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综合性学习岂能一背了之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语文综合性学习岂能一背了之
经常一些语文教师说:“这次考试,有关‘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题目,我没有让学生背过,所以没考好。”这话听起来让人哭笑不得。但这的确代表了相当一部分语文老师对待“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做法。可见,这些老师仍然是以应试教育为中心,通过让学生背“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关试题的方法来应付考试。
“语文综合性学习”重在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的结果;重在知识能力的综合运用而非掌握知识的多少;重在亲身参与获得的感悟和体验,而非接受别人传授的经验。而前面提到的那些教师的做法恰恰属于后者,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同新课改理念背道而驰。靠这种做法培养出来的学生语文素养肯定不会怎么样,也不可能考出好成绩。
诚然,各地条件不同,学生素质也不一样,操作起来的确有一些难度,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请相信“磨刀不误砍柴工”,只要我们语文教师能贴近学生实际,扎扎实实地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学生就会爱上语文,语文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用心爱心专心 1
第二篇: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之我见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之我见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将“综合性学习”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共同组成语文学习内容的五大板块。综合性学习是语文学科的课程内容,其实质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过程和实践探究过程,它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为内容,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学习方式,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集体学习活动。我校地处农村,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尚未得到实质性的转变;教育资源困乏,信息相对闭塞,学生知识面窄等因素制约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我校自2012年省级课题立项以来,开展了有效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活动,以探究综合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途径,开发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为重点进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一、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理念。
传统教学中,教师一直扮演课堂主体的角色,学生成了被动者,是配角。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育教学理念,语文综合性学习尤其要求教师做到这一点。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师必须准确定位自己,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学生主体观念;教师必须要从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者变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合作者;教师必须确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在综合性、充分化、自由化学习中形成学生语文素养,锻炼学生语文能力。同时,在综合性学习中教师还要成为个性化教学的开创者,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否真正取得实效有重要意义。教师只有具备了以上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才能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从而收到显著的学习效果。
二、积极探究综合性学习的课堂模式,推动综合性学习有序开展。综合性学习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础,强调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相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个完整过程。综合性学习的主要环节通常以四种课(起始课、问题解决课、交流展示课、评价总结课)的形式呈现,对活动过程要进行合理安排。
(一)起始课主要进行活动的策划。包括前期准备、确立主题、制定学习目标、设计活动计划及步骤等。这个阶段,准备工作要充分、细致、周密,它包括材料的提供、时间的安排、负责人的选定及活动的组织安排、实施细节、时间等。设计计划应具体详细,层次清楚,具有阶段性和可操作性,要体现适度的自主性和选择性,为顺利、有效地实施作好充分的准备,无论是内容、时间、空间、组织形形式、指导方式都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它不受40分钟时间和狭窄空间的束缚,而是根据主题内容弹性地安排学习时间、空间。从时间分配上看,可根据单元内容,也可根据课时内容进行安排,可长,可短;从空间组织来看,不限于课堂,可扩展到课外和校外。
(二)问题解决课是活动的实施阶段,可设计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以合作或探究的形式进行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统计数据、分析整理、得出结论、提出解决办法……体现一定程度的合作性,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之间、校内与校外之间的相互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复杂而系统的学习活动。
(三)交流展示课是活动的交流分享。可以采用口头或书面,图片或多媒体等形式展示活动的成果。通过交流,取长补短,探讨不足,体现一定程度的探究性。
(四)评价总结课是综合性学习的总结评价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反思评价,可以采用师评、自评、互评等不同形式,分享活动成果,享受成功的喜悦。在交流的基础上,学生重新认识自己的活动过程,寻找不足,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活动的成果。在这种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包括学生发展的统整性、和谐性,而且包括不同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每一个程序的设置都要严密、合理,同时要提供充分的时间,使整个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安排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施性。
三、克服活动实施的不利因素,开发丰富的课程资源
1、活用文本资源,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资源有这样的表述:“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辩论会、研讨会、表演戏剧,图书馆、展览馆,布告栏、报栏、各种标牌广告,等等。”对于农村中学,文本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最主要资源。利用好文本资源,开展综合性语文学习,是农村中学的重要途径。如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汉中美食——面皮”,教师提前一周布置,给学习提供研究方案,按活动小组确定每个小组研究专题:(1)预习:通览内容,提出问题,作好阅读笔记:与面皮有关的赞美语。(2)根据课题研究方案和教师的活动建议,设计制定自己的活动方案;(3)办一份综合性学习小报(除教材中的资源外,还可利用图书室、工具书、网络等可用资源收集有关资料,资源共享)。再如,学习“童话寓言”时,教师应根据该单元课文故事性比较强的特点,设计将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改编成课本剧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们精彩的情节、滑稽幽默的表演令大家惊叹。在这次活动中,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写作、口语交际得到了很好的展现。所以,“教材,不过是个例子”,只有充分用好这个例子,才能拓宽语文学习空间。
2、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配合。”学生语文知识的获得,学习能力的提高,语文素养的养成,不仅仅可以通过语文课本,而且也可以与其他学科的相结合,与学生生活体验、社会生活的相联系。因此,在整合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时,教师要有意识的突破学科界限,加强与各学科的联系。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比如,学习《黄河,母亲河》则可通过与地理、历史等学科的结合,开发其综合性学习资源:通过地理学科了解黄河起源、流经哪些省区、有多长,为什么有“跳进黄河洗不清”之说等;通过历史学科了解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了解黄河流域发现的人类文化遗址,大禹治水,以及昔日的缺口与断流给中华民族带的灾害与苦难;通过政治学科了解人们呼吁保护黄河的声音及当代人民对黄河的治理;还可通过与音乐学科的结合来激励学生们的爱国热情。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确语文学习不只是掌握课本知识,还需要利用各种有效资源提高语文能力。在学生获取资料时,教师不仅要教会获取资料的方法,还要让学生学会如何整理资料,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利用当地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开发综合性学习资源 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的空间有多大,语文学习的空间就有多大”,一切“自然风光、人物古迹、风俗民情”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题的资源”,我们处山脚下,有田园风光、农家乐等自然风光;而且我县是革命老区有许多英雄人物和优良的革命传统。这些自然、社会、人文等地方资源,是语文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源泉。在开展《我爱我的社区》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由于我们农村没有人群集中社区,我们可以引领学生去探究我们家乡的发展变化和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探究家乡变化中的人们思想道德和观念的变化、对家乡的建设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等,这样,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领域里展开适当的综合性学习并且取得较为良好的效果。
四、因地制宜,积极寻求语文综合性学习新途径。
综合性学习内容庞杂,工作量大,不易操作,课题组成员应抓细节,以小促大,广泛开展 “五个一”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即:每天一分钟演讲,每周一次小练笔,每月一份手抄报,每期一本作文集锦,每年一本阅读摘记,让学生实现积极有效的学习。
一是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每天语文课上给出1分钟时间让一名学生演讲,学生可就生活中的人和事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涉及自然、社会、历史等各方面,只要言之有据,表达清晰即可。二是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三是让学生有心灵诉说的地方和机会。
小练笔是以作文接力形式进行,四人或六人一组,第一个写后,第二个首先要对第一篇作文进行改评,即首先对错别字词和语句进行查改,然后写一篇读后感,在此基础上写自己的作文,依次类推,把学生写作、欣赏融为一体,教师主要进行浏览和课堂讲评。
“创办一份班级刊物”更是魅力无穷,学生的阅读、积累、写作、编辑、绘画、书写等能力都得到了培养,语文水平更是提高甚快。
每期一本作文集锦,是要求学生把一学期的优美作文进行眷写或打印,装订命名后进行保存,学生的荣誉感和成功感倍增。每年一本阅读摘记,是鼓励督促学生广泛阅读,厚实积累。语文综合性学习,贯穿学生学习的全程中,让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训练落到实处,真正做到了广种博收。其“语文”素养目标、“综合性”特点体现、“学习”实践体验均得到了落实和生成。
五、整合信息技术,走进网络,构建共享、学习交流平台。让学生学习语文平台更广阔。网络是一个巨大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共享、学习交流平台。它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三个方面,即:语文味、综合性、学习实践,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它集创作、感悟、日记、心得、摘抄、音乐、美术、剪辑、编排等为一体,让学生在前卫的、全新的学习方式中学习,并乐此不疲!例如:在《石拱桥》的综合性学习中,同学们上网收集了大量的资料,进行了详细的归类:桥之旅、桥与对联、桥与诗歌、桥的传说。然后把它们分别作成演示文稿,进行交流与分享。学生在活动中表现了空前的热情,参与度大大提高。
六、创新即时性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语文综合性学习,应贯穿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全程中,我们在关注历时长,准备充分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时,也注重创新即时性语文综合性学习,根据语文阅读教学环境的需要,相机开展,既提高学生在阅读中的兴趣,促进阅读的质量,同时也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语文素养。抓住“灵机一动”、“灵光一现”、“突发奇想”,让课堂精彩浪花迅速转化为语文综合性学习,让语文学习活动更具活力。如在讲记叙文时,让学生评价人物;在议论文中出现相反的观点时进行辩论等等。
七、综合性学习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对策
综合性学习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对广大语文老师来说的确是一个挑战。在我校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综合性学习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很多老师没有真真站在课程改革的高度来认识综合性学习,没有意思到综合性学习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和价值,教学内容还是按过去的老一套进行,教学还是按过去的习惯设计;二是虽然有一些认识但不愿意做更多的工作,或不敢做更多的工作。这种情况的出现固然有当前评价措施尚未配套等原因,但更多的是因为教学上的急功近利,因为没有把教育的终极目标放在人的发展这个基本点上,要扭转这一局面恐怕首先要积解决转变观念的问题。
2.没有真正进入综合性学习的广阔空间。许多教师认为,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就是要落实教材中所涉及的一些活动项目,把教材中设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内容当做了“规定”,当做了“任务”,于是,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从内容到形式出现了千人一面齐步走的情况。教师应该跳出教材的框架,积极地自主开发一些综合性学习的资源。其实,综合性学习的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可以是活动类的,也可以是研究类的;可以是自然类话题,也可以是社会类话题;可以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开发一些活动项目,还可以从教材(课文中)开发一些研究的话题。只有活动的内容丰富了,贴近学生实际了,综合性学习才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才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才能够真正发挥出综合性学习的功能和价值。
3.没有充分体现综合性学习的特点。综合性学习属于语文课的范畴,应该体现出语文课自身的特点,表现出语文性。目前,由于有的综合性学习的选题过于专业化,技术化,尤其是在实施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把握不住着力点,所以有时给人的感觉是综合性学习变成了科学课(自然课,化学课等),变成了历史课,变成了时事课等等。在这个问题上,教师首先要明确开展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开展综合性学习,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尽管综合性学习较大程度上体现了“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但它归根到底是语文,是基于语文的延伸和拓展。当然,在语文课程中可以学习到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方法,我们也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科学等,培养他们诸如探究科学等方面的兴趣,但语文教学不能越俎代庖,语文课不能也不可能替代其他学科的课。
4.教师在实施综合性学习过程中的角色位置有待调整。目前在综合性学习实施过程中,很多教师所做的工作主要在两点上:①给学生提要求,提任务;②组织一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至于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做什么,什么时候该做些什么,很多教师不甚明了。真正的做法是:放下架子,摆正位置,诚心诚意做一个帮助学生学习的人,自始至终做一个学生自主活动的支持者和引路者!
5.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手段尚需研究。我认为对综合性学习的评价,一方面要作细致的工作,实行分项评价,评价的项目越细致越好,力求不漏掉每一个“美点”,抓住每一个“亮点”,让学生的每一次成功、每一点成功都能得到认可,把综合性学习的评价作为语文学科教学改革的有机部分。
综合性学习在目前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但只要我们从思想上认识到这些不足,从行动上弥补这些不足,从观念上去转变这些不足,相信在不久的教学中,综合性学习会发挥其相应的作用并体现其相应的价值。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更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难点,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与形式的开发与建设,必须坚持以校为本的原则,特别是我们农村学校,一定要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人制宜的开发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灵活运用语文综合性学习方法,不断丰富有自己特色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使其成为农村学校特色文化的重要体现。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协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发展学生语文素养大有裨益!只要我们老师转变观念,指导方法到位,把自己位置摆正,多思考,广学习,就一定会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我们为达到这一目标而共同努力吧
第三篇: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对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各个学校也在积极进行创新改革,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在应试教育背景下,许多教师忽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综合性学习”教学内容的出现,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加强对人才的素质培养。本文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的概念和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开发与利用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开发利用;教学模式
在新课程体制改革背景下,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首先出现了“综合性学习”单元知识,对初中语文教学的进步发展起到很大积极影响,逐渐成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通过设置“综合性学习”单元知识,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效率。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展示能力的机会和空间,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同时,学生不仅可以从不同角度学习语文知识,还可以在学习过程中,使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变为“综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综合性学习”的概念
语文学科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性学习”包括对文字的认识和书写、对文章的阅读、写作以及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等。“综合性学习”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合理引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合理拓展学习内容,为其他学科的学习进步打下良好基础。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性学习”主要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实践的学习过程,将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进行有机结合,为“综合性学习”创造良好氛围,实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综合性学习”的现状
目前来看,我国初中语文教学中“综合性学习”的开展过程中,还存在一定问题。第一,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主旨是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自主?W习,通过自主寻找问题,勇敢提出疑问,通过自主思考或小组讨论探究等方式解决问题。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根据提出的问题积极搜寻学习资源,从而难以解决问题。第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积极为学生推荐课外读物,不能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知识的延伸,很难为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提供相关课外知识基础。第三,学生缺少对语文知识的学习积极性,缺乏坚持的毅力和信心,从而影响学生自身综合文化素质的形成。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综合性学习”的开发与利用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当中重点强调了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显然这是语文课程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是当前语文教学综合性学习的实施工作进展非常缓慢,主要是因为相关的研究并不成熟,也缺乏系统完善的实施标准。以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细则,希望能够对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具体实施工作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一)明确“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
首先,教师要明确“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加强对其认识和理解,引导学生了解“综合性学习”的特殊性,以及对日后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影响。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日后学习其他知识打下良好基础,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综合性学习”的优势。只有明确“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才能对语文学习资源进行更好的开发利用,从而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课本教材是学生学习的理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教材知识资源。对课本教材上的知识进行深层发掘,明确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方面需求。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家庭教育,自然社会等方面教学资源,充实学生的知识世界。比如,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组织学生进行户外体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也可以通过日常生活现象,完成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综合性学习”的根本价值。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背影》时,此文采取倒叙方式,记叙八年前自己和父亲在浦口火车站分别的情境,文章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命题立意,讴歌了父子之爱这一中华传统美德。教师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本内容,掌握作者的情感变化,体会朴实语言中包含的深情。教师在指导讲解后,可以引导学生对图书馆图书资源进行充分利用搜集朱自清的其他代表作品,比如《荷塘月色》《绿》《踪迹》等,利用课堂教学时间,为学生创造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和空间,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三)为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和空间
教师要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一定要求,从而保证“综合性学习”的运用效果。首先,教师要明确学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自身在学生“综合性学习”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由于大部分初中学生具有表现自己的欲望,教师要积极为其创造机会和空间,展开个人或者小组形式的教学活动。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合理制定相关激励制度,对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色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奖励,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可以带动其他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中国石拱桥》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中国石拱桥的悠久历史和杰出成就等相关知识进行搜集掌握,举出我国特色中国石拱桥的例子,以个人或者小组进行思考讨论,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使学生表达出对中国石拱桥的看法。引导学生把握中国石拱桥的主要特征,通过以赵州桥、卢沟桥为例子重点说明中国石拱桥的主要特点,理解作者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教师要积极归纳总结学生的发言,对表现出色的学生积极进行鼓励表扬,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改正,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肯定“综合性学习”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四、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学中“综合性学习”的开发与利用具有重要地位,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语文素养,还可以为其他学科的知识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的“综合性学习”创造良好氛围,发挥“综合性学习”的最大优势,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传华.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综合性学习”的开发与利用[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25):238.[2]邱孝勇.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散文百家(旬刊),2015(9):103.作者简介:
蒲军明,四川省南充市,南充市一立初级中学。
第四篇: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综合性学习论文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综合性学习
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综合性学习”便日益成为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也成了本次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在充满希望和竞争,机遇和挑战并存的21世纪,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开展综合性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展综合性学习,既能挖掘语文与其它课程之间的共享资源,又能综合利用各科知识技能,推动学生走向社会,丰富阅历,增长才干。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综合性学习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对这一问题做一些探讨,以求大家斧正。
一、综合性学习的含义
所谓综合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提出课题研究或专题活动的全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获得亲身参与的体验、经验,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搜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等。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语文教学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具体说来,课本是唯一的信息源,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室是唯一的信息交流场所。在全球都在呼唤“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当今时代,综合性学习必然要进入我们的视野,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来。因此,综合性学习是一门课程,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二、开展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意义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因此实践是第一位的。能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综合性学习的目的。
开展综合性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意义深远。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它重在学科内外的联系,重在学习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等等。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的语文教育体系。
三、关注学生个性,定位师生角色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语文知识不再是教师关注的唯一焦点,教师更要关注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比如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教师的教学不再是统一的灌输,而是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体验,承认学生在学习内容、途径和方法上的自主性,进行个别化的教学。整个学习过程就像一次愉快而丰富的旅游,旅游过程是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
教师要对综合性学习中师生的角色作正确定位,学生应是领衔的主演,教师则是场外的编导,应更多地表现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学生应是游客,教师则是导游,应更多的表现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鼓励者。新课程标准中的实施建议就明确提出:综合性学习,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语文综合性学习面向生活,不局限于课堂,不拘泥于教材,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是一种教师低控制度的教学活动。这就要求我们放开手脚,相信学生,给他们自由学习的空间和时间。陶行知先生说过:“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会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去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解放孩子的嘴,让他们去说„„”面对多样化的学习个体,教师不可能,也没必要充当万能的上帝,作面面俱到的指导,作全方位的包办。传统教学中那种学生一有问题,教师便倾囊相授的做法应当改变,变为相机诱导,启发、引导学生尽可能自己去探索。所以,教师应把教学的重点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转移到方法、思路的引导和情感、态度的养成上,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观察、判断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上,在技术、资料以及信心等方面为他们提供有力的支持。
四、创设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我要学”的愿望和要求,就能真正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总处于一种凌驾于学生之上的特殊位置,动辄发号施令、指挥学生,这无疑会压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课堂上造成静悄悄的局面。教师只有放下架子,亲近学生,尽量地捕捉、放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及时对学生做出评价,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当学生发现自己的见解被肯定、被鼓舞、被信任
时,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自然地就被激发了出来。实践证明,在这种气氛下进行学习,学生兴趣浓、主动性强,往往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注重学习方法,培养自主能力
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有利于终身的学习和发展。埃德加·富尔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生学会学习是现代社会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是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的基础。教学时,教师必须充当学习方法的“引路人”,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终生受益的学习方法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要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注重多元评价,培养学生主动意识、参与意识、创新意识。
1、教会学生预习。在教新课之前,让学生有效地预习,是培养学生课堂自主探究的前提。预习要有明确的目的,要善于从课本中发现问题。预习时,要边读、边想、边做记号、边做笔记。预习的内容有:自学生字词;运用读、疑、思的学习方法自学课文,找出不理解的地方及提出疑难问题;运用上网查阅资料的方法收集课文有关背景材料;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适当的自主探究等。总之,让学生利用家里的学习工具,运用原有的知识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涉猎教材以外的广阔领域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时,因为学生对总理事迹了解不多。因此,在课前,我设计了这样的提纲让学生进行预习。(1)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请教家中的长辈了解周总理的事迹;(3)查找有关资料并收集整理,自己试着解决一些疑难问题。上课时,我检查预习情况,先让学生在班上交流他们所收集的信息,然后再学文。学生有了自己的实践感知,就能体会文中的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从而达到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在学生初步养成预习习惯后,教师就可以逐步放手,让学生在课前自觉进行预习。
2、教会学生质疑。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主动参与教学动态过程的关键。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教师在教学中巧设疑问,抛砖引玉,激起学生思辩,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一上课,教师就指着课题问同学:“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有什么问题要问?”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圆明园为什么会毁灭?”“谁毁灭了圆明园?”“圆明园的过去是什么样的?”“圆明园的现在怎样?”“„„”
学生提出很多问题,教师听了学生的提问,及时赞扬同学问得好,然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深入探究,理解课文内容,以问促读,以问启思,以问导议。学生在热烈而和谐的气氛中,各抒己见,释疑又生疑,创造热情自然迸发,潜能得到充分发展。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质疑的能力。
3、教会学生自学。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师生共同学习描写春天的段落时,教师带着学生一起用“读课文,找景物特点,品词句”的方法学习此段。学完这段后,老师有目的地加以点拨,让学生归纳出学习此段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我出示自学提纲,放手让学生学习后面的段落,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而老师则以一个学习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之中,这正是新课改、新理念所推崇的。教学中我把自学任务和自学方法同时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的自学具有目的性,又有法可循。通过教学生方法,让学生自身去体验,把听、说、读、写活动归纳在一起,让他们自主培养学习的综合性方法,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六、关注学习过程,让学生“会”学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这是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的关键。语文学科具有多种特性:工具性、思想性、综合性、社会性、知识性,因此语文教学任务也具有多职能:知识教育、思想教育、审美教育、能力训练,语文能力训练内容也有了多项目:听、说、读、写、看、想等。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应该确立大语文教育观,要依靠立体的综合性教育。由于教材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封闭自足,而是开放性的、向着时空延伸,同时语文学习也从课内延伸至课外,这就要求我们沟通教材内外、课堂内外和学校内外,使语文学习和其他课程的学习,书本学习和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因此,综合性学习一般只提供活动的方向和少数参考资料,大量的具体的学习任务则由学生自主完成,这就给了老师和学生一个设计活动的空间。可见,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学科教学的扩展和延伸,在综合性学习中,作为组织、参考、指导和伙伴关系的语文教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1、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个体创造潜能的发挥,首先依赖于个体主体性的充分体现。在学校开展的教研活动中,分管领导推行学习方式的整体研究,旨在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做人。即经过教师
精心设计,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掌握方法、培养能力,把学生推向探究知识的前列。在课堂上,从探究问题的提出、学习伙伴的选择,到学习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有更多实践的机会,有更大的创造空间。学生在学习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
2、提供交互式的学习的平台。在课堂上,创造氛围、空间,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使教学有一个民主、宽松、和谐、愉悦、包容的氛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人人有提问、发表、展示的机会,让学生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提供最适宜的创造活动环境,让学生自由奔放和新颖地想象,在无拘无束的氛围里自由地呼吸,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富有情趣、表现活动自由的教学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形成基本的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创新精神。
3、关注学生真正的参与。大力改进语文课堂教学,变封闭为开放,加强与课外、与生活的联系和沟通,让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充盈课堂:讨论、游戏、表演、创作、展示、欣赏、评价„„使实践活动贯穿于学习探究的全过程,促使每个学生真正的动脑、动口、动手,参与到学习探究,大胆尝试中去。通过亲身感知、直接体验、主动观察、动手动口等方式,重新认识外部世界,重新认识自我,在“有意无意之间”潜移默化中实现认识、技能、情感、态度、道德的变化和发现。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主动完成学习过程,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在思维和行动上常常迸发出令教师意料不到的充满童趣的智慧火花。
总之,我认为“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常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教法,各种途径,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体会乐趣,使学习由枯燥变为有趣。让他们独立探索,大胆想象,去尝试各种各样的学习方法,从而达到“我要学”、“我爱学”的境界,这样,语文教学会变得很容易,教师也教得轻松、自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有利于让社会生活走向课堂,有利于让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有机衔接,有利于新世纪人才的需求。
第五篇: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几点体会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几点体会
[ 2006-6-29 16:55:00 | By: 陈兵 ]
推
荐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几点体会
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第七中学 陈 兵
[摘要]本文意在总结自己在上好初中语文综合实践课方面的一些点滴经验,即从必须准确掌握课程目标;必须明确编者意图;必须综合运用各种能力;必须注重活动过程;必须改变学习方式;必须注重发挥教师作用;必须重视活动的评价等方面谈自己的一些观点和做法,与教育同行共勉。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也是一种全新的课型,它体现了《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精神,突破了课堂中心、教师中心的学习模式。学生可以根据学习活动的课题,通过各种途径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语文综合性学习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等特点。教材的设置体现了“大语文”的观念,即语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生活处处皆语文,从而彻底改变了“为语文而语文的单一性学习目标和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脱节的现象。如何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关乎语文新课程成败的一个重要方面,三年来的教学实践,笔者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必须准确掌握课程目标
掌握课程目标,是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的前提。《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初中阶段(7~9年级)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一是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成功的喜悦。二是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课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三是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四是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摘引资料的出处。显而易见,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定位是十分明确、具体的。主要体现了如下特征:首先,突出综合性,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这四个方面的结合,同时也包括跨学科领域内容的综合,学习方式的综合等。其次,强调实践性,因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第三、体现自主性,综合性学习应主要由学生自己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教师明确并掌握课文综合性学习的这些目标和特征,是指导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第一步。
二、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必须明确编者意图
根据课程标准编制的初中(7~9年级)的语文教材,特别是人教社课标版语文教材充分考虑到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和语言能力发展的特征,其综合性学习往往与各单元中的阅读课文相并列、照应,又相对独立,共同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充分体现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如人教社七年级上册教材,全册共编排了六次综合性学习,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这六次综合性学习专题是:1.这就是我;2.漫游语文世界;3.感受自然;4.探索月球奥秘;5.我爱我家;6.追寻人类起源。其中1、3、5为小综合性学习,它的规模相对小些,层次低些,一般是比较简单的语文学习活动。2、4、6为大综合性学习,相对要求比较高,规模大,难度也增加。这类综合性学习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为主要目标,在提供一个母课题的基础上,往往又设计了若干个子课题,倡导发挥自主精神,自行设计,自行组织,自行探究,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
编者有心,教者有意。语文教师明确教材的编写意图,这是做好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容忽视的方面。否则,在组织学习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就有可能随意、盲目,或断章取义,或偏离主题,达不到编者所设定的预期目标,自然也就很难收到好的学习效果。
三、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必须综合运用各种能力
综合性学习作为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项等重的一个项目,把它列入语文课程标准之中,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这一基本目标,努力实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有机沟通,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当然,语文综合性学习除了学习内容、课程目标的综合之外,还包括学习方式的整合,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的目的。
毫无疑问,语文综合性学习为教师组织、指导学生听、说、写这“三合一”创造了必要的情景,提供了明确而富有意义的话题;同时也为学生课外阅读圈定了一定的内容。综合性学习的这种听、说、读、写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连杂糅在一起的。学生通过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提高和发展了自己的语文水平。
尽管语文综合性学习涉及其他学科的内容,但它必须姓“语”,其着眼点仍然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上面,是人文精神与学科精神的相互融合。例如七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其目标定位是多方面的,涉及天文、地理等学科内容,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可以自由驰骋的广阔天地,但应当注意,教师在为学生回顾和展望了人类对月球的认识过程后,其着眼点最终应放在指导学生探究“月亮文化”上。如搜集带“月”的成语、有关月的古诗词、故事等。笔者在上这一课时就重点让学生收集有关月亮的故事和神话,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的资料有:嫦娥奔月、月亮中的桂花树、月亮中的吴刚、古人关于月食的认识(天狗吃月)等。特别是同学们对民间天狗吃月的绘生绘色的讲述,把大家引入了人类早期对月亮的粗浅而幼稚的认识中,让学生在好笑中明白人类对天体现象的认识过程,同时为人类的大胆想象而惊讶,也正是人类有如此丰富的想象,才造就了丰富的月亮文化。通过这次学习活动,一方面培养搜集、筛选和整理资料的能力,提高口语交际和写作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科学奥秘的精神。这样也就自然兼顾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其综合性目标的实现不言而喻。
四、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必须注重活动过程
综合性学习的课程目标,不仅要关注学习活动的结果,而且更应当关注学习的过程。专家告诉我们:“过程就是目标。”“综合性学习过程就是听说读写的整体发展过程。”显而易见,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比所要追求的结果更重要。
每次综合性学习,学生都要经历一个学习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认真指导,安排好其过程是十分重要的。笔者在每次综合性学习都要提前一个星期或者两个星期布置,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主、合作、探究有关的课题。具体的活动大致上可以这样安排:1.自由组合,以4~6人一组为宜。组内有分工,明确个人职责,提出搜集有关资料的任务;2.个人完成后组内交流、展示、互相讨论切磋;3.充实补充,装订成册(或袋子);4.上课交流、展示、评价;5.写作;6.评选优秀资料和优秀个人。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过程中感受、体验。
注重活动过程,就是关注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及参与程度、态度。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让每个学生都主动、积极地投入其中,这样才能达成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的实现。
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必须改变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显得尤其重要。
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一般的学习活动,都应放手让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从而培养学生自主、独立的学习习惯和能力,这也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我们在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过程中,应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周围的事物,亲身去体验包括自然、生活、社会等各个方面,力求有感受,有发现。教师不要给学生过多的限制,让学生有比较多的选择余地。活动内容、活动空间和活动方式,通常也可以由学生自主选择确定。
语文综合性学习还必须强调合作与探究。事实证明,每项综合性学习活动,都需要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共同努力。每次合作活动,小组成员分工应当明确,注意成员之间的通力、有效的合作,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在合作与人协调中施展自我,培养学生的自觉合作的意识与合作精神。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白:自己一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必须依靠大家的力量,这就是“学会合作”,因为只有学会了合作,才能适应当今的社会,从而为他们今后的生活奠定基础。
六、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必须注重发挥教师作用
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多让学生自己组织、主持活动,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但这不等于教师什么也不管,放任自流,恰恰相反,仍然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者、参与者与合作者的作用,需要师生双方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对话与交流。当然教师身份的定位必须是指导者、参与者与合作者,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不能简单的一自己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想法。
首先,教师应制定学习活动的目标,对学生提出明确的活动目标。目标的确定不要盲目求全、求高、求深,而应当从当地学生的实际和可能出发,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进行语文活动的能力上面,而不急于出成果。其次,和学生一起设计、制定活动计划、安排好活动时间表。时间进程及安排尽可能具体一些,让每段时间的活动内容明白一些,同时注意灵活性,能根据实际需要作适当调整。虽然教师教学用书对于语文实践活动通常也都有具体的安排,但不能简单的搬用,而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自己的活动目标。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教师一定要清楚自己在每一个活动阶段应该做些什么,怎么去做。其基本要求是,教师精心设计学习情境,并组织协调,学生明确任务,有计划、有序列地展开活动。什么都不管、放任自流和什么都包办代替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另外,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整个过程中,除了给予学生有效指导外,还应给予学生多一些鼓励,特别是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们要尽可能的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哪怕活动过程的一点点进步和收获,都应充分肯定。要努力给予引导,多一些关怀,更需要激发、激励,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希望,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七、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必须重视活动的评价
要提高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努力在组织、指导上狠下功夫的同时,还应构建一种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机制。教师必须坚持全程评价、正面评价、主体评价和多样评价,就能有效地引导和规范语文综合性学习,从而达到全面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评价的总原则是以鼓励性评价为主。
注重学习过程评价。综合性学习强调的是过程,并非仅仅是结果。通常可以采取形成性评价(即档案评价)的做法。教师在学习活动前要求学生备好一只袋子,将本次活动的计划、提纲、笔记、体会、资料等都收入其中。完成后首先在合作小组内交流,然后交给老师查阅,具体操作上可采用量化评分法。这一过程主要考查学生参与活动的情感与态度、方法与能力。对学生不能求全责备,只要学生大胆、积极、主动参与,进行合作、探究,都可记满分。
开展多种形式的评价。语文综合性学习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更多的要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而且把它作为主要的评价方式。因为每一次活动的评价主体是学生,评价对象也是学生,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主评价,思考自己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谈体会、谈收获、谈不足。在学生自我评价基础上还应对同学进行评价,评出本次学习活动的优秀。综合性学习重在过程评价,但也不能忽视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主要指活动结束进行的,针对汇报交流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评定。为了便于考查,可以采用记分办法。对学生的其他成果,如手抄报、图画等,教师可给予定性评价。一定要采用多种方法和不同角度进行评价,力求评价成为激发所有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调动积极性的手段,成为学生认识自我、认识他人的过程。
上好综合评价课。评价课是对学习活动的综合评价,是一次全面的总结。这种评价课,可以有教师讲,更多的则是学生讲,让学生参与评价。教师组织这种评价课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一是评价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二是评价学生参与的过程,三是通过展示交流学习成果,评价学生学习活动的效果。实践证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课,不仅是对一次学习活动的比较全面、客观的评价,更是对所要探究问题的延伸和扩展。
总之,三年来的语文教学,笔者明白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意图,也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点探索,初中语文的综合性学习确实体现了“大语文观”,生活即语文。通过自主性活动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全面提高自己整体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