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经典诵读融入班级文化建设之中的研究

时间:2019-05-15 10:33: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把经典诵读融入班级文化建设之中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把经典诵读融入班级文化建设之中的研究》。

第一篇:把经典诵读融入班级文化建设之中的研究

《把经典诵读融入班级文化建设之中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一、前一阶段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对本课题主要概念的认识与理解

经典诵读在班级文化建设之中的关系可以理解为:继承民族文化中崇德向善的优良传统,发挥阅读在学生思想教育、人格塑造和习惯养成中的熏陶感染作用,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开拓他们的眼界和视野,激发他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语文素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积极营造“经典诵读”的氛围,为构建和谐校园及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青少年时期诵读经典,是一种意义深远,合乎人性的素质教育,具体的施教也是非常轻松愉快的。语文的学习也一样,可分为技能性、实用性的一面和文化性、永恒性的另一面。技能学习大体是解决认字写字的问题,实用性则照顾到现实所需要的语文技巧和生活观念。依照当前流行的教育理论制定的中小学语文课本,只供应现实技术层面的知识,既然青少年所知、所需的语文知识甚为简单,因此语文教学内容也就十分简单。儿童的经典诵读教育总括地说,只有两个重点:

一、从教材说,让他接触“最有价值的书”、“永恒之书”,只要有价值,不管艰深不艰深。

二、从教法说,就是要他反复多念,乃至于会背诵!

在青少年时期,让他在语文学习上“死背”、“食古”,犹如电脑之输入资料,愈多愈好,选择愈珍贵的愈好,“食古”多了其中自会有所酝酿发酵,将来他理解力提高了,或与生活经验恰合了,自然会“活用”。生命是难以测度的,你安知“食古”一定“不化”?依认知心理学家的观察,记忆多的人,其理解力也相对提高,其想象力也比较丰富。我们当然不必像考数学那样确切判定他一定懂还是不懂,也不必像实验室实验一样预测他什么时候能用得上,甚至怎么用。但我们至少可以知道的是:现在预备了,将来一定有用。

究实而言,让一个青少年接受经典诵读教育,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是要他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使他提升人格品质,以造就人才,以陶铸大器。

(二)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

1、开展“中华古诗文诵读工程”

古诗文诵读篇目,在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必背古诗文(初中50篇)的基础上,从《千家诗》、《唐诗三百首》、《千字文》、《古文观止》、《宋词一百首》等古诗文选本中选取。古诗文诵读的基本要求是“每天20—30分钟,坚持四年,终身受益”。我们根据本校实际,开辟统一的语文读书时间,做到书声琅琅,有诵读,有指导,以保证此项活动取得实效。

2、开展“中华经典名著阅读”工程

参照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开展“每学期读一部名著”或“每个月读一部名著”活动。如低年级选读《弟子规》、《三字经》,高年级选读《千字文》、《百家姓》、《增广贤文》,《论语》、《山海经》等。

3、开展“每日一则”活动。

“每日一则”就是积极引导学生积累、摘录、背诵这些格言、警语、谚语、歇后语、成语,每日一则,日积月累,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格气质。

采用搜集资料、交流研讨、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征文比赛、办手抄报等多种形式,融口语交际、作文、语文实践活动于一炉,使学生在在动口、动手、动笔中得到传统伦理道德与民族文化的熏陶与感染。

坚持将“经典诵读”与我校各班级的班级文化建设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班级成员从经典诗词、文章中找到与本班文化相契合的篇目进行学习和诵读,并通过诵读请学生的感悟与理解。找到与本班文化相契合的1—2篇文章或诗词作为本班“经典诵读”示范篇目,如《论

语》《唐诗三百首》等。

设立班级图书箱或图书角。发动学生自愿向班级推荐和捐赠经典读物若干本,选好图书管理员,全班学生自由借阅,达到“带一本读多本”的目的。在同学中、朋友中举行图书交流形式,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选择空间。在班级中开辟读书园地。设置“经典诵读”小专栏,张贴经典诵读的相关作品。如“诗词荟萃”、“经典展示”等,为学生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此项活动深受学生喜爱。

“人人争当诵读之星”活动。每位学生读完一个篇目,用写读书笔记或用做摘记、手抄报等形式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教师可根据情况奖励其阅读星。低年级学生通过朗读、讲故事、表演等形式展示。每月评比一次,班级中获星最多的前五位同学荣获班级“诵读之星”的称号。系列活动结束前,每年级被评为班级“诵读之星”次数最多的同学即被推荐为校级“诵读之星”,学校统一进行了表彰。

开展“每天诵读十分钟,每月展示一堂课”主题活动。各班级充分利用好朝读及班队会课时间,每天保证不低于10分钟“经典诵读”专题时间,初步确定为8:20时—8:30时。利用每月第四周的班团会时间结合本班诵读的篇目开展班级经典诗词、文章赏析活动,以及“经典诵读”展示活动。活动形式可以是朗诵、演讲、讲座、演唱、书法、绘画等,在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教师也起到引领与指导的作用。本学期,学校将邀请七年1—2班级举行班级“经典诵读”展示活动,供其他班级学习借鉴。

初步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阅读习惯、提升了修养。新教育实验的倡导者朱永新教授说:“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实施有效的道德教育,一定要建立起‘书香社会’、‘书香学校’,让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如果一个孩子热爱读书,那么他会从书本中得到心灵的慰藉,寻找生活的榜样,净化自己的心灵。通过这学期我校开展的诵读经典文章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读好书,净化心灵,启迪人生”。通过读书反省自我、提升自我,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诵读经典文章活动是一项长期、有效、文明、健康的教育工程,需要每个师生继续投入极大地热情。更需要学生在家里也能主动阅读经典文章,做到

“不待人教,自能读书”的境界。

现学校“小百灵赛歌会”、“学生才艺表演”、“书法大秀场”、“自编小报轮展”、“诵读比赛”、“讲故事比赛”、“读书征文竞赛”、“读书小报设计比赛”、“优秀文摘卡”、“优秀佳作

联展”等系列活动已成为学校传统活动,吸引众多的学生参加,让学生享受到读书的快乐。一年来,学生在学区、市、省级各项比赛中,省级奖二等奖1人,三等奖2人;在学区级读书节、艺术节活动中各类比赛获奖32人次,其中一等奖4人次,二等奖14人次;在学区七年级学生语文能力测试中获奖9人次等。同时,学生在和谐的教育环境中陶冶了情操,健全了人格,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形成。

所以,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扎实、深入开展读书学习活动,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真正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让自己和学生一起在诵读经典文章活动中,与经典为友,与博览同行;开拓视野,陶冶思想,净化灵魂。让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品德,让经典与生活同融,让道德与生命共长。做一个有利于社会、国家的人。因为与书相伴的人生,一定有质量,有生机;书香飘溢的校园,一定有内涵,有发展。

二、本阶段研究工作的内容、情况和存在问题

(一)本阶段研究工作的内容、情况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纯朴的教风与学风是我们的特质。我们在这一阶段的课题研究

中尝到了甜头,我们会继续深入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推进班级文化建设,带动校园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素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经典的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许多传世佳作内涵丰富,意存高远,富有哲理。引导学生去诵读千百年来传唱不衰的古诗词和现当代的优秀诗文,丰富农村学生的精神生活,营造浓郁的班级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学会求知,学会孝敬,学会关心,学会报答。

(二)研究工作存在问题

1、课题组成员方面的问题

(1)“经典诵读融入班级文化建设”理解方面的问题

课题申报立项之初,除语文学科外的教师包括中层以上领导在内都对一词感到陌生,感觉把“经典诵读融入班级文化建设”很玄,不是我们别的学科班主任所能研究与把握的。于是我们一方面要求老师们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先弄清“经典诵读融入班级文化建设”基本涵义,另一方面我们聘请有研究的老师来为其他教师讲解经典诵读融入班级文化建设方面的问题,进一步廓清大家的认识。

(2)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虽然我们在研究过程中不断调整研究方向,缩小研究范围,但把经典诵读融入班级文化建设依然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不容易把握,研究难免空泛。虽然大家对于这些工作的设计与开展是多人思想综合为前提开展的,多次沟通交流与整合,但似乎仍显得缺少“点睛之处”。

2、学生及家长方面的问题

对于学生诵读的经典诗歌、古籍、散文。多数的学生只是机械的记忆,并不能活学活用,并不能完全的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所谓“死记硬背,活作文”,此方面还有待提高。

另外部分家长认为弄这么些考试不考的内容,是否耽误学生的学习时间,耽误考试的成绩。对此表示不是很理解。

3、学校领导方面的问题

(1)领导支持:学校领导大力支持课题的研究,专门召开会议,鼓励课题组开展工作。

(2)资料与设备保障:学校为了保障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已购买了关于本课题研究方面的许多书籍,学校还为课题组配备了多台微机,便于上网查阅资料。

(3)时间保障:学校还对课题组所有成员的课务作出适当调解,以便课题组成员腾出更多的时间进行课题的研究与实施。

4、“经典”定位方面的问题

作为“经典”,在我们的头脑

中,早期大多认为是古诗文,因此引导学生诵读《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等。后来发现《论语》及《道德经》部分难以理解,特别是“道德经”让人“恍兮惚兮”。如果一味追求这些深奥的东西,会让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尤其是“经典诵读”课题研究难以坚持下去,我们课题研究人员不断深思,“经典诵读”的“经典”就是这些吗?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所谓“经典”,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由此可见,传统的、有权威性的著作不仅仅是中华古诗文,包括《论语》、《老子》等先哲经典作品,而且还包括更广泛的优秀的作品,如中外名家名篇,像现代中国一大批作家的优秀作品也在其中之列,甚至某些当代作家的作品也算作“经典”之列。

随着课题的深入研究,在不断的改进和调整中,我们逐渐看到了开展经典诵读,用中

国古代经典文化取代社会上的不良思潮对学生的影响。经典诵读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是“润物细无声”的,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与传统文化的统一,更有利于班级文化的建设。

5、实践操作过程中的问题。

实践操作过程中我们主要遇到两方面的问题。其一,把经典诵读融入班级文化建设中,需要恒心与毅力,还需要班主任灵活多样的引导。由于这是一项长期的活动,短时间内很难看到实效。因些在操作过程中,不容易把握,研究难免空泛。因此在班级划定固定的时间进行经典诵读,表彰先进、鞭策落后,不用多长时间,诵读经典就会成为班级的主旋律。其二,因为在初中实行的是分科教学,好多班主任不是从事语文教学,对于经典文章把握和理解上欠缺,同时又如何处理“课堂教学”与“经典诵读”的矛盾,成为我们心中的困惑。

(1).用好学校安排的诵读时间,全校学生在语文教师的带领下,分班诵读经典,主要以《中华传统文化启蒙读本》为教材,诵读《三字经》、《弟子规》、《老子》等先哲经典,以及一些广为传诵的古代诗词。每次诵读80-200字不等争取在当堂熟读成诵。

(2).抓好每天课前三、五分钟,或诵读

古诗古词,或诵读现代经典著作,一次三、四百字,每周二、三千字,一学年累计也达八万字左右,像《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爱的教育〉《鲁滨逊漂流记》《安徒生童话》《叶圣陶童话》《唐诗宋词》等都会成为学生诵读对象,以此延伸到课外参与大量阅读。

(3).利用双休日和晚上的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就自己感兴趣的作品写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的次数不求天天写,一周三、四次,根据时间的推移,要求不断更新简单的记录以下好词好句,要求高一点写点读后感受,也有时根据学生状况因人而异,基础好一点的学生与基础差一点的学生标准可以不一样,其它课程作业多的话,可以少写;少的时候可以多写。目的在于让学生能读经典,读精品、积累语言,增长见识。

6、研究中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方面的问题。

一开始学生接触古诗文,学生难以理解,有些学生兴趣并不太浓,读了一段时间之后,又有些学生失去兴趣,如果长期下去,这种课题研究将难以坚持下去,所以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十分重要。先后采用了下列方式激发兴趣。

(1)、运用多种形式的读。或范读,带读,引读;或分学习小组、男女小组对读;或让老师领读;抓住难读的地方多读。

(2)、把故事加入诵读之中。

(3)、将歌曲带入诵读之中。

(4)、将图画、情景表演带入诵读之中。中华古诗文包含深远的情景,给人想象的余地,所以诵读时重现诗文中的画面十分有必要。

(5)、用争星榜、报喜单来激发学生坚持诵读。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

7、研究保障机制上的问题

把经典诵读融入班级文化建设中,同时班级文化的建设包含着诸多方面,也关系着学校文化建设。而参加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如何把经典诵读融入班级文化建设中这项活动普及到每个班级,并看到各班的实效,使研究计划得到落实。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构建了课题研究管理网络,成立了学校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由政教处主任主抓,在每周的班主任会上,选派两个班级展开的活动进行研讨,落实下一周的工作。同时,每周设置固定的时间,学校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带领班主任,对各班进行走访,感受到经典诵读对班级文化建设散发出它那独特而沁人心脾的芬芳。

三、后一阶段主要研究问题及预期成果

1、构建与本课题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建立专题性的评价量表、探讨质性评价的工具、使用及方法)。

2、营造研究氛围,让每位成员理解,我们不能为研究而研究,要让研究成为我们工作的一种需要,这无疑是我们面临的困惑。课题组成员还需要多沟通、多交流,密切研究的有效性,并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关于学校文化,我们感到我们的认识依然泛泛,缺乏具有学校个性的深层次认识,但我们所能领悟的只有现在这样的水平,所以我们迫切希望在总结归纳阶段得到专家的指导帮助。

3、对课题试验班级的诵读内容进行分析和分类,研究哪些内容有助于班级建设,哪些内容适合在这方面作用不大,那些内容是不适应社会现状的。按分类整理成材料。

4、建立学校专题网站资源库,为教师学生提供优秀诵读资料,并收集反馈意见。

5、取得家长和校方更大的支持与配合。让家长理解经典诵读的意义,不能只停留在背的层面上,更重要的是寓于言行,让诵读内容影响学生的心灵,知道学生的行为,才能对班级建设起到积极的帮助作用。

6、在校内举行一次经典诵读经验交流会。通过老师们的发言,从理论上对经典诵读进行思考和闸释,用案例说明经典诵读给孩子带来的变化,从信息技术与经典诵读整合的角度探讨经典诵读的方法。

7、创新活动形式,让学生在表演、比赛中更好的诵读经典活动是经典诵读工程的良好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会使经典导读时刻迸发出旺盛的生命力,也会让学生时刻保持高涨的兴趣。让读经由外内的吸收,再转变成由内赂外的升华与提高,在班中每周开展“诵读之星”活动外,还成立

“经典导读”兴趣小组,让普及和提高相结合,为一些特长生提供培训和展示的机会。树立班级典型经典诵读名星,以点带面,促全面的大丰收。

中华民族的优秀经典文化,只有在再实践中,才能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作为学校办学特色一的个重点的课题,我们在具体的实践中怎样解决与学科教学的冲突,让两者都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达到完美术的结合,让我们用“科学”与“艺术”二词来指导,结合与融入相渗透,兴趣与特长作激励。我愿付出我微薄的力量在经典导读的园地里不断耕耘,让活动开展的更加充实、更加生动、更具内涵、更具特色。

8、成员教师做好科研成果的整理工作,整理学生作品,准备好汇报工作。

(1)充实自己的子课题,充实自己实验班学生的成长记录袋。

(2)成员教师每人撰写三篇案例分析。

(3)成员教师把自己试验班开展活动的相片整理成相册一本。

(4)认真做好搜集、积累、整理和提升资料工作。重视日常的搜集和积累,有针对性的积累资料,从教育教学实践中搜集,集体备课、研究教材、分析学生、教学设计等,开展案例研究。

(5)进一步提高教师把成果转化为文字、材料的能力。能及时将学生的发展情况记录下来,写好每个主题的反思,从深层次地挖掘主题的价值,不断总结。

四、课题研究的成员

课题负责人:徐新、陶春桥

组长:舒秀华

组员:吴敏、崔德新、尚丹、张丽霞、孙威、李晓丽、陈倩、张琪

2010年4月9日

第二篇:把个人理想融入共同理想之中

把个人理想融入共同理想之中

人生在世,总在有理想有追求。一般而言,理想有个人理想和社会共同理想之分。由于人们世界观有差异,其个人理想和社会共同理想是有差异的,正确的进步的崇高的理想,犹如行船厂的风帆,鼓舞和激励着人们向着即定目标前进;错误的落后的庸俗的理想,则是迫使人们在个人鼻子底下转圈,一心追求个人的物质享受和庸俗的精神生活。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受经济文化等条件的制约,不否认也不排斥人们选择和拥有不同的个人理想,比如人们对吃、穿、住、行、娱乐等美好的生活理想;人们希望有一个工作轻松、报酬优厚的职业理想;人们期盼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变得更加宜人的环境理想,等待。但是,就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而言,社会理想还应占主导地位,只有树立了科学的、崇高的社会理想,才能使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和谐一致,才能更顺利地实现个人理想。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人为什么要活着?如果只是为了自己,为家庭而活着,那意义是很有限的,只有为国家为社会为集体为他人的利益,尽心尽力地工作,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的聪明才智,这样的人生才有真正的意义,才是光荣的人生,闪光的人生。”

然而,有的人把个人理想看得高于共同理想凡例为共同理想是虚的,个人理想的实现才能带来实惠。我们不否认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在许多方面有共通之处,在社会主义中国这个大家庭里,由于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休戚相关,决定了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只能是中田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革命军人作为社会组织细胞中的一分子,我们的个人理想必须服从社会共同理想的需要。只有自觉地把个人理想融入到社会共同理想之中,才能发出青春的活力,才能激发改革创新的热情,让青春发出光和热。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也是个人理想合乎逻辑的必然选择。理想是时代的产物,在当代中国,最大的实际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紧迫的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任何有志向有追求的革命军人,只有把个人的理想与祖国、与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才能无愧于时代,才能有所作为。反之,脱离这个大背景、大前提,俱理想再完美也难以实现。曾几何时,多少人期望独立自由、生活富裕。但这个夙愿却被子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罪恶行径击得粉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和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群众才能成为社会的主人,强国富民的梦想才逐步变为现实。人们好正是从历史的比较中,才真切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是最好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体会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实惠。所以,只有把实现共同理想当作实现个人理想的前提,才全有实现个人理想的可能。反之,滢共同理想,只有实现个人理想,其结果只能是涉小的,难以实现 的。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都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国力强盛的同时,我 们个人的生活也走出温饱,跨入小康,许许多多昔日普通的工人、农民、士兵等,在改革开放的大舞台上成为风云人物。这又进一步说明,个人理想的实现有赖于国家、集体事业的发展,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是个人理想的基础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只有把共同理想与个人理想结合起来,把倡导对国家、集体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与满足个人的利益愿望实现个人的价值统一起来,个人理想才会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和持久的生命力。

第三篇: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鲜明地体现当代中国价值追求和社会主义本质,是指导社会成员价值选择和行为取向的基本标尺。必然,它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符合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与当今中国高校相结合,引导高校文化建设,不断充实校园文化内涵,为现代化培养全面创造性人才做出贡献。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全球化程度日益增加,中国的发展举世瞩目,然而,人们的精神文化领域并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反之,更多地增加了对生活的彷徨与恐惧,再加上西方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不断涌入大学的校园之中,给高校校园文化的形成带来了威胁。党的十八大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上述概括,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吸收了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中共中央办公厅2013年12月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强调,“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这是对我国教育界的一个总体要求,而高等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既是贯彻《意见》的必然要求,更是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教育的时代召唤。

党的十八大同时提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并强调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高校是学习知识、创造文化、培养人才的基地,是引领和传播社会思潮的战略制高点。因此,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1.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在校园里也随处可见那言简意赅的24个字,拉出宣传的横幅、贴出标语,缺乏深入内涵的解释,并没有对校园文化建设给予应有的重视,未能充分调动师生投入到校园文化活动的举办与创建中的积极性,体现为高校管理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反而,弱化了校园文化活动所能起到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作用。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使得校园文化过于死板,没有贴近校园生活和同学自身,从而也没有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2.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

我国现阶段,利益关系高度分化,多元利益格局已经形成,利益类型也愈益复杂,交织并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现实社会生活中,多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价值追求相互冲击、相互激荡,这种现象正是现实社会复杂利益格局的生动体现和反映。在这种背景下,在校的大学生出现了不良之风,攀比之风,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等等,这些问题对于正在成长的大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而淡化了他们的目标、理想。精神文化领域的发展却没有跟上经济超速发展的步伐。

3.特色文化建设的缺乏

许多大学的校训、校园精神和学校核心思想内容苟同,千篇一律,没有建立起自己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这种显性与隐形相结合的校园文化状态是一个学校健康体魄的象征。随着高校之间在培养学生进程中差异逐渐缩小,校园文化功能难以发挥出来,导致了师生的参与程度不高,长期下去,使得校园文化活动流与形式主义,影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里的渗透力和凝聚力,此外,各种校园社团活动也出现雷同现象,时刻反映出校园里的点点滴滴。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1、加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师生中的价值认同

高校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也是最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理论成果展示的一个平台。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才能凸显高校校园文化的精神凝聚力。全面、系统的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广泛的价值共识和共同的价值追求,要求师生们在价值目标上的融汇统一,潜移默化的转为群体意识和自觉的行动。从而成为推动校园文化的建设。

在当前的中国,社会矛盾和社会不公平的现象日益突出,助长了社会浮躁心态和颓废萎靡之风,影响了校园文化氛围和广大师生价值观的选择,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价值准则规定了校园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不能强制性让大家接受,应该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实现积极的教育作用和社会意义。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被肯定、赞美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否定的。发挥好价值引领作用,维护校园意识形态的安全,做到春风化雨、润雨无声。

2.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实践活动中的形式

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既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还要注重形式和手段的创新。充分利用校园公告栏、校园广播及校园报纸等基本设施,组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文艺汇演和有深度有内涵的学生社团活动,同时运用新兴的媒体,如互联网、多媒体设备、以手机为主的现代通讯设备,建立微信公众平台、微博等媒体互动手段,同步发布、讨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内容。为校园文化的传播提供途径,为校园文化的建设拓展新渠道,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阵地,形成校园媒体网络的强大合力。在虚拟与现实中最大程度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融入。

3、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制度建设中的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引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多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实践过程与活动系统,只有建立起协调、平衡、有效的运行机制,才能真正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目标和要求渗透到校园制度建设当中,成为全校师生的道德和行为准则。完善校园管理制度、评价和反馈制度、健全交流制度,实行人性化管理,调整制度的制定和执行,统筹和协调校园管理,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全面发展,设定符合自己校园的管理制度,以确保对广大师生科学合理、公平公正,使得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工作有明确的机制保障,能够有序、和谐、可持续地发展。(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郭广银,杨明等.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2] 徐德荣,王琰,邓铁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研讨会综述》,《高校理论战线》2010年08期,第61-62页.[3] 叶小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贵在践行[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5).[4] 余国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校园文化建设[J].鄂州大学学报,2010,17(6).[5] 张春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0,27(5).

第四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方案

枣臻小学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课堂活动实施方案为了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和时代特色,引导广大学生知道青年一代肩负的社会责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融入到广大青少年心中,引领青少年健康茁壮成长,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开展活动,始终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放在突出位置,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扎实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二、活动内容

1.以未成年人为主体,狠抓中小学德育工作。各级各班要把德育工作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强化学校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学校教育教学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课堂、主阵 地、主渠道作用,不断创新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各个班级安排充足课时专题讲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相关内容,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广大师生的价值观念,外化为师生的自觉行动,让广大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的基本内容、核心、灵魂、主题、精髓和基础都能够耳熟能详。

2.狠抓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树立知荣明耻的良好校风。各级各班要围绕全国公民道德宣传日,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抓手,深入开展一系列公民道德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开展演讲比赛和征文活动,开展“爱国歌曲大家唱”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奖答题竞赛等等。

3. 狠抓养成教育和诚信教育,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各中小学校要在常规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的基础上,深入开展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要进一步 加强中小学生诚信教育,牢固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培养言行一致、诚实待人和信守诺言的良好社会风尚,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4.狠抓青少年校外教育,提升青少年综合素质。要在青少年学生中广泛开展科技、体育、艺术等方面的活动,极大地丰富中小学生的课外生活,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2012.9.3

第五篇:把游戏融入聋校数学教学活动之中2

把游戏融入聋校数学教学活动之中

关键词:聋校数学教学 游戏

摘要:聋哑儿童的学习方式比较特殊。他们得不到声音刺激,获取信息的感官主要是双眼,以目代耳进行补偿;他们由于缺少语言,思维方式主要是直观性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创造和利用直观因素以吸引学生眼球,使课堂生动有趣,让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我在聋校低年级数学教学活动中,力求使课堂生动有趣,比如,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有趣的数学游戏,将数学课堂游戏化,让每位学生都参与游戏,成为学习的小主人。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断获得健康、有趣的学习体验,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多方面的能力。

如何将游戏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我的教学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游戏融在课前导入时,创设学习情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游戏融在探求新知时,把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变为生动形象性,突破教学难点。

三、游戏融在巩固练习时,把枯燥乏味的练习课变得有滋有味。

四、游戏融在数学知识的应用中,通过游戏,使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得到应用,技能得到训练,组织游戏,也让学生的课外活动变得丰富多彩。

游戏融入数学教学之中,学生乐学,学有所得,教师巧教,教有所获,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不知不觉的学得了知识,教师利用游戏活动轻轻松松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聋哑儿童的学习方式比较特殊。他们由于生理缺陷,得不到声音刺激,获取信息的感官主要是双眼,以目代耳进行补偿;他们由于缺少语言,思维方式主要是直观性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创造和利用直观因素以吸引学生眼球,使课堂生动有趣,让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我在聋校低年级数学教学活动中,力求使课堂生动有趣,比如,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有趣的数学游戏,将数学课堂游戏化,让每位学生都参与游戏,成为学习的小主人。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断获得健康、有趣的学习体验,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多方面的能力。

数学这一门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在聋校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采用重复灌输的教学方法,那么学生学起数学来都感到枯燥与乏味,课堂教学也就得不到良好的效果。中国近现代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指出:游戏具有统整作用,在游戏中,儿童的身体能获得充分锻炼,展开丰富的想象,缓解紧张的情绪,体验活动的愉悦;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是儿童的重要生活。儿童在游戏中,在活动中学习,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儿童的课程最容易游戏化,采用游戏化方式组织课程,有利于儿童健康发展。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组织聋哑学生进行游戏,游戏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创设欢愉的学习气氛,让聋哑儿童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这样,课堂教学便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如何将游戏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我的教学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游戏融在课前导入时,创设学习情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课间十分钟尽情的游玩,导致他们刚刚开始上课时,精神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人虽进了课堂,但心中还想着课间的玩乐。此时教师要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根据教材内容,通过游戏的方式导入新课。这样可以给学生一个新奇的刺激,引导他们兴奋中心的转移,从而直接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学生在欢乐、愉快、乐学的气氛中学习,对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如我在教学《可能性》时,设计这样的导入:“同学们,今天有老师来听我们上课,大家先不要转过身去看,猜一猜,来的是男老师还是女老师?”学生可来兴趣了,猜是男老师的学生和猜是女老师的学生几乎各占一半,老师又问猜的结果为什么各占一半。以此导入新课,学生为了解开悬念,自然而然地就会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去,使学生在欢乐、愉快、乐学的气氛中学习,对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游戏融在探求新知时,把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变为生动形象性,突破教学难点。

数学知识中单调的符号,抽象的原理使小学生难以理解,学起来就常会感到枯燥无味。根据小学生好奇、好胜、好动的特点,在教学中采取游戏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不知不觉中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地去探索、学习。

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通过教学反馈,我发现七、八岁的聋哑儿童能认识人民币元和角,但对元和角的换算比较吃力。我便创设了游戏情景。先将课本后面插页纸币图剪下,做成纸币卡(有元和角);在准备些道具或实物作商品,将课堂变成超市,一部分学生扮演售货员,一部分学扮演顾客,老师便指导学生如何购物,如何付款,看谁是当家理财的高手。学生在游戏中,轻轻松松地掌握了人民币元和角的换算。

初入学的聋哑学生对数序很难掌握,我试用了几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发现这个游戏教学法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我让学生站作一排,发给学生每人一张数字牌,叫学生看清楚自己牌子上的数字,并把自己当作这个数字;接着老师叫左起第×位(或右起第×位)同学出列,学生走出进行观看,弄清自己的位置和自己前后学生的数字,并用手语表达如“我是5,我的哥哥是4,我的弟弟是6”,还可以延伸到“我是5,我的前面第三位是2,我的后面第二位是7”。

借助游戏辅助数学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把被动式的教学变为直观的兴趣教学,让学生在数学游戏中认识事物,获得知识,运用知识,便轻轻松松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游戏融在巩固练习时,把枯燥乏味的练习课变得有滋有味。练习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可枯燥乏味的练习,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错题率高。如果把练习内容融于游戏之中,就能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唤起学生兴味盎然地再一次追求成功的欲望。

游戏性的练习方式多种多样,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找朋友”等。在设计“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游戏时,我设计“攀高峰、夺红旗”游戏,在黑板上,我画了一座高高的山峰,山顶飘着鲜艳的红旗,山的两边有攀登路线,在路线的接力点处设置题目。这个游戏可以进行个人赛和小组赛,两队参赛个人(小组)从山脚起步,分别完成路线接力点处的题目,先到山顶夺得红旗为胜。

又如在教学“数的组成与分解”时,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参加游戏的小朋友头戴数字卡,手拉手,找朋友,头饰上的数能组成需要分解的数,就是一对好朋友。(3和7组成10,“3”和“7”是一对好朋友;4和6组成10,“4”和“6”是一对好朋友。)

游戏让课堂练习气氛变得生机盎然、活泼有趣,学生们积极主动参与。游戏还让学生学会了如何与人交流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在游戏中,优生主动帮助学困生,学困生争取不拖集体的后腿而努力进取,从而达到共同进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四、游戏融在数学知识的应用中,通过游戏,使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得到应用,技能得到训练,组织游戏,也让学生的课外活动变得丰富多彩。

如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学应用题。可组织学生的做“拍皮球”等游戏,如两学生在拍完皮球后,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解决,“拍皮球比赛,小明拍了30下,小华拍了20下,小明比小华多拍几下?”求“剩余”应用题,组织学生做游戏“老鹰捉小鸡”,老师就要设置提问:“鸡妈妈有12只小鸡,被老鹰捉去了9只,还剩几只?

游戏融入数学教学之中,学生乐学,学有所得,教师巧教,教有所获,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不知不觉的学得了知识,教师利用游戏活动轻轻松松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但是,强调一下,在教学中使用游戏,要会用,要巧用,用好了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反之则不然。所以,我认为把游戏融入教学活动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游戏形式必须有创新性。

运用游戏教学,可让学生活跃气氛,增添学习兴趣。然而陈旧单一的游戏形式,也会给学生带来厌倦感受。如教数的组成时运用“找朋友”游戏。起初,同学们还有新鲜感,如果运用多了,便觉得腻味,有时甚至还产生反感情绪,给教学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所以,游戏形式必须有创新性。如教数的组成,可用多种游戏方法:“找朋友”,“3”的好朋友有“1”和“2”,即1和2组成3;自由分组法,6个小朋友分成两组做游戏,有几种分法,6分成1和5,6分成2和4,6分成3和3;投篮,用8个皮球投箩筐,投进3个,有5个在箩筐外,即8由3和5组成;猜拳法,两个小朋友猜“石头剪子布”,共10拳,看10由哪两个数组成„„

二是游戏必须让大多数学生实质性的参与。

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的“夺红旗”游戏,目的是培养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如果只让两名学生在黑板上比赛计算,让其余学生做啦啦队。表面上看所有学生都参与游戏,可真正得到锻炼的只有这两名学生。不如多出示些计算题,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组,以粉笔为“接力棒”,一个接一个做题,看哪一组做得又快又准,获胜组得到“红旗”。

三是游戏过程要有严格的组织性。

运用游戏教学,游戏过程要有严格的组织性,如果课堂游戏组织无力,学生活动的秩序较差,就会收效甚微。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让学生在游戏中得到学习,得到锻炼,让游戏活动“活而不乱”。

四是游戏内容与教学内容必须高度的有机结合。游戏是一种教学形式,是一种教学手段,不能为游戏而游戏。游戏的内容如果严重脱离教学内容,教学游戏便成了一般的娱乐游戏,这种游戏没有价值意义。

数学教学一门艺术。在聋校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聋哑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把游戏融入聋校数学教学活动之中,以激发聋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学习、快乐学习,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因此,游戏教学法,我认为应提倡并推广。

参考文献:

陈鹤琴 的“整个教学法”理论

刘焱《幼儿园游戏教学论》(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年05月出版)

下载把经典诵读融入班级文化建设之中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把经典诵读融入班级文化建设之中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中职学生德育之中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中职学生德育之中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做了高度的凝练和概括。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

    班级文化建设之中小学生安全常识歌

    中小学生安全常识歌遇匪徒,110,匪警电话要记清,机智灵巧去周旋,歹徒被擒快人心;私下河,不安全,要防头晕与痉挛,一江大水喝不完,青春年少赴黄泉;接热水,要小心,壶倒瓶翻烫坏身,误时花钱且......

    班级文化建设之中小学生安全常识教育

    一、交通安全常识1、行人须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靠右边行走;穿越马路须走人行横道。2、通过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道,应做到红灯停,绿灯行;通过没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道,要左......

    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研究

    高校班级文化建设 调研报告书 专业名称教育经济与管理 小组组长石竟成 小组成员金昌浩 完成日期二零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广西大学教育学院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 班级”是学校......

    将生活融入语文教学之中

    将生活融入语文教学之中 “不关心广阔的社会生活就很难学好语文。”这句话明确地说明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理论知识来源于社会实践,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就不能脱离......

    个人理想必须融入革命事业之中

    课 题:个人理想必须融入革命事业之中目的:使同志们正确理解个人理想与革命事业的关系,从而树立正确的个人理想,并在从事革命事业的实践活动中实现自己的崇高理想,完善人生价值内......

    把弘扬雷锋精神融入学院德育工作之中,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

    把弘扬雷锋精神融入学院德育工 作之中,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 长沙卫生职业学院 又是三月春风,又唱‚学习雷锋好榜样‛。半个世纪以来,雷锋精神在中国深入亿万人心,哺育了一代又......

    把“低碳环保”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之中(推荐阅读)

    把“低碳环保”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之中 由于温室气体(主要指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很多岛屿国家濒临灭绝„„。为了控制全球气候变暖,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