场经济行为还不规范,商业信用不发达,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等问题。

2、法律法规制度障碍。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的内在要求,但诚信意识和诚信行为并不会自发形成,它需要在一系列的保障制度、约束制度和惩罚制度的作用下逐渐形成。而这些法律法规制度和监管体系仍不健全,现在还处于建设和完善阶段。而且中国沿用大陆法系,在这样的法律体系下,如果法律条款不是无微不至,那么就会让好事者有机可乘。

3、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的支撑,而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而保险信用体系的建设同样离不开社会信用体系的支持。由于目前我国征信业发展比较落后,因此一方面人们不能准确获得保险公司及保险中介机构的资信情况;另一方面,保险公司对投保人信息的真实性也无从调查,缺乏中立的信息中介机构和消费者诚信缺失。这必然使保险市场上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阻碍保险业的诚信建设。

五、应对措施

1.加强保险消费者诚信建设

诚信建设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加强消费者诚信建设,是从主观的角度提出的方法。保险消费者要结合实际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把荣辱观教育与诚信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形成以讲诚信为荣,不讲诚信为耻的良好风气,努力学习保险业基本知识与法律法规,提高社会责任感。

2.强保险从业人员的诚信教育

要重视新形势下保险从业人员的思想工作,对保险从业人员来说要加强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充分利用典型案例进行教育,提高爱岗敬业、诚信服务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加强从业人员文化素质和业务技术的培养,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和业务能力。让从业人员既不被保险公司所唆使,也不与客户串通一气;对保险公司来说,要建立诚信奖惩机制,对从业人员进行管理和监督。

3.加强立法和监管管理

要进一步完善《保险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充实保险诚信的具体条款,将保险人、保险中介人、投保人、被保险人等各有关方面的行为纳入相关法律法规之中。要加大依法查处失信行为的力度,重点是要严厉打击各种弄虚作假骗保骗赔的行为。要加强社会对执法情况的监督,提高案件督查的效果和办结质量;监督管理上,一是要完善保险企业信用管理制度,要建立了解和评价客户资信和风险情况的机制,及时掌握和制止不诚信行为的发生。同时要通过信用信息的采集、跟踪和管理,对公司承保理赔过程中不诚信问题实行有效监控,并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切实提高信用管理能力和水平。二是要完善保险信用监管制度,加大对恶性竞争和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要结合执业证书注册登记、年检、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审核和其他相关工作,完善保险企业和保险高级管理人员诚信档案。要建立和完善保险市场诚信评估制度,并在一定范围内定期公布有严重失信行为的案例,通报处罚情况。三是要创造条件建立保险行业协会相应的管理制度,要建立以诚信经营服务为核心的信息共享平台,整合行业诚信信息和网络资源,建设数据资料库。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汇集、分析和发布情报,向业内提供市场信用走势分析、失信惩戒和风险预警等信息。四是要建立和完善保

险代理人信用管理制度,规范和约束代理人的行为。五是要把保险信用管理制度纳入社会诚信体系框架,做到明确目标,统一领导,有效考核考评,各有关方面及时互通信息,有分有合,互相推进,共同培育诚信建设长效机制。

4.完善法律法规

要进一步完善《保险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充实保险诚信的具体条款,将保险人、保险中介人、投保人、被保险人等各有关方面的行为纳入相关法律法规之中。要加大依法查各种失信行为的力度,重点是要严厉打击各种弄虚作假骗保骗赔的行为。要加强社会对执法情况的监督,提高案件督查的效果和办结质量。

参考文献:

[1] 孙祁祥.中国保险市场热点问题评析.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2] 刘仁伍.中国保险业现状与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3] 吴定富.中国保险业发展改革报告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

[4] 刘凤全、张治国.加强保险诚信建设服务构建和谐社会[J].保险研究,2005年

[5] 经涛.论我国保险业的诚信缺失风险与防范[J].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

第四篇:试论分析现代社会诚信缺失问题

试论分析现代社会诚信缺失问题

[论文摘要]诚信不仅是道德的一个基本范畴,而且也是普遍存在于社会的经济、政治生活之中的一个重要范畴。现代社会诚信缺失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解决诚信缺失问题,应从思想、经济、政治三个方面同时采取积极治理措施,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社会诚信机制和信用体系。

诚信在现代社会,既是一个基本的道德伦理范畴,同时也是一个普遍存在于经济、政治生活领域中的重要范畴。当前社会诚信缺失现象已成为我国一个突出问题,对我国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正视这一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理措施解决这一问题,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社会诚信机制和信用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现代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的原因分析

在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都不同程度存在诚信缺失现象,其原因何在?笔者认为,要弄清这个问题,必须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即从分析国情,准确把握我国现代社会的性质、特点出发,这是认识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我们党经过长期的实践与艰辛的探索,已经明确地提出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在马克思主义历史上是第一次提出这个论断,也是科学地、正确地认识我国现代社会各种问题的依据。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深刻地阐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九个方面的基本特征,涵盖了社会的三个基本领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方方面面的内容。胡锦涛同志在论述这些特征时,用了 “逐步摆脱”、“逐步转变”、“逐步缩小.,等多个动态词。在全

面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之后,胡锦涛同志深刻地指出:“从五十年代中期我国进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到现在,经过四十多年特别是近二十年的发展,我国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各r,;事业有了很大进步。然而总的说来,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封建主义、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处在初级阶段。这些论述,对我们认识当前社会诚信缺失问题以深刻的启迪。

笔者认为,现代社会诚信缺失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既有管理上的原因,也有体制不完善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

1、从经济上看,是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产生的 负面影响

最近闹的沸沸扬扬的淘宝事件,淘宝公司和卖家纠葛仍在继续,昨日网上有消息称,林某由于出售假LV被广东警方抓获,而林某正是此前围攻淘宝商城事件的主力组织者“佐伦”。昨日,经记者求证,林某确系“佐伦”。据称,近几月内,LV公司接到大量用户投诉,投诉者说他们在一个名叫“靓团”的购物网站上买到大量疑似假冒LV的包。经LV公司取证鉴定,该网站销售的LV包全是假货。LV公司随即向广州警方报案。经警方调查,该售假案中的“主角”是一名林姓男子。11月24日上午10时30分,广州警方在犯罪嫌疑人林某租住的出租屋里将其抓获,目前警方已证实林某确实通过其搭建的购物网站“靓团”销售了价值超过100万元的假货。这让人不由得将此事与淘宝卖家目前正在进行的维权行动联系起来。今年10月,淘宝商城公布2012年商家准入及续签规则。随后,林某等组织者将原用于联络虚假交易炒作信用的YY语音聊天室改为“维权”

大本营,在淘宝商城的政策调整之后,正规卖家已撤出该群,但活动组织者一直在群里继续煽动卖家围攻淘宝商城,还制造了支付宝挪用保证金等虚假信息,以达到引起外界关注的目的。“佐伦”被抓的消息,印证了淘宝商城此前的说法:围攻事件中的组织者身份可疑,大多是些因卖假货、炒信用被处罚过的人。对于目前部分卖家仍在进行的维权活动,淘宝昨日表态称,围攻淘宝者提出了取消信用评价体系、取消保证金等要求,直接挑战当前网购的通行原则和消费者权益。他们这种挑战社会诚信的事情终不能如他们所愿。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原来的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变。在这一经济体制的转型中,一方面,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平等、公平竞争原则,效率优先、讲究盈利的原则,调动了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但另一方面也诱发了人们的求利心理,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目的驱使下,有的人里市场经济的行为规范于不顾,甚至公然践踏、破坏这些原则来获取不义之财、不当之利,这使得以诚信为本的现代市场经济原则严重失范。这表现为对契约与合同背信弃义,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逃税走私,编汇编贷,赖账不还,坑蒙拐编等等。经济生活领域中,五花八门的不诚信现象,是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产生的负面影响所致。

2、从政治上看,是民主与法制还不够完善

诚信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同时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基石。一个现代文明社会,必然是一个民主一与法制比较完善的社会。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的民主与法制还不够完善。从历史上看,我国经历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在封建专制统治下,民众根本无民主权利可言,法制也是为维护封建统治集团利益服务的,一切都以封建统治者的利益和意志为转移,根本无社会诚信制度可言。从现实看,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获得比较充分民主和

自由权利,但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由于我们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与法制还不够完善,因此体现民主与法制要求的社会诚信的环境和制度也就不够完善。这表现在一定程度上个人信用、企业信用乃至政府信用的缺失。一段时间以来,个人信用、企业信用差已成为影响生产经营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和政府部门,不能应对经济转型,及时转变政府职能,仍以官僚主义作风指挥工作,朝令夕改,失信于民,也使政府的诚信形象削弱。云南省师宗县发生私庄煤矿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现场救援工作仍在紧张有序进行。曲靖市政府秘书长、私庄煤矿“11·10”矿难新闻发言人李建军介绍,12日下午以来,井下投入290人的专兼职救护人员,分班次轮流对矿井所有巷道再次进行反复搜寻。截至13日9时30分,遇难人数已经增至34名,其中33人的身份得到确认,有25名被家属认领。目前仍有9名矿工被困井下,下落不明。李建军还说:“有关‘事发后,矿领导戚谷明才匆忙下井,并伪装井下逃生假象’的情况,公安机关现已查明,私庄煤矿副矿长戚谷明事发当天确实没有下井,而是把脸抹黑,伪造下井假象,事故发生后向救援指挥部说了假话,目前公安机关正在进一步调查。”这一事件反应了现在煤矿安全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领导的重视,各项制度也越来越严格,在制度保障中就有领导带头下井的规定。应该说大多数领导都做到了,但是也确实有少数领导没有做到,而是在关键时刻蒙人、特别是蒙领导,造成自己已经在第一线艰苦工作的假象。所以,“把脸抹黑”虽然只是一种现象,但它反映了我们对安全工作重视后,个别基层领导企图浑水摸鱼的用意、企图推卸责任的用意、追求个人利益损失最低化的用意。我想问的是:他的诚信何在?他的良心何在?

3、从思想上看,是各种意识形态的相互碰撞导致思想道德的扭曲

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文化,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文化,从总体上看,是健康的、积极的。但经济的多元化,使一些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思想道德观念发生蜕变。加之社会意识本身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特点,旧的思想道德观念象幽灵一样,潜移默化,还长期存在于人们头脑之中,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尤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各种腐朽、没落的意识形态更是死灰复燃或乘机渗透,更为诚信缺失现象推波助澜,成为当前现代社会中一个突出的问题。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培养公民的诚信精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受到严峻挑战,新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主义道德理论和道德规范体系尚未建立,某些腐朽、愚昧、落后的思想道德观念趁机沉渣泛起,致使一些人缺乏信仰,不讲理想,不讲道德,不讲纪律。他们所信奉的人生哲学就是吃喝玩乐,一味追求感官刺激和物质享受,为满足个人的私欲,见利忘义,不惜牺牲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干出许多违法乱纪、背信弃义的事情,造成了极大的社会危害,破坏了市场经济制度的信誉,败坏了党风,败坏了民风。因此,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防止埋头经济工作、忽视思想工作的倾向 ”。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改善社会风气要从教育入手 ”。“ 要教育全党同志发扬大公无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坚持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 要教育全国人民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这里,关键要加强舆论的正确引导,通过表彰 “ 以诚信为本 ” 的先进人物和事迹,揭露和抨击漠视信用、践踏信用的言论和行为,让 “ 诚实守信 ” 的理念深入人心,在全社会形成 “ 诚信为荣、失信可耻 ” 的道德氛围。

(部分内容来自网易、新华网、凤凰网等。)

第五篇:论现代企业管理的问题及其创新

论现代企业管理的问题及其创新

摘要: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高速发展的现代信息社会要求企业无论管理思想、管理制度,还是管理方式方法等都必须进行相应的变革。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日本制造业“管理革命”,到90年代美国企业管理改革都雄辩地证明了企业管理创新已成为当今世界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企业目前正处在一个巨大变革的时期,即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时期,所以我国企业在计划经济下形成的管理体制必须向以市场为核心的现代企业管理体制转变,这种企业管理的改革和创新无疑是一次很好的发展机遇,更是一次严峻的挑战,所以对此问题的研究就尤为重要。本文以当前形势下我国企业管理的问题及其创新为主要研究对象,借鉴欧美国家在企业管理学方面的先进思想和理论,通过对企业管理创新进行研究,为我国企业管理的改革与创新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有益的经验借鉴。1,问题的提出

1.1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管理活动源远流长,人类进行有效的管理活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从管理实践到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则是一段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从人类社会产生到18世纪,人类为了谋求生存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管理活动和管理的实践,其范围是极其广泛的,但是人们仅凭经验去管理,尚未对经验进行科学的抽象和概括,没有形成科学的管理理论。18世纪到19世纪的工业革命使以机器为主的现代意义上的工厂成为现实,工厂以及公司的管理越来越突出,管理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多地被涉及,管理学开始逐步形成。

管理学形成后又分为三个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行为科学学派出现前)、现代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主要指行为科学学派及管理理论丛林阶段)和当代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第一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是管理理论最初形成阶段,在这一阶段,侧重于从管理职能、组织方式等方面研究企业的效率问题,对人的心理因素考虑很少或根本不去考虑;第二阶段现代管理理论阶段主要指行为科学学派及管理理论丛林阶段,行为科学学派阶段主要研究个体行为、团体行为与组织行为,重视研究人的心理、行为等对高效率地实现组织目标的影响作用;第三阶段是当代管理理论阶段,时的管理理论以战略管理为主,研究企业组织与环境关系,重点研究企业如何适应充满危机和动荡的环境的不断变化。1.2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的理论依据

纵观管理学从形成到发展的历程,经过了近百年的探索、总结,管理学逐渐形成了一套能够反映管理过程客观规律性的理论知识体系,同时形成了各种管理学派别。我们不难发现:管理学具有动态性的特征。这一特征是当今企业管理需要不断改革与创新的理论依据。任何事物都在发展变化之中,管理也不例外,管理工作与其它事物一样,具有相同的规律,即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由于管理的对象正常运转,不但受自身条件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且随着时间、地点的不同出现不同的情况,相应地,管理就需要相应地变化以适应管理对象的各种运作情况。管理的实质,就是要把握组织环境、管理主体、管理客体的运动、变化的情况下,注意调节实现组织的整体目标,在动态的情况下做好管理工作。

我国企业目前正处在一个巨大变革的时期,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日趋复杂,社会环境变幻莫测,企业运行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极大变化,相应地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更专业、更复杂的要求即管理动态性的要求。

管理的动态性,要求每个管理者从认识上明确组织环境、管理主体、管理客体都在发展、变化,不能一成不变地看待它们。管理的动态特性要求管理者应不断更新管理观念,在处理管理问题时避免僵化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不能凭主观臆断行事,而应根据管理要素的变化,随机应变。管理者要重视搜集信息,经常注意反馈,随时进行调节,保持充分弹性,在管理的过程中进行创新,及时适应客观事物各种可能的变化,有效地实现动态管理。这是本文进行现代企业管理问题创新研究的理论依据。2,理论综述 2.1管理的概念

管理的定义是组成管理学理论的基本内容,明晰管理的定义也是理解管理问题和研究管理学最起码的要求。但自从管理进入人类的观念形态以来,由于管理概念本身具有多义性,它不仅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而且还因时代、社会制度和专业的不同,产生不同的解释和理解。随着生产方式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和人类认识领域的拓展,人们对管理现象的认识和理解的差别还会更为明显。长期以来,许多中外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出发,对管理作出了不同的解释,特别是本世纪以来,各种不同的管理学派,由于理论观点的不同,对管理概念的解释更是众说纷纭。

如:1.F.泰勒,《科学管理原理》,团结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 韩放译第104页法约尔:管理是所有的人类组织(家庭、企业或政府)都有的一种活动,活动由五项要素组成: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2.法约尔原著,曹永先译,《工业原理和一般管理》,团结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 韩放译,第7页孔茨: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3.(美)哈德罗孔茨/海因茨·韦里克,《管理学》经济学出版社 1998年8月第一版,第2页 小詹姆斯·唐纳利:管理就是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但这些定义都着重从管理的现象来描述管理本身,而未揭示出管理的本质。那么,如何对管理这一复杂的概念进行比较全面和一般地概括呢? 我们认为管理由管理主体、管理客体、组织目的、组织环境或条件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由此我们将管理定义为: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和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利,通过一系列职能活动,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2.2管理的重要性

管理是保证组织有效地运行所必不可少的条件,管理就是在建立和完善扎实的管理基础工作、加强实物资源和有形资产管理的同时,不断采用适应市场需求的新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来达到预期目标的过程。管理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管理创新使组织发挥正常功能。管理,是一切组织正常发挥作用的前提,任何一个有组织的集体活动,不论其性质如何,都只有在管理者对它加以管理的条件下,才能按照所要求的方向进行。组织是由组织的要素组成的,组织的要素互相作用产生组织的整体功能。然而,仅仅有了组织要素还是不够的,这是因为各自独立的组织要素不会完成组织的目标,只有通过管理,使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组织才能正常地运行与活动。组织要素的作用依赖于管理;

2)管理的作用还表现在实现组织目标上。组织是有目标的,组织只有通过管理,才能有效的实现组织的目标。通过有效地管理,可以放大组织系统的整体功能。因为有效地管理,会使组织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组织因素各自功能的简单相加之和,起到放大组织系统的整体功能的作用。在相同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下,由于管理水平的不同而产生的效益、效率或速度的差别,这就是管理所产生的作用。2.3 企业管理创新的原则

从经济学的观点看,管理是组织为了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和利用,以达成组织既定目标的动态创造性过程。而人类始终面临着稀缺资源与无限需要之间的尖锐矛盾,组织在动态的社会经济环境中生存,必须不断调整系统活动的内容和目标,这种管理的动态性,决定了有效的管理应该是一种随机制宜、因情况而异的管理即组织需要不断进行管理创新。管理的动态性决定了管理创新应当遵循下列原则:即权变原则、弹性原则和创新原则。1)权变原则

“权变”的意思就是权宜应变,权变原则要求管理者根据不同的管理条件,选择符合实际的管理行为和方法,要求管理者的任何管理行为都必须从具体实际出发,而不能凭主观臆断行事。权变原则能充分体现动态管理的原理,按照这一原则,任何一种管理行为都只适应特定的管理条件,不可能存在一种能够解决各种管理条件的管理行为。本世纪70年代,在西方形成并盛行的权变管理学派正反映了这一管理实践的哲学思想。权变理论认为,在企业管理中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这一原则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复杂、多变的特点,对于管理行为具有普通的指导意义。2)弹性原则

弹性是指物体受外力作用变形后,除去作用力对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弹性原则是说管理工作中应留有余地、富有弹性。这是由管理行为的性质决定。管理活动纷繁复杂,影响管理的因素有许多,管理者在处理特定管理问题时,管理者不可能考虑到所有的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因此,弹性原则要求管理者在进行决策和处理管理问题时除尽可能考虑多种因素之外,还必须留有余地。比如,在组织机构的设计上,应根据组织环境的变化,管理层次和管理部门的划分上应富有弹性,可随时调整某些部门,决定其取舍,以适应组织环境的变化。3)创新原则

所谓创新,就是使组织的业务工作和管理工作都不断地革新、变化。创新是组织活力之源泉,创新关系到组织的兴衰成败。如果管理人员只限于继续做那些过去已经做过的事情,那么,他的组织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个墨守成规的组织。这样下去,很有可能衰退,而不仅是停滞不前的问题,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尤其是这样。在传统管理中,组织环境变化较为缓慢,问题多是例行、重复的,创新性并不显得突出。现代管理面临的是动荡的环境和崭新的问题,创新是保持组织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因此,从本世纪下半叶开始,创新和决策职能一起受到了管理界的普遍、格外的重视。管理是一种变革活动。因为,组织中的人、财、物等要素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组织系统外部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环境也在不断变化。要实现对组织的真正现实的管理,管理活动就要不断地随着组织的变化而变化。管理的变革性是由组织的运动决定的。管理要反映组织的变化,不仅反映组织现时的变化,而且要反映组织变化的趋势。3,现代企业管理的问题

分析我国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认清与国外现代企业管理的差距,进而指出我国企业管理进一步发展和创新的方向,对提高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提升企业国际化竞争力、促进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3.1管理观念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影响,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观念,传统的经营管理观念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曾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改革30年来,虽然在管理观念上有了一些突破,但在市场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形势下,特别是我国正式加入WTO,企业现有的管理观念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与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现代管理意识薄弱,缺乏自主创新的精神

知识经济来临,多数企业的经营管理思想严重滞后于市场经济的要求,企业的市场意识、风险意识、法律意识、创新意识、品牌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等都十分薄弱,企业管理者习惯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管理方法。思想观念的陈旧和落后是企业管理创新的最大障碍。许多企业领导还没有形成现代企业管理的意识,没有认识到现代管理模式对企业效益的巨大作用,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的精神。2)缺少明确的经营管理观念

企业的目标是多重的,其中追求利润和社会目标的是其显着的特点。但是,有些企业由于没有明确的经营管理观念,表现出只顾眼前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只顾经济利益而忽视社会利益的不当倾向,企业管理活动局限在狭隘的范围内.企业管理观念的不清晰引起其相关活动的盲目性。3.2管理战略的缺陷 1)企业战略缺乏对环境长期适应性

企业战略是企业与环境相互适应的产物,企业应该在环境的不断变化中,调整自己的战略。科学的战略在具备全局性、未来性、系统性、层次性、竞争性和保密性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特性就是长期的适应性。战略长期的适应性是指企业为达到股东的价值最大化目标,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里保持战略的相对稳定性,培养企业的核心能力,增强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企业战略的相对稳定性较差,究其原因,在客观上,战略管理对我国企业来说是个全新的概念,企业对战略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清,还没有形成科学的战略观念。没有经过系统训练的经营者很难在环境复杂变换的转型期制定出科学的企业战略。

2)企业忽视对核心能力的培养

我国企业在当今国际上之所以缺乏竞争力,在于没有白己的核心能力。大多数企业科技投入不足,忽视对企业组织能力的培养,再加上知识产权意识的缺乏,企业有暂时优势的时候多,拥有持久核心能力的少。几乎没有一家企业能在自己的领域里,持续不断地推出新产品.当然,企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科学的战略创新过程,企业缺少这种历史和经验。目前,许多企业对核心竞争力的认识仍显不足。而且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不到位,致使我国企业不注重核心技术等体现核心能力的要件的开发,这也是我国企业核心能力缺乏的重要原因。3)企业战略缺乏价值创造观念.一般而言,企业的目的就是为股东创造更多的财富,财富是评价企业经营好坏的最终指标。但在经营过程中,仍存在规模、利润、税收 收益、就业数量等不同主体为不同目的从不同角度对企业考核的指标。一些企业的战略目标常常和股东的利益最大化发生偏离,往往把其它主体对企业的要求作为奋斗目标,最常见的是对规模最大化的盲目追求。中国是一个具有较长计划经济历史的国家,企业的产品数量以及企业的产值往往是企业地位的象征,企业的规模越人,产品数量以及产值就会越高,这往往成为企业家获取 政治 资本的依据。还有就业的压力,政府往往希望企业雇佣较多的员工、承担更多的社会职能以消化改革内在的矛盾。为达此目的,政府采取行政的、经济的手段,对企业进行干预和诱导。对企业价值最大化偏离的另一种表现是对企业财务指标的过分侧重。中小型企业只顾目前的利润增长,忽视企业的技改投入,忽视对未来情势的研究,企业表现出明显的短期化行为。无论是对企业规模最大化的盲目迫求,还是对企业财务指标的片面侧重,不但会使企业失去进一步的增长,而还会降低企业的长期战略适应能力。3.3.组织结构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都实行了公司制改造,建立了公司制的领导组织结构。由于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过程中,改造并不彻底和完善,仍处于转型过度阶段,企业的领导组织结构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中小型企业问题较为突出。1)中小型企业缺乏职业经理人。中小型企业的决策者集经营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于一身,经营者行为不受任何人监督,而对所雇职员有随意的处分权。特别是在一些小型企业主小有成就时,以为自己理所当然成了企业家,盲目自信,更容易沿用过去成功的经验决策方式,使决策风险加大。2)企业领导组织结构不规范。

主要表现为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分不开,如董事会和经理班子的人员基本重合或大面积交叉。此外,中国的很多集团公司领导人员与其下属的主要子公司的领导往往是重叠甚至是重合的,这种不规范得状况,降低了企业的决策水平,现代企业制度也就难以真正建立。3)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科学规范的公司制企业组织结构表现为能够对高层管理人员进行有效激励与约束监督的特征,但我国中小型企业目前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激励不足。在激励方面,收入结构不合理,没有建立多元化的激励性的年薪报酬制度,名誉工资偏低,灰色收入多,高层经理人员的收入没有与企业的经营业绩挂钩。3.4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经营者大多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但在行动上还存在较大差距。多数企业对文化创新的认识不够充分,没有制订企业文化理念体系模型,未将企业文化建设列为企业经营者的主要工作,社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不够充分。当前,国内企业在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建设上,存在着一些通病:1)存在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不完整的现象。绝大多数企业对本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没有明确定位,使得企业在实际的经营管理过程中缺少统一的价值指引;2)部分企业尽管提出了自己的核心价值观等关键理念要素,但却没有与之相匹配的、能够更具体指导经营管理行为的执行理念;3)不重视职工的主体作用。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职工的主体地位,发挥广大员工的主动性、创造性。但就目前一些企业的实践来看,企业文化建设远远未能发挥出全体职工的主体作用,企业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不注意发挥职工的主体作用,很难把企业的价值观转变为职工共同信守的群体价值观,企业文化建设将很难落到实处。4,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的内容

就其内容来说,管理创新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它不仅体现在更新岗位设计和工作流程,更体现在对经营观念、经营战略、组织结构、激励和约束制度、组织行为、管理规范、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及至在企业 文化 整合上进行系统性的调整。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观念的创新

管理观念的创新也即管理思想的创新,观念创新是管理创新的灵魂。管理观念是在管理过程中所持有的思想和价值判断,它指导和影响管理者的管理方式和管理行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导致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必须引起管理观念的变革。管理者应改变重维持、轻创新的观念,在管理活动中追求创新,追求与众不同,追求制度规范与现存社会生活的最佳配合。管理观念是企业从事经营管理活动的指导思想,体现为企业的思维方式,是企业进行管理创新的灵魂,企业要想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首先在管理观念上不断创新。

2)战略管理创新

树立战略思维是企业管理创新的灵魂和核心,战略管理关乎企业的发展方向.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知识经济兴起所带来的外部环境深刻而巨人的变化,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进行战略创新。企业战略创新首先是指企业战略的制订和实施要着眼于全球竞争。今后企业的竞争态势将是国内竞争国际化和国际竞争国内化,因此,任何企业的战略都必须放眼全球。其次,企业战略的制订和实施要在捕捉外部环境机遇的基础上更多地立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企业的竞争是围绕培育和形成核心竞争力来展开。面对经济全球化、贸易壁垒减少带来的企业竞争对手数量增加与规模扩大,企业必须及早确立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战略,以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持续发展。面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受到替代品的威胁,企业必须不断创新竞争方式和运作方式,在形成核心竞争力方面有突破性进展。3)组织机构创新

将组织创新是管理创新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组织创新意味着打破原有的组织结构,并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对组织的目标加以变革,对组织内成员的责、权、利关系加以重新构置,使组织的功能得到完善和发展,其实质是资源的重新配置。由此产生了传统型组织和学习型组织的分野。学习型组织是以共同愿景为目标基础,以团队学习为特征、对顾客负责的扁平化的横向网络系统,是一种精简、扁平、网络化、有弹性、能够不断学习、不断白我创新的组织。相对于传统型组织,学习型组织在公司结构方面有灵活的分支,较小且分散化;决策过程具有完备的交流系统;奖励制度比较完善,且与风险行为相联系;在经营方面学习型组织鼓励分支机构间的交流经验,充分利用网络;企业文化鼓励个人的学习和发展。学习型组织的这种扁平化、柔性化、虚拟化的特征是企业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国际化的竞争需要而进行的管理创新。4.)人力资源创新

随着市场经济、知识经济、信息知识的快速发展,管理逐步走向对人的知识、智力、技能和实践创新的管理即建立一种“各尽其能”的运作机制。它是通过采取有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能力,从而实现能力价值的最大化,把能力这种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作为组织发展的推动力量,并实现组织发展的目标以及组织创新,其总的目标和要求是:通过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能力,从而实现能力价值的最大化,并把能力这种最重要的人力资源通过优化配置,形成推动企业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巨大力量。5)企业文化创新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任何企业都会倡导自己所信奉的价值理念,而且要求自己所倡导的价值理念成为员工的价值理念,得到员工的认可,并且在实践中认真实施,从而使自己所信奉的价值理念成为指导企业及其员工的灵魂。也就是说,企业文化实际上是指导企业及其员工的一种价值理念,这种价值理念体现在每个员工的意识上,当然最终就成为指导员工行为的一种思想,因而企业文化最终作为企业的灵魂存在。纵观世界成功企业的经营实践,人们往往可以看到,一个企业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常胜不衰,归根到底是因为在其经营实践中形成和应用了优秀的、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组织成员思想、行为的依据。文化具有独特性、难交易性、难模仿性的特质,使得文化成为企业核心专长与技能的源泉,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驱动力。5,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的策略

企业实施管理创新,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降低交易成本,稳定企业、推动企业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并有助于企业家阶层的形成。因而,对企业管理创新问题进行研究,探索企业管理创新的实现途径,解除企业“内优外患”,为当前相对落后的我国企业管理提供一些指导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5.1树立适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的科学管理观念 1)树立 “信息至上”的观念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全球信息网络化等高新技术正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信息管理已渗透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不停地与外界环境交流信息。这些企业内外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传输和使用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前提。企业必须首先树立“信息至上”的观念,以开放的头脑及时地把握各种不断变化的企业内外信息,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企业管理创新。2)树立知识是关键生产要素的观念

在知识经济的今天,经济增长更直接地取决于知识的投资。具体说来,就是知识作为全社会能够共享的无限资源,它不仅在使用过程中不被消耗,而且可以通过创新不断增值;不仅可以扩大传统生产要素的生产能力,而且可以提供调整生产要素创造革新产品和改进生产程序的能力。因此,在知识经济中,中小型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不仅取决于投入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有形生产要素,且更取决于进入或创造与知识相关的市场的能力,以及将这些知识以快捷的方式融入产品或服务中提供给用户的能力。由此说来改变对知识的传统观念,确立知识是创造价值主要的、直接的因素的新观念,对于我国中小型企业来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3)树立“能本管理”的观念

信息时代的到来,迫使企业具备“以快应变”的能力,以最快速的反应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集中体现员工的创造性和主动精神的智力资本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资源。同时企业的管理方式也在发生历史性的演变,从物本管理过度到人本管理,进而深化为以人的能力为核心的管理,更确切地说就是能本管理。在信息时代,知识、信息、智力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因而,企业的管理核心也应该演化为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发挥人才的创造性,侧重于人的智力和创新能力开发的管理,走向人本管理的高级阶段。5.2 重视企业发展战略的创新 1)创新战略的制定 企业战略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企业内部条件、外部 环境 及可取得的资源的情况,为求得企业生存和发展,对企业发展目标及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的总体谋划。企业要搞好战略创新,就要总结成功企业战略管理的经验。成功的企业战略应该不仅重视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及时把握环境变化带来的机会,有效避开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各种威胁,而且要重视分析企业内部条件的优势和劣势,有针对性地改善内部条件,适应变化的环境,同时要对企业内部的优劣势和外部环境机会与威胁进行综合分析,据此对备选的战略方案做出系统的评价,最终选出适宜的战略。因此,面对国内国际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企业要以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认真思考自己的发展战略,着眼于长远发展,改变短期的利润目标,实施具有创新实质的经营战略,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2)打造和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

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首先要做到企业的内部战略性资源的整合、培养与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以企业资源为基础的能力优势,而且必须是异质性战略资源,如技术、品牌、企业 文化、营销网络、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模式等。只有在这些方面进行强化突出,建立互补性知识与技能体系,才能获得持续性竞争优势,别人才难以模仿;其次围绕企业核心能力培育,妥善地实施企业内外交易性战略,是非常重要的。企业核心能力本身具有动态性、开放性。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不可能守着原有的核心能力一成不变,而是不断调整、变化、扩充。在进行企业核心能力分析时,还可以运用核心能力矩阵的分析方法,以帮助企业准确把握核心能力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 3)注意核心产品的战略性市场开发。

核心产品是核心能力的物质体现和市场体现,大力开发核心产品才能为企业核心能力培育提供物质保证;同时发展核心产品会使企业避开在最终产品市场上的激烈竞争,获得可观的“虚拟市场份额”,而且能够绕开在最终产品市场上由于垄断地位而受到的法律和销售渠道等因素限制,由此获得的收入和经验可以加快核心能力的发展。6,研究结论

论文以当前形势下我国企业管理创新中的主要问题和创新为研究对象,借鉴西方国家在企业管理创新方面的先进理论和思想,提出了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发展思路。对企业管理创新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降低交易成本,稳定企业、推动企业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我国企业应树立适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的管理观念,提升管理主体的创新能力,重视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建立学习型组织,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成功实现管理创新。

参考书目:

[1] 木斋.市场经济下应具备的经营管理观念[N].中国水利报, 2000.[2] 马格胜.围绕“七个环节”抓经营管理[N].中国旅游报, 2003.[3] 姚文.抓“三个中心” 促经营管理[N].中国保险报, 2002.[4] 记者 宿东.新年第一课开讲经营管理[N].中国航天报, 2009.[5] 范明义.中天科技联盟杜邦全面提升ADSS[N].通信产业报, 2002.[6] 张璐.构筑多层次人才梯队[N].天津日报, 2007.[7] 记者 任宁宁 让更多员工为改善经营管理献计[N].中国石化报, 2010.[8] 孙克.实施 E R P有效增强经营管理监控力[N].中国石化报, 2004.[9] 王永树.加强企业管理 推动科学发展[N].重庆日报, 2009.[10] F.泰勒,《科学管理原理》,团结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 韩放译104页

[11]法约尔原著,曹永先译,《工业原理和一般管理》,团结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 韩放译,第7页

[12](美)哈德罗孔茨/海因茨·韦里克,《管理学》经济学出版社 1998年8月第一版,第2页

下载论现代诚信问题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现代诚信问题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现代德育论

    福建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 《现代德育论》试卷 年级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 一、填空题() 1.学校德育由对灌输模式的批判......

    论现代“雷锋精神”

    论现代“雷锋精神”从一九六二年到二零一三年,他已经离开了我们五十周年。阳春三月,和煦的春风吹拂大地,你是否还记得那个抚慰过无数人心的人?乍暖还寒,明媚的阳光洒向大地,你是否......

    论诚信(5篇)

    论诚信诚信是什么诚信就是诚实,信用.始终用善感的心灵去认真对待生命中的每一个细节!校长可谓是一诺千金,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我相信,大家也同样深有此感,这位可亲可敬的......

    论诚信考试

    诚实守信是新世纪人才最基本的做人准则,所以公平竞争也是我们必须遵守的一个原则。孟子有云:“车无辕而不行,人无信则不立。”在这个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速发展的时代,社会各方......

    论职场诚信

    论职场诚信 刘洪林 作为一名职业经理人,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品行操守,才能与企业共同成长。 现在有很多公司,包括一些猎头公司,在选人、用人的时候,过多的注重员工的专业知识、......

    论现代中小型企业员工的激励问题

    论现代中小型企业的员工激励问题【摘 要】 管理大师德鲁克说过,现代企业管理的本质就是人力资源管理,即对人的管理。在企业实战中,员工的有效激励机制和方法是人力资源管理......

    论现代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

    论现代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创新方法[摘要]: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众多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和压力。新经济像是要求我们的企业不仅要有优秀的领导者、管理者,更要创建......

    诚信问题

    请大家谈一下,现在的大学生存在那些诚信问题,具体说明一下(多说一些小的诚信问题,例如,逃课并对老师说有事,平时抄袭作业等问题) 平时逃课,考试作弊,为了奖学金修改成绩,学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